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菁华3篇)

  设计说明

  1.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地学*。

  现实生活是学*数学的起点,也是学*数学的归宿。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文具店购物的情境,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并购买文具这一情境,共同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关注学*过程,注重学*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本设计首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促使其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不仅要对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依据,还要对探究出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思想方法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善思。

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班会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的

  1、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增强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2、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3、知道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一些常识,懂得正确有效地避免交通工具对自己造成的伤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四册《生活中的大数》教案 (菁华3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一节数一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菁华3篇)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朗读课文,品读文章, 赏析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和情感美(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第六颗钻石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按“阅读提示”的要求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学*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能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懂得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

  教学步骤:

等比数列教案 (菁华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等比数列教案(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等比数列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及指定的项;

第五单元找规律教案 (菁华3篇)

  一、课前引入:

  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彩灯、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第一次真好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辩证地理解文中所讲“第一次”的含义。

  3、培养独立质疑和合作研讨的学**惯。

第二单元《练*二》教案 (菁华3篇)

  教学内容:

  教材15-16页练*三3-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等量代换数学思想的体会和运用。

第27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教案 (菁华3篇)

  活动内容:

  1、安全小品表演,地震预防疏散演练。

  2、学*贴*学生校内生活安全方面的儿歌——《安全歌》。

  3、安全知识选择题竞答。

  活动目的:

竹影优秀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A、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B、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C、了解*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了解*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想象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

竹子幼儿教案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与竹子的关系。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笋的观察结果,并乐于将想法与同伴分享。

  3、学剥笋壳,并在尝试玩笋的过程中得到乐趣。

  活动准备:

端午节龙舟大班教案 (菁华3篇)

  教材分析

  《端午节赛龙舟》是一个情节生动易于幼儿理解的儿童故事,以端午节的由来为线索,描绘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国尽忠却惨遭陷害而伤心投江,人们借划龙舟、投粽子驱散江中之鱼,保护自己敬爱的英雄。故事形象鲜明,情节耐人寻味。活动中通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萌发幼儿的崇敬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俗的由来。

  2.能说出人们为什么喜欢屈原,用什么方法保护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班会活动教案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俗,体验集体共度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活动准备

  1.准备制作端午节*俗物品的各种材料:

端午节的活动教案 (菁华3篇)

  活动简介: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怎样把它设计成小班幼儿所喜爱的活动,既体现综合的理念,又能突出一个重点领域,几经思考我进行了活动的整合,原创了这个小班综合活动,把重点放在了美术领域做香包上,在香包上多做文章,融入了一些几何图形和颜色的复*,还自编了歌曲,感觉这样一来,可行性更强了。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利用动画,帮助幼儿回忆端午节里参加的活动,以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第二个环节是讲解香包的制作方法,也是活动的一个重点,通过欣赏各种漂亮的香包,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利用视频展示台直观地演示、讲解了香包制作的方法并交代了操作的要求。第三个环节是幼儿制作香包,并介绍自制的香包,围绕香包的颜色、样子、图案来进行介绍,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歌曲《热闹的端午节》,把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俗,试着学做香包。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端午节社会领域教案 (菁华3篇)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及相关来历、风俗。

  2.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间交流合作。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