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3篇

日期:2022-07-14 11:59:07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1

  亚非拉的奋起

  一、印度独立

  1.背景:二战后初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再次高涨。

  2.时间:1947年,英国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3.领导人:尼赫鲁

  4.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埃及独立(1952年,纳赛尔领导),收回苏伊士运河(1956年)。

  2.非洲独立年(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3.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的斗争

  1.1959年,古巴人民在*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亲美的傀儡*,建立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人民通过不懈斗争,从美国手里收回巴拿马运河*(1999年)

  动荡的中东地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中东”概念:亚洲西部,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带,以***人为主,也是犹太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和以色列矛盾错综复杂。

  2.特点: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

  3.表现: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国家和以色列之间。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

  二、错综复杂的矛盾

  1.原因:

  (1)重要根源:列强的介入。

  (2)争夺实质:领土之争。

  (3)加剧冲突因素:水资源之争。

  (4)民族矛盾、宗教斗争:圣城之争

  2.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2

  “蒸汽时代”的到来

  1.根本原因:随着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动力)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4.参与国家:英、法、美、德、俄、日。(最早发生的英国)

  5.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尼纺纱机

  6.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促进了煤炭这一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7.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8.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火车机车。B美:富尔顿→轮船。

  9.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世界进一步连成一体)

  10.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19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

  11.影响:

  (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2.工业革命对*的影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开辟海外市场,发动了对*的*战争,*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血腥的资本积累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最早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国家: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

  2“三角贸易”的原因:美洲缺乏劳动力,贩卖黑奴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3“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4“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英国人。(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

  5“三角贸易”持续时间:三百多年

  6“三角贸易”的影响:

  (1)使非洲丧失了*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的贫穷、落后。

  (2)欧洲奴隶贩子把赚来的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英国走上殖民争夺道路的时间:17世纪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间: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3.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4.英国在印度最有名的殖民头目:克莱武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3

  亚非拉的奋起

  一、印度独立

  1.背景:二战后初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再次高涨。

  2.时间:1947年,英国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3.领导人:尼赫鲁

  4.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埃及独立(1952年,纳赛尔领导),收回苏伊士运河(1956年)。

  2.非洲独立年(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3.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的斗争

  1.1959年,古巴人民在*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亲美的傀儡*,建立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人民通过不懈斗争,从美国手里收回巴拿马运河*(1999年)

  动荡的中东地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中东”概念:亚洲西部,欧亚非三洲交界地带,以*人为主,也是犹太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和以色列矛盾错综复杂。

  2.特点: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

  3.表现: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国家和以色列之间。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

  二、错综复杂的矛盾

  1.原因:

  (1)重要根源:列强的介入。

  (2)争夺实质:领土之争。

  (3)加剧冲突因素:水资源之争。

  (4)民族矛盾、宗教斗争:圣城之争

  2.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阅读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1)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1

  *战争

  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走私*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6.*战争影响:

  ①*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历史的转折点,是**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代第一个不*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次*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等条约,共割占了*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的太*天国农民运动。

  5.太*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收复新疆

  1.阿古柏入侵新疆:

  (1)时间:19世纪60年代

  (2)支持者:英国、俄国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1871年俄国直接派兵侵占了伊犁地区)的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在新疆设立行省。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2

  新航路的开辟(P58—63) <理解>

  1、新航路开辟背景(或原因):

  (1)根本原因:西欧各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具体原因:

  ①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

  ②《马可波罗行纪》的在欧洲广为流传,激 起西欧对东方的向往。

  ③ ***、意大利商人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④奥斯曼土耳其控制 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发展、寻找、垄断、控制)

  (3)条件:

  ①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探寻新航路。

  ②人们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

  ③航海技 术的进步。(指南针、大型海船)

  2、急先锋:最早进行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经过:四个航海家的航行情况: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并绕过非

  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1492年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但他自以为到达了印度,因此称当地的居民为印第安人;1497—1498年,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航行到印度,第一个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最短的新航路;1519—1522年,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从而在实践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4、影响:

  (1)它是继郑和远洋航行之后人类航行史上的又一壮举。

  (2)它密切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最早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加速了欧洲的早期资本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航运中心、商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西欧大西洋沿 岸。意大利逐渐衰落,荷、英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5、对比:1405—1433年,*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殖民掠夺P63、P77—82 <理解>

  1、15—16世纪最先进行殖民掠夺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非洲和亚洲的一些沿海地区和岛屿,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我国的澳门;西班牙:美洲、亚洲的菲律宾。

  2、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也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3、然后相继打败荷兰和法国,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

  4、殖民主义的罪恶主要有:血腥掠夺(指掠夺财富)、*(特别是大量屠杀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黑奴贸易(把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马克思称欧洲资产阶级在贩卖黑奴的过程中“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3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170万年,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根据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米的国家。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4、公元前21世纪禹 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后来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又称殷商。

  5、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司母戊大方鼎是当时最大的青铜器。

  6、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孙子兵法》。

  7、战国七雄(略)。

  8、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儒—孟子、法—韩非子的思想)

  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10、屈原的《离骚》是一篇抒情长诗,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

  11、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秦长城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还开凿了灵渠

  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接着,开始了刘邦、项羽长达四年的楚汉。

  13、公元前202年,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西汉炼铁开始使用的新燃料煤。

  14、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15、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西汉派张骞、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

  16、司马迁的《记史》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

  17、举世闻明的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18、200年,曹操击败袁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火攻曹军,大获全胜,这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

  19、三国鼎立:魏国-曹操;221年,刘备建立蜀;222年孙权建立吴。230年,孙权派卫温到

  夷洲 ,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20、南北朝所凿的敦煌、云冈和龙门 石窟是我国的雕刻艺术的宝库,为世界所瞩目。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2)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3篇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P47—P49

  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41-67)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 P63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P67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

  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

  5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5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54、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

  55、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

  5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P78—79

  57、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

  58、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59、 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

  60、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61、 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62、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63、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64、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

  65、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66、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67、 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P102

  69、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70、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71、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2、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73、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74、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

  75、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6、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77、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78、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79、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80、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

  81、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

  82、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83、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P38—39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P57、P62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1)形成原因: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

  (2)最强军阀:黄河中下游的袁绍和曹操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军事集团。

  2、官渡之战

  (1)经过:公元200年,为了争夺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随后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曹操取胜原因:

  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第二,“唯才是举”,征用人才;

  第三,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势力日益强大。

  二、赤壁之战

  1、战前形势

  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孙权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江东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刘备依附于荆州地方势力刘表,没有固定地盘,但他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实力有所发展。

  2、赤壁之战的影响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3、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都是以少胜多,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2)胜方都有指挥得当、运用巧妙策略和军队战斗力强等因素;而败方都

  有指挥者轻敌自傲、指挥失误的因素;

  (3)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4、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占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1)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

  (2)曹军不*水战,感染了传染病,军心不稳;

  (3)孙权、刘备联盟,策略得当;

  (4)南北统一的条件还不成熟。

  诸子百家p111-114

  1、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①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②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了《诗》、《书》、《春秋》作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③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里。 2、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①原因:战国时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众多的学派,历史上称为“诸子百家”。

  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还有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和农家。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3)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3篇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欧洲工人运动

  1、主要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2、工人运动的时间: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3、工人运动目的: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二、英国宪章运动

  1、时间:1836—1848年

  2、特点:规模大、时间长。

  3、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4、核心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5、性质或意义: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诞生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

  2、马克思、*初次相会于1844年。巴黎。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诞生时间:1848年。人物:马克思、*为*者同盟起草纲领。

  5、诞生的标志:1848年《*宣言》的发表

  6、《*宣言》内容:

  ①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③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而斗争。

  7、意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8、材料解析题:“让统治阶级在*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

  得将是整个世界。”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献?该文献是由谁起草的?

  ②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

  ③上述材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对*事业充满了必胜信心)

  四、巴黎公社:

  1、背景:

  ①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

  ②资产阶级*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1871年3月*军同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1.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2.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维埃*:人民委员会。

  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

  4.列宁找到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的标志: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5.苏联成立的:1922年底成立。

  6.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7.*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8.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凡尔赛和约》内容:殖民地问题。

  9.华盛顿会议的受益国:美国;的受害国:*;受限制最厉害的国家:日本。

  10.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新”的体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由于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此并没有根除经济危机)

  12.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的侵略。

  13.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8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16.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或规模)的标志:1941年12月太*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

  17.国际反*联盟建立的标志: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格勒战役。

  19.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诺曼底登陆。

  20.“二战”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21.世界反*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2.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

  23.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的负债国:美国。

  24.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25.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的经济体:欧盟。的政治体:联合国。

  26.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

  27.印巴冲突的根源:“印巴分治”(*方案)。

  28.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中东问题的本质:领土争端。

  29.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美国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美国出台“*主义”。

  30.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31.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32.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挑战: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

  33.我国*应对全球化趋势的最主要措施:2001年加入WTO。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原因:

  ①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农奴暴动频繁。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

  ①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②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影响(评价):

  ①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材料:“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说的)。

  二、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了解)

  ①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

  ②外国势力的渗透,即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统治岌岌可危。

  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内容: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4)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归纳3篇

  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出现了一批*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的*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 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行不通。

  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

  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同盟会(*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就任*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

  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第一次实现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5)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6篇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的狂潮。*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辛亥革命

  *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

  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1)军事侵略:

  时间 名称 条约 影响

  1840-1842 *战争 《南京条约》等,开始两半(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第二次天津 北京条约等 两半加深

  1883-1885 中法战争 《中法新约》 两半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两半大大加深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两半完全形成

  (2)领土侵略:

  割占土地:①英国:1842年 据《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等

  ②俄国:第二次*战争后,侵*国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③日本:据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澎湖等

  变相侵占:①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租地居住权,导致通商口岸城市中出现租界

  ②1895年甲午战后,列强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3)经济侵略:走私*、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办洋行、银行、工厂、铁路、矿山等)政治贷款、勒索赔款等,控制*经济命脉

  (4)其他事例: 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2.1840-1900年间*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1)广州三元里抗英(1841年)

  地位:**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

  经过:

  ①消灭阿古柏侵略势力

  ②曾纪泽谈判从沙俄收回伊犁

  ③新疆建省

  (3)黄海海战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

  (4)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898-1900年)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阻止了列强瓜分*阴谋的实现。*军民抗御外敌,是列强未能把*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义和团运动哪些特点?

  ①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②以神道为武器,有浓厚迷信色彩

  ③具有盲目排外色彩

  ④爱国与扶清没有明确区分等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二)黑暗时代:300年

  (三)城邦时代

  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2、城邦殖民

  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发展历程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特点:人民*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3、 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古代*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

  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初中历史考前必看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6)

——必修二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发达的古代农业

  ·农业发展

  三个阶段:

  ①早期农业(刀耕火种)

  ②传统农业(石器锄耕)

  ③铁器和农耕。 生产工具:石器、 →青铜农具(少,因为质地很软,不结实)

  生产方式:集体劳动→个体工作

  社会生活:频繁迁徙→走向定居(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耕作技术的发展)。在有限的土地下,通过提高技术来提高产量。

  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耕作工具的三个时期:

  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

  ②两汉时期:改进和推广——赵过推广耦犁,出现耦犁壁。

  ③隋唐时期:完善——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

  ·耕作技术的三个时期:

  ①春秋战国时期:实行垄作法;

  ②两汉时期:推行代田法;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

  ·动力改变:人力——畜力

  ·耕作制度的发展:两汉—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农业灌溉

  工程:都江堰(战国)、曹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工具: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小农经济

  由原始社会开始,*战争是开始瓦解,改革开放向商品经济转型。本世纪初,市场经济体系形成。

  形成的条件: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

  ②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特点:一家一户,农业与手工业想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不利于商品主义经济的发展。

  影响:

  1、积极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优先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2、脆弱性: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3、落后性: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古代*以农立国,并长期处于先进地位;

  ②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精耕细作;

  ③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

  ·农业发展

  三个阶段:

  ①早期农业(刀耕火种)

  ②传统农业(石器锄耕)

  ③铁器和农耕。 生产工具:石器、 →青铜农具(少,因为质地很软,不结实)

  生产方式:集体劳动→个体工作

  社会生活:频繁迁徙→走向定居(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耕作技术的发展)。在有限的土地下,通过提高技术来提高产量。

  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耕作工具的三个时期:

  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

  ②两汉时期:改进和推广——赵过推广耦犁,出现耦犁壁。

  ③隋唐时期:完善——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

  ·耕作技术的三个时期:

  ①春秋战国时期:实行垄作法;

  ②两汉时期:推行代田法;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采用耕耙技术。

  ·动力改变:人力——畜力

  ·耕作制度的发展:两汉—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农业灌溉

  工程:都江堰(战国)、曹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工具: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小农经济

  由原始社会开始,*战争是开始瓦解,改革开放向商品经济转型。本世纪初,市场经济体系形成。

  形成的条件: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

  ②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特点:一家一户,农业与手工业想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不利于商品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