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初中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 50句

日期:2022-01-24 15:26:19

1、导管(属于输导组织)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2、叶片由 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 与 叶脉 三部分组成。表皮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城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

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意义: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②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5、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和选择透过性)

6、新生命的开端---**卵。

7、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8、植物体的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9、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病毒可以通过自我复制增殖,来制造新的病毒。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10、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

11、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

1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1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4、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5、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16、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7、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鱼肝油和奶油富含维生素A、D,许多植物油富含维生素E。脂肪还能促进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18、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结合成**卵→胚→种子)

19、变态发育:在由**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0、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1、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2、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也叫纤维素)

23、作用:①糖类:①主要供能物质;②构成细胞组织

24、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课本13页图3、1—10

25、细胞分裂的步骤: ①细胞核一分为二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26、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意义:

27、不同的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8、植物体六大器官:

29、观察鳃

30、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3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3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34、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35、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36、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37、种子萌发的条件

38、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40、光合作用

4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42、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4、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45、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46、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4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8、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49、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50、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初中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 50句扩展阅读


初中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 50句(扩展1)

——初中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 40句菁华

1、显微镜的结构:课本P36

2、细胞中的物质有: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先复制加倍在*均分配在两个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4、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5、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6、病毒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7、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

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9、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10、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1、增加饱腹感 脂肪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长,所以有增加饱腹感的作用。

1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3、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14、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15、胰腺:分泌胰液;有多种消化酶;属于化学性消化。

16、营养物质的消化

17、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课本13页图3、1—10

18、分裂的过程:

19、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先加倍再减半,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20、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

21、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经历:(1)复制加倍(2)*均分配。

22、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23、软体动物

24、节肢动物

25、观察鳃

2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8、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29、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30、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31、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2、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3、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34、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35、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36、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7、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38、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9、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

40、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一个物种是一个基因库)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初中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 50句(扩展2)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总结归纳3篇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二、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2、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 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3、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1、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乳酸菌厌氧,实例:鲸鱼在水中呼气会喷出雾状水柱)

  2、 植物落叶排出废物,动物和人通过排尿、出汗、呼气排出废物

  3、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指的是应激性,植物无神经系统和反射弧故只有应激性,没有反射活动(应激性包括反射)

  4、 除病毒外,其他生物都有细胞结构(都是由细胞构成)

  5、 植物向光生长属于应激性。

  6、 科学探究的六大步骤:①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与交流

  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7、 生物探究的常用方法:

  ① 观察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② 调查法:全面调查(人口普查);抽样调查(调查人群中色盲的发病率),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情况

  ③ 实验法: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是实验法

  探究生物学问题时,在确定了探究课题后,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根据研究者作出的假设

  8、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气候

  生物因素(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同种生物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合作关系(不止一种)

  菟丝子和豆科植物是寄生关系,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

  橘在淮南生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春天连翘和紫荆竞相争艳,而秋天又是菊花绽放的季节,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花期与光照时间有关,菊花属于短光照植物)

  9、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荒漠中骆驼刺根系极发达,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保护色,雷鸟换毛,仙人掌

  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

  生物改变环境的例子: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使大气含氧量提高;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

  生物依赖环境的例子: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蟋蟀生活在草丛中,蚂蚁生活在蚁巢中 环境影响生物的例子: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必须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11、屎壳郎和腐生细菌、真菌、蚯蚓属于分解者

  12、食物链第一个营养级是生产者,且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13、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而且是单向的,越来越少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越积越多。

  14、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他们的.生存环境的统称。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

  1、 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二、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初中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 50句(扩展3)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6篇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物分类的单位、方法和检索表 (1)生物分类的单位与方法

  现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进化的亲缘关系和形态结构的特点,用七个等级对生物进行分类,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一类。

  (2)分类检索表

  分类检索表是鉴定生物种类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查阅检索表可以帮助我们初步确定某一生物的科、属、种名。

  2.种群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2)种群的特征

  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变动与种群的这些特

  征密切相关。

  3.生物群落

  (1)生物群落的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群落的分层现象 在森林群落中,高大的乔木组成乔木层,灌木和小树组成灌木层,草本植物组成草本植物层,苔藓和地衣等植物组成苔藓地衣层,形成垂直分层现象。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布也有类似的垂直分层现象。

  (3)植物群落和植被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4.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生物圈还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许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类型 (3)生态系统的成分

  (4)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常常相互交错成网状,称为食物网。

  (5)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后开始,并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个营养级传递,最后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渐减少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则是循环不息的,即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从生物体上撕下或调取少量的材料制成。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 1

  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作燃料,使这些有机物与氧相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17、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长,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胚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胚完整、有活性,营养足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氮、磷、钾)和有机物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传粉: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 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其中一个**结合,形成**卵。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卵发育成胚。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水分和无机盐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37、光合作用: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单元

  39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的场所

  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排出,这

  个过程叫做分娩。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缺VA—夜盲症,缺VB1—神经炎、脚气病,缺VC—坏血病,缺VD—佝偻病。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消化是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在*日的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衡。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中枢骨传导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轴突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

  2、功能: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

  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1、叶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所以落叶时,叶片的正面着地。

  2、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输送氧气)。

  3、卵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因为细胞内含有较多提供养料的(卵黄)。

  4、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6、流感病毒有200多个变种,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而不是分裂。接种一种流感病毒的疫苗,也可能患流感,因为(抗体具有专一性,抗体与在、抗原具有一一对应性)。

  7、炎热的夏天绿色植物在一天中光照最强的时间段气孔是关闭的,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水分过快散失,但是同时造成的后果是(光合作用减弱)。

  8、肾小管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

  9、在人体的八大系统中,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组织细胞联系在一起的系统是(循环系统)。

  10、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以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11、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1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过程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变成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然后通过(捕食关系)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及死亡后的遗体,通过(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将该物质分解,形成(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气中。

  13、吸气时,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总称)处在(收缩)状态。

  14、酸味,甜味、辣味、刺激性的气味、决定花瓣的颜色的花表素等都是溶解在细胞的(液泡)的细胞中的成分中。

  15、幼根的标记方法的结果:变化最明显的是(伸长区),标记线变得最模糊不清的(伸长区),得出的结论(伸长区是生长最快的部位)。

  16、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降低植物表面的温度、促进根对水的吸收、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

  17、果树常用的生殖方法是(嫁接)。

  18、保护易感者的措施(a、接种疫苗。b、锻炼身体。c、远离传染源。)。

  19、观察动物细胞时,载玻片的中央滴的是(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滴加清水,则会出现(吸水胀破)。观察植物细胞时,滴加的是(清水)细胞会保持饱满的形态,这与(细胞壁)有关。

  20、萝卜空心的原因是(细胞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了)。

  初中生物知识

  一、细菌、真菌和病毒

  1、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集中的DNA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2、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3、真菌(酵母菌、青霉、曲霉、蘑菇等)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4、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5、细菌、真菌的作用:酵母菌制面包馒头、酿酒;乳酸菌制酸奶、泡酸菜;醋酸菌制醋;霉菌制豆腐乳、酱等。

  6、病毒的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7、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8、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制造新病毒。

  二、生物的分类

  1、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是其分类的主要依据,动物主要通过其形态特征分类。

  2、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初中生物会考重点知识点 50句(扩展4)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生物圈中的生物:

2、几点重要的结论:

3、生物的特征

4、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5、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6、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7、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8、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9、空中飞行的动物:

10、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

11、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1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13、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14、功能:

15、卵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因为细胞内含有较多提供养料的(卵黄)。

16、在人体的八大系统中,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组织细胞联系在一起的系统是(循环系统)。

17、吸气时,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总称)处在(收缩)状态。

18、萝卜空心的原因是(细胞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了)。

19、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制造新病毒。

20、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21、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2、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23、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24、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25、藻类的经济意义:

26、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卵胚,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27、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28、酸奶和泡菜利用了(乳酸菌),面包、馒头的制作利用了(酵母菌) 。

29、产生**和卵细胞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

30、人体的结构层次中,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中,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

31、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

32、鱼能生活在水中,最重要的特征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33、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如A型血的病人,应为他输入(A型血)。

34、所有生物由细胞构成,病毒例外,但是病毒是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5、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也是微观到宏观的过程)

36、科学探究一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37、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3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39、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40、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