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惯。

  4.培养自主学*的*惯。

  教学重难点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

  师: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别离意味着也许终生都难以再见。多情自古伤离别,

  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

  在诗人王勃的眼中,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

  那么,在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有几个生字,自个儿读。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理解“之”,“广陵”)

  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现在,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呢?

  二、读通诗句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并把诗句念通顺。

  (学生朗读)

  (生齐读)

  师: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得有板有眼。(学生朗读)

  师:读得好吗?我们也来读读。(学生齐读)

  三、理解诗意,设疑自探

  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哪位同学能围绕这个“送”提一提问题。会问的孩子是会学*的孩子,想想可提什么问题?

  (板书:谁送谁?为什么送?在哪送?送到哪?何时送?怎样送?)

  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这首诗里,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把答案找出来了,这首诗也就读明白了(板书:理解诗意)。读的时候可以看插图,看看注释,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学讨论交流,看谁先读明白。

  (指板书上的问题)谁第一个汇报?

  黄鹤楼在哪里?

  还有谁知道更多关于黄鹤楼的知识?黄鹤楼和扬州都在哪条河流边呢?(板画长江)

  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孟浩然是从西面的黄鹤楼顺流而下出发到东面的扬州去。所以诗人说

  “故人--”

  李白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你从哪里知道的?(理解“故人”)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三月?读明白这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继续告诉我。

  他们可能是在春暖花开的郊外,……也可能是在人群喧嚣的酒家……那可能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也可能是在夜晚暖暖的灯光下……

  谁来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学生汇报)

  饮酒作诗,作画下棋,多么快乐的日子,多么美好的时光,可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都成为了过去,因为老朋友就要离别,在这美丽的三月,要到扬州去。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李白,这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正是因为朋友感情深厚,因此李白这时的心里就更加留恋,更加依依不舍,更加惆怅,牵挂,孩子们,读出你的留恋,读出你的伤感,读出你的牵挂来,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进诗的字里行间去。(自由读)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是用心在读。是的,在这千年胜地黄鹤楼上,

  (引读“故人西辞---”)

  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引读“故人西辞---”)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李白又是怎样送走老朋友的呢?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哪个字告诉我们小船走远了,看不见了?(理解“尽”)

  李白看着老朋友的小船走远了看不见了,那小船到哪去了?

  老朋友的船走远了看不见了,李白也该回去了吧?

  理解“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就是只看见的意思。

  我们送一般的朋友,只送到家门外就回来了。可是李白目送着朋友挂帆远行,连影子都消失了还久久伫立,不肯离去。让我们再次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吧。(播放课件:送别)

  师:多么动人的送别场面啊!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动容,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李白说?(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

  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来,同学们,把声音沉下去,再读读这两句诗,认真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板书:体验诗情)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指名读,分组读,想读的站起来读)

  四、体验诗情

  下面谁能把黑板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说?注意要先想好怎么说,要说得美一点。每个同学在下面先说给同座位听一听。(生同座位互说。)

  同学们说得真好,说出了诗里浓浓的惜别之情,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诗是要读的,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带着深深的情,浓浓的意,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

  五、拓展延伸

  李白后来又为这次的黄鹤楼之别写了一首诗(出示李白的《江下行》),用学*古诗的四步法自己读读,也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从这首诗里你体会到什么?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李白对老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像长江水一样长。)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我们还学过李白写的送别诗《赠汪伦》(师出示课件《赠汪伦》,生齐读)。

  在这首诗里,诗人写了汪伦以歌声送友,借潭水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李白写了他目送朋友远去,借长江水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古代诗词里,还有很多关于离别的佳作,回去以后,请你们搜集一些送别诗,好好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好吗?

  最后,让我们吟诵这首诗结束这节课的学*,不会背的同学可以读。

  六、作业

  搜集送别诗,认真地读,仔细地体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古诗涵盖面宽,意韵深远,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唱响“读”的主旋律,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读中悟美,在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

  1、学*“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工具书、注释、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能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阅读了解古代送别诗相关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课文,搜集相关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揭示诗题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2、指名背诵《赠汪伦》、《别董大》。

  【设计意图】

  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铺陈一种调子,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初步感知古人送别的深情。

  3、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争相歌咏的题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堪称送别诗中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

  4、板书诗题,学*“孟、浩、陵”三个生字,了解诗题中有关“送”的内容:谁送谁?在哪里送?朋友要到哪里?

  【设计意图】

  40分钟的课堂是有限的,教师应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学*。此环节紧扣题目,随文识字,从诗题入手,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讲述的故事。

  二、互动交流,分享信息

  1、课件展示黄鹤楼名楼风采,认识这座江南名楼。

  2、出示地图,了解“黄鹤楼”与“扬州”的地理位置,教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李白与孟浩然的资料。

  【设计意图】

  古诗的创作年代距学生较远,长江简图板画不但助于学生明确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诗中“西辞”等意思。互动交流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为深悟诗情奠定基础。

  三、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朗读全诗,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借助注释等方式了解诗的大意。集体交流:

  ⑴、指名概述诗的大意。

  ⑵、引导学生质疑。

  ⑶、结合板画弄懂“西辞” 意思。

  【设计意图】

  疑者,觉悟之机也。质疑环节有助于提炼研度专题,体现课标提倡的顺学而导的课程理念。

  四、赏析俪句,入境悟情

  赏析“烟花三月”

  1、引导学生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的画面,并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共议“烟”的丰富内涵。(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3、出示多媒体课件,配乐欣赏烟花三月的扬州如诗如画的春景。

  【设计意图】

  介入音乐元素,播放扬州春景视频,欣赏“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拓展想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形真”到“意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3

  一、谈话激趣

  1、你知道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是谁吗?

  2、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当时任工部侍郎的著名诗人贺知章(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副部长吧),读了他的诗作,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与他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对李白说:“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间?”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诗仙。(板书:诗仙)

  3、除了写诗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酒也非常厉害。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板书:酒仙)

  4、喝酒写诗,无人能比。但李白还有一样本领,却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剑术,当然是整个唐朝排名第二。(在裴旻之下)年轻时候的李白还是一位路见不*、拔剑相助的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侠客。(板书:侠客)

  5、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首诗仙、酒仙、侠客李白的诗作。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1、读准诗题

  (1)谁来读读诗题?

  (2)诗题中有三个生字,谁来读读?

  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指生读。

  孟、陵:都是后鼻音,注意孟的写法,第一笔是横撇。指生读。

  2、个性读题

  (1)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读的时候不要*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知道黄鹤楼吗?(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是*三大名楼之一)

  ☆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 对,这是一首送别诗。)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谁?(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扬州可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时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扬州游玩过一段时间,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城市。盛夏时节,他和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

  ☆ “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已再读一读题目。

  (4)同学们,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

  3、感性读题

  (1)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时尚,当时的送别诗差不多和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像《送友人》《别董大》《山中送别》《易水送别》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两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风流潇洒,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相间恨晚,无话不谈,彼此不再寂寞。快乐相处之后的离别,显然是那样难舍难分。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读诗题吗?指生读后齐读。

  (3)对,我们这才算真正的“读懂诗题”。(板书:读懂诗题)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

  三、自主学*,读通诗句

  1、自由读

  学好古诗的第二步是读通诗句,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你能做到吗?来,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板书:读通诗句)

  2、指名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辞”*舌音,“唯”)

  3、读出诗的节奏感

  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

  4、古诗还讲究押韵,这首诗的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读一读,你发现什么?它们的韵母相同或相*,是这首诗的韵脚。我们在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一点儿,更能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谁来试试看?

  (诗人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范读。

  5、齐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学好古诗的第三步就是理解诗意。(板书:理解诗意)

  怎样读懂古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读懂古诗。)

  2、请大家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3、四人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辞?何谓西辞?(简笔画:长江、黄鹤楼、扬州)老朋友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告诉了我们什么?下?(相当于诗题中的?为什么用“下”比如说咱们去北京说不说下北京?从“西”和“下”看得出来作者用词特别准确。)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乘船)到扬州去。

  “孤帆远影碧空尽”:尽?什么消失了?孤帆指的是?消失在哪儿了?碧空?

  孤零零的小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里。

  “唯见长江天际流”唯?天际?唯见什么呢?

  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5、指生连起来说诗意。

  五、展开想象,体验诗情

  1、学好古诗,咱们不光要理解诗句,还得体验作者蕴含诗句字里行间的情感。(板书:体验诗情)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2、惜别

  (1)故人。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李白曾写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意思就是说“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这么亲密的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们怎么舍得呢?读出不舍。

  (2)孤帆。长江自古就是黄金水道,交通要塞,怎么会只有一只帆船呢?(作者只关注友人的这只船,江帆点点,只见一船。)读。孤还有什么意思?(孤独、寂寞。没有了好朋友的亲密相处,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独寂寞的。)读。读出孤独。

  (3)尽。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独立江楼,目送友人。朋友看不见了,他看着逐渐变小的船;船看不见了,他看着船上的帆;帆也看不见了,他仍不肯离去,孤独的站在那里,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东边流去。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目送之中!读。

  3、感悟

  多么真挚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画面!李白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说啊!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最想说什么呢?

  4、升华

  (师范读,生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长江天际流。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六、小结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关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今天学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下节课还将学*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还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的《易水送别》。大家不妨找来对比着读一读,感受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4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已知的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由此唤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这里,我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和体验,培养学生学*兴趣。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回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

  2、为什么喜欢它?

  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

  4、解题:

  (1)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

  (2)“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谁吗?

  6、黄鹤楼在哪儿呢?师生交流,激起同学们对黄鹤楼的向往之情。

  (出示黄鹤楼、广陵的地理图。)

  二、流利地读诗。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

  2、认读生字卡片:鹤浩陵辞州孤帆碧惟际每个字读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读这首诗,把它读流利。

  4、认字组词;结合诗中词语,对比古今词义的不同:

  (1)浩:这里指名字中的一个字;

  (2)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3)孤:联系孤帆来解释;

  (4)惟:联系惟见来理解。

  5、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

  6、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字音、节奏等);再指名读。

  三、理解诗意。

  1、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不懂,师作上记号。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1)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

  (2)查学*古诗的工具书;

  (3) 求助学*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

  4、生开始自主学*,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1)烟花:柳如烟,花似锦。

  (2)三月:阳春三月。

  (3)下:顺流而下。

  (4)碧空:蓝天。

  (5)尽:消失。

  (6)惟见:只看见。

  (7)天际:天边。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

  7、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体会: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坐着船顺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华的扬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华的扬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黄鹤楼上一直看着看着,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飘越远,慢慢地消失在蓝天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边流去。

  8、老师说的跟同学们讲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9、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想想作者李白此时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这首诗。

  3、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

  指名背,生评议,再指名背,齐背。

  五、拓展赏析。

  1、师给出一首送别的诗:

  长江之滨母送别,

  荆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学成归,

  寸草才可抱春晖。

  2、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是讲什么的?

  3、喜欢吗?为什么?

  4、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揭示谜底,是老师自己写的。

  5、师小结:

  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

  六、布置作业。

  1、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

  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业?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学*古诗《游园不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应怜小扣烟花尽唯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赞美春天及与友惜别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学*《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

  (1)学生学*《江畔独步寻花》的标示方法,轻声读古诗,用铅笔划出符号标示。教师将《游园不值》一诗抄在黑板上。

  (2)请2~3名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师生一起进行评议。教师将正确的标示画在黑板上。

  (3)对照黑板上的标示,学生朗读古诗,同桌间相互评议。

  (4)请2~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

  (5)有感情地齐读古诗,体会诗句意思。

  2.逐句讨论学*,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游园不值》也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但描写的角度和内容与《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不尽相同,我们来看看诗人叶绍翁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讨论后推荐五名学生上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学生边听边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题目游园不值

  (园:指私人花园。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学生对游字的解释一般会解释为游玩游览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确定游的意思是到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b.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意思。

  这句诗学生解释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解释这句诗比较恰当。学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释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印上青苔,这样的解释学生也会觉得不通,进而错解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怕鞋染上印上青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下句诗来学*。小扣柴扉久不开较易理解,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能顺利地解释成轻轻地敲柴门,过了好久也没人开门。教师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敲门,好久没有人来开门,诗人想大概是园子的主人根据第一句诗你来把诗人的猜测补充完整。学生讨论找出恰当的解释。根据诗句意思明确怜的对象是苍苔而不是屐齿,这样就容易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

  通过以上的学*,使学生懂得解释古诗有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简单地连词成句,而是要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合理地进行解释。

  请1~2名学生将两句诗的解释说一说。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c.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思。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春色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景色)

  d.理解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

  这两句诗诗人用了两处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吗?

  (一枝满园,关出。诗人虽然没能进入花园,但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好像看到了满园的春色,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e.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本想去游园赏春,但主人不在,他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杏花便想到了春色满园。体会体会诗人的心情有哪些变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没有遇到主人心情有些失望、扫兴,但看到红杏想到满园的春色不禁高兴起来。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的情感)

  (板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同样是描写春天景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盛开的鲜花、起舞的戏蝶、歌唱的娇莺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色图;而《游园不值》中那枝怒放的红杏使我们想到了满园盎然的春色。诗人描写春天的内容和角度不同,却同样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趣。

  (4)背诵《游园不值》。

  (二)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出示黄鹤楼的投影片,这是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的一座古楼,因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而得名黄鹤楼。黄鹤楼坐落在长江边,因其神奇的传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著名。大诗人李白曾在此送别他的好朋友诗人孟浩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句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1)运用在《江畔独步寻花》和《游园不值》两首诗中学到的朗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自读,同桌互读。教师在黑板上抄写诗句。

  (2)请2~3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3)有感情地齐读,体会诗句意思和诗人情感。

  3.对照课文注释进行自学,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逐句理解诗句意思,没有注释的字、词。

  要求学生会解释尽唯天际的意思。

  (2)同桌之间互相解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请学生上前边指黑板上的诗句边逐字逐词逐句地解释。其他学生听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地名。送:送别。之:去,往。广陵:扬州。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扬州)

  b.理解故人西辞黄鹤楼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西辞:辞别。因为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说西辞。老朋友在黄鹤楼上和我辞别了。)

  西在诗中只是表明两地方位。

  c.理解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烟花:艳丽的春景。下:顺流直下。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去扬州)结合书中插图让学生体会烟花的景色。

  (百花盛开,草木葱茏,草长莺飞,春光明媚,碧空万里,鸟语花香)下字学生能理解为去到,但对顺流直下的意思可能理解不到。教师可指导学生由西辞而知扬州在黄鹤楼之东,长江水也是向东流,所以孟浩然坐船是顺流而下。如此美景,诗人多希望与老朋友携手赏春呀,但是面对的却是分别,你能体会到诗人此刻的心情吗?

  (依依不舍,惋惜)

  诗人是如何将他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来体会一下后两句诗。

  d.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思。

  (孤帆:单独的一条船。远影:远远的影子。碧空:晴朗的天空。尽:消失了,没有了。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板书:消失了,没有了)

  e.理解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

  (唯:只。见:看见。天际:天边。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板书:只天边)

  (4)诗人送别老朋友,友人乘舟而去,诗人登高远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载着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消失在水天一线处,滔滔的长江水奔流不息,流向天边。诗人久久不肯离去,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板书:依依惜别)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师总结:我们学*了三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既感受到了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艳丽春色,又感受到了孤帆远影、水流天际的壮阔画面,也体会到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珍重友情的情感。诗人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首》并背诵。

  2.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6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资料;不理解的词查,试着理解诗歌。

  师:生字、词卡片;声像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质疑导入

  1、你听说过李白吗?他是个什么人?你学过他的什么诗?

  2、你愿意再学一首李白的诗吗?

  出示课文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课文题目。

  3、解释课文题目,生试着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师相机点拨。

  4、看了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黄鹤楼在哪儿?孟浩然是谁?怎么送的呢?谁送谁呢?

  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

  1、师配着悠扬的古筝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

  2、你也希望像老师一样读读这首诗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读?给大家提个醒。重点指导:孟、陵的读音。

  4、抽读,全体同学当小老师评价,适时鼓励。

  5、把生字娃娃放回文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诗句读通顺。

  6、小组比赛读。要整齐、声音洪亮,读出感情。生互评。

  7、反复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大胆形成自己的理解。

  8、小组边读边议古诗,试着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精读感悟

  1、小组交流刚才的学*情况,准备在全班交流。(老师此时巡回指导、收集整理学生在小组中提出来的问题,拟定接下来的导学重点。)

  2、全班交流,了解诗意。

  (1)结合课文题目理解故人指谁。简介孟浩然其人,并阐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黄鹤楼点明了送行的地点,烟花三月点明了时间。

  (2)反复朗读前两句。结合书上的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黄鹤楼(李白)送别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三月里,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到扬州去。

  (3)把后两句作为想象意境、体会感情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孤帆、唯见展开合理的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2)生练*朗读,并加上动作。

  (3)表演读。(一人扮演李白,一人扮孟浩然,表演黄鹤楼送别的情景,另一名学生配音。)

  (4)闭上眼睛,低吟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景象。

  四、指导背诵,加深感悟

  1、听录音范读,体会古诗的情绪节奏。

  2、分小组读,分别选出一名同学在全班赛读,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3、练*背诵。

  4、拓展练*,学*课后古诗《黄鹤楼》。

  黄鹤楼风景优美,自古就被许多文人墨客所喜欢。他们常在这里观赏胜景,写诗交友,所以留下了不少诗文。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另外一首很美的诗。

  展示崔颢的《黄鹤楼》。

  5、生读,简略理解诗意。试背。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一首古诗,还结交了几个生字朋友,愿意把它们记住吗?

  2、分析形体,分类识记。本课生字左右结构的最多,找出来比一比。浩、唯、陵是左窄右宽的字;帆、故、鹤左右相当;影是左宽右窄的字。

  3、把这些字美美地写在田字格里。

  4、展示评价写得美的字。

  六、教师总结

  附:板书设计

  2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辞〖

  黄鹤楼

  孤帆尽〖

  长江流

  朋友情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一、缓解学生紧张气氛烘托课堂氛围

  同学们,与往常相比,我们的教师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班长闫兴回答说:“今天我们这节课来了几位听课老师,那作为班长,我们以何种方式来欢迎听课老师呢?班长闫兴带领大家鼓起掌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上完体育课和做了课间操,同学们累吗?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送别》(师唱)有的同学随同老师一起唱,唱完之后,同学交流感受,有的同学说出与亲人分别时伤心、难受……进而导入新课,今天老师与大家来共同学*一首送别诗,并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解诗题、说诗人

  1、解诗题:

  通过思考,能说出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2、说诗人:

  学生预*,知道本诗的作者是李白,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有《早发白帝城》、《赠汪伦》。老师补充:黄鹤楼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四、品读诗句,走入诗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点名学生读,让学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诗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学生回答:黄鹤楼和扬州。教师板画黄鹤楼、长江水、扬州。

  ⑵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学生能够说出“西辞”的含义:诗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分别了,由黄鹤楼向东乘着小船经过长江到扬州去。

  ⑶抓住“烟花三月”展开现象:

  老师让同学们说出“烟花三月的扬州”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学生说出:繁花似锦,草木茂盛、漂亮、美丽……教师借机向导,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里,李白有心情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吗?学生回答:没有。教师:那我们带着何种心情、用什么语调来读这两句诗呢?

  ⑷学生试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教师:接下来我们看看三四句诗,点名读,让学生找出用得较好的词语。

  学生:孤帆、远影、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孤帆、尽:

  ①品“孤帆:

  教师:在那浩瀚的长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个小船吗?

  学生:不是。

  教师:那为什么李白这样说呢?

  学生1:因为只有一只小船载着孟浩然溪流而下。

  学生2:因为只能看见一只小船。

  教师:在烟花三月的日子里,李白没有心情观看其它风景,他伫立江边,只能看见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说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舍不得离开孟浩然。

  ②思“尽”:

  教师:那第三句中的“尽”指的尽什么,我认为它有一个没有“尽”,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师:能具体的说一下吗?

  学生:是孟浩然载着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见了。

  教师:那什么没有“尽”呢?

  学生:是李白与孟号然的情感。

  教师板书:情永在

  ⑶欣赏第四句诗:

  教师:这个时候,诗人李白还能看见什么呢?

  学生:一江春水。

  教师:那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学生:里面还有与好友依依不舍的感情。

  ⑷换位思考、切身感受:

  教师:假如你现在是李白,说一说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1:难受。

  学生2:舍不得离开。

  ⑸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⑹对全诗划分节奏,进行朗读。

  五、精确概括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

  学生:重视友情,朋友的友谊不能忘……

  教师板书:珍惜友情

  六、教师总结

  在人世间,有很多情,有一旦与他人结交就产生的友情,有你每日来到学校,要好好学*,报答父母的恩情、亲情;有同学们成家之后,就产生的爱情,无论哪种情感,我们都要好好珍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3

  文本解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李白与孟浩然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因此“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理解题意。

  1、揭题。师: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诗词当中,历朝历代的赠别送行的诗文不可胜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堪称“送别诗”之经典的古诗。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的大意。

  1、自由地朗读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2、反馈,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3、利用下面的注释,交流诗的大意

  三、再读诗文,读出画面,读出意境。

  1、你读出了哪些画面

  预设:(1)黄鹤楼楼下诉别

  (2)烟花三月一幅美景

  (3)孤帆远影

  (4)滚滚长江东逝水

  2、理解“烟花三月”(诗人与好友在春意盎然、繁华似锦的阳春三月,在这天下名胜黄鹤楼分别,

  3、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品“孤”

  (1)“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

  师:当时正值大唐“开元盛世”,从湖北武汉东去江苏扬州,沿江皆是繁华之地。

  (2)李白伫立长江边,难道真的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吗那为什么他说是“孤帆”呢透国一个“孤”字,还让你看到、联想到什么,

  预设:(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视着孟浩然的船。

  只看着那只船,说明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

  (3)指导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是啊!这个孤字,充分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师: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悟“尽”

  (4)同学们,你们认为真的“尽”了吗“不尽”又是什么

  出示背景资料:(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李白也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俩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写诗上,孟浩然也算是李白的良师益友,李白从孟浩然那里获益良多。因此李白对孟浩然极为推崇。有诗为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流”情

  师: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有青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在李白的眼里这滔滔江水就是与孟浩然传输真情的畅渠。

  (5)孤帆远去,江水滔滔,李白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

  孤帆远去,李白伫立江边,叹道:“滚滚的长江水啊,请()”

  四、课外延伸:寻找“送别诗”

  设计意图:

  语文学*是据“言”得“意”(吸纳)、由“言”表“意”(倾吐)的转换、融合过程。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必须寻求言意融合,找准言意融合的切入点,也就是最易形成课程的生长点,在本诗中,我觉得“孤、尽、流”这三个字恰恰就是“亮点”。首先“孤帆”初读并没感觉出什么情味,而细细品味之后才发现作为古时交通要道的长江怎么可能是“孤帆”呢这实在是有悖常理。究其原因,这与李白当时的心境有关。因此我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品评,从中悟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情感,实现了语言和意韵的融合。这样的'教学,我想不架空,不做作,不浅薄,具有浓厚的语文韵味。与之相对的是“尽”字,通过质疑,对比,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课外背景资料的补充,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更好地“悟”得语言内在的真意,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持续动态发展的言意融合过程,如果说“孤帆、尽”这两个词让我们感悟到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情的话,那么这个“情”又如何释放、延续下去呢古人喜好托物抒情,寓“意”于“象”。如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柳絮代表愁绪、飘零,落花表现生命的短暂等等。

  “流水”在这里既是写实的,又是象征的。象征着思念,象征着惆伥,象征着别情离恨。李白的这种心情,用“水”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练*,通过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带去李白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对繁华似锦的扬州的向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还记住吗?(学生背)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的呢?(汪伦送李白)

  2、介绍李白(多媒体)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这首送别诗写的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到那里。

  三、预*检查:

  3、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èng)、浩(hà)、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2、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前两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后两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五、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六、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七、作业练*:

  1、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4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诵古诗,从而理解领悟诗意;组织学生自主合作细品古诗,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大意,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4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一、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什么?

  (教师播放《送别》曲)

  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么?

  (生说出想到了什么)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漫漫人生。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不仅有歌唱离别,更有很多诗咏离别。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提示注意读准题目中的生字)

  二、新课

  (一)围绕课题质疑。

  师:很好,都读正确了。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送”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了。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谁送谁?

  师:真聪明,我把这个问题记下来(板书)。谁接着提?

  生:在什么地方送?

  师:好的,也记下你的问题。板书:在哪送

  生:在什么时候送?

  师:也不错,也记下。板书:何时送

  生:怎么送?

  师:太好了。这是个最棒的问题。板书。

  生:送到哪?

  生:为什么送?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诗文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了,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二)品读古诗

  1.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老师范读)

  2.学生朗读-同桌互读

  3.读诗擂台赛-齐读

  (三)、汇报交流, 理解诗意 。

  1.通过刚才反复的读古诗,你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①李白与孟浩然是好朋友,感情深。(故人)

  ②“烟花三月”的时候,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扬州)去

  ③黄鹤楼(湖北武汉)。广陵、扬州(江苏,汉时称呼,唐时称呼)

  师:请同学们看,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噪。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谁能接着汇报?

  ④重点字意:“之”到,“辞”辞别、离开,“唯”只,“帆”小船。

  2.借助注释或字典理解诗的大意。(独立-讨论-反馈)

  古诗大意(一):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老朋友离开西边的黄鹤楼,在烟花三月的时候乘船去扬州。

  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消失在水天相接处,最后,只看见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古诗大意(二)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李白目送好友的小船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向天边流去。

  第二课时

  一、齐读古诗,复*巩固。

  二、二、入诗境、悟诗情

  1、“ 师;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你们想知道么?老

  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扬州三月的图片,你们看看还可

  以用什么样的词描绘这扬州的烟花三月?

  (出示课件)

  生:是百花盛开的三月。

  师:百花盛开用得好。谢谢你,我明白了。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三月?读明白这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继续告诉我。

  生:我来,是细雨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

  生:是百花齐放的三月。

  生:是细雨蒙蒙,花红柳绿的三月。

  生:阳光明媚的三月。

  生:是细雨绵绵,柳暗花明的三月。

  生;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三月。

  (板书:烟花三月)

  师:烟花三月的景美,你们的语言也很美。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两句诗读得也很美呢?

  (出示前两句课件)(指导朗读,指名读)

  2.讨论: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画,长江的江面船只如云,

  那为何作者看见的是孤帆呢?

  “孤帆”:并不是说广阔的长江之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小船上。

  3.细品最后两句的诗境、诗情。

  师:通过最后两句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1:好友孟浩然已渐渐远去了,李白依依不舍。

  生2:李白的目光追随着好友孟浩然,别的什么都没有在李白眼中停留。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李白看见了好朋友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最后---

  生:看不见了

  师:朋友的船再也看不见时,他只看见了-----

  生:长江水在往天边奔流。

  师:你独特的感受力令老师吃惊!那李白为什么如此久久伫立江边送孟浩然呢?

  生:因为李白和孟浩然是很好的朋友。

  生: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0多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拜见孟浩然,两人*性相投,一见如故,孟浩然大加赞赏李白的诗,而且盛情招待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师:说的对。看来李白和孟浩然是志同道合,情谊深厚,是忘年之交。

  生:几年以后,两人互相思念,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共同游山玩水,赏月看花半个多月。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李白就在那个时候写下了这首诗。

  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李白心情怎么样?

  生:伤心 难过 依依不舍

  (板书:依依不舍)

  师:如果那一时候,站在江边送别那么好的朋友的人是你:朋友登上了孤独的小船,风鼓白帆,由*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之间。你不忍离去,久久伫立岸边,目送千里。深情地凝视着水天一色的地方。那滚滚的东流江水不正象征着你们的友谊么。那时那地,你将会怎样吟咏出这两句诗呢?(出示后两句的课件)

  生:指名诵。

  师:是啊!你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4.指导朗读

  师: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有青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如此的深情厚意李白用仅仅28个字

  就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字有数而意无穷啊。其实朗读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好方法,你们能把自己从诗中感悟到的情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么?

  (师放课件 生在乐曲声中练读,再指名读,评价)

  师:刚才我看见好多同学已经熟读能诵了,还没有做到的同学加把油!

  (指名背诵)

  三、拓展

  交流积累

  背诵得真好,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

  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诗词当中,历朝历代的赠别送行的诗文不可胜计。同学们*时是不是也积累了一些送别诗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指名背收集的送别诗)

  师 :看来同学们*时有积累的*惯,非常好。有的

  诗意同学们可能还不太懂,你们可以运用我们这节课学*古诗的方法来学*古诗,如果没有注释,你们可以自己运用字典或者到课外搜集资料,自己做必要的注释,这样就能读懂了。

  四、小结

  师: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

  创设情境,使学生顺利投入到学*中来。

  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才会更积极的解决问题。

  在交流中实现对古诗的感悟。

  通过对重点词语得理解,加深对古诗的感悟。

  考查学生的词语积累。

  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课前布置学生全面了解两位诗人的关系,才能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在读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6

  一、教学目标

  (一)学*古诗《游园不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应怜小扣烟花尽唯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赞美春天及与友惜别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学*《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

  (1)学生学*《江畔独步寻花》的标示方法,轻声读古诗,用铅笔划出符号标示。教师将《游园不值》一诗抄在黑板上。

  (2)请2~3名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师生一起进行评议。教师将正确的标示画在黑板上。

  (3)对照黑板上的标示,学生朗读古诗,同桌间相互评议。

  (4)请2~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

  (5)有感情地齐读古诗,体会诗句意思。

  2.逐句讨论学*,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游园不值》也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但描写的角度和内容与《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不尽相同,我们来看看诗人叶绍翁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讨论后推荐五名学生上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学生边听边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题目游园不值

  (园:指私人花园。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学生对游字的解释一般会解释为游玩游览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确定游的意思是到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b.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意思。

  这句诗学生解释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解释这句诗比较恰当。学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释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印上青苔,这样的解释学生也会觉得不通,进而错解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怕鞋染上印上青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下句诗来学*。小扣柴扉久不开较易理解,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能顺利地解释成轻轻地敲柴门,过了好久也没人开门。教师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敲门,好久没有人来开门,诗人想大概是园子的主人根据第一句诗你来把诗人的猜测补充完整。学生讨论找出恰当的解释。根据诗句意思明确怜的对象是苍苔而不是屐齿,这样就容易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

  通过以上的学*,使学生懂得解释古诗有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简单地连词成句,而是要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合理地进行解释。

  请1~2名学生将两句诗的解释说一说。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c.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思。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春色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景色)

  d.理解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

  这两句诗诗人用了两处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吗?

  (一枝满园,关出。诗人虽然没能进入花园,但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好像看到了满园的春色,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e.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本想去游园赏春,但主人不在,他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杏花便想到了春色满园。体会体会诗人的心情有哪些变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没有遇到主人心情有些失望、扫兴,但看到红杏想到满园的春色不禁高兴起来。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的情感)

  (板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同样是描写春天景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盛开的鲜花、起舞的戏蝶、歌唱的娇莺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色图;而《游园不值》中那枝怒放的红杏使我们想到了满园盎然的春色。诗人描写春天的内容和角度不同,却同样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趣。

  (4)背诵《游园不值》。

  (二)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出示黄鹤楼的投影片,这是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的一座古楼,因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而得名黄鹤楼。黄鹤楼坐落在长江边,因其神奇的传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著名。大诗人李白曾在此送别他的好朋友诗人孟浩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句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1)运用在《江畔独步寻花》和《游园不值》两首诗中学到的朗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自读,同桌互读。教师在黑板上抄写诗句。

  (2)请2~3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3)有感情地齐读,体会诗句意思和诗人情感。

  3.对照课文注释进行自学,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逐句理解诗句意思,没有注释的字、词。

  要求学生会解释尽唯天际的意思。

  (2)同桌之间互相解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请学生上前边指黑板上的诗句边逐字逐词逐句地解释。其他学生听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地名。送:送别。之:去,往。广陵:扬州。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扬州)

  b.理解故人西辞黄鹤楼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西辞:辞别。因为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说西辞。老朋友在黄鹤楼上和我辞别了。)

  西在诗中只是表明两地方位。

  c.理解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烟花:艳丽的春景。下:顺流直下。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去扬州)结合书中插图让学生体会烟花的景色。

  (百花盛开,草木葱茏,草长莺飞,春光明媚,碧空万里,鸟语花香)下字学生能理解为去到,但对顺流直下的意思可能理解不到。教师可指导学生由西辞而知扬州在黄鹤楼之东,长江水也是向东流,所以孟浩然坐船是顺流而下。如此美景,诗人多希望与老朋友携手赏春呀,但是面对的却是分别,你能体会到诗人此刻的心情吗?

  (依依不舍,惋惜)

  诗人是如何将他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来体会一下后两句诗。

  d.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思。

  (孤帆:单独的一条船。远影:远远的影子。碧空:晴朗的天空。尽:消失了,没有了。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板书:消失了,没有了)

  e.理解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

  (唯:只。见:看见。天际:天边。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板书:只天边)

  (4)诗人送别老朋友,友人乘舟而去,诗人登高远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载着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消失在水天一线处,滔滔的长江水奔流不息,流向天边。诗人久久不肯离去,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板书:依依惜别)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师总结:我们学*了三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既感受到了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艳丽春色,又感受到了孤帆远影、水流天际的壮阔画面,也体会到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珍重友情的情感。诗人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首》并背诵。

  2.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菁华5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惯。

  4.培养自主学*的*惯。

  教学重难点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

  师: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别离意味着也许终生都难以再见。多情自古伤离别,

  在诗人王维的眼中,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

  在诗人王勃的眼中,离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乐观,

  那么,在唐代著名诗人,“诗仙”李白的眼中,离别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有几个生字,自个儿读。谁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理解“之”,“广陵”)

  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现在,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呢?

  二、读通诗句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并把诗句念通顺。

  (学生朗读)

  (生齐读)

  师: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得有板有眼。(学生朗读)

  师:读得好吗?我们也来读读。(学生齐读)

  三、理解诗意,设疑自探

  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哪位同学能围绕这个“送”提一提问题。会问的孩子是会学*的孩子,想想可提什么问题?

  (板书:谁送谁?为什么送?在哪送?送到哪?何时送?怎样送?)

  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这首诗里,同学们认真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把答案找出来了,这首诗也就读明白了(板书:理解诗意)。读的时候可以看插图,看看注释,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学讨论交流,看谁先读明白。

  (指板书上的问题)谁第一个汇报?

  黄鹤楼在哪里?

  还有谁知道更多关于黄鹤楼的知识?黄鹤楼和扬州都在哪条河流边呢?(板画长江)

  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孟浩然是从西面的黄鹤楼顺流而下出发到东面的扬州去。所以诗人说

  “故人--”

  李白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你从哪里知道的?(理解“故人”)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三月?读明白这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继续告诉我。

  他们可能是在春暖花开的郊外,……也可能是在人群喧嚣的酒家……那可能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也可能是在夜晚暖暖的灯光下……

  谁来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学生汇报)

  饮酒作诗,作画下棋,多么快乐的日子,多么美好的时光,可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都成为了过去,因为老朋友就要离别,在这美丽的三月,要到扬州去。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李白,这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正是因为朋友感情深厚,因此李白这时的心里就更加留恋,更加依依不舍,更加惆怅,牵挂,孩子们,读出你的留恋,读出你的伤感,读出你的牵挂来,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进诗的字里行间去。(自由读)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是用心在读。是的,在这千年胜地黄鹤楼上,

  (引读“故人西辞---”)

  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引读“故人西辞---”)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李白又是怎样送走老朋友的呢?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哪个字告诉我们小船走远了,看不见了?(理解“尽”)

  李白看着老朋友的小船走远了看不见了,那小船到哪去了?

  老朋友的船走远了看不见了,李白也该回去了吧?

  理解“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就是只看见的意思。

  我们送一般的朋友,只送到家门外就回来了。可是李白目送着朋友挂帆远行,连影子都消失了还久久伫立,不肯离去。让我们再次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吧。(播放课件:送别)

  师:多么动人的送别场面啊!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动容,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李白说?(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

  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来,同学们,把声音沉下去,再读读这两句诗,认真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板书:体验诗情)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读。(指名读,分组读,想读的站起来读)

  四、体验诗情

  下面谁能把黑板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说?注意要先想好怎么说,要说得美一点。每个同学在下面先说给同座位听一听。(生同座位互说。)

  同学们说得真好,说出了诗里浓浓的惜别之情,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诗是要读的,还要尽可能地读出它的味道。带着深深的情,浓浓的意,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

  五、拓展延伸

  李白后来又为这次的黄鹤楼之别写了一首诗(出示李白的《江下行》),用学*古诗的四步法自己读读,也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从这首诗里你体会到什么?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李白对老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像长江水一样长。)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我们还学过李白写的送别诗《赠汪伦》(师出示课件《赠汪伦》,生齐读)。

  在这首诗里,诗人写了汪伦以歌声送友,借潭水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李白写了他目送朋友远去,借长江水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古代诗词里,还有很多关于离别的佳作,回去以后,请你们搜集一些送别诗,好好地读一读,体会体会,好吗?

  最后,让我们吟诵这首诗结束这节课的学*,不会背的同学可以读。

  六、作业

  搜集送别诗,认真地读,仔细地体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古诗涵盖面宽,意韵深远,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唱响“读”的主旋律,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读中悟美,在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

  1、学*“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工具书、注释、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能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阅读了解古代送别诗相关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课文,搜集相关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揭示诗题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2、指名背诵《赠汪伦》、《别董大》。

  【设计意图】

  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铺陈一种调子,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初步感知古人送别的深情。

  3、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争相歌咏的题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堪称送别诗中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

  4、板书诗题,学*“孟、浩、陵”三个生字,了解诗题中有关“送”的内容:谁送谁?在哪里送?朋友要到哪里?

  【设计意图】

  40分钟的课堂是有限的,教师应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学*。此环节紧扣题目,随文识字,从诗题入手,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讲述的故事。

  二、互动交流,分享信息

  1、课件展示黄鹤楼名楼风采,认识这座江南名楼。

  2、出示地图,了解“黄鹤楼”与“扬州”的地理位置,教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李白与孟浩然的资料。

  【设计意图】

  古诗的创作年代距学生较远,长江简图板画不但助于学生明确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诗中“西辞”等意思。互动交流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为深悟诗情奠定基础。

  三、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朗读全诗,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借助注释等方式了解诗的大意。集体交流:

  ⑴、指名概述诗的大意。

  ⑵、引导学生质疑。

  ⑶、结合板画弄懂“西辞” 意思。

  【设计意图】

  疑者,觉悟之机也。质疑环节有助于提炼研度专题,体现课标提倡的顺学而导的课程理念。

  四、赏析俪句,入境悟情

  赏析“烟花三月”

  1、引导学生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的画面,并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共议“烟”的丰富内涵。(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3、出示多媒体课件,配乐欣赏烟花三月的扬州如诗如画的春景。

  【设计意图】

  介入音乐元素,播放扬州春景视频,欣赏“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拓展想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形真”到“意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3

  一、谈话激趣

  1、你知道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是谁吗?

  2、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当时任工部侍郎的著名诗人贺知章(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副部长吧),读了他的诗作,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与他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对李白说:“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间?”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诗仙。(板书:诗仙)

  3、除了写诗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酒也非常厉害。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板书:酒仙)

  4、喝酒写诗,无人能比。但李白还有一样本领,却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剑术,当然是整个唐朝排名第二。(在裴旻之下)年轻时候的李白还是一位路见不*、拔剑相助的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侠客。(板书:侠客)

  5、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首诗仙、酒仙、侠客李白的诗作。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1、读准诗题

  (1)谁来读读诗题?

  (2)诗题中有三个生字,谁来读读?

  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指生读。

  孟、陵:都是后鼻音,注意孟的写法,第一笔是横撇。指生读。

  2、个性读题

  (1)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读的时候不要*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知道黄鹤楼吗?(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是*三大名楼之一)

  ☆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 对,这是一首送别诗。)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谁?(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扬州可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时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扬州游玩过一段时间,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城市。盛夏时节,他和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

  ☆ “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已再读一读题目。

  (4)同学们,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

  3、感性读题

  (1)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时尚,当时的送别诗差不多和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像《送友人》《别董大》《山中送别》《易水送别》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两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风流潇洒,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相间恨晚,无话不谈,彼此不再寂寞。快乐相处之后的离别,显然是那样难舍难分。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读诗题吗?指生读后齐读。

  (3)对,我们这才算真正的“读懂诗题”。(板书:读懂诗题)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

  三、自主学*,读通诗句

  1、自由读

  学好古诗的第二步是读通诗句,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你能做到吗?来,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板书:读通诗句)

  2、指名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辞”*舌音,“唯”)

  3、读出诗的节奏感

  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

  4、古诗还讲究押韵,这首诗的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读一读,你发现什么?它们的韵母相同或相*,是这首诗的韵脚。我们在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一点儿,更能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谁来试试看?

  (诗人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范读。

  5、齐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学好古诗的第三步就是理解诗意。(板书:理解诗意)

  怎样读懂古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读懂古诗。)

  2、请大家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3、四人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辞?何谓西辞?(简笔画:长江、黄鹤楼、扬州)老朋友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告诉了我们什么?下?(相当于诗题中的?为什么用“下”比如说咱们去北京说不说下北京?从“西”和“下”看得出来作者用词特别准确。)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乘船)到扬州去。

  “孤帆远影碧空尽”:尽?什么消失了?孤帆指的是?消失在哪儿了?碧空?

  孤零零的小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里。

  “唯见长江天际流”唯?天际?唯见什么呢?

  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5、指生连起来说诗意。

  五、展开想象,体验诗情

  1、学好古诗,咱们不光要理解诗句,还得体验作者蕴含诗句字里行间的情感。(板书:体验诗情)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2、惜别

  (1)故人。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李白曾写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意思就是说“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这么亲密的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们怎么舍得呢?读出不舍。

  (2)孤帆。长江自古就是黄金水道,交通要塞,怎么会只有一只帆船呢?(作者只关注友人的这只船,江帆点点,只见一船。)读。孤还有什么意思?(孤独、寂寞。没有了好朋友的亲密相处,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独寂寞的。)读。读出孤独。

  (3)尽。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独立江楼,目送友人。朋友看不见了,他看着逐渐变小的船;船看不见了,他看着船上的帆;帆也看不见了,他仍不肯离去,孤独的站在那里,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东边流去。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目送之中!读。

  3、感悟

  多么真挚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画面!李白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说啊!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最想说什么呢?

  4、升华

  (师范读,生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长江天际流。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六、小结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关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今天学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下节课还将学*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还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的《易水送别》。大家不妨找来对比着读一读,感受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4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已知的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由此唤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这里,我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和体验,培养学生学*兴趣。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回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

  2、为什么喜欢它?

  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

  4、解题:

  (1)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

  (2)“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谁吗?

  6、黄鹤楼在哪儿呢?师生交流,激起同学们对黄鹤楼的向往之情。

  (出示黄鹤楼、广陵的地理图。)

  二、流利地读诗。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

  2、认读生字卡片:鹤浩陵辞州孤帆碧惟际每个字读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读这首诗,把它读流利。

  4、认字组词;结合诗中词语,对比古今词义的不同:

  (1)浩:这里指名字中的一个字;

  (2)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3)孤:联系孤帆来解释;

  (4)惟:联系惟见来理解。

  5、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

  6、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字音、节奏等);再指名读。

  三、理解诗意。

  1、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不懂,师作上记号。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1)看课文插图,用心思考;

  (2)查学*古诗的工具书;

  (3) 求助学*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

  4、生开始自主学*,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1)烟花:柳如烟,花似锦。

  (2)三月:阳春三月。

  (3)下:顺流而下。

  (4)碧空:蓝天。

  (5)尽:消失。

  (6)惟见:只看见。

  (7)天际:天边。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

  7、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体会:

  老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坐着船顺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华的扬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华的扬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黄鹤楼上一直看着看着,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飘越远,慢慢地消失在蓝天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边流去。

  8、老师说的跟同学们讲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9、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想想作者李白此时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这首诗。

  3、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

  指名背,生评议,再指名背,齐背。

  五、拓展赏析。

  1、师给出一首送别的诗:

  长江之滨母送别,

  荆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学成归,

  寸草才可抱春晖。

  2、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是讲什么的?

  3、喜欢吗?为什么?

  4、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揭示谜底,是老师自己写的。

  5、师小结:

  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

  六、布置作业。

  1、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

  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业?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学*古诗《游园不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应怜小扣烟花尽唯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赞美春天及与友惜别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学*《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

  (1)学生学*《江畔独步寻花》的标示方法,轻声读古诗,用铅笔划出符号标示。教师将《游园不值》一诗抄在黑板上。

  (2)请2~3名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师生一起进行评议。教师将正确的标示画在黑板上。

  (3)对照黑板上的标示,学生朗读古诗,同桌间相互评议。

  (4)请2~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

  (5)有感情地齐读古诗,体会诗句意思。

  2.逐句讨论学*,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游园不值》也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但描写的角度和内容与《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不尽相同,我们来看看诗人叶绍翁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讨论后推荐五名学生上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学生边听边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题目游园不值

  (园:指私人花园。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学生对游字的解释一般会解释为游玩游览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确定游的意思是到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b.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意思。

  这句诗学生解释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解释这句诗比较恰当。学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释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印上青苔,这样的解释学生也会觉得不通,进而错解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怕鞋染上印上青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下句诗来学*。小扣柴扉久不开较易理解,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能顺利地解释成轻轻地敲柴门,过了好久也没人开门。教师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敲门,好久没有人来开门,诗人想大概是园子的主人根据第一句诗你来把诗人的猜测补充完整。学生讨论找出恰当的解释。根据诗句意思明确怜的对象是苍苔而不是屐齿,这样就容易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

  通过以上的学*,使学生懂得解释古诗有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简单地连词成句,而是要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合理地进行解释。

  请1~2名学生将两句诗的解释说一说。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c.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思。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春色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景色)

  d.理解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

  这两句诗诗人用了两处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吗?

  (一枝满园,关出。诗人虽然没能进入花园,但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好像看到了满园的春色,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e.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本想去游园赏春,但主人不在,他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杏花便想到了春色满园。体会体会诗人的心情有哪些变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没有遇到主人心情有些失望、扫兴,但看到红杏想到满园的春色不禁高兴起来。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的情感)

  (板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同样是描写春天景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盛开的鲜花、起舞的戏蝶、歌唱的娇莺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色图;而《游园不值》中那枝怒放的红杏使我们想到了满园盎然的春色。诗人描写春天的内容和角度不同,却同样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趣。

  (4)背诵《游园不值》。

  (二)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出示黄鹤楼的投影片,这是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的一座古楼,因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而得名黄鹤楼。黄鹤楼坐落在长江边,因其神奇的传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著名。大诗人李白曾在此送别他的好朋友诗人孟浩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句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1)运用在《江畔独步寻花》和《游园不值》两首诗中学到的朗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自读,同桌互读。教师在黑板上抄写诗句。

  (2)请2~3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3)有感情地齐读,体会诗句意思和诗人情感。

  3.对照课文注释进行自学,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逐句理解诗句意思,没有注释的字、词。

  要求学生会解释尽唯天际的意思。

  (2)同桌之间互相解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请学生上前边指黑板上的诗句边逐字逐词逐句地解释。其他学生听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地名。送:送别。之:去,往。广陵:扬州。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扬州)

  b.理解故人西辞黄鹤楼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西辞:辞别。因为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说西辞。老朋友在黄鹤楼上和我辞别了。)

  西在诗中只是表明两地方位。

  c.理解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烟花:艳丽的春景。下:顺流直下。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去扬州)结合书中插图让学生体会烟花的景色。

  (百花盛开,草木葱茏,草长莺飞,春光明媚,碧空万里,鸟语花香)下字学生能理解为去到,但对顺流直下的意思可能理解不到。教师可指导学生由西辞而知扬州在黄鹤楼之东,长江水也是向东流,所以孟浩然坐船是顺流而下。如此美景,诗人多希望与老朋友携手赏春呀,但是面对的却是分别,你能体会到诗人此刻的心情吗?

  (依依不舍,惋惜)

  诗人是如何将他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来体会一下后两句诗。

  d.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思。

  (孤帆:单独的一条船。远影:远远的影子。碧空:晴朗的天空。尽:消失了,没有了。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板书:消失了,没有了)

  e.理解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

  (唯:只。见:看见。天际:天边。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板书:只天边)

  (4)诗人送别老朋友,友人乘舟而去,诗人登高远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载着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消失在水天一线处,滔滔的长江水奔流不息,流向天边。诗人久久不肯离去,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板书:依依惜别)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师总结:我们学*了三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既感受到了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艳丽春色,又感受到了孤帆远影、水流天际的壮阔画面,也体会到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珍重友情的情感。诗人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首》并背诵。

  2.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欣赏乐曲《送别》,说说自己听懂了什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

  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成为一种*俗。因此许多的送别诗被人们广为传诵。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二、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1、指名拼音较差的学生拼读生字、新词。

  2、指名个别读生字,新词。

  3、观察要写的生字,重点指导“陵”。

  4、学生练*生字的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自己先思考古诗的大意再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课件出示课件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想象华美画面。)板书:盛景送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流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板书:心随送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听范读,练*有感情地朗读。

  2、师生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高适的《别董大》。

  (理解高适与董大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友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5、你有特别好的朋友吗,举一个例子,简单说说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五、总结

  在家里,我们享受着亲情的温暖。走出家门,我们又将感受到友情的快乐。愿大家都能寻找到一位能够交心的朋友,我把自己的祝福借这首《找朋友》送给在座的每位老师与同学们,愿我们与自己的朋友友谊天长地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收集送别诗

  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名楼送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目光送

  唯见长江天际流。 心相送

  反思:

  在教学中注重体会一: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在这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时光,可好友即将远行,分别时的恋恋不舍使人感到忧伤。阳春三月的美景与故人离别时的忧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后面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在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三月”的传神,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遐想,联想长江*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借着一喜一忧让学生说说、演演临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会对孟浩然说些什么?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再用言语、行动表达内心情感,融理解、感受、运用于一体。

  教学中注重体会二:“带着朋友的句句叮咛,孟浩然毅然乘船东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独自站在江边远望,远望……他望到些什么?”以一个问题为发散点,给学生们营造自主学*的氛围,学生可以根据对诗文的理解,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感悟,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当学生提到“孤帆”一词时,我马上设疑:“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为什么只见“孤帆”? 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用三个带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目的是开启学生思维,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沟通,去表达。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李白的恋恋不舍传递给远方的孟浩然,让他们的友情天长地久,引领学生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意境,与文章达到共鸣.

  在古诗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情感的提升,但在揭题时,却忽视了对诗题的理解,使部分学生误认为黄鹤楼为一人名,同样的,对于“之”字的理解也过分依赖于书本上的注释,对于此类难理解的字词,教师没有单独提出,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掌握。

  古诗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诗中的意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诗优美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学生是学*的主人,让孩子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学*,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注重了在语文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把“爱的教育”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感。

  【教学过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文优选【10】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春天的早晨别有一番风景。羊肠小路,通向涛涛波浪的长江。山,被浓雾笼罩着,披上了一层纱衣。草,是那么的嫩,那么的绿,它们刚从泥土里钻出来,还留恋着土中的被窝。花儿的脸上已有了“泪珠”,那是高兴的泪水,它们仿佛在迎接春姑娘的到来。柳树刚发芽,在它枯黄的枝条上点缀了一点点绿色,使它的辫子变得如此漂亮。暖洋洋的春风吹来,它的“辫子”跳起了辫子舞。小鸟为它助唱,花儿与它共舞,“叽叽喳,叽叽喳”所有的鸟儿都来助唱了,有百灵。麻雀。黄鹂。燕子……它们的共同合唱组成了优美的旋律。风就是观众,它享受着春的气息,看着优美的舞蹈,听着悦耳的旋律……

  在小道上,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两个人,一个是李白,另一个就是孟浩然了。孟浩然今日要下扬州去,李白与他亲如兄弟,难舍难分。在他们的身后,还跟着各自的书童。他们俩来到了黄鹤楼,李白说“仁兄今日要下扬州,贤弟我实在不舍啊!想起从前,春天我们饮酒取乐,夏天吟诗作画,如今你就要走了,我怎肯放手让你去呀!”“贤弟,我这次去扬州,说不定会回来,你一定要等我啊!”“仁兄,我这儿有千年人参一支,是前年皇上赏赐给我的,送你做留念吧!”“贤弟呀,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我很喜欢,我这儿有300粒梅花种子,也就送你吧!”在船家的催促下,孟浩然上了船,“再见了,仁兄!”“后会有期,贤弟!”孟浩然乘的船漂远了,只能看见若隐若现的船影。过了一会儿,船影也看不见了,只看见长江水无情地拍打着岩石,然而,从李白的嘴里说出了一首千古佳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春满人间绿草赏心,红花悦目,通向黄鹤楼的小路上,李白和孟浩然手拉着手,默默而行。

  今天,他们要分手了,因为孟浩然要在这烟花烂漫的三月离开了。

  登上黄鹤楼,李白的孟浩然一起喝酒,一起吟诗,一起赏花……真可惜,时间不等人呐!李白突然拿出一包干粮,对着孟浩然依依不舍地说:“仁兄啊,这是我给你的礼物——你最喜欢吃的干粮,是我特地为你准备的。”孟浩然又对李白说:“贤弟,我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这个给你,这是我攒了一年的钱换来的,你收下吧。”李白为了友谊,不得不收。

  于是,他收下了。

  李白斟满一杯酒,递给孟浩然:“祝你**安安,一路顺风!”

  孟浩然接过一饮:“贤弟,你要多多保重身体啊!……”

  离别的话,怎么能一下子就说完呢?“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孟浩然在船家的催促下,不情愿地登上了小船。

  春风阵阵,它无情地拍打着江岸,发出阵阵轰鸣。

  李白挥着手:“一路顺风!”“后会有期!”孟浩然也挥着手:“多保重啊……”

  长江水,渐渐淹没了他们的声音,孤零零的白帆影子,越去越远,渐渐消失在晴朗的蓝天里。李白,却还站在江边,久久地望着,只望见长江水在哗哗地流。

  阳春三月,鲜花盛开,莺歌燕舞,一片生机盎然。

  黄鹤楼上,李白和孟浩然并肩坐着,一想到之后将有许久不得再见,两人神情都有些黯淡。

  “孟兄,你这一去广陵,不知何时归来,你可要常常给我写信啊!”李白首先打破了沉寂。孟浩然听了李白的话,有些神伤,但随即回答道:“贤弟,放心吧,我一定会给你写信的。倒是你,要注意一下身体,酒这种东西,得适可而止啊!”李白笑着应允,举起装满酒的酒杯,“但是今天可是特殊日子啊,来,让我们痛饮一番!”孟浩然笑笑,也举起了酒杯。

  半晌,酒壶已空。孟浩然直起身子,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天色不早了,我也应该启程了!”“是吗?……我送送你吧!”李白紧跟在孟浩然身后,一起走下楼梯。

  船只已经备好,船夫在船上招呼孟浩然快点登船。孟浩然看了看船,又看了看李白,想说些什么,却又欲言而止,只是拍了拍李白的肩膀,走上了早已备好的船只。

  船,开动了,越行越远。

  李白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走上前,对着船只大喊:“孟兄,记得给我写信啊!”“放心,一定!”远远地,传来了孟浩然的声音,但随即,又被嘈杂的人声和江水的波涛声淹没。

  李白站在江边,望着长江之水奔腾着向天边流去。他的目光,一直随着那只小船漂向那遥远的水天相接之处……

  春风乍起,今天是孟浩然和李白告别的日子,一夜无眠的李白迎着晨曦匆匆走向了西边的黄鹤楼。

  李白来到了黄鹤楼,一身行装的孟浩然对李白说:“李兄,今日我就要离开这里去扬州了。”李白说:“贤弟,扬州可是个好地方,到了那里,你可得好好保重自己噢。”孟浩然欲言又止,李白看出来了,便对孟浩然说:“贤弟,难道我们兄弟之间还有什么难言之语吗?”孟浩然回答道:“今日一别,恐怕我们再也不能相见,再也不能坐在一起饮酒、吟诗作对了。”李白说:“好兄弟,别难过,天下没有不散的宴*,有缘我们自然会相见。”孟浩然点了点头,在船夫的催促下,孟浩然上了船,在船上依依不舍地向李白挥手告别。小船渐渐驶远了,不久后孤单的帆船消失在天边,而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翘首引颈,望着滔滔的江水,久久不愿离去,他多希望能再看到他的贤弟呀|!可他只能看到向着天边奔流的长江 水。

  李白带着他对兄弟之间的情意,作下了这首亘古仍新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民间广为流传。

  那是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李白和孟浩然要在这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道别。

  这里枝繁叶茂,草翠花开,向山望去犹如片花海,李白把孟浩然请到黄鹤楼说:“孟兄,在我和你道别前先喝上几杯酒吧!他们两走进黄鹤楼,小二连忙给李白和孟浩然送上了一壶美酒,李白拿起酒杯从壶里倒了一杯美酒,把孟浩然的杯子里也倒上了酒,俩人把酒杯捧在手里,一起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喝完之后李白又拿起酒壶,把两个杯子里都倒满了酒,他们两个又喝了起来,就这样他们一边谈心一边喝酒。

  在这个下午,孟浩然要去扬州了,李白把孟浩然带到了江边,用双臂紧紧的抱住了孟浩然说:“孟兄你去了扬州,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李白的心里充满了依依不舍,有可能这一别就是永别了,孟浩然坐上船,李白拱手道别,他的眼圈红了,心里想起了自己和孟浩然在山里漫步,孟浩然的船越飘越远,最后消失在了天边。

  李白又走进了黄鹤楼,又拿起了酒杯望着对面,又喝下了一杯杯酒。李白站在阳台上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山月下扬州。孤芳远隐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样一首千古流传的诗就这样诞生了。

  在这个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即将远行去扬州。

  我不舍地请朋友到黄鹤楼去喝茶。在那里,我们一边饮茶,一边谈着心事,但我心中的那块悬着的石头总是久久地掉不下来……“朋友,”我终于开口了,“请再喝一杯醇香的茶吧,等你去了扬州后,我们可能永远见不到面了!”“朋友,来,再尽一杯,等我去了扬州,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还能再见面!”孟浩然眼眶里含着泪水说。就这样,我与孟浩然一同来到江边。孟浩然上了小船,与我告别,我也挥泪而下,与孟浩然告别。看着朋友的船愈行愈远,我心更慌了,虽然背后有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在追逐,用它那婉转的歌声唱着一首动听的乐曲,好象在为我们的离别送行,但我根本没心思去欣赏这美景。当小船已经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我依旧伫立在江边,望着远方……“可惜啊,可恨啊!可恨这朋友的离去,可恨这眼前那水天相接之处遮住了朋友。如果能多看一眼朋友,那该多好啊!”我仰天长叹道。

  我看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朋友的影子渐渐消失,就这样依依不舍地走了。

  黄鹤楼旁,两个人正手牵着手缓缓而行。他们就是李白和孟浩然,这一对情同手足的朋友。

  今天,孟浩然将从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了。他们步上黄鹤楼,遥望着遥远的扬州城,尽管看不见,可他们多么希望扬州城*在咫尺,好让二人相见。

  李白叹了口气,转过身来对孟浩然说:贤弟,今日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不如今日我们摆上宴*,为你喝几杯送别酒吧!说罢,摆上宴*,二人开怀畅饮。

  宴*吃到一半,李白起身换来书童。书童手里捧着一块晶莹宝玉。孟浩然一见问到:李兄,这是为何?李白道:贤弟此去,为兄无相赠之物,这一块晶莹宝玉为兄多年随身携带,吾常为此物之冰清玉洁而自愧不如。今日增予贤弟笑纳。孟浩然收了玉,端出一棵松苗,道:贤弟并无回赠之物,惟有这一棵青松苗赠兄,望兄笑纳。李白心想:今日临别,我赠他玉,他赠我松,松与玉比,松竟比玉更觉高贵,便说:这松为兄岂敢收?松的气节想来比玉高贵些!孟浩然一听,叹气道:想来兄原是嫌我了!李白一听此言,只好收下。

  船夫又来催促要开船了。孟浩然只好下楼上船。开船了,小船渐渐行远,李白还大喊着:保重孟浩然也叫着:保重小船慢慢看不见了,可李白仍久久立在江边,很久很久没有离去。

  阳春三月,正是繁花似锦的春天,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亲自为他送行。

  孟浩然到的时候,李白已经在等候了。两人一见面就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老朋友,别来无恙呀。”李白先开了口。孟浩然只是点了点头。两个便沿着江边散步,一起沉默着,这是伤感的沉默,是发自内心的沉默,两人心中都只有一种想法,那就是遗憾,但看到这遍地鲜花,柳絮如烟的景色,心里也有了一点安慰。“李兄,不知今日一别何日能再叙呀!”孟浩然打破了这沉默,“我与你交往这么长时间了,今日就要分别,真是舍不得呀!”“是啊!想起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真是回味啊!”李白意味深长地说。“想想你去的地方如此繁华,希望你振翅高飞,有所作为啊。”李白笑了笑说,孟浩然也笑了,但这是凄凉的小。孟浩然最终还是踏上了小舟,李白就一直目送他远去,直到看不见了,李白还站在江边,呆呆的看着,心里总有说不去的感受。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繁花似锦,长江边的柳树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一阵暖风拂过,柳枝就像春姑娘的秀发,在空中飞舞。花儿争奇艳,粉红的桃花、黄的迎春花、红的梅花……五颜六色。

  长江边,巍然屹立着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金色的琉璃瓦屋顶闪闪发光,门上和窗上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古色古香。这就是黄鹤楼。黄鹤楼里,一个临江的.房间里,放着一张红木方桌,上面摆着几道小菜,两个酒杯,一壶酒。孟浩然正在和李白辞别。只见李白站起身来,给两个酒杯倒满酒,然后两手端起酒杯,恭敬的对孟浩然说:“孟兄,此次去扬州,祝你一路顺风。”孟浩然也端起酒杯说:“谢谢。”说完,俩人把酒一饮而尽,然后发出一阵爽郎的笑声。孟浩然感激地说:“贤弟,这些日子多谢你的照顾,愚兄敬薄酒一杯,谢谢你!”俩人喝了一杯又一杯,真心话说了一句又一句。这时船夫在下面催促道:“客官,该上船了。”孟浩然和李白一起携手走下了楼。

  孟浩然登上了船,对李白拱手说:“贤弟,你以后有空一定要来扬州找愚兄啊!”说完,船就离岸了。帆船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李白却久久伫立在江边,望着奔腾不息的江水,听着哗哗的江水声,一份孤独涌上李白的心头。他多么希望这滔滔江水能带去他对友人的情意,带去他对友人的祝福,带去他对友人的思念……

  听着,想着,李白觉得江水好像在吟唱一首带着忧伤的离别曲子。于是李白诗兴大发,高声吟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茫茫江面上,久久地荡着着李白那朗朗的声音。

  我与孟兄登上黄鹤楼,坐在一处靠窗的桌旁,喝着美酒,吃着下酒菜。这时,微风**,吹动我和孟兄的衣衫,我和孟兄放下酒杯,来到窗前,眺望窗外烟花似海的花海,江面波光粼粼,蓝天上一群群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这样如画的景色中,我与孟兄诗兴大发,饮酒作对,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好诗。高兴之下,我们开始畅谈起自己的心事、抱负与理想。谈了很久,时间不早了,孟兄就要走了。我与孟兄只能喝最后一杯酒了,我站起来,一手拿着酒壶,一手拿着酒杯,慢慢地为孟兄兄斟满酒,也为自己倒了一杯,我和孟兄一起拿起酒杯,孟兄说:“哎!天下没有不散的筵*,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来!让我俩干了这一杯。”说完,我俩一饮而尽。这时,孟兄背起行囊,说:“贤弟,我要走了。”“让我再送你一程吧!”我说。说完,我和孟兄一起走下楼去。

  我们携手走在林阴小道里,路上的景色可真美,好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色。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夹杂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路边的树正发着绿色的新芽。风阵阵吹来,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只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在我们后面追逐,用它那婉转的歌声歌唱着,好像在为孟兄唱一首离别之歌,在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色中,我们却没有什么心情去欣赏。我们俩一路上默默无语。

  来到了江边,船早已经来了,孟兄刚想上船,我一把拉住孟兄,说:“这一别,不知何日重逢。祝你一路顺风,**安安。”孟兄感激地说“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孟兄踏上了船,站在船头,我俩四目相对,他握住我的手,说:“再见了!”船夫划起了桨,船慢慢地向前划去。孟兄站在船头,一直对我挥手,我也挥起手,默默地为孟兄祝福。船走远了,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天边,只能见到船的影子。*处,只见波浪一层拍打着一层,向岸边冲来。水中倒映着鱼儿的影子;远处,江面波光闪动,江水滚滚向前。

  我一直呆呆地站在江边,迟迟没有离去。看着看着……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优选【10】份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李白从梦中醒来,他穿上灰色的长衫,套上了黑色的鞋子,走出了门。他一走出门,看着天气好,就说:“啊,今天可是一个好天啊!"他走啊走,走到了他上班的地方,在那里,他结识了长他12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的诗非常赞赏。后来,李白约孟浩然去吃饭。他们相约在饭馆,一边吃一边说着话,他们谈天说地,说到了李白的诗,孟浩然非常想听一听李白作的诗,李白把好几首诗背给他听,他听的都入迷了。听完以后,孟浩然对李白的诗赞叹不已,连连竖起的拇指,这时天色已晚,他们各自回家了。

  二人的友谊越来越深厚,后来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做官了,他就写了一封信上面写着:明日到黄鹤楼相会—李白。这封信送到了孟浩然手里。第二天,他们在黄鹤楼相会了。他们都和对方说了很多真心话,时间过的真快,孟浩然走了,李白心想“再见了,兄弟,我会想你的”。孟浩然坐上了船,船慢慢地开走了,他们摇摇手说再见了,慢慢的船不见了,它好像变成了一个小黑点飘走了。这时李白就写下了这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是李白,我爱好饮酒、旅游且自认为浪漫。在与好友孟浩然离别之后,我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包含了我对他的思念之情。

  我与他相识,是在那次旅游时。

  那一年,我闲来无事,乘着船从四川沿着浩浩荡荡的长江东下,一路上游览了各地的美景名胜,让我流连忘返,来到襄阳,是我听过著名的前辈诗人孟浩然就隐居在这儿城东南的鹿门山,于是便迫不及待的去拜访了他,我们两个交谈了很久之后,他见到了我写的诗,没想到竟对我的是赞赏有加,想想心中还有点激动,因为我们两个人志趣相投,不久就成了很好的挚友,我于是就在这长期游玩,我们两个一起到别处去欣赏无法欣赏的独一无二的景色,沉醉在这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这样的美好宁静,你也不知持续了多久,我得知我的好友孟浩然将要离开这去往广陵,我心中不免有了几分遗憾、伤心。可也没有办法,我只得托人带信给他,与她相约某一天在江夏相会,借此抒发各自的思念之情。

  几天后,我们两人如期而至了,我们在黄鹤楼边愉快的重逢了,各自都抓紧了这短短的时间来抒发心中的不舍,留恋。又是几天后,他就要乘船东下去往广陵了,我着急慌忙的跑来江边,幸好赶上了,我伫立在江岸,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喘,似乎忘记了刚才,只不过我一时一刻都不想错过,我望着一叶孤帆,远远而去,渐渐消失在一片碧空中,只剩下的浩荡的江水奔流在天边,我一边送别,我的.心也一起跟着飞翔,胸中有着无限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我便写出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

黄鹤楼旁,两个人正手牵着手缓缓而行。他们就是李白和孟浩然,这一对情同手足的'朋友。

今天,孟浩然将从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了。他们步上黄鹤楼,遥望着遥远的扬州城,尽管看不见,可他们多么希望扬州城*在咫尺,好让二人相见。

李白叹了口气,转过身来对孟浩然说:“贤弟,今日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不如今日我们摆上宴*,为你喝几杯送别酒吧!”说罢,摆上宴*,二人开怀畅饮。

宴*吃到一半,李白起身换来书童。书童手里捧着一块晶莹宝玉。孟浩然一见问到:“李兄,这是为何?”李白道:“贤弟此去,为兄无相赠之物,这一块晶莹宝玉为兄多年随身携带,吾常为此物之冰清玉洁而自愧不如。今日增予贤弟笑纳。”孟浩然收了玉,端出一棵松苗,道:“贤弟并无回赠之物,惟有这一棵青松苗赠兄,望兄笑纳。”李白心想:今日临别,我赠他玉,他赠我松,松与玉比,松竟比玉更觉高贵,便说:“这松为兄岂敢收?松的气节想来比玉高贵些!”孟浩然一听,叹气道::“想来兄原是嫌我了!”李白一听此言,只好收下。

船夫又来催促要开船了。孟浩然只好下楼上船。开船了,小船渐渐行远,李白还大喊着:“保重……”孟浩然也叫着:“保重……”小船慢慢看不见了,可李白仍久久立在江边,很久很久没有离去……

  晚上,李白正在呼呼大睡,突然电话铃声响了。李白朦朦胧胧地接过电话,嘀咕道:“这么晚了,是谁呀还没睡?”他揉揉眼睛接着说:“原来,是孟老兄啊!这么晚了你有什么事吗?”“我要走了,明天早晨就走,明天一早我们在黄鹤楼见最后一面吧!”

  第二天,星星都还没有回家,李白就走在去黄鹤楼的路上。一路上,他看到树上开满了粉红如霞的桃花,美丽极了!翠绿的枝条倒映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对称画。可惜啊,他没有时间和心情再去观赏这美丽的景色,因为孟浩然要走了,他正着急去见他最后一面。

  李白好不容易来到黄鹤楼与孟浩然相见,他三步并两步飞快的跑到孟浩然面前。对孟浩然不舍地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孟浩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很快就会再相见的。”李白连忙问:“你去广陵干嘛?”孟浩然回答:“我当然是去广陵发大财呀!”李白高兴地说:“等你发了大财,一定要给老兄几张人民币。”孟浩然摸摸他的小胡须,肯定地说:“一定给你几张,一起过过财瘾。那我们就此别过吧!”说完,孟浩然上了船。

  孟浩然的.小船渐渐地消失在了湖面上。李白爬上黄鹤楼,看着远去的孟浩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阳春三月时节,我邀请好友到武汉的黄鹤楼下一同饮酒作诗,谈论生活之事。

  走至黄鹤楼下,只见广场周围伫立着一圈银杏树,银杏叶呈扇形,好似满树挂上绿色的小扇子。广场的旁边,有一片江海,此江乃长江,江水澄澈如镜面,碧绿如翡翠,在阳光的直射下,波光粼粼,恍若千万颗晶亮的明珠。在长江与广场之间的地方,成排的柳树甩着长辫,优雅自然,个个美若天仙。

  我位于广场边际的一张石凳旁,久立四望,正等待着好友孟浩然乘船前来聊天。远处一只帆船从天边缓缓驶来,停于岸边。孟浩然下了船,我连忙迎上去,招呼他到石凳上与我同座。我俩一见,为彼此倒上美酒,谈天说地,吟诵诗歌,互相称赞,互相敬酒,颇有一番情趣。

  转眼间,黄昏来临,天空的颜色由白色变为碧蓝,风向也变了。我与孟浩然相互告辞,拱手一拜,然后再饮一碗酒作为送别酒。之后,孟浩然再次拱了拱手,踏上船。船夫扬上帆,船立刻顺风驶向远方。等船到了天边,我也没有离去,望着和天比起来那么小的船,我却无视广阔的蓝天与长江,心中只有那只帆船。

  一会儿,夜幕降临,我坐在石凳上,又饮了一碗酒。虽然我仍在黄鹤楼下,但我的心却和孟浩然在一起,盼望和孟浩然再一次相见。

  一日,孟浩然与李白走在河岸上。孟浩然即将走马上任。

  李白说:“孟兄啊,你我多年交情,可今日却要相别!我真是万分不舍啊!”李白说:“孟兄呀,咱们今日去那黄鹤楼喝一杯告别酒吧!”“好。咱们去喝一杯告别酒。”

  在黄鹤楼里,李白与孟浩然共同举杯畅饮。李白说:“孟兄啊,你是否知道我有多舍不得你啊!”孟浩然说:“贤弟呀,我也是很舍不得你呀!让这杯酒来表达一下我的情感吧!干杯!”“干杯!”李白说。

  就这样,他们喝得烂醉如泥。在船夫再三催促下,孟浩然依依不舍地上了船,对仍在船旁送自己的李白说:“贤弟啊,别再送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呀!”李白仍固执的一送再送。

  直到船即将启航时,李白说:“孟兄啊,咱们春天赏花,夏天品茶,秋日登山,冬寒论雪。可今天却要分离了!”“贤弟啊,你也别太伤心。虽然,我这一去不知何时回,可来世咱们再续前缘!”说完,两人都热泪盈眶,不久,孟浩然便乘船而去了。

  李白看到那远去的白帆,说出了一首千古绝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晚上,李白正在呼呼大睡,突然电话铃声响了。李白朦朦胧胧地接过电话,嘀咕道:“这么晚了,是谁呀还没睡?”他揉揉眼睛接着说:“原来,是孟老兄啊!这么晚了你有什么事吗?”“我要走了,明天早晨就走,明天一早我们在黄鹤楼见最后一面吧!”

  第二天,星星都还没有回家,李白就走在去黄鹤楼的路上。一路上,他看到树上开满了粉红如霞的桃花,美丽极了!翠绿的枝条倒映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对称画。可惜啊,他没有时间和心情再去观赏这美丽的景色,因为孟浩然要走了,他正着急去见他最后一面。

  李白好不容易来到黄鹤楼与孟浩然相见,他三步并两步飞快的跑到孟浩然面前。对孟浩然不舍地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孟浩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很快就会再相见的。”李白连忙问:“你去广陵干嘛?”孟浩然回答:“我当然是去广陵发大财呀!”李白高兴地说:“等你发了大财,一定要给老兄几张人民币。”孟浩然摸摸他的小胡须,肯定地说:“一定给你几张,一起过过财瘾。那我们就此别过吧!”说完,孟浩然上了船。

  孟浩然的小船渐渐地消失在了湖面上。李白爬上黄鹤楼,看着远去的孟浩然,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是李白,我的好朋友孟浩然要回广陵,我特意在黄鹤楼摆了一桌约他临走前喝酒叙旧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时节,可我们的心情却非常沉重 。

  我们面对面默默地坐着,最后还是我打破了沉默,我举起酒杯说:“孟兄,你这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唉!你还别说,你走了后我肯定会忍不住思念你!”

  “李兄,你对我的真挚友谊我很感动,可这天下没有不散的筵*,这个道理相信你我都懂,不是吗?”

  “你说得对!你要是不久之后再回来,那一定要第一时间约我一起喝酒作诗喔!”

  “一言为定!今天咱们不醉不归。”孟兄爽快答应道。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这时船夫来催促着:“时间不早啦,孟浩然大诗人该走啦!” 我这才明白孟兄真的就要就此作别了,孟兄缓缓走上甲板立马转过头说道:“李兄,不要难过,我们有缘再见。”

  而我一直呆呆地站在黄鹤楼上,看着孟兄站在船头上随着江流远去,一直对我挥手,小船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天际。

  与孟兄一别,我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惆怅,吟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阳春三月,正是大自然生机盎然,万物萌发的时期,一株株小草从肥沃的土地里探出了充满好奇心的小脑袋,打量着这个对它而言是十分新奇的世界;桃花害羞地向人们展示它的盛世美颜。

  在河畔,一座八角形的建筑屹立在眼前,它就是黄鹤楼。在黄鹤楼里,真是好不热闹。服务员把我带到一间独立的、古色古香的房间里,向我做了一个请进的手势,对我说:“李白先生,这里是您预订的江景vip包厢,菜单就在雕花的梨花木餐桌上,有需要请按服务铃!”我微笑着点了点头,进了房间,我拿起桌上的菜单和笔,坐在椅子上,点了老孟最喜欢的招牌菜和其它一些名贵的菜,还点了我和老孟最喜欢的女儿红。过了不久,各种美味佳肴上了桌,又过了一小会儿,老孟也来了。我不停地往老孟碗里夹菜,对他说:“哎!孟兄,人生难得一知己,如今你我一别,再见不知何时,今天我们不醉不归!”老孟往我的金酒杯里倒了些酒,又往自己的金酒杯里也倒了些酒,说:“李兄,你我虽两地相隔,但只要心意相通,又有何妨!”我和孟兄干了杯,将各自杯中酒一饮而尽,吃完离别餐,付了金子,我们来到了楼下的江边。

  我把老孟送上帆船,并从随身包裹里拿出好几套厚衣服,塞到他的怀里,对他说:“贤兄,听说广陵天气冷,你可要照顾好自己呀!”说罢我又从旁边的柳树上折下两根柳枝,一根放在老孟手上,一根握在自己手里,接着强撑着笑脸,对老孟挥挥手说:“再见了孟兄,希望我们有缘再相见!”老孟抹了抹眼角,随后招手道:“贤弟留步,愚兄永远也不会忘记你的!”

  我目送着帆船朝着天际越开越远,逐渐变成小点直至消失不见。想到日后没有老孟陪我饮酒作诗;没有老孟陪我游山玩水;没有老孟陪我……思绪至此,我不禁泪如雨下,在一瞬间,离别的忧伤漫上心头,借着酒意,我灵感大发,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月,拖着舞裙,带着画笔,点缀出了柳如烟,花似锦的春天。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