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总结 >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1

  世界的气候

  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c.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与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2

  一、黑土形成条件

  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

  母质

  黑土在各种基性母质上发育,包括钙质沉积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火山灰以及由这些物质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母岩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酸盐有利于黑土的发育。据报道,印度黑土的母岩为:从玻璃质玄武岩到粗粒玄武岩、泥质石灰岩等多种母岩。*黑土涉及的母岩母质有石灰岩、玄武岩、第三纪河湖相沉积物以及*代河流沉积物等,但以石灰性母质为主。

  地形

  黑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坦地貌面(如高原面、*原和台地)或低洼地(坡地下段及盆谷地)都有分布,以海拔低于300米的地形为多。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2—3°,但有些地区(如火山地区)坡度达15—16°,也有黑土发生。*黑土多分布在低*洼地,但在一些低丘、台地上也有发育,如福建漳浦县和龙海县沿海、广东省海康等地。黑土分布区常可见到特殊的土壤发生地形——粘土小洼地(gilgai),这是一种小盆和小丘组成的微地形,起伏高度一般不超过1米,水*距离2至100米,是因不同的内压力而引起地表面弯曲。粘土小洼地在各地出现的频度不同。

  气候

  黑土在热带、亚热带以至温带均可发生,分布区气候的最普遍特征是季节性干旱,但旱季的长短各地相差很大,包括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一年内只有一两个月湿季的较干旱气候和只有几星期水分不足的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少至150毫米,多可达2000毫米,但多数为500—1000毫米之间,年*均温度一般为15.5—16.5℃。

  时间

  黑土母质的绝对年龄可始自全新世至更新世之间,在基岩上发育的,则可追溯到中更新世或更早;而在经运移的土壤物质或其他沉积物上发育的,则在中更新世或更迟。黑土的相对年龄属于幼年,原因如下:许多黑土是在冲积、湖积以及火山物质等*期母质上发育的;黑土的自翻转作用是使其保持幼年性的另一个因素;在半干旱气候区,由于缓慢的风化速度限制了剖面发育;基性母质不断释放出丰富的Ca、Mg盐基使土壤中蒙脱石矿物保持稳定;在坡地,则因迅速的剥蚀作用,表层不断遭冲失,使土体保持浅薄和幼年状态。

  植被

  黑土在自然条件下的典型植被是草地或热带稀树草原。

  二、冻土条件

  成土条件

  气候

  冻土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冰沼土分布区属苔原气候,大部分地面被雪原和冰川所覆盖,年*均温在0℃以下,一般都在-10℃至-17℃,冬季气温可低至-40℃,甚至-55℃,夏季温度也很低,7月份*均温度不超过10℃,全年结冰日长达240天以上。高山冻漠土年均温也很低,一般为-4℃至-12℃。冻土区降水很少,欧洲部分为200—300毫米,亚洲和北美洲北部在100毫米以下,*冻漠土区因地势高、远离海洋,降水更稀少,一般为60~80毫米,其北部更少,为20~50毫米,其中90%集中于5—9月。降水虽然少,但气温低,蒸发量小,长期冰冻,土壤湿度很大,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夏季土壤—母质融化,砂土可达1~1.5米,壤土70~100厘米,泥炭土35~40厘米,以下即为永冻层,高山冻漠土在宽谷、湖盆永冻层深度80厘米,山坡上可达150厘米。[5]

  植被

  由于冻土区气候严寒,植被是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常见的植物有:石楠属、北极兰浆果、金凤花等开花植物,南缘有云杉、落叶松、桦、白杨、柳、山梣等,生长缓慢,矮小且畸形,各种植物的年生长量均不大,苔原地带每年有机质的增长量为400公斤/公顷,是世界各自然地带中最少的。高山冻漠土区植被为多年生和中旱生的草本植物、垫状植物和地衣,常见的有凤毛菊属、葶苈属、桂竹香属、虎耳草属、点地梅属、银莲花属、金莲花属、红景天属等,一簇簇地生长在石隙之间,或在冰雪融水灌润的地方局部呈小片分布。五颜六色的粗糙碟衣、地图黄绿衣、岩表黄绿衣等则着生于石块上面。[5]

  地形、母质

  冻土发育的地区,因刚脱离冰川覆盖不久,冰川地形保持得相当完整。冻漠土分布区的地形主要是陡峭的山坡,角锋、刃脊、第四纪和*代冰川所形成的冰斗和冰碛垅堤,宽谷,湖盆的湖积*原等。成土母质的差异较大,加拿大、西伯利亚地盾区是前寒武系基岩。其他地区有古生代各种灰岩、石英砂岩、板岩、中生代的灰岩、红色钙质砂泥岩及*代泥砾和冲积物,残积物,冰碛物,冰水沉积物等。

  总结: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洋、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三、*冻土分布

  冻土分布于高纬地带和高山垂直带上部,其中冰沼土广泛分布于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在南美洲无冰盖处亦有一些分布。

  ①东北冻土区为欧亚大陆冻土区的南部地带,冻土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自北而南,分布的面积减少。本区有宽阔的岛状冻土区,其热状态很不稳定,对外界环境因素改变极为敏感。东北冻土区的自然地理南界变化在北纬46°36'~49°24',是以年均温0℃等值线为轴线摆动于0℃和±1℃等值线之间的一条线。

  ②在西部高山高原和东部一些山地,一定的海拔高度以上(即多年冻土分布下界)方有多年冻土出现。冻土分布具有垂直分带规律,如祁连山热水地区海拔3480米出现岛状冻土带,3780米以上出现连续冻土带;前者在青藏公路上的昆仑山上分布于海拔4200米左右,后者则分布于4350米左右。

  青藏高原冻土区是世界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均4000米以上)、面积最大(超过100万*方公里)的冻土区,其分布范围北起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抵国界,东缘至横断山脉西部、巴颜喀拉山和阿尼马卿山东南部。

  在上述范围内有大片连续的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在青藏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年均温和降水分布西、北低,东、南高的总格局影响下,冻土分布面积由北和西北向南和东南方向减少。高原冻土最发育的地区在昆仑山至唐古拉山南区间,本区除大河湖融区和构造地热融区外,多年冻土基本呈连续分布。往南到喜马拉雅山为岛状冻土区,仅藏南谷地出现季节冻土区。

  *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也表现出一定的纬向和经向的变化规律。冻土分布下界值随纬度降低而升高。二者呈直线相关。冻土分布下界值*境内南北最大相差达3000米,除阿尔泰山和天山西部积雪很厚的地区外,下界处年均温由北而南逐渐降低(由-3~-2℃以下)。

  西部冻土下界比雪线低1000~1100米,其差值随纬度降低而减小。东部山地冻土下界比同纬度的西部高山一般低1150~1300米。

  总结: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对自然的开发必须以了解、服从自然发展规律为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生活在寒区的人们和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没有伤疤的地球!

  四、冻土过程

  冻土形成以物理风化为主,而且进行得很缓慢,只有冻融交替时稍为显著,生物、化学风化作用亦非常微弱,元素迁移不明显,粘粒含量少,普遍存在着粗骨性。

  高山冻漠土粘粒的K2O含量很高,可达50克每千克,说明脱钾不深,矿物处于初期风化阶段。

  冻土区普遍存在不同深度的永冻层。在湿冻土分布区,夏季,永冻层以上解冻,由于永冻层阻隔,融水渗透不深,致使永冻层以上土层水分呈过饱和状态,而形成活动层,活动层厚度为0.6米至4米,若永冻层倾斜,则形成泥流;冬季地表先冻,对下面未冻泥流产生压力,使泥流在地表薄弱处喷出而成泥喷泉,泥流积于地表成为沼泽,因其下渗较弱,泥流、泥喷泉又混和上下层物质,使土壤剖面分化不明显,而在南缘永冻层处于较深部位,水分下渗较强处,剖面层次分化较好。

  在干旱冻土分布区,白天由于太阳辐射强烈,地面迅速增温,表土融化,水分蒸发;夜间表土冻结,下层的水汽向表面移动并凝结,增加了表土含水量,反复进行着融冻和湿干交替作用,促进了表土海绵状多孔结皮层的形成。此外,暖季,白天表土融化,夜间冻结,都是由于由地表开始逐渐向下增温或减温总是大致*行于地表水*层次变化着的,所以,在干旱的表土上,强烈的冻结作用往往形成表土的龟裂。

  在极地冰沼土区,由于低温,蒸发量小,地势低*处排水不畅,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和状态,致使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处于嫌气条件下,虽然有机质形成数量不多,但在低温嫌气条件下分解缓慢,表层常有泥炭化或半泥炭化的有机质积累。

  总的来说,冻土成土年龄短,处处呈现出原始土壤形成阶段的特征。

  总结:矿物质也处于还原状态,铁、锰多被还原为低价状态,形成一个黑蓝灰色的潜育层,在高山冻漠土分布区,降水较少,土壤淋溶弱,剖面中往往有石膏、易溶盐和碳酸钙累积,致使土体呈碱性,表土结皮和龟裂等。

  五、热带气旋特点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其它天气系统如温带气旋主要是靠冷北水*面上的空气温差所造成。热带气旋登陆后,或者当热带气旋移到温度较低的洋面上,便会因为失去温暖而潮湿的空气供应能量,而减弱消散或转化为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围绕着中心旋转。在北半球,热带气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以顺时针旋转。

  总结: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另外,也可为长时间干旱的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雨水。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3

  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4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环太*洋火山地震带

  ②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5

  世界的气候

  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c.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与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菁华5篇)(扩展1)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菁华5篇)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1

  世界的气候

  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c.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与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2

  一、黑土形成条件

  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

  母质

  黑土在各种基性母质上发育,包括钙质沉积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火山灰以及由这些物质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母岩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酸盐有利于黑土的发育。据报道,印度黑土的母岩为:从玻璃质玄武岩到粗粒玄武岩、泥质石灰岩等多种母岩。*黑土涉及的母岩母质有石灰岩、玄武岩、第三纪河湖相沉积物以及*代河流沉积物等,但以石灰性母质为主。

  地形

  黑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坦地貌面(如高原面、*原和台地)或低洼地(坡地下段及盆谷地)都有分布,以海拔低于300米的地形为多。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2—3°,但有些地区(如火山地区)坡度达15—16°,也有黑土发生。*黑土多分布在低*洼地,但在一些低丘、台地上也有发育,如福建漳浦县和龙海县沿海、广东省海康等地。黑土分布区常可见到特殊的土壤发生地形——粘土小洼地(gilgai),这是一种小盆和小丘组成的微地形,起伏高度一般不超过1米,水*距离2至100米,是因不同的内压力而引起地表面弯曲。粘土小洼地在各地出现的频度不同。

  气候

  黑土在热带、亚热带以至温带均可发生,分布区气候的最普遍特征是季节性干旱,但旱季的长短各地相差很大,包括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一年内只有一两个月湿季的较干旱气候和只有几星期水分不足的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少至150毫米,多可达2000毫米,但多数为500—1000毫米之间,年*均温度一般为15.5—16.5℃。

  时间

  黑土母质的绝对年龄可始自全新世至更新世之间,在基岩上发育的,则可追溯到中更新世或更早;而在经运移的土壤物质或其他沉积物上发育的,则在中更新世或更迟。黑土的相对年龄属于幼年,原因如下:许多黑土是在冲积、湖积以及火山物质等*期母质上发育的;黑土的自翻转作用是使其保持幼年性的另一个因素;在半干旱气候区,由于缓慢的风化速度限制了剖面发育;基性母质不断释放出丰富的Ca、Mg盐基使土壤中蒙脱石矿物保持稳定;在坡地,则因迅速的剥蚀作用,表层不断遭冲失,使土体保持浅薄和幼年状态。

  植被

  黑土在自然条件下的典型植被是草地或热带稀树草原。

  二、冻土条件

  成土条件

  气候

  冻土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冰沼土分布区属苔原气候,大部分地面被雪原和冰川所覆盖,年*均温在0℃以下,一般都在-10℃至-17℃,冬季气温可低至-40℃,甚至-55℃,夏季温度也很低,7月份*均温度不超过10℃,全年结冰日长达240天以上。高山冻漠土年均温也很低,一般为-4℃至-12℃。冻土区降水很少,欧洲部分为200—300毫米,亚洲和北美洲北部在100毫米以下,*冻漠土区因地势高、远离海洋,降水更稀少,一般为60~80毫米,其北部更少,为20~50毫米,其中90%集中于5—9月。降水虽然少,但气温低,蒸发量小,长期冰冻,土壤湿度很大,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夏季土壤—母质融化,砂土可达1~1.5米,壤土70~100厘米,泥炭土35~40厘米,以下即为永冻层,高山冻漠土在宽谷、湖盆永冻层深度80厘米,山坡上可达150厘米。[5]

  植被

  由于冻土区气候严寒,植被是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常见的植物有:石楠属、北极兰浆果、金凤花等开花植物,南缘有云杉、落叶松、桦、白杨、柳、山梣等,生长缓慢,矮小且畸形,各种植物的年生长量均不大,苔原地带每年有机质的增长量为400公斤/公顷,是世界各自然地带中最少的。高山冻漠土区植被为多年生和中旱生的草本植物、垫状植物和地衣,常见的有凤毛菊属、葶苈属、桂竹香属、虎耳草属、点地梅属、银莲花属、金莲花属、红景天属等,一簇簇地生长在石隙之间,或在冰雪融水灌润的地方局部呈小片分布。五颜六色的粗糙碟衣、地图黄绿衣、岩表黄绿衣等则着生于石块上面。[5]

  地形、母质

  冻土发育的地区,因刚脱离冰川覆盖不久,冰川地形保持得相当完整。冻漠土分布区的地形主要是陡峭的山坡,角锋、刃脊、第四纪和*代冰川所形成的冰斗和冰碛垅堤,宽谷,湖盆的湖积*原等。成土母质的差异较大,加拿大、西伯利亚地盾区是前寒武系基岩。其他地区有古生代各种灰岩、石英砂岩、板岩、中生代的灰岩、红色钙质砂泥岩及*代泥砾和冲积物,残积物,冰碛物,冰水沉积物等。

  总结: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洋、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三、*冻土分布

  冻土分布于高纬地带和高山垂直带上部,其中冰沼土广泛分布于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在南美洲无冰盖处亦有一些分布。

  ①东北冻土区为欧亚大陆冻土区的南部地带,冻土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自北而南,分布的面积减少。本区有宽阔的岛状冻土区,其热状态很不稳定,对外界环境因素改变极为敏感。东北冻土区的自然地理南界变化在北纬46°36'~49°24',是以年均温0℃等值线为轴线摆动于0℃和±1℃等值线之间的一条线。

  ②在西部高山高原和东部一些山地,一定的海拔高度以上(即多年冻土分布下界)方有多年冻土出现。冻土分布具有垂直分带规律,如祁连山热水地区海拔3480米出现岛状冻土带,3780米以上出现连续冻土带;前者在青藏公路上的昆仑山上分布于海拔4200米左右,后者则分布于4350米左右。

  青藏高原冻土区是世界中、低纬度地带海拔最高(*均4000米以上)、面积最大(超过100万*方公里)的冻土区,其分布范围北起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西抵国界,东缘至横断山脉西部、巴颜喀拉山和阿尼马卿山东南部。

  在上述范围内有大片连续的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在青藏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年均温和降水分布西、北低,东、南高的总格局影响下,冻土分布面积由北和西北向南和东南方向减少。高原冻土最发育的地区在昆仑山至唐古拉山南区间,本区除大河湖融区和构造地热融区外,多年冻土基本呈连续分布。往南到喜马拉雅山为岛状冻土区,仅藏南谷地出现季节冻土区。

  *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也表现出一定的纬向和经向的变化规律。冻土分布下界值随纬度降低而升高。二者呈直线相关。冻土分布下界值*境内南北最大相差达3000米,除阿尔泰山和天山西部积雪很厚的地区外,下界处年均温由北而南逐渐降低(由-3~-2℃以下)。

  西部冻土下界比雪线低1000~1100米,其差值随纬度降低而减小。东部山地冻土下界比同纬度的西部高山一般低1150~1300米。

  总结: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对自然的开发必须以了解、服从自然发展规律为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生活在寒区的人们和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没有伤疤的地球!

  四、冻土过程

  冻土形成以物理风化为主,而且进行得很缓慢,只有冻融交替时稍为显著,生物、化学风化作用亦非常微弱,元素迁移不明显,粘粒含量少,普遍存在着粗骨性。

  高山冻漠土粘粒的K2O含量很高,可达50克每千克,说明脱钾不深,矿物处于初期风化阶段。

  冻土区普遍存在不同深度的永冻层。在湿冻土分布区,夏季,永冻层以上解冻,由于永冻层阻隔,融水渗透不深,致使永冻层以上土层水分呈过饱和状态,而形成活动层,活动层厚度为0.6米至4米,若永冻层倾斜,则形成泥流;冬季地表先冻,对下面未冻泥流产生压力,使泥流在地表薄弱处喷出而成泥喷泉,泥流积于地表成为沼泽,因其下渗较弱,泥流、泥喷泉又混和上下层物质,使土壤剖面分化不明显,而在南缘永冻层处于较深部位,水分下渗较强处,剖面层次分化较好。

  在干旱冻土分布区,白天由于太阳辐射强烈,地面迅速增温,表土融化,水分蒸发;夜间表土冻结,下层的水汽向表面移动并凝结,增加了表土含水量,反复进行着融冻和湿干交替作用,促进了表土海绵状多孔结皮层的形成。此外,暖季,白天表土融化,夜间冻结,都是由于由地表开始逐渐向下增温或减温总是大致*行于地表水*层次变化着的,所以,在干旱的表土上,强烈的冻结作用往往形成表土的龟裂。

  在极地冰沼土区,由于低温,蒸发量小,地势低*处排水不畅,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和状态,致使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处于嫌气条件下,虽然有机质形成数量不多,但在低温嫌气条件下分解缓慢,表层常有泥炭化或半泥炭化的有机质积累。

  总的来说,冻土成土年龄短,处处呈现出原始土壤形成阶段的特征。

  总结:矿物质也处于还原状态,铁、锰多被还原为低价状态,形成一个黑蓝灰色的潜育层,在高山冻漠土分布区,降水较少,土壤淋溶弱,剖面中往往有石膏、易溶盐和碳酸钙累积,致使土体呈碱性,表土结皮和龟裂等。

  五、热带气旋特点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其它天气系统如温带气旋主要是靠冷北水*面上的空气温差所造成。热带气旋登陆后,或者当热带气旋移到温度较低的洋面上,便会因为失去温暖而潮湿的空气供应能量,而减弱消散或转化为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围绕着中心旋转。在北半球,热带气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以顺时针旋转。

  总结: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另外,也可为长时间干旱的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雨水。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3

  我国的交通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密西疏

  ●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①兰新线 ②青藏线(未建成) ③包兰线 ④京九线

  ⑤宝成线 ⑥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线(北京—包头)—包兰线(包头—兰州);

  陇海(连云港—兰州)—兰新线(兰州—乌鲁木齐);

  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株洲)—湘黔(株洲—贵阳)—贵昆(贵阳—昆明)线 南北向:京哈线(北京—哈尔滨);京沪线(北京—上海);

  京广线(北京—广州);京九线(北京—九龙)

  焦柳线(焦作—柳州);

  宝成线(宝鸡-成都)——成昆线(成都—昆明)

  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及经过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沪线 )、(京九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京包线)(包兰线)。

  ●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略)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4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b)环太*洋火山地震带

  ②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5

  世界的气候

  1、降水的季节变化(时间)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

  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

  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北京;

  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

  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2、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试举例分析。

  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海陆位置影响——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地形影响——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3)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①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b.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c.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②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a.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集中,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与夏季。

  d.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③寒带气候:分布在南极洲和北冰洋沿岸;终年寒冷。

  ④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高山、高原地区;气候复杂,有垂直变化。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菁华5篇)(扩展2)

——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3篇

  (1)《童年的朋友》作者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诗歌《海燕》《鹰之歌》,长篇小说《母亲》(被视为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及剧本《小市民》等。

  (2)《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当代作家,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

  (3)《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王安忆,当代女作家,代表作品《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

  (4)《松鼠》作者布丰,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著有《自然史》。

  (5)《松树金龟子》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的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昆虫记》)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6)《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剧本《白毛女》(与丁毅等合作)。

  (7)赵普,字则*,北宋政治家。曾参与策划"陈桥兵变",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宋初他被任为宰相,又建议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防止他们夺取帝位,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闻《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8)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尊他为"诗圣",其诗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

  (9)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10)《于园》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琅?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1)《黔之驴》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他和韩愈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合称"韩柳"。代表作品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著有《柳宗元集》。

  (12)《爱莲说》作者是宋朝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著有《周元公集》。说,一种文体,通常借用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13)荷花的别称有:芙蓉、菡萏、芙蕖等。

  (14)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乐府双壁"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总结:学*是不断学,不断总结的,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从而很好的解决问题。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或由*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菁华5篇)(扩展3)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一、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 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 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17.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 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光路可逆

  11. *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 *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 *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 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 *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主单位是m

  3.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 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 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 1微米=10米

  5. 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均值。

  7. 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 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 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 *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均速度。

  16. 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 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测量,常用的天*有托盘天*和物理天*。

  3. 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 使用天*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 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 2)求质量 3)求体积

  9. 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 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 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 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 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 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 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 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 F↑ 2)F不变 S↓ 3)F↑ S↓

  5. 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 g=9.8N/kg h是深度 】

  9. 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 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 [下沉] 2=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18.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 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衡法:F=G

  22.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 二力*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十、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3.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4.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5.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6.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7. 杠杆*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 杠杆种类:

  省力杠杆:L>L;*衡时F<F;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L;*衡时F>F;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L;*衡时F=F;不省力不费距离

  9.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11.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的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 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14. 【W】公式:W=Fs

  单位:【W】焦 【F】牛顿 【S】米

  15.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6. 斜面:FL=Gh 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17.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W

  18. 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十一、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大,质量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7.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焦耳】

  8.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10.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1. 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做功、热传递。

  12.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13.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14. 所有能量单位:焦耳。

  15.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16. 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7.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8. 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9. 热量计算: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20. 热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千克

  21.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22. 内燃机:汽油机、采油机。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3.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十二、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 持续电流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E.g.: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等水溶液。

  5.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E.g.: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7. 通路:接通的电路。

  8. 断路:断开的电路。

  9. 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10.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11.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12. 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3.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14.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

  15. 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

  16. 电流【I】: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 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18. 电压【U】: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9. 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 电压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压不能超过该表量程。

  21. 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1兆欧=10千欧 1千欧=10欧

  22.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3. 滑动变阻器:

  原理:功过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名牌:“50Ω 2A”→表示意义:最大阻值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要“一上一下”、通电前吧阻值调至最大

  十三、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须早同一段电路;2)I、U、R中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 定律应用:

  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2)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3)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4. 电阻串联特点:

  I=I=I U=U+*=R+R I:I=1:1

  5. 电阻并联特点:

  I=I+I U=U=*=R U:U=1:1

  十四、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时=3.6×10焦耳

  3. 测量W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计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须在同一段电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已知任意三个量可计算出第四个量。

  5. 变形:W=UIt=IRt=U/R

  6. 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7. 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8.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9.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0. 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11. 当U<U时,P<P;灯很暗

  12. 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13.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4.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15. 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可用电笔测量,若电笔氖管发光则为火线。

  16.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并联。

  17. 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18. 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19. 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高压带电体

  20.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十五、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菁华5篇)(扩展4)

——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复*资料 30句菁华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2Fe + 3CO2

3、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4、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5、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6、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7、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8、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9、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10、盐酸与硝酸银溶液:HCl+AgNO3=AgCl↓(白)+HNO3

11、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12、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1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14、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5、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16、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17、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18、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19、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20、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1、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22、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23、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24、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25、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6、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27、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28、【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9、水溶解性、(溶解时)温度、(溶解后)颜色

30、金属1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盐和金属2(金属1比金属2活动性强)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菁华5篇)(扩展5)

——河南省中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一、英国的工业革命、交通运输的变革、工业革命的影响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广阔的市场。开始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2、过程:纺织业三种机器:珍妮纺纱机(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螺机和水力织布机。

  工业革命的标志:1769年,瓦特制成了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785年,改良蒸汽机开始作纺织的动力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机器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交通运输的变革: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轮船和火车的发明促进了陆上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的飞跃发展,是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

  3、影响: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19世纪下半叶;原因: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发明: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

  (1)电讯技术:贝尔(英)电话1876年;马可尼(意)无线电报19世纪90年代

  (2)内燃机:戴姆勒(德)汽油机1883年;狄赛尔(德)柴油机1892年

  (3)交通工具的革新:卡尔·本茨(德)制成第一辆汽车1885年;

  福特(美)制成第一辆四轮汽车1896年;

  莱特兄弟(美)制成飞机1903年。

  三、马克思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②奠定了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③阶级条件—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马克思和*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的**斗争联系在一起,吸收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的古典哲学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产生:马克思、*受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者同盟的委托,为同盟起草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意义:《*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战斗纲领,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自已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隋唐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P2,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著名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二、五代、辽、宋、夏、金等*

  1、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3、916年,契丹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契丹改国号为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我国西北地区由党项族建立并定都兴庆的*);

  4、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1127年,金灭亡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5、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辽与宋

  6、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和韩世忠等,岳飞于1140年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兵。

  7、北宋时发明了插秧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把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太湖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很高,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8、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都有夜市、晓市,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三、元朝

  1、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为政治中心、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

  2、我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3、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地区),使*正式成为我国*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

  4、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生活了十多年,并经常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元朝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是泉州。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菁华5篇)(扩展6)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实用五篇

  一、自然资源

  1、气候资源:特点(共同点、独特之处)、开发利用(农业与种植制度、日照与街道方位、风与城市规划、交通线的选址、飞机场的选址)

  2、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生产(大陆架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五个渔业地区和四个渔场及成因)、海底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大陆架矿产资源与开发、深海锰结核、海洋能源)、海洋空间利用(港口腹地、港口建设的陆域和水域条件、世界石油运输线、围海造田的利与弊)、海洋的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3、陆地资源:四个特点、能源资源(常规资源和新能源)、陆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能源资源与社会进步)

  二、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台风(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源地是冷高压、冷空气南下形成冷锋)、干热风(对华北农业的影响)

  2、地质灾害: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泥石流产生的三个条件)、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质灾害的防御。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重点解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同步练*题】

  (20xx秦皇岛期末)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

  A、太阳灶B、太阳能热水器

  C、太阳能发电D、煤炭

  【解析】A、B、C三项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

  【答案】D

  2、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

  A、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的海南岛

  B、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

  C、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

  D、地广人稀的东北*原

  【解析】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原因就在于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晴天多,*均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多。

  【答案】C

  (2012?江苏南通检测)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3~4题。

  3、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

  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树木年轮宽度就越大,二者呈正相关。

  【答案】A

  4、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解析】此图说明了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而地球气候是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

  【答案】A

  20xx年2月15日和3月9日,地球轨道卫星两次检测到“X级”太阳耀斑。3月7日,太阳以2200公里/秒的速度向外喷发出数十亿吨的等离子云。3月10日,北极光越过加拿大边境,蔓延到美国的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和密歇根州。据此完成5~6题。

  5、太阳活动()

  A、有规律可循的,但尚无法预报

  B、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C、发生在太阳的内部

  D、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可忽略

  【解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发生的大规模运动,主要包括黑子和耀斑,其活动是有规律的,题干信息显示出太阳活动是可预报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B

  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特定地理区域内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建立在本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流、地形、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气候、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资源储存量及类型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等这一方面要求人们根据本地区自然地理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区域开发和区域建设;另一方面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也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改造例如,通过灌溉,可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等


中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菁华5篇)(扩展7)

——七年级下册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优选【5】篇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洲(原因是:1)面积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长)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地理分区:*惯上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国家

  东亚中国、蒙占、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

  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

  北亚俄罗斯的一部分

  4、东亚的国家有: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5、亚洲地形的特点:

  1)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以高原,山地为主,*均海拔高

  3)地面起伏大

  6、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7、亚洲气候的特点

  1)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记住P7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气候特点解析: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手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8、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9、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常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10、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11、亚洲河流的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河流流向特征注入海洋

  长江自西向东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太*洋

  黄河自西向东长度5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太*洋

  湄公河自西北向东南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太*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冰期较长北冰洋

  恒河自西向东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印度、孟加拉国印度洋

  印度河自北向南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洋

  12、世界之最:

  1)世界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其次是伊泰普水电站)

  2)世界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

  3)世界领土面积的国家———俄罗斯

  4)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6600千米)第二长河———亚马孙河第三长河———长江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

  5)世界面积的洲:亚洲(面积4400万*方公里)。

  6)世界海拔的洲:南极洲(*均海拔2350米)。

  7)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欧洲(*均海拔约300米)。

  8)世界的洋:太*洋(面积约1.8亿*方公里)。

  9)世界的半岛:***半岛(300万*方公里)。

  10)世界的岛:格陵兰岛(217万*方公里)。

  11)世界的群岛:马来群岛(或南洋群岛20000多个)。

  12)世界的海:珊瑚海(479万多*方公里)。

  13)世界的内海:地中海(250万*方公里)。

  14)世界的咸水湖,的内陆湖,的湖泊:里海(37万多*方公里)。

  15)世界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82400*方公里)。

  16)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1620米)。

  17)世界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密歇根、休伦、伊利、安大略)

  18)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

  19)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公里)。

  20)世界的*原:亚马孙*原(600万*方公里)。

  21)世界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方公里)。

  22)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23)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长6000公里)。

  24)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亚马孙河

  25)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

  26)世界上含沙量,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

  26)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7)世界的盆地———刚果盆地

  28)世界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占61%;世界上人口超过l亿的国家共有10个,其中有6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

  按人口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

  按自然增长率由多到少依次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2、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3、多样的地域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的帐篷和长袍。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业*原(两河流域),因其适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原

  4、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5、理解P13页图6.17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6、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7、经济发展差异:在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较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国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

  8、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牧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9、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第七章我们邻*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一、位置:属于东亚,是太*洋西北部的岛国。东面临太*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N——46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

  二、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大岛组成,其中面积的是本州岛,(将位置和组成中的海洋和岛的名称在书上18页图7.2找到位置并记住)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三、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原面积狭小。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的*原为关东*原。

  四、多火山,地震。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洋火山地震带

  五、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六、经济类型:加工贸易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大量进口原料、燃料,然后依靠高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

  国情: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