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作文 >

奥数小学作文 (菁华3篇)

日期:2022-11-09 00:00:00

奥数小学作文1

  数学奥林匹克最使我着迷。

  当我还不懂什么是奥林匹克时,常常看见爸爸拿着数学奥林匹克的书在埋头思考。有一次,我也拿起奥数书,看到一道题目“一船顺流而下,4小时行驶88千米。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逆流而上时,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面对这道奥数题,我不知所措,只好去请教爸爸怎么解题了。爸爸看完题目,稍加思考就很快地用简单而又直接的方法算出了船行驶的速度。爸爸接着又教了这类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我一直把这些铭记在心,很想自己动手解题,考查一下自己的本领。

  记得有一天,我从爸爸的书架上找到了数学奥林匹克书,翻开这一类题,专心致志地做着、画着、算着,一道接一道地算出了答案。“雯欣,快开门……”耳边隐隐约约传来了爸爸的叫门声,我不愿放下手中的算题,很不情愿地下楼去开门,爸爸见我迟迟不开门,怒气冲冲,生气地骂了几句。我才没空和你计较这些呢!刚才的那道题只差一点就算出答案了。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做起题来。咦!,刚才爸爸也跟着我上来,现在怎么一点声音也没有了呢?我偷偷地转过头去看,只见爸爸的手放在我的耳朵旁,正想揪我的耳朵,但他看见桌面上的那一摞厚厚的草稿纸上面写满了算式,又收回了手,脸上的怒气消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笑容,他还用手点了点我的鼻子说:“哦!原来我错怪你了。

  从此以后,我对奥数越来越感兴趣了。只要没有做出奥数难题,我就会一直埋头思考,直到解决难题为止。此时,我就会兴奋地跳起来。

奥数小学作文2

  星期一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这样一道奥数题:下面的算式中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字是代表不同的数字,其中“来学来赛”表示的四位数是多少?

  快来学

  请来赛

  你来算

  + 我来答

  来学来赛

  答案:A、3132 B、3231 C、2123 请选择。开始我以为这道题很简单,可是我怎么算也算不出来,找不到解题的方法,只好请教爸爸、妈妈了。当我去问爸爸、妈妈时,他们看到这道题也被难住了,于是,我们三个一起开动脑筋解这道题。

  我锁紧眉头细想,发现式子最后一竖列的“学赛算答”四个数加起来一定要进一位,所以十位上不可以是2,这样就排除了答案C、2123,我又看看剩下的两个答案,仔细想了想,想通了。最前列的四位数“快请你我”只能是6、7、8、9四个数加起来等于30。中间的四个“来”字加起来一定要进位才行,根据答案中的数字“来”字只能是3才可以进位,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3132。

  我看看还没有解出题的爸爸、妈妈,就得意洋洋的公布了答案,又讲了我的思路。妈妈听了,和标准答案以对,果然是3132,佩服的不得了,连连夸我聪明,我心里美滋滋的。

  啊!这道奥数题可真有意思。(上面我的思路不知是否完全正确,请大家参考,有更好的解题方法请告诉我!)有时我发现在你闷闷不乐的'时候,做几道奥数题也是可以解闷的。

奥数小学作文3

  题目:1、甲、乙、丙三个人各拿出9元钱合买一批练*本,由于乙比甲多拿了15本,丙和乙拿的同样多,因此乙、丙都要给甲1.5元,那么,三人合买了多少本练*本?

  答题人感言:有困难!为什么不来个简单的呢?郁闷!

  答题方法:由于乙比甲多拿了15本,丙和乙拿的同样多,可以知道总共有甲拿的3倍再加30本。*均每人有甲拿的本数+10本。这些直9元。甲拿的比每人*均拿的本数少10本,所以应该少出钱,他少出了1.5*2=3元。所以10本书直3元。每本0.3元。三人合买了3*9/0.3=90本。

  答后感言:终于答上来了,有奖励吗?

  题目:张、王、李、赵四个人比赛乒乓球,每两个人都要赛一场。结果张胜了赵,并且张、王、李三人胜的场数相同,则赵胜了多少场?

  答题人感言:努力吧,争取攻克下!

  答题方法:可以知道,每人要比3场,总共有6场比赛。也就是有6个胜利。张胜了赵,并且张、王、李三人胜的.场数相同,说明张、王、李三人胜了1场,或者2场。先看3

  也就是说1~999这些连续的自然数的各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可以被9整除;同样的道理:1000~1999这些连续的自然数中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可以被9整除(这里千位上的“1”还没考虑,同时这里我们少200020012002200320042005从1000~1999千位上一共999个“1”的和是999,也能整除;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的各位数字之和是27,也刚好整除。最后答案为余数为0。

  答后感言:我要休息!妈妈:不行!555555555555555555~~~~~~~~~~~~~


奥数小学作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奥数小学作文 (菁华3篇)(扩展1)

——小学奥数知识「」 (菁华3篇)

小学奥数知识「」1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小学奥数知识「」2

  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

  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

  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 年:一年有366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 年:一年有365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小学奥数知识「」3

  基本公式:①*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均数

  ②*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奥数小学作文 (菁华3篇)(扩展2)

——小学奥数题 (菁华3篇)

小学奥数题1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生活,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呢?小学频道精心准备了图形染色计数奥数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图中的16个点表示16个城市,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这两个城市有公路相通.问能否找到一条不重复地走遍这16座城市的路线?

  分析:如图如对这16个城市用1、2相间进行标注,发现2有9个,1有7个,而要不重复地走遍这16个城市,黑色与白色的个数应该相等,所以不能找到一条不重复地走遍这16座城市的路线.

  解析:对这16个城市用1、2相间进行标注,2有9个,1有7个,而要不重复地走遍这16个城市,黑色与白色的个数应该相等;所以不能找到一条不重复地走遍这16座城市的路线.(如下图)

  点评:看到这道题,有可能会想到一笔画问题.但是请注意本题的要求是只要走过16个点,而非走过每一条路,所以不是一笔画问题.

  更多图形染色计数奥数试题及答案和其他相关复*资料,尽在!请大家及时关注!

小学奥数题2

  例1:

  甲,乙两队开挖一条水渠.甲队单独挖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挖要12天完成.现在两队同时挖了几天后,乙队调走,余下的甲队在3天内完成.乙队挖了多少天

  解:可以理解为甲队先做3天后两队合挖的.=3(天)

  例2:

  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20天可以完工,乙单独做30天可以完工.现两队合作来完成这个任务,合作中甲休息了2 .5天,乙休息了若干天,这样共14天完工.乙休息了几天

  解:分析:共14天完工,说明甲做(14-2.5)天,其余是乙做的,用14天减去乙做的天数就是乙休息的天数.14-=1(天)

  例3:

  一池水,甲,乙两管同时开,5小时灌满,乙,丙两管同时开,4小时灌满.现在先开乙管6小时,还需甲,丙两管同时开2小时才能灌满.乙单独开几小时可以灌满

  解:分析:把乙先开做6小时看作与甲做2小时,与丙做2小时,还有2小时,现在可理解为甲乙同开2小时,乙丙同开2小时,剩下的是乙2小时放的.1÷=20(小时)

  例4:

  某工程,甲,乙合作1天可以完成全工程的.如果这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做2天,再由乙队单独做3天,能完成全工程的.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要几天

  解:分析:可以理解为两队合作2天,余下的是乙1天做的,乙的工效, 甲:=12(天)

  例5:

  一项工程,甲先单独做2天,然后与乙合做7天,这样才能完成全工程的一半.已知甲,乙工效的比是2:3.如果这项工程由乙单独做,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解:分析:乙的工效是甲工效的3÷2=1.5倍,设甲的工效为x,乙的工效为1.5x,

  (2+7)x+1.5x×7=,解之得:x=,乙工效1÷1.5x =26(天)

小学奥数题3

  一个房间中有100盏灯,用自然数1,2,…,100编号,每盏灯各有一个开关。开始时,所有的灯都不亮。有100个人依次进入房间,第1个人进入房间后,将编号为1的倍数的灯的开关按一下,然后离开;第2个人进入房间后,将编号为2的倍数的灯的开关按一下,然后离开;如此下去,直到第100个人进入房间,将编号为100的倍数的灯的开关按一下,然后离开。问:第100个人离开房间后,房间里哪些灯还亮着?

  答案与解析:

  对于任何一盏灯,由于它原来不亮,那么,当它的.开关被按奇数次时,灯是开着的;当它的开关被按偶数次时,灯是关着的;

  根据题意可知,当第100个人离开房间后,一盏灯的开关被按的次数,恰等于这盏灯的编号的因数的个数;

  要求哪些灯还亮着,就是问哪些灯的编号的因数有奇数个。显然完全*方数有奇数个因数。所以*方数编号的灯是亮着的。所以当第100个人离开房间后,房间里还亮着的灯的编号是:1,4,9,16,25,36,49,64,81,100。


奥数小学作文 (菁华3篇)(扩展3)

——小学趣味奥数 (菁华3篇)

小学趣味奥数1

  1、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钱卖给另外一个,问他赚了多少?

  2、 “小明钓鱼回来,小玲问他钓了几条鱼,小明答:‘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只有半个身躯。’你知道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

  3、 “有五个数字A 、B、 C、 D、E,ABCDE×A=EEEEEE,求这几个数字是什么?”

  4、 一天一小伙子拿一百元假钱去买东西。东西原价十八元,售价二十一元,王老板找不开去和邻居换了找给小伙子。过了几天邻居找老板,老板又赔了邻居一百元。问老板赔了多少钱?

  5、A城一个商人有一头驴子和3000根胡萝卜.要将萝卜拉到1000公里外的B城去卖,只能用驴子驮。已知驴子一次性可驮1000根胡萝卜,但每走一公里要吃掉一根胡萝卜.问商人共可卖出多少胡萝卜?(驴吃萝卜吗?不知道,这可是一道韩国智力题)

  6、有一个岔路口,有两条路.一条是活路,而另一条是死路.路口上有两个人一个说真话,另一个说假话.你可以问他们一人一个问题,但他们的回答只能是"是"或者"不是".从而你自己判断出哪条是活路来.

  7、 有4个小孩看见一块石头正沿着山坡滚下来,便议论开了。 “我看这块石头有17公斤重,”第一个孩子说。“我说它有26公斤,”第二个孩子不同意地说。 “我看它重21公斤”,第三个孩子说。“你们都说得不对,我看它的正确重量是20公斤,”第四个孩子争着说。他们四人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最后他们把石头拿去称了一下,结果谁也没猜准。其中一个人所猜的重量与石头的正确重量相差2公斤,另外两个人所猜的重量与石头的正确重量之差相同。当然,这里所指的差,不考虑正负号,取绝对值。请问这块石头究竟有多重?

  8、1,3,12,40,(?) 猜猜第5个数是几?

小学趣味奥数2

  1, 小明从镜子里看到钟面上是5:35,你知道这时是几时几分?

  2, 6只小鸭排队,一共排成3队,每队站3只小鸭,该怎样排?

  3,8个人吃饭,每人1只饭碗,两人一只菜碗,4个人1只汤碗,一共有几只碗?

  4, 小亮坐在环行跑道上的一辆游览车上,他发现他前面有6辆车,后面也有6辆车。请问:跑道上有几辆车?

  5, 假设有一种植物,每天长高一倍。20天正好长到20厘米高。请问:长到5厘米时是第几天?

  6, 小明家养了一些鸭子要知有多少,细细想一想;“鸭子一半下了水,一半除以2正往水里走,剩下15只围着小明身边吃杂物,你说有几只?”

  7, 一道除法式题,除数是6。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4,正确的商该是几?

  8, 一瓶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去一半的油,连瓶称,还剩550克。瓶原来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

  9, 1只鹅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10只鸭的重量

  8只鸡的重量=16只鸭的重量

  1只鹅的重量=()只鸭的重量

  1只鹅的重量=( )只鸡

  10, 1只西瓜+2只梨=16只苹果

  5只梨=10只苹果 1只西瓜=( )只苹果

  1只西瓜=()只梨

小学趣味奥数3

  甲、乙、丙三个小朋友赛跑。得第一名的不是甲,得第二名的不是丙,乙看见甲和丙都在自己的前面到达了终点。

  甲得了第( )名,乙得了第( )名,丙得了第( )名。

  A、B、 C三名运动员在一次运动会上都得了奖。他们各自参加的项目是篮球、排球和足球。现在我们知道:(1)A的身材比排球运动员高;(2)足球运动员比C和篮球运动员都矮。诸你想一想:

  A是( )运动员,B是( )运动员,C是( )运动员。

  爸爸买了3个皮球,两个红的,一个黄的。哥哥和妹妹都想要。爸爸叫他们背对着背坐着,爸爸给哥哥塞了个红的,给妹妹塞了个黄的,把剩下的一个球藏在自己背后。爸爸让他们猜他手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谁猜对了,就把球给谁。那么,谁一定能猜对呢? ( )。

  小菲、小南、小阳三个小朋友,分别戴着红、黄、蓝三顶帽子,排着队儿向前走,谁也不回头。小南能看见一顶红帽子和一顶黄帽子,小菲只能看到一顶黄帽子,而小阳一顶帽子也看不到。你知道走在第一个的是谁?谁又走在第二个?最后一个又是谁呢?他们又各自戴着什么颜色的帽子呢? ( )走在第一个,戴着( )帽子; ( )走在第二个,戴着( )帽子; ( )走在最后,戴着( )帽子;

  3个小朋友下课后排队做游戏,他们一共最多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法?

  一个小组的小朋友排队去做游戏,从前往后数排第3个,从后往前数排在第 5个,共有多少小朋友在做游戏?

  按规律填数:0,1,3,6,10,( ),( )。

  小明家住在5楼,小明从一楼回到家共爬了几层楼梯?

  小猴与小兔去摘桃,小猴摘下15个桃,当小猴将自己的桃分3个给小兔子 时,它俩的桃就一样多,你知道小兔子摘了多少个桃?

  小明回家时看到爸爸正在锯一根钢管,小明问爸爸要锯多少时间,爸爸对 小明说:锯一段要10分钟,要将一根钢管锯成5段。并让小明猜猜共需要多 少时间,你能帮忙吗?

  妈妈给姐姐买了18枝铅笔,给弟弟买了10枝铅笔,姐姐分给弟弟几枝,姐 弟俩的铅笔就一样多?


奥数小学作文 (菁华3篇)(扩展4)

——奥数小学优秀作文 (菁华5篇)

  在一间教室中,大家都在那儿奋笔疾书、冥思苦想。这时奥数老师那双犀利的眼神——扫视过全班,我也不禁被惊恐得胆颤惊心了!

  “天哪!这道也太难了吧!这是要死人了呀!”这是我真挚的心声,可是哪敢喊出来!我打量着那道题目,再东张西望看看别人,只见他们的“苦瓜脸”似乎比我更厉害,看来他们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我小声嘀咕道:“这是什么鬼呀!太折磨人了吧!”说实话,我有一种想撕试卷的冲动。这时,在一旁的老师似乎察觉了我的心思,于是往那道题一看,便破口大骂:“卢程渊!卢程渊!拜托你用点心好不好,这样的题目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啊!”这时,老师还用歧视的眼神盯着我。此时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老师这一细微的动作就是在我脆弱而又受伤的心灵上狠狠地撒盐巴!我不禁有了一种想法:我是否智商低下?

  而转眼间,六年级的我早已不复往日那么凄惨!这些令人抓狂的公式、方程……我已经滚瓜烂熟了,回想起初学时的情景,是多么令人感慨啊!要知道许多搞艺术的大师也都是要经过千锤万凿的磨练和考验才能日渐成名的。比如钢琴家朗朗从儿时便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他年少时对钢琴充满了怨恨,但是他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练*着,如今已成了举世闻名的钢琴家。

  而我在奥数的旅途中也在印证这个道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今天,是我第一次参加奥数比赛。

  当我走进教室时,教室里乱哄哄的。有的同学正拿着计算机在按,在做奥数练*;有的同学正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讨论着每道题怎样做;还有的同学坐着一动不动,正为比赛而担心。而我却坐着看练*想练*。

  叮铃铃,清脆的铃声唤醒了我们,让我们用*静的心情去对待。当试卷发下时,教室一片安静,鸦雀无声。大家都拿起笔做起来,做着做着,啊,惨了,我遇到困难了,我无法解答这道题,该怎么办呢?我的眉毛不尽皱了起来,左思右想。一望,怎么许多同学的表情与我相同?哦,原来同学们也遇到难题了!脑筋在不停地转,终于被我想了出来。此时的我,正眉开眼笑。有的同学仍是那样,而有的同学却也在眉开眼笑。

  叮铃铃,清脆的铃声又“叫”了起来。此时的教室,又变回了乱哄哄的。有的同学正紧张的讨论着哪到题该怎样做,哪到题该怎样做;有的同学正好奇地问着别人能做几道题,得几分;还有的同学害怕得为难做没做好而沉思。而我,仍是坐着在想。

  啊,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奥数!

  任何人第一次参加比赛时都很紧张,我也不例外。一年时间的奥数补*终于要在这次奥数比赛中获得收获了。考试前的晚上我没命地复*,因为我很想得到个好名次。

  第二天,我收拾好文具,走向学校的考场,心“噗通”“噗通”地跳,仿佛你坐在游乐园里的“海盗船”就要开始了一样。所有的考生都没有说话,就像暴风雨来临前那么宁静。

  整个教室里只有“哗啦哗啦”的传卷子声,每个人都把笔握得紧紧的,觜抿得紧紧的,看得出大家都要全力以赴了。监考的女老师一副严厉的样子,谁还敢抄别人的呀?

  卷子发下来了,我迅速地扫视了一遍试卷。呵!还真难。我鼓着腮帮子,眉头皱得紧紧的,遇到特别难的题**脆跳过——反正做不来,何必浪费时间呢?我紧张得全身发热,偶尔令我身体有些不适。**脆全神贯注地将思维融入到题目中,将不适无视了。两个半小时里,我时而仰头思考,时而奋笔疾书。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沙沙”的写字声。

  “铃铃……”,铃声将我们的思绪拉回现实世界,我才发现两个半小时过去了。考生们不约而同地伸了伸身子,交了卷子,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走出考场,我有种脱胎换骨的畅快感。我不禁笑了,原来奥数比赛如此有趣,那种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一件事中的感觉还真不错!

  事实上,有付出就必有收获。两个月后,得到了一个令我欣喜若狂的消息:我竟然得到了湖北省奥数比赛三等奖!第一次参加奥数比赛就能取得如此的成绩令我意想不到。我发现,原来第一次收获才是最让人欣喜的。

  在生活中,有许多启示需要我们去懂得。我就在做奥数题时,就知道了:“世界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一个启示的含义。

  记得在秋风送爽的一天,下午,妈妈让我做一章奥数题,我看见第一题就傻眼了,题目整整写了四行多,而且题义还十分难理解!

  我看了一遍题目,先用学过的算术做了一遍,可做到后面我发现得数是循环小数,而题目上求的是人数,显然,人是不可能分成几份的,所以这一题我肯定做错了。于是,我张开嘴巴大喊:“妈妈!第一题我就做不出来,你过来教一教我吧!”

  那时,妈妈在洗衣服,她回答我:“不行,我在洗衣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知道这一句话吗?你只要认真仔细地做,肯定能做出来的。你快去做吧!别浪费时间了。”

  听见这几句话后,我叹了口气,想:唉!妈妈怎么又在干家务活儿。看来我只能自己想了。

  我又把题目读了一遍又一遍,忽然,一个妙点子跳进了我的脑袋里:“可以用方程试试看能不能做出来呀!我冥思苦想,找到了一个等量,并列出了方程。这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算到最后,得到的结果是2y等于3x,对答题没有很大的帮助。忽然,我灵机一动,又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妈妈以前教过我代入法,我为什么不能再列一个方程,然后再把结果代到另一个算式中的结果中去呢?

  我绞尽脑汁,找到了另一个等量,并列出了方程,求出了得数。不一会儿,我运用了代入法,就得到了答案。我高兴地对妈妈说:我求出得数啦!”

  通过这一件事,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启示的含义。

  今天一上课,老师马上在黑板上写起了奥数题。“哎,难道我走错教室了?”“真奇怪,作文课改上奥数课了?”正当我们一头雾水的时候,王老师竟然说:“今天上课,我们就来做这道题。”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都像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

  二话不说,我马上就开始做了,可有些同学竟然大胆的和老师辩论起来了。

  “什么:如果是上奥数课我不如回家算了”,

  “作文课改上奥数课无聊……”

  教室里乱得像一锅粥。

  “是啊,作文课做奥数题,太……太奇怪了”。不过我们女生都开始做起来了。我看了看题目,这不是我善长的行程问题吗。这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我三下五除二就做完了这道题。再抬头一看,有些同学正在冥思苦想。有些同学则胸有成竹的把答案给老师看。我看了看旁边的同学,他们似乎都在绞尽脑汁的想。尤其是柯萱滋你看她手摸着脑袋,咬着嘴唇,皱着眉头,好像这题很难……难道我做错了,我开始有点怀疑我的答案。于是我又检查起来,哎呀!题目要求算时间,我怎么算成路程去了呢?于是,我又重新看题目,咦!这题似曾相识啊,好像在哪见过,哦,对了,在博达作文报上不是有这道题吗?我还清楚的记得答案是10小时。哈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于是我马上奋笔疾书。哈哈,终于做完了。看看我后面的柯萱滋仍然紧锁眉头,哎,谁叫作文课突变奥数课呢,大家一点准备都没有。

  这节课,我知道了干什么都要细心。这节作文版奥数课真有趣!


奥数小学作文 (菁华3篇)(扩展5)

——学奥数作文 (菁华5篇)

  今天,我去勤思学奥数。我们的老师姓杨,是个356岁的男老师。杨老师鼻子挺挺的,戴着一副红色的眼睛,比较强壮!他讲数学一套一套的,从不让我们死背公式,而是让我们多思考,自己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对不对!今天我们学的是:用应用法解题。

  老师首先让我们摘录出题中的重要信息、自己先分析解题。几分钟后,老师问:“你们做出来没有?”“没有,好难!”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语气中带着几分沮丧。老师开始分析了,老师说每道应用题都有两样东西是永不改变!问我们是什么东西?我思考了一会儿,大声喊出来说:“在这道题目中井深和绳子的长度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应用题中前面的原因和后面的结果是不会改变的!”“对,你的反应是最快的!嗯,高手!”我开心地笑了,好不得意!然后老师把目光转向我们班的`金煜淳和李可,说:“小金同志,李可小朋友,今天怎么啦?反应这么迟钝?”接着下面几道题,老师让我给大家分析。我都分析得很清楚。

  今天这节奥数课,是我发言最多的一天,也是被杨老师称为“高手”的一天,这是快乐的一天!

  在我三年级时,数学学得并不好,数学考试也并不理想,我妈为了让我提高数学成绩给我报了奥数补*班。

  星期六,我妈妈带我去奥数班里,一进教室,我感到非常陌生,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奥数,该怎么学?

  之后,我慢慢地知道了什么是奥数,奥数是一个很伤脑经的东西,需要消耗许多的细胞。而且那位奥数老师十分严厉,我曾被奥数老师留下来过,只是为了某一题,我就打了许多草稿。

  三年级马上就要离开我了,我要成为四年级的大哥哥了,与此同时,我也迎来了第一次奥数考试,我把我会做的题目都做出来了,紧张地交了卷子。几天后,奥数老师已经把卷子改好了,我考得还行。

  四年级时,我有一次数学考试考了一百分,老师表扬了我,同学鼓励了我,我心像吃了蜜一样甜,以后我发誓上课不开小差。之后,老师讲的课,都是我在奥数老师那边曾经学过的知识,所以我通通都知道。我上课非常认真,考试成绩也越来越好,成为了班级中的数学学霸。

  现在,我五年级,奥数作业很多,占用了我大部分的时间,但是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为了考好,我真是拼了。

  学奥数,我不后悔!

  今天,我去勤思学奥数。我们的老师姓杨,是个356岁的男老师。杨老师鼻子挺挺的,戴着一副红色的眼睛,比较强壮!他讲数学一套一套的,从不让我们死背公式,而是让我们多思考,自己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对不对!今天我们学的是:用应用法解题。

  老师首先让我们摘录出题中的重要信息、自己先分析解题。几分钟后,老师问:“你们做出来没有?”“没有,好难!”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语气中带着几分沮丧。老师开始分析了,老师说每道应用题都有两样东西是永不改变!问我们是什么东西?我思考了一会儿,大声喊出来说:“在这道题目中井深和绳子的长度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应用题中前面的原因和后面的结果是不会改变的!”“对,你的反应是最快的!嗯,高手!”我开心地笑了,好不得意!然后老师把目光转向我们班的金煜淳和李可,说:“小金同志,李可小朋友,今天怎么啦?反应这么迟钝?”接着下面几道题,老师让我给大家分析。我都分析得很清楚。

  今天这节奥数课,是我发言最多的一天,也是被杨老师称为“高手”的一天,这是快乐的一天!

  爸爸为我买了一本奥数书,上面有这样一条题目:“把一根长8米长的电线,剪成2米长的小段,要剪几次?”我一看,这太简单了,我们奥数班的陈老师讲过,这类题目由段数减1就是次数,爸爸教我学奥数。8米剪成2米,就是8/2=4段,要剪4—1=3次。我不假思索地说要剪3次,一翻书,书上答案也是3次。

  这时,爸爸说:“我拿根绳子你试试看。”说完,他拿了一根绳子让我剪。我一刀一刀地将绳子剪成了4段,剪了3次。可爸爸却说:“你再看看我是怎么剪的?”他又拿来一根绳子,先折了一折,问我:“这是几米?”我说:“4米。”他又将绳子折了一折,问我:“这是几米?”我说:“2米。”这时,他用剪刀剪了一下,变成了两段2米长的.绳子和一段4米长的绳子,他将那4米长的绳子从中又剪了一下,问我:“刚才爸爸剪了几次?”我只好说:“2次。”他又问我:“那么这条题目该怎么回答呢?”我挠挠头,不服气地说:“可书上答案也是3次啊!”爸爸笑着说:“书上也有错误的地方。学数学,就要多动脑筋,敢于怀疑,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暑假到了,学*也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学奥数课了。

  刚去学奥数,老师发下来一本书,我仔细看了一下,原来里面是那么简单。一课有三组,A组是最简单的,不到几分钟我就一下OK了,可是我仔细琢磨着,还是有一道题不会写,我想了许久,可是都没有想出答案,就先落在那,去做“严肃”的B组;再写B组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奥数的确是非常简单,我不慌不忙做完B组,又去做那在大家眼光困惑的C组;大家一开始都以为C组的奥数题很简单,其实他们仔细一看,原来是难中之难,可是在我眼中,这些奥数题根本就是小菜一蝶。等我做好给老师看,原来有那么多错,在我不会做的那题,经过老师一指点才发现,其实这题是谁都会的,因为我想成另外一种方法,所以我做错了。在这题中,我知道了不管奥数题有多么的简单,我们也不能轻视,在生活中也是一样。

  奥数课不仅让我懂得了做奥数题的方法,而且也让我知道了许多道理。我喜欢奥数课。


奥数小学作文 (菁华3篇)(扩展6)

——奥数的学*方法 (菁华3篇)

  四年级:积累技巧阶段

  奥数的学*到了四年级,无论是题量还是难度都有所增加,而且奥数的专题又有所增加和深入。

  因此,专题的知识学*更为重要,多掌握技巧和学*方法。四年级阶段是积累学*技巧和方法的良好开始,在开始阶段养成良好的*惯对以后的学*都将是受益匪浅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具备了一定的奥数基础。

  因此,一定要引导他们多接触一些难题,一来在心理上做好加深难度的准备,二来在在实践中提升解题的能力。

  专家的奥数学*建议:

  1、加强整数和小数计算练*

  计算能力要过关。四年级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必须非常熟练,保证准确率和速度,不然到了五年级就要重点学*分数,整数还不够熟练,到时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建议每天坚持就5道计算题,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

  四年级是学**惯养成的好时间,及时养成好的*惯更有利于后期的学*。

  具体包括:

  a、课前做好预*,课后及时复*。课前预*,了解所要讲的知识点,带着问题来听课效果会更好。所有的知识点是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完全掌握住的,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课后复*,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

  b、规范孩子的书写。随着应用题的增多,一定要规范孩子的书写,对步骤过程要到位,对于行程要养成画图的*惯,数论要思路严谨,书写规范。

  c、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思考的*惯。孩子现在最欠缺的就是独立思考,依赖性较强,畏难情绪较重,遇到问题就退缩,这时要多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养成爱思考的*惯。

  3、在寒假开始适当的做一些历年杯赛试题

  寒假开始安排时间做一些历年的杯赛真题,加强综合训练,为春季冲刺各种杯赛做准备。

  4、学*是需要持之以恒的

  对于新知识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思路的情况下要想做到举一反三,离不了练*,适当的练*才能把知识点得到巩固,常和家长说学*一定要坚持,可以每天练*一到两道,根据时间合理安排保证不间断的练*。

  五年级:爬坡攻坚阶段

  五年级是接触专题最多的时期,小学阶段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也都集中在这个阶段,专题的练*有助于知识点和难点的巩固和加强;真题的练*可以为你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

  五年级的孩子可以尝试参加考试和比赛,获奖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激励,能够促使他们在奥数学*上兴趣倍增,为以后取得更多的证书以及小升初,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是一个奥数学*的爬坡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奥数进行系统学*,哪怕之前都没怎么接触奥数的孩子,其数学成绩可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下面我就来说说刚刚接触奥数的同学该怎么学。

  1、由简单入手

  五年级是有余力进行额外学*的,但是如果之前没接触过奥数,那么还是从简单入手比较好。一则让孩子通过简单问题逐渐熟悉奥数,一则培养孩子的奥数兴趣,避免接触难题打消学*积极性。

  2、要迅速过渡

  五年级的学生是属于小学的高年级阶段,虽然是最初接触奥数,也不必按部就班的学。应该辅助一定的练*对几种类型题和专题进行深入分析了理解,掌握专题的解题思路,做到以点概面,迅速过渡到高年级奥数的学*。

  3、制定学*计划

  所谓系统学*,决不是拿过哪块来就学*哪块,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学*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简单的学*,家长应注意了解孩子的学*进度,帮助孩子制定一份大体的学*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系统学*。

  4、重视基础

  奥数是小升初的竞争资本之一。其中大部分重点中学的奥数测试比较重视奥数的基础。而杯赛也基本都是在奥数基础上进行的延伸。所以不论是从小升初的角度?还是从提高自身能力的角度考虑,五年级学生都应该重视奥数基础部分。

  5、量变到质变

  学*到一定阶段之后,也要注重孩子思维方法的培养了,不能总是停留在解题这个阶段。要综合各个题型进行分析学*,通过知识的了解上升到方法的拓展,再到掌握方法举一反三,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六年级的奥数学*主要分为几种一下三种情况:

  1、奥数学的很扎实

  这样的学生奥数起步比较早而且一般对奥数有很大的兴趣,自己会主动地去学*奥数,主动的作题。但是我们要取得更好的成绩,那就需要我们更好的学*。

  首先,看看自己那一部分的题目练*的不够。奥数学*好的学生,一般都作了一本或者几本题库练*类的书,但是我这里要说的是,应该重视那些做错的题目和那些没有做出来的题目,因为那是我们的漏洞,我们一定要补上。对于自己不会的题目?一定要弄懂!不但题目要弄懂,而且要看看这道题目涉及的知识是什么,这部分知识就是我们的弱点;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看这道题目用什么方法解答的,在以后的练*中,要着重使用这种方法。

  其次,改掉自己的坏*惯。奥数学*好的学生,特别是男生,都有马虎的毛病,他们不怕题目多难,而是怕题目简单。

  2、奥数学*不扎实的同学。

  学*好的同学总是不多的,更多的,或者说是大多数同学的状况是这样的:他们四年级或五年级才开始学*奥数,有的甚至是六年级暑假刚开始学,我们称这样的同学是半路出家的学生。

  有的同学是从三年级开始学的奥数,但是学了3、4年,只是听课,没有做过系统的训练,甚至是没有做过训练,有的同学家长就跟我抱怨说:以前,他们的孩子在某某学校学*奥数,学校的老师不负责任--只是讲课,不留作业--这样学过来的学生,我们只能说他听过奥数课,但并没有真正学到奥数。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有效的措施呢?

  首先,针对自己没有学*的奥数内容,一定要想办法补上,如果这个时候不补的话,那么到了六年级的下学期,根本没有时间补。如果因为缺的东西太多,那就要把重要的内容补上,例如:三年级的和差倍问题、年龄问题、盈亏问题、五年级的整除问题等等,虽然简单的问题考试时不会出现,但是他们经常融合到行程问题?等同学们认为较难的题目中。对于补课的方法,可以请家教,也可以自己学。教材我们推荐《小学数学练*机》里面的奥数教程。

  再次,作系统的训练。在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对同学们讲:“奥数,只看不练,等于白干”。学奥数,就像学自行车,你的理论知识再好,没有足量的练*,你还是不能真正掌握奥数。

  像速算、巧算的题目,这样题目几乎每次考试都会出现,但是这样题目同学得分情况十分不堪。

  究其原因:

  一是没有对这类题目很好的总结学*。

  二是没有对这类题目系统的训练。

  最后,同样也要改掉自己的不好的*惯。有很多同学,只注重题目的结果,不写题目的过程,甚至60%的同学不会写解题过程。尤其是整除问题,当说明原因?和证明的时候,有的同学写的解题过程是前言不搭后语,更让人伤心的是,有的同学写错别字,把“根据”写成“跟居”。

  这样的错误出现,我们感到头疼和伤心。当判试题的老师看到这样的错误时,他们不认为学生的语文水*差,而是认为学生的整体水*很差,让你自己想想,能不影响成绩吗?所以,我们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坏*惯。

  3、刚开始学*奥数

  刚开始学*奥数,入门最重要。

  第一,树立起我一定能学好得信心。有的同学因为到了六年级才开始学*奥数,在心里不免就有一点拉在别人后面的阴影。

  六年级开始学*奥数,最后进重点中学试验班的同学比比皆是,这些同学都付出很大的努力!学*奥数比别人晚,还有一个优点呢!那就是你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少走弯路!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这是学好奥数的首要问题!

  第二,我们的同学应以老师讲的内容为主,因为老师讲的题目,都是精心挑选的。上课时一定要弄懂每一道题目,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下课后一定要把老师讲过的题目重新作一遍!如果只是停留在上课听懂的层面上,那考试时,即使遇到老师讲过的题目,学生还是作不对。题目不大要弄懂,一定要会作!

  第三,关于知识缺陷。有很多同学都说没有时间补*,但是如果一些重点知识不会的话,在升学考试中遇到稍微综合一些的题目还是不会作。所以,不管怎样,重点的知识一定要弄懂!

  为什么重要中学都偏爱奥数好的孩子?提及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说:因为奥数好的孩子都聪明。其实不是这样,至今没有任何确凿的科学依据证明,奥数成绩好的都是聪明的孩子!虽然天分高的孩子对于奥数的学*会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其实只要对奥数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找对了方法,相信那些天资*庸的孩子也能在奥数学*中取得佳绩!

  各重点中学就是因为深知这一点,所以对那些天资虽不过人、但奥数成绩优异的孩子甚是偏爱。因为如果一个孩子不是靠自己的天分,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寻求最佳学*方法和状态来达到好学生的标准,那么相信他是很有进步空间的。所以,对于这部分懂得如何学*的学生,重点中学都很青睐。

  重点中学对奥数的重视程度如何?

  这一点,从历年的综合测试中,就可见一斑。各所重点中学所举办的综合测试中,几乎都有奥数题目的出现。考试的难易程度虽不同,但是都是作为主要参考标准来决定生源的。甚至*几年,还出现了“英文奥数题”。随着重点中学对奥数的标准在逐年提高,相应的对奥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怎样得到重点学校的青睐?

  第一,你要通过好的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惯,来提高自己的奥数水*。这点是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

  第二,在具备足够的实力后,多参加一些杯赛,拿到一些"耀眼"的奖项。比如:希望杯等。希望杯或华杯的成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奥数水*,所以如果能够拿到好的名次,那么各重点中学会优先给你面试和考试的机会。

  综上所述,如果你的目标是重点中学,那么一定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奥数兴趣和提高奥数水*。这样不仅可以使自己能够优先得到名校的名额,也可以让自己在初中的各科目有良好的逻辑学**惯,取得优异成绩!

  一、 学会主动预*

  在老师讲新知识之前,学生要认真阅读要学的内容,课前自学例题,在看书时,要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自己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二、 注意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些奥数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很熟,但遇到实际奥数问题时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奥数题。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减少了48*方厘米,球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时多少?”学生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学生理不出解题思路。这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解题的思路。这道题从单位上讲,设计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从图形上讲,设计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到正方形、长方体到正方体;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到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到正方体的体积,经奥数名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学生很快就可以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 × 4=48得X=6。即为正方体得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得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三、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一些学生之所以那么优秀,就是因为他们把老师讲的知识都应用到了自己解题的过程中了。课堂上的45分钟,老师之所以把那些知识在课堂上讲,说明那些例题或者公式非常的重要。所以课堂上的45分钟就决定了你的成败,所以必须消化和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

  老师一般讲得是方法。解答奥数题也是有规律可循得。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题后,要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时什么?

  (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


奥数小学作文 (菁华3篇)(扩展7)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菁华3篇)

  小梅数她家的鸡与兔,数头有16个,数脚有44只。问:小梅家的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答案与解析:

  假设16只都是鸡,那么就应该有2×16=32(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比假设的情况多了44-32=12(只)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把兔当作鸡了。如果我们以同样数量的兔去换同样数量的鸡,那么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增加了2只。因此只要算出12里面有几个2,就可以求出兔的只数。

  解:有兔(44-2×16)÷(4-2)=6(只),有鸡16-6=10(只)。

  答:有6只兔,10只鸡。

  当然,我们也可以假设16只都是兔子,那么就应该有4×16=64(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比假设的情况少了64-44=20(只)脚,这是因为把鸡当作兔了。我们以鸡去换兔,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减少了4-2=2(只)。因此只要算出20里面有几个2,就可以求出鸡的只数。

  有鸡(4×16-44)÷(4-2)=10(只),有兔16-10=6(只)。

  【换一换】

  1、第一个盘子里有5个梨,第二个盘子里有4个梨,把第一个盘里拿1个放到第二个盘里,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梨?

  2、小华有10个红气球,小花有8个黄气球。小华用4个红气球换小花3个黄气球,现在小华、小花各有几个气球?

  【答案】

  1.“把第一个盘里拿1个放到第二个盘里”的结果是第一个盘子少一个,第二个盘子多一个,但是总数不变,因此一共有5+4=9(个)梨。

  2.小华有10-4+3=9,小花有8-3+4=9个。怎么换,他们所有的气球的总数是不变的,检验:9+9=18=10+8。

  公式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方法一:(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方法二:(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1 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法一 (100-236)(4-2)=14(只)

  36-14=22(只)鸡。

  解法二 (436-100)(4-2)=22(只)

  36-22=14(只)兔。

  公式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求鸡、兔各多少:

  方法一:(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方法二:(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公式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求鸡、兔各多少。

  方法一:(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方法二:(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公式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 (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 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公式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方法一:〔(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方法二:〔(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 〔(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奥数小学作文 (菁华3篇)(扩展8)

——小学奥数练*题 (菁华3篇)

  奥数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小学生应用测试题

  判断:

  1)学生50人参加体育测试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后来有一人病愈后补测也合格,合格率上升为102%。()

  2)把 50克 盐放进 200克 水中,盐水的浓度为25%()

  3)把五千元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年利率为2.25%,到期可取出5112.5元()

  3.根据信息,把补充的条件和对应的算式连起来。

  采花茶场去年的茶叶总产量是20吨,_____________,今年的茶叶总产量是多少吨?

  ①今年的总产量比去年多25%;20÷(1-20%)

  ②去年的总产量比今年少20%;20÷(1+20%)

  ③今年的总产量比去年少25%;20×(1-25%)

  ④去年的总产量比今年多20×(1+25%)

  91.甲、乙、丙三人,甲的年龄比乙的年龄的2倍还大3岁,乙的年龄比丙的年龄的2倍小2岁,三个人的年龄之和是109岁,分别求出甲、乙、丙的年龄.

  92.快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站向乙站开出,1.5小时后,慢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乙站行甲站开出,.两车相遇时,相遇点离两站的中点70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93.甲、乙两车先后离开学校以相同的速度开往博物馆,已知8:32分甲车与学校的距离是乙车与学校距离的3倍,8:39分甲车与学校的距离是乙车与学校距离的2倍,求甲车离开学校的时间.

  94.有一个工作小组,当每个工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时,7小时可生产一批零件,如果交换工人甲、乙的岗位,其他人不变,那么可提前1小时,完成这批零件,如果交换工人丙、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也可提前1小时,问如果同时交换甲与乙、丙与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那么完成这批零件需多长的'时间.

  95.用10块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积木,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是多少?

  96.公圆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10张以上的团体票的可优惠10%.(1)甲单位45人逛公园,按以上规定买票,最少应付多少钱?(2)乙单位208人逛公园,按以上的规定买票,最少应付多少钱?

  97.甲、乙、丙三人,参加一次考试,共得260分,已知甲得分的1/3,乙得分的1/4与丙得分的一半减去22分都相等,那么丙得分多少?

  98.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4天后,再由乙单独做5天完成,已知甲比乙每天多完成这项工程的1/30.甲、乙单独做这项工程各需要几天?

  99.有长短两支蜡烛,(相同时间中燃烧长度相同),它们的长度之和为56厘米,将它们同时点燃一段时间后,长蜡烛同短蜡烛点燃前一样长,这时短蜡烛的长度又恰好是长蜡烛的2/3.点燃前长蜡烛有多长?

  100.一批苹果*均分装在20个筐中,如果每筐多装1/9,可省下几只筐?

  91.甲、乙、丙三人,甲的年龄比乙的年龄的2倍还大3岁,乙的年龄比丙的年龄的2倍小2岁,三个人的年龄之和是109岁,分别求出甲、乙、丙的年龄.

  92.快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站向乙站开出,1.5小时后,慢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乙站行甲站开出,.两车相遇时,相遇点离两站的中点70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93.甲、乙两车先后离开学校以相同的速度开往博物馆,已知8:32分甲车与学校的距离是乙车与学校距离的3倍,8:39分甲车与学校的距离是乙车与学校距离的2倍,求甲车离开学校的时间.

  94.有一个工作小组,当每个工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时,7小时可生产一批零件,如果交换工人甲、乙的岗位,其他人不变,那么可提前1小时,完成这批零件,如果交换工人丙、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也可提前1小时,问如果同时交换甲与乙、丙与丁的岗位,其他人不变,那么完成这批零件需多长的时间.

  95.用10块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积木,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是多少?

  96.公圆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10张以上的团体票的可优惠10%.(1)甲单位45人逛公园,按以上规定买票,最少应付多少钱?(2)乙单位208人逛公园,按以上的规定买票,最少应付多少钱?

  97.甲、乙、丙三人,参加一次考试,共得260分,已知甲得分的1/3,乙得分的1/4与丙得分的一半减去22分都相等,那么丙得分多少?

  98.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4天后,再由乙单独做5天完成,已知甲比乙每天多完成这项工程的1/30.甲、乙单独做这项工程各需要几天?

  99.有长短两支蜡烛,(相同时间中燃烧长度相同),它们的长度之和为56厘米,将它们同时点燃一段时间后,长蜡烛同短蜡烛点燃前一样长,这时短蜡烛的长度又恰好是长蜡烛的2/3.点燃前长蜡烛有多长?

  100.一批苹果*均分装在20个筐中,如果每筐多装1/9,可省下几只筐?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