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故事 >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

日期:2022-05-15 05:14:49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1

  记得三年级上学期曾经有一道数学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老师在批注时给我打了一个钩,但同时又在边上画了个“?”号,这是为什么呢?

  题目是这样的: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学校出发,小明每分钟走50米,10分钟到家。小红每分钟走40米,10分钟后也到家了。小红和小明家相距多少米?我是这样解题的:50X10-40X10=100(米)那么两家的距离就是100米。

  次日老师评讲时说有两种答案:1、假设两位同学的家方向是同向的计算方式为50×10-40×10=100(米)两家的距离为100米。2、如果两位同学的家是反方向的计算方式50×10+40×10=900(米)

  同样行走的时间,但相距的距离可能有两种,只要题目里没说清是相向还是反向那么就是两种答案。通过这个题目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想问题不能只从一个角度去思考。要从多个方面想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2

  高斯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小学时计算1+2+3+...+100的值,数学家的小故事。当时高斯上小学,老师在班上出了这样一道题,叫大家算。那个老师以为至少要20分钟以后才会有答案,正想休息一下,谁知屁股还没坐稳高斯就说算出来了。老师很惊讶,问他怎么算的,他就说先算1+100=101,2+99=101……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3

  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与效法的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扩展阅读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扩展1)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 (菁华5篇)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1

  有两个人,说了三句话:

  111=337,

  所以

  好好好=好337。

  因而在被乘数和乘数中,一定包含37的倍数和3的倍数。但是被乘数和乘数都是两位数,并且末位数字相同,所以两数中必有一个是37或74。

  如果一个是74,那么另一个的末位数字是4,并且是3的倍数,因而至少是24。但是

  74241000,

  最新的趣味数学故事快来就好:不满足原来的算式。所以不能是74,只能是37。

  总之,不考虑被乘数和乘数的顺序,唯一可能的算式是

  2737=999。

  三句话分别表示数27、37和999。

  快来!就来!好好好!

  三句话七个字,就是一道数学题:用这三句话组成乘法算式。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2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趣味数学小故事: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3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4

  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收起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5

  我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以宽再乘以高,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的立方。可是你想过没有,要想知道一只鸡蛋的体积是多少,应该怎么来求?

  面对这个问题,你或许会一筹莫展,因为鸡蛋的外形不规则,没有现成的公式可用。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乌鸦喝水》这篇文章你一定读过。乌鸦发现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口太小,水面又太低,怎么办呢?聪明的乌鸦发现周围有小石子,于是衔来石子,放入瓶中。每放进一块小石子,水面就会上升一次;投进的石子体积越大,水面上升得就越高。这是因为投入的石子有“体积”,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于是,它就把与它体积相等的水“挤”上去。也就是说,被“挤”上去的水的体积恰好等于投进石子的体积。

  石头的体积难以求出,那是因为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如果我们能计算出被它“挤”上去的水的体积,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只要我们用一个长方体器皿,就很容易算出被“挤”出来的水的体积了。

  假设这个长方体器皿底面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放入石头后水面上升了2厘米,那么,石头的体积是4×4×2=32(立方厘米)。到这里,你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那我也会求鸡蛋的体积了。”

  乌鸦的聪明之处,在于它借助小石子,使瓶中的水面上升,从而喝到了它想喝的水。

  人类的聪明之处,在于从乌鸦喝水想出了“等量代换”的妙计。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扩展2)

——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3篇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与生活迎新年

  二、说教材

  (一)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及结构特点

  本节课属于综合应用的内容,通过课堂的学*将本册前几个单元分数的再认识,可能性等知识加以整合,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本节课教材中安排的3个活动:节日里的活动,长跑接力和有奖游戏,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趣味性与挑战性,能较好的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二)、教学目标

  1、利用所学分数再认识,可能性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寻找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倾听表达等能力,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所学分数再认识,可能性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以“学生是学*的主人”为基本概念,让学生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与发展。

  四、说学法

  (一)学生学*情况分析

  在学*本课内容前已经已经学*了分数的再认识,倍数与因数,以及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等知识,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因为有很多的学生对于以上所学知识能理解,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待在活动中巩固和提高

  (二)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法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2、合作交流法.

  课上设计同桌互说、集体汇报等交流活动,完善学生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中即将迎来新年,新年里你们一定会计划做许多事情,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我要练*跳舞。

  生:我要去商店买东西。

  生:我要学画画。

  生:我要回奶奶家。

  生:我要回姥姥家。

  生:我要和老师、同学开联欢会

  ……

  师:可见同学们在迎新年的这个节日里想做的事情太多了,那么同学们想不想淘气、笑笑班节日里的活动呢?

  生齐:想

  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淘气、笑笑班迎新年的活动(板书课题:迎新年)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利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活动

  活动之一:迎新年

  师:请看淘气和笑笑班所有同学节日里的活动。

  (PPT出示教材第91页的表格)

  生:仔细观察PPT中的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生:……

  师:根据大家获取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自由提问题.大家合作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把表格填完整.

  生:表格中应分别填3/10 、1/5 3/20 1/4 1/10

  [根据表格,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因而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活动之二:长跑接力

  师:刚才对我们对淘气、笑笑班新年里的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可我们学校新年也有活动安排,那就是准备举办一次长跑接力活动。共有5个接力点,你想一想,5个接力点的位置应该在哪里?(生都陷入了沉思,稍候有一小男孩举起了手)

  生1:老师,这5个接力点包括起点和终点吗?

  生2:我认为包括,图中加上起点和终点共5个点,不正好吗?

  生3:我认为5个接力点不包括起点和终点。你看吧,如果包括,那中间一共才3个点。

  生4:就是,刚才题中说的是5个接力点,绝对不包含起点和终点。(迫不及待)

  (这时,下面很多同学发出了“就是”的声音,都同意生3与生4的看法)

  师:五个接力点都在长跑路线上,请根据下表确定位置.(PPT出示书中插图)

  距起点的距离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第1接力点

  1/4

  第2接力点

  1/3

  第3接力点

  1/2

  第4接力点

  2/3

  第5接力点

  3/4

  (学生们有的拿铅笔先试着轻轻地分着,画着,像是在估计着调整着,有的是拿着尺子在量线路的长度,还有的标过又用橡皮擦擦重新又开始算……)

  师:现在谁能来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生1:我是根据分数进行估计的。

  生2:我是用眼睛大致估计的。

  ……

  师:课件上做的有可以拖动的点,点着它并拖动就可以放在线路的任意位置。

  师:大家觉得这五个接力点确定得公*吗?

  生:讨论一翻后认为不公*.

  师:怎样设计才公*呢?

  生讨论后汇报:如果线路的总长为整体1,那每个接力点的位置该是

  生1:1/6、2/6、3/6、4/6、5/6

  生2补充:1/6、1/3、1/2、2/3、5/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5个公*接力点的位置.

  [充分发挥学生集中的智慧,利用多次讨论来解决接力点的设计位置,探讨接力点设计的是否合理等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推理能力]

  活动之三:有奖游戏。

  师:新年里的活动可真丰富,许多有奖游戏等着大家来选择呢?

  (媒体出示课本第92页活动(2)的内容)

  师:你觉得哪个游戏得奖的可能性大?你愿意参加哪个游戏?

  生1:我选第3个游戏,因为得奖的可能性大。

  师:那它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2/4。

  生2:也可以是1/2。

  师:其它2个游戏的`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5:第一个红球的可能性是1/10,绿球的可能性是1/5。

  生6:我认为第二个游戏得奖的可能性较难得出。

  师:为什么?

  生6:因为每场电影的人数是不同的,所以难以确定得奖率。

  师:那你们最愿意参加哪个游戏?

  (很多同学都选择游戏3)

  (三)知识的运用

  师:昨天让大家调查生活中的有奖游戏,让我们把调查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一种游戏最有吸引力。

  生:汇报交流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扩展3)

——五年级数学日记300字3篇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了人山人海、物品琳琅满目的胖发祥超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的柜台,其中一个柜台上面用一根小棍子撑起一张大黄幅,上面写着黄金打八五折,进入生活区,里面的打折商品更是不计其数,什么洗衣粉打七五折了呀,小点心降价了呀,“呀。土豆”买四送一了呀。

  我顿时对这些打折物品起了浓厚的好奇心,“呀。土豆”是打几折呢?洗衣粉的现价是多少元呢?我便请教妈妈,妈妈笑眯眯的对我说:“你可以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呀。”

  我恍然大悟,我不是刚学了打折扣嘛。便认真思考了起来,现价=原价×折扣数,洗衣粉的原价是14元,现价就应该用14×70%=9.8元,根据上面的原理,就是用买四包“呀。土豆”的钱买了五包,用4+1=5包,4÷5=80%,也就是打八折,我很自豪的对妈妈说出我的解题思路,妈妈直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买菜啦!买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

  这个学期,老师教了一个新知识,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个知识,可帮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我的妈妈一起去买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我的妈妈买了4·5斤,本应该付钱8·1元。可是营业员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钱。还好我利用了这个学期新教的知识,在脑子里算过一便后,马上纠正了营业员的失误。

  不仅营业员阿姨夸我聪明,这么小都会小数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妈妈还表扬我,给她省了0·9元,并且学过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活用。

  是啊!要是没学好这门数学,以后损失的不只是这0、9元,或许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亿呀!

  这几天,我们学*了方程。通过学*,我知道了方程首先是个等式,同时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利用等式的性质,我学会了解方程、检验方程,还会利用方程解决生活的问题。

  晚上的作业是一张卷子,我烦躁的完成了这张卷子,字多的都不写,写完以后也没有认真检查。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卷子后,期待100分的我,已经得意洋洋了。当我看到分数的一刹那,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我的卷子,这是我这学期——哦,不!四年级考得最差的一次—88分。刚才还晴空万里的我,现在变成了乌云密布,心情糟糕透了,恨不得地上有个缝就钻下去。

  经过总结和反思,我有以下几点问题:

  1、解、设没有写完整。

  2、答写得太简单了。

  3、有点粗心大意。

  以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些坏毛病,争取下次考100分。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扩展4)

——二年级数学小故事 (菁华5篇)

  一个晴朗的早晨,数字们伸伸懒腰,做个深呼吸,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今天是民主选举的日子,数字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敲锣打鼓造着声势,他们要选出最独特最优秀的一个人来当这个数字王国的国王。

  竞选宣言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数字“0”。只见圆嘟嘟的数字“0”,一步一滚地爬到讲台上,“数字王国里的数字们,你们说,谁是最独特的?是我,数字0。你们看,我全身光滑圆润。而且我是你们当中所有人的基础,俗话说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开始,哪有结果。所以我是最独特的也是最棒的!投我一票吧!”

  说完,0扭动身体,下面的“粉丝”狂热地叫着:“0!0!0!最独特!0!0!0!你最棒!”

  在0的粉丝们狂热的叫喊声中,数字“1”上台了。只见身材修长的1迈着方步走到讲台上,朝下面彬彬有礼地鞠了一个躬,“全体数字们,大家好,你们看,我长得多特别,我这身材,是很多人的榜样。像建造房子用的柱子,大树的主干,他们都很羡慕我的身材,无时不刻地在模仿我。我也是最优秀的,我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1,就没有2,如果不从我这个基础做起,就不会有世界。所以我是最独特也是最棒的!投我一票吧!”

  说完,1挥动他那纤长的双手,台下的粉丝们情绪激动,大喊:“1!1!1!最独特!1!1!1!你最棒!”

  数字“2”移动着它那像唐老鸭似的身体,走向讲台。“安静,安静!”没想到,今天数字王国的粉丝们来得真不少,现场真是太热闹了。“我是数字王国里最受人欢迎的数字,你们看,人类有了左耳就有右耳,有了左手还有右手,有了左腿还有右腿,都是成双成对的,那是为什么?那是因为喜欢我啊!有了我数字2,这世界充满了快乐!任何人只要和我一拥抱,他的快乐都会成双!所以我是最独特的,也是最受欢迎的!投我一票吧,我一定会让大家的快乐加倍!”

  数字“3”出场了,下面立即骚动起来,秩序开始有点混乱了。还没等“3”发言,就有记者朋友举过话筒:“3,请问你什么时候成为人类最狂热崇拜的数字的?请说说你的成功之路吧。”“3,请问你什么时候成为人类一种吉祥的代号的?请说说你的诀窍吧。”

  呆头呆脑的“3”好不容易回过神来:“这个啊,我也不知道啊。我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好的,人们怎么那么喜欢我呢?”数字“3”接着说:“说我独特吧,我好像也不独特,因为我长得像数字8的一半。说我最优秀吧,可我的技术不是第1名也不是第2名。”下面的粉丝开始尖叫起来:“3你最独特,因为8太完美了,我们没办法做到,我们就喜欢你的不完美。3你最棒,因为你是3,你永远有奋斗的目标,你永远可以有进步,我们要向你学*。”

  接下来,数字4、5、6、7、8、9一个接一个地上台了。所有的数字都发表了自己的竞选宣言,个个慷慨激昂,粉丝们狂热地叫喊着。

  经过激烈的角逐,数字王国进行全民公决,最后数字“3”以高达519万票高居榜首,当选数字王国里的国王。

  于是,不起眼的数字“3“开始了他不可思议的国王生涯。

  阅读启发:同学们,为什么数字“3”当选为数字王国里的国王呢?那是因为数字“3”为人谦虚、做事认真,注重学*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永远有奋斗的目标,永远要求自己进步,所以当选为数字王国里的国王。我们要向数字“3”学*,做个最棒的自己!

  话说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来到一座山上,看见有一棵苹果树,正好四人都觉得有些肚饿,唐僧便让悟空、八戒、沙僧去山上摘些苹果来。去了一会儿,三人满载而归,唐僧大喜,一边吃一边问:“你们每人摘回来多少?”

  一向数学很好的悟空说:“师傅,俺老孙定睛一看,树上一共有300个苹果,我摘了这棵果树的1/2回来......”

  唐僧虽然佛学功底深厚,但对数学却没有什么研究,听悟空这么说,也不知道悟空到底摘了多少个苹果回来,心想:我还是问问八戒吧。“八戒!别吃啦,来来来,为师问你,你去山上摘了多少个苹果啊?”

  “师傅,我老猪别的不行,只要是关于吃的事,我比谁都在行。想当年我还是天蓬元帅呢!师傅,我跟你说,我摘了这棵果树上所有苹果的1/4 ,你知道我摘了多少个苹果吧……”

  唐僧有点蒙,心想:要是连八戒会算的题目我都不会,那我可真是“丢脸”了啊。算了,我别吭声了。唐僧怀着一线希望去问三徒弟沙僧:“悟净啊,你是我们师徒四人中排行最小的,师傅一直最挂念你,你上山摘了多少个苹果啊?”

  “师傅,我最笨,才摘了大师兄的一半。”沙僧有点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

  唉,看来想当这三个徒弟的师傅,学好数学还是很有必要的啊……唐僧心想。后来,唐僧成了一名数学特别好的和尚。

  同学们,你知道悟空、八戒、沙僧分别摘了多少个苹果吗?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

  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 ”狐狸甩甩尾巴道:“就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 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就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你知道这就是怎么一回事吗?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扩展5)

——数学小故事五年级 (菁华5篇)

  这天,我爸爸要从北京出差回来了,因为没有从北京直达泰兴的飞机,他只能乘到南京,于就是我和妈妈便要到南京禄口机场去接他。我们只明白从北京到南京需要飞行1小时50分,我爸爸说:“他买了上午8点40分的飞机票,一早就赶到机场了,可不巧的就是这天由于天特将降大无雾飞机延误了3小时,这可怎样办呢?我们从泰兴到南京也要2小时呢,我们究竟几点从家里出发呢?我妈说:“要不然我们再打个电话给爸爸问他几点到南京,此时我们几点钟出发最好最好?”我一听,忙说:“妈妈不要浪费电话费了,算一算我们不就明白了。”于就是我拿出笔和纸:

  (1)8时40分+3时=11时40分

  (2)飞行1小时50分

  (3)到达时间11时40分+1时50分=13时30分

  (4)从泰兴到南京2小时

  (5)从泰兴出发的时间13时30分-2时=11时30分

  “我明白了,我们务必在上午11时30分之前从泰兴出发才能赶在爸爸前面到机场。”妈妈看我高兴地说:“这天儿子替妈省钱了。”数学真搞笑,能够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顾名思义就是学*数量的概念。我与数学缘分不浅,拥有着一段很长的故事。

  从幼儿园开始,数学待我是真“好”。别的小朋友都会心算了,我却还一直停留在掰手指头的阶段,我也想很想摆脱它,可它就是死缠烂打,直至小学才放过我。

  上了小学,没过几年好日子,却又来了五大“恶魔”。小五——计算,不管是小数还是分数,偏偏它就是和我过不去,分数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嗖的一下就到了八十以下。小四——价钱问题,什么进价原价售价他都认识我了,我却还和它不太熟。小三——工程问题,我可能对等式关系有些误解,就没几次能正确的找到他的“另一半”。小二——计算不规则图形的体积,这种题每每就有一堆小数乘法在面带微笑的等待我的到来。最后就是老大——只有班里的学神才能做出来的题,我与它虽有几面之缘,却互不相识,只得静静等待老师的讲解。

  如今上了初中的我却也不是曾经的我,数学也不再是我的“恶魔”,反而发现了其中的趣味盎然:与分数擦肩而过的不甘心,查出来一道错题的庆幸,完成一道难题的成就感。一切的一切使我爱上了数学这门学科,从以前的遥不可及到现在的熟能生巧。

  数学与我缘分着实不浅,故事却永不会完结。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明白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必须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一样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算方便极了,他十分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明白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十分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十分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一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之后“0”最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

  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

  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0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3篇(扩展6)

——五年级数学小论文(五)份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建高楼要画几何图,发射火箭要经过无数的计算。

  我们一般加减乘除都是由0~9十个数字构成的十进制的算是组成的,而电脑里却用了二进制。

  我一直都想不明白,直到我做了这道题目:小明有511块糖,分别放在9个盒子里。你只要告诉他糖的块数,(不多于511),他就可将几个盒子里的糖全部拿出,凑成你要的块数,这几个盒子里各有多少块糖?

  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样也想不出来。我只好一个一个排,排了5个后,我发现是一个很有规律的数列:1.2.4.8.16.都是这个数乘2得到下一个数的。我照着排下去:1.2.4.8.16.32.64.128.256,刚好为511,原来电脑里面有二进制是因为可以算出所有数呀!

  我有看到了一种问题-----“牛吃草”。一牧场上的青草匀速的生长,可供27头牛吃6天,工23头牛吃9天,18头牛吃了6天后增加了12头牛,还要几天吃完?牛吃草有原有量和增长量,一部分牛吃原来就有的草,一部分牛吃长出来的草,吃增长量的牛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的吃,而吃原有量的牛吃完了就没有了,所以应先求原有量和增长量,27×=162(份),(将牛一天吃的草视为一份),23*9=207(份),207-162)÷(9-6)=15(份),增长量为15份,162-6×15=72(份),原有量为72份,18头牛吃6天,共吃72-(18-15)×6=54(份)草,54÷(3+12)=3.6(天),答:还要3.6天吃完。

  书上也是可以获得知识的。书的页码也有学问。如:甲.乙两册书用了8642个数码,且甲册比乙册多20页,甲书有多少页?首先要知道1~页要1×9=9(个)数码,10~9需要2×90=180(个)数码,100~999需要2700个数码,(2700+180+9)×2 8642个,所以甲乙书都印到了四位数。20页有20×4=80(个)数码,甲书有(86742+80)÷2=4361(个)数码,4361-(9+180+270)=1472(个)数码,1472÷4=368(页),999+368=1367(页),答:甲书有1367页。生活中,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在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也许是图形的分类,可能是解方程,或许是小数知识和应用题。在这里我给大家主要讲一下小数吧。

  在一个周末,我妈妈带我去公司玩。我兴高采烈地和她一起去了公司。在路上我看见了一些小数,例如:加油站的油7.84/升,九毛九长寿面60.99元。街上的衣服15.5一件 妈妈问我说:你把上学期学的小数说一下。 我点点头。

  到了公司,我不慌不忙的打开电脑,妈妈说: 先别急,你先把小数题做一下。 我的脸上充满了苦笑。啊!我从来把小数不看作一回事的。结果我一做,咦?好简单呀!我一口气把它做完了。妈妈说: 做的不错,可我要检查一下。 我下面的任务当然是去玩电脑了。不一会儿,妈妈走了出来,说粗心了吧?有错题的哦。我好郁闷呀,我细看了看,原来是粗心时把得数写错了。我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妈妈问我,知道小数的意义吗?我说知道,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所以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妈妈说,不错,记住以后不要粗心喽。我说好,我一定会加油的。

  在生活中一定有许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细细观察,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到的。

  前几天,我陪妈妈去商场买衣服。

  女人逛街买衣服是最烦的。她们要看看这个牌子搞不搞促销,那个牌子打不打折。就这么挑挑拣拣,起码也得两三个小时才能回家。这不我又 开始抱怨了。

  “老妈~你还要逛多久才肯罢休啊!你女儿我要累死了。”“那好吧,我也逛不动了。我也只带了500.那你算算我用了多少钱,有没有剩余,如果有剩余,剩多少。”“那有没有奖励啊?”我一脸期待的问。“没有!”妈妈立刻回绝了我,又道“答错了继续逛街。”我脸不解:“你不只带了500吗?”“那是现金,还有信用卡可以用来刷呢!”我立即惊呼道:“不会吧!还有信用卡?”我心想:一定要正确!不就是加加减减吗!可是我不知道每件衣服的价钱啊!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拿出了一张纸不知道写了什么。我一看,居然是所有东西的价格,原来妈妈早为我“准备”好了

  我看了一眼,便立刻报出答案:“390元,还剩110元。” 妈妈立刻摇了摇头说:“不对!你再仔细看看。”我仔细一看,上面写着:披风打8折,买一套衣服减20元,鞋子大减价打4折。妈妈说:“现在多少钱呢?”“302元 。还剩198元。”“那就继续逛咯!”我在心里悲哀道:呜呜,又要逛了!以后就算计算再好也要看清题目,不然老是灾在题目上面,太冤枉了!

  以后要仔细审题才行啊!不然就悲了!

  “一个花园的直径是100米,外面有一圈宽是10米的马路。问马路的面积是多少?”这是一道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当我第一眼看到题目时,我就觉得这个题目好像在哪你见过。我把题目读了几遍后依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

  经过我的冥思苦想,我终于想出来了。我先求大圆的直径:100+10× 2=120(米)然后再将大圆和小圆直径乘上圆周率最后相减:120× 3.14-100× 3.14=62.8.看着这个答案满意的笑了。可令我没想到的是,作业改出来之后我这一题竟然写错了,我非常疑惑便向我的同为寻求帮助。他一点也不理我,反道对我说:“自己想。”可能我以前也这么对待过他的吧!这时我前面的人主动把他的本子给我看了看。顿时觉的我的解答过程简直是错误百出。求圆的面积应该是半径*方 圆周率,不是直径 圆周率。而且求环形面积还有特定的公式;圆周率× (大R的*方-小r的*方)。这都怪我*时不用功,作业太马虎不仔细,以后我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题。真正的算式应是:

  3.14 [(100÷ 2+10)2 -(100 2)2 ]

  =3.14× (60 2 -50 2)

  =3.14 110

  =345.4(*方米)

  答:街道的面积是345.4*方米

  我开心极了,晚上妈妈又给我布置了和这题类似的题目,我看完题目一蹦三尺高哈哈大笑起来。妈妈惊讶的望着我说:“还不快做。”我说:“这题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别说大话,做出来再说。”我坐下来三下五除二就把算式给写了出来。写完后我把答案交 给了妈妈看。妈妈惊讶的望着我,我得意的笑了。

  一、把自由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课标》中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的表达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教师“包讲”或者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

  如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例题“小东家有白兔6只,黑兔比白兔多2只。黑兔有几只?”后,并不急于讲解这道题的算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先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白兔有6只,我就摆上6根小棒,黑兔的只数我是这样摆的,先摆6根小棒,这样黑兔和白兔就同样多了,再摆2根,黑兔就比白兔多2只了,我数了数,黑兔一共有8只。

  生2:我是这样想的,黑兔比白兔多2只,就是黑兔多白兔少,要我们算黑兔有多少只,我就用加法来算,6+2=8,黑兔有8只。

  生3:我用画图的方法来算,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6只白兔,然后再画一条表示黑兔,因为黑兔比白兔多,所以我画得比白兔这段长,所以我用加法计算,6+2=8,黑兔有8只。

  ……

  这样教学,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留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往往能表达出老师可能表达不了的,感悟出老师感悟不到的东西,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把动手操作的自由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把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知识设计成学生探讨研究的实践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在学生得出三角形意义的基础上,这时教师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可提出问题:“能否把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中的“围成”一词改成“组成”呢?”我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身边的学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听后,兴趣盎然。有的同桌同学就地取材运用笔或直尺作学具,一起动手摆一摆,试一试;有的同桌同学还相互合作画一画“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非三角形)”等等。这样,通过摆一摆,画一画,使他们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领会、感知、理解并逐步加深对“围成”与“组成”这两个词不同的认识。

  三、把个性体验的空间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交流。

  《课标》中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学生要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须积极地投身到数学学*活动中去,主动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形成自己对数学学*的切身体验。

  如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有位教师创设了“帮农民伯伯计算一堆圆锥形麦子的体积”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看到底怎样求圆锥的体积。然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如下:

  一组:我们组把圆锥形橡皮泥捏成了长方体,测量长、宽、高后求出了圆锥的体积,看来圆锥可以转化成长方体。

  二组:我们组把圆锥形橡皮泥捏成了正方体,也求出它的体积。

  三组:们组把圆锥捏成了底面积一样的圆柱,发现原来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师:请大家谈一谈对刚才的实验有什么体验或想法。

  一组:我们组开始认为转化长方体好,因为形状规则,好捏,现在体会到这样不利于发现它们的关系。

  二组:这样实验好,因为大家可以动手。

  三组:这样实验好,感觉数学很有意思。

  这样教学,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而主动实验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让学生主动进行实验就必然开放了课堂,形成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才能展示出学生不同的体验和困惑,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果课堂上教师不让学生进行实验,而是自己演示一下,学生能有这样丰富多彩的成功体验吗?

  四、把课外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空间,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如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单元后,可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

  (2)找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

  (3)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或容积);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