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6篇

日期:2022-09-28 00:00:00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1、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的。

  2、(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

  (2)底面各部分的名称:圆柱的'底面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和周长分别叫做圆柱的底面圆心、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和底面周长。

  (3)底面的特征:圆柱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3、(1)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2)特征: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4、(1)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2)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5、把圆柱*行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和底面大小相同的两个圆;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垂直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6、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7、在圆柱的上下底面周长上任取一点分别为A、B,连接AB(使AB不是圆柱的高),沿着AB将圆柱的侧面剪开,圆柱展开后是一个*行四边形。

  8、温馨提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形,面不是椭圆。

  9、温馨提示:沿高剪开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10、从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观察会得到圆;从圆柱的正面或侧面观察会得到长方形(或正方形)。

  11、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个长方形,那么该圆柱的底面周长大约是其底面直径长度的3倍。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个正方形,那么该圆柱的高大约是其底面直径长度的3倍。

  1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圆柱的侧面积,用C表示底面周长,用h表示高,则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Ch

  13、(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πd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2πr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14、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15、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用字母表示为S表=S侧+2S底。

  16、(1)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表=2πrh+2πr2直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2)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时,可以根据公式:S表=πdh+π(d÷2)2直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3)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可以根据公式:S表=Ch+π(C/2π)2=Ch+C2/4π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17、温馨提示:求通风管、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其实就是求它们的侧面积。

  18、温馨提示:把一个圆柱截成n段后,其表面积增加了2(n—1)个底面积。

  19、一个圆柱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20、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或V=πr^2h

  21、温馨提示: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计算容积的数据要从里面测量。

  22、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那么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计算公式是:V=πr^2h,V=π(d÷2)^2h,V=π[C÷(2π)]^2h

  23、温馨提示: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扩大到原来的n倍,则体积扩大到原来的n^2倍,若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缩小到原来的1/n,则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n^2)。

  24、温馨提示:在圆柱的立体图形中,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但在圆柱的*面展开图中,长方形的宽(或正方形的边长)才是圆柱的高。

  25、两个圆柱的半径比是1:a(a>0),高的比是a:1,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1:a。

  26、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

  (1)底面:圆锥的圆面就是它的底面,它有一个底面。圆锥底面的圆心、半径、直径和周长分别叫做圆锥的底面圆心、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和底面周长,分别用字母O、r、d和C表示。

  (2)侧面:圆锥周围的曲面就是它的侧面。

  (3)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高用字母h表示。

  (4)圆锥只有一条高。

  (5)转动直角三角形可以形成圆锥。

  27、温馨提示:

  (1)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锥的母线,圆锥母线的长度大于圆锥的高。

  (2)任意画一条母线,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因此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3)把圆锥*行于底面切割,切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该圆要比圆锥的底面圆小;把圆锥沿高垂直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三角形。

  28、温馨提示:半圆能围成圆锥,但整圆不能围成圆锥。

  29、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用字母表示:V圆锥=V圆柱÷3=Sh÷3

  30、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2倍;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2/3。

  (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或者说圆锥的高比圆柱的高多2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高的1/3,或者说圆柱的高比圆锥的高少2/3。

  (3)等高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底面积的3倍,或者说圆锥的底面积比圆柱的底面积多2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底面积的1/3,或者说圆柱的底面积比圆锥的底面积少2/3。

  31、温馨提示: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V=πr^2h÷3来求圆锥的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V=π(d÷2)^2h÷3来求圆锥的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V=π(C÷2÷π)^2h÷3求出圆锥的体积。

  32、利用V=Sh÷3计算圆锥的体积时不要忘记除以3或乘1/3。

  33、温馨提示: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者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必须以“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为前提。

  34、在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两个圆锥中,以较短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圆锥的体积比较大。

  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1、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除法属于分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两者关系密切,教材将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安排。教材首先通过一组题目,强调分数乘除法的关系,即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同时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复*。

  2、百分数。

  百分数内容的复*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紧接在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后编排,这样可以使学生看到它们在结构、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便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3、空间与图形。

  这部分内容包括位置与圆的复*。

  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会用第几组、第几个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本学期进一步学*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圆的认识包括直径、半径、π、轴对称图形等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圆的画法等内容,教材重点复*了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和轴对称图形。

  4、统计。

  统计的内容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能清楚地表明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给出的信息解决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数学*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点

  1、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点到这条直线的垂足之间的长度叫距离。

  2、两条*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叫做*行四边形;*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一个*行四边形在拉动过程中,面积变化,高变化,周长不变。*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5、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6、画高:

  从*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行四边形的底。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特别注意:画高时,请注意;虚线、垂直标记、和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1.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2.统计组成部分: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3.统计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4.统计表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正式制表: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5.统计图: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6.条形统计图: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3)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4)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5)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b)在水*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c)在与水*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d)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7.折线统计图: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3)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b)在水*射线上,适当分配折线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c)在与水*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d)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8.扇形统计图:

  (1)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2)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3)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b)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c)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d)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数学的概念

  正确地理解和形成一个数学概念,必须明确这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对象的“质”的特征,及其外延——对象的“量”的范围。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运用定义的形式来揭露其本质特征的。但在这之前,有一个通过实例、练*及口头描述来理解的阶段。

  比如,儿童对自然数,对运算结果——和、差、积、商的理解,就是如此。到小学高年级,开始出现以文字表达一个数学概念,即定义的方式,如分数、比例等。有些数学概念要经过长期的酝酿,最后才以定义的形式表达,如函数、极限等。定义是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的方式。

  许多数学概念需要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如dy表示函数y的微分。数学符号是表达数学概念的一种独特方式,对学生理解和形成数学概念起着极大的作用,它把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思维过程简约化、明确化了。许多数学概念的定义就是用数学符号来表达,从而增强了科学性。

  许多数学概念还需要用图形来表示。有些数学概念本身就是图形,如*行四边形、棱锥、双曲线等。有些数学概念可以用图像来表示,比如函数y=x+1的图像。有些数学概念具有几何意义,如函数的微分。数形结合是表达数学概念的又一独特方式,它把数学概念形象化、数量化了。

  总之,数学概念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数学小数分类

  (1)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0.25、0.368都是纯小数。

  (2)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3.25、5.26都是带小数。

  (3)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3.111……0.5656……

  (4)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3.1222……0.03333……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2×πr2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h

  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h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用一块*板水*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Sh或πr2×h÷3

  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小学数学基数和序数简介

  基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

  基数在数学上,是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大小的一个概念。两个能够建立元素间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互相对等集合。例如3个人的集合和3匹马的集合可以建立一一对应,是两个对等的集合。

  序数原来被定义为良序集的序型,而良序集A的序型,作为从A的元素的属性中抽象出来的结果,是所有与A序同构的一切良序集的共同特征,即定义为{B|BA}。

  数学图形的变换知识点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

  知识点一、正比例的意义及应用

  理解掌握:

  (1)正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在除法中是叫做商)一定,那么这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2)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式可用x/y=k。

  (3)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应用方法:

  1、判断两个是否相关联;

  2、判断这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

  反之不成正比例关系。(简说:用除法,商一定,成正比)

  知识点二、正比例的图像

  理解掌握: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从图像中,可以直观看到两种量的变化情况,由一个量的值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知识点三: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

  理解掌握:

  (1)反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那么这两个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反比例关系。

  (2)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式可用x×y=k。

  (3)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应用方法:

  1、判断两个是否相关联;

  2、判断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反之不成反比例关系。(简说:用乘法,积一定,成反比)

  数学大数的认识知识点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3,4,5,6,7,8,9,10……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小学数学倒数求法

  1、真、假分数的倒数。很简单,将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就是真、假分数的倒数了。

  2、整数的倒数。整数做分母,1做分子。即为整数的倒数。

  3、小数的倒数。对于可以除尽的数的倒数,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求倒数,对于除不尽的数,转换为分数,再按照真、假分数求倒数的方法来进行即可。

  4、带分数的倒数。先把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为该数的倒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5

  1、统计的定义

  (1)指对某一类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例:六年级二班人数统计。

  (2)指总括地计算。例:把全国报来的数据统计一下。

  2、统计表

  (1)定义:将搜集来的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以此来更方便直观的反映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2)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由表格外和表格内组成。表格外一般包括:统计表名称、统计数据的单位、还有统计日期等信息;表格内主要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

  (3)统计表的种类:

  ①简单表:未对数据进行分组,只是简单地按时间或单位顺序罗列;

  ②单式统计表:只对一个类型或项目的数据进行统计;

  ③复式统计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数据进行统计。

  (4)统计表的设计与制作

  ①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对数据按目标进行分类;

  ②初步设计:包括表格横、纵目,表头以及单元格的尺寸、颜色等

  ③绘制完整表格,填好数据,并加上统计表名称、数据单位以及制作时间等信息。

  3、统计图

  (1)定义:用点、线、面、体等形式来表示所统计的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2)统计图的结构:

  ①标题

  ②标目

  ③图注

  (3)是统计图的分类

  ①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的总体情况,设定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再将统计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最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直观,容易看出各统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的具体情况,设定一个合适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再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最后选用不同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

  a、数据数量很明确;

  b、可以看清楚数据的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或圆盘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4)统计图的制作

  ①条形统计图

  a、根据图纸的大小与统计数据的数量,画出两条起点相同互相垂直的射线;

  b、在水*方向的射线上,均匀地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c、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

  d、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和颜色均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e、添上名称、单位、日期,并注明图标。

  ②折线统计图

  a、根据图纸的大小和数据的数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b、在水*方向的射线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方向的单位长度;

  c、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

  d、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合适的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e、最后添上名称、单位、时间,并注明图标。

  ③扇形统计图

  a、算出所要统计的数的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b、根据公式,算出各部分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c、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d、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e、添上名称、单位、日期,并注明图标。

  小学数学倒数的定义是什么

  倒数定义

  倒数是一个数学学科术语。是指数学上设一个数x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记为1/x,过程为“乘法逆”,除了0以外的数都存在倒数,分子和分母相倒并且两个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小学数学轴对称知识点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3)线段的垂直*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6

  负数的定义

  1、以前所学的所有数(0除外)都是正数,也就是说正数前面的“+”是可以省略不写的!

  2、负数的定义:在正数前面加上“—”就是负数。

  3、负数前面必定有“—”如果前面不是“—”(可能没有符号或者是“+”)都是正数(0除外)。

  4、0既不属于正数,也不属于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练*:

  将以下数字按要求分类

  1。25、、—7、3、3。011……、—5、0、、—0。03

  正数负数自然数非正数

  写数下列数相对的负数形式

  0。33……、

  负数的作用

  负数是在人为规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出现的。

  负数常用来表示和正数意义相反的量。

  在选择用正数还是负数表示时,首先看是否规定了正方向。

  一般含有褒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含有贬义的量则用负数表示。

  例:零上5°用+5℃表示;零下5°用—5℃表示。收入20xx元用+20xx元表示;支出500元用—500元表示。

  练*:

  1、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20%表示什么?

  2、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3、正常水位为0,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2记作_____________,低于正常水位0。3米记作______________。

  正常水位为5米,现在水位为6。3m记作,低于正常水位2。5m记作。

  4、按照要求回答:一个学生演示,教师提出要求规定向前走为正。

  (1)向前走2步记作_________________。(2)向后走5步记作_________________。

  (3)“记作6步”他应怎么走?“记作-4步”呢?

  5、看图答题

  与北京时间相比,东京时间早1小时,记为+1时;巴黎时间晚7个小时,记为-7时。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表示出其他时区的时间。悉尼时间:____________伦敦时间:______________

  6、判断题

  (1)0可以看成是正数,也可以看成是负数()

  (2)海拔—155米表示比海*面低155米()

  (3)如果盈利1000元,记作+1000元,那么亏损200元就可记作—200元()

  (4)温度0℃就是没有温度()

  7、常见负数的意义

  (1)地图上的负数:*地形图上,可以看到我国有一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上标着8848,在西北部有一吐鲁番盆地,地图上标着—155米,你能说说8848米,—155米各表示什么吗?这两个高低是以谁为标准的?

  (2)收入与支出收入:2600元,()教育支出:300元()娱乐支出:500元()。

  (3)电梯间的负数—3层是什么意思?是以谁为标准的?

  8、以学校为起点,往东走为正,往西走位负,小明从学校走了+50m,又走了—100m,这时小明离学校的距离是()。

  9、食品包装上常注明:“净重500±5g,表示食品的标准质量是”()实际没袋最多不多于,(),最少不少于()。

  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1、读法:在所读数的前面加上“负”

  2、写法:在所写数的前面加上“—”练*:零上16摄氏度零下

  3摄氏度

  三、认识数轴

  1、数轴的要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

  2、正方向:根据题意要求确定正方向,一般以向上或向右为正方向。

  3、原点:也就是数字0所在的位置,一般根据表示数字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如果需要表示的正负数差不多相等时原点在数轴中间;如果正数比负数多得多原点偏左;如果负数比正数多得多原点偏右。

  4、单位长度:由所要表示多的大小来决定刻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如果数字偏大刻度距离可以适当小一些,如果数字偏小刻度距离可以适当大一些。单位长度不一定每个刻度只能表示1。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6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6篇(扩展1)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1、统计的定义

  (1)指对某一类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例:六年级二班人数统计。

  (2)指总括地计算。例:把全国报来的数据统计一下。

  2、统计表

  (1)定义:将搜集来的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以此来更方便直观的反映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2)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由表格外和表格内组成。表格外一般包括:统计表名称、统计数据的单位、还有统计日期等信息;表格内主要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

  (3)统计表的种类:

  ①简单表:未对数据进行分组,只是简单地按时间或单位顺序罗列;

  ②单式统计表:只对一个类型或项目的数据进行统计;

  ③复式统计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数据进行统计。

  (4)统计表的设计与制作

  ①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对数据按目标进行分类;

  ②初步设计:包括表格横、纵目,表头以及单元格的尺寸、颜色等

  ③绘制完整表格,填好数据,并加上统计表名称、数据单位以及制作时间等信息。

  3、统计图

  (1)定义:用点、线、面、体等形式来表示所统计的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2)统计图的结构:

  ①标题

  ②标目

  ③图注

  (3)是统计图的分类

  ①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的总体情况,设定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再将统计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最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直观,容易看出各统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的具体情况,设定一个合适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再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最后选用不同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

  a、数据数量很明确;

  b、可以看清楚数据的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或圆盘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4)统计图的制作

  ①条形统计图

  a、根据图纸的大小与统计数据的数量,画出两条起点相同互相垂直的射线;

  b、在水*方向的射线上,均匀地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c、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

  d、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和颜色均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e、添上名称、单位、日期,并注明图标。

  ②折线统计图

  a、根据图纸的大小和数据的数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b、在水*方向的射线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水*方向的单位长度;

  c、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

  d、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合适的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e、最后添上名称、单位、时间,并注明图标。

  ③扇形统计图

  a、算出所要统计的数的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b、根据公式,算出各部分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c、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d、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e、添上名称、单位、日期,并注明图标。

  小学数学倒数的定义是什么

  倒数定义

  倒数是一个数学学科术语。是指数学上设一个数x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记为1/x,过程为“乘法逆”,除了0以外的数都存在倒数,分子和分母相倒并且两个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小学数学轴对称知识点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3)线段的垂直*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 + 2×πr2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h

  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h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用一块*板水*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 Sh或πr2×h÷3

  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小学数学基数和序数简介

  基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

  基数在数学上,是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大小的一个概念。两个能够建立元素间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互相对等集合。例如3个人的集合和3匹马的集合可以建立一一对应,是两个对等的集合。

  序数原来被定义为良序集的序型,而良序集A的序型,作为从A的元素的属性中抽象出来的结果,是所有与A序同构的一切良序集的共同特征,即定义为{B|BA}。

  数学图形的变换知识点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2×πr2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h

  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h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用一块*板水*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Sh或πr2×h÷3

  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小学数学基数和序数简介

  基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

  基数在数学上,是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大小的一个概念。两个能够建立元素间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互相对等集合。例如3个人的集合和3匹马的集合可以建立一一对应,是两个对等的集合。

  序数原来被定义为良序集的序型,而良序集A的序型,作为从A的元素的属性中抽象出来的结果,是所有与A序同构的一切良序集的共同特征,即定义为{B|BA}。

  数学图形的变换知识点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①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10=80%,

  六折五=6.5/10=65/100=65%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2、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一成=1/10=10%

  八成五=8.5/10=85/100=80%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这次衣服的进价增加一成:这次衣服的进价比原来的进价增加10%

  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八成五: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85%

  (二)、税率和利率

  1、税率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2、利率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100%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率)

  购物策略:

  估计费用: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购物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能够最终选择最为优惠的方案

  数学最小的数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一下“几位数”的概念: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这个数就是几位数。关于几位数的定义中,最左端的数字不为0是关键条件。就像我们分数定义中,明确规定分母不为0一样,否则没意义。

  在整数中,最小的计数单位是1(个),当0单独存在时,它不占有数位。当0出现在一个几位数的末尾或中间时,它起到的只是“占位”的作用,表示该位上没有计数单位。

  假设0也算一位数的话,那么最小的两位数是“10”还是“00”呢?00是没有两位数的意义的。

  所以,一位数是由一个不是0这个数字写出的数,只要几位数的意义不变,最小的一位数仍然是1。

  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

  速度×时间=路程

  单价×数量=总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零除外)

  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零除外)。

  两位数乘三位数,积最多五位数,最少四位数

  估算原则:便于口算、接*准确数、能解决实际问题(估大或估小)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5

  1、数与代数:

  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旳基础知识;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旳四那么运算;

  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旳估算;

  会使用学过旳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会解学过旳方程;

  养成检查和验算旳适应。

  巩固常用计量单位旳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旳进率,能够进行简单旳改写。

  2、空间与图形:

  掌握所学几何形体旳特征;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旳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

  巩固所学旳简单旳画图、测量等技能;

  巩固轴对称图形旳认识,会画一个图形旳对称轴,巩固图形旳*移、旋转旳认识;

  能用数对或依照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旳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旳知识,并能应用。

  3、统计与可能性:

  掌握所学旳统计初步知识;

  能够看和绘制简单旳统计图表;

  能够依照数据做出简单旳推断与预测;

  会求一些简单事件旳可能性;

  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均数旳实际问题。

  数学奇偶数性质

  1、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有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2、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3、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4、若a、b为整数,则a+b与a—b有相同的奇偶性,即a+b与a—b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

  5、n个奇数的乘积是奇数,n个偶数的乘积是偶数;算式中有一个是偶数,则乘积是偶数。

  6、奇数的个位是1、3、5、7、9;偶数的个位是0、2、4、6、8。

  7、奇数的*方除以2、4、8余1。

  8、任意两个奇数的*方差是2、4、8的'倍数。

  数学*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点

  1、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这点到这条直线的垂足之间的长度叫距离。

  2、两条*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叫做*行四边形;*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一个*行四边形在拉动过程中,面积变化,高变化,周长不变。*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

  5、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5、画高:

  从*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行四边形的底。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特别注意:画高时,请注意;虚线、垂直标记、和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6篇(扩展2)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50句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角分别是40°和70°,则另一底与腰的和等于这个底的长。

3、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4、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6、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7、分数除法的意义

8、已知A比B多(或少)几分之几,求B的解题方法:

9、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10、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

11、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12、在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__),面积是(__)。

13、圆的直径扩大4倍,圆的面积也扩大4倍。(__)

14、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面积是12.56*方厘米。(__)

15、当周长相等时,面积的是(__)

1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 =d÷2)

17、周长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18、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19、求阴影部分的周长:总体思路,记住一点,周长的概念,所有围成这个图形的线段或曲线的长度之和。所以求阴影部分的周长时,首先把阴影部分这个图形的轮廓画出来,找出这个图形都由哪些线段、哪些曲线组合起来的。再分别求出这些线段、曲线的长度,最后相加。比如,这个图形:

20、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1、加法结合律:a+b+c=a+(b+c)

22、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本金=利息÷利率÷时间,利率=利息÷本金÷时间,时间=利息÷本金÷利率

23、到期后可以取出的钱数计算方法:本金+税后利息

24、已知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25、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

26、分数化成百分数:

27、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28、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

29、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30、银行存款税后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31、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例: 甲是乙的 ,甲是15,求乙是多少?即:甲=乙× (15÷ =25)(建议列方程答)

33、错在哪里?

34、当符合什么条件时,错误才能变成正确?

35、位置的表示方法: A(列,行)如:A(3,4)表示A点在第三列第四行。

36、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7、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兀来表示,兀≈3.14

38、有关圆的公式:

39、用x 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那么正比例关系表示为:

40、用x 和 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那么反比例关系表示为:

41、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42、、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43、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44、比中有单位的,化简和求比值时要把单位化相同再化简和求比值,结果没有单位。

45、用分率解:按比例分配通常把总量看作单位一,即转化成分率。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几份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最后再用总量分别乘几分之几。

46、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47、理解比的意义。

48、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49、周长计算公式:

50、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的母线。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6篇(扩展3)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6篇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米(m)、分米(d m)、厘米(c m)、毫米(mm)。

  2、长度单位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长度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4、长度单位的加、减或比较: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数量进行加、减或比较大小时,必须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

  5、物体实际测量方法:

  (1)依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一般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如教室、操场、旗杆、大树……

  比较短的物体依据实际情况和显示的数字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如:大拇指到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分米,我们的手指甲长约1厘米,教室门高约2米,数学书长约20厘米,书桌高约7分米……

  (2)在进行物体测量时,先要把直尺或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直尺或米尺上的什么数字,长度就是这个数字。如果是一把断尺测量物体,同样要将断尺左边与物体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断尺什么数字,然后用另一端的数字减去左边的数字,就是物体的实际长度。

  按比例分配解题技巧

  小技巧:a、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b、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c、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小技巧:(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

  (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

  (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

  (5)检验并写出答语。

  三角形计算公式

  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大角对大边。

  3、周长c=三边之和a+b+c

  4、面积:

  s=1/2ah(底x高/2)

  s=1/2absinC(两边与夹角正弦乘积的一半)

  s=1/2acsinB

  s=1/2bcsinA

  5、正弦定理:

  sinA/a=sinB/b=sinc/C

  6、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A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数学验算方法总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倒数定义

  倒数是一个数学学科术语。是指数学上设一个数x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记为1/x,过程为“乘法逆”,除了0以外的数都存在倒数,分子和分母相倒并且两个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小学数学成绩太差如何补*

  首先我们应该先分析孩子们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的孩子们是因为原本数学基础就非常的薄弱,跟不上老师们复*的进度,所以越到后面越没有自信心。还有的孩子们是因为数学基础比较好,但是容易对知识点进行混淆,在做题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思路,不会对知识点进行运用。最后一类孩子们是在考试时非常的紧张、怯场,*时会做的题在考试时也非常容易丢分大脑一片空白。

  孩子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的定义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如果对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掌握的不够扎实,可以在课下多进行练*。如果孩子们认为自己学*非常的慢,那就可以选择报名辅导班,来帮助孩子们学*。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

  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6篇(扩展4)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4、正方形对角线公式

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6、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7、正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

8、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9、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10、圆锥体展开图的'绘制:圆锥体展开图由一个扇形(圆锥的侧面)和一个圆(圆锥的底面)组成。(如右图)在绘制指定圆锥的展开图时,一般知道a(母线长)和d(底面直径)

11、圆锥的表面积:一个圆锥表面的面积叫做这个圆锥的表面积。

12、比较大小的方法:

13、“万”“亿”作单位的数:

14、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5、图上距离:

16、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17、负数:

18、圆柱的特征:

19、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20、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1、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22、负数的定义:在正数前面加上“—”就是负数。

23、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20%表示什么?

24、常见负数的意义

25、原点:也就是数字 0 所在的位置,一般根据表示数字的分布情况来确定,如果需要表示的正负数差 不多相等时原点在数轴中间;如果正数比负数多得多原点偏左;如果负数比正数多得多原点偏右。

26、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7、(1)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28、(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πd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29、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用字母表示为S表=S侧+2S底。

30、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或V=πr^2h

31、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

32、在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两个圆锥中,以较短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圆锥的体积比较大。

33、画高:

34、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35、成数:

36、利率

37、有一天,妈妈回家想考一考聪明的儿子,于是妈妈说:“儿子,你说从3开始连续写到某个自然数,共写了430个数字,那么这个自然数是几?

38、在1~608中,数字“0”共出现多少次?

39、统计组成部分: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40、折线统计图: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6篇(扩展5)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直线、射线、角

  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

  一、单式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2、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①画出横轴和纵轴(补画统计图时此步骤已给出);

  ②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多少(补画统计图时此步骤已给出);

  ③描点,描点时应注意先找准横轴上的点,再找准纵轴上相对应的点,过两点分别做横轴、纵轴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所要描的点,在交点处点上实心点;

  ④用线段顺次连接所有点,并标注数据;

  ⑤标注好日期和标题。(日期也可不标注)

  3、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地推测。

  (知识巧记)统计图,类型多,条形、折线一一说。

  条形数量好比较,折线增减更明了。

  绘制折线较简单,描点连线来解决。

  完成绘图细分析,解决问题更容易。

  二、复式折线统计图

  1、复式折线统计图:如果在统计过程中存在两组(或多组)数据,且需要在一幅统计图中表示这两组(或多组)数据,就要用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或不同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不同数量的变化情况,这种统计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各组数据的多少,数据的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可以比较各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折线表示表示不同的量,需标明图例。

  4、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观察方法,可以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能根据信息回答或提出相应的问题,同时进行简单地分析和合理地推测。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需求。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数计算法则

  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37×96+37×3+37

  125×88

  3.25+1。98

  10.32—1。98

  易错的情况:

  0.6+0.4—0.6+0.4

  38×99+99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

  图形与几何:空间与*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移、旋转、轴对称;

  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数学整除的特征

  1、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2、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

  3、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那么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那么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那么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算式,再算括号外面的算式。5.有关0的计算:

  (1)零加上任何数得原数。[0+5=5,8+0=8](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为0。[5-5=0,7-7=0](3)0与任何数相乘得0。[0×5=0,0×24=0]

  (4)0除于任何非0的数得0。[0÷18=0,0÷29=0](5)0不能做除数。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2.确定方向时:A、先确定观测点

  (1)从那里出发,那里就是观测点。例如:从渡口出发,到钟山。(渡口就是观测点)(2)“在”字后面的为观测点。例如:渡口在钟山的方向上。(钟山就是观测点)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A偏B,A就是(“偏”字前面的)标角度的角靠*的方向{东、南、西、北}。

  例如:①东偏南25°(标25°的那个角就靠*东)②西偏北35°(标35°的那个角就靠*西)

  3.描述路线和绘路线图时:只有一条线,所作的线是首尾相连的。4.常用的八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观测点与被观测点对调,那么方向是原方向的相对方向,如: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5.小红家在学校的东偏南20°方向,距离120米处学校在小红家的西偏北20°方向,距离120米处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如:23+34=57与34+23=57)

  2.加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3.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a+b)×c=a×c+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他们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二、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在一起)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106-26-74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例如:123+38-23=123-23+38146-78+54=146+54-78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25与4;125与8;125与80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7.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a-b)×c

  =a×c+b×c=a×c-b×c

  ②类型二:a×c+b×ca×c-b×c=(a+b)×c=(a-b)×c③类型三:a×99+aa×b-a=a×(99+1)=a×(b-1)④类型四:a×99a×102=a×(100-1)=a×(100+2)=a×100-a×1=a×100+a×2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5.数位顺序表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百分千分万分位位位位计数个.十分百分千分万分单位千百十(一)之一之一之一之一例如(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

  (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

  和8个千分之一(0.001)。

  (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7.小数的大小比较:

  (1)统一单位。(统一成一样的单位)

  (2)把要比较的数写成一列(小数点必须对齐)

  (3)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百分位相同,就比较千分位8.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乘一位10倍×10两位100倍×100

  三位1000倍×1000

  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除以

  一位1÷10

  10两位1÷100

  100三位1÷1000

  10009.单位换算:

  (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10.求小数的*似数

  方法:“四舍五入”法

  (1)①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

  ②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③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

  (2)改写成“万”作为单位的数: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先划数级线)

  (3)改写成“亿”作为单位的数:在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先划数级线)(4)在表示*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1.进率: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1*方米=100*方分米1*方分米=100*方厘米1*方千米=100公顷1*方米=10000*方厘米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0000*方米

  第五单元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3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三角形按角分成:(1)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8.三角形按边分成:(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三角形的腰;

  有两个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2)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都是60°)(3)一般三角形

  9.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

  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三个锐角。1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1.最少用2个相同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行四边形。

  最少用3个相同等边三角形可以拼一个梯形。

  最少用2个相同等边三角形可以拼一个*行四边形。最少用2个相同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正方形。最少用2个相同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长方形。

  12.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面上,就是密铺。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加法、减法:(1)把数位(小数点)对齐。(2)加减和整数的加减一样。2.小数加法、减法的简便计算:

  (1)可使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2)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加法、减法混合在一起时,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看先干什么更简单.例如:(1)5.6+2.7+4.4(2)9.14+1.43+4.57=(5.6+4.4)+2.7=9.14+(1.43+4.57)(3)51.27-8.66-1.34(4)4.02-3.5+0.98=51.27-(8.66+1.34)=4.02+0.98-3.5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2)可以看出变化趋势.2.常用增加(上升)与减少(降低)来描述变化趋势.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1.两头(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2.一头(一端)要栽:棵数=间隔数3.两头(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二、棋盘棋子数目:

  1.棋盘最外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边数-边数2.棋盘总的棋子数:每行棋子数×每列棋子数3.方阵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

  4.多边形上摆花盆:每边摆的花盆数×边数-边数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解答思路: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 5÷0得不到商.(无意义)

  第一单元乘法

  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2、乘积末尾0的个数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错误)因为乘法计算过程中末尾也会出现0、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一.容量的理解

  1、容量是一个物体可以容纳的体积。

  二、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1、1升(L)=1000毫升(ml、mL)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时,一般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2、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

  3、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4、1毫升大约等于23滴水。

  第三单元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

  4、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5、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6、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

  7、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8、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

  二、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它的两个底角也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

  3、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

  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

  6、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7、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边数}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一、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1、四则运算中不含括号时,先做乘除再做加减。

  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1、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第五单元*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认识*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互相*行的四边形叫*行四边形,它的对边*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3、*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认识梯形

  1、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不*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2、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4、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行四边形。

  第六单元找规律

  1、搭配型规律: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如帽子和衣服的搭配)

  2、排列:

  (1)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即n×(n1)×……×1

  (2)5个球队踢球,每两队踢一场,要踢多少场:4+3+2+1即(n1)+(n2)+……+1

  第七单元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合起来乘等于分别乘)

  4、衍生:(a-b)×c=a×c-b×c

  5、简便运算典型例题:102×35=(100+2)×3536×101-36=36×(101-1)35×98=35×(100-2)=35×100-35×2

  第八单元对称、*移和旋转

  一、轴对称图形1、画图形的另一半:

  (1)找对称轴

  (2)找对应点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