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元宵节》教案3篇

日期:2022-03-03 21:01:50

《元宵节》教案1

  第一课时

  一、谈话。请学生谈谈前一天晚上参加灯展活动的收获。

  长见识,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适当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一起赏月、吃汤圆。还有元宵灯会,猜灯谜等传统游艺活动。元宵节还叫灯节、上元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热忱)。

  读课文,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课文的,里面不认识的字是怎么学会的。

  二、学*生字。

  1 交流学*方法。认识新偏旁:方框儿。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2 把自己认得不熟的字挑出来,记一记,再请同桌帮忙考一考,熟练识记。

  3 小组长当小老师,考考本组同学,抢答,抗税认得熟练。

  4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快速认读,然后练*组词。

  5 多音字分辨。读一读这些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1)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2)他正在吃早饭。

  三、总结识字成就,激励学生读好儿歌,背诵儿歌。

  师:大家这么快就认了这么多字,还能组那么多词,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读得特别好听,有感情。

  1 自己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读的时候心情怎样?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元宵节全家团圆的情景)(教给学生边读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读得绘声绘色)

  2 同桌互相听对方朗读,评价,说说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学*用心倾听别人的朗诵、正确评价别人。)

  3 试着背诵儿歌,同样要有感情。分小组、男女生背诵。

  四、质疑:

  学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些国家的人过元宵节吗?你还知道那些节日?回家在日历上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主要任务:学写生字)

  一、词语接龙游戏。

  如:团团圆圆球皮球------

  二、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节日及其含义。

  三、认读生字,主要针对学*困难的学生,加强复*。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作业 :收集灯谜、对联,小组合作,办一份手抄报。

《元宵节》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看拼音识字。学*方框、口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的传统*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学*偏旁“方框”。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把握基本的流程和环节,做到不脱节,在课文引入上也颇费心思,以激趣为主,让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一课时效果比较理想,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以外,还带着孩子了解了春联以及元宵的来历,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

  第二课时写字教学显得较为枯燥,孩子都已经对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谙熟于心了,所以在课堂上,气氛不是太活跃,有点呆板,以后要在写字教学这一块儿狠下功夫,力求形式的多样性。

《元宵节》教案3

  教学内容:

  “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

  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看拼音识字。学*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的传统*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

  6—7课时

  第一课时 元宵节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学*生字。

  1. 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 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 学*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 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 谁愿做小老师。

  (4)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背诵课文。

  1. 自己背。

  2. 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教学回顾: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元宵节》教案3篇扩展阅读


《元宵节》教案3篇(扩展1)

——儿歌元宵节教案3篇

儿歌元宵节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二、活动准备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三、活动过程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学*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朗诵儿歌2~3遍。

  四、附:儿歌《闹元宵》

  元宵节,真热闹,

  看花灯,吃圆子,

  小牛灯,哞哞哞,

  小狗灯,汪汪汪,

  小龙灯,飞的高,

  小兔灯,跑得快。

儿歌元宵节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元宵灯会”游戏活动的乐趣。

  2、通过律动和打击乐器感应乐曲的拍子和重音。

  3、了解*传统节日元宵节,欣赏各式各样花灯并创造性地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花灯的造型。

  二、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有关元宵灯会的图片。

  2、打击乐器(大鼓、小鼓、吊镲、鼓棒)、呼啦圈、打棒、故事挂图等。

  三、教学队型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俗。

  难点:感应乐曲的重音

  五、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元宵灯会。哇!好多灯笼啊!有龙灯、金鱼灯笼、火箭灯笼等,宝宝看得眼花缭乱。”

  (二)*俗活动:认识元宵节和花灯(观看花灯造型图片)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灯笼呢?哦,原来是过元宵节啦!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它是整个春节节庆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家家户户都热闹庆祝。元宵节的夜晚,小朋友手提灯笼在外面游玩,全国各地也会组织各种活动……(如果提供有关元宵节的视频给幼儿观赏,效果会更好)

  (反思:这个环节做为本节活动的铺垫,得到了良好的引入效果,孩子们在观看了花灯图片后,对元宵灯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禁热烈的讨论起自己有关花灯的经验。)

  (三)肢体花灯造型

  你们今年元宵节看到花灯吗?你们在哪看到花灯呢?(万绿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花灯?能与你的朋友一起做出花灯造型吗?

  1、老师敲鼓(可尝试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随拍子的快慢以及各种步伐行进。

  2、幼儿听音律动,创编单人、双人或多人一组,变化各种花灯的造型。

  (1)单人游戏。

  幼儿听音走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多声变多种造型。

  (2)双人游戏。

  幼儿双人听音走另一种步伐,听吊镲一声变一种花灯造型,二声变两种造型。

  (反思:孩子在这个游戏环节玩得非常尽兴,多次要求老师重复游戏,由于时间关系,每个游戏我只进行了一次,单人游戏和双人游戏孩子们都配合得很好,这个环节只是热身运动,在整节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大概需要5分钟来完成,但是实际用到的时间为10分钟。)

  (四)感应拍子和重音

  1、欣赏*民间音乐(元宵灯会)

  这么热闹的元宵灯会,还有一首好听音乐,我们一起听听《元宵灯会》。

  (1)肢体乐器(坐地)

  听音乐的拍子:拍腿(每次重音后换另个地方感应拍子,拍头,肩,脸等)

  重音时拍地板。(口唱:准备好)

  (2)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认识重音:和前面的音不一样,声音中敲得响的那个音,叫重音。

  (4)感应重音

  (反思:这个环节孩子听了两遍音乐,第一遍是无目的的欣赏,第二遍是有目的地倾听,听到重音拍手,孩子听得很准备。)

  2、律动游戏:跳呼啦圈摆造型

  (1)老师示范游戏,并介绍规则。

  (2)分组拿圈。

  (3)听音乐,集体游戏。

  拍子:走步/全曲快步走

  重音:造型/跳入呼啦圈,肢体做大的造型。

  (反思:这个游戏进行得比较顺利,经过上个环节的铺垫,孩子已经能清楚听辨重音,因此游戏能达到预设目标。)

  3、大型打击乐器

  (1)推出大鼓。

  (2)教师示范。

  (3)分组拿鼓棒

  (4)练*互敲鼓棒

  拍子:打棒互敲/持一对打棒,边走边以打棒互敲。

  重音:齐奏乐器/停止脚步,于散放的四种大型打击乐器(软垫、大盆或吊镲、大鼓等等)上齐奏。

  (5)配乐演奏

  (反思:乐器拍奏游戏比较混乱,有些孩子不能遵守游戏常规,影响了音乐效果,其次是我在地板上放了几个塑料盆,大部分孩子对盆比较感兴趣,由于教具分配不合理,孩子出现了争抢现象。)

儿歌元宵节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感受歌曲诙谐有趣的气氛。

  2、尝试用多种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卖汤圆》的碟片。

  活动过程:

  1、交流对汤圆的认识,激发活动兴趣。

  指导语:你知道汤圆是什么吗?你认为该怎么样卖汤圆呢?

  2、观看碟片,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愉快和有趣的气氛。

  (1)欣赏碟片,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旋律。

  (2)交流欣赏感受。

  指导语: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3、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倾听歌曲《卖汤圆》。

  指导语:

  ①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②你觉得哪一句不太懂或比较难记?

  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你很快地记住歌词?

  (2)幼儿尝试将歌词填入到旋律中,说唱歌词。

  (3)运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4、尝试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1)随着音乐自由创编身体动作。

  (2)自由结伴,表演卖汤圆的情景。

  活动反思:

  卖汤圆是一首非常好听的儿童歌曲。之前幼儿对元宵节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汤圆是元宵节的`一种*俗,汤圆也代表全家团圆的意思。歌曲非常活泼欢快,幼儿在学*唱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元宵节吃汤圆的快乐。


《元宵节》教案3篇(扩展2)

——中班元宵节主题教案3篇

  一、活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课件、元宵一盒、花灯等。

  二、活动与指导:

  1.猜谜语:汤园。说说这是过什么节的一种吃食。引出谈话主题:元宵节。

  2.观看课件元宵节。让幼儿说说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

  3.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和有关*俗。

  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主要*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点花灯是为了让节日的夜晚明亮,欢快。人们为了增添娱乐的情趣,还在灯上写上谜语,让大家来猜,猜中有奖,非常有趣。这个节日从古代传下来的,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花灯的`样子越做越多,工艺越来越复杂,每年过节时,各地都有花灯展,鼓励小朋友随家人节日去赏灯。井告诉幼儿电视台届时还要播放相关节目,请大家注意收看,体验全家一起过节的乐趣。

  4.请幼儿观看传统花灯的样子和吃元宵。说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吃过什么馅的元宵。

  备注:

  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有这样一种传说。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雉)临朝称制,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吕雉死后,周勃、陈*等人扫除诸吕,拥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因为扫除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这夜,汉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或叫“元夜”。此翻传说,教师了解即可,不必详细讲给幼儿听,若讲,酌情简化。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俗。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流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相,并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灯,

  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俗。

  2、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

  3、介绍“元宵节”的*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二、学做元宵。

  1、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吃过)吃过什么馅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的)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先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

  游戏。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1册第14—15页,进一步了解元宵的制作过程,并学说绕口令。

  附绕口令

  年糕和元宵

  巧巧爱吃年糕,

  小小爱吃元宵。

  巧巧让妈妈做年糕,

  小小让妈妈做元宵。

  妈妈做了年糕又做元宵,

  煮了元宵,又蒸年糕。

  乐得巧巧又跳又笑,

  笑得小小说:“好,好,好!”

  小结及反思: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揉,搓,团圆,包馅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锣鼓音乐伴奏带

  活动重点:

  幼儿能从活动中知道元宵节是*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并能感受到节日的欢快气氛。

  活动难点:


《元宵节》教案3篇(扩展3)

——元宵节中班活动教案3篇

  一、活动名称:

  《热闹的元宵节》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及主要*俗。

  2、观赏各种花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3、知道元宵节是每年的`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三、活动准备:

  1、前期幼儿经验:家长带幼儿观赏元宵灯会。

  2、收集各种各样的花灯图片。

  四、活动过程:

  1、谈话进入主题内容。

  教师: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教师:2)元宵节都做些什么?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俗。

  1)讨论:每年的什么时候会吃元宵?元宵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2)教师小结:我们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惯。元宵圆圆的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3、出示各种花灯,引导幼儿观赏,描述。

  教师:除了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其他的一些风俗*惯吗?

  1)提问:这是什么?你最喜欢其中那一盏花灯?

  2)引导幼儿说一说元宵节观赏灯会是什么感觉?

  3)教师小结:元宵灯会是我们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在绚丽的灯会上,希望大家能快乐的聚集在一起欢度元宵灯会可以观赏各式各样的花灯,参加有趣的灯谜游戏。

  4.拓展活动。

  1)幼儿可以在美工区域中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灯笼。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我国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惯。

  2、引导幼儿成分体验传统节日的欢乐气氛。

  3、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社会性品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看灯会,给幼儿讲灯,丰富他们对花灯的认识;请家长为幼儿准备一盏花灯,带到幼儿园在教室或室外一角布置灯会。

  2、请五六位幼儿分别化装成老人和孩子。

  3、元宵、花灯挂图各一幅。

  活动过程

  一、忆元宵

  出示元宵和花灯的图片,引起幼儿对元宵节的回忆和谈元宵节的兴趣。

  1、看了这幅图想起什么事情。

  2、元宵是用什么做的?吃起来什么味?

  3、元宵表示什么意思?

  二、观灯会

  1、教师向幼儿提出观灯要求:要仔细观看灯的颜色、形状几特点。

  2、幼儿自由结伴观花灯,可与同伴相互介绍自己的花灯特点,然后请同伴到灯会中找出它。

  3、插入情景:“老人”带“孩子”观灯,其中一个孩子吵着看不到,老人无奈。观察幼儿怎样处理,必要时给予指导,是幼儿懂得相互关心和照顾。

  三、性谈话。

  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惯。

  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⑥自己动手做元宵、做花灯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一)中班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感受与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二)中班

  活动一:我知道的元宵节

  主要涉及领域:社会、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俗。

  2、喜欢民间传说故事,感受人们追求团圆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资料。

  活动建议:

  1、请家长带幼儿走出家门,感受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收集元宵节来历和*俗的相关资料。

  2、展出幼儿收集的资料,引导幼儿自由结伴看一看、说一说,丰富对元宵节的认识。

  3、利用进餐前后时间,组织幼儿谈一谈元宵节的传说和故事。

  活动二:参观花灯展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2、能大胆地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

  3、产生自己制作花灯的愿望。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花灯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花灯展,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

  (1)进入展厅,提出参观要求。

  指导语:这里有许多花灯,大家来看一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自由结伴欣赏和交流。

  (3)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指导语:看了这些花灯,你有什么感觉?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欣赏并讲述。

  (1)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指导语:你最喜欢的灯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进行欣赏。

  (3)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4)归纳、丰富讲述经验。

  指导语:

  ①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时,应该说清楚什么?

  ②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3、拓展思维,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1)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花灯的多样性。

  指导语: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你还见过哪种花灯?

  (2)欣赏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活动三:自制花灯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剪、贴等多种方法装饰不同形状的包装盒,自制花灯。

  2、乐意向别人介绍自制的花灯,体验成功的快乐。

  3、知道与同伴合作使用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1、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

  2、制作花灯的各类材料(各种形状的包装盒、蜡光纸、废旧图书、剪刀、油画棒、胶棒、彩线、穗子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制作花灯的愿望。

  指导语:这里有一些花灯,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2、观察桌上的操作材料,讨论自制花灯的方法和规则。

  指导语:

  ①桌上都有些什么材料?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②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花灯?哪些材料可以给你帮助?

  ③在选用材料时,要注意什么?

  3、自选材料,制作花灯。(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画、剪、贴等多种方法装饰花灯。)

  4、相互欣赏、讲述自制的花灯。

  活动四:有趣的灯谜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元宵节》教案3篇(扩展4)

——元宵节主题活动教案3篇

  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①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②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③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惯。

  ④“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⑤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⑥自己动手做元宵、做花灯可以感受更多的快乐。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中班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感受与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二)中班

  活动一:我知道的元宵节

  主要涉及领域:社会、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俗。

  2.喜欢民间传说故事,感受人们追求团圆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资料。

  活动建议:

  1.请家长带幼儿走出家门,感受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收集元宵节来历和*俗的相关资料。

  2.展出幼儿收集的资料,引导幼儿自由结伴看一看、说一说,丰富对元宵节的认识。

  3.利用进餐前后时间,组织幼儿谈一谈元宵节的传说和故事。

  活动二:参观花灯展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2.能大胆地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

  3.产生自己制作花灯的愿望。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花灯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花灯展,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

  (1)进入展厅,提出参观要求。

  指导语:这里有许多花灯,大家来看一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自由结伴欣赏和交流。

  (3)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指导语:看了这些花灯,你有什么感觉?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欣赏并讲述。

  (1)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指导语:你最喜欢的灯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进行欣赏。

  (3)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4)归纳、丰富讲述经验。

  指导语:①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时,应该说清楚什么?②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3.拓展思维,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1)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花灯的多样性。

  指导语: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你还见过哪种花灯?

  (2)欣赏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活动三:自制花灯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剪、贴等多种方法装饰不同形状的包装盒,自制花灯。

  2.乐意向别人介绍自制的花灯,体验成功的快乐。

  3.知道与同伴合作使用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1.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

  2.制作花灯的各类材料(各种形状的包装盒、蜡光纸、废旧图书、剪刀、油画棒、胶棒、彩线、穗子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制作花灯的愿望。

  指导语:这里有一些花灯,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2.观察桌上的操作材料,讨论自制花灯的方法和规则。

  指导语:

  ①桌上都有些什么材料?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②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花灯?哪些材料可以给你帮助?

  ③在选用材料时,要注意什么?

  3.自选材料,制作花灯。(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画、剪、贴等多种方法装饰花灯。)

  4.相互欣赏、讲述自制的花灯。

  活动四:有趣的灯谜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有赏灯猜谜的*俗,初步了解灯谜的结构。

  2.积极参加猜谜活动,体验猜想和推测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

  活动建建议:

  1.用散步时间带幼儿来到花灯展区,开展猜谜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灯谜是由谜面和谜底组成的。

  2.可采用教师念谜面、幼儿猜谜的形式进行。

  活动五:卖汤圆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感受歌曲诙谐有趣的气氛。

  2.尝试用多种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卖汤圆》的碟片。

  活动过程:

  1.交流对汤圆的认识,激发活动兴趣。

  指导语:你知道汤圆是什么吗?你认为该怎么样卖汤圆呢?

  2.观看碟片,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愉快和有趣的气氛。

  (1)欣赏碟片,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旋律。

  (2)交流欣赏感受。

  指导语: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3.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倾听歌曲《卖汤圆》。

  指导语:①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②你觉得哪一句不太懂或比较难记?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你很快地记住歌词?

  (2)幼儿尝试将歌词填入到旋律中,说唱歌词。

  (3)运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4.尝试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卖汤圆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绪。

  (1)随着音乐自由创编身体动作。

  (2)自由结伴,表演卖汤圆的情景。

  活动六:热闹的元宵节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回忆、迁移已有经验,大胆地用绘画形式表现元宵节的各种活动和喜庆情景。

  2.尝试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自己参加活动时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开展过关于“元宵节”的主题庆祝活动。

  2.图画纸、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1.回忆布置元宵节环境和举行庆祝活动的过程,丰富绘画经验。

  指导语:

  ①过元宵节的时候,幼儿园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我们进行了哪些活动?你印象最深的活动是什么?在活动中,人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2.讨论用丰富的色彩表现节日喜庆的气氛和自己愉快的心情。

  指导语:在过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色彩来表现?

  3.绘画创作活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不断丰富画面。)

  4.欣赏和交流自己的作品。

  活动目标:

  1、学*用湿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团得较圆。

  2、能感受到元宵节的快乐。

  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元宵节》教案3篇(扩展5)

——元宵节花灯教案3篇

  活动内容:

  语言活动"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问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3.在参与装饰花灯的过程中,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活动准备:

  1.请民间艺人来园现场表演制作花灯。

  2.半成品花灯骨架、各色纸。

  活动过程:

  1.介绍做花灯的艺人,激发参与活动的愿望。

  2.观察已经制作好的花灯,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艺人现场表演扎兔子灯,了解做兔子灯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幼儿猜测兔子灯的制作方法。

  (2)幼儿观看扎制兔子灯,大胆提出疑惑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3)讨论、归纳兔子灯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扎成兔子的骨架——裱糊白纸——用彩色纸进行美化装饰——装上可以滚动的轮子并安上蜡烛。)

  4.分组合作,对半成品花灯骨架进行美化、装饰。

  (1)观察半成品花灯骨架,商量装饰的办法。

  (2)分组合作,美化装饰花灯。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提供可拼插成花灯的吹塑纸、毛线、剪刀、笔等制作材料,供幼儿尝试用对插连接的方法自制花灯并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感受元宵花灯多样的美。

  2、大胆讨论制作花灯的方法并尝试自制花灯,体验自制花灯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在教室或走廊布置出一块区域用于幼儿悬挂制作好的花灯。

  课件准备:“元宵*俗”组图;《元宵节》动画视频;“花灯展”组图;“花灯”手工组图。

  材料准备:塑料瓶、纸盒、剪刀、彩色笔、颜料、绳子、彩纸、皱纹纸、橡皮泥、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组图请幼儿说一说元宵节的*俗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你们是怎么过元宵的呢?

  ——一起来看看图片上的人们是怎么过元宵的吧。

  二、播放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有这么多好玩又有趣的*俗,那你们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吗?一起来看看视频了解一下吧。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