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数学复*试卷 (菁华3篇)

日期:2022-11-30 00:00:00

数学复*试卷1

  一、填空:(16分)

  1、已知A=2×2×5 ,B=2×3×5,那么 A和B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

  2、的分数单位是,它至少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假分数; 1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与最小的质数相等。

  3、把 的分子扩大3倍,要使它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

  4、某厂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 ,女工人数占全厂职工人数的%

  5、 = c (c 0),当a一定时,b和c成比例;当c一定时,a和b成比例。

  6、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长和宽的比是7:5,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7、一个数的 是2,它的5%是; 的比它的 少15

  8、 、 、3.14 、 3.14这四个数中,< <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正方形的面积和它的边长成正比例。

  3、甲队人数的 等于乙队人数的 ,甲队与乙队的人数比

  4、一个数增加1%后,再减少1%,结果不变。

  5、已知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2:3,那么它们的面积比是

  6、3× 和 ×3的意义不同,积相等。

  7、因为0.72=72%,所以0.72千克=72%千克 。

  8、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9、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10、分母是100的分数是百分数。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设c为圆的周长,则 × 是圆的

  A、半径 B、直径 C、周长 D、面积

  2、从郧县到十堰,大车要1小时,小车要40分钟,大车和小车的速度比是

  A、1:40 B、40:1 C、3:2 D、2:3

  3、把102分解质因数是

  A、102=3×2×17×1 B、3×2×17=102 C、102=3×2×17

  4、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数乙数

  A、< B、> C、= D、无法确定

  5、一根铁丝的 比 米

  A、长 B、短 C、相等 D、无法确定

  6、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缩小100倍,原数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扩大2倍 D、大小不变7、医院要反映出一个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用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8、在6点钟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角

  四、直接写得数(5分)

  10÷1%=

  6.3×2=

  0×3.5 =

  4.2÷2 =

  7.4 + 6=

  8-3=

  16×(1-75%)=

  11-1-2 .125 =

  3÷ ÷4=

  7-(1-)=

  五、解方程和比例(9分)

  6. 5:x=3. 25:4 =

  六、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

  6.5×8+3.5×8-44 907+ 907×9 (999+111)÷[56×(-)]

  56×99 168.1÷(4. 3×2-0.4) [2-(11. 9-8. 4×1)]÷1. 3

  七、列式计算(6分)

  1、一个数减去它的 等于1.44,这个数是多少?。

  2、0.6与的积去除2和1.8的差,商是多少?

  八、只列算式不计算(6分)

  1、某机关精简60名工作人员后,还有120名工作人员,精简了百分之几?

  2、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小时用了总数的20%,第二小时用去 吨,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3、六年级一班将280元钱存入银行,如果每月的利率是0.1425%,存满半年后可取出多少元钱?

  九、应用题(16分)

  1、小红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45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的页数恰好比第一天多20%,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把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需要削去多少立方分米的木块?

  3、郧县服装厂接到生产1200件衬衫的任务,前3天完成了40%,照这样计算,完成生产任务还要多少天?

  4、甲乙两港相距140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向乙港用了4。5小时,返回时因为逆水比去时多用1小时。求这艘轮船往返的*均速度。

数学复*试卷2

  一、计算。(共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8分)

  6.3÷0.1=

  3.37+6.73=

  (0.18+0.9)÷9=

  8×(2.5+0.25)=

  7× ÷7× =

  2.计算下面各题。(第(1)(2)小题各3分,第(3)小题6分,共12分)

  (1)递等式计算: 36÷〔( - )×3〕

  (2)解方程: 17.5-5(x+0.5)=9

  (3)简便计算:

  (87.2+87.2+87.2×2)×25

  765×213÷27+765×327÷27

  3.列式解答下列文字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2.7与4.5的和去除14.4,得出的商再乘3,积是多少?

  (2)一个数的 比这个数的75%少15,这个数是多少?(列方程解)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4分)

  4. 5.6分=( )分()秒 85000毫升=( )升=()立方米

  5. A、B两城相距9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城间的距离是15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6. 如果9x=8y,那么x和y成()比例。

  7. 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7.68,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8. 一辆汽车前2小时每小时行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70千米,这辆汽车的*均速度是( )千米。

  9. 一个数减去3能被6整除,加上3能被5整除,这个数最小是( )。

  10.(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 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11.一个循环小数是( ),则小数点后面第48位上的数字是( )。

  12.一部少儿教育片从20xx年2月26日星期二开始播放,到3月9日结束。如果星期一至星期四每天播放1集,星期五停播,星期六和星期日各播放2集,那么这部少儿教育片一共有( )集,实际播放了( )天。

  13.一个长方体,把它的高减少2厘米就成了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72*方厘米,那么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

  14.ABCD是一个*行四边形,CE的长度是BE的2倍,F是DC的中点,三角形ABE的面积是9*方厘米,那么三角形ADF的面积是( )*方厘米。

  15.音乐小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一半少1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4人,这个小组一共有( )人。

  三、判断。(10分)

  16.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它本身。 ( )

  17.20以内所有的质数的积一定是3的倍数。 ( )

  18.妈妈比女儿大n岁,8年后妈妈比女儿大(n+8)岁。( )

  19.六年级同学春季植树91棵,其中有9棵没活,成活率是91%。 ( )

  20.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如果它们的底面半径比是2∶3,体积比是2∶5,那么它们高的比是3∶10。 ( )

  四、选择。(10分)

  21. 把5米长的绳子*均剪成8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每段长( )。

  A. 米 B. C. D. 米

  22. 的分母增加3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A.3 B.14 C.21 D.28

  23.下列图形,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24.只看三角形的一个角,能否判断出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

  A.能 B.不能 C.不一定

  25.一个圆柱体,底面直径和高相等,它的侧面积是表面积的( )。

  A. B. C.

  五、应用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商店运来梨7吨,比运来的苹果的3倍多 吨。运来梨和苹果共多少吨?

  27.一个修路队原计划20天修完一条公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45米,提前5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修路多少米?(用比例知识解答)

  28.一批零件,甲、乙合做12天完成。他们合做若干天后,乙因事请假,乙这时只完成了总任务的 。甲继续做,从开始到完成任务用了14天。请问:甲单独做了几天?

  29. 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甲行了全程的80%,乙超过中点15千米,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多行3千米,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30. 三角形CDE的面积是140*方厘米,ABCD是正方形,CD∶DE=5∶4。求梯形ABCE的面积。

数学复*试卷3

  1.瓶内装满一瓶水,倒出全部水的1/2,然后再灌入同样多的酒精,又倒出全部溶液的1/3,又用酒精灌满,然后再倒出全部溶液的1/4,再用酒精灌满,那么这时的酒精占全部溶液的______%。

  2.有三堆火柴,共48根。现从第一堆里拿出与第二堆根数相同的火柴并入第二堆,再从第二堆里拿出与第三堆根数相同的火柴并入第三堆,最后,再从第三堆里拿出与第一堆根数相同的火柴并入第一堆,经过这样变动后,三堆火柴的根数恰好完全相同。原来第一、二、三堆各有火柴 ______、_______、_______根。

  3.三边均为整数,且最长边为11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个。

  4.钱袋中有1分、2分、5分三种硬币,甲从袋中取出3枚,乙从袋中取出2枚。取出的5枚硬币中,仅有两种面值,并且甲取出的三枚硬币面值的和比乙取出的两枚硬币面值的和少3分,那么取出的钱数的总和最多是_____________。

  5.甲走一段路用40分钟,乙走同样一段路用30分钟。从同一地点出发,甲先走5分钟,乙再开始追,乙________分钟才能追上甲。

  6.有一个蓄水池装有9根水管,其中一根为进水管,其余8根为相同的出水管。进水管以均匀的速度不停地向这个蓄水池注水,后来有人想打开出水管,使池内的水全部排光,这时池内已注有一些水。如果8根出水管全部打开,需3小时把池内的水全部排光,如果打开5根出水管,需6 小时把池内的水全部排光,要想在4.5小时内把水全部排光,需同时打开__________根出水管。

  7.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从11开始的若干个连续自然数,后来擦掉了其中一个数,剩下的数的*均数是309/13 ,那么擦掉的那个自然数是__________。

  8.一个长方体,表面全部涂成红色后,被分割成若干个体积都等于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如果在这些小正方体中,不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8.两面带红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至多为___________。

  9.已知a×b+3=x,其中a、b均为小于1000的质数,x是奇数,那么x的最大值是________。

  10.甲、乙、丙三人去看同一部电影,如用甲带的钱买三张电影票,还差39元;如果用乙带的钱去买三张电影票,还差50元;如果用甲、乙、丙三个人带去的钱买三张电影票,就多26元,已知丙带了25元钱,请问:一张电影票多少元?

  11.一段铁丝,第一次剪下全长的5/9,第二次剪下的长度与第一次剪下的长度的比是9:20,还剩7米,这段铁丝全长多少米?

  参考答案:

  1、75 2、22,14,12 3、26

  4、17 5、15 6、6

  7、30 8、40 9、1997

  10、30 11、36


数学复*试卷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数学复*试卷 (菁华3篇)(扩展1)

——数学期末复*试卷 (菁华3篇)

数学期末复*试卷1

  1、在长为90厘米,宽为60厘米的纸板上,你能截出( )个半径为15厘米的圆每个圆的面积是( )*方厘米。

  2、把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均分成两份,成为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

  3、一个最简整数比的比值是3.5,这个比是( )。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1∶5,其中较大的锐角是( )度。

  5、比α的4倍多1.8的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 )。当α=5时,这个式子的值是( )。

  6、在0.6、0.66、0.606这三个数中,( )最大,( )最小。

  7、甲乙两数的*均数是48,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 : 3 ,甲数是( ),乙数是( )。

  8、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已知乙数是 4.2,甲数是( )。

  9、如果a除以b的商是 ,那么b与a的比是( ),比值是( )。

  10、 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是最小的质数。

  11、( )÷4= =0.25=5÷( )=( )%

  12、将04∶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3、4克糖放在6克水中,糖与水的比是( ):( );糖与糖水的比( ):( );水与糖水的比是( ):( )。糖水含糖率是( )%。

  14、4比5少 ,5比4多( )。

  15、已知5x+8=13,那么2x+8=( )。

  16、2.5小时=( )小时( )分=( )分

  17、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三种。

  18、( )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数学期末复*试卷2

  一、复*内容

  本期学*的主要内容有: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复*时建议按各知识点所属领域进行归类,充分利用同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复*,复*时注意纵向深入、横向沟通。具体分类如下:

  1、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等概念,结合概念的理解练*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圆的相关知识。

  3、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复式折线统计图。

  4、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整、测量和简单的实验,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比如简单覆盖现象中的规律、“倒过来推想”的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学情分析

  1、数与代数

  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由于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对口算和记忆的要求较高,所以导致学生(尤其中下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有时简单地将两个分母相乘,但计算的结果又不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

  2、空间与图形

  本学期学*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的难点。

  3、统计与概率

  本学期主要学*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

  4、实践与综合运用

  本学期主要学*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用*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过程中加强。

  三、复*重难点

  1、重点:概念的清晰,如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

  2、难点:

  (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2)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惯,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课时安排(建议留2周左右时间进行复*)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课时

  分数加减法…………1课时

  圆和统计…………1课时

  应用广角…………1课时

  综合练*…………2至4课时

  查漏补缺……………2课时

  五、复*建议

  1、重梳理,形成知识脉络

  比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与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等的应用;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的共同本质:即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2、重应用,提高综合能力

  如公倍数与公因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区别,通过画图等方法弄清要求的问题与公倍数还是公因数有关,不可片面的找关键词,如最多、最少等,重在理解。

  3、重提高,纵向深入、横向贯通

  复*的最后阶段,在各单元知识基本过关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设计一些综合性强的练*,(如书本上117页的第20题)将各单元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收集信息,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重反馈,因材施教

  (1)精心设计练*题,注重练*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适量、适度。

  (2)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惯减少计算的错误。

  (3)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单项练*。(比如约分,由于缺少互质关系的教学环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短,练*量少,个别分数不易看出倍数关系要集中练*;再如分数的意义,学生对“分数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及“分数表示具体的量”容易混淆,可收集这类题型进行专项练*,一一攻克,加深理解;再比如,求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要注意的是所有练*应该先做后讲,切不可简单地核对答案或先讲再做,在复*阶段要充分暴露问题,找准问题根源,通过变式练*来加深理解。

  (4)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建立“一帮一”互助学*小组,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体验到学*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5)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惯,尤其是后进生更要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比如,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应用,个别教师喜欢通过找关键词来暗示学生,如有“最多”二字就是求“最大公因数”,这种方法可能做题的正确率较高,但容易脱离生活实际,一味套题型,一旦问题或条件有变化就无从下手;再比如,找规律,虽然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规律,但公式的得出源于实践的发现和数学化提炼,而不能强加于学生,一旦遗忘可通过画一画或操作来重新发现,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再比如,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有的学生比大小后却不能根据所比的内容灵活地解决问题,比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6)养成自觉检查的*惯和方法。(比如:方程的检验,即要重视书面检验的方法,更要重视口头检验*惯的养成,避免“假检验”,即没有通过计算,直接抄得数;再比如分数的化简和加减,化简前是真分数但化简后成了假分数,两个大于二分之一的分数相加,结果却小于二分之一等,诸如此类的目测法应该教给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检查。)

  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罗列

  第一单元: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D、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8、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9、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2、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3、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1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

  15、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小数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16、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17、身份证编码规则:1-6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的代码,3、4位数为地、市级*的代码,5、6位数为县、区级*代码。 7-14位为您的出生日期,其中7-10位为出生年份(4位),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15-17位为顺序码,是县、区级*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位为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X表示。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

  18、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19、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

  20、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

  2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23、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2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b≠0)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2.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23、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24、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不作要求。

  25、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重点在于通过分数的大小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同样是比较工作效率的大小,若比时间,越少越快;比工作量,越多越快。

  26、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第五单元:找规律

  27、*移的次数+每次框出的个数=方格的总个数

  28、*移的次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29、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沿着宽的贴法

  30、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3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3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3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

  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

  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35、比较异分母分数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

  36、球的反弹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第七单元:统计

  37、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8、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①描点;②标数;③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④统计时间。

  第八单元:分数的加减

  39、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40、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

  41、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0;分子接*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分子分母越接*,分数就越接*1。

  42、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43、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计算简便。

  第十单元:圆

  44、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面图形。(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面图形)

  45、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6、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d÷2)

  48、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49、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50、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

  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1、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

  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52、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53、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

  54、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à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

  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似值3.14。

  55、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

  56、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 = C圆÷π r= C圆÷ π÷2

  57、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πr+2r C半圆= πd÷2+d

  58、常用的3.14的倍数

  59、圆的面积公式:S圆=πr2。圆的面积是半径*方的π倍。

  60、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S长方形=S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b=r);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πr)。即:S长方形= a × b

  ↓ ↓

  S圆 = πr × r

  = πr2

  S圆 = π r2

  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2πr+2r=C圆+d

  61、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S半圆=πr2÷2

  62、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

  63、周长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

  64、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数学期末复*试卷3

  一、填空(20分)

  1、数学课本的长21();教室的门高2()。

  2、3+3+3=()();63读作表示个相加。

  3、根据四六二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 。

  4、写出积是12的两句乘法口诀, 。

  5、26厘米+74厘米=( )厘米=( )米。

  6、左图*有( )条线段。

  7、84=2表示把( )*均分成( ),每份是()。

  8、63=2表示( )里面有( )个( )。

  9、42读作()乘(),表示()个()相加,得()用口诀( )

  10、写出积是两位数的三句口诀。( )( )( )

  二、直接写出下面各题得数(20分)

  54= 19+8= 51-17=46=

  126=183= 36+7= 65-(26+9)=

  (81-76)6= 5(30-25)=

  三、判断错对,对的打;错的打。(4分)

  1、线段不可以量出长度。 ( )

  2、一个练*本的长是25厘米。 ( )

  3、5个加数都是6,和是多少?列式是:5+6=11 ( )

  4、6个一和7个十组成67。 ( )

  四、用竖式计算(12分)

  28+42-25=12+38+27=

  54-17+29=97-65+19=

  五、列式计算(16分)

  ① 91减去27再减去45得多少?

  ②4个6相加得多少

  ③6个5是多少?

  ④把15*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六、应用题(24分)

  1、做一件衣服用5粒扣子,做4件这样的衣服用多少粒扣子?

  2、李老师办公桌上的笔筒里有钢笔、铅笔、圆珠笔和毛笔,每种笔都是3支,李老师的笔筒里共有多少支笔?

  3、小明每天看4页故事书, ,这本故事书共多少页?(补充上条件后再解答)

  4、学校有12个皮球,*均分给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

  七、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4分)


数学复*试卷 (菁华3篇)(扩展2)

——数学的试卷反思 (菁华3篇)

数学的试卷反思1

  考试各科的成绩。通过这次的考试,我了解到了我的不足之处。

  就说这次考的最差的数学,在这次考试中我明白了单单书面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要多做一些课外*题,扩展知识面,这样数学成绩才能节节攀升。除了课外的练*,还要细心,比如在我的试卷上,一道题的列式正确,可最后的计算却错了,痛失了?分。这种现象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所以一定不能马虎,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后悔莫及。

  在各科成绩当中,我的英语虽然考的,但放在年级排名中,却只是26名。其中听力、句型转换是最薄弱的。所以,我想我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做一些听力、句型的题目,来提高我的英语成绩。我想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我应该从现在做起,施行我的计划。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的英语成绩一定能考的更好。

  我的语文成绩一向不是很好,这一次能考到年级第8名,是和我暑假和开学以来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有很大的关系的。在基础知识方面,每个人都可以得满分,拉开差距的往往是阅读和写作,因为语文考试阅读和写作占了将*100分,要想语文成绩变好,首先要提高阅读写作水*,这样才能抓到分数。大量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和古诗词,这些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对提高阅读和作文水*都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其他四门课考的好的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本以为自己会在这四门课上失分,却没想到总成绩还是这四门课拉上去的,我也明白了,考试决不能偏科。

  这次考试虽然没有考好,但是我相信,我只要照着我上面写的学*方法做,我的成绩一定会变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下次的目标是年级前10名。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数学的试卷反思2

  这次考试我考了89分,只差了一分就考上了90,我为此感到遗憾并因此要深深的自责与反思。

  如果是我水*不够也就罢了,可这分数来自于我当时的马虎与态度。例如第XX题,是计算题。如果我自己更加检查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即使没有检查的时间,要是我的基本功更好一些就不会这样。但毕竟考试靠的就是自己的努力和细心,考到这个成绩我只能怪我自己。

  但我不会自暴自弃,反省的话再说下去也只像是吹嘘。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的反思,从现在开始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争取改掉不细心的缺点。不辜负同学、老师和家长对我的期望。

数学的试卷反思3

  这次数学考试,本来我能打满分的,可是由于计算马虎,思维不当,精神过度紧张,手发抖,迫切希望老师对我的赞扬,就交卷子了丢掉1分。

  首先,虽然这次没考到理想成绩100分,的确不应该,对于老师,我十分同情,老师是园丁,是教育我们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我们学*的榜样。老师辛勤的讲课,给我们讲解内容,所以我在这里,向老师表示深刻的感谢和衷心的祝福。

  其次,我自己深深的反省了,老师教导的内容是十分正确的,而我为什么没有学好呢?我认为我马虎和紧张所导致的,这个是十分重要的。假如这不是一次测验,如果是中考,高考,我就完了。所以我以后尽力克制这样的事情发生。

  最后,由于老师教导的好,认真对待学生,我没有什么回报老师的,只能写这一篇检讨书来报答老师的教导之恩。


数学复*试卷 (菁华3篇)(扩展3)

——数学试卷反思 (菁华3篇)

数学试卷反思1

  在初三数学综合复*期间,我上了一节试卷讲评课,我讲评的试题是20xx年吉林省学业水*考试题,通过这套题的讲评,培养学生如下能力:

  1.通过题型的分析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新课程理念。

  有部分学生因为审题不细和不能活学活用以至于出错,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填空题和选择题就是最好的例子,特别是容易出错的题,结合学生实际想法讲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采用生教生的教学环节锻炼学*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讲评不能因时间紧,因量大只顾教者讲,上成教师的一言堂。数学讲评课应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给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得到相互启迪,使整个讲评过程学生情绪亢奋,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发挥学生自主性。

  在学生讲解时我结合学生的解题步骤进行考试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存在不足:

  1.题量大,讲评时间长,因此个别题讲解不够透彻,明了。

  2.准备好的出错专项练*没能在课堂上及时训练强化,只好留作课后作业。

  3.学生的解题步骤和考试要求还需进一步强化,锻炼。今后努力。

数学试卷反思2

  数学试卷讲评课不同于新授课和一般的复*课、*题课,它应该属于那种反馈学生学*信息的一种综合课型。把所学知识的考察都要在试卷中体现出来,在知识整合、试题编排等方面都很科学。那么如何上好一节试卷讲评课,就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经过多年探索尝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比较接*新课标思想,适合目前的教学实际。

  一、讲评应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反思常规教学中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

  讲评前,首先对通篇试题进行分析,包括评价试题的难易程度、知识点的分布、典型题的得分率,寻找学生在应用知识上存在的症结,挖掘学生所在的共同性问题,就学生对各类题型解答情况,找到教师在教学中的疏漏。另外,在分类讲评的.准备上要通过抓住典型问题,带动相关问题,对个别因知识点应用不熟练、思维形式不合理、思想方法不到位的现象,提出相应的变形、变式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和辨析能力。在此基础上,认真编写教案,明确讲评的目标及重点、难点及关键所在。总之,课前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讲评效果就越好。

  二、讲评要有针对性,要分清主次,反思常规教学中盲从,重难点不突出等倾向。

  很多人不管学生试卷答的如何,又考虑到学生学*水*参差不齐的状态,把试卷从头到尾、无遗漏地给学生讲一遍,过程祥细,且分析透彻,其实学的在听,没学的末在意,讲完后让学生把自己没做的和做错的重做一遍,结果错误仍然很多,这样做能说明效果好吗?

  其实,出现上述原因很简单。一份试卷的合理结构是由浅入深,由基本题到综合题,而教师开始讲的一部分题,恰恰是难度比较小的,学生易懂的基础题,学生大多数解题正确,导致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待讲到学生出错误较多的题目时,也未引起高度注意,而是精神已经疲惫。其二,教师多为正面讲解,并未切中学生错误的要害所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并未予以澄清。总之,教师的讲解针对性不强,且目的不明确,结果是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因此,我认为讲评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而要对那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作为重头戏,耐心细致地分析讲评。对一些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试题不妨列举出几种典型错解。例如:求√81的算术*方根。学生就易出问题,大部分学生只是对进行化简,而没有把√81当作被开方数对待,实际上是求9的算术*方根,在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上出了问题。对于难点应当花大力气分析解题思路,给出解题方法,同时注意一题多解。

  三、讲评要有启发性,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反思常规教学中情景创设、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地位是否摆正。

  讲评是考试的继续,通过讲评,可以更好地发挥数学试题的教学功能和发展功能。讲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答题中的实际,精心设疑,恰当引导,耐心启发,让学生通过独立认真地思考,从中获得知识和方法。

  在讲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正确答案抛给学生,或者按自己所准备的解题思路诱使学生就范,而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讲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出现典型错误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说出解题的思维过程,自己反思,发现问题的症结,并由此得出正确的解法,教师给他们以鼓励性讲评。对于一题多解,一法多用要分类讨论。例如已知,直角△ABC的周长为2+√7,斜边上中线为1,试求△ABC的面积。很多学生只会想法去解方程组,而且难度大出了问题,不会从问题的另一面来考虑,即通过恒等变形,只要求出a与b的积问题就可解决,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与技巧。特殊解法的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锻炼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对教师的讲评提出看法。

  四、讲评要注意归纳方法,总结规律,反思教学环节中知识归纳、课堂小结的作用。

  数学题浩如烟海,若不注意归纳,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势必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在讲评课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出一般解题方法,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讲评有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类的题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下面的规律。1、注意“三线合一”定理的作用,利用定理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两线垂直;2、在证明两边或两角相等时,若它们在同一三角形中,可用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来证。若它分属两个三角形,则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实现。3、有两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一种是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线);另一种是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构成等腰三角形。

  在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总结规律时,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试题的知识结构。2、试题涉及知识点的灵活运用。3、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4、对重要题型的审视和入手方法。这样每讲一次,都能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讲评要有激励性,反思教学中激励性是否充分发挥。

  讲评的目的是反馈测试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所达到的程度,以便提高成绩,纠正错误,弥补缺陷,激发求知欲。

  一堂好的讲评课,首先应该是发现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并肯定学生的成绩,激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以期待学生处于爱学数学的最佳状态,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师对考试后的讲评要一分为二,但重点必须放在肯定和激励上,特别是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因人而异,要从解题思路、运算过程和书写格式、认真程度上,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学*的积极性。

数学试卷反思3

  数学试卷讲评课不同于新授课和一般的复*课、*题课,它应该属于那种反馈学生学*信息的一种综合课型。把所学知识的考察都要在试卷中体现出来,在知识整合、试题编排等方面都很科学。那么如何上好一节试卷讲评课,就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经过多年探索尝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比较接*新课标思想,适合目前的教学实际。

  一、讲评应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反思常规教学中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

  讲评前,首先对通篇试题进行分析,包括评价试题的难易程度、知识点的分布、典型题的得分率,寻找学生在应用知识上存在的症结,挖掘学生所在的共同性问题,就学生对各类题型解答情况,找到教师在教学中的疏漏。另外,在分类讲评的准备上要通过抓住典型问题,带动相关问题,对个别因知识点应用不熟练、思维形式不合理、思想方法不到位的现象,提出相应的变形、变式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和辨析能力。在此基础上,认真编写教案,明确讲评的目标及重点、难点及关键所在。总之,课前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讲评效果就越好。

  二、讲评要有针对性,要分清主次,反思常规教学中盲从,重难点不突出等倾向。

  很多人不管学生试卷答的如何,又考虑到学生学*水*参差不齐的状态,把试卷从头到尾、无遗漏地给学生讲一遍,过程祥细,且分析透彻,其实学的在听,没学的末在意,讲完后让学生把自己没做的'和做错的重做一遍,结果错误仍然很多,这样做能说明效果好吗?

  其实,出现上述原因很简单。一份试卷的合理结构是由浅入深,由基本题到综合题,而教师开始讲的一部分题,恰恰是难度比较小的,学生易懂的基础题,学生大多数解题正确,导致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待讲到学生出错误较多的题目时,也未引起高度注意,而是精神已经疲惫。其二,教师多为正面讲解,并未切中学生错误的要害所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并未予以澄清。总之,教师的讲解针对性不强,且目的不明确,结果是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因此,我认为讲评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而要对那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作为重头戏,耐心细致地分析讲评。对一些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试题不妨列举出几种典型错解。例如:求√81的算术*方根。学生就易出问题,大部分学生只是对进行化简,而没有把√81当作被开方数对待,实际上是求9的算术*方根,在概念的理解与应用上出了问题。对于难点应当花大力气分析解题思路,给出解题方法,同时注意一题多解。

  三、讲评要有启发性,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反思常规教学中情景创设、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地位是否摆正。

  讲评是考试的继续,通过讲评,可以更好地发挥数学试题的教学功能和发展功能。讲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答题中的实际,精心设疑,恰当引导,耐心启发,让学生通过独立认真地思考,从中获得知识和方法。

  在讲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正确答案抛给学生,或者按自己所准备的解题思路诱使学生就范,而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讲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出现典型错误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说出解题的思维过程,自己反思,发现问题的症结,并由此得出正确的解法,教师给他们以鼓励性讲评。对于一题多解,一法多用要分类讨论。例如已知,直角△ABC的周长为2+√7,斜边上中线为1,试求△ABC的面积。很多学生只会想法去解方程组,而且难度大出了问题,不会从问题的另一面来考虑,即通过恒等变形,只要求出a与b的积问题就可解决,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与技巧。特殊解法的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锻炼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对教师的讲评提出看法。

  四、讲评要注意归纳方法,总结规律,反思教学环节中知识归纳、课堂小结的作用。

  数学题浩如烟海,若不注意归纳,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势必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在讲评课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出一般解题方法,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讲评有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类的题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下面的规律。1、注意“三线合一”定理的作用,利用定理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两线垂直;2、在证明两边或两角相等时,若它们在同一三角形中,可用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来证。若它分属两个三角形,则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实现。3、有两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一种是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分线(或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线);另一种是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构成等腰三角形。

  在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总结规律时,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试题的知识结构。2、试题涉及知识点的灵活运用。3、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4、对重要题型的审视和入手方法。这样每讲一次,都能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讲评要有激励性,反思教学中激励性是否充分发挥。

  讲评的目的是反馈测试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所达到的程度,以便提高成绩,纠正错误,弥补缺陷,激发求知欲。

  一堂好的讲评课,首先应该是发现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并肯定学生的成绩,激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以期待学生处于爱学数学的最佳状态,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师对考试后的讲评要一分为二,但重点必须放在肯定和激励上,特别是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因人而异,要从解题思路、运算过程和书写格式、认真程度上,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学*的积极性。


数学复*试卷 (菁华3篇)(扩展4)

——初中数学中考复*学*计划3篇

  一、第一轮复*(第三周~质检)

  1、第一轮复*的形式

  第一轮复*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行线、 三角形、 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等。配套练*以《初中双基优化训练》为主,复*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5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子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

  (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

  (5)定期检查学子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子,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效率。课堂复*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7)注重思想教育,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12)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五月份)

  1、第二轮复*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子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可进行专题复*,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子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备用练*《中考红皮书》。

  2、第二轮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的特殊性,学子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6)专题复*的适当拔高。专题复*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子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子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子的练*量,更不能把学子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9)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六月份)

  1、第三轮复*的形式

  第三轮复*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备用的练*有《顶尖冲刺》、《九地市模拟试题》,历年福州市中考题(2000~2004)。

  2、第三轮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子,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子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子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6)、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缘生的学*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7)、归纳学子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8)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四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一般需要4节课的讲评时间。

  (9)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 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10)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题; 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11)留给学子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子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子的个别问题。

  (12)适当的“**”学子,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子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子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

  (13)调节学子的生物钟。尽量把学*、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14)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了最大。

  初一数学新授课教学任务已经结束,接下来就到了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复*。这一阶段教师能否引导好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是对学*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因此特制订本计划,以便实施教学总复*有计划、有步骤。

  一、紧扣大纲,精心复*

  初一这部分内容多而杂,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集中体现,内容多且函数章节较为抽象,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题化的方法,根据*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多结合*常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复*的重点。学校为我们定制了一www.本复*资料,这让我们老师在复*的时候能有很全面的借鉴价值,首先感谢领导,我们会精心选好例题*题,绝不当了资料的傀儡,让学生更好的复*。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我们按章节复*,引导学生对概念及定理性质的再次理解掌握,做好例题的变式,围绕历年考题特点做找有针对的复*训练。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配备的练*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学生复*效率

  对复*及*时训练中的错误集中整理编写成*题,让学生反复出错,真正做到重点知识及难点知识的反复强化,夯实夯牢,有效结合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特点。对整册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合并讲共性;几何中角、*行线、*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合并一块。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与综合练*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争取提高应试速度

  最后一周,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最后准备了两套综合测试,考后老师会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试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对学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临考前对考试注意事项严加要求,特别是丢三落四的学生,定目标施加压力,让学生争取考出一个好的成绩。

  一、 第一轮复*(2月~4月)

  第一轮复*的目的是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稳定核心知识考查分, 为解决中等难度以上题目做好知识准备和方法技能准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知识梳理, 把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深刻化, 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变,使自己思路更清晰, 知识更扎实。

  1.具体要求:

  (1) 以课时为单位,制定出详细的复*计划,每节课要复*什么知识点,做什么练*题,在复*开始之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数。

  (2) 要踏踏实实的熟记每个公式、性质、定理。切忌“眼高手低”。准确的记忆是计算、推理的基础!不能想象, 或者到了考场再做推导,这样会非常影响考试的发挥。

  (3) 第一轮最重要是要注重基础,要立足课本!从历年的中考经典试题中寻找课本的“影子”。其实遍观历年的中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多数试题均取材于教科书,所以在复*中一定要抓住教材,对教材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注意的问题:

  (1) 中考题很多来源于课本的原题或改编题, 所以复*时必须以课本为纲, 绝不能完全脱离课本。课本上的例题、*题必须过关。

  (2) 学生在*时练*、测验后,一定要分外留心做错的题,对那些做错的题,千万不能马虎,一定建立一个自己的“错题档案”,认真地反思总结自己做错题目的类型和方法,一定要吸取教训,防止重蹈覆辙。不同的学生的“错题档案”也应不同,这其实就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学*资源,而且是只针对自己的,在考试之前只要拿出它复*一下,就能明自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考场上就能对这一类型的题目引起警觉,把失误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二、 第二轮复*(5月)

  本轮复*应侧重培养数学能力,在第一轮复*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这一轮复*是关键的一月, 也是最为艰苦的一月, 对学生体力和毅力是极大的考验。

  1.具体要求:

  (1) 以专题复*为主, 如填空题、选择题的专项练*, 阅读理解型、开放探究型、实际应用型、几何代数综合型、研究性学*型等专题的练*, 加强学生对中考题型的熟悉程度。

  (2) 重视方法思维的训练。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复*时要做到理解深刻内涵, 使用得心应手;对常用于数学解题的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通法, 在复*时应进行强化训练。

  (3) 复*中要寻求一题多解,积极地探求问题的最优解法。这样可以拓宽思维渠道, 培养自己从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的*惯, 对于后面的压轴题目会很有帮助。

  (4) 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学*。

  广州中考中都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考题是中考数学题 的新特点, 这点能力是在总复*过程中不能忽视的。

  (5) 从第二轮复*开始,要保证每周做一套中考数学真题。


数学复*试卷 (菁华3篇)(扩展5)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 (菁华5篇)

  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证了*常我对学生说的那句话:“书本知识真正掌握了,试卷的85分就能拿下了,还有的15分来源于你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

  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

  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合格率都在96%以上,优秀率在55%左右。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除了一贯有的口算、递等式计算以外,最要的是多了学生自主编题、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题型,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惯真的要好好培养。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还有*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而且在高段数学的教学上要有意识地与初中数学接轨。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材料,创造自主学*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综观整体,这次期末数学试卷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首先,孩子对待考试的态度比较端正。

  主要表现:一是在是卷面书写上与以往试卷相比,认真了。这说明孩子真的很在意这次考试,从心里上重视了。这也是孩子一惯的风格,正规考试较*时考试在书写上更认真一些。二是没有在以往容易丢分的计算上失误。这点很难得。这也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大风大浪轻松过,小河沟里却翻船”,这点以往常让家长为之恼火,孩子过后后悔。

  第二,从孩子错题内容与扣分看,有四大类。

  一是审题不严谨,没有认真思考。如第1页第一大题第4小题,64分米=()米,孩子把分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按百分计算,扣1分;

  二是在知识点掌握上,还有漏洞。如第3页第四大题第4题第②小题除法计算,扣3分;

  三是孩子在数学问题的回答上,步骤与方法还没有完全把握,属于“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如第4页第五题第5小题,这属于这类问题,扣1分;

  四是不会检查。如上述提到的第一类错误,完全可以通过检查避免。

  第三,从孩子考试暴露的问题看,对家长也是一个警示,一个提醒。

  对于升入初中的孩子,家长是应该放手,但放手不等于撒手,尤其是对于新入学的孩子,还要在好的学**惯、方法上加以引导。对孩子*时的错题还要重视。尤其是老师要求孩子*时做的错题本,更要重视,必须达到每道错题都能按正确的步骤与方法改正,否则错题本就失去了它的真正作用。家长也必须要帮助孩子好好检查订正的错题。如孩子失分的最后一道题,就是孩子曾错过的类似题,当时以为孩子写到错题本上了,应该没问题,但事实上,孩子订正的并不对。时间长了,竟忘了到底应该如何做。

  通过试卷分析,今后我们家长会针对孩子暴露的问题,一一帮孩子改正。也希望老师对孩子的要求更严,标准更高。谢谢。

  首先,孩子对待考试的态度比较端正。

  主要表现:一是在是卷面书写上与以往试卷相比,认真了。这说明孩子真的很在意这次考试,从心里上重视了。这也是孩子一惯的风格,正规考试较*时考试在书写上更认真一些。二是没有在以往容易丢分的计算上失误。这点很难得。这也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大风大浪轻松过,小河沟里却翻船”,这点以往常让家长为之恼火,孩子过后后悔。

  第二,从孩子错题内容与扣分看,有四大类。

  一是审题不严谨,没有认真思考。如第1页第一大题第4小题,64分米=()米,孩子把分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按百分计算,扣1分;二是在知识点掌握上,还有漏洞。如第3页第四大题第4题第②小题除法计算,扣3分;三是孩子在数学问题的回答上,步骤与方法还没有完全把握,属于“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如第4页第五题第5小题,这属于这类问题,扣1分;四是不会检查。如上述提到的第一类错误,完全可以通过检查避免。

  第三,从孩子考试暴露的问题看,对家长也是一个警示,一个提醒。

  对于升入初中的孩子,家长是应该放手,但放手不等于撒手,尤其是对于新入学的孩子,还要在好的学**惯、方法上加以引导。对孩子*时的错题还要重视。尤其是老师要求孩子*时做的错题本,更要重视,必须达到每道错题都能按正确的步骤与方法改正,否则错题本就失去了它的真正作用。家长也必须要帮助孩子好好检查订正的错题。如孩子失分的最后一道题,就是孩子曾错过的类似题,当时以为孩子写到错题本上了,应该没问题,但事实上,孩子订正的并不对。时间长了,竟忘了到底应该如何做。

  通过试卷分析,今后我们家长会针对孩子暴露的问题,一一帮孩子改正。也希望老师对孩子的要求更严,标准更高。谢谢。

  一、总体评价

  本套试题本着“突出能力,注重基础,创新为魂的命题原则。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突出了数学学科是基础的学科,八年级数学在中考中占的比例又大的特点,在坚持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试题的创新,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既有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题,又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领悟及数学思维的水*客观上存在差异的区分题,试题的立意鲜明,取材新颖、设计巧妙,贴*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时代气息与人文精神的要求。并且鼓励学生创新,加大创新意识的考察力度,突出试题的探索性和开放性,整套试卷充分体现课改精神。

  试题没有超纲、超本现象,易、中、难大约保持在7:2:1的分配原则。

  二、试题的结构、特点的分析

  1、试题结构的分析

  2、试题的特点

  (1)强调能力,注重对数学思维过程、方法的考查

  试卷中不仅考查学生对八年级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考查了学生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初中阶段数学能力主要是指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理解。

  (2)注重灵活运用知识和探求能力的考查

  试卷积极创设探索思维,重视开放性、探索性试题的设计。

  (3)重视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

  从文字、图象、数据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4)重视联系实际生活,突出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多处设置了实际应用问题,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试题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气息与教育价值,如28题,让学生感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并要求活学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三、试题做答情况分析

  试题在设计上注意了保持一定的梯度,不是在最后一题难度加大,而是注意了难度分散的命题思想,使每个学生在每道题中都能感到张弛有度。

  四、教学启示与建议

  通过对以上试卷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研读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时教学要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数学复*试卷 (菁华3篇)(扩展6)

——小学数学试卷 (菁华5篇)

  一、 口算题( 10分 )

  (1)430-90= (2)800×6= (3)460+300=

  (4)43×2= (5)5400÷9= (6)200×3=

  (7)370-80= (8)27÷4= (9)5000÷5=

  (10)360÷9=

  二、 计算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30分 )

  1. 490÷7+288÷4

  2. 8064÷(61-53)

  3. 148÷4+17×6

  4. 48×3+26×4

  5. 26×4-425÷5

  6. 7362÷9×7

  三、 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20分 )

  1. 一个数的7倍是2100,这个数是多少?

  2. 被除数是除数的8倍,被除数是1000,除数是多少?

  3. 125的8倍是多少?

  4. 一个数除以30商4余15,这个数是多少?

  四、 应用题(1-2每题 6分, 3-6每题 7分, 共 40分)

  1. 商店有黄气球15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6个,花气球有72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多少倍?

  2. 同学们做*题,小华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青是小华和小明总和的2倍,小青做了多少道?

  3. 学校有147面彩旗,其中7面是黄旗,其余都是红旗,红旗比黄旗多多少面?红旗是黄旗的多少倍?

  4. 公园有12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是大猴的4倍,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5. 张君今年45岁,小刚今年5岁,再过3年,张君的岁数是小刚的多少倍?

  6. 小明有40元,比小强多6元,两人共有多少元?小明给小强多少元两人钱数一样多?

  五、 选作( 10分 )

  某厂有男工42名,女工人数比男工的3倍少51名,这个工厂有多少名工人?

  一、涂一涂,填一填。(1,2每空2分,3,4每题3分,共12分)

  (1)一共有( )只动物。

  (2)、从左数, 排第( )。从右数, 排第( )。

  (3)、从左数,给第5只小动物图上颜色。

  (4)、请把右边的5只小动物圈起来。

  二、我是计算小能手。(14分)

  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 )-3=1 5-( )=4 ( )+4=7 6+( )=6

  3、在 里填上“<”“>”“=”。

  4-3 4 5+0 5-0 2+7 7+3 9-4 10-5

  4、按顺序填数。

  10 8 7 4 1

  5、算一算。(12分)

  9-4= 7+2= 5+0= 10-2=

  3-0= 8-2= 6-2= 3+4=

  7+3= 3+5= 4+6= 9-3=

  三、画一画,填一填。(9分)

  1. 画△比○多4个

  2. 画△比○少2个

  3.画△和○同样多

  【文章二:四则混合计算】

  一、填空:

  1、根据2516÷68=37,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251.6÷6.8=( ) 25.16÷0.37=( ) 0.068×3.7=( )

  2、在( )内填入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据:

  1)0.43( )1000=430 2.46×( )=24.6 12.5( )100=0.125 0.03×( )=30

  2)( )×0.3×8.54=0 64×125=( )×8×125

  4.375-(1 + )=( )-1 3.87×18-38.7×0.8=( )×(18-8)

  ( )×0.78+0.22×( )=3*×(0.78+0.22) 63.63÷( )÷0.9=6363÷63

  3) ×( )=2 ( )÷3 =2 1 ×( )=( )×1 =1 ×( )

  ( )÷ = ÷( )=( )÷1

  6 ×( )=6 ÷( ) 4 ×( )=( )÷4

  3、 的分数单位与0.7的小数单位之和是( )。

  4、比较□两边的算式,选择一个合适的符号(>、<、=)填在 内:

  1)3.4×2.5□3.4 9 ÷1.2□9 × □ 0.1×10□0.1÷0.1

  8 ÷ □( +8)×1.25 14 ×15□14×15+ ÷

  ( +2.4)×0.25□ +2.4×0.25 8 +1.66- □8.8+1 -0.375

  5、两数相除,商3余4,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相加,和是43,被除数是( ),除数是( )。

  6、有一个整数与它自己相加、相减、相乘、相除,把所得的和、差、积、商加起来等于36,这个数是( )。

  二、判断:

  1)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这两个数一定互为倒数。 ( )

  2)100÷0.25=0.04 ( ) 3)3 ÷ ÷3 ÷ =3 ÷( + )=3 ( )

  4)3200÷(800÷17)=3200÷800÷17 ( ) 5) ÷ = = ( )

  6)0.25×404=0.25×400×4 ( ) 7)0.54÷0.24=54÷24=2.25 ( )

  8)1 ÷0.24= = ( ) 9) ÷ =4÷9= ( )

  三、选择:

  1、下列各式中,第( )式与 ×6×6的值不同。

  A、( + )×3 B、 ×2+4 C、 ×6+ ×6

  D、 ×2+ ×4 E、 + + + + +

  2、选出与7 +5 值相同的算式。 ( )

  A、(7× )+(5× ) B、(7×5)+( × ) C、1+7+5

  D、(7+5)×1 E、7+5+3

  3、五个算式中,其中一个是错的,是( )。

  A、0.25+(8+4)=0.25+(4+8) B、0.25+(8-4)=(0.25+8)-4

  C、0.25×(8×4)=(0.25×4)×8 D、0.25×(8÷4)=0.25×

  E、0.25×(8+4)=(0.25×4)+8

  4、下列各式中,得数最大的算式是( )

  A、6.524×0.028 B、6.524÷0.028 C、0.028÷6.524

  5、0.46÷0.3商1.5,余数是( )。

  A、1 B、0.1 C、0.01

  6、除数12,商、余数都是11,被除数是( )

  A、132 B、143 C、121

  7、已知a是一个纯小数,b大于1,在下面五个算式中答案一定大于1的算式是( )

  A、a÷b B、 a×b C、b÷a D、 a+b E、b-a

  四、计算下列各题:

  2.3×25+3÷0.375 356-216÷9×8 5.4-(0.4+12×0.25)

  180×207-19266÷38 3339+17661÷87 1058+(1.69-0.8) ÷2.5

  (1.5- )÷[ ×(0.4+2 )] [(0.9- ) ÷ +1.8] ×

  1 ×[( +0.25)÷( - )] (4.8×7.5×8.1)÷(2.4×2.5×2.7)

  【文章四:分数乘法】

  一、基本练*

  1、写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式

  (1)绿花的朵数是黄花的。

  (2)黄花的朵数比绿花多。

  (3)一件上衣降价出售。

  (4)实际比计划增产。

  2、计算

  21×=×26=×=×15×=

  3、计算下面各题,再观察每组题目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4、×16○16×13○×13×○×○×

  5、米=()厘米吨=()千克

  时=()分*方米=()*方分米

  6、×()=()×0。5=()×6=()×=1

  二、应用练*

  1、(1)黄花有50朵,红花是黄花的,红花有多少朵?

  (2)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3)黄花有50朵,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有多少朵?

  2、(1)食堂有吨煤,用去一部分后还剩。还剩多少吨?

  (2)食堂有吨煤,用去吨。还剩多少吨?

  (3)食堂有吨煤,用去。还剩多少吨?

  (4)食堂有吨煤,用去。还剩几分之几?

  3、一辆卡车1千米耗油升,照这样计算,行千米耗油多少升?50千米呢?

  4、一件毛衣原来销售56元,现降低销售,降价多少元?现价是多少元?

  5、小军家有5口人,早上每人喝一瓶升的牛奶,一共喝了多少升?每升牛奶大约含钙克,一瓶牛奶含钙多少克?

  6、六年级一班有48名同学,二班的人数是一班的,三班的人数是二班的,六年级三班有多少人?

  【文章七:年龄问题】

  1、爸爸、妈妈今年的年龄和是82岁。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今年爸爸、妈妈两人各多少岁?

  分析 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即爸爸、妈妈的年龄差是6岁,它是一个不变量。因此,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差仍然是6岁。这样原问题就归结为“已知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82岁,他们的年龄差是6岁,求两人各是几岁”的和差问题。

  解 爸爸年龄:(82+6)÷2=44(岁)

  妈妈年龄:44-6=38(岁)

  答:爸爸的年龄是44岁,妈妈的年龄是38岁。

  2、小红今年7岁,妈妈今年35岁。小红几岁时,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红的3倍?

  分析 无论小红多少岁时,妈妈的年龄都比小红大(35-7)岁。所以当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时,也就是妈妈年龄比小红大(3-1)倍时,妈妈仍比小红大(35-7)岁,这个差是不变的。由这个(35-7)岁的差和对应的这个(3-1)倍,就可以算出小红的年龄,即差倍问题中的差÷(倍数-1)=较小数。

  解 妈妈现在比小红大的岁数:

  35-7=28(岁)

  妈妈年龄是小红的3倍时,比小红大的倍数是:

  3-1=2(倍)


数学复*试卷 (菁华3篇)(扩展7)

——数学复*的资料 (菁华3篇)

  知识要点:

  1、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有克、千克、吨。

  2、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3、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1kg=1000g

  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字母t表示。1t=1000kg

  5、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40个25千克的学生重1吨。

  5、1T=1000kg1kg=1000g.

  6、换算:单位相互换算的方法

  (1)把吨化成千克,千克化成克,是用吨数或千克数乘进率1000。

  (2)把千克化成吨,克化成千克,是用千克数或克数除以进率1000。

  口诀:小换大减三个0,大换小加三个0

  如:把克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吨去掉3个0,把吨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克加上3个0.

  7、重量的大小比较

  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应用

  1、1枚2分硬币重1克;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1kg。1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50g,1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250g。

  2、5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kg。1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kg,4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00kg,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一头大象约重6吨。

  3、计算:1吨+3000千克=()吨,方法是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成统一的单位后在计算。

  注意:1㎏棉花和1㎏铁一样重。

  第一章 行列式

  本章的重点是行列式的计算,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数值型行列式的计算和抽象型行列式的计算。数值型行列式的计算不会以单独题目的形式考查,但是在解决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以及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问题时均涉及到数值型行列式的计算;而抽象型行列式的计算问题会以填空题的形式展现,在历年考研真题中可以找到有关抽象型行列式的计算问题。

  因此,在复*期间行列式这块要做到利用行列式的性质及展开定理熟练的、准确的计算出数值型行列式的值,不论是高阶的还是低阶的都要会计算。另外还要会综合后面的知识会计算简单的抽象行列式的值。

  第二章 矩阵

  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有可逆矩阵、伴随矩阵、分块矩阵和初等矩阵,可逆阵与伴随矩阵的相关性质也很重要,也是需要掌握的。除了这些就是矩阵的基本运算,可以将矩阵的运算分为两个层次:

  1、矩阵的符号运算

  2、具体矩阵的数值运算

  矩阵的符号运算就是利用相关矩阵的性质对给出的矩阵等式进行化简,而具体矩阵的数值运算主要指矩阵的乘法运算、求逆运算等。

  第三章 向量

  本章的重点有:

  1、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证明、线性表出等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概念,掌握线性相关性的几个相关定理,另外还要注意推证过程中逻辑的正确性,还要善于使用反证法。

  2、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等价向量组、向量组及矩阵秩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会用矩阵的初等变换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以及向量组或者矩阵的秩。

  第四章 线性方程组

  本章的重点是利用向量这个工具解决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及解的结构问题。题目基本没有难度,但是大家在复*的时候要注意将向量与线性方程组两章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学会融会贯通。

  第五章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本章的基本要求有三点:

  1、要会求特征值、特征向量

  对于具体给定的数值型矩阵,一般方法是通过特征方程∣λE-A∣=0求出特征值,然后通过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λE-A)ξ=0的非零解得出对应特征值的特征向量,而对于抽象的矩阵来说,在求特征值时主要考虑利用定义Aξ=λξ,另外还要注意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及其应用。

  2、矩阵的相似对角化问题

  要求掌握一般矩阵相似对角化的条件,但是重点是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即实对称矩阵的正交相似于对角阵。这块的知识出题比较灵活,可直接出题,也可以根据矩阵A的特征值、特征向量来确定矩阵A中的参数或者确定矩阵A。另外由于实对称矩阵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是相互正交的,这样还可以由已知特征值λ1的特征向量确定出λ2(λ2≠λ1)对应的特征向量,从而确定出矩阵A。

  3、相似对角化之后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矩阵的相似对角化计算行列式或者求矩阵的方幂。

  第六章 二次型

  二次型这一章的重点实质还是实对称矩阵的正交相似对角化问题。这一章节要求大家掌握二次型的矩阵表示,用矩阵的方法研究二次型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1、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主要是利用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型,这是考研数学线性代数的重点大题题型,考生一定要掌握其做题的基本步骤。化二次型为标准型的实质也是实对称矩阵的正交相似对角化问题。

  2、二次型的正定性问题

  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小题。对具体的数值二次型,一般可用顺序主子式是否全部大于零来判别,而抽象矩阵的正定性判断可以通过利用标准形,规范形,特征值等得到证明,这时应熟悉二次型正定有关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笔多出了( 25-5 ) =20 支 , 2

  个人多出 20 支,一个人分得 10 支。列式为( 25-5 )( 12-10 ) =10 (支) 10 12+5=125(支)。

  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列式为: 21- ( 48-21 )( 4-1 )=12 (年)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