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优选【五】份

日期: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1

  一、基本常识

  1、题解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2、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贫寒。29岁起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职归。以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不堪行役之苦,转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即辞归田园。晋安帝义熙末,50多岁时,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穷到“窥灶不见烟”(《泳贫士》)的程度。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岁。

  陶渊明的诗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写田园生活和景色的田园诗。这些诗冲破当时“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境界。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3、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二、字词语言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

  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指农事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确今:判断词

  非

  古:过错、错误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遗憾今:仇恨、怨恨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

  (2)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

  (3)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羡慕

  3、一词多义

  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掉转

  引兵欲攻燕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避开、退却

  乘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四的代称

  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引申为**

  夸父弃其策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引申为驯养

  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4、虚词把握

  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连词相当于“而”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介词把、拿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用,采取

  日以尽矣,荆轲岂无意哉副词通“已”,已经

  相当于“何”的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胡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奚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焉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曷

  三、理解分析

  1、结构层次

  (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1)“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觉今是而昨非”——认为以前所为是错的

  (二)归家之后的情状

  (1)心情愉快——小舟轻飏,和风吹衣

  (2)归心似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家人欢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门”

  (4)修身养性——饮酒、游园、观景

  (三)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

  (1)远离官场,享受天伦

  (2)读书抚琴,颐养天年

  (3)驾车乘舟,寻幽探胜

  (四)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1)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乐天安命,顺其自然

  2、写作特点

  (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既讲用韵辞采,又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写而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结构谨严,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应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段属总结,卒章显志。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2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而制**(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3

  一、一词多义梳理

  ①事、事故、变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②旧、往昔、过去的`、原来的:豫章故郡

  ③故交、老朋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故④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⑤故意、特地: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

  ⑥依然、依旧: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③因果连词,所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①完:担中肉尽(《狼》)

  ②全部用出或极力完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尽③全、都: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④所有的:尽人皆知

  ⑤极:尽善尽美

  属(以下读shǔ)①统属、隶属、届寸::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类、辈: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以下读zhǔ③连接:*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撰写:屈*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⑤嘱托,通“嘱”:属予以记之(《岳阳楼记》)

  ①走*、靠*、接*: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②立即、就: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即③就是:此即风景之尤胜者也

  ④假如: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⑤当、当前:成功在即

  ⑥通“则”,就:且壮士不死即已

  ⑦如同: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①却、可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且②将*: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③姑且、暂且: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边……边,又……又: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⑤况且、再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⑥尚且:臣死且不避(《鸿门宴》)

  胜中秋尤胜——盛大

  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山水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

  数不胜数——尽,能承受

  错纷错如织——交错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磨刀石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通“措”,处置

  状雷锟电霍,无得而状——描述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形态

  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景观

  状河伯留客之久——估计

  寻而病寻作,余既岂归——不久

  未果,寻病终——不久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

  八尺为寻——量词,一寻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4

  前赤壁赋原文: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徐:舒缓地。

  兴:起,作。

  属:通“嘱(zhǔ),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的意思。

  少焉:一会儿。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通"凭",乘。虚:太空。御:驾御(驭)。

  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自存在。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怀,心中的情思。

  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随,循和:应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lí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愀(qiǎo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危坐:端坐。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缪:通"缭"盘绕。

  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郁:茂盛的样子。

  舳舻(zhúlú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shī)酒:斟酒。

  横槊(shuò):横执长矛。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侣: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麋(mí):鹿的一种。

  扁(piān)舟:小舟。

  寄:寓托。

  蜉(fú)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yú):片刻,时间极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数次。

  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àng):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共食:共享。苏轼手中《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适”,义同

  更酌:再次饮酒。

  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狼籍:又写作“狼藉”,凌乱的样子。

  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一词多义:

  1、望:

  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通假字:

  1、举酒属客(“属”通“嘱”,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注:{高中课本上没有标明“属”通“嘱”}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环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人教版中为“樽”

  6。扣舷而歌之(扣通“叩”,敲打)

  古今异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欺侮。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辽阔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5、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1、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2、相斗的牛。3、挑逗牛与牛或牛与人相斗。

  词类活用: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3、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

  4、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5、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6、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7、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8、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9、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10、东:顺流而东也(名作动,向东进军)

  11、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12、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13、。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14、白:不知东方之既白(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定语后置(被动句)

  知不可乎骤得——倒装

  固一世之雄也“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省略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省略句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5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绣tà(闼)汗cén(涔涔)qiāng(戕)害

  残gēng(羹)冷zhì(炙)国cuì(粹)

  cuàn(篡)夺万恶不shè(赦)

  羽扇guān(纶)巾qiáng(樯)橹

  二、给加点字注音

  嫡亲(dí)当垆(lú)临邛(qióng)隅头(yú)孛老(bó)孱头(càn)

  变徵(zhǐ)刬的(chǎn)鳏寡(guān)徘徊(pái)撚断(niǎn)浣纱(huàn)

  恓惶(xī)祗候(zhī)盗跖(zhí)瀽水(jiǎn)罪愆(qiān)蟊贼(máo)

  冠冕(guān)(miǎn)戕害(qiāng)脍(kuài)炙人口国玺(xǐ)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

  (1)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大概,就要(2)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折合,抵偿

  (3)只与婆婆早晚使用:随时(4)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时候

  (5)女孩儿早晚呆痴:有时候(6)读尽缥缃万卷书:书籍

  (7)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有时候(8)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一段时间以来

  (9)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稳(10)当骂呵,则处分几句:数落,责备

  (11)你道是暑气暄:炎热(12)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13)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14)错勘:错误地判断。

  (15)大度:大方,气量宽宏(16)冠冕堂皇:很体面,有气派

  (17)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本义指天下太*,这里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18)灭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来世的福分。

  (19)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黄金是世俗所宝贵的,从小相交到白头的朋友是少有的。

  (20)押付市曹典刑:市曹,热闹街市。典刑,按法行刑。

  (21)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同“糊涂”,这里是混淆的意思。

  (22)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大概是,莫不是

  (23)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连,介词

  (24)你老人家放精细着,你挣扎着些儿:清醒

  (25)蟊贼:原指吃禾苗根、节的害虫,比喻危害国家、民众的坏人。

  (26)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用来掩盖、使人迷惑的手段。

  四、根据解释填成语

  (1)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社会交往中应当有来有往)的仪节,说道:拿来!

  (2)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

  (吃剩的饭菜,这里借指权贵的施舍)做奖赏。

  五、文学常识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3)曹禺,原名万,现代剧作家。《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4)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

  (6)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义军万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8)《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9)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

  (10)《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32—92),字孟坚,东**,史学家和文学家。

  (11)《张衡传》选自《后汉书》。范晔,南朝人,历史学家。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优选【五】份扩展阅读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优选【五】份(扩展1)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50句菁华

1、通假字

2、题解

3、作者

4、写作背景

5、虚词把握

6、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7、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8、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9、义愤填膺(yīnɡ):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10、固

11、兵

12、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13、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14、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1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16、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17、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1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9、六艺经传,皆通*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20、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21、《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22、宣德:明宣宗年号(1426-1435)。

23、科敛丁口:向百姓征税摊派费用。科敛,摊派、聚敛。科,聚敛。丁口,老百姓。丁,成年男子。

24、款:款式,规格。

25、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

26、青麻头:和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垯”、“青丝额”,都是上品蟋蟀的名字。

27、有古陵蔚起:有古坟高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的样子。

28、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29、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3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1、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3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3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3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5、因果关系

3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37、敕勒歌

38、望:

39、如:

40、长:

41、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

4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43、白:不知东方之既白(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

44、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45、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4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4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明清,太师太傅太保

48、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9、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优选【五】份(扩展2)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2、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3、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4、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5、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6、亡

7、策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9、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10、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1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1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13、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1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15、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16、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17、青麻头:和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垯”、“青丝额”,都是上品蟋蟀的名字。

1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2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1、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2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2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6、承接关系

2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28、赏析

29、歌:

30、长:

3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32、歌: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

33、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34、。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35、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6、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37、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8、三代:夏商周

39、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优选【五】份(扩展3)

——生物高二知识点 40句菁华

1、光反应阶段

2、停止光照,C3的变化及其原因?上升、CO2固定进行,C3还原受阻

3、停止供应CO2,C5的变化及其原因?上升,C3还原进行,CO2固定受阻

4、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

5、细胞内液与外液成分之间的关系为:

6、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组成。人体的免疫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淋巴细胞。

7、(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基础知识

8、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

9、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0、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11、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12、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3、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营腐生生活。

14、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6、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17、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18、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19、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20、需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21、厌氧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

22、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学能来合成有机物的方式(如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NH3与O2反应转化成HNO2,HNO2再与O2反应转化成HN03,利用这两步氧化过程释放的化学能,可将无机物(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葡萄糖)。

23、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异同点:①相同点都是将无机物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②不同点: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

24、新陈代谢的类型必须从同化类型和异化类型做答。(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蓝藻为自养需氧型,蘑菇为异氧需氧型,菟丝子为异氧需氧型)。

25、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6、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27、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8、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29、细胞核结构(32页图2-15)

3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31、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3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

33、RNA聚合酶:又称RNA复制酶、RNA合成酶,作用是以完整的双链DNA为模板,边**边转录形成mRNA,转录后DNA仍然保持双链结构。对真核生物而言,RNA聚合酶包括三种:RNA聚合酶I转录rRNA,RNA聚合酶Ⅱ转录mRNA,RNA聚合酶Ⅲ转录tRNA和其她小分子RNA。在RNA复制和转录中起作用。

34、ATP水解酶:指催化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释放能量的酶。

35、诱导酶:指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合成的酶,如大肠杆菌细胞中分解乳糖的酶。

36、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 【缺钙,肌肉抽搐】PO43-磷脂的组成成分、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

37、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都只复制一次

38、什么是捕食?

39、什么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40、群落中物种越多,丰富度越高。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优选【五】份(扩展4)

——高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两个实数a与b之间的大小关系

  (1)a-b>0a>b;

  (2)a-b=0a=b;

  (3)a-b<0a<b.

  (4)ab>1a>b;若a、bR,则

  (5)ab=1a=b;

  (6)ab<1a<b.

  2、不等式的性质

  (1)a>bb<a(对称性)

  (2)a>bb>ca>c(传递性)

  (3)a>ba+c>b+c(加法单调性)

  a>bc>0ac>bc

  (4)(乘法单调性)

  a>bc<0ac<bc

  (5)a+b>ca>c-b(移项法则)

  (6)a>bc>da+c>b+d(同向不等式可加)

  (7)a>bc<da-c>b-d(异向不等式可减)

  (8)a>b>0c>d>0ac>bd(同向正数不等式可乘)

  (9)a>b>00<c<dac>bd(异向正数不等式可除)

  (10)a>b>0nNan>bn(正数不等式可乘方)

  (11)a>b>0nNna>nb(正数不等式可开方)

  (12)a>b>01a<1b(正数不等式两边取倒数)

  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1)|a|≥a;|a|=a(a≥0),-a(a<0).

  (2)如果a>0,那么

  |x|<ax2<a2-a<x<a;|x|>ax2>a2x>a或x<-a.

  (3)|ab|=|a||b|.

  (4)|ab|=|a||b|(b≠0).

  (5)|a|-|b|≤|a±b|≤|a|+|b|.

  (6)|a1+a2++an|≤|a1|+|a2|++|an|.

  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1)实数的性质:a、b同号ab>0;a、b异号ab<0a-b>0a>b;a-b<0a<b;a-b=0a=b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2≥0;(a-b)2≥0(a、b∈R)②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③ab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b(a<b),只要证明a-b>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优选【五】份(扩展5)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5)份

  1.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一个热力学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若存在另一过程,能使系统与外界完全复原(即系统回到原来的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外界的一切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反之,如果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系统和外界完全复原,则称之为“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抽象,严格来讲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它在理论上、计算上有着重要意义)。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2.对于开氏与克氏的两种表述的分析

  克氏表述指出:热传导过程是不可逆的。开氏表述指出:功变热(确切地说,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两种表述其实质就是分别挑选了一种典型的不可逆过程,指出它所产生的效果不论用什么方法也不可能使系统完全恢复原状,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请注意加着重号的语句:“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比如,制冷机(如电冰箱)可以将热量q由低温t2处(冰箱内)向高温t1处(冰箱外的外界)传递,但此时外界对制冷机做了电功w而引起了变化,并且高温物体也多吸收了热量q(这是电能转化而来的)。这与克氏表述并不矛盾。

  3.不可逆过程的几个典型例子

  例1(理想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如图1所示,容器被中间的隔板分为体积相等的两部分:a部分盛有理想气体,b部分为真空。现抽掉隔板,则气体就会自由膨胀而充满整个容器。

  例2(两种理想气体的扩散混合)如图2所示,两种理想气体c和d被隔板隔开,具有相同的温度和压强。当中间的隔板抽去后,两种气体发生扩散而混合。

  例3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

  这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在实验中,重物下降带动叶片转动而对水做功,使水的内能增加。但是,我们不可能造出这样一个机器:在其循环动作中把一重物升高而同时使水冷却而不引起外界变化。由此即可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普朗克表述”。

  再如焦耳-汤姆生(开尔文)多孔塞实验中的节流过程和各种爆炸过程等都是不可逆过程。

  4.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对上面所列举的不可逆过程以及自然界中其他不可逆过程,我们完全能够由某一过程的不可逆性证明出另一过程的不可逆性,即自然界中的各种不可逆过程都是互相关联的。我们可以选取任一个不可逆过程作为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但不论具体的表达方式如何,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在于指出: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并指出这些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

  一、传感器的及其工作原理

  1、有一些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我们把这种元件叫做传感器.它的优点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2、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有些物质,例如硫化镉,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变好.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

  3、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

  金属热电阻与热敏电阻都能够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金属热电阻的化学稳定性好,测温范围大,但灵敏度较差.

  一、电磁波的发现

  1、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一: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在变化的磁场中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涡旋电场)◎理解:

  (1)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

  (2)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电场

  2、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麦克斯韦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生磁场,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理解:

  (1)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

  (2)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磁场

  3、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

  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

  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

  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4、电磁场:如果在空间某区域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就在它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新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是相互联系着的,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5、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

  6、电磁波的特点:

  (1)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按正弦规律变化,二者相互垂直,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v=λf

  (3)电磁波具有波的特性

  7、赫兹的电火花:赫兹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他还测量出电磁波和光有相同的速度、这样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赫兹在人类历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

  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

  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

  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①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②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①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②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行线;

  2、*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

  十、电势差:

  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西安杨舟教育—西安的课外辅导机构)

  十一、电势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优选【五】份(扩展6)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优选【5】篇

  1.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的类型?结构、数目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物理和化学致变因素各举三例

  3.什么是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

  4.变异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5.图解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6.单倍体育种有什么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简述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7.遗传病预防的措施有哪些?禁止*亲结婚、遗传咨询、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婚前体检,适龄生育。

  8.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

  9.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化石。

  10.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1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12.现代进化学说的基本论点

  13.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变异、选择、隔离

  14.生物多样性包含哪三个层次?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15.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三大类?就地、迁地、离体保护。

  1.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8.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9.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面,这个*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__

  _

  、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优选【五】份(扩展7)

——高二数学知识点梳理实用五篇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直线两点,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殊的方程如:

  *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行直线系

  *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二)垂直直线系

  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三)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ⅱ)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行与垂直

  当,时,;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则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10)两*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1.*面向量的数量积

  *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把数量|a||b|cos 叫做a和b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b.即ab=|a||b|cos ,规定0a=0.

  2.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ab=ba

  (2)(a)b=(ab)=a(b)

  (3)(a+b)c=ac+bc

  [探究] 根据数量积的运算律,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成立.

  (1)ab=ac,则b=c吗?

  (2)(ab)c=a(bc)吗?

  提示:(1)不一定,a=0时不成立,

  另外a0时,ab=ac.由数量积概念可知b与c不能确定;

  (2)(ab)c=a(bc)不一定相等.

  (ab)c是c方向上的向量,而a(bc)是a方向上的向量,当a与c不共线时它们必不相等.

  一、随机事件

  主要掌握好(三四五)

  (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和)、交(积)、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与B的逆的积。

  (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相互独立。

  二、概率定义

  (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

  (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可以将样本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

  (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0,1]的映射。

  三、概率性质与公式

  (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如果A与B互不相容,则P(A+B)=P(A)+P(B);

  (2)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

  (3)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

  (4)全概率公式:P(B)=∑P(Ai)P(B|Ai).它是由因求果,

  贝叶斯公式:P(Aj|B)=P(Aj)P(B|Aj)/∑P(Ai)P(B|Ai).它是由果索因;

  如果一个事件B可以在多种情形(原因)A1,A2,....,An下发生,则用全概率公式求B发生的概率;如果事件B已经发生,要求它是由Aj引起的概率,则用贝叶斯公式.

  (5)二项概率公式:Pn(k)=C(n,k)p^k(1-p)^(n-k),k=0,1,2,....,n.当一个问题可以看成n重贝努力试验(三个条件:n次重复,每次只有A与A的逆可能发生,各次试验结果相互独立)时,要考虑二项概率公式.

  1.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抽签法;随机数表法;计算机模拟法;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优选【五】份(扩展8)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通用五篇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4、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2)分析接触起电(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第二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

  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似成立),②点电荷

  第三节电场及其描述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一、电源和电流

  1、电流产生的条件:

  (1)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正负离子;导电气体——正负离子和电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电压)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电流的方向

  电流可以由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是由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形成。*惯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

  (1)负电荷沿某一方向运动和等量的正电荷沿相反方向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电流有方向但电流强度不是矢量。

  (3)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叫直流;方向和强度都不随时间改变的电流叫做恒定电流。通常所说的直流常常指的是恒定电流。

  二、电动势

  1、电源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2)非静电力在电源中所起的作用:是把正电荷由负极搬运到正极,同时在该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

  【注意】在不同的电源中,是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电动势

  (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

  (3)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注意】:①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电源本身)决定,跟电源的体积、外电路无关。

  ②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③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电量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3、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

  ①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②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③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注意】:对同一种电池来说,体积越大,容量越大,内阻越小。

  【学*方法】

  及时完成学*任务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