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比
相关
  1. 寒冬腊月,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也悄然离开了;那世人甚爱的牡丹也失去了原来的娇艳;那称为“花之隐逸者也”的菊花也失去了原来的风采;惟有梅不畏严寒的生长在冬季,有着“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美称。
  2.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於先君,布仁心於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3. 旧社会,有些知识分子很推崇那种岩居穴处、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
  4. 一切隐逸的目的,我相信都如出一辙:要更安闲、更舒适地生活。蒙田
  5. 可见其韬晦隐逸,托身为诗人,永矢以茅屋菜羹而告终。
  6. 古往今来,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是田园隐逸生活的重要精神思想。
  7. 家猪遇野猪于山林,颇羡其隐逸境界,诉与人相处苦况,且云不日将重返林莽,觅回自由。野猪笑曰:人若不将尔喂饱,绝无气力说此清高话也!黄永玉
  8. 因此,在园林集会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兰亭集会上,士人共同创制了大量的隐逸诗来表达自我的隐逸思想,改变了隐逸诗个性创制的特征,其诗歌又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9. 但宋代士大夫文人最崇尚的隐逸形态是居官而犹如隐的“吏隐”,并因此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隐逸文化精神。
  10. 隐逸于风景如画的山谷之间,法云安缦由茶园、翠竹和绿荫环绕,周边是由七间佛家庙宇组成的朝圣圈。
  11. 第三讨论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与隐逸志意修而骄王公的思想,最后是结论。
  12. 在人生观与佛道观方面,储光羲在隐逸性质、陶渊明思想的接受、道家思想的接受三个方面相对王维和孟浩然而言是不同的。
  13. 比如,明初朝廷曾连续下诏书征召山林隐逸之士,同时又连连摧折儒士名流。
  14. 于是,古时名人隐逸之士皆有所好,寄自家志趣于草木之中,如松竹梅之流,盖有所托,取其自强不息,铁骨铮铮,傲霜斗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