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总结 >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篇

日期:2022-01-23 12:43:13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1

  世界气候

  1、天气与气候(1)比较

  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越白,降水机率、强度越大);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或河流)。

  (3)、天气符号

  请记住P68中的“常用天气符号”,注意区分不同天气现象的表示符号,及对应的合适活动。

  2、气温与降水分布

  (1)、气温和降水是两大气候要素。

  (2)、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测量仪器:温度计)

  ①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当中,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3)、世界年*均气温分布规律:

  a、从低纬(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

  b、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纬度相同地区,夏季:陆地上空气温相对较高,海洋上空气温相对较低;冬季相反)

  c、同纬度,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除南极洲以外,亚洲是最冷的大陆)

  3、主要降水条件与类型

  (1)基本条件:a、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b、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类型:a、对流雨;b、地形雨(迎风坡的降水相对多);c、锋面雨;

  (测量仪器:雨量器)

  (3)世界年*均降水量分布规律:

  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4、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请大家看P77“活动”部分内容)

  在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中,注意气温与降水的表示方法差异(各月*均气温用曲线表示,各月*均降水用柱状图表示,不要混淆)

  ①气温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②降水情况: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海陆因素: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①同纬度地带(气温情况):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②同纬度地带(降水情况):*海地带受海洋湿润影响,降水多,远离海洋的陆地,降水少。 ③*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3)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是每升高100米,降低0.6℃。

  ①同纬度地带(气温情况):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原的气温较高。

  ②同纬度地带(降水情况):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因素

  ①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②在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2

  1、发展*家与发达国家

  (1)、不同类型的国家:

  A、领土面积:俄罗斯、加拿大、*(约960万km2)、美国、巴西

  B、人口数量:*(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约12.95亿)、印度、美国

  C、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如百慕大地区、克什米尔地区)

  D、经济差异:*、巴西等是发展*家;美国、日本是发达国家

  (2)、根据经济发展水*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为发达国家和发展*家。

  A、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都分布于北半球。

  B、发展*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包括*、巴西等国。

  (3)、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高技术和发展*家购买来的廉价原材料,制造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品,获取高额利润。而发展*家,由于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品种单一,建设资金不足,生产效率不高,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目前、发展*家抓住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契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大与其他发展*家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其中,*与巴西是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注意:“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含义)

  2、国际合作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2)、世界的主题——和*与发展

  3、国际组织

  (1)联合国(UN),是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常任理事国:中、美、英、法、俄)

  (2)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旗帜为“五环标志”

  奥运精神“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其理想是“和*、友谊、进步”。

  (4)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6)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

  (7)红十字会,旗帜为白底红十字。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

  (1)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淡水鱼产量居全国之首)。

  四川盆地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有“紫色盆地”之称,其中的成都*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2)青藏地区: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能源资源:太阳能资源(*有“日光城”之称)、地热能、水能。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涵养区,也是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因此,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交通: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和青藏铁路(西宁——*)

  (3)西北地区:依靠黄河,在其沿途地区形成灌溉农业:河套*原、宁夏*原(合称为“塞外江南”);在内陆地区,依靠高山的冰雪融水,发展种植业:如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

  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等。

  补充:我国四大工程

  (1)南水北调:长江流域 西北、华北地区

  (2)西电东送:黄河、长江、珠江水电 华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3)西气东输:新疆轮南 上海

  (4)青藏铁路:西宁——*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阅读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1)

——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3、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4、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6、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7、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8、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9、公转 速度:1月初——*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10、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11、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12、*流层的特点:

1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14、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15、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6、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7、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8、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19、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20、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21、—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22、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23、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24、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25、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26、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27、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

28、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9、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0、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31、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3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33、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34、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35、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36、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37、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38、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39、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40、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根本原因)——水*气压差——水*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大气运动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2)

——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1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 速度:1月初——*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日点附*,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行;

  *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

  ②判断热量带,

  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 旱涝灾害 寒潮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第四单元 水环境

  1、水回圈:

  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

  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

  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面上升、赤潮

  第五单元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阳坡、阴坡;

  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第六单元 季节知识专题

  学*好季节知识的关键:

  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於不同的季节。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2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根本因素)

  3、人口发展模式:

  人口发展模式人口特点: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

  过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

  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零增长发展*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 速度:1月初——*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日点附*,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行;

  *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

  ②判断热量带,

  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55°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 旱涝灾害 寒潮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第四单元 水环境

  1、水回圈:

  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

  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

  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面上升、赤潮

  第五单元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阳坡、阴坡;

  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第六单元 季节知识专题

  学*好季节知识的关键:

  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於不同的季节。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3)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的总结3篇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

  我国之最

  面积最小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

  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纬度最低的省是海南。

  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人口最少的省澳门。

  *铁矿

  我国铁矿有八家,内蒙白云湖北大。

  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迁安安徽马。

  海南铁矿在石碌,四川一朵攀枝花。

  我国七大古都

  七大古都是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城。

  河南洛阳和开封,安阳殷墟史料重。

  北京故宫,颐和园及八达岭。

  西安大小两雁塔,骊山华清池秦陵。

  南京雨花台江桥,蓄武湖和中山陵。

  杭州西湖双十景,灵隐寺与飞来峰。

  洛阳龙门石窟精,白马少林寺著名。

  开封铁塔和龙亭,相国寺钟观音听。

  *煤矿

  *煤矿有十一,开滦峰峰省份冀。

  辽宁煤矿是阜新,大阳西山在山西。

  安徽淮北江苏徐,黑龙抓住鹤和鸡,

  *顶山矿省份豫。

  有色金属矿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

  贵州铜仁产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

  甘肃金昌矿产镍,钨矿产地赣大余。

  湖南水口山铅锌,广西*果出产铝。

  内蒙白云泥土稀,山东招远有金币。

  货运选择三原则

  贵重急需量不大,最佳选择是航空。

  易死变质鲜活货,短程可用公路送。

  远程而且数量大,铁路上有专车用。

  大宗笨重远距离,水运铁路二者中。

  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是个多民族,少数民族五十五。

  人口最多是壮族,四百万人满回土。

  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2、欧洲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十分曲折。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欧洲西部地形以*原和山为主,波德的*原、西欧*原。气候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和,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3、欧洲居民

  欧洲西部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

  4、英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

  5、法国

  法国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

  6、德国

  德国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莱茵河是德国的“黄金水道”。

  7、欧洲东部和北亚东部

  欧洲东部和北亚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4)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6篇

  一、东亚:

  1、总括:

  (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2、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3、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

  二、东南亚:

  1、总括: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

  (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两大冲积*原(印度河*原、恒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的高原);

  2、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中亚:

  1、总括:以丘陵*原为主;

  2、*原:里海沿岸*原(俄罗斯),图兰*原(乌兹别克斯坦);

  3、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原狭小

  2、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

  4、*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

  (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

  (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

  2、山脉: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的盆地);

  4、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欧:

  1、总括:

  (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峡湾海峡;

  2、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

  3、盆地:巴黎盆地;

  4、*原:西欧*原,波德*原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地势*坦,以*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

  3、*原:东欧*原,西西伯利亚*原;

  4、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九、北美:

  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行;

  (1)东部:高原山区;

  (2)中部:*原区(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区;

  2、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总括:

  (1)北部: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3)东部以*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

  2、山脉: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

  3、*原:奥里诺科*原,亚马逊*原(世界第一大*原),普拉塔*原;

  4、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十一、大洋洲:

  1、总括:

  (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

  十二、南极:

  1、总括:

  (1)冰雪高原(*均海拔:2350m);

  (2)90%大陆冰川;

  (3)淡水水库;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

  2、天气状况;

  3、地势;

  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②晴天多;

  ③地势高;

  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

  2、地形、地势;

  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

  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重要纬线:

  00纬线(赤道):几内亚湾(0°)、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30°E)、马来群岛(120°E)、亚马逊河口(60°W)

  地理意义:最长纬线;南北半球自然分界;全球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23°26N或23.5°N):撒哈拉西部(0°)、红海、*半岛中部(60°E)、印度半岛北部、恒河河口(90°E)、云南广西广东南部(汕头)、台湾海峡(120°E)及中部、夏威夷群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墨西哥湾中部(90°W)、古巴以北

  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北;热带与北温带分界。

  南回归线(23°26S或23.5°S):南非高原东侧(30°E)澳大利亚西部高原(120°E)澳大利亚大分水岭(150°E)拉普拉塔*原(90°W)

  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南;热带与南温带分界。

  300N纬线: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北部(*河口)、青藏高原(*以北)、四川盆地(成都)、长江中下游*原、杭州湾南端(宁波)、密西西比河河口

  400N纬线:南欧三大半岛、黑海海峡、塔里木河、敦煌、嘉峪关、河口、大同、北京、秦皇岛、鸭绿江口

  (秦岭—淮河:32°—34°N;南岭:26°N;阴山:41°N)

  北极圈(66°34N或66.5°N)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

  地理意义: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南界;北温带与北寒带分界。

  南极圈(66°34S或66.5°S)南极大陆外围。

  地理意义: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北界;南温带与南寒带分界。

  大洲经纬大致定位:

  非洲最西侧正是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左右,最东侧大约50°E左右,北侧在地中海沿岸,南侧开普敦,两地均是地中海式气候,而地中海式气候在世界各地分布为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总结起来非洲位置应该是:小东经,小纬度!同样道理,欧洲位置(小东经,大北纬)在非洲北面;大洋洲位置(大东经,南半球);南北美洲都在西半球(160°E——20°W),且北美东侧和南美的西侧都是大致60°W,所以是:大东经,小西经;南极洲自然是大南纬,全经度了;我们亚洲是:东半球(20°W—160°E),中(30°—60°)低(30°以内)高纬度(60°N以北)。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5)

——期中考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就东西半球而言,位于东半球,就南北半球而言位于北半球。2、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洲相望。

  3、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的主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最大的*原是西西伯利亚*原

  4、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海;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湖深1620米死海湖面低于海*面415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世界最大的半岛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5、亚洲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6、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发生灾害。

  7、造成雅库茨克和孟买气温不同的原因是;造成哈尔滨和乌兰巴托降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10、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11、亚洲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东亚的,南亚的,和西亚的。

  12、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衡,属于发达国家,如,大部分国家属于国家。

  13、通常,人们把社会生产的各部门划分为三类产业。第一产业是第二产业是和。第三产业是和我们邻*的国家和地区

  14、日本首都。以著名的山峰作为国家的象征,以作为国花。

  15、日本由、、、四个大岛组成,日本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地带,所以多、。

  17、日本的经济特征:①经济十分发达,是世界上的。②日本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和进行加工,制成大量出口,形成了以为主的经济。③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和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场的主要对象是、、和。

  18、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沿岸和沿岸的狭长地带,主要工业区有、、、、。

  19、世界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家,日本的储备占世界第一位。

  20、日本民族构成,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具有的点。

  21、东南亚包括和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在南面而得名。

  22、东南亚地处洲与洲、洋与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的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路,是连接洋和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3、东南亚的气候类型以气候和气候为主。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特征是:;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因此,是东南亚气候的主要特征。

  24、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也是世界上热带经是济作物、、的最大产地。其中稻米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是;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

  25、中南半岛上的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的特点。各大河上游有丰富的资源,下游形成*原,这里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中南半岛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及。

  26、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是种人,其中和占有一定的比重。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方。*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的国籍,是;仍保留*国籍的称为。被称为“侨乡”的省是、。

  27、东南亚的旅游胜地有缅甸仰光的,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越南的,花园城市等

  28、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该国人口已经超过亿,居世界第位。

  29、印度的北部是山,中部是*原,南部是高原。

  30、印度地处带和带,以气候为主。该气候的特点是,6--9月盛行季风,为季,10--次年3月盛行季风,为季。该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1、和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居世界的前列。主要受益于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

  32、印度的传统工业具一定规模,而且在、、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国

  1、三大*原:东北*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原:地势低*。又称黄淮海*原。长江中下游*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南方温暖,越向北越寒冷;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最冷在黑龙江漠河附*,最热在海南岛、台湾岛南部。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在青藏高原。

  3、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热带(一年三熟)。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6)

——期中考地理知识点范文5份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1、三大*原:东北*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原:地势低*。又称黄淮海*原。长江中下游*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南方温暖,越向北越寒冷;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最冷在黑龙江漠河附*,最热在海南岛、台湾岛南部。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在青藏高原。

  3、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热带(一年三熟)。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H(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