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总结 >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日期:2022-10-18 00:00:00

1、瓮、绳: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作动,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2、解题建议:(准确答题有“几看”)

3、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7、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8、《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9、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10、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1、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4、是以见放

15、师:

16、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17、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1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9、《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0、《劝学》:是一篇论述学*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的散文。本文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论证艺术。

2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2、结构推形。

2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24、鬼门关:比喻僻远险阻的地方,也指克服困难的关键所在。

25、爱屋及乌——比喻因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26、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27、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8、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29、形*字

  形*字,是指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形似音异字

  如:“戮”与“戳”、“栗”与“粟”、“瞻”与“赡”、“缀”与“辍”、“杳”与“沓”、“管”与“菅”等。

  (2)形似音同字

  如:“喧”与“暄”、“蔼”与“霭”、“竞”与“竟”、“陨”与“殒”、“腊”与“蜡”等。

  尽管字形错误的原因很多,情况多样,但辨析、识记字形,我们还是有“法”可依的。

  ①以义为本,依义辨形:即通过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如“陨落”与“殒身”、“指责”与“指摘”、“杂糅”与“揉搓”、“蒙蔽”与“时弊”,都是正确的写法。而将“入不敷出”写成“入不付出”,将“胸无城府”写成“胸无成府”,

  ②依据形旁,析疑选字:如“不胫而走”的“胫”,其形旁就与走路有关。“插科打诨”的“诨”跟言语有关。“寒暄”的“暄”跟太阳有关。“眼花缭乱”的“缭”与丝织品的缠绕有关。

  ③依据结构,析难定字:如“谈笑风生”中的“生”字,“风声鹤唳”中的“声”字,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来确定。再如,“人情事故”中的“事”不正确,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惹事生非”的“事”不正确,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而“事”与“非”是不对应的。

  ④依声联想,推敲取字:如“针砭”中的“砭”是一种石针,“一泻千里”的“泻”应为流泻的“泻”,“众口铄金”的“铄”为“熔化”,“铄”不能写成“烁”。

  ⑤*体互析,区别定字:如“病入膏肓”的“肓”,不要误写为“盲”。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0

  文言实词

30、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31、音形义皆*的字。

  如“风采”不能写成“风彩”,“摩擦”不能写成“磨擦”,“甜言蜜语”不能写成“密”等。

32、来源推形。

  对于不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如

  ①“针贬时弊”与古时中医治病的石针有关,应为“砭”,不能误作“贬”。

  ②“世外桃园”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闻名的《桃花源记》;应为“源”,不能误作“园”。

  练*

  (1)“默守成规”与墨子有关,战国时的墨翟以善于守城著名,后因称善守者为墨守;应为“墨”,不能误作“默”。

  (2)“黄梁美梦”是《枕中记》中的故事:一书生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一锅小米饭还没有煮熟;应为“粱”,不能误作“梁”。

  (3)“悬梁刺骨”的“骨”应为“股”,该词就来源于古代“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

33、语境推字。

  对于给定语境辨析错别字的,我们一定要依托语境的限定、选择功能来判断。例如“他俩为了迷惑敌人,化妆成夫妻”一句中“化妆”的意思是“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而根据语境,应是“假扮成夫妻”的意思,所以此处应该是用“化装”。

  以上是识别错别字的几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以词推字,以意断字,以音定字,对于错别字的识别还是比较行之有效的。

  三、复*方法指导。

  熟练掌握字形辨析题的类别和技巧对于考生备考应试而言是很重要的,但要想在高考中不丢分,还要注意*时的积累和在考场上的活用两大环节。

3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放:放逐。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35、序、朝: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作动,引,招致;朝:名词使动,使来朝见)

  五、难句翻译

3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描写的是普通事物,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但含义却十分深远。)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3

  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

37、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38、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39、《过秦论》:“论”是一种文体,是论断事理,包括论政、论史等内容,重在说理。这篇文章论述了秦朝兴衰的原因,希望汉王朝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来论证的?作者认为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作者用举事实、作比较的方式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一方面秦取得天下前后的比较,另一方面是陈涉与九国的比较,从而得出论点。

40、《师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文章表面上是韩愈送给学生的,但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当时“耻于相师”的社会风气而写的,其目的是针砭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应采取的态度,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1

  文言虚词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1)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4、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5、杨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6、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7、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8、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9、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10、过秦论 贾谊

11、兰亭集序 王羲之

12、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13、师 说 韩愈

14、短歌行 曹操

15、登高 杜甫

16、归园田居 陶渊明

17、孔雀东南飞

18、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19、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20、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21、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22、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

23、固

24、亡

25、策

26、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2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28、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29、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30、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3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3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3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34、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35、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传

36、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3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37、《诗经》三首

3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39、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3)其

40、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4)于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2)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2、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3、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4、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5、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6、亡

7、策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9、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10、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1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1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13、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1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15、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16、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17、青麻头:和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垯”、“青丝额”,都是上品蟋蟀的名字。

1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2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1、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2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2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6、承接关系

2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28、赏析

29、歌:

30、长:

3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32、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

33、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34、。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35、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6、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37、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8、三代:夏商周

39、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3)

——高考化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2、实验装置:根据反应原理和气体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等实验步骤及常见仪器的性能,制备干燥、纯净的Cl2。

3、基础理论“块”。这块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即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同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衡理论线。理论块是化学的灵魂。

4、原子结构

5、分子结构、晶体类型

6、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

7、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8、原子团

9、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10、非金属性

1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12、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13、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14、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15、熟悉1~20号元素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6、核外电子排列规律;

17、原子的内部结构与关系;

18、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不要求)、吸附、纸上层析、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19、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20、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

21、PH=1的溶液。 2.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

22、c(H+)为10-14。

23、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4、注意题目要求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25、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26、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27、AgOH遇水分解

28、从微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角度讨论:为什么有些反应是放热的,而有些反应是吸热的?

29、举例说明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区别?我们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0、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31、学会交流。

32、盐的水解的本质及表示方法。

33、铝、氧化铝、铝盐及偏铝酸盐。

34、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35、王水能溶解金是因为有比浓硝酸更强的氧化性

36、硫与氢气加热反应

37、高沸点(不挥发性)(制挥发性酸)

38、硫酸的工业制备

39、我们要加强审题训练。

40、要提高表达能力。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4)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参考系不一定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成不动的物体。

2、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3、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4、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5、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6、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7、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8、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9、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10、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11、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1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3、乐音三要素:

1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15、人远离*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6、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17、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8、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9、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20、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21、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22、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2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24、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2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6、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27、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8、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29、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30、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3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32、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3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34、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35、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36、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7、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38、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39、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0、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5)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2、构成电解池的四个条件(以NaCl的电解为例)

3、电解池阴阳极的确定

4、放电顺序:

5、电解时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6、半径

7、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8、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9、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10、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11、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12、羧酸:在分子里烃基跟羧基直接相连接的有机化合物叫做羧酸。一元羧酸的通式:R—COOH,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CnH2nO2。

13、羧酸的化学性质:由于羧酸的分子里都含有羧基,羧基是羧酸的官能团,它决定着羧酸的主要化学特性,所以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有:酸的通性,酯化反应。

14、酯的物理性质:低级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酯的密度一般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15、酯的化学性质:乙酸的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因此酯类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就是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16、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17、"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18、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19、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20、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21、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22、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2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24、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25、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26、原子核内一般是中子数≥质子数,但普通氢原子核内是质子数≥中子数。

27、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一般为气态,但水是液态;ⅥA、ⅦA族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但水却是中性的。

28、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三查:①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②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③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29、”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燃烧,C生成CO2,H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30、电解熔融态离子化合物冶炼金属的:NaCl、MgCl2、Al2O3;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Zn至Cu;热分解法冶炼金属:Hg和Ag。

31、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同时得到氢气、氢氧化钠。电解时阳极为石墨,阴极为铁。

32、优先氧化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还原性物质,则加入一种氧化剂时,优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物质。如还原性:S2->I->Fe2+>Br->Cl-,在同时含以上离子的溶液中通入Cl2按以上顺序依次被氧化。

33、可逆反应按反应的系数比加入起始量,则反应过程中每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均相等。

34、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35、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36、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37、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38、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9、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40、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扩展6)

——高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9XX年)

3、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4、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5、阻碍了*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6、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7、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8、重难点及其考点:

9、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经常出现在大题的选做题里)、不等式的应用

10、如果函数f(x)在开区间(a,b)内每一点都可导,其导数值在(a,b)内构成一个新的函数,叫做f(x)在开区间(a,b)内导数,记作f’(x).

11、求导

12、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

13、*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面镜垂直,像到*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面镜的距离。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是虚像。

14、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15、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16、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是代表凸透镜成不同像的三种最基本的光学仪器。

17、眼镜的度数:

18、巧记凸透镜成像的区分:

19、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不要求)、吸附、纸上层析、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20、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 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粉、漂粉精、(天然油脂是混合物)、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21、描述大气与地面的热量传递过程(图)

2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2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5、气旋(低压):气流辐合上升,阴雨天气;

26、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27、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28、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29、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30、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33、晨昏线的特点

34、地理位置:在亚洲和大洋洲,太*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35、①新加坡处于物产富饶、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地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港口优良。

36、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是我国西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水相连),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游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原和河口三角洲。

3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38、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9、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40、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