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总结 >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日期:2022-10-10 00:00:00

1、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2、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4、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5、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7、*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8、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9、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1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12、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测量,常用的天*有托盘天*和物理天*。

13、使用天*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14、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1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7、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8、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9、【W】公式:W=Fs

20、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2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3、电压【U】: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4、定律应用:

25、电阻串联特点:

26、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可用电笔测量,若电笔氖管发光则为火线。

27、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8、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29、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手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0、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31、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很难完全燃烧,并且放出的热量也有部分损失了,因此要建立“炉子的效率”这一概念、炉子有效利用的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炉子的效率。

32、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33、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3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35、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36、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37、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38、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39、伏安法测电阻

40、噪声的等级: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50句

1、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5、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6、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7、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8、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12、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13、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14、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5、压强公式:P=F/S

16、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7、【W】公式:W=Fs

18、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9、斜面:FL=Gh 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20、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2、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3、断路:断开的电路。

24、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2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26、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27、【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28、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29、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30、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31、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2、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3、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3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35、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6、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37、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三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即J/kg)、燃料的燃烧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

38、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39、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40、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4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2、*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4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44、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45、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46、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7、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或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48、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49、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50、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2)

——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3篇

  (1)《童年的朋友》作者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诗歌《海燕》《鹰之歌》,长篇小说《母亲》(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及剧本《小市民》等。

  (2)《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当代作家,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

  (3)《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4)《松鼠》作者布丰,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著有《自然史》。

  (5)《松树金龟子》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的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昆虫记》)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6)《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剧本《白毛女》(与丁毅等合作)。

  (7)赵普,字则*,北宋政治家。曾参与策划"陈桥兵变",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宋初他被任为宰相,又建议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防止他们夺取帝位,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闻《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8)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尊他为"诗圣",其诗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

  (9)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10)《于园》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琅?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1)《黔之驴》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他和韩愈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合称"韩柳"。代表作品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著有《柳宗元集》。

  (12)《爱莲说》作者是宋朝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著有《周元公集》。说,一种文体,通常借用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13)荷花的别称有:芙蓉、菡萏、芙蕖等。

  (14)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乐府双壁"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总结:学*是不断学,不断总结的,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从而很好的解决问题。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或由*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3)

——初中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 50句

1、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2、叶片由 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 与 叶脉 三部分组成。表皮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城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意义: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②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5、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和选择透过性)

6、新生命的开端---**卵。

7、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8、植物体的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9、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可以通过自我复制增殖,来制造新的病毒。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10、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11、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1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1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4、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5、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16、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7、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鱼肝油和奶油富含维生素A、D,许多植物油富含维生素E。脂肪还能促进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18、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结合成**卵→胚→种子)

19、变态发育:在由**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0、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1、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2、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也叫纤维素)

23、作用:①糖类:①主要供能物质;②构成细胞组织

24、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课本13页图3、1—10

25、细胞分裂的步骤: ①细胞核一分为二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26、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意义:

27、不同的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8、植物体六大器官:

29、观察鳃

30、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3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3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3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35、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36、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37、种子萌发的条件

38、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40、光合作用

4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4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4、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45、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46、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4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8、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49、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50、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4)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60句菁华

1、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10J换算。

2、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有关。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3、电动机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4、电能表:1kw﹒h=3。6×106J

5、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6、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位“N”。

7、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8、加速度

9、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0、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11、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12、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13、*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14、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5、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16、使用天*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17、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18、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19、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0、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21、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2、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3、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2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2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6、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27、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8、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9、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30、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1、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32、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33、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34、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并联。

35、任何磁体都有2个极:一个是N另一个是S极。

36、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7、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39、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40、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1、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4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43、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44、面镜:

45、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4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48、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49、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0、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51、连通器两侧液面相*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52、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53、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54、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特征: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5)

——7年级下册英语重点知识点 30句菁华

1、right now 现在

2、talk on the phone 通过电话交谈

3、by the pool 在游泳池边

4、drink orange juice 喝橙汁

5、write to sb. 给某人写信

6、have a great time/have fun + (in) doing sth. 愉快地做某事

7、How’s the weather?

8、Great! /Not bad./Terrible!

9、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him?

10、My family and I are on a vacation in the mountains.

11、It’s hot in your country now, isn’t it?

12、时间状语从句

13、条件状语从句

14、in English

15、have a seat

16、at home

17、look like

18、come on

19、at work

20、put on

21、get up

22、go shopping

23、help sb. do sth.

24、How old are you? I’m….

25、There is(are)….

26、Thank you!You’re welcome.

27、Goodbye!Bye!

28、Let’s do.

29、名词的单复数和所有格的用法;

30、冠词的基本用法;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6)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2、电功率与欧姆定律的推导公式:

3、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4、判断天*横梁是否*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5、二力*衡的条件: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衡。

6、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7、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8、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9、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10、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11、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12、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3、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14、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15、热量计算:

16、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17、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8、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9、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20、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2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22、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支柱:卫星通讯、管线通信。

23、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24、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2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26、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7、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28、变阻器

29、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30、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应用:回声定位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7)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B、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4.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①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④中华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重要标识。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

  (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联系:①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的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2)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方法论】承认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也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视情况而定恰当选用其中的观点)

  6、量变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方法论】1、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2、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学会优化结构。

  7、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我们应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三)矛盾的观点

  1、对立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

  2、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它构成这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表现在: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它们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它们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

  (1)有助于我们掌握(或者说要求我们懂得利用)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8)

——初中英语重点知识点总结范文5份

  在英语中,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必须和主语保持一致。

  1、以there或here引起的句子,谓语是be动词时,如果主语是并列的几个名词,谓语动词应和最靠*它的一个名词保持人称和数的一致。

  例如:

  There are two trees and a well behind the house.

  Here is an apple,two oranges and some peaches for you.

  2、由neither…nor/either…or/not only…but also/not…but等连接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应与最靠*他的一个名词或代词保持人称和数上的一致。

  例如:

  Neither jack nor I have seen the film.

  Either you or I am worry.

  Not only you but also he comes here every day.

  3、each和由some/any/one/every/构成的复合代词,都作单数看待,谓语动词应用单数形式。

  例如:

  Each of us has something to say .

  Is everyboday ready?

  Someboday is using the phone.

  4、主语后接with/together with/as well as/but等短语作定语时,谓语形式不受定语的影响。

  例如:

  The teacher together with his students is going there on foot.

  5、many a(许多)和more than one(不止一个)等作定语去修饰作主语的单数可数名词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例如:

  Many a way has been tried.

  6、pair of等表示数量的名词短语修饰主语时,谓语的形式要与pair等名词形式一致。常见的有:pair of/kind of/type of/box of等。(但a lot of/lots of和a number of不属于这一类)。

  例如:

  There is a pair of shoes left.

  7、从句或短语(包括不定式和动名词)作主语时,往往表达一种抽象概念,谓语动词用单数。

  例如:

  Waving hand is to say“goodbye”.

  What he said is wrong.

  8、maths/news/physics/the united states等单数概念,复数形式的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多用单数。

  例如:

  The united states was founded in 1776.

  9、时间、距离、金钱、重量、容量等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例如:

  Twenty years is a long time.

  Two hundreds dollars is a lot of money.

  10、the number of+名词,谓语动词用单数:a number of+名词,谓语动词用复数。

  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规则

  (1)单音节词和少数以-er,-ow结尾的双音节单词,比较级在后面加-er,最高级在后面加-est。

  ①单音节单词:small→smaller→smallest short→shorter→shortest

  tall→taller→tallest great→greater→greatest

  ②少数以-er,-ow结尾的双音节单词:clever→cleverer→cleverest narrow→narrower→narrowest

  (2)以不发音e结尾的单音节单词,比较级在原形后加-r,最高级在原级后加-st。

  large→larger→largest nice→nicer→nicest able→abler→ablest

  (3)以一个辅音字母结尾的闭音节(即:辅音+元音+辅音)单词中,先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比较级加-er,最高级加-est。

  big→bigger→biggest hot→hotter→hottest fat→fatter→fattest

  (4)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双音节词,把y改为i,比较级加-er,最高级加-est。

  easy→easier→easiest heavy→heavier→heaviest

  busy→busier→busiest happy→happier→happiest

  (5)其他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级在前面加more,最高级在前面加most。

  beautiful→more beautiful→most beautiful

  different→more different→most different

  easily→more easily→most easily

  (6)有少数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不规则的,必须熟记。

  good→better→best well→better→best

  bad→worse→worst ill→worse→worst

  old→older/elder→oldest/eldest

  many/much→more→most little→less→least

  far →further/farther→ furthest/farthest

  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1.“主语+谓语”(即“主谓”句型)

  例:They arrived in Harbin yesterday morning.分析:“they”(主语)“arrived”(谓语)。

  2.“主语+谓语+宾语”(即“主谓宾”句型)

  例:I study English.分析:“I”(主语)“study”(谓语动作)“English”(宾语即动作涉及的对象)。

  3.“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即“主谓双宾”句型)

  例:Our teacher taught us English.分析:“our teacher”(主语)“教”(谓语动作)“us”(间接宾语)“English”(直接宾语)。

  4.“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即“主谓宾宾补”句型)

  例:He asked her to go there.分析:“he”(主语)“asked”(谓语动作)“her”(宾语即动作涉及的对象)“to go there”(补语—补充说明宾语做什么)。

  5.“主语+系动词+表语”(即“主系表”句型)

  常用的系动词有be, keep,lie, remain, stand, become, fall, get, go, grow, turn, look, feel, seem, smell, sound, taste,等。

  例:I am a teacher.分析:“I”(主语)“am”(系动词)“a teacher”(表语—即表明主语的身份)。

  1、时间状语从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连词有when/while/as/as soon as/until/not…untill/before/after/since等。

  例如:

  When you leave,please take a raincoat with you.

  As soon as she got home,she began to make dinner.

  注意:

  (1)while意为“当…期间”,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一般用进行时态。

  例如:

  Take notes while you are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2)while侧重主句中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与从句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的对比,常译为“而”。

  例如:

  He is a worker while I am a student.

  (3)not…until,直到……才,主句谓语动词必须是非持续性动词而且主句是否定式,从句为肯定式。

  例如:

  He did not go to bed until his mother came.

  (4)在时间状语从句中要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间。

  例如:

  Mr smith will telephone you when he returns.

  2、原因状语从句: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的连词有:because/as/since等。

  例如:

  His sister is in bed because she is ill.

  注意:含原因状语从句的复合句,有时可以转换为用so连接的并列句,故because和so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

  例如:

  He did not come here because he was busy.

  He was busy,so he did not come here.

  3、地点状语从句:引导地点状语从句的连词有where或wherever.

  例如:

  Where there is no air or water,noboday can live.

  4、条件状语从句: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的连词有if/unless等。

  (1)在含有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中,主句谓语部分通常含有will/shall或情态动词,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态。

  例如:

  We will go for a picnic if it dose not rain tomorrow.

  (2)if……not常译作“如果不…”,相当于unless,unless含有否定意义,译作“假如不”,“除非”。

  例如:

  例如:

  You will fail if you do not work hard.

  You will fail unless you work hard.

  (3)用if改写“祈使句+and+简单句”这一句子结构中的祈使句时,要在祈使句前加if you,并去掉并列连词and.

  例如:

  Study hard,and you will catch up with us.

  If you study hard,you will catch up with us.

  (4)用if……not改写“祈使句+or+简单句”这一结构中的祈使句时,要变祈使句为否定的条件状语从句,并去掉or.

  例如:

  Hurry,or you won′t catch the bus.

  If you study hard ,you will catch up with us.

  5、目的和结构状语从句:引导目的状语从句的连词有so that;引导结果状语从句的连词有so …that…,such…that….

  (1)so是副词,修饰形容词或副词。

  So +adj/adv+that

  例如:the shoes are so small that I can not wear them.

  (2)such是形容词,修饰名词。

  Such+a/an+adj+n(可数名词单数)+that…

  Such+adj+n(不可数名词单数,可数名词复数)+that…

  例如:

  She is such a lovely girl that we all like her.可改为:she is so lovely a girl that we all like her.

  (3)如果名词前是表示多少的many/much/few/little等词时要用so.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