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反思 >

欣赏课的教学反思实用五篇

日期:

  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1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2

  每个学期的第一单元都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知识含量高、内容深广,很有探究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那么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呢?认真反思之后,我想,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经典的美术作品,不仅体现着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反映出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学好这类课首先要激起学生学*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的欲望。

  1、把知识融入故事当中,用故事来吸引学生,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熏陶。

  3、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欣赏课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的兴趣。

  二、合理选择欣赏的作品。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二是范图的欣赏,三是同龄人的优秀作品欣赏,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如雕塑、建筑以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在选择欣赏对象时,我觉得应该尽量选择难度不大、不冷僻、形式感强、体现鲜明个性的作品,还可以选择一些有故事情节、宗教或历史背景的作品。

  三、教会学生欣赏的方法。

  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会造成教师的热情投入换来学生的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的人。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讲遍美术史上的名作,要想让学生欣赏更多的作品,就应让学生学*欣赏的方法。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方面就让学生首先从感观上去体会,然后通过介绍不同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欣赏不同美术作品时观察点,并在实践中总结,使学生具备学*的主动性。

  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欣赏:

  1、了解作品欣赏程序,学会欣赏经典美术作品。

  (1)看到了什么?能够对画面直观的形象进行赏析,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

  (2)细致观察。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

  (3)了解相关背景。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生*、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能够加深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

  2、学会运用美术语汇。

  (1)描叙——形状、质感、空间、形体……

  (2)分析——节奏、均衡、动势、对比……

  (3)解释——内容、题材、感觉、象征意义……

  (4)判断——视觉传达、观念、风格、审美价值、实用价值……

  3、从欣赏中学会创作。

  围绕欣赏,获得艺术的再创造,借鉴艺术家的思维灵感,使学生学会创作。

  总之,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就是艺术的感知和体验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体验、情感感知、与其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艺术的快乐并积累审美的经验。希望今后我的课堂能够做到快乐教学,快乐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美术带给他们的全方位的享受。

  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3

  七年级的第一课“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是初中阶段美术学*的第一课,从小学美术学*到初中美术的学*是一个台阶式的提升,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了解、学*内涵的阶段。本节课的内容是欧洲*代风景画、静物画,是绘画朴实、接*生活的题材。从*常的景物中发现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的一个新的起点。

  我改变了以往那种教师主动介绍,学生被动听的模式,进行了角色的转换。在引导阶段,首先让同学们交流了对风景的看法、认识,以及对书中画面的认识和体会,学生们的想像力和理解能力确实是很丰富的。例如分析《雪中猎人》这张画,他们在没有任何资料、任何参考建议的情况下,分析画面的人物、景色,从而引申到风景画的内涵。像《静物》从画面内容到某种象征意义,同学们都能逐一进行分析,虽然有分析欠妥的地方,我也没有进行评述,而是布置在课下查阅资料,了解画家的风格、特点、作品所处的背景,或一些有趣的轶事等等,下节课就留给同学们共同来交流。在第二节课,同学们找来了大量的资料,每一小组都纷纷来交流他们查阅的画家、作品的分析和一些有趣的轶事,他们热情很高,气氛活跃,一直到下课,同学们也没有说完。我还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对这节欣赏课的兴趣浓厚,发言积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了基础。

  整堂课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等等。这种角色的转换,学*方法的变化,增强了学生学*兴趣,学*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中我通过启发诱导,强调研究性学*,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方法,对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眼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一线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好时机,认真研究和探索新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学*特点,改进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做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领路人。

  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4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讨论的焦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音乐课程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处在一种尴尬境地,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校 音乐欣赏课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大学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不同。它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学*氛围,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教材选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和教学大纲要求决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材品种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加上教师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应根据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需要择优选用,高校领导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由此可见择优选用音乐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对知识结构的挖掘和构建,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从学科综合知识的角度来提高音乐分析能力均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连贯性。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更需要有效地在音乐课程中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课前如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实施的方向和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它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南针”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教师在上一节课时,要想实现哪些课堂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必须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时去理解其音乐内涵,突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思想等多元化方面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弄清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②基本能力。学*、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③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整体功能,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上的有机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挑战自我的机会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感染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显著。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例如: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一些小型的民族歌曲演唱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等,再用精神奖励的方法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讨论、评价,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学*兴趣。

  老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做好铺垫。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只有提高学生们的学*兴趣,学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思考、多练*、多比较,寻找出自己的问题,促进自我能力的、基本技能的提高,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高校音乐欣赏课即是一种艺术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唯美的艺术,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教师自身首先应被音乐课的魅力深深地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己”。

  参考文献:

  1.李*.关于改革高师音乐传统教学模式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3).

  2.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5

  不经意间,我随手打开《中小学音乐教育》。章连启老师撰写的《课评之反思——参与“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象评比”活动有感》一文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反复阅读,细细品读那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刻内涵。章老师在围绕“关于不适度地强调学科综合的问题”的论述中对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实践及这次评比活动的部分课例谈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探究的主要对象不是音乐,而是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或人文学科——如舞蹈、美术、文学等。音乐成了学*其他学科内容的陪衬”。这不由得引发了我对前不久执教的音乐公开课《天鹅》的深层反思。

  在那堂课上我将音乐、舞蹈、美术结合起来教学。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时引导学生学跳芭蕾舞,而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引导学生创作音乐想象画。特别是为了学生能画好《天鹅》,我还有意请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辅导学生画天鹅,并在公开课上让学生观看了一小段天鹅的生活录象,为的是让学生在创作音乐想象画时,能较好地画出天鹅的各种神态。的确,学生不负我望,果真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天鹅,有的在戏水,有的在游泳,有的在飞翔,有的在洗澡。最后我还请学生从黑板上张贴的一幅幅天鹅图中评价出最好地表现乐曲《天鹅》意境的作品。我暗暗窃喜,“音乐与美术的综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可是,课后听课老师并没有过多的褒奖我的这种“创新”之举,而是辛锐地指出,让学生在《天鹅》音乐声中画天鹅,难道真的体现了学科综合的思想了吗?这样做,和美术课上请学生在背景音乐下画天鹅有何区别呢?更何况,还有一些孩子不会画,把天鹅画成了鸭子。那么,音乐和美术应该如何综合呢?他说,我们可以从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启发学生通过不同的线条、色彩等手段来诠释音乐,如音乐强时,线条粗;音乐弱,线条细;旋律跌宕起伏,线条凹凸有致;旋律*稳连绵,线条柔和舒展。

  专家们的话深深地启发了我。是啊,把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是为了更好地拓展艺术审美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而欲达此目的,贵在把二者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切不可公式化。要学生把音乐形象描绘下来,教师应启发每个学生用各自独特的画面构思去表达同一音乐主题。当我们启发学生描绘一幅图景的时候,不应当无形地诱导学生一起去寻找同一种图解,而要鼓励他们去积极寻找各式各样的属于自己的图解。

  通过这次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我真切地意识到我们教师要扎实有成效地开展课改,应深入学*理论,加强实践,并要学会反思,那样才能在正确的改革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欣赏课的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阅读


欣赏课的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1)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十)份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1

  内容提要:音乐欣赏教学包括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的聆听,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地讲解、提示,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20xx年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读》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由此可见要上好一节欣赏课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学校提供设备支持,更离不开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音乐欣赏要注重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独立的见解和感受;要根据学生地域水*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欣赏,恰当的选择电教手段进行辅助。只有如此才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音乐欣赏;简析;理解;分层;电化教学

  20xx年以前,我国的音乐课教学包括四方面内容:唱歌、欣赏、乐器和识谱。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把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领域,丰富了音乐欣赏的内容。音乐欣赏教学成了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纯地听,它的基本任务在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作品的内容。通过音乐欣赏,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且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欣赏教学又无法而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多次听课的感受,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教师的教材简析要详略得当,不要不讲或多讲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在理解欣赏教材透彻的基础上已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教师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内容表达出来,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进入兴高采烈或伤感深重等情感状态。这样,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活动。教师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和愿望,激起情感共鸣,而教材简述是学*课文内容的开端,学生一般是通过听教师口述看教师表演,听音乐旋律来感受感化的。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作以介绍,但这种纯知识型或理论性的介绍尽量删繁就简。要抓住乐(歌)曲的重点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绝对不可以过多地讲解。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总以为应该把乐曲所涵盖的内容要讲深讲透,唯恐学生不理解,结果讲得多听的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后来,通过阅读音乐欣赏教参,方晓得自己教学中的弊端。但同样也存在着另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讲或者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学生,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毕竟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不够深厚,对音乐的理解只能是处在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提示,欣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了。

  那么教师在简短的介绍中应向学生讲些什么呢?

  最首要的两点: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如是声乐曲,那么它是那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如: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这些内容一般在音乐欣赏教材中都会提到。但是对于演唱、演奏者和词作者及作曲家的介绍,教材中有的介绍,有的则需要靠教师去查资料了。另外,声乐曲的演唱特点和风格,以及器乐曲各种器乐知识性的介绍和演奏方法、乐队的配器等知识,就要看每位教师自身对这些技术性知识了解和掌握多少了。背景因素,即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社会中产生过激昂振奋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和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另外,这些作品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如伴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而产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我们在了解了香港和澳门及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之后,再来听听唱唱这些感人的歌曲,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音乐欣赏教学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入手。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就渐渐学会了如何去欣赏音乐。教师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之耳,对于不懂音乐的人再美的音乐对他都没意义。在欣赏音乐教学中切忌过多的作曲式理论分析,学生最讨厌听这些。教师对作品的和各种体裁用简单的A、B、C提示即可,不可过于专业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的音乐作品,句、段、章法并不那么规整,无法用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作曲理论去生搬硬套,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中国的音乐作品大都是表现的一种精神,注重音乐的意境和精神意味,讲究的景外之景、韵外之致,思与景谐,就如同印度音乐的拉格精神。音乐不象文学,它没有具体形象的描写,大都为抽象的理念(旋律美)。因此,我们不能误导学生现在音乐是在讲(描写)什么。音乐的可感形象就每位欣赏者而言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最主要特征。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教师不要框架学生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正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作品,特别是一些*现代作品,决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就如同毕加索的现代化,有的人竭力推崇,但也有的人就是不喜欢。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诸如这是某某大师的杰作、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多好听呀!等等语言威慑诱导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讲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描述的是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色。他们认为春天蝴蝶还没生出来呢。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只要认为描写的是一种景色就可以了。

  在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一些器乐体裁的内容、风格、演奏形式和作曲技法时,教师只可作简短介绍。要让学生根据这些介绍自己去认识音乐和理解音乐。在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时,可选一些较为简单明了的小型作品让学生分析,逐渐提高对音乐句、段、章的认识。初中音乐教材和思考与练*音响资料中有简短介绍。要复听音乐作品,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如我在介绍音乐的主题、副题、呈示、展开、重复、对比;和中国的作曲技法,如:合头、合尾、鱼咬尾、句句双等时,我们可将乐谱抄于黑板或投影仪展示来进行简短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复调音乐作品。就主调与复调而言,复调音乐是高于主调音乐一个层次的。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大师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些复调因素在里面。就是创作或改编的小品也会用复调的技法去修饰一下。复调音乐更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楼台相会中,小提琴与大提琴如泣如诉哀怨缠绵的对比式复调,掐死倒好处地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情感。

  至于复调的技法,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支生性复调:-声部进行,可用同向进行:-↗↗;*行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声部交叉:;简单的图示,一目了然,使学生理解了复调高深的理论。

  三、要根据不同学生欣赏不同音乐,不要用高深音乐难为学生

  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曲,人有高雅与粗俗之分(但这种粗俗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存在着许多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教学水*,基于这一现实,音乐欣赏课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就拿※※市来讲吧,※※市与周围各县不一样,每个县的中心区与五郊四邻又不一样,中心各校区也不一样,音乐班与普通班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的层次进行教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照顾到的是中层次学校的学生,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则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材,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而且必须了解和懂得中外音乐文化知识。但针对各地学校的情况,教学要有所不同,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音乐班学生,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而对于一般的中学生,则要有选择的.教学和简单地介绍了。我曾经到过几个学校听课,课余时间做了一次调查,问学生:你们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更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呢?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更喜欢流行音乐;问现代的流行音乐包括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呗。可见现代的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的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的大呀!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

  就流行音乐而言,早在《学校审美教育全书》中有这样的解释: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概念,在20世纪中,常有人把通俗易懂、轻快流畅、比较接*古典音乐的顺乐或音乐喜剧(例如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称为轻音乐,把时尚流行的歌舞,特别是通俗易懂的歌曲称之为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包括各种形式、各种体裁的声乐曲和器乐曲(例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一些歌舞音乐、电视配乐以及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乐)。就流行音乐的特征:通常短小精练,器乐曲常作机械的反复和简单的变奏,而且多即兴演奏。并且认为流行音乐多为此时此地的创作音乐,多数未得到公认的经典之作,因而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欣赏者具备较高的欣赏水*去正确认识它。但就目前中学生认识水*而言是达不到这个层次的。我不赞成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当前一些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教学一些大陆的、港澳台的以及国外的一些流行歌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引起我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在音乐课上,应该开发学生的审美与能动能力。音乐教师更不能听之任之,学生说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教师就教学社会上流行的歌曲。我们不能说流行歌曲都不好,但是现今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流行歌曲,格调低下,歌词不伦不类,对学生起不到激发向上,积极进取,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但我也不反对对流行歌曲加以疏导和介绍地去欣赏,因为他们毕竟是在社会上和青少年心目中影响面太大了,一定要改变学生认为的流行音乐只有流行歌曲的不正确认识。对不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教育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的联系。这时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而且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要求的。

  四、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但不要盲目随意

  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一段乐曲或歌曲光听教师的弹奏或演唱远远达不到欣赏的效果。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运用直观形象手段,通过放录音、幻灯片、影像资料等手段,能够将作品更准确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较易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内涵的能力,并陶冶情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先放一段录像,动静并置、远*呼应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理解。一群牧羊迈进朝霞,山村姑娘提着篮子走向村野--提示乐曲内容清晨放牧的情景,碧草青青,溪水潺潺;一群顽童们正在忘情地追逐嬉戏--暗示乐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星星点点的茅屋农舍,家家户户的缕缕炊烟;小姑娘头上清新秀丽的野花,还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衬托着乐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再配上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曲调,这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去理解作品、深情投入地欣赏乐曲。

  但是电教手段的运用也要慎重选择,切勿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在媒体选择及运用上要注重实效,从音乐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比如,欣赏音乐《天鹅湖》片断,虽然教材上写明了教学内容是了解什么是舞剧音乐,重点也是欣赏音乐,但在媒体运用上电视及DV就要比录音机的效果好。它能够把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帮助自己来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思想,同时,也明白了舞剧音乐与其他音乐的不同。

  运用电教手段,省时高效,声、形、图、文并茂,可以创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激活音乐课堂使学生大道乐的境界,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唱歌及欣赏水*。但是电化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相信经过教师们不断去努力求知、探索,音乐电化教学的前景将更为为壮观,电化教学之路也将越走越实。总之,要组织好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辛苦和智慧,需要教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展示出自己的才艺、发挥出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才会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xx)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懿颖(20xx)《谈音乐教材中的有关问题》中国音乐教育

  [3]杨兆新(20xx)《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2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对音律、节奏来感受于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音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良好的*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音乐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氛围开放自由;

  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直接影响欣赏的效果与质量。要让听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首先从听入手,“听”包括“精听“和“泛听”。精听:指学生反复听,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去进行分析、感受、鉴赏,直到从中听出“味”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灌输性的讲述,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等、开放的氛围。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提出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培养孩子们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

  二、建立*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有人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是富于想象的时段。用音乐的闸门,培养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学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使学生自主学*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设计让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音乐的`感受,音乐中用了哪些乐器?分别表现了自然界的什么声音?让学生自己创造自制乐器来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营造出学生乐学。在欣赏《鳟鱼》时,我也是将两种不同形式的《鳟鱼》音乐让学生欣赏,一种是乐曲,一种是合唱。目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考、激活课堂,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设计提问:这两首音乐表现同一内容,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这一提问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接着,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乐曲是由多种乐器演奏的,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而合唱声音优美,具有感染力。这样使音乐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三、创设创造性课堂,组织创造性活动;

  创作音乐旋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困难的环节。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和挖掘创造思维的手段。课堂上我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创作兴趣与自信。在认识唱名do、re、mi、三个音后,我让孩子们玩“找朋友”的游戏,增进学生合作意识。请几位同学分别戴着画有do、re、sol的头饰找朋友,如两个“do”音在一起便是“do 、do” ,如两个do 在一起而re站住一边,便是“do 、do 、er ”。通过找朋友的方式创造出旋律,整理好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自己唱出自己编写的旋律。同时还选择一些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学生熟悉、喜欢的儿歌,辅导学生编配上旋律,让学生唱出来,选出编得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全班同学学唱,这样不仅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而且挖掘了学生即兴创作的潜能。

  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图形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情绪的音乐也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在欣赏《杜鹃圆舞曲》时,我启发学生:“从音乐中你想到什么情景?”鼓励学生把想象的情景说一说。接着再听,请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来区分两段音乐主题,让孩子们在音乐中用图形和颜色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同学用了蓝色、红色。我问他们选择的原因时,他们说因为这些颜色都很明亮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很相符。音乐、色彩、图形的结合给了学生很深刻的刺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在一种自由而富有感情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其思维也活跃起来,他们的色彩感觉、音乐感觉都得到发掘与提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音乐本身就是创造,创造精神的培养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很好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老师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3

  我尝试的进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精心的设计了一堂京剧艺术欣赏课的探究合作式的教学。

  认知:

  通过对现代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了解中华民族国粹——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伴奏乐器的种类等内容。

  情感:

  1、通过协作、兴趣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对自己民族的'国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研究,感受她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构建爱国情感。

  能力:

  1、教师的引导下,实践体验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初步学*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能与小组成员协作学*。

  4、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根据自己的研究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不断反思的*惯。

  活动流程:

  1、播放一段(VCD)现代京剧的唱腔选段《智取威虎山》中的《迎来春色换人间》。

  2、出示课题,提问:“通过欣赏这段京剧,你能感受到京剧艺术有那些特点吗?”

  3、组织学生学*,教师指导归纳。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3种因素,体现了京剧的综合性;所有这些综合的艺术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创造舞台形象、表现剧情内容服务的,这体现了京剧的戏剧性,具体体现为:音乐人物性格化、行当化和戏剧情节化;京剧与各地的民歌、歌舞、器乐、曲艺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京剧演唱又是相当专业化的,必须由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表演,这体现京剧的民间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4、启发学生:“你们还想了解有关京剧更多的内容吗?还想了解京剧的那些方面的内容?”

  5、学生之间提问、交流,确定研究专题(京剧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伴奏乐器的种类……)。

  6、教师总结,帮助形成协作兴趣小组。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4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如:用懂音乐的耳朵来聆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慧的眼睛来捕捉人类、大自然乃至宇宙的美的瞬间;用稚嫩的双手描绘出心中充满童真的音乐的蓝图。),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敏感性。那么,作为音乐教育者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我认为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从课内,切忌音乐教师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政治理论课,应该让“乐、情”始终贯穿整个音乐课堂。

  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师紧接着再趁热打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此引导后的效果如下:学生们有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有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有跃跃欲试想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的……教师只需微笑地带着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您的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表达方式作出一定的评价,您的第一个想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的目的就已经在自然而然中达到了。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5

  内容摘要:“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领域,本文针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根据学生厌听音乐的现象,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去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进行了重开放式地提问题和重体验式教学法两方面的浅谈与描述。

  关键词:音乐感受能力开放式体验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6

  不经意间,我随手打开《中小学音乐教育》。章连启老师撰写的《课评之反思——参与“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象评比”活动有感》一文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反复阅读,细细品读那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刻内涵。章老师在围绕“关于不适度地强调学科综合的问题”的论述中对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实践及这次评比活动的部分课例谈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探究的主要对象不是音乐,而是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或人文学科——如舞蹈、美术、文学等。音乐成了学*其他学科内容的陪衬”。这不由得引发了我对前不久执教的音乐公开课《天鹅》的深层反思。

  在那堂课上我将音乐、舞蹈、美术结合起来教学。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时引导学生学跳芭蕾舞,而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引导学生创作音乐想象画。特别是为了学生能画好《天鹅》,我还有意请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辅导学生画天鹅,并在公开课上让学生观看了一小段天鹅的生活录象,为的是让学生在创作音乐想象画时,能较好地画出天鹅的各种神态。的确,学生不负我望,果真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天鹅,有的在戏水,有的在游泳,有的在飞翔,有的在洗澡……最后我还请学生从黑板上张贴的一幅幅天鹅图中评价出最好地表现乐曲《天鹅》意境的作品。我暗暗窃喜,“音乐与美术的综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可是,课后听课老师并没有过多的褒奖我的这种“创新”之举,而是辛锐地指出,让学生在《天鹅》音乐声中画天鹅,难道真的体现了学科综合的思想了吗?这样做,和美术课上请学生在背景音乐下画天鹅有何区别呢?更何况,还有一些孩子不会画,把天鹅画成了鸭子。那么,音乐和美术应该如何综合呢?他说,我们可以从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启发学生通过不同的线条、色彩等手段来诠释音乐,如音乐强时,线条粗;音乐弱,线条细;旋律跌宕起伏,线条凹凸有致;旋律*稳连绵,线条柔和舒展……

  专家们的话深深地启发了我。是啊,把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是为了更好地拓展艺术审美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而欲达此目的,贵在把二者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切不可公式化。要学生把音乐形象描绘下来,教师应启发每个学生用各自独特的画面构思去表达同一音乐主题。当我们启发学生描绘一幅图景的时候,不应当无形地诱导学生一起去寻找同一种图解,而要鼓励他们去积极寻找各式各样的属于自己的图解。

  通过这次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我真切地意识到我们教师要扎实有成效地开展课改,应深入学*理论,加强实践,并要学会反思,那样才能在正确的改革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7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育中“美”的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几点反思,和学者们共同探讨此类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 音乐欣赏 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感的艺术,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的体现,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的共鸣。”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育中“美”的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经常反映出“听不懂”、“没兴趣”等情况。笔者认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合理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首先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

  心理学研究: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进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兴趣是一种基本动力,它使学生与音乐之间保持联系,不断了解音乐、聆听音乐、学*音乐进而享受音乐并且用音乐美化人生。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摆脱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哪儿,注重如何将学生的兴趣点合理地引导到课堂内容当中。

  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为方向

  有了良好的学*兴趣作为前提,音乐欣赏的课堂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以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听得懂”、在课堂下“懂得听”。在音乐鉴赏课程当中,我们教师要完成的内容有很多。例如:欣赏内容的所属分类、音乐的主题思想、音乐家的*生事迹、音乐创作的背景故事以及获得更多音乐素材的途径。使学生理解一首作品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表达内心思想的艺术。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合理地引导学生如何去鉴赏音乐。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准备好充分的资料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以多媒体设备辅助课堂教学

  科学技术的日渐发展使得音乐欣赏课的授课形式得以多样化进行。传统的板书式、挂件式的材料在现代课堂中所占比例已越来越小。

  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使得写板书的时间大大节省,而且能够清晰、高效地表述课堂内容,快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上,文字、音频文件、图片文件、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材料都可以充分结合到办公软件中。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只要课前认真细致地准备,就可以做一个精美的课件。不仅如此,由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发行、北京艾缪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电子音乐配套软件更是为中小学音乐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该软件将课本中的歌曲以乐谱(简线兼备)、音频、视频的形式组合起来。而且还配套了节拍器、音频在线移调等功能,是音乐课堂教学上的一个巨大改革,为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前前后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谓是音乐教师的福音。

  四、以本土音乐素材丰富课程内容

  “音乐教材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方法、学校的教学环境与设施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学*兴趣产生重要影响。” 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不能将课程的内容限定于课本之中。应结合本地、本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具有本土、本校音乐特色的课程资源,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将它们融入到音乐欣赏的课堂之中。音乐欣赏的课程中融入本土音乐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料易于搜集、整理;本土音乐大多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学*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将来的生活中得以体验;等等。

  *些年,全国各地学校都在积极配合国家的政策,认真开发校本课程。这就要求在开发中对本土音乐素材的充分运用。如若能够搭配计算机技术,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的电子音乐软件开发为启发,建设具有本土音乐特色的电子课件,将对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提高有更大的帮助。

  五、结语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为方向,结合多媒体设备丰富音乐欣赏的课堂,注重对本土音乐的掌握以及运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学生所反映的“听不懂”、“没兴趣”等情况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尹爱青 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杜。

  [2]刘斐 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学*兴趣[J]。大舞台。

  [3]王彤 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初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4]杜静文 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

  [5]孙丽 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

  [6]周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7]赵治华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8

  内容提要:音乐欣赏教学包括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的聆听,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地讲解、提示,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20xx年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读》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由此可见要上好一节欣赏课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学校提供设备支持,更离不开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音乐欣赏要注重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独立的见解和感受;要根据学生地域水*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欣赏,恰当的选择电教手段进行辅助。只有如此才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音乐欣赏;简析;理解;分层;电化教学

  20xx年以前,我国的音乐课教学包括四方面内容:唱歌、欣赏、乐器和识谱。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把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领域,丰富了音乐欣赏的内容。音乐欣赏教学成了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纯地听,它的基本任务在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作品的内容。通过音乐欣赏,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且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欣赏教学又无法而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多次听课的感受,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教师的教材简析要详略得当,不要不讲或多讲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在理解欣赏教材透彻的基础上已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教师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内容表达出来,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进入兴高采烈或伤感深重等情感状态。这样,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活动。教师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和愿望,激起情感共鸣,而教材简述是学*课文内容的开端,学生一般是通过听教师口述看教师表演,听音乐旋律来感受感化的。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作以介绍,但这种纯知识型或理论性的介绍尽量删繁就简。要抓住乐(歌)曲的重点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绝对不可以过多地讲解。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总以为应该把乐曲所涵盖的内容要讲深讲透,唯恐学生不理解,结果讲得多听的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后来,通过阅读音乐欣赏教参,方晓得自己教学中的弊端。但同样也存在着另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讲或者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学生,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毕竟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不够深厚,对音乐的理解只能是处在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提示,欣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了。

  那么教师在简短的介绍中应向学生讲些什么呢?

  最首要的两点: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如是声乐曲,那么它是那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如: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这些内容一般在音乐欣赏教材中都会提到。但是对于演唱、演奏者和词作者及作曲家的介绍,教材中有的介绍,有的则需要靠教师去查资料了。另外,声乐曲的演唱特点和风格,以及器乐曲各种器乐知识性的介绍和演奏方法、乐队的配器等知识,就要看每位教师自身对这些技术性知识了解和掌握多少了。背景因素,即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社会中产生过激昂振奋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和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另外,这些作品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如伴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而产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我们在了解了香港和澳门及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之后,再来听听唱唱这些感人的歌曲,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音乐欣赏教学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入手。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就渐渐学会了如何去欣赏音乐。教师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之耳,对于不懂音乐的人再美的音乐对他都没意义。在欣赏音乐教学中切忌过多的作曲式理论分析,学生最讨厌听这些。教师对作品的和各种体裁用简单的A、B、C提示即可,不可过于专业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的音乐作品,句、段、章法并不那么规整,无法用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作曲理论去生搬硬套,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中国的音乐作品大都是表现的一种精神,注重音乐的意境和精神意味,讲究的景外之景、韵外之致,思与景谐,就如同印度音乐的拉格精神。音乐不象文学,它没有具体形象的描写,大都为抽象的理念(旋律美)。因此,我们不能误导学生现在音乐是在讲(描写)什么。音乐的可感形象就每位欣赏者而言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最主要特征。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教师不要框架学生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正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作品,特别是一些*现代作品,决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就如同毕加索的现代化,有的人竭力推崇,但也有的人就是不喜欢。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诸如这是某某大师的杰作、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多好听呀!等等语言威慑诱导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讲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描述的是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色。他们认为春天蝴蝶还没生出来呢。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只要认为描写的是一种景色就可以了。

  在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一些器乐体裁的内容、风格、演奏形式和作曲技法时,教师只可作简短介绍。要让学生根据这些介绍自己去认识音乐和理解音乐。在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时,可选一些较为简单明了的小型作品让学生分析,逐渐提高对音乐句、段、章的认识。初中音乐教材和思考与练*音响资料中有简短介绍。要复听音乐作品,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如我在介绍音乐的主题、副题、呈示、展开、重复、对比;和中国的作曲技法,如:合头、合尾、鱼咬尾、句句双等时,我们可将乐谱抄于黑板或投影仪展示来进行简短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复调音乐作品。就主调与复调而言,复调音乐是高于主调音乐一个层次的。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大师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些复调因素在里面。就是创作或改编的小品也会用复调的技法去修饰一下。复调音乐更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楼台相会中,小提琴与大提琴如泣如诉哀怨缠绵的对比式复调,掐死倒好处地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情感。

  至于复调的技法,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支生性复调:-声部进行,可用同向进行:-↗↗;*行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声部交叉:;简单的图示,一目了然,使学生理解了复调高深的理论。

  三、要根据不同学生欣赏不同音乐,不要用高深音乐难为学生

  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曲,人有高雅与粗俗之分(但这种粗俗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存在着许多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教学水*,基于这一现实,音乐欣赏课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就拿※※市来讲吧,※※市与周围各县不一样,每个县的中心区与五郊四邻又不一样,中心各校区也不一样,音乐班与普通班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的层次进行教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照顾到的是中层次学校的学生,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则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材,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而且必须了解和懂得中外音乐文化知识。但针对各地学校的情况,教学要有所不同,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音乐班学生,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而对于一般的中学生,则要有选择的教学和简单地介绍了。我曾经到过几个学校听课,课余时间做了一次调查,问学生:你们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更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呢?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更喜欢流行音乐;问现代的流行音乐包括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呗。可见现代的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的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的大呀!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

  就流行音乐而言,早在《学校审美教育全书》中有这样的解释: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概念,在20世纪中,常有人把通俗易懂、轻快流畅、比较接*古典音乐的顺乐或音乐喜剧(例如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称为轻音乐,把时尚流行的歌舞,特别是通俗易懂的歌曲称之为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包括各种形式、各种体裁的声乐曲和器乐曲(例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一些歌舞音乐、电视配乐以及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乐)。就流行音乐的特征:通常短小精练,器乐曲常作机械的反复和简单的变奏,而且多即兴演奏。并且认为流行音乐多为此时此地的创作音乐,多数未得到公认的经典之作,因而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欣赏者具备较高的欣赏水*去正确认识它。但就目前中学生认识水*而言是达不到这个层次的。我不赞成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当前一些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教学一些大陆的、港澳台的以及国外的一些流行歌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引起我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在音乐课上,应该开发学生的审美与能动能力。音乐教师更不能听之任之,学生说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教师就教学社会上流行的歌曲。我们不能说流行歌曲都不好,但是现今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流行歌曲,格调低下,歌词不伦不类,对学生起不到激发向上,积极进取,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但我也不反对对流行歌曲加以疏导和介绍地去欣赏,因为他们毕竟是在社会上和青少年心目中影响面太大了,一定要改变学生认为的流行音乐只有流行歌曲的不正确认识。对不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教育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的联系。这时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而且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要求的。

  四、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但不要盲目随意

  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一段乐曲或歌曲光听教师的弹奏或演唱远远达不到欣赏的效果。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运用直观形象手段,通过放录音、幻灯片、影像资料等手段,能够将作品更准确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较易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内涵的能力,并陶冶情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先放一段录像,动静并置、远*呼应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理解。一群牧羊迈进朝霞,山村姑娘提着篮子走向村野--提示乐曲内容清晨放牧的情景,碧草青青,溪水潺潺;一群顽童们正在忘情地追逐嬉戏--暗示乐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星星点点的茅屋农舍,家家户户的缕缕炊烟;小姑娘头上清新秀丽的野花,还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衬托着乐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再配上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曲调,这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去理解作品、深情投入地欣赏乐曲。

  但是电教手段的运用也要慎重选择,切勿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在媒体选择及运用上要注重实效,从音乐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比如,欣赏音乐《天鹅湖》片断,虽然教材上写明了教学内容是了解什么是舞剧音乐,重点也是欣赏音乐,但在媒体运用上电视及DV就要比录音机的效果好。它能够把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帮助自己来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思想,同时,也明白了舞剧音乐与其他音乐的不同。

  运用电教手段,省时高效,声、形、图、文并茂,可以创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激活音乐课堂使学生大道乐的境界,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唱歌及欣赏水*。但是电化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相信经过教师们不断去努力求知、探索,音乐电化教学的前景将更为为壮观,电化教学之路也将越走越实。总之,要组织好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辛苦和智慧,需要教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展示出自己的才艺、发挥出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才会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xx)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懿颖(20xx)《谈音乐教材中的有关问题》中国音乐教育

  [3]杨兆新(20xx)《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9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我对*几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 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10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时不积极的同学,*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欣赏课的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2)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实用十篇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1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对音律、节奏来感受于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音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良好的*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音乐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氛围开放自由;

  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直接影响欣赏的效果与质量。要让听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首先从听入手,“听”包括“精听“和“泛听”。精听:指学生反复听,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去进行分析、感受、鉴赏,直到从中听出“味”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灌输性的讲述,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等、开放的氛围。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提出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培养孩子们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

  二、建立*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有人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是富于想象的时段。用音乐的闸门,培养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学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使学生自主学*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设计让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音乐的感受,音乐中用了哪些乐器?分别表现了自然界的什么声音?让学生自己创造自制乐器来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营造出学生乐学。在欣赏《鳟鱼》时,我也是将两种不同形式的《鳟鱼》音乐让学生欣赏,一种是乐曲,一种是合唱。目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考、激活课堂,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设计提问:这两首音乐表现同一内容,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这一提问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接着,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乐曲是由多种乐器演奏的,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而合唱声音优美,具有感染力。这样使音乐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三、创设创造性课堂,组织创造性活动;

  创作音乐旋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困难的环节。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和挖掘创造思维的手段。课堂上我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创作兴趣与自信。在认识唱名do、re、mi、三个音后,我让孩子们玩“找朋友”的游戏,增进学生合作意识。请几位同学分别戴着画有do、re、sol的头饰找朋友,如两个“do”音在一起便是“do 、do” ,如两个do 在一起而re站住一边,便是“do 、do 、er ”。通过找朋友的方式创造出旋律,整理好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自己唱出自己编写的旋律。同时还选择一些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学生熟悉、喜欢的儿歌,辅导学生编配上旋律,让学生唱出来,选出编得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全班同学学唱,这样不仅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而且挖掘了学生即兴创作的潜能。

  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图形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情绪的音乐也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在欣赏《杜鹃圆舞曲》时,我启发学生:“从音乐中你想到什么情景?”鼓励学生把想象的情景说一说。接着再听,请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来区分两段音乐主题,让孩子们在音乐中用图形和颜色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同学用了蓝色、红色。我问他们选择的原因时,他们说因为这些颜色都很明亮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很相符。音乐、色彩、图形的结合给了学生很深刻的刺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在一种自由而富有感情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其思维也活跃起来,他们的色彩感觉、音乐感觉都得到发掘与提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音乐本身就是创造,创造精神的培养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很好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老师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2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

  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时不积极的同学,*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3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讨论的焦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音乐课程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处在一种尴尬境地,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校 音乐欣赏课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大学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不同。它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学*氛围,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教材选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和教学大纲要求决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材品种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加上教师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应根据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需要择优选用,高校领导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由此可见择优选用音乐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对知识结构的挖掘和构建,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从学科综合知识的角度来提高音乐分析能力均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连贯性。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更需要有效地在音乐课程中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课前如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实施的方向和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它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南针”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教师在上一节课时,要想实现哪些课堂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必须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时去理解其音乐内涵,突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思想等多元化方面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弄清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②基本能力。学*、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③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整体功能,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上的有机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挑战自我的机会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感染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显著。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例如: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一些小型的民族歌曲演唱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等,再用精神奖励的方法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讨论、评价,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学*兴趣。

  老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做好铺垫。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只有提高学生们的学*兴趣,学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思考、多练*、多比较,寻找出自己的问题,促进自我能力的、基本技能的提高,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高校音乐欣赏课即是一种艺术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唯美的艺术,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教师自身首先应被音乐课的魅力深深地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己”。

  参考文献:

  1.李*.关于改革高师音乐传统教学模式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3).

  2.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4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5

  在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伊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完整初听音乐中模仿****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更为深刻。在细听A1乐段设计了学生模仿****冲刺,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处:

  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6

  三年级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音乐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枯燥的音乐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师应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与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

  本课课前我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因此,课堂上师生兴致盎然,气氛活跃,学生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进行学*,取得较好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听看结合,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入门老师”,是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而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光靠老师的讲解、介绍,学生就会缺乏兴趣,厌倦音乐欣赏课。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尽量地运用图片、多媒体、视频等手段进行教学,通过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其积极的思维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本课在欣赏《赛马》时,我采用自制,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大屏幕上时而出现骑手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赛马热烈场面,时而又出现人们在草原上唱歌跳舞、休闲娱乐的场面。由于欣赏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强了对作品的理解。

  二、听唱结合,加深理解

  欣赏一首音乐作品,一定要熟悉该作品的音乐主题,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而唱音乐主题,是让学生熟悉主题,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方法。通过哼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音乐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在欣赏《赛马》乐曲时,我让学生跟随乐曲哼唱第二主题旋律,并运用图形谱来辅助学生学唱,通过学唱,学生不仅分辨出音乐主题的重复和变化,还能体会出音乐的风格和情绪变化,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听动结合,体验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情感打动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欣赏教学应通过音乐作品的鲜明艺术形象来诱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而体验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音乐实践,通过律动、演奏、舞蹈等,使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深化对音乐感情的体验,提高学生审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欣赏《赛马》乐曲时,我让学生以双响筒、自制沙锤、手鼓、串铃等打击乐器表演模拟马蹄声、马铃声、马鞭声、欢呼声,来激发学生学*兴趣。

  本节课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打击乐器环节中,该加入一些不同速度、力度设计,让学生能够很好的表现马的“行进”、“慢跑”、“奔腾”的声音,来更好的体验感受跃马奔腾驰骋草原之时的欢快、自豪情感。

  通过这节音乐欣赏课,我体会到,教师只有开放学生的多个感知通道,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才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7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我对*几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 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8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我对*几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 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9

  在欣赏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伊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完整初听音乐中模仿赛马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赛马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更为深刻。在细听A1乐段设计了学生模仿赛马冲刺,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处:

  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10

  "竖笛是步入音乐王国的桥梁竖笛是步入音乐王国的桥梁“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音乐教育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极力推行变法维新,主张“远法德国。*采日本,以完学制”,于1898年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废八股,开学堂。康梁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当时世界文化大潮流的冲击下,科举制度取消了,学堂兴起来了。

  学堂中设了唱歌课,称为“学堂乐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课上只教唱歌的形式一直延续了90多年,久而久之,人们就把音乐课等同为唱歌课了。其实,这种制度和观念早已落后了,许多发达国家中,多年前器乐就进入了课堂,例如在美国和日本,每个中小学生都会演奏一二件乐器。

  为什么要“让器乐进课堂”呢?21世纪是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各国经济、军事、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据研究,人的手、眼、舌、脑等各个器官的运动,能刺激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宜于智力开发。为了这个目的,日本专门有个“筷子中心”,提倡人们使用筷子吃饭,锻炼手的灵活性。而演奏乐器要比使用筷子复杂的多。演奏乐器并不是简单的器官体操,因为所演奏的音乐作品是美的,因此孩子们会在欢悦的音乐体验中,受到美的陶冶。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早已有了“器乐进课堂”的规定,有些学校已将竖笛、口琴、电子琴、手风琴等乐器引进了课堂,有些学校还成立了民乐团、管乐团、交响乐团。然而就教育整体来说,能占多大比例呢?我粗略调查过天津市一个区和郊区一个县的情况,市区的情况还比较好,全校有一个班器乐进课堂的占学校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县的情况就比较令人遗憾了,有器乐活动的学校还占不到总学校数的百分之五。作为中国三个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情况尚且如此,广大农村的情况则可想而知了。国家教委号召并要求“器乐进课堂”已经多年了,为什么进展这样缓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认识方面的原因外,乐器问题是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买太贵的乐器负担较沉重。那么什么乐器“进课堂”比较适合当前我们的国情呢?那就是竖笛。当前我国流行的塑料竖笛价钱便宜,造形美观,用清水冲洗不裂,风吹日晒不变形,笛头装有“微调”,可根据气温冷热变化调节音分。竖笛适合集体齐奏、合奏、重奏,并且坐、立、行走均可演奏。为适应课堂教学,天津市静海县盛兴乐器有限公司开发研制出系列教学用六孔、八孔、高音、低音塑料竖笛,它发音流畅,低音浑厚,高音清脆,转调离调符合我国传统演奏*惯,表达民族音乐很有韵味。在北京。天津的一些小学使用,效果很不错。可以预见,高质量的竖笛将成为广大青少年的亲密朋友。

  学生通过竖笛可以更广泛地接触音乐,如合唱、合奏、管弦乐等。所以国外有些地方把竖笛看作是广大青少年步入音乐王国的桥梁,是有道理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呼唤着美育,愿“器乐进课堂”尽快发展,让艳丽的美育之花结出累累果实。


欣赏课的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3)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实用5份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一、组织教学

  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这是哪?听到了蝉声、蛙声、鸟声和溪水……引出题目《森林的歌声》

  二、完整听赏全曲

  1、与森林共赏:

  今天我们要随着这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声》的音乐

  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

  并思考问题:

  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

  生:乐曲轻快、流畅

  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热闹—安静

  2、与森林共奏:

  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

  师:乐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种乐器,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种、第二种……?

  生:笛子、小提琴、吉他

  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

  三、分析乐曲:

  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

  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请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活泼欢快的情绪是笛子演奏的

  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DU声模唱。

  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部分。哦对了你除了听到乐曲中乐器的音色外还有没有其他声音?

  学生:有还有小动物的声音。那么你感觉小动物的声音加在什么地方合适?加什么

  呱呱加在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结尾部分。

  那么我们来试试(分组一组唱旋律,一组配小动物的呱呱声。或者分男女生)

  最后我们把音乐情绪加上再来一遍。

  2、请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乐曲的第二段主旋律。

  在聆听的时候你又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音乐情绪怎样?

  学生:是小提琴的声音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能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LI声模唱。

  这是乐曲的第二主题部分。你们也一定发现了除了乐器音色外还一小动物的叫声。我们不妨加进蛐蛐和鸭子的叫声好吗?(吱吱嘎嘎)分别加到什么地方合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展示。

  师:(现在我们正在积极运动的不只有手还有大脑,更包括身体其它部分的积极配合,音乐欣赏,就是要在或欢乐或激动或忧伤的情绪中,培养我们的音乐素养,同学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鉴别音乐,感悟音乐的能力。)

  3、请同学们体会第三段旋律:3段是最热闹的一段,聆听时请注意:这段旋律是很强还是很弱?是一种乐器演奏,还是多种乐器合起来演奏?合奏(因为是多种乐器的合奏,音乐色彩很丰富)那么1、2是一种乐器单独演奏,就是?——独奏(音乐色彩就相对单一)、1、2、3的演奏形式不一样,所以音乐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用LA来模唱。挥舞手臂。

  4、旋律3通过乐器的多样加入和演奏形式由独奏到合奏的转变,声音逐渐加强,音乐色彩也变得丰富起来。

  师:完整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三段旋律1、2、3,出现的先后顺序。板书乐曲结构:1—2—1—2—3—1

  同学们,我们刚才分析的这一段,就整首乐曲而言,只是第一部分,整首乐曲是以小动物的叫声为引子,然后演奏121231作为乐曲的第一部分,又以动物的叫声为间奏,然后重复演奏121231作为乐曲的第二部分,最后以动物的叫声作为尾声,结束全曲的。

  与森林共唱--感受音效的伴奏

  跟着音乐边轻拍节拍边模唱。

  与森林共欢乐——合作表现

  表现全曲:

  师: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完整的演绎一遍。按照121231的排列顺序,尽情表现。

  指导学生完整表现121231。

  四、介绍乐曲:

  师:同学们喜欢这曲子么?让我们感谢曲子的制作者。

  师介绍: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森林的歌声》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它是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等5人经过耗时5年的制作,深入全台湾森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溪流…等*100种自然声音;他们的目的宣传环保,爱护动物。

  但是同学们,现实的问题却是我们国家每年有接*50余种动植物濒临灭绝,如果,我们刚才听到的美妙声音就此不再重现,如果像白鳍豚、华南虎、东北虎亚洲象等人类的好朋友在5年或10年以后,我们再也见不到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保护野生动物,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祝福,愿森林的歌声永远这样美好……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蜜蜂》,并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学会用打击乐器碰钟、响板、给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小蜜蜂》

  三、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

  四、教具准备:

  钢琴 录音机 磁带 头饰 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蜜蜂》

  1、初听乐曲《蜜蜂》

  师导语:春天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春姑娘一路走来,唤醒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小生命,小草伸出了嫩绿的小手,小花张开了美丽的笑脸,春天可真美!这时,有一群勤劳的小精灵也来了,你们听,他们来了,请你用动作告诉我它们是谁?

  (放课件中的音乐,学生聆听音乐并用动作表示答案)

  师:从同学们的动作中,老师看出来了是会飞的小精灵,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蜜蜂。

  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我听到音乐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这的确是一段用小提琴来模仿小蜜蜂飞舞形象的音乐,是由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师:歌曲表现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小蜜蜂。

  2、复听乐曲《蜜蜂》

  师:让我们再仔细的聆听一遍乐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小蜜蜂在漫天飞舞的情景,同学们还可以跟着音乐做做小蜜蜂飞舞的动作。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下面,我们就学着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小蜜蜂啊是益虫,它可勤劳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类的好朋友。那对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谁你看一看,说一说?(播放图片)

  2.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小蜜蜂》

  师:让我们完整聆听,听完音乐告诉老师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小蜜蜂整天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来回采花蜜,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美妙的舞姿吧!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小蜜蜂》,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条节奏。谁能拍一拍?

  师:分组拍一拍。

  师:加上音乐拍一拍。

  师:加上打击乐器拍一拍。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唱一唱吧!

  师:活泼欢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师:接唱。

  师:完整演唱。

  师:单独唱一唱。

  师:打击乐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师:小蜜蜂多可爱呀,正如大家说的,它勤劳、善良、美丽是我们的好朋友。像小蜜蜂这样的益虫还有哪些?让我们来听一听,唱一唱吧!

  四、小结: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让我们做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好好读书,多做贡献吧!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出发》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作的交响组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曲。乐曲描绘了孩子们郊游出发的情景,为标题音乐作品。

  学情分析:

  本年段学生活泼可爱,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授课班级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很多有过艺术培训的经历,认识常用音符,认识字母谱,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年龄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出发》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其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2、认识圆号、小提琴、小军鼓等乐器,并了解其音色的表现特点。

  3、能够创编与音乐相符的情景,并用动作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点:体验、感受乐曲《出发》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听辨圆号、小军鼓等乐器的音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铝片琴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并介绍作者。

  师:谈谈出发时的心情……

  三、欣赏教学

  1、初听乐曲。提问:听听,作者出发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

  2、认识小军鼓、定音鼓。

  3、复听乐曲。提问:还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4、认识圆号、小提琴、单簧管等乐器。

  5、了解管弦乐队、管弦乐。

  6、细听乐曲。

  (1)聆听引子。提问:这段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段由圆号奏出的号角性音调,充满朝气和力量,象征整装待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的精神面貌。

  (2)聆听第一部分。提问:这段旋律让你想到了什么?A、边听音乐边模仿开火车。(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B、师生合作用声音模仿火车声。

  (3)聆听第二部分。提问:这段音乐使你想到了乘坐火车时的哪些快乐情景?A、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演。B、介绍铝片琴。C、跟着老师唱旋律。

  (4)聆听结束部分。提问:这段音乐与前面的哪段音乐相似?给你怎样的感受?(了解力度、速度)

  7、完整复听乐曲。

  让学生跟着音乐模仿演奏乐器、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五、总结下课。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并以轻快、活泼的声音唱出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歌曲的学*,能基本掌握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教学重点:

  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

  八分休止符的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每当夜幕降临,夜深人静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休息了,老师呢? 同学们用稍慢的速度,深情的情绪,柔和的声音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产前》。

  2、师:唱得那么深情、投入,你们从歌曲中感受到了?

  设计意图:熟悉的音乐唤醒学生心头真挚、浓厚的尊师意识,为下面的教学做了情感铺垫。

  (二)师生问好

  师:同学,今天老师要用另一种方式跟你们问好,你们听好了

  同学 0们 同学 0们| 早0上0 好 —| (出示课件)

  师:请你们用同样的`方式跟老师问好。

  老师 0啊 老师 0啊| 早0 上0 好—|

  二、新课导入

  师:我们再来问好一下,老师怎样说,你们也怎样说

  (老师大声问好,学生大声问好。老师小声问好,学生小声问好。)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们一般什么时候会跟别人小声说话啊?

  生:悄悄说,说秘密的时候

  师: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我小时候也有个秘密,一直藏在心里,现在老师要悄悄地告诉你,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安静仔细的听好了。

  三、节奏练*

  师:屈老 0师 这一 0个 | 小0 秘0 密— |拍对 0了 节奏| 我才能 告诉 你—|

  一起来听听老师的小秘密,看谁能收到,又能领会老师的小秘密呢?

  4/4 O X | X . X X X X . X X X |X O X O X ||

  Da……

  原来老师的秘密藏在了 中了。

  3、一起分享老师的秘密。――出示节奏。

  4、现在你们能像老师一样,把你们的小秘密也藏在节奏中,又送给你的同桌一起分享你秘密中的快乐呢?要求同桌听了你的秘密也能听懂和领会!

  【意图】:

  1、掌握难点节奏:弱起、附点和休止;为学歌曲打下基础。

  2、自由创编节奏,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节奏的模仿能力。

  四、听歌曲

  师:大家刚刚的表现都很棒。听听老师秘密(师范唱)

  生思考:

  师:老师把秘密装进哪里,送给了谁?(桔子里,老师)

  师:这是个怎样的秘密呢?(甜甜的秘密)(出示课件)请学生来读一读,并且提示要读出甜甜的感觉,“秘密”两字要轻轻的。再大家一起读。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好听的歌曲《甜甜的秘密》。(出示课件)

  3,听录音范唱(看着歌谱)

  师:我们再次聆听这首好听的歌曲

  生:听的时候请伸出你的右手用点线图画出旋律。

  五、学*歌曲

  1、学唱1-4小节歌曲(出示课件)

  (1)、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师:刚刚我们同学给这里配出的画面是蹑手蹑脚的,左顾右盼的,生怕被发现的,所以大家要读出悄悄地感觉。

  (2)、跟唱学*1-4小节歌曲

  2、学唱5-8小节歌曲

  (1)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配上动作)特别要点出“把桔子放进老师的抽屉里”这部分的动作。脚步要更轻,更低一些。

  (2),跟唱学*5-8小节歌曲

  3、跟钢琴完整唱出歌曲的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出示课件)

  (1)、师:把秘密送出去以后,你们肯定是很期待老师发现的,那此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期待的,急切的)

  师:请你们用这种心情,把第二乐段的歌词读出来。

  (2)、读歌词(教师纠正朗读读时节奏的错误)

  (3)、听老师唱第二乐段 师:老师也很期待这个秘密被发现,所以我先忍不住想要让你们听听我急切的期待了,请同学们仔细听。

  (4)、跟钢琴学唱第二乐段 (请注意唱出急切的心情)

  (5)、最后一句要让我感受到你们对老师真切的爱意,是发自内心的甜甜话语,掏着心讲的。再唱最后一句。

  5、分角色表现歌曲(跟着录音范唱并加上动作)

  师:我们现在来分工合作,一起来送出这个甜甜的秘密,一二大组的同学来“藏秘密”,三四大组的同学来“送出秘密”,然后大家一起来期待老师的发现。

  师:老师发现有些人啊,藏得太大声,送的也太大声了,早就被发现了,而且也没有很急切的期待,让我们再来一遍。

  六、课堂拓展(祝福语话师情)

  师:我们除了把秘密装进桔子里,送出我们甜甜的话语,我们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请同学们将老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奖励的爱心卡拿出来,在上面写上你要对老师说的话,或祝福语(一人一张,如果你有多的爱心卡,请将你这节课的荣誉卡分享个没有的同学,让他们也写出他们的话)在写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照片(点燃同学们对老师的爱)(出示课件)

  【意图】:通过写祝福语、分享师生照片,再次点燃同学们对老师的爱。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蜜蜂》,并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学会用打击乐器碰钟、响板、给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小蜜蜂》

  三、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

  四、教具准备:

  钢琴 录音机 磁带 头饰 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蜜蜂》

  1、初听乐曲《蜜蜂》

  师导语:春天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春姑娘一路走来,唤醒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小生命,小草伸出了嫩绿的小手,小花张开了美丽的笑脸,春天可真美!这时,有一群勤劳的小精灵也来了,你们听,他们来了,请你用动作告诉我它们是谁?

  (放课件中的音乐,学生聆听音乐并用动作表示答案)

  师:从同学们的动作中,老师看出来了是会飞的小精灵,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蜜蜂。

  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我听到音乐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这的确是一段用小提琴来模仿小蜜蜂飞舞形象的音乐,是由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师:歌曲表现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小蜜蜂。

  2、复听乐曲《蜜蜂》

  师:让我们再仔细的聆听一遍乐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小蜜蜂在漫天飞舞的情景,同学们还可以跟着音乐做做小蜜蜂飞舞的动作。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下面,我们就学着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小蜜蜂啊是益虫,它可勤劳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类的好朋友。那对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谁你看一看,说一说?(播放图片)

  2.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小蜜蜂》

  师:让我们完整聆听,听完音乐告诉老师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小蜜蜂整天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来回采花蜜,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美妙的舞姿吧!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小蜜蜂》,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条节奏。谁能拍一拍?

  师:分组拍一拍。

  师:加上音乐拍一拍。

  师:加上打击乐器拍一拍。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唱一唱吧!

  师:活泼欢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师:接唱。

  师:完整演唱。

  师:单独唱一唱。

  师:打击乐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师:小蜜蜂多可爱呀,正如大家说的,它勤劳、善良、美丽是我们的好朋友。像小蜜蜂这样的益虫还有哪些?让我们来听一听,唱一唱吧!

  四、小结: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让我们做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好好读书,多做贡献吧!


欣赏课的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4)

——劳动最光荣欣赏课教学设计 (菁华3篇)

  第五课:《劳动最光荣》、《森吉德玛》

  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歌曲;声乐练*

  教学重点:歌曲

  教学目的:通过歌曲教学,指导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并练*清晰的咬字和吐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律动。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声乐练*

  要求:吐字咬字清楚

  三、新歌学*

  1、简介:此曲是电影美术片《小猫钓鱼》的插曲。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儿童情趣颇为浓郁。

  2、教师范唱

  3、教唱过程中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辨认歌曲中的重复与变化,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觉感受能力和听觉记忆能力,完美地唱好歌曲,为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采用先唱歌词,再学歌谱的方法。

  4、歌曲的难点是跨小结切分节奏。克服的方法有:

  ①学生聆听教师范唱,然后模唱。

  ②跟随教师的琴声轻声演唱。

  ③在律动动作中进行演唱。

  ④引导学生创编表演动作,边唱歌边表演。,也可以引导学生遍配打击乐伴奏。

  教后札记:

  小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欣赏《森吉德玛》;节奏填空练*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音乐,感受速度的变化在音乐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节奏填空练*,学*节奏创作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欣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律动。

  2、常师生问好歌

  二、复*歌曲《劳动最光荣》

  三、节奏填空练*

  此练*是上学期排列节奏练*的深化,在鉴别的基础上运用旋律连接的知识进行节奏写作,要求自然、流畅,松紧相间,前后*衡。节奏填空的正确顺序应是:敲→记录→敲→修改→敲……到学生认为连贯、流畅为止。

  四、欣赏

  1、简介:“森吉德玛”是一位蒙古少女的名字,原是流传于内蒙古一带的一首鄂尔多斯民歌。作曲家贺绿汀于1945年将它用作音乐素材,写成这首管弦乐作品。音乐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性格,写出了他们迎接**时的欢欣心情。

  2、初听:让学生感受辽阔的草原景象。

  3、主题音乐作视唱曲,并要求学生记忆第一、二乐段的旋律。

  4、复听时,要求学生能听辩两段音乐因速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音乐形象。

  5、复听第二遍时,要求学生讲出两段的旋律是相同的,还是不同?为什么相同的旋律产生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后札记:

  小结: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中队会,让学生体验劳动,激发劳动兴趣,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劳动*惯,使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都有参与劳动的机会,并不断在劳动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以逐步培养劳动的自学性,养成良好的劳动*惯。

  二、活动准备:

  1、收集材料(故事、小品、歌曲、舞蹈等)。

  2、准备排练歌伴舞《劳动最光荣》等。

  3、准备小品中所需的红花、馒头等。

  三、活动过程:

  (一)整队,各中队汇报人数。

  甲:我们的活动即将开始,请各中队汇报人数。

  班长:报告辅导员老师,xx中队应到51人,实到51人,报告完毕,请辅导员老师参加活动。

  (二)、出旗、敬礼。(甲:全体起立,出旗,敬礼)

  (三)、唱队歌

  (四),中队长讲话,

  中队长:少先队员们,有这样一句名言:少年强,则国强。劳动对于一个人,一个社会多么重要啊!今天,一个家庭的幸福离不开一家人的辛勤劳动;一个地方面貌的改变,离不开一群人的辛勤劳动,劳动是美丽的,劳动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畅,让我们的环境越来越美丽。我宣布:“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中队会现在开始。

  甲:鲜艳的队旗在蓝天下飘扬。

  乙:嘹亮的歌声像欢乐的海洋。

  甲:我们沐浴着集体的阳光。

  乙:爱学*,爱劳动,我们像鲜花一样成长。

  甲:但是,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

  乙: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等不来。

  甲:劳动最光荣,是一句很*常的话,可是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请欣赏表演《会飞的馒头》

  乙:看了这样的表演,你的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

  同学1:扔馒头的行为是不对的,应该珍惜粮食。

  同学2:粮食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的幸福生活。

  甲:对,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劳动创造了人类的幸福生活。我们来看看伟人是怎么说的。

  劳动是幸福之父。——富兰克林


欣赏课的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5)

——小班音乐欣赏课教案汇总5篇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内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抱娃娃的动作。

  2.借助情境表演、游戏、记忆歌词内容。

  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交换进行抱娃娃表演。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玩过娃娃家游戏,有抱娃娃的经验。

  2.布娃娃若干(幼儿人数的一半)。

  3.教学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幼儿迁移抱娃娃的经验。

  今天我把苗苗家的娃娃带来了,你们看看她长什么样?她穿什么样的衣裳?

  教师反馈幼儿动作,引导幼儿抱娃娃可加入身体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学唱歌曲。

  (1)欣赏教师演唱歌曲。

  教师扮演“妈妈”的角色,抱着“娃娃”清唱,引导幼儿初步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的兴趣。

  教师:老师为娃娃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歌曲里的“小娃娃”长得什么样?(出示相关图片,用歌词帮助幼儿总结回答。)

  (2)幼儿看图学唱歌曲两到三遍。

  教师:这首歌曲好听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3)教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曲的内容。

  教师:你们想跟小娃娃一起玩一玩吗?瞧,老师是怎么跟她玩的?

  3.幼儿学玩游戏。

  (1)教师出示一个“娃娃”,边唱歌边示范游戏的玩法,唱到最后一句时,将“娃娃”送给另一幼儿,并与该幼儿交换位置。

  (2)在教师指导下,一幼儿扮演“妈妈”,手抱“娃娃”,学*边做动作边唱歌,教师提醒幼儿注意交换的规则。

  教师:唱完最后一句干什么呀?“娃娃”送给朋友后做什么?

  (3)请一位幼儿当“妈妈”,再次表演。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进一步明确游戏的规则。

  (4)幼儿完整地做游戏。

  出示四个“娃娃”,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做游戏。教师在结束时放慢速度,提示找到朋友,送给他“娃娃”。增加间奏,让幼儿接着做游戏3-4遍。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游戏中唱这首歌给娃娃听。

  增加“娃娃”数量,集体游戏2-3遍。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游戏中唱这首歌给娃娃听。

  活动目标:

  1、借助手指游戏熟悉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能大胆地为歌曲创编动作及仿编歌词。

  3、体验与同伴互动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鸟指偶两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并练声

  师:美丽的春天来了,瞧,一只小小鸟飞来了(出示指偶)提问:小鸟是怎么叫的?小小鸟还会边叫边唱歌呢。仔细听!教师范唱将歌曲中的第三句旋律配上“叽叽喳喳”唱出来。师:好听吗?我们也来和小鸟一起唱一唱。练声3个音阶

  2、借助手偶表演熟悉记忆歌词

  (1)师:小小鸟美妙的歌声又引来了另一只小小鸟,现在有几只了?两只小小鸟见了面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们仔细看,认真听。教师边演示指偶边有节奏地念歌词。

  (2)提问:两只小小鸟见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先怎么样?然后呢?接下来呢?最后呢?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现在请你们看着两只小小鸟也来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3、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

  (2)跟着钢琴也来学一学。

  (3)提问:两只小小鸟见面了,心里怎么样?(高兴、快乐)我们一起用高兴快乐的声音再来唱一唱。

  (4)边唱歌边表演手指游戏,进一步熟悉歌曲。

  (5)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两只小小鸟?瞧!我这儿就有一只小小鸟,我是用什么变出来的?(手指)还有一只小小鸟怎么变?两只小小鸟见面点点头可以怎么做?亲一亲呢?谁来做碰一碰。飞走了。

  (6)幼儿边玩手指游戏边学唱。


欣赏课的教学反思实用五篇(扩展6)

——《欣赏与设计》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本节课是基于学生已经对轴对称和旋转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够运用特征画出轴对称图形和*移或旋转后的图形,使自己的设计更美观。学生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并给自己设计的图案涂上精美的颜色,从别人羡慕的眼神中得到肯定是一种乐趣。

  课上第一个环节先引导学生回顾了前两节课学*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回顾的时候欣赏教师从网络中搜集到的一些图片,并判断他们是属于什么类型得到的,这里出现的图案有如下这些类型:

  还有好多种,孩子们陶醉在这些精美的图案中,有了独立设计的欲望因此导入下一环节就很自然了。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动手将教师下发的题单上的图形补充完整,并说一说他们是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熟练的画出并说正确变换的形式。第三块的内容是让学生自由设计,通过刚才回顾的内容以及让同学们欣赏的图片,你自己来设计一幅作品,可以是*移、可以是旋转还可以是轴对称,画完后将自己的作品涂上喜欢的颜色,展示给自己的伙伴。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一直都持兴奋状态,他们的注意力也相对比较集中。所以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小的。

  但是,这节课尽管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学生们的兴奋点也一直持续到课下,一节课都在让学生看、画、做,都只是局限在自己周围的小圈子里完成,没有时间在全班欣赏和互相欣赏,导致本节课还是有一些遗憾留下的。如果下次再讲授本课的时候,一定要把时间留出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同学在欣赏和设计上得到认可,这样才是一节精彩的实践操作课。

  不管怎么说,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做充分的备课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环节,让每一节课都能够精彩纷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运用所学的图形设计图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世界的神奇和美丽,同时在分析图案和创造图案中,学生还将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因此,在认识圆后,教材安排了欣赏与设计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拓,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审美和想象能力,本课是在学生对圆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和设计,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发展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设计才能,在活动中教师也应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寓教于乐,这样,为学生创设的良好学*氛围更能让他们在学*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更有助于帮助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材首先呈现了四幅图案让学生欣赏。教学时,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如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让学生感受到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图形的能力。

  2、运用*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旋转或对称得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师要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圆有关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丽的复杂图案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强化感知: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旋转或对称得到,为后面的设计活动做铺垫。

  4、模仿练*。在练*本上模仿书上画出三幅用圆设计的简单图案。

  颜色的搭配也是使图案变漂亮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审美能力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己的搭配方案,再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相互交换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最后通过模仿练*、评一评等活动,建立学生自信,为后面设计比赛打下基础。

  5、开展设计活动,交流汇报。

  在欣赏了各种漂亮图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漂亮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不仅离不开数学,而且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红寺堡区大河九小 张金鹏 在《欣赏与设计》这一课教学中,我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发现成功与遗憾并存,成功之处在于:

  1、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新颖、生动、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之间民主和谐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

  3、在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中,我由图形的美引申到生活中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在设计图案这一环节并不是统一要求全部学生都使用彩笔绘画、涂色,而是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

  本次教学活动的遗憾主要在于,教学引入部分学生收集到许多用各种图形组成的图案的物品,在展示时耽误了一些时间,导致最后环节设计图案的时间有些紧张,而且用彩笔的学生因工作量大,在设计时也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在展示、欣赏环节没能充分把学生的作品一一展示、汇报,显得较为仓促。另外,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以及在教学时“放”和“收”的度把握得不够好。

  1、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新颖、生动、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之间民主和谐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

  3、充分并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吸引学生注意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数学的愿望;

  4、在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中,我由图形的美引申到生活中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但在教学没有充分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在设计图案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让学生都使用彩笔绘画、涂色,而不是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如剪拼、等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以后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在其中,对学困生要求不要过高。一达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运用所学的图形设计图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世界的神奇和美丽,同时在分析图案和创造图案中,学生还将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因此,在认识圆后,教材安排了欣赏与设计的内容。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拓,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审美和想象能力,本课是在学生对圆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和设计,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发展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设计才能,在活动中教师也应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寓教于乐,这样,为学生创设的良好学*氛围更能让他们在学*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更有助于帮助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材首先呈现了四幅图案让学生欣赏。教学时,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如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让学生感受到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图形的能力。

  2、运用*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旋转或对称得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师要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圆有关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丽的复杂图案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强化感知: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移、旋转或对称得到,为后面的设计活动做铺垫。

  4、模仿练*。在练*本上模仿书上画出三幅用圆设计的简单图案。

  颜色的搭配也是使图案变漂亮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审美能力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己的搭配方案,再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相互交换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最后通过模仿练*、评一评等活动,建立学生自信,为后面设计比赛打下基础。

  5、开展设计活动,交流汇报。

  在欣赏了各种漂亮图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漂亮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不仅离不开数学,而且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