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赏析 >

《风》赏析3篇

日期:2022-03-08 19:33:35

《风》赏析1

  早早醒来,隔着窗,看着外面的世界。心,慢慢变得*静。天已放晴,鸟儿在唧唧鸣唱。想起梦中写的一首诗,

  《夜雨》

  昨夜风尘雨,几度窗前梦。

  晨闻知鸟啼,却无故人来。

  没有故人来拜访,鸟儿们你们为什么还叫醒我呢?难道只是让我欣赏你们美丽的歌喉吗?扰人清梦,真是无趣,想到这里,打了个哈欠。起床,穿衣,洗漱,一切整理妥当。出门。

  走在去教室的路上,看着湿漉漉的花和草,它们显得娇弱,却更加充满魅力。雨水将一切尘埃与污垢都洗去,还了它们真实的面貌。晶莹的水珠,闪耀着让人不容忽视的光芒。我想要在其中寻找到些什么,却又什么也找不到。

  朋友时常问我,人生的答案是什么?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们,因为我也不知道答案。我只能告诉他们,答案藏在岁月里,藏在行走的每一步里,藏在人生的某个路口。答案总会出现,或早或晚,我们需要的仅仅是等待。或许在某个莫名的时刻,或许在某个转身,我们就明了自己所要寻找的答案。

  来世,信则有,不信则无,岁月悠悠,世间终会出现两朵相同的花,千百年的回眸,一花凋零,一花绽。是否为同一朵花,任后人去评断。这是玄幻小说《遮天》里的一段话。很多人或许都会认为,它仅仅是小说里虚幻的话,当不得真。可是这一段话却牢牢地记在心里,挥之不去。它就像一个咒语一般,深种心底,仿佛它真的存在。可是真得会有吗?

  一切到来的如此快。食堂吃饭,坐在椅子上等待,百无聊赖下四顾张望。一瞬间,便看到了熟悉的模样。那个深深藏在心底的身影,有多久没有看到了。

  她静*在那里,白色的上衣,浅紫色的裙子,脸上是淡淡的笑,眼角隐现着一闪而逝的光。和她一样的笑,和她一样的面容,和她一样的安稳。我一时怔住,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心里在不挺地翻滚着,掀起了汹涌的波涛。关于她的记忆,一点一点又重新出现在脑海里。自从分别,我们再没有见过面。现在的她在哪里,又过得怎么样,我一点也不清楚。

  两年了,我以为曾经说过的话一定不会实现。但现在,它却真实的出现在面前。分别前,我曾经对她说,我再也无法遇到一个如你这般的女子。脑海里不停地跳出一句话,世上真得有两朵相同的花吗?如果没有,为什么她们是如此想象呢?

  我看着她,不愿移走目光,我想要去问问她。她是谁?她会是她吗?她还记得我吗?可是我的脚,却不怎么听话。为什么?真得不是她吗?我低低地说着些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我仿佛被抽去了所有的力气,一动不动,却依旧不愿闭上双眼。身体在颤抖着,眼泪就这样流出,无声无息。

  匆忙擦去眼泪,慌张逃离,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去一楼吃饭,因为怕再见到她,怕再看到她的笑,再看到她的影子。曾经不顾一切的去,却终究是一场空。留下满心伤痕,狼狈离去。没有怨恨,只有遗憾。我们之间的缘分太浅了,只够相识相知,却无法做到相爱。她决绝地断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彼时我无法接受,更加不能明白。

  随着我的离开,随着岁月加于身体与灵魂的锻造,我渐渐地明了她为何这么做的原因。爱情终究是两个人的事情,是心甘情愿把灵魂交付给对方。她说,时间会改变一切。我固执地反驳她,有些事情永远无法改变,即使永久的沉沦在时间长河中。她微笑不语,似乎看到了我如今的模样。是的,她是正确的。

  前一段时间看了电影《初恋未满》,两个懵懂的少年少女在将彼此的心意刚刚表露给对方时,便遭到来自各方的压迫。他们不甘,却也无可奈何。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注定了他们的初恋是不完整的。两人的歌曲,却变成了一个人的独唱。他们的爱情,就像他们的歌一样。

  《初恋未满》

  如果你是真得不能再回来我身边

  这首写满我们的歌该怎么唱完

  此刻拨动的琴弦

  是否牵动你的心弦

  记得当时的诺言

  说好我们永远不会变

  不经世的爱恋

  不计算的亏欠

  舍不得来说一声再见

  青春的莽撞少年

  难言的那一份想念

  只盼那一天

  歌唱耳边

  我们重回不老的夏天

  夏静寒在唱这首歌时,董啾啾在拥挤的人群中挣扎着,当她再也没有力气去挣扎时,她选择了不动,打开广播,柔和的男声传出,是他的声音,她听到了他为她唱的歌。泪水自眼眶中流出,啾啾明白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自己终究是无可奈何的,而她和他的初恋也随着这首歌走到了终点。

  我其实更喜欢叫它《恋人未满》,因为觉得这样或许更像自己。我在懵懂不知何为喜欢和爱的年纪,喜欢上和爱上一个不可能的姑娘。而这一切,都曾在梦中出现过。我在她给照片后面写了一句话,如果可以,我想再次遇见你,因为你,我的生命中多了可以选择的色彩。

  我相信世界上终会出现两朵同样的花,因为爱。

《风》赏析2

  《唐风·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注释:

  七:七章之衣,诸侯的服饰;虚数,言衣之多也。

  子:此指制衣人。

  安:舒适。

  吉:美,善。

  六:音路,六节衣。

  燠:音“玉”,暖热。

  译文:

  难道我无七节之衣?只是不如您的衣,熨贴合身又吉利!

  难道我无六节之衣?只是不如您的衣,熨贴好看又温暖!

  赏析:

  唐风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诗经·唐风·无衣》

  此诗与下面《秦风》中的《无衣》题目及首句皆相同,然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却完全两样。从字面上看,似觉并无深意,但前人往往曲为之说,《毛诗序》云:“《无衣》,美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云:“曲沃桓叔之孙武公伐晋,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釐王。王以武公为晋君,列于诸侯。此诗盖述其*之意”,“釐王果贪其宝玩,而不思天理民彝之不可废,是以诛讨不加,而爵命行焉。”(同上)这一说法今人多表示怀疑,如程俊英《诗经译注》就认为“恐皆附会”。

  从诗意来看,本篇似为览衣感旧或伤逝之作。诗人可能是一个民间歌手,他本来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妻子,家庭生活十分美满温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从中来。诗句朴实无华,皆从肺腑中流出:“难道说我没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七件,可是拣了一件又一件,没有一件抵得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裳,那样舒坦,那样美观。”“难道说我没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六件。可是挑了一件又一件,没有一件抵得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裳,那样合身,那样温暖。”语言自然流畅,酷肖人物声口。感情真挚,读之令人凄然伤怀。

  全诗三章,每章的首二句,都以设为问答的句式、豪迈的语气,表现出那种奋起从军、慷慨自助的精神。所谓“无衣”,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但是,这点儿困难算得了什么,即使是一件战袍、一件内衣、一件战裙,也可以与战友共享。“同袍”、“同泽”、“同裳”,正生动地表现出大敌当前,战友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精神。每章的三、四句,则写他们一听到君王要发兵的命令,便急忙修整武器,磨励兵刃,整装待发。那“修我戈矛”、“矛戟”、“甲兵”的描述,正反映出他们那种摩拳擦掌、积极奋战的高昂的战斗热情。而每章的末句那“同仇”、“偕作”、“偕行”等语,则由共同对敌的仇恨,写到共同奋起、同赴战场,正表现出一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疆土的义愤。全诗感情激荡,气势非凡,极像一首战士进行曲。它激昂高歌,表现出一种慷慨雄壮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确实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诗章。

  《诗经》“国风”中,反战的诗篇很多,但那是反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不义之战。至于对抵御外侮、保卫家园的正义战争,人民群众还是竭诚拥护并踊跃参加的。每当国难当头之时,人民群众总是表现出一种高度的爱国热忱和英勇献身精神,这正是一个民族不被亡的根本。《秦风·无衣》正是表现了这种誓死抵御外侮、英勇卫国的精神。《诗经》中的这类诗篇,不仅真实地反映出人民群众在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而且也标志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一开始就进入了我国进步文学创作领域。这类诗歌,必将以它特有的光辉、巨大的魅力,照耀诗坛,教育和鼓舞后人。

《风》赏析3

  1.

  如果不是河柳摇曳

  我不知道你已从青春的岁月

  飘逸而过

  如果不是水面涟漪荡漾

  我不知道你在河面上

  洒满那么多的碎银

  如果不是衣襟飘起

  我还不知道你对我还留有

  一丝丝温存

  2.

  清晨的太阳公

  朦朦胧胧被你摇醒

  还没有把月亮冰冷的身子焐热

  就被你从山垴拽起

  那一朵朵白云被你赶着

  奔命般逃向海边,最终还是

  被太阳燃烧

  一朵火云,把山那边的天映红

  3.

  拔节的麦苗绿涛滚滚

  涌动着一股巨大的热浪

  释放着梦想

  你用一双巨人般的双手

  把成熟的希冀,托举在

  庒户人的期盼里

  4.

  一路消遥,相遇在

  那槐花盛开的地方

  你把缕缕清香飘向山旮旯下

  一片草坪上坐着一对情人

  吸吮着槐蜜

  随着你的逸裙醉往云霄

  5.

  老翁坐在梧桐树下一块青石板上

  一双宽厚的手抚顺着躺在怀里的猫咪

  虔意的享受着夕辉下

  你那股轻柔的温馨

  一幅古铜色的刻满年轮的脸庞上

  那双慈祥的眼神欣喜的看着

  膝前玩耍的孩童

  被你撩起的胡须下

  那灿烂着无牙的微笑


《风》赏析3篇扩展阅读


《风》赏析3篇(扩展1)

——《国风·豳风·七月》赏析3篇

《国风·豳风·七月》赏析1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豳风·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戴震《毛郑诗考证》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诗的二、三章情调逐渐昂扬,色调逐渐鲜明。明媚的春光照着田野,莺声呖呖。背着筐儿的妇女,结伴儿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怀有隐忧:“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首章“田唆至喜”,只是以轻轻的一笔点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这里便慢慢地加以展开。“公子”,论者多谓豳公之子。豳公占有大批土地和农奴,他的儿子们对农家美貌女子也享有与其“同归”的特权。汉乐府《秋胡行》和《陌上桑》诗中似乎有这样的影子,虽然那是千年以后的事,但生活中的规律往往也会出现某些相似的地方。姑娘们的美貌使她们担心人身的不自由;姑娘们的灵巧和智慧,也使她们担心劳动果实为他人所占有:“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正如宋人张俞的《蚕妇》诗所说:“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四、五两章虽从“衣之始”一条线发展而来,但亦有发展变化。“秀葽”、“鸣蜩”,带有起兴之意,下文重点写狩猎。他们打下的狐狸,要“为公子裘”;他们打下的大猪,要贡献给豳公,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这里再一次描写了当时的阶级关系。五章着重写昆虫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由蟋蟀依人写到寒之将至,笔墨工细,绘影绘声,饶有诗意。《诗集传》云:“斯螽、莎鸡、蟋蟀,一物随时变化而异其名。动股,始跃而以股鸣也。振羽,能飞而以翅鸣也。”咏物之作,如此细腻,令人惊叹。“穹窒熏鼠”以下四句,写农家打扫室内,准备过冬,在结构上“亦以终首章前段御寒之意”。

  六、七、八章,承“食之始”一条线而来,好像一组连续的电影镜头,表现了农家朴素而安详的生活:六、七月里他们“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七、八月里,他们打枣子,割葫芦。十月里收下稻谷,酿制春酒,给老人祝寿。可是粮食刚刚进仓,又得给老爷们营造公房,与上面所写的自己的居室的破烂简陋适成鲜明对比。“筑场圃”、“纳禾稼”,写一年农事的最后完成。正如《诗集传》引吕氏所云:“此章(第七章)终始农事,以极忧勤艰难之意。”

  到了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八章,诗人用较愉快的笔调描写了这个村落宴饮称觞的盛况。一般论者以为农夫既这么辛苦,上头又有田官监督、公子剥削,到了年终,不可能有条件有资格“跻彼公堂,称彼兕觥”。其实社会是复杂的,即使在封建社会的中期,农民年终时也相互邀饮,如宋代秦观《田居四首》所写:“田家重农隙,翁妪相邀迓。班坐酾酒醪,一行三四谢。”陆游《游山西村》诗也说:“莫笑田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豳风·七月》所写上古社会的西周村落生活,农闲之时,举酒庆贺,也是情理中事。

  *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敷陈其事”、“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

《国风·豳风·七月》赏析2

  七月流火:火(古读huǐ),或称大火,星名,即心宿。流,流动。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候,这星当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过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这就叫做“流”。

  授衣: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九月丝麻等事结束,所以在这时开始做冬衣。

  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为豳历纪日法。觱(bì)发(bō):大风触物声。

  栗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

  褐:粗布衣。

  于:犹“为”。为耜是说修理耒耜(耕田起土之具)。

  趾:足。 “举趾”是说去耕田。

  馌(yè):馈送食物。亩:指田身。田耕成若干垄,高处为亩,低处为畎。田垄东西向的叫做“东亩”,南北向的叫做“南亩”。这两句是说妇人童子往田里送饭给耕者。

  田畯(jùn):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

  春日:指二月。载:始。阳:温暖。

  仓庚:鸟名,就是黄莺。

  懿(yì):深。

  微行:小径(桑间道)。

  爰(yuán):语词,犹“曰”。柔桑:初生的桑叶。

  迟迟:天长的意思。

  蘩(fán):菊科植物,即白蒿。古人用于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一说用蘩“沃”蚕子,则蚕易出,所以养蚕者需要它。其法未详。祁祁:众多(指采蘩者)。

  公子:指国君之子。殆及公子同归:是说怕被公子强迫带回家去。一说指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

  萑(huán)苇:芦苇。八月萑苇长成,收割下来,可以做箔。

  蚕月:指三月。条桑:修剪桑树。

  斨(qiāng):方孔的斧头。

  远扬:指长得太长而高扬的枝条。

  猗(yǐ):《说文》《广雅》作“掎”,牵引。“掎桑”是用手拉着桑枝来采叶。南朝乐府诗《采桑度》云:“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似先用绳系桑然后拉着绳子采。女桑:小桑。

  鵙(jú):鸟名,即伯劳。

  玄:是黑而赤的颜色。玄、黄指丝织品与麻织品的染色。

  朱:赤色。阳:鲜明。以上二句言染色有玄有黄有朱,而朱色尤为鲜明。

  葽(yāo):植物名,今名远志。秀葽:言远志结实。

  蜩(tiáo):蝉。

  陨萚(tuò):落叶。

  貉:通“祃(mà)”。田猎者演*武事的礼叫祃祭或貉祭。于貉:言举行貉祭。《郑笺》:“于貉,往博貉以自为裘也。”

  同:聚合,言狩猎之前聚合众人。

  缵(zuǎn):继续。武功:指田猎。

  豵(zòng):一岁小猪,这里用来代表比较小的兽。私其豵:言小兽归猎者私有。

  豜(jiān):三岁的猪,代表大兽。大兽献给公家。

  斯螽(zhōng):虫名,蝗类,即蚱蜢、蚂蚱。旧说斯螽以两股相切发声,“动股”言其发出鸣声。

  莎鸡:虫名,今名纺织娘。振羽:言鼓翅发声。

  穹:穷尽,清除。窒:堵塞。穹窒:言将室内满塞的角落搬空,搬空了才便于熏鼠。

  向:朝北的窗户。墐:用泥涂抹。贫家门扇用柴竹编成,涂泥使它不通风。

  曰:《汉书》引作“聿”,语词。改岁:是说旧年将尽,新年快到。

  郁:植物名,唐棣之类。树高五六尺,果实像李子,赤色。薁(yù):植物名,果实大如桂圆。一说为野葡萄。

  菽(shū):豆的总名。

  剥(pū):读为“扑”,打。

  春酒:冬天酿酒经春始成,叫做“春酒”。枣和稻都是酿酒的原料。

  介:祈求。眉寿:长寿,人老眉间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长寿称眉寿。

  壶:葫芦。

  叔:拾。苴(jū):秋麻之籽,可以吃。

  樗(chū):木名,臭椿。薪樗:言采樗木为薪。

  场:是打谷的场地。圃:是菜园。春夏做菜园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场地,所以场圃连成一词。

  纳:收进谷仓。稼:古读如“故”。禾稼:谷类通称。

  重:即“种”,是先种后熟的谷。穋(lù):即稑(lù),稑是后种先熟的谷。

  禾麻菽麦:这句的“禾”是专指一种谷,即今之小米。

  功:事。宫功:指建筑宫室,或指室内的.事。

  索:动词,指制绳。綯(táo):绳。索綯:是说打绳子。上两句言白天取茅草,夜晚打绳子。

  亟:急。乘屋:盖屋。茅和绳都是盖屋需用的东西。以上三句言宫功完毕后,急忙修理自己的屋子。因为播谷的工作又要开始了,不得不急。

  冲冲:古读如“沉”,凿冰之声。

  凌:是聚集的水。阴:指藏冰之处。

  蚤:读为“爪”,取。这句是说取冰。

  献羔祭韭(jiǔ):这句是说用羔羊和韭菜祭祖。《礼记·月令》说仲春献羔开冰,四之日正是仲春。

  肃霜:犹“肃爽”,双声连语。这句是说九月天高气爽。

  涤场:清扫场地。这句是说十月农事完全结束,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说“涤场”即“涤荡”,“十月涤荡”是说到了十月草木摇落无余。

  朋酒:两樽酒。这句连下句是说年终燕乐。

  跻(jī):登。公堂:或指公共场所,不一定是国君的朝堂。

  称:举。兕(sì)觥(gōng):角爵。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

  万:大。无疆:无穷。以上三句言升堂举觞,祝君长寿。

《国风·豳风·七月》赏析3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风》赏析3篇(扩展2)

——《孤雁》赏析3篇

  《孤雁 》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译文翻译

  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

  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注释解释

  ①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②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③望尽:望尽天际。

  ④意绪:心绪,念头。

  ⑤鸣噪:野鸦啼叫。自:自己。一作“亦”。

  创作背景

  《孤雁》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 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

  诗文赏析

  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不饮啄”。写得孤雁有品骨。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

  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从中体现出诗人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又没有亲人和朋友可以依靠的状态。“犹”和“更”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沉重的悲哀与伤痛。

  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坚持不懈。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

  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诗写的是孤雁,无一字涉及诗人自己。但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

  【诗句】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出处】唐.崔涂《孤雁》

  【意思】一行行大雁向塞北飞去,为什么只留下你自己? 暮雨苍茫之中,孤雁呼叫失群的伙伴欲向寒塘投宿,而几度迟徊。通过对孤雁的描写,寄托了客子的孤独心情。

  【提示】潇潇暮雨中,失群的孤雁呼寻伙伴而没有回应; 见到寒塘中自身的影子,误以为是征途中的旅伴,正要盘旋 而下,竟发现是幻影,故而又迟疑不前了。诗句以孤雁自 喻,寄寓着浓重的凄凉、孤寂之感,“迟”字下得尤妙。

  【全诗】

  《孤雁》

  [唐].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释】

  ①二句意谓几行雁群已全部回到塞上,你想独自飞往何处?尔:你,指孤雁。之:往。②二句意谓在暮雨中惊呼同伴感到自己已失群,见到寒塘想下去栖息却又迟疑不敢下。③二句写孤雁行程,意谓暗暗飞度渚上很低的浮云,只有冷月相随着飞度关山。渚(zhu):水中小洲。④二句意谓虽然未必遭到短箭的伤害,但孤单飞行总是可疑惧的。矰(zeng):射鸟的短箭。缴(zhuo):系在箭上的生丝绳。

  【鉴赏】

  这首诗吟咏孤雁,寄托了诗人自己飘泊异乡、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诗歌的首联叙写孤雁的北飞以及诗人的关注之情。“独”字写出这只孤雁的形单影只,而“何之”则流露出这只孤雁前程的茫远。“归塞”一词表明此时正是春天时刻。首联即扣题,突出的是一个孤字。

  颔颈两联着重刻画了孤雁在失群后的凄凉,孤雁的离群本已凄切哀人,那一路上寻呼伙伴的哀哀鸣叫声,更让人不忍卒听,此刻恰又是薄暮时分,偏偏又遇上风雨的侵凌,这真是命途多舛,祸不单行。诗人通过“暮雨”、“寒塘”的描写,给这只孤雁营造了一个凄苦的背景,而那凄厉的啼叫声,更给这个画面增添了一层悲伤的气氛。而“欲下迟”则是这一联中的点睛之笔,是缘情体物的佳句。在第三联,诗人进而想象这只孤雁接下去飞行的艰难凄苦。洲渚上空云暗天低,孤雁只身飞行,伴随它的只有边关一弯时隐时现的冷月,“渚云低”与“关月冷”的描写,使得雁之形单影只的羁愁旅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的最后两句,抒写诗人的心境,望着这只可怜的孤雁,诗人心中只有默默的祈盼,这一程飞去,也许未必会遇上猎人的飞箭,但是独飞的孤雁自己心中总难免疑虑惊悸丛生。全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孤雁的“孤”和种种特征,还通过移情、拟人、暗示等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孤寂忧愁的羁旅情怀。

  【鉴赏】

  题名 《孤雁》,一个“孤”字,全诗神韵、意境凝聚天成。

  首联绘出孤雁之 “离群” 背景。可以想象,诗人伫立驿楼,纵目远望,但见几行归雁,奋翅北飞,渐渐地,雁行消失,只留下孤雁一只,低空盘旋。诗人不禁发问,你将飞到哪儿去呢?借孤雁以泄离愁。

  颔联两句堪称全诗特写镜头,集中刻画那只失群之孤雁。暮雨潇潇,一只失群孤雁盘旋空中,呼寻伙伴,声音极为凄凉。鸟瞰雨幕笼罩下的池塘,因影单心怯,故欲下而终不敢下。孤踪自怯、迟疑畏惧之神态,跃然纸上。而这又正是诗人客愁他乡、孤寂无依的自画像,如庄子之以身化蝶,入情入理。

  颈联两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奋飞,然而仍是孤影无伴,凄凉寂寞。乌云翻墨,直压小洲,气氛恐怖,孤雁独飞其中,该是多么令人揪心啊! 遥想前程,惟一弯冷月相随。句中 “低”、“冷” 二字尤应细品,月冷云低衬托雁之形单影孤,突出其行程艰难,亦流露出诗人前程渺茫之伤感。

  尾联抒发诗人对孤雁也是对自己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孤飞虽不一定丧生,但失群毕竟可以疑惧。语气上看无疑是宽慰之词,但担心之情更为强烈。末句“孤飞自可疑”点题,孤雁心有余悸,怕逢箭矢。诗人飘泊宦游他乡,孤凄忧虑之情毕现。

  全诗紧扣一 “孤” 字次第展开,字字珠玑,而无一处闲笔。读完全诗,仍觉余味无穷。虽基调失之哀怨低沉,但仍不失为一首抒写晚唐哀音的时代佳作。

  【集评】 元·方回:“老杜云:‘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此云:‘暮雨相呼疾,寒塘欲下迟。’亦有味,而不及老杜之万钧力也。为江湖孤客者,当以此尾句观之。”(《瀛奎律髓》卷二十七)

  【作者小传】

  崔涂,生卒年不详。字礼山,睦州桐庐(今属浙江)人。光启四年(888)登进士第。一生羁旅各地,游历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一、《唐才子传》卷九。其诗多离愁羁怨之作,擅长律体,善于借景抒情,意味俱远。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释】①张炎(1248-1319)南宋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②长门: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1.孔行素《至正直记》载:张炎尝赋孤雁词,有云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皆称之曰张孤雁。其中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一句该怎么理解?(分)

  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该句是说雁群飞行能排成一字或人,而孤雁单飞排不成字,故说写不成书信,只能成一点,带回一点相思。

  2.词作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词人身世飘零之感与家国之痛。全词紧扣一孤字展开描写,烘托渲染,以物喻人,将咏物与抒情合而为一,通过对孤雁的描绘,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尽蕴含在对孤雁这一形象的描绘中。

  注释

  ⑴楚:泛指南方。

  ⑵恍(huǎng)然:失意貌。

  ②自顾影:对自己的孤独表示怜异之意。


《风》赏析3篇(扩展3)

——《望海潮》赏析3篇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柳永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 柳永赏析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但又另有新意。如果说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写杭州的现状的话,那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三句词,从纵、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横为主,以纵为宾,实写杭州的现状,对其历史,则是虚写,一笔带过,作为陪衬。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乃约略之词,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的美誉。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一句做铺展的描写。这里只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江岸,绿树如云,写出了郁郁葱葱的景象

  “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犹如鏖战的貔虎,不就是“震撼激射”的景象吗?“卷霜雪”,写“怒涛”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玉城雪岭”的景象。“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是就“繁华”二字进一步铺展,写杭州的繁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词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所呈现的繁荣太*景象。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

  《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 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指责他“掩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贫富悬殊”,而是应当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中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由来已久,这并非溢美之词。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是相当成功的。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 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 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 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除饱满的感情与适度的夸张以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词中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和舒缓,终于出现了“三 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作为高级官僚的范缜对柳永这首词也极端赞佩:“仁完四十二年太*,镇压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巧于耆卿词见之。”( 见《方舆盛览》)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除歌咏杭州以外,柳永的词还歌咏过苏州(《木兰花慢》、《瑞鹧鸪》)。扬州(《临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阳(《少年游》和北宋都城汴京(《倾杯乐》、《透碧霄》)等。为宋代都市繁荣留下了形象的画面。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译文] 明丽春色乱纷纷来到每户人家,不管在桃边还是柳下。

  [出自] 秦观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沙。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释:

  梅英:梅花。

  疏淡:花稀色淡。

  冰澌溶泄:冰块融化流动。冰澌:流动的冰快。

  金谷:金谷园,晋代石崇在洛阳所建的别墅名,故址在今洛阳市东北。

  俊游:游览胜地。

  铜驼:铜驼街,故址在今洛阳市。汉代铸铜驼二头,在宫南四会道,故名。

  巷陌:街道。

  长记:总是记得。误随车:身不由己地尾随陌生少女的车子。

  芳思交加:春天引发复杂的情思。桃蹊:桃树下的小路。

  西园:指北宋驸马都尉王铣家的花园,泛指园林。

  笳:胡笳,乐器名。

  飞盖:飞驰的车。

  兰苑未空:园林仍未荒芜。

  是事:事事。

  译文1:

  梅花已经稀疏浅淡,河上的流冰渐渐溶化,又是一度东风,不知不觉中换了年华。金谷园是当初的游赏胜地,铜驼巷陌曾经多么繁丽!雨后新晴,天朗气清,我悠闲地漫步,踏着细细的*沙。总记得错跟上别家女眷的香车,留下一段温馨的佳话。那时正柳絮轻翻,蝴蝶群舞,引起柔曼的情思无涯。明丽春色乱纷纷来到每户人家,不管在桃边还是柳下。

  飞驰的车马来来往往,妨碍人们安闲地赏花。今天,西园依然游人如云,我这远行之客却渐至老境,往昔的欢乐一去不返,重游旧地只觉得事事伤情。暮烟凄迷,寂寞的酒旗斜挂,独倚高楼极目望远,时见天空飞几只寻巢的乌鸦,我那不可遏制的思归之心,暗暗跟随流水远到天涯。

  译文2:

  枝头那淡雅的梅花渐渐稀疏,河水已经解冻,冰凌随着流水跌宕而前。东风频吹,迎来了新的一年。想起那时京城结伴宴游,漫步于繁华的街道,雨过初晴时,信步倘佯在城外*整的沙滩。还记得曾经错跟在一辆锦车后边。那时节柳絮翻飞,蝴蝶狂舞,让人深感到春光烂漫。翠柳成荫,桃花娇媚,好像把浓浓春意分到了各户人家。

  到夜间纵饮于西园,直饮到楼头吹起胡笳。明亮的灯光使月光显得黯淡,蔽路的车盖胜过艳丽的鲜花。叹如今虽然园林依旧,游子却已渐渐老去,重行至此,怎不让人感慨叠加!烟云暗暗,酒旗横斜。登楼远眺,只见到时而归来的几只昏鸦。思归之心油然而起,这情思像随着河水流向天涯。

  译文3:

  梅花稀疏,色彩轻淡,河中的冰块正在消溶。春风吹来,新的一年悄悄来临。金谷园里,摩肩接踵多才士,铜驼街上,车水马龙尽佳人。天气新晴,郊游更是温馨,缓步徐走,*沙上留下清晰的印痕。更难忘怀的是误跟了一辆小车,当时柳絮翻飞,彩蝶起舞,那情景真令人落魄销魂。柳色青青,桃花粉红,似把春色随意地相送,分到各个人家的院们。

  西园夜里宴饮,乐工们奏出悠扬的乐音。华丽的灯笼影响了赏月的雅兴,飞驰的车盖妨碍了观花的芳心。那美丽迷人的苑圃并未空空,只是行人变了模样。以前的那些风流韵事,仔细想来更令人伤魂。如今倚楼眺望,只见烟霭沉沉,酒旗斜挑,乌鸦在树上栖身。见此情景,油然而生归隐之心,没有办法加以禁止,我的神思已伴随着流水,回到了故乡的园林。

  赏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还有政治失意之慨叹其中。有一年早春时节,作者重游洛阳。洛阳这个古代名城,是北宋的西京,也是当时繁华的大城市之一。词人曾经这里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此地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词人旧地重游,人事沧桑给他以深深的触动,使他油然而生惜旧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但词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而李白的《陌上赠美人》:“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以及张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西园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写道:“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曹丕《与吴质书》云:“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又云:“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词用二曹诗文中意象,写日间外面游玩之后,晚间又到国夫人园中饮酒、听乐。各种花灯都点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辉;许多车子园中飞驰,也不管车盖擦损了路旁的花枝。写来使人觉得灯烛辉煌,车水马龙,如目前。“碍”字和“妨”字,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的凄凉、寂寞。


《风》赏析3篇(扩展4)

——《诗经·国风·卫风·氓》译文及赏析「精编」3篇

  古今异义

  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耽,古义:沉溺;今义:耽误。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眼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

  三岁,古义:多年;今义:指年龄。

  词类活用

  黄(其黄而陨):变黄(形容词作动词)

  二三(二三其德):经常改变(数词作动词)

  夙(夙兴夜寐):早起(名词作状语)

  夜(夙兴夜寐):晚睡(名词作状语)

  贫(三岁食贫):贫困的生活(形容词作名词)

  贰(士贰其行):不专一,有二心(数词作动词)

  层次结构

  开头一、二章,《诗集传》云:“赋也。”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个男子以买丝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爱情,一会儿嬉皮笑脸,一会儿又发脾气,可谓软硬兼施。可是这位单纯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质,说是必须有人来说媒,最后将婚期订在秋天。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她还打卦占卜,预测婚事的吉凶。及至男方派车前来迎娶,她就带着全部的财物,嫁了过去。这两章叙事真切,历历可见,而诗人作为一个纯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方玉润评这一段云:“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同上)一个“痴”字。点出了此女钟情之深。

  《诗集传》谓第三章“比而兴也”,第四章“兴也”,也就是说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诗集传》)。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般以为女子嫁过去三年,但另有一种解释:“三岁,多年。按‘三’是虚数,言其多,不是实指三年。”(程俊英《诗经译注》)实际上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

  诗之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被弃前后的处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一旦日子好过一些,丈夫便变得暴戾残酷。这个“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狰狞面目,以及女主人公**待的情景。后四句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诗集传》释此段云:“盖淫奔从人,不为兄弟所齿,故其见弃而归,亦不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归咎哉,但自痛悼而已。”说女主人公“淫奔”,固不足取;但其他的话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她当时所受到的精神压力和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矛盾。

  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当初他们相恋时,有说有笑;男子则“信誓旦旦”,表示白头偕老。可是他还未老时就产生怨恨,而且无法挽回。这里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为什么竟没有到头的时候?《诗集传》指出“此则兴也”,其实它是比中有兴。诗人运用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吗?方玉润认为:“虽然口纵言已,心岂能忘?”(《诗经原始》)是的,从这女子一贯钟情的性格来看,她对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两断,这就是今天常说的悲剧性格。


《风》赏析3篇(扩展5)

——《送春》赏析3篇

  三月残花落更开,

  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作品翻译: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送春 王令赏析:

  这首诗是写景的七言诗,主要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王令(1032年—1059年),字逢原,江都人,北宋诗人,因幼年丧父。王令的高祖父、曾祖父都曾在朝廷坐过。其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生,往来於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为知己,之后文学知名。1059年(嘉祐四年)六月初二,年仅二十八岁的王令便在贫病交加之中离世而去。在极其短暂的一生,却留下了480余首有价值的诗作, 代表作有《广陵先生文集》、《十七史蒙求》。

  斗转城荒,

  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谁最苦?

  但箭雁沉边,

  梁燕无主,

  杜鹃声里长门暮。

  想玉树凋土,

  泪盘如露。

  咸阳送客屡回顾,

  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

  正江令恨别,

  庾信愁赋,

  苏堤尽日风和雨。

  叹神游故国,

  花记前度。

  人生流落,

  顾孺子,

  共夜语。

  赏析

  太后等北行。至此,南宋实已亡国。全词分为三片,每片均以送春发端,但三处各有不同。上片写临安城陷后的残败景象。“送春去”是主题,“无路”预示王朝面临山穷水尽,宋亡已成现实,不可逆挽。“风沙”暗指敌军凶猛。“飞絮”,形容幼帝君臣命运飘摇。“乱鸦”

  三月残花落更开,

  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释

  落更开:即还有开花者

  不信:虽则不信,然春去依旧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七言诗,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为主,后两句由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追求。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诗中的“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写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机犹存的特点。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表现了自己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风》赏析3篇(扩展6)

——风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6篇)

  江城子·竹里风生月上门

  朝代:五代

  作者:和凝

  原文: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 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 手,下阶迎。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竹林里传来阵阵风声,月光悄悄地溜进闺门。她面对云屏,调试秦筝。轻轻地拨弄筝弦,恐难听见那马儿的嘶叫。她含恨娇媚地独自言语:只怪我呀只怪我,今晚相约的时间太迟了!

  注释

  ①江城子:调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水晶帘》。唐为单调,宋有双词体出现。此词单词8句,35字,1、2、3、5、8句押*韵。

  ②竹里风生:风吹竹丛,竹叶瑟瑟有声。月上门:月亮初生,照上门楣。

  ③理:温*,重复地弹奏。秦筝:即筝,原出于秦地。《旧唐书·音乐志》:“筝.本秦声也。相传为蒙恬所造,非也。制与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

  ④云屏:用云母装饰的屏风,一说指上有云彩图饰的屏风。

  ⑤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

  ⑥恐:担心。马嘶声:情郎来到时的马叫声。

  ⑦含恨含娇:带着怨恨和娇嗔。

  ⑧太迟生:即太迟,意谓时间过得太慢。生:语尾助词,无意。如杜甫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李白》),张泌词“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浣溪沙》)。

  赏析:

  作者:佚名

  不同作家的笔下,对爱情的描写却纷呈着不同的光彩,从而使这一道不尽说不完的相同主题,具有永不衰竭的魅力。和凝的这首《江城子》,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初恋的女子在约会时,等待情人到来的焦灼情态。笔法细腻,体贴入微,十分生动。

  “竹里风生月上门”,词的起句先描绘出主人公约会的环境和时间。夜幕降临,微风从屋外的竹林吹过,送来阵阵清香的气息,竹叶“沙沙”作晌,更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幽静,圆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天际缓缓升起,偷偷地爬上门楣,透过绣帘,似在窥探女主人公的芳姿。这里作者用“生”和“上”二字,来分别修饰“风”和“月”,使这幽静的画面产生了动态之感,从而也使幽会的场面更加动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的良辰美景,女主人公早已沉浸在如痴如迷的向往之中了。

  “理秦筝,对云屏”,此句由屋外环境的描写转入屋内主人公的刻画。她情意绵绵,如痴如醉,热切地盼望着情人的到来,但是,毕竟时间还早,离约会的时刻还有一段时光,枯坐等待,反而更加焦急,所以只好拿出秦筝对着云屏弹奏起来,把思念和焦虑排遣在筝声之中。作者这里不直按说出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深,而是用“理”和“对”这两个动作来展示她的心态,显得含蓄委婉,但又耐人寻味。读者仿佛从那缠绵悄l恻的筝声中,感受到主人公那因热切的向往而不能*静的情态。

  “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这一句真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它把女主人急切盼望与情人相会的神情意态刻画得维妙维肖。主人公弹起秦筝,本来是要消磨时光,但她时时刻刻却想着情人的到来,所以在阵阵如怨如艾的筝声中,她时时留意于“筝外之音”。忽然她感到了马的嘶鸣声,莫非是情郎骑马而来?但夹杂着筝声,那嘶鸡声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因此她不由爵下意识地放轻手法,仔细谛听辨别,慢慢地不知不觉停止了弹奏。作者用一个“轻”字把主人公凝神谛听辨别的神态反映了出来,用一个“恐”字则把她既欲弹筝,又怕筝声淹没马嘶声的矛盾心态细腻而又逼真地刻画出来。至此,我们不能不叹服作者体贴之细致,描罄之传神,手法之高超了。

  词的最后两句“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在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上更进了一步,同时也将主人公的思恋之情推向顶峰。她停止了弹奏,仔细地谛听,原来那马的嘶鸣声只不过是自己的错觉,一般怨艾之情便油然而生:难道他失信负约,今晚不来了?可是转眼一想,现在还没有到约会的时刻呢,不由得又对自己的过于心急和多余的想法感到好笑。“含恨含娇”四字,把一个既痴情又娇羞的初恋女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最后一“今夜约,太迟生!”以主人公自怨自艾、似怨似嘲的语气作结,机趣横生,使全词显得十分活脱生动。江尚质说:“《花间》词状物描情,每多意态”(《古今词话》卷下引),这个结尾,就是如此。

  这首词语言*易流畅,无一难字奇字,但却极富情韵。作者善于通过细节的描摹来刻画主人公细腻的心理情态,使主人公的形象宛在目前。全词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委婉细腻,在描写爱情的作品中,是很有特色的佳作。

  原文:

  满载一船秋色,*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译文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展的江面上。行船被风浪所阻,微风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当到达岳阳时,准定在岳阳楼上观赏湖光山色。

  注释

  山峰:指黄陵山。(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湘水由此入湖。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庙,世称黄陵庙。词题一作“黄陵庙”。词句也稍有差异)

  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

  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赏析:

  鉴赏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铺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稳,远远望去,就象“*铺”在那儿。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张孝祥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是写的天气咋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气。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用“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要起风,皆是妙笔。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也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张孝祥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张孝祥构思独到之处。

  写作背景

  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遇风受阻,写了这首词。《宋六十名家词》题作《黄陵庙》,个别语句亦稍有出入。

  原文: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翻译:

  迎着风儿,想要劝春光停住脚步。

  春光却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

  它不愿同岸边的落花一样随流水而去,

  暂且就成为在泥土上飘舞的飞絮。

  看着镜中头发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时光。

  人没有辜负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负了自己啊!

  从梦中醒来才感觉远离了许多忧愁,

  只是牵挂着风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

  第一、两句,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的暮春时节,开头即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接着似站在春天的角度说春不甘和落花一样随水而去,了无踪迹,只好暂且作粘于泥上的飞絮。“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然在词人笔下,似落花流逝更快,而飞絮尚可在泥上暂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之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两句,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自己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的还是辜负了,一事无成,表达出因功业未就而人已老去,美好的青春理想破灭的浓浓愁绪。“梦回人远许多愁”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翻译

  园里池塘泛着碧波,微风送着轻暖;曾记得在这里和那位如玉的美人初次相会。宴*上她唱着前后阕重叠的'歌词,歌声如鸣玉一般。随后,她随着入破的急促曲拍,舞动腰肢,红裙飞旋,使人应接不暇。

  如今在这白玉帘钩和栅门下面,散发着落花余香的台阶旁边,我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日已西斜,天色渐晚。当时和我一起欣赏美人歌舞的人们,如今详查,大多数早已离世。

  注释

  玉真:仙人,借指美丽的女子。重(chóng)

  头:词的上下片声韵节拍完全相同的称重头。琤琮(chēng cóng):象声词,形容金属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

  入破:唐代大曲最精彩的部分。各种乐器合作,曲调由缓转急,舞者进场而舞,节奏逐渐加快,因繁弦急响喻为破碎,故名入破。

  乱旋:谓舞蹈节奏加快。

  玉钩:帘钩的美称。

  香阶:飘有花香的台阶。

  共我赏花人:和自己一同观看玉真歌舞的人。

  点检:查验。

  鉴赏

  这是一首怀旧之作。本词追忆早年初见美人时的喜悦与欢欣及今日物是人非的惆怅,在对比中抒发好景不长的人生感慨。词中以往昔“歌韵琤琮”、“舞腰乱旋” 的欢乐场面与今日“点检无一半”的凄清境况对比,抒发了强烈的人生无常的伤感之情。词中所写景物:池塘、绿水、阑干、香阶,均兼关昔今。物是人非,更兼日斜时暮,遂使词人汕然而生故交零落、人生如梦之感。全词以极优美的文辞来流露出词人关于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景物依然,物是人非的凄然感慨。

  最折磨人的感觉,不是痛苦,而是惆怅的情绪;最令人伤感的,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景色依然,人已天涯云杳。“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古典的诗意世界,已经远离现实的生活。只希望那些梦里飘飞的花瓣,洋洋洒洒地永远飘落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沉湎在回忆中,感觉人生是孤独的,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寂寞的旅行,没有人可以陪你走到最后。所有的痛苦和美好,都终将随着岁月慢慢远去。云聚云散,潮起潮落。再回首,往事却已随风而去,了无痕迹,最后,还剩下些许淡淡的忧伤和回忆。

  赏析

  此词以往日之“歌韵琤琮”、“舞腰乱旋”的热烈场面,对照当日之孤独寂寞,上下片对比强烈,思念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词采用前后互见的手法,有明写,有暗示,有详笔,有略笔,写得跌宕有致,音调谐婉,意韵深长。

  首句“池塘水绿风微暖”中的“水绿”、“风暖”两个细节暗示出时令为春天,好风轻吹,池水碧绿。这一句是通过眼观身受,暗示词人当时正漫步园中,这眼前景又仿佛过去的情景,所以引起“记得”以下的叙写。此句将“风”与“水”联一起,又隐隐形成风吹水动的迷人画面,同时又由池水的波动暗示着情绪的波动,可谓蕴含丰富。

  “记得”以下词人写了一个回忆中春日赏花宴会上歌舞作乐的片断。首先以详笔突出了当时宴乐中最生动最关情的场面:“记得玉真初见面。”“玉真”即绝色女子之代称。紧接着“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写这位女子歌舞之迷人。这是此词中脍炙人口的工丽俊语。上下句式音韵完全相同名“重头”,“重头”讲究回环与复叠,故“歌韵”尤为动人心弦。唐宋大曲末一大段称“破”,“入破”即“破”的第一遍。演奏至此时,歌舞并作,以舞为主,节拍急促,故有“舞腰红乱旋”的描写。以“响琤琮”写听觉感受,以“红乱旋”写视觉感受,这一联写歌舞情态,虽未著一字评语,却赞美之意顿出。

  下片第一句“玉钩阑下香阶畔”,点明一个处所,大约是当时歌舞宴乐之地。故此句与上片若断实联。“醉后不知斜日晚”,作乐竟日,毕竟到了宴散的时候,这句仍写当筵情事。同时,黄昏斜日又象征人生晚景。所以,此句又关当时及往昔,这样就为最后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张宗橚《词林纪事》中说:“东坡诗:‘樽前点检几人非’,与此词结句同意。往事关心,人生如梦,每读一遍,不禁惘然。”的确,此词结句“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留给读者的回味和思索是深长的。

  创作背景

  据考,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晏殊赴永兴军(今陕西长安)任职,张先随其为通判。故晏殊所写这位歌舞妓,当为张先《醉垂鞭》所写的“初相见”的那位女子。

  原文:

  风鸢图诗

  明代: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译文: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孩子们找来柳条和白色的柳絮搓出棉线,搓成长长的线条便开始放风筝。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将风筝送上天去,也希望长辈的栽培可以带着孩子们上青云之端。

  注释:

  柳条搓(cuō)线絮(xù)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yuān)。

  鸢:老鹰。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风鸢:风筝。搓: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絮: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消得:消耗,耗费。带将:带领。

  赏析:

  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诗与画互相补足,饶有生趣。这首诗写放纸鸢前的准备和纸鸢飞上天时的感想,没有直接铺叙放纸鸢的活动,那该是留给画面去交代了。诗人告诉读者,一群孩子使劲地搓呀搓,等放纸鸢的线搓得够长了,大家便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然后读者可从画面看到,这是一个放纸鸢的好日子,风儿吹著,阳光照耀,孩子们不停地四处奔跑,把纸鸢送上天空。由这个画面,诗人兴起了感想:春风需要花多少气力,才能把纸鸢一个一个送上天去,任意翱翔;而长辈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孩子一个一个培养成才,送上青云路呢?

  诗的前半部著力於对小孩子放纸鸢前准备活动的描述。诗人并没有全面描绘各项准备活动,只是从其中的一个细节入手,写他们如何努力地编织纸鸢引线。连续三个「搓」字把小孩子们认真而急切的形态表露无遗。缺乏耐心的儿童对这样的单调而费力的劳动不觉乏味,可见他们对放纸鸢是多麼的期待。紧接的「够」字,写出他们搓的引线一达到足够的长度,便立即停止工作,那种按捺不住的喜悦和跃跃欲试的心情跃然纸上,彷佛一个个立刻就要跳将起来,把自己的纸鸢放上天去。诗人对儿童急切期盼的心理,把握得十分准确而又刻画得细致入微。最后两句点明诗人思绪的飞扬,画面上的无忧无虑的儿童彷佛是他年少时的身影,他牵著纸鸢,怀著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沉浸在幸福里。不知何时起,严酷的现实击碎了他一个又一个梦想。如今已是垂暮之年,饱经人世沧桑,但他依然对未来存著希望。他深深祝福,但愿小孩子凭藉春风的助力,飞上青云。对纸鸢而言,「春风」是指把它带上天空的和风;对小孩子而言,那是指父母师长的栽培,可以「带」著小孩子上青云之端。全诗虚实相生,既有浓厚的现实生活的气息,又不乏想象世界的瑰丽色彩。

  好的题画诗,有助於理解画的内涵;读者读诗品画,可充分发挥想像。这首诗是诗画相生的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宋代: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译文及注释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sāi),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diàn)重。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雨: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作“日”,旁注“雨”。晴:四部丛刊本《乐府雅词》旁注“和”;《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余别集》《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林下词选》《历代诗余》《漱玉词》(诗词杂俎本)作“和”;《花草粹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本《乐府雅词》作“清”; 《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清,误”。初破冻:刚刚解冻。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眼:《草堂诗余别集》注“一作润”;《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润”。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林下词选》、诗词杂俎本《漱玉词》作“轻”。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风》赏析3篇(扩展7)

——终风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5篇

  终风

  佚名〔先秦〕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译文

  风整日的吹,又猛又急,他有时冲我回头只笑一笑。全是调戏放荡嘲讽又慢傲,让我心内深感悲伤更寂寥。风儿整日狂吹呀雨雾罩,他是否愿意痛快回家来哟?这个负心人不来也不往啊,让我空思念呀悠悠又遥遥。风儿整日吹呀天色阴沉,前天阴沉沉没几天又发昏。一梦醒来就再也难以入睡,为你我伤风感冒思念殷勤。风凄凄呀天昏地暗阴沉沉,雷声远远地传来约约隐隐。梦乡醒来就再也难以入睡,我总是不能排谴倍感伤心。

  注释

  终:一说终日,一说既。暴:急骤,猛烈。谑(xuè)浪笑敖:戏谑:谑,调戏。浪,放荡。敖,放纵。中心:心中。是悼:悼是。悼,伤心害怕。霾(mái):阴霾。空气中悬浮着的大量烟尘所形成的混浊现象。惠:顺。莫往莫来:不往来。曀(yì):阴云密布有风。不日:不见太阳。有,同“又”。寤:醒着。言:助词。寐:睡着。嚏(tì):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曀曀:天阴暗貌。虺(huǐ):形容雷声。怀:思念。

  鉴赏

  此诗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

  第一章写欢娱,是从男女双方来写。“谑浪笑敖”,《鲁诗》曰:“谑,戏谑也。浪,意萌也。笑,心乐也。敖,意舒也。”连用四个动词来摹写男方的纵情粗暴,立意于当时的欢娱。“中心是悼”,悼,担心忧惧的意思,是女方担心将来的被弃,着意于将来的忧惧。

  第二章承“悼”来写女子被弃后的心情。“惠然肯来”,疑惑语气中不无女子的盼望;“莫往莫来”,肯定回答中尽是女子的绝望。“悠悠我思”转出二层情思,在结构上也转出下面二章。

  第三、四章表现“思”的程度之深。“寤言不寐”,是直接来写,“愿言则嚏”、“愿言则怀”则是女子设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来写。而归结到男子,又与第一章写男子欢娱照应。全诗结构自然而有法度。

  诗各章都采用“比”的表现手法。因比而兴,诗中展示出狂风疾走、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雷声隐隐等悚人心悸的画面,衬托出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这在古代爱情婚姻题材的诗歌中是别具一格的。

  凯风

  凯风自南⑴,吹彼棘心⑵。棘心夭夭⑶,母氏劬劳⑷。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⑸。母氏圣善⑹,我无令人⑺。

  爰有寒泉⑻?在浚之下⑼。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⑽,载好其音⑾。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⑴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

  ⑵棘:落叶灌木,即酸枣。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心:指纤小尖刺。

  ⑶夭夭:树木嫩壮貌。

  ⑷劬(qú渠):辛苦。劬劳:操劳。

  ⑸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

  ⑹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⑺令:善。

  ⑻爰(yuán元):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

  ⑼浚:卫国地名。

  ⑽睍睆(xiàn huǎn现缓):犹“间关”,清和宛转的鸟鸣声。一说美丽,好看。黄鸟:黄雀。

  ⑾载:传载,载送

  【译文】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

  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

  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鉴赏

  关于《凯风》的主题,说法不一。《毛诗序》说:“《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朱熹《诗集传》承其意,进一步说:“母以淫风流行,不能自守,而诸子自责,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为词。婉词几谏,不显其亲之恶,可谓孝矣。”这种说法有些牵强。而魏源、皮锡瑞、王先谦总结今文三家遗说,认为是七子孝事其继母的诗,则比较通达。现代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诗经通义》)。这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作自责的诗,这样比较宽泛的理解,似乎更稳妥一些。

  诗的前二章的前二句都以凯风吹棘心、棘薪,比喻母养七子。凯风是夏天长养万物的风,用来比喻母亲。棘心,酸枣树初发芽时心赤,喻儿子初生。棘薪,酸枣树长到可以当柴烧,比喻儿子已成长。后两句一方面极言母亲抚养儿子的辛劳,另一方面极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责。诗以*直的语言传达出孝子婉曲的心意。

  诗的后二章寒泉、黄鸟作比兴,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于夏时,人饮而甘之;而黄鸟清和宛转,鸣于夏木,人听而赏之。诗人以此反衬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亲的心。

  诗中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无不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设喻贴切,用字工稳。钟惺评曰:“棘心、棘薪,易一字而意各入妙。用笔之工若此。”(《评点诗经》)刘沅评曰:“悱恻哀鸣,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蓼莪》皆千秋绝调。”(《诗经恒解》)

  古乐府《长歌行》为游子颂母之作,诗云:“远游使心思,游子恋所生。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倾。黄鸟鸣相追,咬咬弄好音。伫立望西河,泣下沾罗缨。”命意遣辞全出于《凯风》。唐孟郊的五言古诗《游子吟》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实际上也是脱胎于《凯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两句。蒋立甫指出:“六朝以前的人替妇女作的挽词、诔文,甚至皇帝下的诏书,都常用‘凯风’‘寒泉’这个典故来代表母爱,直到宋代苏轼在《为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中,还有‘凯风吹尽棘有薪’的句子。”(《诗经选注》)

  终风

  佚名〔先秦〕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译文

  风整日的吹,又猛又急,他有时冲我回头只笑一笑。全是调戏放荡嘲讽又慢傲,让我心内深感悲伤更寂寥。风儿整日狂吹呀雨雾罩,他是否愿意痛快回家来哟?这个负心人不来也不往啊,让我空思念呀悠悠又遥遥。风儿整日吹呀天色阴沉,前天阴沉沉没几天又发昏。一梦醒来就再也难以入睡,为你我伤风感冒思念殷勤。风凄凄呀天昏地暗阴沉沉,雷声远远地传来约约隐隐。梦乡醒来就再也难以入睡,我总是不能排谴倍感伤心。

  注释

  终:一说终日,一说既。暴:急骤,猛烈。谑(xuè)浪笑敖:戏谑:谑,调戏。浪,放荡。敖,放纵。中心:心中。是悼:悼是。悼,伤心害怕。霾(mái):阴霾。空气中悬浮着的大量烟尘所形成的混浊现象。惠:顺。莫往莫来:不往来。曀(yì):阴云密布有风。不日:不见太阳。有,同“又”。寤:醒着。言:助词。寐:睡着。嚏(tì):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曀曀:天阴暗貌。虺(huǐ):形容雷声。怀:思念。

  鉴赏

  此诗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

  第一章写欢娱,是从男女双方来写。“谑浪笑敖”,《鲁诗》曰:“谑,戏谑也。浪,意萌也。笑,心乐也。敖,意舒也。”连用四个动词来摹写男方的纵情粗暴,立意于当时的欢娱。“中心是悼”,悼,担心忧惧的意思,是女方担心将来的被弃,着意于将来的忧惧。

  第二章承“悼”来写女子被弃后的心情。“惠然肯来”,疑惑语气中不无女子的盼望;“莫往莫来”,肯定回答中尽是女子的绝望。“悠悠我思”转出二层情思,在结构上也转出下面二章。

  第三、四章表现“思”的程度之深。“寤言不寐”,是直接来写,“愿言则嚏”、“愿言则怀”则是女子设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来写。而归结到男子,又与第一章写男子欢娱照应。全诗结构自然而有法度。

  诗各章都采用“比”的表现手法。因比而兴,诗中展示出狂风疾走、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雷声隐隐等悚人心悸的画面,衬托出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这在古代爱情婚姻题材的诗歌中是别具一格的。

  原文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翻译

  狂风迅疾猛吹到,见我他就嘻嘻笑。调戏放肆真胡闹,心中惊惧好烦恼。

  狂风*卷扬尘埃,是否他肯顺心来。别后不来难相聚,思绪悠悠令我哀。

  狂风遮天又蔽地,不见太阳黑漆漆。长夜醒着难入睡,想他不住打喷嚏。

  天色阴沉黯无光,雷声轰隆开始响。长夜醒着难入睡,但愿他能将我想。

  注释

  ⑴终:一说终日,一说既。暴:急骤;猛烈。

  ⑵谑浪笑敖:戏谑。谑,调戏。浪,放荡。敖,放纵。

  ⑶中心:心中。悼:伤心害怕。

  ⑷霾(mái埋):阴霾。空气中悬浮着的大量烟尘所形成的混浊现象。

  ⑸惠:顺。

  ⑹莫往莫来:不往来。

  ⑺曀(yì义):阴云密布有风。

  ⑻不日:不见太阳。有,同“又”。

  ⑼寤:醒着。言:助词。寐:睡着。

  ⑽嚏(tì替):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

  ⑾曀曀:天阴暗貌。

  ⑿虺(huǐ悔):形容雷声。

  ⒀怀:思念。

  赏析

  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序》说:“《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认为是庄姜遭庄公宠妾之子州吁的欺侮而作。朱熹《诗集传》说:“庄公之为人狂荡暴疾,庄姜盖不忍斥言之,故但以终风且暴为比。”认为庄姜受丈夫卫庄公欺侮而作。其实,这是写一位妇女被丈夫玩弄嘲笑后遭弃的诗,当出自民间歌谣,与庄姜无关。

  诗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

  第一章写欢娱,是从男女双方来写。“谑浪笑敖”,《鲁诗》曰:“谑,戏谑也。浪,意萌也。笑,心乐也。敖,意舒也。”连用四个动词来摹写男方的纵情粗暴,立意于当时的欢娱。“中心是悼”,悼,担心忧惧的意思,是女方担心将来的被弃,着意于将来的忧惧。

  第二章承“悼”来写女子被弃后的心情。“惠然肯来”,疑惑语气中不无女子的盼望;“莫往莫来”,肯定回答中尽是女子的绝望。“悠悠我思”转出二层情思,在结构上也转出下面二章。

  第三、四章表现“思”的程度之深。“寤言不寐”,是直接来写,“愿言则嚏”、“愿言则怀”则是女子设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来写。而归结到男子,又与第一章写男子欢娱照应。全诗结构自然而有法度。

  诗各章都采用“比”的表现手法。陈启源指出其比喻的特点:“篇中取喻非一,曰终风曰暴,曰霾曰曀,曰阴曰雷,其昏惑乱常,狂易失心之态,难与一朝居”(《毛诗稽古编》)。因比而兴,诗中展示出狂风疾走、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雷声隐隐等悚人心悸的画面,衬托出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这在古代爱情婚姻题材的诗歌中是别具一格的。

  原文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翻译


《风》赏析3篇(扩展8)

——风入松赏析 -诗词大全汇总五篇

  1、唼流牵弱藻,敛翮带馀霜。——沈约《咏湖中雁》

  2、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3、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4、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5、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6、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7、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8、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9、江山重叠倍销魂。——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10、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顾敻《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11、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1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渡汉江》

  14、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15、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6、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17、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18、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9、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20、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21、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2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3、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4、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25、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吴文英《琐窗寒·玉兰》

  26、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王建《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27、已自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向滈《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

  2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29、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30、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31、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史达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32、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33、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

  34、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

  35、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36、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37、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38、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39、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40、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1、归家梦向斜阳断。——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42、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43、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沈约《咏湖中雁》

  44、*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45、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46、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4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8、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49、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安否。——王维《不遇咏》

  50、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歌)

  8、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夫)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0、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1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1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1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19、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2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2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2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2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2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2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2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3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3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3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3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3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五陵春)

  36、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如梦令)

  3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3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4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4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4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4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

  49、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

  50、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1、《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题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2、《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5、《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我叮咛你的 你说不会遗忘 你告诉我的一我也全部珍藏 对于我们来说 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 永远不会发黄 相聚时候总是很短 期待的时间总是很长 岁月的溪水边 拣拾起多少闪亮的诗行 如果你要想念我 就望一望天上那 闪烁的繁星 有我寻觅你的 目----光

  我轻快地飞过高山, 悠闲地穿过树林, 偶尔在电线上歇歇足, 静听大自然和谐的声音,现代爱情诗词名句。 我常同白云嬉戏, 同小溪吟唱。 我浪漫的找寻白雪公主的故乡, 忧伤地听望帝化鹃的传说。 我为诺亚衔过橄榄枝, 我曾献身为毕加索。 胸中有伟大的爱情, 处处有我欢乐的歌

  我全都勇敢地接过 欢乐的爱 那样欢乐 哪怕往往少了点思索 痛苦的爱 尽管痛苦 却常常多了些收获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我为爱而忘情 我为爱受折磨 不论忘情还是折磨

  昔日的繁华永远无法弥补今生的痛

  下雨了,阳光中的雨水, 就这样飘然而下,悄悄地,默默地挥洒。 就像那路上的脚步,轻轻地,慢慢地远去,名言名句《现代爱情诗词名句》。 悄悄的来,轻轻的走。 留不下长久的痕迹, 当天空的乌云散去, 依然是蓝蓝的天,白色的云。

  压根儿没见最好的,也省得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 第一不见最好 免得神魂颠倒 第二不熟最好 免得相思萦绕

  如果落叶能寄去我所有的思念 我愿将心扉敞开等你投入我的怀抱 如果风能将你的消息带来我的身边 我愿化成大树为你留下熟睡的温床 在淡淡的夜里,给你说小小地故事 恬美的世界,我为你唱一曲曲动听的歌 冷雨夜,在雨中漫步 街灯,霓虹,照出我们留在潮湿地面的身影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对爱你的人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谁曾见你彷徨 带着淡淡愁妆 浑身累累是伤 却依然倔强 谁曾见你迷惘 在冰冷的地方 破碎的翅膀 却还希望飞翔 谁已成过往 谁还在身旁 谁是谁心中永远的伤 谁无心插柳 谁有意栽花 谁迷失在谁的剑芒之下 谁无意回想 谁有意遗忘 谁是谁心中永远的伤 谁早已离开

  我 是一朵出水的白莲 带着羞涩 来到这美丽的人间 我 是一朵高雅的白莲 怀着梦想 来品这绚烂的人生 不忧 也不惧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也未滴落 我已亭亭 这正是 我最美丽的时刻 绽放芬芳的笑颜 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莫怕岁月无情

  我不想用那迷雾 把我的心灵遮住 让你凝望了半天 感觉仍是一片模糊 我不想用一道藩篱 把我的思想束缚 笑就灿烂地笑 哭就晶莹地哭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 倘若我不能真实地 袒露自己 我是多么痛苦

  我不知道 是否还在爱你 如果爱着 为什么会有那样一次分离 我不知道 是否早已不再爱你 如果不爱 为什么记忆没有随着时光流去 回想你的笑靥 我的心起伏难* 可恨一切 都已成为过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从前那样美丽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朋友天一端,友于甚相欢。珍重千金字,重逢一解颜。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