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1

  [知识要点]

  一、春秋争霸

  1.背景:①公元前770年周*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②诸候不听从天子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候

  ③诸候之间不断进行战争,争当霸主

  2.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a、齐桓公首先称霸 原因:

  ①齐国盛产鱼盐,齐国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②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并组建强大军队。

  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号令诸候。

  公元前7世纪,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位霸主。

  b、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3.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小诸候国被消灭了,出现了较大诸候国,历史逐步走向统一。

  二、战国兼并

  1.战国七雄的形成:秦、齐、楚、魏、赵、燕、韩

  ①组合:晋分三家(韩、赵、魏)

  ②特征:七雄并立

  2.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齐魏) 马陵之战(齐魏)

  长*之战(秦赵)东方六国无力抗秦

  3.趋势:

  春秋诸候林立----战国七雄并立----秦一统天下

  清代“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康乾盛世奠定了如今*的版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学*历史的建议

  1、放长线钓大鱼,不要紧盯眼前进度和考试,你的唯一考试就是中考,把几本历史书做个规划,每天背熟一两节内容即可,内容少或学有余力可适量增加,学好历史就是一个慢慢积累记忆量的过程。一轮背完再被第二轮、第三轮。周末时间可酌情复*。看书的时候,不但要把勾勾画画的看了,小故事、名言、图片也要看,这是一个放松解闷的不错途径,也是积累冷知识点的好办法。

  2、不要注重做题,说实话历史作业写都不用写,没记住,照着答案抄没一点用。把时间放在背上。考试成绩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脑子存了多少货。

  3、学校一定会给你们发很多复*资料,就一个好处,肯定有分好类归纳好的知识点,看看,争取记住。如果现在没有,你可以自己简单的做一个分类提纲,比如水利,比如文学作品等。记住只是提纲。只用于面对提纲,回忆知识点用。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2

  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区别是春秋战争为了争霸,战国战争为了兼并

  1.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确立封建统治

  2.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是在 春秋时期

  3.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 春秋时期

  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 战国时期

  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 仁和 礼

  6.商鞅变法后,要想获得爵位的最好方式是 建立军功

  7.商鞅变法的时间是 公元前356年

  8.商鞅变法后,要想免除徭役、获得奖励可以通过 多种粮食多织布

  9.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 建立县制

  10.秦国贵族都讨厌商鞅变法的原因是 商鞅以军功为标准授予爵位

  11.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12.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秦孝公

  13.商鞅变法后,要受到严厉处罚的是 经商致贫的人

  14.“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决定性因素是 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

  1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6.牛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战国时期

  17.秦国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最重要原因是 商鞅变法

  1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权,主张变法强兵的思想家是 韩非子

  19.孔子的思想中适合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 兼爱非攻

  21.孙子的军事名言有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2. 古书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称为 千耦其耘

  23.提倡对立统一、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老子

  24.我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学派被合称为 诸子百家

  25.战国时期对各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派别是 法家

  26.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7.提倡民贵君轻、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 孟子

  28.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对立统一的派别是 道家

  29.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人是 孔子

  30.战国七雄中,处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诸侯国是 齐楚 秦 燕

  31.我国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 甲骨文

  3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朝代是 商朝

  33.青铜器主要的用途是 祭祀和打仗

  34.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在生产力方面最大的进步是 青铜器的使用

  35.商朝最发达的手工业是 青铜器制造业

  36.目前世界已知最大的青铜器是 后母戊鼎

  37.都江堰修建的时期是 战国时期

  38.都江堰的修建者是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39.都江堰的地点是 四川成都岷江流域

  40.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 防洪和灌溉(今天还有旅游的作用)

  41.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宝瓶口 分水鱼嘴 飞沙堰

  42.战国时期的编钟出土于今天的 湖北随州

  43.战国编钟主要使用的场合是 祭祀和宴会

  44.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金文或铭文

  45.甲骨文主要刻在 龟甲或兽骨上

  46.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有 铜锡 铅

  47.发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地点主要都在 河南安阳的殷墟中

  48.四川成都被称为是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 都江堰

  49.战国编钟从制造材料来讲,属于 青铜器

  50.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 公元前20xx年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

  51.用甲骨文记载的商王室的占卜内容,被称为 卜辞

  52.我国文字的源头是 甲骨文

  53.按照六分法,人类社会的先后发展阶段分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

  54.都江堰中,用于灌溉的是 内江

  55.都江堰中,用于分洪的是 外江

  56.都江堰中,具有泄洪排沙功能的部分是 飞沙堰

  57.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是 《论语》

  58.都江堰中,用于对江水进行分流的是 分水鱼嘴

  59.我国现在推行的县制,最早开始于 商鞅变法时期

  60.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指的是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确立封建统治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3

  秦统一*

  一、秦灭六国:

  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都城:咸阳(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此图可以看出: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图中高高在上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大官职,属于皇帝下属的*机构;地方*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县。地方*受*管辖,*直接听命于皇帝,所有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1)特点:中央集权

  (2)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朝的*;

  1、秦始皇的贡献:

  (1)完成了统一*的事业。

  (2)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

  (3)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秦始皇的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

  3、秦朝的*表现在:

  (1)沉重的赋税;(上交三分之二)(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2、影响:秦朝的*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

  1、爆发的原因:

  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秦的*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起义方式:农民揭竿而起

  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结果起义失败。

  6、历史意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易错: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1、项羽和刘邦起义:

  (1)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约法三章)

  2、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四年楚汉之争)

  (2)双方:项羽和刘邦;

  (3)目的:争夺帝位。

  (4)结果:刘邦胜利。

  初中历史学*记忆口诀

  灿烂的青铜文明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____“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朝、五代、宋时期,经济重心向南移,北人南迁搞开发,带去技术和劳力,

  水稻棉花发展快,丘陵茶园遍地起。

  手工业很繁荣,丝织棉织高水*,浙*窑冰裂纹,著名瓷都景德镇,

  广州泉州造船业,造船技术世人惊。

  开封杭州兴商业,“买卖昼夜叫不绝”,海外贸易超前代,广州泉州名世界,

  北宋四川出“交子”,纸币流通就开始。

  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4

  [知识要点]

  1.西晋的兴亡

  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

  “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316年西晋灭亡(匈奴人所灭)

  317年司马睿建东晋,定都建康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灭亡

  2.少数民族的内迁

  东汉末年,内迁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

  作用: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3.淝水之战(前秦----东晋)

  (1)时间:383年。

  (2)结果:东晋大败前秦。

  (3)意义: 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4)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5)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4.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2)北方人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 的生产技术。

  (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成就:(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2)大量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3)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4)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难点解析]

  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利用西晋内乱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2.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来看,前秦的军队成份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它民族不满前秦氐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氏族贵族的统治.秦军中的*更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3.《宋书》里描写的南朝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写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这里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重点考点]

  1.东汉末年,内迁少数民族有哪些?他们的内迁有什么历史作用?

  (匈奴,鲜卑,羯,羌,氐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2.淝水之战的作战时间,作战双方、结果、意义和影响。

  (383年,东晋与前秦,东晋打败前秦, 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3.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重要影响。(见知识要点)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后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礼乐制知识点

  产生朝代:西周

  简介:礼乐制是区分社会等级,维护高低贵贱秩序的制度。是西周是维护等级的工具、是宗法制的抓手。

  意义:维护政治的安定,保证社会的和谐,有深厚、久远的文化影响。

  五礼:吉、区、嘉、宾、军五类。吉礼,祭祀鬼神,祈求福禄之礼,凶礼,丧葬凶荒之礼;宾礼,迎定朝聘之礼;嘉礼,饮宴婚嫁之礼;军礼,兴师动众之礼。

  指南针知识点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体.早在战国时期,*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

  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

  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盘.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南宋时,已使用针盘导航.指南针的发明,对于海上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极大作用.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5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投壶的发展历史

  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者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此外,由于社会发展,*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左传》曾记载过晋昭公大宴诸国君主,举行投壶之戏的事。

  秦汉以后,它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难度增加了,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别出心裁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秦汉以后废除了射礼,投壶便成为一种宴宾的娱乐。南阳汉画像石中有《投壶图》,图中间是主宾两人对坐投壶,旁有侍者三人。投壶虽然已不是正规的礼仪,但仍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据《东观汉记》记载,东汉的大将祭遵,”取士皆用儒术,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投壶和雅歌连在一起,成为儒士生活的特征。

  汉代的投壶方法较之春秋战国时期有极大改进。原来的投壶是在壶中装满红小豆,使投入的箭杆不会跃出。汉代不在壶中装红小豆,可使箭杆跃出,抓住重投;可以一连投百余次,“谓之为骁”。《西京杂记》说,汉武帝时有一个郭舍人善投壶,可以“一矢百余反”。”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

  由于投壶是由射礼演变而来的,汉代投壶成为儒士的高雅活动。魏晋以后,投壶翻出了不少花样,一些正宗儒派于是大为不满。

  五代十国历史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即“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建立后梁,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后唐,同年灭后梁。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同时刘知远(称帝后更名暠)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夺取后蜀四州、南唐十四州、辽两州,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重病被迫班师,后不幸病亡。柴宗训即位后不到半年,就将皇位禅让给赵匡胤,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吴帝杨溥将皇位禅让给徐知诰(李昪),建立徐齐,后改国号为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武*与南汉等占据。

  十国为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楚、南唐、清源、北汉、武*,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楚”。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有南吴、南唐、吴越国、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武*、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两川地区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汉高祖刘暠的弟弟刘崇所建。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宋太*兴国四年(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十国结束。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1)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 (菁华5篇)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1

  [知识要点]

  一、春秋争霸

  1.背景:①公元前770年周*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②诸候不听从天子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强大的诸候

  ③诸候之间不断进行战争,争当霸主

  2.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a、齐桓公首先称霸 原因:

  ①齐国盛产鱼盐,齐国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经济。

  ②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并组建强大军队。

  ③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号令诸候。

  公元前7世纪,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位霸主。

  b、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3.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小诸候国被消灭了,出现了较大诸候国,历史逐步走向统一。

  二、战国兼并

  1.战国七雄的形成:秦、齐、楚、魏、赵、燕、韩

  ①组合:晋分三家(韩、赵、魏)

  ②特征:七雄并立

  2.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齐魏) 马陵之战(齐魏)

  长*之战(秦赵)东方六国无力抗秦

  3.趋势:

  春秋诸候林立----战国七雄并立----秦一统天下

  清代“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康乾盛世奠定了如今*的版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学*历史的建议

  1、放长线钓大鱼,不要紧盯眼前进度和考试,你的唯一考试就是中考,把几本历史书做个规划,每天背熟一两节内容即可,内容少或学有余力可适量增加,学好历史就是一个慢慢积累记忆量的过程。一轮背完再被第二轮、第三轮。周末时间可酌情复*。看书的时候,不但要把勾勾画画的看了,小故事、名言、图片也要看,这是一个放松解闷的不错途径,也是积累冷知识点的好办法。

  2、不要注重做题,说实话历史作业写都不用写,没记住,照着答案抄没一点用。把时间放在背上。考试成绩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脑子存了多少货。

  3、学校一定会给你们发很多复*资料,就一个好处,肯定有分好类归纳好的知识点,看看,争取记住。如果现在没有,你可以自己简单的做一个分类提纲,比如水利,比如文学作品等。记住只是提纲。只用于面对提纲,回忆知识点用。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2

  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区别是春秋战争为了争霸,战国战争为了兼并

  1.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确立封建统治

  2.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是在 春秋时期

  3.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 春秋时期

  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 战国时期

  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 仁和 礼

  6.商鞅变法后,要想获得爵位的最好方式是 建立军功

  7.商鞅变法的时间是 公元前356年

  8.商鞅变法后,要想免除徭役、获得奖励可以通过 多种粮食多织布

  9.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 建立县制

  10.秦国贵族都讨厌商鞅变法的原因是 商鞅以军功为标准授予爵位

  11.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12.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秦孝公

  13.商鞅变法后,要受到严厉处罚的是 经商致贫的人

  14.“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决定性因素是 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

  1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6.牛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战国时期

  17.秦国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最重要原因是 商鞅变法

  1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权,主张变法强兵的思想家是 韩非子

  19.孔子的思想中适合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 兼爱非攻

  21.孙子的军事名言有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2. 古书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称为 千耦其耘

  23.提倡对立统一、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老子

  24.我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学派被合称为 诸子百家

  25.战国时期对各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派别是 法家

  26.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7.提倡民贵君轻、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 孟子

  28.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对立统一的派别是 道家

  29.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人是 孔子

  30.战国七雄中,处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诸侯国是 齐楚 秦 燕

  31.我国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 甲骨文

  3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朝代是 商朝

  33.青铜器主要的用途是 祭祀和打仗

  34.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在生产力方面最大的进步是 青铜器的使用

  35.商朝最发达的手工业是 青铜器制造业

  36.目前世界已知最大的青铜器是 后母戊鼎

  37.都江堰修建的时期是 战国时期

  38.都江堰的修建者是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39.都江堰的地点是 四川成都岷江流域

  40.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 防洪和灌溉(今天还有旅游的作用)

  41.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宝瓶口 分水鱼嘴 飞沙堰

  42.战国时期的编钟出土于今天的 湖北随州

  43.战国编钟主要使用的场合是 祭祀和宴会

  44.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金文或铭文

  45.甲骨文主要刻在 龟甲或兽骨上

  46.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有 铜锡 铅

  47.发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地点主要都在 河南安阳的殷墟中

  48.四川成都被称为是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 都江堰

  49.战国编钟从制造材料来讲,属于 青铜器

  50.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 公元前20xx年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

  51.用甲骨文记载的商王室的占卜内容,被称为 卜辞

  52.我国文字的源头是 甲骨文

  53.按照六分法,人类社会的先后发展阶段分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

  54.都江堰中,用于灌溉的是 内江

  55.都江堰中,用于分洪的是 外江

  56.都江堰中,具有泄洪排沙功能的部分是 飞沙堰

  57.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是 《论语》

  58.都江堰中,用于对江水进行分流的是 分水鱼嘴

  59.我国现在推行的县制,最早开始于 商鞅变法时期

  60.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指的是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确立封建统治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3

  秦统一*

  一、秦灭六国:

  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都城:咸阳(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此图可以看出: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图中高高在上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大官职,属于皇帝下属的*机构;地方*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县。地方*受*管辖,*直接听命于皇帝,所有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1)特点:中央集权

  (2)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朝的*;

  1、秦始皇的贡献:

  (1)完成了统一*的事业。

  (2)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

  (3)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秦始皇的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

  3、秦朝的*表现在:

  (1)沉重的赋税;(上交三分之二)(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2、影响:秦朝的*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

  1、爆发的原因:

  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秦的*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起义方式:农民揭竿而起

  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结果起义失败。

  6、历史意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易错: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1、项羽和刘邦起义:

  (1)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约法三章)

  2、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四年楚汉之争)

  (2)双方:项羽和刘邦;

  (3)目的:争夺帝位。

  (4)结果:刘邦胜利。

  初中历史学*记忆口诀

  灿烂的青铜文明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____“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朝、五代、宋时期,经济重心向南移,北人南迁搞开发,带去技术和劳力,

  水稻棉花发展快,丘陵茶园遍地起。

  手工业很繁荣,丝织棉织高水*,浙*窑冰裂纹,著名瓷都景德镇,

  广州泉州造船业,造船技术世人惊。

  开封杭州兴商业,“买卖昼夜叫不绝”,海外贸易超前代,广州泉州名世界,

  北宋四川出“交子”,纸币流通就开始。

  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4

  [知识要点]

  1.西晋的兴亡

  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

  “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316年西晋灭亡(匈奴人所灭)

  317年司马睿建东晋,定都建康

  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东晋灭亡

  2.少数民族的内迁

  东汉末年,内迁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

  作用: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3.淝水之战(前秦----东晋)

  (1)时间:383年。

  (2)结果:东晋大败前秦。

  (3)意义: 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4)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5)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4.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2)北方人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 的生产技术。

  (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成就:(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2)大量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3)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4)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难点解析]

  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利用西晋内乱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2.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前秦方面来看,前秦的军队成份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它民族不满前秦氐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氏族贵族的统治.秦军中的*更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3.《宋书》里描写的南朝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写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这里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重点考点]

  1.东汉末年,内迁少数民族有哪些?他们的内迁有什么历史作用?

  (匈奴,鲜卑,羯,羌,氐 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2.淝水之战的作战时间,作战双方、结果、意义和影响。

  (383年,东晋与前秦,东晋打败前秦, 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3.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得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重要影响。(见知识要点)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后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礼乐制知识点

  产生朝代:西周

  简介:礼乐制是区分社会等级,维护高低贵贱秩序的制度。是西周是维护等级的工具、是宗法制的抓手。

  意义:维护政治的安定,保证社会的和谐,有深厚、久远的文化影响。

  五礼:吉、区、嘉、宾、军五类。吉礼,祭祀鬼神,祈求福禄之礼,凶礼,丧葬凶荒之礼;宾礼,迎定朝聘之礼;嘉礼,饮宴婚嫁之礼;军礼,兴师动众之礼。

  指南针知识点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体.早在战国时期,*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

  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

  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盘.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南宋时,已使用针盘导航.指南针的发明,对于海上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极大作用.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5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投壶的发展历史

  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者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此外,由于社会发展,*民间以投壶为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礼记·投壶》说:“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左传》曾记载过晋昭公大宴诸国君主,举行投壶之戏的事。

  秦汉以后,它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难度增加了,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别出心裁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秦汉以后废除了射礼,投壶便成为一种宴宾的娱乐。南阳汉画像石中有《投壶图》,图中间是主宾两人对坐投壶,旁有侍者三人。投壶虽然已不是正规的礼仪,但仍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据《东观汉记》记载,东汉的大将祭遵,”取士皆用儒术,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投壶和雅歌连在一起,成为儒士生活的特征。

  汉代的投壶方法较之春秋战国时期有极大改进。原来的投壶是在壶中装满红小豆,使投入的箭杆不会跃出。汉代不在壶中装红小豆,可使箭杆跃出,抓住重投;可以一连投百余次,“谓之为骁”。《西京杂记》说,汉武帝时有一个郭舍人善投壶,可以“一矢百余反”。”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

  由于投壶是由射礼演变而来的,汉代投壶成为儒士的高雅活动。魏晋以后,投壶翻出了不少花样,一些正宗儒派于是大为不满。

  五代十国历史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即“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唐天祐四年(907年),朱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建立后梁,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

  后梁龙德三年(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后唐,同年灭后梁。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同时刘知远(称帝后更名暠)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夺取后蜀四州、南唐十四州、辽两州,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重病被迫班师,后不幸病亡。柴宗训即位后不到半年,就将皇位禅让给赵匡胤,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吴帝杨溥将皇位禅让给徐知诰(李昪),建立徐齐,后改国号为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武*与南汉等占据。

  十国为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楚、南唐、清源、北汉、武*,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楚”。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有南吴、南唐、吴越国、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楚、武*、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两川地区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汉高祖刘暠的弟弟刘崇所建。赵匡胤建立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宋太*兴国四年(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十国结束。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2)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山顶洞人

  3、人种及分布: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 ;黄色人种——亚洲 ;

  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会: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⑴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 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点: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 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2、 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

  1、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悉尼文明

  2、 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 雅典城邦的自然条件:*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气候湿润,适宜种经济作物。

  4、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容:扩大公民权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政治上,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上 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

  7、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罗马城(公元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灭亡(476年,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战争及战役: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 坎尼战役以少胜多

  (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8、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沿革:最初举行赛会祭神,前776年—394年共举办290多届。现代奥运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行一届。2004年在希腊雅典举行,2008年在*北京举行。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掌握*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发动*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缓和了阶级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是俄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

  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封建残余指:经济上农民负担严重,“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政治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使俄国的*代化步伐缓慢。)

  10、南北战争的意义:

  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以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11、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

  积极:使日本废除了封建幕府统治,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消极影响: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国家新威胁。

  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⑴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3)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5)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衡,导致一战的爆发。

  13、工业革命给*的影响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3)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时期战国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交战国家魏、赵、齐典故围魏救赵影响魏、齐秦、赵减灶计纸上谈兵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长*之战★★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春秋时期目的争霸(成为霸主)战争特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点军队数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战争胜负量称霸方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式。

  战国时期兼并(统一全国)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甚至几十万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二、商鞅变法。

  1、背景: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

  (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

  (1)使成都*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学好初中历史的技巧

  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及总复*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

  投壶的发展历史

  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В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齐桓公首霸条件:

  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

  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齐桓公后,晋楚争霸。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吴王阖闾任用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王阖闾称霸。经过长期努力。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

  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济和建立封建统治的需要,又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确立。对战国时期的社会转折起到促进作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达到高度统一。所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和变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

  第一课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

  2、距今约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3、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4、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6、北京人已经使用。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7、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和长江流域的。

  2、距今约年的半坡聚落位于,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种植,饲养,还经常去。他们开垦耕地用、收割庄稼用、,加工谷物用、等。

  3、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国是最早种植和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早种植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约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种植,饲养、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在这些工具上,这是工具制作技术的又一进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式的。几千年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化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他还发明,开辟,使人们互通有无。

  2、相传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发明了。

  3、距今约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部落联盟。

  4、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6、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7、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采用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领导人民,,化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是以、和为代表。

  夏朝开始进入奴隶制阶段。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也开始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国的有、、和。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

  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

  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

  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

  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4)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 (菁华5篇)

  古代印度:(摩亨佐达罗)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

  罗马帝国的兴衰

  西方文明之源:

  古代文明名称周边河流、海洋名称文明诞生的大致时间

  文字生产能力、大型工程城市国家机构和制度文化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圣斐斯法老、军队、刑法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解剖学,分科治病

  古代西亚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空中花园乌鲁克,乌尔《汉莫拉比法典》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律,编制太阴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

  古代印度象形文字摩亨佐达罗种姓制度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

  *

  (夏商周)甲骨文青铜器

  都江堰镐京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百家争鸣

  西方

  (古罗马、希腊)字母文字

  (拉丁字母)万神殿,高架引水渠,古罗马竞技场,帕特农神庙雅典,罗马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十二铜表法》科学、哲学、戏剧

  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组成八国联军。

  3.1901年,清*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

  ①清*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人居住。

  《辛丑条约》的影响:给*人民增加了新的的负担,严重损害了*的*,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希望能够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下的议会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掀起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17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专制,鼓吹“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是神授的,不可违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力受到严重损害,他们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斯图亚特王朝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3)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了*,担任“护国主”驱散了议会。克伦威尔去世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

  (4)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推翻专制统治。

  (5)为限制国王的权利,16*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这样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

  (6)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组成八国联军。

  3.1901年,清*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

  ①清*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人居住。

  《辛丑条约》的影响:给*人民增加了新的的负担,严重损害了*的*,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诞生历史知识点概述**诞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伟大意义。

  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外因:共产国际的援助。

  历史意义:

  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

  ②代表*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给灾难深重的*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④有了**,*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5)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时期战国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交战国家魏、赵、齐典故围魏救赵影响魏、齐秦、赵减灶计纸上谈兵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长*之战★★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春秋时期目的争霸(成为霸主)战争特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点军队数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战争胜负量称霸方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式。

  战国时期兼并(统一全国)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甚至几十万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二、商鞅变法。

  1、背景: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

  (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

  (1)使成都*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学好初中历史的技巧

  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及总复*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

  投壶的发展历史

  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В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齐桓公首霸条件:

  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

  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齐桓公后,晋楚争霸。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吴王阖闾任用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王阖闾称霸。经过长期努力。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

  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济和建立封建统治的需要,又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确立。对战国时期的社会转折起到促进作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达到高度统一。所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和变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

  第一课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6)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和工作中的规律,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理论的内涵: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1992年,南巡讲话,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2.一句话评价***: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1992年,**十四大高度评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十五大***理论写进**,并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及意义: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英国强迫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代史的开端。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2:第二次鸦片战争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签订一系列不*等条约,共割**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天国,起义军称“太*军”。1853年,太*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

  5、1860年,中外**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3: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4: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1894.9,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中**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1895.4

  主要内容:清**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xx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三历史知识点:早期国家的形成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统治者产生方式特点

  禅让制民主选举“天下为公”

  世袭制父死子继“家天下”

  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3、《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等精神是不同的。

  初三历史知识点:统一国家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

  2.陈胜吴广起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4.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识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5.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结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初三历史知识点: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初三历史知识点: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文献:《**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3)北方**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1.农村改革

  (1)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地点:我国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改革方式: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乡镇企业:改革中,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对于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社会制度相同)

  (2)开放14个沿海城市

  (3)开放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

  (4)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

  (5)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

  (1)我国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1985年

  (2)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3)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四字构想: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和*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成立: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

  1992年,**就“海峡**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

  1993年,**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7.1995年***提出发展**关系、促进和*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8.实现祖国和*统一的前提与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一、隋唐科举制度:

  P20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

  北:P13—1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P1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P32遣唐使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

  P33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7)

——历史知识点总结优选【5】篇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历史*代史知识点总结,我们来看看下文。

  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始

  一、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xx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2016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XX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贯穿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条主线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要点解析】

  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二、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三、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宋太祖改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 削弱了宰相权力 财权——三司使

  行**——中枢门下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贯穿中国古代史的第二条线索: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隋唐时期)

  ①三省为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

  ②尚书省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之间既互相配合,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

  完整的相权又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2、发展(宋朝)

  三**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①中枢门下——负责行政

  ②枢密院——负责军事

  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负责财政

  3、三省六部制的废除(元朝)

  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二、明朝皇权的加强

  1、明朝初年,沿袭元制,设中书省。

  2、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①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专制皇权达到新的高度)

  ②由于事务繁忙,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3、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大事的商讨,此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注意:“票拟”和“批红”

  三、清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清朝初年: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军机处的设立

  (1)时间:清雍正年间

  (2)职责:可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政务,但由于军机处官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 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及意义: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英国强迫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代史的开端。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2:第二次鸦片战争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签订一系列不*等条约,共割**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天国,起义军称“太*军”。1853年,太*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

  5、1860年,中外**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3: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4:甲午中日战争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