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课件 >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精选5篇)

日期: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 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 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

  (3) 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

  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

  2.例、*题的意图

  通过补充的引例,复*回顾上一学段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例1为P5练*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补充例3是例2的延续,在不明确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例3的学*,训练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理解、体会正、负意义的相对性,并恰当的用正、负数表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补充例4则是对例3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加强,通过训练,让学生说出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正、负数的应用能力,逐步提升正、负数相对性和相反性的理解.

  *题的设置是针对例题掌握情况的检查.教科书p5练*(2)、(3)、(4)是针对例2而设置的.补充练*1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与数量的理解.补充练*2是对例3的掌握情况的检查.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对于相反 意义及数量含义的理解,以及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思维的层次,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数量指的是具体事物的多少.再分析是否是同一类事物,在是同类事物的基础上确定是否是相 反关系.强化学生分析的层次性.在操作上,通过大量实际生活材料的分析和例2的学*让学生对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归纳,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性认识,最后通过练*1的判断对错进一步强化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过程中体现的正与负的相对性是另一个难点,通过例3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认识具 有相反 意义的量,进而让学生认识正、负的相对性,通过例4的教学强化进一步强化对正、负的相对性的理解.

  二、新课引入

  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强调数学的严密性.

  教师举例: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是***,身高1.71米,体重75.5千克,今年32岁,我们班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46%,女生26人占总人数的53%.

  问题1:老师在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试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分类方法分类.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总结:整数和分数两类.

  问题2:生活中 ,仅有整数和分数就够用了吗?

  引例:学生观察前面的几幅画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讨论这些带有符号的数在实际中表示什么意义?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以前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引进一些新的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示生活实际中数量关系.

  三、例题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例中出现的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补充例1:(1)下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0, -3.14, ,120,-1.732, .

  正数前面的+号通常省略.了解正负数形式上的区别(符号不同),形成中的联系(在以前学*的非0整数和分数前加上符号)

  问题3:在整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整数吗?在分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分数吗? 使学生对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有初步的了解.

  (2)指出(1)中的分数、整数.(为有理数的学*做铺垫)

  问题4:为什么要引出负数?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学生回答问题.(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

  补充例2:用正、负数表式下列各量.

  (1)若把上升5m记作+5m,那么下降5m记作 .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表示为 .

  (3)向南走5000米记作-5000米,那么向北走8000米记作 .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意义相反.如向东的反向是向西,上升与下降,收入与 支出.二是他们都是数量.

  练*思考.书P5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例子.(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的数量的理解程度.

  补充例3:.用适当的数值表示下列实际问题的数量.

  (1)某地白天的温度是30℃,午夜的温度是零下10℃.

  (2)某出租车在 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向 东行驶3km,又向西行驶了5km.

  (3)一商店在一小时内收入200元,又支出150元.

  (4)甲公司本月的销售额增长13%,乙公司本月的销售额下降了2.9%

  本例题是一发散性问题,没有规定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所以先要指明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在解题中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 比如: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 反之,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进一步加深对正、负数相反性及相对性的理解.同时要明确,通常情况下,零上、增长、收入用正数表示,零下、减少、支出用负数表示.

  补充例4:解释下列各语句中表示各数量的数值的实际意义.

  (1)七月份的物价比六月份增长了25%,八月份比七月份增长了-2.3%.

  (2)经过绿化,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增长-4.5%.

  (3)某仓库上午入库货物-3500t.

  (4)缆车上升了-78米.

  (5)小红这次考试分数比上次增加了+2分.

  (6)盈利-300元.

  分析:强调负数表示的是与其具有相反关系的量.(1)降低 2.3%,(2)降低4.5%,(3)出库3500t,(4)下降7 8米,(5)增加了2分,(6)亏损300元.

  四、课堂练*:

  1.P5练*(2)、(3)、(4)

  补充练*2: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A.向南走-60米表示向西走60 米.( )

  B.节约50元与浪费-30元是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

  C.快与慢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

  D.+15米就是表示向东走15米.( )

  E.黑色与白色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

  F.向北4.5米和向南8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

  补充练*3:用正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温度上升3℃和下降5℃. (2)盈利5万元和亏损8千元.

  (3)运进50箱与运出100箱. (4)向东10米与向西6米.

  五、课后练*

  1.课本P7 第1、2、3.

  补充练*:

  2.下面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5,+1,0.07,-1.414,1.98%,0,-20%,-1000,11/9,0.001

  3.如果一个物体沿东西方向运动,若规定向西为负,向东为 正,

  (1)向东运动5米和向西运动10米各怎样表示?

  (2)-30米和50米各表示什么? (3)物体原地不动怎样表示?

  4.说出下列每句话的意义.

  (1)小明在围棋比赛中输了-5盘. (2)今晚的气温升高了-3℃.

  (3)电梯下降了-4层. (4)李华体重增加了-2公斤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 2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负数,同时渗透“对应”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4、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上数学,数学和什么打交道最多?数学课离不开数,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也非常密切。(边说边板书:数 数)下面老师要说些数据,请你们认真听,当一名小记录员,看谁能经过思考,将老师所说的数据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准确地记录下来。能开始吗?

  1、中国队参加足球比赛,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输了2个球。

  2、寒假开学,我校四年级转进学生7人,五年级转出学生3人。

  3、小刚的妈妈卖服装,今年三月份赚了900元,四月份赔了100元。

  二、探讨交流,感知新知。

  (一)交流记录的数据信息,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1、展示同学们的记录单(随机进行)

  根据同学们的记录情况,启发同学进行分析,相互之间交流看法。

  谁写完了,举起来让我看看(教师桌间巡视,收集相关信息。)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2 四年级 7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2五年级 3 四月份 100

  刚才老师收集了几个同学的记录单,请你们看看,有什么想法?(不能准确地表达老师所说的意思)

  看来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记录一些数据,有时候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刚才老师说的这些信息进球和输球;转进和转出;赚和赔都是相对应的。(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这张记录单,只把数据记了下来,没有说明情况。请看这张记录单,你觉得怎样?(请学生们交流看法)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进2个 四年级 进7人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输2个 五年级 出3人 四月份 100

  这位同学能把前两条信息准确的记录下来,用的是什么方法?(汉字)这种方法怎么样?(麻烦)

  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请同学进一步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分别展示学生不同的记录方法。)

  2、小结:你用的符号意思你明白,他用的符号意思他明白,那我们要想让大家都明白,就应该用共同的符号。(视课堂学*的情况而定,如果有用“+”、“-”就来展示一下,让同学们了解。)

  3、统一记录的方法和形式看,咱们同学还有用这种方法记录的: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2 四年级 +7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2 五年级 -3 四月份 -100

  谁说说用这种方法记录好在哪儿?(能准确表达老师要说的意思,简单)

  小结:这种记录方法中所用的这两个符号“+”、“-”是数学符号,(教师边说边板书:+、-)。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大家进行交流的。以前我们见过它,想想在哪儿见得最多?现在它们可有新的名字啦,我们管它“+”叫正号(师边说边板书:正号),跟我读:正号。它“-”叫负号(板书:负号)读:负号,人们在数学中就用这种符号来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二)认识正数和负数,读、写正、负数。

  1、认、读正、负数。

  像记录单中这个数+2,我们就读正2(板书:+2)跟我读:正2;它“-2”,读作:负2(板书:-2)跟我读:负2。

  用刚才的方法,谁能读出后面的4个数?(指名读,随着生读师板书:+7,-3,+900,-100)

  小结:刚才我们用正号和负号能清楚地记录数学信息,从中我们也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师板书:正、负)。

  练一练:谁能说出几个正数和负数,说的完吗?正、负数是无穷多的。(渗透集合思想)用一个符号表示……(师同时板书)

  课件出示:-100,+68,-1.5,+,-,36

  请同学们开火车读,其他同学判断。

  讨论36是什么数,介绍为了简便起见,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猜猜看,36是正数还是负数?

  告诉你,像这样的数是正数,为了简便起见,正号可以省略。同学们想一想,负号可不可以省略,为什么?(区分不开)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归纳:为了正确的区分正数和负数,负号不能省略,正号可以省略。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正数和负数,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行吗?

  2、写数,认识“0”

  课件出示练*

  做完后同学交流结果。

  谁想把你做的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学生说,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

  重点讨论“0”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介绍负数的历史

  通过以上的学*,大家已经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其实对负数的认识,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人在很早以前就想出了用不同方法记录正数和负数,大家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

  ⑴、出示课件,请同学读上面的信息,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听了他们的介绍,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⑵、学生谈感受

  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使用负数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行德育渗透)

  (三)寻找生活中的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1、从天气预报入手,感知负数的意义。

  负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请看大屏幕,这是2003年11月3日北京市气温分布图。

  出示课件:找同学读一读。

  谁能读出上面的气温?

  区别-1℃和1℃所表示的意义,感知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这个气温分布图上,有这样两个温度:-1℃和1℃,谁能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是零下,1℃是零上)(-1℃比1℃要冷)

  小结:在通常情况下,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把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100℃在0℃以上,可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可用负数表示。由此可见,0℃很关键。

  2、在温度计上找温度,体会水银柱越往上升温度越高,水银柱下降温度降低,0℃以上为正数,0℃以下为负数。

  把你的温度计准备好,请你在温度计上表示出10摄氏度。(展示同学们的温度计,有两种可能,一种是10℃,另一种是-10℃)从温度计中更能看出0℃的重要性了。

  (四)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并总结规律。

  正数和负数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边说边演示)请看大屏幕,直线上有无数个点,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点为0点,每小格代表单位1,如果我要写正数,在0的哪边写?还可以写好些,正数都在0的右边,那0的左边就是(负数了)。

  负数 正数

  越来越大

  -3 -2 -1 0 1 2 3

  越来越小

  请你观察这个图,从左向右看,你发现了什么?(从左向右数越来越大)还可以从哪边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从右向左数越来越小)从这个图中你能看出0是什么数吗?(板书: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和正、负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0小于所有的正数,大于所有的负数)可以用这个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吗?(同时板书:“<”)

  三、走进生活,巩固新知。

  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1、电梯中的负数(出示课件)

  下面请同学看大屏幕,叔叔应该按哪个键?阿姨应该按哪个键?

  2、存折上的负数。

  3、方向问题(出示课件)

  我们继续往下看,默读题目,谁读懂了,谁能填空?

  4、课本P73例4(出示课件)

  请看这幅图,我们以海*面为分界线,图中高于海*面有两点,低于海*面有哪几点?用正、负数读出图中的数据。

  5、刘翔跨栏的画面(出示课件)

  认识他吗?请你默读信息,思考当时赛场风速每秒-0.4米是什么意思?谁能解释一下?

  四、归纳总结,质疑问难。

  可见,正、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以后大家千万要留心身边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要学的数学知识。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你们过得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看着你们举起的手,大家都有所收获。

  哪儿不明白?

  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考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五、留心生活,完成作业。

  作业:1、完成自主丛书P43 1、2、3题;

  2、课后思考: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板书:

  负数 < 0 < 正数

  -2 +2 +正号

  -3 +7 -负号

  -100 +900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 3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 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 教科书第5页练*

  小结与作业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 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17页,2.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及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学*负数的必要性,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工具和方法:

  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

  25oC,10oC,零下10oC,零下30oC。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2

  .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

  3千米和向西行驶

  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①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②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①能用我们已经学的来很好的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

  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

  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②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能否从天气预报出现的标记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在例1中,我们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为负。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记作3千米,向西2千米应记作―2千米。

  后面的例子让学生来说(注意词的表达)。

  在以上的讨论中,出现了哪些新数?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等数。像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

  等,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

  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课堂练*

  课本

  p18:1~4。

  4.小资料:

  世界各国对负数的认识和接受也有一个过程。如1484年法国数学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但他不承认它,说负数是荒谬的数。

  1545年卡尔丹承认方程中可以有负根,但认为它是“假数”。直到1831年还有数学家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还特意举了一个“特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父亲56岁,他儿子29岁,问什么时候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通过列方程解得x=―2,他认为这个结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2正是说明两年前父亲的岁数将是儿子的两倍。

  5.例题:

  例1:规定向前走为正,两个学生一组做游戏,如甲:向前走2步

  乙:2

  甲:向后走3步

  乙:―3

  甲:―4

  乙:向后走4步

  甲:

  乙:原地不动

  注:通过设计类似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6.巩固练*:

  ①―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

  如果零上5度记作5°C,那么零下2度记作;

  如果上升10m记作 10m,那么― 3m 表示;

  太*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可记作海拔米(即低于海*面11034米)。比海*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比海*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拨;

  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数都带有“ + ”号

  B .不带“ + ”号的数都是负数

  C .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

  D .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数学测验班*均分 80 分,小华 85 分,高出*均分 5 分记作 +5 ,小松 78 分,记作 。

  ④某物体向右运动为正,那么― 2m 表示 , 表示 。

  ⑤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 10 ± 0.05 (单位 mm ),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10mm ,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

  三、课堂小结:

  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哪种意义为正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如果把一种意义规定为正,则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常将“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 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七年级《数学》的第1章第1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数与负数》是在学生对温度有一定的认识,对负数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我将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它们是怎样产生的,数0表示着怎样的意义及能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因为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概念,但因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①认知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

  ②能力目标: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

  ③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②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二、教学对象分析

  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 学生特点:

  学生刚刚升初中,基础不一,为了能让学生都吸收本节课的知识,我采取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讲解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与发现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情境创设法: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2、 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研究实际问题→认识负数→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数学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2)、新课讲解 (3)、课堂练*  (4)、知识小结  (5)、布置作业

  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引入课题(3min、 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p 首先展示一张标有气温的地图,同时说“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天气预报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就接着说,“那你们看看这张地图上的数字,它们有着怎样的区别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其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提出:“那你们知道它表示什么意义吗?”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课题。 p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5min)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任务后,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主要从以下方式进行讲解:从旧经验中引导新学*。首先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回答。接着,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日常生活中,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为了表示一半的事物,我们经常用1/2;为了更能准确的读取尺子上的数值,我们经常要用到小数;当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总是用0来表示。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来表示的。像零下温度、低于海*面某地的海拔高度等等,我们如何去表示呢?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可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那我们又如何去区别它们呢? 接着再进行课本内容讲解;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也引导他们发现在所学过的知识中,没有找到相关的知识来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使得课堂在一个在一个积极、主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 课堂练*(20min)

  教师活动:学生练*,教师巡视,再提问一两个同学。

  设计意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肯定答对的同学,纠正错误的同学 下面是详细的阐述:

  学生在明确了教学任务,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之后,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独立练*,而在学生练*的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况,最后提问一两个同学,肯定他们的能力及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这样学得好的学生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会更加的努力,同时可以让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及时的学到新知识,不至于掉队。

  4、 知识小结(5min)

  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阐述: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这堂课的学*,我会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纠正或提示学生,并且显示相应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效果进行总结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

  5、布置作业(2min)

  拓展练*:布置有点难度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详细阐述:

  在本节课讲授结束后,我将给学生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较有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自我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从中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思维。

  五、教学效果预测

  上面是我对《七年级数学》的这一小节的授课方式,最后,我对本节课进行预测,总结如下:

  1、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使用讲授法和发现法,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地读、写负数;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3、让同学们独立完成练*,意在加深同学们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他们的学*情况;

  4、最后小结及布置作业,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精选5篇)扩展阅读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精选5篇)(扩展1)

——《正数和负数教案》 (菁华5篇)

《正数和负数教案》1

  教学内容: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

  教学过程:

  一、感受相反方向的数量,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

  1、回忆小学学过那些数:自然数,分数出示信息:看数的产生过程,现实中负数学*的必要。

  2、引入负数的概念

  3、总结正负数

  (1)这些数很特别,都带上了符号,它们是一种“新数”。 -9、-4.5等都叫负数; +7、+988等都叫正数。你会读吗?请你读给大家听。注意“-”叫负号,“+”叫正号。

  (2)读给你的同伴听。

  (3)把你新认识的负数再写两个,读一读。

  下面让我们走进正数和负数的世界,进一步了解它们。(板书课题)

  二、借助实际生活情境的直观,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

  1、负数有什么用?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1向东走200米,用+200米表示;那么向西走200米元用 表示。

  2.说说实际问题中负数的确定

  (1.)表示海拔高度

  (2.)解释温度中正负数的含义

  (3)做练*三

  3、怎样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理解0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负数的分界。

  2、0只表示没有吗?

  1).空罐中的金币数量;

  2).温度中的0℃;

  3).海*面的高度;

  4).标准水位;

  5).身高比较的基准;

  6.)正数和负数的界点;

  3、总结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负数的分界。

  0是整数,0是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

  四、探究活动(出示课件):

  1.探究活动一: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 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什么?物体原地不动记为什么?

  若将28计为0,则可将27计为-1,试猜想若将27计为0,28应计为 。

  2、探究活动二:某大楼地面上共有20层,地面下共有5层,若用正数、负数表示这栋楼房每层的楼层号,则地面上的最高层表示为 ,地面下的最低层表示为 ,某人乘电梯从地下最低层升至地上6层,电梯一共运行了 层。

  3、探究活动三: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相反意义的量,其中正确的是( )

  A、20xx年全球财富500强中对主要零售业的统计,大荣公司年收入为25320100万美元下列,利润为-195200万美元,该公司亏损额为195200万美元。

  B、如果+9.6表示比海*面高9.6米,那么-19.2米表示比海*面低-19.2米。

  C、收入30元与下降2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D、一天早晨的气温是-4℃,中午比早晨上升4℃,所以中午的气温是+4℃。 E、收入与支出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F、如果收入增加18元记作+18元,那么-50元表示支出减少50元

  5、探究活动四:如果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数,那a可能是什么样的数?一定是正数吗?

  答:不一定,a可能是正数,可能是负数,也可能是0

  五、探索与思考:

  1、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例2 -1小的整数如下列这样排列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2 -3 -4 -5

  -9 -8 -7 -6

  -10 -11 -12 -13

  -17 -16 -15 -14

  ... ... ... ...

  在上述的这些数中,观察它们的规律,回答数-100将在哪一列.

  3、例3

  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 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 *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思考 :负”与“正”相对,增长-2就是减少2;增长-1,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增长是0?

  六、 应用与提高

  1.、有一批食品罐头,标准质量为每听500g,现抽取10听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单位:g)

  质量 497 501 503 498 496 495 500 499 501 505

  质量误差分别为:

  如果在罐头的标签上注有:“质量:500g ”,则在所抽取的罐头中是否有不合格的?

  七 、课堂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1)、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

  2)、任意一个正数,前面加上“-”号,就是一个负数

  30、0是最小的正数、

  4)、大于0的数是正数

  5)、字母a既是正数,也是负数

  A.0 B.1 C.2. D.3

  2.判 断

  (1)0是整数( )

  (2)自然数一定是整数( )

  (3)0一定是正整数( )

  (4)整数一定是自然数( )

  3.说明下面这些话的意义:

  ①温度上升+3 ℃ ②温度下降+3 ℃

  ③收入+4.25元 ④支出—4.2元

  4、“小明这次数学考试成绩下降-20分”这句话的意思 是什么?

  5.1)向东走+5m,-6m,0m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

  (2)某水泥厂计划每月生产水泥1000t ,一月份实际生产了 950t ,二月份实际生产了1000t ,三月份实际生产了1100t ,用正数和 负数表示每月超额完成计划的吨数各是多少?

  八、课堂小结 :

  1. 正数:以前学过的数中,除0外的数叫做正数;如:+5,+0.23, 8818??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 -0.54, ??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

  5、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 的意义的量.

  附板书:

  正数和负数

  正数> 0 > 负数

  + 既不是正数-

  正号 也不是负数 负号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1、 练*贴*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联系生活实际的练*,如“分析质量问题,温度问题。“调查体重”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又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这节课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用一个相对完整的事把温度、收入支出和海拔三个关键词串在一起。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会更有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理解相对意义的量。例如:,出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照片,与海*面比,一高一低。这些都是相对意义的量。有了这些形象的照片,就更有利于学生相对意义的量的理解。

  4、 融入多种学*方式,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

  5、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将知识落到实处?”“交流时,如何选择个别交流与集体交流?老师的'评价怎么才能更到位。”我想这些都是今后我要努力的方向。

《正数和负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负数,同时渗透“对应”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4、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上数学,数学和什么打交道最多?数学课离不开数,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也非常密切。(边说边板书:数 数)下面老师要说些数据,请你们认真听,当一名小记录员,看谁能经过思考,将老师所说的数据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准确地记录下来。能开始吗?

  1、*队参加足球比赛,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输了2个球。

  2、寒假开学,我校四年级转进学生7人,五年级转出学生3人。

  3、小刚的妈妈卖服装,今年三月份赚了900元,四月份赔了100元。

  二、探讨交流,感知新知。

  (一)交流记录的数据信息,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1、展示同学们的记录单(随机进行)

  根据同学们的记录情况,启发同学进行分析,相互之间交流看法。

  谁写完了,举起来让我看看(教师桌间巡视,收集相关信息。)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2 四年级 7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2五年级 3 四月份 100

  刚才老师收集了几个同学的记录单,请你们看看,有什么想法?(不能准确地表达老师所说的意思)

  看来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记录一些数据,有时候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刚才老师说的这些信息进球和输球;转进和转出;赚和赔都是相对应的。(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这张记录单,只把数据记了下来,没有说明情况。请看这张记录单,你觉得怎样?(请学生们交流看法)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进2个 四年级 进7人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输2个 五年级 出3人 四月份 100

  这位同学能把前两条信息准确的记录下来,用的是什么方法?(汉字)这种方法怎么样?(麻烦)

  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请同学进一步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分别展示学生不同的记录方法。)

  2、小结:你用的符号意思你明白,他用的符号意思他明白,那我们要想让大家都明白,就应该用共同的符号。(视课堂学*的情况而定,如果有用“+”、“-”就来展示一下,让同学们了解。)

  3、统一记录的方法和形式看,咱们同学还有用这种方法记录的: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2 四年级 +7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2 五年级 -3 四月份 -100

  谁说说用这种方法记录好在哪儿?(能准确表达老师要说的意思,简单)

  小结:这种记录方法中所用的这两个符号“+”、“-”是数学符号,(教师边说边板书:+、-)。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大家进行交流的。以前我们见过它,想想在哪儿见得最多?现在它们可有新的名字啦,我们管它“+”叫正号(师边说边板书:正号),跟我读:正号。它“-”叫负号(板书:负号)读:负号,人们在数学中就用这种符号来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二)认识正数和负数,读、写正、负数。

  1、认、读正、负数。

  像记录单中这个数+2,我们就读正2(板书:+2)跟我读:正2;它“-2”,读作:负2(板书:-2)跟我读:负2。

  用刚才的方法,谁能读出后面的4个数?(指名读,随着生读师板书:+7,-3,+900,-100)

  小结:刚才我们用正号和负号能清楚地记录数学信息,从中我们也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师板书:正、负)。

  练一练:谁能说出几个正数和负数,说的完吗?正、负数是无穷多的。(渗透集合思想)用一个符号表示……(师同时板书)

  课件出示:-100,+68,-1.5,+,-,36

  请同学们开火车读,其他同学判断。

  讨论36是什么数,介绍为了简便起见,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猜猜看,36是正数还是负数?

  告诉你,像这样的数是正数,为了简便起见,正号可以省略。同学们想一想,负号可不可以省略,为什么?(区分不开)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归纳:为了正确的区分正数和负数,负号不能省略,正号可以省略。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正数和负数,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行吗?

  2、写数,认识“0”

  课件出示练*

  做完后同学交流结果。

  谁想把你做的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学生说,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

  重点讨论“0”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介绍负数的历史

  通过以上的学*,大家已经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其实对负数的认识,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人在很早以前就想出了用不同方法记录正数和负数,大家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

  ⑴、出示课件,请同学读上面的信息,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听了他们的介绍,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⑵、学生谈感受

  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使用负数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行德育渗透)

  (三)寻找生活中的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1、从天气预报入手,感知负数的意义。

  负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请看大屏幕,这是20xx年11月3日北京市气温分布图。

  出示课件:找同学读一读。

  谁能读出上面的气温?

  区别-1℃和1℃所表示的意义,感知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这个气温分布图上,有这样两个温度:-1℃和1℃,谁能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是零下,1℃是零上)(-1℃比1℃要冷)

  小结:在通常情况下,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把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100℃在0℃以上,可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可用负数表示。由此可见,0℃很关键。

  2、在温度计上找温度,体会水银柱越往上升温度越高,水银柱下降温度降低,0℃以上为正数,0℃以下为负数。

  把你的温度计准备好,请你在温度计上表示出10摄氏度。(展示同学们的温度计,有两种可能,一种是10℃,另一种是-10℃)从温度计中更能看出0℃的重要性了。

  (四)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并总结规律。

  正数和负数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边说边演示)请看大屏幕,直线上有无数个点,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点为0点,每小格代表单位1,如果我要写正数,在0的哪边写?还可以写好些,正数都在0的右边,那0的左边就是(负数了)。

  负数 正数

  越来越大

  -3 -2 -1 0 1 2 3

  越来越小

  请你观察这个图,从左向右看,你发现了什么?(从左向右数越来越大)还可以从哪边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从右向左数越来越小)从这个图中你能看出0是什么数吗?(板书: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和正、负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0小于所有的正数,大于所有的负数)可以用这个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吗?(同时板书:“<”)

  三、走进生活,巩固新知。

  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1、电梯中的负数(出示课件)

  下面请同学看大屏幕,叔叔应该按哪个键?阿姨应该按哪个键?

  2、存折上的负数。

  3、方向问题(出示课件)

  我们继续往下看,默读题目,谁读懂了,谁能填空?

  4、课本P73例4(出示课件)

  请看这幅图,我们以海*面为分界线,图中高于海*面有两点,低于海*面有哪几点?用正、负数读出图中的数据。

  5、刘翔跨栏的画面(出示课件)

  认识他吗?请你默读信息,思考当时赛场风速每秒-0.4米是什么意思?谁能解释一下?

  四、归纳总结,质疑问难。

  可见,正、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以后大家千万要留心身边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要学的数学知识。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你们过得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看着你们举起的手,大家都有所收获。

  哪儿不明白?

  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考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五、留心生活,完成作业。

  作业:1、完成自主丛书P43 1、2、3题;

  2、课后思考: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板书:

  负数 < 0 < 正数

  -2 +2 +正号

  -3 +7 -负号

  -100 +900

《正数和负数教案》3

  学*目标 1、了解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 的;

  2、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

  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理解负数的概念和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时间 复备标注

  一、导入新课

  我先向同学们做个自我介绍,我姓 ,大家可 以叫我 老师,身高 米,体重 千克,今年 岁,教 龄是年龄的 ,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三年的初中学*生活.

  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一些数,它们是些什么数呢?

  [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等整数;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所以,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 需要.

  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二、新授

  1、自学章前图、第2 页,回答下列问题

  数-3,3,2,-2,0,1.8%, -2.7%,这些数中 ,哪 些数与以前学*的数不同?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归纳小结:像3、2、2.7%这样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像-3、-2、-2.7%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2、+0.5、+ 1/3,…,就是2、0.5、1/3,….

  这样,一个数就由两部分组成,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后面的部分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如数-3.2的符号是“一”号,绝对值是3.2,数5的符号是“+”号,绝对值是5.

  2、自学第2—3页,回答下列问题

  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那么 0是什么数呢?

  0有什么意义?

  归纳小结: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的意义已不仅仅是表示“没有”,它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

  3、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自学课本3—4页

  有哪些相反意义的量?

  请举出你所知道的相反意义的量?

  “相反意义的量”有什么特征?

  归纳小结:一是意义相反,二是有数量,而且是同类量.

  完成3页练*

  4、例题

  自学例题,完成 归纳。寻找问题。

  完成4页练*

  三、课堂达标练*

  课本第5页练*1、2、3、4、7、8.

  四、课堂小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学*的数有哪几种?

  2、什么是正数、负数?零仅仅表示“没有”吗?

  3、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后来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 明确目标

《正数和负数教案》4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四、复*提问课堂引入

  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

  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

  五、新授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就是减少*%,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

  2.六个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为:

  美国-*%,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7.5%.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2千元,就是亏本2千元;前进-3米,就是后退3米;浪费-14元,就是节约14元;向南走-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

  六、巩固练*

  1.课本第5页的第8题.

  点拨:增长-3.4%,就是减少3.4%,所以这一年里这六国中*、意大利的服务出口额增长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的服务出口额都减少了,意大利增长最多,日本减少最多.

  2.补充练*.

  若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如果一个人从A地先走12米,再走-15米,你能判断此人这时在何处吗?

  解: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那么这人走12米,则表示向东走12米,再走-15米,表示向西走了15米,即这个人从A地先向东走12米,接着再向西走15米,此人这时应该在A地的西方3米处.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对正数、负数的概念是否有了进一步理解?请你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数的量.

  八、作业布置

   课本第5页*题1.1第4、5、6、7题.

  九、板书设计

   正数和负数

《正数和负数教案》5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学生的实际。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 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 教科书第5页练*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情境。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节课时。引人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引人币的举例就是这个目的。

  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产实际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为了区分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个教学设计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书本中的图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实,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看书、学*,并且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就可以了。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精选5篇)(扩展2)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5)份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1

  学材分析

  P-75、76页

  学情分析

  学生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正负数的关系,和事物的变化。

  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2.会画折线统计图描述事物的变化情况。

  导学策略

  导学法、尝试法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邮政编码数据资料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 生活动

  一、 复*上节课的内容。

  1、说说正负数字的意义。

  二、揭题。

  今天我们结合折线统计图来进一步了解负数

  三、出示例子。

  看书本P-75页例子。某市水电站讯情公告。

  (1)、学生读题。

  (2)、说说任何画折线统计图。

  (3)、说说负数和正数表示的意思。

  (4)、学生在书上完成题目。

  (5)、全班交流讨论。

  (6)、教师小结。

  四、试一试

  1、请同学们看第76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2、加深认识看第76页第2、3小题的问题,请学生在书中完成题目。

  五、练一练

  先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

  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七、作业

  请学生收集一些正负数字进行分析,并说说表示的意思。并画折线统计图。

  学生复*上节课的内容。

  说说正负数字的意义。

  学生读例子。

  学生认识负数。

  同学们看第76页第1小题的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完成题目。

  学生练一练。

  先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小结。自己评价自己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还可以

  教学心得体会:多在生活中找找例子,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2

  教学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学生的实际。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 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 教科书第5页练*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情境。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节课时。引人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引人币的举例就是这个目的。

  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产实际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为了区分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个教学设计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书本中的图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实,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看书、学*,并且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就可以了。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3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会用负数表示零下温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激趣,寓教于乐。

  有人曾研究,当左右脑兴奋达到协调时,脑电波出现同步现象,此时人们会感到心情愉快,头脑清醒,学*效率高。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在课堂上易于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结合儿童的这种特点,用游戏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调节他们的精神状态,唤起学*兴趣,使他们左右脑处于兴奋的同步状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这样可取得最佳学*效果。本设计通过游戏互动,使学生初步感知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在游戏中为学生创设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走进新知的探究环节。

  2.借助经验,丰富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为载体,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环环紧扣,为学生创设积极主动的学*探究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丰富的实例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尝试、展示、交流中逐渐加深对负数的认识,理解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生活中有关正负数的数据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游戏激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说反话”的游戏。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说出与下面的内容或意义相反的词或句。

  (课件出示相关词、句,并结合回答出示答案)

  (1)左(右) 前(后) 高(低)

  (2)零上10℃(零下10℃)

  (3)向东走40米(向西走40米)

  (4)比赛赢两场(比赛输两场)

  (5)存款5000元(取款5000元)

  2.谈话导入。

  (1)“存款5000元”和“取款5000元”都能用5000元表示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存款和取款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

  (2)怎样表示“存款5000元”和“取款5000元”这类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正负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说反话”游戏,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初步感受到把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学生学*新知扫除障碍。

  ⊙探究新知

  1.结合温度,回顾对正负数的认识。

  (1)如何表示零上10℃?

  (零上10℃表示为10℃或+10℃)

  (2)0℃表示没有温度吗?(不是,0℃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生活中,除温度外,还有其他事物会用到像“+10”“-10”这样的数据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结合相关实例,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1)了解用正负数表示事物的范围。

  (课件出示教材86页4幅情境图)

  ①从这几个情境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说一说每个情境中信息的具体意义。

  ②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明确:“+8844.43米”表示比海*面高的高度;“-155米”表示低于海*面的高度。“+10分”表示答对了得10分,而“-10分”表示答错了非但不得分,还要从总分中去掉10分;16900元、15200元表示赢利16900元、15200元,“-127元”表示不仅没有赢利,而且亏损127元。

  (2)了解正负号表示的实际意义。

  ①讨论:结合情境图中的实例,说一说每个数前面的“+”或“-”表示的意义。

  ②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③归纳:在生活中我们*惯用一种数(正数)表示增加、升高、收入、赢利等量,*惯用另一种数(负数)表示减少、降低、支出、亏损等量。“+”和“-”表示的是意义相反的量。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3.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活动2 揭示规律

  活动3知识应用

  活动4 布置作业及小结通过复*回顾正负数的知识导入新课.

  利用温度中的零度来解释与理解数0的意义。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及零的分界意义

  回顾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课外作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化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复*回顾

  正负数的概念

  问题1:

  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师生一起回顾:

  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那么另一种意义的量就用负数来表示.这就是说:数的范围扩大了(数有正数和负数之分).那么,有没有一种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数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这个道理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可视学生的讨论情况作些启发和引导,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例如:在温度的表示中,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两种不同意义的量,通常规定零上温度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来表示。那么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温度是零上7℃,最低温度是零下5℃时,就应该表示为+7℃

  和-5℃,这里+7℃和-5℃就分别称为正数和负数.

  那么当温度是零度时,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表示为0℃),它是正数还是负数呢?由于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数0耽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也应看作是负数定义的一部分.在引入负数后,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还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了解的这一层意义,也有助于对正负数的理解;且对数的顺利扩张和有理毅概念的建立都有帮助。

  所举的例子,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从相反意义的1这个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只要初步认识即可,不必深究.

  [活动2]

  问题3:教科书第6页例题

  展示老师的存折

  1000表示什么意思+1500表示什么意思?

  ,例题6

  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的高度时,需要以海*面为基准(规定海*面的海拔高度为0)。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米,它表示的什么含义?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它表示什么含义?

  例题7

  记录帐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则收入50元可记为多少元?支出23元可记为多少元?

  对两道例题进行分析说明

  说明:这是一个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 通常向指定方向变化用正数表示;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用负数表示。这种描述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应予以重视。教学中,应让学生体验增长和减少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要求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额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

  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教科书第6页).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

  水位上升-3m,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收人增加-10%,实际表示什么意思呢?

  等等。

  可视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这种用正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情况的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按题意找准哪种

  意义的量应该用正数表示是解题的关健.这种描述具有相反数的影子,例如第(1)题中小明的体重可说成是减少-2kg,但现在

  不必向学生提出.

  通过具体实例,激发学生的学*热情,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对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内涵有比较充分的感知,深层次的理解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活动3]

  巩固练*

  教科书第6页练*学生独立完成练*,交流、展示解题过程。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在本次活动中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学情做必要点评。

  学生思考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通过练*使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进一步深化对频率估计概率的理解与认识.

  [活动4]

  课堂小结1,引人负数后,你是怎样认识数0的,数0的意义有哪些变化?

  2,怎样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自己总结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教师做必要的归纳总结

  (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特别地,在用正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时,通常把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正数,而把向指定方向的相反方向变化的量规定为负数.)总结回顾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反思。

  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课外作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化知识。

  [活动5]

  本课作业必做题:教科书第7页*题1.1第3,6,7,8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反馈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正负数的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归纳,让学生体会思维的一般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使他们培养良好的思维*惯和探索精神,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

  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表示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村分析:

  会判断正数、负数及理解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能为下一节课讲述有理数的分类,大小的比较等打下基础,因此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很不*惯,因此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是在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而且是以后学*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通过一系列探索和讨论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总结和归纳,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让他们在学*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同时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

  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初步了解,认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启发学生举出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师针对学生列举的例子给予适当点评,鼓励。

  判断一些量是否具有相反意义:(出示幻灯片一)

  例1、判断下面各对量是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温度是零上25℃和零下18℃;

  (2)某条河的水位上升0.7米和下降1.2米。

  (3)珠穆朗玛峰高于海*面8844.43米和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于海*面155米。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评价。

  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

  教师综上进行引导: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并在表示这量的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并在表示这个量的前面放上一个“-”(读作“负”)来表示(零除外)

  鼓励学生任意结组,举例说明,巩固练*。

  做一做:(出示幻灯片二)

  1、请你仿照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完成下表:略

  2、请你把下面句子中的量用“+”或“-”的数表示出来

  (1)一辆公共汽车在一个停车站下去10个乘客

  (2)珠穆朗玛峰高于海*面8844.43米和吐鲁番盆地最低点低于海*面155米

  (3)商品价格上涨10%和下降15%.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最后板书答案。

  三、观察归纳、理解正数和负数

  议一议:(出示幻灯片三)

  观察由前面的问题得到的数:

  -3,4745,50,18,+8844.43,-155,+10%,-15%哪些数的形式与以前学过的数有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同时板书课题及正、负数的概念。

  在已学过的数(0除外)的前面添上“-”得到的这样的数叫做负数;在已学过的数(0除外)的前面添上一个“+”得到的,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教师强调两点: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数中的“+”可以省略不写。

  四、巩固训练(出示幻灯片四)

  1、下面哪对量是具有相反意义的?

  (1)在知识竞赛中,加20分和扣10分。

  (2)一座水库水量增加10000立方米和减少12000立方米。

  (3)某汽车站开进汽车28辆和开出汽车24辆。

  (4)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和面积是27*方厘米。

  2、写出与下列各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飞机上升200米,____________________

  (2)铅球的质量低于标准质量2克,_________

  (3)木材公司购进木材2000立方米,________

  3、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3,19,+0.4,0,3.14,+,-,-0.01

  五、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出示幻灯片五)

  填空:-1,2,-3,4,-5,_____,_____,

  _____,_____……

  第81个数是_______,第2006个数是_______.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适当鼓励。

  下表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

  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

  元+16+5.0-1.2-2.1-0.9+10-2.6

  (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

  (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的相比多了还是少了?

  (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帐?比较各种记帐方法的优劣。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六、学**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体会?

  教师简要点评,同时对学生的总结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最后告诉学生,负数最早记载于中国的《九章算术》中,比国外早一千多年,借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课堂检测(包括基础题和能力提高题)

  2、开放探究:

  同学聚会,约定在中午12点开会,早到的记为正,迟到的记为负,结果最早到的同学记为+3点,最迟到的同学记为-1.5点,你知道他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到的吗?最早到的同学比最迟到的同学早多少小时?一名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速记,其他同学参与,帮助本组的同学。

  教师让多个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发表个人见解,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学说有关相反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表示。

  让学生抢答,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交流,发表个人见解,学生踊跃发言,相互补充、完善,尝试归纳。

  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教师尽量选多名学生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意见,选派代表回答。

  同桌或小组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对于第(3)问同学们可以各抒已见。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综合考查学以致用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其感受到引入数学符号的必要性,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进一步加深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在练*中进一步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

  在这一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多名学生回答,可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总结归纳能力。

  通过这一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运用正、负数表示的优越性。

  学生尝试小结,自由发表学*心得,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同时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精选5篇)(扩展3)

——正数和负数教案通用5篇

  正数和负数教案 1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学生的实际。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 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 教科书第5页练*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情境。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节课时。引人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引人币的举例就是这个目的。

  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产实际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为了区分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个教学设计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书本中的图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实,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看书、学*,并且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就可以了。

  正数和负数教案 2

  教学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

  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正数和负数教案 3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2、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负数,同时渗透“对应”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4、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上数学,数学和什么打交道最多?数学课离不开数,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也非常密切。(边说边板书:数 数)下面老师要说些数据,请你们认真听,当一名小记录员,看谁能经过思考,将老师所说的数据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准确地记录下来。能开始吗?

  1、中国队参加足球比赛,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输了2个球。

  2、寒假开学,我校四年级转进学生7人,五年级转出学生3人。

  3、小刚的妈妈卖服装,今年三月份赚了900元,四月份赔了100元。

  二、探讨交流,感知新知。

  (一)交流记录的数据信息,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1、展示同学们的记录单(随机进行)

  根据同学们的记录情况,启发同学进行分析,相互之间交流看法。

  谁写完了,举起来让我看看(教师桌间巡视,收集相关信息。)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2 四年级 7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2五年级 3 四月份 100

  刚才老师收集了几个同学的记录单,请你们看看,有什么想法?(不能准确地表达老师所说的意思)

  看来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记录一些数据,有时候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刚才老师说的这些信息进球和输球;转进和转出;赚和赔都是相对应的。(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这张记录单,只把数据记了下来,没有说明情况。请看这张记录单,你觉得怎样?(请学生们交流看法)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进2个 四年级 进7人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输2个 五年级 出3人 四月份 100

  这位同学能把前两条信息准确的记录下来,用的是什么方法?(汉字)这种方法怎么样?(麻烦)

  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请同学进一步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分别展示学生不同的记录方法。)

  2、小结:你用的符号意思你明白,他用的符号意思他明白,那我们要想让大家都明白,就应该用共同的符号。(视课堂学*的情况而定,如果有用“+”、“-”就来展示一下,让同学们了解。)

  3、统一记录的方法和形式看,咱们同学还有用这种方法记录的:

  足球比赛

  转学情况

  账目结算

  上半场 +2 四年级 +7 三月份 +900 下半场 -2 五年级 -3 四月份 -100

  谁说说用这种方法记录好在哪儿?(能准确表达老师要说的意思,简单)

  小结:这种记录方法中所用的这两个符号“+”、“-”是数学符号,(教师边说边板书:+、-)。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帮助大家进行交流的。以前我们见过它,想想在哪儿见得最多?现在它们可有新的名字啦,我们管它“+”叫正号(师边说边板书:正号),跟我读:正号。它“-”叫负号(板书:负号)读:负号,人们在数学中就用这种符号来区别意义相反的量。

  (二)认识正数和负数,读、写正、负数。

  1、认、读正、负数。

  像记录单中这个数+2,我们就读正2(板书:+2)跟我读:正2;它“-2”,读作:负2(板书:-2)跟我读:负2。

  用刚才的方法,谁能读出后面的4个数?(指名读,随着生读师板书:+7,-3,+900,-100)

  小结:刚才我们用正号和负号能清楚地记录数学信息,从中我们也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师板书:正、负)。

  练一练:谁能说出几个正数和负数,说的完吗?正、负数是无穷多的。(渗透集合思想)用一个符号表示……(师同时板书)

  课件出示:-100,+68,-1.5,+,-,36

  请同学们开火车读,其他同学判断。

  讨论36是什么数,介绍为了简便起见,正号可以省略不写。

  猜猜看,36是正数还是负数?

  告诉你,像这样的数是正数,为了简便起见,正号可以省略。同学们想一想,负号可不可以省略,为什么?(区分不开)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归纳:为了正确的区分正数和负数,负号不能省略,正号可以省略。我们已经初步的认识了正数和负数,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行吗?

  2、写数,认识“0”

  课件出示练*

  做完后同学交流结果。

  谁想把你做的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学生说,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

  重点讨论“0”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介绍负数的历史

  通过以上的学*,大家已经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其实对负数的认识,我们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人在很早以前就想出了用不同方法记录正数和负数,大家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

  ⑴、出示课件,请同学读上面的信息,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听了他们的介绍,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⑵、学生谈感受

  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使用负数的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行德育渗透)

  (三)寻找生活中的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1、从天气预报入手,感知负数的意义。

  负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请看大屏幕,这是20xx年11月3日北京市气温分布图。

  出示课件:找同学读一读。

  谁能读出上面的气温?

  区别-1℃和1℃所表示的意义,感知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这个气温分布图上,有这样两个温度:-1℃和1℃,谁能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是零下,1℃是零上)(-1℃比1℃要冷)

  小结:在通常情况下,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把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100℃在0℃以上,可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可用负数表示。由此可见,0℃很关键。

  2、在温度计上找温度,体会水银柱越往上升温度越高,水银柱下降温度降低,0℃以上为正数,0℃以下为负数。

  把你的温度计准备好,请你在温度计上表示出10摄氏度。(展示同学们的温度计,有两种可能,一种是10℃,另一种是-10℃)从温度计中更能看出0℃的重要性了。

  (四)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并总结规律。

  正数和负数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边说边演示)请看大屏幕,直线上有无数个点,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点为0点,每小格代表单位1,如果我要写正数,在0的哪边写?还可以写好些,正数都在0的右边,那0的左边就是(负数了)。

  负数 正数

  越来越大

  -3 -2 -1 0 1 2 3

  越来越小

  请你观察这个图,从左向右看,你发现了什么?(从左向右数越来越大)还可以从哪边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从右向左数越来越小)从这个图中你能看出0是什么数吗?(板书: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和正、负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0小于所有的正数,大于所有的负数)可以用这个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吗?(同时板书:“<”)

  三、走进生活,巩固新知。

  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1、电梯中的负数(出示课件)

  下面请同学看大屏幕,叔叔应该按哪个键?阿姨应该按哪个键?

  2、存折上的负数。

  3、方向问题(出示课件)

  我们继续往下看,默读题目,谁读懂了,谁能填空?

  4、课本P73例4(出示课件)

  请看这幅图,我们以海*面为分界线,图中高于海*面有两点,低于海*面有哪几点?用正、负数读出图中的数据。

  5、刘翔跨栏的画面(出示课件)

  认识他吗?请你默读信息,思考当时赛场风速每秒-0.4米是什么意思?谁能解释一下?

  四、归纳总结,质疑问难。

  可见,正、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以后大家千万要留心身边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要学的数学知识。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你们过得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看着你们举起的手,大家都有所收获。

  哪儿不明白?

  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考问题。下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五、留心生活,完成作业。

  作业:1、完成自主丛书P43 1、2、3题;

  2、课后思考: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板书:

  负数 < 0 < 正数

  -2 +2 +正号

  -3 +7 -负号

  -100 +900

  正数和负数教案 4

  教学内容:

  正数和负数的初步认识,数轴的相关知识,相反数的相关知识,绝对值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的:

  1、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运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 能将学过的整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 了解相反数的概念,掌握相反数的表示法,能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相反数。

  4、 掌握绝对值的表示法,给一个数,会求它的绝对值。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为进一步学*正数和负数加减法打下基础,为初中数学学*做准备,是衔接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重要环节.教学的重点是相反数和绝对值,难点是正数和负数及数轴概念的理解。

  教学课时:

  约6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1、 正数和负数

  教学内容:完成例题,“试一试”及练*一a组的1-7题,b组的1-3题。

  教学目的:

  1、 认识正数和负数,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

  2、 培养学生对相对的理解,培养创新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负数的认识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

  出示气温图,说一说各数字表示的意思,找一找哪些是没有学过的?

  二探究新知:

  1师:你会读这些数字吗?试一试.

  师:像-1、-4、-8……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为了和负数相对应,我们把以前学过的除零以外的数叫作正数,并可在前面加上符号“+”,读作正。

  2自学课本第二页的内容。

  师:你还能举出一些正、负数的例子吗?

  3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读题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明确:海*面以上用正数表示,海*面以下用负数表示。

  4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的相关题目。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一a组的1-7题。

  第4题要重点订正。

  2完成练*一b组的第1、2、3题。

  四小结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正数和负数教案 5

  学*目标:

  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通过正.负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通过探究,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学*重点: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难点:

  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

  问题1:“零”为什么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参考例子: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

  二.探究理解解决问题

  问题2:(教科书第4页例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

  (2)六个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美国—***%,德国1.3%,

  法国—2.4%,英国—3.5%,

  意大利0.2%,中国7.5%.

  三.巩固练*

  从0表示一个也没有,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

  在学生的讨论中简单介绍分类的数学思想先不要给出有理数的概念.

  在例题中,让学生通过阅读题中的含义,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决定哪个用正数表示,哪个用负数表示.

  通过问题(2)提醒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

  四.阅读思考1页

  (教科书第8页)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问题:1.直径为30.032mm和直径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还有那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

  五.小结

  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六.应用与拓展

  1.必做题:

  教科书5页*题4.5.:6.7.8题

  2.选做题

  1).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酷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是.

  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精选5篇)(扩展4)

——《*人》教学设计和课件3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

  2、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4个字;在书写过程中,认识“囗”(方框儿)。

  3、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图片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教师:有条件的可准备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磁带和反映少数民族风情的录像带;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由《大*》这首歌引出课题

  二、由图入手,以图助读

  看图,说出图上有哪些民族的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对照图画或学生收集的资料,初步使汉族、藏族、壮族、苗族、土家族、*这几个抽象的民族概念具体化。根据图中人物的和神态想像,体会到他们亲密的关系,就像一家人。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请学生读课文。再抽学生给予评价。(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课文,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优点、缺点两方面进行评议)

  四、引导学生质疑,小组合作学*,练*朗读课文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独立思考刚才所提出的问题。

  3、然后分小组合作学*,共同解决难题。

  4、教师可采用范读、带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采用提问的方式引读。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句子训练,(如:杨华是哪族人?或谁是土家族人?)从而建立对“……是……”这种句式的感性认识,并使学生认识句号。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以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2、让学生观察生字,介绍自己记字的方法。教师点拨易错的字。

  3、写自己想写的字,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是*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情感:

  1.产生自己是*人的自豪感。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居“五爱”教育第一位。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这是道德启蒙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本课提出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教育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反复进行,由浅入深,不断加深。在启蒙教育阶段不可要求过高,本课按课程标准要求,只进行最低层次、最浅层次的教育,即:“,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以“爱”贯穿全课,要采用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特点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1.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教师还可提供相应的挂图、幻灯、录像,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直观形象材料,产生对祖国的爱,产生作为*人的自豪感。

  2.采用一些艺术形式,如唱歌、朗诵诗歌等,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引导学生用歌声和诗歌朗诵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较多,但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使学生切实记住。

  本课内容丰富,插图、照片也不少。在教学中要组织安排好,使教学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是*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情感:

  1.产生自己是*人的自豪感。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大*》这首歌吗?会唱吗?下面咱们就来一起唱一遍。

  1.放音频:《大*》下载

  同学跟音乐唱。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是唱什么的吗?

  师:*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人。

  板书:

  2.看书。(“听一听”中的图片)

  提问:这些都是*人吗?那他们为什么长得都不太一样呢?

  小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人,是一家人。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出示图片。(“课文”中的图片,先不出示民族图。)

  1.说一说:图上画的是哪的景色?你知道关于长城的情况吗?

  小结: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所以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2.提问:为什么说*是我们的祖国?

  小结:我们都是*人,生活在*这快土地上。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再往上一辈一辈的人都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国家里,所以,*就是我们的祖国。

  板书:*是我的祖国

  3.学生四人一组说说:我国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美丽的景色。

  请同学到前边一边举着自己找的图片,一边给大家讲解。

  老师也拿出准备好的图片:黄山、长江、黄河、桂林山水等向同学做简要介绍。

  小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仅有许多名胜古迹,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师:同学们,看完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4.请同学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贴图。(“课文”中各族小朋友手拉手图)

  1.提问;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师:他们和我们一样,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觉得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快乐。让我们一起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放音频:《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同学边唱边表演。

  小结:我们和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一样,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板书:我爱我的祖国

  3.读儿歌:

  。

  *是我的祖国。

  我爱我的祖国。

  过渡语: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是怎么诞生的吗?

  三、听一听(使学生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

  放视频:《开国大典》下载

  1.说一说:

  你们知道是谁在*城楼上宣布新*成立的吗?

  在宣布新*成立时,*说我们的新*叫什么名字?(我们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是哪一天成立的?

  教师:新*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这一天。

  2.小组交流:

  国庆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师:1949年10月1日,*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因此,我国将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3.出示投影片。(“听一听”中的图2)

  提问:这一天就是10月1日国庆节,*广场是什么情景?人们在干什么?

  小结:每年10月1日国庆节时,全国各民族人民都通过各种形式来庆祝祖国的生日,表达高兴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前更是鲜花盛开,*迎风飘扬,到处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场面。

  四、看一看(使学生了解首都北京)

  出示课件。(场景一:*版图)下载

  1.说一说:红色五角星的位置是哪?

  2.小结:红色五角星的位置是北京,北京是*的首都。

  继续出示课件

  3.说一说:你们还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建筑吗?

  4.同学边说老师边出画片。(北京西客站、亚运村、中华世纪坛等。)

  5.小结:北京首都除了有刚才我们看到的新华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人民*,还有闻名于世的故宫;具有现代气息的北京西客站和亚运村;繁华的王府井和西单文化广场;还有数不清的高速公路、立交桥、高楼大厦、公园。北京是*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全国人民都热爱北京。

  五、说一说

  看书(“说一说”中的填空)

  1.同学在书上填写。

  2.同学读。

  小结:

  我国的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我国的国庆节是10月1日。

  过渡语:让我们用一首美丽的小诗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吧!

  六、诗歌总结

  1.读诗歌:

  我爱鲜花,

  我爱白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长江黄河,

  ,

  我爱我的祖国。

  2.总结:让我们为自己是*人而感到自豪;让我们都来用行动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一

  一、找找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画片,办一期“可爱的祖国”展览。

  二、举办一次“我骄傲,”的主题竞赛活动。

  活动形式:

  同学自愿组合成三个小组,由三位同学组成评委会,现场抢答。

  题目:

  1.你知道祖国的“世界之最”吗?(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2.说说你知道的为国争光的*人?(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3.你会唱赞美祖国的歌曲吗?(会唱一首加10分,唱的越多越好)

  4.你知道我国的风景名胜都有哪些吗?(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5.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能说出几个吗?(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6.你知道“*”这个名称的来历吗?

  7.为什么说我们是*人?

  三、办一期“祖国的世界之最”展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是*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情感:

  1.产生自己是*人的自豪感。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居“五爱”教育第一位。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这是道德启蒙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本课提出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教育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反复进行,由浅入深,不断加深。在启蒙教育阶段不可要求过高,本课按课程标准要求,只进行最低层次、最浅层次的教育,即:“,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以“爱”贯穿全课,要采用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特点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1.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教师还可提供相应的挂图、幻灯、录像,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直观形象材料,产生对祖国的爱,产生作为*人的自豪感。

  2.采用一些艺术形式,如唱歌、朗诵诗歌等,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引导学生用歌声和诗歌朗诵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较多,但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使学生切实记住。

  本课内容丰富,插图、照片也不少。在教学中要组织安排好,使教学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是*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情感:

  1.产生自己是*人的自豪感。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大*》这首歌吗?会唱吗?下面咱们就来一起唱一遍。

  1.放音频:《大*》下载

  同学跟音乐唱。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是唱什么的吗?

  师:*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人。

  板书:

  2.看书。(“听一听”中的图片)

  提问:这些都是*人吗?那他们为什么长得都不太一样呢?

  小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人,是一家人。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出示图片。(“课文”中的图片,先不出示民族图。)

  1.说一说:图上画的是哪的景色?你知道关于长城的情况吗?

  小结: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所以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2.提问:为什么说*是我们的祖国?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精选5篇)(扩展5)

——小学数学负数教学教案 (菁华3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页例1、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一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1.情境引入:秭归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出示例1:磨*、茅坪镇的温度。

  提问: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说出:每个镇的气温或两个镇气温之间的比较。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镇气温的?

  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埘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引导:磨*和茅坪镇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15℃(+15℃)-1℃

  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

  小结并板书:“+15”这个数读作正十五,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15的前面加一个正号,“+15”也可以写成“15”;“-1”这个数读作负一,书写时,可以写成“-1”。

  【设计理念】“零上15摄氏度”和“零下1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新数的需求。同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很快联想到在“15”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二、进一步体验负数,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

  1.课件出示例2直观图,银行取款与存款。

  师::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取款预存款吗?

  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

  小结:存入2000元用+2000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两个量正好相反,正数表示存入,负数表示取出。

  2.归纳正数和负数。

  【设计理念】银行取款与存款,存入2000元用+2000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则为负数。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很有益处。

  师引导: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请学生移动贴纸独立分类,汇报。

  师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小结:像+15、19、+2000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1、-11、-7、-500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

  3.知识应用。

  (1)完成第4页第2题。

  提问: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负数,低于海*面或比0小)

  (2)完成第8页“练*一”第1题。

  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

  提问:

  1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教师在*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练*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初步体会正负数是相反意义的量。

  1、出示例3体会正负数是相反意义的量。

  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吗?(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方向相反??)师:下面是张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8050元和支出520元。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怎样表示?

  3.推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四、课堂作业。(略)

  【设计理念】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数学研究亦是如此。奇与偶,正与负,左与右,直与曲,动与静等,是一组组对立概念,其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联系发展这些最朴素的哲学思想,要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精选5篇)(扩展6)

——《正数与负数》教学反思优选【五】篇

  今天上开学的第一节课,内容是“正数和负数一”,主要目标是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中,我让学生举例说出已学过的整数、小数、分数引入今天学*的新的`内容:正数和负数。但在导入这个环节中,举例说数的过程太长、长多了,应稍微回忆举例就行了,而真正的负数的起源和在生活中的举例和练*比较少。一句话就是:概念说得不够清楚。需要在下节课补充完整的:

  1、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

  2、在以前学过的数(除0外)前加上“-”号,就是负数。

  负数是小学生学*的又一种新的数。在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了解认识负数的必要性。

  关注学生已有认知和已有生活经验,课前我布置学生自行去了解和收集有关温度和认识温度计,上课时,出示情境中三个城市的温度时,学生已会认读。有的学生还能介绍温度计中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使用情况,在交流读数时互相补充,怎样正确快速读数等。通过这样教学,我觉得学生变得主动起来,我也真正尝到一个组织者的乐在其中的'甜头。

  练*设计联系学生生活。生活中关于正负数的例子很多,开课前举出的例子,这时候就被学生拿来用正负数表示,除此以外还有比如电梯的楼层、老师改卷的分数、球场的得分失分等等,看着学生们兴趣盎然,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找出生活中有关相反事物的数据,并用正数负数表示。

  认识负数,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时,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理解认识。但是,负数在数学中的应用研究不够充分。

  我开始时,引出对立的一组矛盾,用一个数无法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怎么办?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矛盾,在数前用不同符号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这对矛盾在符号化的思想下得到统一,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 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但是,数学活动不是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更不是 “作秀”。课堂让学生通过对话、倾听、欣赏、互动和共享,实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必须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这样的活动才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动,才能全面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真境界应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的。它是真实、真效、真智慧的生动过程,是师生智慧共生的乐园!

  《正数和负数》这一模块的主要知识点是认识下数和负数,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在对引入新知识时,介绍我国新疆的旅游胜地吐鲁番,让学生对我国的地理知识有所了解,增强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吐鲁番的昼夜温差的介绍,引入对正负数的理解,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很轻松。

  另外,通过对我国的南北地区的温差的了解,交流有关温度的知识,知道0度的含义以及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区别,并掌握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再了解水的三气的变化使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研究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温度计,亲身体会正数和负数的意义。进而引申到生活中的其它方面,如:上、下车的人数;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向北向南的关系等。进一步认识正数与负数的意义。

  《正数和负数》这一模块的主要知识点是认识下数和负数,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在对引入新知识时,介绍我国新疆的旅游胜地吐鲁番,让学生对我国的地理知识有所了解,增强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吐鲁番的昼夜温差的介绍,引入对正负数的理解,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很轻松。

  另外,通过对我国的南北地区的温差的了解,交流有关温度的知识,知道0度的含义以及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区别,并掌握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再了解水的三气的变化使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最后,让学生研究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温度计,亲身体会正数和负数的意义。进而引申到生活中的其它方面,如:上、下车的人数;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向北向南的关系等。进一步认识正数与负数的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