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师的带动讲解,学生掌握本文中的字词和作者的`简介。

  2、学生学*人物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掌握朗读课文时重读的技巧,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明确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感受船长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操,并有所感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应注意的事项,学*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

  教学设想:

  这是初一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说,它位于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是否落实小说的有关知识性的问题我觉得不是很重要,以读带动学生进入课文,以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以写作检验学生学*的效果有实效性,所以这篇课文我的设计主要是上述几个环节。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天祥有句名言“时穷节难见”,(板书)说的是在非常危急危难的时候,一个人的品行、节操就能显现出来。*古代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例子,文天祥誓死不降元朝就是其中之一。国外也有这样的例子,今天我们学*一篇表现人物“时穷节乃见”的文章。

  (说明:上课伊始先调动学生的情感,以进入课文。)

  二、介绍作者

  学生读注释,了解作者的资料。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

  1.画出你不认识的字词或不好理解的字词。

  2.对于文章中的内容,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阅读之后,请你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段落,为什么?

  (说明: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

  四、学生质疑:大胆说出读课文时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相互说说朗读课文感受最深的地方。

  设计说明: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了解学生读课文时不明白的地方,解答学生的疑惑,并组织学生交流朗读课文后的感受,一则锻炼学生敢问、会问的能力;一则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下节课做准备。

  五、讲讲课文中的字词,用多媒体展示。

  说明:字词是初中阶段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必须借助课文落实这些,而且这篇课文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多音字:强、载,教室讲解区分多音字的方法,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

  六、朗读课文

  说明:在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和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后,教师再采用教师范读或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并作适当的指导,以调动学生更深入课文中,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有更好的感受。

  教师鼓励和表扬学生大胆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时穷节难见”,一位船长在危难时候的表现值得我们每个人钦佩,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这位船长是?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是?

  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解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结合课文内容,你从这篇课文的题目读出了什么信息?)

  说明: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题目,一则复*课文的内容;一则锻炼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以学生的发言引出下一个环节:朗读时间

  过渡语: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诺曼底号遇难的段落。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学生简单概括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有气势地朗读课文中重要的段落,如描写灾难来临的段落、哈尔威船长与船员对话的段落。

  说明:锻炼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下一个环节:人物分析。

  过渡语:大家刚才重读的地方都很好,我想问问大家为什么这些词要重读呢?

  三、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从描写危难的场景引出问题:把危难描写的很紧张很可怕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人物形象),再问: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什么形象呢?

  教室引导学生回答,并注意写板书。

  分析完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之后,教室转入下一个环节:记者提问。

  过渡语:如此一位伟大而崇高的人,如果搁在当今时代肯定是一位人气指数值五星的人,假设你是一位记者,哈尔威船长站在这儿,你会问他一些问题吗?

  四、设计活动:假设学生是一名记者,面对哈尔威船长,你最想提什么问题?请写出两个问题。

  说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对课文的提问,参与对课文的回答和理解,共同分析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教师起鼓励和点拨作用,并最后总结。

  记者提问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引入最后一个环节:写作时间。

  过渡语:大家问的问题都很好,可见对哈尔威船长很了解,也很钦佩。但是我们可曾想过他的家人,他也会有善良而可爱的妻子,会有懂事的孩子,临死之前他会想到这些吗?如果你认为会请你代替哈尔威船长给妻子写封信,如果不会请你写出理由。

  五、写作活动

  说明:学*课文,学生激烈地讨论、分析,也只是流于表面,能反映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非写作莫属,故设计写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镇定自若

  指挥有方伟大的灵魂

  舍己救人崇高的精神

  忠于职守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2

  教学策略: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批,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读中渐渐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理解字词音、义,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3、师生分别查询资料,了解作者雨果及雨果作品。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对于人类来说,我们拥有着四分之三以上是海洋的蓝色星球――地球,人类是幸福的;对于我们这些同学来说,能够沐浴着海风在海边长大,我们是幸运的。

  大海孕育着万物,体现了博大,展示着宽广,昭示着伟大,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可是,提到大海,人类似乎永远也摆脱不掉一个虽不愿触及却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话题――海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在他所描写的海难中,我们会看到惊心动魂的海难场面,悲壮感人的英雄壮举,我们会看到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面对着汹涌湍急、势不可当的海水,面对着死亡的威胁考验的时候,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海难,诠释了人生。

  二、对照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请辨识下列多音字并组词。

  载、刹、强、薄

  3、请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4、请辨识下列形*字并组词。

  辨、殴、湍

  辩、欧、喘

  5、请解释并积累词语。

  势不可当、小心翼翼、猝然而至、井然有序、失魂落魄、相提并论

  6、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作者雨果的情况。

  三、整体感悟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者录音范读,或者一个同学范读课文。

  2、学生配乐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3、在这篇文章中,你认为写得最好或给你印象最深或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或场面是哪些?反复品读,体味语言之美。

  说明:提倡个性化理解,给学生以畅所欲言的机会。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问题:

  ①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②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③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怎样的紧急情况?

  ④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果断地指挥救人的?

  ⑤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5、复述课文。

  6、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开头――“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写了“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发展:(“突然”――终于停了下来)写“诺曼底”号被撞。

  高潮:(“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写哈威尔船长果敢指挥救人。

  结局:(“哈尔威船长”――篇末)写哈威尔船长以身殉职。

  四、课堂小结

  小说为我们描写了一起猝不及防的海难,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沉着感人的英雄形象。准确生动的语言、个性鲜明的人物、悲壮感人的场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也会给大家深深的震憾和启迪。让我们在下一堂课再深入地探究学*吧。

  五、作业

  1、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最能感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感动你呢?试描述感动你时的真实心态。

  2、阅读思考后,就文章的任何一个方面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以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入手,请学生说说自己最感动的画面及原因,为进一步研读作准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研读赏析

  1、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讨论完成研读题。

  ⑴文章中有哪些场面描写,标画出来并概括内容读一读。

  ⑵导致海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谁是肇事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⑶小说开头写夜色,写浓雾,目的是什么?

  ⑷找出你认为需要深入理解可难于理解的议论性语句并讨论交流看法。

  2、指导朗读“黑暗中的简短有力的对话”,体会一下这些对话描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三、质疑问难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疑问向同学或教师请教,也可以就学生理解不够深透的问题,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并交流讨论。如本文中关于海难中两船的载重量问题;再比如本文中大量的对比的运用,再比如文章第十自然段写道:“‘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怎么会是61人呢分明是57人哪。

  四、体验反思

  同学们,海难中船上的人都得救了吗?“玛丽”号假如不是自己受伤会不会停下来救人?假如你是“诺曼底”号上的一员,在海逡发生前后你会干什么?为什么?假如你是哈尔威船长,你又将怎样做?

  说明: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本文的写作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五、拓展迁移

  1.记者访谈。假如你是当年“诺曼底”号上的一名乘客,今天有记者向你问起当年的事情,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2.一条木船破了,舱里注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的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试想像并描述当时的情景,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小结作业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是一篇小说,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文章感人至深。

  如何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的起始阶段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呢?这是本文教学要解决好的两个问题。

  教学目标

  1.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学*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3.探究理解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

  设计思路

  1.初读课文时,教师提示学生阅读时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

  2.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小组长提出请其他小组协助解决。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相互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让学生自己研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结合课文探究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具体分析他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进而从他的具体言行中去认识他的灵魂的伟大和崇高。此过程重在让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在探究“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自救”这个问题上,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力求让读书的过程真正地成为“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过程”。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通过校园网上的“视频点播”观看电影《巴黎圣母院》。

  2.让学生到图书室或上网搜集有关雨果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趣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一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请你把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本文作者雨果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大家。

  二、自读

  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画出你的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

  ②标出你认为用得特别恰当的词语,并体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③记下你的疑难问题;

  ④写出你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印象。

  三、交流

  1.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把你自主学*的收获呈现出来,和你们小组的同学一起分享,把你的困惑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2.全班交流。

  (1)师:刚才小组讨论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你们在讨论时已经解决了但认为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请提出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探究。

  (2)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你们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印象。

  四、研读

  (1)师:刚才,同学们谈了对哈尔威船长的印象,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认真地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这位英雄的形象的?

  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语言描写”,特别是“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一直到“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段语言描写。教师先让学生写朗读脚本: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对话,体会这段简洁的语言是如何突出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的。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写朗读脚本时,学生发生了分歧:一部分学生认为,在读“洛克机械师在哪儿”和“船长叫我吗”时,应该读成“船长……叫……我……吗”,这样读能表现出机械师的恐惧,渲染当时紧张的气氛,更能突出船长高大的形象。另一部分学生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哈尔威船长是英雄群体的代表,从课文后面的描写中不难看出,船员们也都尽职尽责。双方经过辩论达成共识:后一种观点是比较合理的。

  在体会这段简洁的语言的表现力时,分歧又产生了,一个学生提出这段话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说话不完整,如“火呢?”应改为“洛克机械师,炉子上的火怎么样了?”这样,读者就更容易读懂。一小部分学生表示同意,但更多的学生立即表示反对,有一个学生结合生活的经验来反驳这个同学的观点,他说:“比如,一个孩子不小心触电了,他的奶奶跑过去要用手去拉这孩子,此时此刻,你决不会慢条斯理地说:‘老奶奶,这万万使不得。’而是会大声喝道:‘别动!’课文中的这段对话如此简洁,正说明了当时情况已是万分危急。”

  (2)师:除了这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外,你认为本文的哪个场面最感人?

  学生纷纷推荐船长随船沉没,人们透过阴惨惨薄雾凝视的场面。教师指导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真切悲壮、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

  在沉默之后,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做一个‘活着的英雄’呢?我想,他能把那么多人救出去,也一定能救他自己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要求发言,教室里立刻形成两大派别。一方认为哈尔威船长的选择是对的,他已经把船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宝贵: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一方认为他应该既能“救人”,又不要“舍己”,主张哈尔威船长应该好好活下去,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他们还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发明大王爱迪生年轻时,辛辛苦苦建立的实验室被大火烧毁后,如果他就此放弃,那么,人类的损失将无法弥补。还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克茵莱斯勒公司在1992年曾因上一年度亏损7.95亿美元大伤元气,公司将毁于一旦,如果公司的领导人就此‘放弃’,又怎能有后来的东山再起?

  五、继续探究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下课后请大家广泛搜集资料,下一节课我们将以“哈尔威船长不自救”为论题,举行一场辩论会。

  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热热闹闹,语言的学*却失落了”,这是课改后语文课上出现的一个怪现象。在这堂课上我努力避免这一现象,非常注重学生感悟语言,力求做到和学生一起“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阅读”,比如让学生“标出你认为用得特别恰当的词语,并体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你们对哈尔威船长的初步印象”、“除了这段精彩的语言描写外,你认为本文的哪个场面最感人”等问题的设计。

  这节课也留给我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学生在这节课以及后一节课的辩论会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辩论非常激烈,而我作为他们的一个“*等的参与者”,却始终没有明确自己的观点,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深入到小说“悲剧美”的层面上来鉴赏雨果的这篇小说的结尾。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机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

  2、学*在叙事写人中作精辟议论的写法。

  教学重点:

  学*方法:

  复述、交流讨论

  课时计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在生死关头,我们该怎样抉择?这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读读哈尔威船长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惊险,而是一个精神的榜样;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佩服,而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二、阅读主场

  (一)按故事的一般结构给出提示,要求学生在确定各部分段落的基础上,分别用四个字(或两个字)对每部分内容进行归纳。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合作学*。

  1、请四个学生分部分复述故事情节,交流自己对各部分情节的归纳。

  开端:雾海夜航(夜航)发展:海难骤至(被撞)

  高潮:指挥救助(救助)结局:以身殉职(殉职)

  2、小组组织阅读(略读)第一、二部分。

  内容要点:

  第一部份:

  ⑴时间、航线

  ⑵海上环境

  第二部分:海难发生的过程及责任

  3、分角色朗诵第三部分的对话,请学生就为什么要把对话写得“简短有力”和哈尔威船长的特点及表现进行交流。

  内容要点:

  ⑴对话长短受情景的限制,简短的话语能更好体现故事情节的紧张急迫。

  ⑵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4、小组组织阅读(略读)第四部分。

  内容要点:

  用有感情的描写体现作者对哈尔威船长英雄行为的赞扬。

  5、从课文中抽出下列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些语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自由表述自己的见解。

  ⑴实际上一共有60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⑵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⑶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⑷他把每件事情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⑸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一、二”。

  (二)解决学生预*中提出的问题。

  (三)词句积累

  (四)家庭合作练*:

  向家长讲述哈尔威船长的感人故事,以“假如我是哈尔威船长”为题写一段的文字。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敢的优秀品质。

  2、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话语,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3、学*作者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船长的优秀品质,学*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课题

  英雄,往往是在特殊情景、特殊场合下,涌现出来的超过一般人物的特殊人物。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英雄的时代,是个悲惨的时代;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个悲惨的民族。”因此,英雄人物的出现,一定会受到尽情的讴歌和赞美。法国作家雨果在他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就塑造了哈尔威船长这一英雄形象。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篇小说,具体感知这位英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是一次损失惨重、令人沉痛的海上事故,请齐读课题。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请再读课题。

  3、介绍作者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课文,首先简单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

  维克多·雨果,著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和政论家。他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大师,西方浪漫主义文*动的领袖,被誉为“法兰西的民族诗人”。其小说代表作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1885年5月22日,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法兰西举国为他致哀。100多年来,法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一直缅怀着这位伟大的文化先驱。《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曾多次被拍成电影,成为经典之作。

  二、新课

  (一)感受撞船及撞船后混乱惊慌

  1、故事导入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就是诺曼底号,你能形容一下这是一艘怎样的船吗?(漂亮、年轻、巨大)

  师:确实,这是一艘漂亮的、设施先进的、安全的邮轮。

  1870年3月17日,堪称英伦海峡上最漂亮的邮船诺曼底号出发了。夜色茫茫,海面上大雾弥漫,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已经进入梦乡,轮船缓缓地行驶着。突然沉沉的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那就是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它笔直地向着诺曼底号撞了过来,在它的身上一下子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2、学*第九自然段

  师:当海难来临之际,诺曼底号船上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自由读第九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学生自由读文。

  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一片混乱)读出混乱

  那个字更能体现当时情况的可怕?(灌)读出可怕

  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可怕、恐怖、突如其来、惊心动魄)

  是啊,诺曼底号的确是遇到了一场可怕的灾难,因此轮船被撞后,一刹那间——(学生齐读)

  这场灾难来得如此突然,海水势不可当,转眼间轮船就会沉没,人们就会葬身鱼腹,情况万分紧急,死亡让人们害怕。谁再来读,读出紧张、惊恐、形势的危急。指名读

  可怕吗?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诵再现当时的情景。齐读。

  3、学*第十三自然段

  (课件)指名读,谈一谈,那是怎样的一种乱。

  大难临头,逃生的欲望让人失去了理智,求生的本能使人们乱得不可开交,谁再来读这段话。

  有时灾难可怕,人类的自私自利更可怕,这样乱下去,船会怎样?(下沉)人会怎样?(葬身鱼腹)会导致船毁人亡的结局。

  (二)感悟船长的行为及品质

  1、文中是这样的结局吗?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竟然变得井然有序,这样的转变中,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板书——哈尔威船长)

  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一切,所以作者雨果给了他非常高的评价。齐读:(课件)在银轮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2、快速浏览课文11——41自然段,关于哈尔威船长,文中哪些精彩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笔画下来。学生自学

  3、交流,总结:三幅画面:船长庄严指挥、简短有力的对话、船长同船悲壮沉没。

  (1)第一个画面

  (课件)指名读“吼”是什么意思?哈尔威船长此时为什么要大声吼呢?

  谁愿意当这个船长,大声吼出这段话?

  你的声音掩盖住了当时的嘈杂声。

  (课件)哈尔威船长命令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其实船上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难道他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个面对如此危急情况仍从容不迫的船长怎么可能真的把自己遗忘!只是他深深的知道作为一船之长,救出“六十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只有别人。(板书:冷静果敢)

  船长看到人们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想要救人们于危难,下了第一道命令,读——

  (2)第二个画面

  可怕的灾难发生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沉着、镇定的指挥,可是人们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危险还在继续,就在此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的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课件)

  ①请大家自由朗读,如果你是当时船上的一名乘客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自由读。

  A、情况紧急(炉子、火、机器、时间)

  是的,这是船上的关键部位,都坏了,船马上快要沉了,这是第一个信息。

  B、“够了”

  充分展现了船长的自信,再读这个词语,要让当时所有的人都看到希望。

  C、两个命令

  既然是命令,就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谁愿意当船长下着两道命令?

  指名读、齐读(板书:恪尽职守)

  多么残酷冰冷的命令,特别是面对惊恐失魂落魄的人群,此刻,哈尔威船长下这样的命令对吗?

  学生谈看法。

  师:这份无情展现的是一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船长处变不惊、沉静果敢的优秀品质,也正是这无情的命令从死神哪里争取了时间,换来了井然有序的救援工作,这份“冰冷”饱含的是对六十个生命的守候和珍惜,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冰冷言语下一颗充满仁爱的心灵。(板书:充满仁爱)

  ②在这部分对话中,还有两个人物,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机械师:回答果断,坚守岗位,对灾难了如指掌。

  大副:业务精良,在灾难来临时,不仅做好了待命准备,还对船的破损情况做出了准确判断。

  危难时刻这段简短的对话,让我们看到机智果断的船长,看到作为机械师的洛克、奥克勒大副还有其他船员都能在灾难发生时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正是这份各司其职,这份同心协力,才让救援工作井然有序,才让六十人转危为安。

  ③分角色朗读。只读对话部分,要把船长的品质读出来。愿意读船长的请站起来,其他同学读其余的对话。混乱和嘈杂中,你们的声音自信而威严——

  船长和船员的一*话顿时让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救援工作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正因为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雨果评价哈尔威船长——

  (3)第三个画面

  哈尔威船长周密考虑、镇定指挥,灾难也因之却步,死神也悄然遁逃,哈尔威船长连见*水手克莱芒也考虑到了,难道他真的把自己忘了吗?他有没有逃生的机会呢?

  学生谈看法。

  (课件:第一自然段)轻声读

  师:诺曼底号不仅承载着哈尔威船长的责任,也承载着他的梦想。(板书)

  (课件:最后一段)

  妇女、孩子、乘客、船员,每一个因他而生还的人都眼含热泪,凝视着英伦海峡上最悲壮的一幕,他们看见——齐读

  诺曼底号遇难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六十人全部获救,哈尔威船长英雄的壮举创造了海难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在危难关头,做出了英雄的抉择,哈尔威船长永远离开了我们,他那伟大的灵魂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让我们带着对船长深深的敬意,齐读这段话——

  三、总结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哈尔威船长沉静果敢、恪尽职守、充满仁爱,用他的生命,造就英雄业绩,谱写英雄乐章,铸就伟大灵魂。下面来读一首诗。《航船》

  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谁也不能预想:前方的风景怎样?或风*浪静,或惊涛骇浪,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遇到惊涛,或是骇浪,你不必惊讶,不必胆怯,不必畏缩,不必退却。你要冷静,临危不惧,你要沉着,勇于决断。只有这样,你才是真正的舵手,才能掌握好自己的行驶方向,到达成功的彼岸!(配乐朗诵——《英雄的黎明》)

  2、总结

  《“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小说脉络清晰,情节紧张,感人至深,是一篇展示语言美和人性美的佳作。作者真切、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场面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使我们读起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哈尔威船长,随着他心爱的船只沉入了大海,但是,这巍峨高大的形象永远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永远闪耀在一代代读者心中!

  3、拓展

  作家雨果在他的许多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体现“人格美”的形象,如《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请同学们课外阅读有关作品,畅游文学圣地。

  板书:

  哈尔威船

  “诺曼底”号遇难记

  恪尽职守、沉静果敢、充满仁爱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3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学*哈尔威船长勇敢、镇定、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小说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英雄故事的兴趣。

  学*重点:

  1、感悟哈尔威船长作为一个英雄的特有本质。

  2、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难点:

  学*小说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交流信息

  背景:媒体出示:英雄

  1、师述:“英雄”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每个人的心中

  会有自己崇拜的英雄,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2、学生交流(抽2—3名)

  3、师小结:“英雄”壮举不胜枚举,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外国的英雄。

  4、出示课题,齐读

  雨果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

  5、师:认识英雄先来认识作者,对作家雨果你了解多少呢?

  6、学生交流了解的信息,教师出示雨果的图像及简介等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边听录音边思考:完成课后练*1

  2、这是一部小说(纪实性)

  3、小说三要素: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环境、人物。

  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学生分段(根据情节)说明。

  6、学生交流:

  (1)在“诺曼底”号被撞沉船时,哈威尔船依靠经验,果断、镇定挽救了60人的生命,自己与轮船同沉大海。

  (2)媒体出示:勇敢镇定忠于职守勇于献身过渡:船长的所为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大英雄,文中又是怎样来具体叙述的呢?

  三、把握重点,深层体验

  1、师:文中哪些片断最让你感动?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思考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句子,研读中进行朗读体会。

  (1)哈尔威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

  (2)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3)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名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3、师提问:刚刚我们研读的句子都能很好地体现船长的英雄本质,那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体现的呢?

  4、学生交流。

  5、媒体出示:语言、动作、神态。

  6、理解副题意思。

  齐读、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体现船长是英雄、是强者、牺牲自己的生命,让别人脱离危险)

  7、师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全班交流讨论

  四、拓展阅读,能力迁移

  1、师:课文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刻画船长的英雄形象,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一篇文章。

  2、师提出要求:

  (1)以小组合作学*的方式。

  (2)先读文章,概括出人物的英雄特点。

  (3)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3、学生小组合作学*、交流。

  五、课外作业,练笔提高

  1、总结:通过学*,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轰轰烈烈,为了挽救乘客献出生命的船长,但在现实生活中,英雄并不一定要献身,那些在*凡岗位上发挥才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也是大英雄,比如徐虎、杨伟利。

  2、布置作业

  (1)选择喜欢的语段背诵。

  (2)课外阅读雨果的作品。

  (3)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写班级中一位同学。

  附板书

  “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果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

  英雄哈威尔

  勇敢镇定

  语言、神态、动作忠于职守

  勇于献身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2

  教材介绍:

  课文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遇难,全船的人一片恐慌,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船员救援、运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所有的乘客和船员都脱险了,只有船长哈尔威沉入了大海,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7-8单元教案。哈尔威船长坚定、果敢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钦佩。作为北师大版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危急时刻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除了让我们感受到海难的残酷外,也给我们一个思考:灾难中的生命的尊严与意义。让我们震撼的是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船长用生命诠释了作为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生命,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在他的临危不惧、沉着机智、舍己为人、忠于职守高大形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作者雨果,十九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他的创作始终贯穿的是人道主义,相信"仁爱感化"、"善心战胜恶"。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检查、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4.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

  突破方法:

  努力启发、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读中感悟,自主地获得新知!

  教学过程:

  如何让学生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情景,领悟文章的内涵?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兴趣,自主学*的关键,是创新学*的开端。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本课教学为五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畅谈印象--质疑探究、突破难点--深化认识、升华情感。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过渡: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智力游戏。

  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就是船上的那个孩子,请设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全家人脱离险境。

  (二)整体感知,畅谈印象

  1、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要求(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2)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初步印象交流。

  (三)质疑探究,突破难点

  1、在学生初读课文,交流印象后,请学生大胆质疑,归纳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即"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顺着这一问题分三步走:

  (1)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引导学生感受当时乱的场面,品味:可怕的震荡、惊恐万状,求生的人像疯了似的,一片混乱,…

  课件配上慌乱场景的音效,创设情景,想象当时的场面,再指导朗读,感受当时紧张危机、混乱的状况。帮助突破难点。

  这样的后果会怎样?(思考得知:死路一条,谁也出不来!)

  (2)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结合重点语句:"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7-8单元教案》。"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你悟出点什么?能悟出的至少三点:①指挥有方,沉着冷静;②忠于职守,有责任感;③优先保护弱势群体;④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然后分角色朗读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体味语句的简洁。感受船长的威严、果断、不可动摇和他危难时刻首先要保护弱小的做人之道,这时船长的形象已成了伟大灵魂的化身,屹立于每个人的脑际中。)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②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一切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以上分三步走探究完第一个问题,重难点基本突破。

  2、探究内容之二

  (1)哈尔威船长在船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自己吗?

  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景,充分认识船长把自己生死置于度外,关心船上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体会他具有高度责任感、忘我精神和誓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总结船长的高贵品质:忠于职守--舍己救人,与事业共存亡;做人之道--尊重他人生命,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彻底忘我

  (四)深化认识、升华情感

  1、当学生受到哈尔威船长精神的感染时,引导:综合全文,"实话实说",任选一种身分,想像说话。

  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

  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

  你就是这艘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的这一幕,你想说:…

  2、总结: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伟大的丰碑。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用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真正成为太阳底下大写的人!

  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与"玛丽号"相撞

  人们:争先恐后地逃生

  船长:指挥救人: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壮烈殉职:纹丝不动舍己救人

  教学反思:

  兴趣是行动的最好指标。通过创设情景,抛给学生问题的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也为下文危急时刻船长采取果断办法埋下伏笔,接着以"看看主人公哈尔威船长是如何救助众人脱离险境的?"牵引学生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选择他们最值得说,最值得读的片断,触及心灵的部分交流,实现阅读个性化。学生所读的所说的也正是文章表情达意的部分。

  在学生初读课文,交流印象后,请学生大胆质疑,归纳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以学生的质疑引领学生一步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这一理念,同时也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准问题的根源,怎么做的?效果怎样?不这样做行不行?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感悟,这是对不同生命的尊重。以读促悟是很好的阅读方法,结合本课的特点,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利用音响效果设置情景,让学生成为"事中人"的角色转移,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使朗读贯穿始终,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达到以读促解,以解助读的目的。

  当学生受到哈尔威船长精神的感染时,引导:综合全文,"实话实说",任选一种身分,想像说话。使学生回归全文,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在创设的角色中,畅说感受,升华情感。这时候的感受是内心的独白,情感的抒发。学生至此受到了心灵的震撼,船长的形象也更为高大、鲜明。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师语言的魅力最能激起学生心底最深刻的感受,使得文止而意无穷。这也是本课设计的目的之所在。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3、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断的优秀品质。学*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2、学*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进行质疑

  1、(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部分剪辑视频)大家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吗?1912年这艘当时世界最大、最豪华、意为永不沉没的客船载着1513名乘客和船员因撞到冰山而沉没,这次海难最后只有500多人侥幸逃生。海难的恐怖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寒而栗。1870年,有两艘英国轮船相撞,但其中的一艘“诺曼底号”除船长以外其余60人都安全获救,这是真的吗?为什么只有船长没能逃生呢?出事时人们都在干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赶快到“诺曼底号”上去寻找答案吧。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我们先来拜访他,谁认识他?投影雨果画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二、购买船票,掌握生字词

  1、(出示本课“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指名读,组词,正音,齐读。

  2、开火车读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师相机指导学生较难理解的词语。

  三、登上“诺曼底号”,了解事实真相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船长是谁?在紧急情况下,船长是如何救人的?海难的结局如何?

  四、整体感悟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配《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

  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悟场景,初步受到震撼,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2、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导朗读。

  朗读指导:

  (1)开头介绍“诺曼底号”部分用轻快、*和与赞美的语气来读。

  (2)中间撞船部分要读出紧张危急及混乱惊慌的语气,与船长有关的部分要读出镇定威严的语气。

  (3)最后一段应该读出人们无限感激、崇敬和无比沉痛的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演示,模拟撞船

  1、(课件播放)“玛丽号”肇事,船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人们就要葬身鱼腹了。

  2、上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诺曼底号”,你能还原一下发生海难时船上的情况吗?想象“诺曼底号”遇难时的恐怖场面。

  3、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行船环境慌乱的逃生伟大的船长)

  二、研读赏析

  1、课文中有许多场面描写,赶快在课本上标画出来读一读。

  (1)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雾越来越浓了周围一片漆黑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

  (2)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认为课文开头写夜色,写雾,目的是什么?

  2、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部分视频,指导学生感受遇难时人们慌乱的逃生场面。

  (1)要是有一条救生艇该多好哇。(出示救生艇图片)你的预期结果是什么?

  (2)读课文,了解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刚解开救生艇的绳索,众人一拥而上的场面。)现在你的语气应是怎样的?如果没有人制止这样混乱的场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哈尔威船长和船员的对话。

  (1)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船还有二十分钟才会沉没,还有逃生时间;如果不听指挥,马上可能被打死;灾难发生时船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关注着整条船的情况;船长不愧为英雄,应对措施到位,及时制止了混乱……)

  (2)其实船长做到的还有很多,大家赶快找一找,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小心翼翼全体安静!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把克莱芒救出去!)

  (3)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船长工作认真、业务精良既有英雄的果断、力挽狂澜,又有照顾见*水手的柔情一面)

  三、提出疑问,小组交流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他真的是把自己给忘了吗?

  预设2:生命毕竟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珍惜,绝不能轻易放弃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只有船长没能逃生呢?

  同学们的问题很好,我们先小组讨论一下,再全班交流。

  预设:也许事发突然,他只想到要救别人,真的忘了自己;也许他已意识到船肯定要沉,作为船长绝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他已确认了自己应在的位置。无论结果怎样,他已将自己排除在被救者之外,做到了真正的舍生忘死。尤其是船沉时,他的坚定、庄严、悲壮,更使我们确信,他早已选择以身殉职,“忘”只是表象,“放弃”才是实质,放弃生还意味着选择与伟大同生,英雄的人格美得以体现。

  2、让我们为拯救他人生命的船长和船员一起道一声谢谢吧!(课件展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音乐起!)让我们以无限悲痛的,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小结:真正的强者是有自制力的人,哈尔威船长就是这样的人,在英伦海峡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在灾难面前,他克制了自己的恐惧,克制了可耻的利己主义,沉着冷静,忠于职守,履行了做人之道。

  [教学板书]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做人之道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感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思路比较清晰,整个环节的设置和课堂流程都比较顺畅。二是分组合作,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以小组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整合起来,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力,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和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语言重视不够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6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弄清文章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2、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

  2、设想自己对灾难突降将会有何行动和感受。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小心翼翼(yì)、湍急(tuān)、你推我搡(sǎnɡ)

  猝然(cù)、酣睡(hān)、蓦地(mò)、肇祸(zhǎo)

  屹立(yì)、须臾(yú)、铁铸(zhù)、侧舷(xián)

  2、解释下列词语。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疏忽。

  幽灵:人死后的灵魂(迷信的说法)。

  湍急:水势急。

  猝然:突然;出乎意处。

  酣睡:熟睡。

  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

  肇祸:闯祸。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历程,但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依然是人道主义,相信"仁爱感化"、"善心战胜恶",同情被压迫者,这在他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里都有所体现。除了小说创作外,他还创作有诗歌、散文、剧本等。雨果以其丰富而出色的创作成为世界文坛的一流作家。

  2、解题

  "诺漫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它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1863年造的。可在1870年3月1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撞船灾难发生了,哈尔威船长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

  借助多媒体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片段,让学生有形象的感受。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找出文章故事的六要素,理清文章层次。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一部分(1-5),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6-9),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10-46),舍己救人。

  第四部分(47-50),赞扬英雄船长。

  2、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注意口头表达要清晰、流利,要抓住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讲述。

  四、探究

  学生阅读课文后,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讲人物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或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谈自己对英雄的理解和感受,或结合美国9o11事件`《泰坦尼克号》、《紧急迫降》等影片设想自己对灾难突降将会有何行动和感受……

  五、学生朗读课文第16段以后"简短有力的对话",要读出语调、语气

  思考:

  1、面对突如其来的撞船灾难,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的?

  2、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理解哈尔威船长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船长的语言描写中把握这一形象。

  明确:哈尔威船长先是*定人心,维持秩序,后组织用救生艇救出妇女、其他乘客和船员,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3、学生谈自己对船长这一形象的看法。

  讨论、交流。

  明确: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船长虽然结束了他的生命,但他的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将永驻人间。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二。

  2、先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课

  学生复述哈尔威船长面对撞船灾难,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的动人故事。

  二、学*文章写景的方法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在撞船灾难发生的过程中,作者在写景时主要抓住大海和雾来写。写大海如"夜色正浓""茫茫大海""周围一片漆黑""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深深的海水"等等,都给大海增加了黑暗、阴沉、可怕的色彩,预示着灾难的发生。而写雾,更是抓住特征,如"薄薄弥漫""雾愈来愈浓""沉沉夜雾""阴惨惨的薄雾"等都与可怕的灾难相一致,渲染了悲剧气象,更衬托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形象。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三、探究

  (一)文章中有两个"谜",请你解开。如有不同,可以展开讨论。

  1、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

  2、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感受,允许有多种看法。

  (二)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的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试想像并描述当时的情景,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可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播放影片《紧急迫降》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飞机遇难时的情形,同本文作比较,加深课文理解。

  五、小结

  本文情节扣人心弦,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令人难忘。学*本文,重视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四。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师的带动讲解,学生掌握本文中的字词和作者的`简介。

  2、学生学*人物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掌握朗读课文时重读的技巧,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明确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感受船长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操,并有所感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应注意的事项,学*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

  教学设想:

  这是初一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说,它位于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是否落实小说的有关知识性的问题我觉得不是很重要,以读带动学生进入课文,以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以写作检验学生学*的效果有实效性,所以这篇课文我的设计主要是上述几个环节。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天祥有句名言“时穷节难见”,(板书)说的是在非常危急危难的时候,一个人的品行、节操就能显现出来。*古代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例子,文天祥誓死不降元朝就是其中之一。国外也有这样的例子,今天我们学*一篇表现人物“时穷节乃见”的文章。

  (说明:上课伊始先调动学生的情感,以进入课文。)

  二、介绍作者

  学生读注释,了解作者的资料。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

  1.画出你不认识的字词或不好理解的字词。

  2.对于文章中的内容,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阅读之后,请你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段落,为什么?

  (说明: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

  四、学生质疑:大胆说出读课文时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相互说说朗读课文感受最深的地方。

  设计说明: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了解学生读课文时不明白的地方,解答学生的疑惑,并组织学生交流朗读课文后的感受,一则锻炼学生敢问、会问的能力;一则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下节课做准备。

  五、讲讲课文中的字词,用多媒体展示。

  说明:字词是初中阶段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必须借助课文落实这些,而且这篇课文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多音字:强、载,教室讲解区分多音字的方法,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

  六、朗读课文

  说明:在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和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后,教师再采用教师范读或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并作适当的指导,以调动学生更深入课文中,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有更好的感受。

  教师鼓励和表扬学生大胆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时穷节难见”,一位船长在危难时候的表现值得我们每个人钦佩,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这位船长是?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是?

  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解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结合课文内容,你从这篇课文的题目读出了什么信息?)

  说明: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题目,一则复*课文的内容;一则锻炼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以学生的发言引出下一个环节:朗读时间

  过渡语: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诺曼底号遇难的段落。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学生简单概括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有气势地朗读课文中重要的段落,如描写灾难来临的段落、哈尔威船长与船员对话的段落。

  说明:锻炼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下一个环节:人物分析。

  过渡语:大家刚才重读的地方都很好,我想问问大家为什么这些词要重读呢?

  三、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从描写危难的场景引出问题:把危难描写的很紧张很可怕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人物形象),再问: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什么形象呢?

  教室引导学生回答,并注意写板书。

  分析完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之后,教室转入下一个环节:记者提问。

  过渡语:如此一位伟大而崇高的人,如果搁在当今时代肯定是一位人气指数值五星的人,假设你是一位记者,哈尔威船长站在这儿,你会问他一些问题吗?

  四、设计活动:假设学生是一名记者,面对哈尔威船长,你最想提什么问题?请写出两个问题。

  说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对课文的提问,参与对课文的回答和理解,共同分析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教师起鼓励和点拨作用,并最后总结。

  记者提问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引入最后一个环节:写作时间。

  过渡语:大家问的问题都很好,可见对哈尔威船长很了解,也很钦佩。但是我们可曾想过他的家人,他也会有善良而可爱的妻子,会有懂事的孩子,临死之前他会想到这些吗?如果你认为会请你代替哈尔威船长给妻子写封信,如果不会请你写出理由。

  五、写作活动

  说明:学*课文,学生激烈地讨论、分析,也只是流于表面,能反映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非写作莫属,故设计写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镇定自若

  指挥有方伟大的灵魂

  舍己救人崇高的精神

  忠于职守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船上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第九课。

  二、整体感知

  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⑴ 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⑵ 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⑶ 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三、深入学*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⑴ 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⑵ 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⑶ 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

  ⑴ “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

  ⑵ 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⑶ 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⑷ 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危险来临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从而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抓住文中关键句段进行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高大形象。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地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引导学生学*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所采取的措施,想象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能够简单地描述出来。

  2、通过人物的语言以及行为、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1、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歌,引起学生联想。

  2、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影的插曲吗?指名说说对《泰坦尼克号》影片的了解。

  3、教师小结,导入,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而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4、 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那么《“诺曼底”号遇难记》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围绕下面的要求,同桌合作,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同桌检测认读生字的情况,并交流识记和书写的要点。

  (2)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语,全班读一读。

  (2)指名反馈生字的读音以及书写的注意要点。教师重点强调“薄、翘”两字的写法。

  字音:“强”是多音字,在文中读“qiǎng”“呛”是多音字,在文中读“qiāng”;“号”是多音字,在文中读“hào”;“铸”“忠”是卷舌音,“嘈”“梭”是*舌音。

  字形:“薄”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甫”的横折钩要变成横折;“翘”的左边不能多一点;“序”的里面不能多一撇。

  (3)开火车读生字词,在读中巩固认读。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反馈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1870年3月17日夜晚。

  地点: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

  起因:雾大,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经过:人们惊慌失措,你推我揉,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

  结果:60人全部获救,船长屹立舰桥,随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深渊。

  (2)指名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4、指名反馈:了解了“诺曼底”号遇难的整个经过,故事留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一个简单的词语说一说?

  三、抓住关键语句,探究海难发生的原因

  1、教师导:同学们,“诺曼底”号造于1863年,是一艘大轮船,在英吉利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像这样一艘轮船,晚上出航时没有什么可怕的。然而危险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地降临到了这艘船上,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2、指名反馈

  (1)“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2)“雾愈来愈浓了。”

  (3)“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雾的大。

  4、教师导:因为当时的雾太大了,所以这艘船的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

  5、教师紧张地追问:发生了什么?

  (1)教师惊恐地:黑夜里,发生了——(指名读)

  (2)教师恐惧地:宁静的黑夜里,发生了——(小组读)

  (3)教师惊慌而恐惧地:宁静的黑夜里,“诺曼底”号的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发生了——(全班读)

  四、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一艘“年轻”的“诺曼底”号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发生了海难。当时船上包括船长在内一共61人,我们知道最后除船长外,其他全部逃生。那么,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导:同学们,当你们正在沉睡的时候,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会怎么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教师导读:是啊,谁都会感到惊慌、害怕。当“诺曼底”号的乘客们被巨响惊醒,知道自己所乘坐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会是怎样的局面呢?

  二、想象品读,体会人们的惊慌

  1、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学生倾听。

  2、指名反馈: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3、教师导: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

  4、指名反馈。

  (1) 指名读文,其他评议。

  (2) 在同学们提建议的基础上,再请该同学读一读。

  (3) 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会强调哪些词语?为什么?

  (4) 教师抓住加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悟后感请读。

  (5) 再次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的文字。

  三、分角色朗读,体会船长的镇定果断

  1、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求生的欲望让乘客们一窝蜂地拥上救生艇,你推我揉,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会出现什么新的危险呢?

  2、同学们,再这样下去,救援工作无法开展,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丧生于大海,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黑暗中传来了简短有力的对话。

  3、指名反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一个怎样的声音?

  4、指名反馈:这声音让你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

  5、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

  四、想象人物画面,体会船长的英勇无私

  1、教师导:黑暗里坚定而严肃的声音,使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上只有一个人没有逃生,他就是哈尔威船长。

  2、教师播放悲壮的音乐,示范读课文。

  3、教师:同学们,你们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4、教师小结:感人的画面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了,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自然段。

  5、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集体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自然段。

  7、教师:同学们,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得救的人们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激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五、理解句意,深化文章的主题

  1、教师导:同学们,在危险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地指挥人们逃生,在那个可怕的黑夜静静地离开了我们,雨果是这样评价这位伟大的船长。

  2、引导学生讨论这三句话的意思。

  3、集体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诺曼底”号油船不幸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慌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是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自己,且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危难时刻舍己为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简单地描述你印象深刻的场景。

  3、做课课练。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体会和学*船长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大海是美丽的,大海是雄放的,但大海又是无情的,有关大海中的故事说不完也道不尽,在《跳水》中我们认识了一位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船长,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位新船长,一个英雄——哈尔威船长,以及和他有关的另一个海上故事——“诺曼底”号遇难记。

  2、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同学们你们会想到哪些问题呢?

  学生提问。

  4、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都很有价值,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会“质疑”,还要学会自己通过阅读理解来“解疑”。在《跳水》中我们采用了初读感知,合作探究,品析体会(逐步出示课件)的学*方法,今天这些问题,我希望同学们用这个方法靠自己来解决,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你们说呢?

  二、初读感知

  1、师:下面请同学们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读。

  3、交流。

  4、师或生小结:1870年3月17日,“诺曼底”号邮轮被“玛丽”号撞出大窟窿,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地指挥大家脱离危险,使船上的所有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牺牲了。

  三、精读课文

  1、师:海难的发生,始料未及,在课文的描写中一定有许多地方让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屏幕上出示的.三个问题读这些地方,读中的感受你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待会我们小组讨论。

  2、学生自读。

  3、师:请同学们把自主学*的收获和同学一起分享一起探究吧!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四、细读探究

  1、大家合作的那么默契,那么愉快,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大,老师由衷地为你们高兴,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2、学生交流。

  过程:

  (1)你们小组想交流对什么问题的看法呢?

  (2)你是怎么理解的呢?从哪些地方看出的呢?

  (3)你能读好吗?

  (4)其他小组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话,也来谈一谈吧!

  (5)场面是如此的混乱,这里有一个录象片段,同学们可以一起感受。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悲惨的海难,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船上二千多的人在一片混乱之中,拼命挣扎。

  (6)看完后,你们又有一些什么感受,能告诉我们呢?

  (7)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再读课文第7、11节,边读边体会。

  (8)场面混乱到极点,再不用枪威胁大家,一定会不可收拾,在这种情急万分的情况下,用枪胁迫是必然。从课文第9,30,31,32节,我们也体会到了。

  (9)在船长镇定指挥的20分钟里,一个个生命被挽救,而惟独自己却随着轮船沉入大海,难道他忘了自己了吗?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10)师小结:撞船后,哈尔威想到的是船上的人们,想到的是他们的生命,完全把自己抛在了一边。

  (11)凝望着在夜色中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的哈尔威船长,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呢?

  (12)这个黑色的雕像牢牢地刻在了脱险的60个人心中,也深深印在了我们心中。让我们怀着敬意齐读课文32-40节。

  五、悼念船长

  1、师:船长是可歌可泣的,船长是可敬可佩,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怀念船长吧!你可以写一首诗献给他,也可以写一两句话追悼他,也可以画一幅话赞颂他!

  2、生写。

  3、交流。

  4、千言万语道不完我们对船长的无比怀念,无比敬意,就让我们献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意。全体起立,敬礼!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3、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断的优秀品质。学*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2、学*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进行质疑

  1、(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部分剪辑视频)大家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吗?1912年这艘当时世界最大、最豪华、意为永不沉没的客船载着1513名乘客和船员因撞到冰山而沉没,这次海难最后只有500多人侥幸逃生。海难的恐怖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寒而栗。1870年,有两艘英国轮船相撞,但其中的一艘“诺曼底号”除船长以外其余60人都安全获救,这是真的吗?为什么只有船长没能逃生呢?出事时人们都在干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赶快到“诺曼底号”上去寻找答案吧。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我们先来拜访他,谁认识他?投影雨果画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二、购买船票,掌握生字词

  1、(出示本课“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指名读,组词,正音,齐读。

  2、开火车读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师相机指导学生较难理解的词语。

  三、登上“诺曼底号”,了解事实真相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船长是谁?在紧急情况下,船长是如何救人的?海难的结局如何?

  四、整体感悟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配《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

  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悟场景,初步受到震撼,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2、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导朗读。

  朗读指导:

  (1)开头介绍“诺曼底号”部分用轻快、*和与赞美的语气来读。

  (2)中间撞船部分要读出紧张危急及混乱惊慌的语气,与船长有关的部分要读出镇定威严的语气。

  (3)最后一段应该读出人们无限感激、崇敬和无比沉痛的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演示,模拟撞船

  1、(课件播放)“玛丽号”肇事,船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人们就要葬身鱼腹了。

  2、上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诺曼底号”,你能还原一下发生海难时船上的情况吗?想象“诺曼底号”遇难时的恐怖场面。

  3、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行船环境慌乱的逃生伟大的船长)

  二、研读赏析

  1、课文中有许多场面描写,赶快在课本上标画出来读一读。

  (1)那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雾越来越浓了周围一片漆黑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

  (2)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认为课文开头写夜色,写雾,目的是什么?

  2、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部分视频,指导学生感受遇难时人们慌乱的逃生场面。

  (1)要是有一条救生艇该多好哇。(出示救生艇图片)你的预期结果是什么?

  (2)读课文,了解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刚解开救生艇的绳索,众人一拥而上的场面。)现在你的语气应是怎样的?如果没有人制止这样混乱的场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哈尔威船长和船员的对话。

  (1)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船还有二十分钟才会沉没,还有逃生时间;如果不听指挥,马上可能被打死;灾难发生时船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时刻关注着整条船的情况;船长不愧为英雄,应对措施到位,及时制止了混乱……)

  (2)其实船长做到的还有很多,大家赶快找一找,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小心翼翼全体安静!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把克莱芒救出去!)

  (3)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船长工作认真、业务精良既有英雄的果断、力挽狂澜,又有照顾见*水手的柔情一面)

  三、提出疑问,小组交流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他真的是把自己给忘了吗?

  预设2:生命毕竟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珍惜,绝不能轻易放弃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只有船长没能逃生呢?

  (1)同学们的问题很好,我们先小组讨论一下,再全班交流。

  预设:也许事发突然,他只想到要救别人,真的忘了自己;也许他已意识到船肯定要沉,作为船长绝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他已确认了自己应在的位置。无论结果怎样,他已将自己排除在被救者之外,做到了真正的舍生忘死。尤其是船沉时,他的坚定、庄严、悲壮,更使我们确信,他早已选择以身殉职,“忘”只是表象,“放弃”才是实质,放弃生还意味着选择与伟大同生,英雄的人格美得以体现。

  2、让我们为拯救他人生命的船长和船员一起道一声谢谢吧!(课件展现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形象,音乐起!)让我们以无限悲痛的,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小结:真正的强者是有自制力的人,哈尔威船长就是这样的人,在英伦海峡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在灾难面前,他克制了自己的恐惧,克制了可耻的利己主义,沉着冷静,忠于职守,履行了做人之道。

  [教学板书]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做人之道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感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思路比较清晰,整个环节的设置和课堂流程都比较顺畅。二是分组合作,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以小组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整合起来,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力,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和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语言重视不够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3篇

  学*目标:

  1、学*哈尔威船长勇敢、镇定、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小说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英雄故事的兴趣。

  学*重点:

  1、感悟哈尔威船长作为一个英雄的特有本质。

  2、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难点:

  学*小说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交流信息

  背景:媒体出示:英雄

  1、师述:“英雄”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每个人的心中

  会有自己崇拜的英雄,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2、学生交流(抽2—3名)

  3、师小结:“英雄”壮举不胜枚举,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外国的英雄。

  4、出示课题,齐读

  雨果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

  5、师:认识英雄先来认识作者,对作家雨果你了解多少呢?

  6、学生交流了解的信息,教师出示雨果的图像及简介等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边听录音边思考:完成课后练*1

  2、这是一部小说(纪实性)

  3、小说三要素: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环境、人物。

  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学生分段(根据情节)说明。

  6、学生交流:

  (1)在“诺曼底”号被撞沉船时,哈威尔船依靠经验,果断、镇定挽救了60人的生命,自己与轮船同沉大海。

  (2)媒体出示:勇敢镇定忠于职守勇于献身过渡:船长的所为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大英雄,文中又是怎样来具体叙述的呢?

  三、把握重点,深层体验

  1、师:文中哪些片断最让你感动?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思考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句子,研读中进行朗读体会。

  (1)哈尔威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它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

  (2)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3)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名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3、师提问:刚刚我们研读的句子都能很好地体现船长的英雄本质,那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体现的呢?

  4、学生交流。

  5、媒体出示:语言、动作、神态。

  6、理解副题意思。

  齐读、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体现船长是英雄、是强者、牺牲自己的生命,让别人脱离危险)

  7、师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全班交流讨论

  四、拓展阅读,能力迁移

  1、师:课文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刻画船长的英雄形象,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一篇文章。

  2、师提出要求:

  (1)以小组合作学*的方式。

  (2)先读文章,概括出人物的英雄特点。

  (3)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3、学生小组合作学*、交流。

  五、课外作业,练笔提高

  1、总结:通过学*,我们又认识了一位轰轰烈烈,为了挽救乘客献出生命的船长,但在现实生活中,英雄并不一定要献身,那些在*凡岗位上发挥才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也是大英雄,比如徐虎、杨伟利。

  2、布置作业

  (1)选择喜欢的语段背诵。

  (2)课外阅读雨果的作品。

  (3)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写班级中一位同学。

  附板书

  “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果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

  英雄哈威尔

  勇敢镇定

  语言、神态、动作忠于职守

  勇于献身

  教材介绍:

  课文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遇难,全船的人一片恐慌,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船员救援、运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所有的乘客和船员都脱险了,只有船长哈尔威沉入了大海,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7-8单元教案。哈尔威船长坚定、果敢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钦佩。作为北师大版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危急时刻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除了让我们感受到海难的残酷外,也给我们一个思考:灾难中的生命的尊严与意义。让我们震撼的是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船长用生命诠释了作为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生命,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在他的临危不惧、沉着机智、舍己为人、忠于职守高大形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作者雨果,十九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他的创作始终贯穿的是人道主义,相信"仁爱感化"、"善心战胜恶"。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检查、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4.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

  突破方法:

  努力启发、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读中感悟,自主地获得新知!

  教学过程:

  如何让学生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情景,领悟文章的内涵?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兴趣,自主学*的关键,是创新学*的开端。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本课教学为五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畅谈印象--质疑探究、突破难点--深化认识、升华情感。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过渡: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智力游戏。

  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就是船上的那个孩子,请设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全家人脱离险境。

  (二)整体感知,畅谈印象

  1、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要求(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2)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初步印象交流。

  (三)质疑探究,突破难点

  1、在学生初读课文,交流印象后,请学生大胆质疑,归纳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即"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顺着这一问题分三步走:

  (1)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引导学生感受当时乱的场面,品味:可怕的震荡、惊恐万状,求生的人像疯了似的,一片混乱,…

  课件配上慌乱场景的音效,创设情景,想象当时的场面,再指导朗读,感受当时紧张危机、混乱的状况。帮助突破难点。

  这样的后果会怎样?(思考得知:死路一条,谁也出不来!)

  (2)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结合重点语句:"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7-8单元教案》。"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你悟出点什么?能悟出的至少三点:①指挥有方,沉着冷静;②忠于职守,有责任感;③优先保护弱势群体;④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然后分角色朗读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体味语句的简洁。感受船长的威严、果断、不可动摇和他危难时刻首先要保护弱小的做人之道,这时船长的形象已成了伟大灵魂的化身,屹立于每个人的脑际中。)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②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一切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以上分三步走探究完第一个问题,重难点基本突破。

  2、探究内容之二

  (1)哈尔威船长在船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自己吗?

  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景,充分认识船长把自己生死置于度外,关心船上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体会他具有高度责任感、忘我精神和誓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总结船长的高贵品质:忠于职守--舍己救人,与事业共存亡;做人之道--尊重他人生命,优先保护弱势群体,彻底忘我

  (四)深化认识、升华情感

  1、当学生受到哈尔威船长精神的感染时,引导:综合全文,"实话实说",任选一种身分,想像说话。

  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

  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

  你就是这艘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的这一幕,你想说:…

  2、总结: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伟大的丰碑。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用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真正成为太阳底下大写的人!

  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与"玛丽号"相撞

  人们:争先恐后地逃生

  船长:指挥救人: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壮烈殉职:纹丝不动舍己救人

  教学反思:

  兴趣是行动的最好指标。通过创设情景,抛给学生问题的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也为下文危急时刻船长采取果断办法埋下伏笔,接着以"看看主人公哈尔威船长是如何救助众人脱离险境的?"牵引学生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选择他们最值得说,最值得读的片断,触及心灵的部分交流,实现阅读个性化。学生所读的所说的也正是文章表情达意的部分。

  在学生初读课文,交流印象后,请学生大胆质疑,归纳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之一,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以学生的质疑引领学生一步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这一理念,同时也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准问题的根源,怎么做的?效果怎样?不这样做行不行?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感悟,这是对不同生命的尊重。以读促悟是很好的阅读方法,结合本课的特点,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利用音响效果设置情景,让学生成为"事中人"的角色转移,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使朗读贯穿始终,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达到以读促解,以解助读的目的。

  当学生受到哈尔威船长精神的感染时,引导:综合全文,"实话实说",任选一种身分,想像说话。使学生回归全文,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在创设的角色中,畅说感受,升华情感。这时候的感受是内心的独白,情感的抒发。学生至此受到了心灵的震撼,船长的形象也更为高大、鲜明。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师语言的魅力最能激起学生心底最深刻的感受,使得文止而意无穷。这也是本课设计的目的之所在。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3、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断的优秀品质。学*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语言,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2、学*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进行质疑

  1、(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部分剪辑视频)大家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吗?1912年这艘当时世界最大、最豪华、意为永不沉没的客船载着1513名乘客和船员因撞到冰山而沉没,这次海难最后只有500多人侥幸逃生。海难的恐怖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寒而栗。1870年,有两艘英国轮船相撞,但其中的一艘“诺曼底号”除船长以外其余60人都安全获救,这是真的吗?为什么只有船长没能逃生呢?出事时人们都在干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赶快到“诺曼底号”上去寻找答案吧。

  2、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我们先来拜访他,谁认识他?投影雨果画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二、购买船票,掌握生字词

  1、(出示本课“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指名读,组词,正音,齐读。

  2、开火车读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师相机指导学生较难理解的词语。

  三、登上“诺曼底号”,了解事实真相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船长是谁?在紧急情况下,船长是如何救人的?海难的结局如何?

  四、整体感悟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配《泰坦尼克号》电影音乐)

  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悟场景,初步受到震撼,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2、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导朗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6篇

  读完《诺曼底号遇难记》后,我流下了泪水,我的眼前一直浮现这样一幅画面: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纺丝不动,随着大海一起沉入了深渊……

  第一遍读完,我真为哈尔威船长鸣不*。船落水了,分明可以把自己救出船去,为什么非要和船一起沉入深渊呢?我叹气,摇头,只是不能阻止!再看一遍,才顿悟:哈尔威船长之所以这样做,除了他忠于职守,主要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诺曼底”了。老师说,如果一艘船遇难,很难再造出第二艘船了。

  在现实生活中,像哈尔威船长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在非典时期,日夜煎熬的白衣天使;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民警;抗洪救灾的*……

  我一定要学*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镇定自若、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的精神。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做事要多为别人着想。

  看见这个题目,你可能问:“‘诺曼底号’为什么遇难?船上的人都被救走了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课文讲述了因天气恶劣,“诺曼底号”不幸遇难,船长哈尔威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救人,而自己却与船共存亡的感人故事。

  读完后,我真的好感动!船长本是可以逃出遇难船的。可是,他心里装着别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像这种人还有很多,有的还是无名英雄,就像警察一样。

  警察是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舍己救人的。当受害者被坏人逼到死角时,警察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救他(她),有的光荣牺牲了,有的受伤了......人们总是把他们深深地刻在心中。

  要是世界上的人都乐于助人,那这个世界不是更美好吗?

  最*,我们学了一篇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我被文中老船长的行为深深感动了。课文主要讲述:在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的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就在这时,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向“诺曼底”号的侧弦撞来,在“诺曼底”号身上剖开了一个大窟窿。就在此时,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最后与船一同沉入海底的故事。其中最后一自然段最是我感动: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读到这,我想到,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这种勇气使我佩服。同时,我认识到了: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忘我勇敢,先人后己都是危机时刻应该具有的品质。本文同时表现了船长沉着冷静、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在此,我想到了消防战士,他们不顾生命危险冲入火海去救那些遇难者;我想到了白衣天使,他们是与非典斗争在第一线的人,他们同样是不顾生命危险,去救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他们的精神不正与老船长一样吗?从他们身上,我认识到:不要做“可悲的利己主义者”,要做“悲壮的舍己救人者”,不要那么自私。

  我佩服老船长,感谢老船长,他让我知道了做人的守则,他给我上了一课,他是我的榜样,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我最*读了不少书或文章,但只有这篇《“诺曼底”号遇难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记叙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诺曼底”号邮船遇难时,全船的人陷入惊慌,船长哈尔威镇定指挥救援,并安全脱险的经过。其中,坚定、干练、自信、冷静、英勇、果敢的哈尔威船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哈尔威与洛克机械师以及奥克勒福大副之间的对话令我感受到他的形象英勇,伟大。他的话语简短有力,指挥镇定自若,令我不禁感到这是全文的一大亮点。

  “他把每……遣。”这一句使我震动。“诺曼底”号邮船遇难,众人惊慌失措,而船长哈尔威却镇定自若,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冷静地指挥、领导着大家,根本没有为自己的安危着想。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到自己。如果是我,站在哈尔威船长的立场上,还能像他一样沉着、冷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会惊慌失措,自顾逃生。

  “哈尔威船长屹……渊。”船长的镇静和舍己为人的精神令人折服。他本可以逃生,却静静地、“犹如钢铁铸成”般地沉入大海,可敬、可叹!他忠于职守,勇于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令我折服。

  而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呢?他也是静静地沉入大海,但他却绝不值得称赞,因为与他一同沉入大海的,不但有触礁的泰坦尼克号,还有船上的大多乘客!而他却把自己关在屋中,连救援工作也不展开,任由乘客自生自灭。可以说,这个只会逃避与闯祸的家伙和哈尔威船长完全没得比。

  哈尔威船长太伟大了,在危难时刻,他想到的是别人,完全不顾他自己。为了尽忠职守,他甚至牺牲了自己。我们也要向船长哈尔威学*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指挥才能和勇于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

  人生的路上,难免会有困难,每人都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哈尔威在危难面前的选择让我深受震撼。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艘叫玛丽号的船在漆黑的夜晚不小心撞上了正在行驶中的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将船上的60位乘客都救出去了,自己却忠于职守随着船一起沉入了大海……

  他的临危不乱让我十分震撼,他之所以在船被撞开大洞时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指挥指挥船上的人逃脱,因为哈尔威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救出船上的人的打算。如果换我是船长我一定会先自己逃跑。想到这我不禁红起脸来,我遇到小小的问题,比如有道题不会,我就不冷静,后来依然不会做。我要学*他的临危不乱,我虽然做不到在地震火灾中临危不乱,但是我可以做到遇到小小的问题冷静面对。哈尔威船长这种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吗?起初我认为哈尔威非常傻,不自己先开逃,而是等乘客逃后与船只沉入大海,我后来仔细想了一下,发现哈尔威并不傻,而且非常高尚。

  哈尔威船长看到人们惊慌的时候,他一定下定决心要将大家救出去,他一定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如果我遇到了危险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自己,才不会管别人的生死。在公交站台上,公交车一来,人们都蜂拥而上,争先恐后。我们这个世界不是要多有几个哈尔威吗?我虽然不能做到想哈尔威一样舍己为人,但是我可以学*他先人后己不是吗?哈尔威你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虽然不能想你一样,成为一个英雄。但是我能从一件事一道题做起。

  谢谢你,让我改掉了心急的坏毛病。

  “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是啊!船长牺牲了自己,却拯救了船上的60人。因为他知道,如果只顾他自己的话,船上的60人将会葬身鱼腹;而如果把船上的60人救走,走向另一个世界的只有他一个人。可时间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时间不等人啊!所以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牺牲自己拯救他人。因为他明白,在60条生命与一条生命相比较,60条生命远远大于一条生命。

  而在我们身边,许多人都只顾私人利益而牺牲了集体利益。就比如在大街上,许多人随地乱扔垃圾,城市的上空时不时飘飞着“白色垃圾”,而这些人却熟视无睹,任凭“白色垃圾”在我们生活中蔓延。也有人随地吐痰,让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还有人在墙上、地上、树上乱刻乱画,这些人不是很无耻吗?一个随地吐痰,让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的人格上也只有“0”分。

  “面对死亡,他又拥有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文中的船长牺牲了自己,拯救了他人,他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英雄。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可不一定人人都会把握。董存瑞为了战斗胜利,舍身炸碉堡,他是一名英雄;雷锋舍己为人,他是一名英雄;刘胡兰为了党,咬紧牙关不说出党的机密,她也是一名英雄。也许你会说,那些事离我们太遥远了,那好,我们就说身边就有的人和事。盖楼房的叔叔阿姨们,他(她)为了让我们住上高楼大厦,为了让我们住上更舒适的环境。每天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有时还要被人看不起,但是他们每天不停地工作着,为的是让这个城市有个新的面貌,谁能说,他们不是英雄?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 (菁华5篇)

  人们悲壮地站在“玛丽”号上,悲壮地看着舰长和船一起慢慢往下沉。就在这时,奥克勒福大副喊道:“船长,虽然船没了,但是你的船员们还在,你的乘客们还在……”就在这时,船沉下去了。人们默默地望着*静的湖面,突然,海面上窜出一个人,人们晴一看“是船长、是船长!”时都欢乎开来。克莱芒抓起一个救生圈朝船长投过去,救生圈一下子落在船长的身边。船长套着救生圈游了过来。船长上船后,大家就一拥而上,你亲我抱。过了一会儿,船长打电话给他的上级,上级早听说了这件事,嘉奖了他。通完电话后,船长对奥克勒福大副:“克勒福,刚才上级表扬了我,我现在要表扬你,要不是你喊那一句话,让我想通了,我早就死了。”福大副说:“本来就是吗!你是多么优秀的一个船长,如果下一次国家再造艘船,一定还会让你当船长的”这时,几艘轮船赶来,把“诺曼底”号上的人接回去了。

  回去后,他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大家都学他在危急时刻镇定自若、不荒不忙、舍已救人的精神。最后,他果然当上了另一艘漂亮的轮船的船长,和他的船员们一起,在大海上航行着。

  黑色是一种严肃而庄重的颜色,能被比作黑色的雕像的人肯定拥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哈尔威船长为职业献身,在这尊雕像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

  《“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了1870年,“诺曼底”号撞上了“玛丽”号,哈尔威船长组织大家逃生,最终他以身殉职,赞美了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故事,它感动着每一个人。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临危不惧,做事冷静果断,非常时期会用非常手段,让大家镇定下来。船长把该负的责任都负了,唯独忘了自己。透彻这个伟大而高尚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它让我回忆起了我在一次危急时刻的事。

  当时,我只有四岁,还在上幼儿园。那一天,我还在睡午觉,突然感到不对劲。床在剧烈地抖动,桌子在不停地摇,连天花板也似乎摇摇欲坠。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地震了,便第一时间冲向门口。前一秒,大家都还在梦中,上一秒,就会有生命危险,谁不想早点逃生呢?大家你推我搡,于是,停滞在了门口出不去。这时,一位保安叔叔走过来,厉声喝道:“安静!听我说,女生先走,男生再走,老师最后!一个一个有秩序地走!”那番话让所有人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大家依照他说的逃生顺序迅速地离开,无一伤亡。

  在每一尊黑色的雕像背后,都有一个伟大、高深的灵魂。从那时起,那位保安叔叔和哈尔威船长一样屹立在我心中。他们的事迹告诉我:面对危急时刻,要机智,勇敢,镇定!

  今天,我们学*了雨果写的<“诺曼底“号遇难计>.这篇文章使我非常感动.

  镜头一

  “实际上一共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当第一次我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砰砰直跳:到底乘客们会不会在哈儿威船长的指挥下脱离危险呢?在危险时刻,又有谁会先想到别人,而忘记自己呢?哈儿威船长就能够在危险时刻从容镇定,思考怎样将所有乘客安全送下船.如果换成一个不负责任的船长,他会不会这样做呢?肯定不会.他肯定会与惊慌失措的乘客们一起你推我搡,想着怎样第一个逃出去,怎样第一个逃出死亡大门.但是,哈儿威却跟乘客们恰恰相反,他在生死关头,第一个想到的是乘客.

  镜头二

  当我读到“人们透过阴森森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我的心还是*静不下来,哈儿威船长真是一个英雄,一个真正的英雄,为了救60个人的生命,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虽然他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不会消失;虽然他去世了,但他的一举一动却让人感动;虽然他去世了,但他的一举一动却照亮他的一生~~辉煌贯穿于他的生命,精神照亮他的一生。

  我不得不赞美,船长那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赞美;船长那忠于职守的精神让我赞美;船长那高度的责任感让我敬佩。

  我们的身边也有像船长这样的人,老师,父母,战士等等都是我学*的榜样.如果每一个人都像船长那样,世界不就更加精彩了吗?人类不就更和协了吗?人类的家园不就变得更美丽了吗?

  当我学了《“诺曼底”号遇难记》之后,文中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和舍己救人的精神使我感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篇文章讲的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驾驶在“诺曼底”号行驶在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上,由于夜色正浓,大雾弥漫,“玛丽号肇祸撞破“诺曼底”号,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井然有序地指挥大家脱险,船长舍己救人,最后与船一齐沉入大海。

  我十分敬佩这位伟大的船长,就在船上的一切设备都停止了的时候,海水势不可挡、汹涌湍急,他把自已的生死置之度外,全力以赴地指挥船员和乘客们安全脱险,可自已却与“诺曼底”号同归于尽了,这又让我觉得一个伟大的灵魂出此刻我的面前,我还看出了船长是一个具有高度职责感、遇事沉着冷静和机智果断的人。

  让我疑惑的是,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与轮船一齐沉入浩瀚的大海里呢?我又细细地读了几遍课文,最后明白了,船长在数人的时候就没有算上自已,在仅有的时间内把逃生的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已却英勇献身了。我想,船长就应从救援工作开始就有与船共同存亡的决心了吧!这又体现出了哈尔威船长的忘我精神。

  我认为这篇课文里最值得我们学*、最能体现船长的精神和说得最对的一句话就是“哪里有可卑的利主义,哪里就有悲壮的舍己救人!”我以后也要学*哈尔威船长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刚学完这篇课文,我的心不由地颤了一下,我有些不甘心,难道这个伟大的船长就这样消失了吗?我有些不相信,以前我看书时,像他这样伟大的人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但事实就是这样:伟大的哈尔威船长随着他的轮船消逝在茫茫的大海中。

  《“诺曼底”号遇难记》讲的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诺曼底”号冒着危险在雾夜航海,正朝格恩西岛开去。突然间“玛丽”号向它撞了过来,“玛丽”号把它的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这时候,人们半裸着身子,一片慌乱,争先恐后地向救生艇跑去。哈尔威船长却临危不乱,果断地让奥克勒福大副拿着枪对着那些混乱的人们说:“哪个男人敢冲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当人们都被救出去以后,船长却还站在船上,不愿意离开,像尊黑色的雕塑一样,毅然和船一齐沉入了大海。文章读后,我心中涌起了一座丰碑、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哈尔威船长,他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吗?可能哈尔威船长也曾想过自我,只是但最后他还是下定了死亡的决心。能够用自我的生命来换取别人的生命,那这个人真的太伟大了,要明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啊!最使我感动的是最后一段,哈尔威船长一心只为别人着想,把自我的生死置之度外坚守职责,坚守自我的岗位,把船看作是自我的心血,自我的生命,做到船在人在,船亡人亡。

  合上语文书,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人们遇到危险的时候要镇定,当船被撞破的时候,船长竟然忘了自我的危险,为别人着想。他是那么镇定自若!一想到*时我遇到危险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而且有时也只想到自我是否方便,却丝毫没有思考到他人的利益有没有受损,我不禁惭愧万分。看了船长的行为,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总是要先想一想是否伤害他人的利益,是否对他人有利,而不是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哈尔威船长是真正的勇士,他那种高尚的品质,那种钢铁般的意志,使我懂得了很多,并且不断激励着我,在学*上和生活中不断努力前进。

  船长啊,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您那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将成为我做人的标准;您永远是我们学*的榜样。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诺曼底号遇难记》读后感 (菁华5篇)

  今天,我们学*了《“诺曼底”号遇难记》,我让船长那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动了。在这里,我就来给大家来复述这个动人的故事吧!

  1870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大约凌晨四点钟,哈尔威船长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船从南安普顿到戈恩喜道行驶着。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了一枚黑点,他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他就是玛丽号。他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他很快的朝着诺曼底号飞奔过来。因为他的速度很快,所以,把诺曼底好的侧舷装了一个大窟窿,这时,哈二位船长说:“先让妇女走,其他人跟上,船沉下后,60人必须出去。”

  实际上有61人,但他却把自己给忘了。这时候,我们听到一间间断哦雨里的话,我们还有多少分钟,20分钟,够了。最后,他们都走了就哈尔威船长一个人没有走。

  读了这篇短文,我明白了:做事情不能慌乱,镇定的去面对每一件事。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天,“诺曼底”号照例行驶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思西岛的航线上。和“玛丽”号向撞,再侧舷剖开了一个大窟窿。哈尔威船长为了救大家,而牺牲了的故事。

  这篇课文感动了我,*有多少位像哈尔伟船长的人啊!为了救别人,而牺牲了自己。比如文花枝,它是一名导游,有一次,车子掉进了深沟,乘客们都下呆了,文花枝不管自己的痛苦,不停的安慰乘客。后来救生队来了,先找到了文花枝,可文花枝却说;“不要管我,先就我的乘客!”多感人的一句话了啊!如果是我我一定会抢着说:“先救我。先救我!”后来,文花枝因耽误了抢救时间,被迫截掉了一条腿,可它没有后悔,她说:“等装上假肢后,我还要做导游。”

  还有戴碧蓉,11岁时在火车轨道上救了3个小孩,而自己却失去了左手和左脚。这种事迹,在世界上也恐怕只有这一例!

  世界上有多少位像他们一样的英雄!我们要向他们学*,为人类做贡献!

  人生路上,免不了会有一些困难,那每个人不同,解决的办法也就不同。

  我就很佩服《“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哈尔威,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艘名为“玛丽”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稳定,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往,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哈尔威船长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吗?我想当时哈尔威船长肯定是看到人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才下定决心要把大家救出往,但是哈尔威船长肯定也想过自己的,只是他已经下定死亡的决心。能够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别人的生命,那这个人真的很伟大了,要知道人得生命只有一次啊!

  实在不但船长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还有他这种临危稳定的精神呢!是啊!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又有谁不着急、慌张呢?而哈尔威船长却能静下来仔细思考,这并不是*凡人能做到的。

  回顾起我们的世界,几乎公共汽车站,汽车一经过期,迎上往的总是蜂拥而上、争先恐后的人们。是啊!现实生活中的哈尔威船长太少了。是不是我们的世界应该多培养几个哈尔威呢?固然不用像哈尔威船长一样舍己为人,但最少也要学*他的先人后己,不是吗?

  最*,我们学了一篇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我被文中老船长的行为深深感动了。课文主要讲述:在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的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就在这时,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向“诺曼底”号的侧弦撞来,在“诺曼底”号身上剖开了一个大窟窿。就在此时,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最后与船一同沉入海底的故事。其中最后一自然段最是我感动: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读到这,我想到,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这种勇气使我佩服。同时,我认识到了: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忘我勇敢,先人后己都是危机时刻应该具有的品质。本文同时表现了船长沉着冷静、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在此,我想到了消防战士,他们不顾生命危险冲入火海去救那些遇难者;我想到了白衣天使,他们是与非典斗争在第一线的人,他们同样是不顾生命危险,去救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他们的精神不正与老船长一样吗?从他们身上,我认识到:不要做“可悲的利己主义者”,要做“悲壮的舍己救人者”,不要那么自私。

  我佩服老船长,感谢老船长,他让我知道了做人的守则,他给我上了一课,他是我的榜样,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读完了《“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文章以后,我被哈尔威船长那种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动,心久久不能*静下来。

  那是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在从南安普敦河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上,“诺曼底”号邮船与装有五百吨小麦的“玛丽”号货船相撞。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指挥得当,放下小艇使乘客和船员们安全获救,而他自己却与老船同归于尽。

  文章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哈尔威船长即将沉入海中的那一段,他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只是屹立在他的岗位上,与人们告别。哈尔威船长,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虽然死了,但他的形象,仍然活在人们心中。

  想想现在社会中的一些人:在公共汽车上,一个老人站在拥挤的人群中,售票员已叫着让座,可旁边的人们却视而不见。这与哈尔威船长比起来,真成了鲜明的对比,就连这样的举手之劳都不做,在危难关头,还怎么“舍己救人”?让我们再想想,想想那些在大火弥漫时,奋不顾身地冲进火里,救出许许多多生命的消防战士。他们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与那些你推我搡的人真是天差地别。

  当我合上书时,眼前浮现出指挥有方的哈尔威船长正在指挥船员们进行救援工作,他那专注的神情,好像要救的只有乘客和船员,忘了还有自己。我想:我们要以哈尔威船长为榜样,学*他那种舍己为人,心中只有他人的崇高品质以及他那遇事不慌,遇难不惊的大无畏精神。当别人有难时,不分你我,竭尽全力地帮助他。

  看书可以学到的知识、道理真多!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体现,在语文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应该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基于这点,这堂课,我有一下几点思考。

  一、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感悟珍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

  猝然而至的灾难,让本来还在熟梦中的人们突然面临生死考验,为了自己逃生,在这时候,可卑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甲板上乱成一团。这时候,只有船长一人保持冷静,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让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去朗读,去品位,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获救者的生,是船长的死换来的,从中我们知道了生命之宝贵、只可爱、之可敬。

  二、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渗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育。

  在整个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己谈一谈对“强者”或“英雄”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对自我的反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尊重学生这一生命体,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在备课时,预设了船长的英雄品质为临危不乱、舍己救人、指挥能力强、忠于职守等,在学生研读过程中,出现了不一致的见解。到底是“舍己救人”合适,还是“忘我”“忠于职守,高度的负责精神”更贴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培养他们的有个性阅读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而营造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当问题出现后,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一问题。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话重视不够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又有了很多的感触,因为以前也教过这课,相比,感受不是很深,更谈不上感动了。首先,在这节课上我经历了我教学生涯中再次让自己感动的40分钟。也许是年长了,容易动情了,也许是独到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孩子,也许是我的情感感染了孩子,也许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孩子,我心落泪了,学生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真挚的情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这节课后我细细反思,有几处感觉得做得比较好、比较实、比较细。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如:“船长大声吼道”(指名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不能,看视频(再男女读、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对体会船长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有帮助。对话部分,让学生分角色读,关于命令的句子指名再读,重点读“够了”,从而体会在危急时刻,在别人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哈尔威船长能做到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让所有的.人变得井然有序,更体会他是怎样的人及伟大的灵魂。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

  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提问题,更会思考问题。一个月的学会学*模式训练,让学生对提问更深入,更到位。本节课,孩子提了有价值的问题“船长真把自己忘了吗?”“真开枪打吗?”“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即时关注,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他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的发言竟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闪光点。

  三、主线清晰,中心明确

  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一次次喊话中走入人心。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他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课文中。结尾处在伤感音乐的伴奏下,那声声呼唤催人泪下,那句句真言震憾人心。哈尔威船长那高大的形象,那高耸的丰碑,永远屹立在孩子们的心间。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2、对阅读方法关注还不够。

  3、对雾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没来得及总结,其实课文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旨在衬托船长的果断,凸现船长的高大形象。而我却忽视了这一点,说明备课时还需深入些、细致些。

  总之,我觉得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给予多多指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诺曼底号遇难记》已经结束,而我对这篇文章,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将继续。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又有了很多的感触,因为以前也教过这课,相比,感受不是很深,更谈不上感动了。首先,在这节课上我经历了我教学生涯中再次让自己感动的40分钟。也许是年长了,容易动情了,也许是独到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孩子,也许是我的情感感染了孩子,也许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孩子,我心落泪了,学生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真挚的情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这节课后我细细反思,有几处感觉得做得比较好、比较实、比较细。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如:“船长大声吼道”(指名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不能,看视频(再男女读、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对体会船长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有帮助。对话部分,让学生分角色读,关于命令的句子指名再读,重点读“够了”,从而体会在危急时刻,在别人乱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哈尔威船长能做到镇定自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让所有的人变得井然有序,更体会他是怎样的人及伟大的灵魂。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

  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不仅会提问题,更会思考问题。一个月的学会学*模式训练,让学生对提问更深入,更到位。本节课,孩子提了有价值的问题“船长真把自己忘了吗?”“真开枪打吗?”“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即时关注,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他们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学生的发言竟成了这节课最大的闪光点。

  三、主线清晰,中心明确

  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做的,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一次次喊话中走入人心。让孩子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他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课文中。结尾处在伤感音乐的伴奏下,那声声呼唤催人泪下,那句句真言震憾人心。哈尔威船长那高大的形象,那高耸的丰碑,永远屹立在孩子们的心间。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

  2、对阅读方法关注还不够。

  3、对雾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没来得及总结,其实课文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旨在衬托船长的果断,凸现船长的高大形象。而我却忽视了这一点,说明备课时还需深入些、细致些。

  总之,我觉得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给予多多指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诺曼底号遇难记》已经结束,而我对这篇文章,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将继续。

  前段时间认真钻研了一番第九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课已讲完,静下心来反思了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收获如下: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两点,一是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二是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第二个目标自觉落实得还可以,主要体现在如下环节:

  1、更改课题。

  上课伊始在板书课题时我没有按课文原题写,而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灵魂”这个题目,这时学生自然要提出疑问,我顺势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是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产生的自己的见解,相信你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也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写在书上。”这一举动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对重点训练项目的一个落实。因为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此时更改课题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现成答案,还包括不依赖课本,不迷信权威,要敢于向课本,向权威挑战。

  2、讨论船长命令大副开枪这一命令。

  通过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反馈来看,对于这道命令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并不理解,所以我先问:“对于这道命令,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围绕到底该不该开枪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A、认为船长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不会真开枪。对于这种观点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让他们接着听其他同学的观点。

  B、认为女士优先,男人不该抢在女人前面,所以该开枪。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最多,这时我会提醒一句:仅仅是因为男人们违背了道义就该开枪吗?这时马上出现了第三种观点:

  C、当时船上很乱,如果不开枪可能会死更多的人。这样经过相互交流、启发,持前两种观点的同学自然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考虑问题的片面性,进而明白阅读要产生正确的见解,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3、对于船长的以身殉职学生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这又成为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一个好时机,有的学生认为船长是没有时间或机会逃生,有的认为船长舍不得船,还有的认为船长是出于责任感选择了以身殉职等等。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这些想法后我尽量尊重学生的见解,只要合理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至于本课的情感目标,感觉落实得不到位,虽然学生感受到了船长的崇高品质,但是并没几个学生为之感动,情感上的共鸣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强烈。我想这还是因为老师引导得不到位,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但到底怎样的问题才能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互生呢?我也同诺曼底号一起遇难了。我想今天我之所以会“遇难”,都是因为在*时的教学中不够用心,没有很好地去落实新课改。以后,我会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宝贵的试验田,大胆地尝试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更深层次的对话。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觉得自己又有了很多的感触,因为以前也教过这课,相比,感受不是很深,更谈不上感动了。首先,在这节课上我经历了我教学生涯中再次让自己感动的40分钟。也许是年长了,容易动情了,也许是独到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孩子,也许是我的情感感染了孩子,也许是文章的内容打动了孩子,我心落泪了,学生落泪了,听课老师落泪了,这真挚的情感体验完全来自于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这节课后我细细反思,有几处感觉得做得比较好、比较实、比较细。

  一、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标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中都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充分地读书是一个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读的重要性毋庸多说,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船长大声吼道”(自由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助读、闭着眼睛想想读等等。此外,还注意读的层次,如学生“船长大声吼……”一句时,学生开始读得不到位,我采用了导读的方式,问学生:“怎样吼”学生读得稍好一些了,又提示:再大声些。学生读得又好一点。

  二、读与思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在“读”字上苦下功夫,语文教学出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仅仅靠读行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可见,语文教学中,读与思应齐头并进,二者不可偏废。在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提问题。由此我想,教师只有善待每个学生的提问,学生才能提问。这里的“能”包含着爱提问、敢提问和会提问。爱提问是会提问的前提。一个学生如果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太没有价值而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就会不敢问,也就谈不上爱问,更谈不上会问了。学生由于敢问、爱问,问得多了就会发展到会问。

  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才敢问、爱问;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才会问。本节课,我的存疑“大副会真开枪吗”“船长为什么不留下,而选择与船共存亡。”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想:教师只有善待每个孩子的提问,才能使不同提问水*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老师的关注,学生会慢慢从没有问题到有问题再到善于提问转变,质疑水*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疑问”会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这不正是当今教育之所需吗?善待每个孩子的问题,课堂中让每个孩子都有感受、体验的机会掌握质疑的艺术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师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让不同质疑水*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生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灵性才会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我在执教本课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活动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质疑、释疑、争辩。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教学目标:

  1、学*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机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

  2、学*在叙事写人中作精辟议论的写法。

  教学重点:

  目标2。

  学*方法:

  复述、交流讨论

  课时计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在生死关头,我们该怎样抉择?这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读读哈尔威船长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惊险,而是一个精神的榜样;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佩服,而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二、阅读主场

  (一)按故事的一般结构给出提示,要求学生在确定各部分段落的基础上,分别用四个字(或两个字)对每部分内容进行归纳。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合作学*。

  1、请四个学生分部分复述故事情节,交流自己对各部分情节的归纳。

  开端:雾海夜航(夜航)发展:海难骤至(被撞)

  高潮:指挥救助(救助)结局:以身殉职(殉职)

  2、小组组织阅读(略读)第一、二部分。

  内容要点:

  第一部份:⑴时间、航线⑵海上环境(作用是:为海难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海难发生的过程及责任(“玛丽”号不懂雾海夜航必须减速行驶的规定)

  3、分角色朗诵第三部分的对话,请学生就为什么要把对话写得“简短有力”(简短对话的作用)和哈尔威船长的特点及表现进行交流。

  内容要点:

  ⑴对话长短受情景的限制,简短的话语能更好体现故事情节的紧张急迫。

  ⑵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4、小组组织阅读(略读)第四部分。

  内容要点:

  用有感情的描写体现作者对哈尔威船长英雄行为的赞扬。

  5、从课文中抽出下列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些语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自由表述自己的见解。

  ⑴实际上一共有60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示范分析:真的把自己忘了吗?有两种可能,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应救之他人,确是把自己忘了;二是已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白,并未忘掉自己。沉船时的表现,表明他一开始就作出了清醒、明确、坚定的抉择。)

  ⑵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⑶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⑷他把每件事情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⑸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三、阅读尾声

  (一)讨论“探究·练*一、二”。

  (二)解决学生预*中提出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调控学生学*活动,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提供媒体展示,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五、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三)深入深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9)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范本五份

  当读完这篇课文,我的心已经被深深震撼。课上,我致力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品质,体会作者引人入胜的描写。

  一、引导质疑,激起阅读兴趣。

  学生进入高年级,解决自己感兴趣的语文问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有明确的目的性。本节课利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段视频,将文中恐惧、慌乱的场面描写进行直观呈现,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朗读体会,以自己的朗读和想象进行情景再现。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目的。当学生体会到当时场景的混乱之后,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对比,“①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死亡人数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②诺曼底号:共61人,除了船长,全部生还。”孩子们读到这份资料明显受到震撼,轻叹声传入我的耳中。我即时引导质疑:“读了这两份材料,对比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何君同学立刻提出,“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死了那么多人,而诺曼底号只死了船长一个人?”当然,通过对比,这个质疑很自然会出现。同样是海上遇难,同样开始的时候是无比恐惧和混乱,正是因为诺曼底号有一个伟大的船长,才会让旅客和船员们安全脱险。教师此时抛出问题:“哈尔威船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竟然能够从死神的手中拯救60个人的生命?默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哈尔威船长的品质,写在旁边空白处。同时,可以把有关的重点句子勾画出来。”相信这时候,学生的阅读是有一定兴趣的。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本文的情感性需要学生在字里行间仔细品悟,通过相互交流谈出自己的感动。同时,工具性也不容忽视。本课工具性主要体现在:

  其一,认识场面描写。

  其二,词语的比喻义的认识。第一点是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第二点是根据课文理解的需要自行加入的。关于场面描写,在学生阅读后明确“像这样对于在同一时间内众多人物表现的描写和有关情况的描写就叫做场面描写”,并且适时质疑,“表现船长的冷静,只重点描写船长就够了吧?为什么前面还要有大段的'场面描写?不会喧宾夺主吗?”徐晨同学体会到:“不是喧宾夺主,描写人们的混乱,这样对比就能更好地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自若。”这样,学生通过对场面描写的阅读体会到了具体的衬托作用。

  三、分角色朗诵体会情感

  在学生体会到船长与机械师和大副的对话中能体现船长的果断与镇定时,我指导学生进入情境朗读,第一组陈宇朗读船长的话虽然以洪亮的声音和很快的语速来表现船长的果断,但是欲速过快,朗读时个别句子不够清楚。于是我提示:“船长啊,我给你提个意见。你刚才说话太快了,让别人听了感觉你有点着急。要让别人体会到你的镇定,就在说话的时候冷静些,让自己的话语落地有声!”到第二组朗读时,我让学生去掉中间的旁白,学生朗读衔接紧密,比较好的表现出了当时紧张的情况下船长的果断与船员们的默契配合。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感悟时有形成。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诱发“动态生成”,怎样捕捉“动态生成”的锲机,使“动态生成”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富有生命活力,是我们每位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本周二,武汉市教科院领导来我校进行教学视导,我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幸得到市教院领导张凤英老师的指导,深感荣幸,从准备备课,到二次试讲,再到正式讲课,最后到得到领导的指导,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回顾了整个的教学过程。《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意蕴比较深厚的文本。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地研读了文本,参考了网上的资料和部分教案,最后还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教案。第一次试讲是在吴承红老师班上,吴老师为了配合我上好这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熟课文,并在朗读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所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相当熟悉,试讲那天感觉学生的表现,状态相当不错,只是自己对整个设计掌握的并不是那么娴熟,所以整堂课的效果并不好。第二次试讲,为了急于达到好的效果,于是我修改了教案,借鉴了很多别人的东西,可是,适得其反,整堂课下来反而非常生硬,不自然,感觉也不好。

  经历了两次不太满意的试讲,我又再一次潜下心来,拿起课文,反复朗读,静静地思考,仔细揣摩,重新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案。正式讲课那天,我的脑海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非常清晰的思路,学生的状态也特别好,虽然没有在课前对课文中的问题做任何提示,但是学生事前熟读了课文,所以整堂课,无论是学生参与程度,回答问题,还是朗读课文等等方面,都还不错,我也是非常投入,满怀激情,感觉比前两次试讲的效果要好一些。特别是课文最后部分的朗读,“关于船长在挽救了60个人的生命后,自己却选择了和船同沉大海的部分”,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为船长伟大的精神所感动,当伤感的背景音乐配着感人的文字,学生的`朗读特别精彩,情感很到位,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课后,教科院的张凤英老师和我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张老师的对我的课进行了肯定。认为我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整堂课的思路清晰,注重学生朗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品位,读中感悟。注重了语文教学中的抓住关键词句,品位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

  同时,张老师对我的这堂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文中船长这个人物形象,在我的课堂中,整堂课下来,在学生心中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丰满的形象。虽然通过学*课文,体会船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等,品词品句,船长这个形象,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但还不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船长。而且整堂课应该是结合文本,逐步的呈现船长这一形象,让船长形象在学生心中,一步步的深化,升华。

  2、教师的主观感受过多,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感悟。举一例子:‘船长和船同沉大海,值不值?张老师认为,不能这样问,因为值不值,老师的主观上就有了指向性,以至于对学生是一种暗示,让学生没有更好的发挥的空间。

  3、解读教材还要刚透彻。例如“大家立刻不作声……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和“人们凝视雕像沉入大海”要挖掘内涵。

  4、不管是读课文还是教课文,要给学生一种整体性,特别是六年级的孩子,不能让课文有些割裂的感觉。“例如,老师让学生先读7到11自然段,思考一个问题。然后再读哪些段落,在完成一个什么任务,…”这样不好,不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学*,应该是通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牢牢把握自己的教学核心点,不管学生怎么说,始终要把学生引到这几个重要的点上来。

  5、整堂课还是感觉老师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的往老师既定的内容,要求上牵的感觉。还没有完全放手学生,让学生没有太多自我的空间。感觉老师牵的比较多。

  听到张老师的评价,我不禁感叹;专家不愧为专家,指出了很多没有引起我重视,甚至是我根本发现不了的问题。虽然她提得意见中,有些我无法在课堂上实施,甚至并不明确到底该怎么做,但是我依然有很多收获。当时谈到“不割裂课文,给学生整体性,放手让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这个话题时,我当时提出,这样的方式,那么老师将会更难掌控课堂,会担心收不回来,这样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我流露出不敢尝试的想法,张老师当时的一句话”你是教研员,你都不敢尝试吗’让我顿生许多感悟。

  是啊,最初听到张老师和我们谈到的对语文课的种种想法和要求时,感觉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好难,如果能做到像张老师说的那样,那简直都成特级教师了,心想,她怎么能给我们定位这么高的要求,似乎拿我们和特级教师再靠。但是,细细思考后,觉得这样未尝不可,只要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什么方法不能尝试的呢,也许,一下子无法达到那样一个高度,不能尽善尽美,但是起码要尝试,努力过后,就会一步步的靠*目标,就会离要求越来越*。

  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追求……

  经过一个星期的酝酿,今天终于上完了《“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是我最推崇的一位作家,没有之一。大学时代读他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贫穷让妇女堕落,儿童羸弱,男子犯罪。”这样的标题语,让人震惊。

  我感叹世界上怎么会有那样尊崇人道主义情怀的人?一个作家怎么可以有那么高的才情?

  对于《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文章,几年前我初读到时,就非常的震动。也一直以为它是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底版。虽然我没有去考证过。但它和电影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篇课文的精彩之处很多。那如鬼魅一般存在的环境描写;那船长和大副之间几次短促轻快的对话;那“让妇女和孩子先走”的`传世名言:无不激荡着我的心。这样独特的表达,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是罕见的。雨果的作品让人一读再读,欲罢不能。

  这堂课我的设计如下:

  1、导入课题,把课文的生字词过关。课文中涉及到大量的外国人名和地名。让学生多读几遍,熟悉剧情。

  2、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标题,归纳主要内容。

  3、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用鱼骨图来表示。

  4、找出课文中船长发布了几次命令?

  通过分析每一次命令,进而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

  在这个环节里设计了两个活动:

  1)讨论船长的命令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有无矛盾之处?问题很快聚焦到那句话,“让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男生叫嚣着,说不公*。既然有男生不同意这个命令,那么请你说出理由。

  学生的讨论总是那么浅层次,不肯深入思考。既然说不公*,但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

  整个课堂好像大家在吵架。

  我借助丛林法则和文明法则来给学生解释。

  2)假如真的有人抢在女人前头,船长真的会下令开枪吗?

  又是一个尖锐性的问题,摆在了学生面前。

  两个讨论活动简直是课堂的高潮。

  5、课文中的环境描写,除了写黑夜还提到了雾。雾本来是唯美的,但在这里却是黑漆漆的,阴惨惨的。它在课文中又起了什么作用?

  在一片热闹的讨论声中,课堂结束了。可我觉得还不够,下午的小课又扯了20分钟。我问,学完这篇课文,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还有什么感受,想要说出来得吗?

  这次是让学生自问自答,自主发言。

  每一个小问题的提出,都会引起底下一场小小的辩论赛。

  我说,课文的结尾处说,船长像一尊雕像徐徐沉入海里,为什么要把船长比作雕像呢?

  终于在下课铃响的时候,我结束了这堂课。我相信孩子们应该还有很多话要说。这篇课文中值得商榷的地方也确实还有很多。这就是好小说的魅力,有关它的话题你永远都谈不完,也谈不够。永远给人留有悬念和回味。

  以上的课堂设计并非是我的创造,而是模仿了张学青老师的课堂设计。她的《给儿童上文学课》一书,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这在教育教学类书中也是非常罕有的。

  这次模仿也再一次向我证明了:简约的课堂实录真的不能代表真实的课堂表现。

  后记:

  今天改学生的练*册,发现有两道题目,很多学生做的很不如意。糟糕的课堂。难以拯救的顽童。

  经过组内集体教研,自己的认真复备,昨天,我成功的完成了《“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授课内容。课后,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的思维在现实与文本中进行链接,达到认识上的一个梯度。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伟大的人格,教学中我没有直接抓住重点对人物的品质进行剖析,而是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如此时你正在电影院看电影,地震来了,你会怎么做?别人会是什么表现?想像当时的情景。之后,再由情景回到文本,让学生对海难发生后的慌乱场面及人们的表现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危急时刻利己主义的存在是可理解的,也是必然的,船长完全可以选择逃生,而船长表现恰恰相反,由此让学生初步感受船长伟大的人格。这样做,给了学生一个梯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二、以读为主,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朗读来感受人物品质,如:“船长大声吼道”“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指名读、齐读、小组读、男女读等。在反复的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

  三、留下盲点,通过小组讨论,给学生一个思维发散的空间,从而达到主题的升华。

  课后,为了使学生的认知达到更高水*,我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大副会真开枪吗?”“船长为什么选择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最后20分钟只能逃出60个人吗?只多了他一个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议论纷纷,最后经过小组合作,理解确实上升到了一个高度,有的说:船上是他的工作岗位,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所以他要和船一起沉没。有的说:其他的.60人已全部救出,他的职责已完成,他的价值已得到体现,他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都好的解释啊,我想:教师只要留给学生一个思维发散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必将得到碰撞,得到升华。

  在课改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朋友们,反思能让我们拒绝*庸,反思能使我们捕捉灵感,反思能让我们吐故纳新,反思会使我们的经验得以升华。不断地反思,会使你超越自我,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