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分享实用5份

日期: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分享 1

  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动势、电流称为正弦交流电。

  2.正弦交流电----(1)函数式:e=Emsinωt(其中★Em=NBSω)

  (2)线圈*面与中性面重合时,磁通量,电动势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线圈*面与中心面垂直时,磁通量为零,电动势,磁通量的变化率。

  (3)若从线圈*面和磁场方向*行时开始计时,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为i=Imcosωt。

  (4)图像:正弦交流电的电动势e、电流i、和电压u,其变化规律可用函数图像描述。

  3.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瞬时值:交流电某一时刻的值,常用e、u、i表示。

  (2)值:Em=NBSω,值Em(Um,Im)与线圈的形状,以及转动轴处于线圈*面内哪个位置无关。在考虑电容器的耐压值时,则应根据交流电的值。

  (3)有效值: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即在同一时间内,跟某一交流电能使同一电阻产生相等热量的直流电的数值,叫做该交流电的有效值。

  ①求电功、电功率以及确定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物理量时,要用有效值计算,有效值与值之间的关系

  E=Em/,U=Um/,I=Im/只适用于正弦交流电,其他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只能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来计算,切不可乱套公式。②在正弦交流电中,各种交流电器设备上标示值及交流电表上的测量值都指有效值。

  (4)周期和频率----周期T: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在一个周期内,交流电的方向变化两次。

  频率f:交流电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角频率:ω=2π/T=2πf。

  4.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1)电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2)电容: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5.变压器:

  (1)理想变压器:工作时无功率损失(即无铜损、铁损),因此,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阻均不计。

  (2)★理想变压器的关系式:

  ①电压关系:U1/U2=n1/n2(变压比),即电压与匝数成正比。

  ②功率关系:P入=P出,即I1U1=I2U2+I3U3+…

  ③电流关系:I1/I2=n2/n1(变流比),即对只有一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电流跟匝数成反比。

  (3)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匝数多而通过的电流小,可用较细的导线绕制,低压线圈匝数少而通过的电流大,应当用较粗的导线绕制。

  6.电能的输送-----(1)关键:减少输电线上电能的损失:P耗=I2R线

  (2)方法:①减小输电导线的电阻,如采用电阻率小的材料;加大导线的横截面积。②提高输电电压,减小输电电流。前一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代价较高,一般采用后一种方法。

  (3)远距离输电过程:输电导线损耗的电功率:P损=(P/U)2R线,因此,当输送的电能一定时,输电电压增大到原来的n倍,输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就减少到原来的1/n2。

  (4)解有关远距离输电问题时,公式P损=U线I线或P损=U线2R线不常用,其原因是在一般情况下,U线不易求出,且易把U线和U总相混淆而造成错误。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分享 2

  一、功的定义

  是力沿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功是与每一个力相对应的,每一个施加于物体上的力都有对物体做功的可能,功代表一种力的作用效果,最终物体所承受的功应是各力做功的和。由于功等于力和位移两个矢量相乘,根据向量四则运算规则,功是标量,各力所做的功实际上都排在与位移的*行线上,有正有负,按数轴叠加得出总功,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二、功的单向性

  不同于力的成对出现,功是不对称的。

  三、力与位移的夹角

  物体实际受力方向经常与位移方向构成一个夹角θ,无论是力线向位移线转还是位移线向力线转都是旋转θ角,之间的'关系都是cosθ,当θ=0,cosθ=+1,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θ=π,cosθ=-1,力对物体做负功。当θ=π/2时,cosθ=0,力对物体不做功。但合外力必然与位移方向相同。

  四、两种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它们的概念

  五、能量研究的体系的概念

  能量是在体系内进行研究的,只有在一个特定完整的体系中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理,既然是体系,可以是两个以上的物体。

  六、能量研究的适用范围

  优势是可以解决一些变力情况,缺点是不能解决有关加速度的研究。

  七、搞清功和能的关系。确定什么时候用机械能守恒,什么时候用动能定理。

  1功和能的关系

  能量的转换通过做功来实现,换句话说,做功产生能量(做正功),或做功损失能量(做负功),功有三种含义:一是等于物体单一能量的改变,如动能增加或减少。二是可以看作不同能量转换的传递中介物,如增加或减少的动能通过做功可以转化为势能,从而实现机械能守恒。三是可以表示出机械能以外的能量,从而可以传递给电能、热能、光能等。

  2动能定理

  应该这样描述: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该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有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A必须是合外力做功,即所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也只有用合外力,动能定理才能成立。单个力可以对物体做功,但无法计算其贡献的动能。由于合外力与位移方向永远相同,所以没有cosθ。

  B因为功是以研究对象为范围,与前面相同,即只针对一个物体,当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叠加时,需要像前面一样根据需要进行整体和隔离,必须分开讨论。

  3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应该这样描述,体系内各物体运动前总机械能等于运动后总机械能。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这里同样有两个关键问题,

  A能量的研究范围是体系,既然称为体系,应包括所有参与的物体(包括地球),以及整个的变化过程。既然所有物体都参与研究,因为能量是标量,多个物体的能量就可以进行累加,形成系统内总动能和总势能,进而形成总机械能。

  B这里不采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公式描述是因为它只适用于一个物体,没有充分发挥体系的优势,由于动能定理解决多个物体问题比较复杂,因此这个问题显得比较重要。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分享 3

  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可以认为重力*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

  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2、接触面不光滑;

  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2、*衡法:根据二力*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1、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2、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衡问题,则*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分享 4

  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

  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注意其测量方法)

  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分享 5

  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可以认为重力*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

  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2、接触面不光滑;

  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2、*衡法:根据二力*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1、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2、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衡问题,则*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分享实用5份扩展阅读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分享实用5份(扩展1)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精选5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1

  光子说

  ⑴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

  ⑵光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满足下列关系:

  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⑴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⑵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1885年,巴耳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14条谱线作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

  式中R叫做里德伯常量,这个公式成为巴尔末公式。

  除了巴耳末系,后来发现的氢光谱在红外和紫个光区的其它谱线也都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具有分立特征,用经典的电磁理论无法解释。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2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均速度v,即v=s/t,*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

  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

  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

  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3

  一、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例1]

  竖立放置的粉笔压在纸条的一端。要想把纸条从粉笔下抽出,又要保证粉笔不倒,应该缓缓、小心地将纸条抽出,还是快速将纸条抽出?说明理由。

  [解析]

  纸条从粉笔下抽出,粉笔受到纸条对它的滑动摩擦力μmg作用,方向沿着纸条抽出的方向。不论纸条是快速抽出,还是缓缓抽出,粉笔在水*方向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在纸条抽出过程中,粉笔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时间用t表示,粉笔受到摩擦力的冲量为μmgt,粉笔原来静止,初动量为零,粉笔的末动量用mv表示。根据动量定理有:μmgt=mv。

  如果缓慢抽出纸条,纸条对粉笔的作用时间比较长,粉笔受到纸条对它摩擦力的冲量就比较大,粉笔动量的改变也比较大,粉笔的底端就获得了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粉笔上端还没有来得及运动,粉笔就倒了。

  如果在极短的时间内把纸条抽出,纸条对粉笔的摩擦力冲量极小,粉笔的动量几乎不变。粉笔的动量改变得极小,粉笔几乎不动,粉笔也不会倒下。

  二、用动量定理解曲线运动问题

  [例2]

  以速度v0水*抛出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若在抛出后5s未落地且未与其它物体相碰,求它在5s内的动量的变化。(g=10m/s2)。

  [解析]

  此题若求出末动量,再求它与初动量的矢量差,则极为繁琐。由于*抛出去的物体只受重力且为恒力,故所求动量的变化等于重力的冲量。则

  Δp=Ft=mgt=1×10×5=50kg・m/s。

  [点评]

  ①运用Δp=mv-mv0求Δp时,初、末速度必须在同一直线上,若不在同一直线,需考虑运用矢量法则或动量定理Δp=Ft求解Δp。

  ②用I=F・t求冲量,F必须是恒力,若F是变力,需用动量定理I=Δp求解I。

  三、用动量定理解决打击、碰撞问题

  打击、碰撞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一般不是恒力,用动量定理可只讨论初、末状态的动量和作用力的冲量,不必讨论每一瞬时力的大小和加速度大小问题。

  [例3]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网面3.2m高处自由落下,触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网面1.8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4s。试求网对运动员的*均冲击力。(取g=10m/s2)

  [解析]

  将运动员看成质量为m的质点,从**1处下落,刚接触网时速度方向向下,大小。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h2,刚离网时速度方向向上,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下的重力mg和网对其向上的弹力F。

  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由以上三式解得:

  代入数值得:F=1.2×103N

  四、用动量定理解决连续流体的作用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涉及流体的连续相互作用问题,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很难奏效。若构建柱体微元模型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求解,则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4]

  有一宇宙飞船以v=10km/s在太空中飞行,突然进入一密度为ρ=1×10-7kg/m3的微陨石尘区,假设微陨石尘与飞船碰撞后即附着在飞船上。欲使飞船保持原速度不变,试求飞船的助推器的助推力应增大为多少?(已知飞船的正横截面积S=2m2)

  [解析]

  选在时间Δt内与飞船碰撞的微陨石尘为研究对象,其质量应等于底面积为S,高为vΔt的直柱体内微陨石尘的质量,即m=ρSvΔt,初动量为0,末动量为mv。设飞船对微陨石的作用力为F,由动量定理得,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微陨石对飞船的撞击力大小也等于20N。因此,飞船要保持原速度匀速飞行,助推器的推力应增大20N。

  五、动量定理的应用可扩展到全过程

  物体在不同阶段受力情况不同,各力可以先后产生冲量,运用动量定理,就不用考虑运动的细节,可“一网打尽”,干净利索。

  [例5]

  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放在足够大的水*桌面上,物体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有一水*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之加速前进,经t1s撤去力F后,物体减速前进直至静止,问:物体运动的总时间有多长?

  [解析]

  本题若运用牛顿定律解决则过程较为繁琐,运用动量定理则可一气呵成,一目了然。由于全过程初、末状态动量为零,对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本题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牛顿定律来求解,以求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同时比较不同方法各自的特点,这对今后的学*会有较大的帮助。

  六、动量定理的应用可扩展到物体系

  尽管系统内各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但各物体所受冲量之和仍等于各物体总动量的变化量。

  [例6]

  质量为M的金属块和质量为m的木块通过细线连在一起,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在水中下沉,经时间t1,细线断裂,金属块和木块分离,再经过时间t2木块停止下沉,此时金属块的速度多大?(已知此时金属块还没有碰到底面。)

  [解析]

  金属块和木块作为一个系统,整个过程系统受到重力和浮力的冲量作用,设金属块和木块的浮力分别为F浮M和F浮m,木块停止时金属块的速度为vM,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对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

  综上,动量定量的应用非常广泛。仔细地理解动量定理的物理意义,潜心地探究它的典型应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有关的知识、感悟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4

  一、功的定义

  是力沿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功是与每一个力相对应的,每一个施加于物体上的力都有对物体做功的可能,功代表一种力的作用效果,最终物体所承受的功应是各力做功的和。由于功等于力和位移两个矢量相乘,根据向量四则运算规则,功是标量,各力所做的功实际上都排在与位移的*行线上,有正有负,按数轴叠加得出总功,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二、功的单向性

  不同于力的成对出现,功是不对称的。

  三、力与位移的夹角

  物体实际受力方向经常与位移方向构成一个夹角θ,无论是力线向位移线转还是位移线向力线转都是旋转θ角,之间的关系都是cosθ,当θ=0,cosθ=+1,力对物体做正功。当θ=π,cosθ=-1,力对物体做负功。当θ=π/2时,cosθ=0,力对物体不做功。但合外力必然与位移方向相同。

  四、两种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它们的概念

  五、能量研究的体系的概念

  能量是在体系内进行研究的,只有在一个特定完整的体系中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理,既然是体系,可以是两个以上的物体。

  六、能量研究的适用范围

  优势是可以解决一些变力情况,缺点是不能解决有关加速度的研究。

  七、搞清功和能的关系。确定什么时候用机械能守恒,什么时候用动能定理。

  1、功和能的关系

  能量的转换通过做功来实现,换句话说,做功产生能量(做正功),或做功损失能量(做负功),功有三种含义:一是等于物体单一能量的改变,如动能增加或减少。二是可以看作不同能量转换的传递中介物,如增加或减少的动能通过做功可以转化为势能,从而实现机械能守恒。三是可以表示出机械能以外的能量,从而可以传递给电能、热能、光能等。

  2、动能定理

  应该这样描述: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该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有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A、必须是合外力做功,即所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也只有用合外力,动能定理才能成立。单个力可以对物体做功,但无法计算其贡献的动能。由于合外力与位移方向永远相同,所以没有cosθ。

  B、因为功是以研究对象为范围,与前面相同,即只针对一个物体,当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叠加时,需要像前面一样根据需要进行整体和隔离,必须分开讨论。

  3、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应该这样描述,体系内各物体运动前总机械能等于运动后总机械能。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这里同样有两个关键问题,

  A、能量的研究范围是体系,既然称为体系,应包括所有参与的物体(包括地球),以及整个的变化过程。既然所有物体都参与研究,因为能量是标量,多个物体的能量就可以进行累加,形成系统内总动能和总势能,进而形成总机械能。

  B、这里不采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公式描述是因为它只适用于一个物体,没有充分发挥体系的优势,由于动能定理解决多个物体问题比较复杂,因此这个问题显得比较重要。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 5

  一、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种经验:

  当一列鸣着汽笛的火车经过某观察者时,他会发现火车汽笛的声调由高变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声调的高低是由声波振动频率的不同决定的,如果频率高,声调听起来就高;反之声调听起来就低.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它是用发现者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Doppler,1803-1853)的名字命名的,多普勒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和物理家.他于1842年首先发现了这种效应.为了理解这一现象,就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时的规律.其结果是声波的波长缩短,好象波被压缩了.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波数就增加了,这就是观察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好象波被拉伸了.因此,声音听起来就显得低沉.定量分析得到f1=(u+v0)/(u-vs)f,其中vs为波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0为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f表示波源的固有频率,u表示波在静止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当观察者朝波源运动时,v0取正号;当观察者背离波源(即顺着波源)运动时,v0取负号.当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vs前面取负号;前波源背离观察者运动时vs取正号.从上式易知,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靠*时,f1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远离时。

  二、光波的多普勒效应

  具有波动性的光也会出现这种效应,它又被称为多普勒-斐索效应.因为法国物理学家斐索(1819-1896)于1848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了解释,指出了利用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速度的办法.光波与声波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波频率的变化使人感觉到是颜色的变化.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则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三、光的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在研究远处的旋涡星云发出的光谱时,首先发现了光谱的红移,认识到了旋涡星云正快速远离地球而去.1929年哈勃根据光普红移总结出的哈勃定律:星系的`远离速度v与距地球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H为哈勃常数.根据哈勃定律和后来更多天体红移的测定,人们相信宇宙在长时间内一直在膨胀,物质密度一直在变小.由此推知,宇宙结构在某一时刻前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演化的产物.因而1948年伽莫夫(G.Gamow)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爆炸宇宙模型逐渐被广泛接受,以致被天文学家称为宇宙的标准模型.

  多普勒-斐索效应使人们对距地球任意远的天体的运动的研究成为可能,这只要分析一下接收到的光的频谱就行了.1868年,英国天文学家W.哈金斯用这种办法测量了天狼星的视向速度(即物体远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得出了46km/s的速度值。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分享实用5份(扩展2)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实用五份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 1

  1.物质与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 2

  力的等效和替代

  力的图示

  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同一物体上标度应当统一),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

  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3.实验:*行四边形定则:P58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的计算

  1.方法:公式法,图解法(*行四边形/多边形/△)

  2.三角形定则: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接始末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合力。

  3.设F为F1、F2的合力,θ为F1、F2的夹角,则:

  F=√F12+F22+2F1F2cosθtanθ=F2sinθ/(F1+F2cosθ)

  当两分力垂直时,F=F12+F22,当两分力大小相等时,F=2F1cos(θ/2)

  4.1)|F1―F2|≤F≤|F1+F2|

  2)随F1、F2夹角的增大,合力F逐渐减小。

  3)当两个分力同向时θ=0,合力:F=F1+F2

  4)当两个分力反向时θ=180°,合力最小:F=|F1―F2|

  5)当两个分力垂直时θ=90°,F2=F12+F22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 3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 4

  1、功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的定义式:

  2、功率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均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

  3、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面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力

  就增加多少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

  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

  4、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5、动能定理

  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或。

  6、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

  E(机械能)=Ek(动能)+Ep(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

  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式中是物体处于状态1时的势能和动能,是物体处于状态2时的势能和动能。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比较V2与2gh相等或*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8、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能源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

  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

  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10、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相同的效果。

  (2)独立性:某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其它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

  (3)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

  11、*抛运动的规律

  将物体以一定的水*速度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抛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g恒定,方向竖直向下;

  (2)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抛运动的处理方法:*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x=v0t

  y= gt2

  12、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13、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线速度:物体在某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

  表达式:

  角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其单位为弧度每秒,。

  周期: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频率:,单位:赫兹(HZ)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

  14、向心加速度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

  大小:

  方向:指向圆心。

  向心加速度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线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5、向心力

  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

  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

  向心力的大小: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大小为

  向心力的作用: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向心力是效果力。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不能认为物体多受了个向心力。向心力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或某一个力的分力或某几个力的合力。

  16、万有引力定律(A)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7、人造地球卫星(A) 卫星环绕速度v、角速度 、周期T与半径的关系

  19、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解决宏观问题,不适用于高速运动问题,不适用于微观世界。

  补充:曲线运动速度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 5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分享实用5份(扩展3)

——高一物理知识点分享实用5份

  高一物理知识点分享 1

  1、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

  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1)若a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2)若a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高一物理知识点分享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关系式

  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论

  1、vt/2=v=(v0+v)/2

  2、vx/2=

  3、△x=at2{xm-xn=(m-n)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两种运动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v0=0a=gv=gth=1/2gt2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v0=0a=-g

  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

  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高一物理知识点分享 3

  名称: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2.公式:a=Δv/Δt

  3.单位:m/s^2(米每二次方秒)

  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方向始终相同。特别,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反。

  5.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举例:假如两辆汽车开始静止,均匀地加速后,达到10m/s的速度,A车花了10s,而B车只用了5s。它们的速度都从0m/s变为10m/s,速度改变了10m/s。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但是很明显,B车变化得更快一样。我们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a=Δv/t,其中的Δv是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计构造的类型

  A车的加速度。

  显然,当速度变化量一样的时候,花时间较少的B车,加速度更大。也就说B车的启动性能相对A车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注意:

  1.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抛运动等。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体所受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赛车,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

  4.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参考系(参照物)选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6.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是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特别地,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恰好等于90°时,物体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而是匀速率的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

  7.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产生加速度,或者说力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说明

  当物体做加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

  8.加速度的大小比较只比较其绝对值。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知识点分享 4

  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高一物理知识点分享 5

  一、共点力的*衡

  1、共点力

  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能简化成质点的物体受到的力可以视为共点力。

  2、*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物体处于*衡状态。

  *衡状态的实质是加速度为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衡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ΣF=0。

  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衡问题,则*衡条件应为。

  二、共点力*衡条件的推论

  1、二力*衡:

  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衡力。

  若物体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线上,则在一个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与另一个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衡:

  三个不*行力的*衡问题,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因为三个以上的*面汇交力,都可以通过等效方法,转化为三力*衡问题。为此,必须首先掌握三力*衡的下述基本特征:

  (1)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等值法)。

  (2)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衡,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两个分力必定跟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分解法)。

  (3)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衡,若三个力不*行,则三个力必共点,此即三力汇交原理(汇交共面性)。

  (4)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衡,三个力的矢量图必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衡:

  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点拨:在进行一些*衡类问题的定性分析时,采用共点力*衡的相关推论,可以使问题简化。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分享实用5份(扩展4)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9篇

  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动势、电流称为正弦交流电。

  2.正弦交流电

  (1)函数式:e=Emsinωt(其中★Em=NBSω)

  (2)线圈*面与中性面重合时,磁通量,电动势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线圈*面与中心面垂直时,磁通量为零,电动势,磁通量的变化率。

  (3)若从线圈*面和磁场方向*行时开始计时,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为i=Imcosωt。

  (4)图像:正弦交流电的电动势e、电流i、和电压u,其变化规律可用函数图像描述。

  3.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瞬时值:交流电某一时刻的值,常用e、u、i表示。

  (2)值:Em=NBSω,值Em(Um,Im)与线圈的形状,以及转动轴处于线圈*面内哪个位置无关。在考虑电容器的耐压值时,则应根据交流电的值。

  (3)有效值: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即在同一时间内,跟某一交流电能使同一电阻产生相等热量的直流电的数值,叫做该交流电的有效值。

  ①求电功、电功率以及确定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物理量时,要用有效值计算,有效值与值之间的关系

  E=Em/,U=Um/,I=Im/只适用于正弦交流电,其他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只能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来计算,切不可乱套公式。②在正弦交流电中,各种交流电器设备上标示值及交流电表上的测量值都指有效值。

  (4)周期和频率----周期T: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在一个周期内,交流电的方向变化两次。

  频率f:交流电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角频率:ω=2π/T=2πf。

  4.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1)电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2)电容: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5.变压器:

  (1)理想变压器:工作时无功率损失(即无铜损、铁损),因此,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电阻均不计。

  (2)★理想变压器的关系式:

  ①电压关系:U1/U2=n1/n2(变压比),即电压与匝数成正比。

  ②功率关系:P入=P出,即I1U1=I2U2+I3U3+…

  ③电流关系:I1/I2=n2/n1(变流比),即对只有一个副线圈的变压器电流跟匝数成反比。

  (3)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匝数多而通过的电流小,可用较细的导线绕制,低压线圈匝数少而通过的电流大,应当用较粗的导线绕制。

  6.电能的输送-----(1)关键:减少输电线上电能的损失:P耗=I2R线

  (2)方法:①减小输电导线的电阻,如采用电阻率小的材料;加大导线的横截面积。②提高输电电压,减小输电电流。前一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代价较高,一般采用后一种方法。

  (3)远距离输电过程:输电导线损耗的电功率:P损=(P/U)2R线,因此,当输送的电能一定时,输电电压增大到原来的n倍,输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就减少到原来的1/n2。

  (4)解有关远距离输电问题时,公式P损=U线I线或P损=U线2R线不常用,其原因是在一般情况下,U线不易求出,且易把U线和U总相混淆而造成错误。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

  波源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介质

  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传播方式与特点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直线进行的。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如果连续不断地进行周期性上下抖动,就形成了绳波[1]。

  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相互作用。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带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的振动比前者落后。这样,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依次带动下去,振动也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从而形成了绳波。如果在绳子上任取一点系上红布条,我们还可以发现,红布条只是在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前进[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在波传播时,都只做简谐振动(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机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

  对质点运动方向的判定有很多方法,比如对比前一个质点的运动;还可以用"上坡下,下坡上"进行判定,即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向上远离*衡位置的质点向下运动,向下远离*衡位置的质点向上运动。

  机械波传播的本质

  在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介质里本来相对静止的质点,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发生振动,这表明这些质点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是从波源通过前面的质点依次传来的。所以,机械波传播的实质是能量的传播,这种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海洋的潮汐能甚至可以用来发电,这是维持机械波(水波)传播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G=mg,g称为重力加速度或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物体所处位置的高低和纬度有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南北极或赤道上指向地心。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2、万有引力

  存在于自然界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万有引力F与两个物体的质量m1 、m2和它们之间距离r的关系是,G称为引力常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其大小通常取。 万有引力的方向在两物体的连线上。

  3、弹力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弹簧的弹力F与其形变量x之间的关系是F=kx,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与弹簧的长短、粗细、材料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弹簧都有弹性限度,超过弹性限度后,前述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不再成立。

  4、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当两个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两个物体刚刚开始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N之间的关系是f=uFN,u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6、静电力

  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力。静电力F与两个点电荷q1、q2和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是,k称为静电力常量,其大小为。两个点电荷带同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斥力;两个点电荷带异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静电力也称库仑力。

  7、电场力

  试探电荷(带电体)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电场力F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之间的关系是F=Eq,E称为电场强度,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其单位为N/C。

  8、安培力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当直导线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安培力F与导线中电流强度I,导线的长度L,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BIL。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

  9、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力。当粒子运动的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时,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与粒子的电荷量q,粒子运动的速度v,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qvB。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是大量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10、分子力

  存在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力比较复杂,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引力与斥力的合力为0,当r>r0时合力表现为引力,r

  11、核力

  存在于原子核内核子之间的一种力。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的多;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之内。

  总结

  重力的本质是万有引力,是物体和地球之间万有引力的具体化,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弹力、摩擦力、静电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的本质是电磁相互作用。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还有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与放射现象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构筑了力的体系。

  一.时间和时刻:

  ①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②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都是指的时间。

  二.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变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义:路程是物体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在确定的两点间路程不是确定的,它与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三.位移与路程的关系:

  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两者都和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是两者才相等。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在直线运动中,两点的位置坐标之差值就表示物体的位移。

  要想提高学*效率,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态度.养成良好学**惯,做好课前预*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笔记,课后的练*要到位,多做题才能丰富自己的解题经验.

  一、重力及其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衡法。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衡。0≤F=f0≤fm

  5、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m=μ0·N(μ≤μ0)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分享实用5份(扩展5)

——初三物理知识点6篇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7.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从比热容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1、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均做功。 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①*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t内的*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②瞬时功率:P=F·v·cosα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磁体和磁极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场和磁感线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①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②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③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④磁感线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电与磁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 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8.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9.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0.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对于刚刚从初二升入初三的同学们来说,毕业、升学已摆在眼前,同学们未绸缪已经开始计划后面的学*了。在初中毕业前的这一年,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是广大莘莘学子和每一位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最大心愿。那么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如何才能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好这段宝贵时间,发挥出每一位同学最大的潜力,学好物理呢?希望通过下面的介绍,能够给同学们一些帮助。

  进入毕业班后,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更加丰富,有许多重要的概念、规律、定理、定律、公式需要大家理解掌握,对同学们能力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但是中考给我们的时间却并不宽裕,因此,要求每一位同学必须要有非常强的时间观念,尽早进入紧张的学*状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同时有必要对这一年的时间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从而明确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结合自身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我们通过初三的几次考试安排,了解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初三的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开始几章物理知识的学*,一般情况下,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考核内容从多彩的物质世界到压强浮力一章。

  下半学期的重点就落到了功和功率、机械效率上了。到了第二学期就开始学*机械能、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内能的利用和热机、等章节的知识,这几章作为初三最后学*的内容,有许多重要的概念需要大家理解,如内能、比热容、热机等等。

  对于新课的学*,力学部分的知识首当其冲最最重要,不是说其他不重要,而是力学知识的主题地位不容动摇。在学*这部分知识要注意的事项是:完整性和前后联系。

  首先质量密度一章底子要打好,特别是测量密度的实验要过关。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衡力、摩擦力、重力等基本概念一定要清楚。

  期末之后,便开始进入了总复*阶段,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在总复*的过程中,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在同学们记忆深处的知识得以再现、巩固,同时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这也是查漏补缺的最好阶段,对于自己在以前遗留下的种种问题要抓紧解决,一方面课上要有针对性地听老师讲解,另一方面下课要有目的地进行强化训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之后,迎接同学们的将是结课考试,一般来说是在每年的4月份,结课考试的内容各区县都有不同的安排,在这儿就不一一列举了。结课考之后,各校继续复*后面的知识,到了5月份,就开始进行第一次模拟考试,通过模拟考试来检验同学们对物理知识整体掌握的情况,随后还要进行第二次模拟考试,有的区县还要进行第三次模拟考试。

  对于初三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面临中考了,除了要学*新课以外,还要复*初二的知识,时间紧任务重。这时候有条不紊的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祝愿每一位同学经过自己的辛勤努力都能取得好的成绩。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 :天* 种类:托盘天*和学生天*5、天*的使用方法

  (1)天*的调节:1)把天*放在水*台上. (一放*,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

  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3)调节横梁右端的*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衡.

  (2)天*的使用:4)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5)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

  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衡.6)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高低。)

  (3)使用天*的注意事项: 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盘中。

  三、密度符号:

  1、物理意义:

  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公式:

  4、单位主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5、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2.7×103 kg/m3 = 2.7 g/cm3

  6、常见物质的密度值:

  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7、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


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分享实用5份(扩展6)

——语文知识点梳理 40句菁华

1、犯错误时,不能想着一味地包庇(bì)孩子,而是应该好好地教育他。

2、他不好好工作经常奴颜婢(bì)膝地巴结上司,真让人瞧不起。

3、大小写字母表(语文书93页)

4、课后的补充句子练*。(语文书26页、71页、84页、91页、106页、154页)

5、“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句话怎么理解?

6、长城修筑在崇山峻岭之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才”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

7、谁做什么56页读读说说

8、我的什么方向是什么82页我会说

9、词汇积累(97个)

10、反义词训练:55页我会连,60页我会说

11、*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1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13、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1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15、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16、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形作动)

18、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在朝廷上(名作状);让……回去(使动)

19、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鸣(发出声音)

20、三岁贯女,莫我肯德。施恩德(名作动)

21、《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作品精选》——金波: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启示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3、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反问、设问、反复、排比、夸张、对比。能准确说出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

24、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5、人物描写的外貌描写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五种描写方法。

26、课前预*,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9、劝学

30、积善成德

3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2、兴

33、于

34、而

35、之

36、同音字、音*字区别:

37、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识字1》和《语文园地一》中有关词语写下来。

38、谁做什么 56页读读说说

39、什么地方有什么 72页读读说说

40、怎样的什么像什么 37页我会说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