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

日期:2022-09-28 00:00:00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

  知识要素

  掌握*行透视和*景与中景

  技能要求:

  线条的各种表现方法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验*大远小、*高远低,发现透视规律

  实践与创造:在写生中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物体的特征

  欣赏与评议:欣赏、写生作品,评议透视的`表现

  教学重点

  *景与中景的表现

  教学难点

  线条、色彩的协调与对比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观察

  1.引导学生参观校园。

  2.让学生边看边讨论哪一处角落最美?为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选景要有主题,要有*景、远景的区别。

  二.发现与思考

  1.结合上节课写生的树,说说建筑物在树的陪衬下有什么不同?

  2.观察时发现*、中景有什么透视变化?如何取景?

  3.在色彩、造型、线条上有什么区别?

  三.写生与辅导

  1.画建筑一般从上开始,注意*行透视中“*高远低、*大远小”的变化。

  2.如*景是建筑、中景是树木,先画建筑后画树木。

  3.注意线条变化,运用疏密区别*景与中景。

  4.记号笔是黑色,所以可选用比纸淡的色彩先涂,以此黑、白、灰的距离。

  四.欣赏与评议

  1.学生自评: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缺点。

  2.小组互评:分析别人作品的优点。

  3.教师总评:选择有特点的作品分析,线条的组合、色彩的搭配、景物的取舍等是否美?美在哪里?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欣赏、了解在有风或无风时湖面的变化,以及不同季节不同湖边的倒影风光,为学生在作画时作好基础。

  3、在了解湖边的倒影后,结合*时的观察用绘画的形式画一幅湖边的倒影图。

  教学重点:根据自己的喜欢,用画笔绘出一幅(可以是想象,或者看到的)美丽的湖边倒影图。

  教学难点:能掌握景物倒立视觉角度,根据湖面的变化画出岸上景物倒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图激趣,导出新课

  1、猜图。问: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它们都是以山为主的风景图,可是它们表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下方,原来是多了湖水中倒影,景色另有一种美。)

  2、导出新课:这些美丽的倒影很是吸引我们的视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大胆的来画,品味这倒影的美丽。

  二、赏析图片,寻找美的感受

  1、展示图片:春夏秋冬四幅倒影图

  问:这四幅图分别是哪个季节的倒影图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交流,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2、展示图片:睡莲倒影图

  问:这幅图的主体是什么?感觉怎样?(让学生了解构图还可以取舍。)

  3、展示图片:有风的倒影图

  问:这幅图和前面的几幅图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知道有风时倒影是弯曲断裂的,在作画是要区别开。

  过渡:看了这么美的倒影风光,同学们一定是非常想提起画笔来画了,在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人家是怎样画的。

  三、欣赏学生范画,寻找作画感觉

  出示几张范画,引导学生观察,使其了解一些构图、着色、倒影的表现方法。

  四、作业

  用画笔绘一幅(可以是想象,或者看到的)美丽的湖边倒影图。

  1、教师示范一些树的画法和倒影的表现方法。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展评优秀的作业

  1、展示作业。

  2、作业。自评、师生共评。

  六、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2.参考传统的飞天形象,临摹创造一幅飞天作品。

  3.通过学*活动,培养学生学*美术的兴趣。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和难点:

  重点: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难点: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教学准备:

  课件、飞天的相关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怎样画人在天上飞?或是你见到画人飞的作品是怎样表现的?

  学生发言,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

  教师谈话导入:敦煌飞天作品。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现代人画的飞人与古代飞天的表现方法作比较。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二、欣赏感受飞天:

  1.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学生去参观旅游,在地图册上找出甘肃省的敦煌、河南省的洛阳、巩县。

  2.学生介绍收集飞天相关材料。

  3.教师介绍飞天:

  (课件展示)a.飞天的来历。 b.不同时期飞天的风格。 c.飞天的风格特征。

  教学意图:了解不同地方石窟及飞天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自主了解知识的好*惯。

  三、欣赏探究飞天:

  1.欣赏课本中的飞天壁画艺术,思考问题:

  (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小组交流:

  (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可以提出问题。

  2.欣赏学生作品,分析怎样表现。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有关飞天的造型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欣赏评述能力。

  四、实践表现:

  1.作业要求: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2.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线条造型能力。教师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表现飞天的动态,线条的美感及动感。

  五、展示小结:

  课堂小结,评价。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感知帽子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关系。②能用各种线条与色彩设计童帽的性质、装饰花纹。

  2.过程与方法:①欣赏民间虎头帽、了解民间童帽设计的“禹意”。②了解现代款式多样,用料各异的童帽,感受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提高。③在创作与表现过程中、学会结合应用印象设计。

  3.情感:①对帽子设计产生兴趣。②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用线与色设计童帽的形状和装饰花纹。

  教学难点:

  能用“直线与曲线、粗细疏密的线”设计表现不同质感、不同功能、不同款式的童帽。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童帽的好奇之情。①欣赏传统的童帽与现代的童帽,了解民间童帽设计的“禹意”,了解童帽设计与应用的关系。②尝试探究设计的方法。。③欣赏学生用线描手法设计的童帽。

  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见过或用过的童帽。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在欣赏虎头帽时能说一说有什么主要的特征?(2)你能用设计童帽的方法设计不同的款式吗?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与创意想象:(1)童帽的基本形。有帽盖、帽花有具象形、抽象形的花纹变化等。(2)抓住基本形进行变化。帽盖有圆柱体、半球体、封顶与露顶的变化,(3)引导创作构思。①从季节、功能上进行创作构思:我设计的童帽是御寒、防晒、还是装饰或保护用?②从童帽的基本形进行创作构思:从帽盖、帽檐、帽耳、贸花中思考变化,创造与众不同的童帽。③从童帽的色彩、花纹进行创作构思:如具象形、抽象形的花纹、冷暖、明暗、深浅等对比色。

  4..小组活动:讨论:了解童帽设计与应用的关系,感受不同材料、怒涛款式帽子不同的审美效果。

  5.选择与构思。①从季节、功能上进行创作构思?②从童帽的基本形进行变化构思。③从童帽的色彩、花纹进行创作构思。

  6.创作表现。①了解本课的作业要求。②分析童帽的设计步骤:构思:画出帽子的外形:尝试用直线与曲线粗细疏密的先,表现童帽不同的。质感:与众不同。

  (三)作业布置:

  能用不同的线设计与表现不同的质感款式的童帽。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价:外观美丽、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装饰花纹简练、有趣、线条流畅,用直线与曲线、粗细疏密的线:表现不同的质感款式的童帽。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综合应用活动,提高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

  3.初步学*利用招贴画宣传节约水资源,唤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资源知识,能设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

  难点:巧妙地设计并进行一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美术宣传活动。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世界水日等知识,初步了解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史、文化等。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名画家笔下水姿态的欣赏体会,完成第一次练*:用合适的线条画某一种水的姿态。

  3.展示学生用线条描绘的各种水姿态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水资源被破坏前后的现状对比,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总结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制定针对该办法的宣传活动方案。

  6.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启发学生观察、研究*国家节水标志的设计手法,教师介绍其他地区先进的水资源保护方法。

  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招贴画实物等。

  教学过程

  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后搜集的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根据课本的图片欣赏,讨论以下2个问题:

  (1)什么是招贴画?

  (2)招贴画的特点是什么?

  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招贴画通常包括创意图形和标题两个部分:创意图形可以用各种手法来表现

  标题可大可小,要与图形协调地编排设计在一起。

  4.欣赏各种爱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学*招贴设计的多种方法。

  5.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设计一幅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画。

  6.学生完成招贴设计,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招贴画,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

  第2课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砖石雕刻作品的有关知识。

  2.运用刻、挖法,学*制作泥板雕刻,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砖石雕刻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学**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泥板雕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难点:根据材质的特点,巧妙构思,创作出具有一定主题的浮雕作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浮雕作品《五四运动》图片(人民*上的浮雕之

  一),说说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出示课题:《砖石上的雕刻》。

  3.引导学生欣赏历代砖石雕刻艺术品,进一步感受*传统砖雕作品的艺术魅力。

  4.引导学生学*教材第7页的泥板雕刻步骤图,师生共同探究:怎样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5.提出作业建议: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泥板雕刻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评价:以“泥雕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9.拓展延伸:欣赏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品:玉雕、木雕等。

  第3课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通过小组合作学*、探究活动等,学*如何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将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独特的“墙”。

  3.感受丰富多样的墙,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难点: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纸张、泥巴和泥塑工具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墙。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关键词(材料、形状、色彩)选择一面墙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墙的种类繁多,不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稳固对建造一面墙来说,非常重要。介绍墙的组成部分:墙脚、墙顶和墙身。点明墙脚的重要性。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料的墙,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材料给墙带来了怎样不同的'美感?

  5.教师启发学生创新: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墙?假如只用泥又该怎样创作表现墙呢?

  6.教师引导学生学*用泥巴制作零件。

  7.教师创作墙体图纸,让学生欣赏同学创作的砖块墙图纸方案,感受砖的多样性,同时强调注意墙的稳固性和趣味性。

  8.引导学生欣赏陶艺大师创作的墙作品和同学的泥塑墙作品。

  9.教师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

  (1)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灵活运用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10.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II.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12.拓展:启发学生观察、欣赏各种艺术墙。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

  知识要素:

  了解三原色的组合,感受间色

  技能要求:

  学生调色、配色技能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感受三原色,发现自己表现色彩的才能

  实践与创造:借助丰富的想象,创作自己喜欢的画面

  欣赏与评议:从各方面去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教学重点

  三原色的搭配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思与水分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讨论

  1.展示大师作品,并介绍大师生*和作品特点。

  2.欣赏、讨论,交流对大师作品的感受。

  3.分析作品所呈现的节奏感。

  二.实践与制作

  1.教师示范水粉画的技能技巧。

  2.学生临摹书本范画。

  3.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

  三.交流与再创作

  1.允许学生按大师的用色方法进行再创作。

  2.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以启发他人。

  3.给画的成功的和不成功的学生继续画纸,以便再创作。

  4.教师帮助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完成作业。

  四.欣赏与问题

  1.因作业颜色未干,面积展示时,用电吹风吹干。

  2.欣赏、评论同学画的创意和优点。

  3.问题:因水分的原因,三原色之间的互相衔接会产生什么结果?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扩展阅读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扩展1)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篇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兴趣。

  教学重点: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投影仪、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

  ① 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

  ② 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 ;宁静、寒冷的场面)

  ③ 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

  ① 提出作画要求:

  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较快突破。在作画时画面表现的冷色调,暖色调相对比较明确。

  板书设计:

  色彩的冷暖

  颜色:

  1、暖:黄、红、橙

  2、冷:绿、蓝、紫

  第2课 画家的调色板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绘画的颜色是“调和”出来的。

  2、能够简单的用三原色调出其他颜色。

  3、意识到颜色的变化需要多加练*。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简单调色;

  2、增加对调色尝试的兴趣;

  3、增加调色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水彩颜色、调色盘、水彩笔、水彩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颜色是不是都是从“商店”买来的?

  ① 找出油画风景作品给学生看,放大之后问学生某些特定的颜色是怎么来的?自己的画具里有没有这个颜色?

  ② 学生意识到画家的颜色是自己“生产”出来的的,引出学生对于调色的兴趣。

  ③ 小结:综合第一节课颜色冷暖的只是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调色盘上试试调色,看看能不能调出自己心仪的颜色。

  2、欣赏名家作品,观看塞尚等大师的风景油画作品,让孩子体会到不同光线下同一种事物的颜色的变化。

  3、老师用自己的工具给孩子师范一些简单颜色的调节方法,告诉孩子理性认识颜色的变化。

  二、创作阶段:

  ① 提出作画要求:

  A、用不同颜色来表现画面。

  B、用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结合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上节课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这节课重点继续尽到学生进入更高级的色彩领域。

  板书设计:

  画家的调色盘

  三原色

  混合

  展示

  第3课 蔬果的剖面

  教学目标:

  1、感知瓜果蔬菜切面的自然纹样美,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初步知道瓜果剖面有自然线纹,并进行简化与组合构成图案,运用学过的色彩知识设计色彩图案。

  3、通过观察切开的瓜果蔬菜剖面形状、线条和色彩,掌握不同瓜果蔬菜剖面的结构特点,在多媒体演示与绘画实践中初步掌握图案设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瓜果蔬菜的剖面结构,用写生与变化的方法表现图案的美。

  难点:运用学过的色彩知识和技能表现剖面图案。

  教学准备建议:

  教具:水果蔬菜、小刀、示范画若干张、多媒体课件、展示板等。

  学具:水果蔬菜、水彩笔、小刀、正方形画纸。

  教学建议: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苹果,苹果大家都吃过,它是圆圆的,红红的,那切开后苹果里面会是怎样的?(学生说)(老师拿出小刀一切为二)原来水果里面是这样的。那我们把物体切开后呈现的这个面就叫做剖面。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切开的剖面》。揭示课题。

  二、新授:

  (活动一)

  1、(拿出一半的苹果)原来苹果里也有纹样,那我们又如何用画笔把它画下来呢?(先请两位同学上来试试)

  2、师反馈并示范:

  (1)画出蔬果剖面的外形

  (2)找出水果剖面图形的主干或中心,用点或线条概括

  (3)画出剖面线条的走向。(如果是比较密集的,一定要用概括的线条表现)

  3、(出示大白菜)苹果的纹路还是比较好画,那如果是大白菜呢,我们又如何来画呢?(师简单板画)

  3、下面请你们也来试试。请同学们取出蔬果,(两人一个,请一个同学把蔬果一切为

  4、表扬画得好的同学,指出画得不够好的同学。再一次强调示范。

  (活动二)

  1、 下面我们将用色彩来表现蔬果。请大家看媒体(出示图片或范例)看看草莓和西红柿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红)再加上和红色相*的颜色,如粉红、玫红或紫红色;再出示橙子、卷心菜等,让学生讨论它们的主色和相*色。

  2、 观察自己的蔬果,找出主色和相*色。

  3、 出示作业要求:用主色和相*色表现蔬果,注意色彩的美观和和谐。

  4、 学生作画。师巡视。

  三、评价:

  1、学生作品展示,【版面上用粘纸粘贴好框子,做成类似相框】两人贴在一块版面上,注意最好是相同的蔬果。

  2、学生相互评价,互相交流,谈谈喜欢哪一幅画。

  3、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蔬果的剖面,还用点、线、色彩进行了装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用蔬果作为装饰的方法很多,(出示媒体:装饰画,用橡皮泥做的),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余时间做做或者画画。(时间多得话,可以尝试自己的水果,也可以请听课老师尝)

  板书设计:

  蔬果的剖面

  剖面:

  1、形状

  2、颜色

  3、联系

  第4课 生活中的线条

  课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线条的*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直的地*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教学目的:

  1、观察*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准备: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 + 直 =温暖、*和

  暖 + 曲 =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 + 曲 = 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 + 直 = 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

  用*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六、作业展评: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

  3、教师简评。

  七、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现在有一种材料叫做“毛根”,性质柔软,色彩艳丽。利用它在课堂上讲解示范线条的曲与直,特别直观。一个好的教具的选择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线条

  特点:节奏 韵律 颜色 情绪

  第5课 节奏的美感

  教学目标:

  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彩纸、剪刀、作品若干。

  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节奏

  1、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2、看——两幅绘画作品

  ⑴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⑵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3、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生……(相同点:都能感受到节奏。不同点: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4、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生……

  5、师根据学生的思路在黑板上进行简笔勾画,表现节奏的图形。

  二、节奏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本插图:《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小组讨论: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全班讨论:生……

  2、师: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已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三、表现节奏

  作业要求:

  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师写关键词)

  四、交流感受

  交流一下刚才在拼摆中对不同材料表现不同节奏的感受。

  布置回家搜寻各种材料,下次继续用拼摆的方式表现节奏。

  第二课时:

  一、引导交流阶段:

  请同学们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工具材料,交流自已的构思。生……(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不断开阔创作思维)

  二、课堂创作阶段:

  1、 作业要求: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绘画工具表现“美术节奏”。

  2、 辅导:针对小组中的问题及时辅导。

  三、作品展示:

  同学们都离开自已的座位欣赏别人的作品。

  通过自评、互评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若干幅进行贴粘展示。

  板书设计:

  节奏的美感

  节奏:韵律 变化 色彩

  第6课 最受尊敬的人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3、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人物特征的描绘

  教 具:绘画用具如彩笔、油画棒、水彩或水粉、彩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问:今天早上吃什么?谁做早饭?

  学生四答……师:引导……

  你们身上穿向衣服谁做的?

  学生讨论回答……师;

  引导……

  2、 板书《受尊敬的人》

  二、分小组讨论哪些人,是受尊敬的人。

  学生讨论……师巡视参与。

  1、学生分组发言……爷爷、奶奶,父母、教师、軍人、医生、警察等……

  2、学生发言说一说:谁是受尊敬的人,为什么受尊敬?

  3、学生发言、活动……

  三、教师小结:

  老师这职业为社会上培养人才,辛苦的工作他们受到社会上的尊敬!

  学生举例说说什么人、职业受尊敬?师引导……

  最受尊敬的人

  警察 保卫人民生命安全

  医生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农民 民以食为天

  教师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清洁工 辛勤劳动美化环境

  工人 制作的产品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第二课时

  一、播放多媒体图片、如、军人,这职业、人物有什么特征?

  1、启发学生说一说。师引导,如;有军装,军微,背景应设、飞机、大炮、船、舰、来体现军人的特征等。医生、农民、工人、清洁工……启发学生根据职业形象说一说。

  2、学生活动回答……师:引导……

  二、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范例、图中是些什么人?做什么工作?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的?(学生分析、讨论、发言)

  师:引导……

  三、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已的感受绘、制一幅受尊敬的人。(表现手法不拘))

  四、课堂巡视指导。

  1、帮助学生构图安排画面,应设置背景。

  2、启发学生使用工具、颜料。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业,对学生作业的人物特征 、画面安排、及涂色讲评的同时引导学生参评、互评。

  2、鼓励学生好好学*,长大做一个社会上受尊敬的人。

  板书设计:

  最受尊敬的人

  职业 特点 贡献

  第7课 今天我值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时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边县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到值日包含的是一份责任

  难点:将值日的场景用适合的方法展现出来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

  1)师:请同学们欣赏方老师的表演,并猜一猜,我演的是谁?(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歌曲,并表演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工作)

  学生看完后,回答问题。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今天我值日。

  将制作好的题目贴于黑板上。

  二、新授

  1、观察力大考验:说一说方老师刚刚都干了哪些值日工作?

  2、除了刚刚方老师做过的值日工作,还做过哪些值日工作?用表演的方式示范给大家看看。

  3、除了在教室里值日,还在哪里做过值日?

  4、一分钟记忆力大考验:在一分钟内,画出你刚刚观察到的值日时的动作,用手中的黑笔将动作记录下来,看看谁画得最生动。(画好后上台展示,并请其他学生点评)

  5、想想说说为什么你们能画得如此生动,有什么秘诀?(仔细观察)

  6、老师也想学学你们画画,请同学上讲台做动作,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当场示范。

  7、你们想不想知道别的同学是怎样值日的?(欣赏书上两幅夸张的图片,观察与我们*时值日有什么不同?)

  三、作业

  1、思考问题:你想和谁在哪里干什么值日工作?

  2、讨论后完成作业(放音乐)

  3、巡回指导

  4、作业展示:让完成作业的同学上台展示作品,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说说好在哪里或提出意见

  四、总结

  同学们认真地做值日,给我们换来了清洁的学*环境,我们要注意爱护劳动果实,不破坏卫生。

  板书设计:

  今天我值日

  值日安排 分工 责任

  绘画表现:手工+绘画

  第8课 趣味游乐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游乐园的图片,唤起游乐场的美好记忆,感受游乐场的欢乐气氛。

  2、了解各类游乐设施的造型与功能,尝试用手绘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尝试用多角度表现游乐园,如游乐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游艺机外观、齐全的配套设施等,还可以通过游客的表情、动作来表现游乐场的好玩,提高造型表现力及构图能力。

  3。在观察、回忆、表现中体验游乐园带来的生活乐趣,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敢于挑战的勇气。

  教学重点: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游乐园。

  教学难点:突出游乐园的好玩。

  教学准备:(学生)有一定硬度的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等。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观看游乐园项目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

  2、探究交流:

  (1)讨论:你去游乐园玩过吗?游乐园里哪些游艺项目让你觉得特别好玩?

  师生共同回忆游乐园里有趣的游乐项目,说出逛游乐园的感受。

  (2)游乐园探秘:游乐园好玩在哪里?

  观察:课件展示游乐园图片。思考:游乐园的好玩可以通过哪些方面体现?

  ①游乐园项目的多样性

  ②游乐设施的有趣外观: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的他们的感受。

  ③ 齐全的配套设施

  ④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比较小朋友不同的表现,体会他们的感受。

  (3)小结:游乐场项目的多样性、新奇有趣的造型、齐全的设施、人们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都可以体现出游乐场的好玩。

  3、探究启发。

  (1)观看演示短片,思考:可以怎样表现游乐园?

  小结:复杂的游乐设施可以用先概括、再细化的方法表现。

  (2)作品欣赏、探讨。

  A表现内容

  ①表现单一游乐项目或综合表现游乐场景。

  ②写实或大胆想象

  B表现方法:线描、刮画、剪贴画等多形式表现。

  4、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游乐园。

  5、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介绍作品。

  (2)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6、小结拓展。

  (1)在生活中勇于迎接挑战,牵手快乐!

  (2)拓展:小小设计师——设计新型游乐项目。

  板书设计:

  趣味游乐园

  时间 地点

  种类

  制作

  第9课 彩墨世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进行水墨画创作的欲望,体验水墨画创作的快乐,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2)认知目标:观察、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学*并初步掌握渴笔法和泼墨法等水墨画技法的小窍门。

  (3)技能目标: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渴笔法和泼墨法等水墨画技法来创作一幅动物水墨画,能展现生命活力,体现水墨情趣,提高学生的水墨画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物水墨画的创作,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提高水墨表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努力使创作的水墨画动物神形兼备,体现笔墨情趣,发展学生独特的水墨画创作语言。

  教学程序:

  一、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收集动物(陆生、水生和禽鸟等)图片,水墨画动物经典作品和师生优秀作品,多媒体课件,水墨画工具、材料等;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含水墨画动物),铅笔、水墨画工具、材料等。

  二、教学流程

  1、引导

  教师出示2幅动物画作品《鱼乐图》(水墨;油画棒),启发学生欣赏思考:你能看出这两幅画分别是用什么笔来画的?画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粗粗细细的墨线随意勾出鱼形,大大小小的墨点自由挥洒,表现错落有致的斑纹,墨色有浓有淡,变化十分丰富,富有情趣韵味,给人轻松自由、落落大方的美感;而油画棒勾线填色,色彩丰富,给人一种鲜艳华丽之感)从而让学生突出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魅力。由此导入课题并板书。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主题相同、表现手法和风格不同的作品,在比较中感受水墨画的写意性和灵动性,激发学生对水墨画动物的浓厚兴趣。】

  2、发展阶段

  (1)欣赏?探究

  大屏幕出示一组水墨画动物作品(课本内外均有),启发学生进行欣赏、探究。

  如①指导赏析《快乐的小猴》等作品时,着重让学生关注皮毛等方面的表现技法。教师演示讲解“渴笔法”[1] 的表现要领及用处(毛笔笔头含水很少,叫做渴笔。渴笔在宣纸上能擦出又干又毛的效 果,可用来表现动物的皮毛等。用渴笔勾线,线条中常常会出现露白之处,显得生动苍劲),并指导学生大胆操练、理解掌握。

  ②指导学生赏析《毛驴》等作品时,感受水墨淋漓的画面效

  ↑《猫》 徐悲鸿

  果,探究水墨画技法。教师演示讲解“泼墨法”[2](用含水量多的大笔,笔尖掭浓墨,在调色盘里稍稍揉按,让少量墨汁渗向笔肚笔根,然后作画,随物形而变化,就会出现墨色浓淡自然变化、生动滋润的效果,可用来表现动物的头部、身体等大面积的部位)后,指导学生进行泼墨法的尝试练*(可以表现动物起伏的背部或面积较大的其他部位)。看、练结合,便于学生较快掌握让墨色出现浓淡变化的技法要领。(板书要点) ↑《双驴图》黄胄

  【教师采取有效策略,整合资源,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水墨画墨色丰富变化的基础上,局部解构水墨技法,让学生直观地建立水墨画技法与具体的表现内容的某种联系,真切感受到水墨画的规律性、写意性,知识性与技能性并重,突出了本课的重点,为后续创作作了知识技能上的准备,提高了学*的有效性。】

  (2)观察?预想

  ①教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观察自己带来的动物图片,相互讲讲自己对动物的形体、姿态、神情和皮毛等特征的认识。在师生交流时,强调观察的有序性(让学生明白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展开,可以先看身体各部位,后看姿态神情,反之亦可)和有效性(既然看了,就要有看的成果。让学生说说观察动物主要特征的新发现、新认识,还可对动物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说说动物与动物之间如体形、结构和姿态等方面的明显区别)。(板书要点)

  ②畅谈水墨画表现设想,即准备用怎样的笔墨技法在宣纸上画出可爱的动物形象。可提出以下问题:你准备用水墨技法表现哪种姿态的动物?它的头部皮毛用渴笔还是用泼墨、五官用什么方法表现?身体及身上的斑纹用什么笔法、什么墨色来表现会更美?为了突出它很神气,又该用什么样的笔墨来表现有力的四肢和细长的尾巴呢?(这里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启发,完善预想方案)

  ③教师演示水墨画动物的表现过程,讲解要领。(建议老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可跟老师随机临摹学*小部分的用笔、用墨方法)以画水牛为例[3],a、用淡墨侧锋画出三角形的牛头,画出一大一小的牛耳,以体现透视关系;b、用浓墨中锋画出弯月形的牛角,点眼、画嘴;c、用泼墨大笔画出起伏的牛背;d、根据需要,可在牛周围淡墨添画水纹,一侧画出倒挂的柳枝,使构图完整饱满。

  【明确观察目的,指导学生学会进行有效的观察。通过谈水墨画表现设想和观看教师的完整演示,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水墨画技法与动物的主要特征相对应,培养学生意在笔先的创作观念和*惯,提高对水墨画创作流程和技法运用的认识与把握。】

  (3)创作?评议

  ①大屏幕出示作业要求:大胆运用渴笔法、泼墨法等水墨画技法创作一幅动物水墨画,努力做到形象生动有趣,墨色变化丰富,构图饱满。临摹可以,创作更好。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整、完善后的创作预想进行自主创作,允许学生用辅助方法(如先用铅笔画出动物的大体形态、主要结构,再用水墨画技法表现)介入创作。

  ②学生自主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动物形象、水墨技法以及学生参与创作的态度、心得体会等方面,展开评议交流和小结。(a、评画要点:选出水墨表现的最棒的动物形象,并说出理由。哪些小作者的水墨技法运用让你佩服?你有什么好建议?b、交流心得:在水墨画创作中你是怎么对待遇到的困难的、需要老师提供怎样的帮助?c、小结:可以对同桌说说,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如可以说学会了某种具体的笔墨技法、完成了一件满意的水墨画动物作品、画水墨画动物很好玩很快乐……)

  【作业要求明确具体,教师巡视指导和有针对性的评议交流,都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持久力,能在突出本课重点的同时,有效地突破难点,使学生创作的水墨画动物神形兼备,充满笔情墨趣,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个体独特的水墨画创作语言,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长足发展。】

  3、拓展阶段

  (1)欣赏?拓展

  大屏幕显示一组风格不同的古今水墨画动物名作,教师作补充性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水墨画的博大精深与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牛图》 ↑《双狮图》 ↑《白猿》田世光(1916~1999)

  唐?韩滉(公元723~787年) 刘继卣(1918~1983)

  (2)课后作业(可以任选其中一项完成,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完成两项作业)

  ①鼓励学生课后再选择其他自己喜欢的动物,用学到的水墨画技法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将挑选优秀作品在学校的橱窗里展出。

  ②课后辩论:针对“捕杀野生动物”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两种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与家人展开“关于如何正确对待野生动物”的话题辩论。辩论情况可以短文形式上交。

  【欣赏古今名作和课后水墨画创作,拓展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水墨画审美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责任感。课后的家庭辩论,可增进家庭成员的交流与沟通,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强化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4、收拾整理

  教师要求全体学生收拾整理好自己桌上的水墨画工具、材料,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

  【抓住机会,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树立美在艺术、美与我同行的意识。】

  板书设计:

  彩墨世界

  墨的特性

  创作要求

  注意事项

  第10课 我是汽车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汽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汽车的草图,或运用各种综合材料创作汽车。

  2、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运用各种类型地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汽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

  3、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培养学生地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汽车结构、功能地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汽车地草图。

  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汽车。

  教学准备:

  有关范例、玩具汽车、水彩笔、小纸盒、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等。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激趣引入

  在学生设计汽车之前,先让学生欣赏汽车图片(1905年生产的蒸汽汽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汽车的结构和功能,激化学生兴趣。

  2、发展阶段:欣赏与探索

  (1)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玩具汽车(公共汽车、火车、铲土车等等),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汽车的共同点,它们的基本造型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途?(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2)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

  (都有车头—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车身有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状等。它们可以用来载客或铲土等)

  (3)欣赏课件中的汽车,进行讨论、交流:

  △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这些汽车与刚才所看到汽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交流回答:这些汽车在造型设计上借助动物、交通工具、建筑物的外型进行改装,造型较抽象。

  (4)欣赏其他同学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设计自己的汽车(他们设计的汽车根据用途都做了什么样的不同改变,并进行说明在哪些地方富有创意)。

  △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汽车设计师,打算用什么方法、材料设计?

  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可以先在画面上设计汽车草图(车轮、方向盘、车身等)

  △大胆想象不同汽车的用途,表现想象中的抽象造型。

  3、学生动手设计:(请用水彩笔直接勾画)

  教师加强个别辅导,及时表扬富有创意的作品。

  4、展示、评价、反思:

  △师生评价作品,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导入授新:

  1、请同学们谈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汽车的结构,组成部分。

  2、根据手中的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并且谈一谈要怎么利用这些材料(小组讨论交流)

  3、欣赏课本范例,讨论制作步骤。(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充分利用方形纸盒做车身,用瓶盖做车轮,细小部分可用卡纸、水彩笔装饰等)

  4、学生练*,教师巡视辅导。

  5、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应用得最好?

  (2)好在哪里?

  6、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

  板书设计:

  我是汽车设计师

  构造 形状 颜色 用途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综合应用活动,提高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

  3.初步学*利用招贴画宣传节约水资源,唤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资源知识,能设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

  难点:巧妙地设计并进行一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美术宣传活动。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世界水日等知识,初步了解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史、文化等。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名画家笔下水姿态的欣赏体会,完成第一次练*:用合适的线条画某一种水的姿态。

  3.展示学生用线条描绘的各种水姿态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水资源被破坏前后的现状对比,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总结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制定针对该办法的宣传活动方案。

  6.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启发学生观察、研究*国家节水标志的设计手法,教师介绍其他地区先进的水资源保护方法。

  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招贴画实物等。

  教学过程

  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后搜集的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根据课本的图片欣赏,讨论以下2个问题:

  (1)什么是招贴画?

  (2)招贴画的特点是什么?

  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招贴画通常包括创意图形和标题两个部分:创意图形可以用各种手法来表现

  标题可大可小,要与图形协调地编排设计在一起。

  4.欣赏各种爱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学*招贴设计的多种方法。

  5.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设计一幅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画。

  6.学生完成招贴设计,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招贴画,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

  第2课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砖石雕刻作品的有关知识。

  2.运用刻、挖法,学*制作泥板雕刻,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砖石雕刻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学**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泥板雕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难点:根据材质的特点,巧妙构思,创作出具有一定主题的浮雕作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浮雕作品《五四运动》图片(人民*上的浮雕之

  一),说说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出示课题:《砖石上的雕刻》。

  3.引导学生欣赏历代砖石雕刻艺术品,进一步感受*传统砖雕作品的艺术魅力。

  4.引导学生学*教材第7页的泥板雕刻步骤图,师生共同探究:怎样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5.提出作业建议: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泥板雕刻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评价:以“泥雕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9.拓展延伸:欣赏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品:玉雕、木雕等。

  第3课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通过小组合作学*、探究活动等,学*如何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将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独特的“墙”。

  3.感受丰富多样的墙,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难点: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纸张、泥巴和泥塑工具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墙。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关键词(材料、形状、色彩)选择一面墙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墙的种类繁多,不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稳固对建造一面墙来说,非常重要。介绍墙的组成部分:墙脚、墙顶和墙身。点明墙脚的重要性。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料的墙,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材料给墙带来了怎样不同的美感?

  5.教师启发学生创新: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墙?假如只用泥又该怎样创作表现墙呢?

  6.教师引导学生学*用泥巴制作零件。

  7.教师创作墙体图纸,让学生欣赏同学创作的砖块墙图纸方案,感受砖的多样性,同时强调注意墙的稳固性和趣味性。

  8.引导学生欣赏陶艺大师创作的墙作品和同学的泥塑墙作品。

  9.教师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

  (1)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灵活运用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10.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II.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12.拓展:启发学生观察、欣赏各种艺术墙。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课型:设计与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废弃材料制作立体的游乐园。

  2、通过集体作业,培养学生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4、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材料的合理与巧妙应用。

  教学准备:

  收集各种废弃材料、彩色卡纸、橡皮泥、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意图:

  游乐园是儿童的欢乐天地,在那里他们可以尽情释放童真,享受童趣。但各种司空见惯的游乐设施学生并非一下子能制作出来。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让学生通过看看、说说、想想、做做、玩玩,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尽其所能显示自己,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又缩短了学生间的差距,让差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心灵手巧的好*惯。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看录像,师生对话。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玩,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地方?(播放录像)

  生:游乐园。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这个地方是个游乐园?

  生:那里有滑滑梯、过山车、***飞毯……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到游乐园玩,因为那里是你们的欢乐天地,是你们的梦幻之国。

  2、揭题:梦幻之国

  (二)探索发展

  1、说说你喜欢玩哪一种游乐设施,它好玩在哪里?

  2、生说,师小结一些游乐设施的特点。(如:滑滑梯,一高一低有倾斜度;飞机,围着中心点转。)

  3、学生分组观察所带来的材料,展开想象:它们适合做什么?

  4、生回答,师加以引导。(关注形、色、质)

  5、师演示制作方法:

  (1)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设想(要有空间感)

  (2)设计制作(分块)

  (3)组合固定(重心的稳定)

  (4)装饰美化(色彩艳丽)

  (三)实践活动

  1、作业布置,提出要求:(1)小组制作一个小游乐园;(2)分工合作,能力强的尽量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能力较弱的可以制作简单的作品;(4)提倡互相帮助、友好协助。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辅导。

  3、各小组提出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师生共同解决。

  4、修改补充作品,使作品更加完美。

  5、小组布置“游乐园”。(可以添加绿化和人物)

  6、汇总交流,共享乐趣。(组织各小组把作品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游乐场,让学生在“梦幻之国”里享受畅游的乐趣。)

  (四)评价交流

  1、你喜欢玩哪一个项目?

  2、你觉得哪一个项目最有创意?

  3、你喜欢这样的学*活动吗?

  札记: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两个果冻碗,两根弯头吸管,便组合成了一个小秋千……一个小组里的几个人一齐动手,便制作出了有趣的“梦幻王国”。

  施教时间:11月28日——11月30日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过程与方法: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画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二)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山峰、石峰……

  教师提问:像什么?学生讨论:……

  生: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r美的形象。

  二、新授

  (一)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

  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二)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学生讨论:……

  生: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三、范式教学

  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弓:动完成)

  1.在玻璃上涂色,稍浓。

  2.点水渗化开来。

  3.覆盖纸张,轻抹。

  4.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复谓移穑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

  5.发现形象:

  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

  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

  a.用剪刀背刮色;

  b.弹水;

  c.撒盐。

  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四、学生作业

  (一)作业要求:

  1.请每位同学按教师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

  2.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二)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

  1.请自认作业成功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他人作品。

  3.教师。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在游乐场玩过的游戏项目和游乐器材的造型。

  2、用绘画等形式表现儿童游乐园的场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立体游乐器材的作爵。

  (2)学生准备有关游乐场的照片和游玩文字说明。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把学生有关游乐场的照片展示在黑板上,学生有选择的介绍部分游乐器材的玩法。

  欣赏大型游乐场的录像,了解各类游乐设施的造型。感受游玩的乐趣。

  (2)发展阶段

  小组活动:教师给每组一件立体游乐器材,让学生观察交流其造型和组成。

  根据教师和同学资料,每人单线勾画一种游乐器材的造型,集体展示交流。了解各种游乐设施的绘画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创作过程,使学生明确创作要求。

  (3)分工合作

  学生自由组合(可以二至三人一组,也可以四至五人一组》绘画创作。学生可以把自己绘画的单个游乐器材剪下,拼贴成画面,再适当添画景物。

  (4)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纸工和泥工的形式制作立体的游乐场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叔叔,喜欢*叔叔。

  2、完成一幅*叔叔肖像写生作品。

  3、有余力的学生再完成一幅头像速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的图片、故事。准备绘画工具。

  2、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带学生搞一次与当地驻军的联谊活动。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请一位*叔叔来做模特儿。先请他讲讲军队中对战士军风纪的要求,然后请同学评一评这位*叔叔的军风纪(主要是着装与精神状态)。

  (若没有条请到*叔叔,那么教师可以用录像、图片等资料来增进学生对*的了解。课业形式也可以由写生变为创作。)

  2、发展阶段

  根据班级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师可选择让模特儿站立、坐着,或做一些战士常见的动作。

  引导学生观察*叔叔的大体形态,并记录下来。主要观察比较头部、躯干部分与四肢的比例关系。教师可用当堂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先观察大体,用基本形将观察到的头、躯干、四肢的基本形状记录下来,然后,将画稿举到稍远处,再对照模特儿,观察、调整。

  再进行细部刻画。可以从头部开始,从上到下,一边观察一边绘画。要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进行仔细描绘。

  全部写生完之后,还有必要对画面进行调整。

  对于写生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再写生一幅战士的头像。

  (三)课后拓展

  参观军营,阅读军事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与*叔叔有关的绘画作品。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扩展2)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社会,贴*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19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领域。

  本册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本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了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领域,并保持他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同时,每课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形成,绘画水*处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相差比较大。

  2、学生观察力也日趋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有感性的认识了,所以在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3、学生对于绘画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写实期的学生往往回认为画的越来越好,这种意识往往束缚他们大胆的创作欲望,变得越来越小,束手束脚,唯恐别人说画的不好。

  三、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四、教学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学*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教材分析

  《卡通画》是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节造型·表现课。卡通是当今社会流行的视觉艺术,易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卡通,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卡通及卡通画的类型,学会卡通画的表现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用不同方法制作讨人喜欢的卡通画。

  学情分析

  卡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都十分喜爱卡通画,尤其是现在的儿童更是在卡通世界里成长的一代,所以学生对卡通形象并不陌生。本课通过大量学生喜欢的卡通资料的欣赏,掌握卡通画的表现方法。在小学三年级已引入动画片的欣赏,我在四年级的教学中引入了《卡通画》这一课,也为五年级的《卡通漫画》作铺垫。

  教学目标

  1、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卡通画的历史,分析卡通画的造型特点。

  2、学*卡通画的表现方法,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卡通特征,绘画出自己心中的卡通形象。

  3、感受卡通画的特征和充满活力的儿童心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和了解卡通画,自己动手绘画出一个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卡通形象的设计、环境画面的构成,以及学生对进一步创作卡通画的认识

  一、导入

  1、谈话:你们见过卡通画吗?你们喜欢卡通画吗?老师也喜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2、看完后让学生介绍动画片里的主要人物。

  3、每部动画片里都有我们非常喜欢的卡通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卡通画。(课件出示课题:卡通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很快进入卡通天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学*

  1、同桌之间互相欣赏自己课前收集的卡通作品,向同桌介绍卡通作品的表现主题,以及它的特点。

  2、(课件出示世界经典的卡通作品)

  欣赏美丽的卡通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世界经典的卡通作品,感受卡通作品的色彩美与造型美。)

  教师提问:

  你喜欢哪些卡通画呢?谁来说一说呢?主要从卡通作品的表现主题,以及它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指名学生回答)

  3、你都看过哪些卡通画呢?谁来说一说呢?有*生产的、美国生产的、日本生产的,目前卡通漫画市场最占优势的是日本。为什么日本的卡通漫画那么深受人们喜爱?你们知道吗?好,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卡通画的魅力。

  4、播放*卡通漫画和日本卡通漫画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感受两个国家卡通漫画的优点和缺点

  教师提问:

  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谁来说一说呢?(日本的卡通漫画造型比*的卡通漫画夸张,大胆丰富的画面也比较吸引人,而*不够吸引人。所以你们要多想像、多努力,为我国争光)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欣赏卡通画的同时,逐步激发起学生对卡通画的热爱,以及树立为我国卡通事业的提高做贡献的情怀。)

  三、卡通画的技法探索

  1、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临摹方法。

  (1)打格子,按比例放大。

  (2)用蓝印纸或拷贝台描印。

  (3)看着摹本,直接绘画。

  2、重点介绍第三种:看着摹本,直接绘画这种常见的方法。

  (出示教师自制的卡通画)

  教师提问:

  ①老师手里有一张卡通画,你知道是怎样画成的吗?谁来说?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头是什么图形?身体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想一想、画一画。

  ②这张卡通画的造型是怎样的呢?谁来说?(是的,造型非常夸张)线条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是的,画卡通画的线条一定要流畅)教师示范画线条。

  ③卡通画吸引人之处在哪里?请想一想。(还要设计精彩的背景,悦耳动听的音乐,语言和动作;涉设计精彩的故事情节,是一种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2、小结:卡通画是由各种图形组成的,造型夸张、变形、拟人化,具有幽默感,如果再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夸张的动作和精彩的故事情节,能给我们带来开心快乐。

  四、画卡通画

  1、你们想画吗?画时要注意什么?(用线要流畅,造型要夸张,要添加背景,颜色要协调搭配)

  (课件出示)学*要求:用绘画等形式临摹或创作卡通画;也可以根据卡通作品的原型进行改变,创造出新形象。

  2、实物投影仪展示其他学生的作品。

  3、学生动手绘画,师巡视指导。

  五、欣赏评价卡通画

  1、展示作品

  画好的同学请把你们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

  2、给大家介绍自己创编的新卡通形象。

  3、评价作品

  请你说一下你的画,你认为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里,不满意的呢?

  六、拓展

  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编个故事,并用连环画或单幅绘画等形式来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纸上不同位置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2、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具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引导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产生动感)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

  (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想理的小组提出建议

  学情

  分析通过宣传栏的制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学生可以制作什么样的板报内容,用画的形式来诠译如何李水爱水,用艺术化的小报让更多的人了解水资源的现状等。

  教材

  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领域。力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美术实践能力。教师在指指导学生对水问题进行挖掘的同时要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从美术的角度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本课共两个版面,分别传达了不同的意图,即水与人类的关系,和介绍学生的活动。

  教学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了解水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水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一起来珍惜所剩不多的水资源。通过宣传栏的制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隐性内容与目标: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时

  安排一课时

  课题

  5、生命之源——水

  授课时间3.17-3.18

  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水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一起来珍惜所剩不多的水资源。

  通过宣传栏的制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到水对人类生活有多么重要,通过宣传栏的制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美术服务于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宣传栏的装饰设计方法。

  教学准备

  工艺课用具、彩色纸、课件、对称形物品工艺课用具、对称形物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组织教学:课前师生准备好相关资料做好课前准备。

  导入:

  1、首先让学生翻开书,根据自己已有的资料回答书上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核心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关心水问题,关心、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让所有学生共同完成一张大宣传海报。

  5、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你的专栏想用什么美术用具来制作?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怎样让你的专栏更美观?”

  4、(擅长绘画的同学设计以画为主的小专栏,擅长写的同学设计以数字为主的小专栏。)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小专栏。

  6、宣传展示小结:给学生展示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总结经验。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体会劳动后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广泛的美术兴趣。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学生根据收上的问题进行讨论关注水资源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关于设计的`关键问题。设计大海报,让学生根据自已的长处设计小专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设计的宣传海报。学生间相互点评。谁的设计最有新意。谁的专题内容更有自己的风解。谁的内容丰富,设计得美观。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能力。

  板书:课件 生命之源——水本课的重点是在欣赏与水有关的美术作品中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在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他们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更多的爱水、节水的常识。在学生回答中,我对资料不够完整的做一定的补充。为了让学生的公益小专栏做的更漂亮,我课前让同学打印一些大的美术字。加强专栏整体的效果。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

  2、技能目标: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学*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

  3、情感目标: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教学难点:

  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曲子,思考你听过这首曲子没有?在哪里听过的?

  生:倾听歌曲《春节序曲》。

  师:同学们听过之后,想到没有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吗?小组讨论讨论。

  生:小组讨论过程。

  发表讨论结果:在过年的文艺晚会上经常听到。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厉害,听出了这首曲子,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春节序曲》,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这《春节序曲》来《过春节》,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二、探索新知

  师:首年老师可要发问了,每年的什么时候是“春节”?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师:教师总结。农历正月初一。除夕之夜是农历12月30日。

  师:老师要问问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生:吃年饭、放鞭炮、看春节晚会、压岁钱、互送贺卡等。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那么老师给同学们今天带来了一些过年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欣赏过图片,那么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了,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过春节吗?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

  生:小组之间讨论。得出结论:农历正月初一。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扩展3)

——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6篇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通过练*课本第22、第23页Let’s practise(Ⅰ)、(Ⅱ)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2、让学生表演各种动作,进一步练*巩固现在进行时。

  二、教学重、难点(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重点练*“现在进行时”复数形式的表达法。

  We are jumping rope.

  They are playing volleyball.

  2、通过动作、表演以及游戏掌握第22、第23页的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进行时与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3、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Let’s go and join him/them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用具(Preparations)

  1、教具:录音机(带)、跳绳、篮球、足球、排球等。

  2、学具:学生打球、做游戏、跳绳、玩悠悠球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ss)

  (一)复*导入

  1、老师带领学生复*时间的表示法。

  What time is it?

  It’s…

  Is it time to…?

  Yes,(No,)it’s time to…

  What time do you…?

  At…

  2、老师带领学生复*星期的'表示法。

  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

  3、老师将准备好的跳绳、篮球、足球、排球等拿出来分给一些学生,指导他们开展各种活动。然后,老师指着个别学生问大家:What is he/she/David doing? He/She is playing… He/She is jumping rope.老师再指着一些踢球的同学问大家: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playing… They are running.

  4、老师放录音,学生完成第21页Listen, look and match。

  (二)巩固练*

  1、学生用自己的图片进行What is he/she/David doing? He/She is playing… He/She is jumping rope的问答练*。

  2、让个别学生到前面来,举起自己的图片问其他学生:What is he/she/David doing?What are they doing?这时,老师可以叫一个学生背对图片来猜He/She is playing… He/She is jumping rope. They are playing… They are running.做练*的同时,老师板书I am doing… He/She is doing… We are doing… You are doing… They are doing…提醒学生观察进行时态的动词结构,强调现在进行时态中助动词be要与主语人称和数一致。

  3、老师再将准备好的跳绳、篮球、足球、排球等拿出来分给学生,并指导他们活动起来。然后,老师抽查个别学生说:What is he/she/David doing?待这个学生回答He/She is playing…后,老师说:Let’s go and join him/her.并带几个学生去参加其他学生的活动。复数形式也可以这样练。

  4、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第22页的对话练*。等大家都练完后,老师可以叫个别同学看图回答问题。也可以叫4~5人一组合作完成这个练*。

  (三)作业

  1、听录音,读课文。

  2、和父母一起练*对话。

  3、预*《活动手册》第Ⅲ题。

  Ⅲ. Listen and say.

  录音内容:

  The boys are playing basketball.

  The girls are playing volleyball.

  They are doing their homework.

  We are doing our homework.

  We like playing.

  We like studying.

  五、教后记(Notes)

  第三课时(活动课)

  一、活动目标(Aims)

  1、通过唱Days of the week这首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周7天的表示法。

  2、通过口、笔试练*,要求学生掌握现在进行时各人称和系动词的搭配。

  3、让学生看图说对话并进行情景表演。

  二、活动内容(Activities)

  1、学生学会本课的歌曲,人人知道意思并能进行表演。

  2、通过口、笔头练*,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现在进行时各人称的不同表示法,以及它们与系动词的搭配。灵活使用He/She is doing something. We/They/You/The boys are doing something.

  三、活动准备(Preparations)

  老师带录音机和自制的周历、图片。学生拿《活动手册》、打球、做游戏、跳绳、玩悠悠球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Steps)

  (一)热身

  1、师生对话:

  T: What day is today?

  S: It’s…

  T: What time is it?

  S: It’s…

  T:Is it time to go home?

  S:No, it’s time to play games.

  T:Oh, we play games on Wednesday.

  Let’s go and play. Look!

  What is he doing?

  S:He is playing football.

  T:Let’s join him.

  S:OK. Let’s go.

  2、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图片相互问答。

  (二)学唱歌

  1、先用自制的周历提问What day is it today复*一周七天。

  2、让学生听录音欣赏一遍歌曲。

  3、老师讲解这首歌的意思。

  Days of the week

  Sunday la la la,

  Monday la la la,

  Tuesday la la la , Wednesday,

  Ia Thursday la la la ,

  Friday la la la , Saturday.

  That makes a week.

  一周的几天

  星期天,啦啦啦,星期一,啦啦啦,

  星期二,啦啦啦,星期三,啦,

  星期四,啦啦啦,星期五,啦啦啦,

  星期六。这就构成了一星期。

  4、老师带领大家读这几个词,然后反复放录音教学生学唱这首歌。

  5、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唱,并分组进行比赛。

  (三)做练*

  老师拿起几张图片和学生进行问答练*。老师说问句:

  What is he/she/David doing?

  He/She is playing…

  What are they/you doing?

  They/We are playing…

  (四)作业

  1、完成《活动手册》上没有做完的练*。

  2、预*下一课。

  3、准备一些可以做礼物的材料。

  五、课后记(Notes)

  教材分析

  本课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B部分的第一课时,是有关朋友爱好的介绍,为本单元的第四课时.主要语言项目为表达某人喜欢什么。课文对话是通过Mike 和ChenJie 谈论各自的朋友展开的。重点学*描述爱好的词汇music,science,com*r game, sports and painting,和句型He/She/My friendlikes….,本课中主要学*表达第三人称喜欢什么,因此要注意第三人称单数的问题,但不可给学生讲过多的语法知识。同时也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学*相关描述朋友样貌特征和爱好的对话做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本单元A部分的学*,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简单介绍朋友及其特征的'词汇和句型表达:He /She is ….He/She has …. ,同时学*表达介绍朋友爱好的句型:He/She/My friend likes ….A部分Let’s play 中已做过一定的铺垫,本课时教学应通过大量的口语交际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句型。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能用He/She/My friend likes….表达描述学生的朋友。

  b. 能听、说、认读有关爱好的三会词汇music, science, com*r game sports and painting,

  (2) 能力目标:

  a.能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如: listen to music ,do sports, 等等。.

  b.通过表演,游戏,小组活动等培养学生学*兴趣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能描述自己的好朋友,关心朋友及家人的爱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五个有关爱好的生词:music, science, com*r game, sports, painting,其中science,sports的发音稍有难度,要注意及时纠正;He/She/My friend likes ….,这也是本课时的难点之一,尤其是like与likes的区别使用;Let’s do部分要求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迅速地作出相应的动作。

  教材分析

  1.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① 要求学生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书包,如:I have a new schoolbag. It’s black and white.② 要求学生说出书包中的物品名称,主要指书,如: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③要求学生能听懂一些指令,然后把物品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如: put your pencil in your desk.(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学会用I have...It’s black.来进行简单描述自己的书包等物品,并且能用英语说出有什么书。同时,能听懂一些指令把物品放到相应的位置。(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得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第一节是A部分的let’s learn,先让学生会书包这个单词并且导入句子I have a new schoolbag. It’s black and white.来进行简单的描述,并且学会认读书包里面的有关书籍单词。在 let’s do 这块,让学生听懂一些简单指令把物品放到相应的位置。通过学*,为接下来的课文学*埋下了伏笔,如第二节是A部分 let’s talk中的课文,课文中包括了第一节的大部分内容,包括问颜色,书籍,I have...的这些句子,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第三节学到数字的.表达以及句子What’s in your schoolbag? 这些内容都是在第一节课的延伸,学生学起来也连接顺畅。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① 让学生会用I have ...来造句。②让学生会认读与书有关的单词。③让学生听懂一些简单指令把物品放到相应的位置。

  学情分析

  1.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I have...这个句子的用法、书包里面的物品主要指书以及听懂一些简单的指令把物品放回相应的位置。通过师生的交流发现很多学生都怕开口说英语,一是怕说错,二是不会英语表达,三是缺乏练*。造成了不敢说英语的情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通过三年级的英语学*,学生已经懂得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并且本节内容中有一个句型和一些单词是在三年级学过了,利用句型和单词进行组合新的句子来对话,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新知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出现新单词学生不会认读,另外,不会用已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说出新的句子。

  教学目标

  1. 会用I have ...来描述自己的物品并简单说出其形状。

  2. 掌握新单词(主要是指书的单词)

  3. 听懂指令把物品放到相应的位置。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英语说出书包里的书籍,并能用I have...来描述。

  教学难点:用I have...来说出新的句子;听指令把物品放到相应的位置。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welcome to my home!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

  2、能听、说、认读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等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3、能听懂let’s do中的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让学生在语言的学*和活动中听、说、认读生词。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kitchen等单词的图片。

  2、教师准备好文具用品,如,:铅笔、尺子、书、钢笔。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游戏:猜谜语(白色的马是什么马?黑色的马是什么马?黑白相间的马?黑白红的马是什么马?)

  2、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对话,如:hello!how are you?

  2)预*

  教师拿出一些文具用品,帮助学生复*句型:“what’s this?it’s a……”“where’s the……?it’s in/on/under……”

  3)新课呈现

  let’s learn

  1、教师出示画图,手指着图片上书房里的书问:what are they?学生回答books.教师问:where are the books?告诉学生:they’re in the study.

  2、教师重复生词:study,学生学说。(分解单词,拼写)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其它生词。

  3、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部分的词汇。以后打乱顺序,要求学生边听边指,力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4、游戏:看谁反应快。

  a、教师把各个房间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出一个学生,比赛看谁反应快。比如:教师说:kitchen.学生跑到黑板前,谁先跑到前面碰到单词为胜者。

  b、 where is the study/……?it’s here.

  教师说“书房”在哪?学生持有此卡片的就说it’s here.然后上讲台带领其它同学读,并拼读出来。s—t—u—d—y.

  let’s do

  1、教师出示let’s do的图片,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让学生理解watch tv、read a book、take a shower、have a snack等指令的含义。

  2、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 do部分的动作,教师鼓励学生自编动作。

  3、游戏:配对游戏

  教师选一名小教师,然后小教师选两名学生(b、c)、b、c听小教师的指令,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并读出来。

  4)巩固与扩展

  1、做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活动手册配套练*。

  2、游戏:听音画画

  教师说口令,让学生画画

  draw a big house.

  draw a study in it.color it red……

  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扩展4)

——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0篇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综合应用活动,提高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

  3.初步学*利用招贴画宣传节约水资源,唤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资源知识,能设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

  难点:巧妙地设计并进行一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美术宣传活动。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世界水日等知识,初步了解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史、文化等。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名画家笔下水姿态的欣赏体会,完成第一次练*:用合适的线条画某一种水的姿态。

  3.展示学生用线条描绘的各种水姿态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水资源被破坏前后的现状对比,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总结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制定针对该办法的宣传活动方案。

  6.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中国国家节水标志的设计手法,教师介绍其他地区先进的水资源保护方法。

  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招贴画实物等。

  教学过程

  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后搜集的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根据课本的图片欣赏,讨论以下2个问题:

  (1)什么是招贴画?

  (2)招贴画的特点是什么?

  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招贴画通常包括创意图形和标题两个部分:创意图形可以用各种手法来表现

  标题可大可小,要与图形协调地编排设计在一起。

  4.欣赏各种爱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学*招贴设计的多种方法。

  5.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设计一幅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画。

  6.学生完成招贴设计,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招贴画,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

  第2课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砖石雕刻作品的有关知识。

  2.运用刻、挖法,学*制作泥板雕刻,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砖石雕刻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学**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泥板雕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难点:根据材质的特点,巧妙构思,创作出具有一定主题的浮雕作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浮雕作品《五四运动》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之

  一),说说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出示课题:《砖石上的雕刻》。

  3.引导学生欣赏历代砖石雕刻艺术品,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砖雕作品的艺术魅力。

  4.引导学生学*教材第7页的泥板雕刻步骤图,师生共同探究:怎样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5.提出作业建议: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泥板雕刻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评价:以“泥雕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9.拓展延伸:欣赏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品:玉雕、木雕等。

  第3课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通过小组合作学*、探究活动等,学*如何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将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独特的“墙”。

  3.感受丰富多样的墙,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难点: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纸张、泥巴和泥塑工具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墙。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关键词(材料、形状、色彩)选择一面墙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墙的种类繁多,不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稳固对建造一面墙来说,非常重要。介绍墙的组成部分:墙脚、墙顶和墙身。点明墙脚的重要性。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料的墙,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材料给墙带来了怎样不同的美感?

  5.教师启发学生创新: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墙?假如只用泥又该怎样创作表现墙呢?

  6.教师引导学生学*用泥巴制作零件。

  7.教师创作墙体图纸,让学生欣赏同学创作的砖块墙图纸方案,感受砖的多样性,同时强调注意墙的稳固性和趣味性。

  8.引导学生欣赏陶艺大师创作的墙作品和同学的泥塑墙作品。

  9.教师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

  (1)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灵活运用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10.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II.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12.拓展:启发学生观察、欣赏各种艺术墙。


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6篇(扩展5)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教案汇总五篇

  教学目标:

  利用点、线要、面组成丰富的色调来表现对象。能掌握粗细、干湿和浓淡的对比画法能运用种墨法

  教学重点:

  继续体验水墨材料的特性。用毛笔画出各种线条。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墨色表现不同昆虫的形态特征。

  教学用具:

  常用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找一找:上完“有趣的水墨游戏”这一课后,布置学生可在校园内或住家的附*进行观察、寻找并记录看到的小虫子,观察时要注意安全,并能专注、安静地观察,有兴趣的可新自饲养小昆虫。

  二、欣赏、评述

  提供大师、小朋友的昆虫水墨画。

  想一想:你知道有哪些画家比较擅长画昆虫,他们是用了什么表现法。

  说一说:

  (1)谈谈画家是如何用点、线、面和墨色的干、湿、浓、淡表现的。

  (2)你知道的昆虫还有哪些?

  (3)动手绘画。

  画一画:奖你喜爱的昆虫以水墨的开式表现出来。

  三、评价过程

  评一评:大家一起以水墨特点的研究来开展师生评、学生之间互评。

  课后反思学生能对同的昆虫产生观察的兴趣。

  能用水墨画的用色、用笔方法,大胆表现昆虫。

  课题:

  妈妈的节日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2、为妈妈做一件礼物。

  教具学具:

  绘画与手工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朋友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日子吗?(妇女节)在妈妈的节日里,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新授:

  师: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讲讲你自己的妈妈,也可以把你妈妈的照片拿上来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照顾我和爸爸,做家务,打扫卫生。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和伟大的。你懂事了妈妈会开心,你遇到烦恼时,妈妈会理解你,帮助你。妈妈永远是你心灵的庇护所。

  3、作品赏析

  讨论: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在节日的时候,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来表现的:书中图例

  4、发展阶段:妈妈的生日不一定都有蛋糕,但一定少不了我的祝愿。请你动手为妈妈制作一件礼物吧!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你最想做一个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礼物呢?

  彩纸、布、皱纹纸、干花,线……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可以拼贴,也可以做成立体的,颜色搭配和谐,造型新颖。

  四、:表扬优秀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远小、*高远低、*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了解视*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真实。

  教学难点: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范图、学生作业用纸绘画工具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大远小。

  二、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去的路》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去的路)

  在*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高远低、*宽远窄、*长远短、*清晰远模糊、*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大远小、*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线,这就是视*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疏远密、*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三、本课练*临摹课本上范图,生作业,师巡视辅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课后作业:

  观察:生活中*大远小的现象;

  尝试: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了解*大远小、*疏远密、*粗远细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绘画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大远小、*疏远密、*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二、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三、学生继续完成作练*,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