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1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时期战国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交战国家魏、赵、齐典故围魏救赵影响魏、齐秦、赵减灶计纸上谈兵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长*之战★★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春秋时期目的争霸(成为霸主)战争特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点军队数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战争胜负量称霸方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式。

  战国时期兼并(统一全国)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甚至几十万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二、商鞅变法。

  1、背景: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

  (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

  (1)使成都*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学好初中历史的技巧

  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及总复*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

  投壶的发展历史

  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2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В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齐桓公首霸条件:

  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

  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齐桓公后,晋楚争霸。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吴王阖闾任用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王阖闾称霸。经过长期努力。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

  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济和建立封建统治的需要,又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确立。对战国时期的社会转折起到促进作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达到高度统一。所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和变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4

  第一课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

  2、距今约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3、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4、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6、北京人已经使用。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7、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和长江流域的。

  2、距今约年的半坡聚落位于,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种植,饲养,还经常去。他们开垦耕地用、收割庄稼用、,加工谷物用、等。

  3、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国是最早种植和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早种植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约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种植,饲养、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在这些工具上,这是工具制作技术的又一进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式的。几千年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化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他还发明,开辟,使人们互通有无。

  2、相传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发明了。

  3、距今约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部落联盟。

  4、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6、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7、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采用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领导人民,,化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是以、和为代表。

  夏朝开始进入奴隶制阶段。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也开始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国的有、、和。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5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

  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

  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

  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

  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大臣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

  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一:秦的*表现:1:焚书坑儒,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二: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

  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刘邦逼*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扩展1)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1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时期战国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交战国家魏、赵、齐典故围魏救赵影响魏、齐秦、赵减灶计纸上谈兵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长*之战★★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春秋时期目的争霸(成为霸主)战争特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点军队数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战争胜负量称霸方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式。

  战国时期兼并(统一全国)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甚至几十万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二、商鞅变法。

  1、背景: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

  (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

  (1)使成都*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学好初中历史的技巧

  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及总复*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

  投壶的发展历史

  投壶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2

  夏朝和商朝

  ①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②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③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发动推翻夏朝的战争。大战与鸣条。成汤建立了商朝。

  ④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

  ⑤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长江流域,北达辽河一带。

  ⊙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的表现:А农业生产规模一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В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D商业发展到一定水*,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

  西周的兴亡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

  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管理封国的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同时,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否则将受惩罚。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重要的有,鲁,齐,燕,晋,宋。姓姬的封国有53个。

  4:西周末年,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结束。

  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周*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争霸的原因: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3: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当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4:齐桓公首霸条件:

  ①:任用政治家官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国力强盛。

  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③: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5:齐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会盟,当上了春秋历史上的第一个霸主。

  6:齐桓公后,晋楚争霸。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晋军战胜,晋文公称霸,后来,楚国强大起来,楚庄王北进中原,在铋打败晋军。楚庄王称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吴国和越国加入了争霸的行列。吴王阖闾任用著名的军事家孙武为将军。进攻楚国,五战五胜,吴王阖闾称霸。经过长期努力。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的最后的一个霸主。

  8: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

  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3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济和建立封建统治的需要,又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确立。对战国时期的社会转折起到促进作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达到高度统一。所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和变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4

  第一课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

  2、距今约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3、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4、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6、北京人已经使用。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7、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和长江流域的。

  2、距今约年的半坡聚落位于,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种植,饲养,还经常去。他们开垦耕地用、收割庄稼用、,加工谷物用、等。

  3、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国是最早种植和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早种植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约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种植,饲养、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在这些工具上,这是工具制作技术的又一进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式的。几千年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化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他还发明,开辟,使人们互通有无。

  2、相传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发明了。

  3、距今约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部落联盟。

  4、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6、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7、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采用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领导人民,,化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是以、和为代表。

  夏朝开始进入奴隶制阶段。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也开始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国的有、、和。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5

  战国七雄

  1)春秋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这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的战争:

  ①:七国之间战争不断。

  ②: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③: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

  ④战争激烈,规模很大,发生了“围魏救赵”和长*之战等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出现孙膑、白起等著名军事家。

  3)合纵与连横:

  A.(合纵原因):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

  B.(合纵内容:)六国有“合众势以攻一强”的意愿,并因此进行合作,包括联合出兵进攻秦国。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

  C.(连横的原因):秦国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

  D.(连横的内容);秦国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历史上称为“连横”。

  4)合纵与连横之争是战国纷争的重要的内容。

  商鞅变法

  背景: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六国看不起秦国;,土地被魏国占领也无力夺回,秦孝公深感耻辱,决心变法图强,改革内政,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

  2)重农抑商。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

  性质: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影响:

  1)旧的制度被废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3)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秦朝的统一

  一:秦王扫*: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方六国,统一时机成熟。秦王嬴政积极准备,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

  二: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三:皇帝制度的确立,秦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就将最尊贵称号“皇”和“帝”合起来,号称“皇帝”自己称“始皇帝”。

  四: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大臣官吏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3: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通行货币,,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

  4:北击匈奴,修长城,防御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一:秦的*表现:1:焚书坑儒,2:沉重的赋税,徭役和服兵役。3:极端严酷的刑罚。

  二: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天安徽宿县)起义,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不久,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

  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项羽强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刘邦逼*咸阳,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焚书”是李斯的建议。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扩展2)

——7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3篇

  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一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臸石器,还用动物骨骼臸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臸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一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臸石器,还用动物骨骼臸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臸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

  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

  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

  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

  ③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发展。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扩展3)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3篇

  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经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⑴思想方面:尊儒术兴太学。

  ①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的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在地方设立官学。

  ⑵政治方面:

  ①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

  ②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百官),在地方设立刺史(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土豪,官小但是权利大)。建立中朝,限制丞相的权利。

  ⑶经济方面: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⑷军事方面: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控制海南岛和“西南夷”。

  3、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东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于 ,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5、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一、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经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⑴思想方面:尊儒术兴太学。

  ①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②汉武帝在长安举办的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在地方设立官学。

  ⑵政治方面:

  ①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

  ②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百官),在地方设立刺史(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土豪,官小但是权利大)。建立中朝,限制丞相的权利。

  ⑶经济方面: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⑷军事方面: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控制海南岛和“西南夷”。

  3、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东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于 ,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5、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

  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

  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4、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原。

  5、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6、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

  内容是: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扩展4)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3篇

  日本

  1、位置:属于东亚,是太*洋西北部的岛国。东面临b—太*洋,西隔a—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N——46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c—濑户内海

  2、组成:由 A—北海道、B—本州岛、C—九州岛、D—四国岛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将位置和组成中的海洋和岛的名称在书上P18图7.2找到位置并记住)

  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洋火山地震带。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防震减灾方面有关的知识(会判断某些做法的对错)。

  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原面积狭小。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最大的*原为关东*原。

  5、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6、经济类型: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产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7、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产品主要出口 ④沿海多*原 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主要工业区:有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主的名古屋工业区,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以北九州为主的北九州工业区(将工业区和所在的城市在书上P23图7.13中找到并记住)

  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a、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b、劳动力素质高;c、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效率高。

  日本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日本科技水*的迅速提高,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好处:①利用发展*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8、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 骨架 )。

  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 多山 )的国家,(山地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4、我国地势的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我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 )。

  6、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地方是( 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国和( 尼泊尔)交界处,海拔( 8844.43米 ),为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节气候

  1、我国冬季( 南北温差大),夏季( 普遍高温)。

  2、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1月( 0℃ )等温线大致沿( 秦岭-----淮河 )一线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均气温相差约( 50 ℃ )。

  3、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 普遍高温 )。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气温在( 20 ℃ )以上。

  4、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 )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 高原山地 )气候。

  5、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 暖温带 )、( 亚热带 )、( 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青藏高原)区。

  6、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7、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火烧寮 )、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托克逊)。

  8、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 干湿状况 )。

  9、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 干旱 )。

  10、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 半湿润)、(干旱)、和( 半干旱)四类地区。

  11、我国东南部以( 湿润 )、( 半湿润 )为主,西北部以( 干旱)、(半干旱 )区为主。

  1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 )和( 季风气候显著 )两个主要特征。

  1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和(地形)等。

  14、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 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第三节河流

  1、我国地势( 西高东低 ),大多数河流自( 西 )向( 东 )流,最后注入( 太*洋 )。

  2、北部,(额尔齐斯河 )向北流入( 北冰洋 )。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外流河 )。

  3、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内流河)。

  4、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 水文特征 )。

  5、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京杭运河 ),全长( 1800 )千米。

  6、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唐古拉山脉 ),注入(东海 ),全长( 6300千米 ),是我国长度( 最长 )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 最广 )的河流,还是我国( 水量 )最大的河流。

  7、长江是我国巨大的( 水能宝库 )。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上游 )河段。人们还把长江称为( 黄金水道 )。

  8、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和“九曲回肠”的。

  9、治理长江的关键是(防洪 )。

  10、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巴颜喀拉山脉 ),流入(渤海 )。黄河是我国的.( 第二)长河。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11、黄河(含沙 )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 凌汛 )。

  12、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 宁夏 )*原和( 河套 )*原。13、黄河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坎,黄河成为( 地上河 )。

  14、新*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在下游( 加固黄河大堤 )。

  15、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线( 河口 )、( 桃花峪 )。

  16、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线( 宜昌 )、( 湖口 )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 骨架 )。

  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 多山 )的国家,(山地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4、我国地势的特点(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我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 )。

  6、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地方是( 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国和( 尼泊尔)交界处,海拔( 8844.43米 ),为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节气候

  1、我国冬季( 南北温差大),夏季( 普遍高温)。

  2、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1月( 0℃ )等温线大致沿( 秦岭-----淮河 )一线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均气温相差约( 50 ℃ )。

  3、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 普遍高温 )。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气温在( 20 ℃ )以上。

  4、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 )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 高原山地 )气候。

  5、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 暖温带 )、( 亚热带 )、( 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青藏高原)区。

  6、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扩展5)

——七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归纳3篇

  1.情趣与兴趣的关系: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产生的,是通过兴趣表现出来的。高雅的情趣体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2.情趣的作用:情趣可以使我们因学*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

  1.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乐观的人,思想活跃,活泼开朗,富有幽默感,对学*、事业与前途充满信心。往往更能体会生活中的美好,更多地感受生活中的情趣,从而在生活中培养高雅的情趣。

  2.好奇与从众:青少年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以培养自己的高雅生活情趣。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不能盲目从众,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丰富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生活内容是学*、全面发展和提高自己。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好、身体条件和时间的可能性,更多地选择不同的文化活动内容,从丰富的文化活动中,领略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情趣。

  4.提升情趣,陶冶情操:在追求生活情趣的过程中,我们的情感会受到陶冶,提升为情操(一种价值追求的情感)。追求美的情趣,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陶冶、提升着我们的情操。高尚的情操的形成,会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1.金钱的诱惑: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法劳动和正当途径来获得。决不能沾染不良行为*惯,更不能触犯刑法。

  2.游戏机的诱惑:电子游戏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对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的能力有一定的好处。但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青少年可能通过玩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并不能沉迷于此。要以丰富的学*、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3.黄赌毒的诱惑:毒品包括许多种类,对人的危害性极大。吸毒违法、*有罪。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是一种恶*,上瘾就很难回头,可能会发展到骗、偷、抢的违法犯罪。不健康读物和信息也侵蚀着人的肌体、毒害着人的精神。

  4.邪教的诱惑:邪教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稳定的毒瘤。

  总之,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很多的`诱惑。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它们的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否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扩展6)

——七年上册历史知识点6篇

  秦统一*

  一、秦灭六国:

  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

  (1)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2)都城:咸阳(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此图可以看出: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图中高高在上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大官职,属于皇帝下属的*机构;地方*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县。地方*受*管辖,*直接听命于皇帝,所有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1)特点:中央集权

  (2)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朝的*;

  1、秦始皇的贡献:

  (1)完成了统一*的事业。

  (2)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

  (3)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秦始皇的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

  3、秦朝的*表现在:

  (1)沉重的赋税;(上交三分之二)(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2、影响:秦朝的*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

  1、爆发的原因:

  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秦的*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起义方式:农民揭竿而起

  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结果起义失败。

  6、历史意义: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易错: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1、项羽和刘邦起义:

  (1)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约法三章)

  2、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四年楚汉之争)

  (2)双方:项羽和刘邦;

  (3)目的:争夺帝位。

  (4)结果:刘邦胜利。

  初中历史学*记忆口诀

  灿烂的青铜文明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____“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朝、五代、宋时期,经济重心向南移,北人南迁搞开发,带去技术和劳力,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扩展7)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6篇

  第一课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

  2、距今约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

  3、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4、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

  6、北京人已经使用。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7、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过着群居的生活。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和长江流域的。

  2、距今约年的半坡聚落位于,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种植,饲养,还经常去。他们开垦耕地用、收割庄稼用、,加工谷物用、等。

  3、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国是最早种植和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早种植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约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种植,饲养、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他们在这些工具上,这是工具制作技术的又一进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式的。几千年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化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他还发明,开辟,使人们互通有无。

  2、相传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发明了。

  3、距今约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部落联盟。

  4、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6、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

  7、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采用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领导人民,,化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制的实行及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最早的国家——夏朝的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是以、和为代表。

  夏朝开始进入奴隶制阶段。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也开始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国的有、、和。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

  (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时期战国主要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交战国家魏、赵、齐典故围魏救赵影响魏、齐秦、赵减灶计纸上谈兵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长*之战★★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比较:春秋时期目的争霸(成为霸主)战争特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点军队数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战争胜负量称霸方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式。

  战国时期兼并(统一全国)时间长、规模大、战争频繁几十万大军,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甚至几十万强者吃掉弱者,进而统一*二、商鞅变法。

  1、背景:

  (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

  (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以及各诸侯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商鞅个人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

  ★★商鞅具有的品质:坚持真理,不畏艰难,敢于和顽固势力作斗争,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

  (1)使成都*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学好初中历史的技巧

  学会掌握巩固知识的技巧———“巧学”

  1、及时巩固训练。学完新课后的集中练*是能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分析能力。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所以学完的知识要及时复*,根据记忆的规律,以往总是先快后慢,及时复*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总体复*。历史学科是一张规律性强,线索脉络清晰的知识网,把握住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住关键以点带面,历史课的学*及总复*便会化难为易。

  横向联系的学*方法既要体现在总复*中,也应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学*训练过程中。老师每讲到一个可以类比的历史知识时,大家可以跟着老师的提示回忆所学的相同、类似的历史知识,然后加以分析对比,把类似的历史知识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去。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