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3篇

日期:2022-06-15 21:29:27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1

  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经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⑴思想方面:尊儒术兴太学。

  ①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的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在地方设立官学。

  ⑵政治方面:

  ①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

  ②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百官),在地方设立刺史(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土豪,官小但是权利大)。建立中朝,限制丞相的权利。

  ⑶经济方面: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⑷军事方面: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控制海南岛和“西南夷”。

  3、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东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于 ,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5、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2

  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经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⑴思想方面:尊儒术兴太学。

  ①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的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在地方设立官学。

  ⑵政治方面:

  ①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

  ②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百官),在地方设立刺史(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土豪,官小但是权利大)。建立中朝,限制丞相的权利。

  ⑶经济方面: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⑷军事方面: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控制海南岛和“西南夷”。

  3、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东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于 ,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5、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3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

  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

  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4、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原。

  5、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6、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

  内容是: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3篇扩展阅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3篇(扩展1)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1

  1.“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1、原因:①任用贤才,励精图治;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从西域传入。④茶叶生产发展,饮茶之风盛行。⑤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科举制的创立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意义: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1、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2、武则天:创设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普通士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2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地位)

  4、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意义)隋朝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7、唐太宗李世民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8、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历称“贞观之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说明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9、我国历的女皇帝是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才。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0、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唐玄宗任命姚崇为相)

  11、唐朝饮茶风俗流行,唐朝陶瓷业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1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13、唐都长安是当是世界上的城市。长安城内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

  14、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15、唐朝科举制度逐步完善,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16、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重要内容。

  17、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18、科举制影响:

  1.政治上: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

  2.教育上: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读书风气盛行。

  3.文化上: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19、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和同为一家”。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20、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文成公主入藏意义)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22、隋唐对外交往特点:交往活跃,与亚、非、欧国家,都有往来。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对外政策:对外开放

  23、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华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事件:鉴真东渡。意义:促进中日友好交往。

  24、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印度),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和我国新疆的重要典籍。鉴真和玄奘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了*文化。

  25、列举出隋唐时期我国名列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

  答:

  ①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的城市。

  ③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

  ④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⑤隋唐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用于战争。

  26、唐朝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称“颜筋柳骨”。

  27、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彩塑和壁画。

  28、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29、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宋真宗时,和辽签订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双方保持和*局面。

  30、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银川)。宋给西夏岁币,向宋称臣。

  31、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后迁都中都)

  32、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33、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郾城大捷),收复许多失地。后被秦桧所杀害。

  3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35、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是重要粮仓。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36、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7、北宋蜀地丝织品“号为天下冠”。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

  38、宋朝是我国瓷器的辉煌时代。浙*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的瓷都。

  39、南宋时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0、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1、北宋初年,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后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在(民族融合的表现)。对官员的服色有严格规定,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后来衣饰精美华丽。说明经济发展和奢侈之风盛行。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传开。

  42、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43、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44、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统一蒙古。

  45、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抗元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元朝是*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中央*。

  46、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7、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两段新运河:通惠河和会通河,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元朝。元*设宣政院加强对*的管辖,*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台湾(琉球)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

  48、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

  ①汉族人迁到边疆,开发边疆;

  ②边疆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和江南;

  ③原先迁到内地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融合一样;

  ④形成一个新民族-*。

  49、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原料:粘土。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0、战国的“司南”,是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指南针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

  (1)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也称《老子》由弟子整理)。

  (2)思想主张:

  ①顺应自然;

  ②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思想,最终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的统治局面,即“文景之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3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人:

  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⑵距今年代:约一百七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⑷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

  二、北京人:

  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⑵距今年代: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⑷历史地位: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三、山顶洞人:

  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

  鱼。会与别的原始人**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氏族。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

  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南方雨水多,气候温暖)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

  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

  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种植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

  用石刀收割庄稼。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

  鱼。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

  干燥),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北方)

  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生产生活:用磨制石镰、石锄,陶器有黑陶、白陶。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3篇(扩展2)

——7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一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臸石器,还用动物骨骼臸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臸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一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臸石器,还用动物骨骼臸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臸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

  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③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3篇(扩展3)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3篇

  实数

  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实数的相关概念

  1.相反数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侧,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或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0.a、b互为相反数 a+b=0.

  2.绝对值 |a|≥0.

  3.倒数 (1)0没有倒数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

  4.*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方根.a(a≥0)的*方根记作.

  (2)一个正数a的正的*方根,叫做a的算术*方根.a(a≥0)的算术*方根记作 .

  5.立方根

  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实数与数轴

  数轴定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实数大小的比较

  1.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实数的运算

  1.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几个非零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除法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乘方与开方

  (1)an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正数和0可以开*方,负数不能开*方;正数、负数和0都可以开立方.

  (3)零指数与负指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π(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

  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初中数学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相交线与*行线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

  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如果b//a,c//a,那么b//c

  10、*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1、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2、*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13、*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14、*移:①*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行且相等。

  *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移变换,简称*移。

  对应点:*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题设是如果后面的,结论是那么后面的。

  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种;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

  概率

  一、事件:

  1、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

  3、不可能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

  4、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

  二、等可能性:是指几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1、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示,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3、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

  4、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记作0

  三、几何概率

  1、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A/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2、求几何概率:

  (1)首先分析事件所占的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

  (2)然后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

  (3)最后代入公式求出几何概率。

  三角形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3篇(扩展4)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元谋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山顶洞人

  3、人种及分布: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 ;黄色人种——亚洲 ;

  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会: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⑴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 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点: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 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古巴比伦(前约3500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

  古印度(前约2500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古*(前约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

  2、 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

  1、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悉尼文明

  2、 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

  3、 雅典城邦的自然条件:*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气候湿润,适宜种经济作物。

  4、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容:扩大公民权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政治上,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经济上,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上 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

  7、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罗马城(公元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灭亡(476年,欧洲奴隶社会结束)

  (2)主要战争及战役: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 坎尼战役以少胜多

  (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8、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沿革:最初举行赛会祭神,前776年—394年共举办290多届。现代奥运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行一届。2004年在希腊雅典举行,2008年在*北京举行。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掌握*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发动*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缓和了阶级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是俄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

  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封建残余指:经济上农民负担严重,“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政治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使俄国的*代化步伐缓慢。)

  10、南北战争的意义:

  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以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11、日本明治维新的意义:

  积极:使日本废除了封建幕府统治,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消极影响: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国家新威胁。

  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⑴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3)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资本,(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5)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衡,导致一战的爆发。

  13、工业革命给*的影响

  (1)列强掀起瓜分*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人类社会进入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5、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它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6、苏联工业化成就

  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17、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意义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模式的形成。

  18、*模式的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19、《九国公约》

  内容:尊重**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的“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作用:条约打击了日本独*国的计划,这实际上为列强共同掠夺*提供了条件,也使*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0、罗斯福新政

  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中心措施:对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新政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的信用。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恢复农产品价格。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刺激消费。进行社会救济。

  新政的影响: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美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为世界反*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但新政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3篇(扩展5)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的归纳3篇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为*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2.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维埃*:人民委员会。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

  4.列宁找到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的标志: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5.苏联成立的:1922年底成立。

  6.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7.*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8.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凡尔赛和约》内容:殖民地问题。

  9.华盛顿会议的受益国:美国;的受害国:*;受限制最厉害的国家:日本。

  10.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新”的体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由于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此并没有根除经济危机)

  12.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的侵略。

  13.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8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16.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或规模)的标志:1941年12月太*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

  17.国际反*联盟建立的标志: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格勒战役。

  19.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诺曼底登陆。

  20.“二战”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21.世界反*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2.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

  23.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的负债国:美国。

  24.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5.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的经济体:欧盟。的政治体:联合国。

  26.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

  27.印巴冲突的根源:“印巴分治”(*方案)。

  28.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中东问题的本质:领土争端。

  29.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美国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美国出台“*主义”。

  30.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31.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32.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挑战: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

  33.我国*应对全球化趋势的最主要措施:2001年加入WTO。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者”。

  5.概况:

  ①玻利瓦尔**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3篇(扩展6)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5篇)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火的使用观念社会组织生产活动

  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会使用火采集、狩猎

  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特征打制石器会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群居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和现代人基本一样打制石器磨光、钻孔人工取火审美氏族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生产工具房子畜牧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栏式家畜纺织陶器

  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头半地穴式猪狗纺织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国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纣纣

  西周周厉王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出现青铜器

  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周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之战|。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编辑以备借鉴。

  2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6、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稻、黍、粟、麦、豆)的农作物,商周时已经齐备。

  27、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们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8、春秋五霸的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中最早的是齐桓公。

  成语典故"不计前嫌"有关的是齐桓公,"退避三舍"有关的是晋文公,""一鸣惊人"有关的是楚庄王,"卧薪尝胆"有关的是越王勾践。

  29、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时期。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0、春秋是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3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2、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城濮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33、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公晋国,稍后齐国大夫四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并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后中间)七雄并立的局面。

  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的是长*之战

  34、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牛耕开始开始使用。

  35、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1汉武帝时期因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所以汉武帝能够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

  2两汉时期的抗击匈奴的名将领是卫青和霍去病。他们把匈奴一直追到漠北,使得匈奴再也不能与中原王朝抗衡。

  3西汉初期,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这是因为当时汉朝的国力不够强大。

  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一次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这次战争的汉军统帅是卫青和霍去病,战役发生的地点是在漠北地区,这次战争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5汉武帝雄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6汉朝与西域的两种主要关系是战争关系及和亲友好相处。两者都有积极的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边境得到了安定;而典型著名的昭君出塞,发生在汉元帝统治时期。汉匈和亲,为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7霍去病的功绩:

  他把国家利益高高放在自己个人利益之上,六次出征匈奴,足迹远至北海,将万里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把匈奴驱赶于大漠之上,使得朝廷受四方万国来朝。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

  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

  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

  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

  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