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3篇

日期:2022-08-30 02:31:42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1

  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 、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

措施

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

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原为主。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2.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川地

  3.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过度放牧、

开垦农田、

修路、

采矿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形:沟谷斜坡多

  (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四、祖国的首都——北京

  1.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方方正正,布局均衡对称。

  (2)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3.现代化的大都市:

  (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2

  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 、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

  措施

  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

  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原为主。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2.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川地

  3.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过度放牧、

  开垦农田、

  修路、

  采矿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形:沟谷斜坡多

  (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四、祖国的首都——北京

  1.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方方正正,布局均衡对称。

  (2)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3.现代化的大都市:

  (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3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运输】就是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指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管道等工具的运输,即:铁路、公路、水路(海运、河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全国交通运输网】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向城市、工厂和矿山,并与海港、公路、河道运输相衔接,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交通运输网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

  【主要铁路干线】

  走 向

  干 线 名 称

  起 止 点

  南北干线

  (五纵)

  京哈———京广线

  哈尔滨——北京——广州

  京 沪 线

  北京———上海

  京 九 线

  北京———香港九龙

  同蒲——太焦——焦柳线

  大同———焦作———柳州

  宝成———成昆线

  宝鸡———成都———昆明

  东西干线

  (三横)

  陇海———兰新线

  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上海—杭州—南昌—株洲—贵阳—昆明

  三、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选择客运或货运需要考虑的因素】运输的价格高低、速度快慢、运输量的多少、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

  客运:主要考虑出行的目的、票价、速度;

  货运:主要考虑货物的性质和数量、运输距离、运费、速度、运输的目的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式

  运费

  运量(吨)

  速度(千米/小时)

  运输货物的特点

  铁路

  较低

  较大(上千吨)

  较快(60—100)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陆上运输

  公路

  较高

  较小(几吨)

  较慢(40—60)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路途不远

  水路

  最低

  最大(几万吨)

  最慢(30—40)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水上运输

  航空

  最高

  最小(400人)

  最快(400—1000)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数量小

  管道

  低

  大

  慢

  气体或液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3篇扩展阅读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3篇(扩展1)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3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1

  第五章:*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重点):

  ①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大体一至;

  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

  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一、位置、气候、地形

  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

  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4山环:由东北*原,

  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

  6.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原地势*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三省由于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

  (2)东北*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

  (1)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称谓:

  2.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西至B北连C南抵D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二、现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重要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

  2、北京的交通网络

  (1)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2)北京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3)城市轨道交通也很发达,并且已初步建设成网。

  (4)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

  5、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原地区,地势低*,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4主要农作物

  (1)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2

  1、地理区域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图5.1 p2)

  2、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的温度带可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而温带有可进一步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活动p3)

  3、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的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图5.4 p4)

  4、通过第5页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与下列因素的联系:

  (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高山气候区;

  (2)气温和降水;

  (3)地形。

  5、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影响程度,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别(图5.9-5.13 p7-9,阅读材料 p10)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差别(图5.14-5.24 p11-16)

  注:(活动 p12、14)

  (1)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山脉阻挡湿润气流深入,降水稀少,因此本区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

  (2)雅鲁藏布江河谷是青稞和小麦的高产地区。原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被称为“日光城”。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地位: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1)北京有无数名胜古迹:(八达岭)长城、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图6.6 p22)

  (2)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这里建都;(图6.5 p21)

  (3)北京是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的地区,众多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集中了许多国家级文艺团体;(图* p20)

  2、地理位置:(图6.3 p19)

  (1)经纬度位置:(40°N,116°E);

  (2)地理区域位置: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华北地区);

  (3)地形区及行政区域位置:位于华北*原北部边缘,西北经河北省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东北经河北省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原,向东经天津达渤海,距渤海仅150千米,向南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原,向西经河北省出太行山进入黄土高原。

  3、气候:

  (1)处于暖温带;

  (2)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寒冷干旱。

  4、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1)北京市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许多新区和卫星城;

  (2)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同时兴建地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

  (3)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以及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城市快速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3

  1、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7、渤海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

  8、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0、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其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壮族。

  11、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减少,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3、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4、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5、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3篇(扩展2)

——八年级下册语文重点复*知识点3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拮据jiéjū栈zhàn桥别墅shù牡蛎lì

  褴褛lánlǚ撬qiào开煞shà白嘟囔dūna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糟(tà)蹋无(lài)赖阔(chuò)绰

  (chà)诧异倒(méi)霉

  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崖:(yá)悬崖

  涯:(yá)天涯

  斐:(fěi)斐然

  翡:(fěi)翡翠

  蜿:(wān)蜿蜒

  惋:(wǎn)惋惜

  蚤:(zǎo)跳蚤

  骚:(sāo)骚动

  皎:(jiǎo)皎洁

  姣:(jiāo)姣美

  淘:(táo)淘汰

  掏:(tāo)掏钱

  催:(cuī)催讨

  摧:(cuī)摧毁

  渴:(kě)渴望

  喝:(hè)喝彩

  竭:(jié)竭力

  殴:(ōu)殴打

  鸥:(ōu)海鸥

  欧:(ōu)欧洲

  坤:(kūn)乾坤

  呻:(shēn)**

  绅:(shēn)绅士

  努:(nǔ)努力

  怒:(nù)愤怒

  恕:(shù)宽恕

  一、《综合性学*》

  (一).《献给母亲的歌》

  1. 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A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B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2. 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俗语。

  A儿行千里母担忧 B 养儿方知父母恩

  3. 写出有关母爱的古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 请写出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句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繁星》

  (二).《寻觅春天的踪迹》

  1. 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2. 请写出两个有关春天的农谚。

  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B春雨贵如油

  3. 请写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三)《*传统节日》(以农历时间为准)

  春节(一月一日) ?元宵节(一月十五日)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九月九日)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腊八节(腊月初八)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二、名著导读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3篇(扩展3)

——八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总结3篇

  1、 lie

  动词,意为“躺”,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分别为lay和lain,现在分词为lying。

  I found he was lying on the ground.我发现他躺在地上。

  【拓展】 (1)lie有“位于”的意思。

  A temple lies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一座寺庙位于山顶之上。

  (2)lie作动词时,也可意为“撒谎”,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规则的,均为lied。lie也可用作名词,意为“谎言”。

  Don’t lie to me.不要向我撒谎。

  The boy told a lie to me.这个男孩向我撒了谎。

  (3)英语中,部分以-ie结尾的动词的-ing形式必须改ie为y再加-ing。

  die → dying tie → tying lie → lying

  2、 hope

  hope意为“希望”,用于表示有可能实现的愿望,其后可接不定式或宾语从句,但表达“希望别人做某事”时,则需用hope that从句。

  I hope you can pass the exam.我希望你能通过考试。

  【拓展】hope与wish的辨析:

  so hope+ to do sth.注意:没有hope sb. to do sth.的用法

  that从句表示很有可能实现的主观愿望

  for sth.

  sb. to do sth.能接sb.的复合结构

  wish+ sb. sth.能接双宾语

  to do sth.可与hope互换

  that从句用虚拟语气表示不太可能实现的愿望

  My mother wishes/hopes to find her lost watch swh..

  我妈妈希望在什么地方找到她丢失的手表。

  I wish you to finish the work in time.我希望你及时完成这项工作。

  3、 advice

  advice是不可数名词,意为“意见、建议、劝告、忠告”,不能与不定冠词a连用。

  a piece of advice一条建议

  Let me give you some advice.让我给你一些建议。

  Thanks for your advice about the house.谢谢你关于房子的建议。

  【拓展】

  (1)give advice (on)给…提(有关…)的建议

  Can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你能给我一些关于如何学好英语的建议吗?

  (2)take one’s advice听从某人的建议

  I’ll take your advice, and do exercise every day.

  我会听从你的建议,每天锻炼身体。

  (3)advise是advice的动词形式,意为“建议”,常用于advise sb. to do sth.的结构中。

  He advised me to read English every morning.他建议我每天早晨读英语。

  4、 should

  should是情态动词,意为“应当,应该”。表示义务、责任,可用于各种人称,无人称和数的变化,也不能单独作谓语,只能和主要动词一起构成谓语,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和情态;否定形式为should not,缩写为shouldn’t。其主要用法有:

  (1)表示责任和义务,意为“应该”。

  You should take your teacher’s advice.你应该听从你老师的建议。

  You shouldn’t be late for class.你不应该上课迟到。

  (2)表示推断,意为“可能,该”。

  The train should have already left.火车可能已经离开了。

  (3)当劝某人做或不做某事时,常用should do sth.或shouldn’t do sth.,比must和ought to更加委婉。

  You should brush your teeth vefore you go to bed.你在睡觉前应该刷牙。

  5、 need

  (1)need作实义动词,意为“需要,必然”,有人称、时态及数的变化。

  sb./sth.需要某人/某物

  need+ to do sth.需要做某事

  doing需要(被)做

  He needs some help.他需要些帮助。

  You didn’t need to come so early.你不必来这么早。

  The flowers need watering.花需要浇水。

  (2)need也可作情态动词,意为“需要,必须”,没有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后接动词原形,多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

  He need not go at once.他不必立刻走。

  Need he go at once?他必须立刻走吗?

  用must提问的句子,其否定回答常用needn’t。

  — Must he hand in his homework this morning?

  他必须今天上午交作业吗?

  — No, he needn’t.不,不必了。

  【拓展】

  need to do和need doing的辨析:

  need to do sth.意为“需要干某事”,是自己主动去干某事;need doing其主语是物,含有被动的意义,相当于need to be done。

  The student needs to do his homework as soon as he gets home.

  那个学生需要一回家就做家庭作业。

  My com*r needs repairing.我的电脑需要修理。

  6、 until

  until意为“直到…”,有下列用法:

  (1)作介词,后接时间名词,在句中作时间状语。

  (2)作连词,后接从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We waited until the rain stopped.我们等到雨停了。

  She stayed there until 9 o’clock.她一直等到9点钟。

  【拓展】

  (1)until用在肯定句中,多与持续性的动词连用表示某动作持续到某时,until相当于till。如stand、wait、stay等,表示主句动作的终止时间。

  (2)until可用于否定句中,即not…until…意为“直到…才”,常与非延续性动词连用。如open、start、leave、arrive等,强调主句动作开始时间。

  The child didn’t go to bed until his father came back.

  直到父亲回来,那个孩子才睡觉。

  You’d better wait until the rain stops.你最好等到雨停。

  7、 have a cold

  have a cold是动词短语,意为“患感冒,伤风”,也可以说成catch a cold/get a cold或take a cold。其中have表示“患病,得病”,不能用于进行时态,但可与一段时间连用,表示状态;而catch/get a cold则表示瞬时动作,不能同一段时间连用。

  cold在此是名词,意为“伤风、感冒”。

  I have had a cold for three days.我感冒三天了。

  此句也可以表达为:I caught/got a cold three days ago.

  cold还可做形容词,意为“冷的,寒冷的”。

  A cold wind was coming down the valley.有一股冷风正吹进山谷。

  【拓展】

  表示人体某部位“痛”时的几种结构:

  (1)have a+身体部位名词后加-ache构成。

  have a headache头痛have a toothache牙痛

  have a stomachache胃痛

  (2)have a sore+身体部位名词。

  have a sore throat喉咙痛have a sore arm胳膊痛

  have a sore foot脚痛

  sore是形容词,意为“疼痛的”,通常放在表示身体部位的词前,表示哪个部位疼痛。

  (3)身体部位+ hurt/ache。

  My eyes hurts.我眼睛痛。

  My legs ache.我腿疼。

  (4)have a pain in/on+the+身体部位。

  I have a pain in the arm.我胳膊痛。

  (5)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one’s+身体部位。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r eyes.你的眼睛有毛病。

  8、 feel well

  (1)feel是系动词,后接形容词作表语,说明主语的状态、性质、特征。

  I feel tired.我感觉累了。

  【拓展】

  类似feel这种用法的词还有:look(看上去)、smell(闻起来)、sound(听起来)、taste(品尝)、get(变得)、grow(变得)等。

  (2)well在此是形容词,意为“身体健康的.”,在句中作表语。

  I don’t think you are a really well man, so you should do more exercise.

  我认为你不是真正健康的人,所以你应该多锻炼。

  9、 too much

  too much在课文中作形容词,意为“太多,过于”,后接不可数名词,也可作代词短语。much是形容词,意为“许多的,大量的”。

  I had too much. I’m full now.我吃的太多了,现在饱了。

  【拓展】

  too much、too many、much too的辨析:

  不要吃太多的糖,对牙齿不好。

  There are too many books in the room. You can choose any one to read.

  房间里有太多的书了,你可以选择任何一本来读。

  It’s much too cold outside. You should put on your coat.

  外面太冷了,你应该穿上外套。

  10、 a few、a little、few、ittle

  He is new here. So he has few friends.他是新来的,所以几乎没有朋友。

  Peter has just been away for a few minutes. Peter刚离开几分钟。

  There is a little milk in the fridge. We can buy it tomorrow.

  冰箱里还有一点牛奶,我们可以明天去买。

  11、become、get

  become常用于书面语,表示由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变化,强调变化“结果”。

  get多用于口语中,指短时间的变化,其后通常接形容词的比较级,表示变化的过程。

  He became a doctor.他成了一名医生。

  It’s getting/become warmer.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

  12、at the moment表示“此刻、现在、此时”,同义词是now,是现在进行时态的标志词。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at the moment.他现在正在做作业。

  We are very busy at the moment.我们现在非常忙。

  【拓展】

  in a moment=very soon尽快、立刻

  for a moment此刻、一会儿

  13、ago与before的区别

  ago做副词,指“(从现在算起多长时间)以前”,一般用于过去时态中。其前通常是时间段。

  I visited him two days ago.我两天前拜访了他。

  We started our class about ten minutes ago.

  我们大约十分钟前开始上课的。

  before通常用来表示在某个时间点之前,也可单独用做状语,而ago则不能单独使用。

  We began to climb the hill before eight o’clock.我们八点前开始爬山的。

  1.be scared of sb./sth. 恐惧某人/某物

  2. go up 上升 , 与rise 同义,与go down 或set 相反

  3. make a noise 发出声响,吵闹

  4. arrive in 到达,表示到达某一城市、国家等大地方时,用介词in;表示到达某一村庄、车站等小地方时,用介词at ;到达的地方用副词表示时,可不用介词。

  5. notuntil直到才

  6. seedoing停止做某事

  7. go cycling 相当于 go to ride a bike ,意思是去骑车。

  8. nit sb. on the head 表示“打某人的头”,表示的“打某人的脸”要用hit sb. in the face 。

  9. turn around 转身

  10. fall off 摔下来

  11. give sb. a push 推某人一下

  12. help sb. do sth. = help sb. with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13. get off 从下来,通常指下火车、巴士、轮船、飞机等。

  14. think about 思考、想起、想到(某人或某事)

  15. all day 一整天

  16. one by one 一个接一个地,类似有year by year 一年又一年;day by day 一天又一天。

  17. hold on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电话)不挂断”;一个是“抓紧”。

  18. come down 下来

  have a cold感冒sore back背痛

  sore throat咽喉痛lie down and rest躺下休息

  see a dentist看牙医drink lots of water多喝水

  hot tea with honey加蜂蜜的热茶That’s a good idea好主意

  That’s too bad太糟糕了I think so我认为如此

  get some rest多休息stressed out筋疲力尽

  to eat a balance diet饮食*衡healthy food健康食品

  enjoy sth.=like sth.喜欢某物enjoy doing sth. =like dong sth喜欢做某事

  practice doing sth.练*做某事mind doing sth.介意做某事,

  finish doing sth.完成某事give up doing sth.放弃做某事

  can’t help doing sth.忍不住做某事keep ding sth.坚持做某事.

  practice, mind, finish, give up, can’t help, keep与enjoy用法基本相似

  at the moment = now此刻Host family东道家庭

  Conversation practice会话练*neck and neck并驾齐驱,齐头并进

  a healthy lifestyle健康的生活方式traditional Chinese doctors传统中医

  a balance of yin and yang阴阳调和You have too much yin.你阴气太盛

  I have no idea = I don’t know我不知道

  stay healthy =keep healthy=keep in good health = keep fit保持健康

  enjoy oneself =have a good/ wonderful time=have fun玩得高兴,过得愉快

  I have a stomachache.= I have got a stomachache.= My stomach hurts.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stomach.

  = I have (got) a pain in my stomach.我胃痛

  What’s the matter? = 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 = What’s your trouble?

  = What’s wrong (with you)? =What’ the matter (with you)?

  =What has happened to you?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you)?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3篇(扩展4)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6篇

  *的自然环境

  1、 *的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山脉纵横交错: 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sōng)山

  地形复杂多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原:东北*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原:地势低*,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 、*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陆性特征。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3 、*的河流

  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滚滚长江: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上游:源头——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

  滔滔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干流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第一章

  1、*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洋的西岸

  2、*优越的地理位置

  3、*的国土面积约960万*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江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新疆、宁夏、辽宁、青海、陕西、甘肃;

  重蒙台海福吉安云南、贵州、*、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

  (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

  (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个民族不论大小,一律*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1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20、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21、个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惯的文化传统。

  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内蒙古高原(地面*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冰川广布)、云贵高原(崎岖不*,石灰岩分布),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纬度),三大*原是东北*原(面积)、华北*原、长江中下游*原。

  4、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5、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其次是冬季风的影响。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该线以北低于0℃,有冰期;该线以南高于0℃,无冰期。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是新疆吐鲁番;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6、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南京位于亚热带,北京位于暖温带。

  7、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8、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也是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南京位于湿润地区,北京位于半湿润地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景观也存在差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9、我国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的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等。

  1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地理区域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图5.1 p2)

  2、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的温度带可分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而温带有可进一步划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活动p3)

  3、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的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图5.4 p4)

  4、通过第5页活动,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与下列因素的联系:(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高山气候区;(2)气温和降水;(3)地形。

  5、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影响程度,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别(图5.9-5.13 p7-9,阅读材料 p10)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差别(图5.14-5.24 p11-16)

  注:(活动 p12、14)

  (1)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山脉阻挡湿润气流深入,降水稀少,因此本区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

  (2)雅鲁藏布江河谷是青稞和小麦的高产地区。原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被称为“日光

  城”。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1、地位: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1)人民大会堂是全国*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南海是*和*所在地,*广场是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图6.2 p18)

  (2)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金元明清各代先后在这里建都;(图6.5 p21)

  (3)北京是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的地区,众多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集中了许多国家级文艺团体;(图* p20)

  (4)北京有无数名胜古迹:(八达岭)长城、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图6.6 p22)

  2、地理位置:(图6.3 p19)

  (1)经纬度位置:(40°N,116°E);

  (2)地理区域位置: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华北地区);

  (3)地形区及行政区域位置:位于华北*原北部边缘,西北经河北省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东北经河北省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原,向东经天津达渤海,距渤海仅150千米,向南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原,向西经河北省出太行山进入黄土高原。

  3、气候:

  (1)处于暖温带;

  (2)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寒冷干旱。

  4、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1)北京市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许多新区和卫星城;

  (2)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同时兴建地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华世纪坛以及一些高级旅游饭店和住宅小区等现代建筑;

  (3)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以及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城市快速交通和高速公路;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是我国最早的高科技园区。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五种气候类型

  1、温带大陆性气候

  2、温带季风气候

  3、亚热带季风气候

  4、热带季风气候

  5、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带

  初一地理下册知识点之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原面积狭小,最高峰为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通过上面对日本知识的讲解学*,相信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巩固学*吧,希望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3篇(扩展5)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30句菁华

1、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东北*原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这里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4、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5、国家和地区分布最多的大洲:亚洲,非洲,欧洲。

6、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7、发达国家主要出售轿车,轮船,飞机和高档日用品,赚到的钱多。

8、发展*家主要出售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赚到的钱少。

9、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分别是*,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

10、它是由*,韩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11、国界线: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主要是国家行使*范围的边界。

12、国界线的划分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民族,语言,宗教。

13、世界上人口前十位的国家:*、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14、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1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1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7、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18、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9、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20、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21、大陆性特征强烈: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22、寒潮:概念、侵入路径和影响范围(青藏高原海南省、台湾、云贵高原等不易受影响)危害:农作物受冻等。

23、台风:夏秋季节

24、沙尘暴:在干燥的春季多发生。

25、长江沿江地带地势低*,地形以*原、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受地形、气候影响,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还有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水产、耕地资源,资源丰富。

26、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自西向东形成了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以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27、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28、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29、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30、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3篇(扩展6)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五)份

  (一)课文字词详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①而伯乐不常有。②故③虽有名马,

  ①而:表转折,但是。②故:所以。③虽:即使。

  ①祗②辱③于④奴隶人之手,⑤骈死于⑥槽枥之间,不⑦以千里称也。

  ①祗:只,仅。②辱:(受)屈辱。③于:在。④奴隶人:奴仆。⑤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⑥槽枥:马槽。⑦以……称:以……著称。以,凭。

  马之千里①者,②一食③或④尽粟一⑤石。⑥食马者不知⑦其能千里⑧而食也。

  ①……者:……的马。②一食:吃一次。③或:有时。④尽:吃尽。⑤石:容量单位。⑥食(sì):同“饲”,喂。⑦其:指千里马。⑧而:表承接。

  ①是马也,②虽有千里之③能,④食不饱,力不足,⑤才美不⑥外见,⑦且⑧欲与⑨常马⑩等?不可得,

  ①是:这。②虽:虽然。③能:才能。④食:吃。⑤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⑥外见: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露、表现。⑦且:犹,尚且。⑧欲:想要。⑨常马:普通的马。⑩等:等同,一样。?不可得:做不到。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①安:哪里,怎么。

  ①策之不②以其道,食之不能③尽其④材,⑤鸣之而不能⑥通其意,

  ①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②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③尽:竭尽。④材:同“才”,才能、才干。⑤鸣:马叫。之:音节助词,不译。“食之”与“策之”中的“之”都指代千里马。⑥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明白。

  执①策②而③临之,曰:“天下无马!”④呜呼!⑤其真无马⑥邪?⑦其真不知马也!

  ①策:名词,马鞭。②而:连词。③临:面对。④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⑤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⑥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⑦其:代词。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所以(就以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

  4、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可以日行千里呢?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握着马鞭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三)课文分析

  1、主题: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2、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第一段: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三段: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出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也。

  3、“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伯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4、《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①“不以千里称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现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正义感的意图。③“其真不知马也”有作者的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却一些无用的话。⑤“是马也,虽有……”中的“也”字,显然是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造成的后果。

  5、全文“不”字的理解:

  ①叹无人识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伯乐”,千里马“常有”也就等于没有。“不以千里称也”:道出了千里马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让人感到遗憾、惋惜。

  ②悲无力使才。“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与常马等不可得”:道出了被埋没的千里马的满腹委屈,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

  ③愤庸人误才。“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反过来还对着受尽了屈辱的千里马说“天下无马”,愚昧,更是无知!作者满腔的悲愤化成一句“其真不知马也”,对食马者的罪行表示愤恨,对马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愚昧可笑的辛辣讽刺。

  6、理解式默写。

  (1)总领全文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描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怀才不遇的人发出的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本文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

  (7)写食马者愚昧无知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语言特色分析

  —化用引用,充满文学性。—修辞手法,抒情性,生动性。—形象化词语运用与新颖的词语搭配。—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结合。节奏感,韵律感。—叠词—色彩,画面。

  方言使用:口语化、生活化、直白、诙谐幽默、质朴自然。

  辛辣的语言,发人深省。

  怎么做语文阅读题

  语文阅读题除了上面最核心的技巧以外,当然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方法。做语文阅读会遇到很多题型,同学们如果能大致了解这些题型怎么答,就会在考试时更有把握,答题时也会更游刃有余。

  语文常见的题型有某句话的作用,一般考的都是开头或结尾的话,那么开头就是开门见山、点题、引领全文、做伏笔,结尾就是收束全文、点明主旨、与开头照应等;考查文章主题的题型就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什么主旨等等,也是有模板的,可以自己总结;还有就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这些修辞都有哪些作用,这都可以事先背诵,然后考试时套用模板答题,不仅能提高答题速度,还能提高准确率。

  1、词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2、短语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2)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4)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5)“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还有“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3、语素

  (1)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如“分、好、高、低”;

  (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如“话、*、确、民”;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如“者、第、阿”。

  4、语法知识点

  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用;体系庞杂的文言虚词;纷繁变幻的文言句式。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而是为了读懂文言文。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子的结构,一眼识别古文中的倒装句。

  一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相梁(xiàng) 鹓鶵(yuān chú) 醴泉(lǐ) 鸱(chī)

  吓(hè) 儵鱼(tiáo) 濠梁(háo)

  二、一词多义。

  是:

  于是,鸱得腐鼠(这时)

  是鱼之乐也(这)

  吓:

  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唬)

  于:

  夫鹓鶵发于南海(介词,从)

  而飞于北海(介词,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

  三、古今异义。

  【或】古义指有人,现在指或者。

  【于是】古义是两个词语,意思是在这时,现在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安】古义是怎么,现在指安全、稳定。

  【固】古义是本来,现在指坚固。

  四、词类活用。

  惠子相梁:“相”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宰相”。

  五、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

  欲代子相:你。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

  非梧桐不止:栖息。

  非练实不食:竹子所结的子。

  非醴泉不饮:甜美的泉水。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确定是。

  请循其本:从最初的的话题说起。

  六、掌握下列语句的特殊句式。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于国中”后置,“搜”后省略宾语“庄子”)

  七、惠子相梁内容解读

  1、请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可以分成两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写惠子相梁,听信他人挑拨,搜捕来看望自己的庄子;第二层从“庄子往见之到结尾”,写庄子以鹓鶵自比回击利欲熏心的惠子。

  2、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第一则庄子讲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喻志向高洁之士),将惠子比做鸱(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把功名利禄比做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3、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形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4、庄子在《惠子相梁》一文中,通过什么方式来说理的,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文章中主要通过比喻说理的方式,这样可以使本文更加形象生动,说理富有趣味性。

  5、文章中哪几个词能够表现惠子比较看重功名利禄呢?

  文章中有两个词可以表现惠子比较看重功名利禄,一个“恐”,一个是“搜”。

  6、文章中鹓鶵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从文章简洁的语言中可以看出,鹓鶵是一种奇鸟,它有个性,有追求,不会因为现实而改变自己的理想。

  八 庄子与惠子由于濠梁内容解读

  1、请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可以分成两层:第一层为第一句话,交待庄子和惠子两人同游于濠水之滨;第二层从“庄子曰”到结尾,写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展开辩论。

  2、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3、庄子认为鱼儿“出游从容”,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反映。

  4、庄子为什么在文章中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

  庄子有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种思想使作者和大自然的关系更加亲密,这就必然影响了他看待自然界的思想。

  作者在看待万物的时候,必然打上自己情感的印记,使万物也具有了和人一样的“灵感”。

  5、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1)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

  (2)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充分体现了庄子的论辩的机敏和巧妙。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于给惠子留下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

  阅读理解某句话作用

  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

  4、点明中心,升华中心;

  5、另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

  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_: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_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_结局。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3篇(扩展7)

——初中八年级地理知识点(精选5篇)

  1.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OC。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火州),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活动积温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活动积温,一般来说,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减少,生长期也变短。

  2.地理知识点降水和干湿地区(东西干湿差异)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夏秋季节)。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雨季长,河流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雨季短,河流汛期短)。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南北差异大;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东西差异大;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旱灾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 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 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 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纬度最低的省是海南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中国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河流和湖泊

  1.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夏季容易形成汛期。

  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属于外流湖,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属于内流湖,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京杭大运河。

  3.京杭运河全长1800千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

  4.流入北冰洋的是――额尔齐斯河,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

  中国煤矿:

  中国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

  *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

  苗维彝藏和蒙古。

  中国十大旅游景点:

  北京故宫八达岭,避暑山庄河北行。

  陕西省内秦皇陵,长江三峡鄂渝境。

  安徽黄,桂桂林,浙江西湖苏园林,

  台湾岛上日月明。

  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

  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

  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

  印尼不丹,四国在西南

  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中国地形区特点: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3篇(扩展8)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五)份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12.95)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原、华北*原、长江中下游*原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东侧

  ①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原

  ②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原

  ③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原

  ④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南侧

  ⑤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⑥天山山脉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一.国家和地区

  1.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国家和地区分布最多的大洲:亚洲,非洲,欧洲。

  3.国家和地区分布最少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4.大洋洲在大洋中。南极洲没有国家和地区。

  5.世界国家面积前六位:俄罗斯(1707万*方千米),加拿大(997万*方千米),中国(约960万*方千米),美国(937万*方千米),巴西(854万*方千米),澳大利亚(769万*方千米)。

  6.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7.中国一贯主张“互相尊重**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共处,*等互利”的五项原则。

  8.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世界上发达国家共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

  2.发展中国家:150多个,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独立成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主要出售轿车,轮船,飞机和高档日用品,赚到的钱多。

  4.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售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赚到的钱少。

  5.目前在一些领域中,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例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三.国际合作

  1.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分别是***,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和***。

  2.它是由中国,韩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3.国界线: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主要是国家行使**范围的边界。

  4.国界线的划分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民族,语言,宗教。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5、陆地面积:960万*方千米。居第3位。陆界线:2万多千米

  6、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洋。海岸线长1、8万千米。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8、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9、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10、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1、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

  2、东北三省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3、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4、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中间位东北*原。

  5、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第一章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江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新疆、宁夏、辽宁、青海、陕西、甘肃

  重蒙台海福吉安云南、贵州、**、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香港澳门喜回归,

  祖国一片好河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

  (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

  (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个民族不论大小,一律*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1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20、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21、个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惯的文化传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自西向东:一、二、三。(课本图2.2,图2.3)

  2、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它是我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中国第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就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宜昌市。

  长江流经的省份(自西向东):青海省、**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最终流入东海。

  4、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5、中国的湖泊:青海湖(青海省。

  6、中国淡水湖泊:鄱阳湖(江西省)。

  7、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

  9、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河流经省份共有8个(自西向东):青海省、甘肃省、宁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最终流入渤海。

  10、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11、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四川盆地(四川)、柴达木盆地(青海)、准噶尔盆地(新疆)。

  12、三大*原:东北*原、华北*原、长江中下游*原。

  13、中国各大山脉走向课本图P26图2.6。

  人教版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2、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3、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

  5、土地国家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6、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均水*的四分之一,排名在第一百一十位之后。

  7、海洋水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淡水资源仅占2。5%。在地球全部的淡水资源中,只有0。3%人类可直接使用。冰川、深层地下水占全部淡水资源的98%。其中大部分淡水资源分布在冰川及两级地区。

  8、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滦济津工程)。(我国降水量800mm分界线和一月份0℃等温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

  9、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教版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火车时刻表中的(__)表示过站不停和列车的.行驶方向(上行,下行))。

  3、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4、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全长19千米,1984年建成。

  5、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参见课本P91图4.6。

  几个重要城市:

  北京(京哈线、京九线、京沪线、京广线、京包线、京通线起点)。

  兰州(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西线交汇处)。

  株洲(浙赣线、京广线交汇处)。

  南昌(浙赣线、京九线交汇处)。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交汇处)。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交汇处)。

  上海(京沪线、沪杭线交汇处)。

  6、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通常使用航空运输。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多采用铁路运输(沿海沿河城市也可使用海上运输或河道运输)。

  7、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稻北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甘北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8、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9、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10、轻重工业区别:轻工业主要为生产日用品、玩具、文教用品等,重工业主要为加工工业、资源开采及冶炼、机械制造、农药化肥、修理工业等产业。

  11、中国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区(主要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本溪、辽阳、抚顺,是我国的一个老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矿、石油、铁。(重工业)

  京津唐工业区(主要城市有北京、天津、唐山)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铁矿石。(高新技术产业)

  沪宁杭工业区(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无锡)。

  珠三角工业区(主要城市有广州、深圳、中山、珠海)(轻工业)。

  12、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1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14、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