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 100句菁华

日期:2022-10-05 00:00:00

1、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2、《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3、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5、区别*舌音与翘舌音。z、c、s与zh 、ch、sh是舌尖后音,发音时舌尖翘起顶住上腭(e)前,因而叫翘舌音。

6、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7、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8、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才有真进步。

9、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10、并列式。

11、认识隔音符号的作用和用法。

1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

1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14、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1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1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17、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辞手法)

18、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19、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2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老师《后出师表》

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老师《诫子书》

22、散:我收集的材料散(sàn)失了,散(sǎn)文没法写了。

23、会:今天召开的会(kuài)计工作会(huì)议一会(huì)儿就要结束了。

24、好:好(hào)逸恶劳、好(hào)为人师的做法都不好(hǎo)。

25、澄:澄(dèng)清混水易,澄(chéng)清问题难。

26、几:这几(jǐ)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散架了。

27、吭:小李一声不吭(kēng),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

28、帝王自称:孤、寡、朕

29、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30、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31、菠(bō)菜是一种很有营养的蔬菜,你可以尝试一下,其实并不是像你想的那样难吃。

32、“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33、描写春天的诗句:题号加粗的是常见的诗句

34、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5、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36、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唐李华《春行即兴》

37、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杜甫《曲江对雨》

38、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39、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甫《寒食二首》

40、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4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43、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44、据史*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过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表示庆祝。

45、莉莉学*不努力的事情在大会上被曝(bào)光后,她决心要改变一曝(pù)十寒的学*态度。

46、虽然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愿意息事宁(níng)人,过着苟延残喘的日子。

4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4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

49、《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50、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别号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主要作品为编辑短篇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共120篇。《灌园叟晚逢仙女》出于此。“三言”与凌蒙初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51、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示例: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成为****。

52、词语间是包容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却用了顿号。如:东风广场小区内的住宅共56幢、896套,绿化率达到48%。(中间的顿号应去掉)

53、“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或者”等连词前面用了顿号。如:由于商品供求往往随着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购者应当及时把握需求信息。(“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

54、《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55、《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说的是(史湘云)。

56、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58、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59、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60、语言赏析或广告:

61、在他的小说里,矿下的巷(hàng)道与北京的小巷(xiàng)颇有些相似。

62、学写读后感

63、积累、讲述名人故事(表达的完整性)

64、描写:多角度、多方面的描写

65、写作

66、文学常识

67、口语交际

68、四字词语积累

69、了解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70、反义词

71、词句积累

72、猜字谜

73、声调的分类

74、上声变调

75、《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7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77、《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78、《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9、《清*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80、《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1、《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82、《浪淘沙》[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83、《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84、《乞巧》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进红丝几万条。

85、《鸟鸣涧》[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6、《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87、《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88、请完成下列练*。

89、孙明明的爸爸要在县城最繁华的步行街开一家眼镜店,但不知道该起个什么样的店名。你打算为他想一个怎样有意思的名字呢?谈谈你的创意。

90、年级要组织毕业晚会,筹备中的问题你怎样解决?

91、表语言的延长、声音延续。如:“要不--摔跤”

92、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93、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94、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95、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_句,因为它_。

96、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97、李峤的《风》的大意是: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也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时可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也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斜。

小升初人教版语文知识点3

  (一)第一单元

98、描写:多角度、多方面的描写

  (1)阅读

  如《秋天的雨》一文,把握课文里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

  (2) 写作

  多角度、多方面描写,如描写四季

99、辨别不同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找出各自相关的字句,体会其用法的好处

  例:《花钟》一文中描写牵牛花、蔷薇、睡莲、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昙花的字句

100、口语交际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例如:用自己的话讲《*开天地》的故事

  (2)说说自己家乡的古建筑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 100句菁华扩展阅读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 100句菁华(扩展1)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 50句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3、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4、总分式。

5、读准声调。

6、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7、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8、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9、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10、澄:澄(dèng)清混水易,澄(chéng)清问题难。

11、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12、“你怎么对待什么事情都这么淡薄(bó)啊?一点都不热情,一点积极性都没有。”老师严肃地说。

13、从诗中可以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三月),地点是(黄鹤楼),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扬州)。

14、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15、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6、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韩愈《感春五首》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19、《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20、“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21、《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22、“甚至,尤其,直至,特别是,以及,还有,包括,并且,或者”等连词前面用了顿号。如:由于商品供求往往随着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甚至不同客流成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采购者应当及时把握需求信息。(“甚至”前面的顿号应改作逗号)

23、《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缝必主淫。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2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 李纨和林黛玉)。

25、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26、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7、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8、拓片、拓本的“拓”读 tà ,开拓、拓荒的“拓”读 tu。

29、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30、积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

31、辨别不同的修辞手法;在文中找出各自相关的字句,体会其用法的好处

32、修辞——夸张

33、作文:写家乡的或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34、了解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35、词句积累

36、形容,特别是同类事物的形容不是比喻

37、《悯农二首》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8、《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9、《渔歌子》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41、孔子,名(),字(),()学派的创始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

42、“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43、”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传》中得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花和尚倒拨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得”豹子头“是指()。

44、声母、韵母、声调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起头的音节叫声母,声母后面的音节叫韵母。

45、轻声和儿化

46、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47、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字词积累

  敕勒(chì lè) 穹庐(qióng) 见牛羊(xiàn)

  天似(sì) 笼盖(lǒng)

  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川,*川,*原。

  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穹庐: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在称蒙古包。穹,隆起的样子。

  苍苍:深青色。

  茫茫:辽阔,深远。

  见:通“现”,显现,出现。

48、口语交际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例如:用自己的话讲《*开天地》的故事

  (2)说说自己家乡的古建筑

49、句子积累

  (1)谚语——祖国风光

  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②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⑤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2)诗句——自然风景

  ①*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④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⑤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⑥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50、作文:写人、记事、写景,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升初人教版语文知识点4

  月光曲知识点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 100句菁华(扩展2)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 60句菁华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3、【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牛郎织女 白蛇传 孟姜女哭长城 济公活佛

4、歌声打破了沉寂。(扩写句子)

5、“多”的成语:

6、表示“天气晴朗”的词语:风和日丽、天高云淡、万里无云、秋高气爽、艳阳高照

7、天才十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9、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0、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11、顺承式。

12、并列式。

13、如果确有错误,就开始动笔修改。

14、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15、小明的爸爸每次出差(chāi)差(chà)不多都要出点差(chā)错。

16、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老师《诫子书》

18、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19、散:我收集的材料散(sàn)失了,散(sǎn)文没法写了。

20、簸:他用簸(b)箕簸(bǒ)米。

21、伺:边伺(cì)候他边窥伺(sì)动静。

22、几:这几(jǐ)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散架了。

2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24、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唐刘昚虚《阙题》

2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6、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唐 韩愈《晚春》

27、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韩愈《感春五首》

28、副食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过早不好,糖烊(yáng)了就卖不动。经理这样交代服务员。

29、虽然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愿意息事宁(níng)人,过着苟延残喘的日子。

30、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31、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别号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主要作品为编辑短篇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共120篇。《灌园叟晚逢仙女》出于此。“三言”与凌蒙初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最高成就。

32、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较长的停顿,或为了突出并列各项,也可以在并列词语间用逗号。示例:严格的教育,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使***成为****。

33、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34、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5、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36、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7、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38、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39、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的句子,简单分析人物性格

40、描写:多角度、多方面的描写

41、用不同的例子说理

42、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43、“一”的变调

44、“七”和“八”的变调。

45、《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6、《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48、《清*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49、《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1、《鸟鸣涧》[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3、《囚歌》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54、年级要组织毕业晚会,筹备中的问题你怎样解决?

55、表注释、解释说明

56、用于标明语意递进,破折号后面的比前面的递进一层。

57、表语言的延长、声音延续。如:“要不--摔跤”

58、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59、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60、写作

  收集资料,用文字介绍某一件物件,或某一处风景

  (六)第六单元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 100句菁华(扩展3)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复*6篇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3、《悯农二首》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悯农二首》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0、《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5、《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6、《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7、《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19、《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0、《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21、《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2、《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2、《乡村四月》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3、《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4、《渔歌子》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5、《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6、《清*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7、《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8、《秋思》[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易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9、《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0、《浪淘沙》[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1、《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2、《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3、《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6、《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7、《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8、《春日》朱熹胜 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9、《乞巧》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进红丝几万条。

  40、《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41、《小儿垂钓》胡令 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2、《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3、《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6、《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47、《马诗》[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8、《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9、《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50、《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1、《鸟鸣涧》[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3、《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4、《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5、《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5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 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57、《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8、《浣溪沙》[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60、《囚歌》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写出下列汉这的笔顺。

  文:

  鸟:

  火:

  秀:

  厉:

  徘:

  脊:

  舟:

  凹:

  凸:

  2、填空写笔画名称:

  ⑴ “账”共 画,第五画是 ,第六画是 。

  ⑵ “东”共 画,第三笔是 ,第四笔是 。

  ⑶ “牺”共 画,第三笔是 ,第四笔是 。

  ⑷ “怜”共 画,第二笔是 ,第三笔是 。

  3、把下列字按结构分类:

  裹 渺 恢 魄 册 阙 霖 趁 鸢 痴

  虐 落 矗 句 国 圆 缎 嚣 晶

  独体字: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

  上中下结构:

  全包围结构:

  半包围结构:

  品字结构:

  4、按偏旁写字组词。

  例: 犭狼(狼狗) 狐(狐狸) 独(独立)

  虫 ( ) ( ) ( )

  穴 ( ) ( ) ( )

  公 ( ) ( ) ( )

  幺 ( ) ( ) ( )

  已 ( ) ( ) ( )

  5、加偏旁写字组词

  鬼(魂)梦魂 (魄)气魄 (愧)愧树

  尞 ( ) ( ) ( )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 100句菁华(扩展4)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6篇

  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3、《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4、《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5、“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6、《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7、《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8、《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9、《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

  10、潇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 ),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11、《红楼梦》中被人称为“病西施”的是(林黛玉)。

  12、《红楼梦》中有诗“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指的是(贾宝玉)。

  13、“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14、《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15、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_原应叹息_”之意。

  16、《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

  什么是写事记叙文

  要学会写写事记叙文,得弄清它的写法,认识什么是写事记叙文,它在写作上有什么要求。因为写文章不仅要掌握各类文章的共同规律(如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等),还要掌握各类文章特有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

  那么,什么是写事记叙文呢?它有那些特点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类型。也就是说,记叙文是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方法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

  记叙文按表达内容来分,大致可分为四个种类:(1)写事记叙文,包括写活动;(2)写人记叙文;(3)写景记叙文;(4)写物记叙文。

  写事记叙文是一种把事件作为主要记叙对象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事是重点,虽然少不了写到人和环境景物,但人物和环境景物的描写只能围绕着事,服从于事或依附于事。它的明显特点是:注重把事件、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文章的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着力去刻画人物,也无中心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而不是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大量的是这类写事记叙文。

  例如《第一次跳伞》:

  今天,我们第一次练*从飞机上跳伞。到了机场,看到飞机早就停在起飞线上等着我们了。蔚蓝色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今天的天气多好啊!

  飞机起飞了,把我们带到了空中。我从机舱的窗户向外看,一片片云朵宛如一座座覆盖着白雪的小山。掠过云朵,我看见了地面上一堆堆的小村庄,房屋像鸽子笼,绿树像小草,公路像一条带子,汽车像小甲虫,一切都变得那么小。

  伞兵长走到我跟前,凑*我的耳朵大声说:“小葛,不要慌,要沉着!”我点了点头。

  跳伞预备铃响了。我们立刻列队站在打开的舱门旁边。伞兵长大声喊:“预备——跳!”第一名往下一跳,嗖的一下,不见了;第二名、第三名,紧跟着跳了下去。第四名就是我。我来不及想什么,也跟着跳出了机舱,两脚凌空,感到有点儿眩晕。

  过了几秒钟,好像有人在我背后使劲一拉,降落伞张开了。我睁开眼睛。啊!我飘在空中了。四周是蓝天白云,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我好像穿着救生衣漂浮在碧蓝的大海上。

  我飘飘悠悠地往下降,脚一着地,心一下子就*静下来了。

  营长给我戴上了第一次跳伞纪念章。班长握着我的手,连声问:“怎么样,怎么样?”

  我高兴地回答:“还好,就是刚出舱门的时候头有点儿晕,心里有点儿紧张。”

  “这是因为你第一次跳伞啊!”班长高兴地笑起来。

  我抬头望着蔚蓝的天空,望着飘浮在高空中的朵朵白云,真不相信自己是从白云上面降落下来的。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第一次跳伞的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到机场看见的情景;接着讲飞机到了高空见到的景物;再讲怎样跳伞;再讲降落伞张开后的情况;最后讲着陆后的情况。文章扣住“第一次”,具体清楚地叙述了第一次跳伞的经过,写出了第一次跳伞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中的写人、状物、绘景,都是为了表现事件的意义。

  又如《捉鱼》,写的是两个小朋友捉鱼时,发现牛吃稻秧,赶牛保秧的事。事情的过程一步一步写得很完整,交代得很清楚:先写“我”和郭辰在村边小溪筑坝捉鱼的情景;再写两个人正在捉鱼,郭辰发现小母牛吃稻秧,就忙去赶牛,在“我”的帮助下,抓住了小牛;接着写他俩的行动受到鲁大叔的表扬;最后写两个人重新筑坝捉鱼。文章虽然写了两个人物——“我”和郭辰,但是目的不在刻画人物,而是写清楚写完整他们赶牛保秧为集体所做的好事。

  像上述这类以事件为写作对象,文章着眼点在事情过程上,没有中心人物,写人叙事都是为了表现主要事件的思想意义的记叙文,我们就称之为写事记叙文。

  由此可见,要写好写事记叙文,必须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把事情的过程写完整写具体,努力表现出事件的思想意义来。

  写事记叙文有一事一文的,也有几事一文的。一篇文章记叙一件事的,情节较单一,范围较小,一般地说,它的基本要求是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件中的人物,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重点是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一篇文章记叙几件事的,则还要注意二点:(1)要注意中心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所写几件事表达的中心要集中,不能几件事写几个中心,使文章显得松散;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几件事来写,与中心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要坚决舍弃。(2)在写法上,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所写几件事,内容典型(能表达中心)、情节生动(能引人入胜)的一二件详写,或一件详写一件较详写,其余则略写甚至一笔带过。不必件件详写,否则文章冗长,内容重复,也显不出中心。

  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后者则专指以叙事、记人为主,且具有比较完整情节的一类写实性文章。本节内容所讲的是后者。

  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课标要求我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为此,*年来各地中考记叙文阅读一般主要考查“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等知识点和能力点。

  考查知识点概述:

  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了解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数如书信、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等情况下才使用第二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六、分析描写的作用。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七、注意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第八、注意分析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常见考法

  考查方式,在保留“选择、填空、简答、辨析”等传统题型的基础上,呈现出“多角度、有创意”的特点。主要有:

  想象补写题。即通过想象,或再现情景,或推断故事发展,或揣摩人物语言等方式来考查阅读理解。它不仅要求考生能读懂原文,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再现融合的能力。

  理解评析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阅读感受或评价的能力。它比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在能力层级上有所提升,不仅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作出自己的评价。

  体验感悟题。这类考题主要考查的是阅读体验,即人们所说的用“心”读书,读出“个性”。这是阅读的较高要求。一般说来,只有在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情感、想法等融进文本,才能从文本中获得自己所独有的启迪。

  自主赏析题。这类考题是传统“赏析”类试题的进步,它是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在考题中的具体体现。它往往在题干中只规定赏析的范围,至于具体的赏析对象则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这样有利于张扬同学们的阅读个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情景设置题。这类考题往往借助选文中的某些情景,运用“换位”的方式来设问。它既是对考生选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也是对考生生活素养的考查。

  比较阅读题。这类考题在阅读试题中穿插阅读材料,一般用链接的方式,从两文的某一角度切入,设置一两个比较点,以考查考生对选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能力。

  读书方法题。这类考题是为了检验“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而出现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它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从整体阅读入手设题,如根据相关要求作“读书笔记”;可以从局部赏析设题,如要求对文中传神的词语、精彩的句子“作批注”;也可以就阅读积累设题,如按照要求制作“读书卡片”等。

  答题技巧归纳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包括:文章体裁、文章内容、人称的作用、记叙线索及作用等

  1、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G、倒叙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_事物的_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_事物的_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_”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句子或语段的作用?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7、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②空间变换法③稳步换景法④分门别类法

  19、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_身份、_地位、_处境、经历以及_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_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_性格特征或_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_性格或者_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_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_情感、预示人物的_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_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_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2、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7、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_句,因为它_。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33、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_(言或行)表现该人物_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仅供同学们参考,希望同学们及时总结和查缺补漏!

  (一)第一单元

  1、多音字

  (1)假:假装、假日

  (2)好:问好、好奇

  (3)发:发现、白发

  (4)晃:晃眼、摇晃

  (5)朝:朝向、朝霞

  2、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 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古诗积累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

  (二)第二单元

  1、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1)*铺直叙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语言在动作之前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强调话语)

  (3)话语分隔式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注意不同方式里,标点符号的不同使用方法)

  2、积累、讲述名人故事(表达的完整性)

  3、积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

  4、写人记事作文训练

  (通过事情反映人物性格)

  5、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的句子,简单分析人物性格

  (三)第三单元

  1、古诗积累与翻译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古诗理解

  《夜书所见》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 100句菁华(扩展5)

——小升初常考语文知识点 (菁华5篇)

  1、在的语文考试中,学生常常会混淆同音字,同音词,出现低级失误,造成丢分,如:铃岭绵棉茫岭等,虽然这都是常见的.字,但是考试中学生却常常出错。

  2、小学期间,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阅读题目上出现错误的机会也是最大的。在修改病句时词语搭配不当、句子重复、句子顺序颠倒、关联词语用错、缺少句子成分、前后矛盾、语序错误、字词错误都是常见的考点。、在文学常识方面,学生应该多利用业余时间看书,读报,听新闻,一点一滴地积累,积少成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扩展题是考察学生思维的新亮点,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答的合情合理,即可得分,只要找到共通的地方,加以修饰,就是正确的答案。

  5、面试时,学生与考官直接对话,通过言语考官就可以将学生的能力了解得一清二楚,因此,只有语文能力过硬在这个过程中才可以胜出,简洁的自我介绍,大方的谈吐,睿智的回答都是学生综合能力最有利的证明。

  第一部分 文学常识

  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3.新*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25.*三大国粹:京剧中医*画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32.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3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9.*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0.三代:夏商周

  41.三原色:红绿蓝

  42.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3.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44.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4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48.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49.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0.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51.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52.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54.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55.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5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57.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58.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59.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60.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6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

  62.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63.三教:儒释道

  第二部分 日积月累

  第四册:

  1.读读背背(写景对联)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2.读读记记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黑白相间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绚丽多彩 焕然一新 从天而降 千方百计

  3.读读背背(互相帮助格言)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读读背背(勤学格言)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第五册:

  1.读读背背P32

  聪明在于学*,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2.读读背背P49《笠翁对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3.读读背背P64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 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4.《论语》(选段)P69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读读背背P98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王安石)

  6.读读背背P11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7.读读背背P131《三字经》(选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第六册

  1.读读背背(诗句)P32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2.读读背背(谚语)P49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3.读读背背(时间格言)P5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读读背背(气象谚语)P104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5.读读背背(友谊格言)P12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6.读读背背(歇后语)P137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2、《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3、《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4、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5、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6、《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 100句菁华(扩展6)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

  1、【描写人物容貌体态的词】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心慈面善 老态龙钟 面黄肌瘦

  美如冠玉 张牙舞爪 虎背熊腰 绰约多姿 倾国倾城 愁眉苦脸 如花似玉

  其貌不扬 国色天香 冰清玉洁 容光焕发 蓬头垢面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雍容华贵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落落大方 弱不禁风 大腹便便

  2、【描写繁华、安静的词】

  接踵摩肩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门庭若市 座无虚* 纷至沓来万人空巷

  万籁俱寂 花花世界 水泄不通 鸦雀无声 人声鼎沸 门可罗雀 震耳欲聋

  挥汗如雨 接踵而至 络绎不绝 人山人海

  3、【描写丰富繁多的词】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眼花缭乱 不计其数 漫山遍野目不暇接

  洋洋大观 层出不穷 星罗棋布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绰绰有余 多多益善 多才多艺 足智多谋 无所不包 应接不暇多如牛毛

  丰富多彩 五花八门 形形色色 比比皆是 不乏其人 俯拾皆是 举不胜举

  4、表示春的成语:

  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光明媚

  表示夏的成语:烈日当空、热气逼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热不可耐

  表示秋的成语:秋高气爽、五谷丰登、天高云淡、落叶沙沙、中秋月圆

  表示冬的成语:三九严寒、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第一部分、汉 语 拼 音

  一、复*要点。

  1、正确认读声母、韵母,记住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26个大、小写字母的写法。

  3、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普通话。

  4、掌握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5、读准声调,按汉语拼写规则给音节标声调。

  二、知识*台。

  1、掌握汉语拼音的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1)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韵母:ê ①单韵母(6个):a o e i u ü

  ②复韵母(9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特殊韵母)

  ③鼻韵母(9个):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3)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2、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按顺序背诵和默写26个大小写字母。(1)大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2)小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3、掌握拼读方法,能够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普通话。

  (1)两拼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gòu zào láng bèi qū gǎn hóng qí

  构 造 狼 狈 驱 赶 红 旗

  (2)三拼法:声轻介快韵母亮,三音连读很便当。

  Piào liang qiǎo miào xiǎo jiàng biān jiāng

  漂 亮 巧 妙 小 将 边 疆

  4、读准声调。

  字音的高、低、升、降变化叫声调,它是音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重要,有区别字义的作用。相同音节标上不同的声调就会产生不同的读音,也同时表示不同的意思。如: bāo(包) báo(雹) bǎo(饱) bào(抱)。普通话只有四种声调,分为阴*(-),阳*( ),上声( ),下声( ),它们的读法是:一声*,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5、读记标调口诀。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可记口诀:看见a母不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不写点,遇上轻声不标调。如:休会(xiū huì)。

  6、认识隔音符号的作用和用法。

  在以“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其它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就要用隔音符号(’)隔开。隔音符号(’)写在前后两个音节中间的左上方。如:piǎo(漂) pí’ǎo(皮袄)。

  7、注意ü上的两点要省写规则。

  拼读音节时,以ü开头的韵母与声母j、q、x相拼时,ü上的两点要省去,如:巨人(jù rén),以ü开头的韵母与声母n、l相拼时,ü的两点不能省写,因为声母n、l还能与韵母u相拼。如陆地(lù dì)、绿地(lǜ dì)。

  8、注意儿化音变。

  “er(n)”作为词尾带在别的字后面,它不能单独构成一个音节,而是和前面一个音节连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尾音,这叫儿化韵。拼写儿化韵时,只要在儿化音节的韵母之后加上一个“r”即可。如红花儿(hóng huār)。

  9、区别*舌音与翘舌音。z、c、s与zh 、ch、sh是舌尖后音,发音时舌尖翘起顶住上腭(e)前,因而叫翘舌音。

  以z、c、s做声母的字,都是*舌音的字;以zh、ch、sh做声母的字,都是翘舌音的字。

  10、掌握大写字母的用法。

  ①一个句子的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Yì tiáo dà yú yóu dào hǎi dǐ qù le。

  ②诗歌每一行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Chuáng qián mǐng yuè guāng,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③国名、地名等专用名词要连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Shànghǎi Lánzhōu.

  ④姓名算两个专用名词,姓和名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如:Máo Zé dōng.

  ⑤图书封面、宣传标语、商标和商店名称等文字的拼写全用大写字母,这时可以不标声调,如:JINDASHANGSHANGSHA。

  第三部分、句子

  【复*要点】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2、扩句和缩句练*。3、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4、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5、进行句式变换练*。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知识*台】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 学*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改变句式

  【备考点】

  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

  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

  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链接考题】

  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该题是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

  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三、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链接考题】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

  (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

  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链接考题】

  王亮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分析)该题是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那么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

  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三】修改病句

  【备考点】

  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常见的病句有:

  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分类不当;不合事理;含糊不清等。

  【应考点】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

  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4、如果确有错误,就开始动笔修改。

  【链接考题】

  (1)学*《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残缺,整个句子缺少了主动者,谁学*这一课?谁受到了教育?

  学*《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 使 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当。根据常识知道,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

  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南京长江大桥和秦始皇兵马俑等名胜古迹。

  (3)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语序不合理。“秋天”和“北京”两个词没有按要求表达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达不清楚。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全班同学”中包括王娟同学。既然都到了,怎么王娟同学没有到呢?

  全班同学除了王娟没到之外,其余的都到齐了。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重复罗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赞叹不已”是不停地称赞。

  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6)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分析)这个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现象,怎么能闻到声音呢?

  一进花园, 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听到悦耳的鸟叫声。

  (四)扩句和缩句

  【备考点】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应考点】

  扩句就是先画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链接考题】

  1、 妈妈买来了桔子。(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问题,谁的妈妈?在哪儿买桔子?买来什么样的桔子?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小林的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了一袋黄澄澄的桔子。

  2、 歌声打破了沉寂。(扩写句子)

  (分析)什么样的歌声?什么地方的沉寂?根据自己的提问填下适当的修饰、限制词语。

  悦耳的歌声顿时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3、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缩句)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我思念启蒙老师们。

  4、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提问“谁干什么”,自己回答便是缩句。

  老科学家思考着问题。

  【五】修辞手法

  【备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应考点】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链接考题】

  1、***像太阳。(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比作“太阳”。比喻。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话是把“雨点”比喻成“小女孩”,而且还在“跳芭蕾舞”,所以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反问。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是明知故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作了回答,故是设问。另外,大海是没有脉搏的,这儿把大海当作人写,故又运用了拟人。设问、拟人。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个句子中故意把“五岭”说成是“细浪”、“五岭”当作“泥丸”,把事物往小处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扩大、缩小、超前)夸张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分析)这个句子中连用了三个结构相同、意思密切联系的词组,并且有一个共同的提示语“互相”,所以是排比句。排比

  【六】排列句子

  【备考点】

  会把错误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

  【应考点】

  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

  【链接考题】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1、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雷锋争做好事。()4、下课了,小丽在操场上玩。()5、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纸。

  ()6、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7、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

  (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读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间关系和写作顺序。经过阅读分析,我们知道这段话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定的。一般说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定的文章,应先交代时间、地点,那么我们就确定其中的第4句为第一句。接着“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色的东西”,这会是什么呢?——“原来是一团废纸”,后来事情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如果不正确,再修改。

  1.日积月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G)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日积月累

  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日积月累(气象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4.日积月累(名言警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5.日积月累(古诗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