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3篇

日期:2022-06-29 15:39:08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1

  一、隋唐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P2,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著名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二、五代、辽、宋、夏、金等*

  1、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3、916年,契丹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契丹改国号为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我国西北地区由党项族建立并定都兴庆的*);

  4、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1127年,金灭亡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5、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辽与宋

  6、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和韩世忠等,岳飞于1140年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兵。

  7、北宋时发明了插秧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把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太湖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很高,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8、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都有夜市、晓市,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三、元朝

  1、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为政治中心、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

  2、我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3、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地区),使*正式成为我国*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图)

  4、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生活了十多年,并经常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元朝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是泉州。

  6、火药用于制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2

  一、法国启蒙思想

  1.出现的时间:18世纪

  2.背景:法国的旧制度衰败。

  3.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4.主要内容:反对封建****和天主教会,宣传资产阶级自由、*等思想。

  5.性质: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6.作用: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在启蒙思想影响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美国爆发独立战争。也促进了亚洲的*、日本的思想**。

  二、科学的革命——自然科学的大发展

  1.英国科学家,*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牛顿的`贡献

  (1)天文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数学:创建微积分

  (3)力学: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对*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贡献

  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爱因期坦的贡献

  他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其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3

  第7课 世界反*战争的胜利

  一、 国际反*联盟建立

  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意义:为世界反*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

  二、雅尔塔会议

  1.召开时间:1945年2月

  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

  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

  4.内容:

  (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

  (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5. 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二战的转折——*格勒战役

  四、二战的胜利

  1.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使*德国东西两面受敌。

  2. 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

  3.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4. 胜利的原因:国际反*联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共同对付*。

  5. 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战争。

  五、二战的影响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衡

  2. 影响:

  (1)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二战的启迪

  1.和*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3篇扩展阅读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3篇(扩展1)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资料3篇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资料1

  原因:德意日*的疯狂侵略扩张(主要原因);英法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达顶点)

  全面爆发: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

  最大规模: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战役: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极大鼓舞了世界人民反*的信心;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军的灭亡。

  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重要事件:《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同盟的形成;雅尔塔会议——提出建立联合国,使世界出现两极格局。

  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意义: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奠定了世界和*的基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世界反*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胜利原因: 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正义战争;反*同盟的建立;反*各国人民的英勇奋战

  启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使生灵涂炭,经济倒退。我们要热生命,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热爱和*,呼吁和*。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资料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两极格局(冷战)

  目的: 遏制苏联为中心,称霸全球;

  *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

  美国的冷战政策:表现: 马歇尔计划,是*主义的一次大规模实际运用;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冷战高潮)

  两极格局崩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91

  当今世界格局

  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原因:科技发展,生产力提高,市场经济*卷全球

  表现: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影响: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使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

  不利影响: 对发展*家是机遇也是挑战,容易加剧不公*的国际竞争使各国从全球化中受益不均,使富国更富、穷国更穷

  政治格局:政治多极化——面对全人类共同的问题,要世界“多强”的参与和合作,要国际社会的支持

中考历史知识点复*资料3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标志)

  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终生学*制度的建立)。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3篇(扩展2)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合集5篇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 1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二课 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三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四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 2

  一、隋唐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P2,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55年,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63年,唐朝才*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著名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二、五代、辽、宋、夏、金等**

  1、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3、916年,契丹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契丹改国号为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我国西北地区由党项族建立并定都兴庆的**);

  4、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1127年,金灭亡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5、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辽与宋

  6、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和韩世忠等,岳飞于1140年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兵。

  7、北宋时发明了插秧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把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太湖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很高,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8、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都有夜市、晓市,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三、元朝

  1、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为政治中心、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

  2、我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3、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地区),使**正式成为我国***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图)

  4、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并经常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元朝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是泉州。

  6、火药用于制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 3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之战。长*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 4

  1.契丹的兴起:

  (1)时间:10世纪初

  (2)人物: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3)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西夏的建立:

  (1)时间:11世纪前期

  (2)人物: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3)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3.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4.北宋与辽之间订立著名的澶渊之盟。结束战争,双方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局面。

  5.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6.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2.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南宋时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3.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5.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6.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7.元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第十一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

  2.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多吃鱼肉。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宋代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乘轿出行。那时交通比较发达,“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4.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5.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 5

  一、 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洋战争爆发。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3篇(扩展3)

——中考数学的知识点3篇

  逆定理的内容:

  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为斜边。

  说明: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方和与较长边的*方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定理中a,b,c及a2+b2=c2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此时的斜边是b.

  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

  (1)确定最大边;

  (2)算出最大边的*方与另两边的*方和;

  (3)比较最大边的*方与别两边的*方和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说明是直角三角形。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2、*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标 0,纵坐标⑤坐标原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填、或=)

  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 |b| ,到y轴的距离是 |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 相等,纵坐标 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 到x轴的距离是 到y轴的距离是 点P(2,3) 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点P(2,3) 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

  11、如果两个点的 横坐标 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行、与x轴垂直 ;如果两点的 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行、与y轴垂直 。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12、*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在一、三象限角*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在二、四象限角*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P(a,b) 在一、三象限角*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即 a = b ;如果点P(a,b) 在二、四象限角*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 a = -b 。

  13、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14、图形的*移可以转化为点的*移。坐标*移规律:①左右*移时,横坐标进行加减,纵坐标不变;②上下*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行加减;③坐标进行加减时,按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如将点P(2,3)向左*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向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向上*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向下*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先向左*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先向左*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先向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先向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一般地,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夺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函数的表示法有三种: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把一个函数关系式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面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即:若点P(x,y)的坐标满足函数关系式,则点P在函数图象上;反之,若点P在函数图象上,则P(x,y)的坐标满足函数关系式。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要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

  函数关系式形式

  自变量取值范围

  整式函数

  全体实数

  分式函数

  使分母不为零

  根式函数

  偶次根式

  使被开方数非负

  奇次根式

  全体实数

  零指数、负指数形式函数

  使底数不为零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1)一次函数:形如(k≠0,k,b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2)正比例函数:形如,k是常数)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3)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形。

  中考数学知识点

  三角函数关系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倒数关系

  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商数关系

  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下面4个也存在这种关系。)。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方关系

  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方。

  中考数学知识点整理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k是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的形式。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函数y0,所以,它的图像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k的符号k>0k<0图像yO xyO x性质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

  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①x的取值范围是x0,

  y的取值范围是y0;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3篇(扩展4)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复*6篇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3、《悯农二首》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悯农二首》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0、《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5、《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6、《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7、《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19、《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0、《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21、《望洞庭》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2、《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2、《乡村四月》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3、《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4、《渔歌子》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5、《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6、《清*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7、《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8、《秋思》[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易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9、《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0、《浪淘沙》[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1、《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2、《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3、《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6、《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7、《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8、《春日》朱熹胜 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9、《乞巧》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进红丝几万条。

  40、《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41、《小儿垂钓》胡令 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2、《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3、《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4、《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6、《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47、《马诗》[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8、《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9、《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50、《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1、《鸟鸣涧》[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3、《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4、《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5、《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5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 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57、《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8、《浣溪沙》[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9、《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60、《囚歌》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写出下列汉这的笔顺。

  文:

  鸟:

  火:

  秀:

  厉:

  徘:

  脊:

  舟:

  凹:

  凸:

  2、填空写笔画名称:

  ⑴ “账”共 画,第五画是 ,第六画是 。

  ⑵ “东”共 画,第三笔是 ,第四笔是 。

  ⑶ “牺”共 画,第三笔是 ,第四笔是 。

  ⑷ “怜”共 画,第二笔是 ,第三笔是 。

  3、把下列字按结构分类:

  裹 渺 恢 魄 册 阙 霖 趁 鸢 痴

  虐 落 矗 句 国 圆 缎 嚣 晶

  独体字: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

  上中下结构:

  全包围结构:

  半包围结构:

  品字结构:

  4、按偏旁写字组词。

  例: 犭狼(狼狗) 狐(狐狸) 独(独立)

  虫 ( ) ( ) ( )

  穴 ( ) ( ) ( )

  公 ( ) ( ) ( )

  幺 ( ) ( ) ( )

  已 ( ) ( ) ( )

  5、加偏旁写字组词

  鬼(魂)梦魂 (魄)气魄 (愧)愧树

  尞 ( ) ( ) ( )

  秀 ( ) ( ) ( )

  荒 ( ) ( ) ( )

  良 ( ) ( ) ( )

  甫 ( ) ( ) ( )

  【查字典】

  查字典一般采用音序查字、部首查字和数笔画查字三种方法,以哪一种为好,这要因字而定,一般说来,熟字查音序,生字查部首,没有部首用数笔画查。

  查字典要注意选择义项。给多义字定义项要从词的整体考虑,有时需联系上下文。

  【练一练】

  1、把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 裹 渺 脊 册 恢 魄 拓 盎 妆 巍 傣 抑 琼

  2、按要求填表

  汉字 音序 音节 查什么部 再查几画 字典的解释 应取哪种解释释

  汉字 音序 音节 查什么部 再查几画 字典的解释 应取哪种解释

  不堪设想 可;能;能忍受

  倾诉 歪,斜;倾向;倒塌;用尽

  翠绿欲滴 欲望;想要;需要;将要

  欠负盛名 背;担负;享有;失败

  燃眉之急 着急;急躁;急促,紧急;紧急严重的一情

  深思熟虑 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熟练;程度深;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

  【汉字音、形、义的辨别】

  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不能写错别字。要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一是思相上要高度重视,不随便增加或减少笔画,要认真辨别汉字的音、形、义,勤查字典,多学多问。

  【练一练】

  一、形*字组词

  滕 抑 躁 拂 嘶 撩 嘹 烙 掩 腾 仰 燥 佛 撕

  暸 僚 洛 淹 藤 柳 澡 沸 斯 缭 潦 路 俺 揣

  煦 酿 熟 驮 喙 框 汛 焙 湍 照 浪 熟 驭 缘

  筐 讯 培 瑞 熙 狼 孰 驱 篆 眶 迅 倍 涌 坑

  拟 嫂 棚 纺 缎 峻 勇 吭 似 馊 蹦 仿 锻 骏

  俑 炕 以 嗖 崩 访 段 俊 指 憧 炽 帖 舔 澜

  眷 袄 绢 幢 织 贴 添 斓 卷 沃 娟 潼 帜 沾

  二、音*字组词

  需 因 由 带 迹 刻 辨 身 奈 须 应 尤 代 绩 克 辩 生 耐

  三、多音字组词

  散 sǎn sàn 种 zhǒng zhòng 缝 féng fèng

  薄 báo bó 朝 zhāo cháo 应 ying yng

  佛 fó fú 挣 zhēng zhèng 把 bǎ

  当 dàng dāng 弹 tán dàn 调 tiáo bà diào

  涨 zháng zhàng 教 jiào jiāo 正 zhēng zhèng

  禁 jin jin 率 shuài lü 空 kòng kōng

  奔 bēn bèn 称 chēng chèn 好 hǎo hào

  传 zhuàn chuán 煞 shà shā 为 wèi wéi

  冠 guàn guān 发 fā fà 乘 chéng shèng

  盛 chéng shèng 闷 mèn mēn 落 luò là

  参 cān shēn 载 zǎi zài

  四、改正错别字

  脾气暴燥( ) 不屈不饶( ) 神彩奕奕( )

  尺壁寸阴( ) 妖阳似火( ) 芳草如菌( )

  一望无银( ) 雷霆万钩( ) 高屋建令( )

  司空见惯( ) 洗耳躬听( ) 燃眉之极( )

  饥赛交破( ) 全神惯注( ) 阴谋鬼计( )

  走头无路( ) 再接再励( ) 精精有神( )

  漫不径心( ) 专心至志( ) 喜出往外( )

  完壁归赵( ) 和*济( ) 魔天大厦( )

  改错别字复*指导

  用错字,写错字是小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表达,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分析错别字的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类。主观原因是学生对待书面表达的态度不严谨,没有仔细斟酌用字的良好*惯。客观原因是由于语文基础不扎实,造成同音字不分、形*字相混的现象。所以在进行改错别字的练*中,首先要分析本班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地进行教学。

  【建议】

  1、查找班级中常见的错别字,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错练*。

  2、组织自改、小组改错字的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改错字的积极性和能力。

  3、作业设计灵活多样,留出空间,让学生主动查找自己*惯性错误,真正达到不写或少写错字。

  一、诗句与人: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二、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三、人的称谓: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四、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3篇(扩展5)

——初二历史复*知识点 (菁华3篇)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侵占新疆南部及北部一些地区。

  2、英、俄支持阿古柏割据,俄国还出兵占领伊犁。

  3、1876年,左宗棠分三路进军新疆,摧毁了阿古柏*。

  4、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意义是维护了国家统一。

  5、1881年,*收复伊犁。

  6、1884年,清*在新疆设立行省,任命刘锦棠为新疆第一任巡抚。

  7、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①1894年9月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舰长邓世昌壮烈殉国。②1895年,日军攻占辽东半岛和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战败。

  8、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内容: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2)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影响: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野心。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张在*的经济势力(的方式)。

  帝国主义各国掀起瓜分*的狂潮,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使*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和网络,从宏观上驾驭知识。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除了在试卷上“纸上谈兵”外,应该将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时,注意知识和感性材料的积累。实践证明,政治学科的高分同学都具有知识广博的共同特点;其次要培养理解分析知识的能力。将理解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放在*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第三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最后就是学会答题的方法和应试的技巧。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我们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历史-----记住是关键

  一、注重历史考点归纳,夯实基础历年中考题都会依据教学大纲和中考考纲,试题难度会适中,基本史实的再现仍是考查的重点。因此熟悉甚至会记忆基本史实,将会大大减少查阅时间,提高做题速度,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考点归纳如下:①革命原因②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③过程:时间、事件④《权利法案》:16*、内容、作用⑤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构建历史章节的知识体系,理清思路,整合教材为了更好地对各章节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可以简单构建知识体系,如《美国独立战争》一课中,可以分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四个部分编写提纲,整合教材,思路更清晰,更有利于识记掌握。

  三、加强同类知识归纳与比较在历史学*中,要注意知识点的归纳与比较,如世界史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与共产国际的归纳;比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异同;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等。四、重视对每节教材重点问题的整理和强化记忆地理-----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编辑以备借鉴。

  据历史教学常规,结合我校历史教学现状,下面简单谈我们在复*课教学中的做法及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内容。

  二、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3、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依线巩固内化知识

  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学*、合作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四、题例剖析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练*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题型应多样化,题量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回答问题的技巧。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3篇(扩展6)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精选十篇)

  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例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氢原子;3H:表示三个氢原子

  2、离子符号:例氢离子:H+(注意:1不写出)镁离子:Mg2+三个硫酸根离子:3SO42—

  3、化学式:例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钙:Ca(OH)2

  4、电离方程式:例HNO3===H++NO3–

  Ca(OH)2===Ca2++2OH–

  Na2CO3===2Na++CO32–

  5、化学方程式:(要求熟练)

  实验室制O2:

  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

  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CO2:CO2+Ca(OH)2=====CaCO3↓+H2O

  检验H2O:CuSO4+5H2O=====CuSO4?5H2O(白色蓝色)

  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要求熟记:(1)、1—18号原子顺序,并能画出结构示意图。(P59)

  (2)、常见元素化合价。(P63)三、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A==B+C+…

  3、置换反应:A+BC==B+AC

  (1)、金属+酸====盐+H2

  反应条件:金属必须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的`金属,酸一般用稀盐酸或稀硫酸,不用稀_。

  (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反应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后面的金属,(K、Ca、Na除外)

  盐必须是可溶性盐。

  4、复分解反应:AC+BD====AD+BC

  (1)、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2)、酸+碱====盐+水

  (3)、酸+盐====新酸+新盐

  (4)、碱+盐====新碱+新盐

  (5)、盐+盐====两种新盐

  反应条件:反应物中无酸时要求反应物都可溶,有酸时要求是强酸,

  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

  要求熟记:(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P162)

  (2)、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P228)

  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二:其它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1)硫酸铜晶体;(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状态

  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蓝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铜绿):绿色固体黑色固体:碳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CuSO4)、氯酸钾、氯化钾、氧化镁、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锌

  紫黑色:高锰酸钾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FeSO4)

  32、要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3、由双原子构成分子的气体:H2、O2、N2、Cl2、F2

  34、下列由原子结构中哪部分决定: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②、元素的分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③、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④、元素的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决定、⑤、相对原子量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35、学过的有机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36、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1)五个不改变:认宏观看元素的种类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从微观看原子质量、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认宏观看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从微观看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3)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总和可能改变。

  37、碳的两种单质:石墨、金刚石(形成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8、写出下列物质的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沼气:CH4、煤气:CO、水煤气:CO、H2、天然气:CH4、酒精:C2H5OH、

  醋酸:CH3COOH、石灰浆、熟石灰、石灰水:Ca(OH)2、生石灰:CaO、

  大理石、石灰石:CaCO3、

  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底烧瓶: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

  8.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

  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

  9.托盘天*: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药品

  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吸满液体的滴管不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2.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

  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13.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

  托盘天*实验步骤:1.溶解2.过滤3.蒸发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4.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5.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附有不溶的碱性氧化物、碱、碳酸盐,可用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油脂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6.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17.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8.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19.物质的鉴别

  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各气体的性质:

  氢气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o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甲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五种气体的步骤:

  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

  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第二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不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②酸(鉴定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方法二、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③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硫酸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注意:以上方法只能鉴定可溶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

  ④鉴定碳酸盐的方法:加盐酸,有无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32-)反应原理:碳酸盐+酸→盐+h2 o+co2 ↑

  ⑤鉴定硫酸及硫酸盐:往溶液里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再加稀硝酸,有不溶so42-)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生成。

  反应原理:硫酸或硫酸盐+bacl2(或ba(no3 )2 、ba(oh)2)→baso4 ↓+...

  ⑥鉴定盐酸和氯化物(氯离子,cl-)

  往溶液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反应原理:mclx+xagno3=m(no3)x+xagcl↓

  ⑦铜盐: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呈蓝色

  ⑴跟排在铜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的金属铜生成共3页,当前第2页123

  fe+cuso4=feso4+cu zn+cucl2=zncl2+cu

  ⑵跟碱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

  cuso4+2naoh=cu(oh)2 ↓+na2 so4

  ⑧铁盐: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呈黄色

  跟碱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

  fe2(so4)3+6naoh=2fe(oh)3 ↓+3na2 so4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一)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本质区别。(例如:冰雪融化,钢铁生锈)

  2.区分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和分解),根据反应做出类型的判断。

  4.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识记元素符号,熟练书写常用的26种元素符号和名称。(H He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K Ca Mn Fe Cu Zn Br Ag I Ba W Hg)。

  (2)各元素符号的意义。

  5.化合价和化学式:

  (1)知道化合价的概念,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元素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3)根据物质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

  (4)应用元素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6.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性质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原子的构成,质子数,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

  (3)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来判断元素的性质和类别(NaMgOClNeHe)

  (4)识记元素的概念,判断元素存在的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知道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金属和非金属).

  (5)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以水,二氧化碳,氧气为分析对象).

  7.物质的分类:

  (1)识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认识和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

  (2)识记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分类(金属和非金属),能判断单质和化合物。

  8.溶液溶解度:

  (1)识记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以及相互联系。

  (2)了解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

  (3)识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两者互相转化的方法。(增减溶质,溶剂,改变温度)。

  (4)知道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5)识记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几个要素的含义,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能利用溶解度曲线查出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6)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跟压强成正比毛茛温度成反比)

  (二)物质的知识

  1.水

  (1)知道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了解气体的体积比),水的组成和电解水的反应表达式,两种气体的鉴别。

  (2)知道水的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实质。水的组成,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水的化学性质,实验现象以及反应表达式。

  (4)水的污染和净化,其中污染的原因,和净化的方法。

  (三)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物质的式量计算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根据化学式计算各原子的个数比

  4.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

  (其中(1)根据化合物质量,求它们所含元素的质量(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相应的化合物的质量)。

  5.溶解度的计算

  (1)已知饱和溶液的质量或溶剂质量,和溶液质量,求溶解度。

  (2)已知溶解度,计算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

  (四)实验

  1.常用仪器的识别。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固体液体)(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3)量筒,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4)托盘天*,砝码的使用。

  (5)试管中(固体液体)加热的正确使用。

  (6)溶液的配制,粗盐的提纯(过滤的操作)(蒸发的操作) 。

  (一)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本质区别。(例如:冰雪融化,钢铁生锈)

  2.区分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和分解),根据反应做出类型的判断。

  4.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识记元素符号,熟练书写常用的26种元素符号和名称。(H He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K Ca Mn Fe Cu Zn Br Ag I Ba W Hg)。

  (2)各元素符号的意义。

  5.化合价和化学式:

  (1)知道化合价的概念,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元素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

  (3)根据物质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

  (4)应用元素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6.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性质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原子的构成,质子数,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

  (3)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来判断元素的性质和类别(NaMgOClNeHe)

  (4)识记元素的概念,判断元素存在的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知道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金属和非金属).

  (5)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以水,二氧化碳,氧气为分析对象).

  7.物质的分类:

  (1)识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认识和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

  (2)识记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分类(金属和非金属),能判断单质和化合物。

  8.溶液溶解度:

  (1)识记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以及相互联系。

  (2)了解悬浊液,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

  (3)识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两者互相转化的方法。(增减溶质,溶剂,改变温度)。

  (4)知道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中考历史复*知识点3篇(扩展7)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总结优选【五】篇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知识点二: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C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Na、Mg、Al等

  b、意义: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例如:元素符号“H”的`含义为:a.氢元素;b.一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后,就只能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划分为16个族,其中第8、9、10纵行共组成一个族。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细胞:O、C、H

  知识点三:离子

  一、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

  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

  区别:粒子结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原子:不显电性

  阳离子:显正电性

  阴离子:显负电性

  符号: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

  阳离子: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阴离子: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Fe2+:3个亚铁离子

  2H2O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知识点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3)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x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一、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二、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三、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总结8

  一、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二、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

  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蒸发、挥发、溶解、潮解等。

  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生锈、_、风化等。

  2、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2、C、S、Fe等。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CO2、KClO3、H2SO4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H2O、CO2、SO2、Fe2O3等。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通常是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SO3等。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是一些金属氧化物,如:CuO、MgO、Fe2O3等。

  酸:由H+、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HCl(盐酸)、H2SO4(硫酸)、HNO3(_)

  碱:一般由金属离子和OH—组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Fe(OH)3

  盐:一般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盐分为三种:(1)正盐,如:NaCl、Na2CO3、CuSO4(2)酸式盐,如:NaHSO4

  (3)碱式盐,如:Cu2(OH)2CO3

  3、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原子团如下:OH—(氢氧根)、NO3—(_根)、

  SO42—(硫酸根)、CO32—(碳酸根)、PO43—(磷酸根)、NH4+(铵根)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5

  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底烧瓶: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

  8.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

  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

  9.托盘天*: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药品

  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吸满液体的滴管不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2.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

  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13.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

  托盘天*实验步骤:1.溶解2.过滤3.蒸发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4.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共3页,当前第1页123

  15.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附有不溶的碱性氧化物、碱、碳酸盐,可用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油脂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6.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17.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8.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19.物质的鉴别

  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各气体的性质:

  氢气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o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甲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鉴别五种气体的步骤:

  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

  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第二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不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②酸(鉴定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方法二、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③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硫酸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注意:以上方法只能鉴定可溶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

  ④鉴定碳酸盐的方法:加盐酸,有无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32-)反应原理:碳酸盐+酸→盐+h2 o+co2 ↑

  ⑤鉴定硫酸及硫酸盐:往溶液里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再加稀硝酸,有不溶so42-)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生成。

  反应原理:硫酸或硫酸盐+bacl2(或ba(no3 )2 、ba(oh)2)→baso4 ↓+...

  ⑥鉴定盐酸和氯化物(氯离子,cl-)

  往溶液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反应原理:mclx+xagno3=m(no3)x+xagcl↓

  ⑦铜盐: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呈蓝色

  ⑴跟排在铜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的金属铜生成共3页,当前第2页123

  fe+cuso4=feso4+cu zn+cucl2=zncl2+cu

  ⑵跟碱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

  cuso4+2naoh=cu(oh)2 ↓+na2 so4

  ⑧铁盐: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呈黄色

  跟碱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

  fe2(so4)3+6naoh=2fe(oh)3 ↓+3na2 so4

  一、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二、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三、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中考化学复*知识点总结8

  一、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二、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初三化学常考知识

  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