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日期: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懂得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实物,课件。

  设计思路: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学*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设计学生熟悉的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开展开放的数学活动,实施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促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人民币。

  1、教师讲故事:星期天,聪聪来到书店,发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故事书,准备买,但一摸口袋后马上回家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带钱)

  2、师: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钱能干什么吗?你用过钱吗?在什么地方用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导: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到的本领多。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A、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读给小组同学听,不认识的在小组里研究一下,小组无法解决的,等会儿拿到上面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B、学生汇报所见到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设问:你是怎样认人民币的,能否举例说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对,我们看人民币上的数和数后面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认识字:百(佰)、十(拾)、五(伍)、二(贰)、一(壹)、元(圆)角、分。

  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讨论得知是为了使用方便。说说用一角的人民币去买一台彩电会怎么样?用100元钱去买一支铅笔呢?

  C、抢答比赛:课件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分类排列,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A、师: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么的乱,大家能否把它们分类排列好,请大家在小组里完成,并贴在硬板纸上。

  B、展示学生分类排列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方法一:把人民币分成元、角、分三类,每一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元: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角:1分、2分、5分。

  分:1分、2分、5分。

  把这些人民币按顺序读一读。

  想想说说:*时那些人民币用的比较多,那些用的比较少?

  方法二:把人民币分成纸币和硬币两类。

  想想说说:纸币和硬币各有什么优点?

  方法三:按新版和旧版分成两类。(不必过分强调这种分法。)

  C、思考: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有什么作用?

  3、换钱游戏,理解人民币之间的联系。

  A、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个一角。

  一张5角可以换个一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2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也可以是前后两人。

  反馈:请两组上前表演。

  B、情景对话:两个学生上来表演。(取名:明明和聪聪)

  明明:“你手里拿着什么,干什么去啊?”

  聪聪:(摊开手,有一堆硬币)“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明明;“你拿这么多一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啊?”

  聪聪;“那怎么办,谁来帮帮我?”

  请大家帮助一下,想个好办法。

  聪聪:“谢谢大家,我现在知道了。1元可以换10个1角钱。”

  1元=10角(板书) 课件演示

  课间休息,听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

  三、实践活动,应用人民币。

  1、活动一:我钱换你钱。

  A、一学生高举一张1元纸币,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2角,谁能帮助我?

  在其它同学的帮助下,这位同学得到了5张2角。同时谢谢大家!

  B、拿到刚才1元的同学,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5角,谁能帮帮我?

  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同学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谢谢大家!

  C、老师举起5角钱,对大家说:我想把这张5角钱换成一角或者2角,谁能帮帮我?

  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谢谢大家!

  2、活动二:我钱买你物。

  课件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铅笔2角;纽扣1角;本子5角;橡皮1元。)

  讨论:一元钱能买什么?

  教师:一元钱虽然不多,但如果我们合理安排,也会有很大用处。老师希望小朋友在*时要节约用钱,合理用钱。

  四、课堂回顾,课后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玩得高兴,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你把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2

  走进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0~62页,认识人民币。教材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先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1元=10角,1角=10分,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但这些认识又是较零星、散乱的。教学时,教师应多次安排换币、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通过现场购物,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机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

  目标预设

  1、让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2、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模拟购物,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4、使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导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教具准备:课件、电教设备、小面值的人民币、商品。

  3、学具准备:小钱箱、小面值的人民币。

  4、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星期天小明和几个小朋友走到一个商店里,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小明购物情景)

  问:我们知道了小明去商店干什么?(买手表)小朋友自己有没有去买过东西呢?你们都用什么来买的呢?(钱)对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人民币。(板课题,齐读两遍。)

  二、自主学*,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

  师:老师让大家准备了各种1元以内的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它们吗?谁能拿出你认识的人民币,把它介绍给全班同学?

  请生拿,师实物投影。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在这过程中师介绍人民币有硬币和纸币两种,并说明1分是面值中最小的人民币。)

  师小结:刚几位小朋友介绍的非常清楚,其他小朋友表现的也很好,拿的很准确。我们知道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很多地方都用到它,所以大家应爱护它,不要随意折叠,更不要涂抹和撕毁,你们能做到吗?

  2、拿一拿。

  师:小朋友认识了人民币,那老师手里有几样东西,看看上面的价格,你能拿出相应的人民币吗?比一比谁拿的又对又快。

  出示:一盒火柴1角、一块糖2角、一块橡皮3角、

  一根直尺5角(想想有不同的拿法吗?同桌讨论,师电脑演示想想做做3)

  一张邮票需8角,怎么付?(电脑出示想想做做4)比较哪种拿法最简便?

  3、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小学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讲的这么热闹,忘了小明刚才要买手表的'事,我们再去看看吧。(电脑再次出现小明购手表情景)

  师:如果你买,你能拿出最简便的拿法吗?(1元纸币或1元硬币)

  如果只用1角的,怎么拿?(拿10个1角,请生1角1角的数到10角)

  如果只用2角的,怎么拿?(请生2角2角的数到10角)

  如果只用5角的,又该怎么拿?(数到10角)

  师小结:1元的拿法有很多,但不论哪种拿法都是拿了几角?(10角)所以我们可以得出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板:1元=10角

  知道了1元=10角,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出示:1角=( )分

  小组讨论,得出1角=10分。(齐读两式)

  4、合币训练。(教材第6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师实物投影: 问合起来( )角( )分、( )元( )角。

  三、模拟购物活动:“小小商店”。

  ①师述:刚才小朋友表现得很好,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己留1元人民币,其余人民币放入组长的钱罐里。

  ②创设一个购物情境。

  (1)出示物价牌,并摆放若干实物。

  (2)橡皮自动铅笔铅笔尺 本子美工刀

  2角8角 4角3角5角1元5角

  (3)安排售货员和收银员。

  ③进行购物活动。

  要求:前四位小朋友用1元人民币只能买一样东西,后面小朋友可以用1元人民币买两件或更多东西。

  ④学生自由购物,交流。

  ⑤请在坐的老师当监督员,最后评出优秀售货员、优秀收银员、文明小顾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你还知道些什么?

  五、课后作业:

  请你课后和爸爸妈妈再到商店里去看一看,有哪些东西的价格大约是1元,如果需要,请你用今天的知识亲自买一买。(电脑出示图片)

  友情提醒

  在该课中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要充分,在现场模拟购物中,教师一定要讲清规则和要求,防止有抢购失控现象发生,要做到人人参与,适时交流指导指正。

  教后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3

  设计说明

  说起人民币,学生并不陌生,但了解得又不太多。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针对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了下面两个特点:

  1.注重生活经验在认识人民币学*中的作用。

  本节课在教学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自由交流,在交流中深化认识,发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特征,了解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2.重视数学游戏在学*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学*的.目的性不强,在数学游戏中获取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方式。本节课在人民币兑换环节设计了自由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使学生熟悉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人民币票样

  学生准备 人民币票样

  教学过程

  ⊙复*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1.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2.填一填。

  1元=(  )角     20分=(  )角

  50角=(  )元3角=(  )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那么更大面值的人民币大家想认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上节课学*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为学*人民币的兑换奠定基础。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1)教师分别拿出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的人民币各一张。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人民币分别是多大面值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分别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师: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有哪些特征呢?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汇报:这些人民币都是以“元”为单位的,票面上的数字是多少,就是多大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自由说出是多少钱。

  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分别出示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分别用多少张呢?

  学生将兑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思考过程:5元里面有5个1元,所以要用5张1元兑换;同样道理,10元里面有10个1元,所以要用10张1元兑换)

  (2)教师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教师兑换。

  师:说一说你的兑换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思考过程:因为20里面有2个十,所以一张20元要用2张10元兑换……)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直观认识每种面值的人民币的特征;通过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

  1、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二、探索新知:

  1、学*例6。

  (1)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3)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4)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 )元( )”。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5)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学*例6。

  (1)教师出示例6中的4种物品,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提问:“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3)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4)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3、学*例7。

  (1)创设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种(出示例7中的气球图,并将这3种气球编号,分别为1、2、3号)。买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

  (2)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3)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有序选择信息。

  ①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

  ②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由成功感。

  ③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教学生作如下思考:

  a、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不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

  出示: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5角+1元2角=( )元( )角

  5角+8角=13角=( )元( )角

  1元2角+8角=20角=( )元

  b、再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每种选法结果如下:

  5角+5角=10角=( )元

  1元2角+1元2角=( )元( )角

  8角+8角=16角=( )元( )角

  ④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4)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演订正。

  三、练*:

  练*九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四、小调查:

  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法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五、小结:

  这些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作业布置: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2角=1元2角

  0.50元=5角 1.20元=1元2角 0.80元=8角

  课后小记: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本等若干。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先请小朋友听一个小故事。

  (教师点击播放小故事: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孩子急着说:“怎么只有这么少的钱呀?”爷爷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人民币)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清净,以故事导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学*积极性。】

  二、 新授:

  (一)认识人民币。

  1、 课件出示所有面值的人民币图。

  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请小朋友结合每组中自己带的人民币,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他们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

  2、 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每一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我们将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再请同学上来介绍给全班小朋友来认识。

  (学生在小组中利用电脑课件分类或利用实物分类)

  3、 指名学生上来按自己分类的方法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学生大致有两种分法:A:分成硬币和纸币两类;B:按元、角、分来分类。)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4、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呢?

  5、 看看屏幕上展示的人民币,按每种面值一张来计算,这些人民币共有几元几角几分?(让学生算一算)

  6、 现在你知道爷爷为什么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了吗?

  7、 观察硬币的另一面,你看到了什么图案?(**)

  8、出示P62页的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连一连,再拿一拿。

  9、出示P62页的想想做做第二题,指名回答,添书。

  我们要象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不要随意损坏它。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并养成热爱人民币的*惯】

  (二)、人民币的进率。

  1、过不久,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小朋友想买一块1角钱的橡皮。用这些(屏幕出示1分、2分、5分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钱币,你会怎样付钱来买这块橡皮呢?你有哪些不同的付法?(请学生上来演示不同的付法和学生在组内演示不同的付法,领会10分就是1角。)

  2、通过付钱买橡皮你知道了什么?板书:1角=10分

  考考大家:

  2角=( )分 5角=( )分 9角=( )分

  10分=( )角 40分=( )角 90分=( )角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3、一会儿,小朋友又看中了一本一元的本子,用右边的这些角币,

  你该怎样付钱就可以买到这本本子了?(屏幕上出示1角、2角、5角面值的纸币获硬币若干)

  a)学生上来演示付1元的.不同方法,大家领会1元=10角。

  通过付钱买本子,你又知道了什么?

  b)通过1元=10角,你还能想到哪些?2元=?角 8元=?角 20角=?元 70角=?元……

  4、你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请你想一想,1元=?分 你是怎么知道的?

  5、通过学*,你能给元、角、分三个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个队吗?你是怎么知道最大,分最小,角在中间的?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冉。学生在购物的情境中增长见识】

  (三) 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三、购物游戏。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导小小商店,进行一次小小的购物活动吧!

  1、示货架。

  谁能给大家介绍货架上的商品和商品的价格呢?

  2、你想买那些商品?

  3、 只给你20元钱,你打算买哪些物品呢?

  小组内讨论,学生汇报,教师先示范1~2种买的方法。确认按“成交”,看看自己所购商品的总价格有没有超过20元。

  4、 学生在组内进行购物的操作。或请组长记录下购物的方案,指名学生上教师机演示给大家看。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四、 总结。

  今天你有那些收获?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尝试了有计划的购买商品。学*这些,你觉得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学生各抒己见)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6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又分两个层次展示了1元和小于1元的纸币和硬币,供学生认识。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在“试一试”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换钱和模拟购物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预设

  1、在购物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上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知识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环境,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初步感知1元以内的人民币,然后通过换钱游戏,购物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真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设计思路】

  1、课始,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2、在课堂中我注重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换一换、买一买、说一说,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3、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老师出示一枝自动笔,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出示商场图。

  商场里的物品真多啊!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还有日常用品。你想买些什么吗?那用什么去买呢?(用钱去买)

  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板书: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联系生活,学*新知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小朋友,你们一定自己买过一些东西吧。你都用过哪些钱呀?

  拿出你所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内的同学认一认。

  (2)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时教师贴出相应的人民币图片。

  (3)小朋友们真不简单,认识这么多人民币,这些人民币你认识吗?把同学们没有介绍的人民币图片贴在黑板上。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乱啊!你能把这些钱按规律分一分吗?

  学生们进行分类。

  教师问: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板书:第一种,纸币、硬币:第二种,元、角、分。

  小结:人民币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纸币和硬币,按单位分,可分为元、角、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元、角、分。(板书:元、角、分)

  2、元、角、分的关系

  (1)元和角的关系

  我们*常用得较多的是元和角,那么元和角有什么关系吗?

  ①1角1角的数,数到10角。

  猜一猜,10角是几元?(板书:1元=()角)

  ②换钱游戏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

  1元可以换()张1角

  1元可以换()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2)角和分的关系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那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角=10分)

  三、创设购物情境,应用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人民币,并且知道了元、角、分的关系,下面老师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课件展示有:笔记本等物品的货架图。

  (1)鼠标点击笔记本问:笔记本1元,你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说出几种付钱的方案。

  (2)鼠标点击小刀问:小刀5角,可怎样付?

  (3)1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

  可以按不需要找钱和需要找钱的两种情况,也可以按只买一样东西,买两样东西,买三样东西的顺序,引导学生交流。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以后,陪爸爸妈妈去商店购物,自己去收银台付钱。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7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教材通过呈现商场购物的情境,唤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于看到人民币、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经验,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活动,通过换币、取币、模拟购物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机会。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元以下人民币

  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拟体现以上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设计思路

  这节课整体构思为三个主要环节。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其次,安排学生集体购物,多次安排取币、付币,学生体会到付币方案的多样化,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逐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抽象出1元=10角,并类推出1角=10分。最后,组织“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角、2角、5角、1元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每小组(4人一组)准备一个红纸袋,袋中至少有1角纸币10张,2角纸币5张,1元只比1张。每个学生个准备1角、2角、5角、1元的纸币或硬币各1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在哪里,干什么?(超市买东西)

  师:买东西必须要带上什么呢?(钱)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钱,如买东西、坐车等。世界上每个国家的钱都不一样,有那个同学知道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国家的钱――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加深理解

  (一)认一认

  导语: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人民币拿出来认一认,想一想,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1、自由认一认

  2、认识1元、1角、1分

  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

  (1)课件分别出示1元、1角、1分的纸币、硬币,引导学生说出特征。(指导看***数字以及票面颜色)。

  (2)分别认识单位元、角、分(板书)

  3、认识硬币、纸币

  你还认识哪些人民币,学生交流,师出示相应课件,注意引导学生看单位,说出纸币、硬币。

  4、引导学看“**”,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

  质疑:怎样爱护人民币呢?(不乱涂乱画,不把纸币弄皱,不撕扯、乱扔,破了要及时修补)。

  (二)分一分

  1、出示课件B: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人民币,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1)快速一齐认一认。

  (2)你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师展示课件――单位分类,按制作材料分类)

  3、说明:分币和2角的人民币现在已经很少用到它了。

  (三)连一连

  导语:刚才我们认识了好多人民币,现在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物品价格吧!完成P69想想做做第1题(提醒学生不要把线连到人民币上,要爱护人民币)。

  1、生自由连。

  2、课件展示,集体交流。

  (四)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学*1元=10角

  (1)设置情境:小明想买这1元钱的书,可是他遇到难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出示课件)

  (2)读一读问题:买1本书1元钱,我用10个1角钱够吗?(学生猜一猜)

  (3)(出示课件)数一数,记一记。

  伸出手指准备,跟老师数一数,适时提问。1元=()角得出:1元= 10角,依次推出1角= 10分。

  三、生活应用

  1、试一试

  导语:今天,老师也带1元钱(出示1元纸币)到超市买东西,可是我想反它换成用角作单位的零钱,同学们愿意帮助老师吗?

  (1)提问:1元可以换成几个5角?(出示5角纸币)

  独立思考回答,说说为什么?(强调1元=10角,出示课件,几角和几角加起来要等于10角)

  (2)还可以怎样换呢?(适当提示)

  a。小组合作,师巡加指导。(摆一摆,算一算,比一比谁的办法多)b。指名交流(生说,老师出示相应的人民币,如果时间允许可让学生上台展示)

  2、买一买

  导语: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老师把小小超市开到咱们教室里来了(在黑板上贴上4种文具)。

  (1)现在请你们想一想,1元钱可以买哪些物品呢?

  a。独立思考,指名交流,适时质疑:够吗?为什么?可以买一件,也可以买两件,适时质疑:应找回多少钱?

  b。质疑:买三件可以吗?为什么?

  (2)买一买

  小朋友们想不想到我们超市里来买东西呀?

  a。购物应该注意些什么?(说文明话:谢谢,我想买XX,再见等)

  b。招聘售货员:说说怎样才能当好售货员?(态度要和蔼,面带微笑,如:请问,你想买什么?)

  c。购物活动:要求带1元钱(质疑:应找回多少钱?)

  师:哎呀,今天生意真好,一会儿工夫,东西全卖光了,我来看一看,一共卖了多少钱?(请售货员先数一数,再带着下面学生一起数)

  (3)节约用钱教育:钱的用处可真大,除了用它购物之外,还可以干什么?对,存起来,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并用这些钱去支援贫困地区和灾区,上次我们就为西南灾区还奉献爱心,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说今天到超市里去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拓展

  看老师这里有一块手表,要25元钱,如果一元一元地付,要付多少张?那多麻烦,其实,还有许多比一元大的人民币,同学们,放学后请你们回家认一认吧!

  六、板书设计

  识人民币

  分:1分、2分、5分

  角:1角、2角、5角

  1角=10分

  元:1元

  1元=10角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比较好。第一,学生的自主学*体现较好。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人民币的方法和使用经验,因此本课教学我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展开教学,在学生已有生活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探究识别人民币的方法,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学*方法进行引导归纳,从而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低年级学生学*解决问题是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学段对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掌握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对于一年级的同学来说,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给学生一个结实的阶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

  出示下图。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谁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1:语气*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突出“正好”。

  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抓住关键词理解问题。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说明思考过程,为后面问题策略的教学做准备。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在算式6+8=14(元)中,把6换成5或者把8换成7。

  教师:有时我们不能一次就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尝试──调整”策略。

  2.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方法。

  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把13元正好花完的?

  (预设)正确答案:

  从组合方面想:5和8组成13,6和7组成13。

  从分解方面想:

  教师:可以先选定一本书,然后再看看还剩几元钱,剩几元钱,就要买几元的书,这样就可以把13元正好全部用完。

  板书:先选定(几元的)──看剩余(几元)──再选择找对应数。

  3.在自主解决问题中尝试方法。

  教师出示两层书架上的书,如下图。

  教师:玲玲看见书架的第二层也有书,她想把13元正好花完买书,请你再帮玲玲选一选书吧。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展示。

  (预设)学生会用分解、组合、列加法算式、列减法算式、连线等方式表达思维过程。

  4.探究有序罗列的方法。

  (1)先选定一本5元的书,然后再去与其他书进行有序搭配。

  教师:这样就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答案。

  (2)学生独立用搭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6元为主进行搭配。

  以8元为主进行搭配。

  以7元为主进行搭配。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按照顺序先确定一本书,再与其他书进行搭配,凑成13元,用有序罗列的方法找到了所有搭配方案,而且不重复、不遗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有序罗列”策略。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大胆发言。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学*,练*的过程就是自己在进行“尝试──调整”“有序罗列”的解题策略。

  三)拓展练*,提升思维

  教师:在书店玲玲遇到了小红,小红手里有20元钱,回家坐地铁需要4元,她把钱正好花完,最多可以买哪些书?

  (1)再次理解“正好”的含义。

  教师:要帮助小红解决问题,需要思考哪些因素。

  (预设)学生:先要把回家乘地铁的4元钱留出来,买书的钱是16元。

  教师:哪本书不能买?

  (预设)学生:20元的《格林童话》不能买,因为超过了16元。

  (2)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等,写出算式之后, 再用图摆一摆,帮助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3)猜一猜,逆向思考。

  小红买书之后不小心将账单弄脏了,请你能帮她还原账单吗?

  (预设)学生依据单价找书的名称;依据总价找到缺失的书价钱,并找到书的名字,最后修复账单。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依据条件逐步推理出结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所学策略,通过逆向思考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回顾总结

  1.这节课上,什么知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今天学*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把锁只能用配套的钥匙开门,如果有很多把钥匙,那么哪一个是配套的钥匙呢?我们通常会逐个尝试找到配套的钥匙,这个过程就是“尝试──调整”策略。

  【设计意图】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解题策略在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认识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 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到超市去买东西时要准备些什么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如买东西,交学费等。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人民币)。

  [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求知欲。]

  二、 认识元、角、分

  1. 认识1元。

  谈话:小朋友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只放着人民币的盆子,在盆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提问:你认识1元的人民币吗?请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举给大家看一看。

  再问:(指学生手中的1元纸币)他拿的是1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有谁拿出的1元和他不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是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指1元纸币)像这样纸质的人民币就是纸币,(指1元硬币)像这样金属做成的人民币就是硬币。

  2. 认识1角和1分。

  提问:(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纸币和一枚硬币,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吗?

  要求:你能从盆里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吗?

  学生按要求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

  谈话:每个小组的盆里,除了有1元和1角的人民币,还有1分的人民币呢。你能拿出1分的人民币吗?

  学生按要求拿出1分的人民币。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人民币,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对1元、1角较熟悉。上面环节中,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让学生拿出1元、1角和1分的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认识1元、1角和1分的方法,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

  3. 分一分。

  谈话:看来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人民币,如果老师再拿出一些人民币,你们能很快地认出它们吗?

  课件分别出示5角、2角和5分、2分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谈话: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合作,把盆里的人民币拿出来分一分。

  学生活动后,分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把硬币和纸币分别作为一类;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1元分为一类,5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把5分、2分和1分分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说明:通过分类活动,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了人民币的单位。]

  4.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可以带上这些人民币去逛逛超市了。(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瞧,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啊!这么多的商品,你想买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每种商品的价格。

  谈话: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你应该付多少钱给营业员阿姨呢?请小朋友用盆里的钱付一付。

  学生活动后,反馈不同的付钱方法。

  提问:同样是1元的笔记本,怎么可以用1元来付,也可以用10角来付呢?(10角就是1元)

  谈话:10角就是1元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角、2角、3角……10角(1元)。10角就是1元,也就是说1元等于10角。(板书:1元 = 10角)

  启发:我们已经知道1元等于10角,那1角等于几分呢?一起来数一数。(板书:1角 = 10分)

  [说明:创设去超市购物的实际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在购物时付钱的经验。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1元钱,自然地总结出“1元 = 10角”,并由此类推出“1角 = 10分”,从而使学生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师生一起数出10角、数出10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邻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印象。]

  5. 教学“试一试”。

  谈话:(拿出1元)老师这里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零钱,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想一想,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谁最先想好了,就拿着钱到老师这儿来换。

  师生示范换钱,并让学生说一说换钱的过程:1张1元可以换成2张5角(或2张5角可以换1张1元)。

  提问:再请小朋友想一想,几张2角可以换1张1元呢?

  让学生在同桌间互相换一换,并说一说换钱的过程。

  [说明:换钱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又能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时学会根据口袋里钱的情况灵活付钱。]

  三、 应用拓展

  1. 提问:(出示一块橡皮)这块橡皮5角钱,从下面的钱中,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拿1张5角;拿2张2角和1张1角;拿1张2角和3张1角;拿5张1角。

  2. 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小超市”开到我们教室里来啦!(展示课前布置好的“小小超市”,主要是1元及1元以下的小商品)小朋友们愿意到超市来买东西吗?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些什么?

  提示学生买东西时要遵守秩序,要有礼貌,要想想怎样付钱,营业员需不需要找钱等等。

  师生共同活动。

  先指名交流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你买了什么?你是怎样付钱的?找回了多少钱?

  [说明:认识人民币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使用人民币。本环节的实际购物活动,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购物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

  四、 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你认识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 课后作业

  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10

  学*目标:初步认识小面值人民币,能准确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学*重点: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方法:引得探究法。学法: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交流: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共同来猜个谜语怎么样?

  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

  买书、买笔、买玩具都要用到它。

  回答:钱。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人民币)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它们(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1、出示:1元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是多少钱?(谁愿意当小老师来介绍一下?)

  回答:1元。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上面有大写的壹元及右下角也有1元)

  师总结:所以人民币的单位有元。

  (3)、那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导观察:让学生发现人民币上都有**。

  小结:**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像热爱我们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那我怎样做才叫爱护人民币呢?(节约用钱,不随意撕毁,损坏,乱涂,乱花)

  (4)、让学生自己找出找出手中的1元:观察发现:(有举1元纸币,有举硬币的)引导说出人民币按材质分为(纸币和硬币)

  2、出示1角。

  (1)、提问:小朋友们这还是1元吗?(回答:不是;是1角)

  (2)、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介绍一下“角”。

  请学生说说辨别一角人民币的方法,师介绍:这个“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3)、师小结:虽然1元和1角都有一个“1”,但单位不同,他们可就差远了。

  3、出示5角、5分、2分、1分等人民币让学生辨认:

  (1)谈话:这边还有一些人民币,谁来当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听。

  (2)提问:“大家看最后几枚人民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板书“分”,介绍“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三、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谈话:鉴于大家课堂上表现得这么棒,老师今天不发表扬卡改发红包了,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红包?猜猜里面都有多少钱?为了公*起见当然老是放在里面的钱都是一样的。(学生猜出:1元)。那我们来看看里面的钱是不是同样多。

  (2)数出红包里面的钱数:第一个红包1张1元的,第二个红包10张1角的。引导总结:1元=10角10角就是1元。

  (3)第三个红包大家说说老师放的多少钱呢?(齐答:1元)

  那我们也来数数看吧!老师先抽出一张认认(是5角)

  提问:一共几张呢?为什么?全部抽出确认。

  (4)第四个红包,实物出示抽抽认认,(有1角的还有5角的),一共几张呢?全部抽认。

  (5)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引导学生答:1角=10分

  四、今天,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学*的都很认真,我们对人民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可以放心让你们去购物了。

  (1)出示商店物品,让学生两人一组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练*。

  (2)单独挑人上来进行买东西、购物练*.(要做到使用文明用语,有礼貌,有次序进行购物。

  五、进一步巩固练*,小朋友们你们想去探险吗?让我们一起登上智慧岛吧!

  (1)设计练*连线:拿哪张钱正好呢?找出相应的钱连线。

  (2)出示人民币:1元2角=12角18角=1元8角。

  (3)货币的换算:2角=2张1角等

  (4)购物练*题。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探险!

  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归纳今天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小面值)

  单位: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阅读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1)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9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观察等诸多能力。

  2、通过储蓄罐,乘车付钱,买东西这三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3、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主动探究1元=10角。

  4、适时渗透思品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学具(真币、模拟人民币)、小黑板、储蓄罐。

  教学流程:

  1、情境引入:谈话,说话。

  2、认识活动:介绍、整体认识。

  3、探究元角:1元=10角→进一步认识元与角的关系→运用。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

  教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金元宝的储蓄罐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教师出示金元宝)

  学生:金元宝、储蓄罐

  教师:看到金元宝你会想到什么?

  你们有储蓄罐吗?他有什么作用呢?当你把自己的零花钱慢慢变多的时候,你打算怎样用他们呢?

  教师:那你知道买这个要多少钱呢?

  学生猜价钱,教师引导,加深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区间套”的逐步逼*的思想方法。“你猜得贵了,便宜了……”

  学生猜到后,让他们看储蓄罐上的标签:18元

  2、学生说话

  教师:刚才小朋友说到的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课件出示:人民币)

  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见过或者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人民币

  1、介绍

  教师:在这个信封里有一套人民币, 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他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参与)

  2、整体认识

  课件展示,认识所有的人民币:(分两个层次)

  两个1元有什么不同?(区别纸币和硬币)

  先展示旧的人民币,在出现新的人民币(区别新旧版)

  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人民币,那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呢?

  让学生自由说

  三、探索1元=10角

  1、小朋友们乘过城市公交车吗?它需要多少钱呢?

  2、可是如果身边没有1元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二角的零钱,你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那个同桌想出的方法多?(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交流方法。并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拿。

  学生自己上前,把自己的拿的钱粘贴在小黑板上:

  1元 10角

  2个5角

  5个2角

  1个5角2个2角1个1角

  1个2角8个1角

  3个2角4个1角

  多付找回 (展示学生付钱的一个过程)

  师:1元钱原来可以付10张1角,也可以2张5角,……那么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

  师:那10角等于几元?

  (课件展示:1元=10角,10角=1元)

  4、 进一步认识元、角的关系。

  师:同学们不仅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同时也知道了1元=10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换钱的题目:

  课件展示:图片形式: 2角能换( )个1角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换”,如何是等价。

  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示其他各题:

  1元能换( )张5角

  1元能换( )张2角

  5角能换( )张1角和( )张2角

  师生共同校验结果。

  重点对5角能换几张2角和几张1角3种方法进行分析。

  四、买东西

  教师:人民币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人民币的作用也很大的,我们经常要用钱去购买一些东西,这是一些商品(课件展示),每个商品都

  有价格,如果你有一元钱,你会买些什么?你是怎么买的?

  铅笔(1角)

  橡皮(2角)

  剪刀(3角)

  尺(5角)

  棒冰(1元)

  你可以悄悄的把你想买的东西告诉你的同桌 。

  再汇报。

  五、小结

  学*了今天的内容,你觉得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设计背景

  幼儿认识简单的人民币并有买小零食的经历。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知道人民币基本的货币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关系。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字卡元、角、分。

  2、每个幼儿自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4~5张,教师自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游戏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点名问小朋友他们的新衣服怎么来的,教室里的电视怎么来的等,让幼儿知道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无法生活的。既然我们离不开钱,(钱在我们*叫人民币)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1、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介绍。

  2、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人民币把它随意的放在黑板上。

  3、教师请幼儿给人民币分成几家,按元,角,分分好贴在黑板上,师幼总结它们各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分别是:元、角、分。相继出示字卡:元、角、分。

  4、游戏:买东西

  幼儿扮演老板和买东西的人,去买东西没用完钱,应该补回来,引出元、角、分的简单换算,教师介绍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让幼儿有初步的印象。

  三、游戏活动

  玩法: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听教师的指令拿相应面值的游戏币。如:教师说8元,幼儿可以拿1个5元,1个2元、1个1元。还可以拿4个2元等。看哪组幼儿能最快拿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活动中一直表扬和鼓励幼儿,让幼儿在认识人民币时很认真。做游戏时,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程。

  3、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历学*的全过程。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懂得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实物,课件。

  设计思路: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学*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设计学生熟悉的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开展开放的数学活动,实施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促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人民币。

  1、教师讲故事:星期天,聪聪来到书店,发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故事书,准备买,但一摸口袋后马上回家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带钱)

  2、师: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钱能干什么吗?你用过钱吗?在什么地方用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导: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到的本领多。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A、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读给小组同学听,不认识的在小组里研究一下,小组无法解决的,等会儿拿到上面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B、学生汇报所见到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设问:你是怎样认人民币的,能否举例说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对,我们看人民币上的数和数后面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认识字:百(佰)、十(拾)、五(伍)、二(贰)、一(壹)、元(圆)角、分。

  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讨论得知是为了使用方便。说说用一角的人民币去买一台彩电会怎么样?用100元钱去买一支铅笔呢?

  C、抢答比赛:课件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分类排列,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A、师: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么的乱,大家能否把它们分类排列好,请大家在小组里完成,并贴在硬板纸上。

  B、展示学生分类排列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方法一:把人民币分成元、角、分三类,每一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元: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角:1分、2分、5分。

  分:1分、2分、5分。

  把这些人民币按顺序读一读。

  想想说说:*时那些人民币用的比较多,那些用的比较少?

  方法二:把人民币分成纸币和硬币两类。

  想想说说:纸币和硬币各有什么优点?

  方法三:按新版和旧版分成两类。(不必过分强调这种分法。)

  C、思考: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有什么作用?

  3、换钱游戏,理解人民币之间的联系。

  A、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个一角。

  一张5角可以换个一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2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也可以是前后两人。

  反馈:请两组上前表演。

  B、情景对话:两个学生上来表演。(取名:明明和聪聪)

  明明:“你手里拿着什么,干什么去啊?”

  聪聪:(摊开手,有一堆硬币)“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明明;“你拿这么多一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啊?”

  聪聪;“那怎么办,谁来帮帮我?”

  请大家帮助一下,想个好办法。

  聪聪:“谢谢大家,我现在知道了。1元可以换10个1角钱。”

  1元=10角(板书) 课件演示

  课间休息,听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

  三、实践活动,应用人民币。

  1、活动一:我钱换你钱。

  A、一学生高举一张1元纸币,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2角,谁能帮助我?

  在其它同学的帮助下,这位同学得到了5张2角。同时谢谢大家!

  B、拿到刚才1元的同学,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5角,谁能帮帮我?

  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同学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谢谢大家!

  C、老师举起5角钱,对大家说:我想把这张5角钱换成一角或者2角,谁能帮帮我?

  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谢谢大家!

  2、活动二:我钱买你物。

  课件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铅笔2角;纽扣1角;本子5角;橡皮1元。)

  讨论:一元钱能买什么?

  教师:一元钱虽然不多,但如果我们合理安排,也会有很大用处。老师希望小朋友在*时要节约用钱,合理用钱。

  四、课堂回顾,课后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玩得高兴,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你把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

  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

  复*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活动,复*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元”和“角”及“元”和“角”间关系的认识,为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换算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这样的数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

  (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

  (3)对比发现

  板书: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元=( )角 5元6角=( )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教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在充分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掌握换算方法。】

  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为什么?

  (1)想一想,圈一圈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

  (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

  (3)归纳方法

  板书:23角=20角+3角=2元3角

  2元3角〉2元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4角=( )角+( )角=( )元( )角

  37角=( )角+( )角=( )元( )角

  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设计意图: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是在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的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应注重对换算过程的细致指导。通过圈一圈,换一换的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逐步理解换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同时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

  1.分组购物活动。

  师: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活动要求:

  (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

  (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

  (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5角+8角=13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13角=1元3角

  (2)2元+1元2角=3元2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突出单位的统一,先换算再运算。】

  3.提出数学问题

  (1)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

  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

  (2)分组解决问题

  活动要求: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

  (1)2元-1元2角=8角

  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

  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4.即时练*: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

  (1)(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要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在计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三、练*巩固,强化认知

  1.完成教材练*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关于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换算过程与方法。】

  2.完成教材练*十三第2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

  (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

  (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设计意图:将人民币的认识及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整合在一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计算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完成教材练*十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4.完成教材练*十三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时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巩固人民币的单位的认识及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

  5.完成教材练*十三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学*的过程,巩固获得的新知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6

  设计背景

  幼儿认识简单的人民币并有买小零食的经历。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知道人民币基本的货币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关系。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字卡元、角、分。

  2、每个幼儿自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4~5张,教师自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游戏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点名问小朋友他们的新衣服怎么来的,教室里的电视怎么来的等,让幼儿知道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无法生活的。既然我们离不开钱,(钱在我们*叫人民币)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1、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介绍。

  2、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人民币把它随意的放在黑板上。

  3、教师请幼儿给人民币分成几家,按元,角,分分好贴在黑板上,师幼总结它们各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分别是:元、角、分。相继出示字卡:元、角、分。

  4、游戏:买东西

  幼儿扮演老板和买东西的人,去买东西没用完钱,应该补回来,引出元、角、分的简单换算,教师介绍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让幼儿有初步的印象。

  三、游戏活动

  玩法: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听教师的指令拿相应面值的游戏币。如:教师说8元,幼儿可以拿1个5元,1个2元、1个1元。还可以拿4个2元等。看哪组幼儿能最快拿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活动中一直表扬和鼓励幼儿,让幼儿在认识人民币时很认真。做游戏时,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7

  《认识人民币》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为接下来学*&sh;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策略选择: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中。

  媒体选择和运用:

  多媒体、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快激起他们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探究**了动力。】

  二、 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 认识人民币

  1、 元、角、分

  1) 小组合作:拿出学具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同学听,并说说你是怎么认的?

  2) 人民币单位:元

  3) 爱护人民币教育

  (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

  4) 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出示不同的1元)

  5) 单位:角

  ( 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 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出示整套人民币)

  7) 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 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 分一分

  1) 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 多媒体展示交流

  3) 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整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做数学”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充分利用多媒体可动可静的功效,使学生投入了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自主领悟,不着痕迹地掌握了学*的重点。]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 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 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 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 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 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1) 活动要求:小组合作 两个组长当营业员,其余的组员当顾客。一个营业员负责卖东西,一个负责收钱、找钱。文明购物 互相交流

  2) 小组活动

  3) 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 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 小结

  【整个练*的设计集趣味性、应用性、层次性于一体,又符合低年级游戏教学的特点,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达到我“乐意学”的境界。】

  四、畅谈收获、延伸课外

  1、 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2、 利用星期天,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趟商店,看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如果需要的话,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亲自去买一买,好吗?

  【这样,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把所学知识延伸课外,体现“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中去”的教学新理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8

  学*目标:初步认识小面值人民币,能准确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学*重点: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方法:引得探究法。学法: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交流: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共同来猜个谜语怎么样?

  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

  买书、买笔、买玩具都要用到它。

  回答:钱。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人民币)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它们(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1、出示:1元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是多少钱?(谁愿意当小老师来介绍一下?)

  回答:1元。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上面有大写的壹元及右下角也有1元)

  师总结:所以人民币的单位有元。

  (3)、那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导观察:让学生发现人民币上都有**。

  小结:**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像热爱我们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那我怎样做才叫爱护人民币呢?(节约用钱,不随意撕毁,损坏,乱涂,乱花)

  (4)、让学生自己找出找出手中的1元:观察发现:(有举1元纸币,有举硬币的)引导说出人民币按材质分为(纸币和硬币)

  2、出示1角。

  (1)、提问:小朋友们这还是1元吗?(回答:不是;是1角)

  (2)、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介绍一下“角”。

  请学生说说辨别一角人民币的方法,师介绍:这个“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3)、师小结:虽然1元和1角都有一个“1”,但单位不同,他们可就差远了。

  3、出示5角、5分、2分、1分等人民币让学生辨认:

  (1)谈话:这边还有一些人民币,谁来当小老师介绍给大家听听。

  (2)提问:“大家看最后几枚人民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板书“分”,介绍“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三、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谈话:鉴于大家课堂上表现得这么棒,老师今天不发表扬卡改发红包了,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红包?猜猜里面都有多少钱?为了公*起见当然老是放在里面的钱都是一样的。(学生猜出:1元)。那我们来看看里面的钱是不是同样多。

  (2)数出红包里面的钱数:第一个红包1张1元的,第二个红包10张1角的。引导总结:1元=10角10角就是1元。

  (3)第三个红包大家说说老师放的多少钱呢?(齐答:1元)

  那我们也来数数看吧!老师先抽出一张认认(是5角)

  提问:一共几张呢?为什么?全部抽出确认。

  (4)第四个红包,实物出示抽抽认认,(有1角的还有5角的),一共几张呢?全部抽认。

  (5)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引导学生答:1角=10分

  四、今天,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学*的都很认真,我们对人民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可以放心让你们去购物了。

  (1)出示商店物品,让学生两人一组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练*。

  (2)单独挑人上来进行买东西、购物练*.(要做到使用文明用语,有礼貌,有次序进行购物。

  五、进一步巩固练*,小朋友们你们想去探险吗?让我们一起登上智慧岛吧!

  (1)设计练*连线:拿哪张钱正好呢?找出相应的钱连线。

  (2)出示人民币:1元2角=12角18角=1元8角。

  (3)货币的换算:2角=2张1角等

  (4)购物练*题。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探险!

  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归纳今天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小面值)

  单位: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9

  设计背景

  幼儿认识简单的人民币并有买小零食的经历。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知道人民币基本的货币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关系。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字卡元、角、分。

  2、每个幼儿自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4~5张,教师自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游戏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点名问小朋友他们的新衣服怎么来的,教室里的电视怎么来的等,让幼儿知道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无法生活的。既然我们离不开钱,(钱在我们*叫人民币)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1、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介绍。

  2、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人民币把它随意的放在黑板上。

  3、教师请幼儿给人民币分成几家,按元,角,分分好贴在黑板上,师幼总结它们各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分别是:元、角、分。相继出示字卡:元、角、分。

  4、游戏:买东西

  幼儿扮演老板和买东西的人,去买东西没用完钱,应该补回来,引出元、角、分的简单换算,教师介绍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让幼儿有初步的印象。

  三、游戏活动

  玩法: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听教师的指令拿相应面值的游戏币。如:教师说8元,幼儿可以拿1个5元,1个2元、1个1元。还可以拿4个2元等。看哪组幼儿能最快拿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活动中一直表扬和鼓励幼儿,让幼儿在认识人民币时很认真。做游戏时,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2)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6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兑换。

  2、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兑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学具盒

  课前实践活动:

  在父母的陪同下,学生独立完成一项购物活动:到学校附*的文具店买一件价格小于1元的文具,例如一块橡皮或一本田字格簿等。

  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要记清所购买的文具的价格,付给店家多少钱,有没有找钱,找回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可能缺乏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验,这项课前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了解人民币,体验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

  多媒体呈现:

  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设计意图:创设看看一位小朋友存钱罐里的零钱的情境,认识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的人民币,贴*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

  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1.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认识元和角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哪些是你认识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

  带领学生认识1元、5角和1角。

  (2)认识分

  师:这些钱你们认识吗?

  带领学生认识5分、2分和1分。

  师:现在,分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少了,在老师小时候分币是常常使用的。老师小时候最爱吃的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话梅糖是2分钱一颗,还有一首歌叫《一分钱》。

  出示: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这些分币一定是妈妈留下来作纪念的,让玲玲和我们认识了现在已经不常见到的分币,谢谢玲玲的妈妈。

  【设计意图:分币的认识是为了使学生能完整地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并为后续学*作必要的铺垫。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已经几乎接触不到分币以及有关分的计算活动,在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建立分的概念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有利于加强对分的认识。】

  2.学生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参与度高的学*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融入到学*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交流,并体验到学*的乐趣。】

  3.简单分类

  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认识纸币与硬币。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出示: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开展人民币的分类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交流时将“纸币”与“硬币”两个名称介绍给学生,注意突出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类的结果,使学生深刻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师:课前小朋友们都完成了一项购物活动,谁来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指名学生说一说课前完成购物实践活动的过程。

  师:×××同学在文具店里买了一本田字格,一本田字格6角钱,他付给店家1元,店家找给他4角钱,对吗?为什么?

  联系生活经验,并借助图示使学生认识:

  板书:1元=10角

  同桌互相交流课前购物的过程,加深对元、角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老师小时候爱吃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用1角钱可以买两根,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了吗?

  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课前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时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趣味练*,巩固认知

  1.练*活动一:比一比

  比较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巩固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

  2.练*活动二:摆一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多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少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3.练*活动三:数一数

  多媒体呈现教材P53“做一做”第一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准确地写出总钱数,既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又为人民币的换算奠定基础。】

  4.练*活动四:换一换

  要求学生先圈一圈,再换一换。

  师:换成元是几元?为什么?

  师:换成角是几角?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53“做一做”第二题

  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讨论:1元=()分

  多媒体呈现兑换过程

  1元=10角=100分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圈一圈,换一换的操作活动,展示人民币单名数之间兑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

  5.练*活动5:选一选

  从下列物品中选出最便宜的,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选。

  师:小朋友们*时在买文具的时候是选便宜的还是选贵的呢?买零食的时候有没有了解过零食的价格呢?

  【设计意图: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和建立合理消费的意识。】

  四、联系生活,拓展认知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师: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钱,小朋友们要注意合理消费,生活上不能铺张浪费,要学会勤俭节约。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揭示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人民币欣赏

  师:1999年10月1日,*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伟大的民族文化。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上的图案,感受货币文化,渗透爱国教育,增进爱护人民币的情感。】

  3.拓展练*

  出示统计表,分类整理玲玲的存钱罐里的钱。

  元角分

  3元14角8分

  师:14角=()元()角

  算一算:玲玲一共有多少钱?她的钱可以买到什么?

  师:谁也有存钱罐?小朋友们*时能得到钱吗?你是怎么花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同时教育学生将零钱积攒起来,渗透节俭、理财教育。】

  五、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学*的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点,巩固认知。】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技能,发展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活动,发展主动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每4人小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有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1角的纸币15张,硬币1个;5角的纸币3张,硬币1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商店购物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需要用到什么?

  提问: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揭题:买商品时要用到钱,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作“人民币”。

  【说明:从生活常见的购物情境入手,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需求,自然而然地走进今天的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一)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分类

  引入: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小组说说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并把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材料分,认识纸币和硬币。

  揭示:像这样纸做的叫纸币,这种金属做的叫硬币,人民币按制作材料分,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

  (2)按单位分,初步感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提炼:人民币上的文字有“元”“角”“分”三类。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购物经验,并且课前在父母的帮助下辨认过人民币,课堂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在小组内将人民币分类,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有目的地、系统地认识人民币,在大量辨认的活动中总结出一般方法。】

  (二)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总结提炼辨认方法

  1.认识1元,初步体会方法。

  用课件出示1元的纸币并提问:大家已经注意到在人民币上的文字有“元”“角”、“分”,那这张纸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怎么看的?

  指名介绍1元纸币的辨认方法,教师补充:人民币上的“壹”就是数字“1”的大写;“圆”是人民币的单位,跟“元”表示的意思相同。

  小结:看到数字“1”和单位“元”,就知道这张人民币是“1元”。

  课件出示1元的硬币并提问:这枚硬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提炼:这两个人民币上面都有数字1,单位是元,所以面值相同,都是1元。

  【说明:在提取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认识1元,并总结提炼辨认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将数字和单位结合起来看是辨认人民币的基本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观察、梳理、思考、总结,有助于学生建构方法,并自觉运用方法。】

  2.方法迁移,认识其他人民币。

  提问:剩下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又是多少?你能像刚才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认识了这些人民币,知道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把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结合起来看,就能知道人民币的面值。

  【说明:学生已掌握辨认1元的方法,这一环节继续让学生自主辨认其余人民币,进而总结出一般方法,使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更加清晰深刻。】

  3.体会人民币的大小。

  提问: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你能把这些人民币按面值的排一排吗?

  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期中“元”最大,“分”最小。

  谈话:每张人民币上都有我们国家的**,**象征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大家要爱护人民币。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动手连一连。

  【说明:本环节展示所有1元以内的人民币,让学生直观感知人民币的几种面值,巩固深化辨认方法,并且结合人民币上**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三)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⒈学生操作,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一本价格为1元的笔记本。

  谈话:认识了人民币,我们就可以进商店买东西了。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怎样付1元钱?

  活动:小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有次序地去纸盒里拿出1元钱,放在自己课桌上。

  展示学生不同的拿钱方法,引导学生说出“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

  小结:虽然这几种付法各不相同,但都是付了10角。10角就是1元,1元就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

  【说明:教学人民币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不同面值人民币可以等值互换的思想,因此创设了一个较开放的“付1元钱买笔记本”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交流获得不同的付钱方法,从而更全面地体会等值换币的思想。1元=10角既是一个数学规定,也是一个生活常识,在购物情境中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认识需要,有些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里提炼出进率,缺乏经验的学生可以在场景中意义接受知识。】

  2.知识迁移,认识1角=10分。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1元=10角”,那你知道“1角=( )分”吗?

  小结:10个1分就是10分,10分就是1角,所以“1角=10分”。(板书:1角=10分。)

  追问:几枚5分可以换一枚1角?

  节约意识教育:10个1分能凑成1角,10个1角能凑成1元,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钱。

  【说明:引导学生运用迁移和推理,得出1角=10分,并渗透节约意识的教育。】

  三、组织活动,拓展提升

  (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提问:老师在商店里买了一块橡皮,付了一张5角和一张1角,这块橡皮的价钱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5角和1角的单位都是“角”,单位相同的可以直接把数相加,5角+1角=6角。

  2.提问:商店里有块漂亮的红橡皮。这块红橡皮的价钱是多少?

  小结:1个1元就是1元,3个1角就是3角,合起来就是1元3角。

  3.提问:小明买了一只毽子。你知道这只毽子多少钱吗?

  小结:5角加5角是1元,再加上旁边的1角,就是1元1角。或:5角加6角等于11角,11角里面的10角就是1元,再加上旁边的1角就是1元1角。

  (二)补充练*单位换算

  1元1角=( )角1元6角=( )角1角7分=( )分

  【说明:练*设计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不同面额组合,让学生学会将相同面额的人民币相加得出商品的价钱,体会人民币是可以计算的;第二层次是复名数,当有不同单位的人民币时,可以分别将相同单位的人民币面值相加,再合起来得到复名数,让学生体会有的商品价格只需用一个单位来表示,有的则可以用两个单位组合起来表示;第三层次是相同面额的人民币相加之后再根据10角=1元转换成复名数,让学生在计算中再次唤起对单位进率的认识,体会到几元几角的实际价值,学会在不同单位间进行互换。这一层次也是为之后拿1元2角的活动做伏笔。】

  (三)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老师想买这张邮票,价钱是1元2角,可以怎样付?

  活动:组员按顺序从纸盒里拿出1元2角放在桌上,再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拿的。

  课堂交流:你是怎样付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不同的拿法:(1)12个1角;(2)5角+5角+1角+1角。

  小结:在这些付法中,有的是用相同单位的钱来付的,有的是用不同单位的钱来付的。虽然付法不同,但他们都表示1元2角。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人民币,灵活地选择付法。

  【说明:巩固对元、角之间进率的认识,学会不同的付钱方法,体验付钱的策略。】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商品图并谈话:商店里还有好多学*用品呢!

  (1)哪两样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正好是1元?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给你1元钱,可以买哪件商品,应找回几角?能买到1元5角的剪刀吗?

  小结:用1元钱买比1元少的商品,就要找回一些钱;如果超过1元就买不到了。

  (3)每样商品只能买一件,1元最多可以买几件,是哪几件?

  小结:同样多的钱,挑便宜的买,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

  四、总结拓展(略)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6——P49例1、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拟购物,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从小懂得要爱护人民币、爱惜人民币,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人民币、购物小商品、每人1元钱。

  现在流通的各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学生准备人民币学具、练*纸。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到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呢?(用钱去买)对了,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

  师: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

  生:人民币。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

  1比弦蝗希说一说。

  师:小朋友认识人民币吗?

  生:认识。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

  生1:我认识1毛,2毛,1块,2块。

  生2:我认识5毛,10块,20块,100块,50块。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几毛、几块又叫几角、几元。

  生3:我全部都认识。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认识这么多人民币。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人民币,咱们一起来认一认,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引导:“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你认识的人民币,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随机认识样币。

  小结:识记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

  观察人民币的正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人们银行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同时我们小朋友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一分钱。

  2、给人民币分类。

  (1)师:这么多的人民币小朋友都能认识,真棒!不过,这么多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同学们按规律分一分,把钱摆整齐。(同学先思考再小组互相讨论怎样给人民币分类,然后动手分类。)

  小组代表发言,说说分类的方法和想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整理结果?做得最好的这一小组上来吧!

  (一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生:我们组是这样整理的,我们把元的人民币放在一起,角的放在一起,分的放在一起。(边说边展示不同的人民币)

  元的有:100元的(2个),50元的(2个),20元的(2个),10元的(2个),5元的,2元的,1元的(3种)

  师:怎么会有两个100元的呢?

  生:一个100元是现在用的,一个100元是原来用的。

  师:说得真好,一个是新版的100元,一个是旧版的100元。两个50元、20 元、10元的人民币也分别是一个新版的,一个旧版的。

  (学生再展示角的、分的人民币)

  师:刚才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是把元和元放在一起,角和角放在一起,分和分放在一起。(板书:元、角、分)整理得很好,既清晰,又有条理。还有没有其他的整理方法?

  生:我们组是把大钱和大钱放在一起,小钱和小钱放在一起。大钱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小钱有5角、2角、1角、5分、2分、1分。

  生:我们组是把都是1的放在一起,有100元、10元、1元、1角、1分;都是2的放在一起;都是5的放在一起……

  生:我们是把硬币放在一起,纸币放在一起。

  (2)、由学生的分类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3)、学生评价(你最喜欢谁的分法,为什么?)

  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汇报交流:

  (1)、我直接付1张1元的

  (2)、我付2张5角的。

  (3)、我付5张2角的,还可以付10张1角的。

  (4)、我还可以付1张5角和5张1角。

  ……

  引导:“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1元=10角。

  4、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师生间进行换钱游戏

  师:现在老师有一张5角的人民币,想换有1角和2角的零钱,谁愿意帮老师的忙?(学生自由发言)

  (2)生生间进行换钱游戏

  1个5分的可以换( )个1分的;

  1张2角的可以换( )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 )张1角的;一张5角可以换( )张2角和( )张1角的。

  1张1元的可以换( )张5角的,还可以换( )张2角的;

  ……

  三、巩固提高。

  谈话: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可真棒,人民币王国的国王呀想考考大家了,你愿意接受挑战吗?

  1.完成48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2、买卖东西交易活动(实践活动)

  出示各种物品及价格

  a、教师卖,学生买。(教师出示真实物品及价格让学生付钱)

  b、学生卖,教师买。(目的是训练学生找钱)

  c、学生卖,学生买。(四人小组合作,用模拟人民币和标有价格的模拟物品小纸图片进行交易活动。)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你们学会了什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五、作业。

  课本第53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1元=10角

  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是在人教版第二册的教学内容。 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完成得还不是很顺利。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总结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对于面值大的人民币,孩子们接触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认知出现了混乱,如:2元与2角辨认不清楚。孩子们经过观察、比较终于能很快辨认了,非常高兴。因为面值比较大,不便于老师为学生准备学具,见不到真人民币,一切都变的抽象了,因而给后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转换带来困难。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2、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40几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3、部分学生对于买东西的题型缺乏生活经验,甚至有的小朋友对于“营业员应找回多少元?”、“购物者应该付多少元”、“至少需要带几张十元的钱”等等理解困难,所以课后我还设计一个“红领巾小卖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人民币,同时掌握人民币的兑换的方法。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8 页例7、做一做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

  例7教学挂图

  教学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旧知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7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说明: “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

  组织看书中方案。

  引导比较哪种更好。

  一共找出几种?

  5+8=13 6+7=13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2、课本第59页第4题。

  3、课本第60页第7、8题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60页第6题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说的价钱板书算式和口答。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这种意识还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进行各种人民币的兑换练*,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教学目标:

  ①经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3.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教学难点:弄清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5.教具学具: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成功的乐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保护和不乱花钱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挣来的,要学会合理花钱。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多种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首先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吗?谁还记得,你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充分表述之后,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更便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激情。)

  2.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我首先用猜一猜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猜猜老师拿的信封里装的是什么?(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面的学*打下基础。)

  接着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用“考一考”的形式,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认出是多少钱的。教师指导学生从颜色、数字、图案、大小等等几方面来说。(设计意图: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人民币。)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2角和2元的人民币同时出示,让学生说说怎样区分它们。(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是因为这两种人民币现在不是很常见,学生容易混淆,所以,我让学生比较记忆,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它们。)

  最后,我用抢答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首先教师提出把这些人民币按照元、角、分来分类的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迅速地分一分,让一个小组在磁力板上分,然后订正,归纳总结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通过分类整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真正体会自主学*的快乐。)

  (3)学*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学*1元=10角、1角=10分

  首先我和学生做换钱的小游戏:“老师这儿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角的零钱,想一想,你应该给老师几张1角的?如果换成2角的或5角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了1元=10角,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接着老师问学生:“谁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呢?”指名回答 (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首先用换钱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进入数学世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孩子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主动的获取知识。)这一环节比较难,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走进各组共同参与引导。当学生能答对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3.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课后做一做

  (指导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订正。)

  (2)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购物的游戏,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轻轻的倒在桌面上,现在请大家用这些人民币想办法凑出5角钱,来买老师手里这个棒棒糖,看看谁能拿得又快又对。(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拿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同学们能准确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步用游戏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4.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民币的用处是非常大的,而且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能损坏人民币。

  这节课,同学们有那些收获呢?(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还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1元=10角,1角=10分。课后我们和爸爸妈妈再做一做换钱的游戏,进一步巩固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节课中,我就利用了这一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1.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清明小长假都干什么?这些地方都要用到钱。”随之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重视小组学*,促进合作交流。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结合情境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是怎样认识各种人民币的,摆一摆,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等。学生在学*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如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

  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

  复*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活动,复*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元”和“角”及“元”和“角”间关系的认识,为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换算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这样的数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

  (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

  (3)对比发现

  板书: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元=( )角 5元6角=( )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教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在充分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掌握换算方法。】

  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为什么?

  (1)想一想,圈一圈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

  (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

  (3)归纳方法

  板书:23角=20角+3角=2元3角

  2元3角〉2元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4角=( )角+( )角=( )元( )角

  37角=( )角+( )角=( )元( )角

  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设计意图: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是在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的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应注重对换算过程的细致指导。通过圈一圈,换一换的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逐步理解换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同时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

  1.分组购物活动。

  师: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活动要求:

  (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

  (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

  (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5角+8角=13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13角=1元3角

  (2)2元+1元2角=3元2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突出单位的统一,先换算再运算。】

  3.提出数学问题

  (1)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

  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

  (2)分组解决问题

  活动要求: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

  (1)2元-1元2角=8角

  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

  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4.即时练*: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

  (1)(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要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在计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三、练*巩固,强化认知

  1.完成教材练*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关于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换算过程与方法。】

  2.完成教材练*十三第2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

  (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

  (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设计意图:将人民币的认识及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整合在一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计算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完成教材练*十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4.完成教材练*十三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时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巩固人民币的单位的认识及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

  5.完成教材练*十三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学*的过程,巩固获得的新知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3)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实用10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

  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

  复*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活动,复*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元”和“角”及“元”和“角”间关系的认识,为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换算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这样的数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

  (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

  (3)对比发现

  板书: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元=( )角 5元6角=( )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教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在充分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掌握换算方法。】

  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为什么?

  (1)想一想,圈一圈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

  (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

  (3)归纳方法

  板书:23角=20角+3角=2元3角

  2元3角〉2元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4角=( )角+( )角=( )元( )角

  37角=( )角+( )角=( )元( )角

  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设计意图: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是在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的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应注重对换算过程的'细致指导。通过圈一圈,换一换的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逐步理解换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同时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

  1.分组购物活动。

  师: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活动要求:

  (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

  (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

  (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5角+8角=13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13角=1元3角

  (2)2元+1元2角=3元2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突出单位的统一,先换算再运算。】

  3.提出数学问题

  (1)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

  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

  (2)分组解决问题

  活动要求: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

  (1)2元-1元2角=8角

  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

  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4.即时练*: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

  (1)(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要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在计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三、练*巩固,强化认知

  1.完成教材练*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关于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换算过程与方法。】

  2.完成教材练*十三第2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

  (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

  (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设计意图:将人民币的认识及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整合在一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计算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完成教材练*十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4.完成教材练*十三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时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巩固人民币的单位的认识及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

  5.完成教材练*十三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学*的过程,巩固获得的新知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 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 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认识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 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超市图)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呀!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的东西,小朋友想要吗?(想)

  想要可没那么容易,老师有个规则:你们必须用钱来买。

  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 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 认一认

  (1) 小朋友面前有1个小钱箱,请取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内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 谁愿意将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这是1元。(电脑显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 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师:还有1元吗?

  生:有。这也是1元。

  师:它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是纸币,这是硬币。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在买东西的时候面值是一样的)

  生:这是5角。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 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师:还有5角吗?

  生:有。

  (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出示相应的人民币,将数字突出闪烁,并适时介绍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比较两张数字相同的人民币:他们都有1字,他们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从而引出单位:元、角、分)

  (3)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可以看数字和它后面的单位,还可以看颜色、大小等等。

  (4) 下面老师考考大家,(教师出示人民币,指名辨认)

  (5) 小组内把刚才不认识的人民币再认一认。

  2、 练一练

  小朋友,学得到底怎样呢!电脑老师来考考你,把书翻到61页,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

  (展示学生的答案,校对订正)

  3、 取一取

  (1) 我们来看看电脑屏幕(电脑出示)练*本 5角

  (2) 如果买1本这样的练*本,需要多少钱?你准备怎么付?

  生:付一张5角。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跃跃欲试)

  生:我拿了5张1角。

  师:为什么这样拿?

  生:1角+1角+1角+1角+1角=5角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媒体演示)你的方法真不错!还有吗?

  生:2张2角+1张1角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2角+2角+1角就是5角

  师:(电脑演示)你真棒!喔,你还有,来

  生:1张2角+3张1角也是5角(电脑演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各种方法)

  (3) 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要付5角,不仅可以直接付5角的纸币或硬币,还可以用2角,1角的零钱凑成5角。这儿还有一支1元的自动铅(出示自动铅 1元)

  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付钱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摆一摆,比一比哪组的方法最多?

  (4) 学生试着拿一拿,交流。多媒体出示。

  哪组先来说?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说得对不对?

  生:我付2张5角的(电脑演示)

  师:你总共付了几角?

  生:10角。

  师:他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生:1元就是10角。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付5角 2张2角 1张1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5角+2角+2角+1角就是10角 ,10角就是1元

  (5)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10角就是多少?1元就是多少角?(板书:1元=10角)

  4、 想一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元=10角,下面大家想一想,1角=( )分呢?

  三、 创建购物情境,巩固新知

  小朋友学得真快!接下来,我们就开展购物活动。先来挑选几位商店经理。

  哪位经理来介绍一下你的商店?

  生:这里是“阿凡提商店”,我们商店的东西可多啦!一支铅笔4角,一本本子5角,还有其他好多,大家快来买吧!

  师:那怎样才是文明小顾客呢?

  生:要排队。

  生:要付钱才能买到东西,不能随便拿走。

  学生进行活动,汇报买的过程。

  生:我买了一支笔,用了4角,我付了1元,找回6角。

  ┅┅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知道了什么?

  五、&

  nbsp; 课后作业

  1、 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2、 帮家里购买物品。

  认识人民币

  单位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为接下来学*&sh;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策略选择: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中。

  媒体选择和运用:

  多媒体、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快激起他们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探究**了动力。】

  二、 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 认识人民币

  1、 元、角、分

  1) 小组合作:拿出学具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同学听,并说说你是怎么认的?

  2) 人民币单位:元

  3) 爱护人民币教育

  (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

  4) 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出示不同的1元)

  5) 单位:角

  ( 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 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出示整套人民币)

  7) 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 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 分一分

  1) 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 多媒体展示交流

  3) 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整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做数学”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充分利用多媒体可动可静的功效,使学生投入了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自主领悟,不着痕迹地掌握了学*的重点。]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 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 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 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 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 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1) 活动要求:小组合作 两个组长当营业员,其余的组员当顾客。一个营业员负责卖东西,一个负责收钱、找钱。文明购物 互相交流

  2) 小组活动

  3) 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 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 小结

  【整个练*的设计集趣味性、应用性、层次性于一体,又符合低年级游戏教学的特点,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达到我“乐意学”的境界。】

  四、畅谈收获、延伸课外

  1、 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2、 利用星期天,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趟商店,看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如果需要的话,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亲自去买一买,好吗?

  【这样,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把所学知识延伸课外,体现“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中去”的教学新理念。】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复*巩固所学有关认识人民币的知识。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所学人民币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例8教学挂图,学生: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

  2元+9元=( ) 6角+9角=( )角=( )元( )角

  4元9角=( )角 78角=( )元( )角

  二、学*新知:

  1、教师出示例8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上物品的价钱及小朋友的购物活动。

  2、学生参与购物活动。教师创设情景:现在你就在这个商店里,如果你有10元钱,你会买什么?(买1个皮球或1个乒乓球拍)提出数学问题:还剩多少钱?或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计算。

  3、如果你手中只有20元钱,想买一架小飞机,还差多少钱?学生列算式解答。

  4、求一个玩具比另一个玩具贵(或便宜)多少元?

  (1)学生在小组中提具体一些的问题,如乒乓球拍比小皮球贵多少钱?

  (2)学生根据同伴提出的问题列算式解答。

  (3)鼓励学生提出其它问题。

  (4)列算式解答。

  三、练*:完成练*九的10、11题。

  1、学生看图明确题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

  3、订正答案。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日子了,做好小当家,帮爸爸妈妈理财。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5

  走进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0~62页,认识人民币。教材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先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1元=10角,1角=10分,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但这些认识又是较零星、散乱的。教学时,教师应多次安排换币、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通过现场购物,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机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

  目标预设

  1、让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2、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模拟购物,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4、使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导学设计

  1、教学重难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教具准备:课件、电教设备、小面值的人民币、商品。

  3、学具准备:小钱箱、小面值的人民币。

  4、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星期天小明和几个小朋友走到一个商店里,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小明购物情景)

  问:我们知道了小明去商店干什么?(买手表)小朋友自己有没有去买过东西呢?你们都用什么来买的呢?(钱)对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人民币。(板课题,齐读两遍。)

  二、自主学*,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

  师:老师让大家准备了各种1元以内的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它们吗?谁能拿出你认识的人民币,把它介绍给全班同学?

  请生拿,师实物投影。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在这过程中师介绍人民币有硬币和纸币两种,并说明1分是面值中最小的人民币。)

  师小结:刚几位小朋友介绍的非常清楚,其他小朋友表现的也很好,拿的很准确。我们知道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很多地方都用到它,所以大家应爱护它,不要随意折叠,更不要涂抹和撕毁,你们能做到吗?

  2、拿一拿。

  师:小朋友认识了人民币,那老师手里有几样东西,看看上面的价格,你能拿出相应的人民币吗?比一比谁拿的又对又快。

  出示:一盒火柴1角、一块糖2角、一块橡皮3角、

  一根直尺5角(想想有不同的拿法吗?同桌讨论,师电脑演示想想做做3)

  一张邮票需8角,怎么付?(电脑出示想想做做4)比较哪种拿法最简便?

  3、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小学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讲的这么热闹,忘了小明刚才要买手表的事,我们再去看看吧。(电脑再次出现小明购手表情景)

  师:如果你买,你能拿出最简便的拿法吗?(1元纸币或1元硬币)

  如果只用1角的,怎么拿?(拿10个1角,请生1角1角的数到10角)

  如果只用2角的,怎么拿?(请生2角2角的数到10角)

  如果只用5角的,又该怎么拿?(数到10角)

  师小结:1元的拿法有很多,但不论哪种拿法都是拿了几角?(10角)所以我们可以得出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板:1元=10角

  知道了1元=10角,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出示:1角=( )分

  小组讨论,得出1角=10分。(齐读两式)

  4、合币训练。(教材第6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师实物投影: 问合起来( )角( )分、( )元( )角。

  三、模拟购物活动:“小小商店”。

  ①师述:刚才小朋友表现得很好,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己留1元人民币,其余人民币放入组长的钱罐里。

  ②创设一个购物情境。

  (1)出示物价牌,并摆放若干实物。

  (2)橡皮自动铅笔铅笔尺 本子美工刀

  2角8角 4角3角5角1元5角

  (3)安排售货员和收银员。

  ③进行购物活动。

  要求:前四位小朋友用1元人民币只能买一样东西,后面小朋友可以用1元人民币买两件或更多东西。

  ④学生自由购物,交流。

  ⑤请在坐的老师当监督员,最后评出优秀售货员、优秀收银员、文明小顾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你还知道些什么?

  五、课后作业:

  请你课后和爸爸妈妈再到商店里去看一看,有哪些东西的价格大约是1元,如果需要,请你用今天的知识亲自买一买。(电脑出示图片)

  友情提醒

  在该课中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要充分,在现场模拟购物中,教师一定要讲清规则和要求,防止有抢购失控现象发生,要做到人人参与,适时交流指导指正。

  教后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6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元、角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简单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四、设计理念

  未来的社会即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给了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的主人,教师始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不断引领学生以“数学现实”出发,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五、教具、学具准备

  人民币、模拟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图、一些实物、小纸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早上爸爸带你到早餐店吃早餐后,应该怎么做?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学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探究新知

  A、认识人民币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认不认识这些人民币。(出示人民币一套让全班说说,然后打乱贴在黑板上)

  2、出示认识人民币图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一共有这么多种人民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认识这些钱?(同桌先互相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3、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同学们按规律分一分,把钱摆整齐。(同学先思考再小组互相讨论怎样给人民币分类,然后动手分类。)

  小组代表发言,说说分类的方法和想法。

  4、由学生的分类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5、学生评价(你最喜欢谁的分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来发现人民币的特点,懂得如何去区别不同的人民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索与合作学*的素材,培养学生探索与人合作能力,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B、人民币兑换(换钱游戏)

  1、师生互换

  ⑴师:同学们学得很好,小华也认识这些人民币。今天,小华来到商店,看见一只可爱的玩具小鸭子,鸭子下面标着1元,小华决定把它买下来,他从袋里摸出一叠一角一角的人民币,这时,他很为难,不知该怎么付钱,谁能帮帮他?(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用10张一角,从而引出1元=10角。)

  (板书:1元=10角)

  ⑵师:刚才王老师拿了一张5角的人民币,叫我找一位同学帮他换有1角和2角的零钱,谁愿意帮王老师的忙?(同桌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2、学生间进行换钱游戏。(四人一小组用模拟人民币进行换钱游戏。)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使静态的内容成为动态的过程,教师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在换钱活动中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填空(做一做第1题)

  (学生填好后汇报)

  2、买卖东西交易活动(实践活动)

  出示各种物品及价格

  a、教师卖,学生买。(教师出示真实物品及价格让学生付钱)

  b、学生卖,教师买。(目的是训练学生找钱)

  c、学生卖,学生买。(四人小组合作,用模拟人民币和标有价格的模拟物品小纸图片进行交易活动。)

  (设计意图:在这一应用环节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会应用。)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你们学会了什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针对本节课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共同评价,能让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接*师生间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的主人。)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低年级学生学*解决问题是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学段对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掌握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对于一年级的同学来说,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给学生一个结实的阶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

  出示下图。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谁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1:语气*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突出“正好”。

  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抓住关键词理解问题。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说明思考过程,为后面问题策略的教学做准备。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在算式6+8=14(元)中,把6换成5或者把8换成7。

  教师:有时我们不能一次就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尝试──调整”策略。

  2.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方法。

  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把13元正好花完的?

  (预设)正确答案:

  从组合方面想:5和8组成13,6和7组成13。

  从分解方面想:

  教师:可以先选定一本书,然后再看看还剩几元钱,剩几元钱,就要买几元的书,这样就可以把13元正好全部用完。

  板书:先选定(几元的)──看剩余(几元)──再选择找对应数。

  3.在自主解决问题中尝试方法。

  教师出示两层书架上的书,如下图。

  教师:玲玲看见书架的第二层也有书,她想把13元正好花完买书,请你再帮玲玲选一选书吧。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展示。

  (预设)学生会用分解、组合、列加法算式、列减法算式、连线等方式表达思维过程。

  4.探究有序罗列的方法。

  (1)先选定一本5元的书,然后再去与其他书进行有序搭配。

  教师:这样就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答案。

  (2)学生独立用搭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6元为主进行搭配。

  以8元为主进行搭配。

  以7元为主进行搭配。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按照顺序先确定一本书,再与其他书进行搭配,凑成13元,用有序罗列的方法找到了所有搭配方案,而且不重复、不遗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有序罗列”策略。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大胆发言。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学*,练*的过程就是自己在进行“尝试──调整”“有序罗列”的解题策略。

  (三)拓展练*,提升思维

  教师:在书店玲玲遇到了小红,小红手里有20元钱,回家坐地铁需要4元,她把钱正好花完,最多可以买哪些书?

  (1)再次理解“正好”的含义。

  教师:要帮助小红解决问题,需要思考哪些因素。

  (预设)学生:先要把回家乘地铁的4元钱留出来,买书的钱是16元。

  教师:哪本书不能买?

  (预设)学生:20元的《格林童话》不能买,因为超过了16元。

  (2)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等,写出算式之后, 再用图摆一摆,帮助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3)猜一猜,逆向思考。

  小红买书之后不小心将账单弄脏了,请你能帮她还原账单吗?

  (预设)学生依据单价找书的名称;依据总价找到缺失的书价钱,并找到书的名字,最后修复账单。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依据条件逐步推理出结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所学策略,通过逆向思考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回顾总结

  1.这节课上,什么知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今天学*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把锁只能用配套的钥匙开门,如果有很多把钥匙,那么哪一个是配套的钥匙呢?我们通常会逐个尝试找到配套的钥匙,这个过程就是“尝试──调整”策略。

  【设计意图】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解题策略在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种类及用途;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等。

  3、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好*惯。通过活动对幼儿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00元、50元、20元、10元等八种不同面值的纸币和1元、1角的硬币,了解它们的颜色、图案。

  2、难点:练*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家乡特产,。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幼儿人民币学具若干套、压岁包一个。

  四、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安静律动《请你像我这样做》。

  2、谈话,揭题。

  (师出示压岁包)小朋友们,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这么多的钱、钞票,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人民币”。

  3、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

  师小结:看数字可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其实在我的数学奇妙屋里还有很多的方法,快跟我来一起看看吧!

  4、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及种类。

  ①、认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正面、背面图案、颜色及数字。

  100元红色正面:*****头像

  背面:人民大会堂

  50元绿色正面:*****头像

  背面:布达拉宫

  20元棕色正面:*****头像

  背面:桂林山水

  10元蓝黑色正面:*****头像

  背面:长江三峡

  5元紫色正面:*****头像

  背面:泰山

  1元橄榄绿正面:*****头像

  背面:西湖

  5角紫色正面:**苗族壮族人物头像

  背面:**

  1角棕色正面:高山族满族人物头像

  背面:**

  ②、了解人民币的种类。

  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

  ③、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

  5、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

  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6、赞家乡,买特产。

  刚才大家在看到人民币上那些美丽的风景时都很激动,其实我们的家乡洋县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不信,就快快坐上我的“快乐大巴”一起去瞧瞧吧!注意,今天还有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哦!Let’sgo!

  ①、逐一了解家乡的各个景点。

  梨园景区开明寺宝塔—蔡伦墓—华阳

  ②、了解家乡的特产。

  黄金梨、香菇、紫薯、五彩米、土蜂蜜、枣糕馍等。

  ③、帮助外国小朋友购物,正确使用人民币。

  幼儿每人一套人民币学具,按照每种特产的价格快速地找出相应的人民币。

  7、小结幼儿的收获,并教育幼儿不但要爱护人民币,更要节约开支,不乱花钱。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在取币、换币、付币的教学活动中初步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验购物过程,感受购物乐趣,学会简单购物。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及初步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竹篓、各式各样1元以上的人民币,台灯、计算器、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1元以上人民币

  1、复*提问:上节课我们已认识了哪些面值人民币?

  2、自主探究:你还认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请小朋友从面前竹篓里拿出你熟悉的人民币,进行相互辩认。

  3、引出课题: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二、应用1元以上人民币

  1、基础练*、加深认识:

  同学们已能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下面请同学们对照物品标出的价格,拿出相应的一张人民币,(电脑出示物品,学生示范拿)。

  如果几张人民币合到一起,你能说出钱数吗?

  练*一:师随手拿几张1元以上的人民币,让学生进行口答。

  练*二:进一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抽取,相互辩认。

  2、模拟购物、尝试运用:

  (1)集体购物

  台灯标价52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付钱的方法。

  指名汇报:生1:一张50元加一张2元。

  生2:两张20元加一张10元加一张2元。

  (2)小组购物

  组长出示计算器、录音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付钱的方法。

  (3)指定钱数购物

  引出:刚才同学们已能顺利的购买台灯,计算器、录音机,如给你10元钱,观察竹篓里的物品,你想买些什么?

  放音乐,组织学生自由选购

  说明:选购商品钱数总和应小于或等于10元,不能大于10元,选购商品件数可以是1件,也可以是2件,3件。

  (4)选购体育用品

  引出:刚才同学们用指定钱选购了自己急需的日常生活小用品,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出示P65T6题、指名回答。

  补充问题:

  A 带20元行吗?为什么?

  B 在第二问题中,不可能买的是哪两件商品?

  3、综合练*,拓展深化

  (1)“想想做做”第7题。

  注意:提醒学生看清图中小朋友手中人民币币值、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指名板演。

  (2)“想想做做”第8题。

  ① 指名说图中男孩、女孩表达意思?

  ②“正好买一个足球”说明了什么?

  ③ 指名学生口答。

  三、总结评价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表现都非常棒,谁用一句话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把课堂教学目标定在探索、创新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上,强调把学生的“学”作为“教”的基础,因而,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努力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时机,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以求达到“新课程理念”提出的——注重人的发展。

  1、让学生在求知欲望中探索

  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是教师为学生参与学*所应创设的最佳心理环境,因而在教学认识1元以上人民币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式样及多种币值人民币,让学生在小组互助学生中,相互辩认,掌握新知,这样不仅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互助索取知识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让学生在多维度思考中创新。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本节课购物活动设计非常注重体现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从篓里取钱购台灯”这一教学环节,拿法的多样性则体现了课堂教学开放性,又如“指定钱数购物”不同购物方案又充分体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优的创新思维火花,这样的课堂教学营造了培养创新人才“土壤”,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讴歌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3、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本节课教学设计以购物活动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如指定购买“台灯、计算器、录音机”自由选购物品,如牙膏、牙刷、香皂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学会运用,同时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10

  学*目标:初步认识小面值人民币,能准确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学*重点: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方法:引得探究法。学法: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交流: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共同来猜个谜语怎么样?

  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

  买书、买笔、买玩具都要用到它。

  回答:钱。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人民币)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它们(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1、出示:1元

  (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是多少钱?(谁愿意当小老师来介绍一下?)

  回答:1元。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上面有大写的壹元及右下角也有1元)

  师 总结:所以人民币的单位有元。

  (3)、那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导观察:让学生发现人民币上都有**。

   小结:**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像热爱我们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那我怎样做才叫爱护人民币呢?(节约用钱,不随意撕毁,损坏,乱涂,乱花)

  (4)、让学生自己找出找出手中的1元:观察发现:(有举1元纸币,有举硬币的)引导说出人民币按材质分为(纸币和硬币)

  2、出示1角。

  (1)、提问:小朋友们这还是1元吗?(回答:不是;是1角)

  (2)、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介绍一下“角”。

  请学生说说辨别一角人民币的方法,师介绍:这个“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3)、师 小结:虽然1元和1角都有一个“1”,但单位不同,他们可就差远了。

  3、出示5角、5分、2分、1分等人民币让学生辨认:

  (1)谈话:这边还有一些人民币,谁来当小老师介绍 给大家听听。

  (2)提问:“大家看最后几枚人民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板书“分”,介绍“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三、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谈话:鉴于大家课堂上表现得这么棒,老师今天不发表扬卡改发红包了,同学们,请看老师 给大家准备了几个红包?猜猜里面都有多少钱?为了公*起见当然老是放在里面的钱都是一样的。(学生猜出:1元)。那我们来看看里面的钱是不是同样多。

  (2)数出红包里面的钱数:第一个红包1张1元的,第二个红包10张1角的。引导 总结:1元=10角10角就是1元。

  (3)第三个红包大家说说老师放的多少钱呢?(齐答:1元)

  那我们也来数数看吧!老师先抽出一张认认(是5角)

  提问:一共几张呢?为什么?全部抽出确认。

  (4)第四个红包,实物出示抽抽认认,(有1角的还有5角的),一共几张呢?全部抽认。

  (5)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引导学生答:1角=10分

  四、今天,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学*的都很认真,我们对人民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可以放心让你们去购物了。

  (1)出示商店物品,让学生两人一组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练*。

  (2)单独挑人上来进行买东西、购物练*.(要做到使用文明用语,有礼貌,有次序进行购物。

  五、进一步巩固练*,小朋友们你们想去探险吗?让我们一起登上智慧岛吧!

  (1)设计练*连线:拿哪张钱正好呢?找出相应的钱连线。

  (2)出示人民币:1元2角=12角18角=1元8角。

  (3)货币的换算:2角=2张1角等

  (4)购物练*题。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探险!

  全课 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归纳今天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小面值)

  单位: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4)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9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观察等诸多能力。

  2、通过储蓄罐,乘车付钱,买东西这三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3、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主动探究1元=10角。

  4、适时渗透思品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学具(真币、模拟人民币)、小黑板、储蓄罐。

  教学流程:

  1、情境引入:谈话,说话。

  2、认识活动:介绍、整体认识。

  3、探究元角:1元=10角→进一步认识元与角的关系→运用。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

  教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金元宝的储蓄罐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教师出示金元宝)

  学生:金元宝、储蓄罐

  教师:看到金元宝你会想到什么?

  你们有储蓄罐吗?他有什么作用呢?当你把自己的零花钱慢慢变多的时候,你打算怎样用他们呢?

  教师:那你知道买这个要多少钱呢?

  学生猜价钱,教师引导,加深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区间套”的逐步逼*的思想方法。“你猜得贵了,便宜了……”

  学生猜到后,让他们看储蓄罐上的标签:18元

  2、学生说话

  教师:刚才小朋友说到的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课件出示:人民币)

  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见过或者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人民币

  1、介绍

  教师:在这个信封里有一套人民币, 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他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参与)

  2、整体认识

  课件展示,认识所有的人民币:(分两个层次)

  两个1元有什么不同?(区别纸币和硬币)

  先展示旧的人民币,在出现新的人民币(区别新旧版)

  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人民币,那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呢?

  让学生自由说

  三、探索1元=10角

  1、小朋友们乘过城市公交车吗?它需要多少钱呢?

  2、可是如果身边没有1元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二角的零钱,你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那个同桌想出的方法多?(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交流方法。并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拿。

  学生自己上前,把自己的拿的钱粘贴在小黑板上:

  1元 10角

  2个5角

  5个2角

  1个5角2个2角1个1角

  1个2角8个1角

  3个2角4个1角

  多付找回 (展示学生付钱的一个过程)

  师:1元钱原来可以付10张1角,也可以2张5角,……那么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

  师:那10角等于几元?

  (课件展示:1元=10角,10角=1元)

  4、 进一步认识元、角的关系。

  师:同学们不仅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同时也知道了1元=10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换钱的题目:

  课件展示:图片形式: 2角能换( )个1角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换”,如何是等价。

  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示其他各题:

  1元能换( )张5角

  1元能换( )张2角

  5角能换( )张1角和( )张2角

  师生共同校验结果。

  重点对5角能换几张2角和几张1角3种方法进行分析。

  四、买东西

  教师:人民币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人民币的作用也很大的,我们经常要用钱去购买一些东西,这是一些商品(课件展示),每个商品都

  有价格,如果你有一元钱,你会买些什么?你是怎么买的?

  铅笔(1角)

  橡皮(2角)

  剪刀(3角)

  尺(5角)

  棒冰(1元)

  你可以悄悄的把你想买的东西告诉你的同桌 。

  再汇报。

  五、小结

  学*了今天的内容,你觉得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

  设计背景

  幼儿认识简单的人民币并有买小零食的经历。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知道人民币基本的货币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关系。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字卡元、角、分。

  2、每个幼儿自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4~5张,教师自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游戏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点名问小朋友他们的新衣服怎么来的,教室里的电视怎么来的等,让幼儿知道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无法生活的。既然我们离不开钱,(钱在我们*叫人民币)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1、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介绍。

  2、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人民币把它随意的放在黑板上。

  3、教师请幼儿给人民币分成几家,按元,角,分分好贴在黑板上,师幼总结它们各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分别是:元、角、分。相继出示字卡:元、角、分。

  4、游戏:买东西

  幼儿扮演老板和买东西的人,去买东西没用完钱,应该补回来,引出元、角、分的简单换算,教师介绍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让幼儿有初步的印象。

  三、游戏活动

  玩法: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听教师的指令拿相应面值的游戏币。如:教师说8元,幼儿可以拿1个5元,1个2元、1个1元。还可以拿4个2元等。看哪组幼儿能最快拿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活动中一直表扬和鼓励幼儿,让幼儿在认识人民币时很认真。做游戏时,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程。

  3、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经历学*的全过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懂得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实物,课件。

  设计思路: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学*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设计学生熟悉的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开展开放的数学活动,实施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促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人民币。

  1、教师讲故事:星期天,聪聪来到书店,发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故事书,准备买,但一摸口袋后马上回家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带钱)

  2、师: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钱能干什么吗?你用过钱吗?在什么地方用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导: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到的本领多。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A、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读给小组同学听,不认识的在小组里研究一下,小组无法解决的,等会儿拿到上面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B、学生汇报所见到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设问:你是怎样认人民币的,能否举例说说?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对,我们看人民币上的数和数后面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认识字:百(佰)、十(拾)、五(伍)、二(贰)、一(壹)、元(圆)角、分。

  为什么要设置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讨论得知是为了使用方便。说说用一角的人民币去买一台彩电会怎么样?用100元钱去买一支铅笔呢?

  C、抢答比赛:课件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分类排列,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A、师: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么的乱,大家能否把它们分类排列好,请大家在小组里完成,并贴在硬板纸上。

  B、展示学生分类排列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方法一:把人民币分成元、角、分三类,每一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元: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角:1分、2分、5分。

  分:1分、2分、5分。

  把这些人民币按顺序读一读。

  想想说说:*时那些人民币用的比较多,那些用的比较少?

  方法二:把人民币分成纸币和硬币两类。

  想想说说:纸币和硬币各有什么优点?

  方法三:按新版和旧版分成两类。(不必过分强调这种分法。)

  C、思考: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有什么作用?

  3、换钱游戏,理解人民币之间的联系。

  A、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个一角。

  一张5角可以换个一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2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也可以是前后两人。

  反馈:请两组上前表演。

  B、情景对话:两个学生上来表演。(取名:明明和聪聪)

  明明:“你手里拿着什么,干什么去啊?”

  聪聪:(摊开手,有一堆硬币)“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明明;“你拿这么多一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啊?”

  聪聪;“那怎么办,谁来帮帮我?”

  请大家帮助一下,想个好办法。

  聪聪:“谢谢大家,我现在知道了。1元可以换10个1角钱。”

  1元=10角(板书) 课件演示

  课间休息,听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

  三、实践活动,应用人民币。

  1、活动一:我钱换你钱。

  A、一学生高举一张1元纸币,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2角,谁能帮助我?

  在其它同学的帮助下,这位同学得到了5张2角。同时谢谢大家!

  B、拿到刚才1元的同学,对大家说:我想把1元换成5角,谁能帮帮我?

  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同学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谢谢大家!

  C、老师举起5角钱,对大家说:我想把这张5角钱换成一角或者2角,谁能帮帮我?

  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了老师的问题。老师谢谢大家!

  2、活动二:我钱买你物。

  课件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铅笔2角;纽扣1角;本子5角;橡皮1元。)

  讨论:一元钱能买什么?

  教师:一元钱虽然不多,但如果我们合理安排,也会有很大用处。老师希望小朋友在*时要节约用钱,合理用钱。

  四、课堂回顾,课后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玩得高兴,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你把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例5、例6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

  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

  复*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

  【设计意图:通过购物活动,复*巩固对人民币单位“元”和“角”及“元”和“角”间关系的认识,为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换算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这样的数学活动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

  (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

  (3)对比发现

  板书: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元=( )角 5元6角=( )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直观教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在充分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掌握换算方法。】

  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为什么?

  (1)想一想,圈一圈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

  (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

  (3)归纳方法

  板书:23角=20角+3角=2元3角

  2元3角〉2元

  (4)即时练*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4角=( )角+( )角=( )元( )角

  37角=( )角+( )角=( )元( )角

  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设计意图: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是在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的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的,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应注重对换算过程的细致指导。通过圈一圈,换一换的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兑换经验,逐步理解换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同时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准备。】

  (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

  1.分组购物活动。

  师: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活动要求:

  (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

  (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

  (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5角+8角=13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13角=1元3角

  (2)2元+1元2角=3元2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突出单位的统一,先换算再运算。】

  3.提出数学问题

  (1)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

  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

  (2)分组解决问题

  活动要求: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

  (1)2元-1元2角=8角

  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

  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4.即时练*: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

  (1)(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要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在计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三、练*巩固,强化认知

  1.完成教材练*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关于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重点是让学生清楚换算过程与方法。】

  2.完成教材练*十三第2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

  (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

  (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设计意图:将人民币的认识及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整合在一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计算方法,又能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3.完成教材练*十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4.完成教材练*十三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时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巩固人民币的单位的认识及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的换算。】

  5.完成教材练*十三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题意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学*的过程,巩固获得的新知识。】

  设计背景

  幼儿认识简单的人民币并有买小零食的经历。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知道人民币基本的货币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关系。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字卡元、角、分。

  2、每个幼儿自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4~5张,教师自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游戏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点名问小朋友他们的新衣服怎么来的,教室里的电视怎么来的等,让幼儿知道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无法生活的。既然我们离不开钱,(钱在我们*叫人民币)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1、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介绍。

  2、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人民币把它随意的放在黑板上。

  3、教师请幼儿给人民币分成几家,按元,角,分分好贴在黑板上,师幼总结它们各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分别是:元、角、分。相继出示字卡:元、角、分。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5)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菁华6篇)

  一、案例背景: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逛超市买东西、出去游玩等,经常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人民币的外观、面值等已经有了一定地了解。但是,可以说大部分的幼儿都没有真正使用过人民币、获得过用人民币购物的快乐体验。为了让幼儿更好、更准确地认识人民币,设计了此次活动。此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获得使用人民币的快乐!

  二、过程描述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用品,好吗?

  (评析:导入部分非常直接,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一下子就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评析:这个环节,是在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一定的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请他们找出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由于是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的,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主动,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了解人民币面值的效果。

  (二)、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第一个就是让幼儿了解我们国家使用钱或钞票的名字——人民币;第二个就是让幼儿认识5元和1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

  (评析: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同伴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总结,对人民币的面值(5元和1元)有了进一步地认识,同时运用了7的组成,学到了新的知识,知道组成“7元人民币”有两种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四、制作计划表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用品?这些学*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介绍记录表并举例:这是什么?(文具的标记)这又是什么标记?(人民币的标记)。比如你想买一块橡皮,就在这儿画上什么?(橡皮的标记)那价钱应该写在哪里?(人民币标记下面)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评析:这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直接购物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于是先让幼儿根据需要制定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购物。在制作计划表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复*7以内的加减,甚至是尝试连加,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有计划做事的良好*惯。

  五、购物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幼儿付钱)

  3、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用品,开心吗?

  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用品。

  (评析:幼儿用真实的人民币,根据自己所制定的计划表,愉快地进行购物!在一一对应中,发展了幼儿的操作能力,获得了运用人民币的真实体验。

  六、人民币的用途

  1、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2、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简单地说一说,看一看)

  3、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评析:人民币的用途有很多方面,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了解的最多就是关于购物方面的。借助课件这一多媒体工具,让幼儿对人民币的其他用途有进一步地了解,从而激起幼儿对人民币的进一步的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继续关注人民币。

  三、活动评价

  在这个活动中,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为孩子们创设了相似的生活情境,在购物情境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让幼儿在亲身购买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

  初步认识人民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幼儿了解我们国家使用钱或钞票的名字——人民币;二是让幼儿认识5元和1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在认识5元和1元这两种面值人民币时,并没有采取直接讲解的方式,而是为幼儿创造主动“发现”数学知识的机会,把它蕴涵在“取出7元人民币”这个操作过程中,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同伴之间的交流及教师的总结等几部分实现的。在“购物”这个环节上,先让幼儿自己设计了计划表,再根据计划表进行购物!制作计划表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里面包含了7的加法,甚至是连加。通过自己根据需要设计、同伴介绍、调整计划表、帮助同伴等形式,不仅注重了幼儿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了幼儿情感上的满足,孩子们学得非常轻松和快乐。

  在最后的购物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真实感、更生活化,不仅使用了真的人民币,还准备了许多学*用品,在进超市购物时还为幼儿准备了购物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幼儿对数的概念,还让幼儿学会了有计划地购物,感受到了购物带来的愉快体验!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

  1、 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掌握辨别人民币的基本方法,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换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盒子,内有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介绍人民币。

  自己一个人买过东西的小朋友向老师点个头。

  接着问:“那买东西要用什么?”

  介绍:你们知道吗?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钱有不同的名称。咱们*的钱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2、 认识1元。

  小朋友们都用过钱,都认识钱吗?我来考考你。

  请学生取出1元钱。(学生取出的可能都不一样)同桌再互相看一看,是不是1元的。(初步判断)

  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一个同学取出的1元钱,要求和他一样的小朋友向老师挥挥手,再把它放在桌上。

  同样的方法课件共出示出4种1元人民币。

  (如果有取错的,拿上来)这个小朋友取出的是这张,先放在这。

  (如果有找不到的)这几个小朋友说找不到,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找出的1元人民币。

  提问:大家都说自己取出的是1元人民币,你们都是怎么看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提问: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简单小结:听了小朋友的介绍,我们知道1元人民币有纸币、有硬币、有旧版的,还不断有新版的发行。我们在辨认人民币时主要看上面的数字和汉字,有的还有拼音,也可以借助颜色、图案、大小、材料等来辨认。

  (如果有找不到的)刚才没找到的小朋友,现在再找一找。

  (如果有取错的)刚才有个小朋友取出的1元人民币是这样的,现在你们自己说,对吗?你能重新找一找吗?让我们为他们重新取出了1元人民币鼓鼓掌。

  3、 认识1角。

  举起1角纸币(如果刚才有学生取错成1角纸币的就拿学生的)问:这张人民币,你们认识吗?同时课件展示。

  请学生把1元的人民币放回盒中,取出1角的纸币。

  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是1角的。

  1角人民币有硬币吗?学生在盒子里找出来,课件展示。

  同桌互相看一看,说说1角硬币上有什么?把取出的人民币放回盒中。

  4、 认识2角、5角。

  课件演示:先出示一张1角的纸币,再添一张。

  提问:几角?人民币中有2角的吗?

  取出来向老师挥一挥,放回盒中。

  课件演示:继续一张一张地添。

  学生集体数:3角、4角、5角。

  提问:5角有几张1角的?人民币中有5角的吗?

  找出5角的人民币。

  交流:5角的硬币最好认了,是黄色的。

  [评析:1角与1元一样,都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之一,2角、5角的认识是在1角的基础上,逐步添加,循序渐进进行认识的。通过1角1角的添加,体验2角、5角的面值大小。]

  5、 介绍1分、2分、5分。

  还有几种老师小时候经常用到的人民币,课

  课件展示:5分、2分、1分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出来的?

  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几种人民币已不多见了。

  [评析:1分、2分、5分已不再流通,只是简单介绍,重点是说说辨认的方法。]

  6、 小结

  小朋友们能通过认数字和汉字,有的读拼音,有的看颜色等多种方法准确地认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

  7、 猜钱游戏

  现在,我想让你们猜一猜,我的口袋里有一个硬币,上面有一个数字1,你猜会是多少钱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应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币。

  还有其他可能吗?为什么?人民币只有元、角、分三种单位)板书:元、角、分告诉学生口袋里是1元的。

  [评析:通过猜钱游戏,突出了人民币的三种单位。同时,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行了一个疏理,突出了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方法。以游戏形式组织教学,易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兴趣。]

  二、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取3角钱

  学生独立取出3角钱,再全班交流不同的取法。(3张1角的、1张1角和1张2角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应出示。

  2、 取7角钱

  学生独立取出7角钱,再同桌检查,然后全

  班交流取法。(1张5角和1张2角的、1张5角和2张1角的、3张2角和1张1角的、2张2角和3张1角的、1张2角和5张1角的、7张1角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应出示。

  提问:哪一种取法张数最少?

  3、 逐步添至1元钱

  让学生跟着老师(课件演示)一起在自己取出的7角上添1张2角的,问学生是多少钱?再继续添1张1角的,问学生是多少钱?

  提问:有人说1元,有人说10角,说1元的小朋友数一数、算一算是不是有10角,说10角的小朋友也想一想,这是不是就是1元。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元=10角

  4、了解角、分之间的进率

  小朋友,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角=10分

  5、应用

  老师要将1元钱换成角币,谁来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动手试一试,然后全班交流,说说理由。

  [评析:该环节设计重点突出。从3角、7角、9角到1元,层层深入,当学生产生1元与10角的疑问时,主动思考,得出元、角之间的关系。而角与分的进率,则让学生产生知识迁移。换币活动进一步巩固了进率的认识。1元与10角之间关系的教学设计别具匠心,突出了满十进一的思想。]

  三、走进生活。

  老师到商店里了解了小朋友常用的几种文具的价钱,课件出示商品图。(橡皮2角、小刀9角、铅笔4角、自动铅7角、尺3角)

  1、1元钱买一样,你想买哪样?

  应找回多少钱呢?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6)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前我为孩子们留了课外实践作业:回家数出自己积攒的人民币。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的学*活动得以延伸,通过数自己的存钱活动,为本节课做了准备,既巩固了本节所学,又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爱玩、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主线,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能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让学生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采取小组合作的学*方式,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做数学,创造数学。

  1、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特点,使课堂生活真正贴*学生生活,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满活力

  2、加强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重视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不足之处是:在讨论时,个别学生没有充分讨论。个别同学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是掌握不好。

  上周二上午第二节课,第二轮听课轮到我讲课,这次第二轮听课,我讲的是五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现在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简单了,少了一些复杂的人民币的计算,但是也有一些计算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我先带着学生学完了第六单元,然后再回头来学*第五单元。周三教研活动评课时,本组老师们提到了一些建议,加上我自己的课后反思,整理如下:

  一、课件下载修改使用的问题

  因为自己的技术水*有限,*时讲课使用的课件,我一般都是从网上下载后,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认识加以修改,让这个课件能为我所用,适合我用。以前都是这样修改,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与纰漏。谁曾这次竟然非常麻烦,我也是先下载了一个课件后,因为白天在学校里学校班级的事情太多,没有大空修改,于是上周四下午下班后我没有回家,从下午5点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点多,全部修改完后我保存好后,还想再欣赏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劳动成果,谁知再次打开课件后,所有我修改后页面上的图片,全部都变成了红红的大大的×号,我着急得不得了,后来经过自己研究询问同事,得知这个课件原来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来图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没办法恢复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里9点,重新自己再制作课件。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下载课件后,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确定如何使用、修改。

  二、老师们提到的一些建议如下:

  1.课本上创设情境的环节,是出示了三张小朋友购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没有利用这个情境图,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经常喊的一句加油口号“加油努力,一切为了人民币”,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大声齐喊这句口号,我的想法是既能激发他们的学*热情,又能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评课时老师提到这句口号*时学生喊着玩就罢了,不能拿到课堂上使用,因为毕竟这句话的价值观有偏颇,人不能只一切“向钱看”,我感觉有道理。

  2.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辨认人民币,还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节约用钱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学内容也不少,老师们建议可以把前面的节约用钱简单一提,把欣赏节约用钱的名言警句可以视时间,放到后面拓展补充。

  3.小组讨论交流认识钱币后,让学生汇报有哪些辨认标志的时候,老师么建议可以找学生在前面带着同学们一起找,下面的学生在自己的钱上也指一指,这样印象更深刻。

  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玩具人民币和一些生活实物,联系学生生活,贴*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中我还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模拟购物活动时,利用生活经验的再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认识人民币的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闫春玲》。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渗透:**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安排小组合作学*,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意识。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也很多,如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充足的时间是探究的保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扬长避短,我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成长自身,服务教育。

  一年级学生的学*都是在具体情景中进行教学的,特别是认识人民币,更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他们需要在活动中体验、认识、了解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所以本节课就通过创设生活中购买杂志这个情境引入。

  人民币中的解决问题主要使学生理解,并初步学会使用尝试调整策略和罗列策略。尝试调整策略主要是:先随便选两本算一算,再根据结果调换调整。罗列策略主要是:先任选一本,再有顺序的试算。

  例题设计了四种杂志,单价分别是:5元一本、6元一本、8元一本、7元一本。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学生对“正好”是什么意思,说的很明白,正好就是买了两种杂志后,钱没有多余,全部用完。但由于课本中的四个数字都非常小,数量关系简单,学生一眼就能看出6+7=13,8+5=13,知道选那两种合适。

  看着学生跃跃欲试,我就说:明明也挑选了两种杂志,可是,他算来算去钱不够,是怎么回事呀,你能帮帮他吗?

  这样一下就拉*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调动了学生想表现,想帮助他人的的积极性。这样他们就不再认为下面教的两种策略多此一举了,就会认真的跟老师的思路走了。

  先教尝试调整策略,明明先任选两本,选单价是6和8的两种杂志,一算,14元,比13多了,怎么办?学生很快知道,得把其中的一本换成便宜的。究竟换哪种呢,学生说先定一本,把另一本换成便宜的。通过学生的帮助,明明调换好杂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当总数大于13时,这两个数都选大,了,肯定得把其中一个数换成一个小一点的数。尝试调整策略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灵活的解决问题,并且间接的巩固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罗列策略在这里主要是有序的“试算”,体现的思想主要是有序的思考。教学罗列策略时,我说:兰兰也想去帮助明明,她对明明说:可以先选定一本,然后按顺序一本一本试。随后学生和兰兰一起感受罗列策略的运用。

  学生经过这两种策略的学*,对于难于解决的问题就可以用尝试调整和有序思考的思维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当数据较大时会非常有效。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通过兑换游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和学*的兴趣。

  2、创设自主、合作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如:认识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纸币和硬币,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接着安排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认识分币、角币和元币。

  3、充分利用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物图和实际的人民币的直观作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受到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与理解了元、角、分,并初步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学会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7)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菁选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其进率。教材通过呈现商场购物的情境,唤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于看到人民币、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经验,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活动,通过换币、取币、模拟购物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机会。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元以下人民币

  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拟体现以上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设计思路

  这节课整体构思为三个主要环节。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其次,安排学生集体购物,多次安排取币、付币,学生体会到付币方案的多样化,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逐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抽象出1元=10角,并类推出1角=10分。最后,组织“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角、2角、5角、1元纸币和硬币若干

  学具:每小组(4人一组)准备一个红纸袋,袋中至少有1角纸币10张,2角纸币5张,1元只比1张。每个学生个准备1角、2角、5角、1元的纸币或硬币各1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在哪里,干什么?(超市买东西)

  师:买东西必须要带上什么呢?(钱)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钱,如买东西、坐车等。世界上每个国家的'钱都不一样,有那个同学知道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们国家的钱——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加深理解

  (一)认一认

  导语: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人民币拿出来认一认,想一想,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1、自由认一认

  2、认识1元、1角、1分

  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

  (1)课件分别出示1元、1角、1分的纸币、硬币,引导学生说出特征。(指导看***数字以及票面颜色)。

  (2)分别认识单位元、角、分(板书)

  3、认识硬币、纸币

  你还认识哪些人民币,学生交流,师出示相应课件,注意引导学生看单位,说出纸币、硬币。

  4、引导学看“**”,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

  质疑:怎样爱护人民币呢?(不乱涂乱画,不把纸币弄皱,不撕扯、乱扔,破了要及时修补)。

  (二)分一分

  1、出示课件B: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人民币,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1)快速一齐认一认。

  (2)你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师展示课件——单位分类,按制作材料分类)

  3、说明:分币和2角的人民币现在已经很少用到它了。

  (三)连一连

  导语:刚才我们认识了好多人民币,现在我们一起去超市看看物品价格吧!完成P69想想做做第1题(提醒学生不要把线连到人民币上,要爱护人民币)。

  1、生自由连。

  2、课件展示,集体交流。

  (四)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学*1元=10角

  (1)设置情境:小明想买这1元钱的书,可是他遇到难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出示课件)

  (2)读一读问题:买1本书1元钱,我用10个1角钱够吗?(学生猜一猜)

  (3)(出示课件)数一数,记一记。

  伸出手指准备,跟老师数一数,适时提问。1元=()角得出:1元= 10角,依次推出1角= 10分。

  三、生活应用

  1、试一试

  导语:今天,老师也带1元钱(出示1元纸币)到超市买东西,可是我想反它换成用角作单位的零钱,同学们愿意帮助老师吗?

  (1)提问:1元可以换成几个5角?(出示5角纸币)

  独立思考回答,说说为什么?(强调1元=10角,出示课件,几角和几角加起来要等于10角)

  (2)还可以怎样换呢?(适当提示)

  a。小组合作,师巡加指导。(摆一摆,算一算,比一比谁的办法多)b。指名交流(生说,老师出示相应的人民币,如果时间允许可让学生上台展示)

  2、买一买

  导语: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老师把小小超市开到咱们教室里来了(在黑板上贴上4种文具)。

  (1)现在请你们想一想,1元钱可以买哪些物品呢?

  a。独立思考,指名交流,适时质疑:够吗?为什么?可以买一件,也可以买两件,适时质疑:应找回多少钱?

  b。质疑:买三件可以吗?为什么?

  (2)买一买

  小朋友们想不想到我们超市里来买东西呀?

  a。购物应该注意些什么?(说文明话:谢谢,我想买XX,再见等)

  b。招聘售货员:说说怎样才能当好售货员?(态度要和蔼,面带微笑,如:请问,你想买什么?)

  c。购物活动:要求带1元钱(质疑:应找回多少钱?)

  师:哎呀,今天生意真好,一会儿工夫,东西全卖光了,我来看一看,一共卖了多少钱?(请售货员先数一数,再带着下面学生一起数)

  (3)节约用钱教育:钱的用处可真大,除了用它购物之外,还可以干什么?对,存起来,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并用这些钱去支援贫困地区和灾区,上次我们就为西南灾区还奉献爱心,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说今天到超市里去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拓展

  看老师这里有一块手表,要25元钱,如果一元一元地付,要付多少张?那多麻烦,其实,还有许多比一元大的人民币,同学们,放学后请你们回家认一认吧!

  六、板书设计

  识人民币

  分:1分、2分、5分

  角:1角、2角、5角

  1角=10分

  元:1元

  1元=10角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比较好。第一,学生的自主学*体现较好。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人民币的方法和使用经验,因此本课教学我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展开教学,在学生已有生活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使学生自主探究识别人民币的方法,教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学*方法进行引导归纳,从而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

  课 题

  买衣服——认识人民币(二)

  主备教师

  张玮

  使用教师

  代金霞

  参加人员

  一年组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

  能力目标:

  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情感目标:

  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惯。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一、引入 :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二、活动一:认一认

  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付钱)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太麻烦了!)

  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教师拿出一张旧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把旧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给大家,并交流一些辨别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钱能干什么吗?课下可以再调查50元、100元可以干什么。

  三、活动二:买衣服

  1、这些人民币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可以用它们买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衣服,看清它的价格,想一想你怎样付钱呢?

  2、学生汇报,借机发问:大家帮他想一想,还有别的拿法吗?

  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衣服,老师也想挑选,我想买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我有100元,大家帮我估计一下,这些钱够不够呢?我应该怎样付钱呢?

  4、谢谢这位同学帮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售货员,会很出色的。现在,请大家再为你的爸爸妈妈,或者是好朋友选一件衣服,加上刚才你选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你打算怎样付钱?

  5、现在把学具中的钱准备好。利用学具盒里的钱来购物。遇到困难了吗?(没有零钱。)怎么办?(找钱)

  (这里有意安排一个困难,学具里并没有小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们很快就发现如果想准备出正好的钱比较困难,这样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请大家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来买刚才挑选的两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对钱。

  四、活动三:换钱

  1、刚才大家当售货员都很成功,不过,为了买东西方便,通常大家会把钱换一换,这里有一张100元,如果想换成10元的,怎么办?

  还有别的换法吗?

  3、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5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4、请大家在组里把面额是10元的人民币换一换。

  五、数学故事

  六、总结,今天回家购物,写一篇数学日记。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小面值人民币,能准确识别小面值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三、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很自然的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营造积极的学*氛围,为学*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

  2、认识人民币

  (1)将桌面上的人民币学具拿出来,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同桌内交流,看谁认得多。

  (2)全班内汇报,能认出你们信封里的人民币吗?那老师抽几张人民币给你们认认怎么样?先把你们桌上的卡片收拾一下(课件出示1元纸币)

  生1:一元

  师:咦,你是怎么认出来是1元呢?

  生1:人民币的中间有数字“1”。

  生2:数字“1”的下面还有写“壹圆”

  师:这个是大写的汉字“壹”,当然还有“贰伍拾”。人民币上的“圆”字,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师:这个又是多少钱呢?(课件再分别出示硬币1元)

  师:看仔细了,这里还有一枚1元硬币(课件出示1角的硬币)

  生反驳(比较1元和1角的硬币)

  师小结:我们不仅可以从颜色和图案来认识人民币,更重要的是通过看数字和汉字来认识人民币。

  随后出示5角硬币纸币

  1分2分5分最后这三个硬币,现在已经很少人用。以前,用这3个硬币可以买糖吃,现在连最便宜的1颗糖都买不到了。

  [教学意图: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发挥学生在认识人民币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

  3、整理分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能把你们桌上的人民币学具分分类吗?可以跟同桌说一说,讨论一下你的分类方法。(生讨论)

  生1: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出示课件)

  师:太厉害了,谁听清楚他的分类方法了?(让学生重复说,并板书)

  师:其实啊,元、角、分就是我们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单位)

  几元的单位是…几角的单位是…几分的单位是…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生2:纸币分一类,硬币分一类(出示课件)

  师:真棒,纸做的人民币叫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师: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

  生3:把有数字1的分一类,把有数字2的分一类,把有数字5的分一类。(课件出示)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师:人民币中有数字3吗?有数字4吗?有数字6吗?生:没有

  4、发现**,爱护人民币

  师:看来这个是人民币的一个特点呢。我们再来看看,有没有发现每张人民币上都有1个共同的标记?(课件用红线圈出)知道这个标记是什么吗?

  生:**

  师:**,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热爱祖国就要爱护好人民币,谁能说说我们要怎样爱护好它呢?

  生:不能随意损坏它,不乱涂乱画或折叠

  蓝猫有个小建议给大家:我们可以把家长给我们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存起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说买好书、买学*用品、献爱心、存银行等。我们要从小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惯。

  [教学意图:有效的组织学生间的互动学*,既发挥了学生的才智,宣扬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协作学*意识。此环节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许多人民币上都有**,**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标志。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

  5、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蓝猫给同学们提了个好建议,但是最*文具店遇到一个困难,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他想把这些钱换成1角的硬币。

  2角钱纸币换成1角钱硬币,可以换几枚?谁愿意跟它换?

  他还想用5角钱换1角钱硬币?1元钱呢(请3个同学换)

  谢谢热心的同学们。刚才1元钱可以换几个1角钱,所以,1元=()角,反过来,10角也等于()元

  知道了元和角的关系,如果你想买蓝猫文具店里的1支1元钱的铅笔,你准备怎么付?

  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8张1角和1张2角。

  小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付钱,付的总数合起来是10角,也就是1元。

  (2)1元=10角,谁能试着猜猜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1角=()分,反过来,10分也等于()角

  [教学意图:通过“换币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由此联想到角与分之间的进率也是10,使学生充分体验学*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运用,拓展问题

  做一做1

  做一做2

  做一做1:可以先区分不同的单位,再按单位分别数出钱数来,然后合起来。

  (四)回顾整理,升华认识

  设计说明

  说起人民币,学生并不陌生,但了解得又不太多。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针对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了下面两个特点:

  1.注重生活经验在认识人民币学*中的作用。

  本节课在教学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自由交流,在交流中深化认识,发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特征,了解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2.重视数学游戏在学*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学*的目的性不强,在数学游戏中获取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方式。本节课在人民币兑换环节设计了自由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使学生熟悉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兑换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人民币票样

  学生准备 人民币票样

  教学过程

  ⊙复*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1.人民币的单位有(  )、(  )、(  )。

  2.填一填。

  1元=(  )角     20分=(  )角

  50角=(  )元3角=(  )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那么更大面值的人民币大家想认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上节课学*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为学*人民币的兑换奠定基础。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1)教师分别拿出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的人民币各一张。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人民币分别是多大面值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分别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师: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有哪些特征呢?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汇报:这些人民币都是以“元”为单位的,票面上的数字是多少,就是多大面值的.人民币。

  (2)教师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自由说出是多少钱。

  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1)教师和学生做换钱游戏。

  教师分别出示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分别用多少张呢?

  学生将兑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请一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思考过程:5元里面有5个1元,所以要用5张1元兑换;同样道理,10元里面有10个1元,所以要用10张1元兑换)

  (2)教师出示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和教师兑换。

  师:说一说你的兑换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思考过程:因为20里面有2个十,所以一张20元要用2张10元兑换……)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直观认识每种面值的人民币的特征;通过兑换人民币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课件;

  学生:人民币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到什么?(钱)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呀?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买东西要用钱,乘车买票要用钱……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紧密相关。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惯吗?”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人民币

  (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打开看一看,里面有什么?瞧,这么多种人民币,有些是用纸做的叫纸币,有些是用金属做叫硬币,你们认识吗?2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学生在小组内认一认)

  (2)反馈。查问有没有不认识的人民币。好,那老师现在来考考你。

  集体认识。先出示1元人民币(出示新旧版,注意展示一下反面给大家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及爱护人民币教育。),再出示其他人民币认一认。

  小结:我们在辨认人民币面值时,一般都是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汉字来加以区别的。

  2、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人民币,我们一起来把它们分分类吧!每个小组先讨论一下分的方法,然后再试着分一分。(生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操作。)

  师:好多小组已经分好了,谁先来说一说你们小组分的情况?

  可能:

  (1)我们把人民币分成了纸币和硬币。

  (2)我们组把人民币几元几元的分在一起,几角几角的分在一起,几分几分的分在一起。……

  师:(板书:元、角、分)指出: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小组展示分类方法。

  3、认识整套人民币,学生看书说说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样币)

  师:你能看出他们这一组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队的吗?

  师:可见,人民币从小到大依次是……

  生:1分、2分、5分、1角、……100元。

  问:人民币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呢?

  4、元角进率:(换钱游戏)

  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做个换钱游戏,好吗?出示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一张5角可以换()个1角。让学生相互之间动手换一换。(反馈)随意换情景:出示图片帮懒羊羊解决问题。(板书:1元=10角)

  三、实践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了很多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下面开一个小小的商店玩一玩好吗?谁愿当售货员?(选出几人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喜欢买什么就买什么?顾客每人手里只有一元钱?不过要注意一个一个去买,营业员和顾客都要算好帐。活动后介绍1元钱你买的什么?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的什么知识?回家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技能,发展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活动,发展主动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每4人小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有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1角的纸币15张,硬币1个;5角的纸币3张,硬币1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商店购物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需要用到什么?

  提问: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揭题:买商品时要用到钱,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作“人民币”。

  【说明:从生活常见的购物情境入手,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需求,自然而然地走进今天的课题。】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

  (一)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分类

  引入: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小组说说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并把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材料分,认识纸币和硬币。

  揭示:像这样纸做的叫纸币,这种金属做的叫硬币,人民币按制作材料分,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

  (2)按单位分,初步感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提炼:人民币上的文字有“元”“角”“分”三类。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购物经验,并且课前在父母的帮助下辨认过人民币,课堂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在小组内将人民币分类,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有目的地、系统地认识人民币,在大量辨认的活动中总结出一般方法。】

  (二)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总结提炼辨认方法

  1.认识1元,初步体会方法。

  用课件出示1元的纸币并提问:大家已经注意到在人民币上的文字有“元”“角”、“分”,那这张纸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怎么看的?

  指名介绍1元纸币的辨认方法,教师补充:人民币上的“壹”就是数字“1”的大写;“圆”是人民币的单位,跟“元”表示的意思相同。

  小结:看到数字“1”和单位“元”,就知道这张人民币是“1元”。

  课件出示1元的硬币并提问:这枚硬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提炼:这两个人民币上面都有数字1,单位是元,所以面值相同,都是1元。

  【说明:在提取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认识1元,并总结提炼辨认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将数字和单位结合起来看是辨认人民币的基本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观察、梳理、思考、总结,有助于学生建构方法,并自觉运用方法。】

  2.方法迁移,认识其他人民币。

  提问:剩下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又是多少?你能像刚才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认识了这些人民币,知道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把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结合起来看,就能知道人民币的面值。

  【说明:学生已掌握辨认1元的方法,这一环节继续让学生自主辨认其余人民币,进而总结出一般方法,使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更加清晰深刻。】

  3.体会人民币的大小。

  提问: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你能把这些人民币按面值的排一排吗?

  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期中“元”最大,“分”最小。

  谈话:每张人民币上都有我们国家的**,**象征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大家要爱护人民币。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动手连一连。

  【说明:本环节展示所有1元以内的人民币,让学生直观感知人民币的几种面值,巩固深化辨认方法,并且结合人民币上**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三)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⒈学生操作,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一本价格为1元的笔记本。

  谈话:认识了人民币,我们就可以进商店买东西了。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怎样付1元钱?

  活动:小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有次序地去纸盒里拿出1元钱,放在自己课桌上。

  展示学生不同的拿钱方法,引导学生说出“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

  小结:虽然这几种付法各不相同,但都是付了10角。10角就是1元,1元就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

  【说明:教学人民币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不同面值人民币可以等值互换的思想,因此创设了一个较开放的“付1元钱买笔记本”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交流获得不同的付钱方法,从而更全面地体会等值换币的思想。1元=10角既是一个数学规定,也是一个生活常识,在购物情境中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认识需要,有些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里提炼出进率,缺乏经验的学生可以在场景中意义接受知识。】

  2.知识迁移,认识1角=10分。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1元=10角”,那你知道“1角=( )分”吗?

  小结:10个1分就是10分,10分就是1角,所以“1角=10分”。(板书:1角=10分。)

  追问:几枚5分可以换一枚1角?

  节约意识教育:10个1分能凑成1角,10个1角能凑成1元,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钱。

  【说明:引导学生运用迁移和推理,得出1角=10分,并渗透节约意识的教育。】

  三、组织活动,拓展提升

  (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提问:老师在商店里买了一块橡皮,付了一张5角和一张1角,这块橡皮的价钱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8)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范文10份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苏教版第二册的内容。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最后开展主要用元、角、分为人民币单位进行各种兑换练*。

  2、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②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三个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成功的乐趣。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①学生自主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首先进行活动一: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怎样认识的?

  ②买文具。出示情景图。

  小组内交流:你想买什么文具?怎么付钱?

  如:有的同学想买柜台中1元钱的圆珠笔,有的同学想买1角钱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方法?

  全班交流,把不同的付钱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看到同学们的付钱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吗?

  引导学生为什么不同的付钱方法都可以呢?从中让学生发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位关系

  阅读课本,质疑问难?书上47页印的人民币和我们用的人民币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能找出书上印的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条红色斜线,为什么会有斜线呢?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书上印的人民币是样币,是给我们看的,是不能使用的。

  ③小组内做兑换人民币的游戏。如用1元换10角,1角换10分,1张5元的币换5张1元的币等等,在游戏中学*小面额人民币的换算关系。

  ④出示情境图,问:1元钱可以买什么东西?能找回多少钱?让学生说一说。

  3、猜价格游戏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小奖品要送给大家,但是奖品太少了,送给谁好呢?如果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物品的价格,我就把物品送给谁,好不好?

  (教师先给出价格的范围,再根据学生猜的价格,老师给出高了或是低了的提示)

  4、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新知识?

  【设计理念】:跟据《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我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地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思维特点达到和谐与统一,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认识人民币》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其进率。

  2、教材分析: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有浅入深,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范围中学*数学。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认一认,分一分,付一付,换一换等活动,学会简单的购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把教学重点定为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因为人民币这一生活素材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尽管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需要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加以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计算还不够准确,类推的能力还比较低,在掌握人民币单位的进率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单位间的换算。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地演示,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直观演示法

  3、实物操作法

  五、说教具准备:

  师生各准备一套1元以下教材人民币。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让学生听一首儿歌《一分钱》。听完儿歌后提问:刚才这首儿歌里唱到了什么。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以学生熟悉的儿歌《一分钱》来带入课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儿歌《一分钱》来带入课题。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热情。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求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初步感知人民币。

  通过小组认币活动及讨论后得出要认识人民币就要从正面、背面认识人民币。还可以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大小、图案、颜色来认识人民币。人民币上的**是我们祖国的象征,爱国也要爱护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借助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很直观地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辨别人民币。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及小组讨论后得出:人民币有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

  第二种分法:按纸币和硬币来分。

  第三种分法:按人民币上的数字来分。

  教师根据这几种分法着重推出第一种分法。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以小组互相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是学*的主人,教师起到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3、付一付,换一换的深化认识

  出示情境图,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买一本练*本一元钱你打算怎样付钱呢?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付费方法。买一本笔记本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法:教师借助数字教育资源将人民币一角一地数出10角来。从中推出1元=10角。以同样的方法推出1角=10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付币、换币等活动。借助数字教学资源,学会简单的购物,感受人民币的价值,并加深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题1:观看情境图,要求学生将物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题2: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将人民币进行换一换。

  【设计意图】以上的这些练*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将所学*得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使用价值。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 扩展延伸,课堂小结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来调节课堂气氛。并结合儿童歌曲,对学生进行珍惜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2、观看情境图。教师借助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3、课堂小结:让学生一起回顾整节教学的流程,借助数字教育资源一起读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人民币的进率是1元=10角、1角=10分。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精要,重点突出,将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的知识,很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附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

  二、教材分析: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说学情: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

  说设计思路:

  1、从学生实际经验入手, 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轻松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4、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互相带动。

  5、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利用教材,同时通过完成填空回忆整理本课所学知识。

  说课前准备:

  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二、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说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按质地可以分为哪两类?

  二、新课教学。

  (一)联系生活,经验转换知识。

  小凡喜欢吃奶糖,小卖部里1角可以买1颗,今天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么想的?(1角1颗,1元=10角,1元2角=12角,买10颗,还有2角买2颗,一共可以买12颗)

  小红的奶奶给了她一些1角的零钱,她数一数一共有12角,小红想换成整钱,可以换成几元几角?(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样想的呢?(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换成1元2角)

  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换钱,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换钱游戏。

  教师指名一名学生配合先示范: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换成角票。师:当然可以,给你38角。你算算对吗?生:1元等于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对了,谢谢你。

  师: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钱换成整钱可以吗?生:没问题。10角换1元,20角换2元,一共换2元6角。同座学生模仿做换钱游戏。

  (二)设境激趣,合作实践学*。

  谈话过渡:学会换钱,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欢的地方――东东超市

  课件出示货品图片和价格标签(例6),让学生认一认,学生自由说自己认识的价格标签,表示多少钱?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小圆点左边表示几元,小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现在一般情况下物品的价格都标到角。

  游戏巩固:看看谁的反应快(完成50页做一做)

  把写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和对应写有几元几角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学生,拿物品图片的学生先举起来,拿对应的卡片的学生快速反应。全班一起订正。

  谈话过渡:超市里还有许多东西,课件出示物品及标价(例7,51页及“做一做”内容)现在我们同座每2个同学为一组任意选购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计算出应付的钱到“收银台”(老师处)结帐。

  学生分小组购物,老师在“收银台”检查每组学生的计算和拿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对有问题的学生马上辅导。

  三、知识整理。

  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复*本课学*内容。今天同学们学得真好!一节课可学了不少知识呢!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50页和51页的例5、例6和例7,你能把书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吗?

  学生看书填空后,课件出示书上50页、51页内容,师生一起逐空订正,从而达到整理知识,总结全课的目的。

  四、课后练*。

  在家长的陪同下做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要求自己看价格标签,自己计算金额,自己付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出新课,接着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行换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为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解决购物时可能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认识人民币的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学*数学的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购物。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将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商品实物,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围绕教学目标,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很喜欢卡通动物和人物,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米老鼠开文具店的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感知购物需要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第二环节观察操作,认识人民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念,结合学生对人民币已有的一些认识,我把教材中1元、1角、1分和5角、5分、2角、2分的认识融合在一起,这一环节我将分2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我借助多媒体出示米老鼠文具店的商品及价格,让一名学生扮演文具店的营业员,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各种文具的价格,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收集信息的*惯。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辨认课前准备的人民币中哪些已经认识,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指认时配以课件同时出现。学生介绍后我进行适当的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这样设计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又使学生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辨识作铺垫。接着,我创设米老鼠开始营业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出示一道连线题,让学生把物品与它相应的价钱用线连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二层次,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我继续借助多媒体创设米老鼠邀请小朋友去文具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付币活动。当学生选购价值1元的物品时,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付币方法,进行全班交流,从而得出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得到1角=10分。这样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新知,使元、角、分的进率关系能自然、顺利地建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环节实践运用,巩固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创设米老鼠要和我们换币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先按要求把1元分别换成5角和2角的人民币,再把5角换成其他的人民币,最后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换币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

  2、我继续借助媒体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组织学生猜一猜米老鼠手中可能有哪三枚硬币,一共有多少钱,这样设计把书中的*题融合到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面值种类不同的人民币可以组成不同币值的钱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初步的创新意识。

  3、创设米老鼠邀请我们去商店购物的情境,组织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1)每组选一名学生戴好米老鼠的头饰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每人用1元钱买1件商品进行付币找币活动,学生进行活动后再全班交流购物的经过。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机,会,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

  (2)各组更换一名售货员进行第二次购物活动,要求学生用1元钱买2件或2件以上商品,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经过。通过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购物活动让学生体会并解决在实际购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激发学*的兴趣。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付币、换币、找币等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学*,通过小组合作,给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更主动的自己去发现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出新课,接着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行换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为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解决购物时可能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认识人民币的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学*数学的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购物。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将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商品实物,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围绕教学目标,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很喜欢卡通动物和人物,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米老鼠开文具店的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感知购物需要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第二环节 观察操作,认识人民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念,结合学生对人民币已有的一些认识,我把教材中1元、1角、1分和5角、5分、2角、2分的认识融合在一起,这一环节我将分2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我借助多媒体出示米老鼠文具店的商品及价格,让一名学生扮演文具店的营业员,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各种文具的价格,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收集信息的*惯。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辨认课前准备的人民币中哪些已经认识,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指认时配以课件同时出现。学生介绍后我进行适当的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这样设计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又使学生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辨识作铺垫。接着,我创设米老鼠开始营业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出示一道连线题,让学生把物品与它相应的价钱用线连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二层次,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我继续借助多媒体创设米老鼠邀请小朋友去文具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付币活动。当学生选购价值1元的物品时,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付币方法,进行全班交流,从而得出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得到1角=10分。这样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新知,使元、角、分的进率关系能自然、顺利地建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巩固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创设米老鼠要和我们换币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先按要求把1元分别换成5角和2角的人民币,再把5角换成其他的人民币,最后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换币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

  2、我继续借助媒体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组织学生猜一猜米老鼠手中可能有哪三枚硬币,一共有多少钱,这样设计把书中的*题融合到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面值种类不同的人民币可以组成不同币值的钱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初步的创新意识。

  3、创设米老鼠邀请我们去商店购物的情境,组织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1)每组选一名学生戴好米老鼠的头饰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每人用1元钱买1件商品进行付币找币活动,学生进行活动后再全班交流购物的经过。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的机,会,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

  (2)各组更换一名售货员进行第二次购物活动,要求学生用1元钱买2件或2件以上商品,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经过。通过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购物活动让学生体会并解决在实际购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激发学*的兴趣。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付币、换币、找币等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学*,通过小组合作,给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更主动的自己去发现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下《认识人民币》,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三、设计理念

  (1)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

  通过“我来介绍人民币”,“我会分类整理”等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成功的乐趣。

  (2)在游戏中巩固深化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比比谁举的快,人民币王国化妆舞会等有趣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探寻数学课中的人文情怀

  以人民币这一特殊的材料为载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上,努力寻找“人文性”和“数学味”的结合点。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同时又能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尽量挖掘出人民币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并有所拓展。

  四、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难点是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我是通过以下四方面进行重难点突破的: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提炼方法

  第一步请学生独立认一认手中的人民币,把会认的放在白纸上,不会认的放在白纸外。第二步请学生上台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一张人民币,以及说说认识的方法。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方法:1)看汉字;2)看数和汉字;3)看数字。第三步由老师随机点认人民币,在点认的过程中依次引出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第四步用刚才掌握的方法再来认一认白纸外的人民币。这里我考虑到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了不少面值的人民币,有的学生认识全部的人民币,但对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提炼,及时巩固,达到人人都能掌握认识人民币最基本的方法——看汉字和数!

  (2)通过分类整理,系统认识

  虽然学生通过刚才的归纳提炼已经掌握认识人民币的最基本方法,但是对人民币还缺乏一个整体的感知。所以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对手中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单位分类。

  2)根据材质也就是纸币硬币分类。

  3)根据面值分类。

  这里我会首先出示根据单位分类的成果,请学生分别找出单位是元,单位是角,单位是分的人民币有哪些,并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人民币三个单位对应的面值。

  出示纸币和硬币分类成果时,请学生说说硬币、纸币的优缺点。

  出示面值分类成果,让学生感知同一面额的可能会既有纸币又有硬币。

  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在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

  (3)拓展深化,培养人文情怀

  出示所有的人民币,请学生来思考除了用看汉字和数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是看颜色。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出发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思维多样化。

  同桌合作再来观察人民币,找找人民币中藏着的知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和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充分展现数学课堂中的人文情怀。

  (4)联系生活,掌握元角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五、练*设计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练*设计都是以游戏为载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1)比比谁举得快

  老师报,学生找到相对应的人民币并举起来。

  (2)化妆舞会

  请学生猜猜带着面具的人民币,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这里特别出示了一组颜色较相*的人民币,2元和2角,让学生体会到最准确的判断方法还是看数和汉字!

  (3)换钱

  书P48 这一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基础上,通过换钱游戏,让学生掌握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以及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面图形的拼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这里主要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感知*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一些关系。教材把感知*面图形的特征和感知*面图形的关系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这个内容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动,体会和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感知*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这一课时主要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地动手操作中认识*面图形的特征,感知*面图形间的关系,从而学*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事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三)教学重难点:感知*面图形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参与课堂学*;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气息。因此,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几何模型。在课堂导学中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具体的方法如下:

  1、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与图形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以上两点,在每一个操作活动前,我都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然后在动手拼一拼,验证自己想的和拼的是否一样。

  2、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建立几何模型

  创造操作的机会,给足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图形的特征和联系,在实践中进行探究性学*,从而建立几何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3、深化导学课堂,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学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实效性,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利用生活中一些*面图形的拼组(地板砖、墙面砖)应用引入新课,这样熟悉的图片,学生会感觉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它离我们是这样*。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最后我又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找出一些*面图形的例子。

  【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图片)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想看吗?认真观察它们是由哪些*面图形拼组成的(课件出示)学生欣赏。

  师:你们自己想拼一拼吗?今天我们就来学**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中的*面图形的拼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到原来*面图形通过拼组可以变成很多漂亮的图形,以此激发学生也想要拼一拼的欲望,为新知的学*奠定情感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活动导学

  (一)引导探究——长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面图形。

  2、摆一摆:利用手中的图形拼一拼。

  3、说一说: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4、小结: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学*长方形的拼组,在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先动脑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然后动口说一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一些数学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空间观念,为后面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师:你能用几个正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1、出示要求

  (1)想一想: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2)摆一摆:利用手中的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把你拼成的图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自主探究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可操作的`学*提示,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一步步地进行自主探究,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理解几何感念,提高自主学*的有效性。

  三、趣味导练(课件出示)

  师:小精灵聪聪看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想出几道题考考你们,敢挑战吗?

  1、认真观察,下面的哪两个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

  2、在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不能拼成正方形的后面打×。

  设计意图:教材给定的图形非常特殊,如长方形的宽是长的一半,本节课图形的拼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拼组必须是一样的图形才能拼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建立了几何模型,*面图形的特征是否真正掌握。

  四、拓展延伸

  (一)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师:利用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呢?

  1、学*提示:

  (1)想一想,你准备拼成什么图形,需要几个三角形。

  (2)拼一拼:利用手中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和你想的是一样的吗?

  (3)说一说: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2、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

  (二)联系生活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利用了*面图形的拼组,你能说一说吗?

  (三)欣赏拼组的图形。(课件出示)

  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

  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

  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

  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

  二、教材分析: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说学情: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

  说设计思路:

  1、从学生实际经验入手, 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轻松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4、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互相带动。

  5、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利用教材,同时通过完成填空回忆整理本课所学知识。

  说课前准备:

  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二、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说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按质地可以分为哪两类?

  二、新课教学。

  (一)联系生活,经验转换知识。

  小凡喜欢吃奶糖,小卖部里1角可以买1颗,今天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么想的?(1角1颗,1元=10角,1元2角=12角,买10颗,还有2角买2颗,一共可以买12颗)

  小红的奶奶给了她一些1角的零钱,她数一数一共有12角,小红想换成整钱,可以换成几元几角?(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样想的呢?(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换成1元2角)

  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换钱,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换钱游戏。

  教师指名一名学生配合先示范: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换成角票。师:当然可以,给你38角。你算算对吗?生:1元等于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对了,谢谢你。

  师: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钱换成整钱可以吗?生:没问题。10角换1元,20角换2元,一共换2元6角。同座学生模仿做换钱游戏。

  (二)设境激趣,合作实践学*。

  谈话过渡:学会换钱,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欢的地方——东东超市

  课件出示货品图片和价格标签(例6),让学生认一认,学生自由说自己认识的价格标签,表示多少钱?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小圆点左边表示几元,小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现在一般情况下物品的价格都标到角。

  游戏巩固:看看谁的反应快(完成50页做一做)

  把写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和对应写有几元几角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学生,拿物品图片的学生先举起来,拿对应的卡片的学生快速反应。全班一起订正。

  谈话过渡:超市里还有许多东西,课件出示物品及标价(例7,51页及“做一做”内容)现在我们同座每2个同学为一组任意选购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计算出应付的钱到“收银台”(老师处)结帐。

  学生分小组购物,老师在“收银台”检查每组学生的计算和拿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对有问题的学生马上辅导。

  三、知识整理。

  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复*本课学*内容。今天同学们学得真好!一节课可学了不少知识呢!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50页和51页的例5、例6和例7,你能把书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吗?

  学生看书填空后,课件出示书上50页、51页内容,师生一起逐空订正,从而达到整理知识,总结全课的目的。

  四、课后练*。

  在家长的陪同下做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要求自己看价格标签,自己计算金额,自己付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效率有待提升。

  三、设计理念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

  四、说教法: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9)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本10份

  上周二上午第二节课,第二轮听课轮到我讲课,这次第二轮听课,我讲的是五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现在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简单了,少了一些复杂的人民币的计算,但是也有一些计算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我先带着学生学完了第六单元,然后再回头来学*第五单元。周三教研活动评课时,本组老师们提到了一些建议,加上我自己的课后反思,整理如下:

  一、课件下载修改使用的问题

  因为自己的技术水*有限,*时讲课使用的课件,我一般都是从网上下载后,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认识加以修改,让这个课件能为我所用,适合我用。以前都是这样修改,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与纰漏。谁曾这次竟然非常麻烦,我也是先下载了一个课件后,因为白天在学校里学校班级的事情太多,没有大空修改,于是上周四下午下班后我没有回家,从下午5点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点多,全部修改完后我保存好后,还想再欣赏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劳动成果,谁知再次打开课件后,所有我修改后页面上的图片,全部都变成了红红的大大的×号,我着急得不得了,后来经过自己研究询问同事,得知这个课件原来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来图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没办法恢复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里9点,重新自己再制作课件。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下载课件后,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确定如何使用、修改。

  二、老师们提到的一些建议如下:

  1.课本上创设情境的环节,是出示了三张小朋友购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没有利用这个情境图,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经常喊的一句加油口号“加油努力,一切为了人民币”,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大声齐喊这句口号,我的想法是既能激发他们的学*热情,又能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评课时老师提到这句口号*时学生喊着玩就罢了,不能拿到课堂上使用,因为毕竟这句话的价值观有偏颇,人不能只一切“向钱看”,我感觉有道理。

  2.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辨认人民币,还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节约用钱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学内容也不少,老师们建议可以把前面的节约用钱简单一提,把欣赏节约用钱的名言警句可以视时间,放到后面拓展补充。

  3.小组讨论交流认识钱币后,让学生汇报有哪些辨认标志的时候,老师么建议可以找学生在前面带着同学们一起找,下面的学生在自己的钱上也指一指,这样印象更深刻。

  《人民币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的知识,这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后我觉得具有启发和收获的地方有以下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 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通过兑换游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学*的兴趣。

  二、创设自主、合作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自主探究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势与热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全班36人*均分成4组,各组围坐在一起。在认识了人民币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有的同学分成纸币和硬币,也有的同学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我都给予了肯定。整个过程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掌握了人民币的认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数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操作活动和欣赏中初步体验数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我制作了超市购物的相关课件,准备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及有关人民币的图片。一幅幅各民族人物的头像图,一张张名山大川的图片,各种符号……给数学课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借助小小的人民币体现了人与社会的结合,在这里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而且渗透了文化交流。这个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增加了数学鉴赏的体验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

  四、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是本节课的又一主题。

  根据学*知识的性质特点,这节课我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 。如给人民币分类,不同的付款方式等,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从感性到理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及时交流,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五、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节课我实现了预定的情感目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用过人民币后要洗手的好*惯,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造轻松的学*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课内容是浙江版《快乐生活》一年级上册中的教学内容。由于上学期学生对于分辨数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把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到这学期。教材中安排了3个内容,分别是认识1角人民币、认识5角人民币和5个1角是5角的关系。这节课我设计的是认识1角和5角人民币,课前学生们已经能熟练分辨数字,学*了“角”这个字,具备学*这节课的基础知识。

  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1角和5角的人民币,能正确辨别。

  2.知道人民币的两种形式,掌握辨别人民币的方法。

  3.知道钱的用途,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钱的名称—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用途。

  2.让学生感受人民币两种形式—硬币和纸币,让学生体验。

  3.通过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认识方法,认识1角和5角人民币。

  4.体验人民币的用途,设计用5角钱买棒棒糖,让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大小

  有初步的概念。

  5.认识1角和5角的纸币,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我淡化了教材中1角和5角纸币的认识,省去了1角和5角硬币背面图案是认识。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要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认识硬币和纸币这个环节中,我初步的设想是让学生看课件了解一下。刘老师提出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课堂中我就让学生自己摸一摸硬币和纸币,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能很快知道硬币和纸币的区别。在巩固练*中,我让学生体验用5角钱买棒棒糖。现在学生能知道5角钱能买到棒棒糖,而1角钱不可以,更进一步知道了1角和5角的区别。经过学生自身体验学*到的知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2.要注重方法的讲解。这节课我强调辨认人民币中数字和单位文字这一种认识的方法,充分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辨别,A组的李启能较好地掌握方法去认识5角的硬币和纸币,并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对于其他B组这个方法认识较困难的学生,我增加了形状大小的对比和颜色的对比,希望学生能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

  3.训练方法要循序渐进。在认识1角人民币时,我考虑到1角钱的硬币比较小,学生认识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先认识放大的图片然后再过渡到认识实物。在认识5角时,我考虑到5角硬币颜色特殊,学生认识起来应该没有问题,所以在认识5角时就省去了一些环节,所以在最后巩固练*时学生认识5角就没有认识1角那么熟练。

  4.课堂上要加入实物投影仪。在课堂上用到的实物硬币次数比较多,如果课堂上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对比,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人民币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看似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却成了孩子学*的难点。

  对于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不少学生根本搞不清楚。

  于是我从实际生活出发,例如一分钱根本买不到东西,一角钱可以买一颗糖,一元钱可以买10颗糖。从这个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单位的大小。

  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用口诀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8元=()角

  “元”和“角”哪个单位大?

  学生会说是“元”大,用口诀:大化小,就变多。(大大)

  例如500分=()角

  学生会说分小,用口诀:小化大,就变少。(小小)

  人民币的加减法更是难点

  很多学生虽然会认,但是并不会算。

  这一知识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很难。

  例1:5元5分+3元5角5分=()元()角()分

  看到那么长的一个算式,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心理恐惧。

  我让他们先把这个想成很简单的算式,从“分”开始加,分加完后到“角”,最后到“元”。

  编成口诀就是:看到加,从“分”开始加。

  例2:8元4角—3元5角=()元()角

  减法的运算遇到退位和不同的单位就显得难了,

  于是我又编了一句口诀:看到减,单位化成一个样。

  兴趣是学*的重要动力,我在设计《认识人民币》这课时,充分利用“兴趣”这一手段。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购物的课件。联系学生生活,贴*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兴趣。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中我还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在模拟购物活动时,利用生活经验的再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认识人民币的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渗透:**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人民币的分类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意识。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也是利用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在教学设计中,要尽量体现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对分币的陌生,应该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5分是5角吗?”让学生来展开讨论,虽然可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给人民币分类的活动没有组织好,充足的时间是探究的保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其次是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我对此又估计不足。第二是认为分币很少用到,便想轻轻带过。其实这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分币的认识同样重要,虽然分币不大使用,但是让学生建立元、角、分的观念,理解元、角、分的关系,分币的认识不容忽视。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教学上着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本节课的教学适当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新课标精神。整节课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串成一体,这两个小精灵成为同学们学*本节课的伙伴,它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也可以自己遇到难题,让同学们帮助解决,激起学生学*本节课的兴趣。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导入部分由教师出示玩具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问:“买这个玩具熊用多少钱”,到看录像,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要使用到人民币,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b、新授部分以聪聪和明明的对话导出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关系,从而使学生知道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分两层

  第一层开放题:一件小玩具是1元1角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钱,这样拓展了学生的多重思维。最后在多种方法中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

  第二层“小小超市”: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在情境教学中进行,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2人一组或4人一组,此时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

  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多种活动紧紧围绕“认识人民币”展开,力争体现新课标,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价值的数学。

  一年级学生的学*都是在具体情景中进行教学的,特别是认识人民币,更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他们需要在活动中体验、认识、了解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所以本节课就通过创设生活中购买杂志这个情境引入。

  人民币中的解决问题主要使学生理解,并初步学会使用尝试调整策略和罗列策略。尝试调整策略主要是:先随便选两本算一算,再根据结果调换调整。罗列策略主要是:先任选一本,再有顺序的试算。

  例题设计了四种杂志,单价分别是:5元一本、6元一本、8元一本、7元一本。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学生对“正好”是什么意思,说的很明白,正好就是买了两种杂志后,钱没有多余,全部用完。但由于课本中的四个数字都非常小,数量关系简单,学生一眼就能看出6+7=13,8+5=13,知道选那两种合适。

  看着学生跃跃欲试,我就说:明明也挑选了两种杂志,可是,他算来算去钱不够,是怎么回事呀,你能帮帮他吗?

  这样一下就拉*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调动了学生想表现,想帮助他人的的积极性。这样他们就不再认为下面教的两种策略多此一举了,就会认真的跟老师的思路走了。

  先教尝试调整策略,明明先任选两本,选单价是6和8的两种杂志,一算,14元,比13多了,怎么办?学生很快知道,得把其中的一本换成便宜的。究竟换哪种呢,学生说先定一本,把另一本换成便宜的。通过学生的帮助,明明调换好杂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当总数大于13时,这两个数都选大,了,肯定得把其中一个数换成一个小一点的数。尝试调整策略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灵活的解决问题,并且间接的巩固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罗列策略在这里主要是有序的“试算”,体现的思想主要是有序的思考。教学罗列策略时,我说:兰兰也想去帮助明明,她对明明说:可以先选定一本,然后按顺序一本一本试。随后学生和兰兰一起感受罗列策略的运用。

  学生经过这两种策略的学*,对于难于解决的问题就可以用尝试调整和有序思考的思维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当数据较大时会非常有效。

  教学中还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定要不断完善。

  1、有购物经验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活,课后要做进一步的拓展。

  2、学生有一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如何互相整合意见,学生仍然存在困难,合作学*时倾听意识模糊,需要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中,进一步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效率。

  3、合作式学*,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多的班级,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一部分同学成了观战者,需要老师、小组长、小组同学密切关注,引导他们也要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4、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组织所有学生有效学*。

  5、教具准备不够充分,老师自己可以准备能够在黑板上粘贴移动的钱币,也可以帮学生准备小信封装好钱币,让学生操作完后能够及时摆好。

  起初,我选课题的时候就很纠结,是选课堂比较容易掌握的算理新课,还是这种课堂很“活”的操作应用课,最后还是决定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固有状态。在这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几次试课的效果都不如人意,期间多亏了师傅张迎春老师的耐心指导,最后呈现的效果对比上学期末的汇报课还是有了质的进步。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城南的一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现在的状态较之学生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虽然目前我还只有一年的功力,但我会继续汲取养分,在慢慢积累中,实现更好的自己。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4篇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供大家赏析。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

  这一周多主要让孩子认识了人民币,没想到会这么困难!累的我嗓子都快不出音了,孩子还是晕晕乎乎的!好郁闷!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再次反思,发现根源可能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与生活的脱节:

  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或练*题中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有关5套人民币的知识,可是只是匆匆认识,毕竟不是孩子们每天所见的,可效果不是很好,遇到旧版人民币的图时大多学生不认识,尤其是现在几乎不用的2元钱。还有孩子们年龄小,*时接触人民币机会少,他们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可能只限于收几百元压岁钱,绝大部分还是家长保管,*时家长很少让孩子自己去买物品,偶尔买的也多限于一两元的小东西,接触较多的是5角和1元,其他的几乎很少接触,所以他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难度,更不用说兑换人民币和买卖物品的计算,他们掌握起来更困难。

  2、学具的缺乏使得学*成为纸上谈兵:

  考虑种。种因素,害怕让学生带人民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没有让孩子们带学具,致使学*这部分知识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操作,完全是靠想象完成,效果当然不理想。

  3、家庭教育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学*差异大:

  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学*差异很大,*时在家家庭教育氛围好点的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强,可能接触人民币比较多,他们掌握起来又快又好,都能为那些掌握不好的孩子当老师,相反那些*时不大接触钱的孩子学*起来特别费劲,

  总之,我觉得这个单元安排在一年级学*,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很难,太容易理解,如果等孩子上了二三年级,也许这些就不用我们这么费劲了。真希望教材能够考虑孩子的实际,做些适当调整。

  面值一样的的人民币互换,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一年级的孩子小如果拿大额的人民币在课堂上进行交换游戏,会发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既能让孩子们拿着大额钞票互换,又能避免大额钞票带来的麻烦,我让他们提前把100元、50元、10元、5元等每个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复印,并剪下来作为学具备用。

  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做游戏,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游戏。首先我找了几个大个的同学上前面来,分别举起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又找了几个中等个子的孩子分别举起了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最后找了几个小个子的孩子分别举起了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先让他们分别以元、角、分为小组,在小组内按面值的大小排队(一样的排在后面)。之后,座上的同学做指挥,换前面的人民币。如:一组生:我给二组一张十元的人民币。二组生:我还一组两张五元的人民币。前面的孩子配合着移动。立刻,孩子们的兴致都上来了,纷纷跃跃欲试。游戏进行几次之后,孩子们的兴致空前高涨,都想参加,都想换钱。这时我有让他们四人一组,进行换钱游戏。这样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学到了知识,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乐。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