位置 > 首页 > 知识 >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30句菁华

日期:2022-10-22 00:00:00

1、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名词解释)

2、*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3、大一统的观念就是“天下”的观念。

4、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5、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势,可以从两方面去看:一是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二是民力的大发展。

6、百家争鸣,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观点有“仁者,人也”、“他人也是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政”、“天地之大德”、“为物不贰,生物不测”、“生生之道”、“修身、治国、*天下”。

7、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8、永嘉五年(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9、佛教在*大规模流传时,必然与*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在北朝是寺院经济妨碍国家利益,在南朝则表现为义理的冲突,计有沙门(即和尚)是否应向王者致敬之争,黑白论之争,神灭神不灭之争以及夷夏之争等。

10、两税法的核心是“唯以资产为宗”

11、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12、理学在南宋就明显分为朱熹和陆象山两派

13、王守仁的心学还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格物致知”相异的“知行合一”

14、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5、农书对农耕文化思想的概括:在我国古代,出现了许多农书,这些农书对古代农耕操作的经验和农学思想做了阐述,标志着*传统的农耕经济文化思想正在得到归纳和整理。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汉崔寔《四民月令》、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唐陆龟蒙《耒耜经》、宋陈敷《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清张履祥《补农书》等。

16、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1)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

17、宗法观念对秦汉以后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家天下”*模式的长期延续。宗法制度原则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第二,亲亲伦理政治原则的不断扩张;第三,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惯力量

18、以业三年(607年)进士科的设置,作为科举制创立的开始

19、举制的特点: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与前代选官制度比较,具有以下三个显明的特点:一、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试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推荐;二、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三、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名德望以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

20、科举制的负面影响: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21、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传统礼俗的核心是保障宗法的伦理关系,因此传统礼俗规约有着鲜明的伦理色彩。其特点是:第一,传统礼俗的等差性,严整的的礼俗制度维持的是不*等的社会秩序;第二,传统礼俗的调和性,注意等级之间的协调;第三,传统礼俗的规范性,这是传统礼俗最根本的特性。礼俗对社会生活的规范是通过礼义原则与礼俗规制的内外结合实现的。

22、*古代整体思维:*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所谓的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作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23、*古代辨证思维:所谓辨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古代辨证思维来源于对天地万物两两对立而又统一的自然现象的考察与理解。

24、人合一”观念对*文化及其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二、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三、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四、“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25、道教的信仰特征是,由信仰“道”演化为尊奉“三清尊神”。(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正一经》和《太*洞极经》为主要经典。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葆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26、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1)仁爱孝悌;(2)重义轻利;(3)谦和礼让;(4)真诚有信。此外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

27、*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8、《大学》提出教育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29、*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追求神似,注重意境;二、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三、与诗书、印密切结合。

30、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30句菁华(扩展1)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菁华5篇)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1

  1、分封制,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

  2、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3、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势,可以从两方面去看:一是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二是民力的大发展。

  4、百家争鸣,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观点有“仁者,人也”、“他人也是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政”、“天地之大德”、“为物不贰,生物不测”、“生生之道”、“修身、治国、*天下”。

  5、道家重要人物是老子、庄子。老子“清虚自守,卑弱自持”、“无为而无不为

  6、法家:在先秦明显分为前后两期。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悝,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等。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主张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约君,下约民,以一种公*的法度智力国家。后期法家的集大**物是韩非子,他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结合在一起,发展一套专门为君*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

  7、墨家:墨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墨子的“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保护民利是墨子思想的主要倾向。它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了思想的代言人。

  8、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第一,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第二,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第三,佛教的广泛传播,使固有的*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

  10、永嘉五年(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11、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宴、王弼。

  12、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清谈”,清谈是士流交流中的风雅。

  13、佛教在*大规模流传时,必然与*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在北朝是寺院经济妨碍国家利益,在南朝则表现为义理的冲突,计有沙门(即和尚)是否应向王者致敬之争,黑白论之争,神灭神不灭之争以及夷夏之争等。

  14、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施“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了多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同时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

  15、两税法的作用:不仅使唐王朝摆脱了经济困境,它还标志着一种王朝治国观念的改革,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影响至深。

  16、两税法的核心是“唯以资产为宗”

  17、理学代表人物在北宋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在南宋则有朱熹、陆象山。

  18、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19、明朝万历年间曾有过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税制改革,即“一条鞭法”。

  20、理学在南宋就明显分为朱熹和陆象山两派

  21、王守仁的心学还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格物致知”相异的“知行合一”

  22、王守仁学说到李贽那里,就变成以“童心”冲决礼法,再发展到颜山农、何心隐,其处世的狂放简直就被当时目为“侠”、“贼”一流了。

  23、乾嘉学派:清朝实行文化高压政策,为使知识分子不问政治,走纯学术研究道路,让学者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考订、校勘、辑佚、注释,由此考据学大盛。这一工作在乾隆、嘉庆年间最兴盛,被称之为“乾嘉学派”。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2

  1、农耕灌溉文化的主要部分: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水稻和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粱、玉米、谷子、裨子、豆类,以犁耕为主和井渠双灌等。

  2、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农政思想的核心是“政绩”观和“勤农”观。

  4、农书对农耕文化思想的概括:在我国古代,出现了许多农书,这些农书对古代农耕操作的经验和农学思想做了阐述,标志着*传统的农耕经济文化思想正在得到归纳和整理。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汉崔寔《四民月令》、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唐陆龟蒙《耒耜经》、宋陈敷《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清张履祥《补农书》等。

  5、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有以下几点:第一、统筹水土利用规划;第二、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第三、“荒政”思想;第四、人力胜天说。

  6、我国民族商业的两个文化特点:一是汉族与多民族地区的内贸活动频繁,商路通达,推动了各民族间的往来和文化交流。二是*与东方邻国和西方国家对外贸易的兴起,历史悠久,开辟了中外交流的长期通道。

  7、市商贸易的四种模式:市、墟、集、会

  8、我国的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有以下几点:一、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二、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思想。三、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9、饮食的文化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民本思想。食,是儒家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组成部分;足食,是让国民吃饱,是传统社会稳定秩序的一项国策;(2)节约粮食:(3)人格教育(4)食疗观。

  10、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1)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

  (2)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3)社区文化活可以保护地方文化遗产。

  11、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腑脏学说、筋脉学说、针灸学说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3

  1、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名词解释)

  4、*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5、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第二,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4

  1.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这一时期为寒冷时期。竺可祯称此期为“方志时期”。

  2.广大地域决定*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文化的走向统一,地域广阔的大陆游一定是一个人群林立的世界;*文明时代的开始,家国社会的建立,证以这样一个基本情况为前提。

  3.大一统的观念就是“天下”的观念。

  4.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5.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5

  1、*古代整体思维:*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所谓的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作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2、*古代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指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传统思维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某种相关进行类比象征,以达到由此及彼、由*及远的分析与表述的目的。

  3、*古代辨证思维:所谓辨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古代辨证思维来源于对天地万物两两对立而又统一的自然现象的考察与理解。

  4、*古代传统的哲学观念:(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2)中庸之道的价值观;(3)“知行合一”的实践观。

  5、“天人合一”观念对*文化的积极影响有:第一,造成了*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辨证发展的思维方式;第二,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第三,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

  6、人合一”观念对*文化及其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二、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三、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四、“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7、道教的信仰特征是,由信仰“道”演化为尊奉“三清尊神”。(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正一经》和《太*洞极经》为主要经典。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葆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8、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法,即指“苦、集、灭、道”。

  9、在佛教*化的过程中,佛教也对*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传入后,许多道教经典是在佛经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佛教对儒家的影响,突出表现于新儒学——宋明理学的渗透。佛教禅宗的“直指本心”论,启发理学家以人格的自我完善为齐国治家的出发点,以遵循“天理”为人格完善的惟一途径。佛教禅定的修炼模式,也为理学家所吸取,而提倡主静、主敬,使小我与大我——天地宇宙相通。汉魏以后,诗歌、书法、绘画带上了佛教的明显印痕。*古典文学中的*话、小说、戏曲多源自佛教的俗讲、变文,民间文学作品也受到禅宗语录的影响。

  10、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1)仁爱孝悌;(2)重义轻利;(3)谦和礼让;(4)真诚有信。此外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

  11、*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2、《大学》提出教育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13、*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追求神似,注重意境;二、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三、与诗书、印密切结合。

  14、。以木结构为主是*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左右对称是*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15、有关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几个重要命题:(1)“诗言志”(2)“文以载道”(3)“乐以教化”。

  16、“诗言志”的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

  17、古代艺术的几种重要的审美观念:中和之美、尚意追求、尊崇自然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30句菁华(扩展2)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菁华5篇)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1

  1、分封制,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

  2、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第一,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第二,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第三,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3、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势,可以从两方面去看:一是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二是民力的大发展。

  4、百家争鸣,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观点有“仁者,人也”、“他人也是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政”、“天地之大德”、“为物不贰,生物不测”、“生生之道”、“修身、治国、*天下”。

  5、道家重要人物是老子、庄子。老子“清虚自守,卑弱自持”、“无为而无不为

  6、法家:在先秦明显分为前后两期。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悝,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等。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主张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约君,下约民,以一种公*的法度智力国家。后期法家的集大**物是韩非子,他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结合在一起,发展一套专门为君*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

  7、墨家:墨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墨子的“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保护民利是墨子思想的主要倾向。它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了思想的代言人。

  8、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黄老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第一,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第二,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第三,佛教的广泛传播,使固有的*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

  10、永嘉五年(311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

  11、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宴、王弼。

  12、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清谈”,清谈是士流交流中的风雅。

  13、佛教在*大规模流传时,必然与*固有的社会秩序、文化伦理产生矛盾和冲突。在北朝是寺院经济妨碍国家利益,在南朝则表现为义理的冲突,计有沙门(即和尚)是否应向王者致敬之争,黑白论之争,神灭神不灭之争以及夷夏之争等。

  14、两税法: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施“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了多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同时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

  15、两税法的作用:不仅使唐王朝摆脱了经济困境,它还标志着一种王朝治国观念的改革,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影响至深。

  16、两税法的核心是“唯以资产为宗”

  17、理学代表人物在北宋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在南宋则有朱熹、陆象山。

  18、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19、明朝万历年间曾有过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税制改革,即“一条鞭法”。

  20、理学在南宋就明显分为朱熹和陆象山两派

  21、王守仁的心学还提出“宇宙便是吾心”,“格物致知”相异的“知行合一”

  22、王守仁学说到李贽那里,就变成以“童心”冲决礼法,再发展到颜山农、何心隐,其处世的狂放简直就被当时目为“侠”、“贼”一流了。

  23、乾嘉学派:清朝实行文化高压政策,为使知识分子不问政治,走纯学术研究道路,让学者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考订、校勘、辑佚、注释,由此考据学大盛。这一工作在乾隆、嘉庆年间最兴盛,被称之为“乾嘉学派”。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2

  1、农耕灌溉文化的主要部分: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水稻和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粱、玉米、谷子、裨子、豆类,以犁耕为主和井渠双灌等。

  2、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农政思想的核心是“政绩”观和“勤农”观。

  4、农书对农耕文化思想的概括:在我国古代,出现了许多农书,这些农书对古代农耕操作的经验和农学思想做了阐述,标志着*传统的农耕经济文化思想正在得到归纳和整理。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汉崔寔《四民月令》、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唐陆龟蒙《耒耜经》、宋陈敷《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清张履祥《补农书》等。

  5、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有以下几点:第一、统筹水土利用规划;第二、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第三、“荒政”思想;第四、人力胜天说。

  6、我国民族商业的两个文化特点:一是汉族与多民族地区的内贸活动频繁,商路通达,推动了各民族间的往来和文化交流。二是*与东方邻国和西方国家对外贸易的兴起,历史悠久,开辟了中外交流的长期通道。

  7、市商贸易的四种模式:市、墟、集、会

  8、我国的生产经济与文化特征,有以下几点:一、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二、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思想。三、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9、饮食的文化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民本思想。食,是儒家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组成部分;足食,是让国民吃饱,是传统社会稳定秩序的一项国策;(2)节约粮食:(3)人格教育(4)食疗观。

  10、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1)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

  (2)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3)社区文化活可以保护地方文化遗产。

  11、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腑脏学说、筋脉学说、针灸学说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3

  1、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名词解释)

  4、*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于国别文化。

  5、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特点,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第二,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4

  1.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是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这一时期为寒冷时期。竺可祯称此期为“方志时期”。

  2.广大地域决定*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大陆的整体性,影响着*文化的走向统一,地域广阔的大陆游一定是一个人群林立的世界;*文明时代的开始,家国社会的建立,证以这样一个基本情况为前提。

  3.大一统的观念就是“天下”的观念。

  4.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5.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当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5

  1、*古代整体思维:*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所谓的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作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2、*古代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指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传统思维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某种相关进行类比象征,以达到由此及彼、由*及远的分析与表述的目的。

  3、*古代辨证思维:所谓辨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古代辨证思维来源于对天地万物两两对立而又统一的自然现象的考察与理解。

  4、*古代传统的哲学观念:(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2)中庸之道的价值观;(3)“知行合一”的实践观。

  5、“天人合一”观念对*文化的积极影响有:第一,造成了*文化中整体系统的、辨证发展的思维方式;第二,造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第三,造成“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己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

  6、人合一”观念对*文化及其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思维方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经过*代的实验科学而进入现代科学。二、过分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三、空想的理想主义使主观易于脱离实际,而不得不违心地去美化现实。四、“心性之学”重体验,不重客观观察,把道德实践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很难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也限制了实证科学的发展。

  7、道教的信仰特征是,由信仰“道”演化为尊奉“三清尊神”。(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正一经》和《太*洞极经》为主要经典。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葆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教的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8、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法,即指“苦、集、灭、道”。

  9、在佛教*化的过程中,佛教也对*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传入后,许多道教经典是在佛经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佛教对儒家的影响,突出表现于新儒学——宋明理学的渗透。佛教禅宗的“直指本心”论,启发理学家以人格的自我完善为齐国治家的出发点,以遵循“天理”为人格完善的惟一途径。佛教禅定的修炼模式,也为理学家所吸取,而提倡主静、主敬,使小我与大我——天地宇宙相通。汉魏以后,诗歌、书法、绘画带上了佛教的明显印痕。*古典文学中的*话、小说、戏曲多源自佛教的俗讲、变文,民间文学作品也受到禅宗语录的影响。

  10、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1)仁爱孝悌;(2)重义轻利;(3)谦和礼让;(4)真诚有信。此外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

  11、*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2、《大学》提出教育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13、*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追求神似,注重意境;二、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三、与诗书、印密切结合。

  14、。以木结构为主是*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左右对称是*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在建筑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15、有关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几个重要命题:(1)“诗言志”(2)“文以载道”(3)“乐以教化”。

  16、“诗言志”的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

  17、古代艺术的几种重要的审美观念:中和之美、尚意追求、尊崇自然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30句菁华(扩展3)

——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复*资料 50句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2、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3、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4、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5、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 CO2↑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加热Cu + CO2

7、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8、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9、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10、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11、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12、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

13、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14、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 (SO4)3+3H2↑

15、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

16、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CO2):CaCO3+ 2HCl=CaCl2+H2O+CO2↑

17、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

18、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3NaOH+FeCl3=Fe(OH)3↓(红褐色)+3NaCl

19、氢氧化铁和硫酸:2Fe(OH)3+3H2SO4=Fe2 (SO4)3

2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21、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2、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3、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2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5、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26、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27、碱的化学性质(1)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28、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9、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30、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3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

32、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3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34、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35、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36、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37、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38、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39、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40、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1、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42、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43、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44、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45、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46、天然气:甲烷(CH4)

47、石灰石/大理石:(CaCO3)

48、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49、【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50、指示剂(可鉴别酸碱)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30句菁华(扩展4)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50句

1、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5、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6、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7、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8、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12、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13、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14、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5、压强公式:P=F/S

16、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7、【W】公式:W=Fs

18、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9、斜面:FL=Gh 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20、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2、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3、断路:断开的电路。

24、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2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26、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27、【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28、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29、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30、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31、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2、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3、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3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35、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6、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37、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三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即J/kg)、燃料的燃烧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

38、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39、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40、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4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2、*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4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44、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45、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46、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7、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或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48、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49、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50、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30句菁华(扩展5)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菁华5篇)

  世界的气候

  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c.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与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一、黑土形成条件

  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

  母质

  黑土在各种基性母质上发育,包括钙质沉积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火山灰以及由这些物质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母岩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酸盐有利于黑土的发育。据报道,印度黑土的母岩为:从玻璃质玄武岩到粗粒玄武岩、泥质石灰岩等多种母岩。*黑土涉及的母岩母质有石灰岩、玄武岩、第三纪河湖相沉积物以及*代河流沉积物等,但以石灰性母质为主。

  地形

  黑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坦地貌面(如高原面、*原和台地)或低洼地(坡地下段及盆谷地)都有分布,以海拔低于300米的地形为多。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2—3°,但有些地区(如火山地区)坡度达15—16°,也有黑土发生。*黑土多分布在低*洼地,但在一些低丘、台地上也有发育,如福建漳浦县和龙海县沿海、广东省海康等地。黑土分布区常可见到特殊的土壤发生地形——粘土小洼地(gilgai),这是一种小盆和小丘组成的微地形,起伏高度一般不超过1米,水*距离2至100米,是因不同的内压力而引起地表面弯曲。粘土小洼地在各地出现的频度不同。

  气候

  黑土在热带、亚热带以至温带均可发生,分布区气候的最普遍特征是季节性干旱,但旱季的长短各地相差很大,包括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一年内只有一两个月湿季的较干旱气候和只有几星期水分不足的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少至150毫米,多可达2000毫米,但多数为500—1000毫米之间,年*均温度一般为15.5—16.5℃。

  时间

  黑土母质的绝对年龄可始自全新世至更新世之间,在基岩上发育的,则可追溯到中更新世或更早;而在经运移的土壤物质或其他沉积物上发育的,则在中更新世或更迟。黑土的相对年龄属于幼年,原因如下:许多黑土是在冲积、湖积以及火山物质等*期母质上发育的;黑土的自翻转作用是使其保持幼年性的另一个因素;在半干旱气候区,由于缓慢的风化速度限制了剖面发育;基性母质不断释放出丰富的Ca、Mg盐基使土壤中蒙脱石矿物保持稳定;在坡地,则因迅速的剥蚀作用,表层不断遭冲失,使土体保持浅薄和幼年状态。

  植被

  黑土在自然条件下的典型植被是草地或热带稀树草原。

  二、冻土条件

  成土条件

  气候

  冻土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冰沼土分布区属苔原气候,大部分地面被雪原和冰川所覆盖,年*均温在0℃以下,一般都在-10℃至-17℃,冬季气温可低至-40℃,甚至-55℃,夏季温度也很低,7月份*均温度不超过10℃,全年结冰日长达240天以上。高山冻漠土年均温也很低,一般为-4℃至-12℃。冻土区降水很少,欧洲部分为200—300毫米,亚洲和北美洲北部在100毫米以下,*冻漠土区因地势高、远离海洋,降水更稀少,一般为60~80毫米,其北部更少,为20~50毫米,其中90%集中于5—9月。降水虽然少,但气温低,蒸发量小,长期冰冻,土壤湿度很大,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夏季土壤—母质融化,砂土可达1~1.5米,壤土70~100厘米,泥炭土35~40厘米,以下即为永冻层,高山冻漠土在宽谷、湖盆永冻层深度80厘米,山坡上可达150厘米。[5]

  植被

  由于冻土区气候严寒,植被是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常见的植物有:石楠属、北极兰浆果、金凤花等开花植物,南缘有云杉、落叶松、桦、白杨、柳、山梣等,生长缓慢,矮小且畸形,各种植物的年生长量均不大,苔原地带每年有机质的增长量为400公斤/公顷,是世界各自然地带中最少的。高山冻漠土区植被为多年生和中旱生的草本植物、垫状植物和地衣,常见的有凤毛菊属、葶苈属、桂竹香属、虎耳草属、点地梅属、银莲花属、金莲花属、红景天属等,一簇簇地生长在石隙之间,或在冰雪融水灌润的地方局部呈小片分布。五颜六色的粗糙碟衣、地图黄绿衣、岩表黄绿衣等则着生于石块上面。[5]

  地形、母质

  冻土发育的地区,因刚脱离冰川覆盖不久,冰川地形保持得相当完整。冻漠土分布区的地形主要是陡峭的山坡,角锋、刃脊、第四纪和*代冰川所形成的冰斗和冰碛垅堤,宽谷,湖盆的湖积*原等。成土母质的差异较大,加拿大、西伯利亚地盾区是前寒武系基岩。其他地区有古生代各种灰岩、石英砂岩、板岩、中生代的灰岩、红色钙质砂泥岩及*代泥砾和冲积物,残积物,冰碛物,冰水沉积物等。

  总结: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洋、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三、*冻土分布

  冻土分布于高纬地带和高山垂直带上部,其中冰沼土广泛分布于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在南美洲无冰盖处亦有一些分布。

  ①东北冻土区为欧亚大陆冻土区的南部地带,冻土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自北而南,分布的面积减少。本区有宽阔的岛状冻土区,其热状态很不稳定,对外界环境因素改变极为敏感。东北冻土区的自然地理南界变化在北纬46°36'~49°24',是以年均温0℃等值线为轴线摆动于0℃和±1℃等值线之间的一条线。

  ②在西部高山高原和东部一些山地,一定的海拔高度以上(即多年冻土分布下界)方有多年冻土出现。冻土分布具有垂直分带规律,如祁连山热水地区海拔3480米出现岛状冻土带,3780米以上出现连续冻土带;前者在青藏公路上的昆仑山上分布于海拔4200米左右,后者则分布于4350米左右。

  青藏高原冻土区是世界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均4000米以上)、面积最大(超过100万*方公里)的冻土区,其分布范围北起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抵国界,东缘至横断山脉西部、巴颜喀拉山和阿尼马卿山东南部。

  在上述范围内有大片连续的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在青藏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年均温和降水分布西、北低,东、南高的总格局影响下,冻土分布面积由北和西北向南和东南方向减少。高原冻土最发育的地区在昆仑山至唐古拉山南区间,本区除大河湖融区和构造地热融区外,多年冻土基本呈连续分布。往南到喜马拉雅山为岛状冻土区,仅藏南谷地出现季节冻土区。

  *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也表现出一定的纬向和经向的变化规律。冻土分布下界值随纬度降低而升高。二者呈直线相关。冻土分布下界值*境内南北最大相差达3000米,除阿尔泰山和天山西部积雪很厚的地区外,下界处年均温由北而南逐渐降低(由-3~-2℃以下)。

  西部冻土下界比雪线低1000~1100米,其差值随纬度降低而减小。东部山地冻土下界比同纬度的西部高山一般低1150~1300米。

  总结: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对自然的开发必须以了解、服从自然发展规律为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生活在寒区的人们和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没有伤疤的地球!

  四、冻土过程

  冻土形成以物理风化为主,而且进行得很缓慢,只有冻融交替时稍为显著,生物、化学风化作用亦非常微弱,元素迁移不明显,粘粒含量少,普遍存在着粗骨性。

  高山冻漠土粘粒的K2O含量很高,可达50克每千克,说明脱钾不深,矿物处于初期风化阶段。

  冻土区普遍存在不同深度的永冻层。在湿冻土分布区,夏季,永冻层以上解冻,由于永冻层阻隔,融水渗透不深,致使永冻层以上土层水分呈过饱和状态,而形成活动层,活动层厚度为0.6米至4米,若永冻层倾斜,则形成泥流;冬季地表先冻,对下面未冻泥流产生压力,使泥流在地表薄弱处喷出而成泥喷泉,泥流积于地表成为沼泽,因其下渗较弱,泥流、泥喷泉又混和上下层物质,使土壤剖面分化不明显,而在南缘永冻层处于较深部位,水分下渗较强处,剖面层次分化较好。

  在干旱冻土分布区,白天由于太阳辐射强烈,地面迅速增温,表土融化,水分蒸发;夜间表土冻结,下层的水汽向表面移动并凝结,增加了表土含水量,反复进行着融冻和湿干交替作用,促进了表土海绵状多孔结皮层的形成。此外,暖季,白天表土融化,夜间冻结,都是由于由地表开始逐渐向下增温或减温总是大致*行于地表水*层次变化着的,所以,在干旱的表土上,强烈的冻结作用往往形成表土的龟裂。

  在极地冰沼土区,由于低温,蒸发量小,地势低*处排水不畅,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和状态,致使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处于嫌气条件下,虽然有机质形成数量不多,但在低温嫌气条件下分解缓慢,表层常有泥炭化或半泥炭化的有机质积累。

  总的来说,冻土成土年龄短,处处呈现出原始土壤形成阶段的特征。

  总结:矿物质也处于还原状态,铁、锰多被还原为低价状态,形成一个黑蓝灰色的潜育层,在高山冻漠土分布区,降水较少,土壤淋溶弱,剖面中往往有石膏、易溶盐和碳酸钙累积,致使土体呈碱性,表土结皮和龟裂等。

  五、热带气旋特点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其它天气系统如温带气旋主要是靠冷北水*面上的空气温差所造成。热带气旋登陆后,或者当热带气旋移到温度较低的洋面上,便会因为失去温暖而潮湿的空气供应能量,而减弱消散或转化为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围绕着中心旋转。在北半球,热带气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以顺时针旋转。

  总结: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另外,也可为长时间干旱的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雨水。

  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环太*洋火山地震带

  ②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30句菁华(扩展6)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菁华5篇)

  世界的气候

  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c.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与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一、黑土形成条件

  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

  母质

  黑土在各种基性母质上发育,包括钙质沉积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火山灰以及由这些物质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母岩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酸盐有利于黑土的发育。据报道,印度黑土的母岩为:从玻璃质玄武岩到粗粒玄武岩、泥质石灰岩等多种母岩。*黑土涉及的母岩母质有石灰岩、玄武岩、第三纪河湖相沉积物以及*代河流沉积物等,但以石灰性母质为主。

  地形

  黑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坦地貌面(如高原面、*原和台地)或低洼地(坡地下段及盆谷地)都有分布,以海拔低于300米的地形为多。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2—3°,但有些地区(如火山地区)坡度达15—16°,也有黑土发生。*黑土多分布在低*洼地,但在一些低丘、台地上也有发育,如福建漳浦县和龙海县沿海、广东省海康等地。黑土分布区常可见到特殊的土壤发生地形——粘土小洼地(gilgai),这是一种小盆和小丘组成的微地形,起伏高度一般不超过1米,水*距离2至100米,是因不同的内压力而引起地表面弯曲。粘土小洼地在各地出现的频度不同。

  气候

  黑土在热带、亚热带以至温带均可发生,分布区气候的最普遍特征是季节性干旱,但旱季的长短各地相差很大,包括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一年内只有一两个月湿季的较干旱气候和只有几星期水分不足的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少至150毫米,多可达2000毫米,但多数为500—1000毫米之间,年*均温度一般为15.5—16.5℃。

  时间

  黑土母质的绝对年龄可始自全新世至更新世之间,在基岩上发育的,则可追溯到中更新世或更早;而在经运移的土壤物质或其他沉积物上发育的,则在中更新世或更迟。黑土的相对年龄属于幼年,原因如下:许多黑土是在冲积、湖积以及火山物质等*期母质上发育的;黑土的自翻转作用是使其保持幼年性的另一个因素;在半干旱气候区,由于缓慢的风化速度限制了剖面发育;基性母质不断释放出丰富的Ca、Mg盐基使土壤中蒙脱石矿物保持稳定;在坡地,则因迅速的剥蚀作用,表层不断遭冲失,使土体保持浅薄和幼年状态。

  植被

  黑土在自然条件下的典型植被是草地或热带稀树草原。

  二、冻土条件

  成土条件

  气候

  冻土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冰沼土分布区属苔原气候,大部分地面被雪原和冰川所覆盖,年*均温在0℃以下,一般都在-10℃至-17℃,冬季气温可低至-40℃,甚至-55℃,夏季温度也很低,7月份*均温度不超过10℃,全年结冰日长达240天以上。高山冻漠土年均温也很低,一般为-4℃至-12℃。冻土区降水很少,欧洲部分为200—300毫米,亚洲和北美洲北部在100毫米以下,*冻漠土区因地势高、远离海洋,降水更稀少,一般为60~80毫米,其北部更少,为20~50毫米,其中90%集中于5—9月。降水虽然少,但气温低,蒸发量小,长期冰冻,土壤湿度很大,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夏季土壤—母质融化,砂土可达1~1.5米,壤土70~100厘米,泥炭土35~40厘米,以下即为永冻层,高山冻漠土在宽谷、湖盆永冻层深度80厘米,山坡上可达150厘米。[5]

  植被

  由于冻土区气候严寒,植被是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常见的植物有:石楠属、北极兰浆果、金凤花等开花植物,南缘有云杉、落叶松、桦、白杨、柳、山梣等,生长缓慢,矮小且畸形,各种植物的年生长量均不大,苔原地带每年有机质的增长量为400公斤/公顷,是世界各自然地带中最少的。高山冻漠土区植被为多年生和中旱生的草本植物、垫状植物和地衣,常见的有凤毛菊属、葶苈属、桂竹香属、虎耳草属、点地梅属、银莲花属、金莲花属、红景天属等,一簇簇地生长在石隙之间,或在冰雪融水灌润的地方局部呈小片分布。五颜六色的粗糙碟衣、地图黄绿衣、岩表黄绿衣等则着生于石块上面。[5]

  地形、母质

  冻土发育的地区,因刚脱离冰川覆盖不久,冰川地形保持得相当完整。冻漠土分布区的地形主要是陡峭的山坡,角锋、刃脊、第四纪和*代冰川所形成的冰斗和冰碛垅堤,宽谷,湖盆的湖积*原等。成土母质的差异较大,加拿大、西伯利亚地盾区是前寒武系基岩。其他地区有古生代各种灰岩、石英砂岩、板岩、中生代的灰岩、红色钙质砂泥岩及*代泥砾和冲积物,残积物,冰碛物,冰水沉积物等。

  总结: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洋、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三、*冻土分布

  冻土分布于高纬地带和高山垂直带上部,其中冰沼土广泛分布于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在南美洲无冰盖处亦有一些分布。

  ①东北冻土区为欧亚大陆冻土区的南部地带,冻土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自北而南,分布的面积减少。本区有宽阔的岛状冻土区,其热状态很不稳定,对外界环境因素改变极为敏感。东北冻土区的自然地理南界变化在北纬46°36'~49°24',是以年均温0℃等值线为轴线摆动于0℃和±1℃等值线之间的一条线。

  ②在西部高山高原和东部一些山地,一定的海拔高度以上(即多年冻土分布下界)方有多年冻土出现。冻土分布具有垂直分带规律,如祁连山热水地区海拔3480米出现岛状冻土带,3780米以上出现连续冻土带;前者在青藏公路上的昆仑山上分布于海拔4200米左右,后者则分布于4350米左右。

  青藏高原冻土区是世界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均4000米以上)、面积最大(超过100万*方公里)的冻土区,其分布范围北起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抵国界,东缘至横断山脉西部、巴颜喀拉山和阿尼马卿山东南部。

  在上述范围内有大片连续的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在青藏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年均温和降水分布西、北低,东、南高的总格局影响下,冻土分布面积由北和西北向南和东南方向减少。高原冻土最发育的地区在昆仑山至唐古拉山南区间,本区除大河湖融区和构造地热融区外,多年冻土基本呈连续分布。往南到喜马拉雅山为岛状冻土区,仅藏南谷地出现季节冻土区。

  *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也表现出一定的纬向和经向的变化规律。冻土分布下界值随纬度降低而升高。二者呈直线相关。冻土分布下界值*境内南北最大相差达3000米,除阿尔泰山和天山西部积雪很厚的地区外,下界处年均温由北而南逐渐降低(由-3~-2℃以下)。

  西部冻土下界比雪线低1000~1100米,其差值随纬度降低而减小。东部山地冻土下界比同纬度的西部高山一般低1150~1300米。

  总结: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对自然的开发必须以了解、服从自然发展规律为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生活在寒区的人们和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没有伤疤的地球!

  四、冻土过程

  冻土形成以物理风化为主,而且进行得很缓慢,只有冻融交替时稍为显著,生物、化学风化作用亦非常微弱,元素迁移不明显,粘粒含量少,普遍存在着粗骨性。

  高山冻漠土粘粒的K2O含量很高,可达50克每千克,说明脱钾不深,矿物处于初期风化阶段。

  冻土区普遍存在不同深度的永冻层。在湿冻土分布区,夏季,永冻层以上解冻,由于永冻层阻隔,融水渗透不深,致使永冻层以上土层水分呈过饱和状态,而形成活动层,活动层厚度为0.6米至4米,若永冻层倾斜,则形成泥流;冬季地表先冻,对下面未冻泥流产生压力,使泥流在地表薄弱处喷出而成泥喷泉,泥流积于地表成为沼泽,因其下渗较弱,泥流、泥喷泉又混和上下层物质,使土壤剖面分化不明显,而在南缘永冻层处于较深部位,水分下渗较强处,剖面层次分化较好。

  在干旱冻土分布区,白天由于太阳辐射强烈,地面迅速增温,表土融化,水分蒸发;夜间表土冻结,下层的水汽向表面移动并凝结,增加了表土含水量,反复进行着融冻和湿干交替作用,促进了表土海绵状多孔结皮层的形成。此外,暖季,白天表土融化,夜间冻结,都是由于由地表开始逐渐向下增温或减温总是大致*行于地表水*层次变化着的,所以,在干旱的表土上,强烈的冻结作用往往形成表土的龟裂。

  在极地冰沼土区,由于低温,蒸发量小,地势低*处排水不畅,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和状态,致使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处于嫌气条件下,虽然有机质形成数量不多,但在低温嫌气条件下分解缓慢,表层常有泥炭化或半泥炭化的有机质积累。

  总的来说,冻土成土年龄短,处处呈现出原始土壤形成阶段的特征。

  总结:矿物质也处于还原状态,铁、锰多被还原为低价状态,形成一个黑蓝灰色的潜育层,在高山冻漠土分布区,降水较少,土壤淋溶弱,剖面中往往有石膏、易溶盐和碳酸钙累积,致使土体呈碱性,表土结皮和龟裂等。

  五、热带气旋特点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其它天气系统如温带气旋主要是靠冷北水*面上的空气温差所造成。热带气旋登陆后,或者当热带气旋移到温度较低的洋面上,便会因为失去温暖而潮湿的空气供应能量,而减弱消散或转化为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围绕着中心旋转。在北半球,热带气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以顺时针旋转。

  总结: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另外,也可为长时间干旱的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雨水。

  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文化概论章节重点知识 30句菁华(扩展7)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B、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4.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①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④中华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重要标识。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

  (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联系:①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的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2)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方法论】承认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也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视情况而定恰当选用其中的观点)

  6、量变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