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报告 >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日期:2022-10-27 00:00:00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资产经营收支没有单独编制预算和管理,而是与经常性预算收支混在一起,混收、混支、混管,这种做法无法体现出**作为社会管理者与国有资产所有者两种职能及其两类收支活动的运作特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两种职能的逐渐分离,如何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以单独反映国有资产经营活动的状况,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再投资的有计划进行,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选题意义

  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探讨,有助于在预算制度方面将**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权力与作为行政管理者所拥有的行**力相分离,实现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计划、行政管理为主向市场化运作的产权运营为主的转变。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年来国有经济发展状况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发展已逐步走出低谷,整体实力逐年增强,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者李松森将我国国有资产的`基本状况概括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者耿建新认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多级委托代理与监管主体和客体一体化的问题,因而,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国有资本多级委托代理链的运行就不会有效。学者王宏利认为长期以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只是作为公共预算的一部分与公共预算混在一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单一的**预算形式所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学者吴树畅认为财政资金表现为一收一支,*衡使用。追求社会效益;国有资本金表现为周转循环,保值增值,追求经济效益。将两种性质不同的资金纳入统一的管理框架下,势必影响各自功能的发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管理者”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这两种职能逐渐分离,迫切要求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体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体系,以单独反映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活动状况,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再投入计划的有效进行。学者杨华指出必须尽快建立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规范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代表与国有独资企业、国资参股企业、国资控股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和再投资关系,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发展。学者李丹指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履行所有者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政策工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授权,以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的专门预算的制度,是国家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学者李燕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反映**出资人以资本所有者身份取得的收入和用于资本性支出的预算,即是对**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经营性国有资本收支活动进行价值管理和分配的工具。学者刘永泽认为国有资本预算以国有资本的宏观运营为目标,反映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代表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和再投资关系。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重要性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但是,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主要是预算编制主体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出资人代表,是整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决策者,拥有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权、监督管理权、收益分配权和资产处置权,应成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学者李晓丹认为***是国有资本预算的一级编制主体,国有资产运营机构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二级编制主体。学者吴炳贵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由***独立编制,和***门编制的公共预算一样,每年由***审批,并向***汇报,表决通过,二者汇总,构成国家的`统一预算体系。另一种观点认为编制国家预算是***门的职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门继续充当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内的整个国家预算的编制主体。学者吴祥云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应是***门。另外,学者文宗瑜、刘俊华等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应遵循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则。由***门和***共同完成预算编制。各抒己见,观点不一很正常。但是,要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首先要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定位,明确编制主体、编制范围、编制内容和监督机制。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概述

  1.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概念

  1.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

  1.2.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1.2.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1.3国有资本实行经营预算的意义

  第二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发展历程

  2.11993年之前:建设性预算

  2.21993~1998年: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2.31998—2003年:国有资本金预算

  2.42003年***成立之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三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性质

  3.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附属说”

  3.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独立说”

  3.3本文观点—既独立又有一定联系的新型预算制度

  第四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主要构架

  4.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

  4.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

  4.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内容

  4.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管机制

  第五章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建议

  5.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5.2制订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会计制度

  5.3建立和加强立法机关预算、审计职能机构建设

  5.4加强预算收支执行监督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1、研究过程及方法:本课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研究、总结等几个环节,积极总结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理论研究成果,探索研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对策。本课题研究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收集并一一阅读,做好记录,总结每篇文献主要论点,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一定阅读量和自我总结,定下论文课题提纲,并拟定相关大论点和具体小分论点;

  (3)修改总结:在拟定好提纲和各论点之后,将提纲和各论点展开阐述,并修改完善,做好总结。

  2、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通过撰写论文的方式来阐述对该课题的理解和研究成效。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一)研究目标

  期望通过对此课题以上的研究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最终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发展历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明确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性质,厘清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财政预算关系,构建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框架。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合理建议。

  (二)主要特色

  我们通过合理定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析从管国有资产到管国有资本的制度,强调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数据质量,构建新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几个方面。对在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定位问题上,在研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构思上,在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信息质量上等方面提出创新。

  (三)工作进度:

  从20xx年10月25日——20xx年5月20日完成毕业论文。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20xx年10月25日——10月30日:与论文指导老师见面,确定论文题目。20xx年11月1日——12月15日:查找资料,撰写并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完成论文大纲。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15日:继续收集资料,撰写并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1月16日——4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交给指导老师批阅。

  20xx年4月11——5月10日:根据导师建议多次修改论文并完成最终稿,20xx年5月11——5月30日:翻译相关论文资料,并准备论文答辩PPT。

  六、参考文献

  [1]李世聪:《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载《会计之友》2008年第17期。

  [2]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3]吴树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初探》,载《国有资产管理》2003年第8期。

  [4]吴祥云:《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若干思考》,载《当代财经》2005年第4期。

  [5]***“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课题组:《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管体系的构建》,载《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54期。

  [6]邓子基:《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载《产权导刊》2006年第1期。

  [7]吴炳贵:《关于独立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我见》,载《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第10期。

  [8]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9]陈怀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财政制度约束》,载《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10]文宗瑜:《国有资本预算编制和审批》,载《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第8期。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扩展阅读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扩展1)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菁选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依据

  长期以来,我国对国有资产经营收支没有单独编制预算和管理,而是与经常性预算收支混在一起,混收、混支、混管,这种做法无法体现出**作为社会管理者与国有资产所有者两种职能及其两类收支活动的运作特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两种职能的逐渐分离,如何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以单独反映国有资产经营活动的状况,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再投资的有计划进行,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选题意义

  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探讨,有助于在预算制度方面将**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权力与作为行政管理者所拥有的行**力相分离,实现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从计划、行政管理为主向市场化运作的产权运营为主的转变。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年来国有经济发展状况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发展已逐步走出低谷,整体实力逐年增强,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者李松森将我国国有资产的`基本状况概括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者耿建新认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多级委托代理与监管主体和客体一体化的问题,因而,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国有资本多级委托代理链的运行就不会有效。学者王宏利认为长期以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只是作为公共预算的一部分与公共预算混在一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单一的**预算形式所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学者吴树畅认为财政资金表现为一收一支,*衡使用。追求社会效益;国有资本金表现为周转循环,保值增值,追求经济效益。将两种性质不同的资金纳入统一的管理框架下,势必影响各自功能的发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管理者”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这两种职能逐渐分离,迫切要求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体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体系,以单独反映国有资本经营收支活动状况,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再投入计划的有效进行。学者杨华指出必须尽快建立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规范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代表与国有独资企业、国资参股企业、国资控股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和再投资关系,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发展。学者李丹指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履行所有者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政策工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授权,以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的专门预算的制度,是国家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学者李燕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反映**出资人以资本所有者身份取得的收入和用于资本性支出的预算,即是对**在一个财政年度内经营性国有资本收支活动进行价值管理和分配的工具。学者刘永泽认为国有资本预算以国有资本的宏观运营为目标,反映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代表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和再投资关系。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重要性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但是,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主要是预算编制主体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出资人代表,是整个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决策者,拥有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权、监督管理权、收益分配权和资产处置权,应成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学者李晓丹认为***是国有资本预算的一级编制主体,国有资产运营机构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二级编制主体。学者吴炳贵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由***独立编制,和***门编制的公共预算一样,每年由***审批,并向***汇报,表决通过,二者汇总,构成国家的`统一预算体系。另一种观点认为编制国家预算是***门的职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门继续充当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内的整个国家预算的编制主体。学者吴祥云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应是***门。另外,学者文宗瑜、刘俊华等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应遵循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则。由***门和***共同完成预算编制。各抒己见,观点不一很正常。但是,要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首先要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定位,明确编制主体、编制范围、编制内容和监督机制。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概述

  1.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概念

  1.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容

  1.2.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1.2.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1.3国有资本实行经营预算的意义

  第二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发展历程

  2.11993年之前:建设性预算

  2.21993~1998年: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2.31998—2003年:国有资本金预算

  2.42003年***成立之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第三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性质

  3.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附属说”

  3.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独立说”

  3.3本文观点—既独立又有一定联系的新型预算制度

  第四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主要构架

  4.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

  4.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则

  4.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内容

  4.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监管机制

  第五章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建议

  5.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5.2制订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会计制度

  5.3建立和加强立法机关预算、审计职能机构建设

  5.4加强预算收支执行监督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1、研究过程及方法:本课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研究、总结等几个环节,积极总结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理论研究成果,探索研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对策。本课题研究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运用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收集并一一阅读,做好记录,总结每篇文献主要论点,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2)实施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一定阅读量和自我总结,定下论文课题提纲,并拟定相关大论点和具体小分论点;

  (3)修改总结:在拟定好提纲和各论点之后,将提纲和各论点展开阐述,并修改完善,做好总结。

  2、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通过撰写论文的方式来阐述对该课题的理解和研究成效。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一)研究目标

  期望通过对此课题以上的研究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最终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发展历程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明确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性质,厘清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财政预算关系,构建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框架。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合理建议。

  (二)主要特色

  我们通过合理定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析从管国有资产到管国有资本的制度,强调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数据质量,构建新型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几个方面。对在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定位问题上,在研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构思上,在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信息质量上等方面提出创新。

  (三)工作进度:

  从20xx年10月25日——20xx年5月20日完成毕业论文。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20xx年10月25日——10月30日:与论文指导老师见面,确定论文题目。20xx年11月1日——12月15日:查找资料,撰写并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完成论文大纲。

  20xx年12月16日——20xx年1月15日:继续收集资料,撰写并根据导师建议修改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1月16日——4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交给指导老师批阅。

  20xx年4月11——5月10日:根据导师建议多次修改论文并完成最终稿,20xx年5月11——5月30日:翻译相关论文资料,并准备论文答辩PPT。

  六、参考文献

  [1]李世聪:《关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载《会计之友》2008年第17期。

  [2]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3]吴树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初探》,载《国有资产管理》2003年第8期。

  [4]吴祥云:《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若干思考》,载《当代财经》2005年第4期。

  [5]***“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课题组:《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管体系的构建》,载《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54期。

  [6]邓子基:《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载《产权导刊》2006年第1期。

  [7]吴炳贵:《关于独立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我见》,载《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第10期。

  [8]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9]陈怀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财政制度约束》,载《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10]文宗瑜:《国有资本预算编制和审批》,载《国有资产管理》2005年第8期。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扩展2)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合集10篇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

  1.1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选题背景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旅游酒店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际国内均处于政策扶持行业。尤其*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把旅游业列为国家战略性重点产业之一。

  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的起步较早,但xx年之前酒店行业的资本运作、连锁发展却非常缓慢。虽然*几年酒店行业发展速度加快,但目前国内与国际酒店市场相比,酒店连锁和集团化发展程度与国外相比较还具有相当的差距。国内酒店集团与国际级企业如洲际、雅高、希尔顿等相比,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收入水*都有较大的差距。根据美国《hotels》公布的xx年全球酒店管理集团排名,国内最大的饭店集团锦江国际集团列13位。锦江国际集团拥有酒店546家,客房数8.9万间。而排名第一的洲际酒店集团酒店拥有酒店4438家,客房数64.7万间[1]。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史蒂格勒说过“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候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经营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是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利润积累发展起来的”。

  酒店行业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服务行业,国际上其资产并购交易频繁,美国时间xx年7月3日,黑石集团宣布将出资260亿美元现金收购全球酒店巨头希尔顿酒店集团。260亿美元的出价是世界上目前为止最大的酒店业并购,相当于希尔顿酒店每股出价47.50美元。xx年全球酒店不动产交易进入活跃期,1997至1998年酒店交易量达到了峰值,经过1999年的低迷期后这一数值在xx又恢复到了相似水*。lightstone以80亿美元购得extendedstayhotels;morganstanleyrealestate以24亿美元购得ana酒店集团;morganstanley还决定以66亿美元收购chlhotels&resorts;希尔顿xx年初以8.33亿欧元将scandichotels转售给eqt;雅高xx年4月以13亿美元销售其在美国的品牌红屋顶。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的战略性收购行为越来越多,不论是啤酒行业、家电零售行业、it行业还是钢铁、工程机械等行业,战略性并购几乎在所有的行业中频繁发生。如燕京啤酒收购惠泉啤酒、国美电器收购永乐电器、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宝山钢铁收购八一钢铁、中联重科收购浦沅机械,这种产业大背景下的整合使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进入一个战略性并购的时代。

  国内酒店行业开始借鉴国际酒店集团发展模式,竞相通过酒店托管、酒店承包、特许经营等方式加快打造酒店集团,以取得品牌、规模网络上的竞争优势。

  而*几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国内固定资产价值快速提升,以及企业融资渠道和资本运作手段的丰富资本运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以并购重组的方式进行连锁酒店扩张成为各大酒店集团谋求资产增值和主业发展的新战略。

  xx至xx年,我国证券市场成功完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xx年,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对促进上市公司创新资本运作,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基础。融资方式进行了规定和丰富,如非公开发行股票等,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筹集资金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和实施途径。

  华天酒店作为一家在深交所上市的酒店类代表性上市公司,xx年始,该企业进行了新的发展战略设计,以资产并购为主要途径,进行快速扩张。xx年7月26日华天酒店发布公告称以6000万元人民币收购益阳阳光大厦,接下来在xx年9月19日,华天酒店又参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行与香港詠亨有限公司两债权人在湖南国际金融大厦有限公司的全部债权和100%的股权”竞拍并中标,中标价格为2.3亿元人民币,由此获得湖南国际金融大厦酒店资产。

  xx年-xx年华天酒店又相继通过资产并购发展了北京世纪华天大酒店、湖北武汉凯旋门华天大酒店、吉林长春华天大酒店等高星级酒店,自有产权的高星级酒店家数由上市时的1家发展到6家。公司经营的高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接*30家。目前,公司已经在上海、大连等大城市进行项目选点和调研,公司计划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进行大迈步的发展。

  xx年3月31日,在张家界召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省**也明确将湖南省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按照集团“xx”发展战略规划,到20xx年,华天集团要达到酒店过100家,资产过100亿,收入过50亿,力争打造中国的香格里拉。华天酒店的资产并购发展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条重要举措。

  1.1.2选题意义

  从原有的承包经营到“无风险”托管,再到收购兼并的酒店连锁发展模式,湖南华天大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于xx年度成功完成益阳阳光大厦及湖南国际金融大厦两起重大并购,基本确立了酒店资产并购发展模式在公司主业发展战略中的主导地位。公司制定了在*五年内每年新增自营酒店3-5家,托管酒店10-15家的战略发展计划。

  虽然通过并购手段能够快速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规避了托管资源难找、托管合作纠纷多等发展阻碍,但同时也面临并购定价过高、市场情况判断失误、政策情况了解不透等风险,以及大额资本支出的财务风险、投资回收期漫长、收购酒店后的运营风险等众多其他众多风险。

  自xx年以来华天酒店已经先后完成了5家高星级酒店的资产收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尚未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形成系统的资产并购策略,尤其是资产并购实施过程中的并购策略。为确保华天酒店通过并购手段进行酒店连锁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有效防范并购风险,提升并购绩效和公司价值,对目前公司正在拟进行的新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和策略研究是有必要的。

  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借鉴相关并购理论、并购方法和策略,通过对华天酒店的竞争环境研究和资产并购案例实证分析,为华天酒店资产并购提供决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文章以“理论+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华天酒店拟实施的并购案例为核心研究内容。目标是通过研究提出推动华天酒店资产并购发展的有效策略。论文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对华天酒店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公司战略发展研究,深入了解企业进行战略性资产并购的动机和背景。

  第二,对拟并购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第三,对华天酒店拟实施的并购案例的并购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第四,对华天酒店实施资产并购的保障措施进行阐述。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2

  论文题目: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目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分析企业盈利能力越来越重要,这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战略与生存发展。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

  选题意义: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财务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及时发现,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本文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内容,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并通过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对其盈利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企业是否存在问题,并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周硕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中指出盈利能力的内涵,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盈利能力具有增长性、常规性、*稳性的特点。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是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盈利潜力做出的一种判断。它可以详细了解、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水*,为企业的计划与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应选择合适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方式,使用财务方法建立提高企业盈利提升的理想模式,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加强市场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业绩。

  刘颖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谈到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一)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二)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三)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四)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五)资产运营状况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张政在《企业盈利质量与未来盈利能力分析》中中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作为盈利能力的参照指标,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质量,由于现金流量的现实性和客观性,避免了权责发生制的不足。文章从盈利的现金保障性、持续性、增长性三方面选择质量评价指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作进一步的修复与检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和未来的盈利能力。

  田俊敏《改进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合作经济与科技)中提出企业常用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等。这些指标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企业的风险特征、理财行为特征及投资价值,为相关利益人提供多种多样的盈利能力信息,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和信贷的决策,也为评价企业绩效提供有效基础。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根据“资本保全”原则设计的指标,更加谨慎、稳健地反映了企业资本保全和增值状况,它体现了对所有者权益的保护,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侵蚀所有者权益的现象,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以上这些便是我根据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相关资料进行的整理,对我本次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将根据其中的一些观点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

  三、主要参考文献:

  (1). 周硕.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商业经济》. 20xx,(07)

  (2). 刘颖.浅谈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现代商业》. 20xx,(30)

  (3). 张政. 企业盈利质量与未来盈利能力分析. 《会计之友》 20xx,(23)

  (4). 田俊敏. 改进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xx, (17)

  (5). 杨森. 财务困境及其应对策略_以三一重工为例. 《会计之友》20xx, (23)

  (6). 段翠莲. 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探究, 《中国外资》, 20xx, (13)

  (7). 陈佳丽. 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_ --《中国商贸》. 20xx.(14)

  (8). 杨雪秀.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研究_经济研究导刊杂志. 20xx. (21)

  (9). 倪燕.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xx. (20)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3

  工商贸易系 市场营销专业08级1班

  课题名称: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模式研究问题

  毕业论文 起止时间:

  20xx年12月~20xx 年3月

  学生姓名: xxx 学号:08060115

  指导教师: xxx

  报告日期: 20xx年12月30日

  一、所研究课题的任务、性质、目的和意义

  任务: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然后根据经营目标制订经营计划,进而加以实施和控制,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性质:目标管理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基础,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营治理,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在实施企业目标管理中,根据预期效果规定企业中每个人的主要职责范围,并以这衡量尺度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评定每个人对企业所做贡献的标准。

  目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目标管理的本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使得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可以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可以检查考评,事后可以奖罚兑现,实现全面、公*和互动的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管理最优化。

  意义 :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互相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现状,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

  1、现状:

  (1) 一位学者如是说:“成长的关键不是经济环境,也不是市场条件,而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条件”。成长型企业都正在经历着由过去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目标管理发展的过程。

  (2)在企业目标管理中,由企业一把手管理全部业务的局面难以为继,然而由于缺乏组织上的准备,没有系统地计划及在关键岗位上培养管理人才,使得管理意识薄弱,业务流程模糊,领导人长期事必躬亲,干部充当“消防队员”忙于救火,员工难以分担职责,执行力严重不足,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后劲。

  (3)内部职责定义不清楚,授权体系也不明确,职、权、利的关系不*衡,没有建立起以业绩为导向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缺乏企业文化和凝聚精神,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很容易导致人才危机的出现,所以企业最缺乏的是对人才的管理。

  2、已解决的问题:

  (1)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解决了企业内部各部门因业务和预算等产生决策冲突,解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友好协调、均衡发展,成为管理决策者实施管理首要问题。

  (2)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目标管理就需要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职责明确化、分工专业化、工作程序化、决策科学化对规范企业行为、快速应对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3、尚需解决的问题:

  (1)在理念上,企业主把自己的目标当成企业目标,把个人的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搞混,老板的目标是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兴趣有直接联系,但往往与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并不完全一致,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在方法上,对企业目标管理并没充分实行“柔性化管理”,强调目标管理的灵活应变,对绩效考核成绩、骨干员工流失率、培训合格率、管理人员称职度、员工满意度等进行合理的支配与协调。

  (3)在管理战略上,专业化分工,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控机制和反馈机制已势在必行。

  (二)国外:

  1、现状:目标管理(MBO)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它在美国、西欧、日本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已解决的问题:

  (1)通过整合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集中、统一和有效配置;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与管理。

  (2)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这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3)目标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方向,是企业强有活力的要素,战略是规划企业经营的方法,是企业生存的命脉。目标是战略的前提,战略是目标的保证。所以目标和战略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目标管理。

  3、尚需解决的问题:

  (1)国外企业投资决策管理不够科学,合作伙伴的选择不尽理想。切实加强目标管理,加快全州检察机关目标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步伐。

  (2)国外企业投资目标管理不够明确,具体考核指标也不尽合理。企业对目标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力度不大,工作衔接不强,工作信息的反馈速度不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目标的全面完成。

  (3)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包代管”的问题较普遍对。目标执行情况的督促力度还需加强,目标管理工作尚需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紧跟客观实际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三、根据任务提出解决办法

  (一)通过期刊资源和网络数据库资源来收集国内外企业管理中目标管理模式,及借鉴、引用有关学者的观点、研究成果等。

  (二)根据《企业管里中的目标管理模式研究》这个题目进行收集资料如:到图书馆、书店、网上等进行了解掌握与论文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研究的现状,特别是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状况与有关专家提出应对企业管理的措施

  (三)结合有关的资料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查与分析,接着对目标管理存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有关的思考,根据目标管理对企业的不利方面提出自己相应的看法。

  (四)对提出的一些策略进行修改与调整,使企业目标管理最优化管理。

  四、大体计划和进度.....

  五、资料来源、

  [1]张会川:《关于实施企业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xx年1期.

  [2]刘宏:《企业目标管理之道》,施工企业管理,20xx年第5期.

  [3]肖文质:《浅谈企业目标管理》,石油政工研究,20xx年第3期.

  [4]王化*:《企业目标管理的几个问题》,发展,20xx年第7期.

  [5] 胡雪: 《基于目标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xx年12期.

  [6] 李贵友: 《谈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硅谷 20xx年15期

  [7]周涛: 《 企业的目标管理与员工自主控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年7期

  [8] 范国余: 《 推行目标管理考核 必须坚持五个统一》, 湖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xx年04期

  [9] 李清洗: 《对**岗位目标绩效考评机制的思考》,福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04期

  [10] 张代军:《 关于企业实施目标管理的探讨——设定目标的基本原则》,经济研究参考20xx年91期

  [11] 苏泽庭:《中小学党建目标管理的与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xx年02期

  [12] 王艳红:《中外文化差异对我国境内合资企业发展的影响》,吉林大学;20xx年

  六、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 _____年___月___日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4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1.选题来源

  20xx年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在***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小企业是中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

  20xx年9月5日,APEC中小企业部长及代表们,相聚中国南京召开了第21次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围绕“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针对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改善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推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发表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南京宣言》和《第21次A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部长联合声明》。

  绩效管理作为中小企业完善自身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和个人绩效提升、促进企业业务流程规范化、保证企业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多的被中小企业重视和应用。同时,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与服务上的竞争,在对人才方面的竞争也十分激烈。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晋升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推动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国民收入,有利于解决我国城镇就业问题,为我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提供保证。

  2.理论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促使企业战略目标更好的实现。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达企业核心价值观、提升员工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的重要责任。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中小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面临着愈加巨大的挑战。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小企业就应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符合我国国情且满足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绩效管理体系。本文从实践出发,在绩效管理理论基础上,根据江苏XX科技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分析总结出其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3.实际意义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相关学术研究的查阅,结合吉瑞祥绩效管理现状,重点分析其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通过企业整改增强企业竞争力,使江苏XX科技公司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研究江苏XX科技公司的绩效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现状

  绩效管理理论源于西方国家商业实践,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管理主义思潮兴起,绩效管理体系经历了由企业绩效为主到以员工绩效为主再到综合权衡企业与员工绩效。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谈论和应用的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主要有四个,一是发展较早的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被广泛应用的*衡积分卡(Balance Score Card,BSC),三是最早被英特尔公司提出并加以实施运用的360度考评(360 Rating Method),四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标杆管理(Bench marking)。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衡积分卡(Balance Score Card,BSC),是把组织的战略和使命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作为执行战略和监控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有效地沟通工具。BSC的框架体系包括四个维度,即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和成长。标杆管理(Bench marking),是通一个通过衡量比较来提升企业竞争地位的过程,它强调的就是以卓越的公司作为学*对象,通过持续改善来强化本身的竞争优势。

  20 世纪 80 年代初,标杆管理法(Bench marking)运用于绩效评估体系,被视为和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并称为 90 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

  1992 年哈佛商学院的 Robert S. Kaplan 教授和复兴国际战略集团公司总裁 David P. Norton共同提出了*衡积分卡(BSC),这种方法将传统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起来评价组织绩效(C.K.Prahalad 1990)。目前,*衡记分卡已被普遍运用。

  理查德.威廉姆斯在其《组织绩效管理》一书中指出绩效管理是组织的远景、使命和战略与组织的目标计划、责任、评估、结果等相联系的一种系统地综合的方法

  Rogers)认为绩效管理要实施成功必须获得高层的支持,要把员工个人的绩效目标与企业指标相联系,选取合适的绩效评估方法,保持沟通。否则绩效管理就有可能失败。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绩效管理理论方法有了明确深刻的研究,提出关键指标法、*衡积分卡法、360度考评和标杆法,并对绩效管理作出明确分析,对我国绩效管理研究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2.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引入我国的时间比较短,绩效管理还是一种刚刚起步的管理思想,加之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自身明显的特点,管理相对粗放,并没有真正走上科学管理的路子。因此,我国对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受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重视。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研究,王萌认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今天,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了社会的发展。纵观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偏低。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的研究,薄玲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二是中小企业在绩效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对策的研究,孙航认为改善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有:一是做好基础性工作,二是订立绩效计划,三是落实绩效计划,四是施行绩效考核,五是做好绩效反馈。李艳认为改进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有:一是加强绩效管理的培训,二是健全绩效管理体系,三是完善绩效沟通机制。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及绩效考核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分析江苏XX科技公司的绩效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本题的研究目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下,日益激烈的竞争已越来越考验着现代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了人才概念的转换,把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员工的绩效管理已逐渐纳入到人力资源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及绩效考核方法的分析,对吉瑞祥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措施。

  (四)内容创新

  目前,国内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较多,本人拟从企业实际执行的角度对江苏XX科技公司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便于企业执行的对策和创新思路。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5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系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外语系网页),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 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数字书写.如 20xx年9月26日 或 20xx-09-26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论文提纲

  参考文献

  研究进度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

  年 月 日

  题 目 小型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

  作者姓名 学 号 所学专业

  研究的意义,同类研究工作国内外现状、存在问题(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当前,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化,零售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改善企业内部以及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管理、调度及资源配置,迅速适应客户的新需求和市场新机遇的能力,是中国企业赢得竞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在我国数量众多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这些企业也不可避免地要加入国际化企业的竞争行列,而实现企业信息化是参与挑战的必要条件。但是中小企业的多样性及其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加上相关投入量的限制,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进行信息化建设。实际上大部分中小企业需要的只是能解决进销存管理、财务管理等的基础软件。因此,开发基于中小企业应用的进销存管理系统优为重要。

  [1]萨师煊、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xx年二月第三版,20-37

  [2]叶青、亢锐等编.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教程 [M].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xx-1,53-66

  [3]卢毅编. Visual Basic6.0数据库设计 [M].科学出版社出版,50-68

  [4]郑若忠、王鸿武. 数据库原理与方法 [M]. 湖南科技出版社,30-47

  [5]孙兆林. 新编SQL Server 20xx图解教程 [M].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xx-5-1出版,135-162

  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任务要求进一步具体化)

  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维护功能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各种细心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分析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其他的基本任务如下:

  (1)基本细心的输入和修改

  (2)进货信息的管理

  (3)销售信息管理

  (4)库存信息的管理

  (5)用户管理

  特色与创新之处

  利用SQL Server 200建立数据库,在VB中编写一个用来调用数据库的公共模块,系统所有的数据调用都通过这个模块进行。

  在数据库的用户表中添加了用户权限的数据元素,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权限,当用户登陆时,通过在数据库中对比用户的权限,设定界面按钮的属性,判断用户是否有权限执行相关的功能。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

  采用VB6.0+SQL Server 20xx完成系统,首先进行需求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建立相关的数据表,并且完成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和E-R图,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然后完成相关功能的源代码编写,初步完成系统的制作,随后进行细节的修改,逐步完善系统功能。最后进行系统测试,检查系统存在的错误,并且进行相应的修改,经过反复的测试修改,最终完成系统初期的愿望。

  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和药品

  电脑 WindowsXP+SP2 ,VB 6.+ SQL Server 200, U盘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 数据库系统概论 [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xx年二月第三版,20-37

  [2]叶青、亢锐等编.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教程 [M].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xx-1,53-66

  [3]卢毅编. Visual Basic6.0数据库设计 [M].科学出版社出版,50-68

  [4]郑若忠、王鸿武. 数据库原理与方法 [M]. 湖南科技出版社,30-47

  [5]孙兆林. 新编SQL Server 20xx图解教程 [M].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xx-5-1出版,135-162

  开题报告是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根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要求和文献调研结果,在开始撰写论文之前写出开题报告。

  参考文献按下列格式(A为期刊,B为专著)

  A:[序号]、作者(外文姓前名后,名缩写,不加缩写点,3人以上作者只写前3人,后写 等 代替。)、题名、期刊名(外文可缩写,不加缩写点)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B:[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

  书中各项可加附页。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6

  1 选题理由

  20xx年11月,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前夕,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了一份关于加入世贸对中国经济各领域的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其中最让人震惊的是,报告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后遭受冲击最大的行业是零售业,因为零售业目前受**控制和保护程度极高,加入世贸组织后3到5年内,零售业将面临巨大的变化,该行业60%-80%的市场份额会被外资所占据。虽然这是一家之言,但在20xx年12月11日,中国宣布取消一切对外资的限制,全面开放零售业市场时,国内零售企业纷纷为“狼来了”而恐慌不安。零售业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自明,但“目前中国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足9%,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达15%以上;中国社会物流成本约占GDP的17%-20%,而发达国家仅占10%。” “狼来了”,既然不能束手待毙,那我们的零售业,尤其是刚刚起步发展的连锁零售业怎样才能“与狼共舞”?

  对连锁零售业来说,库存是其获利的最主要资源,因而库存的管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可以说连锁零售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拥有高效的库存管理方法。如何改进库存管理方法,也就成了我国连锁零售业密切关注的问题。因此,对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库存管理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2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论文选题的目的:根据连锁零售业的特点以及适时存货管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基础,对中国目前连锁零售业的经营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中国连锁零售业目前在经营管理方面特别是在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连锁零售业在库存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和运用适时存货管理方法需要改进的方面,希望能对中国的连锁零售企业在库存管理方法方面的发展提供借鉴意见。

  论文选题意义:对连锁零售业来说,库存是其获利的最主要资源,因而库存的管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可以说连锁零售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拥有高效的库存管理方法。如何改进库存管理方法,也就成了我国连锁零售业密切关注的问题。因此,对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库存管理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3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针对库存管理业内人士进行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力图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从材料看,目前对零售库存问题的论述大体可分三类:一类是关于零售库存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一类是对于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还有一类是关于控制和减少零售库存的方法。

  针对我国零售业存货管理现状,范国新认为,小型零售业长期不进行存货的盘点,随意处置存货的情况时有发生,存货明细分类不规范、核算不健全,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李晖在《谈企业存货管理》中,我国许多企业的存货管理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存货占用像大肚罗汉,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

  在关于零售库存管理与控制的问题与对策观点中,王宁在《存货管理问题研究》中认为,存货管理未能实现电算化是国内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利用电算化提高存货核算准确性。孔斐在《完善存货管理的几点意见》中认为,做好存货规划,实施科学的管理方式,改善保管环境,并提出了制定经济订货规划的方法。杨颖在《浅谈企业存货管理》中,详细介绍了ABC管理法,以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

  上述观点,是作者们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对当前状况下的零售业解决和处理零售库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在本文中的部分观点也是从中吸纳并加以提升的。

  国外一些零售大亨先进的经验是我国零售行业的宝贵财富。沃尔玛是零售业存货管理中杰出代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适时存货理论,生产多少产品,就准备多少原材料,不允许次品、浪费等情况的出现。适时存货理论认为库存是一种不必要的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浪费,同时也掩盖了管理工作的失误,因此,企业在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水*的同时,应把库存降低到最低程度。沃尔玛于20世纪80年代在管理专家的怀疑中把这种管理模式引入连锁零售行业中,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打败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凯马特,证明了适时存货管理的优越性。

  4 研究的重,难点问题,主要内容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

  (1)研究的重、难点问题

  探讨中国连锁零售业目前在经营管理方面特别是在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连锁零售业在库存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

  (2)主要内容

  介绍连锁零售业库存管理方法的发展,强调重点为现代的库存管理方法——适时存货管理方法;再次,分析了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环境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适时存货管理方法是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的方向。

  (3)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

  深入学*相关理论知识-收集相关的理论及实践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整理资料-得出初步结论-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定稿。

  ①:对连锁零售业库存管理理论进行研究。

  ②典型案例调查法:调查典型案例,总结其连锁零售业库存管理的成功经验。

  ③文献资料法: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关于本论题的研究情况,借鉴有关研究成果。

  ④对比研究法:对国内外的连锁零售业库存管理现状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国内连锁零售业库存管理创新战略的不足。

  5 工作进度安排

  (1)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6月23日-20xx年7月25日学生撰写并完成开题报告。

  2.论文初稿写作阶段

  20xx年7月26日-8月26日论文初稿写阶段。8月27日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论文初稿电子版。

  3.毕业论文修改阶段

  20xx年8月28日-10月28日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修改,20xx年10月30日提交毕业论文定稿。20xx年11月25日指导教师向系教学秘书提交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及指导情况记录资料。

  4.毕业论文成绩评定阶段

  根据学院具体安排而定。

  6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

  [1]潘学模主编,李玉周,张力,李海燕副主编:《管理会计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年。

  [2]唐.R.汉森玛利安娜,M.莫文著,黎来芳,刘荣贤,张颖等译:《成本管理—决策与控制》,中信出版社,20xx年。

  [3] George Foster著,王立彦,代冰彬,陈爱霞,汤睿,吕源译:《成本与管理会计》,(第11版),20xx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余绪缨,王怡心著:《成本管理会计》,20xx年立信会计出版社。

  [5] 韦恩.J.莫尔斯詹姆斯.R.戴维斯阿尔.L.哈特格雷夫斯,张鸣主译:《管理会计—侧重于战略管理》(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年。

  [6] 华蕊,马常红编著:《供应链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xx年。

  [7] 金永生,王正选主编:《零售企业经营与管理》,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年。

  [8] 兰洪杰,施先亮,赵启兰编著:《供应链与企业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年。

  [9] 王槐林,刘明菲主编:《物流管理学》,20xx年,武汉大学出版社。

  [10]陈代芬,《JIT技术在零售业中的运用》,《物流科技》,20xx年2期。

  [11]郎咸*等著,《方法—零售连锁业的战略思维与发展方法》,东方出版社,20xx年。

  [12]21世纪人才报社主编,《零售攻略—中国零售业实战宝典》,重庆出版社,20xx年9月

  [13]杰罗姆,贾尔斯著,《沃尔玛连锁经营—公司成长的伟大学问》,哈尔滨出版社,20xx年。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7

  摘要: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仓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物料实际配送的领域日渐拓展,仓储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供应链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仓储管理作用。文章对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更加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仓储管理对策,为供应链视角之下的有效性仓储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仓储管理;问题与对策

  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进行转变,仓储管理技术也转变了传统人工管理方式,实现了智能化的发展,使管理技术以及管理能力不断的上升〔1〕。仓储业的日渐发展,物流也成为了一种有效性的增值服务,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供应链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2〕。

  1基于供应链视角下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供应链整体性理念

  供应链并不是一个单一性的点,供应链属于一个整体,在这一整体中有非常多的环节,只有将其中的各个结合部进行协调,才能够实现最佳的运作效果〔3〕。在进行协调活动之中,需要保证整个供应链的运行与客户的需求相一致性,满足最为合理的供需关系,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发展环境。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的绩效方法是由各个环节的绩效成绩来决定的,由于其中一部分的工作部门属于单独性的工作单元,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具有独立性的目标与责任。在整个供应链发展系统中,绩效评价大多是通过某一个结合部来完成,使得全局性的供应链绩效无法充分体现。

  2)对客户服务存在着片面性理解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现代企业更加注重服务为本的原则。也就是在服务理念之中更加重视顾客的重要地位。因此,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实际的绩效成绩是通过用户评价来获得,这样的绩效考核方式较为客观、有效,管理工作人员也可以借助用户的实际反馈来进行绩效考核。但是,由于用户服务系统的实际服务水*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用户服务内容的理解以及明确定义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实际的订货满足率也不能够满足实际的评价指标,对于订货中存在的延时现象会影响到实际的评价结果。

  3)供应链的实际信息传递效率不高

  在进行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实际工作分布在不同的工作部分之中,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数据。如关于今年的需求预测、今年的生产计划等等,企业需要借助系统集成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这样就能够让企业更好的反应企业实际需求〔4〕。从目前企业发展来看,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将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由于受到各个因素之间的影响,利益群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非常的透明,这就造成企业为了能够保证产品的供应,因此需要维持相对较多的库存,由于信息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使得供应链的实际传递效率不高,实际的交货状态以及交货数据并不是非常的及时与准确,企业经济利益受到很大的影响。

  4)库存设计缺乏考量

  在进行库存控制过程中,实际的控制策略关系到供应链的实际管理思想,为了能够避免出现供应链供应连续性不佳或者是应付不确定的问题,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大多是采取传统库存控制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策略,面对单一性的企业,其大多是采用内部信息收集的方式,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不确定性的问题,实际的库存控制策略和控制方式并不是非常的理想〔5〕。随着现代化的日益发展,现代化产品设计以及先进的制造企业不断涌现,这对提高了产品的实际生产效益以及成本效益提供了条件。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在增加、消减工厂或者是分销中心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固定成本以及相关物流成本方面的因素,其次还需要考虑到订单响应以及库存投资等网络方面的变化,供应链的实际运行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2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仓储管理对策分析

  1)仓储物资流通上的措施优化

  从现代企业的发展看,物资流通实际上是多环节性的,在任何一个环节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可能存在着需求预测方面的误差,这些误差则容易造成整个供应链发展环节的发展风险无限的放大,这就造成了实际的库存数量与现实需要存在着错位的现象,市场发展风险存在使市场保管成本明显提高。相关管理工作部门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从库存安全的合理性方面入手,转变过程僵化性的工作流程,建立更加集中的配送发展中心,实现订单式的生产方式,转变过去动态性库存管理方式,最大程度上的降低库存发展周期以及库存数量。在进行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过程中,简单性的需求预测以及需求补给并不能够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建立库存管理方式的优化,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2)注重仓储系统布局设计

  在进行供应链设计过程中,仓储系统居于核心发展地位。从目前的物流系统来看,体系较为复杂,大多采取多线性运输、区域性配送的工作发展模式,将仓库作为基地来进行产品配送工作。在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整个仓储管理系统的关键就是配送中心方面的选择以及配送中心的总体设计。在进行仓储系统布局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以及物流网络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考虑,分析最为科学、最为合理的物流发展路线,保证仓储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3)库存控制的最优化

  在进行仓储管理过程中,实际的管理模式需要根据仓库的实际管理目标以及管理模式入手,实现库存的最优化控制。供应链环节的执行过程中,仓储管理活动需要充分发挥成本控制上最优化,根据实际的控制目标来进行服务质量和实际运营成本上的分析,达到库存和理性是零库存的发展方式。此外,若该仓储管理工作部门成立了一定的利润中心,这样就能够实现独立核算,特别是利益核算,提升仓储管理的实际工作效率。

  4)注重仓储作业方面实际操作

  作为供应链发展的基础阶段,仓储工作在操作方面存在着共性的部分,但是在信息化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控制目标以及管理模式来进行操作流程的落实,在进行仓储工作过程中,这就需要将信息化内容与仓储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相关联,造成技术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复杂性。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仓储管理方面的物料类型以及仓库规模等方面都与仓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关联。在进行仓储管理过程中,需要认识到仓储管理在供应链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充分的利用仓库以及仓储相关设备,尽可能的减少实际的操作环节,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日渐完善,提升实际的仓储管理工作效率。

  3结语

  在进行供应链视角下仓储管理过程中,需要转变过去狭隘性的个体发展主题,坚持双赢以及共赢的发展局面。仓储管理工作属于一项工程量非常大的系统性工程,从目前企业发展来看,对于仓储管理理念以及实际的运作模式方面仍然存在着认识的阶段,缺乏更加明确、更加有效的实施方法。与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仓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西方国家仍然存在着差距,同时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认识到仓储管理对整个供应链发展的重要作用,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从物资流通、系统布局以及库存控制等多个角度分析,提出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发展要求的对策,提升存货管理水*,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沈绍基.中国仓储业十大热点问题与事项对策建议〔J〕.物流技术与运用,20xx,(08):001.

  〔2〕马金龙.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仓储管理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03):28.

  〔3〕朱伟华.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xx,(04):92-93.

  〔4〕于云波.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的企业存货管理问题探讨〔J〕.物流技术,20xx,(12):369-371,418.

  〔5〕李莉.供应链理念下我国企业存货管理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20xx,(10):32-35.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8

  1 研究背景

  1.1问题由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成功的关键。然而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绩效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己成为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热点问题。

  1.2 研究对象和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较为初级,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而在某些导入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中小企业,所实施的评价体系不够全面、系统,评价体系与企业战略、员工的职业生涯结合度不高,这些都制约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改进策略。

  经过对众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评价制度了解发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

  (一)管理者及相关领导对绩效管理评价制度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

  自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引入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以来,绝大多数仅仅是停留在对评估中的所涉及指标的记录、整理、上传等工作层面,对评价制度中相关数据的应用尚处于最浅层次,除完成与企业总体考核的对接功能外,根据需要,在某些特定时点上,会通过该体系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同比分析,为企业绩效评价及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当前中小企业绩效评价制度最大功能即为静止的数据库功能,对历史数据可起到一定的可追溯。

  (二)评价制度所反馈的信息无法发挥其功能

  从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制度的运作情况来看,与评价体系有密切关联的一大主体----企业员工,基本上与该体系的处于接触真空的状态,该体系当前仅仅处于“专人专管专用”阶段,与外部信息交换基本上为零。当前绝大部分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实现全面甚至是限制级别的企业内部共享机制,如此一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评价制度的技术支持尚不完善

  绝大多数企业当前使用的评级体系功能简单,基本上是一系列静态统计数据,系统的自动分析及辅助决策功能尚未开发,对决策的数据支持主要依赖于人力的脱机运算,效率低下,其自动运算体系仅能支持一些浅表层次的记录、查询、导出等功能,不具备自动分析生成系统,无法通过该体系大量数据统计和挖掘技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详细的自动分析。

  (四)评价体系与企业员工的关联性不强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所实施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体系,基本上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度员工进行绩效评价的一个工具,与普通员工的关联度不强,很少有中小企业会针对当期评价结果进行后续的人力资源改进工作,能做到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协助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培养更不多见。

  1.3 评价体系的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四大共性问题,从明确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认识、增加绩效评价信息的对称性与时效性、开发并利用更为先进的评级软件体系、重视评价结果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的关联性等四个层面,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改进。

  (一)明确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改进举措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所有问题 。很大程度上涉及企业各层级、各职能模块之间的协调,不能套用一种模式,要从中小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结合企业成长阶段及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等发展要素,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方案,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增强绩效评价信息的对称性与时效性

  中小企业要将评价制度所反馈的信息落到实处,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导向性作用,在企业内部,与工资制度相结合,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优质优酬,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向绩效好的员工倾斜:制定能体现员工工作绩效的显性指标,让他们在各种评价及待遇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三)开发并利用更为先进的评级软件支持系统

  优化中小企业现有的软件支持系统,通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系统的构建,使中小企业能够整合现有各类管理资源,基于相关的软件环境支持,对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升级,逐步开发、完善更为高级的功能,从技术开发上突破现有技术支持瓶颈,实现现行“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从单一功能模块到多功能模块子系统的升级。

  (四)重视评价结果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度

  重视评价结果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度,加强规范化培养,严格落实考核激励政策。重视考核结果对后续工作过程的指导,持续改进。中小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就要切实掌握企业与员工的“双重”主导需求,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设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较好的兼顾企业员工的个性化职业发展诉求,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动力。

  2 文献综述

  2.1相关理论概述:

  绩效管理及其基本步骤绩效管理咨询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个重要的概念,英文"performance"翻译成中文有履行、执行、成绩、性能、表演等多种含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位学者风趣地把绩效管理比做汽车座位上的安全带——大家都认为很有必要,但都不喜欢去使用它。绩效管理的意义,概要而言有如下几点:

  (一)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水*来提高团队的绩效。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达到了许多目的,如:员工参与的管理,组织目标的统一,员工能力的提升与业绩的改善等。

  (二)绩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规范而简洁的沟通*台。绩效管理是一种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的管理,它要求管理者改变以往简单的指挥、命令、监督的领导方法,把团队和员工个人的目标制定、实施、评估、反馈等有机地融合在工作过程中。而且在互动的参与中,挖掘下属的绩效潜力,找出下属存在的问题,制订下一步的绩效改善计划,并在下属能力提升与动机激发上提供培训、辅导和教练,激励下属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成功。所以,绩效管理实质上就是目标管理+沟通管理。

  (三)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础和依据。在绩效考核、面谈、沟通的过程中,经理人能够不断积累对下属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认识和观察,从而为员工管理,如辞退、晋升、转岗、降职等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也为解决员工的培训、薪酬设计、职业规划等问题找到参考。

  (四) 成功的绩效考核必须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一致。客观准确地考核员工的业绩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设计不科学或者未能正确实施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但会影响员工的个人发展,更会影响到企业组织目标的实施。因此,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经营哲学、价值理念、业务特征和员工素质等有一个全方位的分析与把握,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个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做出诸如加薪、晋升和转岗等方面决策的绩效考核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五)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至关重要。当企业的内部条件和面临的外部环境大体相当时,企业文化的强弱就成为竞争胜败的关键。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对于绩效管理的实行也具有推动作用。很多优秀的跨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实践相当成功。原因在于,正式实行绩效管理之前,在企业文化中进行绩效管理的培训和推广,让企业的所有员工接受绩效管理,并自觉将绩效管理作为提高完善自己、增强企业绩效的工具。但是我国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相当模糊,仅仅以为企业文化就是几句口号,几条规章制度,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和内涵,企业缺乏凝聚力。因此,我国的企业文化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大公司的经验,积极建设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将绩效管理渗透,将绩效管理渗透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成为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六)绩效管理是一项科学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它涉及到企业战略的制定、员工绩效指标的设立、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反馈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等许多方面。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绩效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我国的企业,应在员工培训上加大力度。管理者是绩效管理得以顺利推动和实施的中坚力量,员工则是绩效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和收益者,企业应认真组织各级管理者以及员工参加有关绩效管理的培训,丰富他们相关的知识,掌管评价标准,避免主观判断,从而使绩效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9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物流业也在悄然发生着一场革命。物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并成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第三利润源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必须重视企业的物流管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同时要求企业对自身的物流系统制定科学的战略,做出合理的规划,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企业的物流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维持低成本优势和快速适应市场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这也使得物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物流模式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物流由谁来经营,通常企业的物流模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企业自营物流,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自己出资建仓库,配备运输车辆,拥有专职物流人员来经营内部物流业务;第二类是企业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把自身的物流业务全部或部分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自己则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经营;第三类是企业共同经营物流(物流联盟),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联合同行业、同地区或上下游企业共同出资,兴建物流设施,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使用这些设施开展物流业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选择正确的物流经营模式,才能够使物流真正成为第三方利润源泉,使企业健康发展。否则,若企业选择不当,有可能会使企业承担巨大的物流经营成本甚至使自身陷入经营困境。所以选择正确的物流经营模式对一个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末,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就开始利用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企业物质投资和非物质投资的增长,中小企业对物流需求在逐步增加。从国外企业物流研究动态来看,国外整个物流行业专业化程度高,第三方物流的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从物流管理信息化、新科技和理念对物流模式的渗透出发,来研究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如何更*一步的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起步晚,有待完善发展,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营物流方式,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国内现有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从宏观层面出发,分析中国企业物流模式现状以及整个物流行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指出存在的问题;从微观层面出发,着重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的物流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阐述如何通过加强物流管理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而对于如何优化物流模式和管理方式,以及如何用信息化和新科技带动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等这样的研究相对较少。

  我个人认为,我国企业的产品要走出国门,物流管理和物流模式一定要和国外市场接轨,要改变传统的理念,不断融入新的观念和技术,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仅要选好物流模式,而且要不断创新,不断优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持续带来经济效益,并使之逐渐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研究内容:

  文章主要对我国的现代物流的现状和物流模式进行分析,找出现有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在熟悉物流及物流模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物流模式的分析与选择方面的问题,并探讨用物流信息化来优化物流模式,预测未来物流模式的发展趋势。

  论文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部分:

  1、现代物流和物流模式概述;

  2、目前国内企业物流管理和物流模式现状分析;

  3、研究物流模式的选择方面的问题和物流管理的对策分析; 4、研究用物流信息化来优化物流模式;

  5、提出适合中国的物流模式并预测中国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例比较分析法等。主要阅读大量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收集相关知识,建构理论框架,从而提出本课题的一些观点及概念,按一定逻辑关系形成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收集相关的数据作为佐证。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采取实例分析,比较国内物流模式与国外物流模式,比较国内不同类型的企业的物流模式,找出中国物流模式存在的缺陷,结合专业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法

  在了解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国内现代物流和物流模式,借助典型案例分析,初步得出一个适合中国的物流模式的结论,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结论进行不断的优化,总结自己的观点,不断丰富和完善,最终形成论文。

  3、可行性分析

  从选题背景可以看出这一研究具有实效性,它将对中国企业物流应对国际竞争、今后自身的发展起指导作用。通过调查,我从网络,报刊,书籍上得到了充分的相关资料(包括理论,可靠的统计数据等),其中许多地方值得借鉴。我有信心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一学期的论文任务。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准备阶段(12月中旬——12月底)

  1. 阅读大量有关书籍及报刊,并上网查询,做好材料的原始积累。

  2. 确定研究对象,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3. 课题指导老师充分交流,探讨创作的思路并提出初步的构思。

  二、实施阶段(1月初——1月底)

  1. 从收集的资料中整理出前人的基本观点,并予以归纳和提炼。

  2.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研究重点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3. 围绕研究对象展开实地调查,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4. 与课题指导老师保持经常交流,及时汇报自己的研究动态,并听取意见。

  三、总结阶段(2月初——2月20日)

  1. 将所有到手资料汇总,整理出论文的大致框架。

  2. 依照先前的计划,着手撰写毕业论文初稿,并请指导老师纠正。

  3. 准备论文答辩。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研究,最终成果将以论文的形式递交。

  四、论文答辩阶段(4月初——4月16日) 1. 上交毕业论文。

  2. 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 刘志强.中国企业物流发展战略探讨[J].经济师,20xx(5).

  [2] 李菼,应可福.物流——物流管理与实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xx.

  [3] 邵燕华. 中小企业物流模式选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xx(5).

  [4] 张建新,张焕腾等.物流- 第三利润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xx. [5] 张晶.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模式分析[J].企业研究,20xx(5).

  [6] 李虎. 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与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xx(9).

  [7] 鲍新中, 程国全, 王转. 物流运营管理体系规划[M] . 北京:中国物 资出版社, 20xx.

  [8] 杨广地. 企业物流模式及选择[J].中国储运,20xx(4).

  [9] 张馥通.浅谈企业物流模式选择[J].天津**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xx(4).

  [10] 连茜*.浅议企业物流模式[J].物流管理,20xx(1).

  [11] 张华芹.论商业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xx(6).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0

  课题研究目的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丰富且具有极大的潜能和价值。但是如何将旅游资源作为促进经济的,怎样更好地发展淮南市的将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淮南市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以及对现有资源的合理规划,结合市场需求,利用相关旅游资源开发理论,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为宗旨,尝试为合理、科学的开发淮南旅游资源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规划。这些建议将对淮南城市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有利于维护神会稳定。此外,有关旅游的产业链比较长,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2,有利于社会文化融合与传承。淮南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传统的淮河流域文化的保护,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而且有利于丰富文化内涵,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且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进行,可促进该地区科技水*的提高和先进文化的吸收。

  3,对环境的积极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会使得城市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改善。城市和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于此同时居民生活环境也将得以改善,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课题研究计划

  20xx.11.19-12.31:完成查阅及整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1.1-3.15: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查阅、整理、分析资料。

  20xx.3.16-4.16: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20xx.4.17-4.30:对初稿修改、整理,二次定稿。

  20xx.5.1-5.16:在教师指导下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并将定稿后的论文正文按统一格式打印。

  本课题研究现状(需附适量参考文献)

  由于合肥、淮南一体化发展,对淮南旅游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重要的发展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一体化发展,淮南旅游业的市场必将扩大,同时由于政策的倾斜,必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淮南旅游业自身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服务水*底下等现实因素。因此,要健康科学的发展淮南旅游业必须加快该地区旅游产业一体化建设,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提高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努力把淮南建设成安徽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于此同时对淮南旅游开发现状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较多。

  丁朝群的《淮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设想》一文中主要介绍:淮南的古人文、地貌、如古遗址、古化石等,侧重“古”字,以古为特色,以古为招牌来开发淮南市旅游资源。不过面对当前的80、90后的这一代对这些“古物”并不买账,他们追寻的是现代艺术风格,所以旅游业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

  陈苹苹在《合淮旅游经济圈构建研究》一问中认为:目前淮南与合肥两地旅游资源相对较为独立,没有形成旅游资源一体化。强调要融合两地区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促进区域内旅游企业合作,共建旅游市场,增强合淮地区旅游经济圈的竞争力。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得坚持**为主导,引导两地区域合作。

  沈长霞在《淮南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中对淮南市自然条件,人文旅游资源,个性化旅游项目(草莓节,渔家乐,花鼓灯旅游节)等优势分析很详细。也对淮南市旅游资源的诸多劣势如配套设施不完善,城市总体水*低,信息化水*低,宣传不到位等因素研究较为深刻。并且提出了淮南旅游业发展对策。

  综合以上观点,目前对淮南市旅游现状研究颇为深刻,但主要强调淮南各自旅游景点的发展途径和方向,以及两区域间的合作和发展。不过我认为淮南市旅游资源丰富,但各自开发较为落后原始、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而解决事物发展的矛盾是要抓住其主要矛盾,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为此,我提出为更好地发展淮南旅游业,首先要清楚自身有哪些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然后发现这些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对经济意义促进的积极作用,最后在这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旅游资源发展模式,突出重点,合理规划,把淮南旅游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丁朝群.淮南旅游资源开发设想[J].能源基地建设.1990,(5)

  [2]陈苹苹.合淮旅游经济圈构建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9)

  [3]章锦河,陆林.资源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研究—以淮南为例[J].人文地理.2001,(2)

  [4]朱晓辉,段学成.资源型城市开发研究—以淮南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8)

  [5]杨效忠,冯学刚,王咏.淮南市旅游发展资源特征、功能分布及线路布局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3)

  [6]徐茹.淮南市旅游业发展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7]沈长霞.淮南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8,(32)

  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

  概况:淮南市位于中国华东腹地,是一座美丽并具活力的的城市,享有五彩淮南的美誉,这里是黑色煤炭富集地、红色火电输出地、蓝色生命起源地、白色豆腐发源地、绿色生态宜居地。她北滨淮南,南依舜耕山,大小湖泊星期罗布,可谓“山水*秋色,彩带串明珠”。她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令人瞩目的史前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和浓郁深厚的民间*俗等资源概况以及区位、人文、气候等开发优势和潜力。与此同时,城市环境恶化、老城区建设缓慢、旅游资源分布不均等客观因素制约了淮南市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一) 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丰富多姿

  2、史前文化令人瞩目

  3、历史文明博大精深

  4、民间*俗浓郁深厚

  (二)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原始性

  (1)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

  (2)缺乏现代旅游项目

  2、落后性

  (1)旅游经济不发达

  (2)城市基础设施落后

  (3)管理水*低下

  (4)服务质量不高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制约因素和发展潜力

  (一)旅游资源独特优势

  1、区位优势

  2、人文优势

  3、资源优势

  4、气候、地貌优势

  (二) 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

  1、空气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

  2、老城区建设、改造较慢

  3、工业城市忽视对旅游业的打造

  4、旅游资源分布不均且相互独立

  5、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不足

  (三)旅游资源发展潜力

  1、老景区的提升

  2、新景区的开发

  3、有利的外部因素

  (1)煤炭资源作为经济支撑

  (2)合淮一体化带来新的机遇

  三、关于今后旅游资源发展的可行策略

  (一)突出特色文化,加强宣传,推出精品路线

  (二)**主导,强化调控职能。

  (三)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

  (四)积极融资,加快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五)明析思路,构筑新的旅游发展格局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扩展3)

——分析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论文3篇

  摘要: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成为了当前企业发展中所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内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对信息技术的全面利用,让信息的共享和交换的效率得到更好地保证和提升,同时也让整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有效。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说,我们应该具备一个正确的认知。本文就从多个角度,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企业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分析

  一、引言

  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应该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入手进行落实,同时对于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需求进行有效满足,为企业的管理发展和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信息化建设工作是非常普遍的,其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会计工作、核算工作以及决策工作都进行了改变,并且逐步构建起了一套更加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信息化建设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时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企业展开各类经济活动中,各类数据都可以通过信息化设备进行控制,并且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和修正。在这样一个更加高效的流程,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推进了多个部门之间交流和沟通写作的主动性,同时也避免了其他部门获取和利用财务信息时受到的限制和约束,极大程度地完成了信息的有效集成和统筹管理。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的优势

  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全面的信息化调整。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全面地地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很多基础核算的工作量较大,同时其中的计算内容较多,这对财务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而通过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落实,利用计算机软件就可以完成相关数据信息的计算,这样整体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就得多了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可以具备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分析当前企业的经营发展形势,为企业的决策制定给予可靠的基础和保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突破了财务管理工作中办公的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需求,解除了多方面的限制。在信息化建设中,财务信息本身也可以更加高效地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流转,这样内部整体的业务体系可以得到更好地完善,整体工作的开展具备了更强的协同性方面的优势。这种协同性优势的建立,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另外,以往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大多是依靠人工手动进行完成。信息化建设中,整个管理工作更加具有集约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实现了对于以往旧管理方式的改造,精简和优化了会计业务的职位,这样整个信息共享效率、决策体系的完善都得到了更好地保障和提升。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的风险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整体从体系建设角度上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内部的管理架构、工作流程以及业务类型等都存在差异,这就为相应的软件系统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部分员工初次接触信息化管理模式,自身的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信息化数据内容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的,这也就导致了一些信息安全风险的客观存在。如果日常管理出现问题,没有定期展开有效备份,那么如果遇到客攻击、软硬件故障以及非人为因素的影响,那么数据本身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客观地对待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更加全面、客观地进行对待,不仅认识到其优势,同时也要对其相关工作开展中的风险进行明确,这样才能让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地保障。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思路

  第一,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来说,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应该从思想层面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认同。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科学、客观地强调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水*提升的重要意义,并从思想层面上进行带动,让财务管理部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本身为企业提供了关键的指导作用。在企业进行业务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可以让企业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明确自身当前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地完成调整。企业管理者也要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给予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好地支持和配合。第二,提升在岗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虽然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推进已经从软件层面和硬件层面上进行了全面入手,但是会计人员自身却依然不能很好地做好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配合。人员技术、能力素质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缺失,是当前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的必要举措和内容。企业内部要积极推进相关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让在岗人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行充分的掌握和认知,提升在岗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这样才能打造一支高水*的管理队伍,为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开展落实给予相应的保障和支持。第三,正确看待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风险。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工作,其建设过程中的整体风险是不可控的,这些不可控的风险如果没有一个有效地防控手段。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为企业带来损失。汽运诶不要正确对待风险,并且结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给予相应的保障。例如,对于信息安全问题来说,就要指派专人做好定期的检查维护备份工作,构建并执行安全保障机制,提升对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只有具备了客观的风险意识,这样才能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中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规避和控制,才能让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好地推进和落实。第四,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要做好内部管理和监管控制。以往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靠手工进行完成的,而当前信息化的处理方式也使得舞弊方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以往的监督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对于新时期的信息化环境中的财务工作行为进行监管控制。企业应从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角度入手,做好全方位的控制和管理,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管理机制策略进行推进落实。

  五、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落实和提升。企业本身应该在这样一个趋势下进行不断探索,更好地对于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完善,构建一套更加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才可以让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得到提升,让企业本身更加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英华,武义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21).

  [2]靳永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与模式[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6).

  [3]姚劲梅.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6).

  [4]周伟民.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1).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时代的进步,信息化进入到各个行业领域中,信息化的建设对我国大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和更新,信息技术的进步提供给企业财务管理最基本的条件以及一个发展*台来进行信息化建设。但*年来,在信息化环境下,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依旧存在不少现实的发展问题,本文对此进行系统说明,并阐述了相应的处理策略,以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在信息环境下能够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企业;财务管理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它象征着最先进的生产力,也必将会给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带来新动力,*年来,信息化的发展逐渐进入到我国所有行业中去。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变得不能离开信息化的帮助,信息化提供更优越的条件以及进步的*台来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在外在方面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成为企业适应时代前进不可缺少的条件。由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相对较晚,在这样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在发展期间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在发展现状方面,例如:缺少完整的管理体制,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弱,信息化设备不先进、不齐全等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对其内部的每个方面都进行整顿和改善,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一、信息化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1.有利于企业获取新的经济信息与知识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各项活动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信息化环境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也有重大影响力,它为企业获取新的经济信息与相关知识提供很多便利。所谓信息化,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网络对信息的传达具有时效性、准确性、共享性等优势,这对于我国各个企业来说,有利于管理者以及从业人员及时获取新的经济市场信息,并且这些信息还会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利于企业人员专业知识的增加与丰富。所以,信息化环境对引导企业走向成熟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2.有利于企业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

  对任何企业来说,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其核心力量,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资源,对于企业整体发展来说极其珍贵。*年来,各个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人才短缺的现象,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的企业发展引进了国内外大量的优秀人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信息化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在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吸引了许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前来就业,为我国企业增添了新鲜血液。

  二、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1.信息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手段、方法相对落后

  *年来,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环境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也在快速发展,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下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说明。最基础的就是信息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与方法都相对落后,这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有着特别不利的影响。进入信息化时代,我国许多企业都进行了把业务核算作为中心内容的建设,并逐渐把方向转到信息化的管理方面,但是依然有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中小企业,还采用手工记账的方法,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本身的诸多优势。除此之外,从财务管理方法来说,信息部门提供给财务部门的信息还比较单一,不够全面,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连贯性,难以及时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态,由此可见,完善的管理手段对企业发展必不可少。

  2.信息环境下财务管理基础较弱

  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还出现了管理基础薄弱,难以迎合市场发展的问题,基础是企业进行一切经营活动的前提。然而,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恰恰缺乏这种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这对于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言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十分不利。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有财会基础不够牢固、白条抵充现金、企业财务管理杂乱无章、内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缺陷。这些虽说都是企业内部的细节问题,但往往细节决定成败,它们的发展状态都对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说明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时代下存在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随时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挑战。因此,为适应随时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要奠定坚实的基础来适应市场的变化,迎合市场发展,为自身的成长寻找机遇,实现效益。

  3.信息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分析评价系统不完善、监督不到位

  对于我国各大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一个完善的分析评价系统十分重要,它有利于企业内部随时掌握自身的发展以及经营的情况。然而,对于目前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来说,信息化环境下还缺乏完善的分析评价系统,这导致企业的发展失去了标准与导向。除此之外,没有一个有利的监督系统,也会给企业自身发展造成特别不好的影响。所谓“分析评价系统”就是指企业根据各个财务指标内部之间的相互联系,去评定企业整体的经营理财以及综合效益的系统,由于我国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还缺乏完善的分析评价系统,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的管理者无法正确认识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经济效益的高低。除此之外,企业还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监督力度往往相差很多,这不利于管理者对企业的整体规划与调动,容易导致企业失去核心力量。所以说,完善的分析评价系统与监督体制对于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至关重要。

  4.信息环境下管理制度不完善、发展水*较低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如果缺少这种管理体制就会打破企业整体运行的规律。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恰恰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企业自身的发展水*较低,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自身因素造成的,他们规范自我的效率较低,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并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来进行相应的体制完善,这不仅会阻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进程,同时也会进一步影响整个企业的水*,对经济效益的实现非常不利。

  5.信息环境下财务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

  由于设备准备还不充足,容易出现财务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于每个企业来说,财务信息的安全保障问题特别重要,然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有所缺乏。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较晚,尤其对于部分中小型企业而言,还没有完善的财务信息安全系统。这一问题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陷入到一定的危险中,企业的信息随时都有被泄露的危险,也会使企业自身产生巨额损失。因此,为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财务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这对于信息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信息化环境下改善财务管理模式的对策

  1.提高员工技能与知识水*

  提高员工技能与知识水*,运用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手段与方法。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信息化技能与知识水*,企业对于招聘进来的员工要有高标准的管理方案,并且在上岗之前统一培训,培养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也可以定期考核他们的技能,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员工们还可以成立学*小组,既有利于加强知识水*也便于培养员工之间的默契。除此之外,一旦采用最新的手段与方法,结合信息化的优点,可以有效地向管理层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逐渐达成企业物流、资金流以及人才流等各个方面的集合与共享,对企业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发展有着推进作用。

  2.着重关注基础建设

  在信息化环境下,为了解决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迎合市场发展比较困难这些劣势,这就要求我国各大企业的管理者重视基础建设,保障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下人才、技术资金的充足,迎合市场的变化。一方面,要完善基础建设,例如:首先要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因为只有最基本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才可以对整体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但并不是照搬,而是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最后,需要*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管理者加强对信息设备的资金投资,只有良好的资金基础,企业才有实力对信息设备进行各种完善,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准,为招揽人才提供优越的条件,进而不断地适应以及迎合市场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

  3.建立完善财务管理监督评价体系

  为促进信息化环境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解决分析评价系统不健全,缺少监督体制的问题,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评价系统,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将企业引领走上一条正确而又稳定的道路。企业管理者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实行:第一,确定好一个固定的周期,然后在周期内,对企业信息环境下的财务数据进行充分核查并相应地做出分析,同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一级企业内部规定,核查企业的财务凭证能否达到要求和标准;第二,将录入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容与事实情况进行仔细核对,确保两者没有任何差别,避免帐表存在误差,一旦存在不相符的情况应第一时间分析解决;第三,检查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并且保证其合理性和合法性,同时与每个部门做好沟通,及时更新交流信息,防止出现纰漏,这不仅有利于管理者了解财务管理过程中注意每一个细节,也有利于部门内部之间业务的连续性,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成长意义重大。

  4.加强管理,实现财务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发展

  管理体制的建立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与协调作用,所以处理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弊端,就要管理者加强力度,有效实现财务管理在这样环境下的发展。加强管理,首先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将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作为自身工作的重中之重。另外,企业的管理者要将信息化的优越点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整体的进步中,获取良好的进步条件,进而有效实现企业的效益和价值。

  5.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确定财务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地位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附带了一定的危险,正如上文提到的,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信息安全系统,抗风险能力较差,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从整体上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进而明确财务管理在信息化环境下的重要程度,并且实现其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目前网络环境比较活跃,而财务管理的系统软件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运行,那么数据和信息处于较大的风险中,所以保证财务管理信息数据和各项内容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要注意防治计算机病毒、及时修补系统缺陷以及杜绝非法入侵等,保证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及数据不遭受任何破坏。一方面,加强对财务管理内部人员的控制,根据人员的职位、分工以及他们各自的责任不同,对安全系统进行改正。另一方面,监控网络环境的外部风险,在一定的时间内查看财务管理系统的情况,第一时间修正系统错误、更新系统,采用监督以及降低风险保证安全等方式,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数据和信息安全,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随时准备好一切迎接市场严峻的考验。

  四、结语

  信息化的发展是不可改变的趋势,这体现了时代进步,也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真正将信息化的优势融合到我国各大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去,才能推进发展进程。虽然目前还有许多实质性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认识与解决,但是只要在各个方面都改进增强企业的信息化,着重关注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提升企业专业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等,就能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达成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永久发展这一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念珍.我国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3.

  [2]陈英.*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3]韩文文.信息化环境下石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4]董惟重.多行业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4.

  [5]彭贵华.浅谈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企业信息化环境下[J].*商贸,2015(1).

  摘要:当前,国内水电安装市场受发展层次差异大、企业规模差距大、业务专业性较强等因素的影响,相关企业的持续发展压力颇大。而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的核心系统之一,财务的良性运行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针对水电安装企业,预算、经费、投资、财会等规范化运作,财务管控的信息化水*提升已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诉求。故而,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质量,降低发展风险,需借助综合举措,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水电安装 企业财务 信息化 管理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处于巨烈变革之中,危机并存,国内的经济局势总体良好,但压力亦颇大,水电安装企业若想取胜于波涛汹涌的市场竞争之中,势必需要因势革新,优化内部结构,尤其是提升财务的管理水*,强化信息化发展力度,建构起成熟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水电安装业务内容的繁富势必会促使财务信息的庞杂,增加财务管理的难度,进而攸关企业的竞争生存。推进公司持续发展,势必需要提升财会的信息化水*,建构起相应的财会管理信息化制度,推进公司做大做强。

  1财务管理信息化综述

  1.1涵盖内容

  所谓财务管理信息化,即为借助于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信息技术对传统财务进行优化革新,其核心为财会电算化,所依凭的操作载体为因特网,让一切管理归置于数据的管控,进而融合财会领域的特质,形成相应的信息管理体系。财务是企业运作最频繁的部门之一,一切业务交易均不能脱离其进行,强化信息管理能够管控好发展风险,提升资金运作效率,理清财务繁富的关系网络,推进企业高效、高质发展,这亦是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1]。具体而言,其囊括了诸多子系统,一为财会处理。对业务数据的收集存储,运作程序的规范,处理繁富数据,确保处理高效、规范。二为财会管理。借助于数据反馈机制,及时强化管理效应,提升管理的质量,确保企业运作高效。三为财会决策。网络传递不可避免存在信息的瞬时性,对财会的把控需迅速高效地做出决策。四为信息联动。囊括所有部门、系统的信息,以供管理需求,确保高效、有序管控。

  1.2主要功能

  当前,市场竞争极为复杂,企业生存压力日渐增大,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将有助于竞争力的增强,主要功能呈现为以下三方面[2]。第一,有效提升业务效率,缩减时耗。信息化的直接诉求,即为缩减业务时耗,增加效率。这种对管理实效功能的关注,势必提升业务处理的效率,进而推进财务管理的高效化运作。而且,财务业务联动处理、信息瞬时化,促使信息共享实现动态运作。第二,扩增财会管理覆盖面。在信息化趋势下,公司逐渐走向集约、国际方向,财务信息化运作势必助力企业大发展。借助于信息技术,公司能够研发适应自身的相应财会软件处理信息流动,无疑扩增了财会管控的覆盖面,借助于网络公司财会的管控能力急剧扩增。第三,资金流动安全性提升。资金流动,是财务的主要处理事宜,亦是管控的重心,信息化建设能够促使公司研发出网上银行系统,借助于网络进行资金划拨流动,这种电子转账形式规避了运钞方式的多种不安全性,是对传统资金流动形态的颠覆性变革。

  2水电安装公司财会管理遭遇的瓶颈

  水电安装市场总体发展势态喜人,而企业财会管理遭遇的困境亦较为繁杂。

  2.1原始凭证混乱且资金低效

  公司原始凭证,基本上是借助于发票形式,但在实际操作时,经常出现发票不全的现象,有些采购并未按照要求进行,未能开具合格的发票。这直接导致财务核算管理的失真,信息不可能精准,势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差值域,而财务的真实性难以保障。在资金流通方面,集中度差,流动频率很高,难以形成宏观调配的局势,不利于大项目开展,这不仅会耽搁工期,延长资金回收期,还有可能致使大项目流产,因资金缺乏难以维持,造成公司损失。

  2.2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水电安装,针对一般性的安装,需要对职员进行培训,而大型的安装需要研究规设,做好规划,这就需要较高的专业化素养。国内受制于传统思维的束缚,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意识较差,整体业务水*较低,对于新理念新设备接受能力较差,实质是电算化程度低造成的,甚至存有职员完全不清楚现象,这就对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与优化产生了极大的限制作用[3]。推进企业现代化运作,势必需要从职员筛选入手,选拔、培训专业素养好的职员进入财务部门,改善职员素养较低现象,根本扭转企业财会革新优化局面,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程度。此外,财会职员的创新意识亦需加强激发,提升灵活应对能力,遵守规章的意识。

  2.3企业整体管理意识薄弱

  水电安装牵涉的业务细节繁复,对于资金的使用,较为复杂,财务分工意识不强,甚至出现核算混乱的现象,人员流动性大、管理意识薄弱,存在丢失相关业务信息的现象,年份较久的资料,处于无人看管之境。这种管理不严、责任意识不明的情况,就致使项目资料遗失状况时常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员工工作失职,不负责任,管理意识欠缺,势必会影响财会信息的精准度。此外,高层管理者亦对财务管理的关注度不足,管理意识淡薄,制度运行监测不力,从而纵容基层员工出现诸多问题。在管理成本上,注重短期利益,忽略长远效益,具体的细节规章约束力不强,执行力较弱,均需进行全面的改进优化。

  2.4预算体系存有一定缺陷

  预算层面的机制存有问题,这种局势是因规模差异,而问题差异较大,总体而言,科学性、精准度均较为欠缺,诸如一些公司的预算,不是借助于统一的标准,以及精确化核算得来的,而是简单地根据基期决算资料加成一定比例得来,这就难以规避出现错误与虚假的可能。预算出现问题,势必会直接影响执行的情况,搅乱公司的财务发展状况,影响资金流通及企业生存。而且,对于公司内部资金的管控缺失相应的监督,这就难以实现预算的科学合理,势必会降低财务管理的效率,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水电安装公司财会信息化管理发展策略

  众所周知,水电安装工作涉及到种类繁多的市场要素,大型公司业务囊括各类基建的水电安装工程、路桥安装施建等,而中小型公司的业务基本是以城建、民用需求为主,尤其是室内水电装备等。可见,公司规模不一,差异较大,该类企业亦存在着业务繁杂,资金分散,流转周期较长,预算不科学、信息化程度低、职员素养差、风险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资金流通攸关于企业生存,一旦资金链产生问题,势必掐住了发展的脉门[4]。故需因时提升财务管理力度,革新管理理念,强化信息化建设,是必然之举,具体而言,可借助如下发展策略。

  3.1优化信息管理体系,革新财务管控方式

  财务系统运作的优劣直接影响财务发展状况,信息化对管理理念及系统要求较高,必须革新管理思维,优化管理方式,建构起现代化的管控系统,精准有效进行财务信息管理。故而,需要理清企业自身特质,分析遭遇的财务发展问题,结合自身需求,建构起适应本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务之急。一方面明确财务流程,对于资金保管、账单透明、报销核查等细节,逐步强化规范性,推进内部财务运作、管理机制形成;另一方面推进部门协调合作,服务于信息管理发展,同时,形成风险防范机制,尽量规避财务危机的发生。

  3.2内外信息管控联动,革新信息处理技术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脱离不了相应的财务*台载体,现代技术发展使得网络深入经济网中,经济行为的发生已经离不开网络的支撑,这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势必要求信息化建设,必须借助于因特网。故而,除了推进内部财务系统建设,统一管理信息,提升企业运转效率,还需注重和外部联动,诸如税务、银行、保险等,强化财务业务合作力度,实现企业信息价值的优化。由于信息的流动潜存着信息漏洞、信息泄露等风险,这就需要革新升级技术,对于软件、代码,乃至硬件、各类储存设备,都需强化检测管控,定期进行技术升级换代,做好维护事宜,形成定期报告管理机制,确保财务信息安全。

  3.3实行信息统一化管理,建设统一大数据库

  信息化建设势必需要统筹管理,服务于决策层的需求,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求实行信息统一管理,建设企业的大数据库,集成企业流动信息,整合部门信息,实现统一和规范。这种清理信息孤岛障碍,明晰企业信息统筹管理的举措,是财务信息化的必然诉求。因此,公司应适时建构起自己的统筹管理数据库,无论是各部门,还是各系统,均需纳入到统一化管理*台,使得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统一。信息整合后,不仅有利于部门、系统间的信息调配管控,明晰信息用途,推进信息高效利用,使得交易行为更加透明,而且能够推进管理分类化,诸如利润类、成本类、投资类等多元信息分化管理,亦便于企业高层明晰财务状况、科学决策。

  3.4建构专业化财务团队,提升人力资源优势

  财务信息化的中心在于人才的信息化、专业化,这种专业性较强的人才是企业生存的基石。建构专属的财务团队,增强企业人力优势效应是必由之路。故而,企业需要定期强化职员的培训,确保基层职员的基本素养,进而推进专业化财务团队的建设。这就需要提升管理层的财务意识,强化领导信息财务观念,建社自身的优质财务团队。此外,还需加强信息化的宣传,促使职员树立管理信息化观念,掌握相应处理技术,适应公司的革新需求。尤其是财务人员,必须熟练业务流程、网络技能,确保信息管理的高效运作。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扩展4)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论文6篇

  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而产科是医院的医疗纠纷高发科室,风险大,对产科护士的知识面要求广,应急能力要求强,无菌要求高,其各方面的安全隐患也较多,是一个不同于一般临床科室的高危科室。本篇从分析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人手,探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途径,报道如下。

  1 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缺乏责任心

  有些产科护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专业水*有欠缺,服务意识差、情绪化严重,甚至把生活与感情带入工作中,造成其工作不到位,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1.2 沟通缺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产科护理不仅仅是对产妇进行病理方面的护理也要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地与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沟通,消除家属的疑虑和不满,在对待家属和病人的询问中态度冷漠,语气生硬[1]等,这些都会进一步激化医患双方的矛盾,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

  1.3 护理质量评价内容的设置与患者需求相矛盾

  许多医院的原有产科管理制度没有把病人放在首位,很多制度都是为方便医院管理而设定的,很少为患者考虑,例如产妇分娩时,本人非常希望自己的丈夫能亲眼见证小孩的诞生,但医院不允许。这时,即使产科人员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无法让产妇及其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1.4 产科护理质量的检查和安全控制流于形式

  很多医院的护理人员把护理质量考核视为工作负担,不能从内心上热爱护理工作,考核往往搞突击,一些计划、记录、产科护理小结等也是随便乱抄应付过关,使考评流于形式,考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

  2 改进措施

  2.1 增强法制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法律知识,内容涉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侵权责任法》等,提高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2.2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和技术质量

  加强“三基三严”知识、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护理操作、专科知识、急救知识与技能等的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并在上岗前进行考核,要提高护理人员对于临床上常见的产科危重情况的处理能力,使护理人员对于产后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羊水栓塞、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危急重症的救护流程做到烂熟于心[2],在突**况下做到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科学、规范的救治。

  2.3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

  医院要建立各项工作评审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产科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产科工作流程,最大程度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2.4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做好检查监督工作

  良好的监管制度要有有效的执行措施,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的同时要做好各项执行措施,由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进行定期的考核,通过定期、定性、定量的检查,将检查考评的结果与评选先进、晋升职称、发放奖金等挂钩。同时,护理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方式堵塞漏洞,重点抓易发生差错及纠纷的各个环节。

  2.5 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态度

  转变服务观念、服务模式和服务功能,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3],倡导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增加全方位的服务手段。要求每一位护士以热情、积极、充满自信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的工作;积极调整心态,使各种护理活动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健康需求。

  2.6 产科护理工作

  产科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护理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而且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对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好每项监督工作,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态度,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作为一名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发挥质量控制、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做好服务中各环节的质量管理,使产科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3 讨论

  护理质量的优劣和护理安全管理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的直接且重要的指标之一。产科的护理项目多样,工作量大,护理内容涉及到新生儿的护理、一般护理、手术护理和产妇产褥期的护理等多个方面[4],这就要求产科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产科护理人员一定要减少护理质量缺陷,以身作则,真正让医院体现出一切为了患者的医疗宗旨。

  参考文献

  [1[戚琳,武建岭.浅谈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实用医药,2011,6(6):268-267.

  [2]刘旭梅,产科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1,5(2):1885-1886.

  [3]梁爱婷.医院暴力相关原因及对策的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24-25.

  [4[张素娟,韩卫香.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特点及临床应对策略[J].*中医药咨讯,2010,2(28):26-27.

  【摘要】目的分析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本体检中心从2016年1月开始在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体检各类风险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诉率和满意度分别为5.8%、80.2%,管理后分别为0.8%、99.2%(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体检中心;风险管理;护理岗位;安全管理

  医疗风险管理指的是医院系统、组织的减少或消除医疗风险的损失或者危害,经分析医疗风险,探讨防范医疗风险的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出现护理风险[1-2]。体检中心应对的受检人群包括各类健康状况、各类文化水*、各类年龄,所以护理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3]。本研究主要分析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下文为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体检中心共有护理人员8名,均为女性。以2016年1月为时间界限,在前后各一年时间内随机抽取1000名受检者的体检基本资料,全部受检者的基本资料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识别

  组建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护士长的领导开展工作,严格按照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进行,对各个岗位上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分析岗位风险存在的主观以及客观因素。通过头脑风暴法发现护理风险来源于护理人员方面以及体检者方面,护理人员方面主要是由于开单错误或者责任心不强;技术操作层面出现穿刺失败。体检者方面主要包括知识缺乏:项目出现漏检或者非空腹进行体检;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体检者体检时出现晕血、晕针情况。

  1.2.2强化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必须制定规范的制度章程,比如技能考核、岗位流程、岗位职责等,确保护理风险管理具有科学依据,同时必须在护理人员以及护理科室的学*以及培训中。除此之外,针对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必须学会总结教训,及时发现原因制订改进对策,防止不良事件的二次出现。

  1.2.3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的制订及实施

  具体分为风险预防以及风险处理两个层面。本体检中心制订了非常完善的护理岗位风险防范措施,囊括了围体检期各类宣教工作以及应激方法。在宣教中,护理人员要运用严谨且通俗的语言,保持端正的态度。导诊护理人员应该对每名受检者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指导,保证受检者完全明白体检的项目以及应该配合的事项。护理人员必须熟记全部应急预案,对隐患采取预见性的防范措施进行规避,保证受检者安全、舒适的完成体检。

  1.3观察指标

  比较管理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包括开单错误、穿刺失败、非空腹体检、晕针晕血、漏检;比较管理前后受检者投诉情况以及受检者对体检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进行卡方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

  管理前各类护理风险发生率均高于管理后,差异均明显,P<0.05。

  2.2投诉及满意度

  管理前受检者投诉的有58名,投诉率5.8%,管理后受检者投诉的有8名,投诉率0.8%(P<0.05);管理前1000名受检者对体检表示满意的有802名,满意度为80.2%,管理后1000名受检者对体检表示满意的有992名,满意度为99.2%,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将原本通过消极态度处理发生后的风险事件,转变成积极预防未发生的风险事件。风险管理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薄弱环节,把风险隐患消灭于初始阶段[4]。体检中心在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护理风险,而当护理风险出现后,受检者以及其所在家庭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且体检中心的公信度也会明显下降,长远来看会影响体检中心的发展[5]。所以,对于体检中心,必须做好岗位安全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保证每名受检者都能接受最优质的体检服务,通过从细微之处入手,最大程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保证体检安全[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后体检各类风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投诉率和满意度分别为5.8%、80.2%,均优于管理后0.8%、99.2%(P<0.05)。综上所述,在体检中心护理岗位安全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减少体检护理风险,保证体检能够安全顺利进行,提升受检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张玉姣.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与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5):2598.

  [2]郭晓倩.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83-84.

  [3]耿晓焕.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8):125-126.

  [4]江秀琴,洪清慧.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5,32(11):44-46.

  [5]吴向春,张梓童,韩艳芳,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409-1411.

  [6]郭晓倩.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83-84.

  1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的不安全因素

  (1)高危风险评估能力差。因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护理队伍组成不稳定,新入职护理人员相对较年轻,由于经验不足,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对老年骨科患者中潜在或已存在内科疾病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缺乏预见性评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多发伤、复合伤或病情变化较快的老年患者的护理更具有特殊性,颈椎手术后容易发生呼吸道堵塞而危及生命,腰间盘突出老年骨科患者因视力减退或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而容易跌倒等。这类可能发生风险或意外的老年骨科患者,对护理人员预见性和评估能力要求更高,而多数护理人员因理论知识缺乏,只机械地执行医嘱,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2)责任心不强。临床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落实核心制度;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不到位、不细致,对病房的巡视工作不到位,仅留于形式,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如老年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骨科手术出血多,术后体温容易发生波动,护理人员如观察病情不到位,患者可因高温而容易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并提醒主治医生采取相应措施,严重时可危及老年患者生命。

  (3)业务水*缺陷。部分护理人员因缺乏专业的、科学的理论知识,导致他们的临床护理工作缺乏预见性,而老年骨科患者原发疾病迥异,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如在护理老年骨科患者时,不能对不同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在致命并发症发生时,护理人员措手不及,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

  (4)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对于因意外损伤而入院的老年骨科患者,患者及家属情绪往往比较激动、急躁,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服务态度不好,不能合理、耐心地给予相应解释,会导致护患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如老年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而造成手术伤口愈合延误导致家属不满时,护理人员应依据专业知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高血糖容易造成伤口延迟愈合、严重时可造成感染而危及生命的情况,避免因误会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

  (5)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由于法律知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防护措施,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潜在的隐患。病房护士流动性大,其护理专业素质也存在较大差距。当患者较多,加之病情复杂时,部分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未能按要求严格护理、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未能严于职守。

  1.2引起跌倒的外部因素

  (1)环境因素。因老年骨科患者多为外伤入院治疗,此类患者多行动不便,病房内拐杖、助行器等障碍物较多,患者夜间均留有陪人,因陪人床摆放不规范,造成病室内通道狭小、拥挤;床头呼叫器故障而不能及时与护士沟通;保洁员清洁地面时地面湿滑,未能及时放置警示牌;以上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滑倒。(2)药物性因素。腰麻、神经阻滞麻醉术后的患者,由于神经阻滞,其肢体疼痛消失,自行下床时因肢体感觉弱且无力而造成跌倒。部分老年患者也可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跌倒,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容易发生低血糖而晕倒。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或**突然改变发生低血压。使用抗心律失常、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或任何对*衡造成影响的药物都会引起跌倒。(3)骨科辅助支具使用情况。如轮椅、助行器、拐杖都是老年骨科患者辅助步行的主要工具,若支具维护不当,如拐杖底部防滑垫损坏、丢失、拐杖支架连接松动,致其性能存在问题但未及时发现,可使患者失去*衡导致跌倒。(4)其他因素。老年骨科患者多数长期卧床,因患侧肢体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自主运动,卧床通常超过2周,突然起坐,可因出现眩晕导致跌倒。

  1.3引起跌倒的自身因素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扩展5)

——企业管理论文 (菁华5篇)

  摘要:沟通,是一个企业能够实现各层面之间的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和形式,是一种管理的本能。在全球的经济化的大潮中,企业的沟通管理也渐渐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重要性日渐显著,,这样的局面也使得沟通的有了一个的难度和局限。本文就*企业在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沟通,企业管理,对策

  一、*企业管理沟通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的管理沟通时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的管理沟通时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沟通,也是人与人之间必不可少的进行思想交流的手段。一个企业若是没有*等的交流和沟通,那就只是简单的传达机械命令,这样的企业也是没有生命力和活力的。

  在企业里,要想让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实施,就离不开沟通与交流。首先来讲,企业的灵活性是比较大的,只有不断的沟通,才能发掘企业的内部需要。其次, 企业不断的在发展,对于沟通方面的需求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所以,企业管理沟通时企业的客观需要,对于企业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管理沟通时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企业的管理沟通时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思想上的交流可以摩擦出更多的火花,以此来激发新的想法,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企业的沟通管理能够及时的对于企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解决。沟通中各种智慧的结合,给力企业管理方面很大的生命力。领导者可以吸取在沟通中得到了比较好的方法和对策,吸取精华,运用到公司以后的发展中,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管理沟通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一) 企业对于企业的管理沟通方面问题的不重视

  在很多企业的企业管理中,许多的管理者都有同样的一个通病,就是只重视高层领导的意见和决定,从而忽视了企业的非领导者的建议和员工的想法。其实,很多企业的明智的决定,大多数都是员工的集体的智慧。企业的管理者无疑具有远见卓识,也有开拓的视野,但是,真正处于企业中的是广大的员工,从某种成都来说,他们是最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人群,他们的意见对于企业的发展,其实是有着比较实际的意义的。然而,很多的管理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忽视了沟通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完全的体会到沟通能力是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最为主要的能力,因而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

  (二)企业对于企业的管理沟通方面缺乏完整的沟通体系

  人们通常在实施某种行为的时候,都要提前设定一个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有一个完整的战略目标,是企业员工的引导和指南,它带领着员工去奋斗,给予员工方向。企业的管理沟通也是如此,管理者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然后为企业整体制定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战略目标,然后再逐步实施,在这个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就及时的进项修正和改善,这样才是完整的沟通体系。但是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就缺乏着这么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沟通体系。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两点原因,一个就是由于管理者的不重视,另外一个就是管理者的不作为。大部分的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都有这样的问题,他们为了迎合领导从而忽视了与员工沟通交流的机会,忽视了沟通的必要性。或者是员工的意见被管理者剽窃,员工没有得到应得的奖励或者是赔偿。这些因素都使得沟通失去了公*性,从而导致了员工失去了沟通的积极性。

  企业沟通管理缺乏完整的沟通体系主要表现在:沟通的时候没有组织,没有核心的领导,所以就没有形成一种趋势,而员工表达的意愿也不是很强烈,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也不强,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完整的沟通体系所造成。管理者的不作为会直接导致整体的沟通积极性,因此,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沟通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三)企业对于企业的管理沟通方面缺乏专门的沟通渠道

  企业的沟通管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沟通的渠道不畅通。其主要特点就是:在企业管理中,都是管理者与领导层面的沟通,而员工的沟通机会则很少或者是没有。员工缺乏向企业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企业大多数都是管理层之间的横向的交流,与员工的纵向交流比较少,造成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缺少一个畅通的渠道来沟通,或者说是因为企业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沟通的机构。

  组织机构是使得企业的各项活动都能有序进行的一个保障,不然,不论是企业从事怎样的改革或者是有怎样的变化到最后都会不了了之的或者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得资源浪费。沟通既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实质,那么就应该像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这样,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沟通,并设置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关于企业沟通的计划和组织等一系列的活动,然而,大多数的企业都没有设立这一专门的组织机构。有的企业虽然有所谓的信息部,但那都是负责搜集信息的部门,不是专门负责沟通的。这样的渠道不畅通和没有专门负责的部门,会直接的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状态,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

  三、解决*企业管理沟通的问题的对策

  (一)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管理沟通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中,不论是企业的领导者还是企业的管理者都要重视企业管理中的沟通的重要性,把企业的沟通管理放入到企业的发展计划当中,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当中,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多多沟通交流。作为企业管理来说,沟通也是企业生命力的体现,企业能够广泛的倾听来自员工的意见,与员工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交流中使企业不断的进步。 所以要意识到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二)企业管理者要强化自身的沟通能力

  企业管理者应该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在此之后,就应该强化企业的管理者的沟通能力和水*,要以一个全范围的角度来管理。企业的沟通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流活动,对于管理者的沟通能力和管理素质是有要求的,一放慢,企业的沟通管理也是要运用到一定的管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的,这样可以让企业可以有条不紊的发展下去;另一方面,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激活企业的内部沟通,让企业的员工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沟通活动中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沟通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管理不断的强化自身的专业意识,强化自己的管理能力。而完成这些的前提就是要对于企业的沟通管理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

  (三)企业要建立健全的沟通管理机制

  企业沟通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会使得企业的沟通管理处于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有表达自己意见和意愿的权利,但与此同时,企业却没有一个相应得*台提供,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企业沟通管理机制的不健全。要想让企业有一个健全的沟通管理机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发展:

  1、增加关于企业沟通管理的培训

  管理者在企业的沟通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的来讲,企业的管理者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不论是这三个层次中的哪一个,都在企业的沟通管理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若是没有高层管理者的高瞻远瞩,就没有具有竞争力和独具特色的沟通战略;若是没有中、基层的管理者准确、及时的对于上级领导的想法的和员工意见的长传下达,那么来自于上级的信息就不能很好的传递给员工,而来自于员工的的意见和意愿也不能有效的传递给公司的领导。所以说,管理者在公司的沟通管理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加强对于管理者的沟通培训也尤为重要。具体如下:

  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要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如何制定企业的沟通管理的战略目标;学*良好的沟通管理的理念;认知自己在沟通管理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力;学会制定科学的沟通机制和政策,并与时俱进,运用现代的沟通技术和手段等。

  对于中、基层的管理者来说,要学*的组要内容有:自身在企业管理沟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上传下达的时候应该遵循的原则;企业管理沟通的一贯渠道和模式以及应对措施;如何养成良好的沟通*惯和行为;学*如何掌握如何在沟通中了解沟通对象的心理活动和需要等。

  2、成立专门的企业管理沟通部门

  为确保沟通目标的顺利实施,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沟通部门,安排专人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这一部门属于企业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就是专门对企业的.内部员工以及对外的沟通交流活动;参与企业的沟通方针和战略的制定,配合后期的实施和执行;对沟通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减员工和进行培训。

  摘 要:

  私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的热点之一。论文以著名的民营企业苏宁集团的成功,阐述只要正确运用政策、抓住机遇、科学管理,私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前景,同时也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论文旨在阐明在新时代里,人们要敢于直面挑战,突破旧观念,私营企业也会大有作为。

  关键词:私营 企业 持续 发展

  引论:

  闻名全国的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始创于1990年,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奋力拼搏,苏宁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80多亿、上缴税收过3亿元、员工万余名、连锁企业遍及全国24个省市地区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先后获得*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之一、全国民营企业10强、全国连锁企业10强、*商业企业名牌企业、江苏省著名服务商标等殊荣。

  更可喜的是自19xx年起,是苏宁率先在*家电流通领域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江苏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营和特许形式建立了数百家连锁店。自20xx年苏宁确立了以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为战略的二次创业阶段。20xx年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方米的专业自营旗舰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意味着苏宁电器从空调专营到综合家电经营,再到信息家电拓展的第三次腾飞。在经营品类上,苏宁在做大做强传统家电的同时,大力培育信息家电;在连锁网络建设上,苏宁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数量决定质量,快速建设苏宁在全国的连锁网络。如此种种,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见证了苏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苏宁集团从当初的“小个体”铸就成今日的辉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的开放,法律的完善是苏宁形成的根本

  苏宁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自19xx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政治、社会、人文等已产生长远的影响。更据资料显示,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由私营企业主担任。在刚刚闭幕的“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私营企业主党员的代表。*报告提出了我们进一步的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发展私有制经济,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在我国正稳步地、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私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理应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重点,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道理可谓曲折,它折射了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5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城乡生产、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初期,私营经济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75%以上。

  19xx年底月,九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第二次审议稿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而随着19xx年*同志南巡,民营经济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19xx年到19xx年这一段,民营经济每年增长的速度都保持在1xx%以上,甚至超过120%。19xx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民营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保持在20%以上。19xx年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内容,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个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体工商户数量减少了,但是私营企业的数量却有了很大的增量。苏宁集团成立于19xx年,创业者以犀利的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从家电业寻找切入点,挑战国营企业,灵活经营,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二、规范的组织机构,是苏宁快速成长的源泉

  苏宁电器组织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模块化架构、层级化管理。在内部管理中突出强调架构、职责与流程的建设。公司的组织架构伴随经营发展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九大职能、三级管理体系。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特点,苏宁电器内部组织体系划分为品牌营销、市场策划、连锁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九大专业职能领域,集团总部决策层-地区管理中心经营层-终端作业层三个管理层级,并且在全国连锁网络中实现的岗位设置与职能的统一化、标准化,所有的苏宁子公司,都遵循相同的组织体系运作。苏宁电器建立了齐全的各岗位作业流程与管理规范体系,汇编了《经营管理手册》,作为整个连锁体系运行的基本行为准则。

  与此同时,苏宁电器采用服务定位、全程全员服务的经营模式。服务定位包括对供应商的服务、对分销商的服务和对消费者服务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服务于分销商是为了发展连锁网络,壮大规模,更好地服务于供应商;服务于供应商能获取稳定的产品、价格、促销以及售后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分销商和消费者;服务于消费者,树立商业品牌,带动和培育供应商产品品牌。确定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三位一体的服务对象,苏宁电器内部经营中贯彻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全程服务。在企业经营中,苏宁电器注重互惠互利的厂商合作、*等尊重的厂商关系。在以利益为纽带的前提下,注重满足供应商的长远利益,为供应商培育品牌、提供生产启动资金,共同拓展和维护市场。联合分销商力量,形成统购分销,整合分散的渠道力量,为供应商提供规模采购订单。苏宁的经营风格,倡导以价值战取代价格战。从品牌资源、服务开发和价格组合上体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经营手段,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价值竞争。通过品类开发,开拓新的经营门类,新的经营品牌和新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通过科学引导消费,了解顾客真实需求,让顾客买到满意的商品,通过全程监管的配送和售后服务,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得到物超价值的服务。如此比较规范化的组织架构,促成了苏宁由单一的电器公司向综合型集团公司的良好过渡。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是苏宁做大做强的核心

  *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同时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的家族企业为主体,是我国私营企业处于初始阶段的显著特征。产权结构单一,股权分布集中,主要投资人占有绝大部分股份,绝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紧密结合,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统一于主要投资人手中。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议的人员,具有很大的重叠性。党的基层组织、工会、职工*等,一般不参与企业决策。截止到20xx年6月底,境内A股市场上共有13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私营企业,它们仅占同期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1.84%。

  尽管如此,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结合本国成功民营企业的启迪,苏宁集团依托“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管理,取得了成功。

  (一)以人为本,尊重员工主体意识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私营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自成立以来,苏宁就本着"至真至诚"的为人之道、做事之本、与天下人合作、成天下之大事。

  (二)以人为本,增强凝聚力

  随着苏宁连锁事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社会人才加盟全国各地的苏宁,成为苏宁大家庭的一员。企业社会化、人才本地化已成为今天苏宁的发展现实。苏宁在企业发展规模成倍增长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健的扩张态势,归根结底是因为苏宁有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和领导团队。苏宁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并不是来自企业的灌输,也不是来自制度的约束,而是一批又一批苏宁老员工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苏宁的老员工在跟随企业多年的发展中,随着企业的壮大而获得个人利益和事业的发展,苏宁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质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升。成就与发展、尊重与荣誉、利益与保障是维系苏宁员工对企业热爱的纽带,正是这种热爱之情维系着苏宁由小到大、由大到强。

  摘要: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极大地改变了经济环境,企业亦由此逐渐转变了自身经济效益的增长方式。基于这一新形势,企业应采取何种措施加强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工作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电网企业为例,对其在新形势下资金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引入“三集五大”体系,明确其问题的应对原则,进而提出加强资金管理与控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电网企业;三集五大;资金管理与控制

  资金管理是对资金的来源与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与考核等各项工作的总称,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随着电力体制的不断深入,电网企业针对资金活动提出并发展了一系列监督与管理政策、制度及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外部市场环境的巨大改变及电网企业自身的飞速发展突出了当前资金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提升产生了制约,因此,企业开始对其资金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资金管理与控制的加强成为了电网企业所必须面临的现实与重要课题之一。

  1当前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1.1预算制度形同虚设

  现行的电网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其资金的筹集与运用欠缺科学论证与正确判定,在企业的具体经营过程中,实际资金需求量为多少、资金投入方向与投资方式如何、预期收益多高,资金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怎样管理与控制资金的使用及其使用过程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尚欠缺一套全面且有效的措施与机制来作具体分析,很多时候企业都是紧紧依靠感觉与经验进行控制与决策,使得其内部的大量资金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投入高、效益低、投资分散、规模有限等局面,大量资金遭到闲置或浪费,使预算机制形同虚设。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扩展6)

——施工项目管理论文(精选10篇)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周期长、能源消耗高。同时,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产生给高速施工项目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尤其是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施工企业应当重视从各个方面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保障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

  1当前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备与人员的配备不合理。在高速公路施工项目中,只有技术人员、维修人员、施工人员等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还需要从技术层面,对机械设备进行调控才能保证施工效率。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施工企业并不重视机械设备、人员的统一管理,整个工程的管理处于一种粗放状态。二是机械设备的使用率较低。随着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阶段变化,机械设备数量与种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使得之前预配的机械设备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三是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重复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部分管理人员却不重视机械设备的维修,致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一再下降。另外,还有部分管理人员忽略了故障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采取放任的态度,使机械设备的损坏程度逐渐加大。总的来说,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只有深入工作实际,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才能真正保证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

  2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技术分析

  2.1完善管理体制

  只有完善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体制,才能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完善管理体制需要结合高速公路机械设备管理实际,从各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应当健全机械设备管理机构,确保机械设备有专人负责。同时应当开展全面管理工作,对机械设备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做到分类存放、定期检修、科学使用。在此过程中,还应当设置专人进行机械设备管理的监督工作,从而充分发挥出职能管理机构的作用。其次,为了进一步落实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企业还应当重视让专人负责机械设备的看管、操作、检验,即便是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好维修工作。对此,企业可以将责任制纳入到机械管理制度中。用制度保障机械设备管理质量,提高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效率。最后,企业还需要重视新设备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其能够真正致力于高速公路项目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的提高。

  2.2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

  在当前形势下,只有加强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才能实现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从而形成科学、规范的约束机制,最终提高施工且的机械设备管理水*。需要追的是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应当重视结合自身实际,尽可能选择配置急需的关键性设备,减轻技术装备投资压力。在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机械设备现场管理中尽量按照以下步骤做好机械设备的统一调度管理工作:先在施工前机械设备的租赁工作,而后再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统一管理,最后进行机械设备的归还和归库。在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中,配置机械设备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机械设备是否与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内容、大小、工作地域和企业发展的方向相适应,同时考虑机械设备的投资效益,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专业性强、租赁方式难以解决和技术密集型设备上,如路基施工用的*地机、路面施工用的大型热再生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桥梁施工用2m及以上的反循环钻机、隧道掘进机等。另外,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企业还应当重视采用信息化配置方式,实现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和使用。比如中交二公局与同望软件公司联合开发的OA信息化管理系统已覆盖到机械设备采购、租赁、保修、统计、合同评审以及合作供应商评价等多个信息化管理模块,不仅能对机械设备管理进行管理,进行监控,而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2.3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

  进行定期的维修管理有助于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机械设备故障。因而企业应当重视开展科学、规范的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同时,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部门还应当重视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毕竟大部分机械设备都是重复使用的。首先,应当完善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比如要求,机械设备的出库、维护、保存等都应当有专人负责;维修后的设备出库时,需由物资设备部与使用方共同签字认可,并填写《施工设备、机具器材需用表,并将日常维护保养交由操作工负责,经常性修理交由使用单位的设备员及机修班负责。其次,应当根据不同的机械设备确定维修类别及方法。如果机械设备需要经过大修,可以按照技术状况来确定机械设备的大修方法,并进行报备。最后,企业还应当重视加强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尽可能地消除机械设备安全隐患,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总的来说,在现代化背景下,施工企业要改变传统以修理为主的机械设备维修方法,选择以维护保养、故障诊断、更换配件为主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机械设备的科学维修、管理,最终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施工企业应当科学、规范地进行机械设备的管理,并重视从完善设备管理体制、加强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以及加强设备的维修管理三个方面入手,真正做好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从而确保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学伦.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技术[J].交通标准化,20xx(06):103~105.

  [2]芦刚.高速公路施工项目中机械设备的管理技术分析[J].有色金属文摘,20xx(01):162~163.

  [3]谢长实.浅谈高速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11):111~112.

  [4]谭耿.高速公路施工项目中机械设备管理技术探讨[J].科技风,20xx(09):194,196.

  前言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想解决市场竞争、业务承接问题,获取项目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显得至关重要。

  项目成本管理控制贯穿从投标到竣工结算和保修服务期的始终,其中主要包含了项目前期的竞标投标阶段,具体施工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可行性准备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整体的控制及造价结算阶段。

  一、投标阶段成本管理控制

  在投标阶段通过编制施工图预算为最终确定标价提供依据。根据勘察施工现场情况,技术部门应根据施工技术措施,按招标文件规定工期要求,制定方案,计算出工程总的直接和间接耗费,并确定获利浮动率,在此阶段着重控制标书、差旅费、公关费等投标费用支出,预计包括交工后保修服务费在内,依此作为最低投标报价,除经营战略需要外,应及时做好各种风险测评,具体包括的测评量化工程有: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工程的功能性、施工方案,在确保工程预算的保证的前提下,提出并且执行可行性最大的工程施工方案,做到及时施工,不耽误工期等。其次避免承揽不能盈利的工程项目;最后在投标报价时要精打细算,细化分解,做到成本心中有数,以确定企业可能的获利空间。

  二 、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工程中标后,企业还可以根据中标价调整预算成本以确定工程项目预算,使预算成本成为项目经理部的底线。当企业下达后,项目经理部即据此编制责任成本预算,一是根据图纸和技术资源对施工技术措施、组织程序、作业形式、机械设备运行、人力资源调配等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应用生产要素;二是在对当地劳动力、材料消耗、工程机械定额等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劳动定员、机械运行及材料供应流程,反复比较控制物料、机械单价,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三是以分部分项工程量为基础制定,按照部门、施工班组以及个人分担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

  三、施工过程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一)做好预控

  项目部前期的准备工作应做到八个字“先算后干,心中有数”,在对工程所需的原料、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不可抗性的损耗做好充分合理科学的对工程性能的量化分析,综合参考招标投标协议中的相关规定与施工单位自己切实的情况,标志目标成本预控计划,参照相关规定,设定一系列的参数为红色预警指标,制定在预期时间内达到的目标,化整为零,责任分工到个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工程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以及科学切实的可执行性利润范围。

  (二)做好中期控制

  八个字即可归纳“边做边算,不断调整”,在除去从质量管理成本控制要效益、从工期管理成本控制要效益外,以双方互盈为出发点,切实做到控制成本,还真正需要从生产要素成本管理控制要效益,这是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出高效性能的宗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到扎实控制,即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费用、间接费用。

  1、施工材料费用的管理控制限度

  对于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材料费用的预算成为工程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做好材料的费用预算,即两个步骤:一是工程的采购环节;二是工程的施工环节。

  对于材料的采购环节,应该及时的建立与执行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负责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权限,保证材料采购过程做到公*公正,采购员与相关的付款岗位的分离,制约以及监督,着实做到完善采购过程,其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及其权限,把握好材料的进货关口,保证从厂家直接进货;对于大宗材料采购要根据材料性价比和项目实际选择意向货比三家方可执行;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长期稳定的材料供应商以争取更多的价格折扣优惠并延期付款条件,建立健全内部资源信息网络和*台,实行有效的沟通调剂。

  施工环节:紧紧抓住施工预算,对施工中所耗主要材料进行监管,项目部应做到各个分工工程相互监督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可行性的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用量的预算控制,以红色预警指标为界限;降低损耗率的同时, 限额领料配比发料,实行责任到个人, 建立适当的奖罚制度; 倡导绿色环保,鼓励施工班组及施工人员对于边料、下角料回收、重复利用,变卖出售冲减工程成本,使材料用量与个人经济利益紧密相连,保证工期进行的高效性;且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避免资金占用影响周转,减少资金成本。

  2、人工费用控制管理工作

  根据工程施工内在规律和本身要求,策划出组织精干、工艺合理、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案,*衡安排每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依照立体交叉、*面流水作业的基本原则,确定合理的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使得工序作业不停顿、工作面不闲置,各个施工小组有序合理的开展各个工作。运用公开竟标、劳务分包的方法,选取一些相对固定的具有扎实专业的施工技术公司作为长期合作方,方便于使用人工费承包管理方法、精心统筹安排、加强劳动力资源配置、合理布置现场,合理安排人员的进退场,防止产生窝工现象的发生;对于企业自有职工,应按工作质量和完成工作量多少分配工资,避免出工不出力情况发生;雇佣的少数临时工应定额定量用工,结合工程特点和工种来合理安排工作,避免使人工费用成本的增加。

  3、机械费用控制管理工作

  和上列费用相比,机械使用费在整个工程费用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项目部在施工方案设计时,应该在满足工期、质量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几点:机械使用时间最短、配备机械最少、机械进退场合理,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当工程确实需要租用其他外部机械时,应做好工序衔接工作,尽量使其满负荷工作。 工程设计人员不但可以运用施工现场的不同工序交叉安排与合理布局等相关措施来使机械利用效率提升,而且可以尽可能加强机械人员的操作培训,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损失而引起工程成本的增加。

  4、间接费用的管理控制

  项目部应严格控制其他费用的使用,减少非生产人员,使一人多职,增加工作时间。还可以指标控制、一支笔审批、费用包干等措施来使非生产性费用降低到最少,其他费用应该控制在项目计划范围以内,从而更好地达到降低非生产性费用的目的

  四、加强事后控制管理与工程成本盈亏分析

  “事后结算,以观后效”,这就需要做好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工作。不管是工程进展到何种程度,都要以项目部为核算单位,以地下、装饰装潢、主体结构为时点,及时分析各阶段具体进行施工操作的过程成本的执行结果,分析成本的不稳定性起伏原因和产生的影响,如成本节约,成本超支;总结并且寻找更进一步的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路径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编写记录成本分析得出的结论,即成本分析及盈亏预测报告,以便上层领导包括项目经理在内,随时掌握项目的成本额;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亏损现象;在工程竣工后,做好工程总成本的预算,写出实际可行性较大的总结汇报,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五、完善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竣工验收阶段要着重做好工程的收尾工作。首先要对人工、机械、材料以及生活后勤设施进行清理,做到及时清退和抓紧转移,以降低费用,减少成本。其次,要对剩余工作做全面核对,以免造成遗漏。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情况,准备详尽的资料,及时提出变更请求并落实专人负责。再次,要安排技术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竣工验收资料。在向业主提出最终结算工程价款总额前,预算人员必须与财会人员认真全面的核对,互相补正以免漏项,确保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完善结算程序。

  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经理应根据实际工程质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作为保修费用控制依据,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就*施工的员工,尽量节约这项后期费用支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是一项综合而又复杂的工作,成本管理控制决不仅仅是财务人员和工程预算人员的工作,也不是项目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它是施工单位全体员工、所有部门一起的任务,成本管理控制要做到全员参与,需要相互配合和理解,树立成本意识,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成本管理控制,在企业经过签署对应的经济合作项目,理清公司内部各个经济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单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连接、分工明确,将降低成本意识灌输到每个部门,每个人; 坚持“算了再干”,改变“干了再算”的陋*,强化管理,全员参与,责任到人, 责、权、利相结合,用好用活激励制度,切实强化成本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必将促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石油这个词汇,别名为液体黄金,我们追溯一下石油的来源,它很早以前就被古埃及人发现且使用了,时间过了很久,现在的二十一世纪,石油依旧是人类使用的非再生能源之一,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石油在化学工程项目中的渊源。

  [关键词]石油化工;项目;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1石油化工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石油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生活、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它现在可以连接到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和任何行业,我们行驶汽车中不时的需要停下来在加油站加油来继续行驶,而论化工工程行业,它的项目在很早以前是没有办法一气呵成的,因为从前我国各方面的等级、质量没有达到顶尖,做出来可能也会存在一点小瑕疵,怎么办?如何完成呢?这时候为了让化学工程质量和安全都安好过关,我们试用了一种方法,就是建造很多不同的小工程进一步的帮助我们尽快完成。在这期间,施工组长要时刻提醒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安全,时而帮助施工人员提升节约材料的理念,从而节省了材料的使用。再一点,整体施工过程这个阶段施工管理者要起到作用,在施工前做好相应施工员的培训,严格教导施工人员让其逐步提升工作质量和施工工作职业操守。而在整体施工操作马上进行时,所有人员还需高度紧张一个问题,那就是工地实践,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步骤,一定不能出错的[1]。

  2现阶段我国化工工程整体项目管制中的缺陷

  2.1施工公司思想理念过于淡薄

  一般来讲,关于化工工程的项目都是当地**出资建设,但是当地**所属**,并非化工工程单位,所以他们对于化工工程做起来也是毫无头绪,进而导致在真正执行化工工程时前期施工阶段出现纰漏,并且无法第一时间马上处理问题,从而针对于这个工程项目造成了质量不保准的情况出现;

  2.2监理公司工作执行出现问题

  在实际工作情况中,监理公司、建筑公司和实施施工公司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监理公司管理着建筑公司和实施施工公司,从中调解,进而保障施工项目整体的工作,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监理公司无法认真负责任的调整施工公司和建设公司之间的问题,进一步导致施工无法正常操作;还有一些监理公司不是很正规,选择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薪资较高,但是真正的工作人员没有能力工作,并且无法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进而拖延了施工的时间,导致项目工程质量越来越差;监理公司所在职较久人员,没有真正意识到施工工程的重要性,举个例子说吧,该公司某人员有问题不懂,结果身边没有工作人员,这个问题也只能不了了之了,大大影响推脱了施工进度和整体工程施工质量[2]。

  2.3施工公司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低下

  每年进行化工工程建设所在施工公司整体模式较大,但并不是由直系公司直接处理施工,而是由下属一些公司去处理施工,进而造成了施工质量较差,工作拖拉的情况出现,施工单位每次施工都是去招收一些农民工,几乎都是,农民工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直让他们做,肯定会出现不同状态的施工质量问题的,作为管理者应该多多培训这些人员,让其认识到工作职责、改变工作态度,从而提升工作施工质量。

  2.4预算不达标及相对能力较差

  我国21世纪的整体经济相较从前提升较多,在建立的同时,石油方面的化工工程项目十分受人喜爱,所以,如果施工公司想要逐步攀升,远超其他施工公司的话,就需要时常培训,提升自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在之前是因为施工企业整体的预算成本不达标和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各有千秋。

  3现阶段我国石油化工工程整体项目管制中的改进方法

  3.1严格审阅并执行施工合同管理方案

  施工公司、建设公司两方在准备签订施工合同准备后续施工时,须严格审阅合同内容是否按照规定履行施工内及外的所有责任,并且需要将此合同先交予上级部门严格查询审批,而施工公司需要严格谨记合同内容,不得随意出现个人纰漏造成大影响导致施工质量较差的情况再次出现,当施工工程完成后,需要按照合同内容上的价格进行结算。

  3.2完善管理体系

  随着21世纪经济发展体系的愈加稳定,像很早以前的管制方法早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进步了,因此,施工企业领导需要针对于公司的管制体系重新制定与完善,工作心态也需要调整,一定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一定要重视工作,从而携手其他部门将石油化工工程项目严格管制。

  3.3施工单位施工技能的改善

  我们现代的新世纪和旧世纪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纪,而石油化工工程施工中的技能也需要适时改进,新设备可以让施工工程缩短工作时间,更加大幅度的减少人力的投如何施工预算的投入,也会提升整体施工工程的质量。

  3.4改善和培训监理工作

  改善监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改变监理工作人员懒散的心态和工作能力,企业可以适当的增加公司内部的培训,从侧面提升监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针对于工作期间不用心工作的人员可采取罚款方法,这样才能让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进而帮助其他部门完善工作制度。

  3.5改进管理方法

  在石油化工工程施工过程中,可适当的改变管制体系和方法,可多翻阅书籍,从书籍中找求新的方法,因而在改变老版施工管制方法的同时,需结合现代石油化工项目的性质,从一而论,在创新中萌芽生长,保证管制体系的完全性和表率性。

  3.6监督工作人员,提升其职业操守

  完成石油工程施工建设的惟一重要点就是,除了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其创新,也需要让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职业操守,让建设施工在法律的保护下继续建设。

  4总结

  以上文章主要围绕石油化工工程为底,作深入剖析,从主观方面告知施工工作人员需谨慎对待工作,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在设备提升的情况下充实自身,企业对工作人员适当的做培训工作,同时也应提升知识创新能力,从本质意义上提升在职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施工工作人员和监理公司工作人员及建设公司的工作人员只有团结起来工作,方可将石油化工工程顺利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由金光.石油化工项目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xx,37(23):57-58.

  [2]董雪蕾,黄一辰.石油化工项目管理优化探讨[J].云南化工,20xx,45(01):187.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绿色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对绿色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完善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意义;措施

  1引言

  绿色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概念是基于生态学的原理,将建筑系统的构建与自然建筑系统结合在一起,让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让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改变了传统的高能耗的运营模式和建筑模式,构建起了新型的绿色建筑,在项目管理过程当中始终基于生态角度出发来采用绿色建筑施工的方式对项目进行管理。基于此本文对绿色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完善路径进行了分析。

  2绿色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意义与必要性

  绿色建筑的项目管理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人们对于环保要求而推出的一个新的概念。绿色项目管理模式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而形成的管理模式,在项目建设过程当中对传统的建筑模式进行了创新,基于生态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观点,对项目进行建设,实现项目目标。绿色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对项目质量和项目进度管理和分析,对项目涉及的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完善。确保在项目规划、施工及竣工等各个环节都能从生态角度学的理论角度出发进行建筑施工管理。绿色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意义与必要性主要有:

  2.1有利于项目各参与方协调工作

  绿色建筑施工,绿色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当中,要涉及各个行业的人员,除建筑行业人士外,还有一些自然、文化和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人才,这些领域的人才共同参与绿色建筑项目施工,共同协调参与项目,使项目的每个环节都能体现出生态、绿色的特点。结合生态学理论对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加一把控,使建筑项目能与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衡的状态,真正的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构建起新型的绿色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

  2.2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在当前发展环境下,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基于生态角度出发,构建项目建设,让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的相处,让项目的建设与人能够更加的贴*于自然,更加的融合。本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是对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模式的创新,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探索了新的发展途径,有利于整体行业的发展,用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建筑风格和新的施工模式来促进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2.3有利于建筑项目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各个工序能够相互配合,能实现紧密合作,以发挥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绿色建筑项目的施工就需要各方面利益的*衡,要考虑建筑整体的环境特点,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的推行,还要兼顾社会效应。因此绿色建筑项目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相互联系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建筑项目在实施过程当中能够确保多样化、规模化,能实现建筑项目的科学化、现代化发展,推动绿色建筑项目的发展,实现项目的优化。

  3绿色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完善路径

  绿色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其完善路径如下:

  3.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升

  对于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要有先进的理念,要从生态学理论出发,本着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理念的要求,要从基于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环境资源和降低社会的污染这几方面来综合考虑,通过绿色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能对项目的建设和设计进行有效的优化。特别是在建筑设计过程当中,从生态学角度出发考虑节能问题和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合理的设置规划楼间距、朝向和体量。从设计的角度入手,让建筑的整体环境能够得到改善,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来进行设计工作。能尽最大可能的节约环境,能源,做好水规划工作,建立起新型的给排水系统,能有效地利用雨水和中水回用,实现环保和绿色节能。在项目实施过程当中,推行绿色管材的使用,对建筑的容积率合理设定,降低建筑的密度,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在绿色建筑施工中,尽可能的使用绿色环保的材料,能有效地降低能耗,提高环保效果。

  3.2绿色建筑施工方法的改善

  在绿色建筑施工过程当中,要确保施工方法的完善,采用绿色技术,基于绿色里生态理论来进行施工方法的推行。在施工过程当中做好建筑施工的合理规划工作,由专业人士综合考虑区域的环境特点和气候特点,在施工过程当中合理安排施工进程,做好材料和施工工序的设置工作。确保在施工过程当中能够实现清洁运输、文明施工等各项措施,并对施工过程当中的生态环境保存后工作加以关注,如避免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等问题,对于施工方法进行合理的规划,从施工角度入手来即促进环境保护。一方面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对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推行科学化的施工方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项目的施工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

  3.3绿色建筑人才机制的构建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要选择适宜的人才,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每个岗位上确保有专业人才,同时要组织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团队来实施团队管理工作,打造高效的团队。做好团队建设工作,合理的进行人员配置,发挥团队力量,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按进度按质量做好施工工作。使用有效的用人机制,确保每个岗位人员都能在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3.4绿色建筑招投标与合同的管理完善

  在项目建设的投标阶段,应该建立起投标项目小组,对业主的诉求进行分析,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按照业主的要求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来进行项目的设计和投标工作。做好项目的成本估算和设计工作,建立起相应的合同机制,明确项目的具体条款和标准,降低在合作过程中的风险。

  4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管理对于建筑项目的实施意义重大,与项目管理过程当中的内容比较复杂,工程量较大堆流程的管理也较为复杂,因此绿色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在项目管理过程当中,要推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做好岗位的人员的设置工作,采用先进的精细化的管理方法,推行绿色建筑施工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方法,真正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水*。

  参考文献

  [1]戴鹏程.浅析绿色建筑施工质量监督要点[J].江西建材,20xx(04):221+223.

  [2]邓凯洪.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20xx(02):125-12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扩张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春天,巨大的利益空间及利润前景让越来越多的人跨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而且随着人们经济水*的提高,对房地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质量、服务等都是消费者们选择的重点,这种种情况都极大的增加了房地产行业之间的竞争大的增加了房地产行业之间的竞争。房地产企业想要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之地,就需要通过强化施工管理,使企业能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进一步发展。本文将从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及成本三方面出发对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工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施工管理

  1引言

  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太过迅速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太过迅速,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开发商全力的追逐开盘的速度发商全力的追逐开盘的速度,完全不考虑质量问题,这也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地产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且来自于消费者、同行、**等各方的压力使得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剧烈等各方的压力使得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剧烈,想要在行业市场上有一*之地在行业市场上有一*之地,就要考虑如何以最少的经济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和最快的速度、最高的质量去完成房地产项目建设。然而,影响其成本响其成本、质量和速度的关键在于项目中的施工管理工作。施工管理对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施工管理对整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可以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房地产项目的整个过程过程,可以将项目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在计划内,从而使整个项目利益最大化使整个项目利益最大化。

  2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定义

  所谓房地产开发管理指的是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的过程中程中,项目管理者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房地产项目的建设和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项目的建设和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并通过管理对房地产项目进行优化配置地产项目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整体工期、成本等进行把控成本等进行把控。

  3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管理现状

  虽然*十多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虽然*十多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但从我国的现状以及需求情况来看状以及需求情况来看,我国房地产行业依然是处于快速成长阶段阶段,具有成本高、工期长、变数大、利益关系较多、受环境影响大的情况响大的情况。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房地产项目施工管理的现状有几点状有几点:a)施工人员不专业施工人员不专业,基本是由农民工组成,技术水*落后后,流动性大;b)为了蝇头小利为了蝇头小利,在施工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质量有很大隐患隐患,而且经常因为质量问题返工;c)施工过程中把握不好进度施工过程中把握不好进度,很难按时完成工期,基本无法按时交付使用法按时交付使用;d)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过程中,管理凌乱,无法做到成本控制,经常因为资金的问题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进度为资金的问题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进度。

  4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管理的诸多因素

  影响到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影响到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管理的因素有很多,可以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a)进度方面进度方面,影响到施工进度的因素有:①对应的责任单位没有按期完成所需完成的任务位没有按期完成所需完成的任务。比如:设计单位没能按期完成图纸设计完成图纸设计、供货单位没能按期提供所需材料等,房地产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涉及到很多部门和单位,任何一个部门或单位未能按时完成任务门或单位未能按时完成任务,都会导致后续的工程无法进行,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②临时的变更情况临时的变更情况,如:因为施工地质问题需要修改施工方案工地质问题需要修改施工方案,这时候则会需要重新设计图纸纸,重新补充针对特殊地质情况所需设备等,从而会产生新的工作工作,必然会影响到工程进度;③工程所需材料缺乏工程所需材料缺乏。材料是施工过程中的必备品施工过程中的必备品,受市场的影响,材料缺乏、材料未到位等原因是比较常见的等原因是比较常见的,故因此导致的工期延误也是比较常见的的;③受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导致进度延误受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导致进度延误,如:空气污染严重**要求停工严重**要求停工,连续的暴雨无法施工等。b)质量方面质量方面,质量是基本保障:①““人”的因素,这是主要因素因素,如果施工人员本身的品质就有问题,那么不可能做出质量过关的产品量过关的产品;②材料的因素材料的因素,材料如果不合格,成品必然是不合格的不合格的;③设备的因素设备的因素,设备功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比如定位不准确之类的问题比如定位不准确之类的问题。c)成本方面成本方面,影响房地产项目施工成本方面的因素非常多多,几乎贯穿了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合同方面合同方面,合同中没有明确对施工总造价及支出情况提出要求求;②过程中过程中,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监督管理,无法及时发现影响成本的问题影响成本的问题;③管理人员技术水*问题管理人员技术水*问题,无法发现工程进度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度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不能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5如何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施工管理水*

  5.1进度方面

  首先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总体计划首先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总体计划,根据计划制定出具体的具体的、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对涉及到的各个施工部门进行协调要求调要求,确保他们能相互配合和衔接,实现资源最优化;②充分的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分的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测绘、设计、原材料供应等),避免因临时的更改导致工期进度的延误临时的更改导致工期进度的延误;③做好节点控制做好节点控制,对施工链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总体调控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总体调控,确保一环接一环,保障工程能顺利开展顺利开展;④做好激励的奖惩政策做好激励的奖惩政策,并写入合同,对于在确保质量下缩短了工期的给予奖励质量下缩短了工期的给予奖励,反之则给予惩罚,以此来刺激施工单位的动力施工单位的动力,让他们提高效率。

  5.2质量方面

  ①在施工单位必选时在施工单位必选时,必须要选择质量、信誉、口碑都非常好的单位常好的单位,并且在与其签订的施工合同中需要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要求进行明确,在验收的时候也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及合同约定进行验收约定进行验收,以此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②从源头入手从源头入手,对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使用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高品质材料,并且对材料进行测试并且对材料进行测试,最大程度上保证项目的修建质量;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对工程的关键点、隐蔽部位等地方的施工进行重点监测施工进行重点监测;④加强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加强过程中的监督管理,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减料的情况;⑤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施工人员的工艺水*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施工人员的工艺水*,强化他们的质量意识化他们的质量意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质量,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效率,加快进度。

  5.3成本控制方面

  ①加强管理加强管理,打造完善的管理体系,结合绩效考核,利用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约束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约束,人总是会有偷懒和拖延的心理,所以必须利用制度对其进行管理约束以必须利用制度对其进行管理约束,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降低管理成本和因人的因素带来的其他成本浪费低管理成本和因人的因素带来的其他成本浪费;②采用招标必选等方式对材料的供应商进行选择必选等方式对材料的供应商进行选择,选择出质量过关,价格也有优势的大牌供应商也有优势的大牌供应商,减少成本支出;③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料、机械设备进行优化配置,尽可能提高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的浪费;④加强监督管理加强监督管理,避免中饱私囊的情况出现。

  6结束语

  房地产行业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房地产行业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其项目的施工管理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提高管理水*就必须要意识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各种问题产开发项目中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房地产项目施工中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秦建斌.浅谈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施工管理[J].价值工程,20xx((8):110~111.

  [2]唐诚.浅谈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J].建筑建筑建材装饰,20xx(5):127~128.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投资PPP项目的融资管理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传统的管理形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因此,本文针对传统建筑施工企业投资PPP项目的融资管理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PPP项目融资的特征、传统企业融资方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融资需求、PPP模式下融资管理与方案设计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传统建筑企业;投资PPP;融资管理

  我国的建筑行业,在最*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状态当中,导致了建筑行业的产值开始出现下滑的情况。之前的建筑企业仅需要对施工当中的环节进行负责即可,但是在PPP的环境背景下,企业需要对项目实施设计规划,并提升自身项目的整合能力。当前,有很多的城镇化建设,对设施建设提出的水*和要求非常提高,许多**面临着非常大的债务压力,为了有效解决该项问题,可应用PPP模式。

  一、PPP项目融资的特征

  (一)合作的时间比较长,存在的风险较大

  PPP项目合作的时间比较长,其中包括了BOT、POT、TOT合作方式,一般的时间为20多年。**明确规定,具体的时间不能少于10年。对于该点,与传统的建筑企业参与项目合作的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PPP模式的应用,将合作的周期进行了放大,从投资的角度进行分析,长时间的合作中,周期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二)融资主体发生该改变

  在PPP模式当中,**部门以及社会的资本方共同构成了项目公司,与**签订了相应的条约,项目公司的负责方向为建设和融资。在BT环境下,**为融资的主体,企业借助**信用实施融资。对于PPP模式的应用,融资的主体转移到了公司,也是将融资的主体转移到了社会资本当中,这便给社会资本方具有的融资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三)资金体量大

  PPP项目的融资是比较困难的,不但合作的风险会比较大,资金的体量也比较大,最少的资金也会高达几个亿。

  二、传统企业融资方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融资需求

  建筑施工企业对于PPP项目的投资业务,最大的难题并不是技术而是资金。依照传统的管理形式,对于资金的获取为银行,通过信用担保以及低压资产的形式等获取相应的授信额度。这样的融资形式,在施工为主业的前提下能够实施,是由于企业运营的大部分资金都是从业主方面获得的,对于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那一部分,才需要对融资的问题进行解决。所以,这样的融资规模经济都比较小,具体的期限以短期借款为主,可对资金成本实施控制。但是,该融资方式在PPP模式下,对于经营管理者的需求是不能满足的。

  三、PPP模式下融资管理与方案设计

  (一)融资管理介入时间

  传统的融资管理为先有建设的项目,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资金缺口之后才能进行相应的融资。但是,在PPP模式下,一定要坚持项目融资与市场开发一同进退的原则。在PPP项目评估进行谈判的阶段,构成包含项目的基本信息,可研究规划以及融资机构等,对不同融资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在实施融资工作的同时,实施相应的评估工作。

  (二)融资机构的管理

  每一个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与各个金融机构都存在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于融资的资金会比较丰富。企业要充分应用区域金融结构合作期的具体时间,行业带来的影响力,履行诚信的能力等[1]。对银行以及金融机构,实施细致的筛选,以便构建当前以及之后的合作融资伙伴信息数据库,建立长效动态的沟通联系制度,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通常来说,可将机构分为三类实施管理,如:开发银行,农业银行以及浦发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其中的资金力量非常雄厚,资金成本会相对低一些,对于信用履行的能力很有保障;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以及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商业性国有银行,其服务意识非常强,制定的融资方案特别灵活。基金证券,租赁保险公司等为代表的相关金融机构,其监管会比较宽松一些,适合在发债等融资方式中应用。此外,其他的一些地方性银行由于实力会相对薄弱一些,所以可作为补充融资机构。在企业融资机构信息库当中保管的金融机构建议,要以总行或者分行以及类似的层级为最佳,层级比较低的一方,不具备审核审批的权力[2]。此外,针对制定的融资方案,其中的风险控制以及专业性能力会相对薄弱一些,在信息库当中纳入的金融机构企业,要与这些机构建立高效的战略合作关系,尤其是对保密协议的签订,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以便全面确保PPP项目前期融资方案的各方面沟通的机密性。

  (三)融资工具的选择

  依照不同的融资方式,可将PPP模式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其中经常应用的股权融资手段为信托,基金等,经常使用的债权融资方式为企业贷,项目收益债以及银行贷款等等。根据PPP项目存在的特征以及可行性,要对不同的融资工具进行合理选择,例如政策性基金的选择。政策性基金是我国重点支持的一些项目,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3]。其中的优势为:资金成本比较低,为一种长时间贴息贷款。但是,融资的时间会比较长,最长的融资时间可以达到30年。融资期限当中,支付利息不需还本,通常情况下不存在分红,到期之后依照具体的约定,由规定的一方回收其持有的项目公司股权,政策性资金通常会由企业利用地方***依据层级上报给我国***进行审批,在通过之后,由开发银行或者我国的农业银行与企业实施详细的对接[4]。此外在具体的实践当中,银行与企业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对接。

  四、结束语:

  总之,对于PPP模式的应用,来一项全新的事务,加之在我国的起步还有些晚。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投资PPP模式的融资管理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扩展,以便不断优化项目交易结构以及融资管理等,将PPP模式的价值空间进行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林.试论传统建筑施工企业投资PPP项目的融资管理[J].交通财会,20xx(12).

  [2]彭慧.试论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融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市场,20xx(31):63-64.

  [3]张智强.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融资问题及解决策略[J].时代金融,20xx(33).

  [4]刘桂英.浅谈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融资问题及解决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xx(8):66-66.

  十余年来,我们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积极推行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加快了企业实现“两个转变”加快了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经营管理体制,加快了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一、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成为企业实现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突破口

  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是对不同工程对象的生产要素在施工现场进行1‘优化配置、动^管理”。一方面,在工程项目上按建筑产品的内在规律组织施工;另一方面,以项目管理进行企业的生产方式变革和内部的配套攻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以工程项目为中心的管理体制。

  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与施工队伍的流动性,以及项目构成的层次性i投人产出的经济性、组织施工的社会性,决定了项目本身要求管理班子相对稳定、施工队伍按需随进随出。因此,我们认为改变原先行政管理层次过多的现状,按照经营决策层、项目管理层及劳务作业层三个层次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的组织机构是椎行项目管理的关键,而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分开,是推行项目管理,逐步形成内部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动和重耝机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为此、从1992年初起、我们将建筑公司下属的原工程处解体,分别组建成立内部独立核算的项目经理部和劳务公司,只用了一年多些时间,就基本完成了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的”两层分开'改匣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只对上负责的五层次行政管理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三层次管理。又经过两年多时间,培育劳务怍业层独立作战、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承包工程、分灶吃饭、划小核算单位等、在工程上实现两层优化的动态组合和向社会开展各项多种经营业务,使劳务作业层向专业化、小型化企业方向发展,逐步形成机制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有竞争力的新型企业耝织形态3与此同时,为适应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和两层分开。

  我们根据“一本帐、两分开、三同步、四配套”的要求,探索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原理,实行企业各项业务的系统化管理,建立起了企业内部的要素模拟市场,使要素部门与各项目间按照对等原则建立经济合同关系,以确保项目中生产要素及时、准确供应,如材料供应的订昀关系;大型机构设备的租赁关系;劳务提供的分包关系;资金使用上与”内部银行的借贷、结算关系;向项目现场人员提供有偿生活服务的关系等。这样以公司作业利润中心对项目实行矩阵式管理,项目真正成为责任成本中心和对外履约的主体,最终形成“企业围着项目转,项目围着市场转”的新型管理体制。随着一系列与项目管理相配套的改革揞施的出台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深人,特别是*年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后,企业改革进人了机制转换、制度创新和配套改革的新阶段。从1995年开始,我们对第三层次的劳务和要素单位实施归井、剥离工作,从内部市场走向社会大市场,为改制创造条件::从19%年起,我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合理的专业化分工与资产重组有机结含,第三层次通过分解分流逐步向智力密集的管理型企业过渡,第三层次则实现从企业内部的两层分开向行业的两层分开的进步,一大批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自主经营、自负a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脱颖而出。预计到年底。全集团第三层次企业可基本完成改制。

  二、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成为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向内涵型转变的原动力

  实施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确立项目为企业管理的基点,使以往按固定建制承揽任务的“企业法'转变到了以工程项目为对象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的u埂目法企业内部围绕一个个项目,建立起一定数量的项目经理部,形成各项目同时运作、共同发展的格局。与此同时,两层分开后,使企业组装社会生产要素成为可能,打破了传统体制下自我配置生产要素。追求“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经营模式,充分利用社会生产要素为我所用,走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协作之路,这就从内涵上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规模生产能力:以1987年为例,当时的建工局*10万名职工。施工总面积400多万*方米,一个建筑公司的年施工面积多的有80至90万*方米,少的只有50至60万*方米。而我们现在的建工集团,职工数从10万名减到5。6万名,旌工面积则从400多万*方米增长到1000多万*方米,一个建筑公司的年施工面积多的达到180至190万*方米。可见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了成倍增长。同时,随着上海改革开放步子的加快和境外来沪投资及土地批租项目的增多,传统的施工、专业承包已不能适应国际惯例,市场呼唤的建设总承包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大型骨千建筑施工企业拓展施工总承包,走内涵型发展路子成为可能=以我们建工集团正在承建的88层金茂大厦为例,该工程总投资5。4亿美元,进行国际招标,按国际惯例实施“交钥匙”式总承包,由我们建工集团对工程从深化设计到材枓设备的采昀,到工程进度、质量、技术和合同等全过程实施全面管理协调,直S最终工程交付使用。与以往施工承包相比。总承包完成的工作量增长可达5倍以上,能够取得如此超常发展速度。是与集团1994年初改制后,就把建设总承包作为集团的四大发展重点之一来抓是分不开的。目前我们集团已承揽了17项总承包工程。总承包产值占集团综合营业额10%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开始从单一施工型承包向综合管理经营型承包转变,向管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方向迈进=

  三、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成为企业塑造形象展示水*的“窗口"

  从适应上海要建成现代国际大都市和塑造企业形象的要求出发。实施“名牌”工程战略,进一步拓展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内涵。随着硬地坪施工法、目网围档封闭施工、商品混凝土使用等规定的出台。我们将原标准化管理以安全生产为主。拓宽到以安全为突破口。工程质量为基础,把生活。卫生、工地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班组建设、综合洽理和1‘爱民、便民,利民"等内容均纳人文明工地建设之中—我们强调施工现场的场地布置图的制订和实施,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就考虑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3同时,推行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规范工地外观形象'做到工地进口处悬挂统一制作的企业标志旗;工地大门、围栏的造型和色彩统一规范且有特色;企业精神宣传口号的标牌栏目色彩鲜明。随处可见i工地岗位职责等各类标牌齐全,一目了然t这些外观形象较好地发挥了企业广告效应、宣传激励作用、美化环境功能,构成了建筑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还把文明工地的各坝要求作为员工的行为规范。在抓文明I地建设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建设,评选文明职工。以典型引导。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还有不少工地将文明工地管理标准同**的各项法规法纪融汇起来,主动走出去开展“社区共建’’活动,贏得各方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把工地形象视作是企业的形象,视作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工地这个“窗口"巳经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搞好文明工地建设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已产生了良好的“滚动效应”。

  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成为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离效益的载体

  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能否取胜,越来越取决于项目消化压价让利的能力:推行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和成本核算制。为以市场为导向实施科技进步与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提供了载体。项目体结合不同项目实际,围绕经济效益,推进科技与生产经营、科技与创优、科技与管理的结合,把新技术、新工艺推广运用到施工生产中去,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e项目管理的针对性、系统性的特征集中反映在工程质量(Q)、成本(C)、工期(DK安全(S)四大基本要素上。必然要求项目体通过科技进步来优化施工方案。实现最佳目标。上海二建在承建上海地铁一号线中开展的地下深基础逆作法施工技术。已成为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一大支撑r逆作法施工一改以往先地下后地上,由下而上的施工方法,地上和地下同时施工。既缩短工期。又减少对交通、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城市建设中施工技术的一大课题。诙公司在编制标书参与闹市中心项目投标中。积极向业主推荐这一独特的先进施工技术。并成功地运用于恒积大厦,仅用半年时间就建成地下4层和地上4层,工效提高了一倍以上。

  摘要:时空推演方法应用于建设项目施工决策论证模拟,是分析判断影响施工进展的一种预测手段,有助于理解和应对在阶段性施工中关键工作的风险因素的预控,是项目施工实施规划和施工组织的必要前提,是项目管理目标决心形成的依据。本文从实践应用出发,探讨了时空推演的基本方法,结合工程实际中建设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关注点和关键点,讨论了建设项目时空推演模拟的应用。并通过详尽的推演进行可行性分析,是场区布置的关键,并针对建设项目劳动密集性、资金密集性的特点,分析和讨论了时空推演在项目战略决策形成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时空推演法;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应用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北京地区当前建设项目具有项目多、城市配套建设项目多样、建设项目规模大资金投入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建筑施工管理是个周期长,过程复杂的统筹过程,关系到计划、技术、质量、安全、物资、劳务、核算、合同、调度等各个方面。一个建设项目从具备施工条件到项目竣工,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局部到整体,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经历相当的一个建设周期的时空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故此,项目施工规划和施工组织设计就必须能够真正把握整个过程,应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前瞻性,而遗憾的是,实际工程中的施工规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由于前期投入不足,或者过于草率和简单,从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才发现问题,造成被动形成疲于应付局面,轻则造成项目施工进展的混乱,造成本可避免的资金、时间的损失,成为项目管理的遗憾。

  1、时空推演法

  时空推演法是一种模拟分析方法,当面对复杂的难以直接下定决心的情况时,由于人的计算能力的有限性,使得对于假想的策略和方案的实际结果需要通过数值分析进行量化和模拟,模拟的结果未必与策划者的意图一致。但是在实际的策略选择和方案制定的决策上,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结果推演计算模拟,可以起到评估和发现漏洞的作用。这种策略推演手段实际上就是博弈策略的模拟,借助不断推演,以形成更为合理的应对思路和决策。

  应用时空推演法对一个建设项目施工实施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可以针对不同的控制目标,制定出合理可硬的组织实施计划,本文主要讨论时空推演法在项目施工阶段的应用。当然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对于一个项目建设前期的评估预测,以及投产运营后的生产经营,也可以应用推演的方法对相关注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对策计划。

  2、时空推演法应用的前提和程序

  2.1对建设项目任务目标的把控

  建设项目宏观上的目标有工期目标、质量目标、现场管理目标以及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宏观决策就是把控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实现的最佳配置结合点,即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安全高效的在预定工期内完成项目产品的生产,达到合理利润的最大化,充分体现为业主服务理念、企业增资等合成项目管理目标。

  项目目标应结合业主需求和实际工程的特点和难点进行量化,以便初步形成项目施工整体过程的概念性决策。质量目标应优先确定的,通常施工招标采购时会给以明确,合理成本目标是项目和企业通过合理正常的生产活动应得报酬,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其具体量化通常以合同总价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因此说,建设项目施工就是在相对确定的时间内,通过项目管理为业主方营造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应尽的商业责任和社会责任,获得相应的企业收益。

  2.2时空推演法的应用流程

  决策小组在确认任务后,首先要把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依据时间为主线,进行阶段性切分,并明确每一个施工阶段结束时,确定应完成的可量化的形象目标,对施工项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占用情况有基本的估计和认识。其次,应把整体项目目标根据切分的施工阶段进行合理摊分,阶段目标的实现是整体目标实现的前提。最后,应用推演的方法对施工展开进行模拟分析,以期能够把控阶段形象目标实现的关注点和关键点工作。分析关键点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实现过程中的边缘约束条件,通过推演模拟,形成关键点工作的管理决策决心。具体来讲,时空推演应用时应采取以下步骤。

  (1)推演对象的分解: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设置推演对象,根据工程目标分解的量化内容进行级别划分,一级对象涵盖项目管理的重要方面,比如场区布置、钢筋混凝土主材供应、大型施工机械运用。也可以是一级对象分解后的分对象目标,比如场区布置下的施工现场办公区设置、临时道路的布置、临时水电的布置。

  (2)推演模拟:通过决策小组的专业技术知识、施工经验,结合工程实际具备的条件,应用模型分析、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过程推演,通过推演补充和完善对象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分析确定出关键问题解决方案,形成项目实施的决策依据。

  (3)分析和综合:通过反复应用时空推演的方法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分解和综合,再分解再综合。最终形成一个具有预见性、控制性的决策,作为施工规划、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具体施工实现的战略依据。

  3、时空推演法应用分析

  3.1时空推演法应用于场区布置场区布置应满足项目施工不同阶段的空间需要,施工过程的动态性要求场区的布置应有相应的适应性。通常要考虑基础施工、设备安装及装修、小区市政绿化竣工验收等不同梯次阶段中在空间上的占用需求。场区布置的一般原则是按施工图纸规划出《施工*面布置图》,搭建各种临时设施。按安全文明施工的便准和方案的要求进行修整和装饰。临时施工用水、用电、道路按施工要求标准完成。为使现场使用合理,施工*面布置应有条理,尽量减少占用施工用地,使*面布置紧凑合理,同时做到场容整齐清洁,道路畅通,符合防火安全及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过程中避免多个工种在同一场地,同一区域进行施工而相互牵制、相互干扰。施工*面设专人负责管理,使各项材料、机具等按已审定的现场施工*面布置图的位置推放。其中,就非常重要的垂直运输机械布置来讲,要考虑到场区硬化道路,大型材料堆场及加工场位置,塔吊的覆盖范围,相邻塔吊作业影响,主体施工与装修及设备安装交叉施工期间运输通道的分离和结合。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减少投入,减少安全文明施工影响,节约场地,减少临时设施投入。

  3.2时空推演法应用于施工力量投入基于项目施工任务的季节性和劳动密集性特点,一个建设项目必须在一特定的时间段内经历从开始到完成。因此,在决策阶段,应规划出合理的施工阶段关键点上施工力量的投入保证预测。相对而言,项目管理人员的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一个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资源相对稳定,通常可以做到随着项目施工的逐步扩展,工作量和专业跟进情况的变化,调整和补充管理人员。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施工作业人员保证是个应深入考虑的难题,一方面应根据项目难点和特点,在选择劳务作业队时给以考虑,另一方面,应根据项目施工推进需要,把劳务作业人员保证作为项目施工层次展开分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避免把密集人员需求工作避开夏收秋种两忙和逢年过节期间施工人员锐减的客观事实,是项目推演应着重考虑的关键。应力求避免出现一方面需赶工求进度,而施工人员确实难以满足生产需要的两难境地。只有结合项目实际和季节特点,把控进度控制和施工部署,才是解决施工力量投入的关键。

  3.3时空推演法应用于工程采购

  施工采购和设备材料采购是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托项目生产计划安排为主线,结合不同性质和内容的工程采购,应通过推演项目进展需求,给以规划和确定并及时完成,是项目生产的前提和保障。

  才能保证人员和物资及时进场,避免出现停工待料或者专业队穿插作业不能及时开展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从资金占用来说,科学合理的分批分期采购也可以为项目和企业节约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或占用,对项目经营成本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根据施工任务、工程量、季节要求、组织顺序确定出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序列。依托进度安排,结合各分部工程必要的允许持续施工时间,和必要的搭接和穿插时间,并反映在质量检查验收等里程碑事件节点上,确定采购完成的最后期限。前置型的采购计划实施,有助于项目经理部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管理,对主要材料、构配件的加工定货、工程款收支、施工专业队进出场安排和现场空间布置做出必要的规划和调整。尤其对于国投资金项目,工程采购安排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准确性对于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有着决定性意义。

  4、结语

  本文结合项目施工管理实践中的得失,对时空推演模拟方法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实践证明好的坚决可行的项目决策对于项目实施规划和施工组织有着根本性的作用,是项目管理战略的指导方针。其正确与否深远影响项目管理目标的顺利完成。应用时空推演法是进行项目前期预测规划的有效手段,是形成科学合理施工思路的途径,当然,推演模拟依赖于必要的施工经验和细致认真的分析判断工作,才能达到项目施工完整过程的预测,才能有效地指导施工部署和决策制定。

  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推动我国走向新时代的必经之路。*年来,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客运量、货运量也随之增多,使得公路也在不断增加。其实我们在追求公路工程的建筑同时,也不能忽略项目的成本管理。在实际的公路施工中,由于施工单位对质量成本与工期成本的关注度不够,尤其是项目成本的管理研究更少,使其有时候在施工的过程中比较盲目,从而导致了工程的成本花销超过规定的数值。因此,公路路面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甚为关键。

  1项目工程管理概述

  1.1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内涵。

  项目成本管理属于公路工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节,在工程项目被承包后,工程单位首先按照相关的情况进行对项目的成本管理,而施工的管理工作是由行政体系逐渐地进行演变,使其提高了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其实工程的施工项目应该深入到各个细节中,包括成本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成本管理等一些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尤其是对于风险管理,直接决定了公路路面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价值。

  1.2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因素。

  公路路面工程施工的项目成本管理一般情况是和活动中所花费的资金有关。但是在项目成本管理中也要充分考虑项目产品使用的成本,在很多的领域中,财务的分析是在项目成本管理之外实施的。但是在很多的场合,分析内容其中也包括有成本管理范围。当项目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时,就可以更好地保障工程的质量。

  2公路路面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差。

  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工程也在不断进步,虽说一些施工的企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改变,可是从改变的情况来看,成本管理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果在前期的规范中不够精细又或者是浪费材料,使得工程的工期延长,从而增加了项目的成本。

  2.2控制体系不健全。

  由目前的企业的发展来看,很多的工程单位的成本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即使是少数的企业建立了成本管理体系,但是由于科学性较差,无法积极地调动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其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尤其是当成本超支了,没有深入地去探究其原因,从而让人员无法真正了解工程中的情况,最终导致了项目成本管理得不到控制,使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因为部分项目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规划的建筑要求,导致了公路路面工程施工项目成本增加,最终影响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2.3轻视成本管理工作。

  对于公路路面的工程而言,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部分,并且施工成本广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可项目人员对材料的采购却不够重视,没有更进一步对成本进行控制,使其导致了很多的项目成本完全没有作用。其实建筑工程的竣工不仅仅要追求利益,同时还要分析经营的效益,从而让后期的工作能够正常实施。部分的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由于各类的原因,使得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也没有管理的经验,那总结的*惯就更加没有了,一般情况,总结经验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对权利与责任的管理没有进行审核,因此在施工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作。

  3公路路面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原则

  3.1全过程管理。

  公路工程中的项目成本管理与项目的周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基本上贯穿了整个工程,从工程开始施工到竣工,为了能够真正地控制项目成本,首先应该对项目的每个周期进行详细的成本管理,使其保障各个环节成本管理的质量,从而确保整个项目工程的成本得到控制,规划出施工中有关的施工方案。如果想保障项目施工的成本,应该严格地根据方案展开工作。

  3.2相互均衡。

  其实对于公路路面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来说,一定要有效地控制成本、质量、进度之间的关系。如若减短了施工时间,促进了施工进度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减少项目成本。可是由于施工的进度比较快,使其很难确保项目的施工质量,所以说只有很好地掌握三者的关系,才可以尽可能地避免项目成本管理出现问题。因此工程在质量方面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会给工程施工时间造成延长,还会增加施工的成本。除此之外,如果过于重视工程的项目施工质量,使其忽略了施工进度,最终只会不断地增加项目施工的成本,完全无法让工程项目正常进行,从而不能保障施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施工时,应该合理地控制这三者的关系,为提高施工经济效益提前做好基础。

  4公路路面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策略

  4.1施工前。

  主要内容:

  (1)招投标环节,竞标者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提前做好投标的工作,在进行成本投入时进行评估,使其合理地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投入;

  (2)施工准备环节,工程的设计人员应该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入的探讨,确保工程施工的方法,从而最终保障方案的合理性,最大程度地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施工方案的确定与施工的实际情况一定要相符合,应该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关的施工方案,使其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

  (3)成本的预算环节,为了可以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在施工中,应该对费用进行合理控制,使其让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4.2施工阶段。

  主要内容:

  不断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保障施工中各个环节都可以满足规定的要求,对项目人员、材料等严格进行审核,确保材料被充分使用到实处;在进行成本审核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成本的差异,一旦有这类情况发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从而尽量避免在发生同类的事情;对以往的资金进行整理、收集,确保不会有很大的差异存在,减少项目成本的投入;在实际成本的核算中,首先应该对以往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重新根据规范进行分类,进而有效地管理项目成本。如果其中出现问题,及时地追究责任,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4.3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

  对于公路路面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而言,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甚为严格,如果该管理人员没有达到任职资格还让其进行管理,必然会影响公路工程的质量。因此,项目成本管理人员最低也要通过职称评审的要求,如学历在专科以上,对建筑类的多数都了解,且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等,这样才能最好地保障公路使用的寿命。不断加强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让他能够发挥出自身真正的价值,从而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

  5结语

  总而言之,公路路面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对总承包来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只有合理地控制了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总承包商的成本是决定公路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其实每个公路工程施工都有它独特的一面,因此为了可以更好地管理工程项目成本,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使其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的成本,并提高公路路面工程的质量,最终真正地实现企业的经济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勇.公路路面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xx(7):186.

  [2]王建.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xx(12):135.

  第一篇:桥梁工程项目管理思考

  摘要:

  关键词:桥梁建设质量问题;项目管理;市政道路桥梁

  0引言

  进人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国内大规模的工程项目也在悄然兴起,对项目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要更好地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就要把好工程建设中的质量关,还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提出新的管理方法和建设新的技术控制体系,因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发散思维和创新管理理念。

  企业要盈利,离不开管理,如何管理好桥梁道路的建设,不仅关乎企业的盈利问题,还事关人们日常行车安全问题。

  1桥梁建设管理的现状

  城市的发展使得公共设施建设的规模随之增大,而道路桥梁建设项目的增多,建设速度加快使得很多工程漏洞显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更多更快地获得利益,往往不顾工程质量而一味追赶速度,这就导致了很多隐患与问题的出现l[]。

  “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这是一个企业要获得盈利的永恒宗旨。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扩展7)

——薪酬管理论文范文五份

  摘要: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能帮助企业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还能使员工形成对企业的认可感和忠诚度;尤其对于由国有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而言,传统的薪酬管理制度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特殊的企业性质条件下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更具适应性的薪酬管理体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河南油田为例,分析其薪酬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希望能对同类企业薪酬管理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河南油田 人力资源 薪酬制度 薪酬结构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需求理论①

  需求理论[1]可应用于本文的分析与论述中,例如以公开表扬的方式来满足员工的尊重需求等。企业可定期找出员工当前和下一阶段的需求,并应用需求理论制定和调整激励措施。

  (二)公*理论②

  公*理论[2]应用于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现在员工获得报酬的绝对值及相对值对薪酬激励效果的影响,以及企业激励措施须符合公*原则方面。同时,日常管理中还须加强员工对公*的客观认识,使之产生公*感。

  (三)双因素理论③

  双因素理论[3]包含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前者是与工作相关的内在因素,后者则是工作以外的影响因素。根据此理论,可使用直接满足④与间接满足⑤两种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河南油田薪酬制度现存问题

  河南油田全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后文将简称其为“河南油田”。河南油田的薪酬制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作为央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河南油田的薪酬管理需以总公司薪酬政策为依据,在薪酬结构和要素等方面可自行调整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又是由中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使得河南油田在薪酬管理上兼具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双重特点。河南油田作为子公司,自身发展战略难以通过薪酬体系加以支撑和调节,在公司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薪酬的调查机制不完善

  河南油田缺乏对外的薪酬调查机制,使得本企业的薪酬水*很难与外界实际相挂钩,薪酬定位偏低,导致员工的薪酬水*整体上偏低,尤其是中基层员工薪资在同领域企业不具市场竞争力。南阳市统计局公布的20xx年度南阳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为41222元;而河南油田20xx年*均年工资虽高达61277元,[4]此数据之下却暗含着该企业员工实际薪资差距悬殊的现状。在整体偏低的薪酬水*下,河南油田一些有突出技术水*的员工选择在外兼职,而基层员工则普遍满意度差,缺乏工作积极性。

  (二)薪酬的决定机制不完善

  目前河南油田员工薪酬的确定主要还是依据集团整体效益的好坏,与人才市场行情以及当地收入及消费水*匹配度较低。尤其是对基层员工薪资的管理差强人意,员工普遍对整体薪资水*不满,反映出该企业内部尚缺乏符合市场规律以及员工需求的薪酬制度与标准。20xx年河南油田曾传出因工资差距过大,基层员工**的新闻,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该企业在薪酬决定机制方面没有做到足够的公*与透明,不能正确反映出员工合理的需求与报酬水*。究其原因,除了前文所述的调查机制欠缺以外,还归因于没有从内部入手进行有效的岗位分析和评估,使得河南油田对员工薪酬的决定缺乏全面的依据。

  (三)薪酬的调整优化机制不完善

  就河南油田目前的薪酬结构来看,薪酬要素较为齐全,但是薪酬结构比例缺乏科学标准,与现行的职务等级、岗位人员薪酬结构不能合理搭配。主要体现在员工的固定收入与浮动收入比例方面。河南油田员工的薪酬构成要素中,基本工资占了较大的比例,而这一部分薪资往往都是相对固定、短期内不会进行调整的。同时,员工的浮动工资方面还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对于不同职能的员工在考核上缺乏更为细致、切实可行的标准。

  另外,河南油田各岗位职级之间的递增额和绩效工资的变化幅度也不大,不能有效体现出激励作用;薪资分配制度上虽体现出对员工学历、资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但对于吸引和保留高学历、高素质员工未能起到预期效用。

  (四)薪酬补充机制不完善

  虽然河南油田按照集团的统一管理要求,将员工的薪酬结构进行了优化,例如修缮了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将员工薪酬与物价、企业效益、本人岗位、能力变化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协调联动,但这些措施都建立在对外在薪酬⑥的调整层面上。

  显然,河南油田忽视了员工对内在薪酬⑦的要求,在对员工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人文关怀、获得成就感等方面不够到位,使薪酬的补充机制不完善,难以全面发挥着薪酬的激励作用。

  (五)盲目套用新式的薪酬模式

  河南油田在薪酬管理中还存在着盲目套用新型模式的情况。比如未能根据员工不同的岗位要求制定评价机制,而是盲目套用KPI评估法实行绩效考核,在执行时又无法确保各项考核要素的落实等;或是一些管理人员接触到新型的薪酬管理模式时,对原有制度产生怀疑甚至否定,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盲目照搬硬套某些事实上不适合河南油田现阶段发展的薪酬管理模式和方法,产生了管理上的混乱。

  三、河南石油薪酬管理问题优化建议

  (一)完善薪酬的调查机制

  河南油田应在对外部人才市场和地方收入与消费水*进行充分调研,并对内部岗位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再结合员工的任职能力来制定薪酬,建立完整、切实的薪酬制度,既要体现内部的公*与公正,又要使薪酬标准与市场行情相吻合。

  具体方法是,首先进行岗位评估,得出企业内部职位等级序列,进而确定与之对应的薪酬等级;其次通过人才中介、行业公会、专业机构等媒介进行市场调查,据此制定薪酬标准,避免薪酬决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调整和优化薪酬结构 首先建议河南油田加大员工浮动薪酬的比例,参考集团的工资标准实现弹性设计,根据市场环境和岗位的发展变化设计薪酬方案,提升薪酬的浮动空间,强化薪酬的激励效用。

  其次是完善绩效评估体系。河南油田需要从考核内容上完善绩效评估,并且落实员工参与和监督,通过实现透明化、公开化的考核,辅以有效的沟通,保障绩效考核体系的公*性和客观性。

  (三)完善薪酬的补充机制

  河南油田应以员工的人文诉求为核心,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体系,完善薪酬补充机制。具体来说,可从改善工作环境、优化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来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以员工的尊重需求为重心,履行对员工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还应适当鼓励员工勇于挑战难度较大的工作任务,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河南油田可将公司内部薪酬制度公开透明化,有助于培养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同时,通过企业宣讲、员工培训等形式培养员工的公*观,提升员工对于公司的认同感。

  最后,河南油田应改善大型企业常有的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例如组织结构臃肿、重复性工作、无效会议、不必要的加班等,从规范工作流程入手,减少或杜绝此类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满意度。

  (四)避免盲目套用薪酬模式

  河南油田还需避免盲目套用新式薪酬模式。当然,也不能完全局限于“不盲目套用”的思路而不去突破和实践,应该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国内外薪酬管理模式的发展动态,在综合考虑公司的现实管理水*、整体薪酬状况和人员素质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人力资源策略和薪酬管理手段,建立适合自身需求的薪酬制度。

  (五)转变薪酬理念,打造薪酬战略

  河南油田应从企业战略高度打造薪酬管理理念,将薪酬体系的构建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使薪酬体系成为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将以前只注重使用员工的传统思路转变为注重员工能力的开发与提高上,把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培训提升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形成注重员工价值的企业文化。

  四、结论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面,有效的薪酬管理可以最大化地激励员工。本文以河南石油为例,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为工具,对该企业薪酬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河南油田应进一步把员工的工作业绩与工资相挂钩,使固定薪酬与弹性薪酬合理搭配;其次,河南油田的薪酬政策应将市场数据与员工绩效相结合,并通过福利的调整来完善薪酬体系;最后,河南油田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子公司,需要以集团公司整体人力资源规划为基础,以子公司发展战略为蓝图,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来设计和调整自身薪酬体系,使薪酬更具激励效用。

  参考文献

  [1] 马斯洛.马良诚译.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动机与人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5.

  [2] 斯塔西亚当斯.社会交换中的不公*[M].北京:商务出版社,20xx.

  [3]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OL].*****.

  [4] 南阳市统计局.南阳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OL].**网.*****.

  [5] 南阳市统计局.南阳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xx: 78-137.

  [7] 彼得德鲁克.谦晓红译.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实践[M].上海:译文出版社, 20xx: 198-216.

  [8] 路易斯戈梅斯.戴维鲍尔金.罗伯特卡迪.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122-149.

  [8] 潘金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年鉴[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xx: 298-301.

  [9] 石颖.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xx(8): 301-307.

  [10] 王*换.以员工价值为基础的薪酬体系设计[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xx(1): 70-73.

  [11] 杨玉英.关于绩效与薪酬体系间问题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 114-116.

  [12] 张根明.现代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20xx(11): 81-83.

  1薪酬管理的意义和功能

  1.1激励功能

  企业通过工资、津贴和福利等来对职工的素质、能力、工作态度和业绩等进行定量性评价,这即是企业的薪酬制度,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下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有更高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提高工作的效能,加快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薪酬管理制度还是职工通过劳动来更好的体现社会价值,员工在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下,可以更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来,使自身的价值更好的体现出来而企业通过薪酬制度能够更好的展现出来企业的文化和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而且对于与企业文化和发展目标不一致的行为,则通过薪酬制度来进行适当的惩罚和约束,通过奖惩制度更好的激励员工,为企业的业绩的提升及战略目标的实现努力奋斗。

  1.2调节功能

  薪酬管理的调节功能,其通过分配方式和差别化待遇等手段,从而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员工能够合理流动。首先,在薪酬分配的调节下,企业管理者可以合理的对员工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有序的流动,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整体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而且还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效益;其次,在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过程中,离不开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而且是电力企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关键,为电力企业和谐的发展及经济效益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电力企业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

  2.1传统的薪酬体系只能提供薪酬,却不能起到奖励的作用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都处于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下,在这种薪酬管理制度下,企业职工的劳动与薪酬之间并没有太明显的联系,往往是*均主义,干多干少在薪酬上都没有太大的差距,由于薪酬制度分配上的不合理,从而影响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再加之企业缺乏相应的福利制度,使员工在工作中得不到激励,缺乏安全感,所以对工作的热情缺乏

  2.2激励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电力企业薪酬制度中激励手段都较为单一,没有对员工多层性的需求进行关注,不仅对不同职位人才价值缺乏重视,而且对于关键岗位和关键技术人员的激励也远远低于市场价值,这就导致很难留住人才。再加之企业薪酬分配方式较为单一,企业的经营者和核心骨干与企业之间并没有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这就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员工往往更注重企业的眼前利益,而对于长远利益缺乏考虑。

  2.3薪酬缺乏外部竞争力和有失内部公*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也更加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人力作为重要的资源,其配置需要与价值规律相符,而且在这种新形势下,人才流动也较为频繁。企业薪酬机制不合理,当核心员工和关键岗位员工与普遍员工薪酬差距较小时,就会体现出分配的不公*,企业员工再与外部同行业人员工资水*进行比较后,则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甚至会考虑到自己的去留问题,最后必然会选择向价高的企业进行流动,从而导致企业无法留住人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扩展8)

——运营管理论文(精选五篇)

  摘要:运营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类的核心课程,教学难点多,教学难度大,相关教师进行了多方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成绩,然而,部分情况还不令人满意,存在的问题还有,特别是教学改革理念和组织问题等需要斧正,同时新时期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系统化、多元化和配套化的进行。

  关键词:运营管理课程;课程教学改革;系统化配套化教学改革

  一、引言

  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运营管理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充分显示了运营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运营管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知识理念、技能方法和流程,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实施有效、柔性和快速反应的管理。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教学改革,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和教学效果都有进步明显,但是不足的地方仍然还比较多,此外,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管理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校,需要继续不断地进行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运营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为例,对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举措进行综述,由此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市场营销专业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综述

  多年来,常熟理工学院强调以应用型本科为特色,注重课程教学改革。与此同时,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相关教师积极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几年来,主要举措有:

  1)以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运营管理实务为方向,改革教学内容。通常,现代运营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繁杂,大而全,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学时的限制,再考虑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同时,在抓住运营管理课程核心主线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运营课程内容改革,基本逻辑脉络为:现代企业生产运作方式—计划—组织—控制,涉及的重点核心内容有:需求预测、综合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网络计划和库存管理等。这样教学内容既反映了运营管理课程的精髓,通过教学,有能够满足学生工作后的需要,既学到知识技能,又能够在工作中够用。此外,每个年度,教师还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调整,以保持与时俱进。

  2)强调课堂教学效果,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针对不同内容,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在理论教学方面,注意师生交流互动,让学生既学理论知识,有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配套软件辅助教学。现代运营管理,强调对计算机的应用,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软件辅助教学,例如,在需求预测教学中,我们使用了SPSS和EVIEWS等软件,在物料需求计划教学中,使用了ERP软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软件能力。

  4)注重对学生*时学*的过程管理,改革课程考核办法。现代管理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

  5)安照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梳理相关课程群,为运营管理课程的学*打厚基础。要作好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先期课程进行教学,打下厚实的基础。这样,可以大大减低学生学*运营管理课程的困难。

  6)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定期与不定期地进入企业顶岗实践实*运营管理知识技能。教师以半年甚至以年的时间深入企业,能够学到最新实用的管理方法和技能,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和能力非常有益。以上所有这些关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反思

  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结果表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难点多,教学难度大,教学改革涉及的因素多,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多年来,常熟理工强调以应用型本科为特色,注重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存在。

  1)相关管理部门对运营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的认识片面,缺乏系统性认识。

  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如果认识发生偏差,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教师无疑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主体,然而,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由此就误以为把教师因素解决好了,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或命题,例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实际上就是认识上的误区。如果要问好产品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可以借助运营管理理论得到答案,现代运营管理理论认为:好产品=好的原材料+精良的工艺设备、技术+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科学的管理等共同作用之下制造出来的,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说是缺一不可的。高校培养学生,就是培养人才,人才就是相当于好产品。那么,作为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涉及哪些因素呢?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性分析,根据理论和实践的长期思考总结,主要因素有:

  1教师因素;

  2学生因素;

  3教材因素;

  4教学配套因素等。只有把所有因素都调动和激发起来,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切实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以进行改革。例如,课程教学改革该如何组织?如何实施?从管理层角度理顺各种关系,才能继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

  2)教师方面,目前大部分教师的学历和资历尽管没有问题,但是相对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认识还不深入,办法还不多,一谈到教学改革即认为是搞搞案例教学,没有其他的创新性想法。

  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学*兴趣,没有科学地、系统化地去思考分析运营管理课程本身,以及和其他课程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重视师生交流互动,但是,由于学生的课堂交流能力的天生薄弱,因此师生交流互动难以继续维持下去而不了了之。此外,由于时间和经费等的限制,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理论和实践很难以进行有效地结合。除了课堂教学改革外,学生的*时学*状况如何考查,期末考试成绩与*时成绩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都还在摸索之中,有待于完善和成熟。

  3)学生方面,市场营销的学生普遍对运营管理课程有许多误解,认为自己以后毕业后不会从事运营管理工作,而且许多学生把运营管理仍然理解为传统的车间管理;此外,教材内复杂的运营管理模型推导让一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避而远之。此外,上面一段提到由于学生的课堂交流能力的天生薄弱,因此师生交流互动难以继续维持下去而形成恶性循环,最后不得不形成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奇特现象。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值得思考和解决。

  4)教材方面,当前出版的运营管理教材大多以理工类背景为主的教师编写的,有的甚至是直接引用国外的原版教材,由于逻辑思考体系的差异,以及编写的个性化差异,这些教材并非适合经济管理类学生进行学*。此外,这类教材体系固然齐全,但是部分内容却蜻蜓点水,不深入,这些教材里内容与许多其他课程里的内容严重类同或者重复。这就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对运营管理教材教学重新编写。

  5)此外,一线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忙,且没有经费决策权,导致与其他院校同专业教师的交流机会显得不足,不利于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这些都需要管理部门进行思考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李芳,叶春明.《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工业工程,20xx(4:)135-138.

  [2]刘消寒.ERP沙盘模拟及其在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xx(5):75

  [摘要]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已成为城市稳定发展的支撑,其安全运营就成为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分析了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的风险管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为日后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

  1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现状

  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指建筑面积2万*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用房。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强,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城市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与规划要考虑综合开发与建设的可能性,从应对灾害、突发事故、人文、环境、海绵效应等多个角度入手,展开分析,提出建议,才能更好地提高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

  2大型公共建筑安全存在的问题

  2.1损失大、风险大

  大型公共建筑在安全运营与操作中,伴随的损失往往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建造耗时、成本高、建设技术要求高,发生事故或破损后的修复难度很大、修复时间久。因为大型公共建筑的安全隐患,带来的严重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发展受阻、人文景观的破坏以及生态系统的紊乱。城市大型公共建筑较为集中,一般会建设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集中的地区,一旦发生意外或安全事故就会引起巨大损失。

  2.2运行风险的多元化

  大型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种类多样,原因复杂,包括建筑自身因素、外界环境干扰、人为因素等等。其中,由于城市灾害的多样性,使得城市大型建筑所受灾害复杂,包括受地震、风灾、海啸、洪灾、地质灾害的威胁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的运营风险往往难以控制。

  2.3风险连带特性

  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还包括对经营风险的连锁反应引发的问题。城市功能的整体性增强,让很多居民参与到了大型建筑的使用和享受之中。因此,大型公共建筑安全中,大型建筑的灾害一旦发生,就会引起众多复杂的连锁反应,对周围一系列的人群和环境产生影响,导致巨大的灾害发生。

  2.**险防范的难度大

  大型建筑风险防范难度大。由于城市大型建筑不仅基础设施等物理功能网复杂,而且组织结构也复杂,在防灾减灾措施或法律法规执行的程度很难保证达到统一标准,其中有些灾害是由于操作不当、人为造成的,无法实现风险的前期预测和主动控制。

  3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行创新策略

  3.1强化风险评估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

  建筑物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化和系统化的工程,在步骤上需要在前期判断大型公共建筑的整体风险定位和标准,认真分析大型公共建筑的安全指标和数据,在建筑物运营中,要根据建筑物运营的实际情况,对建筑物进行动态监测,在风险因素的判断中,认真评价具体的风险级别,从优化和完善风险防范的具体基础做法入手进行改善;其次,在建筑物安全运营过程中,根据建筑物的特性与功能进行规划,对外界的环境与突发事件进行动态调控、预警、应急救援等一系列措施。

  3.2完善城市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是指对于已经发生的灾害或突发事件,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具体体现如下:(1)对灾害或突发事件、事故的辨识与评价,确定响应的应急启动机制及应急管理等级;(2)对人力、物质和工具等资源的管理、确认和准备;(3)指导建立现场内外合理、科学、高效的应急组织实施体系;(4)设计应急行动开展的程序及战术;(5)制定训练及演*计划。

  3.3构建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台

  当前,构建一种科学、有效、稳定的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化*台,对未来的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与控制具有非常好的帮助,有效的公共安全信息*台建设一般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功能。(1)公共安全信息*台需要集中处理各类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与数据,并将事件严重性进行分级,并与历史上的事件或案例进行对比,查询具体处置方法与方案,预先设计一种事件的机动窗口与应急方案,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按照紧急方案进行管理和控制。(2)公共安全信息*台的发展与信息整合实现要进行联合处理,用户可以根据警报处理对事件级别进行控制,对警报流程和信息警示,对民众的安全疏通做出更加人性化的引导。(3)当有紧急事件发生时,按照预案规则,进行联动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型公共建筑安全运营风险管理需要适当创新,采取人性化思路改进各项措施,这样才能保障公共建筑安全的稳定运行。

  作者:乔五洲 单位:大庆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谢琳琳,彭红圃,赵越,等.公共建筑健康管理研究———以广西为例[J].建筑经济,2013,(6).

  [2]黄敏强.浅谈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J].改革与开放,2012,(7)

  摘要:针对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运营管理建设问题和高速公路信息化运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案例,通过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模式和信息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方案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方案

  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及模式也在逐渐改革。但相对于建设质量和建设进度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在管理信息化和建设智能化发展方面较西方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所以,如何根据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科学技术合理地开发利用高速公路的信息化体系,推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是今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1.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建设资金来源及建设发展模式等差异造成了我国高速公路各个地区运营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在建设发展初期,高速公路主要采取分级建设管理的模式,但未得到很好地效益,原因在于自成系统的运营管理模式之间缺乏联系。同时,由于传统的公路管理水*限制和技术手段落后等因素,导致这些分散系统采集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共享,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多级化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体系,这制约着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第二,公路交通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偏重于内部管理,忽视外部面向大众的信息服务;设备及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够;各部门之间协调性考虑不足,系统集成性较差等。这都是我们今后需要解决的。

  2.基于网络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1)接口层软件必须规范、统一。在*几年来建设发展过程中,我国大部分都配备了先进的监控和控制设备.但受使用环境和控制模式的差异,实现路线的连接和控制尚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难以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整合。所以,,统一的“接口层”软件是开发过程中的一个硬性要求,制定标准信息接口模式.以便快捷地与高速公路网上已有的各种硬件设备相连接,实现信息共享与集中。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扩展9)

——银行管理论文(精选5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银行信贷的现状,其次分析了我国银行信贷风险出现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信贷行业风险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银行;信贷管理;风险控制

  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虽然银行在业务方面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型和升级,但从盈利角度来讲银行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仍在于信贷。但是*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略有波动,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金融风险的提升,银行的风险和核心内容开始转向于信贷风险管理。面临当前的经济形势,我国学术界领域也给出了相关的研究,*年来衍生出许多关于控制信贷风险的理论和方法论,对控制信贷风险具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

  一、我国银行信贷现状

  (一)我国银行信贷区域发展状况分布

  由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银行信贷地域分布主要存在一下几个特点:首先,银行信贷主要分布于沿海城市以及北方工业发达城市,中西部地域借贷率和借贷数额较低。其次,*年来我国银行信贷相关格局变化不大,仍然是以上区域比例居高,中西部比例较低,存在严重的地域不*衡。

  (二)我国银行信贷产业分布

  由银行内部对一二三产业信贷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各银行信贷集中投放于资金周转率较高且利润较高、行业信誉高的行业,例如交通运输、电力、道路工程、国企投资项目等等,这些行业是我国的龙头产业,资金需求量很大并且受到**的支持信誉很高。从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来看,信贷集中于二三产业,*年来有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第一产业信贷率较低。总体的行业分布格局*稳过渡,基本比较稳定。

  (三)我国银行信贷规模结构

  信贷规模和信贷产业布局成为正相关,我国银行信贷部门偏向借贷给二三产业中信誉度高的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但是由于受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影响,我们发现银行信贷的大客户*年来受到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均存在着资金回笼不足、还款率较低的现象。

  二、我国银行信贷风险出现的影响因素

  (一)货币流动性

  银行贷款能力取决于存贷比,其直接反映出我国银行资金在贷款方面的比重。从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角度来讲,商业银行存贷款比重不能高于75%,否则会出现的信贷风险隐患,从而影响到银行本身。其次,信贷率如果在50%周围波动,则表明银行部门有一半的资金是闲置的,这时银行会存在相关的亏损风险隐患。因此我国各大银行普遍将信贷比率控制在70%左右。但*年来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激增,其借贷利息率普遍比银行低,银行业受到同行的冲击,其信贷业务量有下降的趋势。银行内部货币流通性下降则会导致银行亏损,为银行业带来相关隐患。

  (二)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过高,资金不能够按时回笼甚至坏账现象出现、资金无法回笼都会导致银行信贷风险上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日益加快,国内各大产业均受到外国相关产业同行的竞争影响,其利润率有所下降。因此银行应当辨明形式,及时对贷款方向进行调整,从而减少自身的不良贷款。

  (三)利润率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虽然规模雄厚,但是受到*几年经济形势的影响,其资产的收益率不容乐观。拿四大国有银行和国际标准相对比,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收益情况、业务覆盖率等指标额和国际标准还相差较大。从中西方对比表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和西方商业银行在盈利能力和发展模式上还尚有较大差距。

  三、我国信贷行业风险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相关人员的培训率、提高入职门槛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一定意义上讲和相关人员的风险敏感度有关,健全的风险控制机构必须强调环境依赖、过程导向及组织结构对风险因素的反应能力与敏感性。因此银行部门应当在相关人员入职时进行把关,录用高素质、专业知识较为丰富的人才,此外还应当提高从业部门人员的培训率,通过再教育来提高人员的风险敏感度和风险认知,最终使组织中的所有人都要主动积极思考问题。

  (二)增强上下级之间的组织协调性

  各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政策是根据国家统一政策和银行内部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符合银行未来的发展诉求,它主要包括人员的纪律约束、银行控制风险的偏好与理念。因此,银行需要增强上下级各部门间对银行风险控制政策的认知程度,从而确保测量、控制、数据的高度一致性。

  (三)建立健全的延时付酬及业绩考评机制

  由于银行信贷损失和风险是滞后于实际的账面操作的,所以信贷决策部门的预测正确与否直接关系银行是否盈利,而绩效考核和相关人员的利益是直接挂钩的,所以为了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预测准确性以及业务的严谨度,银行业应当科学规范信贷人员和信贷决策部门的绩效考核标准,从而通过科学的奖惩措施来减少认为判断的失误性和不确切性,通过人员把关来降低银行借贷的风险。

  四、总结

  随着*年来我国经济形势的波动以及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行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主要表现为银行盈利水*下降等。本文从商业银行经营学的角度,结合相关的经济形式,由影响金融信贷的因素入手,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本文能够给各大银行一定启发,也希望此文能够引发出更多关于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与风险控制的实用型方法和理论。

  参考文献:

  [1]唐敏,方俊芝.邮储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思考.20xx(15).

  [2]高志军,刘伟.物流服务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型研究.20xx(09).

  [3]胡明远.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电子化的设计与实现.20xx.

  一、**注资推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

  20xx 年12 月30 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用225 亿美元外汇储备作为资本金分别注入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这种非传统的财政拨款是我国治理国有商业银行痼疾的新尝试。对商业银行来讲,利用单一货币的风险很大,尤其推动工商银行上市需要动用的外汇储备规模庞大,存在着汇率变动风险,因此,工商银行的注资方式没有采用外汇储备注资单一形式,而是中央汇金公司和***分别拥有一半的股权。在其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后,农业银行面对巨额的不良资产处置问题以及经营效率低下的状况也进行了股改上市。20xx 年5 月24 日,经***批准,全国社保理事会向农行投资150 亿元。然而农行并没有效仿其他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而是根据其现实状况,引进了社保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20xx 年7 月5 日,随着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H 股的成功上市,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已全部进入资本市场,宣告着中国的金融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效率低。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过程中,无论是从目标定位还是上市的积极意义来说,目前主要表现在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但仅以此为目的的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很有可能会同其他一些上市国有企业一样,不良资产率出现短期的下降,而在商业银行长远发展中依然没有建立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成熟的财务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和效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那么,以上市为契机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只能暂时使资本充足率提高,这种短期经营行为可能会使国有商业银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再度陷入困境,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阻碍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财务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商业银行价值,从日常经营角度来看,就是商业银行提高效率和优化经营管理制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统一。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还采取传统的财务主管对本机构负责人负责的方法,导致财务管理权力分散,调配能力减弱。

  2.经济效益决策方向模糊。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目前工商银行盈利模式仍主要依靠存贷利差的收入,其非存贷利差收入占比与国际银行的水*相差甚远。工商银行上市后必须要适应来自国内外股份制银行的激烈竞争,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保持并继续扩大贷款的规模、增加贷款与存款的比率。但是由国家控股的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大股东对商业银行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银行的发展方向甚至具体经营活动的决策等方面。而且上市后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高层管理者仍然会表现出浓烈的行政色彩,使其决策会更多地偏向**管理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其市场化运作并牺牲银行的经济效益。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金融风险问题

  1.国有上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银行作为债权人产生不良贷款,作为债务人吸收了储户的存款,因为宏观经济变化或者资产发生损失无法偿还储户到期存款,都会产生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可以反映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好坏。根据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一家银行不良贷款率高,就说明其信用风险较高,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研究报告,银行的信用风险是其所面临的所有风险中最重要的一类风险,由于它具有扩大化的效应,根据委员会的统计研究结果信用风险约占比六成以上,是银行风险的主要来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许多长期存在的财务指标问题在上市后得到了初步解决,尤其是反映信用风险的不良贷款率、衡量市场风险的资本充足率等问题在上市后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考虑到四大行不良贷款的核销因素,如果将核销的数值加回,则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不良贷款率指标就会出现增长趋势。

  2.国有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目标是要实现盈利最大化,但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还是要保持资本适度的流动性。然而,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流动性与盈利性存在矛盾和冲突,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与提供贷款的规模大,范围广,同时为了提高利差收入,就容易造成严重的存贷款的期限错配的现象,使得流动性风险加大。然而,从国有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来看,其金融风险管理并不尽如人意。从内部原因来看,我国国有上市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技术落后,信息数据库不完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会计计量的失真等,而从外部原因来看,我国上市银行的风险信息披露法规不规范,信息需求主体缺乏,监管不严等。

  (三)国有商业银行财务指标问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金融市场上中小股份制银行利用灵活的机制和各种创新的经营理念,在金融市场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在公*对等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些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也给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挑战,面对这样的压力,国有上市银行应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大原则,直观的发现其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以便找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1.安全性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良贷款率,它是衡量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首先因为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存贷差来获取利润,高不良贷款率将会导致商业银行难以收回不良贷款的利息,也就存在无法支付存款利息的风险。其次,不良贷款率高,会大大降低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增加银行经营风险,因此,**利用外汇储备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使其符合上市条件。其次资本充足率是抵御银行风险的最后一道内部防线,同时也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国有商业银行通过上市,提高了资本充足率,促使银行经营能够更加稳定安全。另一方面,资本充足率越高也会使银行的盈利变差,因为作为这部分的资本也就闲置下来不能创造出更多的效益。所以,即便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远高规定值,但是考虑到盈利性原则,就会出现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的矛盾。

  2.流动性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的存贷比为75%,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存贷比率较低,这与其上市后为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有关。存贷比较低也反映了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缺乏效率,无法将大量闲置资本运用到实际投资中,削减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所以确定适当的存贷比区间使商业银行在盈利的条件下有效规避风险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再者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取决于流动性比率,这个比率越高,银行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在20xx 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提高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开始注重对银行的流动性比率的监管,我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的监管要求,是通过发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规定此比例不应低于25%。

  3.盈利性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国有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竞争规律,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以实现盈利最大化的目标。根据中国银监会规定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ROE)不低于1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ROE *年来有所下降,原因也都是受到了*年来经济危机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由于我国并没有完全利率市场化所以经济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并不很严重,但是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必定伴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那么国有商业银行要保持净资产收益率或者是持续的增长还需要加强应对风险控制的能力。

  三、解决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存在问题的对策或建议

  (一)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的不良贷款率除了农业银行略高外,其余都处在低于1%。但是,在不良资产率较低的情况下,其不良贷款绝对额却在上升,隐藏的信用风险也会加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不良贷款绝对额的考核,利用上市带来的优势和便利扩大资金来源,改善资本结构。在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以期限短流动性高的负债支撑长期贷款的“短存长贷”期限错配现象日益突出,比消除风险更为重要和现实的是预防风险。风险信息的及时准确获取,对员工和客户的沟通也可以促进银行快捷的了解其所面临的状况和风险。沟通的渠道应该确保员工能够在各自的业务单元、过程或者机构之间*行地给予风险信息,国有商业银行也要主动推行其内部评级体系,比如上文提到的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8%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也是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积极地域流动性风险。

  (二)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财务指标的稳定性

  1.优化资本结构。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我们也应意识到,在未来几年中,不良贷款将面临较大的反弹压力,资本充足率的维持或者增长都需要优化的资本结构,实现资本结构多元化,而且很明显,资本总额越大,资本充足率也越高。因此,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实施资本监管,要将资本充足率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围内,把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作为手段而不是目标,同时监管部门还应该通过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加强对银行资本的约束,迫使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防范风险,实现上市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国银行,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大,所以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然而,资产收益率越高并不代表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就高,要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还需要考虑各种资产风险因素,所以,对商业银行来说最安全的方法还是加强对无风险的中间业务的发展,提高中间业务种类的创新能力,增加中间业务交易的技术含量,节省成本和时间。

  (三)建立现代财务管理体系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