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归纳3篇

日期:2022-03-10 06:04:27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归纳1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出现了一批*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的*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 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行不通。

  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同盟会(*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就任*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归纳2

  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

  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第一次实现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归纳3

  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衡。

  2.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3.爆发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

  5.重要战役:1916年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6.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7.大战的影响:

  (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2)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8.启示:要珍爱和*,远离战争,战争悲剧不能重演。

  9.一战的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一、法国启蒙思想

  1.出现的时间:18世纪

  2.背景:法国的旧制度衰败。

  3.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4.主要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宣传资产阶级自由、*等思想。

  5.性质: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6.作用: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在启蒙思想影响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美国爆发独立战争。也促进了亚洲的*、日本的思想**。

  二、科学的革命——自然科学的大发展

  1.英国科学家,*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牛顿的贡献

  (1)天文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数学:创建微积分

  (3)力学: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对*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贡献

  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爱因期坦的贡献

  他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其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归纳3篇扩展阅读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归纳3篇(扩展1)

——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3篇

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1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2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归纳3

  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还有一点要记住紫红色带微弱荧光的是C60分子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MnO2、CuO、Fe3O4、FeS(硫化亚铁)铁粉,C(木炭、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液体的颜色

  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硫酸(浓度很高的有极强干燥性最高浓度在98%左右),盐酸(浓度很高的有极强挥发性最高浓度35%左右),硝酸(是一种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的无机酸)

  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含Fe3+的溶液(棕黄色)

  4、绿色溶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浅绿色)

  5、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6、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7、紫色溶液:石蕊溶液另外扩充一点浅粉色的溶液是硫酸锰氯化锰溶液。注:液态固态O2(淡蓝色)

  气体的颜色

  1、红棕色气体:NO2

  2、黄绿色气体:Cl2

  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SO2,HCL气体等大多数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有臭鸡蛋气味:H2S

  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1、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2、蓝色沉淀:Cu(OH)2、CuCO3

  3、红褐色沉淀:Fe(OH)3、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4、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5、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1、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

  SO2+2KOH==K2SO3+H2O

  H2SO3+2KOH==K2SO3+2H2O

  SO3+2NaOH==Na2SO4+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2、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H20==H2CO3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N205+H2O==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1、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

  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2、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H2O==2KOH Na2O+H2O==2NaOH

  BaO+H2O==Ba(OH)2 CaO+H2O==Ca(OH)2

  3、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H2O Cu(OH)2==CuO+H2O

  2Fe(OH)3==Fe2O3+3H2O 2Al(OH)3==Al2O3+3H2O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归纳3篇(扩展2)

——会计的基础知识3篇

  一、财务基础知识六大要素

  六大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此六者构成了企业财务的全部。前三者为企业资产数据,后三者为企业经营数据,关系具体如下:

  1.资产由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组成;

  2.负债由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组成;

  3.所有者权益由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组成;

  4.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组成;

  5.费用由制造费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组成;

  6.利润由营业利润扣除各项开支后的项目等组成;

  7.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8.所有者权益=资本+利润;

  9.利润=收入-费用;

  10.资产+费用(成本)=负债+资本+收入;

  11.资产类科目余额+成本类科目余额=负债类科目余额+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余额+损益类科目余额。

  二、看懂财务报表

  财务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这些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在年度财务报告中,会发现,题为管理讨论与分析的部分。这是企业管理者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机会。

  财务报表附注虽然是以脚注的形式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的解释,但实际上,这与财务报表本身同样重要。这些附注可能会揭示企业的一些重要事项,例如重要的法律诉讼案、会计方法的变更、高级职员组成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商业分部的买卖和重组等。

  如何合理地减少纳税减税同增加收入和营业利润一样,增加了其净利润或称“底线”。通常,企业可以用许多种方法达到合理地减税目的。

  1、企业的结构

  即使一个经济实体是公司,而非合伙或独资企业,不同种类的公司都有不同的所得税税率。在经济实体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时,也会引起纳税款状况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收益情况。此外,公司注册地所在的地区税收政策或法律,也会影响企业的税收负担。

  2、购买的时机

  大多数会计活动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之上的。运用这种方法,经营活动所带来的收入,在其实际发生的会计年度予以确认;反之,如果收入在其实际取得的会计年度予以确认,那么其会计核算便遵循现收现付制。有时,将业务仅仅推迟一天,就会引起收入的确认挪至下一个年度的问题。如果在某一年度获利较多,企业可通过在同一年度冲销各种可扣除的开支而获益,即有效降低其应税收入;反之,如果获利很少,或企业已经在本年度冲销了许多支出,那就可以将购买行为推迟至下一年度,即将其在下一年度扣减。

  3、坏帐冲销的时机

  那些实际已经过期而尚未收回的应收帐款,有时可能收不回。与上述购买的时机完全相似,企业可将冲销坏帐的时间,定在这种扣减能够带来很大好处时候。

  4、折旧

  *允许企业确认因设备和不动产的磨损或过时所引起的价值减少,进而减少其应缴税金。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折旧政策的变更,来试图刺激某一特定行业或经济的增长。

  三、看懂报表的方法

  财务报表是企业向管理者和外界提供和公布企业经营情况的正式文件,因此正确编制会计报表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会计报表中除财务状况变动表中有些数据来自于分析外,其余各表都来自于帐本。基本报表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资产负债表资产总数等于负债总数?并且要求数字正确?期期相关;损益表实际上是一张结转利润的会计凭证,通过收入与各项费用的相互抵减可以体现出企业本期的净利润;利润分配表是分配企业净利润去向的会计报表,通过净利润与各项目的抵减,可结算出未分配利润的数额;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年度内营运资金增减变化的报表(营运资金就是流动资金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流动资金是用于企业日常经营的资产?流动负债是企业在一年要偿还的债务)。财务状况变动表可以帮助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资金的使用是不是合理?资金来源的渠道是不是顺畅?企业资金融通有没有困难?进而了解企业的财务政策?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各种经济业务上所发生的现金流量的一张动态报表,现金流量的最后结果是计算出本期新增加的净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净收益与现金余额的关系,现金余额与企业盈亏并不一定成正向变化,一般认为有现金流量支持的净收益是高质量的,否则反之,现金流量表报告过去一年中的现金流量,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取得和运用现金的能力,确定企业支付利息、股利和到期债务的能力,再者可以表明企业生产性资产组合的变化情况。

  各报表的作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一时刻的财务状况。

  2.损益表是反映某一时刻的经营成果,该表的最后一个数字“净利润“将列入利润分配表。

  3.利润分配表反映某一时期的利润分配情况,将期初未分配利润调整为期末未分配利润,并列入资产负债表。

  4.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变化的结果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

  1、资产负债表

  A、公式1借方=贷方

  会计的基础课程始于借方和贷方。借方在帐簿的左侧,贷方在帐簿的右侧。在这里,要牢记一条不变的定律:“借方=贷方”,换句话说,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同时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其原则如下:

  (1)资产增加时,记入左侧;资产减少时,记入右侧。

  (2)负债增加时,记入右侧;负责减少时,记入左侧。

  B、公式2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会计学上最重要的概念是“*衡”,它的主体就是刚才提过的借方与贷方,简言之,资产增加是借方;负债或股东权益增加是贷方,双方相抵即所谓的“*衡”。

  资产负债表以这两个重要公式为依据,它反映了企业在某一定时间的财务状况,它揭示了公司拥有什么,即公司的资产;公司欠什么人的债,即公司的负债;以及公司净资产价值,即股东的权益。资产负债表上的各帐户在每一新的会计年度开始时,不能被结清而使其余额为零。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是按流动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而负债则是按债务到期日由*到远的顺序排列。

  会计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分,相互通用。

  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一)财务状况等式

  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二)经营成果等式

  经营成果等式,亦称动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恒等关系的会计等式。即: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等式反映了利润的实现过程,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

  企业经济业务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上述九类基本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影响财务状况等式的*衡关系,具体分为三种情形:基本经济业务(1)、(6)、(7)、(8)、(9)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保持不变;基本经济业务(2)、(3)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增加;基本经济业务(4)、(5)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减少。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3.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1)企业的资金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前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后者形成企业的负债。

  (2)企业的资金运用是指资金投入企业后,在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不断循环与周转。

  (3)企业的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缴纳各项税费、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将离开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4.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

  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5.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1)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会计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拓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6.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7.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构成。

  8.一般认为,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5)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9.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凡属本期的收入,不管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凡不应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的费用。

  10.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凡属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凡本期未收到的收入和未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收入和费用,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11.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1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①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②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13.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我国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类,其中,前三类属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后三类属于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利润表中列示。

  15.(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①资产的特征:a.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b.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c.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②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b.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③资产的分类:资产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①负债具有以下特征:a.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b.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c.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②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b.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③负债的分类:按偿还期限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偿还,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此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界定与流动资产定义中涉及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的界定相一致。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①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a.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b.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c.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②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扣除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者(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③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6.(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

  ①收入具有以下特征:a.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b.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c.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②企业收入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来源的特征有所不同,其收入确认条件也往往存在一些差别,但收入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a.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人企业;b.经济利益流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c.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③收入的分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主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由企业的兼营业务所带来的收入。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①费用具有以下特征:a.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b.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c.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②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a.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当很可能流出企业;b.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c.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③费用的分类:费用包括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生产费用应按其实际发生情况计人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生产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应当按照受益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分配计入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产品生产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①利润反映收入减去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

  ②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③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便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17.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

  18.(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19.(I)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不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而言,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同样不改变该等式的恒等性。

  具体的变动情况有以下九种:

  ①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②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③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④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⑤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⑥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⑦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

  ⑧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

  ⑨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20.(1)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共同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

  (2)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归纳3篇(扩展3)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归纳3篇

  早期国家的形成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统治者产生方式特点

  禅让制民主选举“天下为公”

  世袭制父死子继“家天下”

  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

  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

  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3、《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等精神是不同的。

  统一国家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

  2.陈胜吴广起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4.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识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5.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结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文献:《**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早期国家的形成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统治者产生方式特点

  禅让制民主选举“天下为公”

  世袭制父死子继“家天下”

  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

  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

  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3、《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等精神是不同的。

  统一国家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归纳3篇(扩展4)

——初中语文常考基础知识3篇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主要包括:语序不当

  1.词序不当

  造成词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有:没有遵循时空、逻辑顺序;介词位置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等。

  例:学生、领导和老师昨天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主语的词序不当,应该改为"领导、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老师和领导",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都行,但是不能乱。

  例: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认真读好,就谈不到读别的书了。

  不能说"把这本书不读好",只能说"不把这本书认真读好"。细心一点的话可以凭借语感判断出来。

  例:文章的主题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收集、组织、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

  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显然是应该先"收集",再"选择",最后才谈得上"组织",这里"组织"和"选择"的位置反了。注意无论什么情况,辨析时都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联系生活情理来操作。

  2.多项定语顺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顺序一般为: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羽毛球教练。

  正确的顺序应为: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词)有20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羽毛球(名词)教练。

  3.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复杂状语排列顺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情态或程度的词;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的顺序应为: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4.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这里定语与中心词的位置显然就颠倒了。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应该改成"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例: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将来"与"都希望"语序正好颠倒了,应该调换顺序。是"希望""将来"成为人才,而不是"将来"才"希望"。

  5.句序不当

  句序不当一般包括概念大小排序不当、语义轻重排序不当、时空顺序不当、逻辑顺序不当等几种情况。造成句序不当的原因一般是:造句时没有遵循概念大小、表里、远*、深浅、高低、因果、现象到本质的排列规律,对句子排序的客观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

  例:如果*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的人民也不答应。

  "子孙后代不答应"在时间顺序上要靠后,语义上也更加严重一些,应当放在后面。

  例: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用力地拍打着水,一只手高高举起,好使自己不沉下去。

  "一只手高高举起"显然是连在"纸盒子"后的,这样才符合语意的承接关系和动作的先后顺序。

  例:小铄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哥哥是军人,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救死扶伤,站岗放哨,教书育人。

  "医生""教师""军人"分别对应着"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这里应当依对应承接关系排序。

  【例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展览室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B.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C.由于技术水*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答案】D

  【解析】A项应该是"列宁过去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各种各样"要修饰的是"东西",而不能是"各种各样的列宁"。B项得是先"发现",后"讨论",最后"解决"。C项应该是"不是质量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狂风和暴哗哗地下。

  句中主语是"狂风和暴雨",谓语是"下",可以说"下雨",但是不可能说"下风"。

  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部小说。

  创作小说的显然得是"巴尔扎克",而不是"一生"。

  2.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归纳3篇(扩展5)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菁华5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赋的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其中汉赋最具影响。

  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

  赋比兴是诗经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之一。赋是铺陈排比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南宋的'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总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赋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

  *第一部散文诗集是鲁迅的《野草》。

  *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郁达夫《沉沦》

  *现代第一部新诗集………………………………郭沫若《女神》

  *第一首信天游形式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包身工》

  *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

  *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第一位伟大的国主义诗人…………………………………屈原

  *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

  *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温馨提示:*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老舍。

  初中语文基础作品人物知识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要点点拨:*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论证

  这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 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 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总结: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僧寺夜读,*古代文人的勤学故事,出自明代“文臣之首”宋濂的《王冕传》,讲述的是元朝的文学家、书画家王冕少年时一心读书求学,终成通儒的故事。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 初中生物,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2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答:

  23.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

  答:

  参考答案:

  22、儿子(读书)是这样的痴迷,为什么不让他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23、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王冕的成功,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内涵,启迪我们学*要好学不倦,专心致志。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之黄河颂内容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总结:《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后者则专指以叙事、记人为主,且具有比较完整情节的一类写实性文章。本节内容所讲的是后者。

  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课标要求我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为此,*年来各地记叙文阅读一般主要考查“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等知识点和点。

  考查知识点概述:

  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六、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有肖像、语言、行动、、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七、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八、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常见考法

  考查方式,在保留“选择、填空、简答、辨析”等传统题型的基础上,呈现出“多角度、有创意”的特点。主要有:

  补写题。即通过,或再现情景,或推断故事发展,或揣摩人物语言等方式来考查阅读理解。它不仅要求考生能读懂原文,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再现融合的能力。

  理解评析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阅读感受或评价的能力。它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在能力层级上有所提升,不仅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

  体验感悟题。这类考题主要考查的是阅读体验,即人们所说的用“心”读书,读出“个性”。这是阅读的较高要求。一般说来,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情感、想法等融进文本,才能从文本中获得自己所独有的启迪。

  自主赏析题。这类考题是传统“赏析”类的进步,它是新课程理念“是和发展的主体”在考题中的具体体现。它往往在题干中只规定赏析的范围,至于具体的赏析对象则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这样有利于张扬同学们的阅读个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成就感,进而激发的。

  情景设置题。这类考题往往借助选文中的.某些情景,运用“换位”的方式来设问。它既是对考生选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是对考生生活素养的考查。

  比较阅读题。这类考题在阅读试题中穿插阅读材料,一般用链接的方式,从两文的某一角度切入,设置一两个比较点,以考查考生对选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能力。

  读书方法题。这类考题是为了检验“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而出现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它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从整体阅读入手设题,如根据相关要求作“读书笔记”;可以从局部赏析设题,如要求对文中传神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作批注”;也可以就阅读积累设题,如按照要求制作“读书卡片”等。

  误区提醒

  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其后题目。

  龙井问茶

  钱汉东

  ①杭州西湖是最令人向往的,它的美妙,不仅在于湖光山色,还在于湖边、山里的那些清静的喝茶处。龙井是茶客必到之地。

  ②暮春三月,正是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十余年前的那个时节,我邀三五知己结伴前去龙井。一路的好山好水,一路的桃红柳绿,让人陶醉。到九溪十八涧,我们准备品茗聊天,小憩片刻。这时来了一位老妪,说是龙井村人,欲搭我们的车回去。龙井正是我们向往的地方,我们不假思索就爽快地答应了。老妪坐在前面带路,车子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缓缓前行。车窗外,高低茶树,相连成趣;山影斑斓,泉水叮咚。山腰间还有不少村妇在采茶。到底是龙井人,老妪三句话不离龙井茶,从老妪的话中,我们知道龙井茶以“色清、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

  ③到了龙井,我们跟随好客的老妪走进她那黛瓦粉墙的老屋。她的媳妇正在门前用电锅炒茶。坐在老屋客堂里的竹椅上,我们目睹那满满一锅碧绿的茶树叶子慢慢卷起、干瘪,随之,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四处飘逸。老妪热情地为我们沏上刚出锅的龙井茶,茶水清澈,色泽嫩黄。在我的印象中,绿茶泡出的颜色应该是黄中带绿的,怎么这龙井茶是嫩黄色的呢?于是向老妪请教。老妪拿出几种茶叶让我们识别,她说最好的茶叶绿中显黄,似翠非翠,扁*挺秀,光滑匀齐。这种茶叶在二月份后就开始采摘,第一道茶味道最好,通常被定为特级茶。清明前龙井茶叶都是嫩芽做的,一叶一芽,泡在杯中,均匀成朵,茶水自然是嫩黄色的了。清明后叶子长大了,绿色素增加,泡出的茶水就有点发绿了。说话间,我们轻轻举杯,喝上一口,细细品味,果然不凡。那茶,香郁若兰,清幽淡雅,清洌甘醇,回味无穷。

  ④我想买点龙井回去,让父亲品尝,于是与老妪讨价还价。物以稀为贵,最后以600元一斤成交。带回家后,父亲责备太贵了。如今父亲离我们远去已十年了,但他老人家品茗时怡然自得的神情,依然漫溢在我脑中,那么清晰,那么美妙。

  ⑤茶真是神奇之物,初饮略带几分苦涩,细品却甘美无比。人生道理莫不如此:试想

  ⑥茶水清香娴雅,它能陶冶性情,明净心智,让人乐以忘忧。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让龙井茶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也让文人雅士格外偏爱它。

  1.细读全文,将下边的记叙要素填充完整。

  2.从外形上看,龙井特级茶有什么特点?

  3.文段中与题目“龙井问茶”的“问”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4.从茶水颜色看,该怎么区分清明前和清明后的龙井茶?

  5.品读第⑤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说说饮茶带给你的人生启迪。

  答案:1.时间:暮春三月;事件:问茶 2.绿中显黄,似翠非翠,扁*挺秀,光滑匀齐。 3.怎么这龙井茶是嫩黄色的呢?于是向老妪请教。(两句中任选一句亦可) 4.清明前:茶水是嫩黄色的。清明后:茶水有点发绿。 5.示例:我们如果没有经历坎坷艰苦的磨炼,就不会有生命的绚丽多彩;我们如果没有经历风雷电的考验,就不会有人生的无限风光。

  分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命题者设计了五道题:

  第1题主要考查对记叙要素的辨识能力,要求考生在表格中填写记叙的“时间”和“事件”两个要素。考生在作答时,对“时间”信息的提取一般不会出错,容易出错的是对“事件”要素的概括提取。譬如有考生将事件概括为“作者到杭州西湖旅游在龙井村喝茶的经过”。显然,这是由于受次要信息的干扰而不能准确地抓住文章记叙的中心所造成的。因此,同学们要注重培养自己概括文章中心事件并力求借助文中重要词语进行表述的能力。

  第2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提取的能力。考生在作答时,往往因忽略了题干中“从外形上看”的要求而导致答案的偏差。譬如有考生答成“香郁若兰,清幽淡雅,清洌甘醇,回味无穷”。因此,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先认真读题,再审慎答题的*惯。

  第3题主要考查对题意及行文呼应的辨识理解能力。这道题的失分率比较低,但也有少数考生不能紧扣“问”来作答。譬如有考生将“在我的印象中,绿茶泡出的颜色应该是黄中带绿的”也作为答案的一部分而造成答案的不精确。可见,做题时务必要做到“对问作答”。

  第4题主要考查对重要信息的筛选提取能力,考生失分的原因及答题的要求与第2题相同。

  第5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及阅读感悟能力。它虽然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但它又对答题进行了限制,即必须围绕“饮茶先苦后甜的过程所寓含的人生哲理”作答,才符合题目的要求,而不少考生就是因为没有紧扣第⑤段文字及上下文语境作答而造成答案偏题的失误。

  【典型例题透视】

  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其后题目。

  溃散的黑暗

  赵丽宏

  1我的眼前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世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然而它们执著地亮着,寻觅着旁人无法体会的光明。

  2大约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一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

  3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4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荡着她的笑声。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本书翻译成盲文出版。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么。她想了想,答道:“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心里想的都告诉别人。我想搞盲人,譬如,教盲人学会用,使他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5我听了杜琼朗诵的录音。她的声音柔和甜美,热情洋溢,对散文和诗的意境有独特的感悟。这声音里有一个生的天真烂漫,也有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光明的憧憬,而这,决非一般的孩子所能表达。她的朗诵使我感动。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归纳3篇(扩展6)

——写作基础知识实用5份

  一、审题的概念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二、审题的方法

  1、总体认知法

  这是审题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法,这种方法要求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磨、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 。

  在题目中的每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因此,在审题时要弄清词语 的具体含义及其与其他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 的人,而 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再 如“我班最*发生的一件新鲜事”这个句子的宾语告诉我们作文要写的是一件“事”,是什 么样的事呢?不是*常的小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而是“新鲜”事。这种新鲜事不是许多 件,是“一件”事,而且不是过去发生的,是“最*”发生的。同时,“我班”又对事 情发生的空间进行了限制,在作这个题目时忽略了哪一个词都容易造成文不对题,所以审题 要全面地进行分析。

  2、捕捉题眼法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 题 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题眼往往是由题目中的定语或 状语来充当的,如“我们的新班长”,“新”是题眼,但是有时也有中心词作题眼的,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在进行写作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捕捉题眼。

  3、题意引申法

  有些作文题目的词语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对于这类文题要仔细寻 找其字面意义的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这类题目往往是以某种自然景物作为 题目,如《路》、《小草》、《雪花》、《春天》、《牵牛花》、《落叶》等,这类自然景 物往往与人的某种主观感觉相契合,形成某种对应关系,如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 莲”象征君子的庄重正直、冰清玉洁、自尊自爱的品格。

  此外,还可以采用作文给定的提示标记进行审题,即所谓标记法或采用求异的思维进行审题,即所谓化凡出新法等,总之审题的方法很多,在写作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依据写作的内容与 表达思想等需要,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方法,以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具体做法是:先符合题意。若是话题作文,则围绕话题立意。若是命题作文,则分清类型,题目即观点,铺展成文即可;题目为论题,确立自己观点;比喻类比型,联想社会人生。再选择角度。话题作文,角度众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点深入即可;命题作文,就自己初步形成的观点问几个“为什么”,找出答案,从中确立的新观点便有了新意。如还有余力(时间),便可入室详察,无论何种文体,都对已经有新意的观点再作深究,从两个角度去想:“为什么”、“还有什么可补充的吗?”,往往,“别样的风景”会扑面而来。

  以命题作文“打开另一扇窗”为例。入门者只空谈“打开另一扇窗能有新的发现”,登堂者会把另一扇窗的内容具体化,入室者则想着从这一扇窗和另一扇窗的比较中探出新意和深意。

  第一节 博览广采勤积累

  “日日走,行万里路;时时学,破万卷书。”要想“下笔如有神”,就需“读书破万卷”。大持人杜甫的著名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深刻而准确地阐明了勤奋学*、博览广采对写作的至关重要性。

  一、博览广采有利于端正自己的写作态度

  古人云:“文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文章。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文字优美,构思巧妙,而且还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热切向往,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是作者思想品格、理论修养、思维能力、语言储备等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认真负责、善于思考者,其文章就严谨有序、简洁有力;和善厚道、不图虚名者,其文章就深沉含蓄、真挚朴实;满腹虚荣、作风浮漂者,其文章往往滥用修饰、华而不实;头脑不灵、思路不清者,其文章往往杂乱无章、缺乏逻辑。

  人们的写作态度与思想修养和工作作风有着密切关系,思想修养和工作作风都需要通过读书看报来不断提高。“读一书,长一智。”、“读书多,积理富。”、“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大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王梓坤《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知;不是要用虚假的慰籍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看来要想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改进工作作风,端正写作态度,就必须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看报,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提高修养,完善自我。

  不少人通俗地认为:看一个人如何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便知道他有没有品位、有没有出息。因为上班时间大家做的是基本相同的工作,要想与众不同,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就需要有大量的业务时间投入。如果整天迷醉于搓麻将打扑克上网聊天,一坐几个小时,或者傻呼呼地看几个小时的电视,还想提高写作水*,写出有分量的文章,开创出令人羡慕的美好前景,人世间哪有那么好的美事。

  同时,若想写好一篇文章,要经过立意拟题、选材构思、执笔成文、修改完善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要苦苦思考、反复琢磨,熬时间、费心血、伤脑筋,确实不易。有时为了给领导写讲话,加班加点,领导在台上有声有色地讲一通,但很少有人想起执笔者;有时没能很好地领会领导意图,稿子写的一般,就得推倒重来,不仅领导有看法,自己也感到很内疚。对于这种劳神费力的苦差事,缺乏品格修养和奉献精神的人,是不愿干也干不好的。

  要想做好文,需先做好人。人过于*稳舒适,往往会流于*淡,过于清闲安逸,往往会无事生非,几经磨难才能造就不凡,奋进忙碌就会光明灿烂。要想提高写作水*,在事业上有所发展,一方面需要刻苦学*,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等方面的修养,一方面需要正确认识苦与乐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淡泊名利,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成绩来自付出,有付出必定会有收获。

  二、博览广采是写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写文章一方面需要从生活中取材寻源,把现实生活作为写作的动力和源泉,从中选取活生生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需要勤奋学*,博览广采,掌握大量的书本知识。

  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大文豪司马迁将其学*的一生概括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通天下之遍,成一家之言。”这向人们昭示:他之所以能通天下之遍,成一家之言,主要是因为读了万卷书,借鉴和吸收了他人的经验和智慧;行万里程,直接获得了感性材料。司马迁如果不阅读大量的史料,就无法写出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史记》。曹雪芹若没有园艺、服饰、建筑、天文、历史、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就写不出文学巨著《红楼梦》。写作前的知识准备,是写作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初学写作者,还是大作家,都不可逾越。我们常常羡慕有些同志的写作水*,却忽视了他们的勤学好学。许广*同志对鲁迅写作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是这样叙述的:“鲁迅在写一篇稿件之前,常常有一个很长的酝酿时间。有时间遇见朋友,他就会谈起来,说他看到了什么材料,想写个什么东西;有时候也不讲,静静地读书,默默什么地思索,或者暗自打腹稿。有时候,看起来鲁迅写得很快,但是日常不断的多方面学*、积累的结果,是勤学苦练的结果。他从来不浪费一点一滴的时间,有机会就读书。……”

  像鲁迅那样的大文学家,尚且孜孜不倦地学*,我们这些初学写作者,就更应该加倍努力了。只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掌握了相应的写作技法,才能触类旁通,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对事物的表现才会生动、传神,对问题的分析才能透彻、深刻,对未来状况的预测才能科学、准确,文章才能写得好、写得快。

  三、博览广采的同时应当勤于积累

  俗话说:“柴砍的再多,若无绳子捆扎,仍然背不下山;书谈得再多若无线索贯穿,仍注不入脑海。”学海无涯,人生短暂。对一个人来说,一方面对看过、听过的东西,要及时加以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那些对自己有用的内容积累起来,经常翻阅,使自己对其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应当根据工作性质不同,有针对性地搜集与本工作有关的资料和知识,以便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写作水*。

  就初学写作的同志来讲,积累的重点应当是积词汇、积名言佳句、积剪报、积实用文体范例等等。

  积词汇。词汇作为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我们掌握的越多,语言就越丰富,表现力就越强,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行文流畅。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必须依靠*时的学*积累。积累词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深入实际,在丰富的语言生活中有意识地收集、记录;二是认真阅读古代的、现代的、经济的、政治的等作品,对自己尚未掌握并且较为精彩的词汇,及时记下,从中汲取语言;三是在写作实践中熟悉掌握各类词汇,关于运用各种词汇。积累词汇必须认真、细致,对于较为生疏的字、词及短语,一定要随时查阅工具书,将其注音、释义等批注在文章旁边,弄通弄懂,不留死角,这是提高文字水*的有效途径。关于集词对于提高文字水*的积极作用,本人深有体会。我在高一之前,理科较好,文科较差,对此非常焦急,应告诉了教我化学的杜老师。杜老师告诉我,转眼之间就要高考了,依靠看小说等课外书籍来提高语文水*已经来不及了,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身边一定要有本字典,无论是看语文、政治、地理、历史等文科方面的书,还是看数字、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方面的书,遇到不认识,或者虽然认识便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和如何运用的字、词、成语及句子的时候,要随手查阅字典,标上记号,加以注释,牢牢记住。照此方法,我坚持了一年,1982年高考时语文成绩果真有明显提高。

  倡议书是个人或集体提出建议并公开发起,希望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开展某项公益活动所运用的一种专用书信。

  【特点】

  (一)倡议书的群众性

  倡议书不是对某个人、某一集体、或某一单位而言的,它往往面向广大群众,或对一个部门的所有人发出,或对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发出,甚至向全国发出。所以其对象广泛的群众性是倡议书的根本特征。

  (二)倡议书对象的不确定性

  倡议书是要求广大群众响应的,然而其对象范围往往是不定的。它即便是在文中明确了自己的具体对象,但实际上有关人员可以表示响应,也可以不表示响应,它本身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而与此无关的别的群众团体却可以有所响应。

  (三)倡议书的公开性

  倡议书就是一种广而告之的书信。它就是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知道了解,从而激起更多的人响应,以期在最大的范围内引起共鸣。

  【格式及写法】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

  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关于为雅安地震灾区捐款的倡议书”。

  (二)称呼

  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市民朋友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倡议的对象。

  (三)正文

  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

  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

  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

  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四)结尾

  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五)落款

  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一、通报的概念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通报属下行公文。

  二、通报的种类

  表彰性通报。主要用来表彰先进,介绍单位或个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以学*先进,见贤思齐,改进与推动工作。

  批评性通报。用来批评后进,纠正错误,打击歪风,指出有关单位或个人存在的错误事实,提出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