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新词。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3 、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借助短文,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

  教法:

  情境教学法、谈话、,直观教学法、迁移法。

  教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曾老师的老家在哪儿吗?曾老师有许许多多的亲人在遥远的湖南。*时,我经常给家乡的亲人写信、打电话,有时暑假回老家看望他们。每当遇到佳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今年中秋节的晚上,我望着天上圆圆的明月,不禁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妈妈。于是,我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

  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创设与本文吻合的情境,吸引学生学*新课。

  二、新授:

  1、自由读第4自然段:

  问“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想的很多很多)王维想了些什么呢?他为什么想的很多很多呢?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会明白的。

  设计意图:采用倒序法,抓住关键词“思绪万千”。“思绪万千”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概括了王维客居他乡时的思乡之情,它是王维写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触发点。

  2 、学*第 1 段。

  ①自由读、评议。

  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③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3 、学*第 2 段。

  ①自由读。划出表示王维看到的句子。指名读这些句子。

  ②找出表示人们心情的词语。(兴高采烈)相机板书。

  ③还有哪些词表示兴高采烈?换词练*。

  ④你在什么时候会“兴高采烈”?用“兴高采烈”造句。

  ⑤人们是兴高采烈的,可是王维呢?指导朗读第 4 句。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兴高采烈”,衬托王维的孤独、伤感。一喜一愁,强烈对比。

  4 、学*第 3 段:

  ①齐读。

  ②动作演示第 1 句话。

  ③说说王维想到了什么?

  ④除了书上写到的这些,王维可能还想到些什么?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跳出文本,训练学生想像及口头表达能力。

  5 、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①正因为王维想到了许多许多,思念亲人的感情特别强烈,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齐读。指名读。

  ③练*背诵。

  ④结合短文说说诗意。

  三、表演。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人们兴高采烈,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王维仍然孤零零地在京城长安生活,冷冷清清。请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表演王维与家乡亲人通电话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内化课文语言,拓展课文内容,把生活与语文学*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处理信息(课文、课外)的能力,将学生收集到的抒发思乡、思亲的诗文佳句和歌曲有机结合在一起。

  板书:

  25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思绪万千

  人们 兴高采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2、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调动感情,导入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了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诗作为课题,读:

  (指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齐读。)

  2、说到佳节,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3、这篇课文所说的佳节指什么节日,重阳节有哪些*俗呢?投影出示。

  重阳节*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各地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二、情景同现,读文悟情。

  过渡: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诗人王维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带着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先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读完了?你们说说看,王维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

  (3)老师听说三年级有很多孩子是外地的,有安徽的,有四川的,有重庆的,有贵州的……你们想念家乡的亲人吗?什么时候最想他们?想他们的时候,当时心情如何?好,就请外地的同学来读。

  (4)还有一些同学是父母外出打工的,你想他们吗?想他们的时候,当时心情如何?好,就请外地的同学来读。

  评价:这些孩子离开父母的孩子有爷爷奶奶照顾,离开亲人的孩子有爸爸妈妈照顾,而王维与他家人一别已有两年。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他的家在华山以东的蒲州(板书: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长安则在华山以西(板书:长安),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两地相距有*1000里。当时的王维比你稍大一些,15岁的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只身一人出外求学。这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一直伴随在他的身边,一直伴随在他在长安的每日每夜。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试试。

  带着份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一起读。15岁那年,预备齐。

  2、品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仅仅是因为王维少小离家,形单影只,感到孤独寂寞,所以才“思亲”。那“思亲”前的这个“倍”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对,更加。(板书:更加。)王维为什么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是因为王维看到了——(生接: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1)是呀,有谁知道,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看见了怎样的情景呢?

  你来读。

  出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2)同学们,好好读读这段话。用心去读,用心去想,多读几遍,读完后再想想。待会儿,老师要请你来说,你读了这段话,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交流。)

  大街上热闹起来了,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

  有的_______,还有的_______,真是_______。

  总结:有人看到了_____,有人看到了_____,有人看到了_____,有人看到了_____,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啊!这段话该怎么读呢?你再试试。

  老师给你们配上段音乐,你们一起来试试。

  (3)过渡: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难怪王维会称它为“佳节”。同学们,你刚才看到的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有没有看到?而此时的王维却,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过去的700多个日日夜夜,王维就一直在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如今,当他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3、品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在重阳节这天,长安城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欢度节日,使王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那么,此时此刻,他又想起了以前在家乡时,他与兄弟们是怎样欢度节日的呢?谁来读——

  (1)出示:

  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2)引读:希望大家能通过朗读,将王维以前的那份欢快带给老师,同时也带给自己。来,王维想,预备齐。

  (3)欢聚的时光总显得那么短暂,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以前在家乡时,王维和他的兄弟们欢聚在一起,是多么地让他高兴,而如今的王维却,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就是——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4)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兄弟们却在山的那头,不能相会,这就是“天各一方”;自己在山的这头,家却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头,而心啊,却早已飞到了山的那一边。他仿佛看到了,男生读——

  出示: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5)王维既想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女生读——

  (6)王维的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变得愈发地浓厚了,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呀!他的这种情感,你能体会得到吗?一起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4、品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王维真是个大诗人,在他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这几行诗中,读——

  (1)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想问你,王维的那些兄弟们有没有话想对王维说呢?他们又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呢?给你三分钟,把他们相对王维说的话写在书上。

  (学生小练笔,教师巡回辅导。)

  (3)王维兄弟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呢?你来说。(课件播放音乐。)

  (4)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王维借这首诗表达出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同学们,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已经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从古至今,恒古不变。你瞧,这是隋代诗人薛道衡的思乡诗,读:

  出示: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思归》

  (2)这是诗仙李白的思乡诗,读:

  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3)你再瞧,这是诗圣杜甫的思亲诗,读:

  出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4)同学们请再看,这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思乡诗,读:

  出示: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5)刚才几位都是古代的诗人,大家可千万别以为只有古人才会用诗来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我们现代人和古代人也是一样的,这种思乡的情感没有改变。这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诗,读——

  出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三、再次吟诵,升华情感。

  1、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是诗人,但我们也拥有诗人一样的情怀。中秋时,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与我们团圆。此时此刻,让我们拨通他们的号码,话语里千万别忘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2、重阳节,也许爷爷奶奶不和你们住在一起。此时此刻,让我们给他们打个温情电话,给他们送去我们的祝福,千言万语总少不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3、春节时,当人人都期盼着团团圆圆。你说,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4、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中,我们即将结束这节课的学*了。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吧!

  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反馈

  1、今天我们继续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

  首先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2、师:这个题目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板书:王维)你们会背吗?指名握学生背诵。

  3、这么多同学都会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诗句中的几个生字填出来。请拿出练*纸来,填空。

  九月九日山东兄弟

  在乡为客,每逢节思亲。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出示正确答案,学生对照纠正

  4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读文悟情

  学*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古诗前两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从“15岁”、“两年”这两个带有数字的词语中你读出什么了?

  (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

  (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会是什么心情?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他乡做客。(指名多个学生读)

  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1)家家户户在欢度什么节日呢?(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呢?

  (2)这是个怎样的节日,你能找到文中的词来说一说吗?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热烈场面呢?(指名读)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笑颜开)

  (4)这样的情景,还让你想到哪些词?(热闹非凡人山人海喜气洋洋)

  (5)是呀,这重阳佳节可真热闹呀,据了解,重阳节人们不但要登高游玩,人们还会品尝重阳糕,还饮菊花酒。真是一个热闹、快乐的节日。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长安城呢?指名读,齐读。

  (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作为一个异乡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3、这两段内容对应了是古诗中的哪几句的意思?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你知道“独”是什么意思?“异乡”指哪里?“异客”又指什么?“佳”,指美好。“佳节”即美好的节日,在这里指哪个节日?“倍思亲”指怎样思念亲人?

  你能用文中的话或者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同桌互说,指名说。

  4、理解了这两句诗,我们再来读一读,一定会读的很好。指名读。

  学*第三自然段,理解古诗后两句。

  1、过渡:重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2、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指名读句,读后评议,他读得怎么样?指导朗读。

  (2)师简介“茱萸”。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

  3、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板书:亲人)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4、出示: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

  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

  5、出示: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教师加以指导)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思念就像一跟长长的线,将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教师范读,生自由读,齐读。)

  6、这段话对应了诗中的哪几句呢?

  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理解这两句的意思吗?能给大家说说吗?

  带着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之情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学*第四自然段,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又到了重阳佳节,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指导感情读词。

  2、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让我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

  4、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忆”字。(板书:忆)一个“忆”字,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齐诵古诗。)

  三、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说诗人仅仅在重阳节的时候才更加思念亲人吗?

  出示句式:

  中秋之夜,王维看到家家户户吃着团圆饭,便情不自禁地吟诵------

  除夕之夜,王维看到---------------------------,便情不自禁地吟诵------

  这句诗现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完成作业纸上的填空:中秋之夜,坚守边疆的子弟兵们,看着天上一轮圆月和自己的形单影只,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人,情不自禁地吟诵:----------

  2、读一读作业纸中思乡的诗,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4

  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开始。

  二、自主读书、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2、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一练:

  佳节重阳节思念兄弟回忆异乡

  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

  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

  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

  (过渡:生字词同学们都学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们藏到课文当中,同学们也一定能认出它们。这一次,老师对你们读书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们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哦。要想读的好,可是有窍门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长句子和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

  三、组织交流,讨论解疑:

  1、经过几遍的读书,同学们已经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传统的佳节都有哪些吗?课文中指的是哪个节?(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书中知道的,表扬学生真会读书。)那么“倍”是什么意思?(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逢”是“每逢”“每到”)我们还知道了是王维每到节日的时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了解王维。(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今山西人,九岁就开始写作,被视为“神童”他是唐朝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诗文而且擅长书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过渡:是呀,重阳节就是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等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个传统的节日了。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王维写的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3、请同学们读读王维写的这首诗好吗?(生自由读诗)

  4、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划下你读懂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说读懂了什么?

  6、齐读古诗。

  (过渡: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的挺不错,那么字写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要学*写字了。)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画一画,要摆好左右之间关系的字。

  2、学*“佳”“倍”“扶”“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3、课下请同学们多读读课文,读出感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诗歌;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说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身居外地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复*、默写词语:

  (1)出示词语:异乡异客天各一方思绪万千

  重阳佳节一年一度登高聚会

  (2)指导自己复*:拿出自备本和铅笔,看屏幕,默看,很简单,确定不会写错的就“过”,觉得有点难的就随手在自备本上写两三遍。

  (3)交流容易写错的字。(“异”的竖弯钩要封口,“天各一方”是各自的“各”,指导学生从词语的意思上去理解、记忆,“佳节”同样如此,“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所以是此“佳”而非彼“家”,“聚会”的“聚”字形较难,再集体书空、老师板书一下)

  (4)自己背着默写词语(四个四个背着默),默写结束自己对照检查,有错误的自己订正4遍。

  (5)反馈默写情况。

  2、朗读古诗: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这天创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古诗(画轴)并朗读。

  3、谈话揭题:今天就让我们借助《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美文,共同走进遥远的唐代,走进少年诗人王维的心灵,去感受他的诗意诗情。(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感悟诗意,体验诗情。

  1、揭示品读之“中心问题”

  (1)从古诗中知道,文中的“佳节”是什么节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2)简要回顾重阳节风俗。

  (3)提出问题: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里,少年王维为何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

  2、品“思乡思亲”之“孤独伤感”

  过渡:重阳节这天,王维人在哪里?

  (1)屏示语段:“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

  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王维的家乡是山东蒲州)

  *结合简笔画,体会路途遥远,理解“山东”含义(华山的东面);初步理解“天各一方”。(板书)

  (2)你觉得王维这两年的生活一定过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交流,板书:孤独寂寞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结合诗句理解“异乡”“异客”、的意思。

  出示字典上“异”字的解释:a:有分别,不相同;b:奇异、特别;c:惊奇、奇怪;d:另外的,别的;e:分开。

  指导学生联系整首诗的意思,讲的是王维离开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京城长安),所以这里的“异乡”是指“别的地方”,即“他乡”,“异客”是指“别的地方来的人”,即“客人”。两个“异”字都当“另外的,别的”讲。

  *紧扣“15岁”,“就”体会年纪之小;*抓住“两年”感受离家时间漫长。

  (4)体验说话,感情朗读:小小年纪的少年王维孤身一人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学,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哪。他不能够聆听到父亲的教诲,他不能……他不能……他也不能……他想念父母兄弟却无法相见,他思念家乡却不能回家,王维和亲人真是“天各一方,孤独寂寞——指板书”。感情齐读语段。

  (5)齐读语段,结合理解诗句:难以排解的孤独和寂寞使诗人情不自禁吟诵出了这样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指导诵读:诗歌的诵读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节奏的把握,二是情感的品味。这里的节奏应该怎样读?

  指导学生读好节奏: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独自一人,孤孤单单地在他乡生活,你觉得他一定会感到——

  生:孤独,寂寞,忧伤……

  指导读出这样的情感。

  2、品“重阳佳节”之“热闹快乐”

  过渡: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请你认真读一读这几句话,想一想,重阳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出示第二自然段语段:“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交流一:重阳节的热闹。

  预设1:结合关键词句和图片、声响体会重阳节街上的“热闹”景象。出示

  图片:这就是重阳节那天街上的热闹情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车水马龙。读屏幕词语)

  (2)交流二:重阳节的快乐

  预设2:结合重点词句体会重阳节人们的“快乐”情景。“兴高采烈”(透过“兴高采烈”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人们脸上什么样的表情?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喜上眉梢、喜形于色……读屏幕词语)。

  结合理解“扶老携幼”(拆字组词的方法理解,从这个词语你知道重阳节带给人们的是怎样的快乐?享受亲情的温暖和团圆的幸福)。

  (3)引读——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为什么会“更加思念?”因为重阳佳节,家家户户团团圆圆,每个人都快乐地享受着和亲人在一起的幸福快乐。只有王维一个人——指板书,读“孤独寂寞”,因此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就叫——倍思亲。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齐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3、品王维之“思绪万千”

  (1)此时此刻,王维真是思绪万千。(板书)谁来说说什么是思绪万千?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王维想到了些什么?

  (2)交流一:想到了以前和兄弟们在一起的快乐。体验王维曾经的快乐:

  *屏示语段:“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想象情景说话:王维清楚地记得,在家乡时,他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欢聚一堂,快乐过节的情景——引导想象:他们怎样过节的呢?(比赛爬山、喝酒、作诗、一起游戏)

  *感情朗读这两句,体会王维回忆中的“快乐”。

  (3)交流二:想到了“如今,他和兄弟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补白省略号。这省略号好似一声长叹,叹今日重阳佳节不能和兄弟们相会,不能……不能……也不能……(想象说话)从省略号里你读出了什么?(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再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4)交流三:想到了此时此刻,兄弟们也一定在思念着自己。思念的人儿,心灵总是相通的。他还想到了远在华山以东的兄弟们对他的思念:(引读)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聚会,西望长安,却发现身边少了一个兄弟。是谁呀?——王维。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示诗句后两行,读一读)你觉得王维的兄弟们遥望长安,心情会怎样?他们也有千言万语要对王维诉说——他们会对王维说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是呀,他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是——(再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思绪万千”,想了很多很多。“倍思亲:,他想的最多的还是——(板书:思念家乡、亲人)

  王维把浓浓的思念溶进了短短的四行28个字里,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读古诗。

  三、整体回归,吟读古诗,抒发共鸣。

  1、读着读着,我们读出了诗句中的思念,读出了诗句中的情意。

  2、理解运用“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已成为千年传诵的经典名句,它表达了所有像王维一样离开家乡的游子的共同心声。中秋佳节,如果你不能回家和爷爷奶奶团聚,仰望皎洁圆月,你可以深情吟诵——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你的思念之情;今天是圣诞节,邬冰歆不能回新加坡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欢聚,也可以深情地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来遥寄你的祝福……

  3、积累思乡诗句:对家乡的热爱、思念,对亲人的热爱,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是每个游子心中永远的歌。(出示诗句并朗读积累,在学生朗读时,相机再次进行古诗诵读的指导)

  4、同学们,最后,就让我们再次来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名诗,读出每一位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吧。随音乐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各一方 孤独忧伤

  思绪万千 思念家乡、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6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2、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调动感情,导入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了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诗作为课题,读:

  (指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齐读。)

  2、说到佳节,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3、这篇课文所说的佳节指什么节日,重阳节有哪些*俗呢?投影出示。

  重阳节*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各地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二、情景同现,读文悟情。

  过渡: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诗人王维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带着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先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读完了?你们说说看,王维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

  (3)老师听说三年级有很多孩子是外地的,有安徽的,有四川的,有重庆的,有贵州的……你们想念家乡的亲人吗?什么时候最想他们?想他们的时候,当时心情如何?好,就请外地的同学来读。

  (4)还有一些同学是父母外出打工的,你想他们吗?想他们的时候,当时心情如何?好,就请外地的同学来读。

  评价:这些孩子离开父母的孩子有爷爷奶奶照顾,离开亲人的孩子有爸爸妈妈照顾,而王维与他家人一别已有两年。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他的家在华山以东的蒲州(板书: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长安则在华山以西(板书:长安),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两地相距有*1000里。当时的王维比你稍大一些,15岁的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只身一人出外求学。这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一直伴随在他的身边,一直伴随在他在长安的每日每夜。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试试。

  带着份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一起读。15岁那年,预备齐。

  2、品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仅仅是因为王维少小离家,形单影只,感到孤独寂寞,所以才“思亲”。那“思亲”前的这个“倍”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对,更加。(板书:更加。)王维为什么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是因为王维看到了——(生接: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1)是呀,有谁知道,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看见了怎样的情景呢?

  你来读。

  出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2)同学们,好好读读这段话。用心去读,用心去想,多读几遍,读完后再想想。待会儿,老师要请你来说,你读了这段话,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交流。)

  大街上热闹起来了,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

  有的_______,还有的_______,真是_______。

  总结:有人看到了_____,有人看到了_____,有人看到了_____,有人看到了_____,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啊!这段话该怎么读呢?你再试试。

  老师给你们配上段音乐,你们一起来试试。

  (3)过渡: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难怪王维会称它为“佳节”。同学们,你刚才看到的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有没有看到?而此时的王维却,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过去的700多个日日夜夜,王维就一直在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如今,当他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3、品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在重阳节这天,长安城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欢度节日,使王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那么,此时此刻,他又想起了以前在家乡时,他与兄弟们是怎样欢度节日的呢?谁来读——

  (1)出示:

  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2)引读:希望大家能通过朗读,将王维以前的那份欢快带给老师,同时也带给自己。来,王维想,预备齐。

  (3)欢聚的时光总显得那么短暂,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以前在家乡时,王维和他的兄弟们欢聚在一起,是多么地让他高兴,而如今的王维却,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就是——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4)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兄弟们却在山的那头,不能相会,这就是“天各一方”;自己在山的这头,家却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头,而心啊,却早已飞到了山的那一边。他仿佛看到了,男生读——

  出示: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5)王维既想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女生读——

  (6)王维的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变得愈发地浓厚了,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呀!他的这种情感,你能体会得到吗?一起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4、品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王维真是个大诗人,在他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这几行诗中,读——

  (1)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想问你,王维的那些兄弟们有没有话想对王维说呢?他们又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呢?给你三分钟,把他们相对王维说的话写在书上。

  (学生小练笔,教师巡回辅导。)

  (3)王维兄弟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呢?你来说。(课件播放音乐。)

  (4)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王维借这首诗表达出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同学们,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已经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从古至今,恒古不变。你瞧,这是隋代诗人薛道衡的思乡诗,读:

  出示: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思归》

  (2)这是诗仙李白的思乡诗,读:

  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3)你再瞧,这是诗圣杜甫的思亲诗,读:

  出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4)同学们请再看,这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思乡诗,读:

  出示: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5)刚才几位都是古代的诗人,大家可千万别以为只有古人才会用诗来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我们现代人和古代人也是一样的,这种思乡的情感没有改变。这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诗,读——

  出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三、再次吟诵,升华情感。

  1、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是诗人,但我们也拥有诗人一样的情怀。中秋时,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与我们团圆。此时此刻,让我们拨通他们的号码,话语里千万别忘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2、重阳节,也许爷爷奶奶不和你们住在一起。此时此刻,让我们给他们打个温情电话,给他们送去我们的祝福,千言万语总少不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3、春节时,当人人都期盼着团团圆圆。你说,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4、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中,我们即将结束这节课的学*了。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吧!

  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2

  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开始。

  二、自主读书、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2、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一练:

  佳节重阳节思念兄弟回忆异乡

  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

  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

  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

  (过渡:生字词同学们都学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们藏到课文当中,同学们也一定能认出它们。这一次,老师对你们读书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们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哦。要想读的好,可是有窍门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长句子和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

  三、组织交流,讨论解疑:

  1、经过几遍的读书,同学们已经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传统的佳节都有哪些吗?课文中指的是哪个节?(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书中知道的,表扬学生真会读书。)那么“倍”是什么意思?(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逢”是“每逢”“每到”)我们还知道了是王维每到节日的时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了解王维。(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今山西人,九岁就开始写作,被视为“神童”他是唐朝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诗文而且擅长书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过渡:是呀,重阳节就是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等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个传统的节日了。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王维写的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3、请同学们读读王维写的这首诗好吗?(生自由读诗)

  4、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划下你读懂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说读懂了什么?

  6、齐读古诗。

  (过渡: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的挺不错,那么字写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要学*写字了。)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画一画,要摆好左右之间关系的字。

  2、学*“佳”“倍”“扶”“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3、课下请同学们多读读课文,读出感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

  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开始。

  二、自主读书、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2、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一练:

  佳节重阳节思念兄弟回忆异乡

  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

  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

  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

  (过渡:生字词同学们都学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们藏到课文当中,同学们也一定能认出它们。这一次,老师对你们读书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们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哦。要想读的好,可是有窍门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长句子和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

  三、组织交流,讨论解疑:

  1、经过几遍的读书,同学们已经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传统的佳节都有哪些吗?课文中指的是哪个节?(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书中知道的,表扬学生真会读书。)那么“倍”是什么意思?(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逢”是“每逢”“每到”)我们还知道了是王维每到节日的时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了解王维。(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今山西人,九岁就开始写作,被视为“神童”他是唐朝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诗文而且擅长书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过渡:是呀,重阳节就是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等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个传统的节日了。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王维写的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3、请同学们读读王维写的这首诗好吗?(生自由读诗)

  4、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划下你读懂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说读懂了什么?

  6、齐读古诗。

  (过渡: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的挺不错,那么字写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要学*写字了。)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画一画,要摆好左右之间关系的字。

  2、学*“佳”“倍”“扶”“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3、课下请同学们多读读课文,读出感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1、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我们知道了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作为课题。

  2、生读课题。师:课文是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思亲)

  3、过渡:诗人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又是怎样思念亲人的呢?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二、读中解疑

  (一)讲读第一、二自然段

  1、师:诗人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从中找出四个原因。

  2、学生讨论交流:(投影逐条出示)

  (1)15岁那年,他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2)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

  (3)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4)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4、师: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离家已有两年了,恰逢重阳节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可王维独自一人,感到孤单、寂寞,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二)读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请听录音朗读。

  1、讨论交流。

  2、教师讲述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3、师: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投影出示带有省略号的两句句子)

  4、读句子,小组讨论:王维还会想些什么?兄弟们还会说些什么?各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句来说说。

  5、师:诗人王维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句话来表达呢?请读第四自然段。

  6、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静”,指导感情朗读。

  7、师: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教师范读引出全诗。

  8、配上插图,指导看图,朗读古诗。

  9、结合前面的课文内容请同学说说全诗的意思。先同桌练说,再交流。

  10、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读到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可以站起来读。

  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王维的其他古诗,准备下节课参加“古诗朗诵大赛”。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5

  第二课时

  一、复*词语。

  二、学*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分自然段读。

  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讲的是唐朝诗人15岁离家,到京城已有两年。

  ⑷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请读

  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第一到第三句说了什么?

  理解扶老携幼的意思。

  ⑶从那儿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

  ⑷在这家家户户兴高采烈欢度佳节时,诗人王维有什么感受,看第4句是怎么说的?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人。点明了题意。

  ⑹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请读:

  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3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和第二句说了什么?

  ⑶第三句到第五句说了什么?

  理解天各一方。

  这三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事王维思念兄弟的具体内容。

  ⑸齐读第3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这样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请读

  第四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

  理解思绪万千 这一句和上面的哪个自然段有密切的联系?

  ⑶下面的两句话说了什么?

  ⑷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⑸看图,佳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画面人物是谁?

  ⑹理解诗句的意思。

  ⑺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⑻齐读第4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6

  教材解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文包诗是苏教版一大编写特色,课文题目源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诗,这是全诗的中心句,也是脍炙人口、常被人引用的一句,以这句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

  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写作的背景和缘由。唐代诗人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两件后的重阳节,看到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此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明白如话的语言,贴*生活的故事,拉*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诗句、感情意境、体验情感,作好了铺垫。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用词自然而凝练,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景表达了出来,同时透露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一个“倍”字,真切地道出了诗人思乡情浓。因此,也成为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课文第一自然段写王维15岁时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点明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处境。

  第二自然段写“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本来在“异乡”为“异客”思乡之情就难免,更何况“佳节”来临,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去登高游玩”,而王维形单影只,于是思念亲人的浓烈感情油然而生,然而,长安与家乡路途遥远,难以见到亲人的。

  第三自然段写王维回忆、想象“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今天他们还会思念着我吗?在这段,王维通过“我”对“兄弟们”的思念,来遥想“兄弟们”对“我”的思念,在一种想象的感情交流中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第四自然段在前面一个故事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原诗,让人进一步体会原诗的凝练和意境。

  教学理念:

  1、努力创设一种民主、*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学*中感受到乐趣。

  2、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教师的合理有效地引导推动学生更有效地学*与探究。

  3、课堂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深入对话的场所,师生应该在其间共同展开学*,互相进行思维碰撞,最终让师生都有所*得,进而让语文素养不断得到积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认识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通过对课文的学*能说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能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4、 让学生在读文悟诗中,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

  教学思路:

  整体思路:从题目入手引出诗句,由读猜诗句的意思产生疑问,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和文本的解释进行对照,进一步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积累,让诗文在自然结合中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贯穿主线“思亲”:了解为何而“思亲”——体会为何而“倍思亲”——品悟“思亲”之情——感受“思亲”之心。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课题

  1、 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

  2、 我们把一些让人高兴的好的节日称作(板书:“佳节”)边写边讲解,齐读。

  3、 看到“佳节”这个词,我们的心情一般都会——(高兴),为什么?是呀,好的节日总是让人很开心的。

  4、 但是,唐代有位诗人在某一个佳节来临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完成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

  5、 个别读题目。

  6、 这句诗你在哪儿见过吗?

  板块二:初解古诗,激发学生走入文本欲望

  1、 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一读诗:

  (1)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2) 指名读

  (3) 齐读

  3、 二读诗:

  (1) 请你再次自己读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读不懂的又是什么?

  (2) 指名交流。

  (3) 解决:“佳节”是——重阳节(九月九日)。 “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认为重阳节戴着它可以祛邪避灾。它代表了人们一种美好的心愿。(不懂处:你很会读书,很爱思考。大家都很会读书,那让我们一起带上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看看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在故事中你一定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了解。)

  4、过渡:在全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感叹,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可能会对诗有更多新的感受。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读读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吧。

  板块三:诗文对照,引领学生走入文本世界

  学生自由读文。

  1、 了解为何而“思亲”

  (1) 出示第一小节。谁来读读第一小节。

  (2) 通过他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板书:王维)在这两年里,他会怎样?谁也来读读这一小节。

  (3) 是呀,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去长安求学(板书:长安)独自一人在外,难免会有孤独的感觉,这就叫——“独在异乡为异客”。

  (4) 离家两年里,他一定会常常思念亲人。齐读第一小节。

  2、 体会为何而“倍思亲”

  (1) 那是什么让王维“倍”思亲?请你再读读课文。

  (2) 学生交流,出示第二小节,

  (3)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看到了怎样的热闹景象?指名读,“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什么是“扶老携幼”?读词。

  王维还会看到——(想象佳节的热闹)。再读句。

  这热闹景象、欢乐气氛触动王维的思乡情怀。齐读这句话。

  (4) 引读: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现在你知道“倍思亲”的“倍”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吗?(更加思念,比以往更思念了)。读句。

  (5) 别人的一家团聚,别人的欢乐气氛更增添了王维对家人的思念。谁来读读第二小节,读出重阳节的热闹,读出王维的“倍”思亲的心情。

  (6) 齐读。

  3、 品悟 “思亲”之情。

  (1) 此时此刻,王维一定想起了许多许多。他会想什么呢?请你再读课文。走进王维心中好吗?

  (2) 交流:你感受到王维思念亲人的情感变化了吗?

  引导:

  他想起了什么?(出示第三节)想到兄弟欢聚时他心情是——高兴。谁来读一读。

  想起两年前的那个重阳节,王维思绪万千:我们曾经——我们曾经——我们曾经——

  再想想如今引读——体会天各一方。

  此时此刻,——(引)

  心中真是——(学生说)。读好 “如今……我呢。”

  (3)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王维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吧!齐读第三小节。

  4、 感受“思亲”之心。

  (1) 描述:重阳佳节,王维看着家家户户热闹欢庆的景象,想起了在家乡和兄弟相聚时的欢乐情景,想到不能和兄弟们一起登高,思乡之情愈发浓了,一时思绪万千,他就把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出示古诗)。

  (2) 谁愿意来带着大家感受王维的此时的心情。指名读。评:听了他的朗读,你看到了——你感受到了——。

  (3) 齐读。

  板块四:拓展延伸,感受古诗文无穷魅力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

  2、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真情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新词。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3 、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借助短文,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

  教法:

  情境教学法、谈话、,直观教学法、迁移法。

  教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曾老师的老家在哪儿吗?曾老师有许许多多的亲人在遥远的湖南。*时,我经常给家乡的亲人写信、打电话,有时暑假回老家看望他们。每当遇到佳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今年中秋节的晚上,我望着天上圆圆的明月,不禁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妈妈。于是,我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

  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创设与本文吻合的情境,吸引学生学*新课。

  二、新授:

  1、自由读第4自然段:

  问“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想的很多很多)王维想了些什么呢?他为什么想的很多很多呢?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会明白的。

  设计意图:采用倒序法,抓住关键词“思绪万千”。“思绪万千”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概括了王维客居他乡时的思乡之情,它是王维写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触发点。

  2 、学*第 1 段。

  ①自由读、评议。

  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③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3 、学*第 2 段。

  ①自由读。划出表示王维看到的句子。指名读这些句子。

  ②找出表示人们心情的词语。(兴高采烈)相机板书。

  ③还有哪些词表示兴高采烈?换词练*。

  ④你在什么时候会“兴高采烈”?用“兴高采烈”造句。

  ⑤人们是兴高采烈的,可是王维呢?指导朗读第 4 句。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兴高采烈”,衬托王维的孤独、伤感。一喜一愁,强烈对比。

  4 、学*第 3 段:

  ①齐读。

  ②动作演示第 1 句话。

  ③说说王维想到了什么?

  ④除了书上写到的这些,王维可能还想到些什么?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跳出文本,训练学生想像及口头表达能力。

  5 、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①正因为王维想到了许多许多,思念亲人的感情特别强烈,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齐读。指名读。

  ③练*背诵。

  ④结合短文说说诗意。

  三、表演。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人们兴高采烈,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王维仍然孤零零地在京城长安生活,冷冷清清。请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表演王维与家乡亲人通电话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内化课文语言,拓展课文内容,把生活与语文学*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处理信息(课文、课外)的能力,将学生收集到的抒发思乡、思亲的诗文佳句和歌曲有机结合在一起。

  板书:

  25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思绪万千

  人们 兴高采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2、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调动感情,导入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了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诗作为课题,读:

  (指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齐读。)

  2、说到佳节,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3、这篇课文所说的佳节指什么节日,重阳节有哪些*俗呢?投影出示。

  重阳节*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各地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二、情景同现,读文悟情。

  过渡: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诗人王维在这样美好的节日里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带着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先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读完了?你们说说看,王维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

  (3)老师听说三年级有很多孩子是外地的,有安徽的,有四川的,有重庆的,有贵州的……你们想念家乡的亲人吗?什么时候最想他们?想他们的时候,当时心情如何?好,就请外地的同学来读。

  (4)还有一些同学是父母外出打工的,你想他们吗?想他们的时候,当时心情如何?好,就请外地的同学来读。

  评价:这些孩子离开父母的孩子有爷爷奶奶照顾,离开亲人的孩子有爸爸妈妈照顾,而王维与他家人一别已有两年。两年啊,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他的家在华山以东的蒲州(板书: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长安则在华山以西(板书:长安),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两地相距有*1000里。当时的王维比你稍大一些,15岁的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只身一人出外求学。这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一直伴随在他的身边,一直伴随在他在长安的每日每夜。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试试。

  带着份王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一起读。15岁那年,预备齐。

  2、品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仅仅是因为王维少小离家,形单影只,感到孤独寂寞,所以才“思亲”。那“思亲”前的这个“倍”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对,更加。(板书:更加。)王维为什么会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是因为王维看到了——(生接: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1)是呀,有谁知道,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看见了怎样的情景呢?

  你来读。

  出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2)同学们,好好读读这段话。用心去读,用心去想,多读几遍,读完后再想想。待会儿,老师要请你来说,你读了这段话,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交流。)

  大街上热闹起来了,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

  有的_______,还有的_______,真是_______。

  总结:有人看到了_____,有人看到了_____,有人看到了_____,有人看到了_____,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啊!这段话该怎么读呢?你再试试。

  老师给你们配上段音乐,你们一起来试试。

  (3)过渡: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难怪王维会称它为“佳节”。同学们,你刚才看到的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王维有没有看到?而此时的王维却,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过去的700多个日日夜夜,王维就一直在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如今,当他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就是,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3、品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在重阳节这天,长安城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欢度节日,使王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那么,此时此刻,他又想起了以前在家乡时,他与兄弟们是怎样欢度节日的呢?谁来读——

  (1)出示:

  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2)引读:希望大家能通过朗读,将王维以前的那份欢快带给老师,同时也带给自己。来,王维想,预备齐。

  (3)欢聚的时光总显得那么短暂,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以前在家乡时,王维和他的兄弟们欢聚在一起,是多么地让他高兴,而如今的王维却,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这就是——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4)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兄弟们却在山的那头,不能相会,这就是“天各一方”;自己在山的这头,家却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头,而心啊,却早已飞到了山的那一边。他仿佛看到了,男生读——

  出示: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5)王维既想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女生读——

  (6)王维的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变得愈发地浓厚了,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呀!他的这种情感,你能体会得到吗?一起读。

  出示: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4、品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王维真是个大诗人,在他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这几行诗中,读——

  (1)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想问你,王维的那些兄弟们有没有话想对王维说呢?他们又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呢?给你三分钟,把他们相对王维说的话写在书上。

  (学生小练笔,教师巡回辅导。)

  (3)王维兄弟想对王维说些什么呢?你来说。(课件播放音乐。)

  (4)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王维借这首诗表达出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同学们,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已经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从古至今,恒古不变。你瞧,这是隋代诗人薛道衡的思乡诗,读:

  出示: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思归》

  (2)这是诗仙李白的思乡诗,读:

  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3)你再瞧,这是诗圣杜甫的思亲诗,读:

  出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4)同学们请再看,这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思乡诗,读:

  出示: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5)刚才几位都是古代的诗人,大家可千万别以为只有古人才会用诗来表达这种思念之情。我们现代人和古代人也是一样的,这种思乡的情感没有改变。这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诗,读——

  出示: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三、再次吟诵,升华情感。

  1、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是诗人,但我们也拥有诗人一样的情怀。中秋时,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不能回家与我们团圆。此时此刻,让我们拨通他们的号码,话语里千万别忘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2、重阳节,也许爷爷奶奶不和你们住在一起。此时此刻,让我们给他们打个温情电话,给他们送去我们的祝福,千言万语总少不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3、春节时,当人人都期盼着团团圆圆。你说,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懂得了这句诗,读——

  课件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4、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中,我们即将结束这节课的学*了。最后,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吧!

  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反馈

  1、今天我们继续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

  首先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2、师:这个题目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板书:王维)你们会背吗?指名握学生背诵。

  3、这么多同学都会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诗句中的几个生字填出来。请拿出练*纸来,填空。

  九月九日山东兄弟

  在乡为客,每逢节思亲。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出示正确答案,学生对照纠正

  4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读文悟情

  学*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古诗前两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从“15岁”、“两年”这两个带有数字的词语中你读出什么了?

  (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

  (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会是什么心情?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他乡做客。(指名多个学生读)

  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1)家家户户在欢度什么节日呢?(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呢?

  (2)这是个怎样的节日,你能找到文中的词来说一说吗?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热烈场面呢?(指名读)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笑颜开)

  (4)这样的情景,还让你想到哪些词?(热闹非凡人山人海喜气洋洋)

  (5)是呀,这重阳佳节可真热闹呀,据了解,重阳节人们不但要登高游玩,人们还会品尝重阳糕,还饮菊花酒。真是一个热闹、快乐的节日。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长安城呢?指名读,齐读。

  (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作为一个异乡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3、这两段内容对应了是古诗中的哪几句的意思?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你知道“独”是什么意思?“异乡”指哪里?“异客”又指什么?“佳”,指美好。“佳节”即美好的节日,在这里指哪个节日?“倍思亲”指怎样思念亲人?

  你能用文中的话或者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同桌互说,指名说。

  4、理解了这两句诗,我们再来读一读,一定会读的很好。指名读。

  学*第三自然段,理解古诗后两句。

  1、过渡:重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2、出示: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指名读句,读后评议,他读得怎么样?指导朗读。

  (2)师简介“茱萸”。让我们也来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

  3、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板书:亲人)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4、出示: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

  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

  5、出示: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看,王维的兄弟们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此刻,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教师加以指导)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谊。思念就像一跟长长的线,将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一起。这是兄弟们在思念王维,更是王维在思念兄弟们。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的内心深处,感受那刻骨铭心的思亲之情。(教师范读,生自由读,齐读。)

  6、这段话对应了诗中的哪几句呢?

  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你理解这两句的意思吗?能给大家说说吗?

  带着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之情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学*第四自然段,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又到了重阳佳节,目睹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王维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过去,想到了现在,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个词来表达呢?(思绪万千)指导感情读词。

  2、王维将无限的思念,凝聚笔端,挥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让我们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情来吟诵这首诗。

  4、多么动情啊,这就是王维忆山东兄弟的情。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忆”字。(板书:忆)一个“忆”字,就浓缩了王维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再次感受王维“倍思亲”的深情吧!(学生齐诵古诗。)

  三、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说诗人仅仅在重阳节的时候才更加思念亲人吗?

  出示句式:

  中秋之夜,王维看到家家户户吃着团圆饭,便情不自禁地吟诵------

  除夕之夜,王维看到---------------------------,便情不自禁地吟诵------

  这句诗现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完成作业纸上的填空:中秋之夜,坚守边疆的子弟兵们,看着天上一轮圆月和自己的形单影只,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人,情不自禁地吟诵:----------

  2、读一读作业纸中思乡的诗,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4

  一、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开始。

  二、自主读书、读通读顺: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把它划下来。

  2、出示生字词,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吧?自己先练一练:

  佳节重阳节思念兄弟回忆异乡

  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头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远眺

  3、请学生当小老师读。

  4、颠倒词语顺序,再请学生读一读。

  (过渡:生字词同学们都学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们藏到课文当中,同学们也一定能认出它们。这一次,老师对你们读书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们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哦。要想读的好,可是有窍门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长句子和生字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5、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是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展示自己美妙的读书声?(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6、他们读得怎么样?(指名评一评)表扬个别同学。

  三、组织交流,讨论解疑:

  1、经过几遍的读书,同学们已经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传统的佳节都有哪些吗?课文中指的是哪个节?(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书中知道的,表扬学生真会读书。)那么“倍”是什么意思?(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逢”是“每逢”“每到”)我们还知道了是王维每到节日的时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了解王维。(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今山西人,九岁就开始写作,被视为“神童”他是唐朝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诗文而且擅长书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过渡:是呀,重阳节就是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等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个传统的节日了。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王维写的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3、请同学们读读王维写的这首诗好吗?(生自由读诗)

  4、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划下你读懂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说读懂了什么?

  6、齐读古诗。

  (过渡: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的挺不错,那么字写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要学*写字了。)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画一画,要摆好左右之间关系的字。

  2、学*“佳”“倍”“扶”“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3、课下请同学们多读读课文,读出感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诗歌;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说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身居外地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流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复*、默写词语:

  (1)出示词语:异乡异客天各一方思绪万千

  重阳佳节一年一度登高聚会

  (2)指导自己复*:拿出自备本和铅笔,看屏幕,默看,很简单,确定不会写错的就“过”,觉得有点难的就随手在自备本上写两三遍。

  (3)交流容易写错的字。(“异”的竖弯钩要封口,“天各一方”是各自的“各”,指导学生从词语的意思上去理解、记忆,“佳节”同样如此,“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所以是此“佳”而非彼“家”,“聚会”的“聚”字形较难,再集体书空、老师板书一下)

  (4)自己背着默写词语(四个四个背着默),默写结束自己对照检查,有错误的自己订正4遍。

  (5)反馈默写情况。

  2、朗读古诗: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这天创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古诗(画轴)并朗读。

  3、谈话揭题:今天就让我们借助《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美文,共同走进遥远的唐代,走进少年诗人王维的心灵,去感受他的诗意诗情。(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感悟诗意,体验诗情。

  1、揭示品读之“中心问题”

  (1)从古诗中知道,文中的“佳节”是什么节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2)简要回顾重阳节风俗。

  (3)提出问题: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里,少年王维为何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呢?

  2、品“思乡思亲”之“孤独伤感”

  过渡:重阳节这天,王维人在哪里?

  (1)屏示语段:“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

  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王维的家乡是山东蒲州)

  *结合简笔画,体会路途遥远,理解“山东”含义(华山的东面);初步理解“天各一方”。(板书)

  (2)你觉得王维这两年的生活一定过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交流,板书:孤独寂寞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结合诗句理解“异乡”“异客”、的意思。

  出示字典上“异”字的解释:a:有分别,不相同;b:奇异、特别;c:惊奇、奇怪;d:另外的,别的;e:分开。

  指导学生联系整首诗的意思,讲的是王维离开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京城长安),所以这里的“异乡”是指“别的地方”,即“他乡”,“异客”是指“别的地方来的人”,即“客人”。两个“异”字都当“另外的,别的”讲。

  *紧扣“15岁”,“就”体会年纪之小;*抓住“两年”感受离家时间漫长。

  (4)体验说话,感情朗读:小小年纪的少年王维孤身一人在相隔千里之外的京城求学,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哪。他不能够聆听到父亲的教诲,他不能……他不能……他也不能……他想念父母兄弟却无法相见,他思念家乡却不能回家,王维和亲人真是“天各一方,孤独寂寞——指板书”。感情齐读语段。

  (5)齐读语段,结合理解诗句:难以排解的孤独和寂寞使诗人情不自禁吟诵出了这样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指导诵读:诗歌的诵读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节奏的把握,二是情感的品味。这里的节奏应该怎样读?

  指导学生读好节奏: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独自一人,孤孤单单地在他乡生活,你觉得他一定会感到——

  生:孤独,寂寞,忧伤……

  指导读出这样的情感。

  2、品“重阳佳节”之“热闹快乐”

  过渡: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请你认真读一读这几句话,想一想,重阳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出示第二自然段语段:“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交流一:重阳节的热闹。

  预设1:结合关键词句和图片、声响体会重阳节街上的“热闹”景象。出示

  图片:这就是重阳节那天街上的热闹情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车水马龙。读屏幕词语)

  (2)交流二:重阳节的快乐

  预设2:结合重点词句体会重阳节人们的“快乐”情景。“兴高采烈”(透过“兴高采烈”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人们脸上什么样的表情?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喜上眉梢、喜形于色……读屏幕词语)。

  结合理解“扶老携幼”(拆字组词的方法理解,从这个词语你知道重阳节带给人们的是怎样的快乐?享受亲情的温暖和团圆的幸福)。

  (3)引读——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为什么会“更加思念?”因为重阳佳节,家家户户团团圆圆,每个人都快乐地享受着和亲人在一起的幸福快乐。只有王维一个人——指板书,读“孤独寂寞”,因此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就叫——倍思亲。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齐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3、品王维之“思绪万千”

  (1)此时此刻,王维真是思绪万千。(板书)谁来说说什么是思绪万千?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王维想到了些什么?

  (2)交流一:想到了以前和兄弟们在一起的快乐。体验王维曾经的快乐:

  *屏示语段:“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想象情景说话:王维清楚地记得,在家乡时,他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欢聚一堂,快乐过节的情景——引导想象:他们怎样过节的呢?(比赛爬山、喝酒、作诗、一起游戏)

  *感情朗读这两句,体会王维回忆中的“快乐”。

  (3)交流二:想到了“如今,他和兄弟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补白省略号。这省略号好似一声长叹,叹今日重阳佳节不能和兄弟们相会,不能……不能……也不能……(想象说话)从省略号里你读出了什么?(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再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4)交流三:想到了此时此刻,兄弟们也一定在思念着自己。思念的人儿,心灵总是相通的。他还想到了远在华山以东的兄弟们对他的思念:(引读)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聚会,西望长安,却发现身边少了一个兄弟。是谁呀?——王维。这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示诗句后两行,读一读)你觉得王维的兄弟们遥望长安,心情会怎样?他们也有千言万语要对王维诉说——他们会对王维说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是呀,他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是——(再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思绪万千”,想了很多很多。“倍思亲:,他想的最多的还是——(板书:思念家乡、亲人)

  王维把浓浓的思念溶进了短短的四行28个字里,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读古诗。

  三、整体回归,吟读古诗,抒发共鸣。

  1、读着读着,我们读出了诗句中的思念,读出了诗句中的情意。

  2、理解运用“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已成为千年传诵的经典名句,它表达了所有像王维一样离开家乡的游子的共同心声。中秋佳节,如果你不能回家和爷爷奶奶团聚,仰望皎洁圆月,你可以深情吟诵——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你的思念之情;今天是圣诞节,邬冰歆不能回新加坡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欢聚,也可以深情地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来遥寄你的祝福……

  3、积累思乡诗句:对家乡的热爱、思念,对亲人的热爱,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是每个游子心中永远的歌。(出示诗句并朗读积累,在学生朗读时,相机再次进行古诗诵读的指导)

  4、同学们,最后,就让我们再次来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名诗,读出每一位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吧。随音乐吟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各一方 孤独忧伤

  思绪万千 思念家乡、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每逢佳节倍思亲作文9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春节了!在上海的姑妈姑父还是没有回来!

  从小,姑妈便是我的玩伴,那时姑妈放学,便牵着我去她家玩,她的同学们也去玩,然后那些同学全都认识了我。

  犹记得前年春节。天气晴朗,四处洋溢着喜气洋洋的鞭炮声,炸开新年,迎来新年。此时,我与姑妈一家人正在那里烧烤!

  “快!快点涮油,快焦了!”姑父焦急的声音传来,我急忙用刷子刷了点油到羊肉串上,谁知手一抖,油都撒到炭火上面去了,“咣”火花四射,随后又下去了,我一看又焦了!“唉,这已经是第七个失败品了!”我摸着后脑,叹了一口气,哎!

  姑妈闻声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说:“别垂头丧气的,看姐的!”因为她认为她还年轻,所以自称“姐”。说着拿了一个羊肉串,在卤水里一蘸,放在烧烤架上。过了几秒,她拿出刷子从油碗里沾了一下,涂在羊肉串上,转一下,刷一下,再熟练地从孜然袋子里抓起一把孜然慢慢的慢慢的洒在羊肉串上。在高温下羊肉串开始飘着香味,羊肉串从红色慢慢变成深灰色。这时姑妈洒上孜然,羊肉串出架了,可以吃了。坐在旁边的我和姑父似饿狼般的,眼睛发绿,直勾勾地盯那羊肉串。真香!

  于是,在姑妈的指导下,我的'烧烤技术越发娴熟,烤出了许多香味四溢的美食,我们就这样吃了烤,烤了吃。姑妈在抓着烤串吃,满嘴流油,完全不顾她的淑女形象!在一旁的姑父抓着玉米棒,用唐老鸭啃法吃力地啃着玉米。阳光照在我们身上,将我们照得熠熠生辉。而我却在那儿不停地烤,脸上有油有灰有汗水,一边烧烤着,嘴里还叼着一块烤好的五花肉,真好吃,让我好吃得想哭。

  时间如闪电,马上又要快到春节了,不知是否又能吃到香味四溢的羊肉串了!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万家团圆的时候,可是我只能在异地他乡度过。这样的心情一点都不美丽。

  还记得小的时候,每到中秋佳节的'时候,妈妈昨晚在家里包好月饼,然后每次在去学校的时候,老妈总会在书包里给我塞上几个月饼,告诉我到了学校饿了的时候吃。

  如今,超市里卖的月饼越来越多,老妈也说他打好月饼之后会给我邮寄一部分。可是我却拒绝了。想要的是陪伴在爸妈身边的日子,而不是吃到老妈包的月饼。

  记得小的时候每到中秋夜的时候,一家人总会坐在院子里,啊那也会一遍又一遍的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可是如今我只能为了生计在异地他乡打工,虽然前段时间也有老乡说要不要一起回家的事情,可是小一下自己兜里的钱不多,老板总是时不时的压着工资,难道自己只能两手空空的回去?也实在是不合适。

  那么今年的中秋节就不回来了吧!我给老妈打电话说!老妈说实在不放假就在那呆着吧,回来也是路上奔波累的慌。想吃月饼了妈妈给你寄。

  可是我想要的是一家人陪在身边的日子。只是今年的中秋节,只能一个人在异地他乡度过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说的真的是一点都不假。之前从来都没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想家,可是此时此刻望着天上的圆月,让我无比的想念家乡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希望明年的中秋节,自己能够回家过个团圆节吧!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月亮更圆,更明亮。此夜,人们会吃各种各样的月饼,赏五花八门的灯笼,舞一大条一大条的吉祥龙。

  记得今年中秋节的傍晚,我和爸爸一起去了武林广场看灯展。在那里,人山人海,十分热闹。我们好不容易挤进了人群,一抬头,就看到了最高最大的吉祥牛,它弯着腰,脸上带着微笑,正给大伙儿拜年呢!一回头,一排小小的水果灯笼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有紫盈盈的茄子灯笼,有绿油油的西瓜灯笼,还有红似火的柿子灯笼。走着走着,我发现棵棵大树都绑上了一颗颗如钻石般闪闪发光的灯泡,好像大树穿上了华丽的星星舞裙,在人群中翩翩起舞。还有一个个有着小朋友图案的灯笼,被微风轻轻吹动,前后摇摆,似乎在向我们问好。

  中秋节是个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妈妈却在遥远的圣彼得堡,我非常想念妈妈,就给她发了一条短信:

  中秋没月亮,杭州寒风吹。

  家人倍思情,团圆少一人。

  妈咪我想你,请你快回来。

  希望明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能团聚。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玉盘般的月亮吐洒着清辉。每每坐在月光下,一边吟诵着这首诗,一边沐浴着月亮那柔和的光芒,泪不知不觉地流下。

  在以前,每年的中秋,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月光下,一起吃着月饼,看着中秋晚会,心里不知不觉地漾开幸福,传到全家人的心里,一起说说笑笑,开心极了。

  可是今年大不一样。爸爸去了响水,第一个中秋就没有爸爸的陪伴。爸爸是一个温和风趣的人,每年中秋,全家总被他逗得开开心心的,总能度过一个愉快的中秋。

  没有了爸爸的陪伴,我心中空落落的,只要门发出一点响声,我就朝门口望去,多么希望爸爸此时站在我面前,对我说:“中秋节快乐!”

  没有了爸爸的陪伴,我与妈妈寂寞地看着电视,似乎节目也索然无味,少了爸爸带来的欢笑,我呆呆地望着月亮,此时的嫦娥,是否也在冷清的广寒宫中流泪?

  收到爸爸寄来的月饼,我赶忙拆开,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仿佛看见了爸爸那熟悉的脸庞,我不知不觉地拨通了爸爸的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想我了吧?哈哈!中秋快乐!”我捂住话筒,轻轻抽泣起来,爸爸,是啊,我想你!

  我凝视天上的月亮,嫦娥是否也在吟诵着“每逢佳节倍思亲”?

  “妈,中秋节又到了,您身体还好吗?别疼花钱……”听着妈妈和姥姥的对话,我不禁想问:我和姥姥有多久不见了?记忆里,每年中秋,姥姥总会包大盘大盘的水饺,买好月饼,等着我们一家去吃个团圆饭。*时,姥姥和姥爷吃饭总在小方桌上吃,只有这一天才摆开大圆桌来吃饭。姥姥说,大圆桌象征团圆,看着我们一点点成长,她很高兴。自从舅舅在北京安了家,有了小表妹,姥姥就搬家到了北京。又是一年中秋佳节,月亮又像姥姥的大圆桌一样又亮又圆。“姥姥,又是中秋节了,您又买月饼了吗?”我问。“买了,都让你小表妹吃了。姥姥包的水饺味道怎么样?”“不怎么样——才怪哩!”挂断电话,我端着一盘月饼坐在阳台上,看着月亮高挂枝头,即使没有路灯,也一样的亮堂。看着洁白的月亮,我忍不住拾起一块月饼对着月亮。这月饼还是一样的,与往年一模一样,但不是姥姥买的,也少了团圆的味道,却多了许多思念。记忆中的姥姥家永远飘着一股浓冽的桂花香味;石榴总咧开小嘴挂在树梢上,虽然很酸,但每次我都会咬牙吃下几粒,再如数吐出,酸得我龇牙咧嘴,看得姥爷大笑不止。那只老黄狗总喜欢缠着我,因为是我将它养大的。我用力咬了一口月饼,摇了摇脑袋,那些都是往年的事了,今年的中秋,又将是一个思念的日子了。姥姥现在过得好不好呢?小表妹有没有淘气呢?我三下五除二吃完了那个月饼,望着月亮。月宫仙子嫦娥,还有那可爱的玉兔儿,你们是不是也会分别,清冷的月宫,嫦娥会不会想起她可怜的丈夫后羿呢?伐桂的吴刚,你又会想起谁呢?茂盛、经久不衰的月桂,能否时光倒流,再让我重温那往年的团圆吧。团圆,就是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姥姥,我祝愿您长寿,小表妹长大后,您落叶归根,回来。

  又一年中秋,买下月饼,包下水饺——吃一顿中秋团圆饭。月儿一闪一闪,发暗的地方似舞袖的嫦娥。“起舞弄清影”,嫦娥在思念她的丈夫啊。一眨眼,嫦娥不见了,却是玉兔儿在笑眯眯地看着我。这一切,都尽收眼底。恍惚间,嫦娥舞清袖,玉兔儿陪她雀跃,吴刚停下了手中的一切,月桂也摇曳起来。姥姥,这一切您看得见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使无法见面,在心中,我已吃上了您的团圆宴了!姥姥,我为您祝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吟诵着这首诗句,中秋节的情景便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踏着满地银霜,迎着皎洁月光,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奶奶家过中秋。坐在奶奶家温馨的小院里,我仰头仔细地欣赏月色。云中那轮如梦似幻的中秋圆月,铺展开轻柔的光芒,把夜空装点的格外温馨。

  正欣赏着月色,听见奶奶说开饭了,我的食欲马上被唤醒,赶忙冲到桌子前一看,奶奶做了满满一大桌子的菜,琳琅满目的摆开来,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奶奶煮的肉包子味道可香了,我一连吃了好几十个都停不下来。吃完饭,爷爷打开了一盒月饼,喊着:“快来吃福气饼了!”

  我很纳闷,为什么要叫做福气饼呢?妈妈说:“为了爷爷、奶奶健康,请你们吃寿字饼吧。”然后,爸爸分到了“禄”字饼,妈妈笑着吃“喜”字饼。圆圆的月饼不仅象征团圆,更能带给大家美好的祝福。又是一年中秋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天上的月光还是一样,澄澈、明亮,唯独月光下的人变了,变得不一样了。在月光下的安静院落里,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亲情的温暖。

  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道路两旁,路灯闪烁;远方爆竹,不绝于耳;夜空烟花,五彩纷呈。多么热闹的除夕夜啊!可是,身在异地的老爷现在过的好吗?

  谁不希望过年回家团聚呢?尤其是一个在外辛苦奔劳的老人,是奈不住寂寞的。眼前仿佛浮现了一个背影,宽厚而弯曲的脊背透露出孤独与凄凉……那背,曾是我童年的摇篮。小时,我趴在那温暖宽厚的背上,来者老爷给我讲故事,有时听着听着,便睡着了,口水还流到了那背上。但现在那背却越发弯曲。岁月是把刀,刀刀催人老。姥爷已经老了,却还要为了生活苦受寂寞。连过年这样的节日都不能回来!您布满皱纹的眼里满是无奈,我的心里也充满了不舍。

  “啪一朵绚丽的烟花开在我的`头顶,照亮了夜幕。一团团,一簇簇,五彩缤纷;如流星,似瀑布,千姿百态。这边还没开完,那边又竞相开放,目不暇接,让人眼花缭乱。姥爷,您那儿的烟花也像这的美吗?不知您是否也想我一样,正仰首观看天空中的烟花呢?心中也一定充满了对家人,家乡的思念吧!

  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道路两旁,路灯闪烁;远处鞭炮声不绝于耳;夜空中的烟花五彩缤纷。多么热闹的除夕啊!但是,现在异地高手做的好吗?

  谁不想过年回家团聚?尤其是一个在外打拼的老人,是无法抗拒孤独的。我面前好像有一个背影。宽阔弯曲的背部透露出孤独和凄凉.那背是我童年的摇篮。小时候躺在温暖宽厚的背上,主人给我讲故事。有时候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口水在背上流。但是现在背越来越弯。岁月如刀,刀使人老去。爷爷老了,但他仍然为自己的生活感到孤独。连过年这种节日都不能回来!你满是皱纹的眼睛里满是无奈,我的心里满是不情愿。

  “啪——”一朵绚丽的烟花在我头顶绽放,照亮了夜空。云,簇簇,五彩缤纷;像流星,像瀑布,各种方式。我们这里还没开完车,还有竞争开放,眼花缭乱,眼花缭乱。爷爷,那里的烟花和这里一样漂亮吗?不知道要不要我看天上的烟火?心里一定充满了对家人和家乡的思念。

  “姐姐,吃饺子吧!”我哥哥在房间里叫我。饺子一起吃最好。爷爷,你吃过吗?一个人端着一碗饺子,在一个空荡荡的房间里,肚子里吃着年夜饭,会是什么样子!

  没有明月,却有烟火。爷爷,让烟火带着我的悲伤和思念,随风飘向你!

  每次想起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记得那年我七岁,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没空照顾我,我便跟随了姨妈。每天我都十分想念父母,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接送,我羡慕不已。中秋节快到了,电话中,爸爸答应我会回来的。我盼望着那天早点到。可我盼啊盼,盼来的却是犀牛望月一场空。中秋节,团圆节。其他同学在家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吃着月饼,赏着明月;

  而我却只能拿着月饼,对着明月,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爸爸妈妈。月饼不知为什么,格外难吃;

  月光照在身上并不和谐,而是一种孤独、忧伤的感觉;

  风儿吹过,并不凉爽,而觉得凄凉、可怕。明月之下,没有欢笑,没有温暖,只有悲伤、失望。回想起幼年时的中秋节,一阵忧伤涌上心头。那天晚上,我梦到了爸爸妈妈和妹妹,我们一起去了嫦娥的月宫,月宫洁白无暇……我从梦中醒来,如果真能像梦中那样该多好啊!即使到不了月宫,但只要能和爸爸妈妈还有妹妹一起度个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我又睡去了,睡梦中,我们一起坐在广阔的田野上,听着故事、吃着月饼、赏着圆月,倾听着动物们的演奏,享受着风吹的凉爽。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没有失望、凄凉、悲伤。我睡着、笑着……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佳”、“念”、“采”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到诗句相对应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了解诗人写作的背景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到诗句相对应的自然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像*传统节日当中的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都称之为“佳节”,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生:喜欢,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好玩的,大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2、t: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王维(课件:诗人背景)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手势引读课题,熟悉吗?在哪儿见过?

  s:熟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t:想读吗?一起来自由的朗读,回味一下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指名读,正音。

  3、t: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吗?

  s:就是一到节日,诗人就更加思念亲人。(指名2-3个)在课件上标出生字的意思,“逢”:遇到;“倍”:更加;“佳节”这里指的是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你知道古时候重阳佳节有哪些风俗吗?

  s:登高、吃重阳糕取的是“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配插茱萸、饮菊花酒来驱邪避灾的*俗。

  t:这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t: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注意读书姿势)

  3、检查字音,带拼音读

  佳(jiā)节 加倍(bèi)王维(wéi)重(chóng)阳

  扶(fú)老携(xié)幼(yòu)兴高采(cǎi)烈

  思念(niàn)兄(xiōng)弟(dì)回忆(yì)

  每逢(féng)手挽(wǎn)手思绪(xù)万千

  (1)课件出示生字词,t:会读吗?指名读,读得好的领读

  指导读“兴高采烈”(字音读得很准确,就是我没有听出高兴的感觉,范读,你再试一试,齐读)(“思念”是如影随形、悠长绵绵的,范读,再读,齐读)

  (2)齐读(读一遍)

  (3)去拼音读,自由练*读

  (4)开小火车读

  (5)齐读

  4、分自然段朗读

  (1)疏通句子

  t:这篇课文几小节?请四位同学来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看看把生字词带进文章中还能读好吗?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正错误。

  (2)拓展思考

  t:“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s:想得很多很多的意思。

  t:这个词语中哪部分表示“很多很多”?

  s:“万千”。

  t:说得对,王维想到了哪些呢?

  学生基本上概括了前面的内容

  t:你们说得很好,很完整,“思绪万千”一词正是概括了上文。

  t:是啊,正是因为他想到了自己15岁就离家来到长安,举目无亲,想到重阳佳节家家户户团员相聚,想到以前和兄弟们登高游玩,如今却只能天各一方,孤独一人,于是才思泉涌,挥毫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让我们思绪万千地把这首诗来吟诵一下吧!

  一、谈话导入,初读诗句。

  1.小朋友们,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最爱的人是谁?为什么?

  2.是啊,亲人们给予了我们许多的关爱,亲人的关爱总是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力量。可是在唐朝就有一个少年,15岁就离开了家,独自一人在外求学,(音乐响起,插图出示)他就是---王维。王维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他九岁就开始写诗,人们都把他当作神童。后来他的山水田园诗写得尤其出色,人们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今天,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王维写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诗句)教师配乐范读。

  3.想读吗?抽生读(正音:逢、插)→齐读。

  自由朗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片情。王维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课文-----生齐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放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⑴生交流,师板书:王维重阳节长安(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方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既简洁又明白。)

  ⑵关于重阳节,你了解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生字集中的句子,检查字词:(是呀,课文中也提到了这些*俗。)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抽生读→理解字词→齐读)

  (了解茱萸茱萸是一种带香味的植物,传说可以祛病驱邪。手挽着手:做动作理解。登高远眺:目字旁,与眼睛有关,猜猜眺是什么意思?眺是怎样的看?我们来读读这个词语就会有所发现---站在高处往远处看。根据词语来理解字的意思也是一种方法。)

  师感情导入:王维为什么会每逢佳节倍思亲呢?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去触摸王维内心深处的思乡之弦,你们会对这句中蕴涵的情感有更多的深刻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1、读中感受异乡的孤寂。

  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映入你眼帘的是哪两个数字?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15、两)

  (1)15----你们现在几岁?王维才比我们大5、6岁,就离开了家乡,一个人来到京城长安。他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师画草图),那里离长安可远啦,如果走去的话,要走一个多月呢。

  ⑵两----是啊,王维离开家乡已经两年了,一年365天,两年有700多天,700多个日日夜夜。你离开过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那时的你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

  (3)如果你就是王维,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带着这份情,指名朗读→一起读

  (4)走进了王维的生活,走进了他的内心,我们此刻被他身在异乡的孤寂深深震撼,再读这句,该怎样读?自己练练?(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指名朗读)

  评:你读出了他身处异乡的悲凉和孤寂!真好。

  评:我听出了你想回家的渴望!

  2、想象中感受思乡的快乐和哀愁。

  (1)了解佳节

  这里的佳节就是-----重阳节

  头插茱萸,登高远眺是当时人们过重阳节的风俗*惯,这就好比是我们现在过春节(学插话生回答包饺子,拜年),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过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亮)。

  过重阳节,他们登高远眺、头插茱萸;

  就像过春节,我们_________;

  就像过端午节,我们__________;

  ________,我们________

  (2)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是多么热闹呀,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热烈场面呢?(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a抓住扶老携幼这个词语,推进对话这个成语很有意思,老师发现老和幼是反义词,你还发现了什么?(扶和携是近义词,都表示手的动作。)扶老携幼就是爸爸、妈妈一手搀扶着(学生:老人;爷爷、奶奶),对啊,还一手牵着(学生:小孩子;我们),对,这就叫(扶老携幼)。弄懂了每个字的意思就理解了整个词的意思。

  b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真是其乐融融,无比幸福。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人们很高兴,很快乐?(兴高采烈)

  c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笑颜开)

  d感情朗读

  e古时候的重阳节可是个特别喜庆、热闹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到大街上走一走,来看一看重阳节的热闹场面吧!课件演示各幅重阳节热闹、欢快、团圆的照片。其间配上欢快热烈的*民族音乐。

  同学们,你能将你感受的热闹的节日气氛,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吗?谁想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齐读)。

  你读的真的太热闹了,还有同学也想来试试?

  谁也能和他一样读出这种热闹的气氛?→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⑶此时的王维呢?

  ▲课件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其间配上哀伤的音乐)

  a抽一生读。

  b这真是(齐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中是哪个词就是倍的意思,把它圈出来。)

  C师生合作读

  过渡:是呀,看到家家户户欢度重阳节,王维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他会想到哪些人?哪些事?(抽2人)

  ⑷学*第三自然段。大家和王维想到一起去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中秋佳节倍思亲作文 (菁华5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相思情,总是挥之不去。这个时节,在这一刻,总是让人感慨万千。不只为明月的哀愁,更为那相思的朦胧,美景的离逝。“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道出了天下人对易逝美丽的惆怅。

  夜幕还未降临,天空中透出淡淡的月色。“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皎洁的明月如同朝霞一般,在空中划出一圈大大的相思。

  “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是啊,月在此时,在人们心中,是圆满的,是相思与美好的共存。风阵阵不断,庭中秋菊的倒影在地上划出大大的问号。今年,是否人团圆呢?

  古人写月,写尽了相思之愁,相思之苦。今人望月,却也同古人一样,把酒临风,遥相祝福。我的眼眶逐渐湿润起来,忍不住,眼泪轻轻滑过我的脸庞,“此忧谁解?谁是知音?且饮此杯,共语升*”,我想,我能感受到曹操心中渴望的悲苦,能感受到苏轼被贬的伤痛,能感受到陆游痛失唐婉的愀然,能在月圆之下,感受到子美思乡的苍凉。因为,我们能够在不同的时代将心连在一起,共同寄托于风中的明月。寄托于那一株美丽的桂花树。飘香的桂花,能够传到千里之外吧,隔着不同的距离,我们呼吸着相同的气息,感受着同样的感受。

  晴月之下,耳边传来《酒醉的探戈》,那深沉的爵士乐把我带回了我久久不能忘怀的身影,那如同《背影》中父亲离去的身影,每次想起,我都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望着远去的遥远,我不知道在路的那一边,何时心的思念,天堑变通途。我在思念远方的父亲。虽然,不时和父亲有电话联系。在中秋佳节,我只想和家人在一起。现在却可望而不可得,“*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知我者,唯明月也。谓我心忧者,唯明月也啊。

  去年父亲回来时,月色下,像极了今天的月。我和父亲坐在一起,当时父亲和我说了许多话,在交谈的过程中,父亲的眼光一直望着我,这种眼光让我感到了温暖,感到了爱。自从父亲回来,我每天晚上不必那么早的睡了,更多的时候,我和父亲呆在一起,听他讲述外面的故事。虽然,晚上睡得很迟,但我睡得是那么香甜,早晨很早就起来了,我感觉到的是一种幸福。今年月依然明朗。却天各一方,在外地的父亲,是否也在月色下,唱起我童年那最爱的歌谣。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我想,白居易在月色下的心境,在今日的月色下,我也有同样的感慨,“良辰易逝何如梦”。去年的月色虽和今年一样,但人的心境却不可同日而语。

  月光是如此的明亮,我和父亲坐在不同的地方赏月,只是共同欣赏这一盘明亮的月色。每逢中秋佳节倍思亲,独品月下,独酌月色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啊,你远离故乡难道是为了刻意产生思乡情结吗?我不赞同世人对你的看法。我爱你的执着,爱你那充满思乡的美丽哀愁,爱你那刻骨铭心的落泪,我爱你那思乡的美丽。

  仰望苍穹,我祈祷,我希望,今年回来,父亲会更好。望着天边的明月,祈福祝愿天下的父母都身体健康*安。

  相隔千里,只有中秋的圆月,照亮着我们心中的明月。

  中秋节到了,我们一家人高兴的说着笑着,吃着,我们吃着母亲做的香喷喷的面条,美味的月饼聊着天,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我的父亲。我突然觉得月饼也不美味了,面条也不香了,一切都是清淡的,心里凄凉无比。

  我吃完饭,躺在床上,看远处的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有孩子,一家快乐的样子父亲抱着孩子那样亲切。我想我的'父亲了,他每天起早贪黑,到公司加班挣钱,没有时间陪我们,就连中秋节都要加班,我多么想念你呀!

  还记得小时候,我的父亲没有现在这么忙,每天叫我起床,给我穿衣服,洗漱,送我上学下学。每天教我练字写字。给我讲题,教育我,爱护我。星期六,星期天,你陪我打篮球教我踢足球,陪我爬山,锻炼我的身体,当时是多么无忧无虑呀。想在想来,心里的凄凉也变得温暖。

  记得小时候我在野山上玩耍,玩的忘了自己,那样快乐,幸福,一会摘花,一会拔草,一会在绿绿的草丛上翻滚,跑来跑去,跳来跳去。父亲在一边看书。突然之间,一只野狗虎视眈眈的盯着我,我害怕极了,撒腿就跑。我跑的再快也比不上狗,大狗张着大嘴,凶猛的叫着,父亲看见了,急速跑的我身边,把我举起,我愣住了。大狗一口咬在父亲的腿上,父亲的腿出血了,我吓坏了,又因为心疼爸爸,哭了。

  父亲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好想你!

  昨日如梦,中秋之夜身在异乡找不到家的感觉。凌晨夜醒思归属,可叹一轮明月照夜旁。心中的痛孤孤单单的悬挂在未名的角落,好想让你知道我在思念中怎样的痛彻难眠,身和心如若不在一起时,是心跟着身走还是身跟着心走?我心在迷茫中独行着,身体早已不知方向,我好想要一份理解,只是你一个人的。信任是不应去奢求的,心到一切自然就到。所以我选择了相信,继续走我选择的这条路。

  其实昨夜我应感觉到是很幸福的,不去考虑其他,只因你能在身旁,这时才感觉到身心是一家的,一切都不去在乎了。居无定所身在异乡,心灵上好想有一份依靠,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外受的伤多了就体会到家的位置有多重要了,如若没有你那暖暖的一笑我可能还在心中流浪,就像坐只有过站却没有终点的火车。看着十五那轮圆月,望向你的身影,我好想时间定格在那一刻,把身心依靠在你那去欣赏异乡的中秋节。自己的感性注定了自己应有这样的路途—艰难跋涉。对于我来说心灵的依靠最重要,否则也不会这么心痛了。人长大了体会到家的重要了,找一身体的依靠容易得多,却难觅可以把心付出的人。

  你知道么从一开始我就没后悔过什么,也从没抱怨过什么,什么应去在乎什么应不去在乎?我一直在问自己这问题,只是在疼痛中给自己一个又一个完美的解释。自己很担心你受过的伤,担心你心中那难以抚*的伤痕,所以我已开始就把一切几乎都告诉了你,怕的就是让你回忆到以前。可是你好傻,而我心在滴血,幸福离你很*,好想你能接受它。

  异乡月,圆如盘,紫金光洒水满天。水幕天华波光影,秋风凛冽月光寒,可叹客人十五夜,不知家乡景又何。幻想一片孤舟载着梦想去遨游,好想下个中秋月圆唯你伴。

  中秋在即,人们都在忙碌着。月饼,水果,迎亲,送客……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静静地去看那弯月变成满月,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在那一轮满月下思念故友亲朋。月有盈缺,人有离合。只是啊,月缺终会有圆的时候,而人呢?

  昨日。读着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眼睛有些湿润,心里也有些落寞。是啊,孩子,你慢慢来!慢慢长大,慢慢成熟……。可是,长大与成熟又意味着什么呢?是离别!小的时候喜欢过节,家里总是有新的成员加入。再后来,不是很喜欢过节,我们慢慢长大了,离开了,我们的孩子也慢慢长大了,飞得更远了,团聚时候的人更少了。而如今,害怕过节,害怕在那月满之时的聚会,害怕看到母亲孤单的背影,更害怕想起天堂里的父亲。或许,这就是我们啼哭着落入人间,要在凡尘里走一遭所必须经历的?

  仰望无际的苍穹,好想大声的问一问老天爷:既是中秋团聚的时候,为何却会心生那么多的无奈?既是美丽幸福的人间,为何却又有那么多的离别?

  凝神寂静的夜空,好想大声地问一问老天爷:既是相扶相依的夫妻,为何却会天上人间不得见?既是两情相悦的有情人,为何却会天各一方不得聚?

  夜好静,只有那一轮圆月高高的挂在夜空!

  昨天周日,学校安排却是上了周三的课。今年的这个双节呀,放假时间调整得可真是够乱了!从九月十九日起,直到十月十一号才能恢复正常,中间的几个双休日,基本都给调动了。觉得别的行政事业单位上班还没什么,就是学校里的教师上课,调来调去麻烦可大了。各个教学班的课时课头儿课程进度什么的都乱套了,局外人感觉不到,具体的当事人可大都是打乱生物钟般地别扭着。我说自己肯定记不好调整后的上班时间,同事说,他干脆就把学校发到手里的调整表儿,装在衣兜里了,天天看看也省得弄错了。

  即将到来的中秋节,正是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传统佳节。*两年来,每每这个节日到来,我便会有种隐痛在心,因为在我们家人心中,这个节日是与我仙逝三年的父亲紧密相联的。父亲健在时候,中秋节绝对是家人不敢疏忽的大团圆日子。过节那天,儿女几家人济济一堂且不说,还都是月饼蛋糕一起吃。连我那些远在外面的侄子侄女们,即使千里之遥,也不会忘记打电话回来给爷爷问安。因为这个团圆佳节,正是父亲诞辰。而他老人家的忌日,却是在他过完八十三岁寿诞的第十天、当年国庆长假的第五日。所以父亲下葬后,弟媳安慰母亲时,还一个劲儿地赞扬父亲一生不给儿女添麻烦,生在节日,卒在长假,还都选在不热不冷的中秋时节,既能让我们缅怀不忘,还能让我们有机会于清风秋色之间,带着思念去他老人家墓前凭吊送纸钱。

  也确实,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老人相比,我父亲真是太让我们省心了。自从年满六十离休后,先是落叶归根在老家镇上住过几年,后来母亲得了脑血栓,虽然生命无碍,却让我们十分挂念,于是弟弟便接二老过来小城度晚年了。十几个春秋冬夏啊,他们无论是生活或是医药什么的费用,从不要儿女负担,能够自己处理的事务,也不会轻易打电话通知我们,甚至有时候病了,只要不太严重,也都瞒着怕我们操心。而我们姐弟能尽的义务,也只是经常抽空过去看看,听听絮叨问问安好。连父亲最后的住院期间,都没有要儿女侍候,而是我母亲一直陪同在病房里,直陪他走到生命尽头。央视《夕阳红》栏目的片尾,有个一对老夫妻携手走向晚霞地*线的背影镜头,每次看见时候,都会让我想起父母相伴的最后日子,也都会自然而然地心中掠过一份感动。父亲生命最后的一杯牛奶,是自己端着喝下肚的,最后一次上厕所,也只要我哥哥在边上扶了一把。他是在与母亲及二哥正谈话中间,忽然心力衰竭骤然长逝的。而他没有任何征兆就猝不及防地停止呼吸时,我弟弟还正在家里趁着假期睡大觉,我却是在百里之外去看望婆婆的路途上。每每想到才刚刚还有说有笑的父亲,竟会在我离开他仅仅个把小时,便撒手人寰,父女从生离死别天人永隔,我都会禁不住热泪横流。然而,如今每逢中秋家人团圆的时候,在风烛残年的母亲面前,父亲的生日却成了我们忌讳提说的话题。虽然这天我心里对父亲的思念,比任何时候都会更甚更重,却希望渐渐糊涂了些的母亲,能够快乐能够忘记。

  今年是父亲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就在十月五号。当这思亲佳节临*之时,父亲的生日卒日自然也会先后紧跟着来,而他唯一的女儿,缅怀纪念之情也自会油然而生。所以这个中秋加国庆的双节,于我于我的家人来说,其意义绝对不同于一般人家。

  三年了,一千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啊,不知道天堂里孤单生活的父亲,过得可还好?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够感受到,佳节之际,女儿此刻的含泪思念正在涓涓流淌。我的至爱父亲啊!中秋团圆的月饼再无法一起品尝,你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存留在了女儿心上!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