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一.整式

  ※1.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整式的加减

  1.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m、n均为正整数)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3.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3化成-a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2.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1、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an·am(2)(am)n=(3)(ab)n=4)am÷an(5)a0(a≠0)(6)a—p==

  2、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3、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方差公式:(a+b)(a—b)=

  完全*方公式:(a+b)2(a—b)2

  常用公式:(x+m)(x+n)=

  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5、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6、两直线*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行)

  ①相等,两直线*行;

  ②相等,两直线*行;

  ③互补,两直线*行。

  7、*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线的*行

  8、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9、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10、三角形

  (1)三边关系:角的关系)

  (2)内角关系:

  (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4)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公共边、边的公共部分对顶角、公共角、角的公共部分)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6)等腰三角形:(a)知边求边、周长方法(b)知角求角方法(c)三线合一:

  (7)等边三角形:

  11、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1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13、(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线段:对称轴,性质

  (3)角:对称轴,性质

  14、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4)作角的*分线(5)作三角形

  15、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1)摸球:P(摸某种球)=

  (2)摸牌:P(摸某种牌)=

  (3)转盘:P(指向某个区域)=

  (4)抛骰子:P(抛出某个点数)=

  (5)方格(面积):P(停留某个区域)=

  16、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17、方法归纳:(1)求边相等可以利用

  (2)求角相等可以利用。

  (3)计算简便可以利用。

  18、注意复*: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

  轴对称的性质

  1、定义——垂直并且*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2、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某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4、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移

  1、定义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变换,简称*移。

  2、性质

  (1)*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同一方向进行了移动

  (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

  (注:SinA^2是sinA的*方sin2(A))

  集合的定义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而成的集体。其中,构成集合的这些对象则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例如,全*人的集合,它的元素就是每一个*人。通常用大写字母如A,B,S,T……表示集合,而用小写字母如a,b,x,y……表示集合的元素。若x是集合S的元素,则称x属于S,记为x∈S。若y不是集合S的元素,则称y不属于S,记为y?S。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

  一.整式

  ※1.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整式的加减

  1.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m、n均为正整数)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3.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3化成-a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2.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5

  *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

  基础知识

  1、C

  2、ADBCADBC180°—∠1—∠2∠3+∠4

  3、ADBEADBCAE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4、题目略

  MN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MN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两直线*行于同一条直线,两直线*行

  5、B

  6、∠BED∠DFC∠AFD∠DAF

  7、证明:

  ∵AC⊥AEBD⊥BF

  ∴∠CAE=∠DBF=90°

  ∵∠1=35°∠2=35°

  ∴∠1=∠2

  ∵∠BAE=∠1+∠CAE=35°+90°=125°∠CBF=∠2+∠DBF=35°+90°=125°

  ∴∠CBF=∠BAE

  ∴A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8、题目略

  (1)DEBC

  (2)∠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3)∠BCF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能力提升

  9、∠1=∠5或∠2=∠6或∠3=∠7或∠4=∠8

  10、有,AB∥CD

  ∵OH⊥AB

  ∴∠BOH=90°

  ∵∠2=37°

  ∴∠BOE=90°—37°=53°

  ∵∠1=53°

  ∴∠BOE=∠1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11、已知互补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12、*行,证明如下:

  ∵CD⊥DA,AB⊥DA

  ∴∠CDA=∠2+∠3=∠BAD=∠1+∠4=90°(互余)

  ∵∠1=∠2(已知)

  ∴∠3=∠4

  ∴DF∥A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探索研究

  13、对,证明如下:

  ∵∠1+∠2+∠3=180°∠2=80°

  ∴∠1+∠3=100°

  ∵∠1=∠3

  ∴∠1=∠3=50°

  ∵∠D=50°

  ∴∠1=∠D=50°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14、证明:

  ∵∠1+∠2+∠GEF=18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且∠1=50°,∠2=65°

  ∴∠GEF=180°—65°—50°=65°

  ∵∠GEF=∠BEG=1/2∠BEF=65°

  ∴∠BEG=∠2=65°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1)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一.整式

  ※1.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整式的加减

  1.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m、n均为正整数)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3.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3化成-a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2.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1、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an·am(2)(am)n=(3)(ab)n=4)am÷an(5)a0(a≠0)(6)a—p==

  2、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3、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方差公式:(a+b)(a—b)=

  完全*方公式:(a+b)2(a—b)2

  常用公式:(x+m)(x+n)=

  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5、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6、两直线*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行)

  ①相等,两直线*行;

  ②相等,两直线*行;

  ③互补,两直线*行。

  7、*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线的*行

  8、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9、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10、三角形

  (1)三边关系:角的关系)

  (2)内角关系:

  (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4)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公共边、边的公共部分对顶角、公共角、角的公共部分)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6)等腰三角形:(a)知边求边、周长方法(b)知角求角方法(c)三线合一:

  (7)等边三角形:

  11、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1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13、(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线段:对称轴,性质

  (3)角:对称轴,性质

  14、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4)作角的*分线(5)作三角形

  15、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1)摸球:P(摸某种球)=

  (2)摸牌:P(摸某种牌)=

  (3)转盘:P(指向某个区域)=

  (4)抛骰子:P(抛出某个点数)=

  (5)方格(面积):P(停留某个区域)=

  16、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17、方法归纳:(1)求边相等可以利用

  (2)求角相等可以利用。

  (3)计算简便可以利用。

  18、注意复*: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

  轴对称的性质

  1、定义——垂直并且*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2、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某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4、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移

  1、定义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变换,简称*移。

  2、性质

  (1)*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同一方向进行了移动

  (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

  (注:SinA^2是sinA的*方sin2(A))

  集合的定义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而成的集体。其中,构成集合的这些对象则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例如,全*人的集合,它的元素就是每一个*人。通常用大写字母如A,B,S,T……表示集合,而用小写字母如a,b,x,y……表示集合的元素。若x是集合S的元素,则称x属于S,记为x∈S。若y不是集合S的元素,则称y不属于S,记为y?S。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

  一.整式

  ※1.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整式的加减

  1.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m、n均为正整数)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3.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3化成-a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2.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5

  *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

  基础知识

  1、C

  2、ADBCADBC180°—∠1—∠2∠3+∠4

  3、ADBEADBCAE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4、题目略

  MN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MN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两直线*行于同一条直线,两直线*行

  5、B

  6、∠BED∠DFC∠AFD∠DAF

  7、证明:

  ∵AC⊥AEBD⊥BF

  ∴∠CAE=∠DBF=90°

  ∵∠1=35°∠2=35°

  ∴∠1=∠2

  ∵∠BAE=∠1+∠CAE=35°+90°=125°∠CBF=∠2+∠DBF=35°+90°=125°

  ∴∠CBF=∠BAE

  ∴A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8、题目略

  (1)DEBC

  (2)∠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3)∠BCF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能力提升

  9、∠1=∠5或∠2=∠6或∠3=∠7或∠4=∠8

  10、有,AB∥CD

  ∵OH⊥AB

  ∴∠BOH=90°

  ∵∠2=37°

  ∴∠BOE=90°—37°=53°

  ∵∠1=53°

  ∴∠BOE=∠1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11、已知互补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12、*行,证明如下:

  ∵CD⊥DA,AB⊥DA

  ∴∠CDA=∠2+∠3=∠BAD=∠1+∠4=90°(互余)

  ∵∠1=∠2(已知)

  ∴∠3=∠4

  ∴DF∥A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探索研究

  13、对,证明如下:

  ∵∠1+∠2+∠3=180°∠2=80°

  ∴∠1+∠3=100°

  ∵∠1=∠3

  ∴∠1=∠3=50°

  ∵∠D=50°

  ∴∠1=∠D=50°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14、证明:

  ∵∠1+∠2+∠GEF=18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且∠1=50°,∠2=65°

  ∴∠GEF=180°—65°—50°=65°

  ∵∠GEF=∠BEG=1/2∠BEF=65°

  ∴∠BEG=∠2=65°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2)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

  一、认识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锥等是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是*面图形。*面图形是描、画、印、拓立体图形得出的。

  3、长方形之间、三角形之间都可以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正方形之间、圆形之间都可以形状相同,大小不同;*行四边形之间大小和形状都可以不同。

  4、用几个*面图形可以拼出更大的*面图形或其他的*面图形。可用同样的*面图形,也可用不同的*面图形去拼。七巧板可以拼出许多不同的图案。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8、7、6、5、4、3、2,计算方法有点数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点数法就是画出被减数的个数,圈出减数的个数,点出没圈到的是几,这个数就是差。想加算减法就是利用数的组成,将十几分成9加多少,或8加多少,或7加多少,或6加多少,或5加多少,或4加多少,或3加多少,或2加多少,这个多少就是要求的差。破十法就是将十几分成十加几,先用十去减减数,再把减得的数和几相加,就是要求的差。

  2、巧算法:十几减9等于几加1;十几减8等于几加2;十几减7等于几加3;十几减6等于几加4;十几5等于几加5;十几减4等于几加6;十几减3等于几加7;十几减2等于几加8。

  3、计算十几减去5、4、3、2,还可以先将5、4、3、2分成几和多少,十几减去几后,再减多少就行了。

  4、看图列式时,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求其他的一部分就用减法,知道各部分求总数用加法。

  5、解决实际问题,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字信息,有不该用的数字就不能管它。

  6、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都是用大数减小数。

  三、分类与整理: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颜色、形状等不同特点对事物进行分类。同样多的事物,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1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几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数,如:75是由7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5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57。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意义,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百位上的数表示几个百。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开始,即从左边第一位开始。读数是用汉字表示出来,如:九十八;写数是用***数字表示出来,如:98。写数时,哪一位上什么也没有,就要用0占位。

  3、只个位上有数字的叫一位数;十位上由数字,个位上不管是几的数字都叫两位数;百位上有数字的,就叫三位数了,如:100。个位上是几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几个十,百位上是几表示几个百。

  4、比较数的大小,两位数比,十位上的数大的数大;十位相同,个位上数大的数大;两位数一定比一位数大。

  5、根据数从前往后的顺序数,后面的数大于前面的数。

  4、描述两个数间的大小,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更接*于”等来描述。

  5、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时,可以用圈一圈、数一数或利用数的组成来求解。

  6、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几,如:50+4=54,80+6=86;几加几十等于几十几,如:8+50=58,7+60=67。也就是几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照原来的写。

  7、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如:95—5=90,73—3=70,即十位照写,个位为0;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如:63—60=3,48—40=8,即十位为0,个位是被减数的个位。

  8、用珠子摆数时,按照数的组成去摆,这样摆数有顺序,不重复,没遗漏。

  五、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兑换时,要看清人民币的面值,兑换前后的钱数要一样多。

  2、几元几角换算成角,先要把元换成角,再和几角加起来;几十角换成几元几角,几十角就是几元,再和几角合起来;人民币相加,相同单位才能相加,满10分进位为一角,满10角进位为一元。几十分钱就是几角钱,几十角钱就是几元钱。

  3、比较带有元、角、分的数量大小时,要先化成同一单位,再进行比较。人民币相加减时,相同单位相加减,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后再计算。

  4、计算:几元几角+几元几角,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角满十的,元那里加1,角这里留零头;几元几角+几元,几元和几元相加,角数照搬;几元几角+几角,几角和几角相加,满十的元上加一,不满十的元照搬。几角几分的加减法以此类推。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整十数,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是几,和就是几十。整十数减整十数,把十位上的数相减剩几,差就是几十。

  2、两位数加一位数,先将两位数的个位数与那个一位数相加得几作为和的个位数,和的十位数就是两位数十位上的那个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先把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作为和的十位数,和的个位数就是两位数的那个个位上的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也可以利用数的组成计算。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超过十的三种算法:

  (1)两个数的个位相加后得一个新的两位数,这个两位数再与原来那个两位数的十位相加。

  (2)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上余下的数。

  (3)先把一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如:25+7=?

  (1)5+7=12,20+12=32;

  (2)25+5=30,30+2=32;

  (3)7+3=10,22+10=32。

  4、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够减的,直接用它去减一位数,所得的差是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就是原来两位数中的十位上的数。两位数减整十数,先用两位数的十位数去减整十数,所得的几十再和原来两位数的个位数相加。

  5、比较大小,一般是算式的应算出算式的结果再去比较。

  6、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的,有两种算法:

  (1)将被减数分成几个十和十几,先用十几去减一位数,差再和几个十相加。

  (2)将被减数分成一个新的两位数和10,先用十减那个一位数,所得的差再和那个新的两位数相加。无论哪种算法,计算结果十位上的数要比原来少1。

  7、整十数减一位数,把被减数分解成几十和10后,用10减个位数后的差和几十相加就行。

  8、几次加、几次减或加减混合算式中,一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必须先算小括号中的。小括号起到了改变运算顺序(就是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的作用。

  9、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是多少,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求一个数中含有几个某数,可以用连减的方法。

  10、解决这部分的实际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数一数、圈一圈、列表等方式。

  11、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的,十位上的数应该比原来多1,个位上就看加了凑够十外还有几个一了。

  七、找规律:

  1、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方向及其他性质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叫规律。有些规律的核心是重复,有的则是发展。一组实物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至少重复出现两次以上),可以成为有规律地排列。

  2、寻找规律时,先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再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

  3、数字的排列规律,可以是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即:可以通过计算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找到规律;可以是前两个数相加得第三个数;可以是成组的数重复排列……

  4、图形的排列规律,图形的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方向、叠加等的重复或发展都是规律。表现为重复出现的规律,必须一组一组的圈出来,即可发现不合规律的或接下去是什么图形了。如果是发展的规律,则用数字一一标出,也就容易发现错误或推测未知了。

  5、识别*面图形,可以通过面边的特点来区分。无论给什么分类,必须先想好分类标准。

  练*题

  1、填一填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5角=()分

  6元=()角

  20分=()角

  3元9角=()角

  1角2分=()分

  13角=()元()角

  26分=()角()分

  4元+8元=()元

  5角+1元3角=()元()角

  4角+9角=()角=()元()角

  2、比一比

  5角○5元

  3元○2元9角

  89角○8元9角

  5元6角○6元5角

  3角4分○3元4角

  3元6角8分○3元6角4分

  先比较元,再比较角,最后比较分

  3、换一换

  1张5元可以换()张1元,

  1张10元可以换()张1元;

  1张10元可以换()张5元,

  1张10元可以换()张2元;

  1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

  1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

  1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

  1张100元可以换()张50元;

  1张1元可以换()张1角或换成()张5角;

  1张5元可以换()张1元和()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张50元和()张10元;

  1、上、下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前、后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义,以及前后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方位,会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左、右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位置

  (1)明确“横为行、竖为列”,并知道“第几行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2个数据(2个维度)描述人或物体的具**置。

  (3)在具体情境中,能依据2个维度的数据找到人或物体的具**置。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2.上:位置方位名词,例如: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3.下:位置方位名词,例如:船在桥的下面。

  4.前:位置方位名词。

  例如: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5.后:位置方位名词。

  例如: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7.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8.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如:12-9=3.

  9.图形的拼组(作风车):

  10.数一数

  11.读数

  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12.比较数的大小

  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例如: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1、相差较远两数比多少,可说大数比小数多得多,小数比大数少得多。

  2、至少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至少用8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4、摆一个正方形至少要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至少要用六根同样长的小棒。

  5、购物需用人民币,它有单位元角分,一角可以换十分,一元需用十角换。

  6、比较钱数多和少,单位统一直接比,单位不同化一化,化成相同再比较。

  7、计算钱数要注意,单位相同才加减,加满10角进1元,加满10分进1角。

  8、几元减几角,计算有妙招,几元拿1元,当做10角减。

  9、整十加、减很容易,只把十位数字来计算,十位计算得几十,个位只需写上0。

  10、整十连加和连减,计算顺序有规定,从左往右依次算,步步都要算仔细。

  11、两位数加以位数,先把个位数加个位数,再加十位数。

  12、两位数加整十数,先用十位数加十位数,再加个位数。

  13、进位加法不难算,满十进一是重点。个位相加满了十,向十进一要切记。

  14、两位数减一位数,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再加十位数再加十位数。两位数减十位数,先用十位数减十位数,再加个位数。

  15、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数相减,十位数不变,两位数减整十数,十位数相减,个位数不变。

  一、位置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3)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倒数(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2、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5、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6、乘法

7、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8、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9、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0、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1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此时也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12、除了文字叙述、列表、划记法外,还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13、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14、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15、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6、垂线段最短。

17、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18、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19、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20、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1、有理数加法法则

22、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3、有理数减法法则

24、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5、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6、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27、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28、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29、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monomial)。

30、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31、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32、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3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34、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distance)。

3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36、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37、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8、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39、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0、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4)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2、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4、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5、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6、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7、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8、共同点:

9、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a≠0)。

10、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1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12、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13、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14、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15、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16、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17、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18、*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线的*行

19、三角形

20、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21、*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22、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

23、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4、定义

2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26、垂线段最短。

27、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28、*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29、倒数

30、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5)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合集5篇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三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三、初中数学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D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D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qan=am+n。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qan。

  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