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上市并购知识:史上最全IPO审计的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3篇

日期:2022-05-04 17:46:24

上市并购知识:史上最全IPO审计的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1

  1、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

  监管部门将全面围堵“IPO造假”,进一步完善监管流程和工作效率。

  2、合规性审核、系统性审核、整体性审核

  IPO财务审核从申报企业的历史沿革、股权变动、整体变更、并购重组、关联交易、同业竞争、业务演变、经营模式、行业竞争、治理架构、会计基础工作等各个角度进行考量。

  发行部有关人士强调,财务审核不是孤立的行为,并透露即将建立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机制,并纳入日常审核的范围,财务审核将严格审查发行人及保荐机构的多项材料。

  3、从行业——业务——财务角度,把好资本市场入门关

  在“真实”的基础上,力求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达到“充分、完整、准确”的要求,并符合及时性的要求。

  4、督促各市场主体勤勉尽责

  监管部门明确要求,保荐机构严格把关,防止“带病申报”,应关注发行人申报期内的盈利增长情况和异常交易,防范利润操纵;券商应控制风险、健全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内核、风控部门的作用,督促项目人员做好工作底稿和工作日志,建立相应的复核、内审制度,有效防范欺诈发行风险。

  5、加大惩处力度,对IPO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问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监管部门将综合运用“专项问核、现场检查、采取监管措施、移送稽查处理”等手段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上述监管人士在培训现场介绍,在IPO日常审核过程中,还发现以下八大问题:

  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瑕疵;

  存在重要经济事项会计处理不够谨慎情形;

  重要内部控制措施不健全或未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形;

  业绩水*或变化趋势缺乏合理解释,或关联交易公允性存疑;

  涉嫌存在同业竞争;

  涉嫌独立性缺失,资产、业务不完整;

  中介机构执业质量存在瑕疵;

  市场环境压力导致企业业绩大幅下滑或波动情形。

上市并购知识:史上最全IPO审计的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2

  1、申报报表和原始报表存在差异的审核关注点是什么?

  差异较大时要充分解释,若差异大说明企业会计基础差。

  证监会遇到一些原始财务报表和申报材料报表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形,证监会认为其业绩不能连续计算。

  2、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审核关注点是什么?

  研发支出资本化:一定要有充分的导致盈利能力明显增强、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的证据。如:是否形成专利?是否能开发出新的产品?产品档次明显提升?

  3、发行人业绩真实性的审核关注点是什么?

  重点关注业绩及增长的真实性、合理性、可持续性,严格防范虚增业绩及利润调节等行为,比如:放宽信用政策,应收账款大幅增长问题;费用的不合理压缩问题等。

  4、IPO的财务审核中,关于防范财务操纵方面有哪些需要关注的事项?

  第一,首先是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收入确认方式是否合理,能否反映经济实质。其中,在审核中关注利用跨期确认*滑业绩的情形,技术服务收入的确认需从严审核;财务数据是否与*销及业务模式相符合,比如农林牧副渔行业,其确认收入、盘点存货的体现方式要进行关注。这类企业的审核标准需从严把握,因为相比其他类更容易操纵业绩。

  第二,毛利率的合理性、会计政策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前五大客户、前五大供应商的质量,报告期内的新增客户、新增供应商是否合理等都是重点关注的内容。

  5、关于报告期内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的审核要点是什么?

  报告期内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应务必慎重。理论上可以调,但调整后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要比自身调整之前、比同行业更为谨慎。其中,折旧、坏账计提等重要的会计政策、估计需要与同行业进行横向比较。

  6.、如何界定发行人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

  (1)关注发行人报告期内享受的税收优惠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2)对于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发行人享受的税收优惠下一年度应不存在被终止情形。

  (3)对于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等,必须计入非经常性损益。且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扣除后必须仍符合发行条件的。

  (4)对于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越权审批,扣除后仍符合发行条件的,如果最*一年及一期税收优惠占净利润比重不超过30%,则可认为不存在严重依赖。

  (5)若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均符合法律法规,审核中不管金额、比例大小均不判定为税收优惠依赖,比如软件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但是要关注税收优惠的稳定性、持续性。报告期内对税收优惠的依赖最好能呈现出越来越轻的趋势。

  7、目前对拟上市主体分离、剥离相关业务的.审核要点是什么?

  一般不接受分立、剥离相关业务。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是剥离后两种业务变为一种业务涉及主营业务发生变化;二是剥离没有标准,操纵空间大:收入、成本可以分,但期间费用不好切分。法律上企业可以分立,但审核中分立后企业不能连续计算业绩,需要运行满3年。

  8、关于业务合并,审核关注点是什么?

  (1)存在一定期间内拆分购买资产、规避企业合并及“法律3号意见”的行为,审核中从严要求,业务合并参照企业合并。业务如何界定,需要做专业的判断,从严把握。

  (2)同一控制下合并,以账面值为记账,交易中可进行评估,但不能以评估值入账,不接受评估调账(这样计量基础改变了),记账时以评估增值冲减所有者权益,保证业绩计算的连续性。

  (3)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允许“整合”上市,但要规范;不接受“捆绑”上市。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比同一控制下要求从严,并入的业务或股权三项指标(总资产、收入、利润总额)有一项达到合并前20%-50%的,需要运行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达到50%-100%的,需要运行24个月;100%以上的,需要运行36个月。

  9、发行人利润主要来源于子公司的审核关注点是什么?

  发行人利润主要来源于子公司,现金分红能力取决于子公司的分红,对于报告期内母公司报表净利润不到合并报表净利润50%的情形,审核中按以下标准掌握:

  (1)发行人补充披露报告期内子公司分红情况;

  (2)发行人补充披露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和公司章程中分红条款,说明是否能保证发行人未来具备分红能力;

  (3)保荐机构、会计师对上述问题进行核查,并就能否保证发行人未来具备分红能力发表意见。

  10、中外商投资企业补缴以前年度减免所得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公司补缴以前年度已免征、减征的企业所得税款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范的内容;

  (2)所得税返还、补缴等政策性行为,通常在实际收到货补缴税款时计入会计当期,不作追溯调整,这样处理符合谨慎性原则;

  (3)以“保证比较报表可比性”为由对此项所得税补缴进行追溯调整的做法较为牵强,会计处理不宜采用。企业在将补缴的减免所得税计入缴纳当期的同时,应当将该项费用支出列入非经常性损益。

上市并购知识:史上最全IPO审计的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3

  1、核准制下的审核特点

  信息披露质量

  审查企业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充分地披露信息

  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有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作、财务与会计以及募集资金

  合规性审核

  对公司前景进行部分价值判断。

  合规性问题:是否符合审核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例如:同业竞争;生产经营独立性;无形资产不超过净资产的20%;业绩能否连续计算。

  2、公司基本情况及历史沿革

  高度关注改制设立过程中资本和股本形成的合规性,设立时涉及集体资产量化给个人;公司历史沿革中涉及国有及集体资产处置必须过程合法、权属合规,或者得到有关部门的确认文件。

  设立以来发生的股权转让尤其是发生在最*一年,且涉及到核心人员的持股转让。

  最*三年公司管理层及主营业务是否稳定。

  有多个子公司,如亏损或经营相同业务,设立的原因。

  关注企业出资及增资情况

  关注出资是否存在不实、抽逃出资以及股东资金来源途径等,如评估增值调账以增加资本公积,然后再以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

  解决方法:置换或者补足出资。

  股权结构是否清晰

  发行人股权清晰,不能存在委托持股、信托持股情形、股东人数超过200人。如存在信托持股,提出申请前要通过还原原股东或清理的方式解决;如信托公司以信托产品的名义持有发行人股份,亦需要通过还原或转让的方式清理解决;不能有工会、职工持股会持股情形,控股股东的工会不能直接或间接持有发行人的股份;工会*形成的决议没有法律效力,工会通过“绝大多数”原则通过的决议没有法律支持,仍热会存在纠纷。

  上述问题应当追溯到拟上市公司之母公司或实际控制人。

  关注企业历次股权变更情况,尤其是*期为上市目的的股权变更

  证监会高度关注发行前股权转让问题。因IPO造成的财富效应,企业在发行前股权转让比较频繁,以引起证监会的高度关注。

  在国有资产转让给个人方面,应重点核查转让价格的确定情况,是否履行了评估确认程序,转让行为是否经过有权国资部门的审批,转让价款的来源和支付。重点关注是否通过国有资产转让给个人实现“国企逃债”。

  3、公司经营模式及行业地位

  前三年的主要产品及产能、每种主要产品或服务的主要用途、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关键设备的重置成本、先进性,还能安全运行的时间等;每种主要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及成本构成。主要产品的销售情况和产销率、主要消费群体、*均价格、主要销售市场、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公司报告期内收入、利润在行业中的排名(行业地位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及劣势。

  4、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分析(财务状况)

  关注发行人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报告期内情况及未来趋势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资产负债主要构成及重大变化分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足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各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或者远低于当期净利润的,应分析披露原因。

  资产周转能力分析。

  财务性投资分析,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与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

  5、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

  营业收入构成及增减变动分析、季节性波动分析。

  利润来源分析,影响盈利能力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经营成果变化的原因分析。

  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原材料及燃料价格频繁变动且影响较大的,就价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作敏感性分析。

  毛利率构成及重大变动分析。

  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的影响分析。

  IPO申报报表剥离调整时关注:是否存在违背真实性和可验证性要求人为制造交易或调整交易价格;剥离不良经营性资产,忽视或掩盖资产减值对相关期间业绩的影响;期间费用的剥离过分强调可比性、忽视配比性;未完整反映收入相对应的全部成本;简单将所及税罗列于原始会计报表中,虚增净利润。

  发审委员经常提问的问题:

  财务会计信息综合地反映了公司的资产质量以及持续的盈利能力,是审核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独立盈利能力:

  公司的盈利应来源于主营业务,如果主要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以及优惠与补贴,其独立的盈利能力受到质疑。对于优惠与补贴主要从合法、合理、重要、持续以及措施方面关注。公司利润不得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包括大部分来自投资利润、非经常性损益等。税收优惠重点关注地方性税收优惠的合法性,关注两税合并的影响等。

  财务状况:

  根据财务结构及比率,如从资产负债率流通比率、速动比率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根据应收账款、存货、经营性现金流量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对比分析公司的收入质量。

  持续经营能力:

  生产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结构是否发生了或将要发生变化;经营环境是否发生了或将要发生变化;对主要供应商以及客户是否存在重大依赖。发审委更关注盈利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周期性行业应该重点说明公司抗周期性风险的能力。

  财务指标异常是核查重点:

  如出口增长过快,会要求核查报关单;销售收入增长过快,会要求核查重要客户的销售;财务比率异常变动,会要求根据业务特点详细说明。

  6、关联资金占用及关联交易

  准确界定关联方范围

  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关联方的范围存在的问题:对关联关系认定的审计程序不够深入,仅根据股权判断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关联资金占用

  《管理办法》27条规定:发行人不得有资金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款项或者其他方式占用的情形。

  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形式:

  一是期间占用、年末归还现象比较突出;二是通过虚构交易事项、交易价格非公允、货款长期拖延结算或无法结算等非正常的经营性占用;三是利用集团公司的财务公司;四是通过中间环节以委托贷款的形式间接向大股东提供资金是*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资金占用方法;五是委托实施项目;六是资金体外运营,利用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并且贴现等方式取得资金,体外运营,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长期占用资金提供便利条件;七是“存一贷一”;八是以投资方式变相占用。

  处理:对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不究历史,只要申报最*期不存在违规资金占用即可。

  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一直是证监会重点关注的范畴,新规定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规范:(1)最*1年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不存在重大依赖;(2)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显失公*的关联交易。

  一是披露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最*一年及一期的经营情况及主要财务数据。

  二是按照经常性和偶发性分类披露关联交易,增加披露内容。

  三是非常关注交易价格的公允性,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向拟上市公司输送利润。

  审计重点:特别关注交易价格的公允性,需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若是采购或接受劳务,应当实施延伸审计,从关联方向其他客户销售或提供劳务的价格进行比较。

  关联方及交易披露

  应当完整地披露所有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而非仅仅根据金额的大小,以重要性原则而省略披露。

  案例—关于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某拟上市公司第三大股东的关联公司是公司的委托加工方,在2004年、2005年及2006年上半年与公司存在委托加工交易,金额分别为1,110万元、2,618万元和1,991万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成本的6.91%、13.99%和16.28%。上述交易属于关联交易。

  申报会计师解释因数额小而未在招股说明书及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鉴于上述情况,审核人员要求公司补充披露关联方及关联交易。

  7、税收政策

  关注经营业绩是否对税收优惠存在重大依赖以及合规性:减税、免税、出口退税、先征后返。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影响利润涉税处理

  因合理规划拟上市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而影响申报期间损益(如利息资本化、折旧费用),按申报报表各期利润总额以适用税率计算所得税。

  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折股所涉及到的纳税问题

  企业改制设立时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的计征

  (1)当企业以整体经营性资产出资发起设立公司时,属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即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不征收增值税。

  (2)当以货物出资时,应当视同货物销售交纳增值税。

  (3)当企业以不动产、无形资产出资时,不需要交纳营业税。

  (4)当企业改制时以土地及建筑物投入时,可以免征土地增值税。

  公司改制时资产评估增值的税收处理

  发起人以经营性净资产或经营实体评估作价出资,评估增值部分纳税问题:若以整体资产出资,不需计算确认资产评估增值部分的所得或损失;若以其他非货币资产出资,应当将增值部分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交纳企业所得税。

  地方*为支持企业上市,将企业上缴税金地方留存部分返还的处理

  对违规享有的地方性税收优惠的处理

  若拟上市企业所在地的税务法规、规章与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不一致,企业享受了地方优惠政策,一般采取的措施是:由省级主管税务机关出文确认拟上市企业没有税务违法行为,且不征收少缴的税款,同时证监会审核时,要求原股东承诺承担有可能追缴的税款。

  发行后执行的税种、税率应合法合规。

  前三年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与国家法规政策不符的,省级税务部门应出具确认文件,发行人应就可能被追缴的风险作重大事项提示。

  *三年内有无税收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受过税务部门处罚。

  8、募集资金运用

  公司的发展前景及业绩增长主要依赖于募集资金项目的实施,因此是发审委委员最关注的问题。

  项目实施准备情况,募集资金到位后能否顺利实施,如配套的土地,有关产品的认证或审批情况(如医药行业)等。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如是否有足够市场,是否有足够的核心技术及业务人员,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及规模化生产工艺储备等。

  募集资金应当有明确的使用方向,原则上应当用于主营业务。募集资金数额和投资项目应当与发行人现有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和管理能力等相适应。

  募集资金如果用于向其他企业增资或收购股份,应提供相应文件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增加披露。拟增资或收购的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最*一年及一期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

  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9、关注企业违规行为及处理

  《管理办法》25条第2款规定:发行人最*36个月内不得有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主要违规情形:

  股东人数超过200人

  情形:部分拟上市企业采取职工入股,股东人数往往超过200人,一是财务账面直接体现股东人数超过200人,另一种方式是采取“一拖多”,由一人(或信托投资公司等)代多人持有股份。

  处理:劝退(难度较大)、转入拟作为发起人的公司、对“一拖多”账户在申报时不反映(潜在风险较大)。

  违规集资及拆借资金

  情形:存在向职工或社会单位进行集资,并支付相应的集资利息。

  处理:在审计时,需要视重要程度(如金额)将该事项在申报财务报表中剥离调整。

  拟上市企业未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等保险费用

  情形:企业未为员工办理“五险一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处理:应当补办并计提相关成本费用,否则属于违反相关法规行为,发行上市存在障碍。

  票据融资行为,尤其关注与关联方开具无真实交易的票据的融资行为,贴现利息的承担方以及融资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列报。

  违规资金占用及担保

  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资产与所属公司法人财产权不清的问题,以及存在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对外担保,若存在上述问题,将形成较大的审核风险。

  《管理办法》26条规定:发行人不存在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进行违规担保的情形。


上市并购知识:史上最全IPO审计的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3篇扩展阅读


上市并购知识:史上最全IPO审计的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3篇(扩展1)

——公司上市前审计中的常见问题3篇

公司上市前审计中的常见问题1

  企业的会计往往是税务会计、发票会计,审计中如果按《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调整,收入、费用等的确认方法与税法的规定往往有重大差异,难以调和。具体又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流转税问题

  税务部门对收入及有关的流转税的确认,通常以发票为依据。如果报表收入多于发票金额,往往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但是,会计准则对于收入的确认与税法的规定不同,造成会计收入确认比税法滞后的情况。这种时间性差异在调整时往往受到很大限制。如调低以前年度收入后,并不能调减税金,但以后年度报表收入可能会高于发票金额(因将以前年度收入滞后的原因)。企业会担心如果税务部门按报表收入征税,可能导致重复征税。同时,年度之间进行纳税调整的工作量也很大。如果不做调整,又有违反会计准则、虚增收入之嫌。

  (二)所得税问题

  1.公司虚增收入、少计费用,导致多交所得税,上市审计时予以调整,利润减少,所得税却无法调减(因为尽管原来计错,退回的可能性不大)。

  2. 上市审计中,对前三年的报表按《企业会计制度》调整后,除累计利润的变化外,利润实现的时间也可能有较大变化。在期末应交税金不变的前提下,是否可以对前三年各年度损益表中的所得税进行调整,以更好地与当期利润相匹配?但是这样可能使前两年资产负债表的应交税金余额出现负数。

  3. 按《企业会计制度》核算造成的时间性差异(特别是因计提各项准备所造成的时间性差异)目前通常按“应付税款法”核算,容易造成损益表“所得税”金额与税前利润严重不匹配。理论上,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对*企业来说,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往往是很不谨慎的。因为*的税法计算应纳税所得比会计利润往往是提前的,而不像国外,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比会计利润往往是滞后的,典型例子如会计使用直线折旧法而税务使用加速折旧法。因此如果采用 “纳税影响会计法”通常会导致出现巨额的“递延税款借项”(国外则是巨额的“递延税款贷项”)。而这些“递延税款借项”未来能否兑现,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包括税务政策、企业未来有无足够的应纳税所得,等等。其实,递延税款借项与递延税款贷项同样有可能无法实现,但不能实现的“递延税款借项”将导致巨额损失,“递延税款贷项”则是收益,因此,国外普遍采用的“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出于谨慎原则,在国内却很难行得通。

  (三)对几种解决方案的思考

  1. 企业除每月按会计制度编制会计报表,再按税法编制纳税申报表,并编制调节表调节二者之间的差异。但这样操作必须得到税务部门支持。目前,只有所得税有纳税调节表,但不能充分反映时间差异的影响;流转税则很少有调节表。税务部门仍存在过分强调发票与报表“就高不就低”的现象。

  2.以前年度多报收入导致多纳税的,应允许改正。不过,目前理论上可以,实际上却难以操作。

  3. 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缩小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距。目前按税法计算的利润往往时间提早、金额夸大,严重增加企业负担,不利于鼓励投资。建议借鉴外国经验,通过推迟纳税时间来鼓励投资。特别是上市公司,运作较为规范,一般不会偷税漏税。目前“宁可多征,不可漏征”的模式对上市公司的打击** 。

公司上市前审计中的常见问题2

  (一)上市前运作不规范问题

  公司上市前运作不规范,往往没有按权益法核算持股比例超过20%的股权投资,而又在上市审计前将这部分股权投资出售。这时,对前三年报表审计时,是否应在前面两个年度按权益法调整?这将直接影响三个年度各年度的利润(但不影响累计损益),无论是否调整都可能沾上“调节利润”的嫌疑。

  (二)投资收益问题

  对按权益法计算的投资收益,是否应作为时间性差异在计算所得税时进行纳税调整,只将实际收到的分红(或股权转让损益等)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税法规定是应该这样做的,但经常都没有做这样的调整,因为所涉及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很难向税务机关和公司解释清楚。

  (三)收购基准日问题

  收购基准日如果是在月中,可否采用月末的数字作为核算依据?因为要求企业在月中结一次账是不大可能的,我认为应当可以从权处理。

  (四)购入股权问题

  如果购入股权时,被投资企业账面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股权投资差额是等于投资成本还是等于“投资成本+按比例应占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值”?我认为,应当是投资成本。

公司上市前审计中的常见问题3

  (一)上市前后的验资问题

  如果公司设立时由不具备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事务所验资,则必须由具备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事务所出具对原验资报告的审核报告。如果发现原来的验资报告不规范,实际收到的投资与章程有不符之处,是否可以采取措施补救?或是在上市前纠正即可?目前证监会对此并无明确说明,建议事务所有必要向有关部门提请解释。其实,许多公司以前年度存在不规范,都有一个如何补救的问题。许多问题正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补救,迫使企业作假,修改历史资料,将有问题说成无问题。

  (二)债务转为投资问题

  债务转为投资是否一律视为现金投资?还是需要追查债务的来源?例如,因购入无形资产形成债务,如果转为投资,是否当作无形资产投资?来源无法查清的又如何处理?


上市并购知识:史上最全IPO审计的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3篇(扩展2)

——史上最全的英语语法知识 (菁华3篇)

史上最全的英语语法知识1

  that 指人或物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或表语

  which 指物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或表语(作宾语时可以省略)

  who 指人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或表语

  whom 指人在从句中作宾语

  whose 指人或物在从句中作定语

  as 指人或物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或表语

  but 指人或物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或表语

  注意:指物时,whose+名词=the+名词+of which或 of which+the+名词

  as 的用法

  常用于下列结构:such…as; so…as;the same…as; as…as

  注意:the same…as 表示同一类,不同一个

  the same…that 表示同一个

  as与which的区别

  1. 位置不同

  as可放在主句后,主句前或主句中间;which只能放在主句后。

  2. as起连接作用,表达说话人的观点、看法,并指出主句内容的根据或出处,意为“正如,正像”。

  Which相当于并列句,可以用and this来代替,意为“这一点,这件事’”。

  注意:as常用于下列结构:as we know/ as is known to all, as we all can see, as has been said before/above,

  as might be excepted, as is often the case, 一般不能用which代替as。

  3. 在从句中作主语时,which既可作系动词be的主语也可作实义动词的主语,而as只可作系动词be的主语。

史上最全的英语语法知识2

  1. 当介词放在关系代词之前时。

  2. 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

  3. 当关系代词指整个主句的概念时。

史上最全的英语语法知识3

  1. 关系代词作从句的主语时,从句中谓语动词的人称和数要与先行词保持一致,先行词是句子时,从句的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2. “one of+复数名词”位于关系代词前作先行词时,关系代词在从句中作主语,从句的动词通常用复数,但当one前有the,the only,the very等修饰时,从句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


上市并购知识:史上最全IPO审计的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3篇(扩展3)

——中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3篇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和安排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不断的提高,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的社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的中职院校乃至高校在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当中要更加注重课程的设置,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紧密的贴合市场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尽可能的拓展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符合社会的要求,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保障。所以我们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的定向培养。社会需要的是哪方面的人才,我们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哪方面的人才,这样才可以发挥出我们计算机行业的顽强生命力以及未来更为长远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当中的课程安排设置,主要分为两大块,第一部分是公共知识模块,第二部分是专业知识模块。下面我就将分别从这两方面对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实践课程设置进行分析。

  (一)公共知识模块的阐述

  *些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不断的提高,同时对于初高中学生的扩招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但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基础差距较大的现象。

  虽然是扩招,但是学生的底子就必然不会和从前一样优秀,中职院校招收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学*成绩较差,计算机基础几乎为零,甚至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农村,他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以及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少之又少,所以他们会和城市的一些孩子在计算机基础方面形成很大的差距,这也就为我们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教师如果按照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标准来进行授课,那么这些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学*的时候就会感到困难。而如果教师按照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标准来对学生进行授课,那么这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就会感觉学不到知识,所以我们往往很难以偏概全,实行同样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另外一些偏远山区的孩子往往并不清楚计算机专业主要涉及的内容和知识,他们会单纯的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学*就像是玩游戏一样,却忽略了计算机教学当中枯燥的一面,它实际上是物理,数学以及英语的综合实践科目,所以我们还要更好的为这些学生开展公共文化课程的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学生的文化水*和层次有所提高,进而更好的为学生的学*和教学的开展提供方便。

  另外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我们不仅仅要培养专业型人才,更主要的是我们要以就业为导向,更好的保障学生能够尽快并且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所需要,所以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和境界,为社会塑造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二)专业知识模块方面的阐述

  中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课程的时候,要紧密的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需求,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对于不同的就业方向要进行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例如今后想要进行办公类计算机软件工作的学生,就要主抓办公软件的学*和操作,对于应用类课程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那些想要参与网站建设类的学生可以对*面构成,广告以及设计类课程进行更广泛的学*,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分析

  (一)实践在理论之前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这个专业本身就是比较注重实际操作的专业,理论的学*只是更好的为实践操作做准备,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对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并且专注技术型人才的塑造,为社会提供更多需要的人才。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加注重实践的作用,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对于理论课程的安排要适当有度,学生在接受了科学的理论知识安排之后,可以更加得心应手的进行实际操作,理论是为实践而服务的,这才是我们中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目标和要求。例如我们在讲授关于WORD文档的使用以及操作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展现一张做好的文档,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学*的兴趣,进而让学生试着自己操作,按照示例进行,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方面也更好的让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操作要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也相对容易。

  (二)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所谓的校企合作,实际上就是学校和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用人合同的签订,可以定期或者是每年为一些有合作的企业输送和推荐一些优秀的毕业生,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和选择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机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肯定。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将学*内容和社会要求更好的结合起来,也为学生的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摘要]关于计算机人才的就业趋势,在一系列调研结果里显示,目前中职培养的大量人员都工作在一线,主要是在做计算机技术支持、录入、文秘等工作。尽管从大数据看,中职现在的就业率是90%,但是今后更要注意就业质量,为学生提供换岗和提升的机会,而不是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当成简单的劳动力来使用。所以,我们在抓就业率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学校里掌握知识的程度,怎么帮助他们自信就业。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育

  从所处的教育环境来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经历了由模仿大学强调专业理论教学,到强调计算机专业操作技能教学的发展阶段,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没有突出职教特点。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体系使得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依然没有摆脱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在学*专业课程时显得力不从心,而学*文化基础课又占用了大量专业课程的学*时间,与此同时,学生文化基础通过中职阶段学*并没获得多大提高,文化基础、专业技能难以兼顾,这也造成中职计算机教学备感困惑。第二,专业课程开发力度不够,课程更新缓慢。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专业技能的*台。细分专业课程,不断推出以计算机专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课程,是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方面工作没能有效开展,陈旧课程大量存在,未能像社会上的培训机构那样不断推出新课程。这大大地制约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革新,使毕业生普遍感到学校学的在工作中用不到。第三,教学模式及方法单调沉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教师没有认真研究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不同,没有认真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却昏昏欲睡。有的教师备课、制作课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学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久而久之,教师埋怨学生素质不高、基础差,学生埋怨教师水*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学*的积极性甚至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第四,教师专业素质不能适应计算机专业教学新形势。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更新知识倍感吃力。中职学校普遍对教师专业培训重视不够,教师缺乏或没有机会和外界同行交流,没有机会外出学*新知识、新技术,不少教师教学靠吃专业老本。第五,硬件建设滞后,教学设施不完善。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是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各个学校为此也都建设了计算机机房。有些学校认为,既然有机房,就可以开设计算机专业,于是不少学校计算机专业仓促上马,不分析现有的硬件条件能否满足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能否顺利看展计算机专业教学,以致出现不少问题。仅有普通计算机操作机房,是不能满足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的,还必须有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机房、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机房、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机房、电子技术实训机房、多媒体技术实训机房等。没有完善的硬件条件和基础设施,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必然会对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许多困难。第六,重课堂教学,轻实践环节教学。

  对课堂教学,各个学校都有一套监督检查和保障机制,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上机实*、操作实训等实践环节教学,存在许多不规范。比如,没有专业实训教师,没有配套实训教材,实训课程或题目选择不合理、针对性不强,没有实训计划和考核办法,没有综合训练等。计算机专业课程大都实践性很强,不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实际演练,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掌握,创新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目的定义为:“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说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给学生谋生的能力是首要地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

  针对现今存在问题,综合分析,多管齐下,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第一,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第二,以能力为本位,努力满足岗位实际需求。第三,实行产教结合,推行订单培养模式等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第四,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合理安排文化课。第五,通过课程开发,建立职教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使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发动机。第六,以学生为主体,尽快提升职业能力。第七,建立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第八,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工人的需求量加大,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都给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把握住这次发展机遇是摆在每个职教人面前的一件大事,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学校在教学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中职校应该是为企业培养大量合格的一线技术工人的基地。对于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和技能训练模式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进行项目教学体系建设,从而实现中职学校“招得进、教得好、留得住、用得上”良性运行模式。其中关键就是“教得好”,因为只有“教得好”,其他目标才能实现,所以教学与技能训练模式直接影响到学校能否进入良性循环模式的关键。采取项目教学模式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新模式、新思路,是目前中职教育走出困境的一条新尝试。

  [论文摘要]依据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从教材整合、学生学*地位、教师作用、教学策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导向;语文教学

  一、中职语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必要性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就业导向性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有效的中职语文教学,始于明确其目的和任务。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及中职学生当前的认知水*、认知能力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中职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以就业为导向并不意味着抛开语文本身的教学内容和规律,越俎代庖地给学生传授专业课,而是要了解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寻找语文和学生专业课程的契合点。寻找语文和学生职业发展的契合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更要突出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的辅助性功能,使语文课成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基础”,为学生“上岗有优势、转岗有可能、晋升有潜力、学*有基础”服务。

  (二)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就业导向性

  用人单位对一线从业者的要求应该是确定中职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依据。关于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学*能力有什么要求的问题,湖南省商业技术学院等上百个研究单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不单单重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同时还重视从业人员的综合发展能力,因而培养综合能力中的理解力、观察力、注意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正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三)中职学生当前的认知水*、认知能力决定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就业导向性

  中职学生相对重视专业课,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偏低,语文学*兴趣普遍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性功能,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为中职技术人才今后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二、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在教材整合上,注重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

  中职学校语文课应结合社会对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学*能力为重点来筛选、组织、实施教学内容。与高考相比,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要求较低,而在口头表达方面则有相应的要求,中职语文课应该相应降低读写难度,突出实用性,向综合职业能力渗透,让学生学有所用。举例而言,教学撰写求职信或应聘书时,可以结合就业面试训练,利用学生的优势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来带动弱势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再如,进行劝说口语训练,要有意识地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筛选训练材料,让学生在语文学*中同时提高语文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在旅游专业可以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目:“旅游高峰期你带团到著名风景区旅游,遇到大塞车,你们的车被堵1个多小时不能开动,有几个游客要投诉你和你的公司,你怎么劝说游客?”而在幼师专业则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目:“课间,本来一起玩得好好的两个小朋友扭打起来了,原因是他们要玩孙悟空打妖怪的游戏,但谁都想扮演孙悟空不肯演妖怪,你怎么劝说这两个小朋友?”

  (二)在学*地位上,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做“学*的主人”

  学生参与学*的主动程度往往决定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的主动性,做学*的主人。仍以劝说口语教学为例,可以是老师给定训练题目后,调动学生自己寻找、摸索劝说方法,互换角色进行练*,自己体验并归纳劝说方法和技巧。甚至可以在确定了劝说这一学*内容之后,让学生课前搜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劝说题材或自己学*、生活中碰到的最想解决的劝说问题设计成训练题目,课堂上学生互相出题,模拟训练。这样,所学内容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期待解决的,学生既是问题的回答者,也是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成了学*的主人,学*地位及学*态度由被动变主动。再有,让学生自己寻找学*问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积极态度。"

  (三)在教师作用上,注重教师的言传与身教,让教师成为“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组织和引导的方式上,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言传”的话,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则应该同时注重“身教”。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强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者,更应该是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者、示范者,教师应该主动进入教学情境中,用参与活动的方式给学生作出示范。比如在面试口语训练中,教师可以模拟考官角色来考学生,更应该模拟应聘者角色给学生作出示范。教师的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自己的示范来启发引导学生,纠正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中的失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

  (四)在教学策略上,注重在做中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年来,让学生在“行”中获得亲知的教学方法逐渐被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行为向导教学法是其中运用得较为普遍的.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实践,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活动获得技能和知识,进而形成经验和能力。教学应用文写作、实用口语等应用性强的内容,如果能恰如其分地使用行为导向学*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口语教学,笔者一改过去常用的先提供方法再做练*的教学*惯,多次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探索出如下行为导向教学模式:运用职场或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模拟情境一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担当角色获得体验一将体验加以总结概括形成知识和方法一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和方法一应用知识和方法形成经验和能力一反思知识能力的获得过程。比之传统教学,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如下优点:由于没有事先提供方法,学生少了束缚,自由表达的空间更大;由于没有现成的方法作参考,学生必须自己寻找办法,思考态度更主动;由于自己的发言能概括成某种方法,学生更有成就感;也由于自己的发言需概括为某种方法,学生更注意借用在其他话题训练中用过的方法,说话质量意识更强;更关键的是,养成学生在做中学的*惯,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教无定法,有利于提高实用语文能力的教学方法不只行动导向教学法一种。只要是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方法,都值得我们依据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

  (五)在教学组织上,重视分组合作学*,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会知识,在学*中学会协作

  当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许多行业对从业者沟通协作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顺应社会需要,中职语文教学应当注重设计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学*任务。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协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学应用文写作,笔者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协作小组,许多学*任务都交由协作小组合作完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进行思维撞击,集中优势,以求得到更佳的答案,提高学*效果和学*能力。例如写作演讲稿并进行演讲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难独立完成的任务。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让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特点具体分工。有的负责执笔,有的负责演讲,小组每个成员都承担查找资料的任务,而草拟写作提纲、修改演讲稿、指导演讲则由小组成员共同参与,一起讨论,互相启发。通过这样的分组合作学*,每个学生都发挥了特长,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各小组的写稿质量和演讲效果都明显提高。在学*演讲的同时,学生也学*了对自己的任务负责,学会了与人合作。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要凸显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方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要向学生所学专业拓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综合能力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有主动关注教改的积极心态和探索中职语文新教法的研究能力;动态的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要求语文教师要站在时代前沿关注社会发展,把握职业动态,随时了解社会对从业者的要求,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探索适应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语文教学策略。中职语文教师既要立足语文学科,又要主动结合学生专业,同时还要放眼发展着的社会,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中职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


上市并购知识:史上最全IPO审计的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3篇(扩展4)

——企业上市相关知识3篇

  1.主体资格:A股发行主体应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经*批准,有限责任公司在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可以公开发行股票。

  2.公司治理:发行人已经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制度,相关机构和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发行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任职资格;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已经了解与股票发行上市有关的法律法规,知悉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义务和责任;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

  3.独立性:应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资产应当完整;人员、财务、机构以及业务必须独立。

  4.同业竞争: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也不会产生同业竞争。

  5.关联交易: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显失公*的关联交易;应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并按重要性原则恰当披露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情形。

  6.财务要求:发行前三年的累计净利润超过3000万人民币;发行前三年累计净经营性现金流超过5000万人民币或累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无形资产与净资产比例不超过20%;过去三年的财务报告中无虚假记载。

  7.股本及公众持股:发行前不少于3000万股;上市股份公司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公众持股至少为25%;如果发行时股份总数超过4亿股,发行比例可以降低,但不得低于10%;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8.其他要求:发行人最*三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发行人的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发起人或者股东用作出资的资产的财产权转移手续已办理完毕,发行人的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发行人的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最*三年内不得有重大违法行为。

  1.*3年净利润为正,累计超过30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孰低);这条只是书面上的规定,实践中中小板上市公司一般在申请上市前一年的净利润要达到5000万元;

  2.*3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3年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

  3.发行前股本不少于3000万元;

  4.最*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

  5.最*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6.依法纳税,各项税收优惠符合规定。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

  7.发行人最*3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8.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和董事会秘书等不得在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中担任除董事、监事以外的其他职务,不领薪;财务人员不得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中兼职;

  9.最*36个月(工商、税务、海关、环保等)无重大违法违规;

  10.内控审核报告、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

  1.新三板上市公司必须是非上市股份公司。

  2.依法设立且存续满两年。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存续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3.主营业务突出,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4.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合法规范经营。

  企业上市意义

  股份制是*代以来出现的一种企业组织形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要求。相对于家族企业、合伙企业等其他企业组织形式,其优势十分明显:它通过股权的多元化,有效分散了集中投资所产生的巨大风险;通过把分散资本积聚成巨额资本,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通过股票的自由买卖,实现了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1.利用资本市场可以推动企业实现规范发展。

  企业改制上市的过程,就是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公司治理、夯实基础管理、实现规范发展的过程。企业改制上市前,要分析内外部环境,评价企业优势劣势,找准定位,使企业发展战略清晰化。改制过程中,保荐人、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众多专业机构为企业出谋划策,通过清产核资等一系列过程,帮助企业明晰产权关系,规范纳税行为,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改制上市后,要围绕资本市场发行上市标准努力“达标”和“持续达标”,同时,上市后的退市风险和被并购的风险,能促使高管人员更加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促使企业持续规范发展。上市后,企业可以建立以股权为核心的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核心管理人员以及关键技术人才,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2.利用资本市场可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性资金。

  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的研究表明,*私营公司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到1%,我国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直接融资瓶颈。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可以打破融资瓶颈束缚,获得长期稳定的资本性资金,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借助股权融资独特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实现股权资本收益最大化;还可以通过配股、增发、可转债等多种金融工具实现低成本的持续融资。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不同,直接融资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企业将可以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研发,中小企业上市将有效地增强企业创业和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3.企业上市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传统意义上讲,企业传播品牌或形象主要有三个途径:口碑、广告和营销(或公共关系)。而实际上,公开发行与上市具有更强的品牌传播效应。进入资本市场表明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得到承认,本身就是荣誉的象征。同时,改制上市对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作用巨大。路演和招股说明书可以公开展示企业形象;每日的交易行情、公司股票的涨跌,成为千百万投资者必看的公司广告;媒体对上市公司拓展新业务和资本市场运作新动向的追踪报道,能够吸引成千上万投资者的眼球;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对企业的实时调查、行业分析,可以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在价值。

  4.企业上市可以发现公司的价值,实现公司股权的增值。

  股票上市,相当于为公司“证券化”的资产提供了一个交易*台,增强了公司股票的流动性,通过公开市场交易有利于发现公司的价值,实现公司股权的增值,为公司股东、员工带来财富。上市后股票价格的变动,形成对公司业绩的一种市场评价机制,也成为公司并购的重要驱动力,对公司管理层形成有效的鞭策作用。对于业绩优良、成长性好、讲诚信的公司,其股价会保持在较高的水*上,不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持续筹集大量资本,不断扩大经营规模,而且可以将股票作为工具进行并购重组,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公司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实力,增强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通道。而对于管理不善的绩差公司来说,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资本流向好公司,逐渐淘汰差公司,股价的下跌使公司面临着随时被收购的命运。


上市并购知识:史上最全IPO审计的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3篇(扩展5)

——大数据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及其关键技术论文 (菁华3篇)

  一、引言

  大数据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大数据环境下,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数据集合,人们用数据化思维和先进的处理技术探索海量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构筑一个更加透明化、对称化的世界。大数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审计应积极适应,全面服务经济发展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大数据对传统审计带来的挑战,创新审计思维、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优化信息系统审计,提升审计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大数据人才,以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深刻变革。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类型

  1.真实性审计

  真实性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以及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的审核,为财务审计提供基础支持。面对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产生的海量数据,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已经捉襟见肘,难以实现有效地分析判断。因此,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首先必须核实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只有确保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才能确保根据数据进行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审计人员核实信息系统中数据与实际业务流程符合程度,发现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固有弊病,能够避免对假账进行有效审核的现象,提高财务审计的准确性。

  2.安全性审计

  安全性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为主要目标,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持久、可靠运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威胁。为确保财务审计的合理性,审计人员应从信息系统漏洞的防护人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使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产生的重要数据免于因恶意篡改,或因未授权访导致的泄漏等问题,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3.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企业财务审计的核心内容,进行绩效审计主要是确保投人与产出之间的比值小于1绩效考核的对象不仅在于人,还在于对影响企业利润生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和审计,使企业获得直接的或间接的利润。基于大数据环境的信息系统审计使企业间接利润获取的主要途径,货币核算并不能作为企业审计的唯一内容。在企业绩效审核过程中,由于信息系统的流程复杂,且对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衡量信息系统审计与成本投人之间的关系,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提高信息系统的审计效率,应从系统的开发成本支出人手,降低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管理,以降低审计系统风险。正确、合理地评价企业信息系统投资的绩效,给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与经营人员提供专业的市场信息,能够确保企业审计的积极作用,促进审计部门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数据环境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影响

  1.庞大的数据信息影响审计效率

  大数据环境除了为审计带来方便之外,繁杂的信息同时也影响了数据信息的审计。对于一些部门来说,审计信息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图像等信息,信息处理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一些被审计单位缺乏信息财务管理经验,在处理手段上缺乏先进性,尤其是在无关联信息处理上,更难发现问题。

  2.大数据环境下的系统分布特征加大了审计难度

  目前,随着分布式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呈现出节点。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延迟,网络传输延时、不同的节点空间坐标都将给企业网络信息造成威胁。目前,企业多采取动态审计码获取的方式增加其安全系数,但与同时,这一方式也增加了审计难度。

  3.审计范围增大,审计内容增多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更新速度快,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量也随之增加。另外,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处理大量信息的被审计单位不可或缺的设施,为其提供管理效率化及使用便捷化。因此,审计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审计内容,还包括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控制与硬件控制,网络安全性能控制、系统开发、维护和控制。

  4.新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审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云处理新技术、物联网业务大量出现,信息系统也变得更加先进和复杂。传统的审计技术已经不再适用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也就是说,新技术对于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扎实的财务信息基础、多元化的信息系统管理安全知识。但在更新发展过程中,审计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存在滞后性。如何培养专业性、复合型审计人才,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值得审计机构深人研究。

  四、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系统审计的关键技术分析

  1.基于网络基础的信息系统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行为,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并提供数据记录。捕捉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系统信息并进行调整,并生成管理日志。针对目前情况下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基于大数据环境的安全审计,需要着重探索基于神经网络的安全审计技术,确保安全审训顷利开展。

  2.基于大数据环境的信息系统审计证据生成技术

  审计证据生成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取证过程中使用信息系统整体保护措施。在确保大数据环境整体性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行有效的取证调查。其主要作用在于确保了审计原始数据的完整性,提高其安全系数。总之,审计证据生成技术尝试使用除信息系统以外的第三方公证机构,通过原始数据签名的方式来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性。

  3.审计技术方案改革与完善

  在传统审计基础上,实施网络审计方式,需要对相应的技术进行改进。其中包括:基于程序追踪、专家信息基础与管理控制测试矩阵相结合的审计技术,在被审计单位内部建立专业的审计信息系统,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庞大的信息处理方式,并随着被审计单位发展对其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顾洪菲。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初探[J]*管理信息化,2015,03:45一47.

  [2]丁淑芹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变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5,22:106-108.

  摘要:随着*在*上提出的“互联网+”的概念,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最新技术的提出,一系列伴随着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政策必将涌现,这些都引起了各个行业的关注。“互联网+”的背景条件下,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现代审计技术的发展。本文在介绍审计制度及方法发展大致过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在“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发展环境下审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走向。

  关键词:“互联网+”;审计模式;审计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也使审计方法发生了变化。在*的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最新概念,报告中指出,未来的互联网将会引发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届时,互联网也会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一样,全方位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工具,互联网技术在审计领域也必将能够推动审计制度和审计方法的前进。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将与审计制度和审计方法相适应,创造出互联网环境下的新的审计技术,这将对各行各业的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

  1.“互联网+”背景下审计制度和审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得到了有效结合,两者对经济产生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同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当前的审计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审计带来了便捷。因此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了有关大数据、云计算的内容及有关方法论,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保障。 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中,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人们信息处理的速度,大数据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收集信息的速度和数量,这些为物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使人们的生活向着便利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也为现代审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在此背景条件下联网审计和持续审计方式作为新的审计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持续审计方法概述

  审计工作的开展本质上是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技术的实现使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在“互联网+”的背景条件下,持续审计方法与最新的网络技术紧紧联系在一起,被越来越多的审计组织所采用。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比,持续审计方法在解决审计结果和经济活动的时差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能够与它信息技术很好的融合,使众多的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并提供的处理更多的数据,从而使最终的决策更加准确和具体。代理式技术是实现持续审计方式的最普遍方法,使用代理技术的优势是通过该技术,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能够快速及时的被传达到审计组织,并且信息的采集更加完善和具体,信息的处理更加快捷方便,信息处理的方法更加先进科学。其整个过程为:在代理式技术的帮助下,被计单位的生产系统的信息通过广域网或区域网被传送到审计单位,审计单位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细致的挑选和分析,这使审计单位的立项变得更加快捷和科学。

  从企业内审的角度来看,持续审计方式是一种动态的日常监控审计,这样可以避免传统集中审计方式的不足,在持续动态监控审计的同时,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帮助下,能够将大量的信息快速分析处理,提高审计效果。内审人员还能够对从系统审计和业务审计两方面进行审计。

  3.“互联网+”背景下联网审计展望

  3.1“互联网+”背景下联网审计优点

  传统联网审计之所以没能大量推广的原因是其实施和运行的成本较高,如一次性成本中的人员培训费用,经常性成本中的硬软件维护等,这些都制约了联网审计的进一步推广。在“互联网+”背景下,云计算的出现能够使联网审计的成本得到大幅度下降,因云计算的数据都储存于云端,可以节省硬件的使用费用,并且利用云计算的技术能够加快数据的处理速度和数量。

  3.2“互联网+”背景下联网审计实现途径

  在“互联网+”的云计算背景条件下,联网审计的实现途径主要有被审计单位使用云计算和审计单位使用云计算。在被审计单位使用云*台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在云*台上运行自己的系统,储存自己的信息,在对该单位进行审计时,审计单位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有在被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应用该*台,采集该单位的信息,实现对该单位的审计工作。当审计单位有自己的云计算*台时,审计单位可以运行自己的相关系统,把采集到的信息储存在云端中,通过云计算实现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快速的计算,从而使审计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速。

  结束语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热潮,伴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会受到极大的变动甚至说是变革。作为一种主导性力量,“互联网+”已经推动经济、文化等发生着巨大改变,历史的年轮是不会倒退的,只有顺着大势,才能取得持续的发展。因此,审计作为国民生活中的关键领域,应当快速地适应新趋势的发展,各审计单位应尽快地推广持续审计方式和联网审计方法,使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参考文献:

  [1]李晓艳.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

  [2]牛艳芳,薛岩,孟祥雨.云计算环境下的审计业务模式变革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04)

  [3]陈伟,Wally Smieliauskas.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J].审计研究,2012(03)

  [4]魏祥健.云计算环境下的云审计系统设计与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15(01)

  一、对审计理论的影响

  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期内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的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这是根本是最终出发点,所以“互联网+审计”不是对其的颠覆也不是对互联网基础及设备本身进行审计,而是互联网的发展对审计的影响和顺应时代的发展应做的革新。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云计算服务时,作为中介的审计服务机构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也必须变革。

  从最早的财务手工记账到现在的会计电算化,审计也由手工转向了审计软件的应用,这不仅适应了企业的需要也提高了审计的效果与效率。*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后,经济发展会更加的多样化,许多的传统行业在适应时代发展而转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信息网络等,那么会计核算也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自然审计也需要再次变革。

  二、对审计方法的影响

  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不仅对企业的日常财务核算起到了极大影响,对审计方法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审计方法、技术的每一次重大改进,都是随着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而催生的,与其说审计是为会计而服务的不如说是为商业模式。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必然会从目前的财务软件及ERP、OA等慢慢的转向采用互联网来实现企业的财务核算,特别是电子商务、微商等对企业、生活的影响,也会使会计核算方法发生改变(关于互联网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现在只要是稍有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有自己的审计软件或一套完整的Excl表格来完成审计工作,几乎很少有手工审计,但这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审计的要求,更不能有效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审计通俗的来讲就是要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问题,那么采用网络后如何来发现问题,网络对会计的影响,网络身份的认证及其安全性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实施网络化,如之前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一样,最初要以大型企业为主,企业的日常财务核算通过自己的网络环境来实现,并且能够在审计期间与审计人员互联互通。比如,审计人员可以直接进到帐套里查询但不能修改数据,追踪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审计在通过“互联网”提高效率与效果、节约成本也是有前提的。比如审计人员如何减少或不用去现场即可完成外勤工作,这就要求被审计单位要具备或者说能够达到原始票据、合同等全部电子化、电子签名,即使外部取得的票据、凭证也要扫描进电脑进行电子处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互联网+审计”也间接地规范了企业的管理。因此“互联网+审计”的存在,对会计的影响是必然的,没有完善的网络会计核算,“互联网+审计”也不可能实现。

  “互联网+审计”也可以改变我们原有的年报审计、专项审计。之前,通常情况下我们实施的都是事后审计,即使对于大中型企业我们会提前几个月进入现场或上半年进行初审,大多也是走走过场,很难起到真正的作用。实施“互联网+审计”后,可以随时实施审计程序,由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也进一步的督促企业规范核算,甚至可以起到一定的反腐倡廉作用。

  三、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自然,一次审计方法的变革,对于执业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也会更高。现在真正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全面了解行业状况,还要对税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更要对互联网相关操作非常熟悉。注册会计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互联网+审计”的变化。甚至有人提出在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基础上再增加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内容,显然仅通过用机试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除了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技术水*外,对其职业道德,比如为被审计单位保密,会比以往要求更加严格。

  四、实施的局限性

  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互联网+审计”的实施还有很大的难度,首先是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其次是被审计单位接受与否,此外,执业注册会计师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要全面实施“互联网+审计”,还需要各方面的提高和完善。

  由于篇幅所限,无法全面展开阐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相信实施“互联网+审计”指日可待。


上市并购知识:史上最全IPO审计的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3篇(扩展6)

——如何提高审计问题的整改效率 (菁华3篇)

  1、以重要性为原则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被审计单位整改审计问题的重要依据,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就应当严格遵循重要性原则,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问题作出评价与建议。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无重点地叙写长篇大论,将导致被审计单位抓不住问题的要害,失去整改方向,审计整改甚至成为无稽之谈。

  2、以建设性为要求提出审计建议

  审计人员应当依据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与之相符的审计建议,站在有利于提高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提出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整改措施。如果审计建议脱离了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那么审计建议的落实和审计问题的整改将变得毫无意义。

  审计整改的责任人既包括被审计单位,也包括负责审计项目的主审。因此,科学的问责制要从这两个方向建立,避免审计整改工作由审计人员唱“独角戏”。

  针对被审计单位,要建立审计整改工作进度通报制度,表扬积极参与整改并取得成效的单位,通报批评整改工作未落实到位的单位。切实加强整改力度和威慑力,消除审计整改工作因“雷声大,雨点小”而给被审计单位敷衍了事的机会。

  针对审计机构或部门,要明确监督责任,以“谁主审、谁负责”的问责制度督促审计组的领导者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也可将审计整改效果与个人奖励、晋升选拔等挂钩,激励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指被审计单位以审计机关做出的处理决定或提出的建议为依据,针对其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的过程。

  审计整改是体现审计监督职能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审计目标的保障措施。但是现实的审计工作中,审计整改效率低下甚至流于形式却成为审计效果不佳的一大问题。作为审计人员,出于对工作的责任心,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审计问题的整改效率?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审计问题整改所涉及的各方人员及机制体制入手。审计问题整改无疑需要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的参与,此外还有上级部门的监督以及相关机制制度的约束。基于这个思路,小编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了提高审计问题整改效率的几点措施。


上市并购知识:史上最全IPO审计的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3篇(扩展7)

——史上最全的英语语法知识实用五篇

  一、词 法

  1、名词

  (1)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

  可数名词指表示的人或事物可以用数来计量,它有单数与复数两种形式。不可数名词指所表示的事物不能用数来计量。物质名词与抽象名词一般无法用数目来统计,都称为不可数名词。

  不可数名词前一般不能用冠词a、an来表示数量,没有复数形式。要表示“一个……”这一概念,就须加a piece of这一类短语。要注意许多名词在汉语里看来是可数名词,在英语里却不可数。如:chalk,paper,bread,rice,grass,news等。

  (2)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

  A.一般情况下加-s。

  B.以s, x, ch, sh, 结尾的加-es。

  C.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改y为i再加-es。

  D.以f,fe结尾的,去掉f或fe,变成v再加-es。

  (3)名词的所有格

  A. 单数名词词尾加’s,复数名词词尾若没有s,也要加’s。

  如:the worker’ s bike,the Children’ s ball

  B. 表示几个人共有一样东西,只需在最后一个人的名字后加’ s若表示各自所有,则需在各个名字后加’ s。

  如: This is Lucy and Lily’ s room.

  These are Kate’ s and jack’ s rooms.

  C. 如果是通过在词尾加-s构成的复数形式的名词,只加’。

  如:the students’ books,the girls’ blouses

  (另外:如果名词是有生命的,我们就用’s结构来表示所有关系。如果名词所表示的事物是无生命的,我们就要用名词+of+名词的结构来表示所有关系。)

  2、代词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单数

  I me my mine myself

  复数 we us our ours ourselves

  第二人称

  单数 you you your yours yourself

  复数 you you your yours yourselves

  第三人称

  单数 he him his his himself

  she her her hers herself

  it it its its itself

  复数 they them their theirs themselves

  (2)物主代词

  物主代词的用法: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后面一定要跟一个名词;

  名词性物主代词可作主语、表语、宾语。

  (3)反身代词

  反身代词的构成分两种:第一、二人称反身代词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后加上self或selves,第三人称的反身代词在宾格代词后加上self或selves.

  反身代词的用法:一种是作宾语,由主语发出的动作又回到动作者本身。如:I enjoyed myself at the party. 另一种是作名词或代词的同位语;用来加强语气。如:I can do it myself.

  (4)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的特殊用法:

  (1)为了避免重复,可用that,those代替前面提到过的名词,但是this,these不可以。

  (2)this,that有时可代替句子或句子中的一部分。

  (5)不定代词

  one,some,any,other,another,all,both,each,neither,many,much等。

  3、冠词

  (1)不定冠词an用在元音读音开头(不是指元音字母)的词前,其余用不定冠词a。

  (2)定冠词的基本用法

  A. 用在重新提到的人或事物前面。

  B. 指谈话双方都知道的人或事物前面。

  C. 用在单数可数名词前面,表示某一类人或事物。

  (3)定冠词的特殊用法

  A. 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或方位名词前。

  B. 用在序数词、形容词的最高级及only所修饰的名词前。

  C. 用在江河、海洋、山脉、湖泊、群岛的名称前面。

  D. 用在由普通名词和另外一些词所构成的专有名词前面。

  E. 用在姓氏的复数形式前面,表示全家人或这一姓的夫妇二人。

  F. 用在乐器名称前。

  G. 和某些形容词连用,表示某一类人或事物。

  (4)名词前不用冠词的情况

  A. 在专有名词 (包括人名、地名、节日、月份、季节) 、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前一般不用冠词。但在以festival组成的民间节日前要加the。

  B. 表示一类人或事物的复数名词前。

  C. 名词前有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或名词所有格修饰时,不用冠词。

  D. 三餐饭、球类、棋类、游戏名称前一般不用冠词。在有些词组中,有无冠词含义不同。

  (sit) at table就餐; sit at the table坐在桌边

  go to school去上学;go to the school去那所学校;in hospital住院;in the hospital在那个医院里

  4、数词

  (1)数字的表示

  三位数数词要在百位和十位(若无十位则和个位)之间加and。

  1,000以上的数字,从后向前第三位数加一个“,”,第一个“,”前为thousand,第二个“,”前为million,第三个“,”前为billion。

  (2)序数词除了first,second,third外,其余都在基数词尾加-th构成。

  (3)分数分子在前,分母在后,分子用基数词,分母用序数词,当分子大于1时,分母序数词要变成复数。

  (4)hundreds(thousands,millions)of…

  5、形容词、副词

  (1)形容词的位置

  A. 形容词作定语一般要放在名词前面,但当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something,nothing,anything时要放在所修饰的不定代词之后。如:something important,nothing serious。

  B. 当形容词带有表示度量的词或词组作定语或表语时,定语或表语要后置。如:

  We have dug a hole two meters deep.

  The hole is about two metres deep.

  (2)形容词的比较等级

  单音节词和少数双音节词,在词尾加-(e)r,-(e)st来构成比较级和最高级。其他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在前面加more,most来构成比较级和最高级。如:

  popular―more popular―most popular

  important―more important―most important

  (3)副词的比较等级

  单音节副词和个别双音节副词通过加-er,-est来构成比较级和最高级。绝大多数副词借助more,most来构成比较级和最高级。

  (4)少数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最高级的不规则变化:

  原级 比较级 最高级

  well ―― better ―― best

  badly ―― worse ―― worst

  much ―― more ―― most

  little ―― less ―― least

  far ―― farther ―― farthest

  farthest furthest

  late ―― later ―― latest

  (5)副词的最高级前面可以不加定冠词the。

  6、介词

  (1)表示时间的介词及介词短语

  in, at, on, before,after,till,since,for, from…to, until, by,in the middle of,at the beginning of, at the end of,at half past five,at night,in a week,in the morning,in class,at sunrise, in spring / summer / autumn /winter,on Sunday,on Saturday afternoon,on a winter evening,for a long time,for two months,after school,since liberation,before lunch,at the time of,at the age of

  (2)表示地点的介词及介词短语

  in,at,into,to,on,beside,before,behind,above,under, outside,inside,up,from,far,near,across,off, down, among, past,between,out of,around,in the front of, in the middle of, at the back of,at the foot of,at home,at the gate,at the table,in the sky, on the ground,in a tree, in the south,in the sun,in the bed,on one’s way home,by the side of

  二、八种基本时态

  1、一般现在时

  概念: 表示经常发生的动作或经常存在的状态。

  常和 always , often , usually , sometimes , every day 等表时间的状语连用。如:

  1)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我每天都去学校。(表经常)

  2) He is always like that. 他总是那样。 (表状态)

  构成:

  1) 主语 + be (am / are / is ) +……

  2) 主语 + 实义动词/三单动词 + …

  2、一般过去时

  概念:

  1) 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 常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如: yesterday , last week , in 1998 , two days ago等.

  如: I went to a movie yesterday. 我昨天去看了一场电影。

  2) 也可表示过去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作。

  如: He always went to work by bike last week.

  构成:

  1) 主语 + be (was / were ) +……

  2) 主语 + 实义动词过去式 +……

  3、现在进行时

  概念: 表示现在(说话瞬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如:

  He is singing.

  They are watching TV now.

  构成: 主语 + 助动词be(am/are/is) + 动词-ing形式构成。

  4、过去进行时

  概念: 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这一特定的过去时间除了有上下文暗示外,一般用时间状语来表示。

  如:

  1) ---What were you doing?

  ---I was jumping.

  2) ---What was the boy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He was sleeping.

  构成: 主语 + 助动词be(was/were) + 动词-ing形式构成。

  5、一般将来时

  概念: 表示将来某个时间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也表示将来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作,常与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如: tomorrow, next week, next year, in the future等。如:

  He will go shopping tomorrow.

  They are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next week.

  构成:

  1) 主语 + 助动词will + 动原 +……

  2) 主语 + be going to + 动原 + ……

  6、过去将来时

  概念: 表示在过去将来的某一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构成:

  1) 主语(第一人称) + 助动词should + 动原 +……

  2) 主语 + would + 动原 + ……

  3) 主语 + was/ were going to +动原……

  用法: 过去将来时除了上下文暗示外,一般常用在间接引语中,主句谓语动词为过去时态。如:

  1) I should go.

  2) You knew I would come.

  3) They were going to Nanjing.

  7、现在完成时

  构成: 主语 + 助动词 ( have / has ) + 动词过去分词 +……

  用法例句表示过去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

  ---Have you had your lunch yet?

  ---Yes, I have. (现在我不饿了)

  8、过去完成时

  构成: 主语 + 助动词 had + 动词过去分词 +……

  例句表示在过去某一时间或动作之前已经发生或完成了的动作。它表示的动作发生的时间是”过去的过去”.表示过去某一时间可用by,before 等构成的短语,也可用when, before, 等引导的从句或者通过上下文表示。

  I had finished my homework when my mom came back home.

  三、三种基本从句

  从句的共同特点:

  从句是指在一个句子中充当一个成分的句子,充当什么成分就叫什么从句,如:充当宾语就叫宾语从句,充当定语成分就叫定语从句。

  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关于从句的一个最大特点:从句是句子。

  从句的共同特点:

  1.从句都有自己的连接词

  2.从句都是陈述语序(陈述语序就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如:He is a teacher主语 He 在谓语is之前,因此是陈述语序,而Is he a teacher? 主语 He 在谓语is之后,因此不是陈述语序。)

  1、宾语从句

  宾语从句是指在一个句子中充当宾语的句子,如:

  He said that he wanted to be a teacher when he grew up.

  宾语从句的特点:

  ①宾语从句有自己的连接词

  ②宾语从句用陈述语序

  ③宾语从句的时态

  (1)宾语从句的连接词:

  宾语从句的连接词包括that、if/whether(是否)、特殊疑问词。

  (2)宾语从句的语序:

  A. 宾语从句的连接词后加陈述语序(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如:

  I want to know if he can come tomorrow.

  B. 当连接词本身又是宾语从句的主语时,后面直接加谓语动词,如:She asked me who had helped him.

  (3)宾语从句的时态,只要记住以下口诀就可以了“主现则从任,主过则从过,客观真理一般现”

  A. 主现则从任:主句如果是一般现在时,则从句根据时间状语需要从八种时态中任选一种,如:1.He tells me he likes English very much.(一般现在时)。

  B. 主过则从过:主句如果是一般过去时,则从句根据时间状语需要从四种带“过”字的时态中任选一种,带“过”字的时态分别是: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

  如:He told me that he liked playing football(一般过去时)

  C. 客观真理一般现:客观真理永远用一般现在时。

  如:He says the moon goes around the earth.

  2、状语从句

  (1)时间状语从句:在一个句子中作时间状语的句子。

  时间状语的连接词:when(当…时候) while(当…时候) as(当…时候) after(在…以后) before(在…以前) as soon as(一…就) since(自从…到现在) till /until(直到…才) by the time(到…为止)依旧是连接词后加陈述语序。

  举例:when当…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主句是将来时的时候,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

  Mozart started writing music when he was four years old.

  (2)原因状语从句:在一个句子中作原因状语的句子。

  连接词:由连词because, since, as引导, 也可由for, now that 等词引导。

  举例:I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because I was ill.

  (3)条件状语从句:在一个句子中作条件状语的句子。

  连接词:if如果, unless (=if not) 除非(让步)

  举例: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 will go hiking.

  (4)目的、结果状语从句

  目的状语从句是指在一个句子中充当目的状语的句子。

  结果状语从句是指在一个句子中充当结果状语的句子

  目的状语从句连接词so that, so…that , in order that 引导。

  结果状语从句连接词 so…that, such…that, so much/many…that引导。

  举例:so…that 如此…以至于

  The scientist’s report was so instructive that we were all very excited.

  (5)让步状语从句

  让步状语从句是指在句子中作让步的状语的句子

  连接词: though, although.,whether…or not

  举例:Although he is rich, yet he is not happy.

  3.no matter从句

  结构:"no matter +特殊疑问词+陈述语序" 或"特殊疑问词+后缀ever+陈述语序"

  如:No matter what happened, he would not mind.

  注意:no matter 不能引导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

  3、定语从句

  定语是指在句子中用来修饰名词、代词的成分。

  如:I will give my teacher a bunch of beautiful flowers.(beautiful是定语)

  定语从句是指在一个句子中作定语的句子,定语从句要放在所修饰的词后。如:

  I have met the doctor who is in the No.1 hospital.

  定语从句的连接词:

  连接代词:who,which,whom,whose,that

  连接副词:when,where,why

  1. 当先行词是way,且意为“方式、方法”时,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词有下列三种形式:that/in which/不填。

  注意:关系词在从句中必须作状语。如果关系词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按正常的定语从句分析。

  2. 当先行词是time时,若time作“次数”讲,应用that引导定语从句,that可省略;若time作“一段时间”讲,应用关系副词when或介词at/during+which引导定语从句。

  倒装:全部倒装和部分倒装

  谓语部分所有单词都放在主语前是全部倒装。谓语的一部分放在主语的前面是部分倒装。

  谓语中的一部分通常是指:1、系动词;2、助动词;3、情态动词。

  全部倒装的五条原则:

  1. There be句型;

  2. 以There或now开头的句子,且句子谓语动词为come或go;

  3. 以Here开头的句子,且句子谓语动词为系动词be; Here you are. 拿去。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