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

日期:2022-10-11 00:00:00

1、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2、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3、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4、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5、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6、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7、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8、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9、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10、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11、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12、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3、寂:1、*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14、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15、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16、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

17、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18、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19、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0、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21、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者(使子为使)

22、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23、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24、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2、就、于是(遂逐其师) 3、因而(恐遂汩没)

25、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26、图: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27、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28、屯:1、堆积(大雪屯门) 2、停驻(屯大泽乡)

29、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30、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31、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32、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33、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2、欣羡(略无慕艳意)

34、夷:1、*(船背稍夷) 2、*和、*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35、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6、盈:1、满(曾不盈寸) 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37、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38、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39、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 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40、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扩展1)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实词释义 40句菁华

1、病

2、道

3、定

4、伐

5、奉

6、负

7、覆

8、归

9、计

10、竭

11、居

12、优秀的人才;

13、丈夫。

14、灭

15、明

16、奇

17、师

18、食

19、使

20、使(shǐ)

21、受(shu)

22、将

23、比(bǐ)

24、鄙(bǐ)

25、敝(bì)

26、送达,送来。(存问致赐《汉书·武帝纪》)

27、表达,表示。(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28、达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9、得到,取得。(每岁致数百金)

30、质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1、刑具。**时作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32、惩处。(不效则治臣之罪)

33、对付。(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34、众多;各个。(诸如此类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35、相当于“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36、祸患。(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37、强盗。(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38、**者;作乱的人。(几落贼手死)

39、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忍能对面为盗贼)

40、凶狠,残忍。(董卓狼戾贼忍)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扩展2)

——中考文言文复* 40句菁华

1、期()年:满一年。

2、温故而知新:温*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3、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称王

5、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6、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7、惊天动地 惊:使……惊奇;动:使……感动

8、【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9、走:跑。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1、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12、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6、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17、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8、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9、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20、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21、删选信息的能力 比如“甲文中说到的内容乙文中与之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22、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

23、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

24、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 、_________ 。

25、说说加点的字的不同含义:曾子 子曰

26、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 同“馐” 《行路难》

27、故不错意也 “错”(cu)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

28、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鱼我所欲也》

2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

30、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3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32、“何以……为”

33、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

34、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35、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36、年且九十(将*)((愚公移山)

37、其真无马邪 “邪”(yé) 通“耶” 《马说》

38、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3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

40、正确地写。学生背熟文章之后,接下来便是默写。我们让学生拿起书本,仔细地看,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但在*时的默写复*中,学生难免会发生错误:有的属于未搞清字形,如“寡人”的“寡”多写了一横、“刀”写成了“力”;有的属于未理解字意句意,如“一鼓作气”写成“一股作气”、“惧有伏焉”写成“俱有伏焉”;也有的是因为粗枝大叶,不是添字就是漏字,甚至漏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整理自己常犯的错误,分析原因并及时改正,这种方法对纠正那些因理解错误而发生的错字特别有效。如“鼓”意为击鼓,“一鼓作气”意为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惧”意为害怕,“惧有伏焉”意为害怕有埋伏。同时,正确的字或句,我们要求学生要醒目地标示出来,以示提醒。当然,分析了原因,有了记忆的方法,还得有认真学*的态度,才能达到要求。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扩展3)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 40句菁华

1、薄:1、迫*,接*。(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2、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3、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分:fēn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5、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6、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7、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

8、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9、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2、忧患(无冻馁之患)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10、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11、就:1、接*、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3、即使

12、居:1、过了(居十曰)2、停留(不可久居)

13、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2、发动(举大计亦死)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14、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态)

15、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16、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17、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8、施: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9、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20、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2、子何恃而往《为学》)

21、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22、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23、屯:1、堆积(大雪屯门)2、停驻(屯大泽乡)

24、鲜:1、鲜艳(芳草鲜美)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25、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谓曰)

26、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27、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28、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29、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2、欣羡(略无慕艳意)

30、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31、易:1、交换(寒暑易节)2、容易(难者亦易矣)3、交易,买(易以百金)

32、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因此(遂用猖獗)

33、缘:1、缘故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34、再:1、第二次(再而衰)2、两次(曰再食)

35、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36、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2、标记(寻向所志)3、做标记(处处志之)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37、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38、属:shǔ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2、侪、辈。(徒属皆曰《陈涉世家》)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9、足:1、脚(蛇固无足)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40、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扩展4)

——文言文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3、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10、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11、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12、*朱者赤,*墨者黑。

13、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1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5、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1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9、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20、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6、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2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9、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

3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3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4、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3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7、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9、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40、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扩展5)

——文言文格言 40句菁华

1、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

2、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3、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

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6、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7、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8、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9、学而时*之,不亦悦乎?

10、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11、以五十步笑百步。

12、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

13、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14、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

15、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16、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7、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18、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19、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20、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21、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22、志当存高远。

23、士为知己者死。

24、尽信书,不如无书。

25、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2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0、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3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3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34、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3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扩展6)

——高中文言文经典句子 40句菁华

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1、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1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1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5、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试《后赤壁赋》

1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1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24、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25、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2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2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2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弟舍》

2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3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3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3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3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3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38、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扩展7)

——高中文言文翻译实用5份

  烛之武退秦师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

  荆轲刺秦王

  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如果这样那么我虽然想长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采取行动了。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没有什么信用,那么秦王也就无法接*了。现在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外加一万户人口的封邑来悬赏他的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实在不愿意因为我太子的缘故,而伤害了尊长,希望您能够重新考虑一下!”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悄悄地去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十分地刻毒。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如今听说用万户邑、千斤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一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二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呀!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兴,乐意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这样那么就可以一报将军之仇,二雪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将军你可愿意?”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到现在才能够听说!”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用百两黄金从赵人徐夫人那儿买到,派人将匕首用毒药浸泡。于是打点行装送荆轲出发。

  燕国有勇士叫秦武阳的,十二岁的时候就**,人们不敢和他正视。于是命令秦武阳作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荆轲在等一个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一直在等他。

  过了一些时候,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太晚,怀疑他可能反悔,于是又去请他动身,说:“时间跨度不早了,您难道不想去吗?就让我先打发秦武阳动身!”荆轲非常生气,怒斥太子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回来向太子复命,那是小人!如今拿着一把匕首到生死难测的秦国,我之所以留下来,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如今太子嫌我动身太晚,那就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给他送别。

  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发出悲凉的声音,大家都流着泪哭泣。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激愤的声音,大家都圆睁着眼睛,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而去,始终没有回头。

  到了秦国之后,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送了很多的礼物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为他对秦王说:“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不敢派兵来抵抗大王您,,愿意拿全国的百姓来做您的臣子,排在诸侯的行列,像秦国的郡县那样向秦国进贡,只求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非常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现在谨斩杀荆轲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装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将它送出,派人来把这些告诉大王。一切听大王您吩咐。”

  秦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的头的盒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进来。到了台阶下,秦武阳害怕得变了脸色,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对他笑了笑,走上前对秦王致歉说:“北方边远地区的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吧,把秦武阳的地图给我拿来。”

  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荆轲乘机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拔剑,但剑太长,于是拿起剑鞘。当时非常危急,剑插得太紧,没办法抽出来。

  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而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一点点兵器;那些带了兵器的侍卫,都在殿下侍候,没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来不急召来侍卫,因此荆轲不断地追逐着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仅仅只是用手来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御医夏无且用他手里的药袋扔向荆轲。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惊惶之中,不知所措。左右大臣都提醒说:“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伤残倒地了,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杀荆轲,荆轲身中八处剑伤。

  荆轲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两腿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痛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捉你呀,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呀!”

  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斩了荆轲。秦王吓得很长时间头晕目眩。

  鸿门宴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受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

  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

  《孟子》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因此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因此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错误一

  混淆古今异译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错误二

  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错误三

  误译文言虚词

  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误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

  [分析与对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错误四

  漏译省略成分

  例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正译](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分析与对策]句中漏译了省略主语“狐狸”。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这也是考试中的一点要求。另外,有些通过直译无法使文意贯通的地方,如“满纸都是”,也应适当“增词”,即加上使文句连贯的词语。

  考生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考生对个别词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到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考生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错误五

  语言不合规范

  例5、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正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分析与对策]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

  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眼冒金星”显然是口语化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严格遵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

  兰亭集序 / 兰亭序文言文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的诗文有所感慨。

  注释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

  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初中文言文常用180个实词解释 40句菁华(扩展8)

——《邹忌讽齐王纳谏》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5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战国策》一书,是 时期由 (人名)编辑整理的。(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修八尺有余( ) ②孰视之 ( )

  ③私我也 ( ) ④今齐地方千里 ( )

  3.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2分)

  答:

  4.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2分)

  答:

  5.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3分)

  答:

  参考答案:

  1.西汉(或汉)刘向(每空0.5分)

  2.①长,这里指身高②通熟仔细③偏爱④方圆(每小题0.5分)

  3.略。(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头脑冷静,客观分析问题,善于观察,勇于深思;实事求是;不偏听偏信,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4.略。(围绕接受,认同,赞赏,肯定;③意识到纳谏或广开言路的必要;④能认识到兴利除弊的必要;表明改革的决心大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5.示例我: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喻国家大事,以小见大,自己及君,含蓄委婉。启发国君意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围绕设喻说理;类比推理;设喻;讽喻中任意一点展开回答。意思对即可)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赵简子出畋①,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③卫,不戮④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⑤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⑥愈高者愈惧,人爵⑦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郑龙谏勿伤百姓》)

  【注】①畋(tián):打猎。②野人:农夫。③伐:攻打。④戮:杀戮。⑤是:这是。⑥缘木:爬树。⑦爵:爵位。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臣之妻私臣 (2)今齐地方千里 (3)王之蔽甚矣 (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6.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7.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18.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2分)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19~20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诗歌所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为美化的?你从哪句看出的? (2分)

  20.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现的画面。(2分)

  15.(4分)(1)偏爱 (2)土地方圆 (3)受蒙蔽(4)因此,所以

  16.(2分)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

  17.(2分)有邹忌这样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臣民(1分);有齐威王这样知错就改、善于纳谏的国君(1分)。

  18.(2分)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意思对即可)

  19.(2分)自然造就 (1分),从“造化钟神秀”可以看出(1分)。

  20.(2分)山上云雾缭绕,飘渺有若仙境,心胸为之荡漾,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注视着那些归巢的鸟儿。(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乙]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阅读[甲]文,从齐王的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乙]文中,晏子的言行被后人称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意思。

  (1)上书谏寡人者 谏: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

  (3)齐人也,坐盗 坐:_________

  (4)其实味不同其 实: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史》记载:“(赵普)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有人说赵普该向邹忌和晏子学*,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要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 捍卫国家尊严 机智善辩的才能

  2.(1)规劝。(2)使……听到。(3)犯罪。(4)它们(的)果实。

  3.(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2)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4.示例一:同意。在解决一个问题或处理一件事时,可以采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或:采用类比、设喻等方法)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便于对方理解和采纳。

  示例二:不同意。尽管有时候语言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赵普的行为是他个性最好的体现。(意对即可)

  阅读下文,回答17—20题。(12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④趋:快走。

  17.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面刺寡人之过者

  (3)不以封君之弟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18.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19、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3分)

  20.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进行比较。(3分)

  (1)方式相同处:

  (2)方式不同处: ;

  参考答案:

  17.⑴诚:确实,实在 ⑵面刺:当面指责 ⑶以:用、把、拿 ⑷反:同“返”,使……返回(仅答出“返回”或“同‘返’”也可) (2分)

  18.⑴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未译出“蔽”的被动用法扣1分)⑵刚才(先前)任座的话很耿直(说的直率),因此我知道您是仁德的君主。(“向者”“直”“是以”为得分点)(4分)

  19、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2分)

  20.(3分)(1)同:语言委婉,讲究技巧(意思对即可,1分) (2)异:邹忌推己及人,用类比的方法规劝国君;翟璜先取悦国君,再从侧面对其进行暗示。(意思对即可,各1分,共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小题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小题1】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小题1】(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