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3篇

日期:2022-05-22 13:08:09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1

  1、数的意义: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例:

  290里面有( )个十;1500里面有( )个百。

  这部分知识集中训练过,只有极个别孩子运用不够好,在练*时还会出错。

  2、数位顺序:

  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3、读数、写数:

  方法:从最高位读、写起。

  读数:⑴、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一个0.

  例:20xx、5008

  ⑵、末尾的0都不读。

  例:6900

  写数:⑴哪一位上有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

  ⑵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0起占位作用)。

  4、数的组成:

  明确数位和计数单位,比如一个三位数它含有3个数位:个位、十位、百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分别表示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例:由4个千、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

  5、比较大小:

  ⑴比位数;

  ⑵位数相同比最高位;

  ⑶最高位也相同,就比最高位的下一位。

  ①

  1239○1329 9999○10000 589○859 1010○1001

  ②排列顺序(要看准要求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排列)

  例: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95 956 278 359 1000 627 1256

  6、数数:

  例:

  ⑴、按规律写数:(先找规律再写数)

  203. 205. 207. ( ). ( ). ( )

  ( ). 995. 990. ( ). ( )

  ⑵、写出899前(后)面连续的四个数。

  ⑶、与20xx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7、最大(小)的二、三、四位数分别是多少?

  例:⑴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⑵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

  ⑶ ……………

  8、比多少

  多一些:多一点儿

  少一些:少一点儿

  多得多:多很多

  少得多:少很多

  9、求*似数:

  ⑴看十位。

  ⑵当十位上是0.1.2.3.4时,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去掉。

  当十位上是5.6.7.8.9时,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看成大约100(向百位进一)。

  例:4103的*似数是4100;

  1052的*似数是1100;

  989的*似数是1000;

  7949的*似数是7900;

  564的*似数是600;

  注:求三、四位数的*似数只教孩子用的这一种方法(看其它数位求*似数也对),这部分知识较难理解,是难点,所以方法教多了怕孩子们更难掌握。(其它方法以后慢慢再教。)

  10、估计:估计要有依据,不能乱估。

  ⑴可借助一个标准来估;

  ⑵可先估一部分,再根据部分估计全体。

  估计能力是通过培养得出的,有意识地在生活中锻炼这种能力。

  11、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

  ⑴可看作几个百、几个千相加减;

  ⑵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加减法,也是把两个数看作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

  数学知识点

  *移和旋转

  1、认识*移和旋转

  2、美丽的花边

  注意点:*移后物体的形状不变、大小不变。钟摆的运动是旋转。

  乘法

  1、两位数乘整十数、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4、应用。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连乘应用题。38页第6题、39页第4题等。

  数量关系式:每箱牛奶的瓶数箱数=牛奶的瓶数单价数量=总价

  倒数的判断

  1、任意一个数都有倒数。()

  2、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3、a是个自然数,它的倒数是1a。()

  4、因为13?+23?=1所以13和23互为倒数。()

  5、0.3的倒数是3?()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2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数学验算方法总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66页。

  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认识。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认识直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判断三种角。

  教学难点:

  掌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察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示。

  2、判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判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这是对直接观察的一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如果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后集体交流。)

  三、游戏延伸

  游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判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逐渐变大,但仍然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判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1)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6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米(m)、分米(d m)、厘米(c m)、毫米(mm)。

  2、长度单位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长度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4、长度单位的加、减或比较: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数量进行加、减或比较大小时,必须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

  5、物体实际测量方法:

  (1)依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一般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如教室、操场、旗杆、大树……

  比较短的物体依据实际情况和显示的数字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如:大拇指到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分米,我们的手指甲长约1厘米,教室门高约2米,数学书长约20厘米,书桌高约7分米……

  (2)在进行物体测量时,先要把直尺或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直尺或米尺上的什么数字,长度就是这个数字。如果是一把断尺测量物体,同样要将断尺左边与物体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断尺什么数字,然后用另一端的数字减去左边的数字,就是物体的实际长度。

  按比例分配解题技巧

  小技巧:a、把比转化成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分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解题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b、把比看做分得的分数,先求出各部分的总分数,然后再用“总量总份数=*均每份的量(归一)”,再用“一份的量各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求出各部分的量。

  c、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设未知量为。再根据题中“已知比等于相对应的量的比”作为等量关系式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再解比例求出x。

  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小技巧:(1)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成什么比例。

  (2)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式;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式。

  (3)解比例式。设未知数为x,并代入等量关系式,得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4)解比例。

  (5)检验并写出答语。

  三角形计算公式

  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大角对大边。

  3、周长c=三边之和a+b+c

  4、面积:

  s=1/2ah(底x高/2)

  s=1/2absinC(两边与夹角正弦乘积的一半)

  s=1/2acsinB

  s=1/2bcsinA

  5、正弦定理:

  sinA/a=sinB/b=sinc/C

  6、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b^2=a^2+c^2—2accosB

  c^2=a^2+b^2—2abcosA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数学验算方法总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混合计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倒数定义

  倒数是一个数学学科术语。是指数学上设一个数x与其相乘的积为1的数,记为1/x,过程为“乘法逆”,除了0以外的数都存在倒数,分子和分母相倒并且两个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小学数学成绩太差如何补*

  首先我们应该先分析孩子们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有很多的孩子们是因为原本数学基础就非常的薄弱,跟不上老师们复*的进度,所以越到后面越没有自信心。还有的孩子们是因为数学基础比较好,但是容易对知识点进行混淆,在做题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思路,不会对知识点进行运用。最后一类孩子们是在考试时非常的紧张、怯场,*时会做的题在考试时也非常容易丢分大脑一片空白。

  孩子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的定义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如果对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掌握的不够扎实,可以在课下多进行练*。如果孩子们认为自己学*非常的慢,那就可以选择报名辅导班,来帮助孩子们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5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

  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6、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7、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8、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第四章————测量1、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0米=1千米;

  3、长度单位比较大小,首先要观察单位,换成统一的单位之后才能比较;

  4、长度单位的加减法,米加米,分米加分米.......就是把相同的单位进行加减。

  第五章————加与减1、口算整百加减整百时,想成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也相同。

  2、计算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2)、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但是不要忘记退位时要减1;

  3、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数是多少,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则百位进1,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78,就变为700;

  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则百位不变,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07,就变为600;

  4、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如:()+156=368(用368-156计算)280+()=760(用760-280计算)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如:()-156=368(用156+368计算)

  980-()=760(用980-760计算)

  6、加法的验算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看和是否相同,(2)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7、减法的验算方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2)用减数加上差,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注意:运算时不要抄错数,也不要直接把验算结果抄上。

  第六章————认识角1、每个角都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

  2、按角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比较角的大小时要注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4、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5、*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有2个锐角,2个钝角,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第七章————时、分、秒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2、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就是1分钟;

  3、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4、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5、时、分、秒相邻单位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比较时间,首先要观察,统一单位之后再比较大小。

  7、时间的加减:分减分,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化成60,再相加减;

  第八章————统计1、记录并学会计算,谁多,谁少。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6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概括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2)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3篇

  一、解决问题

  知识点

  教学要求

  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加减混合应用题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确定算法。会用加法、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单位名称。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2、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会用一定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3、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通过对比两种列式形式,进一步理解分步和综合列式的内在联系。

  4、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2、连减应用题(两种方法解决)

  1、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确定算法。会用连减的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2、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正确应用小括号。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单位名称。

  3、乘加、乘减应用题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正确确定算法。会用乘加、乘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信息中数量关系的把握。确定单位名称。

  二、表内除法(一)

  知识点

  教学要求

  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均分

  (2)除法

  1、掌握*均分的方法,知道什么时候用除法计算。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1、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理解“*均分”的含义。

  2、创设情境或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2、用2--6口诀求商

  1、理解求商思路,掌握求商方法。

  2、正确、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掌握求商方法,正确熟练的用口诀求商。

  加强用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为了使学生用口诀求商的计算能力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应在练*中适当增加形式多样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以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一、学*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4.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6.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

  二、学*难点:

  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3.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4.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6.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2.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3.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5.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6.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7.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考察内容大同小异。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4、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5.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弄清楚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余数比除数小。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3)最多问题(去尾法)

  茵苗有10元,每个面包3元,茵苗最多能买几个?

  本单元有一道难题,就是已知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要求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这一部分难度比较大,家长们可以先自行观看教学视频,自己先弄明白了,再给孩子讲解。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5、认识算盘,一颗上珠是5,一颗下珠是1。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似数再计算。

  四、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位数多的数就大,例如999<1000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

  (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第八单元克、千克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3)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2、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3、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

4、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0米=1千米;

5、计算时要注意:

6、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数是多少,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则百位进1,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78,就变为700;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如:()-156=368(用156+368计算)

8、*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有2个锐角,2个钝角,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9、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就是1分钟;

10、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1、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1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13、*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均分。

14、求商的方法:

15、解决有关*均分问题的方法:

16、被除数

17、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8、旋转:在*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19、旋转的.性质

20、克

21、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22、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3、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24、用几个数字组数:可以把数字依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组合排列。要组成最大的数,就把数字按照由大到小排列;要组成最小的数,就把数字按照由小到大排列。如果有0,0不能排在最高位。

25、长度单位的进率: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6、物体实际测量方法:

27、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8、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9、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几就是几时。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30、知识与技能目标

31、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以题类题,触类旁通。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32、没有任何东西

33、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2倍之间,即区间(a,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

34、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格林和陶哲轩,2004年)

35、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的因子个数有上界。(瑞尼,1948年)

36、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7、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38、956 278 359 1000 627 1256

39、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

40、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验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4)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2、估算

3、“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

4、敢于提问的*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同学。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5、函数

6、数据的离散程度

7、*行线的判定

8、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9、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10、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11、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12、不进位加法

13、不退位减法

14、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15、可以表示起点

16、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17、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18、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19、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2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21、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的因子个数有上界。(瑞尼,1948年)

22、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23、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24、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5、1—6的乘法口诀

26、分数:把一个物体或者几个物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或者几份。

27、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2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29、差=被减数-减数

30、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5)

——初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第二章 分解因式

  一. 分解因式

  ※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二. 提公共因式法

  ※1.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2. 概念内涵:

  (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

  (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 +ac=a(b+c)

  (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

  (2)公因式是否提彻底;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

  三. 运用公式法

  ※1.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2. 主要公式:

  (1)*方差公式:

  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

  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方;

  ③二项是异号.

  (2)完全*方公式:

  ①应是三项式;

  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方;

  ③还有一项可正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

  ※5. 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

  (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

  (4)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 一元一次不等式:

  ※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①去分母;

  ②去括号;

  ③移项;

  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注意不等号方向改变的问题)

  ※4. 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

  ①审: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

  ②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③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④解: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

  ⑤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五.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六.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 定义:由含有一个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

  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无公共部分,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通常是利用数轴来确定.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6)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范文10份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

  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

  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移:当物体水*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一)填空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 3米,是( )现象。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移现象( )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移B旋转C*移和旋转

  2、下面( )的运动是*移。

  A、旋转的呼啦圈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1)培养数学学*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3)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简单的推理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一年级学*方法和学**惯加上个人思维成长的因素,使得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差距逐渐拉开。但二年级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在学*成绩和知识点掌握方面均有可能赶上优等生之列。

  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角的初步认识

  1、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

  (3)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2、

  (1)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

  (2)能利用工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

  (3)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不能*均分。

  有余数除法的写法、读法:

  例:写法:9÷4=2……1(知道各部分的名称,9是被除数、4是除数、2是商、1是余数。)

  读法:9除以4商2余1.

  例:①19÷9=2……1读作:( )

  19是( ),9是( ),2是(),1是( )。

  ②41÷5=8……1读作:( )

  其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余数是( )。

  ③被除数是73,除数是8,商是(),余数是()。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7)

——二年级语文二单元知识点合集五篇

  多音字

  觉、解、着、会、别、为、看

  近义词

  洁白――雪白

  回家――归家

  睡觉――睡眠

  雄伟――宏伟

  到处――处处

  想念――挂念

  壮观――壮丽

  开心――快乐

  各种各样――多种多样

  反义词

  远――*

  弯――直

  快――慢

  想念――忘怀

  雄伟――渺小

  壮观――渺小

  清凉――炎热

  有趣――乏味

  睡觉――起床

  好梦――噩梦

  盛开――凋谢

  温暖――寒冷

  好句积累

  1、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

  2、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_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4、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

  5、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6、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拿去攻打宋国。

  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先生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3、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4、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

  先生墨子说:北方有人欺侮我,我希望依靠您去杀了他。

  5、公输盘不悦。公输盘不高兴了。

  6、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墨子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7、公输盘曰:吾义固不**。

  公输盘说:我按准则本来不**。

  8、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允许我向您进言。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

  9、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

  10、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楚国多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

  作者介绍

  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热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大致情节

  1.(1~13)出生后,因为丑陋而受欺负。出走却遭遇猎人,幸而在苇丛里躲过一劫。

  2.(14~33)迷路时受到一位老奶奶的收留,被一只鸡和一只猫笑话,最终离开了那里。

  3.(34~36)在水塘里体验游水的快乐,非常羡慕天鹅的美丽,同时又很自卑。

  4.(37~39)湖面结冰后,被一个种田人收留,被孩子们欺负。

  5.(40~48)终于,春天来了,她发现自己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受到赞扬,得到了梦想中的幸福。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获得启示

  丑小鸭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变成了白天鹅,那是因为它心中有着梦想,梦想支撑着它。命运其实没有轨迹,关键在于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人生中的挫折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把它们踩在脚下。

  一、复*课文:

  1、《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庐山瀑布)时写的,整首诗尽情地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李白又被人们称为(诗仙),我知道(《静夜思》)、(《赠汪伦》)、(《望天门山》)也是他写的。

  2、《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春色。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D�D(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黄)、(翠)、(白)、(青)。杜甫又被人们称为(诗圣),我还知道(《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也是他写的。

  3、《雷雨》这一课是按照“雷雨前�D�D雷雨中�D�D雷雨后”的写作顺序写的。

  (1)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从“挂”字可以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十分美丽。)

  (2)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从“垂”字可以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3)蜘蛛又坐在网上结网了。

  (从“坐”字可以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4)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从“压”字可以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4、背诵《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填空。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不要慌张。晴朗的中午,我们可以借助太阳来辨别方向,我国地处(北)半球,中午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向(北方)。晚上,我们可以借助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因为北极星永远挂在(北方)。阴雨天看不到太阳时,我们也可以来看大树,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到了冬天,我们可以借助沟渠里的雪来辨别方向,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不过,要是来看山坡上的积雪,那情况可就正好相反了,因为在山坡上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方),雪化得慢的一面是(北方)。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利用指南针、看树木断面的年轮、古代房屋、庙宇的门(朝南)来辨别方向。

  二、背诵:

  1、背写《望庐山瀑布》和《绝句》,会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1)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春天来了,我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快地歌唱,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照样子,写一写:

  一()不():(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丝不苟 一毛不拔 一尘不染 一成不变)

  越()越():(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下越大)

  表示颜色的ABB的词:(黑沉沉 黑洞洞 黑蒙蒙 白花花白茫茫 绿油油 红艳艳 红彤彤红扑扑金灿灿 黄澄澄 蓝晶晶 蓝盈盈)

  3、背诵86页“我知道”。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被埋起来,死后就不会(腐烂)了。很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了(化石)。人们根据找到的化石,可以知道(古代动植物)的情况。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的骨架是在(云南省)出土的。

  4、体会不同标点的用处。

  (1)这书上有字。

  这书上有字?�D�D这书上没有字。

  (2)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你的玫瑰没有白栽?�D�D你的玫瑰白栽了。

  (3)加标点:

  哪里有书啊?这能说明什么呢?

  太好了,太好了!你看,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呢!

  5、背诵91页《节气歌》以及92页上的二十四节气。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