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说课稿 >

《分数除法》说课稿9篇

日期:2022-01-19 17:39:21

《分数除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乘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有效的提升,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开课,就对前一单元所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目的在于为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因为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这个分数的几分之一,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用分数乘几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结果,而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导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迁移到分数除法的意义。

  (一)问题创境,对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例1时,我没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个问题端出来,而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编出乘法问题并列式解答后,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个乘法问题编出两个除法问题吗?然后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过对这三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得到整数除法的意义。这样安排教材,我的理解是:如果直接将素材一一呈现出来,感觉很单调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对思维活动就是一种压抑,反过来我这样安排,感觉是把静态的教材动态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利用素材自问自答,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有价值有效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有一个提升的,同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指出问题中是以克为单位,如果以千克为单位,100克应该怎么改写?改写后,算式应该怎么列?后面两题中的单位也改写了,又怎么列式计算?用一系列的问题,迁引出分数乘除法的算式,再通过对分数乘除法算式的仔细观察,观察时引导学生对照整数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到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我这样教学的想法是:第一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锻炼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事物的能力;第三通过比较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让学生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味到在数学中知识是

  存在相互联系的。

  在完成做一做中,学生快速回答了2/3×4=8/38/3÷4=()8/3÷2/3=()的结果后,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到结果了呢?这个问题能更好让学生利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分数除法》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页-26页的内容。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

  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4/7*均分,第(1)题是*均分成2份,第(2)题是*均分成3份,第(1)题的算式是4/7 ÷2,被除数4/7的分子式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4/7 ÷3,被除数4/7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就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我认为这节课应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分数除法算理探究中,渗透转化思想。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蕴伏铺垫

  (1)求下列各组数的倒数。

  (2)把2张长方形的纸*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把1张长方形的纸*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的4/7*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提问:4/7表示什么意思?(是把单位1*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

  2、把4/7*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图上的哪一个部分*均分成2份?得多少呢?

  3、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

  1)把这4份*均分成2份,每份是2,占这张纸的2/7。

  2)4/7里有4个1/7,*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7,是2/7。

  4、怎样列式计算呢?(板书:4/7÷2=)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齐来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

  三)大胆猜想,举例验证K12教育空间

  1、提问:想一想,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4/7÷2=2/7吗?你能提出你的大胆猜想吗?

  学生可能会得到“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结论,举例验证。

  师:大胆地猜想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考方法,但还要经过科学的验证。

  2、课件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的4/7*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可以列出算式吗?

  四)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1、提问: 4/7÷3这道题与刚才那几道有什么不同?(分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如果要算4/7÷3刚才的方法还能用吗?

  师:看来我们要换一个思维方式探索能普遍运用的方法。

  2、提问:把这4份*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用课前准备的图形分一分、涂一涂。涂好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分。

  3、你是怎样分的?

  (把4/7*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4/21。)

  4、把4/7*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4/7的几分之几?求4/7的1/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板书)

  5、对照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把4/7*均分成3份,就相当于求4/7的1/3,结果都是4/21。因此,中间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你们看,这样,原来的除法算式就转化成了什么算式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样有什么作用?

  师: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6、小结:同学们真能干!会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小结:这就是分数除以整数的常用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那么0能不能作除数呢?所以,这里还要补上一个条件(0除外)。

  7、在今后的分数除法计算中,我们常用这种方法。因为无论分数的分子能否被整数都可以进行计算,不受什么条件限制,它的应用更普遍。当然,分数的分子如果正好能被整数整除时,我们也可以应用第一种算法计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题时要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

  五)巩固提升

  1、引导学生完成填一填,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六)课堂总结

  谈一谈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除法》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这一领域,是在学过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分数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认识了倒数,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解决问题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学*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方程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二、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生学*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发现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变“教师教”为“引导学”。

  三、说教学流程:

  基于上述分析,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引入新课、收集信息——比较发现、得出结论——实践应用、拓展提高——全课小节、达成共识。

  (一)引入新课、收集信息: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兴趣是学*的内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程伊始我先播放一段轻松、欢快歌曲。(播放视频)

  在这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孩子们愿意把他们喜欢的课间活动讲给我听?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随即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场景引入,获取基本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

  信息:图上有(20)人参加活动;跳绳的有(6)人;

  踢毽子的有(3)人;打篮球的有(4)人;

  跑步的有(3)人;踢足球的有(4)人。

  问题:跑步的人数是踢球的几分之几?

  踢毽子的是跳绳的几分之几?

  (二)比较发现、得出结论:

  1、引导发现问题:

  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操场上是有20人在活动吗?学生一定会发现这幅图只呈现了操场的一部分,显然答案20人是错误的。

  请同学猜一猜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沉思片刻后会汇报许多数据。

  教师进一步引导:究竟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想不想验证一下?

  2、给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

  跳绳的小朋友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在小组中交流并汇报。

  学生在试做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借助线段图用除法计算、数份数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无论是哪种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与鼓励。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不同方法的思维特点,由学*者成为研究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最简便的方法。

  在比较过程中,学生一定也许会说:前两种方法书写少、计算快、用起来顺手也很简便呀!教师不要立即否定,扼杀孩子们的思考意识;也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急于往下进行。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其实我也很欣赏你的方法,谁能把你认为简便的方法的思路说给我们听?

  通过讨论的*台,让大家发现用方程解决就是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属于顺向思维,虽然写起来麻烦,但思考起来会更加容易。

  最终得出结论: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比较简便。

  4、巩固练*、深入理解:

  为了巩固这种方法,我把教材中的试一试,设计成两个板块:一是口答,二是笔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的重点。

  口答:说出他们的数量关系:

  ①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

  ②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3

  ③某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

  笔练:通过上述数量关系直接列出方程,并解答。

  I、操场上打篮球的有4人。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3,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II、某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

  有多少天?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练*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基本练*、对比练*、拓展练*。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第一题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弄清什么是打折,及八折的意思,再进行解答。

  后面的两道题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基本练*:解方程:

  х/5=7 3х/4=4 5х/8= 8х=4/7 2х3=6 3х/8=1

  二、对比练*:

  1、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操场上有9人在踢足球,占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三、拓展练*:

  1、原价是多少元?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商场内物品打折的情况,你知道

  打折是什么意思吗?

  通过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图片信息,让学生弄清八折的意思,再进行解答。

  2、李健的身高是150厘米。

  (1)李健的身高是妈妈身高的5/16,妈妈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2)妈妈的身高是爸爸身高的8/9,爸爸的身高是多少厘米?3、鸡、鹅的孵化期分别是多少天?

  鸭的孵化期是28天;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3/4;

  鸭的孵化期是鹅的14/15;

  (四)全课小节,让学生谈一谈在本节课里的收获,总结在学*中的不足。

《分数除法》说课稿4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课题):倒数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计算、比较、观察,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理解“倒数”是不能孤立存在的。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结合语文的学*,猜几个字,*的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假如把“杏”上下颠倒,变成什么字了?(呆)把“吴”字颠倒呢?(吞) 那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师:事实上,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成另一个数,比方3/4倒过来变成了4/3,1/7倒过来变成7/1。

  师:你能根据它的特性给它起个名字吗?(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课题:倒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4页,在书上完成“算一算”,并认真观察考虑,看你有什么发现。

  组织同学交流自身的发现,引导同学总结几组算式的一起特点(乘积都是1),以和算式左边的两个乘数的关系(分子和分母互相颠倒),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

  师:你怎样描述上面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关系呢?(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板书)

  乘积是1乘积是1

  2/3*3/2=12*1/2=1

  8/11*11/8=11/10*10=1`

  7/9*9/7=17*1/7=1

  6/5*5/6=11/5*5=1

  分子和分母颠倒分子和分母颠倒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说出黑板上谁和谁互为倒数吗?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吗?(同学举例,教师板书:2/3和3/2互为倒数 )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举例,如互为朋友是指互相是朋友 )

  二、试一试

  主要是让同学理解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1的倒数还是1。

  三、想一想

  教师借助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说明0没有倒数。

  四、练一练

  同学独立完成P24。

《分数除法》说课稿5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除法(二)。

  一、说教材:

  分数除法(二)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它是分数除以整数的后继性学*,为分数除以分数及后面的分数混合运算提供认知和学*基础。

  教材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多次观察,从中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我称这为倒数计算法。然而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困生并不能正确运用倒数计算法,为了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并能正确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中我引进了通分计算法。

  为此,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条: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通分法计算的结果来推理出倒数法计算的过程。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看图观察,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学*过程,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计算法则。

  三、教、学具准备。

  老师准备*均分成2份、3份和4份的圆纸片各4张,为学生准备一张练*纸,练*纸上画好三组没有*均分的'圆纸片和书第27页上画一画的题目,把书中已画出的部分隐去,让学生亲自去画。

  四、说教学过程:

  1、复*铺垫,提供猜测基础。

  数学的学*离不开学生的经验基础和认知水*,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本课时内容,我首先出示复*题1:“把1/2张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张饼?”学生根据前一课时所学方法分别用倒数法:1/2÷4=1/2×1/4=1/8(张)或者用通分法:1/2÷4=1×4/2×4÷4=1/8(张)通过列式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法则。

  接着出示题2:有4张同样大的饼,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在解答这两题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猜一猜4÷1/2等于几?由于受到上一课时的负迁移,部分学生仍然会用一个分数乘整数的倒数,算成:1/4×1/2=1/8,当然也可能会正确计算出结果。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白:判断一个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科学地验证。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提供了学*新知识的经验基础,又能激起学生学*新知识的兴趣。

  2、验证猜想,理解计算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题意,我把书中情境图改成具有生活气息的题目:有4张同样大的饼。每个小朋友吃1/2张,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

  学生在练*纸上画出*均分的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理解计算的过程。反馈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清计算的思路,大部分学生会认为1张饼里有2个1/2,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吃,4张饼就能分别8个小朋友吃,列式为:4÷1/2=4×2=8(个)。但这个过程并不能使学生自然过渡到对倒数法解题的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4÷1/2=4×2=8(个)并不能理解4÷1/2可以用4×1/2的倒数来计算。这时我引进了通分法来计算:让学生观察示意图,理解4÷1/2就是求4里面含有几个1/2。而4就是8/2,根据学生以前知识结构,学生易于知道里有8个,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方法,4÷1/2=8÷1/2=8;追问:8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再次从计算的角度去思考: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只需要用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的分子就能求出商。

  由于通分法计算遵从了学生的认知水*,易于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理解,而倒数法的意义很难被学生理解,但它简洁的计算过程又是今后学*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把两种计算方法同时渗透,力求使让通分法成为理解倒数法的基石。

  这个教学过程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3、大量练*,使用计算方法。

  数学的归纳过程不是把一个单一的数学现象,而是把一系列有相同特点的数学现象抽象成具有代表意义的符号特征,这就是建模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过程,我先出示了两道变式题:每个小朋友吃1/3张、1/4张饼,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让学生模仿前面的例题进行实际操作,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中加强学困生的辅导。

  由于前面几个除数的分子都是1,学生还不会去有意识地总结计算方法,仍会去想:只要看看一张饼里有几个这个分数,然后再用4去乘个数就行了。所以此时让学生归纳倒数法计算的方法还为时过早,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思维的束缚,真正从倒数的角度去观察和体会除数的变化,我又引进了变式题:每个小朋友吃2/3张饼,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

  这时学生通过画图不再能看出一张饼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吃了,引起学生认知经验的冲突。教师要求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去解答,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由于倒数法计算很难说清算理,反馈时学生大多会借用通分法来说明:4÷2/3=12/3÷2/3=6。根据教学目标对通分法运用的定位(是为了使学生相信倒数法计算结果是正确的。),此时一定要让学生再次进行尝试:你们能用倒数法进行计算吗?边计算边观察:什么在变?什么不变?让学生独立计算,如果他们把被除数变成了倒数,肯定与通分法计算的结果不同,这时会自行修正,并体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接着出示书中“画一画”的练*,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再次让学生体会借用图形来理解计算的优势,认识数形结合对数学解题的帮助,从而完成这三个教学目标。

  在大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然后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4、观察比较,选择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用通分法与倒数法的计算过程,体会倒数法在计算中简洁优美。但让学生体会:如果觉得通分法更适合,也可以使用通分法进行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数学认知水*较低的学生,允许他选择并不优化的方法,等知识水*有了进步再来运用其他更有利的方法进行学*。

  5、归纳总结,完善计算法则。

  通过前面多次的叙述和大量的计算,计算法则已是呼之欲出了,但学生的语言不够简洁扼要。这时我提出:看谁说的计算方法与数学家说的方法最接*?并说出前一部分:“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让学生接着完成后面的部分。最后出示书中的计算方法,并对学生的归纳总结提出鼓励性评价——太棒了,你们大多数都有数学家的天份。

  五、说板书:

  板书内容较多,从学生的猜测到验证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学*方法,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

《分数除法》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的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的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的经验,这样的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的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的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的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的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分数除法》说课稿7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承接了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又为今后学*,单位名称的转化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而本节的难点是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它具体表示的意义,也就是通过分数与除法之间各部分关系的教学,实际上要将分数的意义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上进行一次升华。本节课我采取利用具体实物,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

  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在教学的进行中,充分创设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氛围,设计生动有趣,富有个性的数学活动,在学*中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实实在在的学好基础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学*空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

  针对以上的学生情况和教学设想,我设计了这样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自主建构。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知识上学*新知识,让学生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铺路搭桥。

  (1)学生独立完成课前练*,引入新课。

  (2)出示例1:把一块蛋糕*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3)当他们发现不能得到整数的商时,引导他们讨论应该怎样表示他的结果。

  (4)介绍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的由来。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在目标的递进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将数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有现实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

  (1)出示例3:把3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人*均分得多少块?

  首先,请他们思考,列出算式。

  其次,拿出准备好的圆纸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最后,展示分法:一种是一个一个分,一种是重叠起来一块分。

  (2)课件展示完整的二种分法,引导总结3块饼的实际上是一块饼的,列出完整的算式,并用分数来表示具体的结果。

  (3)在教授完例1和例2后,不忙于理论的总结,因为在这里学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通过1÷3=和3÷4=两个算式的比较,体会当得不到整数结果的时候,用分数来表示他们的商,发现分数的分子是除法里的被除数,分母是除法里得除数,在总结完各部分关系与字母公式后,通过两项不同的练*进一步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掌握知识技能,实现数学思想的深入。

  结合本书的重点,难点,这一部分教学的目的要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应用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在有层次的练*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建构知识的框架,实现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入。

《分数除法》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这一领域,是在学过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分数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认识了倒数,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解决问题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学*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方程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二、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生学*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发现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变“教师教”为“引导学”。

  三、说教学流程:

  基于上述分析,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引入新课、收集信息——比较发现、得出结论——实践应用、拓展提高——全课小节、达成共识。

  (一)引入新课、收集信息: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兴趣是学*的内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程伊始我先播放一段轻松、欢快歌曲。(播放视频)

  在这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孩子们愿意把他们喜欢的课间活动讲给我听?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随即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场景引入,获取基本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

  信息:图上有(20)人参加活动;跳绳的有(6)人;

  踢毽子的有(3)人;打篮球的有(4)人;

  跑步的有(3)人;踢足球的有(4)人。

  问题:跑步的人数是踢球的几分之几?

  踢毽子的是跳绳的几分之几?

  (二)比较发现、得出结论:

  1、引导发现问题:

  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操场上是有20人在活动吗?学生一定会发现这幅图只呈现了操场的一部分,显然答案20人是错误的。

  请同学猜一猜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沉思片刻后会汇报许多数据。

  教师进一步引导:究竟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想不想验证一下?

  2、给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

  跳绳的小朋友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在小组中交流并汇报。

  学生在试做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借助线段图用除法计算、数份数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无论是哪种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与鼓励。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不同方法的思维特点,由学*者成为研究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最简便的方法。

  在比较过程中,学生一定也许会说:前两种方法书写少、计算快、用起来顺手也很简便呀!教师不要立即否定,扼杀孩子们的思考意识;也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急于往下进行。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其实我也很欣赏你的方法,谁能把你认为简便的方法的思路说给我们听?

  通过讨论的*台,让大家发现用方程解决就是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属于顺向思维,虽然写起来麻烦,但思考起来会更加容易。

  最终得出结论: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比较简便。

  4、巩固练*、深入理解:

  为了巩固这种方法,我把教材中的试一试,设计成两个板块:一是口答,二是笔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的重点。

  口答:说出他们的数量关系:

  ①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

  ②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3

  ③某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

  笔练:通过上述数量关系直接列出方程,并解答。

  I、操场上打篮球的有4人。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3,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II、某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

  有多少天?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练*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基本练*、对比练*、拓展练*。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第一题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弄清什么是打折,及八折的意思,再进行解答。

  后面的两道题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基本练*:解方程:

  х/5=7 3х/4=4 5х/8= 8х=4/7 2х3=6 3х/8=1

  二、对比练*:

  1、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操场上有9人在踢足球,占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三、拓展练*:

  1、原价是多少元?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商场内物品打折的情况,你知道

  打折是什么意思吗?

  通过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图片信息,让学生弄清八折的意思,再进行解答。

  2、李健的身高是150厘米。

  (1)李健的身高是妈妈身高的5/16,妈妈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2)妈妈的身高是爸爸身高的8/9,爸爸的身高是多少厘米?3、鸡、鹅的孵化期分别是多少天?

  鸭的孵化期是28天;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3/4;

  鸭的孵化期是鹅的14/15;

  (四)全课小节,让学生谈一谈在本节课里的收获,总结在学*中的不足。

《分数除法》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体验分数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一些简单分数的基础上,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次认识分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它是学生进一步学*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一节课起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三、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四、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引出新知。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2、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

  (1)、把a块饼*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 =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 除数=被除数/ 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

  2÷3= 8÷7= 16÷5= 10÷12=

  5/6 = ()÷() 13/15= ()÷( )

  12/7= ()÷() 100/6 = ()÷( ) ……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 2 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

  2、检测合作学*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三、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分数除法》说课稿9篇扩展阅读


《分数除法》说课稿9篇(扩展1)

——《分数除法》说课稿6篇

《分数除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教学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应用题例1、例2。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教学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地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而产生的新的应用题。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是:

  (1)会分析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

  (2)能列方程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是:能用方程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是:

  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注重发展

  练*有层次,由尝试练*到综合练*到发展练*,层层深入。

  三、说教程:

  一、导言:

  以前我们学过了分数应用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

  二、复*:

  1、说说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看作单位“1”,数量之间相等关系怎样?

  ①吃了一筐白菜的2/5。

  ②一本书的价格正好是一支钢笔价格的2/5。

  ③小明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①小明体内所含的水分是28千克,占体重的4/5,他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仔细观察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独立做,做完组内交流,组长分好工,做好记录,看看哪个小组方法多,你们小组准备由谁发言,用几句话表达自己小组的方法。

  小结:老师也认为用方程解比较容易,因为它的解题思路与我们以前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思路是一致的,也是根据题中的叙述的条件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出等量关系式,由于单位1是未知的,要设成x,列出方程进行解答。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的方法。

  2、教学例2。

  ②小明买一条裤子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2/3,一件上衣是多少钱?

  (看题)(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3、比较例1、例2有什么不同。

  师:例1、例2虽然存在着不同指出,但是解题方法是类似的。我们再做两道题看看是不是这样。(投影出示做一做1、2)。请两名同学在投影片上做,其他同学在本上做,做后请同学叙述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同学们觉得分数应用题在解答时的关键是什么?

  四、练*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五、总结全课

  师: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列方程来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我们的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分数除法》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的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的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的经验,这样的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的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的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的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的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分数除法》说课稿3

  一、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尝试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尝试、讨论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一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惯的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教学难点

  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学生虽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尝试教学法,利用学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尝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引导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尝试探究、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整理归纳贯穿于整节课。

  总之,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的数学思维状态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五、说教学程序

  针对以上思想,我说一下教学流程中的每一步设计意图:

  (一)、复*导入点明课题

  因为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意义理解,明确本节课要干什么。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唤起生成,由6张饼*均分给3个人,怎样列式得出除法,然后根据除法的意义顺势引导1张饼*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样列式,然后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给学生以表象的认识。

  2、尝试探究,

  首先提出问题:3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分一分,讨论交流,并让学生展示分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多媒体展示分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三张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张的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张。

  这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马上进行补充事实,举一反三2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3张饼*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张?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的迁移知识,得出2/4与3/5。

  3、归纳概括

  通过以上的动手尝试探究,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同时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三)尝试练*

  接着,就是学生进入当堂练*中,设计有层次的、题型多样的练*,及时的巩固新知,达到当堂学,当堂清的效果。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从总体来看,本节课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兴趣比较浓厚,而且学生动手分的情况也比较好,也能大胆的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我感受到数学的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经。但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

  1、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

  2、学生展示分的过程时没有点到位,有点乱,不太突出。

  3、总结归纳时没有充分放手学生,而且比较急匆匆而过。

  4、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克服这些困难,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分数除法》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这一领域,是在学过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分数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认识了倒数,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解决问题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学*数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方程正确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二、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生学*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发现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变“教师教”为“引导学”。

  三、说教学流程:

  基于上述分析,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引入新课、收集信息——比较发现、得出结论——实践应用、拓展提高——全课小节、达成共识。

  (一)引入新课、收集信息: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法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兴趣是学*的内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程伊始我先播放一段轻松、欢快歌曲。(播放视频)

  在这轻松、和谐的氛围里,孩子们愿意把他们喜欢的课间活动讲给我听?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随即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场景引入,获取基本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决。

  信息:图上有(20)人参加活动;跳绳的有(6)人;

  踢毽子的有(3)人;打篮球的有(4)人;

  跑步的有(3)人;踢足球的有(4)人。

  问题:跑步的人数是踢球的几分之几?

  踢毽子的是跳绳的几分之几?

  (二)比较发现、得出结论:

  1、引导发现问题:

  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操场上是有20人在活动吗?学生一定会发现这幅图只呈现了操场的一部分,显然答案20人是错误的。

  请同学猜一猜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沉思片刻后会汇报许多数据。

  教师进一步引导:究竟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想不想验证一下?

  2、给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

  跳绳的小朋友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在小组中交流并汇报。

  学生在试做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借助线段图用除法计算、数份数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无论是哪种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与鼓励。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不同方法的思维特点,由学*者成为研究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最简便的方法。

  在比较过程中,学生一定也许会说:前两种方法书写少、计算快、用起来顺手也很简便呀!教师不要立即否定,扼杀孩子们的思考意识;也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急于往下进行。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其实我也很欣赏你的方法,谁能把你认为简便的方法的思路说给我们听?

  通过讨论的*台,让大家发现用方程解决就是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属于顺向思维,虽然写起来麻烦,但思考起来会更加容易。

  最终得出结论: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比较简便。

  4、巩固练*、深入理解:

  为了巩固这种方法,我把教材中的试一试,设计成两个板块:一是口答,二是笔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的重点。

  口答:说出他们的数量关系:

  ①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

  ②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3

  ③某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

  笔练:通过上述数量关系直接列出方程,并解答。

  I、操场上打篮球的有4人。

  (1)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9,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3,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II、某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有多少天?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练*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基本练*、对比练*、拓展练*。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第一题我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弄清什么是打折,及八折的意思,再进行解答。

  后面的两道题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基本练*:解方程:

  х/5=73х/4=45х/8=8х=4/72х3=63х/8=1

  二、对比练*:

  1、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踢足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2、操场上有9人在踢足球,占参加活动总人数的,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三、拓展练*:

  1、原价是多少元?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商场内物品打折的情况,你知道打折是什么意思吗?

  通过课前收集生活中的图片信息,让学生弄清八折的意思,再进行解答。

  2、李健的身高是150厘米。

  (1)李健的身高是妈妈身高的5/16,妈妈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2)妈妈的身高是爸爸身高的8/9,爸爸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3、鸡、鹅的孵化期分别是多少天?

  鸭的孵化期是28天;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3/4;

  鸭的孵化期是鹅的14/15;

  (四)全课小节,让学生谈一谈在本节课里的收获,总结在学*中的不足。

《分数除法》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中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意义和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而本课学*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过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

  本课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才是有意义。因此,在重难点学*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经验,这样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 ;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 100克=1/10千克 ;1/103=3/10(千克)

  这样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在改编成求每盒重多少千克问题情境下,引出相应三个除法算式:

  ○13003=100(克)=0.1(千克)

  ○20.33=0.1(千克)

  ○33/103=1/10(千克)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小数除法意义相同。

  3.练*:

  1217= 204 2.81.5= 4.2 2/34=8/3

  20412=( ) 4.21.5=( ) 8/34=( )

  20417=( ) 4.22.8=( ) 8/32/3=( )

  在前两步理解意义基础上,及时安排相应巩固练*。分别是已知三种形式乘法算式,不计算直接写出相应除法算式商。如:2/34=8/3,8/34=( ),8/32/3=( )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第一步:教学4/52

  1.创设问题情境:没有已知乘法算式,你还会计算4/52这道分数除法吗?

  ○1鼓励尝试计算;

  ○2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反馈):

  方法A.因为22/5=4/5,所以4/52=2/5

  这是受刚才所学除法意义影响,迁移而来;

  方法B.4/52= 42/5=2/5

  大部分是看到4与2倍数关系,想当然在计算;可能小部分能从数组成进行解释。

  方法C.4/52=4/51/2=2/5

  课前预*过;但能说清为什么恐怕很少。

  2.引导理解方法B和C。

  ○1师:4/5里面有()个()/(),2表示*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

  ○2师:在长方形里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解释两种方法。

  ○3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在先请学生进行解释基础上,引导思考: 4/5里面有()个()/(),2表示*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在部分学生有所感悟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根据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进行解释。

  由于已经将长方形纵向五等分,因此从直观上很容易理解方法B。再进一步启发:还有不同折法吗?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比如说横向折,沿对角线折等等;

  通过这些折法体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怎么折,只要*均分成两份,每份始终是它12,也就是说始终可以将2转化为乘以1/2。

  第二步:教学4/53

  1.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2.尝试计算4/53;

  (要求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

  反馈,追问:

  ○1 *均分成3份,每份是( )1/3? 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首先请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这时并不急于统一思想,转而请学生计算4/53。也要求根据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然后进行反馈,并引导思考:

  ○1 *均分成3份,每份是4/5(1)/(3)? 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此时通过对比和思考,应该说对方法C已经有了较为深刻认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授予知识,也不是知识简单积累,它是学*者认知结构组织和重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过程。一开始初步比较哪种方法好,学生此时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体验4/53求解过程,使学生自觉在心里进行了比较,也就是主动开始建构认识,这时理解是较为深刻理解。

  第三步:实验与验证

  1.师:其它这样分数除法计算是不是也和刚才两题一样呢?

  在理解例题基础上,抛出一个疑问:其它这样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是不是也能将除数转化为乘以它倒数呢?从学生思维历程看,这真是一波刚*,一波又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要进行实验和验证动机。然后根据课前提供空白长方形纸条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并组织开展同伴间交流。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感知只有经过一般化检验,才能上升成为知识。开展实验与验证符合从特殊到一般需要,而且还是学生主动、内在需要,这无论是对理解掌握算法、还是对培养良好数学思维*惯,都有积极意义。

  2.反馈交流。

  归纳:(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表示: AB=A1/B

  观察: (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最后,组织进行反馈,得出最后结论,并引导学生将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化表示。这里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包括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其目在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促进更好理解。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课在经历了感**流和实践探索以后,应该在数学层面上形成对知识客观性及其本质更为深刻理解,从而形成科学态度和严谨思维。

《分数除法》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出示多媒体)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并掌握检验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尝试、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 的体会,感受获得成功体会的经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出示多媒体)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除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的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所扩展,而产生新的应用题。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学*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并且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征,因此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以下的学法,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充分的时间讨论、思考,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到学*带来的快乐,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

  第一个环节:复*旧知,促进迁移

  该环节主要复*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为新知的探究铺路搭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设计如下:

  1、根据题意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

  共三个小题,让学生思考后口答,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2、出示与例题有关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学生练*后,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用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把谁看作单位“1”?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对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新知,就是一种再创造,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我设计如下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

  出示例3后,激励: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开始行动吧!先放手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提示可根据复*题的数量关系式,用未知数X帮助自己解这道题。

  第二层次:合作探索

  在学生计算出例3的结果后,再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我做得对吗?存在什么疑问?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如何画图表示题意,找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该环节是学生学*时的难点所在,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了解此类题型的结构特征,把握题中所含的数量关系,才能真正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我如此设计,正基于此。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调整的能力。

  第三层次:尝试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17页的第3题,个别学生板演,教师在学生完成后集体点评,强调学*的难点。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巩固深化

  练*的设计要抓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标。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练*:

  1、定位练*。

  仿照例3出示类似的两道应用题,要求学生读题,画图,深入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强化难点,形成技能。

  2、提高题:同来互相编题,互相解答。

  通过以上练*,促使学生将新的知识溶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

  第四个环节 课堂作业 反馈信息

  完成课本练*二十三第4-7题

  (三)说“诱思探究”在本节课的具体体现

  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尝试练*,引导学生把旧知与新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切实把学生推向学*探索的第一线。体现了“诱思探究”对当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2、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促使知识的形成和内化。教学中,我做到复*铺垫练,新知尝试练,难点强化练,是练*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全员动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落实。

  五、说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应用题

  例3:白海货运码头有一批货物,运走了 ,还剩240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运走了剩下240吨? 吨

  (一)解:设这批货物原有X吨。 (二) 240÷(9-5)×9

  X — X = 240 =

  X = 240 =

  我这样板书,对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数除法》说课稿9篇(扩展2)

——分数除法教案12篇

  分数除法同分数乘法一样,都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数学内容,从过去的教学实践来看,这部分知识历来是学生数学学*的难点。原《大纲》的要求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除法;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会解答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两部)。《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分数除法的具体标准是:会进行分数除法运算和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相比,分数除法计算方面的要求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把《大纲》中的混合运算的步数”不超过三步“改为”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变化较大的同分数乘法一样,仍然是淡化分数除法的意义,强调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从编写思想、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强化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从传统分数除法教材来看,主要有三个重点。第一,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分数除法法则。即: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第三,用方程或算术两种方法解决分数除法问题。从知识的建构上看,学生学*整数除法时对除法就是”*均分“已经非常熟悉,而现实生活中,又很难找到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实际意义。所以,传统教材中选用”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来说明分数除法的意义。这种乘除互逆关系是重要的数学结论,应该在学生乘除计算的知识背景下让学生认识。但是,现在用这个关系来定义分数除法意义的表述,对学生来说实在难于理解,再加上枯燥的看算式说意义的练*,使学生一开始接触分数除法就一头雾水。另外,这个分数除法的意义与”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这一分数除法的核心知识点又没有一点联系。所以,造成既增加学生的学*难度,又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本着”降低难度,突出重点“的原则,本套教材首先不安排分数除法意义的内容。而是利用学生已有的整数除法意义的知识,通过现实的,学生能理解的具体事例,学*除法计算。明白为什么用除法?为什么这样算?如,为了解决”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这一分数除法的核心知识点。教材首先安排了三组整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相对应口算练*,通过观察计算结果和算式的特点,让学生发现”甲数÷乙数=甲数×乙数的`倒数“的规律。然后,选择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妈妈买来1/2张饼,把它*均分成3份,每份是整张大饼的几分之几?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是把半张饼*均分成3份,列式是÷3。甲数÷乙数=甲数×乙数的倒数以及3的倒数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在一起,生成新的数学知识,分析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这样设计分数除法法则的学*,首先删去了学生难于理解的计算方法推导的过程,另外,由整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规律迁移到分数除法,是一个计算方法验证过程,也是计算方法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在这里,删去的是次要的、过高的要求,强化的是学生扎扎实实进行分数除法计算最基本、最有价值的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强化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从过去的经验看,分数除法应用问题的特点是”已知部分和所对应的分率,求整体“。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应用问题都是已发生的事物,是经过人为”加工“、”编造“的应用问题。这样的问题解决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少,但在传统教材和教学中,一直是教材内容的重点和教学评价选题的焦点。众所周知,在很长时期内,分数除法问题要求用算术方法和方程两种方法解答,而用算术方法解答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说明并理解数量关系的问题情境。所以,人们就用”已知部分和所对应的分率,求整体,用除法“的解题套路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不利于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没有思维的条理性训练,有的只是死记硬背和机械的模仿训练。本教材有关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只采用列方程解答。这样设计的思考有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即:把单位”1“看作χ,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第二,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程是现实运算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结合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表示--解方程等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建模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发挥其工具性。

  线段图作为小学阶段数形结合,分析数量关系的工具,历来成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传统教材和教学中,人们在关注用线段直观描述数量关系的同时,也把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作为一般要求。即,把画线段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作为学*要求,增加了学*的难度。本套教材,只发挥线段图的工具性。即: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不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作为学*要求。通过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从而找出问题中隐含的等量关系。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会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和工具性。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简单的应用问题;混合运算。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会进行简单的分数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用方程解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能够表达解决简单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体验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直观性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条理性,认识到许多分数除法问题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分数除法,安排4课时。

  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教材首先设计了三组有关系的口算题。如:20÷5,20×。通过计算20÷5=4,20×=4,发现它们的结果相同,进而得出:甲数÷乙数=甲数×乙数的倒数。接着,设计了”把张大饼*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大饼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以学生交流的形式呈现了学生计算和验证的过程。一是利用图示和已有的分数知识,推导出÷3==,二是直接利用发现的规律得出:÷3=×=。得到:分数除以一个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然后,在”试一试“,设计了分数除以整数的三道题,让学生应用上面的方法尝试计算。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口算和讨论规律的时间,然后,启发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除法的意义,倒数的知识,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说明结果的正确性。把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学*过程,变成知识扩展、方法验证的过程。

  第2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材贯彻在解决问题中学*计算的设计思路,选择了把消毒液分装在每瓶能装升的小瓶中的典型事例,设计了两个问题。(1)把2升消毒液分装在每瓶能装升的小瓶中,需要几个瓶子?学*整数除以分数的除法;(2)把升消毒液分装在每瓶能装升的小瓶中,需要几个瓶子?学*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两个问题都呈现了算术和用方程解的两种方法。这节课的内容,计算方法是上节课的进一步拓展,根据题意列算式和方程是重点。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把2升消毒液倒入每瓶能装升的小瓶中,需要几个瓶子,就是求2升中有几个升。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解答。χ=2和χ=,除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外,还可以利用倒数的知识,即两边直接乘的倒数来解决。如果学生只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的方法解答,教师就提出兔博士的问题”χ=2还可以怎样解?“启发学生用倒数的知识列方程χ×=2×解答。”试一试“中安排了三道除数是分数的式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试算和交流的时间,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有什么共同点,进一步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3课时,简单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问题。教材选择了同学们开联欢会布置会场的事情,呈现了布置会场的情境图和”用的红气球占总数的“、”红气球有28个“等文字信息,以及”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的问题。通过兔博士的话,提出”把气球的总数看作单位‘1’,画出线段图分析一下的要求“,并呈现了线段图。教学时,要在学生了解数学信息和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后,师生共同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到等量关系式,再鼓励学生自己试着解答,并检验计算的结果。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答的,用自己的方法解释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试一试“中,安排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两数和,求这个数的问题,鼓励学生画线段图并解答。

  第4课时,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教材首先选择了玩具厂计划生产碰碰车的事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已经完成计划的,还要生产190辆等信息和”这批碰碰车有多少辆?“的问题。通过兔博士的话,提示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并呈现了完整的线段图。这是一道需要两步计算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可找到两组等量关系,列出两个方程解答。(1)计划生产的辆数-已经生产的辆数=还要生产的辆数,方程为:χ-χ=190。(2)计划生产的辆数×还剩下的几分之几(1-)=还要生产的辆数,方程为:χ(1-)=190。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线段图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找到题中给出的等量关系,再鼓励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一样,本节课的混合运算主要是根据分数除法的特点,解决运算过程中的方法问题。教材设计了三道分数混合运算式题,(1)题是除加混合运算,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并把除法变成乘除数的倒数。(2)题是乘除混合运算。运算时,把除法转化为乘除数的倒数后,可以有不同的约分方法。第一,直接在三个分数上约分;第二,把三个分数相乘写成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式子,再约分。(3)是带小括号的除减混合运算。教学中,由于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已经非常熟悉,所以,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自己计算。在交流学生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同时,掌握分数两步混合运算方法。

  一、复*

  1、同学们,你能口算95930÷362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数据太大,不好口算)

  如果已知265×362=95930,你能说出答案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2/7 ×( )=1,括号内填几分之几?为什么?

  2、根据这道乘法算式,你能说两道除法算式吗?根据是什么?

  (引导说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3、完成p25做一做

  三、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这节课我们学*分数除法

  2、同学们已经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你还想学*关于分数除法的什么知识?

  3、事实上,有一些分数除法同学们是会计算的。下面口算几题:

  3/8÷3/8 0÷4/9 1÷2/5 3/4÷1

  你是根据什么知识口算这几道题的?

  4、上面这四道题是一些特殊的分数除法,我们继续学*其他的分数除法。

  出示例题:一张纸的 *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图略)

  怎样列式? 你能根据图说出算式的结果吗?怎样证明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证明结果的正确性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4÷3 = 3÷34 = 1/4

  你能归纳这种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5、用这种方法口算:

  3/4÷3 4/9÷4 10/9÷5 6/7÷2

  6、质疑

  你认为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分数除以整数吗?能举例说明吗?

  7、小组讨论,自主学*分数除以整数

  用学生所举的例子作为教学例题(例如 1/5÷3),在数学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新问题,这时需要考虑如何将新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旧知。现在看一看,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分数除法的知识:

  (1)分数除以整数,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

  (2) 1除以一个分数,结果是该分数的倒数。

  (3)一个分数除以1,结果是原分数。

  你能将1/5 ÷3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分数除法吗?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8、小组汇报

  (1)1/5 ÷3=3/15 ÷3=1/15

  (2)1/5 ÷3=(1/5 ×5)÷(3×5)=1÷15=

  (3)1/5 ÷3=(1/5 ×1/3 )÷(3×1/3 )= 1/5×1/3 ÷1=1/15

  (4) ……

  你能归纳自己小组讨论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吗?

  (1)先将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能整除分子,再用前面的方法计算。

  (2)利用商不变性质,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1除以一个数,再计算。

  (3)利用商不变性质,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一个分数除以1,再计算。

  (4)……

  9、观察第三种方法:

  1/5 ÷3=(1/5 ×1/3 )÷(3×1/3 )= 1/5×1/3 ÷1=1/15

  这个计算过程还可以更简洁些,你能看出来吗?

  化简得: 1/5 ÷3=( 1/5×1/3 )÷(3×1/3 )= 1/5×1/3 =1/15

  观察 1/5÷3== 1/5×1/3 ,你能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10、计算方法的优化

  刚才小组讨论时,每组用一种方法计算了 1/5÷3,现在你能用其他的方法计算一下吗?

  学生计算后提问:你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11、对其他的方法,你又有什么要说的吗?

  (引导说出当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可以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分子,分母不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四、课堂练*

  1、计算下列各题

  2/3÷3 2/11÷2 3/8÷6 5/4÷2

  2、练*七第1题

  3、讨论题

  1/3÷a和 1/a÷3(a≠0),那道题的结果大?为什么?

  分数除法同分数乘法一样,都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数学内容,从过去的教学实践来看,这部分知识历来是学生数学学*的难点。原《大纲》的要求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除法;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会解答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两部)。《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分数除法的具体标准是:会进行分数除法运算和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相比,分数除法计算方面的要求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把《大纲》中的混合运算的步数”不超过三步“改为”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变化较大的同分数乘法一样,仍然是淡化分数除法的意义,强调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从编写思想、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强化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从传统分数除法教材来看,主要有三个重点。第一,分数除法的意义;第二,分数除法法则。即: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第三,用方程或算术两种方法解决分数除法问题。从知识的建构上看,学生学*整数除法时对除法就是”*均分“已经非常熟悉,而现实生活中,又很难找到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实际意义。所以,传统教材中选用”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来说明分数除法的意义。这种乘除互逆关系是重要的数学结论,应该在学生乘除计算的知识背景下让学生认识。但是,现在用这个关系来定义分数除法意义的表述,对学生来说实在难于理解,再加上枯燥的看算式说意义的练*,使学生一开始接触分数除法就一头雾水。另外,这个分数除法的意义与”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这一分数除法的核心知识点又没有一点联系。所以,造成既增加学生的学*难度,又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本着”降低难度,突出重点“的原则,本套教材首先不安排分数除法意义的内容。而是利用学生已有的整数除法意义的知识,通过现实的,学生能理解的具体事例,学*除法计算。明白为什么用除法?为什么这样算?如,为了解决”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这一分数除法的核心知识点。教材首先安排了三组整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相对应口算练*,通过观察计算结果和算式的特点,让学生发现”甲数÷乙数=甲数×乙数的倒数“的规律。然后,选择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妈妈买来1/2张饼,把它*均分成3份,每份是整张大饼的几分之几?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是把半张饼*均分成3份,列式是÷3。甲数÷乙数=甲数×乙数的倒数以及3的倒数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图,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在一起,生成新的数学知识,分析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这样设计分数除法法则的学*,首先删去了学生难于理解的计算方法推导的过程,另外,由整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规律迁移到分数除法,是一个计算方法验证过程,也是计算方法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在这里,删去的是次要的、过高的要求,强化的是学生扎扎实实进行分数除法计算最基本、最有价值的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强化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从过去的经验看,分数除法应用问题的特点是”已知部分和所对应的分率,求整体“。实事求是地讲,这样的应用问题都是已发生的事物,是经过人为”加工“、”编造“的应用问题。这样的问题解决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少,但在传统教材和教学中,一直是教材内容的重点和教学评价选题的焦点。众所周知,在很长时期内,分数除法问题要求用算术方法和方程两种方法解答,而用算术方法解答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说明并理解数量关系的问题情境。所以,人们就用”已知部分和所对应的分率,求整体,用除法“的解题套路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不利于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没有思维的条理性训练,有的只是死记硬背和机械的模仿训练。本教材有关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只采用列方程解答。这样设计的思考有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即:把单位”1“看作χ,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第二,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程是现实运算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结合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表示--解方程等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建模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发挥其工具性。

  线段图作为小学阶段数形结合,分析数量关系的工具,历来成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传统教材和教学中,人们在关注用线段直观描述数量关系的同时,也把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作为一般要求。即,把画线段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作为学*要求,增加了学*的难度。本套教材,只发挥线段图的工具性。即: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不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作为学*要求。通过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从而找出问题中隐含的等量关系。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会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和工具性。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简单的应用问题;混合运算。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会进行简单的分数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用方程解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能够表达解决简单分数除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体验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直观性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条理性,认识到许多分数除法问题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

  ●分数除法,安排4课时。

  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教材首先设计了三组有关系的口算题。如:20÷5,20×。通过计算20÷5=4,20×=4,发现它们的结果相同,进而得出:甲数÷乙数=甲数×乙数的倒数。接着,设计了”把张大饼*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大饼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以学生交流的形式呈现了学生计算和验证的过程。一是利用图示和已有的分数知识,推导出÷3==,二是直接利用发现的规律得出:÷3=×=。得到:分数除以一个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然后,在”试一试“,设计了分数除以整数的三道题,让学生应用上面的方法尝试计算。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口算和讨论规律的时间,然后,启发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除法的意义,倒数的知识,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说明结果的正确性。把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学*过程,变成知识扩展、方法验证的过程。

  第2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材贯彻在解决问题中学*计算的设计思路,选择了把消毒液分装在每瓶能装升的小瓶中的典型事例,设计了两个问题。(1)把2升消毒液分装在每瓶能装升的小瓶中,需要几个瓶子?学*整数除以分数的除法;(2)把升消毒液分装在每瓶能装升的小瓶中,需要几个瓶子?学*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两个问题都呈现了算术和用方程解的两种方法。这节课的内容,计算方法是上节课的进一步拓展,根据题意列算式和方程是重点。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把2升消毒液倒入每瓶能装升的小瓶中,需要几个瓶子,就是求2升中有几个升。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着解答。χ=2和χ=,除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外,还可以利用倒数的知识,即两边直接乘的倒数来解决。如果学生只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的方法解答,教师就提出兔博士的问题”χ=2还可以怎样解?“启发学生用倒数的知识列方程χ×=2×解答。”试一试“中安排了三道除数是分数的式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试算和交流的时间,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有什么共同点,进一步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3课时,简单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问题。教材选择了同学们开联欢会布置会场的事情,呈现了布置会场的情境图和”用的红气球占总数的“、”红气球有28个“等文字信息,以及”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的问题。通过兔博士的话,提出”把气球的总数看作单位‘1’,画出线段图分析一下的要求“,并呈现了线段图。教学时,要在学生了解数学信息和知道了要解决的问题后,师生共同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到等量关系式,再鼓励学生自己试着解答,并检验计算的结果。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答的,用自己的方法解释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试一试“中,安排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两数和,求这个数的问题,鼓励学生画线段图并解答。

  第4课时,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教材首先选择了玩具厂计划生产碰碰车的事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已经完成计划的,还要生产190辆等信息和”这批碰碰车有多少辆?“的问题。通过兔博士的话,提示画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并呈现了完整的线段图。这是一道需要两步计算的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可找到两组等量关系,列出两个方程解答。(1)计划生产的辆数-已经生产的辆数=还要生产的辆数,方程为:χ-χ=190。(2)计划生产的辆数×还剩下的几分之几(1-)=还要生产的辆数,方程为:χ(1-)=190。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线段图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找到题中给出的'等量关系,再鼓励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一样,本节课的混合运算主要是根据分数除法的特点,解决运算过程中的方法问题。教材设计了三道分数混合运算式题,(1)题是除加混合运算,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并把除法变成乘除数的倒数。(2)题是乘除混合运算。运算时,把除法转化为乘除数的倒数后,可以有不同的约分方法。第一,直接在三个分数上约分;第二,把三个分数相乘写成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式子,再约分。(3)是带小括号的除减混合运算。教学中,由于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已经非常熟悉,所以,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自己计算。在交流学生计算方法和结果的同时,掌握分数两步混合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两个自然数相除,可用分数表示。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并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

  1、说说下面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看句子说把()看作单位“1”,*均分成()分,()占其中的()份。

  二、教学应用题

  例2把1米长的钢管*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

  分析:求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求每份数

  列式:1÷6=1/6(米)

  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米长的钢管看作单位“1”,*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二、引入新课

  1、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教学例3

  把3只月饼*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只?

  分析:(1)每份是多少?就是计算3÷4得多少

  (2)图示,把3只月饼*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的1份,是3只月饼的1/4,也就是一只月饼的3/4。

  因此:3÷4=3/4(只)

  3、找一找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两个自然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2)想一想,分数的分母能是0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

  例4五年级同学参加登山活动,男同学有36人,女同学有9人

  (1)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几倍?

  (2)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分析: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几倍,是以女同学人数为标准,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计算36/9。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是以男同学人数为标准,就是求9是36的几分之几,也用除法计算9/36。

  答: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4倍。

  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9/36。

  四、总结归纳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的道理。

  2、让学生应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算理。

  五、布置作业


《分数除法》说课稿9篇(扩展3)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9篇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1、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学*分数的意义

  (1)、通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己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 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出示5个橙子,问:现在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可以怎么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可以怎么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

  小结:我们可以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师:现在我要把这盒橙子*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现在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什么?现在我把这盒水彩笔*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6)、小结分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说课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我们在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这样的一个理念:概念教学要注重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整节课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在原有对分数的生活基础与运用价值的感知基础上,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围绕这一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感知分数的产生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前题,历年来教者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时基本上是采取查找资料,口头传授,学生看书等形式,实际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真切的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更无法理解分数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创设了一个做贺卡的情境,让同学们用手中的一张纸去做贺卡,并用分数介绍贺卡每部分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分数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际,而且为认识单位“1”埋下伏笔。

  2、动手操作,解决难点。

  概念作为一个数学知识,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建立数学知识时也必然有一个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就本节课而言,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通过*均分得到分数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用学具代替任意的多个物体小组合作来解决。

  3、设计具有开放度的*题。

  一节课好的*题设计,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理解并巩固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中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我设计了基础练*题和开放题。开放题分别是:面对九宫格提问题;设计周末一天的生活,用分数来描述。通过这样的*题练*,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并感受单位“1”。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69——72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从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意义。

  (4)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 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

  三、 说学法指导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方法,使其养成自学*惯,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总结归纳,多层次练*形成技能。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引入

  1、出示分数演变过程图,引出分数。

  2、说说关于分数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3、还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

  “复*---引新---练*---巩固”的程式化教学。)

  (二)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些什么?

  2、说说自学课本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自学课本,使学生真正走*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这跟单纯的讲理论完全不同,自学课本后,学生很愿意把自己从课本上得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层次题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 出示一个1/3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问: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2) 出示一个3/8的圆的阴影部分,学生猜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3) 露出的部分是整体的1/4,学生画这个整体。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这只是表面的知识,设计猜一猜这个环节不再是分数意义的定义的简单模仿与套用,而需要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数意义,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题目将抽象的分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表象模型,这个构建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抢答

  (1)将6支、8支、10支铅笔*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几支?

  (2)将一盒铅笔*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可以用3支表示吗?

  (4)再加2支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6支铅笔拿出它的2/3

  4、拿粉笔,三盒分别拿出1支、2支、3支都占这几盒粉笔的1/5,每盒有几支粉笔,每份有几支?比较三个1/5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设计了这些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让他们明白不同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同。整堂课由于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教学环节,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5、分一分:按老师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当中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具有重要意义。)

  6、概括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前面的自学、一系列的不同层次的练*,充分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自然得出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说课过程 :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因此,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提供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均分成的。

  接着讨论:*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后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接着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大量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共8面)以老师首创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老师引导说“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将为以后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

  (2)、学情分析:由于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学*有着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时,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形象的场景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标:

  我设计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对数学出示好奇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借助图形感知、类比推理,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让他们主动参与,把抽象的教学变为直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和单位“1”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让学生必须明白把一个整体*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在一定情况下,分数虽然一样,如果选取的份数不一样,看作的整体也是不一样的,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抽象,所以要多举实例,多加比较,多方引导,才能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画一画、折一折、说一说、讲一讲、做一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学流程:

  为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我设计了1、创设情境,认识 “1”2、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 3、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4、借助分数,归纳分数单位5、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6、学生谈收获六大环节进行,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来达到预设的目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 “1”

  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

  1可以想象成一个物体,也可以也可以想象成一堆、一些物体,也就是说任何物体不管有多少,不管有多大,只要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都可以想象成1,1既然无所不包,我们就在1上加个引号,由此引出“1”

  第二个环节:类比推理,揭示单位“1”。

  通过3个苹果作为“1”,类比推出6个苹果,12个苹果,18个苹果中含有多少个“1”,有几个1就是几,3个苹果所看作的“1”,其实就成了一个计量的单位,从而引入单位“1”。

  第三个环节:沟通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通过1个月饼这个单位“1”那么,下面5个月饼、1个月饼、不完整月饼,又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再通过1个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知分数和整数与单位“1”的联系,再通过不完整的月饼、长方形、1米这样的长度单位、8个圆片观察、对比,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第四个环节:借助分数意义,归纳分数单位

  通过分数(、、)的再认识,你能利用手中的图案,涂一涂,你最想表示的一个分数。引导中还有多少个,中还有多少个,从而归纳出分数单位。

  第五个环节:应用升华,深化分数的意义

  练*是巩固新知的必要手段,我设计了:

  1、现实生活中,分数的确很多。同学们之所以看到的不多,还是因为我们关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报刊了解更丰富的世界时,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真的离不开分数网络中分数。

  2、自我检测。(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红色部分)

  3、给出分数 1/4 ,取其一份1、2、3朵,深刻理解整体有多少朵。

  以上练*的安排,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认知情况;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了解分数的意义的欲望。。

  第六个环节:总结升华 应用分数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小结: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什么数?你能说说吗?

  2、能不能谈一谈分数在你身边的应用呢?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教学内容,我分了两版进行板书,既突出了重点,也强化了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教材首先说明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初步使学生知道百分数的重要性,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的意义,最后说明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呈现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百分数。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充分理解百分数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明白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哪些不同。会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综合概括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建立自我反思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的教学方法:

  1、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新课开始,联系学生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出百分数,再让学生试着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顺势引导出百分数的读法,从而建立对百分数的初步感知。

  2、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主要通过图片中的几条信息让学生探索、发现规律,理解这几个具体百分数的含义,进而概括百分数的意义,然后通过一组题,让学生讨论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深化百分数的意义。接着问怎样把上题中能改写成百分数的两个分数表示成百分数的形式,引出百分数的写法,让学生试写,并提出在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什么事项,最后阅读第78页百分数的写法,发挥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学*了百分数这些相关的知识,再通过讨论和比较突现出百分数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便于比较,从而说明了运用百分数的优点。这样教学循序渐进,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学法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学*、合作交流,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2、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幻灯片出示第77页的四幅图:

  师:同学们看这四幅图,你能读出上面的数学信息吗?

  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出示和交流课前收集的百分数)

  2.师:像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3.引导出百分数的读法。

  4.出示做一做的第二小题。

  师(引语):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到处都有百分数,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运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代表什么含义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它。(板书:百分数)

  (二)、自主探究,解读百分数意义。

  1.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1)出示四幅图中的第一幅图,说一说图中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师:*视率中的三个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及它表示的具体含义。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百分数,结合自己对百分数的理解,说一说它们 具体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3)归纳总结百分数的意义。

  总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 看来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比的关系,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1)(投影出示):下面哪个分数能用百分数表示?

  ⑴一堆煤97/100吨,用去了它的75/100.

  ⑵47/100米是94/100米的50/100.

  学生先观察,再汇报交流。

  (2)能不能就你的理解,来说一说百分数与分数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先讨论,再汇报交流。

  3.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主要分三个层次:

  (1)试写:将上面两个分母是100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指名上黑板改写)

  问:那你能说一说在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2)阅读教材第78页。

  这个符号“%”叫什么?(百分号),我们写百分数时注意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3)练*:写出下列各数。(投影出示)

  4.运用百分数的好处。

  形式:讨论三名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来说明运用百分数表示便于比较。

  (三)、应用实践

  1.判断。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和分数的区别,读法。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

  (2)、小红的身高是147%米。 ( )

  (3)、34%读作百分之三四。 ( )

  (4)、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5%。 ( )

  2.阅兵材料。主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为祖国强大的自豪感。

  师:今年是祖国60华诞,在国庆阅兵仪式上,老师收集到了这样的一些信息:

  (1).铁流滚滚,气势如虹,30个装备方队以崭新阵容即将接受检阅。受阅装备全部由*自主研制和生产,90%的装备是首次亮相,集中反映了国家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依靠自己的力量,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成功解决了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对人类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看到这些信息,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

  3. 游戏激趣

  师: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领大家玩一个“你猜我猜大家猜”的.游戏。

  (1) 猜百分数:

  百发百中(100%);十拿九稳(90%);百里挑一(1%);一举两得(200%)

  (2)猜成语:

  100%的命中率(百发百中);生还的可能性只有10%(九死一生)

  (四)、全课小结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百分数的应用;3.与分数区别和联系。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1、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学*分数的意义

  (1)、通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己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 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出示5个橙子,问:现在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可以怎么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可以怎么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

  小结:我们可以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师:现在我要把这盒橙子*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现在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什么?现在我把这盒水彩笔*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6)、小结分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说课

  “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我们在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这样的一个理念:概念教学要注重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整节课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在原有对分数的生活基础与运用价值的感知基础上,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围绕这一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感知分数的产生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前题,历年来教者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时基本上是采取查找资料,口头传授,学生看书等形式,实际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真切的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更无法理解分数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创设了一个做贺卡的情境,让同学们用手中的一张纸去做贺卡,并用分数介绍贺卡每部分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分数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际,而且为认识单位“1”埋下伏笔。

  2、动手操作,解决难点。

  概念作为一个数学知识,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建立数学知识时也必然有一个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就本节课而言,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通过*均分得到分数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用学具代替任意的多个物体小组合作来解决。

  3、设计具有开放度的*题。

  一节课好的*题设计,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理解并巩固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中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我设计了基础练*题和开放题。开放题分别是:面对九宫格提问题;设计周末一天的生活,用分数来描述。通过这样的*题练*,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并感受单位“1”。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69——72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从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意义。

  (4)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 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

  三、 说学法指导

  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方法,使其养成自学*惯,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总结归纳,多层次练*形成技能。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引入

  1、出示分数演变过程图,引出分数。

  2、说说关于分数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3、还想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

  “复*---引新---练*---巩固”的程式化教学。)

  (二)自学课本,了解新知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些什么?

  2、说说自学课本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

  (设计意图: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自学课本,使学生真正走*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这跟单纯的讲理论完全不同,自学课本后,学生很愿意把自己从课本上得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

  (三)多层次题目,深化新知。

  1、猜一猜

  (1) 出示一个1/3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问: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2) 出示一个3/8的圆的阴影部分,学生猜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3) 露出的部分是整体的1/4,学生画这个整体。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这只是表面的知识,设计猜一猜这个环节不再是分数意义的定义的简单模仿与套用,而需要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数意义,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题目将抽象的分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表象模型,这个构建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2、快速抢答

  (1)将6支、8支、10支铅笔*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几支?

  (2)将一盒铅笔*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可以用3支表示吗?

  (4)再加2支还能用1/2来表示吗?

  3、6支铅笔拿出它的2/3

  4、拿粉笔,三盒分别拿出1支、2支、3支都占这几盒粉笔的1/5,每盒有几支粉笔,每份有几支?比较三个1/5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设计了这些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让他们明白不同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同。整堂课由于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教学环节,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5、分一分:按老师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当中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具有重要意义。)

  6、概括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前面的自学、一系列的不同层次的练*,充分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自然得出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分数的意义》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

  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说课过程 :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

  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因此,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提供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均分成的。

  接着讨论:*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后教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接着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大量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共8面)以老师首创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老师引导说“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根据这一理念,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搜集的数学资料和信息,为学生创设一个“数学就在我身边”的学*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数学学*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多少已有过接触,比如:出勤率、投篮命中率、酒精浓度、含糖量等等。所以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地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同时学生在学*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对分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会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学*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本课内容中,教材十分重视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设计了“议一议”“说一说”、“练一练”等活动。在充分研读教材后,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结合实际设计了通过交流学生在生活中收集到的百分数引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使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会用百分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用百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百分数的现实意义,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有数学思想的情境,体现数学价值。本节课的引入选择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小常识——篮球队选拔队员,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引出百分数的意义。在交流同学们收集生活的百分数时,充分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相关。

  2、拓展学*空间,体现教育的广泛性

  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引发学*兴趣,扩大数学素材的信息量。课中设计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将生活中鲜活的题材使数学小课堂延伸到社会的大课堂,将学生的学*范围延伸到他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中,教育与生活与数学学*融为一体。

  3、重视数学知识身后的现实意义,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

  出示有关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关注数学应用,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结合实例培养学生情感。课尾设计的“送上一句话(成功=1%的灵感+99%的汗水),与学生共勉的情境,以产生课堂总结的韵味,增强学生学*信心。

  (二)学法:

  现代教育要交给学生方法,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知识。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注重数学学*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已内心的想法,营造了*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合作。在学*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注重数学学*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需先让学生“动”起来。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活动形式之一。把数学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情趣,激发学*动机。

  3、注重数学学*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方式,主动进行学*,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执教的认识百分数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中的内容。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与大家做一下交流。

  首先是教材的内容编排: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为百分数的学*提供了丰富的学*素材。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第一层次,呈现学校篮球队3名队员在投篮练*中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表中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第二层次,将表中的几个分数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第三层次,在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在试一试与练*中进一步完善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初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百分率,为进一步学*百分数积累经验。

  这是教材中原定的内容,在本节课中我稍有改动,后面还要提到。接下来就说说学生学*这部分知识的学情是怎样的: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时生活中已接触过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比如:投篮命中率、及格率、含盐率等,但对百分数的产生及确切的含义等还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我预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分数经验进行教学,并给与学生定向的引导,以促进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课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

  我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培养数感。

  3.通过举例和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前面我们一起分析了教材,弄清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谈谈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预设目标,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而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就从学生身边取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选拔篮球队员参加比赛的情境,来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知识迁移,以旧求新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学生的已有知识,教师要预测学生已有的经验水*,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转折点,巧妙地推进新课的教学。本节课,我由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入手,引导出分数意义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当分数表示为分率时,就可以说成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第二种表述方式正是我们教学百分数意义的重要基础。知识的生发点找准了,后面的教学也就有章可循。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本节课教学时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合作教学是我们常小的教学特色,基于个人思考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比较顺利地找到解决重点问题或疑难问题的突破口,打开学*新知识的思路。

  以上四点是我们在教法方面的预设,但老师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也是我们备课中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有句古语说得好: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标理念下,我想努力营造*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整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先来确定课的类型。认识百分数一课属概念教学,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学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三是自主练*,应用拓展;

  还可细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四)举例解释,深化概念;

  (五)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下面结合赵老师的课来具体说说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本节课,我选择了一个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为篮球赛挑选参赛选手)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资源。再通过预设的连环追问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为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做好充分的铺垫。

  在这一环节中,我一开始预设的是分三次出示投篮情况的表格。第一次,先出示投中次数,让学生说说推荐几号参加比赛;一想不行,还要看投篮次数,于是又出示投篮次数,第三次出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教材中的原创。可后来在试讲时发现,出示第三次表格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后来,我就采用了刘主任和赵主任的建议,做了一些改动,只出现两次表格,即投中次数和投篮次数,让学生紧紧围绕应选几号球员这一中心问题自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放大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就呈现出来了。

  第二个环节: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提出中心问题、为学生提供可研讨的表格素材之后,我就预设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把计算所得的原始分数分别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根据呈现的材料说一说分数含义,再逐步引导到分率的表述方式上去,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一百分之几。大功就初步告成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基础,借助分率的表述方式,在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之间巧妙地搭建了一座隐形的鹊桥,使百分数的意义呼之欲出。

  第三个环节: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经过对材料的感知、对分母是100的分数的理解之后,就让学生进行交流:什么是百分数?从而揭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就是百分数。至此,百分数的概念教学已基本完成(百分率和百分比放在试一试中揭示)。之后就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第四个环节:举例解释,深化概念

  举例子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好帮手。学生会举例、会解释了,也就理解了。本环节是借助课本中的一个读百分数、说含义的图片*题,延伸到学生搜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表述多个百分数的含义,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好数学的决心。

  第五个(最后)环节: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需通过一定量的练*才能实现。本节课的练*设计既注重了智慧性又增添了趣味性。其中,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一题通过辨析既突出了百分数的本质特征,又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智慧也得以增长。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力争体现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节课的认识,不合理的地方恳请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等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主动学*、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惯的养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及分数的意义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先来回顾旧知。

  在集体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画一画,写一写,选一选,涂一涂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理解单位“1”,感悟分数意义。

  教学中,一开始,由故事引入“*均分”“分数”两个概念,提出“生活中这样的分数有许多,书上也有这样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清分数的产生。

  接下来,让学生用学具在折、画表示一个分数的实际操作中回忆、复*已有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多种方法创造分数。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体现了“做数学”的过程。同时,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对分数的直观感受。

  然后老师反问学生,究竟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再次自学课本,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然后小组交流,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再次体现“做数学”的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先得出一个完整的“分数的意义”的概念,然后针对某些疑点、难点展开研究,逐步建立完整清晰的概念,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有序思维能力。

  第二个环节,认识分数单位,加深分数意义。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感受分数单位的特点后,先总结再自学课本,从而掌握分数单位。

  第三个环节:生活应用,巩固分数意义。

  练*设计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新知,又发展思维,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如:达标练*中的“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而且也注意到了练*的梯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这个练*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内化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学*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准备如:“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选分数涂色”,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选分数,涂色表示分数,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个物体的*均分跨越到多个物体的*均分。让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展示。

  整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说理的过程中全面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个环节的提升,是逆向思维的练*。同样的一个同学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猜测单位“1”是多少,在比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水到渠成。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学*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数学”的现代思想。

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意义》。

  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又学*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单位。为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学*分数四则运算以及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涂色部分,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感受被*均分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从而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以及概括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的单位。“试一试”和“练一练”要求学生说明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该分数含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同时,不断巩固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练*六的1-5题主要是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

  根据上述

  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让学生在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惯,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对单位1的理解

  接着我将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以及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在小组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的单位,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数学。

  为了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写一写,动脑想一想,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最后我将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回顾,激活记忆

  首先,通过谈话问学生“把一个蛋糕分成2半,每半表示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然后通过媒体呈现例1

  的几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引导学生小组间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且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预设学生在填写最后一幅图的分数时,出现“2/3、2/6、1/3”,这时肯定1/3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二、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分数除法》说课稿9篇(扩展4)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构筑探索交流的*台,体验数学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4张同样大小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例题

  口答题

  1、把8块饼干*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2、把4块饼干*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3、把3块饼干*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

  怎样列式?板书3÷4

  引导:把3块饼干*均分给4个小朋友,*均每人能分到1块吗?

  不满1块那该怎么表示呢?

  生:小数或分数

  二、实践操作探索研究

  师:那怎样用分数表示3÷4的商呢?请大家拿出3张同样的圆片,把它看作3块饼,按题目的要求把它分一分,看结果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怎样的想的,当学生表述比较好时,教师有选择的把圆片贴在黑板上,等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接下来我们请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研究所得结果。

  (生讲述这样分的理由)

  教师总结:(1)把一块饼干*均分给4个小朋友,所以就*均分成4份,每人就可分得1/4块,现在一共有3块饼干,每人就可得到3个1/4块,就是3/4块。

  (2)如果把三块饼干放在一起分,每人就可以分得3块的1/4,就是3/4块。

  总结:把3块饼干*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3/4块

  板书:3÷4=3/4(块)

  师:如果我想把3块饼干分给5个小朋友呢?,每人分得多少块?

  学生口述理由。板书:3÷5

  师:想想该怎么去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下。

  指名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板书:3÷5=3/5(块)

  师:如果分给7个小朋友呢?

  学生口述3÷7=3/7(块)

  三、归纳总结,围绕主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和除法算式之间有和联系?这也正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生相互交流。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

  师:除法算式又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生补充: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又可怎么写?

  生:a÷b=a/b

  师:这里的a和b可以取任何数吗?为什么?

  生:除数不能为0。

  师: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吗?

  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四、巩固练*,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把书本打开到第45页,马上完成“练一练”的第一小题。

  集体校对。

  师引导:比较上下两行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用分数可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成两个数相除。

  师:接下来请大家独立完成“试一试”两小题。

  然后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师: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生:7÷10=7/10(米)

  师:第二个呢?

  生:23÷60=23/60(时)

  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二题

  集体讲评校对。

  师:完成“练*八”的第一题口答

  师:完成“练*八”的第三题

  学生在书本上完成,

  教师追问:把1米长的彩带*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把2米长的彩带*均分成3份,求1份有多长,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八”的第二题

  教后反思:

  本节课重在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实践,来观察和理解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时,要求学生把3块饼干*均分给4个小朋友,当有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即把一块饼干*均分给4个小朋友,就该把这块饼干*均分成4份,这样每人就可以得到1块饼干中的1/4,也就是1/4块,现在有三个同样的饼干,按照同样的方法去分,每人就可以得到3个1/4块,就是3/4块。在边展示边讲解后,我继续提问,除了这样的思考方式,你还可以怎么分?有一个成绩较好,思维较敏锐的学生说,我们还可以把这块饼干*均分成8份,每人取其中的2份,就是2/8块,共有3个2/8块,就是6/8块也就是3/4块。我注意到了,我只是点了一下,这样也是可以的,6/8就是3/4,这是我们以后所要学*的内容。课后,在其余老师的点拨下,我也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个学生出现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也未尝不可,的确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实际上,我还是觉得该生对于分数的意义掌握的不够牢固,对于题目中已经很明显地给出了。要*均分给4个小朋友,那应该*均分成4份,而他却想到了*均分成了8份,这是思维跳跃的一种形式,但也是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的一种体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学生认真读题的*惯,将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通过比较,能正确地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除分数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通过比较,能正确地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熟悉法则。

  1、口算。

  9/10÷3=4/7÷4=3/10÷1=3/5÷6=

  口答出答案,并说出得到答案的具体过程。分数除以整数:是用分数乘整数的倒数。

  2、梳理相关的知识。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只要用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举例说说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把9/10*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二、激活记忆,引出课题。

  1、出示课件。

  幼儿园李老师把4个同样大的饼分给小朋友。

  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人?(口答答案和算式)

  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人?(口答答案和算式)

  每人吃1/2个,可以分给几个人?(口答答案和算式)

  板书:4÷1/2=8(个)

  2、观察算式,引出课题。

  观察算式,揭示课题——整数除以分数。

  三、探究算法,形成法则。

  1、交流得数8个人的想法。

  分一分,让学生动手分一分,体会8个苹果的由来;用算式表示4×2=8;比较算式4÷1/2=8和4×2=8,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整数除以分数的算法,4÷1/2=4×2=8。

  2、变换数据,增加感性认识。

  每人吃1/3个,可以分给几个人?每人吃1/4个,又可以分给几个人?

  先列算式,再在图中分一分得出结果,最后把算式写完整。

  4÷1/3=4×3=12(个)

  4÷1/4=4×4=16(个)

  3、出示课件

  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1/2米,可以截几段?

  (2)截成每段1/3米,可以截几段?

  (3)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几段?

  列出算式;在图中分一分,写出结果;思考计算方法,形成法则后再计算。

  4÷2/3=4×3/2=6(段)

  4、交流,形成计算法则。

  小组交流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再班级交流,形成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整数除以分数,只要整数乘分数的倒数。

  四、巩固练*,形成技能。

  1、完成练一练。

  12÷2/3=12×()/()9÷6/7=9×()/()

  10÷2/5=8÷2/3=3÷6/7=12÷8/7=

  2、8÷6/75/12÷3

  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课堂作业。

  6÷1/42/3÷1/54/9÷2/38/3÷41/3÷3/45/6÷1/43/7÷75/7÷7/5

  4、1壶水可以装几杯?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创设幼儿园的老师分饼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感悟学*数学的意义和必要。

  2、注重自主探索:

  学生有了知识的求知欲望后,赶紧让他们在小组内自主探索,借助圆片和图形语言理解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与讨论,自主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除以分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

  3、经历知识的形成:

  数学的学*过程注重学*的效果,更注重知识的学*过程。于是,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猜想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借助图形语言来验证知识的形成,如4÷1/2=8是怎样得出学生就能借助图形语言自己探索出每张分了2个1/2,4张就有8个1/2。从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严密性,还让学生明白了知识或真理是能接受实践的验证的,为以后同学们的学*猜想提供了很好的学*方法.

  4、练*循序渐进:

  设计练*时,我在算一算里安排有层次的计算,让学生先算简单的不需要约分,再算需要约分的,最后算要化成带分数的算式,满足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然后把所学的知识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知识目标:

  体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一课我们学*了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老师考一考你们好吗,看题目。

  6÷=÷=÷=÷=

  2÷=÷=÷=÷=

  通过提问,全班订正,导入新课。并评价。

  二、用小黑板出示下列题目。

  3x=x=10x=25x=

  提问学生解方程的规律,并指名说一说第一小题的解法。

  其它题目独立作,全班订正。

  三、课本第三题

  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然后解答,全班判定。

  四、第四题

  1、先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2、小组间交流发现了什么规律。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整数除以分数

  除以真分数商大于整数

  整数除以分数除以1商等于整数

  除以假分数商小于整数

  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培养学生乐于交流、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皇帝内经》中说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对于你们小孩子来说,要多运动才能长高个,那么春天还是一个美容的季节,爱美的女士们在这个季节要注重皮肤护理,多做面膜多补水。春天还是一个开始减肥的最佳季节,夏天可以穿漂亮的衣服,美美的。和老师聊天长知识吧?老师希望你们像我一样,多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一、课前导入

  昨天毕老师问我,夏天马上到了,有没有一种快速减肥的方法?于是我给毕老师介绍了一款素食减肥营养饼。这素食减肥营养饼,胖子吃了能变瘦,瘦子吃了能变壮,于是我给办公室几个老师限量赠送四张饼,并制定了饮食计划。孙老师每天吃2张,白老师每天吃1张,毕老师每天吃半张,袁老师每天吃四分之一张,听到这里,你想知道什么?

  生1:谁每天吃最少?(这都知道了)

  生2:他们能吃几天?(太棒了)

  二、新知探究

  (一)探究整数除以分数

  1.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学*指南,完成学*单上第一部分内容。

  指名读学*指南。(附:学*指南)

  1、独立思考:

  (1)分一分:把分饼的过程用算式记录下来。

  (2)想一想:结合分饼的过程,总结算法。

  2、合作交流:与组员分享自己的想法。

  师:明白学*指南的要求了吗?现在开始。(学生完成,教师巡视抽取样本)

  (学生独立完成学*单,时间3分钟。学生小组讨论时间2分50秒。)

  2.组织汇报:

  师:请你结合分饼过程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字的意义。

  生1:第一个算式:4÷2=2,4表示4张饼,每天吃2张,2表示能吃2天。

  第二个算式:4÷1=4,4表示4张饼,每天吃1张,4表示能吃4天。

  第三个算式:4÷=4×2=8张饼,每天吃这张饼的二分之一,每张饼分两份,一张饼吃两天,4乘2,表示吃8天。

  第四个算式:4÷=4×4=16张饼,每天吃这张饼的四分之一,每张饼分四份,一张饼吃四天,4乘4,表示吃16天。

  师:你说的太棒了,我还想请你再说一说,算式中4乘2和4乘4中的2和4在图中表示什么?

  生:2表示每张饼分成2份,一张饼吃2天,4张饼可以吃8天,4表示4分之一的倒数,代表一张饼吃4天,4乘4等于16天。

  师:太棒了,给她点掌声。这个同学解释了2遍,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听懂。

  这两个算式是整数除以分数,通过这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一个乘这个数的倒数。

  师: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我们用整数除以分数代表更准确些。

  观察这四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他们每人都有四张饼

  师:这是从表象上看,我们可以算式更深层次去分析。前两道题是整数除以整数的除法算式,后两道是整数除以分数的除法算式,他们都是求4里面有几个除数。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算式意义有什么关系?

  生:是不是可以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

  师:no,我是说意义上,前两个和后两个算式都是在求4里面有几个除数,也就是说整数除法意义和分数除法意义有什么关系?就两个字。

  生:相同

  师:有什么不同点?

  生:以1为分界线,1往上,商比被除数小,1的话,商和被除数相等,1往下,商比被除数大。

  师:说的不错,但是就以这两个题,其实我们在找不同点的时候,可以从计算方法上去分析。前两道整数除以整数除法你是怎么计算的,后两道整数除以分数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整数除以整数直接除,整数除以分数把分数变成它的倒数。

  师:说的特别好,掌声送给他。奖励20分当家币。

  (二)探究分数除以分数

  演算法验证

  师:刚才我们结合分饼的过程掌握了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那么这种方法针对分数除以分数也同样适用吗?我们来看这道题,(÷)谁会算?

  生:÷,我打算把变成倒数,用乘,3和9约分,4和8约分,最后等于。

  师:你是利用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来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但是这只是一个猜测,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分数除以分数也可以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大家想,我如果我们用刚才简单的分饼初级操作来验证力不从心。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方法,叫做演算法。演算法是你经过深入学*数学常用到的一种方法。根据知识的新旧承接,利用旧知识迁移、转化,算出结果,要想用演算法验证整数除以分数同样适用于分数除以分数需要用到哪些旧知识?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对,你怎么这么聪明!你怎么想到的?

  生:两个数互为倒数,相乘是1,乘等于1,所以除以,用乘。

  师: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提示:分数除法就要用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生:a÷b=b分之a,b不等于0

  师:太棒了,商不变的性质用文字说明一下吗?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不为0的数,商不变。字母表达式里的C表示什么(相同的倍数)

  师:还有除数的性质

  知识链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b分之a=a÷b,b不等于0

  2.商不变的性质:a÷b

  =(a×c)÷(b×c)

  =(a÷c)÷(b÷c)【c≠0】

  3.除法性质的扩展应用:a÷b÷c=a÷(b×c)a÷(b×c)=a÷b÷c

  a÷(b÷c)=a÷b×c

  生:A除以B除以C等于A除以B乘C的积

  师:还有除法性质的逆运算,还有性质扩展。

  请同学们利用这些知识链接小组合作完成学*单上的第二部分内容

  老师巡视,抽取样本(独立完成时间:1分25秒。小组合作时间:3分钟)

  师:同学们想出验证方法

  生1:根据商不变性质验证(附:验证方法)

  师:说的特别好,为什么。没想打到你们验证出来,我在备课时想到一种验证方法,谁看懂老师的方法?结合每一步说一说运用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分数与除法关系及除法性质应用这些步骤要为了说明什么?

  生: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等于这个数乘另一个数倒数

  (三)探究分数除法法则

  师:整数除以分数对分数除以分数同样适用。昨天和孟老师学*分数除以整数,今天学*分数除以分数,其实这些都是分数除法,所以算法及算理是相同。用一句话总结分数除法算法法则、

  生: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倒数

  师:计算分数除法转换为分数乘法计算

  虽然我们只有一节课的缘分,但是你从我这里学*的不是有限的知识,而是学*数学的思想方法、*惯。我有一个*惯,把数学文字用哪个字母表达出来。现在请同学们用字母表达式表达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生:a÷b=a×。

  师:对b做说明

  生:b不等于0

  师:我们接下来进行一场实战演*。指名读学*指南。老师巡视

  (学生完成时间:3分钟10秒小组讨论时间:5分钟)

  师:出示学生样本,请学生讲一讲填表过程

  生:根据除数特征填表,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

  师:解释一下字母表达式。

  存在疑问:

  1.只能用ABC表示吗?(任意)

  2.字母只能代表分数吗(分数,小数,整数)

  师:计算分数除法注意什么?

  生:除以一个数要变成乘这个数的倒数。

  师:总结:变-不-变(除号变乘号除数不变不除数变倒数变)

  这有一道题,说思路

  总结:小数,分数在一起,解决策略是什么?

  生:小数变分数

  三、课堂总结:不管计算加减乘除,先同意数的形式,再计算。

  你们不仅凭自己收获数学知识,还掌握数学方法思想解决策略。同学们你们太棒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逆解题,从而认识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突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数量关系的分析,判断哪个量是单位“1”,难点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复*辅垫

  1. 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好多的物质是什么吗?(水)

  对,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它对我们人体是至关重要的,是构成我们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那么你们了解体内水分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吗?

  师:老师查到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2.复*旧知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同学们如果告诉你们,我的体重是50千克,你们能很快算出我体内水分的质量吗?

  学生回答后说明理由。

  师:算一算你们自己体内水分的质量吧!

  生答

  师:一儿童的体重是35千克,你们能帮他算出他体内水分的质量吗?你们都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回答后出示:儿童的体重× 5 (4 )=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

  35× 5 (4 )=28(千克)

  师:谁还能根据另一个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式?

  **的体重× 3 (2 )=**体内的水分的重量

  2.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可真好,如果老师告诉你们小朋友们体内有28千克水分,你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 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 课件出示例题。

  2. 合作探究

  师: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并解答出来。

  3. 学生汇报

  生1:根据数量关系式:儿童的体重× 5 (4 )=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进行解答。(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课件)

  生2: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的,知道体重的 5 (4 )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来做。

  28÷ 5 (4 )=35(千克)

  4. 比较算法

  比较算术做法与方程做法的优缺点?

  (让学生进行何去讨论,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统一,便于理解。)

  5. 对比小结

  和前面复*题进行比较一下,看看这题和复*题有什么异同?

  (1) 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 复*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 可以用方程解答。

  (3) 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6.试一试: 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 3 (2 )。一件上衣多少元?

  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谁和谁在比?哪个量是单位“1”?

  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的?

  根据学生回答画线段图。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学*板演,其它学生在练*本上做)。

  师:这道题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吗?

  (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只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为用除法计算。)

  三、 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 (投影)看图口头列式,并用一句话概括题中的等量关系。

  (1)

  (2)

  2.练一练:

  (1)、小明体重24千克,是爸爸体重的3/8 ,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2)、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5 (2 ),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3.对比练*

  (1)一条路50千米,修了 5 (2 ),修了多少千米?

  (2) 一条路修了50千米,修了 5 (2 ),这条路全长是多少千米?


《分数除法》说课稿9篇(扩展5)

——分数除法教案6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整理与复*

  【单元主题分析】

  本单元的概念比较多,尤其是比的初步认识这节中相似的概念较多,并且容易混淆,因此复*时要着重使学生弄清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做题时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良好的计算*惯。在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注意运算顺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并通过交流了解其他算法。值得强调的是: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对学生来说是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另外,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步骤。让学生知道分数应用题应该怎样想,学会思考的方法。还可以将它与比的应用进行对比,发现这两种题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复*目标】

  1、学生自主复*本单元的概念,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引导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和比的意义、计算及应用。

  2、通过梳理与沟通,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如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求比值、化简比,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等。

  3、培养学生良好的复**惯。

  【复*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求比值以及化简比的计算;会正确地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文字题。

  【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练*纸

  【复*过程】

  一、回顾整理、汇报交流

  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复*并整理分数除法这一单元,完成了吗?把你整理的内容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生小组交流)

  师:我选了几份有代表性的',想看看吗?

  (学生汇报)

  ①简单列出本单元提纲 ②总结出个别重要的知识 ③虽然知识点零碎,但很全面

  师:能把这么多零碎的知识全面的总结出来,看来你们很用心地对本单元进行了复*!可是,你们知道吗?复*不仅仅是回顾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总结出学*方法,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

  二、练中梳理、沟通联系

  师:请看(出示线段图) 什么图?仔细看,你能看明白什么?

  生:b是单位“1”,分成了5份,a占了3份;a是b的 —理解的真好!

  师:它可以用一个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呢?

  生:b× =a

  师:你能把它改写成两个除法算式吗?

  生:a÷b=

  a÷ =b

  师:为什么这样改?(积÷因数=因数)

  所以说,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想一想,两个数相除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

  生:比。

  师:什么是比?

  师:那么a比b是 ?

  生:a:b=

  师: 是什么?(比值)

  它还可以表示a与b的比是3:5

  在a÷b= 这儿它是商

  看来,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有什么联系呢?

  (生说,然后示课件)

  有没有区别呢?(运算、数、关系)

  师: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师:好了,下面看这儿 a÷ =b,如果a是2,你能算出b是多少吗?

  (生计算)

  师:说一说,怎么算的?

  师:除以 ,算的时候变成了乘 ,依据什么?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生说)

  乘除数的倒数,这样,就把分数除法的计算转化成了乘法。(示转化)

  师:想一想,像这样,a是2,b是 , a与b的比还是( )吗?

  (生有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

  师:究竟是不是呢?(算算看)

  生:(① 2÷ =2÷ =2× = )→这是求比值的方法,得到比值还是

  师:②看看这种方法可以吗?2: =(2×3):( ×3)=6:10=3:5=

  ↓ ↓

  为什么前项×3 后项也×3 ?

  这是通过化简比,得出结果还是3:5

  问:化简比依据是什么?

  对比:谁能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不同?

  生:求比值可以用前项÷后项,是一个商,结果可以是小数,分数或整数。

  而化简比是根据比的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结果必须写成比的形式。

  师:其实,求比值的计算中,常常会用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解决问题,提升方法

  1、根据线段图提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

  师:如果a是六年级女生有300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六年级总数?

  师:可以吗?还可以怎么提?(示题)会做吗?

  生:300÷

  师 为什么用除法?题目的关键是哪句话?

  生:女生是男生的

  师:根据条件,可以写出什么数量关系式?

  生:(男生)× =300

  师:现在知道为什么用除法了吗?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 〤=300

  2、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师:如果把条件换一换:女生比男生少 怎么做呢?

  (生做,然后汇报交流)

  师:对比这两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男生是单位“1”,未知 。

  师:求单位“1”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可以用方程,也可以用除法。

  师:用除法做是根据了除法的意义,而用方程相当于顺着题目的意思列式,把分数除法问题转化成分数乘法法问题 ,这样就简单了。

  3、比的应用

  师:我把题目全换一换(示投影),变成了什么问题?

  生:比的问题

  师:能直接列式吗?

  生:列式解答

  师:把比转化成分数

  问:为什么不用方程?

  生:单位“1”知道,是800人。

  师:这种按比分配的问题,也转化成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

  小结:这样把知识联系起来,问题就简单多了,应用起来也更灵活了!

  四、综合练*,自我检测

  师:经过我们再次整理,就把本单元这些散落的知识点穿在了一起,形成一个知识网。找到了联系,明确了方法,老师这儿还有一份检测题,有信心完成吗?

  (分发练*纸,根据完成情况反馈交流)

  (分析错因,大多是计算出错)

  小结:看来掌握方法固然重要,细心认真的学**惯也很重要!

  五、课堂小结

  师:咱们六年级的同学,面临对小学六年所学知识的复*。希望今天这节课对你们以后的学*能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附练*题

  一、 填空

  1、8:10= =40÷( )=( )(填小数)

  2、20千克:0.2吨的比值是( ),最简整数比是( )。

  二、计算

  ÷2 ÷

  ×8÷ ( ÷

  三、应用

  一本书的 是80页,已看的与未看的页数比是9:1。已经看了多少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

  说出下列分数的倒数。

  二、新课

  1、教学例3

  提问:按照题意应该怎样列式?(生说师板书)

  想一想:分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回答计算步骤,教师板书)÷=×==3

  教师: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跟整数除以分数有什么联系?

  让学生总结:(整数除以分数,被除数不变,把除法转化成乘法,也就是转化成乘原分数的倒数。分数除以分数,也是被除数不变,把除以分数转化成乘除数的倒数。)也就是:(教师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学生看书P29读法则。

  教学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

  做完后让学生进行对比,三道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第一题是乘整数的倒数,第2、3题是乘分数的倒数。)

  教师提问:整数能否看成分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教师:前面学过的分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能否统一成一个法则呢?(可以,这就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教师板书)

  学生看书P30并读统一的法则。

  三、巩固练*

  1、做P30例4前面的做一做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法则。

  2、做练*八第5题第1行的小题。第6题的前两栏的题目。

  3、做第7题。注意引导学生列式,(这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的文字题。用除法计算。)

  4、做练*八的第8题。

  学生做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5、做练*八第9题。

  做题前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1千米等于多少米?1 吨等于多少千克?1小时等于多少分?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做完后集体订正。做练*八第10题。教师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提问:这题求什么?分析以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

  教师先问学生今天学*了什么?然后指出:分数除法法则是除法普遍适用的法则。

  五、作业

  练*八第5题第2行的小题,第6题的第3、4栏小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及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数除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

  (2)把2块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

  (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 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7。

  师:把一张纸的4/7*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4/7÷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7÷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7*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也就是2/7。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7÷2=4÷2/7=2/7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7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7÷2=4/7×1/2=2/7

  师:对这种做法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儿是除法怎么变成了乘法?

  师:老师也有这个疑问,你能讲讲吗?

  师:谁能结合图来讲一讲呢?

  师:很好!把除法转化成乘法,问题迎刃而解,你真棒!……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7,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7*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 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 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7÷3=4/7×1/3=4/21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7÷3”表示把4/7*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7*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7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7的1/3是4/21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①师:在计算这两道题时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算法,计算左边这道题你比较喜欢那种方法?右边呢?

  ②在两道题的计算中同学们都想到了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请观察一下,左边这道算式,在转化的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么变的?

  ③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那像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一般可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小组活动,说算法。

  ④师:通过研讨我们知道了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数,但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所以通常转化为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来计算。

  出示: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有,除数不能为0。

  师:谁能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完善算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⑥那象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约分!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分月饼来导入新知,再通过实例验证,自己总结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

  1.注重对算理的探究。

  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根本。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借助除法的意义和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整数除以整数(0除外)与整数除以分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体会“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理解分数除法意义的机会,还教会了学生一种学*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

  2.突出自主探究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计算方法,再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更深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数除法(二)(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4张饼,*均每人得到了2张;还是同样的4张饼,*均每人得到了1张。你能猜出两次分别是几个人分的饼吗?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以猜一猜的形式导入新课,生动地呈现例题,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探究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上面例题。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明确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每2张一份,可分成几份?4÷2=2(份)

  每1张一份,可分成几份?4÷1=4(份)

  (3)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①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代替饼,画一画,分一分,完成填空,并汇报自己的分法。

  生1:我把每个圆都*均分成2份,一共可分成8份,可以用算式4÷=4×2=8(份)来表示。

  生2:我把每个圆都*均分成3份,一共可分成12份,可以用算式4÷=4×3=12(份)来表示。

  ②观察算式,明确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下面两个算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4÷=4×2=8 4÷=4×3=12

  小结: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独立完成整数除法的计算,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借助画一画、分一分的方法完成除法到乘法的转化。通过自主观察、小组讨论交流,真正理解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1)出示教材57页中间例题的表格。

  (2)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前两行,讨论、交流表格中各项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组织学生填写表格。

  (4)讨论:从表格“算式”一栏,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算一算,巩固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材57页下面例题。

  (2)汇报交流,说明计算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能约分的要约分)

  ⊙巩固练*,提升反馈

  完成教材58页3题,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58页1、2题。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二)(1)

  4÷=8 4÷=12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1,第一单元的内容。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知识的过程。


《分数除法》说课稿9篇(扩展6)

——分数与除法说课稿 (菁华5篇)

  一、指导思想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尝试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尝试、讨论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一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良好学*惯的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教学难点

  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学生虽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尝试教学法,利用学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尝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引导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尝试探究、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整理归纳贯穿于整节课。

  总之,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的数学思维状态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五、说教学程序

  针对以上思想,我说一下教学流程中的每一步设计意图:

  (一)、复*导入 点明课题

  因为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意义理解,明确本节课要干什么。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唤起生成,由6张饼*均分给3个人,怎样列式得出除法,然后根据除法的意义顺势引导1张饼*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样列式,然后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给学生以表象的认识。

  2、尝试探究,

  首先提出问题:3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分一分,讨论交流,并让学生展示分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多媒体展示分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三张的四分之一就是一张的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张。

  这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马上进行补充事实,举一反三。

  2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3张饼*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张?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的迁移知识,得出2/4与3/5。

  3、归纳概括

  通过以上的动手尝试探究,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同时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三)尝试练*

  接着,就是学生进入当堂练*中,设计有层次的、题型多样的练*,及时的巩固新知,达到当堂学,当堂清的效果。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从总体来看,本节课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兴趣比较浓厚,而且学生动手分的情况也比较好,也能大胆的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我感受到数学的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途经。但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

  1、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

  2、学生展示分的过程时没有点到位,有点乱,不太突出。

  3、总结归纳时没有充分放手学生,而且比较急匆匆而过。

  4、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克服这些困难,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分数的意义、初步探索并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的。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是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学*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以及学*分数与小数互化等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

  2.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和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共安排4个环节完成。

  一、复*铺垫。出示情境图:把8块饼*均分给4个小朋友 ,每人可以分得多少块?如何列式,为什么?

  二、探索新知:分成以下6个层次完成。

  第1层,分析问题,列出算式。我首先把刚才的情境图变为:把3块饼*均分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多少块?学生很容易将复*题的解题方法迁移过来,列出算式3 4,老师适时板书出来。

  第2层,动手操作,探究结果。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每人分到的饼不满1块时,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个分数是多少呢?接着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圆形卡片,在小组内动手做一做。

  第3层,组织交流分法,得出答案。可能会出现两种分法。一种是一块一块地分,每人每次分到1/4块,3个1/4块是3/4块。第2种分法,3块一起分,每人分得3块的1/4,即3/4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两种分法用电脑动画逐个演示。并相机完成板书:3 4=3/4.

  第4层,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我提出“把3块饼*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让学生将探索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并在组织交流时适时板书:3 5=3/5.

  第5层,归纳总结。这时,我指着板书内容提出问题: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同时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小结: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然后板书:被除数 除数=被除数/除数。最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字母表达式,并让同学们讨论为什么分母不能为0,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a b=a/b.

  第6层,尝试练*。先试做“试一试”的题目。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接着让学生独立做练一练的两组题。第一题要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二组继续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新知。这一环节共安排5组*题。

  1、做练*八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口答。

  2、做练*八的第二题。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3、做练*八的第三题。让部分学生说说是怎么向的。

  4、做练*八的第四题。要让学生说出题中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5、做练*八的第五题。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再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先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在适时补充:这节课我们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其实数学上很多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同学们不但要会做题,更要思考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你就会越来越聪明。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分数与除法中的第一课时。我将就“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四方面进行说明。

  (一)、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认识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教学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第一小节的授课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教学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地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而产生的新的应用题。本节课承接了分数的意义等知识,又为今后学*单位名称的转化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所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体会量与率的区别十分重要。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二)、关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认识,针对学生的学*水*,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如何用分数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生生合作中学会倾听,收集他人的信息,在师生合作中,大胆创新勇于发现,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而本节的难点是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它具体表示的意义,也就是通过分数与除法之间各部分关系的教学,实际上要将分数的意义在学生的感性认识上进行一次升华。本节课我采取利用具体实物,图形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采取在大量的数活动和数学信息中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进行中,要充分创设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氛围,设计生动有趣,富有个性的数学活动,在学*中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实实在在的学好基础知识,让每个学生通过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学*空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注重发展

  练*有层次,由尝试练*到综合练*到发展练*,层层深入。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情引入,自主建构。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知识上学*新知识,让学生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铺路搭桥。

  (1)(课件展示)

  1)6块月饼分给3人,每人分多少块?

  2)1块月饼分给2人,每人分多少块?

  3)1块月饼分给3人,每人分多少块?

  (2)问一问他们怎样计算每人分得的块数?

  (3)当他们发现不能得到整数的商时,引导他们讨论应该怎样表示他的结果。

  从而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4)介绍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的由来。

  二、在目标的递进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将数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有现实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

  (1)出示例1:例1:把1个蛋糕*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1)生讨论

  1在讨论过程中,启发学生用一个数表示

  2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1:从图上我可以知道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

  生2:求每人分得多少个,要算1÷3得多少?

  师:1÷3得多少呢?

  (2)出示例2:把3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人*均分得多少块?

  ——首先请他们估算一下每个人应分得多少块?

  参考答案:

  A、半块B、半块多c、一块

  ——其次,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最后展示分法

  (3)列出完整的算式,并用分数来表示具体的结果。

  (4)在教授完例1和例2后,不忙于理论的总结,因为在这里学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那么教学设计为请他们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和结果,猜测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情况,安排模仿练*,感性体验数学活动。

  把1米长的钢管*均分成3份,每份长多少米?

  体会当得不到整数结果的时候,用分数来表示他们的商,发现分数的分子是除法里的被除数,分母是除法里得出术,在总结完各部分关系与分母公式后,请他们推理一下,除法理由具体要求吗?(除数不能为零)那分数有没有要求呢?说一说理由,教师板书b≠0,引导进行验证从分母所表示的意义说明没有意义。

  三、掌握知识技能,实现数学思想的深入。

  结合本书的重点,难点,这一部分教学的目的要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应用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在有层次的练*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建构知识的框架,实现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入。

  练*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①强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5=5÷12=7÷8=

  让学生叙述一下你观察到了什么?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学生想一想,你都可以知道什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观念训练知识的迁移能力。怎样解答?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②用分数表示商的意义的总体认识。

  单位换算:9cm=()dm3cm=()m7dm=()m

  11秒=()分5分=()时8时=()天

  四、画龙点睛,留下个性发展的空间。

  课程的最后以学*目标进行提纲式小结,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再次重申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惯教师引导思考练*一中每段的长度都不一样,要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认识上、意义上、联系上进行一次升华。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识,为今后的继续学*留下个性发展的空间,释放无穷的潜能。

  五、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为新授例题。

  第二部分为总结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识。

  第三部分为分层次的发展思维。

  这样设计的目的再现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一切事物发展的本质特点,更重要的是渗透给学生,从实践中上升为理论,又用于指导新的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真实性,从而树立从小爱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6~66页——分数与除法。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对于分数,学生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通过直观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这节课内容之前,又进一步学*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学生学*本节内容的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初步沟通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例2明确指出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例题后通过适当的练*,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关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本课时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分数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分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数学概念,它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在本节课之前,学生是从“行为”(*均分物体)入手认识分数的;本节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对分数的进一步的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突出这一点。

  (二)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和理解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并从中体会到用分数表示除法商的优越性。

  能在几组例证的探索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规律,激发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掌握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难点是理解两个数相除商用分数表示。

  三、教法、学法

  在这一节课中,我以学生熟悉的*均分问题和分数的意义作为学生学*的基点,借助实验操作、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经历

  (b≠0)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逐步构建除法和分数之间关系的模型,学会用分数这个新的数表示除法的商。

  四、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抛砖引玉。

  1、把6颗糖,*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颗。

  2、把3颗★*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颗。

  3、把1块月饼*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块。

  【设计意图:虽然只是简单的.3道题目,但却复*了旧知识,同时又巧妙地引出新知识,抛砖引玉,为下面的研究埋下伏笔。】

  承上启下,初步建模

  1、承接前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3;根据分数的意义,每人可得这块月饼的,借助月饼图可知,1块月饼的也就是块月饼。因此1÷3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用分数表示结果;其次借助数形结合,巧妙地把除法计算与分数初步联系起来。]

  2、把题目改为:把1块月饼*均分给4名、5名、6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3、追问:如果*均分给7名、8名、9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如果是b名同学呢?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初步理解:如果被除数是1,不管除数是几,都可以用几分之一的分数表示1÷几的商。初步建立的数学模型,为下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深入探究,理解含义

  出示例2:把3块月饼,*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通过“估算——猜想——验证——汇报反馈———小结”这几个环节,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3÷4的商。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两个预案,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

  预案1:先把1块月饼*均分成4份,每人分1份,就是块;再用同样的办法*均分另外2块同样大小的月饼。这样每人分得3个块,就是块。

  预案2: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均分成4份,每人取其中的1份,就是3块饼的。1份有3个块,拼起来就是1块饼的,即块。

  归纳类比,发现规律

  1、把3块月饼,*均分给10名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分数除法》说课稿9篇(扩展7)

——《分数除法》教案菁选

《分数除法》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除法》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用假设对比方法来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通过理清数量关系、找准工作总量来解决学*中的难点问题,掌握用假设法来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态度、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与单位“1”的关系及工作效率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以前我们学过做工问题,谁还记得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口述,教师出示投影: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2、外贸公司的蒋经理急需加工3000套服装。

  甲厂单独完成需15天。

  乙厂单独完成需10天。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

  (1)依据三量关系,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2)说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三个量间的关系的其它的等量关系式

  3、引出课题:

  像这样的涉及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工程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外贸公司的蒋经理急需加工一批服装。甲厂单独完成需15天,乙厂单独完成需10天,两厂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将导入的*题与例题放一起进行对比)

  2、阅读理解

  请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已知:甲厂的工作时间,乙厂的工作时间;未知:两厂的工作效率、工作总量)

  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求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3、变换题中的条件再分析解答。

  (1)把3000套改为6000套、1500套、5000套、9000套。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选择一个数据解答出来。

  3、分析与解答

  (1)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道路长度未知,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类问题

  (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出示课堂活动卡(分小组讨论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设加工套服装

  甲厂每天加工多少套:

  乙厂每天加工多少套:

  两厂合作,每天加工多少套:

  两厂合作,需要多少天:

  4、展示环节

  (1)抽3-4组同学上台进行展示,并说明解题思路。

  (2)观察比较几位同学的解决过程,找发现。

  (学生畅所欲言:几组同学的工作总量不一样,每厂的工作效率不一样,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5、归纳总结

  三、巩固练*

  1、六(2)班教室做值日,由吴丽斌同学单独完成需x小时,由周超同学单独完成需小时,两人一起做,要多少时间完成?

  2、导入部分加一个条件,丙厂也来加入,丙厂单独完成需12天,请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总结

  1、用分数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1)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

  (2)谁几天完成,谁的工作效率就是几分之一

  (3)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工程问题来解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能准确解答应用题.

  2.加深学生对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会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引新

  (一)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花手绢的块数是白手绢的

  2.白手绢块数的 正好是花手绢的块数.

  3.花手绢的块数相当于白手绢的

  4.白手绢块数的 倍相当于花手绢的块数

  (二)教师提问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什么方法?

  (三)谈话导入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每一类应用题的特点,巩固解题方法,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下面一组练*.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3

  1.课件演示:分数除法应用题

  2.比较.

  (1)我们把这三道题放在一起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相同点:三个数量是相同的;需要找准单位“1”来分析.

  (2)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不同点:已知和所求不同;解题方法不同.

  3.小结:分数应用题主要有以上三类: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4.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

  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必急.

  三、巩固练*

  (一)应用题

  1.一个排球36元,一个篮球40元,一个排球的价钱是一个篮球价钱的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分析列式

  (2)要求根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改编出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

  2.学校有故事书36本,是科技书的 ,科技书有多少本?

  3.学校有故事书36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 ,科技书有多少本?

  (二)补充条件并列式解答.

  一条路长15千米,修了全长的 ,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答案

  1.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2.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50千米,修了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240× 240÷ 150÷240 240÷150

  (四)思考题

  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数的 .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三类题的对比练*.解决这三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一)解答下面各题

  1.六一班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有20人.女生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2.六一班有学生45人,女生占 .女生有多少人?

  3.六一班有男生25人,占全班的 .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二)校园里栽了杨树144棵,栽的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 ,校园里栽了松树多少棵?

  (三)学校买了蓝墨水30瓶,红墨水24瓶.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倍?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除法对比练*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4÷12=

  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12× =4(只)

  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 .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4÷ =12(只)

  教案点评:

  本教学设计把三类应用题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既突出了每一类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又通过对比,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三类题的异同点。巩固练*形式多样,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时间:20xx年11月26日

  地点:大会议室

  主备人:赵

  参加人员: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教研内容: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