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优选【5】篇

日期: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1

  一、活动主题:

  正确定位你自己

  二、活动材料:

  《我很重要》

  三、活动方式:

  阅读与思考

  四、活动步骤: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

  (通常,我们形容一个人异想天开,想得到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会用一个短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如今,癞蛤蟆也敢给天鹅写情书了)――投影《癞蛤蟆写给天鹅的情书》一文的节选

  (癞蛤蟆之所以敢给天鹅写情书,是因为它认识到了自己的可爱之处,认识到了自己的独一无二。它的这一举动,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的世俗观念,它用它单薄的生命向世界宣告了“我很重要”――同时投影题目《单薄生命的响亮宣言――我很重要》

  注:此处同学们反映很强烈,很感兴趣。但是这种很独特的开头方式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借鉴网上其他人的文章)

  (二)品读与鉴赏

  请同学们认真品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认真品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每个人提出对于课文理解的两个问题

  同学们提问完毕以后,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提问:

  1)文章标题是“我很重要”,为什么开头说了很多我不重要?

  2)文章从几个角度来说明自己很重要?最能引起你心灵上共鸣的是哪一部分?

  3)“我很重要”能否改成“我最重要”?为什么?

  明确:

  开头说不重要是同后文形成对比,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

  文章从以下角度来讨论“我很重要”:

  1)因为我是自然界的精华汇聚而成的

  2)因为我们不可以推卸历史神圣的承诺

  3)因为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机遇的产物

  4)因为我们面对着无法承载的亲情。

  5)因为我们面对着无法承载的爱情

  6)因为我们面对着无法承载的友情。

  7)因为我对于我的工作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

  “我很重要”不可改为“我最重要”,因为后者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

  (三)作文句子练*

  用*实的语言改写

  “我们是一株亿万年苍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我的别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他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线消失的远方……”

  (四)课后作业

  1)“咬文嚼字”上的相关*题

  2)思考:生命是那么的重要,实际生活中却总有那么多的人选择舍弃:如顾城、三毛、川端康成、茨威格;如陈宝莲、张国荣,甚至如董存瑞、黄继光……当然还有现在的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生。你是如何看待这些行为的?

  教学后记:

  本节课同学反映强烈,特别是归结我很重要的理由时。

  但修改部分不尽如意,他们对原文比喻的本体领悟不深,或者说不正确。需要老师做引导。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2

  (1)分专题从各个角度结合阅读引导学生重新深层认识自我,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和表达,培养自我阅读的良好*惯。辅以采访活动和写作活动,采用简报形式记录和展示交流学*成果,最后通过自我与他人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总结和反思学*效果。

  (2)整个单元活动,教师充当类似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把握话题大局,最大限度地在课堂内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二、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深层、全新认识自我,从而规划自我。

  (2)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兴趣。学生理性剖析和反思总结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我阅读和探究的良好*惯。

  三、课时安排

  阅读探究课 3课时

  作文课 2课时

  讨论活动课1课时

  四、教学实施

  第一课时

  话题一我的性格与交际

  [探究过程](老师设问,学生自由作答)

  (1)你的性格是怎样的?你喜欢自己的性格吗?为什么?

  提示①:人的性格一般分外向、内向两种,你属哪种?抑或是双重性格,在不同时候有不同的一面?

  提示②:外向或内向的性格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或好处?又有什么不足?

  参考意见:性格无所谓好、坏,只要尽量完善自己的缺陷即可。

  (2)你是怎样对待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个性和关系的?

  提示:当你的个性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你选择坚持自己还是适应他人?

  参考意见:①求同存异,追求共性。②应在尊重他人个性的前提下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样比较容易融入人群和社会,从而赢得广泛的尊重、信赖和合作。

  (3)你是怎样看待自我的价值的?

  提示①:你觉得自己重要吗?为什么?

  提示②:阅读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找出作者的理由。

  提示③:“我很重要”等同于一切从“我”出发吗?为什么?

  参考意见:这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我们对于别人很重要,别人对于我们也很重要。别人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别人。这种需要便是我们彼此生命的价值。所以,我们既应珍惜自己,重视个人价值,也要珍惜他人,尊重他人的价值。

  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的价值,既不应自视过高、漠视他人,也不应该妄自菲薄看轻自己,而应该学会彼此尊重、合作和奉献,这样才能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4)重视个人价值和重视与他人合作同样重要吗?

  提示①:与他人合作重要吗?为什么?你是一个善与他人合作的人吗?

  提示②:欣赏漫画《不合作》,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它的立意。

  参考意见:“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提示③:自我奋斗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但如果能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互补,有时会产生更大的价值。结合雅典奥运会,以体育的团体比赛为例证明。比如:中国的女子网球选手孙甜甜、李婷勇夺双打金牌,重要原因是团结协作。而男篮的失利,也很好地说明,单凭个人(姚明)奋斗是不能实现更大价值的。

  第二课时

  话题二我的情感与追求

  [探究过程]

  (1)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无论经历怎样普通*淡的人,都会有成长的过程,而成长的过程中有多种情感体验:快乐与烦恼、感伤与迷惘、留恋与失落……请听罗大佑的《童年》,看看作者抒发了告别童年的哪些情感?

  参考分析:4段分别是贪恋玩趣、恨不惜时、好奇幻想、渴望成长。

  (2)你有过类似的情感体验吗?

  你怎样看待这些过去了的或还未过去的情感体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觉得幼稚可笑吗?

  参考分析:

  ①学会尊重和珍藏我们成长中的真挚情感。

  ②学会从以往的经历中反思和吸取积极的力量,积累人生经验并帮我们走向成熟。

  (3)阅读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说“如果我引人注目,那个713分绝不会是唯一的理由”?

  参考意见:作者不希望读者只将她看作一个学*的机器而从中挖掘所谓成功“秘诀”,而希望读者能从她的故事中得到多种宝贵的启示。

  ②读王海桐的故事,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感受中有能引起你共鸣的地方吗?

  ③王海桐的文章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意见:

  ①人要善于反思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并规划自我的未来。

  ②确立追求很重要,尤其是一种积极的信念,它往往能帮助我们克服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和阻碍。

  (4)规划自我。

  提示:随着时光的流逝,所有的情感、经历都会过去,而唯一不变的,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对明天、未来美好的追求。只要我们有真诚的梦想、真挚的追求,我们就能在不断的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地前进、成长!请大家想一想自己高中三年的追求是什么?

  第三课时

  话题三我的品质与弱点

  [探究过程]

  (1)决定一个人气质的主要是品质。人有哪些优秀品质?你觉得人生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你最希望自己有哪些品质?

  参考意见:有意志力,也就是坚强、乐观的生活品质,这是人生最宝贵的品质。

  (2)欣赏《决心》这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的立意。

  参考意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决心、意志力、奋斗精神)

  (3)阅读朱光潜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自己写作、填词的失败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②“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是什么?

  ③人为什么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参考意见:见教学用书分析。

  第四、五课时

  [写作活动]

  (1)要求。

  在人生的'旅途上,团结他人、乐观生活、保持童真、追求理想、锻炼意志、培养品质……这些人生选择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请以“我”为话题,从以下三个角度中选择你体会最深的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角度一:我的性格与交际

  角度二:我的情感与追求

  角度三:我的品质与弱点

  (2)提示:可参考第一单元选文的写法及点击链接中《讲述自己的故事》的自述性散文的写法。

  (3)讲评处理:作文由老师评改完后,交由简报组同学制作成作文简报,通过老师点评刊登全文或片断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展示,交流大家的认识成果,尝试用这样的方式来代替堂上由老师个人读评的单调形式。试验证明,这种独特的文字沟通方式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简报不仅容量大、交流广、思考深,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和展示欲望,起到了一般堂上讲评难以产生的课外影响力。

  第六课时

  [访谈与交流活动]

  (1)课前准备活动及明确要求。

  ①布置活动。

  和自己的亲人、老师、朋友、同学或偶尔相识的人对话,也是认识自我的一个好办法。请你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人作一次小访谈。通过对话,看看自己在生理、心理、思想观念、情趣修养、知识结构等方面有什么优势和不足,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未来。

  ②要求:

  ▲策划访谈对象及设计好访谈内容。

  ▲进行访谈及记录。

  ▲将访谈要点与结果整理成文(访谈活动录)。

  (2)堂上的讨论交流活动。

  用1课时展示交流访谈成果,采用4人小组讨论的形式分组交流,互相评点访谈录,重点谈谈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及不足。最后推荐出优秀的作品,课后以简报形式展示交流。

  五、评价活动

  用填写单元评价表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与他人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效果。调整下一阶段的学*环节。

  作文简报及访谈活动录、单元评价表等有关资料如下:

  高中语文新课程评价记录卡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评价内容:高一第1册第一单元主题:认识自我

  评价类型:必修课评价时间:

  评价模块:表达与交流活动内容评价项目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口语交际课堂交流参与态度倾听与记录信息的能力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个人思想与感情的能力访谈活动准备及参与态度整理信息并形成结果的能力课堂讨论与交流的表现活动最大的收获续上表活动内容评价项目自我评价同学评价阅读写作阅读态度堂上的阅读与思考课后的阅读与探究写作水*基础等级内容表达(语言结构文面)发展等级构思是否新颖,想象是否丰富,立意是否独特,有无独特的句子

  老师的话:

  翻开大家充满朝气、个性飞扬、创意十足的作文,我充满欣喜!字里行间,虽然有些稚嫩、有些笨拙、也有些刻意,但表现出真诚、鲜活,有思想,充满灵性,充满热情,充满追求!执教多年,我也仍是文字寻梦园中一棵固执的小草。殷殷期待着同行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遨游在神秘美丽的文学殿堂,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在新课程辽阔的星空中,画出你探索追求的深深轨迹吧!

  寄语篇

  认识自己,挖掘天分人与人之所以不同,就在于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天才与*庸者的智商差别是很细微的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能真正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行为目的性强,善于分配精力,运筹时间,善于发掘属于自己的那份天才。

  学会反思,不断进步“如果今天看不出昨天的缺点和错误,说明自己在原地踏步。”

  惜时进取,无悔青春有一种流逝叫做时间,在不谙世事的轻歌缓唱中滑走。有一种容貌叫做青春,在苍茫的原野上渐渐消失,如风一样穿梭在浩茫时空中,不经意地放手,转眼就亏空了时光的金库。喧嚣的日子在时光的书卷上只留下淡淡的墨迹,在温暖可人的阳光下,行路是从容与安详的,心情也*和而宁静。细览十指,从此要抓紧分秒,握住青春的永恒。

  ——摘自《我们一起寻找美》

  用我手,写我心

  做真诚的人,写真诚的文

  我内向?外向?

  外向是打开陌生人心扉的第一把钥匙;外向是洒向陌生人心田的第一缕阳光;外向是打破与陌生人的第一次僵局。

  外向使我在焦急的道路上无往不利;外向让我在焦急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外向令我在焦急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但……过分的外向却令我荆棘满身,苦不堪言。当我向陌生人问好时,他沉默;当我说出第一个话题时,他无言;当继续追问时,他忍无可忍了:“给我闭嘴!烦死了!”

  我无奈?自嘲?哑口无言?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句“给我闭嘴!烦死了!”那尴尬程度不亚于骗局被识破,我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难道我的真诚就无法逾越人间那不相识的鸿沟?

  于是,我变了,变得内向了……

  内向使我在交往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内向让我在交往的海洋里停滞不前;内向令我在交往的天空中一筹莫展。

  可过分的内向使我独自一人呆在黑暗的角落里,冷看我曾经受到的那不言而喻的尴尬。

  结果,我始终没等到那一刻——因为人性是美好的!

  结果,我明白了无论是外向,还是内向,只要多包含,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你便永远不会踏出令你尴尬的一步!

  结果,我变了……

  

  我在凌晨一点多的时候来到这个世上。刚结束不久的一天的沧桑以及新生日子的希望让这个时间有点矛盾。这似乎也铸就了我截然不同的两极性格,一时单纯迷糊快乐,一时又因为一种莫名的触动而泪流满面,久久不能自已。

  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我是快乐的。经常会在自己一个人看书的时候哭出声,或是莫名地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微笑,继而迅速逃跑。我也曾经在一个人的夜晚里感慨某小说的结局,无言泪流。

  我是矛盾的。

  初中时因为体育要算入中考成绩,所以大家一下子都成了运动健儿,每天不停地跑啊、跳啊,挥汗如雨。但这却让我真真正正地迷茫了,不管我再怎么努力,成绩无论如何也无法提高,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不高的栏杆在我跨越的一瞬间变成喜马拉雅山,而我总会一次次地跌落,而且一次比一次惨。我不明白为什么当别人都在向满分冲刺时,我却把跑步及格当成上天赐予我的厚礼。终于,我们善良的体育老师不忍看见我第N次固执地“练*”跌倒,让我到一旁的空地上自己做跳跃练*,当他带着连我都能察觉到的不确定告诉我我的跑步会及格时,我心中固执的骄傲开始崩溃,我终于忍不住在众人惊诧的眼光中大哭……我是个不甘于落后的孩子,带着没有结果的固执。也许,体育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吧。

  我是个有些骄傲有些固执的孩子。

  体育带来的无奈令我想起书上的一句话:不是每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每次收获都必须要有努力。于是,在初三的那最后几个月里,我开始努力,于是,我来到了广雅……

  这就是我,矛盾且固执,成绩不好不坏,在慌慌张张冲进广雅时被警卫误以为只有小学六年级的孩子。

  美味人生(节选)

  樊慧莹

  人生也许会拥有许多不同的味道,但正是这些味道酿就了美味人生。

  ……

  

  今天我已是广雅的一员。从4天的军训和这3天的住宿中,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渴望——回家与家人相聚、与朋友相聚。离开了家,所有琐屑的内务工作必须自己完成,加上繁重的学业和艰苦的军训,我苦不堪言。不仅如此,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无时无刻充塞在我的内心。每当我想起家人或朋友,这种感觉就会痛上咽喉。我几乎控制不了那股温热充满眼眶。看似短暂的几天,我觉得有如几个春秋般漫长。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二、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认识自己

  三、教学过程

  学生们,在上课以前我们来做一个热身活动,叫做抓手指。请同学们右手掌心朝下,左手食指垂直朝上相邻者左右手连为一线。我接下来会将一个故事,如果故事里有“乌鸦”这两个字,则迅速用右手抓握下面右边同学的食指,同时将自己顶在相邻左边同学掌心的食指逃脱。请各位同学做好准备。

  (过了一会儿)

  好的,准备好的话就开始讲故事了。

  (开始讲故事)

  (讲完故事)

  好的各位同学们,一次也没逃过的举一下手。

  (有同学举手)

  好的,请举手的同学做一下自我介绍。

  (依次做自我介绍)

  好的.,那么今天的热身活动就做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来讲怎样认识自我。

  那么同学们你们曾经看过成龙的电影《我是谁》吗?在电影中他丧失了记忆,而为了寻找记忆而开始的冒险。“我是谁”这个话题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并不容易。中国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说,一个人能认识自己是很可贵的。而且,一个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确立自己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全面的认识自己呢,接下来讲自我认知的内涵

  自我认知的内涵包括生理我、心理我和社会我。生理我是关于外貌方面的,例如年龄、身高、体重等等。心理我是关于内在的,例如智慧、性格等等。社会我是在某个团体里所扮演的角色,例如自己的地位、角色等等。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认识自我,知道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在自评与互评中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3、能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且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出来。

  4、初步认识自己的不足,增强自我意识。

  活动准备:

  幼儿大头照、说明幼儿长短处的小图片、幼儿的个人影子图

  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入活动。

  1、师,请你们照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自己照镜子,并与同伴说说镜子里的自己镜子。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从镜子中看到独一无二的自己。

  2、自我讲述。

  (1)师: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你们认识自己吗?请你说说自己特别的地方,自己的优点是什么,自己的缺点又是什么,如何改进自己的缺点。

  (2)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说说自己。

  (3)邀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

  (4)请其他小朋友对发言的小朋友进行评价,让幼儿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自己。

  3、绘画:独特的我。

  活动延伸:

  1、阅读幼儿用书p9页。

  2、生活中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话,让幼儿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勇敢面对自己,增强自信心。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5

  △辅导理念

  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事,认识自我是每一个人在成长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更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现在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或自我评价过高,或自我评价过低,因而影响其情绪和人际关系甚至以后的学*和生活。因此,我要通过本课自我分析和他人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悦纳自己。

  △辅导目标

  认知与技能: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能够借助自我分析和他人评价的方法正确地认识自己。

  情感与态度:积极、真诚的评价自己与他人,勇于面对乐于接纳。

  行为:主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人格: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缺点。

  △辅导内容

  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在活动中明确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难点: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与思考中认识自我。

  △辅导策略

  鼓励、支持、暗示、故事启迪

  △辅导实录

  活动一、热身活动:抓手指

  同学们好,今天 冯老师要和咱们五年三班的同学一起上一节活动课,既然是活动课,就让我们先来活动活动吧!

  要求:请每组的同学站成圈,每个人将各自的左手向左伸开,掌心向下。右手向右,食指顶在同伴手心下。听老师音乐,当音乐停止时进行左手抓捕,右手逃离活动。

  音乐《小小的我》

  谈同学们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

  在活动中,我们看到每一个人的表现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你们是独一无二的,你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想充分认识一下自己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自己。

  板书《认识自我》

  【设计依据】

  通过热身活动,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而且引起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关注与兴趣。

  活动二:故事启思――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让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表现能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课件: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图)。

  这是一头马戏团里的大象,驯象人只用一根细细的铁链绑在大象的腿上,然后把他拴在一个小木桩上。就是这简单的细铁链和小木桩就让大象无法跳脱。我们都知道以大象的力量,可以轻易的用长鼻子卷起木桩,或挣脱铁链。为什么它会乖乖的站在那呢?原来,当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曾无数次尝试挣脱铁链,但每次努力的结果是,它的脚被铁链磨的疼痛、流血。于是渐渐地小象不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它的想法依然是:我不行,我不会成功的。

  1、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我觉得应该了解自己的能力,大象就是不了解自己,它觉得现在自己的力量还和小象一样。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来完成这件事情。

  2、师小结:我们可不能像小象一样对自己一无所知,我们要在日常活动中认识自己。

  【设计依据】

  通过故事启迪,使学生认识到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活动三:游戏击鼓传花,自我介绍――自我认识

  同学们对自己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认识,请你们用简单的词语介绍一下自己。写到纸上2分钟后,我们将用击鼓传花的形式,选择谁到前面来介绍自己。

  2分钟后,

  老师击鼓,同学们按顺序传口袋,当鼓音停止时口袋传到谁那,谁就来介绍自己。

  进行回报的同学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勇敢,勇敢地将自己眼中的自己说给别人听。你们同意吗?看来有时候还得借助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

  【设计依据】

  通过游戏的方式,放松学生紧张情绪,使学生能真诚的与老师、同学交流,初步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活动四:大家都来说一说――他人认识

  下面我们来进行下一个活动《大家都来说说我》

  请同学们互相帮助将一张纸固定在每个人的背后。同学们可以在教室里四处游走谁都可以对他进行简单的评价。

  5分钟后。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座位,取下纸条。现在请把纸翻过来,认真地默读同学们给你写的优缺点,再看看自己写的优缺点。然后好好地思考一下,面对这些优缺点,你有什么想法?那位同学能谈谈?

  (1)、老师示范。同学们给我写的是:.....下面是我自己写的,.....

  我通过看同学们的赞扬和自己写的优点,心里很高兴,今后,我会发扬我的优点,继续努力, 大胆的去尝试, 我相信我还会进步的!

  (2)、请几个同学谈感想:

  下面那位同学来谈谈?

  有几位同学读了读别人给他写的优点和自己写的优点,得到了大家的鼓掌和老师的鼓励表扬:看,你多棒啊!有这么多的优点!

  (3)、抓个典型案例、突重点:找个优点很少,或不愿发言的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老师鼓励:“......现在就是你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了,勇敢点,.......... ”

  (4)、发动大家帮他想改掉缺点的办法。将他的纸快速的在同学中传递,让同学们给他添写......然后读出来,分享。

  (5)、再让他谈谈想法。

  【设计目的】

  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缺点,并能想办法改正缺点。

  拓展:

  (1)把今天的这张纸好好的保留,经常看看。

  (2)以后,如果你自我感觉进步了,战胜了自己 ,就把你的新优点填在你的纸上。你将最终会变成优秀的人。

  【设计目的】

  认识自己是个长久的过程,让学生带着这种意识在人生中不断完善自己。

  活动五:心理测试――人格分析,全面认识自我

  最后让我们拿出一张白纸,一支笔,然后闭上眼睛,什么也不要想,就在这张白纸上胡画,随心所欲,不要思考。听老师的口令开始

  停止 睁开你们的眼睛,看看你所画的图案和下面的情况比较相*。请同学到前面来自己点击电脑,并大声的念出来。

  A.不断重叠的圆形物。

  B.一些细长的线条。

  C.螺旋状的圆形物。

  D.像心的形状。

  E.长方形。

  F.*似圆的形状。

  G.有点像小人的形状。

  选择A:你是一个非常有活力、不服输、意志力非常坚强的人,遇到小挫折,你会勇敢地面对,这也是你要注意的地方,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只遇到小的挫折,一旦遇到大风大浪也要勇敢地面对,这才是生活的强者。

  选择B:你是一个自尊心很强、追求完美的人;同时你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人,喜欢独处,不喜欢热闹,所以,你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与别人之间总是有一种隔阂。学*上的你肯定很优秀,但是生活中的你一定要注意自己了,要学会与他人交往,才是生活的成功者。

  选择C:你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一个受家人及亲朋好友信赖的人。你为人谦虚有礼貌。你非常理性,无论发生任何事情,你都能冷静地处理。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你容易给人留下很冷酷的印象。所以请你学会微笑面对他人,你会走向成功。

  选择D:你是一个性柔和,敏感的人。你不喜欢和别人争吵,有时候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你会撒点儿小谎。你不管到哪里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很快你就又会*静下来,这可能就是你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选择E:你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你不会恃才傲物,这是你的长处。你有强烈的自尊心,对自己很自信,总是希望别人能时刻夸赞自己,但有时你很会隐藏自己的希望,不轻易表现出来。你比较适合做一位理论家。

  选择F:你是一个质朴的人。你在衣着打扮上非常朴素,讨厌奢侈的事物。由于你的朴素,你不会是个非常耀眼的人,尽管如此,你仍然有很多长处。你老实忠厚,勤俭节约,而且在学*上非常努力,是个责任感很强、值得信任的人。

  选择G:你是个领袖式的人物。你既文静又诚实,不会受到周围气氛的影响,你很会掌握自己的情绪,所以有很多人信赖你。你的耐力和意志力都很强,对周围的人有很大的影响。和你这样的人交往,能够让人觉得安心,你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

  (参考:上海心理咨询网心理测试之人格测试。)

  不管结果如何,我希望同学认识到一点,每个人都有进步的空间,不要为测出的结果耿耿于怀。这个游戏的目的只是希望大家能清楚认识自己,看一下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认识自我是一个漫长的话题,是我们一生的话题,因此我们都有一个自觉:就是经常对自己进行反省,问问自己:我实际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应该是怎样一个人?我将会是怎样一个人?相信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继而完善自己。

  【设计依据】

  利用心理测试暗示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自己的优缺点,激发学生改正缺点的信心,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信的心理品质,帮助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同学们,未来的大门已经向你们敞开,带上你们的自信,在前行的路上一点点的认识自我,提升自己,自己塑造一个优秀的我。

  播放 励志歌曲《我相信》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优选【5】篇扩展阅读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优选【5】篇(扩展1)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优选【5】份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1

  课前准备:

  1、复*一下自己学过的面积单位,及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2、到校园走一走100米,28入围一围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计算、观察、推理、想象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l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l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结合*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应用*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示土地的大小,从而体验土地的面积。

  3、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公顷,感知l公顷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填写合适的面积单位,导入课题。

  揭示课题,介绍公顷的符号表示。

  二、 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欣赏一个小短片。

  通过交流:计算和测量土地面积时通常都用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2、自学:l公顷究竟有多大?

  交流: (1)边长l00米的正方形土地占地面积是l公顷。

  (2)1公顷=10000*方米。

  三、互动交流,感悟公顷

  1、以学校为参照物体验边长l00米的正方形。

  2、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

  3、利用学校的操场来感悟1公顷的大小。

  4、多少个这样的篮球场能拼成l公顷的大小?

  5、多少个l00*方米正方形能拼成l公顷?

  6、多少个教室是1公顷?

  7、大约多少个你家的房子能拼成l公顷?

  8、运用所学知识扩展到生活检验。

  四、公顷与*方米的互换

  练*十四第l,2题。

  五、解决实际问题

  试一试,练*十四第3,4题。

  六、全课总结

  七、知识拓展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认识公顷》第81页。 试一试,练一练,练*第1――4题。

  内容分析:“公顷”是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相比较*方厘米、*方分米、*方米的认识。要正确把握它的大小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的*面面积来进行大量的感知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对教材的认识:本课是建立在认识了*方厘米、*方分米、*方米的教学基础上,同时本课的练*还涉及到多边形面积计算(五上第2单元),小数的认识(三下,五上认识小数),小数的乘除法及小数点的变化规律(五上第7单元)。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媒体与资源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公顷

  1、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内容吗?(板书课题:认识公顷)你知道公顷是什么单位吗?对,公顷是个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2、在这之前啊,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谁来告诉大家它们分别是什么?(字母板书:cm2dm2m2)

  1*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比划一下吗?(大约有小朋友的大拇指甲面的大小)1*方分米呢?(手掌面那么大)

  谁来介绍1*方米?(我们教室地面一个格子的大小是一*方米)

  3、(课件)想一想: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2()

  (3)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我们纳雍县城有多大?

  生猜测,师反问:这里还能用*方米作单位吗?为什么?(纳雍的面积很大。)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4、小结过渡: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是不是这样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欣赏图片,初步感知公顷。

  (课件逐一出示以下几个景点的照片。请一位同学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初步感知公顷。)。

  (1)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

  (2)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公顷。

  (3)美丽的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

  (4)2004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计量这些较大土地面积时,都用到了什么面积单位?

  (课件: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齐读一遍。

  2、认识1公顷的含义。

  (1)师:那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课前老师让大家对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新的

  面积单位“公顷”进行了预*,通过预*,你了解了哪些有关公顷的知识?学生汇报交流。

  师板书: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用字母表示:hm21公顷=10000*方米

  师:同学们,你知道10000是怎么来的吗?(100×100)

  由此可见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2)过渡小结:同学们通过预*已经知道了1公顷=10000*方米,那10000*方米实际有多大呢?你能想像得出来吗?

  师:太大了想不出来了吧。那我们先来想像100*方米有多大吧。

  3、参与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

  感知一

  师:由于我们上课的地点在三楼,下去活动不方便,所以上课前十分钟,商老师带大家到操场,让28个同学,一边7个,围成一个边长约是10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00*方米)。现在请每位同学静静的回忆一下刚刚围成的那个100*方米的正方形的大小。

  师:1公顷就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呢?(100个。)

  师: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了,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师:现在能想像得到了吗?(找学生说)

  师:你们都能在心中感受到吗?

  感知二:

  师:有些同学不作声,感受不到不要紧,现在我们将思绪拉到我们的操场,操场是我们每天活动玩耍的地方,同学们一定知道它有多大。

  师:我们学校的操场大约长?米,宽?米,操场的面积有1公顷吗?(?*方米)那,1公顷有几个操场的面积?(大约?个)

  师:现在你能感受到1公顷有多大了吗?

  学生闭上眼睛,教师介绍,想像大约?个操场的.面积就是1公顷。

  4、估一估

  那你来估计一下,我们整个校园的面积大约有几公顷?

  三、教师小结: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新的、很大的面积单位,知道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跟公顷有关的数学问题

  四、应用公顷的知识解决问题。

  1、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指名读。

  (2)学生计算。

  (3)汇报。追问:合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练一练

  师:请同学们来估计一下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有没有1公顷?说说它大概是多少公顷呢?学生交流

  教师:你们能进行这样的公顷和*方米之间的换算吗?

  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这样几道题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练*十四1

  教师请学生读题,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是怎样换算的。

  (1)***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面积大约是400000*方米,合()公顷。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方米。

  (3)几公顷呢?有我们几个学校这么大?

  (4)师:这是什么地方,这是被誉为江南第一庙迹的季子庙,它始建于公元323

  年,占地面积是15公顷,合多少*方米呢?

  4、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换算的方法,现在我们来组抢答题,看看哪位同学换算的又对又快。

  练*十四2

  5、你知道吗?

  1、我们贵州的面积大约是4280()

  2、我们纳雍的面积大约是1047()。

  用什么单位计量好呢?用公顷计量对吗?看来,我们还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还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关于*方千米的知识那将是我们后续探索的话题了,感兴趣的同学当然也可以向学*公顷的知识一样回去好好的进行一番预*,相信在后续的课堂中你也会有像今天一般精彩的表现!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3

  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另见《当堂反馈》相关练*)

  课前预*

  1、已经学过的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欣赏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初步感知“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学情预判:

  ■后教预设:根据学情预判,教师特预设如下教案,注重启发引道,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二.交流共享

  【板块一】认识公顷

  1、认识公顷的含义

  想:100米有多长?结合实际说一说。

  想象: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方米呢?

  得出:1公顷=10000*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示:实际感受一下。

  (到操场)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到篮球场)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1)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说出。

  (2)注:把以*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

  (1)“练一练”

  三、反馈完善

  解决问题

  1、练*三相关*题

  提醒: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2、练*十四第3、4题

  四、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4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体会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方米”的联系。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认识公顷)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

  小结:把以*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3、尝试单位换算。

  4、完成“做一做”。

  活动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指导完成练*六第1题。

  2、指导完成练*六第2题。

  3、指导完成练*六第3题。

  4、指导完成练*六第4题。

  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学:

  1公顷的含义。

  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认识公顷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三、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作业,揭示课题

  1.学生回忆面积单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一些面积单位,谁能把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比划面积单位大小

  比划一下,1*方厘米有多大?1*方分米、1*方米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个新的面积单位。

  4.学生看图,认识公顷。

  先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自己读读图片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中都用到哪个面积单位?

  公顷也是我们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公顷。

  关于公顷,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5.学生自由回答。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

  1.初步认识公顷

  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翻到第16页,自己到书上先去找一找答案,找到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1)对照导学单尝试学*。

  (2)通过学*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3)那么100米有多长呢?谁能结合实际说一说?、

  (4)老师也找了一下,发现我们学校的新教学楼大约长100米,以我们的新教学楼为边长,围一个正方形,像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闭上眼睛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5)、那么1公顷等于多少*方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根据导学单,快乐自学

  A.自学书上16页相关内容

  B.学完后与同桌交流学*收获。

  (2)全班交流,明确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学生自由发言。

  (4)学生借助教学楼初步感知1公顷的大小。

  (5)学生通过计算100100=10000*方米,明确1公顷=10000*方米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1)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方米有多大

  推想:()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2)学生亲身感知1公顷的大小

  课前我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方米。

  下面,让我们到校园里去感受一下1公顷的实际大小。

  多媒体出示:

  (1)我们学校前操场长约95米,宽约25米,面积大约2370*方米。

  大约()个前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可以帮助我们理解1公顷。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找一找,完成在练*纸上。

  (2)我们教室的长约9米,宽约7米,面积大约63*方米。

  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自主研究,加深认识

  (1)学生合作完成练*:

  1*方米里可以站约12个同学,1公顷的面积大约可以站( )个同学。

  2个课桌面约1*方米,1公顷约有()个课桌面拼成。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方米,1公顷的面积大约 需()个同学手拉手围成。

  一辆小轿车的停车位约10*方米,1公顷约可停小轿车()辆。

  (2)学生自由描述1公顷的大小

  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述1公顷的大小了吗?

  (3)完成练一练

  (三)分层作业,内化提高。

  完成19页第10-13题。

  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巡视,学生完成后,有针对性地评讲。

  (四)当堂反馈,总结反思。

  1、学生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多媒体出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当时用亩做单位计算方法是:先用步量出长方形土地的长和宽(1步=5尺),计算它的积,然后除以240,就得到亩数,一亩约等于667*方米。)

  3、课堂作业:补充*题相关练*

  4、拓展题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优选【5】篇(扩展2)

——《认识自我》单元教学设计优选【5】份

  《认识自我》单元教学设计 1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培养接纳自己的愉快情绪和情感。

  2.能力目标: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肯定优点,克服缺点,树立自信;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知识目标:了解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

  【重点难点】

  1.重点:能正确评价自己,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2.难点: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当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差别较大时要客观分析。

  【学情分析】

  少年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少年期的学生不再像童年时那样依从或看重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了,他们已能较独立地评价自己。由于此时的认知发展水*和自我认识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对很多事物和现象还不能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特别是不能正确对待“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莫大差距。这样,“自我觉醒”带给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常常不是“成长的惊喜”,而往往是无尽的烦恼和苦闷,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本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能够晚纳自己,并通过扬长避短发现自己有许多可爱之处,敢于展示自己。

  由于教学内容主要指向学生自身,使学生在审视自身后构建对自己的新认识,所以教师应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活动,帮助学生澄清认识上的误区,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认识他人评价,树立自信。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及时正面地肯定学生的优点,活跃气氛,提高课堂参与率。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内省自身的过程。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小马过河》:小马驮着粮食来到了小河边,河上没有桥,只能自己趟过去。小马不知道河水有多深。老水牛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松鼠说:“这河可深啦,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老水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这可怎么办呀?

  师:小马没主张的原因是因为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小马只要和老水牛、小松鼠比比身高,就知道该听取谁的意见了。童话故事是浅显的,但揭示的道理却是深刻的。“认识你自己”,这是几千年前镌刻在古希腊阿波罗庙宇上的一句话。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的心理成熟,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

  二、设计活动,获知明理

  (一)自我评价

  (写一写):自我小档案

  姓名 性别

  身高 体重

  外貌 性格

  爱好 特长

  优点

  不足之处

  师:同学们是否能对自己的优点长处及外貌了如指掌呢?对自己的认识是否客观呢?

  (二)课堂活动:猜猜他是谁

  教师将同学们的作品装进纸袋里,请一位同学随机抽读,其他同学根据内容,猜猜他是谁。

  师: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自己优点的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只看优点,不看缺点,就会听不进别人的批评,会自负;过多看自己的缺点,又会自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扬长避短。(见右图)

  同学们进入初中以后,随着独立性的增强,能够对自己作出评价。由于自我期望值不当和认识的局限性,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会出现偏差。这需要我们参考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三)他人评价

  课堂活动:优点大轰炸。

  活动目的:调动同学参与的积极性,让同学准确评价他人的优点。

  规则: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请一位反应最快的同学竞猜。

  背对竞猜同学,教师用纸板随机闪现班内同学的姓名,小组其他成员每个人说一句这位同学的优点和特点,直到竞猜同学猜到为止。话说得最少的小组获胜。 -

  注意事项:不准透露其姓名和班内相关职务,每个人只准说一句,时间是一分钟,违规超时均无效。

  活动结束后,教师采访被评价的.同学,比较同学的评价和自己评价的区别,并引导同学思考:“如果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差别太大,怎么看待?”

  案例:有位画家画了一幅非常好的画,但他还想让它更完美,就把画放到街道上,请人们圈出画中画得不好的地方,以便改进。等到了晚上,画的所有部分都被人画上了圈,他沮丧极了。这时有人说:‘‘为什么不让大家找一下优点呢?”于是画家又把画放在原处,请大家把好的地方圈出来,结果画的所有部分又都被人画上了圈。画家若有所思……

  我们应如何处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关系昵?

  师:不管是别人对我们好的评价还是坏的评价,我们都应该正确地去对待:不能因为受到赞扬就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受到批评就垂头丧气。我们可以参考他人的评价以促进自己的发展,但不能依赖别人的评价,以免过于迎合别人。要保持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三、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故事:“老鼠百变”(见素材参考)

  设问:(1)小老鼠有满足的时候吗?为什么?

  (2)写几句话鼓励辉格接受自己,树立信心。

  师: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如果一个人只看自己的缺点,会自卑。因此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鼓励自己,树立自信。

  【板书设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自我评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会认识自我 他人评价的内容

  他人评价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P5训练三

  《认识自我》单元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初步树立完善自我的信心。

  2、全面、客观、发展地认识自己。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的能力。

  2、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分析事物的能力。

  〔认识目标〕

  1、知道全面、客观、发展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知道认识自我的途径。

  【教学重点】

  自我新认识。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歌曲《真心英雄》引入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超越自我,都希望今天的我是一个全新的自我。那么就必须正确地认识自我,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自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新的一课。

  〖讲授新课〗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一、自我新认识

  活动一:自我新认识

  现在让我们用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用多彩的词汇给自己绘制全新的画像。 (课件展示)

  大家可以对比小学阶段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在这几个方面有哪些新变化,然后请几名学生把自己的变化讲一讲。

  二、要全面地认识自己

  (1) 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活动二:“内在美与外在美”讨论会 (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美)

  名人名言:

  人的美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它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奥斯特洛夫斯基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2)全面的认识自己,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自己的缺点。

  活动三: 回顾自身经历,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让学生填写优点表&nbs

  p; (课件展示)

  (使学生初步理解全面的观点,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自己)

  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这个小故事,大家谈一谈对这个小故事的理解。

  (课件展示漫画“盲人摸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这幅漫画强调,我们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即我们所说的全面的观点。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对我们要认识的对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大家可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日新又新我常新,每个人不断进步的基础,只有对自己作出如实全面的判断,才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超越自己。

  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活动四: 自画像 (课件展示)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变化和发展)

  日新又新我常新,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活动五: “我来做总结”

  (通过活动让学生自由讨论学*本节课的收获)

  〖活动评价〗 活动开展并不困难,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觉用全面的观点看自己,这需要一个过程。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和探讨,我们知道要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就要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最后送同学们一曲《明天会更好》愿大家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自我新认识

  自我新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讨论会

  回顾自身经历,展现自己的优缺点

  〖活动探究〗

  说一说对“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的认识,并以此作为一种看问题的方法来评价一下自己。

  《认识自我》单元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一同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

  2、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制定成长蓝图。

  3、通过拼图游戏懂得“做人要认清目标,做事才能容易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2、与同学一同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

  教学难点:

  懂得“做人要认清目标,做事才能容易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一盒拼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你能把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最有代表性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看吗?好让大家都来了解你的成长历程。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示照片,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

  二、活动坊。

  1、成长阶梯。

  规则:

  (1)请学生对下列几种不同的情况按个人想法依照优先次序加以排列,者在最上面,最无关重要者在最下面,排成阶梯式。

  ①提高学*成绩。

  ②结交更多朋友。

  ③学*改变自己。

  ④使自己更可靠、更信任别人。

  ⑤改变自己的脾气。

  ⑥使生活更充实。

  ⑦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2)学生排好个人优先次序后,老师在地板上画一阶梯。然后把每个项目分别念出。学生依照自己排列的`这项次序站在阶梯上,彼此看看别人的位置,并各自说明自己这样排的理由

  2、设计师。

  规则:

  (1)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游戏。

  (2)拼图分两次进行:先用背面拼装,即在没有图象提示的情况下拼装。老师看每组同学在固定时间内拼装得怎样。再用正面来拼装,即在有图象提示下拼装。最后比较前后两次的拼装情况,看哪一次更容易些。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图象就如理想和目标,能认清目标,做起事来才容易成功。

  三、小结。

  成长是一个过程,要走好每一步。

  《认识自我》单元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帮助和引导幼儿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

  2.引导幼儿从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从而初步了解自己的性别。

  3.知道小手和小脚能帮我们做很多事情。

  4.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激发幼儿乐于参加集体游戏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选择在有一面大镜子的教室内进行,并在教室内构建一个“化妆间”。

  2.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和一个玩具娃娃。

  3.设计好一段关于认识自己的动画短片。

  活动过程:

  1.动画短片导入,引导幼儿发现自己

  动画短片内容为:一个小娃娃很开心地边吹泡泡糖边走路,碰到了几个小动物,大家都劝他走路当心点,可他就是不听,结果头上撞了个大包。他又疼又急,哇哇地哭着跑回家,镜子说:“别哭!别哭!好孩子,以后要爱惜自己!”娃娃问:“自己是谁呀?”镜子说:“自己嘛,请你对我照一照就会看到了。”听了这话,娃娃真的对着镜子照了起来。

  师:小娃娃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呀?

  2.玩照镜子游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

  (1)幼儿在室内寻找镜子,找到后拿着镜子照一照,并说出自己的名字,向教师介绍自己。

  (2)玩“自己的五官在哪里”的游戏,说一说五官的名称,并指出五官的位置。

  (3)请幼儿讲讲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如头发的长短、衣服的颜色等等。

  3.操作练*,使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学会区分男孩与女孩

  (1)“交朋友”游戏:幼儿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性别后,找一个玩具娃娃做朋友,并把他带回“家”。

  (2)送“朋友”参加化装舞会:请幼儿将自己的“朋友”按性别的不同送到“化妆间”里。

  4.区域的设置和日常活动的'组织

  在晨检表、评比栏、毛巾架等上面为幼儿贴上照片,让幼儿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在一些音乐、体育活动中,适当加入一些分男、女的角色表演、演唱、游戏等形式;在幼儿如厕时,强化幼儿对性别的认识。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及其作用,给幼儿看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向幼儿讲述小时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可能的话,多给幼儿照些照片,或者利用休息时间和幼儿一起记录他们的成长。

  《认识自我》单元教学设计 5

  活动目标:

  认识和展现自己的优点,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好《毛遂自荐》的故事。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作《毛遂自荐》,仔细听故事,待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呢!

  (教师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们,故事听完了,那我要开始考你们喽!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说的`是谁?你们知道什么是自荐吗?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自荐就是自我推荐,即自己说出自己的优点和本领。

  2.通过提问引出本次活动

  师:一个人如果有本领,别人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呢?是一个人待在一边等人来请,还是不怕讥笑,勇敢地站出来自我推荐呢?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试着回答)

  教师小结:当一个人有本领而别人不知道的时候,他可以勇敢地站出来自我推荐。就像在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后,如果你知道,那就可以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也是自我推荐。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本领或优点

  (1)教师先以自己为例说说自己的优点,并鼓励幼儿大胆自荐。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或本领,老师也有自己的优点,今天我先来说一说我的优点或本领。我是幼儿园里的一名教师,我不但会教小朋友们新的知识和本领,而且我每天都能够按时起床来幼儿园上班。我的优点是关心班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当有小朋友需要帮助时我会及时地帮助他。瞧!老师是不是很棒啊?

  师: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有自己的优点呢?你们也来夸夸自己的优点(或自己的本领),来毛遂自荐吧!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师:小朋友们现在可以先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优点或本领,待会儿请个别小朋友跟大家一起分享!

  (3)在幼儿表述时,对幼儿说出的优点给予回应。如“你会画画呀,真能干”用这些激励的话语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师:原来小朋友们各自身上都有这么多的优点,以前老师都不知道呢!现在听你们这么一说,我更加喜欢你们了,你们喜欢自己吗?(喜欢)

  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学*了“毛遂自荐”,你们开心吗?原来我们都是最棒的!那么,回家后也向爸爸妈妈自我推荐吧!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优选【5】篇(扩展3)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优选【5】篇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直角的一些知识。

  2、找到生活中的直角角,并正确判断。

  3、能用尺子正确的画出直角。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正确画出直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学会了画角,下面,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子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小组活动说说你们这些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角的知识。

  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能从里面找到角吗?(出示例3)

  2、折一折

  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在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纸(各种形状),请大家动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手来折出一个直角。

  同学们折的真好,可我们折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呢?

  3、比一比

  (出示三角板)这个角就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说明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另一条边重合。

  在你的周围哪有直角。

  1.说一说

  判断一下,这些角是直角吗?

  观察这些直角你发现了什么?

  直角的大小都一样

  下面我们来画直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5、画一画

  学生画直角。

  三、巩固练*

  1、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课后*题4)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4、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4、在钉子板上做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5、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再拿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数数看。

  6、孩子们拿出你们的画笔,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用各种图形画出美丽的图画,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角。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修改意见: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课本P40例3、例4及练*八中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直角,感知直角的特点——直角的大小是一定的,直角是一类特殊的角。

  2、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题。

  3、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难点:正确画直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折纸、课本。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旧知

  出示任意角,请学生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出示书中例图,请学生说出例图中是否有角。

  (2)揭示课题

  让学生观察例图,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并告知有此类特点的角为直角。

  从例图中抽象出直角的图形,让学生认识直角的标志。

  画三个边长长短不等的直角板书,强调直角的大小不随边的长短变化,直角的大小是一定、固定不变的。

  二、认识直角

  (1)请学生拿出三角板,找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2)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说明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的方法(叠合法):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对齐,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直角的另一条边重合,若重合是直角,若不重合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三角板量一量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

  (4)请学生拿出折纸,亲自动手折直角,并验证是否是直角。

  三、画直角

  课件出示3幅连续的直观图,呈现了三角板上的直角画直角的方法(重复判断直角的方法)。

  四、巩固练*

  引导学生数一数课本“做一做”第2题中的直角。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直角,能区分直角、锐角与钝角。

  2.在比、量直角的操作活动中建立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的概念。

  3.在学*过程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及与他们合作的意识,在判断直角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态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块大三角尺,一块钉子板。

  学具:每生一张长方形纸,两张不规则纸,每人一副三角尺,一张点子图,小棒若干根(至少3根)。

  教学过程:

  一、从具体到抽象直观认识直角

  1.观察正方形纸、纸工袋、三角板,找出上面的角,向旁边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

  2.根据学生的回答,画下几个角:

  3.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些是什么角?它们有什么不同?

  4.你能从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吗?

  [评:角是一个*面图形,角的概念的引入和建立是从现实的生活空间出发,从学生周围的实物出发,从三维物体上剥离出*面上的直角;在学生初步获得了直角的表象后,再要求学生回到教室三维空间里找出更多的直角,在这样从三维到二维,再从二维到三维,在现实生活空间与数学几何空间的反复转换中,学生的空间观念会得到有效的建立。]

  (二)活动中深化理解直角概念

  1.我们已经认识了直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折纸游戏。你能用一张纸折出一直角吗?

  (1)师生共同折纸(红色)。

  (2)学生独立操作(绿色)。

  (3)把折出的两个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4)把折出的两个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评: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直角后,引导学生用纸折一个直角。按照皮亚杰的观念: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表象、几何模型,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这里,学生在“做”直角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这不仅是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像、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形成概念的本质。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呢?有几个?

  3.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去量一量课桌面、黑板面上的角。你发现了什么?(指出:我们一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作标准)

  4.生活中还有哪些面上的有直角?

  [评:再一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活中寻找到判断直角的方法,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和折出来的直角去比一比,从而有效地建立直角的几何模型。]

  (三)比较中学*锐角、钝角。

  1.想一想,钟面上几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2.观察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哪一个是直角,哪一个比直角大,哪一个比直角小?(出示三个钟面)

  (2)比直角小,这样的角叫锐角。齐读并书空“锐”字。

  (3)比直角大,这样的角叫钝角。齐读并学书“钝”字。

  [评:锐角、钝角是从学生熟悉的钟面上时针、分针组成的角的引入的剥离的,学生有生活经验为支撑,比较容易理解。]

  3.抢答是什么角。

  (1)锐角(变式出现)你联想到了什么?

  (2)钝角(3)直角(4)钝角(5)锐角(6)直角

  4.如果要求你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你想怎样排?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可能有下面的想法:

  生①:直角、钝角、锐角。理由是:①直角是我们今天学和主要的一种角,钝角、锐角都要与它比,所以直角排在第一个;②钝角比直角大,所以紧挨着直角排;③锐角比它们都小,所以排在最后。

  生②:锐角、直角、钝角。理由是: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生③:锐角、直角、钝角。理由是: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5.照左图的样子标邮其它各图形中的直角。(“想想做做”第5题。)图形中还有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

  6.下面的四边形中,哪几个图形的四个都直角?

  [评:在认识这三种角后,这里安排了一组有序的变式练*,练*按照背景逐步复杂化的原则,先变换位置,再变换形状,最后在四边形和更复杂的图形中去辨认,目的使学生在概念和背景之间建立实质联系,从而进一步把握概念的本质。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觉得最开心的是什么?

  2.游戏:

  (1)你能用3根小棒搭出2个直角吗?

  (2)你能用3根小棒搭出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吗?你还能在其中发现钝角吗?

  (3)看老师搭的图形中有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

  [评:最后进行一组操作性开放练*,使学生在边操作、边判断、边思考中建立空间观念,特别是在学生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从点状的开放上升到有序的高层次思维的程度。]

  [总评:按照课程标准的安排,角的认识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分别安排在三个学段中教学。第一学段重在直观感受体验;第二学段定位在建立角的概念;第三学段拓展到视角、*面角,并研究其性质。邵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把握住了课程和教材的定位和安排,在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了,引导学生在二维与三维的转换中,在折、画、做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体验、感受、思考,从而把握概念的本质,建立起清晰的空间观念。这样,几何教学才能实现从感知几何、形式几何、计算几何到经验几何、实验几何和探索几何的角度的转变。]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4

  一、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创设*等和谐的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直角的正确表象,学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画直角方法和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

  四、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彩色卡纸

  学具准备:三角板、彩色卡纸

  五、学*流程:

  (一)精彩导入

  1、先出示三种角,让学生观察比较

  2、出示情境图我们美丽的教室,引出直角。

  3、揭示课题—“认识直角。”

  让学生感受到直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自主学*

  活动1:认识直角、找直角指直角

  (1)认识直角。

  (2)找图片中的“直角”。

  (3)找实物的“直角”。

  (4)找生活中的直角。

  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直角,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的活动,使学生对直角有更深刻的印象,自然从生活中的直角过渡到数学中的直角,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活动2:折直角、验直角

  (1)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纸折一折直角。(长方形的纸、圆形的纸,不规则的纸)

  验一验自己折的是不是直角?(在上一活动中已经找出三角板中有一个是直角。)

  摸一摸直角的感觉怎样?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5

  【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40页

  【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基于教材】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课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后,在这基础上出现的。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椅子、双杠上的角,来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学好这部分知识,能为今后进一步认识直角以及学*其它几何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基于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对角的组成部分、角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实物了解什么样子的角是直角,直角有什么特殊的特征。由于学生的抽象能力比较差,需要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直角和用三角板画直角和量角。

  (2)使学生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

  【教具学具】

  三角尺、两根小棒、活动角、1个圆片

  【教学思路】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评价设计】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选择性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1达成。

  2、通过练*检测目标2的达成。

  【学*流程】

  (一)复*旧知,:

  1、投影出示角

  (1)这个图形叫什么?

  (2)你了解角的哪些知识?

  (二)导入新课

  1、变角游戏:

  (1)变一个很大的角。

  (2)变一个很小的角。

  (3)变一个既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的角。

  (4)抽出直角图形,说明这个角很特殊。

  (5)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角和这个角的形状相同?

  2、像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它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

  教学意图:在这一环节,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所以我利用旧知识搭桥过渡的导入方法,成功地运用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联系实际为新知识作了铺垫。

  (三)、探究新知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要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直观经验。为此,我把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1、初步认识直角

  (1)出示**,观察它的表面各有几个角?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直角?

  (2)再出示椅子、玩双杠图片,小组合作找一找椅子中的`角,玩双杠中的角,它们是直角吗?“”

  (3)这些角都叫直角,直角我们还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直角的标记符号用“

  ”表示。

  (4)让学生说一说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同桌互相说)

  教学意图:通过找角,比较角的形状、大小、从而发现直角的大小都是相等的,使学生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会辨认直角

  (1)折直角。

  ①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怎样折可以得到直角?(同桌讨论交流)

  ②用手指出直角的顶点和边。

  ③用笔在纸上描出这个直角。

  (2)记直角。

  ①拿出三角板问名称。

  ②找一找这个三角板上有没有直角?

  ③学生用手指出三角板中的直角。强调:只有一个直角

  ④找角游戏

  先出示规则后同桌交替进行。

  (3)辨认直角。

  ①讨论:怎样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②抽学生讲解用三角板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③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用三角板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④出示41页例4学生用三角板检验每个角是不是直角。

  ⑤抽学生到大屏幕前演示用三角板检验每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学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形成。

  3、学画直角

  (1)先让学生尝试画直角,并同桌评议所画直角后在探讨方法。

  (2)教师示范讲解画直角的方法。

  (3)课件示范画直角的方法。

  (4)学生在作业本上试画直角。

  (5)同座用三角板检验所画的直角。

  (6)学生在方格纸上试画直角后同座用三角板检验所画的直角。

  教学意图:先让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设疑激趣增强学*内动力,再通过老师的讲解教给学生学*方法,学生易于接受。

  4、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教学意图: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读课本,质疑问难,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四)、巩固练*

  1、下面的图形是不是直角?

  教学意图:这一练*是基本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

  2、先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角,有几个直角?

  3、下面的说法对吗?

  (1)直角不是角。()

  (2)黑板上的直角比三角板上的大。()

  (3)把一个直放在放大镜下,这个直角就变大了。()

  4.用两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直角?

  5.根据给出的点和边画一个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6.在下面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它能增加几个直角?

  7.一只小鹿要经过直角过河,你能帮帮它吗?

  教学意图:以游戏形式由易到难,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8、思考题: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分组比赛)

  教学意图:这道练*是新授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优选【5】篇(扩展4)

——“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从具体到抽象直观认识直角

  1.师: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认识了角,大家能够在下面的物体中找到角吗?观察正方形纸、纸工袋、三角板,找出上面的角,向旁边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

  生1:正方形纸上有4个角。

  生2:三角板上有3个角。

  生3:纸工袋上有4个角

  2.师:老师把大家找到的角画下来,是这样吗?

  师:仔细观察这些角,你有什么感觉?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生1:这些角的边很直。

  生2:这些直直的角可以分成一类。

  生3:尖尖的角分成一类。

  3、师:谁知道这些一样大的角是什么角?

  生:这些角叫做“直角”。

  师:对,像正方形纸的4个角,三角尺上的这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能从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吗?

  生1:黑板的边上有直角

  生2:**的边上有直角。

  生3:窗户的边上有直角。

  二、活动中深化理解直角概念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直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折纸游戏。你能用一张纸折出一直角吗?

  (1)师生共同折纸(红色)。

  (2)小组活动,学生独立操作(绿色)。

  师:你们是怎样把直角折出来的呢?

  生: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就可以了。

  师:把折出的两个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是一样大的。

  师:把折出的两个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生:相同。

  2.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呢?有几个?

  生:用我刚才做的直角去比一比。

  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40页

  【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基于教材】

  “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课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后,在这基础上出现的。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椅子、双杠上的角,来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学好这部分知识,能为今后进一步认识直角以及学*其它几何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基于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对角的组成部分、角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实物了解什么样子的角是直角,直角有什么特殊的'特征。由于学生的抽象能力比较差,需要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折一折,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直角和用三角板画直角和量角。

  (2)使学生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

  【教具学具】

  三角尺、两根小棒、活动角、1个圆片

  【教学思路】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评价设计】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选择性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1达成。

  2、通过练*检测目标2的达成。

  【学*流程】

  (一)复*旧知,:

  1、投影出示角

  (1)这个图形叫什么?

  (2)你了解角的哪些知识?

  (二)导入新课

  1、变角游戏:

  (1)变一个很大的角。

  (2)变一个很小的角。

  (3)变一个既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的角。

  (4)抽出直角图形,说明这个角很特殊。

  (5)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角和这个角的形状相同?

  2、像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它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

  教学意图:在这一环节,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所以我利用旧知识搭桥过渡的导入方法,成功地运用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联系实际为新知识作了铺垫。

  (三)、探究新知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要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直观经验。为此,我把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1、初步认识直角

  (1)出示**,观察它的表面各有几个角?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直角?

  (2)再出示椅子、玩双杠图片,小组合作找一找椅子中的角,玩双杠中的角,它们是直角吗?“”

  (3)这些角都叫直角,直角我们还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直角的标记符号用“

  ”表示。

  (4)让学生说一说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同桌互相说)

  教学意图:通过找角,比较角的形状、大小、从而发现直角的大小都是相等的,使学生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会辨认直角

  (1)折直角。

  ①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怎样折可以得到直角?(同桌讨论交流)

  ②用手指出直角的顶点和边。

  ③用笔在纸上描出这个直角。

  (2)记直角。

  ①拿出三角板问名称。

  ②找一找这个三角板上有没有直角?

  ③学生用手指出三角板中的直角。强调:只有一个直角

  ④找角游戏

  先出示规则后同桌交替进行。

  (3)辨认直角。

  ①讨论:怎样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②抽学生讲解用三角板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③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用三角板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④出示41页例4学生用三角板检验每个角是不是直角。

  ⑤抽学生到大屏幕前演示用三角板检验每个角是不是直角。

  教学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形成。

  3、学画直角

  (1)先让学生尝试画直角,并同桌评议所画直角后在探讨方法。

  (2)教师示范讲解画直角的方法。

  (3)课件示范画直角的方法。

  (4)学生在作业本上试画直角。

  (5)同座用三角板检验所画的直角。

  (6)学生在方格纸上试画直角后同座用三角板检验所画的直角。

  教学意图:先让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设疑激趣增强学*内动力,再通过老师的讲解教给学生学*方法,学生易于接受。

  4、阅读课本,质疑问难

  教学意图: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读课本,质疑问难,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四)、巩固练*

  1、下面的图形是不是直角?

  教学意图:这一练*是基本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直角的特征。

  2、先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角,有几个直角?

  3、下面的说法对吗?

  (1)直角不是角。()

  (2)黑板上的直角比三角板上的大。()

  (3)把一个直放在放大镜下,这个直角就变大了。()

  4.用两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直角?

  5.根据给出的点和边画一个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6.在下面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它能增加几个直角?

  7.一只小鹿要经过直角过河,你能帮帮它吗?

  教学意图:以游戏形式由易到难,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8、思考题: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分组比赛)

  教学意图:这道练*是新授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直角的一些知识。

  2、找到生活中的直角角,并正确判断。

  3、能用尺子正确的画出直角。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正确画出直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学会了画角,下面,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子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小组活动说说你们这些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角的知识。

  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能从里面找到角吗?(出示例3)

  2、折一折

  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在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纸(各种形状),请大家动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手来折出一个直角。

  同学们折的真好,可我们折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呢?

  3、比一比

  (出示三角板)这个角就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说明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另一条边重合。

  在你的周围哪有直角。

  1.说一说

  判断一下,这些角是直角吗?

  观察这些直角你发现了什么?

  直角的大小都一样

  下面我们来画直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5、画一画

  学生画直角。

  三、巩固练*

  1、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课后*题4)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4、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4、在钉子板上做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5、拿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再拿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数数看。

  6、孩子们拿出你们的画笔,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用各种图形画出美丽的图画,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角。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直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等*面图形,并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之上的。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从生活中感受直角,从动手操作中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力求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自由画角,导入新课

  (一)学生自由画角

  1.选取不同大小的角向全体学生展示。

  2.选择其中一个角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揭示课题

  同学们画的这些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类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不能变的,你猜出是什么角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一课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本节课导入环节设计让学生自由画角,一方面复*了画角的知识,巩固了角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也由此引出一类特殊的角——直角,为沟通直角与角的联系及新课教学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描一描,初步感知直角。

  1.课件出示例3。

  2.观察上图,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汇报交流,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 观察比较: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指出:上面这些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直角标志)。它是一种特殊的角。

  (二)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直角。

  1. 在教材第38页主题图中找直角。

  2.在我们的生活中找直角。

  3.在一副三角尺上找直角。

  (三)判一判,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1.用活动角做一个直角。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定

  2.用三角尺判定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四)折一折,进一步认识直角。

  1.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直角。

  2.用三角尺验证是不是直角。

  (五)画一画,学会用三角尺画直角。(例4)

  1.小组合作,尝试画直角。

  2.师生交流,确定工具。(三角尺)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描一描、找一找”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设计“找三角尺中的直角”这一环节既是对直角认识的巩固,又为后面的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奠定基础。接着,“判一判、折一折和画一画”等环节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角。】

  三、巩固练*,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44页练*八的第6题

  1.下面哪些角是直角?

  2.学生独立判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提示借助三角尺比一比。

  (二)教材第40页“做一做”的第2题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2.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汇报时强调直角要画出直角标志。

  (三)教材第44页练*八的第7题

  1.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从给出的点开始)。

  2.提醒学生画上直角标志。

  (四)教材第54页练*八的第14题

  先数正方体一个面有多少个直角,再数正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长方体表面有多少个直角,最后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练*,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最后一道题意在沟通了*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既加深学生对直角的认识,又能体会立体图形表面上角的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感受数学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惯。】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直角的一些知识。

  2、找到生活中的直角角,并正确判断。

  3、能用尺子正确的画出直角。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正确画出直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

  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学会了画角,下面,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子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小组活动说说你们这些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角的知识。

  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能从里面找到角吗?(出示例3)

  2、折一折

  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在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纸(各种形状),请大家动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手来折出一个直角。

  同学们折的真好,可我们折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呢?

  3、比一比

  (出示三角板)这个角就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说明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条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另一条边重合。

  在你的周围哪有直角。

  1.说一说

  判断一下,这些角是直角吗?

  观察这些直角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优选【5】篇(扩展5)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8页的例题,第49页的“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下定义。内容大体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这些物体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再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第三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谈话: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小根毛线,今天我们的学*就从这根毛线开始。请同学们将毛线摆在桌子上,我们来观察观察: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边演示边谈话: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就由弯曲的变成怎样?(板书:直的)同学们自己动手拉拉看。

  谈话:举起你拉直的毛线。大家看: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板书: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都是直的。

  【设计说明: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毛线由弯曲到直的变化,告诉学生这直的一段就是线段,学生很容易形成对线段最初的感受就是直。选择毛线这个学生生活中很熟悉的物品引出学*内容,拉进学生对“线段”这个知识的理解。】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一端和中间,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设计说明:在初步感知线段“直”这个特征后继续选用毛线这个实物的两端引出线段的端点,同时穿插让学生动手拉线段、指端点的实践操作,再次加深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谈话:我们把线段画下来:师“先画一条直的线,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征。

  大家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指名说、小组相互说)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谈话:大家都知道线段的特征了,那你能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图形):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找身边的线段。

  谈话: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能找到很多线段呢,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学生拿着书上来指一指。)

  提问:为什么这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虽然没有标出来,但线段的端点都是存在的)还有哪一条边也可以看成是线段?

  除了书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有很多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你能找一找吗?(出示上海市博会的部分展馆)

  【设计说明:这部分的设计遵循由*及远、由小及大的原则:教师先引导学生从自己面前的书本来找实物中的线段,摸的实在,找的具体,再拓展到一些大的建筑中,虽然摸不到,但有前一段的铺垫,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线段。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学*的兴趣与对生活的热爱。】

  3.折线段。

  谈话:看来线段是时时围绕在我们周围,你看这样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打开,这样的一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课件演示)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你也能像这样折一折吗?(请每组中间的同学折)

  小组内交流,请左面的同学折比这条折痕短的线段,右边的同学折比这条折痕长的线段。折完后在小组里比一比。

  引导:在比较中让学生看到对角折的那一条是这两纸上最长的一条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

  【设计说明:此环节通过折纸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既感受到创造一条线段的神奇,又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感受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这样一个特点。学生了解操作活动的意图,把握操作和比较的重点,也有利于他们在此过程中逐步发现特性,并进行必要的抽象概括。】

  4.数线段。

  谈话:这些图形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其实就是由线段围成的。(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图形。)

  谈话:这几个图形就在书上第49页,数好后,把每个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填在括号里。集体核对。

  提问:谁来给大家数数看,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数,(教师指着其中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教师指着与这条线段相交的一条线段)那么这一条呢?总结:当两条线段相接时,它们相接的那一点就是它们的端点。

  提问: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那么由六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

  5.学生画线段。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准备用什么工具画?(直尺)为什么?(线段是直的')如果没有直尺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请同学们拿出纸试着画一条线段。

  教师巡视,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指导。谈话:你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能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吗?

  【设计说明:在教学画线段时,结合线段“直”这一特征,让学生知道直的物体的边可以用来画线段,也反过来通过画线段再次让学生感知、理解线段的“直”。在画线段时没有强制规定是先画线还是先画端点,只要画出这样一个图形即可,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6.连结两点三点四点画线段。

  谈话:刚才我们自由地在纸上画了线段,如果给你两个点,你能连结这两点画一条线段吗?请把书翻到第49页,做“想想做做”第3题。

  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点上两个点,指名连结两点画线段。

  谈话:连结这两点能画出不同的另一条线段吗?这就说明连结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出示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读题。

  提问:什么是“连结每两点”?你能给大家指指吗?

  想象一下,连出来会是什么图形?请你准备好直尺,在书上完成。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优选【5】篇(扩展6)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事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

  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

  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

  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

  A. 学生自主学*

  B. 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

  C. 小组汇报

  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依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2、 认识整时

  ①观察7时钟面模型

  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仔细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引导多名学生重复认知过程。

  ②利用三个整时钟面,再次观察、认知

  A、(PPT出示课本情境图中的三个时刻)按照整时的认知方法,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时刻。

  B、再次观察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明确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③动手操作,巩固所学

  A、 师拨表生认读,并说出认识的方法

  B、师说整时生拨表(例:拨出上午9时上操时刻、中午11时放学、中午12时吃饭、下午4时放学……)

  C、同桌一说一拨

  3、整时的记录方法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我们怎样记录?(是几时,就在几的后面写上一个“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出示PPT情境图中的电子记录7:00),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数字几,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上两个“0”。(板书:7:00)我们一起书空一下。

  A、(PPT出示3时、6时两个钟面)指名2生台前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上记录

  B、订正并强调记录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连一连(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一题)

  2、写一写(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三题)

  3、做一做(PPT出示课本85页:小明的一天)

  A、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刻。

  B、质疑:为什么有两个9时?(生谈想法)

  C、明确: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所以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四、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同学们,转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认表——拨表——记录时间”收获了钟表的很多知识。时间是宝贵的,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画钟表

  同学们,课下利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在钟面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并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7时 7:0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钟表的面,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李燕鸣)。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意识。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会看钟面的整时。

  教学难点:

  时间的两种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具:自制课件,钟面模型、

  学 具:每人一张没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橡皮泥、两根牙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他是谁呢?(课件显示图)懒羊羊怎么还在呼呼大睡,懒羊羊经常迟到,羊村的小羊们决定送给懒羊羊一件礼物,你们猜会是什么礼呢?(放音效)(闹钟)。

  2闹钟不停地嘀嗒嘀嗒地走着,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生:它催我们早早起床。

  生:它能告诉我们时间。

  3除了闹钟,有这种作用的还有什么?

  生:手表、台钟、挂钟、公鸡…

  师:老师也收集了很多的钟表,它们漂亮吗?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4、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它不仅有漂亮的外衣,身上还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想不想和懒羊羊一起来了解它。

  二、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认识钟面师: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生讨论,汇报:有12个数字

  师:都有哪些数字,这些数字在钟面围成一圈,最上面的数是( ),最下面的数是( ),最左边的数是( ),最右边的数是( )。

  师:(课件出示)我这里有一个缺了数字的时钟,你能把残缺的钟面补齐吗?

  师:钟面上除了有数字还有什么?(时针和分针)

  师:两根针长得一样吗?长的针叫什么?短的针叫什么?

  师:为了让小朋友记住这两根针,老师编了一句儿歌:时针长,分针短,转来转去真好玩。

  出示四个钟面:找找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小结:刚才通过小朋友的细心观察,我们认识了钟面,钟表没有嘴,但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么钟面的时间你会看吗?懒羊羊可不会看,我们一起当小老师教教它好吗?

  2.认识整时出示4时、6时、10时、12时四个钟面 说一说你是怎么看时间的?谁也能像他这样说?

  比一比:拨出的时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

  儿歌:分针指12,就是整时了,教案《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李燕鸣)》。

  钟面上有几个整时?

  师:“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两圈,所以会有两个9时。要准确的表示时间还得用“上午、下午、晚上”这些词语。比如说:“上午9时,我在读书,晚上9时我在睡觉”。

  师:“现在让我们拿出手中的钟表自己拨出一个整时的时间,然后说一个时间自己在做什么事?可以从早上说起。”

  生拨再汇报

  师:小朋友们,时间很宝贵,我们要养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惯。

  3.学*两种计时法我们学会了看时间还要学会把它记下来

  ⑴电子表示法:(出示4:00的卡片)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

  生:电话显示屏上,电脑上,电视上,电子表上,手机上。

  师:这是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请你模仿这种写法写出刚才钟面下的三个时间。师:说一说电子表示法表示整时有什么特点呢?

  生:中间有“:”,后面都是00,是几时前面就是几。

  ⑵汉字表示法:记录时间还有另一种方法:

  汉字表示法 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方法

  比较这两种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⑷小明的一天:

  师:学会了看时间,写时间,我们还要合理的安排时间,我们一起来看小明的一天是怎样过的? 师:师: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两圈,所以会有两个8时。,为了区分这两个8时,我们说的时间前要记得加上早上、中午、下午、晚上这些时间词,如第一图,我们可以说小明上午8时在读书,谁也能像老师这样说?

  小结

  妈妈的话

  三、巩固练*,拓展延伸

  1、快乐连连看

  2、说一说

  3、摆一摆:用两根牙签在钟面上摆出一个整时的时间并写下来。

  4、游戏:人体时钟

  5、画一画: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漂亮的时钟,并写出所画的时间:说一说要怎么画?

  四、课末总结

  事情做错了可以改,东西用了可以再买,可是时间呢?过去了就不再回来。小朋友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根据学*内容的自身特点,根据课标精神,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联系生活,合作交流,人人参与。具体的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精心设计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取知识。

  如羊村的小羊送礼物引入新课从而认识各式各样的钟表并了解它的作用。一来贴*生活,学生在生活中碰到过,学*后能为生活服务,二来通过具体事件丰富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

  2.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人人参与。

  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建构主义学*观认为,学*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事物。

  如“认钟面”这一环节中,让大家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人人都参与观察、表达、交流,感性地接触到钟面,然后在反馈中自由地说,尽情地说,再从小朋友自己的语言中拉出所要学*的中心内容。

  3. 重视动手操作实践。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根据学*知识的性质特点,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

  如钟面观察、拨时钟;练*书写时刻。在这些活动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及时反馈交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4、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玩中学

  为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我把练*设计成有趣的数学游戏。如:快乐连连看、人体时钟、画一画。练*也富有弹性由易到难,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感。特别是最后一题画时钟并用两种方法写出所画时间是对整节课的总结和概括。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事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难点:

  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

  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

  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

  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

  A.学生自主学*

  B.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

  C.小组汇报

  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依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时针分针

  2、认识整时

  ①观察7时钟面模型

  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仔细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引导多名学生重复认知过程。

  ②利用三个整时钟面,再次观察、认知

  A、(PPT出示课本情境图中的三个时刻)按照整时的认知方法,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时刻。

  B、再次观察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明确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③动手操作,巩固所学

  A、师拨表生认读,并说出认识的方法

  B、师说整时生拨表(例:拨出上午9时上操时刻、中午11时放学、中午12时吃饭、下午4时放学……)

  C、同桌一说一拨

  3、整时的记录方法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我们怎样记录?(是几时,就在几的后面写上一个“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出示PPT情境图中的电子记录7:00),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数字几,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上两个“0”。(板书:7:00)我们一起书空一下。

  A、(PPT出示3时、6时两个钟面)指名2生台前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上记录

  B、订正并强调记录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连一连(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一题)

  2、写一写(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三题)

  3、做一做(PPT出示课本85页:小明的一天)

  A、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刻。

  B、质疑:为什么有两个9时?(生谈想法)

  C、明确: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所以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四、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同学们,转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认表——拨表——记录时间”收获了钟表的很多知识。时间是宝贵的,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画钟表

  同学们,课下利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在钟面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并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7时7:00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气氛。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2、教学整时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三)巩固练*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一册第91页-第9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准备】课件、教具钟面。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优选【5】篇(扩展7)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3.经历运用符号和图形描述二分之一的过程,建立符号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感知分数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五一长假,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

  生:去了!

  师:智慧老爷爷领淘气和笑笑也去旅游了。路上,智慧老爷爷给淘气和笑笑买了四个桔子、两瓶可乐,还有一个比萨饼。想想智慧老爷爷该怎样分才公*合理呢?

  生:分一样多,才公*。

  生:*均分。

  师:对。每份分得一样多,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均分的方法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分一分、*均分。)

  师:(出示笑笑和淘气的头像,取出四个苹果、两瓶可乐)谁愿意到前面帮他们分一下,请举手。(一名学生到前面分苹果和可乐。)

  师:比萨饼怎样*均分呢?

  生:每人一半。

  师:谁来分一分。(指名学生分比萨饼。)

  师:让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得的结果,都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生:苹果每个人分2个,(板书2)可乐1瓶。(板书1。)

  师:每人分一半比萨饼,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生:0.5。

  生:二分之一。

  师:你们能到黑板上工整地写出来吗?

  师:(指1/2)这个数字的面孔有些陌生,请不认识的同学别急。这个数谁知道,怎样读?

  生:它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说对了,这个数正是老师要介绍给同学们的新朋友,它是一个分数。(板书:1/2。)

  师:读分数时要从下往上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指半个比萨饼)把一个物体*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就可以用1/2——这个分数表示。

  师:这个比萨饼中有几个1/2?

  生:2个1/2。

  师:2个1/2合起来就是……

  生:1/2,就是整个一张饼。(师补充:用1表示。)

  二、探索新知

  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教材54页“涂一涂”)我们的新朋友1/2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它想请同学们在这些图形中找到它并用斜线把它涂出来,谁愿意到前面来涂出它们的1/2 。(师指名学生到前面的题卡上涂。)

  师:请其他的同学们把书翻到54页,涂一涂。(生练*,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帮他检查一下,他涂得对吗?

  生:对。

  师:我们的新朋友1/2看同学们这么快就找到它,有些不服气,给我们提一个问题。

  师:(指投影上每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看这些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却都能用1/2表示,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这些图形的一半。

  师:看来1/2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

  师:淘气、笑笑想和智慧老爷爷共同分享比萨饼,看来我们要重新分了。

  师:(出示圆片)这回我们该把这个饼*均分成几份?

  生:三份。

  师:(将笑笑头像贴到其中一份里边)这块给笑笑的,同学们看笑笑得到比萨饼的几份?(生:1份。)

  师: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1/3 。(师板书:1/3。)

  师:为什么用1/3表示?

  生:因为比萨饼被*均分成三份,笑笑得到其中1份。

  师:(把淘气的头像贴到另一份中)那笑笑和淘气两人得到这个饼的几份?

  生:两份。

  师: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2/3。(师板书:2/3。)

  师:(在剩余的一份中贴上智慧爷爷的头像)智慧老爷爷问:“我们三人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呢?”

  生:3/3,也就是1个饼。

  师:吃完了比萨饼,智慧老爷爷邀请我们玩折纸游戏。请拿起桌上的正方形手工纸,现在我们把它*均分成四份。怎么折呢?快动手试一试吧!(学生自由折,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展示折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想想你涂色的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师巡视。)

  生:我涂了一份,用1/4表示。

  师:有没有和这位同学不同的?

  生:我和同桌合作每人涂了一份,共涂了两份,用2/4表示。不过,我们还有个发现,就是我俩涂的正好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一半用1/2表示,所以我猜2/4=1/2。

  师:(惊喜地)真该为你们的发现鼓掌。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我们都该感谢你们!

  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我涂出了这张手工纸的三份,用3/4表示。

  师:你的回答真完整!谁还想像他这样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不同的发现?

  ……

  师:多么完整又清晰的回答啊!你也让我们有了新收获,感谢你。

  师:(指黑板)像1/3、2/4 、3/4、4/4……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你们还能举出几个分数吗?

  生:7/8 、1/10、3/9 、16/17……

  师:我们这样说下去能说得完吗?

  生:不能。

  师: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通过刚才的学*,让我们更加接*了分数。同学们,分数和我们身体各部分一样有自己的名称。如:(师用尺画横线写)3/4,写分数时我们要先写横线表示*均分,这条横线的名称是分数线。然后写分数线下面的数表示*均分的分数,名称是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分子。看3/4,谁能像我一样,介绍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表示的意思。

  三、巩固练*

  师:(把学生分为红、黄、蓝、绿四队,课件出示超市场景)分数超市举办超市大赢家活动,答题赢购物卡。比一比哪队赢的购物卡最多,哪队就是超市大赢家。

  (一)课件出示各种水果按钮,由各队自由选择,每个水果按钮链接一道必答题。

  必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两张购物卡。

  1.教材54页说一说: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这三个新认识的分数。

  2.教材55页3题判断: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明确分数要在*均分基础上产生。

  3.教材55页第4题。

  (二)课件出示蛋糕和果冻,后面链接抢答题。

  抢答题:每答对一题赢三张购物卡。

  1.考考谁是火眼金睛?(下图中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两幅图通过移一移,都能转化成一个圆的四分之一,对学生渗透数学中转繁为易的思想。)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认识了分数,知道一半用1/2表示。

  生:我知道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还知道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师:我们今天对这个新朋友还只是刚认识,随着今后的学*我们会更加熟悉它,并熟练使用它。

  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学生学*分数知识的起始课,对后继学*非常重要。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感觉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学生的起点远远高于我的预设,他们对分数并非一无所知,而我完全是站在从用“一半”引出“二分之一”,再到自己折出“四分之一”,步子跨得小,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充分放手,所提的问题缺乏挑战性,空间不够大。但也因为学生的起点高,节省了课堂时间,还使整个课堂生成了些许精彩。

  2、折纸游戏认识1/4、2/4 、3/4、4/4。这一环节将折纸游戏局限在只折正方形手工纸。这样局限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也使教学的气氛不够轻松热烈,学生的兴致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能够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学生的兴致就会更高涨,教学气氛会更活跃,生成的课程资源会更多,学生的认知也会上升一个层次。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适合学生的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总评:

  一、创设情境,架设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本课教师从创设“旅游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对“*均”分的直觉,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经历数学学*的过程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知识,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我们看到,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自由,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比如折纸,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了2/4=1/2,4/4=1。因为这种发现,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转化,从而形成新的主动的建构。

  三、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堂中,教师本着扎实、有效的教学原则,合理地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还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例如,课堂练*采用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超市大赢家”的形式,进行深化练*和巩固。在学生精神上已经有些疲乏的时候,练*一下子抓住了他们的眼球,激起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践的兴趣。教师设计了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地深入,知识的后继性和连贯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为全课的点睛之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3、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咱们以前学*过分数,谁来说几个你知道的分数?生:....等。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1/2,1/2表示什么啊?谁能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说一说。生:把一个长方形、西瓜、正方形等*均分成2份,1份就是1/2。

  师小结:把一个物体*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以前咱们分的只是一个物体,今天咱们来分多个物体,再次学*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分数再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受把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苹果师:有几个生:有四个。

  师:你能得到它的1/4么?生:把4个苹果*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师:在数学上我们用一个圈把这4个苹果圈起来,表示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起读一遍。

  师:在练*纸上先用虚线分一分,再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出这些苹果的1/4。

  汇报生上来展示: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生:把这4个苹果*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谁做对了,举手,做错的同学说说你错在哪了?

  小结:我们把4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这些苹果的1/4师: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生:*均分成了4分。师:1呢?生:其中的1份。如果取2份呢?用哪个分数表示?三份呢?4份呢?生:就是1,代表一个整体

  2、改变苹果的个数,再次感悟把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师:刚才我们分的是4个苹果,现在苹果的数量改变了,我这有8个苹果,你能得到它的1/4么?

  师:我们把这8个苹果也用一个圈把它圈起来。表示把这8个苹果看作?生:一个整体在练*纸上试着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这8个苹果的1/4。

  师:谁来到前边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生1:我们把这8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4份中的1份就是这些苹果的1/4。

  3、对比分析,总结提升。

  师:刚才4个苹果*均分成4份,每份用1/4表示,现在8个苹果*均分成4份,每份还是用1/4表示,那我就有点不明白了,这1个苹果和2个苹果怎么都可以用1/4表示呢?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

  生:个数不同师:什么个数不同生:苹果的总个数不同。师:苹果的总个数不同就是什么不同?生:整体不同。但都是把这些苹果*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是这些苹果的1/4。

  师:如果把12个苹果*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16个*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100个苹果*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不知道多少个一大堆苹果*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你有什么发现?生:不管有多少个苹果只要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板书: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师:(课件)下边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我这有一些小棒,你们猜猜一共有几只?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把这些小棒*均分成6份,其中的1份是1根,6份就是6根,三次都是六分之一但数量不同。

  4、改变学生的人数,深入理解把一个整体*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师:想一想,如果把4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呢?生:1/2。

  师:那我又点不明白了,同样是4个苹果,为什么上面的每份用1/4表示,下面每份用1/2表示呢?

  小结:*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板书)。

  巩固练*(课件)

  1、填一填,说一说。

  6个苹果*均分成3份,每份占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6个苹果*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3、在每个图里图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生展示师:为什么分的不一样,却都是这些图形的1/2。

  4、教师出示两盒外包装一样的铅笔。

  师:“这里有两盒笔芯,我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拿出这两盒笔芯的1/3。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生:“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均分成3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3。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讲台前的两位学生打开铅笔盒,认真地数着,其中一位学生举着3支铅笔,另一位学生举着4支铅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不一样。”“他们拿出的支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支,一个是4支。

  师:谁拿得是正确的?

  生:“会不会有人数错了。”一位学生一副疑惑的样子。

  师:“数错了?这也有可能,你能上来帮助数一数吗?”这位学生上来把两盒铅笔数了一下,判断两位同学拿的都是对的。师:“看来,没有数错。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3,拿出的铅笔支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生汇报:“我们认为两盒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他们两盒铅笔的数量是不同的,我猜一盒是9支,另外一盒是12支。”

  师“这两位同学的意见认为是总支数不一样,大家都同意么?

  师:请台上的两位同学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3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谢谢你们两个,大家说的都很好

  师:这里我们把总支数看成一个什么?生:整体师:那整体不同,它的1/3就?生:不同(板书)

  5、(课件)师出示一幅图文型的情境图师:观察这幅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两个小孩各拿一本书并有对话,小林:我看了这本书的1/2,小明说:我也看了一本书的1/2。图中的问题是: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师:“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想一想,小林和小明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生:“不一样多,因为从图上可以看出一本书厚,另外一本书薄,两本书的总页数不一样,它们的1/2也不一样多。”

  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在这个情境中,‘书的总页数不一样多’这个信息是通过图的形式告诉我们的,你很善于从图中找出这样的数学信息。”

  6一个图形的1/4是一个长方形,请你画出它原来的样子。

  师:为什么这么多种画法都可以呢?

  师:同学们的作品非常精彩精彩,能从其中看出你们的智慧,现在增加点难度。还是这个长方形,如果它表示的是一个图形的2/5,你能画出它原来的样子么?生展示,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先把2/5分成1/5,再画出五个这样的形状就行了。

  板书

  分数的再认识

  *均分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整体不同它的1/3就不同

  教学流程

  1、*均分4个苹果板书一个整体

  2、*均分8个苹果,16个,20个,100个,不知道多少个一大堆板书*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3、猜一猜

  4、4个苹果*均分成2份板书*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5、练*到第3题涂颜色

  6、猜笔芯

  7、猜图书

  8、画图形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猜老师年龄,说自己的年龄。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数?

  一、情境--冲突

  ⑴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均分"。

  ⑵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⑶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示课题:认识分数,教案《《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二、活动--建构

  (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⑴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我们把蛋糕*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②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涂上颜色。

  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

  ⑶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⑵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⑶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⑷深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的)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表示?

  (三)深入探究,比较分数大小

  ⑴引导:从学生作品中选择同样大小圆的和,引导学生比较得出:1/2>1/4。

  ⑵拓展: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圆表示出它的1/8,猜一猜和1/2、1/4相比,大小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再结合学生自己的作品,验证猜想。

  ⑶交流:组内学生用的图形完全一样,各表示出几分之一?哪一个大,哪一个小?组内交流。

  (四)学写分数

  ⑴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⑵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五)认识各部分名称

  ⑴学生自学教材,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⑵结合,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具体含义。

  (六)估计、比较、沟通

  ⑴把"想想做做"第3题的整张纸条全部涂色,可以用数"1"表示。学生估计下面两张纸条中的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一表示。

  ⑵交流估计结果及估计策略。

  ⑶整体观察,初步渗透"几分之一"和"1"的联系。

  ⑷想像拓展:如果继续往下*均分,还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份的分数将会怎样?

  三、应用--提升

  ⑴联想:法国**、五角星、巧克力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结合巧克力图,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联想,得到不同的分数。

  ⑵人体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数。

  课件演示把一岁儿童的身长(图)*均分成四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4,把现在的我的身长(图)*均分成七份,其中头占身高的1/7

  估计:八、九岁孩子的头占身高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师提供资料:十岁儿童头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⑵估计:《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各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学生估计,并交流结果。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生活中的分数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三年级(上册)教材98页~100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从而理解分数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2、能用操作的结果来表示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通过*均分以后怎么表示结果的研究,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12的意义。

  教学思考:

  分数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及四则计算以后学*的新的知识,是对数的一次拓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飞跃,同时又是学生学*小数的基础。学生对分数并不陌生,多数学生都对分数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感性的,并没有把握分数的本质,所以教学时既要利用学生对分数有一定认识的基础,更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本质,把学生的生活数学提升到学科数学的层面,实现知识和思维双提升。

  数学上有各种不同的分数,但是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教学时要注意抓重点,第一个分数12应当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因为它既是一个最简单的分数,也是课堂学*的第一个分数,通过对12的深入研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把握分数的本质属性,建立起准确的分数的概念,为学*其他分数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学生应用12的思维基础进行思考,就能自己完成分数意义的建构。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图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把分数与具体的直观图形建立联系,建立起分数的表象,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构想:

  一、通过分食品使学生感知在*均分时不能得到整数结果,要表示这样的结果就要改造一种新的数表示,于是就产生了分数,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

  二、通过对半个苹果表示方法的研究,通过用不同方法表示半个苹果,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对各种表示方法进行优化,渗透优化是数学研究思想。

  三、通过折纸表示一张的12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折的方法不同、一半的形状不同,但是都可以用12表示,再通过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12的意义,建立起准确的分数的意义,为后面分数的学*奠定基础。

  四、通过让学生研究:还可以表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白通过折纸不但可以表示一张纸的12,还可以表示14、18、13、……,拓展分数的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那么知道我们要学*什么知识吗?(分数)

  师:那么对分数熟悉吗?有什么要说的吗?(你想到分数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或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学生说)

  师:好!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走进分数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提问,既可以知道学生对有哪些了解,又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明确本节课学*内容,为课堂学*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出分数

  1、*均分食品得到整数

  师:记得今年的春游活动吗?秦老师拍下这样一幅照片,请看:同学们正玩得高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薛文君坐在草地上正苦着脸呢!我想一定他的肚子饿了!我们再来看王欣怡正笑眯眯的看着秦老师呢!因为她知道秦老师要分发食品了!那么老师给他们俩发哪些食品了呢?请看(课件出示:四个桔子、两瓶口乐、一个大蛋糕)

  生:四个桔子、2瓶可乐和一个大蛋糕。

  师:他们怎么分这些食品才最合理、最公*?

  生:*均分。(板书:*均分)

  师:对!*均分最合理、最公*,你打算先分什么呢?

  生:……(选择先分4个桔子)

  师:把4个桔子*均分给2个人吃,每人分到几个桔子?

  生:每人2个。(课件演示:每人分到2个桔子)

  师:下面我们来分什么?(可乐)每人分到几瓶?

  生:每人分到1瓶。(课件演示:每人分到1瓶可乐)

  师:对,通过*均分我们知道了:每人分到2个桔子和1瓶可乐,像上面的1和2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板书:整数),除了1和2外整数还有哪些?

  生:还有3、4、5、6、7、……

  2、*均分不能得到整数

  师:我们最后来分这个大蛋糕,怎么分?

  生:还是*均分?(课件演示:*均分成2份)

  师:*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个蛋糕?

  生:半个蛋糕。(课件出示:每人分到半个蛋糕)

  师:每人分到半个蛋糕,那么这半个蛋糕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整数表示吗?

  生:不可以。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优选【5】篇(扩展8)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分数。

  2.通过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思维能力。

  3.经历运用符号和图形描述二分之一的过程,建立符号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能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感知分数和分数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五一长假,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

  生:去了!

  师:智慧老爷爷领淘气和笑笑也去旅游了。路上,智慧老爷爷给淘气和笑笑买了四个桔子、两瓶可乐,还有一个比萨饼。想想智慧老爷爷该怎样分才公*合理呢?

  生:分一样多,才公*。

  生:*均分。

  师:对。每份分得一样多,数学上把这种分法叫做*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均分的方法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分一分、*均分。)

  师:(出示笑笑和淘气的头像,取出四个苹果、两瓶可乐)谁愿意到前面帮他们分一下,请举手。(一名学生到前面分苹果和可乐。)

  师:比萨饼怎样*均分呢?

  生:每人一半。

  师:谁来分一分。(指名学生分比萨饼。)

  师:让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得的结果,都该用数字几表示呢?

  生:苹果每个人分2个,(板书2)可乐1瓶。(板书1。)

  师:每人分一半比萨饼,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生:0.5。

  生:二分之一。

  师:你们能到黑板上工整地写出来吗?

  师:(指1/2)这个数字的面孔有些陌生,请不认识的同学别急。这个数谁知道,怎样读?

  生:它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你说对了,这个数正是老师要介绍给同学们的新朋友,它是一个分数。(板书:1/2。)

  师:读分数时要从下往上读,读作:二分之一。

  师:(指半个比萨饼)把一个物体*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半就可以用1/2——这个分数表示。

  师:这个比萨饼中有几个1/2?

  生:2个1/2。

  师:2个1/2合起来就是……

  生:1/2,就是整个一张饼。(师补充:用1表示。)

  二、探索新知

  师:(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教材54页“涂一涂”)我们的新朋友1/2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它想请同学们在这些图形中找到它并用斜线把它涂出来,谁愿意到前面来涂出它们的1/2 。(师指名学生到前面的题卡上涂。)

  师:请其他的同学们把书翻到54页,涂一涂。(生练*,师巡视。)

  师:请同学们帮他检查一下,他涂得对吗?

  生:对。

  师:我们的新朋友1/2看同学们这么快就找到它,有些不服气,给我们提一个问题。

  师:(指投影上每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看这些图形涂色部分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却都能用1/2表示,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这些图形的一半。

  师:看来1/2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

  师:淘气、笑笑想和智慧老爷爷共同分享比萨饼,看来我们要重新分了。

  师:(出示圆片)这回我们该把这个饼*均分成几份?

  生:三份。

  师:(将笑笑头像贴到其中一份里边)这块给笑笑的,同学们看笑笑得到比萨饼的几份?(生:1份。)

  师: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1/3 。(师板书:1/3。)

  师:为什么用1/3表示?

  生:因为比萨饼被*均分成三份,笑笑得到其中1份。

  师:(把淘气的头像贴到另一份中)那笑笑和淘气两人得到这个饼的几份?

  生:两份。

  师: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呢?

  生:2/3。(师板书:2/3。)

  师:(在剩余的一份中贴上智慧爷爷的头像)智慧老爷爷问:“我们三人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呢?”

  生:3/3,也就是1个饼。

  师:吃完了比萨饼,智慧老爷爷邀请我们玩折纸游戏。请拿起桌上的正方形手工纸,现在我们把它*均分成四份。怎么折呢?快动手试一试吧!(学生自由折,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展示折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想想你涂色的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师巡视。)

  生:我涂了一份,用1/4表示。

  师:有没有和这位同学不同的?

  生:我和同桌合作每人涂了一份,共涂了两份,用2/4表示。不过,我们还有个发现,就是我俩涂的正好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一半用1/2表示,所以我猜2/4=1/2。

  师:(惊喜地)真该为你们的发现鼓掌。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我们都该感谢你们!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优选【5】篇(扩展9)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针、分针;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记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事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难点:整时的认读、记录方法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个钟表模型、课堂训练纸、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这是什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钟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齐读课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①利用情境图,初步感知钟面

  出示PPT:课本84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钟表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明确:早上7时妈妈叫她起床)

  ②小组合作,认识钟面

  师:拿出自己的钟表模型,看一看、摸一摸、拨一拨,你发现了什么?

  A. 学生自主学*

  B. 小组交流:钟面上有什么?

  C. 小组汇报

  师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格,两个指针。又细又长的叫分针,又粗又短的叫时针。

  依据学生的汇报,师张贴钟表模型,板书: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2、 认识整时

  ①观察7时钟面模型

  师:老师把情境图中的钟表给大家带来了。仔细观察,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又细又长的分针指着几?又粗又短的时针指着几?师肯定: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板书:7时)

  引导多名学生重复认知过程。

  ②利用三个整时钟面,再次观察、认知

  A、(PPT出示课本情境图中的三个时刻)按照整时的认知方法,跟大家分享这几个时刻。

  B、再次观察三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讨论

  b、汇报交流

  c、明确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③动手操作,巩固所学

  A、 师拨表生认读,并说出认识的方法

  B、师说整时生拨表(例:拨出上午9时上操时刻、中午11时放学、中午12时吃饭、下午4时放学……)

  C、同桌一说一拨

  3、整时的记录方法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我们怎样记录?(是几时,就在几的后面写上一个“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出示PPT情境图中的电子记录7:00),是几时就在左边写上数字几,中间写上两个小圆点,右边写上两个“0”。(板书:7:00)我们一起书空一下。

  A、(PPT出示3时、6时两个钟面)指名2生台前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上记录

  B、订正并强调记录方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连一连(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一题)

  2、写一写(PPT出示课本86页第三题)

  3、做一做(PPT出示课本85页:小明的一天)

  A、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刻。

  B、质疑:为什么有两个9时?(生谈想法)

  C、明确: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所以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

  四、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同学们,转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结束语: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一起“认表——拨表——记录时间”收获了钟表的很多知识。时间是宝贵的,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画钟表

  同学们,课下利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在钟面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并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2个数字

  时针

  分针

  7时 7:0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钟表的面,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李燕鸣)。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合作的学*意识。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会看钟面的整时。

  教学难点:

  时间的两种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具:自制课件,钟面模型、

  学 具:每人一张没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橡皮泥、两根牙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老朋友,他是谁呢?(课件显示图)懒羊羊怎么还在呼呼大睡,懒羊羊经常迟到,羊村的小羊们决定送给懒羊羊一件礼物,你们猜会是什么礼呢?(放音效)(闹钟)。

  2闹钟不停地嘀嗒嘀嗒地走着,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生:它催我们早早起床。

  生:它能告诉我们时间。

  3除了闹钟,有这种作用的还有什么?

  生:手表、台钟、挂钟、公鸡…

  师:老师也收集了很多的钟表,它们漂亮吗?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

  4、钟表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它不仅有漂亮的外衣,身上还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想不想和懒羊羊一起来了解它。

  二、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1.认识钟面师: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生讨论,汇报:有12个数字

  师:都有哪些数字,这些数字在钟面围成一圈,最上面的数是( ),最下面的数是( ),最左边的数是( ),最右边的数是( )。

  师:(课件出示)我这里有一个缺了数字的时钟,你能把残缺的钟面补齐吗?

  师:钟面上除了有数字还有什么?(时针和分针)

  师:两根针长得一样吗?长的针叫什么?短的针叫什么?

  师:为了让小朋友记住这两根针,老师编了一句儿歌:时针长,分针短,转来转去真好玩。

  出示四个钟面:找找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小结:刚才通过小朋友的细心观察,我们认识了钟面,钟表没有嘴,但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么钟面的时间你会看吗?懒羊羊可不会看,我们一起当小老师教教它好吗?

  2.认识整时出示4时、6时、10时、12时四个钟面 说一说你是怎么看时间的?谁也能像他这样说?

  比一比:拨出的时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

  儿歌:分针指12,就是整时了,教案《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李燕鸣)》。

  钟面上有几个整时?

  师:“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两圈,所以会有两个9时。要准确的表示时间还得用“上午、下午、晚上”这些词语。比如说:“上午9时,我在读书,晚上9时我在睡觉”。

  师:“现在让我们拿出手中的钟表自己拨出一个整时的时间,然后说一个时间自己在做什么事?可以从早上说起。”

  生拨再汇报

  师:小朋友们,时间很宝贵,我们要养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惯。

  3.学*两种计时法我们学会了看时间还要学会把它记下来

  ⑴电子表示法:(出示4:00的卡片)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

  生:电话显示屏上,电脑上,电视上,电子表上,手机上。

  师:这是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请你模仿这种写法写出刚才钟面下的三个时间。师:说一说电子表示法表示整时有什么特点呢?

  生:中间有“:”,后面都是00,是几时前面就是几。

  ⑵汉字表示法:记录时间还有另一种方法:

  汉字表示法 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方法

  比较这两种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⑷小明的一天:

  师:学会了看时间,写时间,我们还要合理的安排时间,我们一起来看小明的一天是怎样过的? 师:师: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两圈,所以会有两个8时。,为了区分这两个8时,我们说的时间前要记得加上早上、中午、下午、晚上这些时间词,如第一图,我们可以说小明上午8时在读书,谁也能像老师这样说?

  小结

  妈妈的话

  三、巩固练*,拓展延伸

  1、快乐连连看

  2、说一说

  3、摆一摆:用两根牙签在钟面上摆出一个整时的时间并写下来。

  4、游戏:人体时钟

  5、画一画: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漂亮的时钟,并写出所画的时间:说一说要怎么画?

  四、课末总结

  事情做错了可以改,东西用了可以再买,可是时间呢?过去了就不再回来。小朋友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设计说明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优选【5】篇(扩展10)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分析教材:

  “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惯。

  分析学生: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以前的学*,学*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设计理念:

  一、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如在课题的引入时,运用了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9:00)引入,这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过5分钟后也就是(9:05)这个时间是学生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这样就很好地引入了新课。最后由下课时间(9:40)进行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使教学更加完整。

  二、在直观中来呈现知识

  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地演示,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1时=60分时,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生准备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让课铃响)

  师:上课……

  师:哪位同学说说,现在是第几节课?(第二节课)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二节的上课时间是几时吗?(边问边出示课件,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9:00)

  2、复*旧知。

  师:你怎么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9时的?(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9,是9时。)

  3、导入新课。

  (大约过了5分钟左右,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9:05)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师:通过上学期的学*,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2、让学生在学*小组中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3、学生反馈交流结果,教师用课件演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时间。

  1.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屏幕显示放大的钟面,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边在课件中演示,边提问:

  ①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②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

  ③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

  2、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教学内容:课本第90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开始,先出示一幅学生们正准备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猜是第几节上课了,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激发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利用钟表模型,认识钟表刻度

  1、四人小组合作:观察钟表模型,并完成下表。

  钟面上一共有()大格

  1大格有()小格

  一共有()小格

  2、让学生观察推理: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2、3……各走了几小格,各是多少分。每一大格的刻度作为分针的单位时各是多少分。

  3、同桌一起拨一拨,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走1大格,分针走了几小格,从而得出:1小时=60分。

  三、加强观察、实践、探究几时几分。

  1、让学生观察几个分钟正指向每大格的刻度时的钟面。通过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的方式说说钟面的时间,并归纳看钟的方法:先看时针,确定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可以用5分5分数的方法确定是几分。

  2、让学生观察一般情况的几时几分,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看分针的方法:可以先确定接*分针的大格刻度是几分,再用1分1分顺数或倒数的方法读出是几分。

  四、读读拨拨、初步实践应用

  1、完成“做一做”。

  2、同桌一起拨一拨,每天上学、放学时间。

  3、小组一起拨一拨,交流所拨的时间,并说说所发生的事情。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怎么样学的?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六单元《认识钟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课。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的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认识时间、看钟表的方法,而且这节课又是建立在他们学生会准确认读整时与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掌握了认识时间最关键的是要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才能准确认识时间的方法。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那么如何轻松的突破学*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自主的获取知识是我备课的重点,于是我尝试了两种做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巩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2、数学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

  用语言准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过程:

  1、教师先出示一幅主题图(上面是小华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整)

  师:谁愿意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呢?

  生:早上6时整小华的闹钟响了在叫她起床呢

  师:说的真好,那么你是怎么认识6时整的呢?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整

  2、师借机出示其他两幅图(一幅图上是小华熟睡的样子,钟表显示时间是快6时的,放在6时整的图的前面,另一幅图上是小华起床刷牙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刚过)

  师:这两幅图上小华又在干什么呢?(指名回答)请你们细心观察这3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

  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没到12;

  生2:第二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

  生3:第三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在12过去一点……

  3、观察比较

  师:这三个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位置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在集体交流)

  生:时针都指向6,一个分针指12,一个还没有到12,一个是12过了一点点;

  4、小结

  师:象这样的情况,(指图)分针没到12的,我们就说是快6时了,过12的则是6时刚过

  5、巩固练*:观察书中主题图,结合图来认识巩固时间。

  这节课上下来,整体感觉学生的学*效果还不错,能够比较准确的说出几时刚过或快几时了,主要是因为我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三个钟面时针与分针位置的异同再去表述时间,在完全感知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便于他们理解与掌握。但是整节课都是在教师的设问与追问下进行的,学生的学*情绪比较被动,并没有完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深思可能是因为我忽略了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去建构新知,情境创设缺少“生活味”的缘故。于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动进行了第二次尝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出某些特殊时间,并正确进行书写。知道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

  教学重点:

  1、掌握读写时间的具体方法。

  2、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准确说出当分针从12走到各个数字时所表示的时间是几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实物钟表、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自带一个实物钟表、记录单。

  一、课件导入

  1.引导观察图片里。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张图片,(出示课件)请仔细观察你在上面获得了那些信息?(每个图片上都有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跟时间有关的知识。

  2.揭示新课,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和时间有关的知识,“认识时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上的60个小格,及其排列规律

  师:(课件出示钟面)谁知道钟面上都有什么?

  生: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12个数字把钟面*均分成了12个大格。

  师:下面老师想请大家再来观察一下钟面,从刻度12到1这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子?

  生:从12到1有5个小格

  师:你的眼睛真亮,观察的真仔细,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吧!(钟表模型演示其中一个大格)

  师:这个大格里真的有5个小格。

  师:1小格是1分钟,5个小格是几分钟?

  生:5小格是5分钟。

  师:从刻度12到2呢?你是怎样想的?从12到3呢?……

  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学生发现钟面上小格的规律,给学生时间小组讨论,并填上记录单。)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生:从12到2有10个小格。

  生:从12到3有15个小格。

  生:从12到4有20个小格。……

  师:通过大家的细心观察,我们知道了,每个大格中都有5个小格。那你有办法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生:一共有60个小格

  师:60个小格是多少分钟呢?

  生:60个小格60分钟。

  师:指名一个同学到黑板添上与12个刻度相对应的分钟数。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钟面一共有60分钟。既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个规律,现在老师还要再来考一考你们,看一看这次你们回答的有没有上次快!(出示课件)

  2.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出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1)(课件)请同学们注意看,现在是几点?

  师: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生:9时5分。

  师:哪我们怎样来记录呢?

  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中文表示法(几时几分),另一种是电子表表示法。(板*录)

  师:注意如果分针数步到10,就在分钟前面加0占位。

  (2)(课件)这是什么时间。(6时25分)

  师:先根据时针来确定在哪两个数之间。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