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读书笔记 >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3篇

日期:2022-03-03 14:14:38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1

  今天,我在“得到”APP听了一本书,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喜欢了,听了大约有六七遍。

  这本书就是《反脆弱》。作者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被评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者之一,拆书读书人是《好好学*》的作者成甲老师。

  喜欢读书,也喜欢听书。想要了解人类智慧,捷径就是读书。宋代第三个皇帝赵恒《励学篇》的名句是:“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

  读书这么好,可是现在的书籍多到我们几辈子都读不完。那么用二三十分钟听厉害的人帮你拆书就是很好的选择。Ta们会帮你梳理整本书的脉络,逻辑,讲述重点内容和自己的见解。当然,短短的二十几分种并不能涵盖一本书所有的内容,所以如果听完很喜欢的话,就可以买回来细细品读。

  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时间,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迅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对照别人的解读,极大得优化了自己的读书时间。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也买了几本书,比如梁冬老师的《处处见生机》,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和今天刚买的《反脆弱》。

  01关于意外

  《反脆弱》是一本“雪中送炭”的好书,解决了我最*的困扰。这个困扰就是“如何对待意外。”

  前几天我的文章中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面对意外的这个话题。比如《80后的困局》,《出苦力的人啊,向你们致敬》,《你身边有年轻人得白血病吗?》。

  为什么我这么关注意外,因为我深深体会到了意外的威力。因为意外,我曾经摊上了官司,赔付巨额费用。这让我穷困潦倒,外债缠身,苦闷压抑。那时是20xx年,我当时想世界末日如果是真的多好;因为意外,我滑雪骨折,左肱骨骨折,术后输血,高烧,过敏,痛不欲生,又是一笔巨额医药费。

  曾经的我,敢玩迪士尼和欢乐谷里所有最危险的游戏,而如今的.我,甚至都不敢独自出门。架着手臂,怕摔倒,也怕被别人碰到。我似乎变成了一个胆小鬼,感觉自己很脆弱,再经不起什么意外了。坦白地说,意外没有让我变得更坚强,却让我变得更小心谨慎了。当然,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许并不是坏事。

  “小心驶得万年船”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说的就是要对意外有敬畏之心。

  02对待意外

  正如前文我说,面对意外我没有更坚强,反而感觉很脆弱。但是很多朋友又觉得我还是比较坚强的,直到看到《反脆弱》提到的一个观点我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原来脆弱的反义词并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反脆弱”这个词是作者创造出来的,意思是“我们设计的生活模式,应当在各种意外发生之后,不但不会在风险中受损,反而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听这么多遍本书音频的原因。因为我迫切希望学到“反脆弱”的这个能力。

  关于建立“反脆弱”系统,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减少不利因素来降低脆弱性。

  第二步,特别关注杠铃策略,就是杠铃两边极好或极坏的事情。

  第三步,主动理性试错。”

  当然,这只是这本书内容很少的一部分。这本宏大,涵盖广的书籍,我会再细细阅读学*。音频我听了六七遍,相信这本书我会读更多遍。

  最后感谢罗辑思维,“得到”APP,成甲老师。即使相见恨晚,这本书我还是遇到了,也推荐给大家。意外无处不在,我们要做好准备。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2

  《反脆弱》是一本非常有启发寓意的书,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风险投资家尼古拉斯。塔勒布,这本书总共分为25个章节,通过一个个看似松散毫无联系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脆弱”,什么是“反脆弱”,为什么要学会反脆弱,提升反脆弱的能力和方法。

  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所以玻璃杯就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下的时候,它非但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书中所言的反脆弱简单说来就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冲击下获益的能力。

  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则,他找到并定义了“反脆弱”类事物: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他指出了反脆弱思想的核心艺术,即情绪的不稳定性,思维的斗争。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强壮,谣言或暴乱在有人试图压制它们时会变本加厉一样,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的反脆弱是,我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积极寻找改变和挑战。塔勒布的最后一段话,写出了我的`心声。玻璃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也为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3

  我们很容易认为,生活里发生的绝大部分都是命定,是由日复一日的重复或者是自己的际遇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一个人成功与否,从事了什么工作,和什么人在一起,遇到了什么事,和下一代的关系如何… 所有在生活中的和谐*静 或者失控浮躁极端不可解,在我们看不到的后面一定是有什么强劲而博大的力量,在推动,在支撑,如同*静的水面下定然有汹涌暗流涌动,心理学可以打破水面,和看不到的暗流联接,感受巨大冰山力量的存在……挖掘出现象之下的根源,然后我们就可以觉得,我又了解了一些我自己,又懂得了一些和人相处的同理心,又了解了一些这个世界。

  越来越觉得,为人父母要接触一些心理学,学校教学涉及的是智力和能力,而心理学涉及的是人格。人格是支撑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人格完善的前提下,智力和能力的发挥自然而然,如果人格不完善,智力再超群能力再强大,也不可能得到好的使用。

  精神分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早年所处的心灵成长环境决定,在成年以后,他(她)的一切的一切,包括外表和内心、语言和行为、成功与失败、幸福和悲伤等等,都直接或间接、或隐晦或明显的与童年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我们成长在一个*和,有财力有远见,能为个人提供好的基础和条件,是值得庆幸的事儿,但绝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幸运,就没办法改变了吗?

  如书中所说:我们目前所经历的,内心的心理冲突,都是父母,原生家庭,童年经历的错吗?从一方面来讲,不能否认这些说法,当孩子还不具备判断能力的时候,最基本的观念和认知和处世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惯都来自家庭,每个人的身上多少都会有父母的影子,所以人常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强调出身,家风,教育对下一代的影响。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原生家庭也不完全是制约人的最主要因素,家庭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对人影响的程度也来自于个人成长的力量和家庭影响力量的对比,也就是说,个体的成长的力量越大,那家庭对人的影响就越小,如果个体成长的力量越小,影响就会越大。

  如果有改变自己的意愿,就会在自我成长中有机会走出原生家庭,跳脱出来看世界,有机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立成熟正确的认知。

  假如现实不顺,和人相处的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停止抱怨,无论你的原生家庭什么样,这都是我们不能改变的和解决的客观现实,既然是现实,抱怨无用,不如去寻找突破和改变的方法,让以前错误的,不堪的,变成自己规避继续犯错的资源,想办法纠正和超越是正解。

  如本书结束精神分析杰出贡献者史蒂芬米歇尔所说:我们必须承受生命早期的困扰或创伤会在成年后再现和重复,然而,更重要的是去观察和理解过去与现在的.关系,即过去如何成为现在的基础,过去怎样作用于未来?

  最后,我觉得不要一味只是看到自己的期待和创伤,自问我们理解父母吗?他们那个年代,他们的童年发生了什么?我们并不能同感深切同感悲悯,我只知道众生皆不易,人们的喜乐悲欢爱恨情仇很多时候都孤独的存在于踽踽独行的暗夜,即使血脉相连或情感相通也各有各的感受,心有千千结却不得吐,体谅原谅原生家庭,学着去改变,去承担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苦难,*庸和幸福……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3篇扩展阅读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3篇(扩展1)

——《反脆弱》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反脆弱》读书笔记1

  如何爱上风?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最*一直在寻找关于如何用概率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不确定世界的书,刚刚让我碰到这本《反脆弱》。翻开书,看到上面这段话,简直惊喜万分。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的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随机性的世界。

  整本书不是非常容易读,一是因为自己对这个话题领域比较陌生,加上不靠谱的翻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作者超级跳跃、发散性思维和极为广博的知识面,在不同领域的话题中穿来穿去,颇需要好好花些心思,才能梳理清楚。即便如此,作者随意挥洒的文字背后闪现出的真知灼见,清晰诡异的脑回路,不得不让你拍手称赞,每多看一遍,都能多读懂一些,然后就对作者有了更多的敬意,思维系统不断被升级和重塑的赶脚。

  这本书,我的阅读方式是:第一遍通读,第二遍摘抄书中精华,第三遍细细梳理出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其间在豆瓣和知乎上查阅了相关的读后感和评价,以及作者推崇的哲学家及相关思想。即使这样,依然感觉很多地方还没有理解的十分透彻,也许需要过上一两年再来读一遍,最好是英文。除此之外,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去尝试应用书中提到的思维策略,让自己真正成为爱上风的火!

  1、什么是反脆弱?

  简单说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打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作者引用神话来类比事物的三种特性:

  脆弱性——达摩克利斯之剑,看似一切*静但难以抵抗任何风险;

  强韧性——凤凰,每一次烈火中重生都以同样的姿态出现;

  反脆弱性——九头蛇,每砍掉一个头,会新长出两个头,比原来更难以对付。

  所有的复杂系统、有机物都具有反脆弱性,如大自然、经济系统等;而所有的非复杂系统,无机物都具有脆弱性,如杯子,电视机等。

  某些人的反脆弱性需要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换取。有机体本身是脆弱的,但它遗传给新生命的基因编码却具有反脆弱性。有机体需要死亡,以确保大自然的反脆弱性——大自然是投机的、无情的、自私的。*通常会扶植一切规模达到不得不救助的企业,以避免危机蔓延至其他公司。人们很难认识到,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一家公司的倒闭会连累其他公司,因为接二连三的失败正是为了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健。

  2、反脆弱是如何产生的?

  我尝试着梳理了一下本书的逻辑结构,发现底层逻辑性还是挺强的,只不过作者的行文实在是太飘逸了,很难让人一眼明了。没看过书的人会很难理解,我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下。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解释反脆弱性的产生即第一行的逻辑链条。如果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物质匮乏),会让一个孩子充满努力奋斗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来源于匮乏而引起的压力,当动力非常强的时候,他就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好好学*,拼命挣钱,当别人在睡懒觉、打游戏、花前月下,他永远都在努力学*和工作,这就是一种过度反应。在长期的努力下,你比别人赚更多的钱,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你还可以进行消费升级和投资,这就是冗余。

  反脆弱性以冗余的形式呈现,层层冗余正是自然生态系统集中管理风险的显著特征,想想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分形结构,我们人类有两个肾脏,两只眼睛,两个肺。。。然而,人天生不喜欢冗余,因为冗余的事物牺牲了效率,但同时,冗余却让事物具有反脆弱性,万一你的一个肾脏被拿去换苹果,还有一个肾脏可以用来支撑你的生命。过度反应产生冗余的特性可以被应用于许多地方,比如体育训练,什么是最有效和最省时的方法?全力以赴做到极致,随后将剩余时间用于休息和享用巨无霸牛排上。

  3、如何应对反脆弱?

  3.1 和中庸思想异曲同工的杠铃策略

  这种策略作者给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叫杠铃策略。这个策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什么叫中庸理论,而且可以被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饮食、锻炼、写作、教育、创业、投资、创新。。。。

  杠铃策略建立在世界充满了随机性、不确定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先来认识下黑天鹅,满足两类条件的可以称为黑天鹅事件:1、意外性,2、影响力大。负面收益大于正面收益的随机事件,我们称为负面黑天鹅;正面收益大于负面收益的随机事件,我们称为正面黑天鹅。

  杠铃策略指的是在某些领域采取保守策略(从而在负面的黑天鹅面前保持强韧性),而在其他领域承担很多小的风险(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正面的黑天鹅)的双重态度,从而实现反脆弱性。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厌恶,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偏好。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不利风险的减少,也就是能消除毁灭性风险。同时,杠铃策略还可以让你能够不错过新的机遇,并有机会获得超额回报。

  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如何应用杠铃策略:

  写作:如果白天能从事一个与写作活动无关的闲职,那么他的作品会写的更好。比如大刘白天在发电厂从事逻辑性很强的计算机工程师工作,晚上从事创新性极强的小说写作,并创作出伟大的《三体》;

  投资:最大限度的安全+最大限度的投机。把90%的资金投资于风险性极低的项目,10%的资金用于投资高风险的项目。而不是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中等风险的项目。金融杠铃策略的最大损失是已知的,但是一旦正面黑天鹅发生,可以获得的回报是无上限的;

  跑步:10%的时间用于变速跑训练,90%的时间用于轻松跑训练,而不是像我之前一样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不慢不快的的跑步训练;

  饮食:惊奇的发现之前流行过的轻断食就很符合杠铃策略。一周里面2天的时间吃很少,另外5天里面随便吃;

  工作:番茄工作法也是杠铃策略的一个应用。25分钟高度紧张的投入工作,5分钟完全放松。如此交替往复。

  简直太棒了!有木有!!!我已经把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惯都按照杠铃策略进行了优化,满意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把这个杠铃策略,也叫做学会走极端,并且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好*衡。从小受到错误的儒家中庸思想的教育,以为做人做事都要不偏不正,不黑不白。但直到读了缠中说禅的论语新解,才知道从古至今就没有几个人真正的理解中庸。真正的中庸思想,其实就是杠铃策略,要学会走极端,并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衡。比如我们形容一些牛人为亦正亦邪,比如我很喜欢以前实*过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的Slogan: Work hard, Play harder! 比如我们经常挂在口头的: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如果你不会破坏一段关系,你就无法建立一段关系;不舍不得,大舍大得。我可以非常理性,同时我也可以非常感性,而且我知道什么时候该理性,什么时候该感性。大部分人都是处于中间地带,少部分人可以处于某一个极端,但是这种仍然是不完整的,不够灵活的,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只有孔子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中庸,在两极间自由游走。不过有了杠铃策略,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儿开始慢慢修炼自己。

  3.2 否定法——先清除脆弱性

  任何时候,先生存,再发展。

  迈向反脆弱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也就是说,通过降低自己暴露于负面黑天鹅事件的概率,让反脆弱性顺其自然地发挥作用。

  如果某个事物是脆弱性的,那么它破碎的风险会导致你做的任何旨在改善它或提高其效率的工作都变得无关紧要,除非你先降低其破碎的风险。

  杠铃模式背后的`逻辑是先清除脆弱性,可以利用否定法。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大卫是如何雕塑成的?答:我只是去掉了他多余的部分。雕像都是通过做减法一步步削减冗余而成型的。

  减法知识也是一种杠铃模式。了解什么是错的会给你带来强韧性,不了解则带来脆弱性和投机性,但不必因此而害怕,你要设法确保资金在错误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伤害。

  人们是通过负向方法寻求成功的,这也是进化过程的选择:下棋高手通常通过不输棋而取胜(AlphaGo);人们通过避免破产而致富;宗教大多制定了许多禁忌(犹太教法典规定了631条禁忌);生活的经验主要是关于我们应该避开什么事(芒格说我知道了死亡因素最高的方式,然后就不往那些地方去)

  少即是多:二八原则的应用。对系统进行1%的改善可以降低99%的脆弱性,只需几个步骤,很少的几个步骤,并往往以较低的成本,就能使事情变得更好、更安全。

  如果你做某事的理由超过一个,那就不要做。法国军队拒绝以一个以上的理由请假。如果有人以一个以上的论点来攻击一本书或一个理念,你就知道这不是真的。一个哲学家应以一个理念,而非多个理念扬名。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要想得到鲜美的汤,就需要先把老鼠屎清除。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加哪些调味料,可以让汤变得更鲜美呢?

  3.3 杠铃的另一端——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

  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变一种行动,那表示他有改变的选择权。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从根本来说,选择权能让你具备反脆弱性,它帮助你从不确定性的积极面中受益,同时也不会因其消极面而经受严重的伤害。

  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脆弱的事物没有选择权,而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需要选择最好的,即作出最佳选择。

  作者给出了一个公式:选择权=不对称性(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理性(你知道要保留好的,抛弃坏的,知道如何获取利润)

  我自己给出的一个推理:理性=觉察+筛选机制(价值观)

  简单解释:人们应该不断地试错,然后依据自己的筛选机制(本质上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即你认为什么是好的,重要的)对试错结果进行筛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因素。这中间很关键的三点,你需要有试错的勇气,需要在试错的过程中对事情的进展和结果有清晰的觉察,并且明确知道自己的筛选机制是什么,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选择。

  精益创业理念,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还有最*很火的《原则》,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

  人类有一个常见谬误:目的论谬误。人们经常以为自己确切地知道将来的方向,在过去也确切地知道自己将来的方向,其他人过去所取得的成功也源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一个理性的漫游者与观光客不同,他在旅途的每一步都可能导致他修改日程安排,这样他就可以根据新的信息制订计划。战略是不靠谱的,可口可乐起初是一种医药产品,蒂芙尼珠宝公司是做文具生意起家的,曾经的顶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是从造纸起家的。

  所以,我们大可以坦然的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无知的我们,又该如何进入无法穿透的事物内部,并彻底主宰、征服它?

  大自然的进化无须智慧/选择权可以替换知识。

  进化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复杂而精密的事物,无须智慧,只需要可选择性和某些自然选择过滤机制,再加上随机性即可。进化是靠无定向的、凸性的自由探索或试错来推进的,因此本质上是强韧的,因为它能从连续的、重复的、细小的、局部的错误中获得潜在的随机收益。

  你不必每次都正确——勇于试错。试错过程中我们会犯小错误,但却能获得大收益,称为自由探索。大约二分之一的胚胎会自发性流产,这比按蓝图设计完美的婴儿要容易的多。大自然只需要保留符合标准的事物。大自然懂得善于可选择性,它展示了如何以可选择性替代智慧。

  4、受到很大启发的三个问题

  4.1 如何看待错误?

  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预测体系带来的只能是脆弱性。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结果的多种可能性,认为大多数结果都会对你有利,那么你就具有反脆弱性。这种态度让我想起了超爱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男主角的口头禅:All is well。

  2)把错误当做礼物:

  从每一个错误中学*,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离成功更*。

  从每一次冲突中学*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恐惧,可以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3)如果能够理性地进行试错,将错误当作一种信息源,那么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要素其实并没有那么随机。

  4.2 关于永生

  虽然基因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信息,但基因的载体却是脆弱的,而且需要维持这种脆弱性,以使基因变得更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产生信息或改善信息。尼采说过——子女和书籍,这两类信息都是可以世世代代流传的。

  作者说:我在地球上不是为了永生,不是为了苟活。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最后能够为集体利益,为了繁衍后代或最终为了书籍而像英雄那样死去——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

  最后,我会释然地说再见,就像法国人说的,腾出空间给其他人吧。

  4.3 无为与有为

  当你有一些小感冒、小咳嗽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马上去医院开药打针,而是什么也不做,依靠自身免疫力让身体恢复,只有当身体遭受重大创伤的时候,比如被子弹射中,才应该接受医生的治疗。当企业出现小的危机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妈妈马上伸出援手,而是让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只有当企业遭受重大危机,如金融风暴,*才应该进行调控。

  最后,想再提一下作者的经历。他在20xx年“9·11”事件发生前大量买入行权价格很低、无价值的认沽权证,用一种独特方式做空美国股市,“9·11”事件发生后而一夜暴富。无独有偶,他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又先知先觉重仓做空,大赚特赚了一笔。

  很多人都是说一套,做一套。而作者却是真的把他书中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者认为的勇气:勇敢的站起来支持一个想法,并在激动的状态中享受死亡,只因为获得了为真相而死的权利或站起来维护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希望我也成为有勇气爱上风的火!

《反脆弱》读书笔记2

  如何爱上风?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最*一直在寻找关于如何用概率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不确定世界的书,刚刚让我碰到这本《反脆弱》。翻开书,看到上面这段话,简直惊喜万分。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的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随机性的世界。

  整本书不是非常容易读,一是因为自己对这个话题领域比较陌生,加上不靠谱的翻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作者超级跳跃、发散性思维和极为广博的知识面,在不同领域的话题中穿来穿去,颇需要好好花些心思,才能梳理清楚。即便如此,作者随意挥洒的文字背后闪现出的真知灼见,清晰诡异的脑回路,不得不让你拍手称赞,每多看一遍,都能多读懂一些,然后就对作者有了更多的敬意,思维系统不断被升级和重塑的赶脚。

  这本书,我的阅读方式是:第一遍通读,第二遍摘抄书中精华,第三遍细细梳理出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其间在豆瓣和知乎上查阅了相关的读后感和评价,以及作者推崇的哲学家及相关思想。即使这样,依然感觉很多地方还没有理解的十分透彻,也许需要过上一两年再来读一遍,最好是英文。除此之外,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去尝试应用书中提到的思维策略,让自己真正成为爱上风的火!

  1、什么是反脆弱?

  简单说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打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作者引用神话来类比事物的三种特性:

  脆弱性——达摩克利斯之剑,看似一切*静但难以抵抗任何风险;

  强韧性——凤凰,每一次烈火中重生都以同样的姿态出现;

  反脆弱性——九头蛇,每砍掉一个头,会新长出两个头,比原来更难以对付。

  所有的复杂系统、有机物都具有反脆弱性,如大自然、经济系统等;而所有的非复杂系统,无机物都具有脆弱性,如杯子,电视机等。

  某些人的反脆弱性需要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换取。有机体本身是脆弱的,但它遗传给新生命的基因编码却具有反脆弱性。有机体需要死亡,以确保大自然的反脆弱性——大自然是投机的、无情的、自私的。*通常会扶植一切规模达到不得不救助的企业,以避免危机蔓延至其他公司。人们很难认识到,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一家公司的倒闭会连累其他公司,因为接二连三的失败正是为了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健。

  2、反脆弱是如何产生的?

  我尝试着梳理了一下本书的逻辑结构,发现底层逻辑性还是挺强的,只不过作者的行文实在是太飘逸了,很难让人一眼明了。没看过书的人会很难理解,我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下。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解释反脆弱性的产生即第一行的逻辑链条。如果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物质匮乏),会让一个孩子充满努力奋斗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来源于匮乏而引起的压力,当动力非常强的时候,他就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好好学*,拼命挣钱,当别人在睡懒觉、打游戏、花前月下,他永远都在努力学*和工作,这就是一种过度反应。在长期的努力下,你比别人赚更多的钱,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你还可以进行消费升级和投资,这就是冗余。

  反脆弱性以冗余的形式呈现,层层冗余正是自然生态系统集中管理风险的显著特征,想想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分形结构,我们人类有两个肾脏,两只眼睛,两个肺。。。然而,人天生不喜欢冗余,因为冗余的事物牺牲了效率,但同时,冗余却让事物具有反脆弱性,万一你的一个肾脏被拿去换苹果,还有一个肾脏可以用来支撑你的生命。过度反应产生冗余的特性可以被应用于许多地方,比如体育训练,什么是最有效和最省时的方法?全力以赴做到极致,随后将剩余时间用于休息和享用巨无霸牛排上。

  3、如何应对反脆弱?

  3.1 和中庸思想异曲同工的杠铃策略

  这种策略作者给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叫杠铃策略。这个策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什么叫中庸理论,而且可以被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饮食、锻炼、写作、教育、创业、投资、创新。。。。

  杠铃策略建立在世界充满了随机性、不确定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先来认识下黑天鹅,满足两类条件的可以称为黑天鹅事件:1、意外性,2、影响力大。负面收益大于正面收益的随机事件,我们称为负面黑天鹅;正面收益大于负面收益的随机事件,我们称为正面黑天鹅。

  杠铃策略指的是在某些领域采取保守策略(从而在负面的黑天鹅面前保持强韧性),而在其他领域承担很多小的风险(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正面的黑天鹅)的双重态度,从而实现反脆弱性。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厌恶,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偏好。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不利风险的减少,也就是能消除毁灭性风险。同时,杠铃策略还可以让你能够不错过新的机遇,并有机会获得超额回报。

  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如何应用杠铃策略:

  写作:如果白天能从事一个与写作活动无关的闲职,那么他的作品会写的更好。比如大刘白天在发电厂从事逻辑性很强的计算机工程师工作,晚上从事创新性极强的小说写作,并创作出伟大的《三体》;

  投资:最大限度的安全+最大限度的投机。把90%的资金投资于风险性极低的项目,10%的资金用于投资高风险的项目。而不是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中等风险的项目。金融杠铃策略的最大损失是已知的,但是一旦正面黑天鹅发生,可以获得的回报是无上限的;

  跑步:10%的时间用于变速跑训练,90%的时间用于轻松跑训练,而不是像我之前一样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不慢不快的的跑步训练;

  饮食:惊奇的发现之前流行过的轻断食就很符合杠铃策略。一周里面2天的时间吃很少,另外5天里面随便吃;

  工作:番茄工作法也是杠铃策略的一个应用。25分钟高度紧张的投入工作,5分钟完全放松。如此交替往复。

  简直太棒了!有木有!!!我已经把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惯都按照杠铃策略进行了优化,满意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把这个杠铃策略,也叫做学会走极端,并且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好*衡。从小受到错误的儒家中庸思想的教育,以为做人做事都要不偏不正,不黑不白。但直到读了缠中说禅的论语新解,才知道从古至今就没有几个人真正的理解中庸。真正的中庸思想,其实就是杠铃策略,要学会走极端,并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衡。比如我们形容一些牛人为亦正亦邪,比如我很喜欢以前实*过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的Slogan: Work hard, Play harder! 比如我们经常挂在口头的: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如果你不会破坏一段关系,你就无法建立一段关系;不舍不得,大舍大得。我可以非常理性,同时我也可以非常感性,而且我知道什么时候该理性,什么时候该感性。大部分人都是处于中间地带,少部分人可以处于某一个极端,但是这种仍然是不完整的,不够灵活的,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只有孔子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中庸,在两极间自由游走。不过有了杠铃策略,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儿开始慢慢修炼自己。

  3.2 否定法——先清除脆弱性

  任何时候,先生存,再发展。

  迈向反脆弱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也就是说,通过降低自己暴露于负面黑天鹅事件的概率,让反脆弱性顺其自然地发挥作用。

  如果某个事物是脆弱性的,那么它破碎的风险会导致你做的任何旨在改善它或提高其效率的工作都变得无关紧要,除非你先降低其破碎的风险。

  杠铃模式背后的`逻辑是先清除脆弱性,可以利用否定法。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大卫是如何雕塑成的?答:我只是去掉了他多余的部分。雕像都是通过做减法一步步削减冗余而成型的。

  减法知识也是一种杠铃模式。了解什么是错的会给你带来强韧性,不了解则带来脆弱性和投机性,但不必因此而害怕,你要设法确保资金在错误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伤害。

  人们是通过负向方法寻求成功的,这也是进化过程的选择:下棋高手通常通过不输棋而取胜(AlphaGo);人们通过避免破产而致富;宗教大多制定了许多禁忌(犹太教法典规定了631条禁忌);生活的经验主要是关于我们应该避开什么事(芒格说我知道了死亡因素最高的方式,然后就不往那些地方去)

  少即是多:二八原则的应用。对系统进行1%的改善可以降低99%的脆弱性,只需几个步骤,很少的几个步骤,并往往以较低的成本,就能使事情变得更好、更安全。

  如果你做某事的理由超过一个,那就不要做。法国军队拒绝以一个以上的理由请假。如果有人以一个以上的论点来攻击一本书或一个理念,你就知道这不是真的。一个哲学家应以一个理念,而非多个理念扬名。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要想得到鲜美的汤,就需要先把老鼠屎清除。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加哪些调味料,可以让汤变得更鲜美呢?

  3.3 杠铃的另一端——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

  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变一种行动,那表示他有改变的选择权。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从根本来说,选择权能让你具备反脆弱性,它帮助你从不确定性的积极面中受益,同时也不会因其消极面而经受严重的伤害。

  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脆弱的事物没有选择权,而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需要选择最好的,即作出最佳选择。

  作者给出了一个公式:选择权=不对称性(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理性(你知道要保留好的,抛弃坏的,知道如何获取利润)

  我自己给出的一个推理:理性=觉察+筛选机制(价值观)

  简单解释:人们应该不断地试错,然后依据自己的筛选机制(本质上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即你认为什么是好的,重要的)对试错结果进行筛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因素。这中间很关键的三点,你需要有试错的勇气,需要在试错的过程中对事情的进展和结果有清晰的觉察,并且明确知道自己的筛选机制是什么,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选择。

  精益创业理念,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还有最*很火的《原则》,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

  人类有一个常见谬误:目的论谬误。人们经常以为自己确切地知道将来的方向,在过去也确切地知道自己将来的方向,其他人过去所取得的成功也源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一个理性的漫游者与观光客不同,他在旅途的每一步都可能导致他修改日程安排,这样他就可以根据新的信息制订计划。战略是不靠谱的,可口可乐起初是一种医药产品,蒂芙尼珠宝公司是做文具生意起家的,曾经的顶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是从造纸起家的。

  所以,我们大可以坦然的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无知的我们,又该如何进入无法穿透的事物内部,并彻底主宰、征服它?

  大自然的进化无须智慧/选择权可以替换知识。

  进化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复杂而精密的事物,无须智慧,只需要可选择性和某些自然选择过滤机制,再加上随机性即可。进化是靠无定向的、凸性的自由探索或试错来推进的,因此本质上是强韧的,因为它能从连续的、重复的、细小的、局部的错误中获得潜在的随机收益。

  你不必每次都正确——勇于试错。试错过程中我们会犯小错误,但却能获得大收益,称为自由探索。大约二分之一的胚胎会自发性流产,这比按蓝图设计完美的婴儿要容易的多。大自然只需要保留符合标准的事物。大自然懂得善于可选择性,它展示了如何以可选择性替代智慧。

  4、受到很大启发的三个问题

  4.1 如何看待错误?

  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预测体系带来的只能是脆弱性。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结果的多种可能性,认为大多数结果都会对你有利,那么你就具有反脆弱性。这种态度让我想起了超爱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男主角的口头禅:All is well。

  2)把错误当做礼物:

  从每一个错误中学*,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离成功更*。

  从每一次冲突中学*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恐惧,可以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3)如果能够理性地进行试错,将错误当作一种信息源,那么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要素其实并没有那么随机。

  4.2 关于永生

  虽然基因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信息,但基因的载体却是脆弱的,而且需要维持这种脆弱性,以使基因变得更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产生信息或改善信息。尼采说过——子女和书籍,这两类信息都是可以世世代代流传的。

  作者说:我在地球上不是为了永生,不是为了苟活。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最后能够为集体利益,为了繁衍后代或最终为了书籍而像英雄那样死去——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

  最后,我会释然地说再见,就像法国人说的,腾出空间给其他人吧。

  4.3 无为与有为

  当你有一些小感冒、小咳嗽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马上去医院开药打针,而是什么也不做,依靠自身免疫力让身体恢复,只有当身体遭受重大创伤的时候,比如被子弹射中,才应该接受医生的治疗。当企业出现小的危机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妈妈马上伸出援手,而是让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只有当企业遭受重大危机,如金融风暴,*才应该进行调控。

  最后,想再提一下作者的经历。他在20xx年“9·11”事件发生前大量买入行权价格很低、无价值的认沽权证,用一种独特方式做空美国股市,“9·11”事件发生后而一夜暴富。无独有偶,他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又先知先觉重仓做空,大赚特赚了一笔。

  很多人都是说一套,做一套。而作者却是真的把他书中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者认为的勇气:勇敢的站起来支持一个想法,并在激动的状态中享受死亡,只因为获得了为真相而死的权利或站起来维护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希望我也成为有勇气爱上风的火!

《反脆弱》读书笔记3

  如何爱上风?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最*一直在寻找关于如何用概率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不确定世界的书,刚刚让我碰到这本《反脆弱》。翻开书,看到上面这段话,简直惊喜万分。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的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随机性的世界。

  整本书不是非常容易读,一是因为自己对这个话题领域比较陌生,加上不靠谱的翻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作者超级跳跃、发散性思维和极为广博的知识面,在不同领域的话题中穿来穿去,颇需要好好花些心思,才能梳理清楚。即便如此,作者随意挥洒的文字背后闪现出的真知灼见,清晰诡异的脑回路,不得不让你拍手称赞,每多看一遍,都能多读懂一些,然后就对作者有了更多的敬意,思维系统不断被升级和重塑的赶脚。

  这本书,我的阅读方式是:第一遍通读,第二遍摘抄书中精华,第三遍细细梳理出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其间在豆瓣和知乎上查阅了相关的读后感和评价,以及作者推崇的哲学家及相关思想。即使这样,依然感觉很多地方还没有理解的十分透彻,也许需要过上一两年再来读一遍,最好是英文。除此之外,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去尝试应用书中提到的思维策略,让自己真正成为爱上风的火!

  1、什么是反脆弱?

  简单说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打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作者引用神话来类比事物的三种特性:

  脆弱性——达摩克利斯之剑,看似一切*静但难以抵抗任何风险;

  强韧性——凤凰,每一次烈火中重生都以同样的姿态出现;

  反脆弱性——九头蛇,每砍掉一个头,会新长出两个头,比原来更难以对付。

  所有的复杂系统、有机物都具有反脆弱性,如大自然、经济系统等;而所有的非复杂系统,无机物都具有脆弱性,如杯子,电视机等。

  某些人的反脆弱性需要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换取。有机体本身是脆弱的,但它遗传给新生命的基因编码却具有反脆弱性。有机体需要死亡,以确保大自然的反脆弱性——大自然是投机的、无情的、自私的。*通常会扶植一切规模达到不得不救助的企业,以避免危机蔓延至其他公司。人们很难认识到,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一家公司的倒闭会连累其他公司,因为接二连三的失败正是为了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健。

  2、反脆弱是如何产生的?

  我尝试着梳理了一下本书的逻辑结构,发现底层逻辑性还是挺强的,只不过作者的行文实在是太飘逸了,很难让人一眼明了。没看过书的人会很难理解,我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下。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解释反脆弱性的产生即第一行的逻辑链条。如果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物质匮乏),会让一个孩子充满努力奋斗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来源于匮乏而引起的压力,当动力非常强的时候,他就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好好学*,拼命挣钱,当别人在睡懒觉、打游戏、花前月下,他永远都在努力学*和工作,这就是一种过度反应。在长期的努力下,你比别人赚更多的钱,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你还可以进行消费升级和投资,这就是冗余。

  反脆弱性以冗余的形式呈现,层层冗余正是自然生态系统集中管理风险的显著特征,想想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分形结构,我们人类有两个肾脏,两只眼睛,两个肺。。。然而,人天生不喜欢冗余,因为冗余的事物牺牲了效率,但同时,冗余却让事物具有反脆弱性,万一你的一个肾脏被拿去换苹果,还有一个肾脏可以用来支撑你的生命。过度反应产生冗余的特性可以被应用于许多地方,比如体育训练,什么是最有效和最省时的方法?全力以赴做到极致,随后将剩余时间用于休息和享用巨无霸牛排上。

  3、如何应对反脆弱?

  3.1 和中庸思想异曲同工的杠铃策略

  这种策略作者给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叫杠铃策略。这个策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什么叫中庸理论,而且可以被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饮食、锻炼、写作、教育、创业、投资、创新。。。。

  杠铃策略建立在世界充满了随机性、不确定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先来认识下黑天鹅,满足两类条件的可以称为黑天鹅事件:1、意外性,2、影响力大。负面收益大于正面收益的随机事件,我们称为负面黑天鹅;正面收益大于负面收益的随机事件,我们称为正面黑天鹅。

  杠铃策略指的是在某些领域采取保守策略(从而在负面的黑天鹅面前保持强韧性),而在其他领域承担很多小的风险(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正面的黑天鹅)的双重态度,从而实现反脆弱性。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厌恶,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偏好。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不利风险的减少,也就是能消除毁灭性风险。同时,杠铃策略还可以让你能够不错过新的机遇,并有机会获得超额回报。

  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如何应用杠铃策略:

  写作:如果白天能从事一个与写作活动无关的闲职,那么他的作品会写的更好。比如大刘白天在发电厂从事逻辑性很强的计算机工程师工作,晚上从事创新性极强的小说写作,并创作出伟大的《三体》;

  投资:最大限度的安全+最大限度的投机。把90%的资金投资于风险性极低的项目,10%的资金用于投资高风险的项目。而不是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中等风险的项目。金融杠铃策略的最大损失是已知的,但是一旦正面黑天鹅发生,可以获得的回报是无上限的;

  跑步:10%的时间用于变速跑训练,90%的时间用于轻松跑训练,而不是像我之前一样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不慢不快的的跑步训练;

  饮食:惊奇的发现之前流行过的轻断食就很符合杠铃策略。一周里面2天的时间吃很少,另外5天里面随便吃;

  工作:番茄工作法也是杠铃策略的一个应用。25分钟高度紧张的投入工作,5分钟完全放松。如此交替往复。

  简直太棒了!有木有!!!我已经把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惯都按照杠铃策略进行了优化,满意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把这个杠铃策略,也叫做学会走极端,并且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好*衡。从小受到错误的儒家中庸思想的教育,以为做人做事都要不偏不正,不黑不白。但直到读了缠中说禅的论语新解,才知道从古至今就没有几个人真正的理解中庸。真正的中庸思想,其实就是杠铃策略,要学会走极端,并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衡。比如我们形容一些牛人为亦正亦邪,比如我很喜欢以前实*过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的Slogan: Work hard, Play harder! 比如我们经常挂在口头的.: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如果你不会破坏一段关系,你就无法建立一段关系;不舍不得,大舍大得。我可以非常理性,同时我也可以非常感性,而且我知道什么时候该理性,什么时候该感性。大部分人都是处于中间地带,少部分人可以处于某一个极端,但是这种仍然是不完整的,不够灵活的,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只有孔子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中庸,在两极间自由游走。不过有了杠铃策略,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儿开始慢慢修炼自己。

  3.2 否定法——先清除脆弱性

  任何时候,先生存,再发展。

  迈向反脆弱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也就是说,通过降低自己暴露于负面黑天鹅事件的概率,让反脆弱性顺其自然地发挥作用。

  如果某个事物是脆弱性的,那么它破碎的风险会导致你做的任何旨在改善它或提高其效率的工作都变得无关紧要,除非你先降低其破碎的风险。

  杠铃模式背后的逻辑是先清除脆弱性,可以利用否定法。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大卫是如何雕塑成的?答:我只是去掉了他多余的部分。雕像都是通过做减法一步步削减冗余而成型的。

  减法知识也是一种杠铃模式。了解什么是错的会给你带来强韧性,不了解则带来脆弱性和投机性,但不必因此而害怕,你要设法确保资金在错误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伤害。

  人们是通过负向方法寻求成功的,这也是进化过程的选择:下棋高手通常通过不输棋而取胜(AlphaGo);人们通过避免破产而致富;宗教大多制定了许多禁忌(犹太教法典规定了631条禁忌);生活的经验主要是关于我们应该避开什么事(芒格说我知道了死亡因素最高的方式,然后就不往那些地方去)

  少即是多:二八原则的应用。对系统进行1%的改善可以降低99%的脆弱性,只需几个步骤,很少的几个步骤,并往往以较低的成本,就能使事情变得更好、更安全。

  如果你做某事的理由超过一个,那就不要做。法国军队拒绝以一个以上的理由请假。如果有人以一个以上的论点来攻击一本书或一个理念,你就知道这不是真的。一个哲学家应以一个理念,而非多个理念扬名。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要想得到鲜美的汤,就需要先把老鼠屎清除。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加哪些调味料,可以让汤变得更鲜美呢?

  3.3 杠铃的另一端——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

  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变一种行动,那表示他有改变的选择权。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从根本来说,选择权能让你具备反脆弱性,它帮助你从不确定性的积极面中受益,同时也不会因其消极面而经受严重的伤害。

  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脆弱的事物没有选择权,而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需要选择最好的,即作出最佳选择。

  作者给出了一个公式:选择权=不对称性(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理性(你知道要保留好的,抛弃坏的,知道如何获取利润)

  我自己给出的一个推理:理性=觉察+筛选机制(价值观)

  简单解释:人们应该不断地试错,然后依据自己的筛选机制(本质上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即你认为什么是好的,重要的)对试错结果进行筛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因素。这中间很关键的三点,你需要有试错的勇气,需要在试错的过程中对事情的进展和结果有清晰的觉察,并且明确知道自己的筛选机制是什么,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选择。

  精益创业理念,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还有最*很火的《原则》,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

  人类有一个常见谬误:目的论谬误。人们经常以为自己确切地知道将来的方向,在过去也确切地知道自己将来的方向,其他人过去所取得的成功也源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一个理性的漫游者与观光客不同,他在旅途的每一步都可能导致他修改日程安排,这样他就可以根据新的信息制订计划。战略是不靠谱的,可口可乐起初是一种医药产品,蒂芙尼珠宝公司是做文具生意起家的,曾经的顶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是从造纸起家的。

  所以,我们大可以坦然的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无知的我们,又该如何进入无法穿透的事物内部,并彻底主宰、征服它?

  大自然的进化无须智慧/选择权可以替换知识。

  进化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复杂而精密的事物,无须智慧,只需要可选择性和某些自然选择过滤机制,再加上随机性即可。进化是靠无定向的、凸性的自由探索或试错来推进的,因此本质上是强韧的,因为它能从连续的、重复的、细小的、局部的错误中获得潜在的随机收益。

  你不必每次都正确——勇于试错。试错过程中我们会犯小错误,但却能获得大收益,称为自由探索。大约二分之一的胚胎会自发性流产,这比按蓝图设计完美的婴儿要容易的多。大自然只需要保留符合标准的事物。大自然懂得善于可选择性,它展示了如何以可选择性替代智慧。

  4、受到很大启发的三个问题

  4.1 如何看待错误?

  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预测体系带来的只能是脆弱性。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结果的多种可能性,认为大多数结果都会对你有利,那么你就具有反脆弱性。这种态度让我想起了超爱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男主角的口头禅:All is well。

  2)把错误当做礼物:

  从每一个错误中学*,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离成功更*。

  从每一次冲突中学*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恐惧,可以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3)如果能够理性地进行试错,将错误当作一种信息源,那么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要素其实并没有那么随机。

  4.2 关于永生

  虽然基因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信息,但基因的载体却是脆弱的,而且需要维持这种脆弱性,以使基因变得更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产生信息或改善信息。尼采说过——子女和书籍,这两类信息都是可以世世代代流传的。

  作者说:我在地球上不是为了永生,不是为了苟活。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最后能够为集体利益,为了繁衍后代或最终为了书籍而像英雄那样死去——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

  最后,我会释然地说再见,就像法国人说的,腾出空间给其他人吧。

  4.3 无为与有为

  当你有一些小感冒、小咳嗽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马上去医院开药打针,而是什么也不做,依靠自身免疫力让身体恢复,只有当身体遭受重大创伤的时候,比如被子弹射中,才应该接受医生的治疗。当企业出现小的危机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妈妈马上伸出援手,而是让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只有当企业遭受重大危机,如金融风暴,*才应该进行调控。

  最后,想再提一下作者的经历。他在20xx年“9·11”事件发生前大量买入行权价格很低、无价值的认沽权证,用一种独特方式做空美国股市,“9·11”事件发生后而一夜暴富。无独有偶,他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又先知先觉重仓做空,大赚特赚了一笔。

  很多人都是说一套,做一套。而作者却是真的把他书中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者认为的勇气:勇敢的站起来支持一个想法,并在激动的状态中享受死亡,只因为获得了为真相而死的权利或站起来维护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希望我也成为有勇气爱上风的火!

《反脆弱》读书笔记4

  今天,我在“得到”APP听了一本书,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喜欢了,听了大约有六七遍。

  这本书就是《反脆弱》。作者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被评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者之一,拆书读书人是《好好学*》的作者成甲老师。

  喜欢读书,也喜欢听书。想要了解人类智慧,捷径就是读书。宋代第三个皇帝赵恒《励学篇》的名句是:“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

  读书这么好,可是现在的书籍多到我们几辈子都读不完。那么用二三十分钟听厉害的人帮你拆书就是很好的选择。Ta们会帮你梳理整本书的脉络,逻辑,讲述重点内容和自己的见解。当然,短短的二十几分种并不能涵盖一本书所有的内容,所以如果听完很喜欢的话,就可以买回来细细品读。

  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时间,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迅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对照别人的解读,极大得优化了自己的读书时间。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也买了几本书,比如梁冬老师的《处处见生机》,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和今天刚买的《反脆弱》。

  01关于意外

  《反脆弱》是一本“雪中送炭”的好书,解决了我最*的困扰。这个困扰就是“如何对待意外。”

  前几天我的文章中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面对意外的这个话题。比如《80后的困局》,《出苦力的人啊,向你们致敬》,《你身边有年轻人得白血病吗?》。

  为什么我这么关注意外,因为我深深体会到了意外的威力。因为意外,我曾经摊上了官司,赔付巨额费用。这让我穷困潦倒,外债缠身,苦闷压抑。那时是20xx年,我当时想世界末日如果是真的多好;因为意外,我滑雪骨折,左肱骨骨折,术后输血,高烧,过敏,痛不欲生,又是一笔巨额医药费。

  曾经的我,敢玩迪士尼和欢乐谷里所有最危险的游戏,而如今的我,甚至都不敢独自出门。架着手臂,怕摔倒,也怕被别人碰到。我似乎变成了一个胆小鬼,感觉自己很脆弱,再经不起什么意外了。坦白地说,意外没有让我变得更坚强,却让我变得更小心谨慎了。当然,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许并不是坏事。

  “小心驶得万年船”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说的就是要对意外有敬畏之心。

  02对待意外

  正如前文我说,面对意外我没有更坚强,反而感觉很脆弱。但是很多朋友又觉得我还是比较坚强的,直到看到《反脆弱》提到的一个观点我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原来脆弱的反义词并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反脆弱”这个词是作者创造出来的,意思是“我们设计的生活模式,应当在各种意外发生之后,不但不会在风险中受损,反而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听这么多遍本书音频的原因。因为我迫切希望学到“反脆弱”的这个能力。

  关于建立“反脆弱”系统,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减少不利因素来降低脆弱性。

  第二步,特别关注杠铃策略,就是杠铃两边极好或极坏的事情。

  第三步,主动理性试错。”

  当然,这只是这本书内容很少的一部分。这本宏大,涵盖广的书籍,我会再细细阅读学*。音频我听了六七遍,相信这本书我会读更多遍。

  最后感谢罗辑思维,“得到”APP,成甲老师。即使相见恨晚,这本书我还是遇到了,也推荐给大家。意外无处不在,我们要做好准备。

《反脆弱》读书笔记5

  如何爱上风?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最*一直在寻找关于如何用概率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不确定世界的书,刚刚让我碰到这本《反脆弱》。翻开书,看到上面这段话,简直惊喜万分。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的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随机性的世界。

  整本书不是非常容易读,一是因为自己对这个话题领域比较陌生,加上不靠谱的翻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作者超级跳跃、发散性思维和极为广博的知识面,在不同领域的话题中穿来穿去,颇需要好好花些心思,才能梳理清楚。即便如此,作者随意挥洒的文字背后闪现出的真知灼见,清晰诡异的脑回路,不得不让你拍手称赞,每多看一遍,都能多读懂一些,然后就对作者有了更多的敬意,思维系统不断被升级和重塑的赶脚。

  这本书,我的阅读方式是:第一遍通读,第二遍摘抄书中精华,第三遍细细梳理出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其间在豆瓣和知乎上查阅了相关的读后感和评价,以及作者推崇的哲学家及相关思想。即使这样,依然感觉很多地方还没有理解的十分透彻,也许需要过上一两年再来读一遍,最好是英文。除此之外,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去尝试应用书中提到的思维策略,让自己真正成为爱上风的火!

  1、什么是反脆弱?

  简单说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打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作者引用神话来类比事物的三种特性:

  脆弱性——达摩克利斯之剑,看似一切*静但难以抵抗任何风险;

  强韧性——凤凰,每一次烈火中重生都以同样的姿态出现;

  反脆弱性——九头蛇,每砍掉一个头,会新长出两个头,比原来更难以对付。

  所有的复杂系统、有机物都具有反脆弱性,如大自然、经济系统等;而所有的非复杂系统,无机物都具有脆弱性,如杯子,电视机等。

  某些人的反脆弱性需要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换取。有机体本身是脆弱的,但它遗传给新生命的基因编码却具有反脆弱性。有机体需要死亡,以确保大自然的反脆弱性——大自然是投机的、无情的、自私的。*通常会扶植一切规模达到不得不救助的企业,以避免危机蔓延至其他公司。人们很难认识到,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一家公司的倒闭会连累其他公司,因为接二连三的失败正是为了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健。

  2、反脆弱是如何产生的?

  我尝试着梳理了一下本书的逻辑结构,发现底层逻辑性还是挺强的,只不过作者的行文实在是太飘逸了,很难让人一眼明了。没看过书的人会很难理解,我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下。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解释反脆弱性的产生即第一行的逻辑链条。如果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物质匮乏),会让一个孩子充满努力奋斗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来源于匮乏而引起的压力,当动力非常强的时候,他就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好好学*,拼命挣钱,当别人在睡懒觉、打游戏、花前月下,他永远都在努力学*和工作,这就是一种过度反应。在长期的努力下,你比别人赚更多的钱,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你还可以进行消费升级和投资,这就是冗余。

  反脆弱性以冗余的形式呈现,层层冗余正是自然生态系统集中管理风险的显著特征,想想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分形结构,我们人类有两个肾脏,两只眼睛,两个肺。。。然而,人天生不喜欢冗余,因为冗余的事物牺牲了效率,但同时,冗余却让事物具有反脆弱性,万一你的一个肾脏被拿去换苹果,还有一个肾脏可以用来支撑你的生命。过度反应产生冗余的特性可以被应用于许多地方,比如体育训练,什么是最有效和最省时的方法?全力以赴做到极致,随后将剩余时间用于休息和享用巨无霸牛排上。

  3、如何应对反脆弱?

  3.1 和中庸思想异曲同工的杠铃策略

  这种策略作者给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叫杠铃策略。这个策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什么叫中庸理论,而且可以被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饮食、锻炼、写作、教育、创业、投资、创新。。。。

  杠铃策略建立在世界充满了随机性、不确定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先来认识下黑天鹅,满足两类条件的可以称为黑天鹅事件:1、意外性,2、影响力大。负面收益大于正面收益的随机事件,我们称为负面黑天鹅;正面收益大于负面收益的随机事件,我们称为正面黑天鹅。

  杠铃策略指的是在某些领域采取保守策略(从而在负面的黑天鹅面前保持强韧性),而在其他领域承担很多小的风险(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正面的黑天鹅)的双重态度,从而实现反脆弱性。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厌恶,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偏好。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不利风险的减少,也就是能消除毁灭性风险。同时,杠铃策略还可以让你能够不错过新的机遇,并有机会获得超额回报。

  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如何应用杠铃策略:

  写作:如果白天能从事一个与写作活动无关的闲职,那么他的作品会写的更好。比如大刘白天在发电厂从事逻辑性很强的计算机工程师工作,晚上从事创新性极强的小说写作,并创作出伟大的《三体》;

  投资:最大限度的安全+最大限度的投机。把90%的资金投资于风险性极低的项目,10%的资金用于投资高风险的项目。而不是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中等风险的项目。金融杠铃策略的最大损失是已知的,但是一旦正面黑天鹅发生,可以获得的回报是无上限的;

  跑步:10%的时间用于变速跑训练,90%的时间用于轻松跑训练,而不是像我之前一样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不慢不快的的跑步训练;

  饮食:惊奇的发现之前流行过的轻断食就很符合杠铃策略。一周里面2天的时间吃很少,另外5天里面随便吃;

  工作:番茄工作法也是杠铃策略的一个应用。25分钟高度紧张的投入工作,5分钟完全放松。如此交替往复。

  简直太棒了!有木有!!!我已经把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惯都按照杠铃策略进行了优化,满意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把这个杠铃策略,也叫做学会走极端,并且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好*衡。从小受到错误的儒家中庸思想的教育,以为做人做事都要不偏不正,不黑不白。但直到读了缠中说禅的论语新解,才知道从古至今就没有几个人真正的理解中庸。真正的中庸思想,其实就是杠铃策略,要学会走极端,并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衡。比如我们形容一些牛人为亦正亦邪,比如我很喜欢以前实*过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的Slogan: Work hard, Play harder! 比如我们经常挂在口头的: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如果你不会破坏一段关系,你就无法建立一段关系;不舍不得,大舍大得。我可以非常理性,同时我也可以非常感性,而且我知道什么时候该理性,什么时候该感性。大部分人都是处于中间地带,少部分人可以处于某一个极端,但是这种仍然是不完整的,不够灵活的,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只有孔子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中庸,在两极间自由游走。不过有了杠铃策略,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儿开始慢慢修炼自己。

  3.2 否定法——先清除脆弱性

  任何时候,先生存,再发展。

  迈向反脆弱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也就是说,通过降低自己暴露于负面黑天鹅事件的概率,让反脆弱性顺其自然地发挥作用。

  如果某个事物是脆弱性的,那么它破碎的风险会导致你做的任何旨在改善它或提高其效率的工作都变得无关紧要,除非你先降低其破碎的风险。

  杠铃模式背后的逻辑是先清除脆弱性,可以利用否定法。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大卫是如何雕塑成的?答:我只是去掉了他多余的部分。雕像都是通过做减法一步步削减冗余而成型的。

  减法知识也是一种杠铃模式。了解什么是错的会给你带来强韧性,不了解则带来脆弱性和投机性,但不必因此而害怕,你要设法确保资金在错误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伤害。

  人们是通过负向方法寻求成功的,这也是进化过程的选择:下棋高手通常通过不输棋而取胜(AlphaGo);人们通过避免破产而致富;宗教大多制定了许多禁忌(犹太教法典规定了631条禁忌);生活的经验主要是关于我们应该避开什么事(芒格说我知道了死亡因素最高的方式,然后就不往那些地方去)

  少即是多:二八原则的应用。对系统进行1%的改善可以降低99%的脆弱性,只需几个步骤,很少的几个步骤,并往往以较低的成本,就能使事情变得更好、更安全。

  如果你做某事的理由超过一个,那就不要做。法国军队拒绝以一个以上的理由请假。如果有人以一个以上的论点来攻击一本书或一个理念,你就知道这不是真的。一个哲学家应以一个理念,而非多个理念扬名。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要想得到鲜美的汤,就需要先把老鼠屎清除。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加哪些调味料,可以让汤变得更鲜美呢?

  3.3 杠铃的另一端——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

  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变一种行动,那表示他有改变的选择权。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从根本来说,选择权能让你具备反脆弱性,它帮助你从不确定性的积极面中受益,同时也不会因其消极面而经受严重的伤害。

  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脆弱的事物没有选择权,而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需要选择最好的,即作出最佳选择。

  作者给出了一个公式:选择权=不对称性(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理性(你知道要保留好的,抛弃坏的,知道如何获取利润)

  我自己给出的一个推理:理性=觉察+筛选机制(价值观)

  简单解释:人们应该不断地试错,然后依据自己的筛选机制(本质上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即你认为什么是好的,重要的)对试错结果进行筛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因素。这中间很关键的三点,你需要有试错的'勇气,需要在试错的过程中对事情的进展和结果有清晰的觉察,并且明确知道自己的筛选机制是什么,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选择。

  精益创业理念,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还有最*很火的《原则》,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

  人类有一个常见谬误:目的论谬误。人们经常以为自己确切地知道将来的方向,在过去也确切地知道自己将来的方向,其他人过去所取得的成功也源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一个理性的漫游者与观光客不同,他在旅途的每一步都可能导致他修改日程安排,这样他就可以根据新的信息制订计划。战略是不靠谱的,可口可乐起初是一种医药产品,蒂芙尼珠宝公司是做文具生意起家的,曾经的顶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是从造纸起家的。

  所以,我们大可以坦然的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无知的我们,又该如何进入无法穿透的事物内部,并彻底主宰、征服它?

  大自然的进化无须智慧/选择权可以替换知识。

  进化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复杂而精密的事物,无须智慧,只需要可选择性和某些自然选择过滤机制,再加上随机性即可。进化是靠无定向的、凸性的自由探索或试错来推进的,因此本质上是强韧的,因为它能从连续的、重复的、细小的、局部的错误中获得潜在的随机收益。

  你不必每次都正确——勇于试错。试错过程中我们会犯小错误,但却能获得大收益,称为自由探索。大约二分之一的胚胎会自发性流产,这比按蓝图设计完美的婴儿要容易的多。大自然只需要保留符合标准的事物。大自然懂得善于可选择性,它展示了如何以可选择性替代智慧。

  4、受到很大启发的三个问题

  4.1 如何看待错误?

  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预测体系带来的只能是脆弱性。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结果的多种可能性,认为大多数结果都会对你有利,那么你就具有反脆弱性。这种态度让我想起了超爱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男主角的口头禅:All is well。

  2)把错误当做礼物:

  从每一个错误中学*,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离成功更*。

  从每一次冲突中学*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恐惧,可以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3)如果能够理性地进行试错,将错误当作一种信息源,那么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要素其实并没有那么随机。

  4.2 关于永生

  虽然基因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信息,但基因的载体却是脆弱的,而且需要维持这种脆弱性,以使基因变得更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产生信息或改善信息。尼采说过——子女和书籍,这两类信息都是可以世世代代流传的。

  作者说:我在地球上不是为了永生,不是为了苟活。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最后能够为集体利益,为了繁衍后代或最终为了书籍而像英雄那样死去——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

  最后,我会释然地说再见,就像法国人说的,腾出空间给其他人吧。

  4.3 无为与有为

  当你有一些小感冒、小咳嗽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马上去医院开药打针,而是什么也不做,依靠自身免疫力让身体恢复,只有当身体遭受重大创伤的时候,比如被子弹射中,才应该接受医生的治疗。当企业出现小的危机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妈妈马上伸出援手,而是让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只有当企业遭受重大危机,如金融风暴,*才应该进行调控。

  最后,想再提一下作者的经历。他在20xx年“9·11”事件发生前大量买入行权价格很低、无价值的认沽权证,用一种独特方式做空美国股市,“9·11”事件发生后而一夜暴富。无独有偶,他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又先知先觉重仓做空,大赚特赚了一笔。

  很多人都是说一套,做一套。而作者却是真的把他书中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者认为的勇气:勇敢的站起来支持一个想法,并在激动的状态中享受死亡,只因为获得了为真相而死的权利或站起来维护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希望我也成为有勇气爱上风的火!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3篇(扩展2)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反脆弱》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1

  今天,我在“得到”APP听了一本书,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喜欢了,听了大约有六七遍。

  这本书就是《反脆弱》。作者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被评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者之一,拆书读书人是《好好学*》的作者成甲老师。

  喜欢读书,也喜欢听书。想要了解人类智慧,捷径就是读书。宋代第三个皇帝赵恒《励学篇》的名句是:“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

  读书这么好,可是现在的书籍多到我们几辈子都读不完。那么用二三十分钟听厉害的人帮你拆书就是很好的选择。Ta们会帮你梳理整本书的脉络,逻辑,讲述重点内容和自己的见解。当然,短短的二十几分种并不能涵盖一本书所有的内容,所以如果听完很喜欢的话,就可以买回来细细品读。

  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时间,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迅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对照别人的解读,极大得优化了自己的读书时间。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也买了几本书,比如梁冬老师的《处处见生机》,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和今天刚买的《反脆弱》。

  01关于意外

  《反脆弱》是一本“雪中送炭”的好书,解决了我最*的困扰。这个困扰就是“如何对待意外。”

  前几天我的文章中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面对意外的这个话题。比如《80后的困局》,《出苦力的人啊,向你们致敬》,《你身边有年轻人得白血病吗?》。

  为什么我这么关注意外,因为我深深体会到了意外的威力。因为意外,我曾经摊上了官司,赔付巨额费用。这让我穷困潦倒,外债缠身,苦闷压抑。那时是20xx年,我当时想世界末日如果是真的多好;因为意外,我滑雪骨折,左肱骨骨折,术后输血,高烧,过敏,痛不欲生,又是一笔巨额医药费。

  曾经的我,敢玩迪士尼和欢乐谷里所有最危险的游戏,而如今的我,甚至都不敢独自出门。架着手臂,怕摔倒,也怕被别人碰到。我似乎变成了一个胆小鬼,感觉自己很脆弱,再经不起什么意外了。坦白地说,意外没有让我变得更坚强,却让我变得更小心谨慎了。当然,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许并不是坏事。

  “小心驶得万年船”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说的就是要对意外有敬畏之心。

  02对待意外

  正如前文我说,面对意外我没有更坚强,反而感觉很脆弱。但是很多朋友又觉得我还是比较坚强的,直到看到《反脆弱》提到的一个观点我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原来脆弱的反义词并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

  “反脆弱”这个词是作者创造出来的,意思是“我们设计的生活模式,应当在各种意外发生之后,不但不会在风险中受损,反而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听这么多遍本书音频的原因。因为我迫切希望学到“反脆弱”的这个能力。

  关于建立“反脆弱”系统,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减少不利因素来降低脆弱性。

  第二步,特别关注杠铃策略,就是杠铃两边极好或极坏的事情。

  第三步,主动理性试错。”

  当然,这只是这本书内容很少的一部分。这本宏大,涵盖广的书籍,我会再细细阅读学*。音频我听了六七遍,相信这本书我会读更多遍。

  最后感谢罗辑思维,“得到”APP,成甲老师。即使相见恨晚,这本书我还是遇到了,也推荐给大家。意外无处不在,我们要做好准备。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2

  看完了这本书,一种使命感让我静下心来读了两遍,现与大家分享些感受。

  作者首先定义了“反脆弱性”。不同于机器等非生物体,所有的生物体都具有反脆弱性。反脆弱性是指从冲击中受益,如果我们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并从随机事件中获利。在我们提升反脆弱能力过程中,非理性的本能和灵感永远比理性认知更加有效。

  反脆弱性是保守偏执加上积极主动的组合,在生活中我们要按照80%-20%的杠铃策略来增强反脆弱性,比如一个男人需要把80%以上的精力去做安全稳健的工作,剩下至多20%去搞风险最大的投机;而一个女人的最佳选择则是嫁给一个手艺人获得稳定的生活,然后再伺机与某艺术家开个小差。

  通读全书对于反脆弱的体会,就像经过磨练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疯狂DISCO,或者把歇斯底里的重金属与安静祥和的农业进行完美融合。掌握反脆弱性,就会像《最炫民族风》的流行一样,以让人抓狂的方式强悍地从不确定性中获取巨大收益。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3

  “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变得更强大。”——尼采

  新年伊始,磕磕绊绊将这部网红大部头《反脆弱》阅读完毕,也有了第一篇读书笔记。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有点难啃,但同时又会激发许多新鲜想法的书。书中的语言偏逻辑和哲学,知识体系也横跨了许多领域。稍一走神,就很容易跟不上作者的思维飞行。

  首先来说说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一位在学界和金融街都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物。曾因成功预测金融危机而名声大噪,出版过广为人知的《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也有人称他为“最令人敬畏的风险管理者”、“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很多人理解世界的运作是建立在可预测和可假设的状态下,并进行理性的决策。而塔勒布却提出,不确定性和无法定义的事物才是正常的,那些号称可以预测的,都是骗子。这句话,实际上会让经济学者、金融分析师、政客们等诸多群体感到心塞。

  当然,作者确实杠精了一些,也啰嗦了一些,但这些都不能阻止他写出了一部值得翻上几遍的好书。

  01、不确定性无处不在

  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很多人喜欢谈论风险,谈论预测,也谈论机会成本。但同时,人们却对不确定性的东西感到恐惧,有时候会像鸵鸟一样盲目而无知。精英主义高人一等的思维在于,他们总以为可以比别人多一点天赋和能力,反应速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比别人多哪怕一秒钟。在金融市场,割韭菜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但在塔勒布看来,“长并不会比出租车司机更快知道,有关战争什么时候爆发”。人们往往深陷在自己建立的系统之中,以为可以预知风险,并做出准备方案。

  实际上,没有人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或者将要发生什么。诚如黑天鹅事件一样,人们无法预知微小偶然却影响重大的事情。但黑天鹅却可以带领人们从一个社会断层,跨越到另一个社会断层。不确定性,可以让我们有理由去怀疑身处的组织体系、社会格局、文化传媒等灌输到头脑中的、所谓的“正确性”。

  02、发现“九头蛇怪”

  既然不确定性无处不在,塔勒布的主张会不会让我们进入混沌的状态。随机而散漫,难以自处,也难以往前走一步。答案,恰恰相反。发现脆弱的东西,发现不确定性,才有可能知道反脆弱的定义。书中提出,脆弱的东西喜欢稳定,反脆弱的东西喜欢波动。外界的环境越波动、越随机、越混乱,那么它就越会利用这种环境茁长成长。

  比如九头蛇怪,砍掉一个,重生两个。杀不死它的,让它更强大。诚如生命一般,外界的极端伤害可能会在局部上造成伤害,去阻止不了人类不断进化。读后感现代性和脆弱系统息息相关,身处温室的稳定环境太久,很容易滋生对变化的抗拒心态。人们以为通过干预,可以预测金融危机,以为可以减少环境破坏,但事情总是会向最糟糕的结果发展。

  实际上,个体的脆弱性可以衍生出反脆弱性。个体的失误也会为群体的反脆弱性的建立提供可能性。反脆弱性,可能是我们会忽略的存在。

  03、建立反脆弱思维

  知晓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是第一步。建立反脆弱性,或者培养类似的思维和认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则是第二步。

  塔勒布首先提出,就是不要让自己过度暴露在致命风险之中。从生活实践上看,比如不要让企业轻易冒险,不要横穿马路,不要吸毒等等。负向的生活知识,明确而容易被发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掉进这些坑里面。

  其次,用杠铃策略解决不确定性。这个定义也比较好理解。风险小的收益确定的事情,可以投入大量资源,而风险大收益高的也可以投入少量资源。

  杠铃策略教我们,确定自己的最大的损失,然后等待从不确定性中获得无限收益。比如莎士比亚炒房子才成就了自己大文豪的生活,人们花在业余时间上的技能反而帮助自己转型成功。这里的启示是,单一的专业,很有可能在未来无法存活。不如增强多元能力,提升个体的反脆弱性。

  最后一步就是理性的试错,一点点提高抗压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让损失留在可控的范围内。利用不确定性的关键,可能就是拥有选择权。拥有选择权可以规避不利风险和不利因素,在发现机遇时有能力准确捕获,将收益放到最大。

  04、让我们感谢错误

  《反脆弱》,不像是一部纯粹的风险决策书,更像是一部隐喻意味强烈的哲学著作。人们常见的现象、知识都可能囊括其中,塔勒布只是指出了一条反脆弱性的规律而已。

  我们可能感知到了世界的复杂和不确定性,也害怕风险的到来,毁灭着一切。也许,学会利用反脆弱的处事方式,可能会减少一些恐惧心,也可能会带来新的解决方案。感谢错误,拥抱变化,想想发生着的糟糕的事情,外部的伤害,正在教会我们做什么。偶尔切换下固定的思维*惯,学一学领域之外的知识,不失为一种全新的成长。

  我相信,每个人读塔勒布的书,都会有不一样的启发。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4

  一、别人对你的评价你怎么对待:

  1、看别人的评价是否基于了解你(不了解你不必在意)。

  2、别人所站的立场是否对他人自己有利(出于对他们自己有利而对自己无利的不必在意)。

  3、评价是善是恶(带着恶,对我们有害就要在意了)

  二、脆弱的反面是反脆弱,脆弱的推手有父母、亲戚、老师、朋友、同学……不是所有希望你好的人都对你有好处,要看谁为你的人生负责,没有人负责,负责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要自己选择

  三、不要做被保护好的脆弱的杯子,要做越弹越高的皮球。不是“多难兴邦”,是多难吸取教训才兴邦,感情一样,人生也一样

  四、让不好的事情一点一点发生,然后变成正确的,要因负面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强韧,不要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五、中国人赌性很大,女人对婚姻、家庭、男人赌性很大,千万别,要投资自己,男人、孩子只是一部分,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六、不要过度追求稳定,多去探索,多为不确定性准备:读书学*、投资理财、积累人脉、健身护肤

  七、*衡好工作和梦想,边工作边为梦想准备,这样才不会两个都做不好,一颗红星两手准备,两个都不会差

  八、分散投资,小规模的成本付出,大规模的收益:比如多相亲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公,多走出去交朋友积累人脉……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5

  《反脆弱》可以说是我主动去阅读的难度最高的书之一了,这本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作者理解了“反脆弱”这个概念之后,想要和大家分享,所以写了这本书。

  虽然书的副标题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但是里面很少有说到获益的具体步骤,但是作者有说到如何获得反脆弱性。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反脆弱,以及如何获得反脆弱以及如何鉴别脆弱等,接下来我就把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一、什么是反脆弱?

  简单来说就是遭受挫折之后,被击垮的叫脆弱,被击倒,但是还能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强的,就叫反脆弱。

  我来试着用作者的三元法来做进一步的介绍。

  脆弱:帐篷;坚固:板房;反脆弱:大树。

  面对逐步增强的大风,最先被吹倒的肯定是帐篷。

  板房拥有钢架支撑,显得更加牢固,能够承受更大强度的风,但是因为本身只是在*地上搭建起来的建筑,本就打算之后拆除的,所以固定措施并不十分完善,所以在更大程度的大风当中,板房就算不被吹倒,也很有可能被吹变形。

  大树拥有发达的根系,也可以承受大风而不倒,即使大树被吹得摇摇晃晃,但只要树不倒,之后树根在泥土中蔓延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提升,以此来抵抗下次更强的风,从这次大风中收益。

  但同时,作者又说了反脆弱其实是有限度的。

  适当的大风可以提高大树的抗风能力,但是如果风大到直接把树连根拔起,那么离开土壤的大树又是脆弱的。

  那板房也可能本身就是一个板房制造商的项目,制造商目的是造出可以抗衡强台风的板房,以此作为卖点,那这个时候,“板房制造商”就是反脆弱的,甚至越强的风,更有利于制造商研发出坚固的板房。

  做个阅读延申,反脆弱的限度与作者提到的相对,其实也可以来反思一下自己偶尔的“二极管”思维,万事无绝对,可能板房对于帐篷是坚固的,但是帐篷对于纸牌屋,却是帐篷更加坚固。

  一件事情或是一本书之所以屡禁不止,本就说明压制这件事存在反脆弱性。

  反脆弱性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有些看不见的,如压制这件事本身,也是具有反脆弱性的。

  就好比让·弗雷龙,本是一位*庸的思想家但是因为激怒了伏尔泰,使后者写下许多针对他的讽刺诗,从而在思想界扮演了一个颇为重要的角色。

  压制者的本意是为了使一件事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但是当压制的力度越大,反而会使大众更加想去了解被压制者。

  听起来就像是秦朝焚书坑儒,但是到了汉代却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作者说到的“过度反应”,而“过度补偿机制”,与投资中说的“安全边际”更加类似,这在书中被称为“冗余”。

  越是深入海底,海就越深。

  文中以此来形容一个人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具有反脆弱性,一旦对一件事产生了好奇心,那么这件事对你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

  二、对于整体来说,他的反脆弱性与个体是负相关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体与个体的利益是相反的,整体的反脆弱性有赖于组成群体的个体的脆弱性,个体的牺牲或失败,可以整体得到进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参考前人的做法,我们可以知道怎么做会导致失败,前人的失败对于后者来说,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同时,当整体面对某项灾害时,个体的牺牲就尤为高贵,因为面对灾害,个体的脆弱性被无限放大,但是牺牲的个体却可以给整体对抗这些灾害带来更多的经验,以此更好地保存整体。

  这也是为什么,书中作者建议设立“美国创业者日”。

  一鲸落万物生。

  当个体开始强大到成为寡头的时候,整体的脆弱性会被无限放大。

  这也是为什么当茅台遭遇暴跌的时候,整个白酒板块,甚至A股都会遭受重创。

  而当商周覆灭,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才开始显现出来,百家争鸣的时代才真正开始。

  为了真正享受到反脆弱带来的红利,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活着”。

  把自己比作一个项目,想要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地运行,首先就一要保证自己活的好好的,保持良好的作息,坚持锻炼,一年进行一次体检等等,防止潜在的风险。

  二要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现金流,最重要的就是资金的规划,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有一定额度的“杠杆”,也就是保险,来减少意外发生对我们现金流的冲击;保证工作的现金流持续性,坚持工作。

  三、如何具有反脆弱性?

  压力也是一种信息源,当感受到压力的时候,生命体会体现出反脆弱性,从而在压力下得到提升,而无生命体在压力下会产生材料疲劳从而造成损坏。

  在急性刺激下,生命体会比慢性刺激下更加出色,急性刺激恢复之后,可以带来提升,但是慢性刺激只会让生命体更快被消耗。

  像是跑步,每次感觉喘了就停止的话只是在浪费时间,但是每次运动到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时候,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单次运动的效率,提升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

  当然,我们需要辨认外部压力。

  有的压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例如工作当中不得不参与的搬运等等,而有的压力却会使我们的健康状况下降,就像是高额的贷款等等,只会让人陷入无止境的焦虑中。

  辨认外部压力需要和自身的反脆弱性进行综合判断。

  有的人可能先天就不足,也就是机体的反脆弱性弱,参与高强度运动会由于机体恢复能力跟不上造成损伤;有的人天生意志强大,在高额贷款以及其他生活压力下,反而爆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对于获得反脆弱,后文还有以下补充:

  ①不预测,只应对

  就像是高考,题目我们根本无法预测,所以学生可以做到就是把各种题型的题目都烂熟于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加强自身的反脆弱性,这样面对五花八门的高考试题,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②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就是一个方案采取极端的两个极端的策略,忽略中间较为“中庸”的策略。作者拿理财打比方,拿10%的钱去做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剩下90%的钱去做稳定保本的投资,即使亏了,也就只是亏损10%,而盈利却没有上限;拿100%的钱去做所谓的稳健受益,那么,一旦遭受亏损就可能超过10%。杠铃策略具有反脆弱性,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地发挥效用。

  运动的时候采取杠铃策略,一边是挑战自己的极限,一边是通过低强度的运动(也就是作者说的什么都不做)来进行热身放松,我就是经常忽略热身放松,直接参与高强度运动的,这样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很容易就在运动中受伤;

  理财当中采取杠铃策略,一边选择保本、方便提取的理财,一边选择激进策略,这和之前的“二八轮动”类似,把稳健策略和激进策略的资金投入保持在一定的数值,这样来进行投资,赚多了就多取出,赚少了少取出,一旦发生了亏损,就把稳健策略中的资金投入激进策略中,整体就是保持“杠铃”不发生变形。

  而市面上的亏损,绝大多数就是投资者管不住自己的手,当亏损发生的时候着急割肉,看见大幅盈利的时候还要加仓,这就导致了“杠铃”的变形,从而导致整体脆弱性的增加,或盈利减少,或亏损增加。

  ③学会选择。

  好比是寻找一样东西,凡是找过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排除,当排除得足够多了,那么目标也就一点点明确出来了。在新旧技术之间选择的时候,新技术刚刚出现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检验它的合格性,但如果只是为了解决旧技术当中的漏洞的话,那新技术一旦出现,就可以马上用来替代旧技术,就像是现在电子产品的迭代,更快更轻便的手机出现的时候,如果有需要就可以更换了。

  无间道有一句台词“从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最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没得选,而且还被逼着做一个坏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准备多个选择是很重要的,就好像上班的交通方式,要准备好自己开车、骑电驴、公交等等,以此来防止意外的发生,就比如油价疯涨开不起车,下雨骑不了电驴等等。

  ④你应该把赌注投给骑师,而不是马匹。

  优秀的骑师知道怎么控制马匹,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冲刺,什么时候需要保存体力。在创业中也是这样,优秀的创业者会不断地进行尝试,并且可以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创新是需要灵感的,你需要具备像漫游者般的能力,随时抓住突然出现的机遇,而不是墨守成规地行事。

  ⑤积极选择反“火鸡”。

  “火鸡”是指看见表面上的好处(管吃管喝),但是忽略之后的巨大危机(在感恩节被屠夫送上餐桌),而反“火鸡”与之完全相反,是指只看见表面上的坏处(例如创业失败率居高不下),但是没看见之后的好处(成功之后收获的巨大好处)。

  我们要选择反“火鸡”的现象,并且多次投资,投资的次数足够之后获得好处的概率就会变得很大。

  一直以来每当自己的计划因为外在因素被打乱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烦躁,但其实这之后也有可能包含着什么机会。

  例如我打算下午看书,但是被朋友请求帮忙做一件事情,我也可能通过做这件事情,发现自己更加擅长或者更加感兴趣的东西,那么我之后努力提升的方向就又增加了。

  四、随机性

  人都是厌恶随机性的,为了增加稳定性,减少波动,我们做了许多努力。

  ①天真的干预会对系统造成损害。

  作者举了医源性损伤的例子,病人本可以自我恢复,但是在医生建议或者误诊下服入副作用大于实际收益的药物,结果造成损害。其他的类似干预还有很多,从小生活在被保护很好的环境中的孩童,会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线性的,生活出现观光化。

  不要问医生你该做什么;而是问医生,如果他处于你的情况下,他会做什么。你会很惊讶地看到其中的差异。

  不要看一个人说什么,而要看一个人做了什么。

  医生站在他自己的角度来治疗病人的话那病人相当于把选择权交到了医生手中,全看医生的医德;而当医生自己是病人的时候,那么医生肯定会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来治疗自己,可能还会考虑一下经济因素。

  现代社会的消息中,噪音占比远超过有效信息的量,过多的噪音会造成我们注意力的分散,从而被随机性利用,这也是人为过度干预的弊端之一;尽量去关注权威媒体,并且用批判的目光去对接收的信息进行筛选,关注于主要信息,减少噪音对我们的干扰。

  ②长期稳定的系统对处于这个系统中的个体来说是一种“驯化”,一定程度的混乱反而有助于稳定系统。

  作者用按时回家的人为例子,对观点做出了解释,最常见的稳定系统之一——生物钟,在养殖场,当饲养员因为一些突发的意外而无法按时饲喂的时候,当动物看见饲养员,那一定会发疯似的嚎叫。人其实也类似,当生物钟形成的时候,到点就困就饿,就是在规律生活中养成的*惯。如果意外发生的次数多了,例如不规则地延误吃饭的时间,那么之后每顿饭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多吃一点,以防止下次意外的出现。

  ③如果一个人在某个变量的变化面前是脆弱的,那么*均数的概念就是没有意义的。

  书中作者以温度为例子,告诉我们*均数其实对于人这种对温度很敏感的人来说,*均温度其实意义不大。

  其实小学的时候数学课在教我们“*均数”、“最大数“、”最小数“的时候,就已经告诉我们三者的限定区间了。在河边,标识不能是“*均水深1。2米“,这没有意义,如果是”最大水深3米“,那么就可以引起游客的注意了。

  我们本能地会把很多事情简化,因为这样有利于我们去理解,但这样不可避免丧失一些信息。一段路计算油耗的时候,可能就是开完之后看一下仪表盘上的记录,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周末车辆少的时候,和工作日车辆拥堵时的情况,二者的油耗可能会提高30%不止。但是我们不能和没开过这段路的人说,这段路油耗11。5(假设周末10,工作日13),因为对于开这段路的人来说,要么是拥堵的,要么是畅通的,中间情况事实上很少会出现。

  这也告诉我们,关注一件事情,不能只是关注一件事的*均值,同时也要关注它的变化曲线,这同样十分重要。

  从上面的论述中就可以看出来随机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生活中的核心错觉,即认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一桩坏事,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

  消除随机性,我们看到的事情发展就是线性的,而随机性会使一件事情一直处在波动之中,但是就好像温室里培养的花朵培养时间都是固定的,野草生长完全看天,那么当二者都遭受极端情况例如地震等,温室被摧毁,花朵大概率也很难存活,但是对于野草来说,无非就是生存环境又艰难了一点。

  ①用人为干预寻求最大化受益。

  当我们身患感冒的时候,吃感冒药有会帮助我们治愈,但要是当我们找不到感冒药,或像现在药店不能出售感冒药的时候,我们就只能自愈,这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二者的之于时间相差不大。

  依靠自愈会提升我们免疫系统的水*,但是吃药并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甚至可能有一定的药物毒副作用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当我们处于极端严重的`情况下时,特效药却是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吃速效救心丸,这个时候就可以做到把效益做到最大。

  引申到“足球妈妈”问题,让孩子自由选择发展方向,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不要担心,相信他的自我修正能力,但当我们看见孩子在高压线下放风筝的时候,这可得马上制止!

  ②不定期节食。

  书中作者说的节食,我的理解是吃一些蔬菜,而不是完全不吃,书中有提到有些宗教成员一年节食两百多天,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毕竟我一顿饭不吃的话胃就难受的不行哈哈哈。

  虽然没有看过“人类的反脆弱性往往会在饥饿的压力下通过某些基因的升级来显现。”这样神奇的实验,但是,饥饿之后食欲大增是真的。

  但顺着作者的思路,我想到了现在流行的各种营养补充剂,在摄入这些“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全面营养”的物品的同时,我们对于我们吃的食物的营养摄入水*是否会降低?

  那么*时是不是——早饭少吃点(因为没有活动),在中午饥饿的时候多吃点,然后晚上少吃点——可以更好地有利于我的食物消化吸收。

  ③微小的骚动和焦虑滋养了灵魂,让物种繁荣的不是和*,而是自由。

  自由市场的竞争才是保持市场经济活力的根本,举个例子就是当华为被制裁,市场上安卓端芯片高通一家独大,的确,竞争少了,看起来高通也不需要分心市场竞争了,可以专心研发了。但是高通却选择了“摆烂”,架构与工艺都选择更低的成本,想要赚更多,但是质量却开起了“倒车”,市场上对高通的不满也越来越多,而这个时候,出现一家企业能够威胁到高通是必然的,所以现在大家都会直呼天玑崛起。

  五、如何寻找反脆弱?

  ①无法定义某个事物是什么,至少可以确定不是什么。

  从小我们学*“下定义”,就是把一件事物的特征表述出来,然后写上物品大致的种类,但有时候也会有意外的出现,就像是最早发现鲸鱼是哺乳动物的时候,发现鸭嘴兽的时候。

  而生物学上就已经有类似于两个集合之间的“过渡”了,那么对于某个概念来说更加如此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反证法”,我们可以通过排除,以此来缩小需要确认的范围,就像是书中苏格拉底与胖子托尼辩论什么是孝一样,知道什么是不孝的,那么我们反过来做,那么所做的事是孝的概率总会更高。

  ②显而易见的决定(在错误面前是强韧的)不需要一个以上的原因。

  当我们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只需要看到其中一点它的重要性或是不去做的重要性,就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了。就像是过马路的时候,发现车少了,那就是过去的时间点,而不需要再帮自己想,其他适合过去的理由,这反而是在说明自己其实不太想过马路,但是又有不得不过去的理由。

  在真正有用或紧急的事件时,需要的不是去研讨其中的原理,而是找到解决方法,并采取措施。

  ③反脆弱的事物更容易被时间保存下来。

  一次次的意外波动的出现,会使脆弱的事物无法保存,从而使反脆弱的事物保存下来。

  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预测的方法,那就是存在时间更久的事物,之后存在的时间也会更久,就像是哥特在孩提时期,参观过大金字塔(5700年的历史)和柏林墙(12年的历史),并正确地猜到,前者会比后者留存的时间更长。

  当然,这也可能存在偶然性,但足以证明,存在时间很长的事物,往往具有反脆弱性,与新事物相比,反脆弱的事物,存在的时间会比新事物存在更久。

  ④用试错法来推动,而不是叙述法。

  书中提到了普罗米修斯和埃庇米修斯,代表的是先知先觉者和后知后觉者,很多事情需要的是先去做,期间可能会有失误,会有做错的地方,但这往往都是可逆转的良性的失误,而后知后觉者,则会打开潘多拉魔盒造成不可逆的结果。

  叙述法是在已经出现结果之后的反推,期间会因为信息的确实以及错误,造成推导的失败。

  试错法出现阶段性的结果后,这个结果或成功或失败,这时候用叙述法进行一个阶段的复盘可以有效总结一个阶段的经验,也就是说,叙述法应该在试错法之后作为总结才是有效的。

  六、说说脆弱性

  前面大篇幅介绍了反脆弱,又有说到“既然不能定义一个事物是什么,那么就排除它不是什么”,所以这边就来说说脆弱性。

  ①负凸效应

  ——错误是和脆弱性事物相关,结果产生负凸性效应。

  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当错误发生在脆弱性事件当中的时候,错误越大,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当陶瓷杯受到微弱的力量冲击时,杯子不会发生任何损坏,随着力量的加大,杯子开始会出现豁口(但还能用),力量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杯子就会碎成一片片破瓷片,再也不能作为装水的容器了。

  这里的陶瓷杯就是脆弱的事物,而受到的力量就是错误,杯子受到的力量越大,杯子碎裂的程度也就越高,损失越大。

  再一次以出门赶高铁为例,如果计划没有任何的冗余,那便是脆弱的,路上出现的种种意外都会导致错过高铁,而且意外越多、越严重,耽误的时间也就越长。

  而且因为赶高铁这件事本身就是脆弱的,那么即使早到了很久,我们购票预订的班次也不会提前到达,最终上车的时间是一样的。

  选择权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如果你有更多的交通方式,两个城市可能相距不是太遥远,那么今天没有班次,但我可以自己开车或者别的交通方式前往,那么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就可以比高铁早很多。

  ②警惕脆弱推手

  首先是如何分辨脆弱推手。作者其实已经对此有了不少方法,那么我来简单做个总结。

  一是直接进行预测的,大胆放言不存在危机的人;

  二是只推荐一个模型的,声称一个模型就可以概括全部情况的人;

  三是相信线性的,认为万事都是按照直线进行的人。

  当然,上述脆弱推手他们可能是是真的脆弱的,也有可能他们本身是反脆弱的,但是想要让公众变得脆弱,从而获利,以此来获利。

  对于这些脆弱推手,下一步就是让他们承担自己所说的话的风险。

  既然他声称房市没有泡沫,鼓励大家贷款,那么他自己是不是也背负着几套房子的贷款呢?声称股市的危机还没到来,还会继续上涨,那么他自己是不是还是重仓在股市中呢?

  让桥梁建筑师在桥梁完工后,在桥洞下面居住一段时间,是古人对于可能发生的隐患的防御措施。

  我们或许采取不了如此“朴素”的方法,但是可以通过对方是否言行一致来判断对方是否值得我们信任。

  还有一点补充,最*看见一个词语,叫做“质保金”,就是说先付一部分的钱,然后在一年或者一段时间之后,产品不因为质量问题出现问题,再付清全部的钱。

  这其实就是现在的一种“预防措施”,很实用。

  七、一些个补充

  ①副现象

  当多次观察到A出现的时候,B也存在,那么就会被认为A与B之间一定存在关联,这就是副现象。书中就有提到,一群人对着小鸟讲飞翔的知识,然后小鸟就飞走了,重复多次发现都是这样,然后就说“我们教会了鸟飞翔”。

  经济危机发生之前人都是贪婪的,就会被指责,“因为人的贪婪导致了经济危机”,却忽略了经济体制本就存在的漏洞。

  通过观察事件的先后顺序,看看某件事是否总是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我们往往就可以从文化话语和意识中挖掘出副现象。

  不被表象所迷惑。

  很多我们以为有关联的事物,其实并不存在很强的因果关系,就好像玩手机的时候,就会被家长发现,认真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反而不出现了。

  那到底是自己运气实在太差,还是玩手机的时候,家里的WIFI突然会变慢或者情不自禁会发出声音,然后被发现?还是说做作业的时候刚好是家长出去家里比较安静,适合做作业,但是家长一回来就觉得环境不适合做作业了,就开始玩手机了?

  ②理清事物之间的箭头(对于副现象)

  有的地区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当地的教育水*,以期望使当地的经济水*得到提升,但是这些地方并没有搞清楚教育水*和经济水*之间的箭头,也就是因果关系。

  想要理解二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或者说还只是相关关系,只需要通过几个例子就可以发现:某个国家经济水*较高,并且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水*,这两个是哪个先实现的。

  搞反了事物之间的箭头,往往就会南辕北辙或者说受到打击:获得了菜谱并不代表厨艺就会显著提升,但因为没有对火候掌控的熟练度,也就是基本的厨艺,就算有了菜谱,还是做不出来好菜。

  ③只有时间颠扑不破的东西,才是属于我们永远需要的东西。

  学生问作者,什么书才是值得阅读的,作者推荐存在20年以上的书,最后这位学生形成了一种阅读亚当·斯密、马克思和哈耶克等人原著的*惯,因为他相信这些书籍即使到他80岁的时候也会时常引用。

  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赵州桥的结构不是暗含物理规则的话,是不是也就不能存在到今天,早就在历史上的某个时间点倒塌了。

  所以时间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把筛子,将脆弱的东西筛选出来,剩下让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反脆弱的代表,就像是流传至今的智者的“普世智慧”。

  ④暴打消费主义/狗头

  不要忽视长久存在的,而把目光聚焦到不断变化的。

  书中作者以新款车型和新款电脑为例子,说明了大部分人往往关注于新旧事物之间的差别,却忽视二者之间相同的东西,就像电脑,对于很多人来说,只需要可以浏览网页,编辑文件就足够了,但是看到新款电脑更大的屏幕、更轻薄的机身时,就会心动不已。

  专注于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新旧事物之间的变化,观察这变化是否对我们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一个经常出差的人,电脑沉重,并且续航时间极短,并且往往因为找不到插座而不得不影响工作,那么还是建议他换一台更加适合他的电脑。

  八、还有一点点我的想法

  作者在文中表述了自己对于英里、英寸等偏向于自然的度量衡制度,认为这是更加自然的表述方法,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出来。

  不得不说,在小范围内,自然的度量衡可以更好地表述与理解,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公制度量反而会有优势,一英里是正常人走1000步,但相较于普遍人高马大的欧洲人,赤道附*的人身材更加矮小,那是不是一英里在这里会被“缩水”?

  统一的好处就在于人与人之间可以更好表述,而且,从小接触一个公制度量的人,对于一个概念其实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你说一个人身高一米七,体重一百千克,那自然是偏胖了(也不排除肌肉猛男);说一段路有20公里,那么就可以知道在城市里大概需要开车20分钟,乡村人少可能会快一点。

  就像是问,桌面宽度是多少——答:五拓(手掌开之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为了更好理解到底是多少,我们就会拿出尺子简单量一下一拓是多少厘米,或者估算一下。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时候可以形象表述的自然的度量,还是会在世界上存在很长时间。不过由于人类的流动,这些自然的方法,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式微,就像现在的方言一样。

  最后,做个结尾。

  成为一个反脆弱的人吧。

  一直以来做一件事不能说是规划好了再去行动,但肯定不是说完全没有自己的打算。所以每当遇到状况外的事件让我不得不做出改变的时候,我都会有很强烈的厌恶情绪产生。

  成为一个喜欢随机性的人吧。

  常常说风险伴随挑战,但同时也可能会有机遇的出现。随机出现的事件打乱了我的安排,但是让我有了新的经历。

  在嘈杂中感受静下心独自思考的魅力,这何尝不是一种全新的感受,说不定也会是一次进化,只不过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随机事件。

  喜欢随机性吧,因为不再喜欢随机性的人也躲避不了随机性。

  变得反脆弱吧,因为脆弱的终将消逝,活下来的才是赢家。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6

  如果你能用一些复杂的方式与深奥的定理来表达一个本来简单易懂的想法,即使这些复杂的方程式严格来说并不严谨,人们也会对其非常重视。结果不出所料,人们对我们的理念做出了积极反应,并告诉我们这个简单的检测启发法非常“明智”(说这些话的人,正是本来认为这些方法不足为奇的那些人)。唯一的问题是,数学只是附加上去的。

  作者告诉我们,有时直觉经验法则(少即是多的原则)并不会比那些通过复杂计算得来的结果差。并且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复杂深奥的事情,对简单易懂的事情往往觉得不足为奇。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7

  书的作者是塔勒布,属于当今十分有名的思想家,《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都是十分有名的畅销书,里面的观点非常具有冲击性,当然,收获也很大。

  而这一本《反脆弱》亦然。

  世界是脆弱的,充满着随机性,也就对应着不可预测。

  脆弱的阐述,让人想起来另一本畅销书《崩溃》(也是读起来,满满的恐惧和收获感)。

  脆弱的方面,不是不受伤,不是保持不变,都是在风险中保全自我,如果有可能再来一个反手一击,撤退中的冒进。

  如果仅仅是陷入不可知论而无法自拔的话,那只能说明未能得到精髓,需要多看几遍,通过认真的去分析书中的案例,进行理解、消化。

  世界更像生物体的存在,具备良好的反脆弱性,所发生的事情更是因果关系不清晰。

  书中的杠铃策略,给出了解决之道,或者说更好的应对方式。

  在杠铃两头均给予重视,提前进行准备。摸索出符合自然规律的模型。在有限损失和无限收益之间,必然有些*衡。

  或者说,试着将线性的作用分解成为非线性的作用,从大到小,分化瓦解。

  世界本身不希望我们去了解它,实际的内涵或许是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去了解,这应该属于不确定性和不对称的表现。

  当然,而世界并没有将口子全部封死,留下了很多的可选择。如此就要求我们,更好的去进行甄别,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杠铃策略,达成自己诸多方面的*衡。

  读书是为了提升自我,有些书还是需要多看几遍,比如说《反脆弱》。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8

  花了大约3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看了一本叫作《反脆弱》书,这是一本让我看的怨念四起并且很确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想碰的书,理由是有*2/3的内容我理解不了作者在表达什么意思,感受到智商被碾压,有种被摁在地上摩擦摩擦的感觉。

  这本书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写过几本比较有名的畅销书,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黑天鹅》《随机致富的傻瓜》,不过鉴于本书痛苦的阅读经历,我想我应该不会再想去挑战上述两本书了,有兴趣的并且有勇气的童鞋可以去试试。

  从一个小白的角度说说我消化的内容,我个人的感受是这是一个愤青写的书,书中抨击了基本所有的主流的社会现象,我承认有些在我的认知范畴内,但是很多的抨击在我理解不了的程度,譬如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其实没有**。但是不得不承认书中的观点对于思想的碰撞非常有帮助,因为从来没有人会给你指出这些观点。

  列举一些我消化的对我可能有帮助的主流观点吧,大概有3—4个吧,想想将*400页的书不可能就这么几个有用观点对吧,但是我只能吸收那么多了。

  观点一: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个体的脆弱造就了社会的反脆弱,每个人脆弱的人类在为整个社会的反脆弱作贡献,类似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感觉,然后推广到集体或者公司角度,其实这类大的组织并不是很希望个体的反脆弱性,虽然有这种那种强调个人的韧性,但是总的来说只有个体的脆弱才能成就集体的反脆弱性,虽然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是我觉得仔细想想似乎也是有道理的。航空业就是通过一次次的事故(个体的脆弱)成就了整个航空业的安全(整体的反脆弱)。

  观点二:我们一直渴望处于一种很稳定的状态,但是从反脆弱的角度来说只有始终处于动态波动的状态下才是最具有反脆弱性的,虽然处于稳定状态乍看之下是一种很稳定的,但是面对黑天鹅事件有可能会一蹶不振。想想自己有时候想选择一份养老的工作似乎违反了发脆弱性。

  观点三:我们没有办法能够完全避免小概率事件,核电站建造的时候肯定是按照最高标准来建立的,肯定经过了很严格的推演,但是为什么依然避免不了黑天鹅事件的冲击呢,其实很简单,因为黑天鹅事件本身就是很少出现的事件,有可能在你推演依据的历史经验就不包含,所以很多事件我们需要从反向考虑,需要重视那些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的意外。

  观点四:免费选举权,也就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特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怕自己有可能会显得太过直白犀利,说白一点就是你的所有选择都不需要承担后果,有种旱涝保收的意味。也就是说一个东西不管做死还是做火你都不会承担任何损失,类似股票交易*台的手续费。想想某公司的product和product manager。所以KPI虽然很无情但是依然很重要,看完这个书之后我更加认同了,要不然每个人都会陷入免费选择权的陷阱。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9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反脆弱性: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反脆弱性超越了复原力或强韧性。复原力能让事物抵抗冲击,保持原状;反脆弱性则让事物变得更好。

  反脆弱性偏好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鉴于不可能存在完美的强韧性,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不断利用(而非逃避)随机事件、不可预测的冲击、压力和波动实现自我再生的机制。

  了解某个事物是否会被波动性所伤害(即是否脆弱)要比预测有害事件的发生(比如会发生超大规模的“黑天鹅”事件)更容易,也更简单。

  时间在功能上与波动性相类似:时间越长,发生的事件就越多,也更混乱;如果你可以承受有限的伤害,对小错误具有反脆弱性,那么时间会带来最终令你受益的错误或反错误。这就是你的祖母称为经验的东西。脆弱的东西则会被时间所击垮。

  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宁的环境,而反脆弱的事物则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

  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

  大多数人的空闲时间都会被浪费掉,因为空闲时间会让他们无所事事、懒惰、无心向学,而一旦他们忙起来,他们往往会在其他任务上也更为积极。

  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并不是那些曾试图帮助我们的人,而是那些曾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10

  如何爱上风?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最*一直在寻找关于如何用概率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不确定世界的书,刚刚让我碰到这本《反脆弱》。翻开书,看到上面这段话,简直惊喜万分。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的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随机性的世界。

  整本书不是非常容易读,一是因为自己对这个话题领域比较陌生,加上不靠谱的翻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作者超级跳跃、发散性思维和极为广博的知识面,在不同领域的话题中穿来穿去,颇需要好好花些心思,才能梳理清楚。即便如此,作者随意挥洒的文字背后闪现出的真知灼见,清晰诡异的脑回路,不得不让你拍手称赞,每多看一遍,都能多读懂一些,然后就对作者有了更多的敬意,思维系统不断被升级和重塑的赶脚。

  这本书,我的阅读方式是:第一遍通读,第二遍摘抄书中精华,第三遍细细梳理出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其间在豆瓣和知乎上查阅了相关的读后感和评价,以及作者推崇的哲学家及相关思想。即使这样,依然感觉很多地方还没有理解的十分透彻,也许需要过上一两年再来读一遍,最好是英文。除此之外,还需在日常生活中去尝试应用书中提到的思维策略,让自己真正成为爱上风的火!

  1、什么是反脆弱?

  简单说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打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作者引用神话来类比事物的三种特性:

  脆弱性——达摩克利斯之剑,看似一切*静但难以抵抗任何风险;

  强韧性——凤凰,每一次烈火中重生都以同样的姿态出现;

  反脆弱性——九头蛇,每砍掉一个头,会新长出两个头,比原来更难以对付。

  所有的复杂系统、有机物都具有反脆弱性,如大自然、经济系统等;而所有的非复杂系统,无机物都具有脆弱性,如杯子,电视机等。

  某些人的反脆弱性需要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换取。有机体本身是脆弱的,但它遗传给新生命的基因编码却具有反脆弱性。有机体需要死亡,以确保大自然的反脆弱性——大自然是投机的、无情的、自私的。**通常会扶植一切规模达到不得不救助的企业,以避免危机蔓延至其他公司。人们很难认识到,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一家公司的倒闭会连累其他公司,因为接二连三的失败正是为了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健。

  2、反脆弱是如何产生的?

  我尝试着梳理了一下本书的逻辑结构,发现底层逻辑性还是挺强的,只不过作者的行文实在是太飘逸了,很难让人一眼明了。没看过书的人会很难理解,我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下。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解释反脆弱性的产生即第一行的逻辑链条。如果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物质匮乏),会让一个孩子充满努力奋斗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来源于匮乏而引起的压力,当动力非常强的时候,他就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好好学*,拼命挣钱,当别人在睡懒觉、打游戏、花前月下,他永远都在努力学*和工作,这就是一种过度反应。在长期的努力下,你比别人赚更多的钱,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你还可以进行消费升级和投资,这就是冗余。

  反脆弱性以冗余的形式呈现,层层冗余正是自然生态系统集中管理风险的显著特征,想想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分形结构,我们人类有两个肾脏,两只眼睛,两个肺。。。然而,人天生不喜欢冗余,因为冗余的事物牺牲了效率,但同时,冗余却让事物具有反脆弱性,万一你的一个肾脏被拿去换苹果,还有一个肾脏可以用来支撑你的生命。过度反应产生冗余的特性可以被应用于许多地方,比如体育训练,什么是最有效和最省时的方法?全力以赴做到极致,随后将剩余时间用于休息和享用巨无霸牛排上。

  3、如何应对反脆弱?

  3.1 和中庸思想异曲同工的杠铃策略

  这种策略作者给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叫杠铃策略。这个策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什么叫中庸理论,而且可以被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饮食、锻炼、写作、教育、创业、投资、创新。。。。

  杠铃策略建立在世界充满了随机性、不确定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先来认识下黑天鹅,满足两类条件的可以称为黑天鹅事件:1、意外性,2、影响力大。负面收益大于正面收益的随机事件,我们称为负面黑天鹅;正面收益大于负面收益的随机事件,我们称为正面黑天鹅。

  杠铃策略指的是在某些领域采取保守策略(从而在负面的黑天鹅面前保持强韧性),而在其他领域承担很多小的风险(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正面的黑天鹅)的双重态度,从而实现反脆弱性。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厌恶,一面是极端的风险偏好。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不利风险的减少,也就是能消除毁灭性风险。同时,杠铃策略还可以让你能够不错过新的机遇,并有机会获得超额回报。

  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如何应用杠铃策略:

  写作:如果白天能从事一个与写作活动无关的闲职,那么他的作品会写的更好。比如大刘白天在发电厂从事逻辑性很强的计算机工程师工作,晚上从事创新性极强的小说写作,并创作出伟大的《三体》;

  投资:最大限度的安全+最大限度的投机。把90%的资金投资于风险性极低的项目,10%的资金用于投资高风险的项目。而不是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中等风险的项目。金融杠铃策略的最大损失是已知的,但是一旦正面黑天鹅发生,可以获得的回报是无上限的;

  跑步:10%的时间用于变速跑训练,90%的时间用于轻松跑训练,而不是像我之前一样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不慢不快的的跑步训练;

  饮食:惊奇的发现之前流行过的轻断食就很符合杠铃策略。一周里面2天的时间吃很少,另外5天里面随便吃;

  工作:番茄工作法也是杠铃策略的一个应用。25分钟高度紧张的投入工作,5分钟完全放松。如此交替往复。

  简直太棒了!有木有!!!我已经把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惯都按照杠铃策略进行了优化,满意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把这个杠铃策略,也叫做学会走极端,并且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好*衡。从小受到错误的儒家中庸思想的教育,以为做人做事都要不偏不正,不黑不白。但直到读了缠中说禅的论语新解,才知道从古至今就没有几个人真正的理解中庸。真正的中庸思想,其实就是杠铃策略,要学会走极端,并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衡。比如我们形容一些牛人为亦正亦邪,比如我很喜欢以前实*过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的Slogan: Work hard, Play harder! 比如我们经常挂在口头的: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如果你不会破坏一段关系,你就无法建立一段关系;不舍不得,大舍大得。我可以非常理性,同时我也可以非常感性,而且我知道什么时候该理性,什么时候该感性。大部分人都是处于中间地带,少部分人可以处于某一个极端,但是这种仍然是不完整的,不够灵活的,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只有孔子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中庸,在两极间自由游走。不过有了杠铃策略,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儿开始慢慢修炼自己。

  3.2 否定法——先清除脆弱性

  任何时候,先生存,再发展。

  迈向反脆弱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也就是说,通过降低自己暴露于负面黑天鹅事件的概率,让反脆弱性顺其自然地发挥作用。

  如果某个事物是脆弱性的,那么它破碎的风险会导致你做的任何旨在改善它或提高其效率的工作都变得无关紧要,除非你先降低其破碎的风险。

  杠铃模式背后的逻辑是先清除脆弱性,可以利用否定法。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大卫是如何雕塑成的?答:我只是去掉了他多余的部分。雕像都是通过做减法一步步削减冗余而成型的。

  减法知识也是一种杠铃模式。了解什么是错的会给你带来强韧性,不了解则带来脆弱性和投机性,但不必因此而害怕,你要设法确保资金在错误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伤害。

  人们是通过负向方法寻求成功的,这也是进化过程的选择:下棋高手通常通过不输棋而取胜(AlphaGo);人们通过避免破产而致富;宗教大多制定了许多禁忌(犹太教法典规定了631条禁忌);生活的经验主要是关于我们应该避开什么事(芒格说我知道了死亡因素最高的方式,然后就不往那些地方去)

  少即是多:二八原则的应用。对系统进行1%的改善可以降低99%的脆弱性,只需几个步骤,很少的几个步骤,并往往以较低的成本,就能使事情变得更好、更安全。

  如果你做某事的理由超过一个,那就不要做。法国军队拒绝以一个以上的理由请假。如果有人以一个以上的论点来攻击一本书或一个理念,你就知道这不是真的。一个哲学家应以一个理念,而非多个理念扬名。

  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要想得到鲜美的汤,就需要先把老鼠屎清除。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加哪些调味料,可以让汤变得更鲜美呢?

  3.3 杠铃的另一端——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

  一个人如果能够改变一种行动,那表示他有改变的选择权。可选择性可以带我们去很多地方,从根本来说,选择权能让你具备反脆弱性,它帮助你从不确定性的积极面中受益,同时也不会因其消极面而经受严重的伤害。

  反脆弱性和脆弱性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脆弱的事物没有选择权,而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需要选择最好的,即作出最佳选择。

  作者给出了一个公式:选择权=不对称性(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理性(你知道要保留好的,抛弃坏的,知道如何获取利润)

  我自己给出的一个推理:理性=觉察+筛选机制(价值观)

  简单解释:人们应该不断地试错,然后依据自己的筛选机制(本质上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即你认为什么是好的,重要的)对试错结果进行筛选,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因素。这中间很关键的三点,你需要有试错的勇气,需要在试错的过程中对事情的进展和结果有清晰的觉察,并且明确知道自己的筛选机制是什么,从而不断优化自己的选择。

  精益创业理念,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还有最*很火的《原则》,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

  人类有一个常见谬误:目的论谬误。人们经常以为自己确切地知道将来的方向,在过去也确切地知道自己将来的方向,其他人过去所取得的成功也源于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向。一个理性的漫游者与观光客不同,他在旅途的每一步都可能导致他修改日程安排,这样他就可以根据新的信息制订计划。战略是不靠谱的,可口可乐起初是一种医药产品,蒂芙尼珠宝公司是做文具生意起家的,曾经的顶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是从造纸起家的。

  所以,我们大可以坦然的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无知的我们,又该如何进入无法穿透的事物内部,并彻底主宰、征服它?

  大自然的进化无须智慧/选择权可以替换知识。

  进化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复杂而精密的事物,无须智慧,只需要可选择性和某些自然选择过滤机制,再加上随机性即可。进化是靠无定向的、凸性的自由探索或试错来推进的,因此本质上是强韧的,因为它能从连续的、重复的、细小的、局部的错误中获得潜在的随机收益。

  你不必每次都正确——勇于试错。试错过程中我们会犯小错误,但却能获得大收益,称为自由探索。大约二分之一的胚胎会自发性流产,这比按蓝图设计完美的婴儿要容易的多。大自然只需要保留符合标准的事物。大自然懂得善于可选择性,它展示了如何以可选择性替代智慧。

  4、受到很大启发的三个问题

  4.1 如何看待错误?

  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预测体系带来的只能是脆弱性。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结果的多种可能性,认为大多数结果都会对你有利,那么你就具有反脆弱性。这种态度让我想起了超爱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男主角的口头禅:All is well。

  2)把错误当做礼物:

  从每一个错误中学*,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离成功更*。

  从每一次冲突中学*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恐惧,可以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3)如果能够理性地进行试错,将错误当作一种信息源,那么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要素其实并没有那么随机。

  4.2 关于永生

  虽然基因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信息,但基因的载体却是脆弱的,而且需要维持这种脆弱性,以使基因变得更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产生信息或改善信息。尼采说过——子女和书籍,这两类信息都是可以世世代代流传的。

  作者说:我在地球上不是为了永生,不是为了苟活。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最后能够为集体利益,为了繁衍后代或最终为了书籍而像英雄那样死去——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

  最后,我会释然地说再见,就像法国人说的,腾出空间给其他人吧。

  4.3 无为与有为

  当你有一些小感冒、小咳嗽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马上去医院开药打针,而是什么也不做,依靠自身免疫力让身体恢复,只有当身体遭受重大创伤的时候,比如被子弹射中,才应该接受医生的治疗。当企业出现小的危机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妈妈马上伸出援手,而是让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只有当企业遭受重大危机,如金融风暴,**才应该进行调控。

  最后,想再提一下作者的经历。他在20xx年“9·11”事件发生前大量买入行权价格很低、无价值的认沽权证,用一种独特方式做空美国股市,“9·11”事件发生后而一夜暴富。无独有偶,他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又先知先觉重仓做空,大赚特赚了一笔。

  很多人都是说一套,做一套。而作者却是真的把他书中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者认为的勇气:勇敢的站起来支持一个想法,并在激动的状态中享受死亡,只因为获得了为真相而死的权利或站起来维护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希望我也成为有勇气爱上风的火!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11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美]的《反脆弱》(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by Nassim Nicholas Taleb)。想用一段话总结书中内容,一时竟未能理出头绪。无奈,只好回翻书中章节,同时参考他人的书评。

  先借用“@Passion启航”的书评来介绍本书内容:

  黑天鹅事件带来的破坏是事物、个人、组织等脆弱性的体现。一个反脆弱的系统,是可以在不确定性中获益的。建立反脆弱系统的三个步骤:降低脆弱性、采用杠铃策略、理性积极地出击。

  第一步,避免把自己暴露在负面黑天鹅事件当中,也就是尽量不让自己进入收益可能有限但要付出的代价非常高的领域当中,只有规避了这些风险,我们才有可能继续发展。

  第二步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应用杠铃策略来构建反脆弱能力,把大部分的资源放在线性关系强、收益确定、风险小的事情上,同时把少量资源放在风险很高、收益也可能很高的非线性区间里,最后放弃那些中等风险和中等收益的事情。这里,杠铃策略能够帮你提前确定你的最大损失,而且有可能带来超出预料的回报。

  第三步,如果你还想要在这个过程中更进一步的话,那就选择在正面黑天鹅的领域当中,理性积极地试错,用最小试错的方法,不断增加自己的概率,控制损失成本,从而提高自己在不确定性事件发生时获益的概率。

  也谈一下我对本书内容的理解:

  书中内容体现了很多传统的智慧,比如类似于满弓易折、先胜后战、正合奇胜等等。书中众多地方隐含着中国老子的思想,比如关于脆弱性、关于秩序、有为无为、刚柔、等等。

  中国古代的思想偏于抽象,西方当代的书籍更结合实例。尽管可以说大道至简、万物一理,但本书绝对值得花时间细细品读,看作者将一个一个的事例慢慢道来,如同将智慧作茶泡以甘泉,品来味在其中。更何况其中还有关于证券组合、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真知灼见。

  下面是我的摘录。

  反脆弱性: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当你寻求秩序,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而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现代化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却把人类从从容镇定的那类人变成神经过敏的人。……噪声是你应该忽略的,而信号才是你需要注意的。

  将催化剂与起因混为一谈:如果大桥有一个摇摇欲坠的沙柱,那么把这座脆弱的桥梁的倒塌归咎于最后一辆通过的卡车是十分不明智的,更愚蠢的是试图提前预测哪辆卡车会将大桥压垮。然而,这种事情我们已经做得够多了。

  现在,更糟糕的是,因为现代化的发展,极端斯坦的比例不断增加。赢家通吃的效应正在恶化:一名作者、一家公司、一个观点、一名音乐家、一名运动员或享誉全球,或一文不名。这导致了可预测性的进一步恶化,因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切如今都是由“黑天鹅”主宰的。我们的复杂性不断地让我们超越自己、超前发展,由此创造出的事物却越来越超出我们的理解与掌控。

  在我看来,现代的斯多葛主义践行者就是能够将恐惧转化为谨慎,将痛苦转化为信息,将错误转化为启示,将欲望转变为事业的人。

  如果一个赌徒最终面临爆仓(失去赢得的一切)的风险,那么其策略的“潜在回报”就是无关紧要的。

  “做好最坏的打算,最好的情况总能水到渠成。”……人们往往做最好的打算,而希望侥幸逃脱最坏的结果。……人们反感小的损失,但对非常严重的“黑天鹅”风险(他们往往会低估)却毫无反应,因为他们往往会为小的可能的损失投保,但却忽略了大的罕见的损失。

  确保发生不可接受情况的概率为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伦敦市中心的房地产泡沫是由俄罗斯和***海湾的贫富不均决定的,完全独立于英国的房地产走势。

  目前,……社会增长可能不会像亚洲模式那样,来自于*均水*的提高,而是来自于“尾部”人数的增加,也就是少量或极少量的冒险者,他们疯狂地坚持自己的主张,拥有被称为想象力的罕见能力与被称为勇气的罕见品质,同时他们也是实干派。

  少即是多:一方面,研究得越多,就越容易忽略基础但根本的事情;另一方面,行动能将事情剥丝抽茧,直至剩下尽可能简单的模型。

  你可以厌倦读一本特定的书,但不要厌倦阅读的行为,我们对变化的注意,远远多过扮演重要角色但不变的事物。

  不要询问任何人的意见、预测或建议,只要问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就行。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3篇(扩展3)

——《伤逝》的读书笔记3篇

  子君走了,涓生说:“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伤逝”,子君的伤,涓生的伤,也勾起了我的伤。

  子君爱涓生,是那样地热烈,那样地纯真。在那个受旧思想束缚的年代,一个弱女子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惜与家人反目。我不知道当她分明坚决地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又需要多大的勇气。艰苦的生活,子君没有半点抱怨,她总是用笑容去遮掩她的不乐。为了她爱的人,她倾注着全力去做饭,日夜的操心,她就这样终日汗流满面,短发都粘在脑额上,两只手也粗糙起来。然而最终的最终,她还是没有得到那份本应属于她的爱情,子君几乎付出了全部,然而还是输给了现实。

  涓生爱子君吗?我想爱吧!爱开始的子君,爱逝去的子君。如果有这样的女子为你付出全部,爱你多于爱自身,我想你也是爱的。只不过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某种东西蒙蔽了那份纯真的爱吧!生活越来越拮据,油鸡们逐渐成为肴馔,阿随也被送走了,涓生看子君的颓唐,感叹人是多么容易改变呵!当涓生孤身枯坐,回忆从前,竟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目的爱吗,—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世界上并非没有为了奋斗者而开的活路。如果说子君变了,那涓生必然变了,而且变得更加彻底。爱情与生活,为何硬要这样联系呢?子君没有错,涓生没有错,只是爱情太过脆弱,输给了生活。

  我同情子君,也为子君感到不值。那样纯真的人儿,只是为了寻求她的爱情,她付出了全部。不管生活多么困苦,她都竭力地呵护着她的爱人,然而结果是他不爱她了。精神上的打击要比物质上的打击更加沉重吧!子君的离开是必然的,她已经没有任何留下的理由。子君死了,她连惟一的希望都破灭了,生存对她又有何意义,活着对她就是一种精神上的煎熬吧!或许有一天,涓生会明白子君的苦衷吧!他会发现子君没有变,子君一直都是那么爱他,子君的付出是那么地无私,以至于连回报都忽视了。不过,子君等不及涓生的觉醒了,她是那样地,带着悔恨,永远地逝去了。

  爱情为何如此脆弱?无辜地被扣上“罪恶”的头衔。当所有的矛头指向爱情,我们也只是悲哀地选择结束。是爱情的错?还是我们不够坚持?当爱情遇上现实,爱情就被扼杀了,怪现实太残酷,还是爱情太脆弱?其实爱情没有错,现实也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身,我们总是主观地把爱情和现实联系在一起,为了生活,好像就非要抛弃爱情似的,所以爱情输给了现实,是那么地无奈。

  得到的总是被当做理所当然,还挑三拣四,为何要等失去后才知道珍惜呢?失去了,再多的悔恨,也是于事无补。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得不到的,那本就不属于你。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你一直挑她的小毛病,就不会发现她的优点。如果你努力发现她的好,那么她的小瑕疵也*乎完美了。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修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相遇,相识,相知,难道还要相离吗?一份爱情,的确来之不易,为什么不能好好珍惜呢?不要用其它的理由去扼杀爱情,爱情真的很脆弱。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要不断地磨合,学会包容,学会理解。

  涓生悔恨了,可是子君不在了。珍惜为你付出的人吧,同时要有颗感恩的心,懂得去回报。爱情就是那么脆弱,需要双方的共同的呵护。输什么,也不能输了自己。

  梦想的旅程带着很多的感伤,情感的开始更于心中感悟,一副隽永幽远的画卷,几许别样浪漫的人生。

  子君,两副面孔出现的子君。会馆时期的子君是恋爱时期的子君。这个子君在小说中是一个新女性的形象,果敢,有见识,有主见。而吉兆胡同时期的子君——即同居时期的子君——却是一个旧女性的形象,怯弱和无知,带有*旧时代烙印的传统女性。不管怎么说,子君这个女性,代表的是不只自己。世上最能打动人的是悲剧,这是很残忍。《伤逝》是一部彻彻底底的悲剧。子君死了,为涓生而死了,那是时代的悲剧,更是子君把爱情当作人生终极目标的痴情女子的悲剧。

  涓生,一个拥有感情却又时时被时代所要挟的知识分子,他面对帝国主义的罪行可以义愤填膺,而面对情感却畏首畏尾,他是一个有感情的人,但他的感情却是那样的脆弱却又那样的坚固:“她却什么都记得。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一般,能够滔滔背诵;我的举动,就如有一张我看不见的影片挂在眼下,叙述得如生,很细微,自然连那使我不愿再想的浅薄的电影的一闪。夜阑时候,是相对温*的时候了,我常常是被质问,被考验,并且被命运复述当时的言语,然而常须她补足,由她纠正,像一个丁等的学生。”这,是他对子君的理解,更是他对爱情的理解子君的悲剧在于把爱情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真的无法承受失去。子君选择和涓生一起生活,她的压力在那个时代肯定比涓生大得多。在那“五四”初期的时代里,子君的执著,却给她带来无数鄙视的目光。“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这种绝然的态度,已经注定她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全部的悲剧的开始。

  《伤逝》是一种超越视觉和人生的冲击,们分析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爱情,而我们自己此时此刻正经历着的、心碎着的爱情却是我们自己也不愿去分析,不愿去推敲的。个中原因是经不起。

  在爱情理想的`追求过程中,涓生从浪漫走向实在,从幼稚走向成熟,而子君则从果决刚强走向*庸懦弱,从希望到满足进而走向失望和绝望。在与生活所作的悲剧性抗争中,子君是弱者和牺牲品,而涓生则作为一个强者终于站起来,“向着新的生活跨进第一步去,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作我的前导……”。不能说他一定会成功,至少,他还没有失败。

  从涓生的个性心理描写,我真实地感受到相爱至分手的残酷,而血淋淋的爱情正是那个提倡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最后却为了求生而离开子君的涓生亲手埋葬的。涓生因为尚未忘却的翅子的扇动,这在文中多处提到,而他又以为他的翅子又因子君“只知捶着一个人的衣角”而比先前颓唐得多……于是决定“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在决定着他们只有分离才能开辟新的道路时,他又意识到“——我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这个时候他有一丝不舍,其实,他早预到子君没有了他,只有死。因为子君“她自始自终,还希望我维持较久的生活……”就算这样,涓生还是因为早晨的时间多,而计划在闲谈中,故意提起往事,似一个隐形的坏孩子,把那翻在心里折腾过的“所谓不虚伪的真话”对子君说了出来,而子君听后“她的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直到“子君却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涓生这才意识到当初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以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一如我们将要同居时那样。”恐怕是错误了,因为子君“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涓生最后虽然也悔恨和悲哀了,但却只能换来子君永远的空虚,欢欣、爱、生活已经全都逝去了。这个时候,我想人只有在失去时才感到存在的可贵,这句话便是真理了。

  再回顾涓生对待子君爱情的过程,这里可以看出他矛盾自私的阴暗面。追求子君的时候“照见我含泪握着她的手,一条腿跪了下去……”,如此经典的场面在21世纪已经视为珍宝,更何况在那个世俗的年代。也难怪日后竟成了子君温*的必修课,“我的言辞,竟至于读熟了的一般,能够滔滔诵。”。而涓生后来却只当作是浅薄可笑的电影一闪。如此纯真热烈的求爱形式,竟被涓生自已践踏了。其实我也不怀疑那个场面的`真实,只是很明显,涓生冲动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浪漫热情,只能维持到得到子君的爱时,就成了“被质问,被考验”的负累了。

  他们相爱的时候,涓生是这样形容的,“去年的暮春是最为幸福”,但就算如此愉悦时,他们走在路上,他仍会觉得到时时遇到别人的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可见,子君给他的幸福并没有坚定他的爱情,他的勇气在很早时段都已经暗地里隐藏着不稳定性。可恨的是,这个时候涓生并没有显示出在分手时“所谓真话”的勇气,我想倘若涓生真是那种“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那么他当时更应该对子君讲出他的心态,似乎在后来的描述中,他的各种对子君不满情绪他都有所隐瞒,当然除了分手那一次来了个真实的。如果在当时寻住所的路上,他也来个真实的表白,或许会让子君明悟一些,或许将不会有后面的草率同居,更不会淹没子君死的悲剧。因为当时境态的子君却是“大无畏的……坦然如入无人之境”,子君的爱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执着,她的眼里只有他,她的世界唯有爱情。

  于是,他们的爱情走向在开始就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别。子君是义无反顾的,从他们最初交际半年时的对话,她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说“我是我自已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直到面对涓生热烈地追求,她果断地舍弃家人,将整个社会抛在身后,毅然地跟着涓生。这是一种对社会的背叛,是不符合大众化的,是当时那个时代不相容的,但子君却坚强地选择了那样没有退路的爱,其中的勇改和无谓又岂是你我能体会的?但涓生最后却用“所谓的真话”把她推向地狱,虽然文中没有交待子君的死因,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当初他们同居时,她的叔子已经不认她做侄女,可见家庭反对之强烈。那么子君被涓生“逼”回到足以被唾沫淹死的家族中,私订终身、未婚同居,这诸多罪状,还不够她死一百回吗?这便是涓生悔悟时说的“我没有负着虚伪的重担的勇气,却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她了”,这重担也便真的“压”死了子君,毁灭了涓生赎罪的机会,完全破灭了他们的爱情。从而更加突出了涓生的不负责任,自私阴暗,这也正是鲁迅先生的一惯写法,不同的是,这次揭示的是人性弱点的阴暗面。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3篇(扩展4)

——《匆匆》的读书笔记3篇

  古人曾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长歌行》一诗中也提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每当听到这些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就想起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匆匆》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每当读到这段话,我都会感叹时间的稍纵即逝,也许在我的感叹声中时间也将一去不复返,我伸出手想抓住他,可是希望总会落空,他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而我们的日子却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时间是无情的,他从不留恋,似乎也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住他匆匆的脚步,可是他却不经意地留在了老人的白发间,刻在了人们的脸上。

  富兰克林曾这样形容时间:“时间是最有限的资产,也是最有价值的日用品。一般人老是抱怨时间不够用,然而却不懂得珍惜时间。如果你珍惜生命,那就不要浪费时间。”它发出的是对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的警告。扪心自问,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做有意义的事,我做到了吗?每逢周末的早晨,我总是赖在床上迟迟不愿起来,早晨最宝贵的锻炼时间或晨读时间就被我浪费了;穿衣吃饭又磨磨蹭蹭,总想时间多的是,慢一点儿又能怎么样;到了该坐到书桌前开始学*的时候,作业本摊开,却发现字典不在手边,数学该画图了,又忙着找尺子圆规……零零碎碎地又浪费了不少时间,为什么我不能把这些零散时间积少成多,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呢?

  《匆匆》里有朱自清对时间的思考,读了《匆匆》,也触动了我。是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而属于我的日子却将一去不复返,我不想浪费我的生命,我要付诸行动,珍惜时间。

  匆匆,这篇文章是我至今最喜欢的一篇散文。它是出自朱自清笔下。那优美的句子,恰当的比喻,使我难以忘怀。

  燕子去了,又在来的时候……朱自清曾在笔下写过时间被别人偷走了。我认为所谓的别人是指珍惜时间的人吧。

  在生活中,有些人活着根本没有价值,因为他曾*庸无味的'过着**凡凡,普普通通的生活,甚至是消磨时间,虚度光阴。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才才悔过,回忆,自己这一生是怎样度过,怎样创造过成就,这才如梦方醒,发现大脑放映机根本没有什么辉煌的片段!

  而有些人却不同,他同样也是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什么也没带来,可他努力超越,创造成就,没有打发时间的行为和想法,也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回忆那些往事,才感觉自己的一生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才安心的壁上了自己欣慰的双眼。

  像朱自清这样伟大的散文家都感到自己的生活只是洗手,吃饭,发呆,睡觉罢了,何况我们小学生呢?现在我更深一层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了。

  谈起朱自清的《匆匆》,不由使人想起高尔基咏物言志的名篇《时钟》。尽管格调各异,但两位作家不谋而合,抓住人们日常*见而又易于忽略的物象,或寄情述怀,或生发议论,感叹韶华易逝,人生短促,亟需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有所作为。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时当五四运动落潮之际。朱自清面对令人失望的现实,心情苦闷,念旧、低徊、惋惜和惆怅之情不能自己。但朱自清毕竟是一个狷介自守、认真处世、勤奋踏实的人,虽感伤而并不颓唐,虽彷徨而并不消沉。他在1922年11月7日致俞*伯的信中曾披露了自己矛盾的思绪:极感到诱惑底力量,颓废底滋味,与现代的懊恼,深感时日匆匆到底可惜,决心丢去玄言,专崇实际,实行刹那主义。俞*伯曾评论朱自清的这种意想,是把颓废主义与实际主义合拢来,形成一种有积极意味的刹那主义,这种刹那观在行为上却始终是积极的,肯定的,呐喊着的,挣扎着的(《读〈毁灭〉》)。了解朱自清写作《匆匆》时的心态,有助于把握作者对光明流驶而触发的独特审美感受。

  时间,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在人们身边无情而匆匆地流逝。朱自清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形象地捕捉住时光逝去的踪迹。文章起首,作者描绘了燕子去了来,杨柳枯了青,桃花谢了开的画面,以自然物的荣枯现象、时序的变迁作渲染,暗示时光流逝的痕迹。作者由此想起自己二十四年共八千多个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无影无踪,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作者再进一步,具体而微地刻绘了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洗手,上床乃至叹息的瞬间,时间就此逃去如飞,自己过去的日子犹如被微风吹散了的轻烟,被初阳蒸融了的薄雾那样消逝。作者深感既然来到这世界,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层次井然地揭示了题旨。朱自清珍惜寸阴的思想无疑与古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箴言的精义暗合,但因朱自清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这一写法就使空灵而抽象的时间概念化为具体的物象,给人以真切的质感和强烈的流动感,仿佛成为人们朝夕与共的伴侣,鲜活灵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引人注意的是,在时间的悄然流动中,在仅只六百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朱自清运用多种修辞方式,委曲尽致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清晰地把握住他的意念流动的脉络。文章开头,作者以三个排比句来描写春景,把燕子再来,杨柳再青,桃花再开,跟与之相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相映衬,使人想起时光的流逝,引动思绪,点出题眼,以抒情性的设问句式,提出时间是被人偷了,还是自己逃走了的问题,深感时不我待。然后,在第二、三段,紧接着前面的设问,引出另外的问题,作者把自己过去生命时间的流喻作一滴水,把大自然时间的流比作大海,以渺小和浩瀚两相对比,抒发了伤时而又惜时的感喟。在时光来去匆匆中间,以拟人化手法,赋予时光的象征太阳以生命,说太阳在自己身旁悄声地挪移,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作用为此而感到茫然和惶恐。他借饶有情味的太阳之匆匆出没,寄托奔涌的情思,深化题旨。最后在第四段内,作者全用设问句来追寻自己过去生命游丝样的痕迹,显示了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和对生活执著的追求,并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结,与开头反复和呼应,表现了难以*静的心情。作者一方面发挥奇妙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特别是用贯穿全篇的十一个设问或反问句,作为情绪发展的线索,借有限的物象,展示无限的`思绪,并借助于精巧的构思,把磅礴郁积,在心里盘旋回荡已久的感情加以极尽层层叠叠、曲折顿挫之致(《短诗与长诗》)的表达,叩人心扉,耐人吟味。

  朱自清凭籍对客观事物的精微观察和体验,以流动的传神的笔触,通过融情入景的写法,显示了绘画的美和诗意的美。譬如,他笔下的太阳,已非通常的自然景物,而是作者创造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作者将主观感情和客观外物融合而成的主客观统一体,形神兼备,情韵独特。语言具有节奏感和旋律感,在朴素*淡中散发出浓郁的抒情气息,达到富于诗情画意的美学境界。全文以格调、词藻、情意和风神的美,深深吸引着不同时代的读者。

  朱自清以匆匆为题来抒写时间是难得而易失的感受,这题目本身既蕴含有浓冽的情味,又潜隐着生活的理趣。他是大学哲学系毕业生,往往情不自禁地以哲人的眼光观察和思索社会人生问题,在不少散文中以诗人一般的抒情笔调描写日常生活,蕴理于情,使作品带有哲理意味,意蕴趋于深厚。在本篇中,作者对时间问题的思考,围绕着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进行探索,在其间流露的寂寥惆怅而又激情难抑、苦恼彷徨而又切实追求的矛盾心情,固然代表了五四时期追求进步,一时又找不到出路的青年知识分子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反映了时代情绪,但他那种珍惜寸阴、热爱生活、励志向上的人生态度,更给广大读者以启迪,由此引发联想,在生活和工作中只有捕捉住现在,才能把握住未来。由于朱自清努力追求生活的真趣,萌生了新异的感受,作品就会富于理趣,警世醒人。

  《匆匆》的格调委婉、流畅、轻灵、悠远。全文篇幅短小,结构较为单纯,句式大多简短,燕子、杨柳、轻烟、微风、薄雾、初阳、蒸融、游丝等词语飘忽灵动,意境清隽淡远,通篇显得和谐匀称,融洽得体,而这一切又是与作者为寻觅时光流逝的踪迹,以表现思想情绪的微妙流动相一致。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3篇(扩展5)

——《庄子》读书笔记3篇

  《秋水》是《庄子》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全文从河伯与海神若之间的对话开始,以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的故事结尾,中间又杂以孔子和公孙龙的故事,貌似没有支点的和主题,延续了庄子一贯的风格。但是,看完全文后却不会产生错乱的感觉,因为庄子在其中埋藏了一条隐秘而连绵的线索——那就是庄子希望告诉我们的处世态度。

  *来,学业开始繁忙起来,难免由心底升起些许急躁,其实静下心来,回头看看却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免有些沮丧,于此就倍添了对于庄周的羡慕。在他看来,世间万物或大或小,都因为命运的限制而不能看清自己,就像河伯一样。人属毫末,只需安于自然天“道”就好。譬如海神说“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又说“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有时人生的迷雾“只缘身在此山中”,参悟了大道,就不再迷惘了,孔子在匡的游历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最后,庄子与惠施的故事放在这里也就不显得突兀了。对于庄周来说,河流比之沧海、人比之万物、天下比之天地,都是毫末,对于天下的争夺和名望的博取更是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是在以有限的智慧去追求对他们本身来说过于大的东西。如此,我也了解了我的繁忙与疲敝,只是我追求的窥度了而已,要适度,要控制膨胀的欲望才行啊。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庄子所说容易让人想起“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看来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了。

  昨天早上读完了《大学》,总的感觉是正直之人、饱学之士一般是身死却留下美名的结局,而奸佞小人、善弄权术者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确也是少数。大多数随波逐流者过着比较安稳的日子,也许这就是今人随大流的缘故吧。

  从今天开始,读《庄子》。

  译注者(纪琴)卷首语:急功*名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

  从以上这句话来看,作者是写给世人作为中药医治心病的,我读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另外一个目的是享受。毕竟高中毕业之后,很少看古文了。工作之初买了一本《古文观止》,也只翻了几页。十几年了,现在除了纸张略显陈旧外,里面还是几乎空白。日后一定抽出时间研读。目的却是为了提高古文素养和理解能力。基于此,我读这本书,显得容易一些。仅读原文,现在对我来说很费力气。

  今天早上读完了逍遥游。记得去年登泰山时遇见一块逍遥游的崖刻,就在山涧、架桥的东边,我立即让同事予我拍照留念。现在想想,何必如此心急?心中有佛,还在乎非得日日见得佛的样子吗?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借大鹏之翅、许由之言舒心中之的境界,读来快哉!看来庄子不仅仅是想象,他认为大鹏飞在万里之上,也就是在狂风之上,才能御风自在而行。这里,一方面符合自然规律,即在对流层之上,飞得才会*稳,客机不是这样吗?另一方面,符合社会规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再高一个层次,才能看的更清楚,才能更游刃有余!

  随着自己博客里文章页码的增加,逐渐感觉自己腹中渐空,笔墨文字亦日渐乏力无味,我也忽然地想起:自己好多年没有认真地读过书了。能想起的记忆仅仅是大学泡图书馆的日子了,想着想着不禁汗颜,连文字也不敢轻易涂鸦了,是时候该读读书了,否则腹中无物,写下的都是些酒囊饭袋之物,羞于他人看也!

  这几日看了于丹的《庄子》心得,对于于老师的《论语》《庄子》解读,社会上褒贬不一,研究儒家文化的学者认为她是在将古人的举世遗著简易化,让孔老先生的深奥文化突然间变的简单;听众中有的认为她将古文古理通俗话,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变得浅显易懂,而且还增加了些许情感的东西。

  无论褒贬,我作为读者,在拜读了北师大于教授的心得之后,觉得还是很有值得我们去领悟的哲理。其实于丹能立于百家讲坛,肯定有她能吸引听众的一面,那就是将《论语》《庄子》这些难懂的古文,换化为一些富有哲理的寓言和小故事,从中提炼做人,做事,看待人生的道理,让人觉得,哲理就在点滴之中,就在闪念之间。

  于丹老师文中有个故事,是些兄弟俩爬80层楼的故事,以前曾听说过,但是没有多深的领悟,而于丹对于此故事的解读分析,让人联系到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丢弃了什么,最后还是要回归。

  将此故事和于丹老师的解读放至博客,来和朋友共享。

  有这样一个寓言,说兄弟俩他们家住在一个80层的高楼上。两个人回家的时候,恰好忘记了看通知,就在停电梯的那一天,他们深夜才回。电梯已经不走了,兄弟俩背着大包小包,走到楼底下就非常发愁,说那怎么办呢?两个人商量一下说一鼓作气,怎么也得回家。开始爬楼。

  爬到20楼的时候开始觉得负担很重了,所以商量一下说咱们这样吧,把背包存在20楼,然后呢,到时候咱们回过头来取。就卸下了背包,两个人觉得很轻松,说说笑笑,继续往前爬。 爬到40楼的时候,已经很累了。于是两个人就开始互相抱怨指着,哥哥说,你为什么不看通知啊?弟弟说,那你为什么也没看通知啊。哥哥说,我看过了但是给忘了。弟弟说,那你怎么不提醒啊。两个人开始吵吵闹闹。

  吵到60楼的时候,他们俩是实在太累了,说安安静静地爬吧。然后他们又很安静地爬,终于爬到了80楼。

  在80楼家门口的时候,两个人互相对看了一眼,想起来一件事,说钥匙忘记在20楼的背包里。 这就是人的一生。

  人在最初看到人生的这条通道时,假设它是80个年头倒计时,摆在眼前的时候,人人都是意气风发的,我们背负着沉沉的行囊,行囊里装着理想,装着抱负,装着很多很多的愿望,我们不畏艰险,从脚底下第一个台阶开始,一个一个台阶开始上路了。

  爬到20岁的时候,这就是人走入社会的时候,开始认同规则了,觉得社会给了我们很多负担,我们托起自己,已经足够疲惫,谁还背着那么多梦想呢。先把它安顿下吧,等到衣食无忧,有了温饱,有了社会名份,回过头来我们再捡起梦想实现不迟。放下以后呢,又有这么一段轻松。大家很好,开始往前走。

  走着走着,人生随着越来越年长,积累越来越多,争斗越来越猛,内心越来越焦虑,人不免抱怨,这就是兄弟互相指责的时候,都觉得社会辜负了自己,都觉得自己付出太多,回报太少,自己内心仓惶犹豫。所以吵吵闹闹,一路走上去。

  真正走到40岁的时候,所谓年届不惑的时候,所有那些意气风发的东西都过去了,人开始变得疲惫不堪,颓唐,互相扶持着再走,走到60岁就沉默了。觉得晚年的时光应该是美好的,是珍惜的,让我们安顿一下吧,不要再抱怨了。

  这个时候,可能就到了孔夫子说的“而耳顺”,心顺应了,少了很多指责,最好终于走到了80楼,站到最后的终点上,突然之间怅然若失,想起来这一生最宝贵的东西留在了20楼的行囊里,那就是一直还没打开的梦想,从来没有放飞过,从来它都没有跟随过自己,徒然一生走完了一生的历程,但是20楼回不去了,这是一条不归路。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3篇(扩展6)

——《秋水》读书笔记3篇

  庄子是道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写得出色,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个道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我读了《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深有感触。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秋雨应时而来,百川流入黄河,黄河主流加宽,*和河中沙洲之间,辨不清对岸是牛是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河伯顺流东行,到达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水的尽头。于是河伯改变了沾沾自喜的面容,对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话,说的正是我啊。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学问少,还看轻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信,如今我目睹了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我若不来,那可就危险了,我将贻笑大方啊。”

  河伯少见多怪,知识浅薄。后来,看到了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知识浅陋。

  河伯是仙,都会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何况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呢?宇宙无穷,而我们只懂得了很少的知识,知道了极其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如此渺小。因此,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因其环境所困,不能因其所受教育束缚。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才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

  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比如说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攻进北京城。明朝灭亡了,但是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守纪了,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好像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前前后后,李自成只在北京住了四十二天。

  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从古至今,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这是真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们在做成功一件事后,应该记住如何成功的经验,不可以轻视比你差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跟上你,甚至超过你。还要向比你更优秀的人学*,在他们眼中,你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我们要学无止境。做到了这些,那么你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读庄子《秋水》,有一段很有感触,抄录于下:“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聚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可见人间万事,有终又有始,有合必有分,有其自身之规律,不无其变化之中。若不顺应自然,刻意是非,必自求其咎。人生万事若能合时相得,分时无憾,也就是人生之大幸了。余处世于今,已六十有一载,所历聚散恩怨无数,深明其意。然“无憾”二字古今难求。若非彻悟之人难明真谛。世上有几人能及庄周矣。

  时*岁末,追往思今,仰天长啸矣。

  庄子的《秋水》乃是庄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这句话引起了全文。河伯的自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了嘛,他有他骄傲的本钱。

  但是,很快,这个河伯就知道自己错了。因为他看见了大海,看见了不见水端的北海,他被吓坏了。于是,河伯这个孺子开始接受教育。若便是他的老师。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上接触教育的人,我深深被若的态度所折服。现在的老师,往往是站在制高点上对学生灌输各种的结论和观点。其实,你的那些东西,学生未必就买账。要是学生不买账而被迫地接受。这样的教育我看存在很大问题。我看,假如可以像若那样,让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劣根性全部展示出来、暴露出来,这个时候适时地给学生看一点真理的外观,让他们被真理的宏大所折服。

  让他们自己产生探索真理的冲动和欲望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才开始教育。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会效率更高。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对于规模化的教育,这个成与不成,我不好说。

  接下来,他们开始进入到虚与时的关系的论述上。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其实,对于教育,尤其是德语教育来说,这样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于是,就要怪呀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不要怪呀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

  我们再往下读。他们已经开始关于大小的讨论了。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牛尾算是小的,然后比起更细微的东西来说它可算是高山大丘。这样的论证很有意思。教师对于学生在学问上算是天地了吧,然而相比大师,教师又逊色很多。学生就像是牛尾吧,但是相比婴幼儿,他们知之甚多。然而大师却要学*婴幼儿,学*他们最接*天堂的纯真和无邪。比如教育心理学就是从学*婴儿开始的。

  儒家的争论比如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也是从婴儿开始的。所以,老师也没有可以骄傲于学生的东西。自然,学生因为理论知识的缺乏也更没有可以骄傲于老师的本钱。于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提携,共同进步就不是一句虚言了。我坚信一句话,好的学生是自己学好的。而好的老师都是学生养成的。如此说来,老师更加依赖学生的。也就是大的更加依赖小的。我想太阳虽然大,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离子都剥离掉了,大概也就只会剩下一个空壳的概念吧?

  接着,他们又对贵贱、为与不为、道天人等等观点进行了论述。洋洋洒洒,我想不想多滴感慨了。前人已经说了很多,我也不打算在这里多费言语。总之,老庄式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观点在这里横行其中。然而,《秋水》文笔抑扬、气势汹汹,让人目不暇接,还是让人非常手不忍释卷的。然而,最让我最让我感悟的还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段。

  这段话当属全文的精华。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由无数相互隔阂的个体构成的,我不可能是你,于是我就不知道你的痛苦和快乐。我以为你的痛苦和快乐其实是我臆想的。比如,我看见你皱眉,以为你很不快,其实很难说你不是在沉思。看见你笑,也许以为你在快乐,其实可能你在伪装。

  虽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然而我会融入你的身心,就像水,紧紧包裹住鱼儿,就会产生“我在你的心里,你在我们的梦中”的境界了。这样的交流和融通,就算自己不是鱼,也能够知道鱼的苦乐的。

  固然,《秋水》的这一段是精华,然而是反面的精华,是庄子小国寡民相互隔绝的精华。我们这个世界就要交流、就要沟通,就要“我非鱼,也当知鱼之乐。”。作为教师,就更得如此了。不如此,教育的职能是不可能发挥正常的。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3篇(扩展7)

——《反脆弱》读后感6篇

  脆弱是心理

  脆弱不止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如果在心理上对失败能有所防备,并接受,那反脆弱就是成功的。例如王阳明,他就是事上练,什么叫事上练,就是说**这件事,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都无所谓,成功了固然是喜,不成功就当是一种经验,这就是最强的反脆弱。

  反脆弱就是计算投入风险

  如果计算出损失很小,收益很大,那还有什么能阻止你大幅投入的呢?失败也无损根本,这也可以用于创业中。例如我当年和朋友作项目时,最初每个人投入只要六千块,那根本就没有什么可犹豫的,抱着玩的心态作进去再说。

  反脆弱就是两手准备

  很多人干事都是全副投入,这就是风险,在反脆弱中,作者称为杠铃效应,其实在*人中,叫两手准备,我在投入前就计算好了风险,如果失败也无损于我正常的生活,切忌卖房创业。例如我现在的情况就是有项目干就赚钱,没项目干就读书写文章,反正无损于生活,不管哪种情况都有助于自己的进步。

  越是精确的方式就越是脆弱,要留有余地

  你如果精确的计算某件事情,算得越是精确,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多留点余量,这样反脆弱性就越强。例如我当年亲自实践运营,利润能达到百分百,但其实让员工来运营,可能利润就只有百分之三十,这中间巨大的`利润差,会导致你的创业模式彻底崩溃。所以必须要以员工的运营收入来计算收益比。

  脆弱是可以转移的:

  比如你是公司领导,可以把脆弱转移给下属,优胜劣汰,这样企业的反脆弱性就增强了。比如公司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这样就转移了脆弱,自然自己公司的反脆弱性就增强了。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万一承受不了生病老人带来的压力,可以适当的把压力转移给保姆一段时间,以来回复心情。

  脆弱是可以增强反脆弱的

  比如一件事情的失败,这是脆弱,但如果从这件失败的事情中吸引教训,来改进制度和思维模式,避免同类事情的失败,就这是增强了反脆弱性,亡羊补牢未晚也。

  学*了反脆弱,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也是教导大家如何去避免风险,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这是句鬼话。风险小收益大,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永远不要把自己置于赌徒的位置,要知道美团的CEO王兴创业十几次才成功,你凭什么就能确定你这次就能成功?不光要看到他的成功,更要看到的是他的韧性,这才是反脆弱的典型,失败十几次都能重来,证明每一次失败的损失都是可控的且有限的,这才是我们需要学*的。

  初次读这本书被"反脆弱"这个概念吸引到了,只听说过脆弱,不脆弱,却不甚了解反脆弱,更不明白反脆弱的真正涵义。大体来说,反脆弱指的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获取收益,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玻璃杯放到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玻璃是脆弱的;如果一个杯子,被摔到地上后不仅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两个漂亮的杯子,这就是反脆弱的。

  文中提到一个概念,风会熄灭蜡烛,也会使火越烧越旺,这就会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个概念。对于不确定的东西,要去想如何利用他们,而不是躲避,这个世界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而人们总是倾向于安全感和确定性,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有其深刻的合理性,因为作为"众"而言,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偏向寻求安全。

  但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又倒逼我们必须去面对这个问题,文中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杠铃策略,即分散自己的投入,也就是常说的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事物本只有两个维度,就像长与短,就像明与暗,就像脆弱与不脆弱,为什么凭空会多出第三个维度——反脆弱?汪静波在文思静语中把这个归结为生命体的灵性介入是有一定道理的,生命体面对完整与破碎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生长,即我们会在冲击中不断学*,在错误中不断进步,我们不断的生长,来源就是外界不停的冲击以及自我不停的反思,这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期望得到并掌握到的——如何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成长。

  可以说,世界的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这也就需要我们常常去反思,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值得花费时间去担心和预测黑天鹅的降临;相反,任何一次的挫折,我们都要认真面对,没有疼痛,就不会有记忆,利用所有的机会去反思,时刻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什么?需要放弃什么?顺势而为。

  1、界限问题

  《反脆弱》这本书告诉我们,世上只有3件事:自己的、别人的、老天的。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的时,常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界限。

  明确那些事是自己的事,那些事实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猛一看这话特别贴心,很赞同,仔细与现实一对比,顿时疑问重重。

  现实的很多工作都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人依然按自己的理解方式把自己认为的的工作做完不管其他人需要的配合,也有很多需要配合的人按自己的理解认为那些事属于别人的事情,而这个“自以为”没有规范,没有权威指导,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工作中的矛盾凸显,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成绩。

  说一个朋友的故事,他负责的一个文件里面有一些数据、细节内容需要其他部门的负责人提供,他跟负责项目的沟通,负责项目的说你不要把你的工作强加给我,该你做的事凭啥让我做?沟通的人解释,这个项目前期一直都是你在负责,这些详细的东西只有你知道,我们需要你提供,如果你不愿意动手,只要你能说准确和详细就行,不要影响后面的工作和进度。负责项目的人反而脾气根据无法控制,依然以前面说的理由拒绝配合和提供。

  主动沟通的人明确那些事是自己的事,那些事实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没有侵犯他人的界限。但是他自以为正确的界限并没有被其他人认可和承认,没有共识的基础上就没法谈界限。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有。通过有限人数团队的高透明度和密切的协同、高度信任,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就像海豹突击队执行伊拉克任务一样。

  这个时候,《混乱》、《盗火》、《刷新》里的新观念就起到了指导作用,面对复杂的情况混乱、跨界、转换、同理心等就用上了排场。工具很多,在于使用它的人如何灵活使用。

  2、情绪问题

  《反脆弱》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的强大就是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情绪化,你最终才能赢。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

  情绪常被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其次是,搞清楚“才能赢”,赢指的是什么?

  赢得是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包容自己。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受得住成功,能够居安思危,抛弃诱惑,坚定不移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最后搞清楚情绪和感觉、心情、情感的区别。

  感觉(feelings)个人对情绪的主观认识,更私人化,因人而异。心情(moods)主体所处在的感情状态,比"情绪"延续时间长,感情波动不如"情绪"强烈。

  情感(affect)一个笼统概念,有时包括情绪、感觉和心情,有时可以专指"情绪"。

  3、心态问题

  长期处于稀缺的状态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态。我觉得不光是心态,还有思维和认知以及胆量。

  稀缺的内容可能是钱、时间、爱、资源、领导力等。

  稀缺会阻碍人变得富有:忽略长期投资、借用未来的资源满足现在、引发宽带不足。对如何改变稀缺的心态也给出了3点建议:节约带宽、不要透支、每天设置提醒只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对于最后一条建议我想说一下发现在现实中的现象。很多管理类的书籍都说要“要事第一”、做最有价值的事情,我想说的是:不是每一个工作中的人都有选择的权利的。很所员工他没有可以选择的权利,不具备这样的机会、环境。有的小公司很多员工今天根本不知道自己明天会有什么任务,任务多是突然的、随机的、不固定的,没有办法提前规划、计划。

  本应该工作日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由于各种原因会被要求周末完成,员工个人的生活计划会被全部打乱。每一天的任务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是工作的本质是加量不加价。老板们美其名曰是重视员工、培养员工。其实同时执行多任务,不仅会让人分心,还有个致命伤害——短时间内拉低人的智商。种种情况,导致了员工时间稀缺、精力稀缺、健康稀缺、财富稀缺、见识的稀缺。而很多公司稀缺得是好的文化、好的共同愿景。

  《反脆弱》对它的评价两极分化,好的有认为它让人茅塞顿开,坏的有认为它一派胡言。看前几章时我觉得本书的论点仅是“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后来果然是我太年轻,书里涉及到方方面面,大概是我知识面太窄,经常看着看着就被术语搞断片了。当然里面被提及最多的是经济学方面的例子,因而经济学家中了无数枪。

  作者谈到了波动性,由事物对波动的反应划分成三种类别,受外来波动或冲击后受到损害的具有脆弱性;没有损害也没有得益的具有坚韧性;而会因波动冲击受益的具有反脆弱性。反脆弱性并不难理解,作者举了个栗子是某人经受多种不致命剂量毒药的侵袭后反而百毒不侵。但反脆弱性并不在每个层面上都一样,整体的反脆弱性可以建立在个体的脆弱性上,比如说每次空难事故发生后对原因的分析以及事后的改进都能对航空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样的反脆弱性建立的前提是个体之间关联性不大,而类似银行系统容易牵一发动全身的领域反脆弱性则较弱,个体的崩溃会导致连锁反应。

  还提到了杠杆策略:做安全的操作同时做最大的投机。这主要利用了收益和成本曲线的不对称性,过了某个点收益就会得到爆发性的增长,不过一般需要碰上黑天鹅事件。

  过度反应机制可以让人在有些许背景噪声的地方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比如说工作时或睡觉前听一下白噪声音乐能让人更容易沉静下来,就像身体对抗这些噪声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从失败或反击中获得的信息一般尤为有用,就像题海战术中做错的题更能让人发现解题思路中的缺陷。而当你对某事作出批评时,从对方对批评的反击中可以验证一些判断,从而更好地理顺思路。

  书中还讨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例如高等教育水*与国家兴盛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高等教育水*的提高可以促进国家繁荣。但作者持相反观点,他举了个瑞士的栗子,瑞士的成功除了因为国家规模小容易实行城邦式管理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其高等教育水*相比其他富裕国家低,它的系统,例如银行系统,都是基于学徒模式,更接*职业培训而不是理论学*,也就是基于工艺和技术诀窍而非书上知识。放到*来说大概就是所谓白领和蓝领的区别,高校扩招导致产生了大量过剩的毕业生,当其接受的教育模式与实际生产状况脱钩时便完成不了对接,情况进一步加剧就形成了现今所谓的脑力倒挂时代。

  书中还讨论了医源性损伤,顾名思义,是指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造成的伤害。诸如手术时剪错肠子,纱布棉花还留在体内就缝合伤口,这些无疑是医源性损伤的典型例子。“但是,当你因一种无中生有或杜撰出来的精神疾病,比如说多动症、抑郁症等,给孩子用药,而不是打开桎梏他们的枷锁时,其长期的危害是不可想象的。”作者提出了这个有趣的观点,即某些疾病是杜撰出来的。比如说多动症和抑郁症这些涉及个人*惯和生活情绪状态的病,究竟算不算病?*惯可以更改,情绪可以调节,那这样的'方式算不算治疗?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有很多早已存在的东西被重新发现,但也有人会借科学的名义创造一些概念牟取暴利。

  有科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症,需要纠正或治愈,作者却认为拖延是我们自然防御的本能,直到身体告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这种方式导致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坏的。比如写作时等待灵感,然后一气呵成。

  以前对鲁迅那句“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中表达的情怀甚是欣赏,但现在看来,与远方的人们相关的信息大多是噪音,加上现在媒体中各种标题党,他们知道受众爱看什么,但爱看的东西并没什么卵用。掉进噪声的海洋里容易迷失方向,接受的噪声越多也就越浮躁。作者提出对此的解决办法就是只看重大数据或条件的变化,而忽略小的变化。

  关于不对称好坏的判断作者提供了一个例子,如果给你一笔财富并不能带来很大的利益,但是失去同等的财富则会带来更大的伤害,那你就处于一个不好的不对称中,因为你很脆弱。

  参加读书会已经半年,特别感谢周老师的灵光一闪,筹办了读书会,特别感谢小伙伴们一直以来的陪伴,也感谢自己,当时勇敢地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

  这个6月,我们一起共读了塔勒布的《反脆弱》,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思维逻辑:

  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非线性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出现了错误,很*惯围绕错误的点展开解决,强行把因和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当成可以预测的线性关系,未必能真正的、彻底的解决问题。要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需要拥抱变化,把自己变成一个反脆弱的系统,像生命而不是机器那样去生存。

  解决职业规划的思维逻辑:杠铃策略。

  杠铃两头重,中间轻,可以理解为最好和最坏的两种极端情况都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重点,而中间的中庸情况,恰恰是我们要规避的,避免无意义的事情牵扯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把大部分的资源放在收益确定、风险足够小的事情上,同时把少量资源放在高风险、收益也可能很高的事情上,放弃那些中等风险和中等收益的事情。

  养育孩子的思维逻辑:反脆弱思维。

  以前,我总是不希望孩子受到任何的打击、冷落和挫折,哪怕这个伤害性极小,我也依然极力地去替孩子解决,希望孩子感受到的都是世界的友好和肯定。感觉自己就像达摩克利斯一样,特别脆弱,回想以前的行为,再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期盼,是完全相悖的,因为一颗老母亲的心,完全没有了章法。

  九头蛇怪的案例让我明白,我们的孩子需要接受生活的挑战、困难的洗礼,才能越挫越勇,逐渐形成反脆弱系统。我们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坚强的后盾,不应该充当保护伞,隔离掉这些挑战给孩子所需要的成长养料,过度保护只能养育出脆弱的孩子。

  觉察和接纳。我们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充满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如何应该不确定性,显得特别重要。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自己首先需要学会接纳和拥抱,是所有事情向好的起点。

  我们很容易认为,生活里发生的绝大部分都是命定,是由日复一日的重复或者是自己的际遇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一个人成功与否,从事了什么工作,和什么人在一起,遇到了什么事,和下一代的关系如何……所有在生活中的和谐*静或者失控浮躁极端不可解,在我们看不到的后面一定是有什么强劲而博大的力量,在推动,在支撑,如同*静的水面下定然有汹涌暗流涌动,心理学可以打破水面,和看不到的暗流联接,感受巨大冰山力量的存在……挖掘出现象之下的根源,然后我们就可以觉得,我又了解了一些我自己,又懂得了一些和人相处的同理心,又了解了一些这个世界。

  越来越觉得,为人父母要接触一些心理学,学校教学涉及的是智力和能力,而心理学涉及的是人格。人格是支撑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人格完善的前提下,智力和能力的发挥自然而然,如果人格不完善,智力再超群能力再强大,也不可能得到好的使用。

  精神分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早年所处的心灵成长环境决定,在成年以后,他(她)的一切的一切,包括外表和内心、语言和行为、成功与失败、幸福和悲伤等等,都直接或间接、或隐晦或明显的与童年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我们成长在一个*和,有财力有远见,能为个人提供好的基础和条件,是值得庆幸的事儿,但绝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幸运,就没办法改变了吗?

  如书中所说:我们目前所经历的,内心的心理冲突,都是父母,原生家庭,童年经历的错吗?

  从一方面来讲,不能否认这些说法,当孩子还不具备判断能力的时候,最基本的观念和认知和处世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惯都来自家庭,每个人的身上多少都会有父母的影子,所以人常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强调出身,家风,教育对下一代的影响。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3篇(扩展8)

——盗墓笔记的读书笔记 (菁华3篇)

  *来,读了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以后,对说鬼的故事倒真的有了兴趣,就又一口气买了天下霸唱的“鬼系列”,越读越觉得盗墓虽然惊险了一点,但也蛮刺激。

  作者能把一个稀奇古怪的故事写得在网络上流行起来,也足见作者的功力。让人唯一感觉美中不足的是,我当年其实最有盗墓的条件,却没有盗墓的潜质。凡是研究古玩的人大多知道,陕西秦地的重要性,可以说*几千年的文化也就无非是那几个朝代,如周秦汉唐者,这些朝代无一例外都是国力比较强盛的,而这几个朝代都在陕西建都。

  人言:“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自古埋皇上。”在西安街头出售的各种旅游地图中,有一种是专门标识陕西境内所有古人陵墓的。放眼望去,在这个秦俑形的省份里,遍布着迄炎黄、穿商周、越秦汉、跨隋唐的大大小小几百座古代名人的墓葬。其中仅帝陵就有七十余座——这还不包括那些已湮没在茫茫历史深处连名字都不曾留下的远古帝王们。

  大学毕业的那几年,一直在北方工作,后来来到广州以后,经常去北京路步行街,看那里挖出了宋代的一个城门,还都做玻璃罩护住当成文物景点,如此类似的,西安该有多少的文物需要保护。一个朋友在南粤王博物馆工作,一次给电话,说有免费的票赠送,要不要去看。看了以后很后悔,其实没有多少文物。大胆的对那朋友讲了,这里的都比不上我当年破坏的。

  我当年盗墓了没有 当然没有,不是没有胆识,而是那个时候还没有认识。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怎么会有盗墓的认识呢 我还上小学的时候,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出现了墓群,那个时候村北的土岭上到处都是人,拿着原始的铁锨铁锹到处挖,本来应该是很厚的土层由于年代的风化,兼之周边村庄的人挖土盖房子烧窑,土层越来越薄,慢慢以前深埋在地底下的古墓就露了出来,用铁锨简单的翻一下,就有很多的“明器”出来。

  很多的人都挖出来了东西,都是我亲眼所见,有大小盆子罐子,有青铜器古剑等等。

  记得应该是我同学的一个哥哥吧,他挖了一把古剑,但鞘和剑身绣在了一起,他不懂,就用力气甩,把玉石的剑柄一下子就折坏了。还出土了很多淡淡色彩的陶瓷人和马,只是当时人们迷信,觉得墓中出土的东西不能带回家,然后就把那些摔在路上,我们一大群孩子就过去用脚踩。

  很多年过去了,偶然一次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参观,看那些作了标注国家一级文物,长安出土的唐三彩,怎么看都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记忆里,有一段时间墓群旁边几个村子的人整天都在挖,而且都是大白天公开挖,*也没有出面管。记得,还有一些挖出的大盆中有很多宝贝,铜钱啊法器啊等等,围了一圈的人,大家就“哄”的上去笑着抢。听人说,流落在我们村子人手里的还有很多好东东,只是自己一直在外边,很少知道一些详细的情况。

  墓群地址我还记得很清楚,只是自己都很少回村子了,隐约还听到熟人说,村子里谁把铜镜卖了几十块钱,又有谁把古印让二道贩子便宜收去了。也的确,虽然出土文物不少,但是村里靠贩卖文物发家了的还没有。

  如果拿生命的轮回来说,古墓也是一些人的家。虽然人家家里有一些值钱的`东东,但随随便便就把人家家给拆了,把人家的财产拿来换钱买酒喝,总也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十年一瞬如沧海,谁人还逝藏海花。

  也许许多爱书的人都听说过这本书,也许许多人因为它的分类而没有读过这本书,也许许多人只把它当作一本无聊的书,但是这本书却教会了我什么是天地间最珍贵的感情。

  故事主要讲了吴邪、张起灵、胖子三个人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而走到了一起,在经过了七星鲁王宫,西沙海底墓,秦岭神树,云顶天宫,蛇沼鬼城,阴山古楼,张家古楼的种种考验之后,最终成长起来,明白了自己的使命,走向各自应该走的未来,且建立了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珍贵感情。

  这些人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但却超越了真实存在的我们,他们有着太多我们想要拥有,却无法拥有的东西。他们可以为了朋友放弃自己原本的目的,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为自己的朋友保驾护航,他们可以为了保护对方,从而选择疏离。他们所做的一切,所有都出于人类最基本的感情——友情:我希望你能*安,不管是吴邪千里追踪规劝张起灵,还是胖子不图金钱帮吴邪涉险,还是张起灵解救他们两人而让自己身陷险境。

  试问,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真的能够做到向他们一样,为了朋友拼尽全力、抛弃一切吗?是啊,正是因为他们不属于我们生活的世界,所以才能够做出我们想要做,却无法做的事情来,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我们有我们的世界,他们的灵魂与我们因为一本书而相连。

  也许他们所拥有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无法寻觅,正因为如此,他们之间的手足之情才显得那么的弥足珍贵。就像20xx年的长白山,即使知道接不到张起灵,但我们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前去,只因那里有我们的梦,我们的希望。

  因为读过《盗墓笔记》,所以我们明白了“带我回家”这句话是多么的沉重,多么的温馨,更是理解了“家”这个字的深切含义,它就如同一轮高高挂起的太阳一般,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柔和,它是我们内心最向往,最渴求的东西,它带给我们的是我们的是无限的安宁与祥和。

  《盗墓笔记》它教会了我太多太多,也许它不是一本名著,无法流芳百世,但是,只要知道曾经有那么一本书,它名为《盗墓笔记》就已足够。

  说起《盗墓笔记》这本书,我不得不说,它的的确确是一本网络小说。固然不能和那些流芳百世的经典名著相提并论。但,这次写读后感,我毅然决然选则了它。它不仅仅作为一本大众喜爱的畅销小说出现在这里,更作为使我欢乐,令我悲伤,让我毛骨悚然,真正引我入胜的一本小说。

  故事要追朔到五十年前,主人公的爷爷作为盗墓贼,从古墓中带回了一片极其珍贵的黄金帛书。五十年后的今天,他的长孙吴邪偶然进到了一个古墓。仅仅因为这次草率的决定,他卷入了一个……或许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抑或者是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面对一个又一个小谜团的答案,吴邪惊奇,又心乱如麻,就仿佛一块拼图,你得到了其中的几块,也无法推知整个图案。

  故事并没有完结,谜团也不曾解开。对于好奇心强的人,这会是无休止的折磨。有时我会想,如果我是吴邪,我现在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后悔自己当初所做的草率决定?人世间没有后悔药,就算悔死也无济于事,只能一心向前,就算当初一步走错从而满盘皆输不会赢,也只能一步步走到头。

  剪不断,理还乱的谜团,人间冷暖和人之本性是《盗墓笔记》的经典之处。可兄弟间的深厚情谊,已经不知不觉让我的眼眶湿润,潸然泪落。在巨大的金钱与权力的诱惑下,在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中,有些人肯杀死自己至亲至爱的人。而吴邪面对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好友闷油瓶与胖子的`失踪,为他们出生入死,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他们低声下四求别人,不顾自己家族的声誉。相比那些“风吹两边倒”,贪婪之极的人,他爱自己的朋友兄弟胜过爱自己!世态炎凉,人心冷淡,无邪与他朋友的友谊是珍贵的,更是可贵的!面对自己的亲人朋友,我们为何不去好好珍惜呢?

  《盗墓笔记》让我想了许多,感动了许多,悟出了许多。无法刹住腾涌的心潮,但我只好就此停笔。就算它会随着潮流的变化而被遗忘,但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想起一些,回忆一些。记起那……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