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 (菁华3篇)

日期:2022-11-09 00:00:00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想象古时候儿童对月宫的憧憬和向往,感受月儿的美丽、神奇。

  2、能积极地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并能有节奏地朗诵。

  3、学*古诗,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二、活动重难点:

  1、熟悉古诗内容,能准确、流利地朗诵。

  2、理解古诗大意,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活动准备:

  1、中华文化:古诗《古朗月行》。(幼儿用书)

  2、月亮图片、古诗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2、你喜欢月亮吗?(出示月亮的画面)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呢?圆圆的月亮又像什么呢?(启发想象)

  3、圆圆的月亮我们还可以叫朗月,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回忆小时候看月亮的情景时,诗性大发,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古朗月行》,诗人把朗月想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古诗《古朗月行》。

  (二)完整欣赏、学*古诗。

  1、老师示范朗诵古诗。你听到了些什么?

  2、看古诗视频,再次欣赏。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

  3、跟老师学念古诗二遍。

  4、解释诗句的意思。

  1)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当作白玉盘。

  2)师:为什么会把月亮当作白玉盘呢?(视频)

  3)我们一起来念念这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4)有时又以为月亮是仙人梳妆用的镜子,调皮地飞到了青云的上头。(视频)

  5)师:为什么月亮有时又像镜子呢?

  6)师: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感受一下: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7)师:小朋友猜猜看,月亮上面有些什么呢?

  8)师:哦,有嫦娥、白兔、桂树。原来小朋友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啊!你们看月亮里是不是好像仙人嫦娥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看!月宫里的桂树多茂盛呀!我们一起来念: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视频)

  9)师:咦,白兔手里好像拿着什么?原来是药呀!它在问谁和它一起吃。来一起跟老师来念念: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视频)

  5、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重音。

  6、播放视频,让幼儿跟着念一念。

  (三)请幼儿阅读《古朗月行》,仔细观察画面内容,并说一说、念一念。

  (四)结束:

  师:没有想到月亮里面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啊,你还知道别的关于月亮的古诗吗?下课后念给小朋友听听,好吗?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2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

  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时:日字旁加个“寸”。“时”与太阳有关。如:时间、时候、时光。

  识:言字旁加个“只”。组词:认识、知识、识字。

  作:作业、工作、作用的“作”都与“人”有关,所以这个字是单人旁。右边是“竹”的左半边再加两短横。

  台:上半部分要写得比“口”宽些。组词:讲台、台球、上台。

  七、抄写生字(课后练*2)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

  1.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反复两遍。)

  2.比一比,读一读。(完成课后练*3)

  指名读,说出每组字形上的联系,读音的差别,通过词语区别字义。

  3.读拼音写汉字。(略)

  二、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1.读古诗,画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读一读,记住它们的读音。

  3.认读:朗

  呼

  疑

  镜

  碧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三、背诵课文

  四、巩固练*

  1.完成课后练*4。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然后要求学生如实画下来。

  2.每评一幅画得好的,贴到黑板上展览。

  3.用“月亮”练*说话。

  联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_______。”补充完整。内容不加限制,可从形状、颜色、位置、运动等多角度说,学生想说什么说就说什么,鼓励学生要和别人说的不同。注意说话时语句完整、通顺。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

  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板书设计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大班语言古诗《游子吟》教案 (菁华3篇)

大班语言古诗《游子吟》教案1

  一、活动名称:

  大班语言古诗《游子吟》

  二、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并认识“慈” “缝” “恐” “迟” “归”等字。 (重点)

  2、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难点)

  3、感受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古诗挂图、幼儿用书第1册第14—15页,录音机、磁带;字卡“慈”、“缝”、“恐”、迟”、“归”;字条:“孟郊”、“游子吟”。

  2、知识准备:回想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3、空间准备:幼儿围成半圆形坐。

  四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提问的方式,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1、师生演唱歌曲,引发幼儿的情感。

  (1)师:“你们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吗?”(师生共同演唱这首歌。)

  (2)师:“唱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师:“你知道世界上哪种爱是最伟大的吗?”引导幼儿说出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为什么大家都这样说。

  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取书。

  小结:无论是古时候的人,还是现在的人,都爱自己的母亲,都在歌颂母爱的伟大。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唐代的诗人——孟郊。这位诗人就写了一首关于母亲的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诗《游子吟》。”(教师出示字条“孟郊”和“游子吟”。)

  (二)、通过阅读、讲述、提问的形式,理解古诗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1、请幼儿将书翻到第3页,和乖乖熊一起看图画。

  (1)师:“从左到右观察画面,画面中都画了些什么?”

  (2)师:“这位老母亲在做什么?猜一猜,她在想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回答问题。)

  2、播放录音,请幼儿和乖乖熊一起欣赏古诗。

  (1)师:“这幅图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听一听大诗人孟郊写的这首古诗就知道了。”

  (2)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听古诗。

  (3)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字条“游子吟”。

  3、请幼儿欣赏古诗,教师巡回指导。

  (1)师:“你认为这首古诗说了一件什么事情?”(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初步理解回答问题。)

  小结:教师手指大书为幼儿讲解古诗大意:“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不回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解释诗意。

  (三)通过欣赏、诵读的形式,引导幼儿尝试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1、引导幼儿尝试和教师一起朗诵古诗。

  2、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并再次尝试朗诵。

  3、教师组织幼儿通过个别、小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母亲的爱。

  4、听音乐收书。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了古诗《游子吟》,从诗中我们感受到妈妈为我们献出了无私的爱,在“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为妈妈做一件事情,使她感受到我们对她的爱。

  五、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各种彩纸、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供幼儿制作“三八”节的礼物,从而表达对妈妈的爱。

  重点分析:在活动(一)(二)中完成,解决方法:谈话法、提问法、阅读法。

  难点分析:在活动(三)中完成,解决方法:欣赏法、小组朗诵法、集体朗诵法。

大班语言古诗《游子吟》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古诗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兴盛的文学样式,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语言精练,意蕴丰富。为进一步渗透经典国学诵读在我园开展,且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应让幼儿接触一些浅显、具有教育意义的古诗,因此制定本次活动。《游子吟》韵律优美柔和,颂扬母爱伟大,很适合对幼儿诵读、渗透情感教育。

  活动目标

  1.欣赏古诗《游子吟》,并能随音乐诵读表演。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古诗《游子吟》,并能随音乐诵读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游子吟》、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视频韵律操《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古诗《游子吟》

  1.教师:小朋友,爸爸妈妈爱你们吗?(爱!)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诗人的妈妈也很爱这位诗人,有一次这位诗人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做官了,听听看他妈妈是怎样做的?

  2. 教师播发录音磁带配乐古诗《游子吟》,连续播发两遍。

  幼儿一边听教师播放古诗《游子吟》,一边翻阅幼儿用书《游子吟》。

  3. 讨论。

  教师:这首诗好听吗?书上的这幅画已表达出了这首诗的意思,请你们想一想,这首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幼儿讲自己看到的图画)

  二、欣赏古诗《游子吟》

  1. 教师给幼儿解释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2. 让幼儿再听一遍古诗《游子吟》的录音。

  3. 请个别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古诗《游子吟》。

  4. 请幼儿说一说父母做的一些关爱自己的事情。

  5.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爱父母,引导幼儿懂得感恩。

  三、演一演

  1. 教师播发事前准备好的视频韵律操《游子吟》,和幼儿一起学唱表演,教师指导。

  2. 请部分学得好的幼儿尝试上台表演。

  附录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比较成功,也很欣慰,并有所收获和思考:

  1.课前准备全面、充分是上好课的必备环节。以前我的目标意识不强,上课时针对性也不强,加上教学方法*淡无奇,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备课时目标要具体明确,切合实际,采用幼儿感兴趣、易于接受方式方法,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2.这节课中幼儿最大的兴趣点是随着视频边唱边做韵律操,真是学得有模有样!是呀,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在唱唱跳跳中认识事物,这也是音乐能让人快乐、使人情感和气质得到熏陶的最大特点。

  3.教师的语言很重要,既要富于童趣,又要具体、生动、活泼,低龄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的求知欲。

  4.课堂常规很重要,这是我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次课中由于我采用听录音、学做韵律操等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次序才不显太混乱。所以今后要加强课堂常规训练。

  5.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今后的目标是加强研读有关一线教师实践经验的书籍,加强提高普通话水*。

大班语言古诗《游子吟》教案3

  活动内容:

  游子吟(古诗)

  活动目标:

  1.乐意表达自己读古诗的感受和体会,萌发回报妈妈的美好愿望。

  2.能在与老师、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诗。

  3.体验诵读的乐趣。

  活动重点:连贯朗诵,萌发回报妈妈的美好愿望。

  活动难点:在与老师、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诗。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的导入:(说妈妈)

  1.播放歌曲《好妈妈》。

  2.交流:这首歌里唱的是谁,你爱自己的妈妈吗?妈妈都为你做了哪些事,让你如此爱她。

  3.练*说话:妈妈为我,我爱她。

  (引导幼儿尝试表达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句子)

  4.师引: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唐代诗人孟郊写的古诗《游子吟》里也有一位好妈妈。

  二、游戏活动的准备:(读古诗)

  1.播放古诗视频。

  2.引导幼儿交流:

  (1)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及结合图片阅读的能力)

  (2)妈妈在干什么?她为什么把针脚要缝得密密的?作者想到了什么?

  3.播放古诗音频,引导幼儿感知古诗的音韵美。

  4.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尝试朗读。

  (可采用跟录音读、接读、师小声幼儿大声等多种形式)

  三、游戏活动的过程:(诵读古诗)

  1.这首古诗好听吗?这首诗和歌曲《好妈妈》一样都是赞扬妈妈的。你想怎样读,表达自己对妈妈的赞美之情。

  2.创编动作诵读。(通过创编动作,加深幼儿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3.分组合作朗诵。

  4.集体配乐朗诵。

  四、游戏活动的延伸:(表达爱)

  1.小朋友,小草都懂得回报春天的阳光,你打算为妈妈做哪些事来回报妈妈的爱。(引导幼儿表达:我爱妈妈,我要为妈妈。)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引导幼儿练*表达:妈妈,您,我爱你。)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古朗月行》教案实用10篇

  《古朗月行》教案 1

  教材简析:

  《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两首古诗,其中《古朗月行》写出儿童眼中对月亮的认识,《静夜思》则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设计理念:

  遵循“互动、开放”的阅读模式,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造出富有诗意的课堂意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2、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古诗的奥妙。

  3、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陶冶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寂静的夜晚,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老师一抬头,看到这可爱的月亮,真想对它说点什么。你们猜一猜,老师想对月亮说些什么呀?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师相机引入。

  2、古时候,有个著名的诗人也和我们一样,喜欢这明亮皎洁的月亮,他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两首描写月亮的诗。

  3、板书课题:2、古诗两首。

  (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带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教学图片,学生依次看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互读正音,检查是否读正确。

  4、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跟读。

  5、说一说,通过读古诗,你都知道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对古诗内容初步感知,为下面进行精读体会和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意。

  1、默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诗句。

  2、师生互动,提出不懂的地方;生生互动,解答疑难。

  3、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联系上文中“小时”“地上霜”“低头”等诗句,理解意思,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看法。

  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师适当点拨。

  (通过个性化阅读,加深对古诗意思的理解。)

  四、个性品读,熟读成诵。

  1、自由读古诗,和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为什么?你准备怎样读出喜爱之情。

  2、师范读,引导学生读诗,注意诗句停顿和节奏,读中感悟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先自由读,再指名读、领读、齐读,通过不同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加深记忆。

  (通过重点词句与重音相结合的不同读法,感受古诗用词的精确,使学生由不同方式的品读上升到读出感情,读出滋味,读出古诗的魅力。)

  第二课时

  一、朗读、背诵古诗。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强化积累。

  二、激发想像,拓展延伸。

  1、除了诗中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月亮还像什么呢?展开想像,先在小组内讨论,再说给老师和同学听。

  2、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用上《静夜思》的词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思考空间,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三、识字指导。

  1、认读生字,重点检查“瑶”“疑”“霜”。

  2、指导书写。

  静:左右结构,左边“争”的第4笔横出头,最后一笔竖稍长,与左边不对齐。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文”字。

  四、总结全文。

  1、齐读古诗。

  2、说说古诗体现作者李白的什么思想感情。

  五、实践活动。

  1、查找一至两首关于月亮的古诗读一读。

  2、完成填空,在小组内订成一本小诗集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如: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 。

  又疑 ,飞在青云端。

  (这一环节是课内学*的延伸,以拓宽学*语文的渠道,引导学生在练笔,搜集资料中感受中华诗文的博大精深,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古朗月行 静夜思

  小…………不识(童真) 举头…………明月

  呼作 思乡

  疑…………飞在(童趣) 低头…………清霜

  《古朗月行》教案 2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故事录音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一则谜语,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想像月亮都想什么)

  二、揭题,范读古诗。

  1.初步读通古诗,理解文章大意。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幼儿跟读。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2.注释,作者简介

  3.古诗意思

  4.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5.背诵古诗。

  四、活动延伸

  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古朗月行》教案 3

  教学目标:

  1.指导同学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内容分析: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和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同学分析:

  同学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局部同学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

  设计理念:

  充沛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同学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遵循学*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同学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旧课导入新课,这不只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同学学*新知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

  过渡:老师读的怎样?想和老师竞赛吗?要想逾越老师不难,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胜利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识、玉、盘)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同学带来第一次对课文韵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同学与教师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同学明确学*生字的目的。)

  2.学*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自同学字。

  (2)检查、巩固生字。(采取小组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认读生字。)

  (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身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

  3.初读古诗。(要求:准确、通顺。)

  (1)初读古诗,随文识记字。(把生字新朋友送回家,试读古诗,边读边动笔划出生字。)

  (2)再读古诗,互评自查,力求准确、通顺。

  (设计意图:创设学*的机会,让同学自主识字,合作识字,随文识字,达到巩固知识,体验知识过程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同学说图。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请同学们动笔划一划古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3)图文对照读第一句诗。

  2.学*第二句诗。

  (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好像不像盘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

  (1)同学观察图画。

  (2)同学划出古诗中的第二句。

  (3)同学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

  (4)学了这句古诗,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同学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把CAI课件当作同学学*的辅助工具,既引起同学对古诗理解的兴趣,又能把图文结合起来,只要同学能通过看图,划出与之对应的诗句就能说明同学已经掌握了古诗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来增加同学的学*负担。)

  3.整体感悟,指导朗读。

  师: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读好。(结合图画)

  (1)同学根据课件读古诗。

  (2)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听老师读,划出停顿和重音。)

  (3)同学练读。

  (4)赛读。(依照划出的停顿和重音让同学自评、互评。)

  (5)学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将不再是“小和尚念经”。而是根据语言和意像的联系,培养良好的读书*惯。)

  四、走进课文,感悟成诵。

  1.同学想象读古诗。

  师: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读得越投入,眼前的景物就会更清楚。

  2.同学指画读古诗。

  师: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3.配乐诵读。

  4.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同学读书的*惯和方法。通过想象读、图文结合读、配乐读让同学在流利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境,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写字

  1.认读“会写”生字。

  2.出示田字格生字。

  3.指导观察占格位置。

  4.范写、讲解、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把字写好必需要从每一节课、每一个字做起。坚持训练让同学观察、分析、联系的写字*惯。)

  板书设计: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入/青云端。

  教学反思:

  一、本公开课教案的实施中,我通过多媒体再现古诗情境,引起同学对古诗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引起同学的情感共鸣。在出示第二句诗的动画画面时,许多同学不由都叫起来:“白玉盘里有房子,它在云朵飞呢。”“不,那是月亮把地上的房子照在上面了。”……同学对多媒体的演示的反映就是对古诗情境美的`感悟。我顺其思维,引导学院生划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样的,使同学与古诗发生了共鸣。因此解脱了逐字解释,死记硬背古诗的教法。

  二、古诗教学应以美的韵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使同学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发明性的语文学*活动中去。让同学“乐学、善学、博学、美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在处置阅读与感悟上,从易到难:先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再理解性朗读,最后以图文结合,加予想象读。让同学参与读书,自主读书,从读书中感悟古诗。在想象读的这个环节,同学的读后,我问:“你看到了什么?”同学的反映是多元的,而且非常的活跃,也许就是同学的阅读的个性化的反映吧。

  三、在处置同学朗读上,在本节课里我有两次的范读,都给同学一个正确的示范。但是在让同学理解后读古诗的环节中,我发现同学无论是语调、语速都模仿我的。在怎样才干读出同学的个性?怎样才干让同学把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声音和表情出现出来?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同学逐步树立一个我为什么这样读的思想。这样同学的读书才干真正地体现个性。

  《古朗月行》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板书设计

  省略

  教案点评:

  古诗《古朗月行》是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月亮的美妙、神奇。教案中以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兴趣。教学中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逐步理解诗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古朗月行》教案 5

  教材简析:

  《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两首古诗,其中《古朗月行》写出儿童眼中对月亮的认识,《静夜思》则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设计理念:

  遵循“互动、开放”的阅读模式,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造出富有诗意的课堂意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2、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古诗的奥妙。

  3、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陶冶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寂静的夜晚,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老师一抬头,看到这可爱的月亮,真想对它说点什么。你们猜一猜,老师想对月亮说些什么呀?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师相机引入。

  2、古时候,有个著名的诗人也和我们一样,喜欢这明亮皎洁的月亮,他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两首描写月亮的诗。

  3、板书课题:2、古诗两首。

  (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带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教学图片,学生依次看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

  2、借助拼音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3、同桌互读正音,检查是否读正确。

  4、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跟读。

  5、说一说,通过读古诗,你都知道了什么?

  (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对古诗内容初步感知,为下面进行精读体会和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意。

  1、默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诗句。

  2、师生互动,提出不懂的地方;生生互动,解答疑难。

  3、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联系上文中“小时”“地上霜”“低头”等诗句,理解意思,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看法。

  4、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师适当点拨。

  (通过个性化阅读,加深对古诗意思的理解。)

  四、个性品读,熟读成诵。

  1、自由读古诗,和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为什么?你准备怎样读出喜爱之情。

  2、师范读,引导学生读诗,注意诗句停顿和节奏,读中感悟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先自由读,再指名读、领读、齐读,通过不同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加深记忆。

  (通过重点词句与重音相结合的不同读法,感受古诗用词的精确,使学生由不同方式的品读上升到读出感情,读出滋味,读出古诗的魅力。)

  第二课时

  一、朗读、背诵古诗。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强化积累。

  二、激发想像,拓展延伸。

  1、除了诗中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月亮还像什么呢?展开想像,先在小组内讨论,再说给老师和同学听。

  2、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用上《静夜思》的词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思考空间,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三、识字指导。

  1、认读生字,重点检查“瑶”“疑”“霜”。

  2、指导书写。

  静:左右结构,左边“争”的第4笔横出头,最后一笔竖稍长,与左边不对齐。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文”字。

  四、总结全文。

  1、齐读古诗。

  2、说说古诗体现作者李白的什么思想感情。

  五、实践活动。

  1、查找一至两首关于月亮的古诗读一读。

  2、完成填空,在小组内订成一本小诗集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如: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 。

  又疑 ,飞在青云端。

  (这一环节是课内学*的延伸,以拓宽学*语文的渠道,引导学生在练笔,搜集资料中感受中华诗文的博大精深,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古朗月行 静夜思

  小…………不识(童真) 举头…………明月

  呼作 思乡

  疑…………飞在(童趣) 低头…………清霜

  《古朗月行》教案 6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故事录音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一则谜语,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想像月亮都想什么)

  二、揭题,范读古诗。

  1.初步读通古诗,理解文章大意。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幼儿跟读。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2.注释,作者简介

  3.古诗意思

  4.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5.背诵古诗。

  四、活动延伸

  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古朗月行》教案 7

  教学目标:

  1.指导同学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内容分析: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和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同学分析:

  同学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局部同学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

  设计理念:

  充沛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同学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遵循学*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同学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旧课导入新课,这不只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同学学*新知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

  过渡:老师读的怎样?想和老师竞赛吗?要想逾越老师不难,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胜利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识、玉、盘)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同学带来第一次对课文韵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同学与教师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同学明确学*生字的目的。)

  2.学*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自同学字。

  (2)检查、巩固生字。(采取小组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认读生字。)

  (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身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

  3.初读古诗。(要求:准确、通顺。)

  (1)初读古诗,随文识记字。(把生字新朋友送回家,试读古诗,边读边动笔划出生字。)

  (2)再读古诗,互评自查,力求准确、通顺。

  (设计意图:创设学*的机会,让同学自主识字,合作识字,随文识字,达到巩固知识,体验知识过程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同学说图。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请同学们动笔划一划古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3)图文对照读第一句诗。

  2.学*第二句诗。

  (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好像不像盘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

  (1)同学观察图画。

  (2)同学划出古诗中的第二句。

  (3)同学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

  (4)学了这句古诗,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同学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把CAI课件当作同学学*的辅助工具,既引起同学对古诗理解的兴趣,又能把图文结合起来,只要同学能通过看图,划出与之对应的诗句就能说明同学已经掌握了古诗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来增加同学的学*负担。)

  3.整体感悟,指导朗读。

  师: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读好。(结合图画)

  (1)同学根据课件读古诗。

  (2)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听老师读,划出停顿和重音。)

  (3)同学练读。

  (4)赛读。(依照划出的停顿和重音让同学自评、互评。)

  (5)学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将不再是“小和尚念经”。而是根据语言和意像的联系,培养良好的读书*惯。)

  四、走进课文,感悟成诵。

  1.同学想象读古诗。

  师: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读得越投入,眼前的景物就会更清楚。

  2.同学指画读古诗。

  师: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3.配乐诵读。

  4.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同学读书的*惯和方法。通过想象读、图文结合读、配乐读让同学在流利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境,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写字

  1.认读“会写”生字。

  2.出示田字格生字。

  3.指导观察占格位置。

  4.范写、讲解、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把字写好必需要从每一节课、每一个字做起。坚持训练让同学观察、分析、联系的写字*惯。)

  板书设计: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入/青云端。

  教学反思:

  一、本公开课教案的实施中,我通过多媒体再现古诗情境,引起同学对古诗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引起同学的情感共鸣。在出示第二句诗的动画画面时,许多同学不由都叫起来:“白玉盘里有房子,它在云朵飞呢。”“不,那是月亮把地上的房子照在上面了。”……同学对多媒体的演示的反映就是对古诗情境美的感悟。我顺其思维,引导学院生划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样的,使同学与古诗发生了共鸣。因此解脱了逐字解释,死记硬背古诗的教法。

  二、古诗教学应以美的韵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使同学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发明性的语文学*活动中去。让同学“乐学、善学、博学、美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在处置阅读与感悟上,从易到难:先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再理解性朗读,最后以图文结合,加予想象读。让同学参与读书,自主读书,从读书中感悟古诗。在想象读的这个环节,同学的读后,我问:“你看到了什么?”同学的反映是多元的,而且非常的活跃,也许就是同学的阅读的个性化的反映吧。

  三、在处置同学朗读上,在本节课里我有两次的范读,都给同学一个正确的示范。但是在让同学理解后读古诗的环节中,我发现同学无论是语调、语速都模仿我的。在怎样才干读出同学的个性?怎样才干让同学把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声音和表情出现出来?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同学逐步树立一个我为什么这样读的思想。这样同学的读书才干真正地体现个性。

  《古朗月行》教案 8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会认5个新字。

  2、理解词意,能说出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6个生字,理解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CAI课件(界面一:月亮和白玉盘镜子的对比图片。界面二:月亮在夜空中移动的情景)。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挂月亮图,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创作了许多杰作,现存诗*千首,有《李太白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解题。古:古体诗。朗月:晴朗的月夜。行: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认清字形。

  三、指导看图,理解句意

  1、学*第一句(一、二行):

  ①小时:小时候。识:认识。月:月亮。第一句的意思是说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②呼作:把它叫作,称作。(出示CAI课件)思考:为什么会把月亮当作白玉盘呢?(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2、学*第二句(三、四行):

  ①疑:以为,认为。瑶台:神话中西王母所用的梳妆台。镜:镜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又以为月亮是西王母梳妆用的镜子。

  ②飞:飞快地移动。

  碧云:浅蓝色的云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月亮在浅蓝色的云间飞快地移动。

  3、(演示CAI课件)你觉得夜空的景色怎么样?

  4、说说句子的意思。

  5、齐读全诗。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

  1、教师示范。

  2、指导读出停顿和重音。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二、学*生字,识记字形

  古:gǔ,上边是“十”,下边是“口”。组词练*;古代、古诗。行:xíng,左边是“彳”(双人旁),右边是“”。组词练*:行走、行人。时:shí,日字旁,寸字边,左右结构,组词练*:时间、时候。

  识:shí,左边是“讠”(言字旁),右边是“只”,组词练*:识记、识字。作:zu,*舌音,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组词练*:当作、作业。台:tái,上下结构,上边是“”,下边是“口”,组词练*:上台、讲台。

  三、课堂练*

  1.抄写生字、生词。填空:

  2.背诵全诗,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四、课外练*

  观察夜晚天空中的月亮,画一幅画。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1、收集李白的有关资料。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月亮的不同形状及自己的想法。

  3、读(写)一首描写月亮的儿歌、谜语、诗歌。

  《古朗月行》教案 9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

  3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4.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 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时:日字旁加个“寸”。“时”与太阳有关。如:时间、时候、时光。

  识:言字旁加个“只”。组词:认识、知识、识字。

  作:作业、工作、作用的“作”都与“人”有关,所以这个字是单人旁。右边是“竹”的`左半边再加两短横。

  台:上半部分要写得比“口”宽些。组词:讲台、台球、上台。

  七、抄写生字(课后练*2)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

  1.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反复两遍。)

  2.比一比,读一读。(完成课后练*3)

  指名读,说出每组字形上的联系,读音的差别,通过词语区别字义。

  3.读拼音写汉字。(略)

  二、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1.读古诗,画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读一读,记住它们的读音。

  3.认读:朗呼疑镜碧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三、背诵课文

  四、巩固练*

  1.完成课后练*4。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然后要求学生如实画下来。

  2.每评一幅画得好的,贴到黑板上展览。

  3.用“月亮”练*说话。

  联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_______。”补充完整。内容不加限制,可从形状、颜色、位置、运动等多角度说,学生想说什么说就说什么,鼓励学生要和别人说的不同。注意说话时语句完整、通顺。

  《古朗月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板书设计

  省略

  教案点评:

  古诗《古朗月行》是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月亮的美妙、神奇。教案中以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兴趣。教学中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逐步理解诗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古朗月行教案实用5篇

  古朗月行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古、行、白、玉、台、飞、”6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十”。

  2、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变化和诗人奇特的想象并激发学生观察月亮的欲望及探索夜空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初读古诗。

  (一)板画激:猜猜看老师要画什么?(学生用手指在桌子上画)

  2、什么天气情趣,认识生字。

  1、板画○并涂色况下才会出现月亮呢?认识“朗”字。

  1)生拼读。

  2)师讲解结构并组词。

  3)能把晴朗和月亮连起来,带上你的想象说句话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晴朗的夜空里,挂着圆圆的月亮,多美的夜晚啊!

  现在老师就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就是描写这幅美景的,想听吗?

  2、有谁以前就会背这首诗或听过这首诗。(学生发言)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3、简单介绍李白。

  4、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古朗月行。(学生齐读)认识“古”和“行”(学生拼读)能给“古”组个词吗?

  教师指导学生先观察“古”字的结构,然后指导书写。

  猜猜看与“古”意思相反的词语是什么?

  出示“行”的字理讲解。出示不同读音的词,领

  我们的汉字多有趣呀!行有两个音,这叫多音字。(学生拼读)

  二、启发想象,诵读古诗,识生字。

  (一)以读促想,认识生字

  1、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古代人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个字音。

  (学生练读)

  教师检查,看谁读得准?

  2、古代的孩子把月亮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读前两句)

  学*“白玉”两个字。

  出示玉的字理图。

  课件出示图并配字。(玉饰品)

  如果让你画一块白玉,你会用什么颜色、怎么画?与“白”意思相反的词语是什么呢?

  3、多美的想象啊!让我们带上动作和想象读一下这句话,注意停顿。

  4、认识“时”、“识”、“作”、“呼”。

  出示“时”和“识”,学生拼读

  读读这个两个字,你发现什么?(让学生感觉到汉字丰富多彩,音同字不同,意思也不同)

  生活中,我们怎么区分这两个字呢?(学生讨论后,并汇报)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师出示有关的格言。

  出示“呼”“作”:呼作白玉盘,“呼”换个词,该怎么说?

  生活中,这两个字常用,考考大家,看谁认真听讲了。

  教师出图片,学生猜词理解字的意思:呼吸、呼救、呼喊

  出示有关“作”的词,学生自主选择说一句话。

  5、现在能不能有感情地读一下这句诗?

  (引导学生带动作,带想象去读、去背)

  (二)以想促情,认识生字

  1、出示图:猜猜看这几个小孩还看到了什么?还会说什么呢?

  能不能乱猜?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放录音,学生闭眼想象,看谁能把诗人想到的也想到了,把你想到的和同桌说说。

  谁愿意说说你的想象。

  带上你的想象,再去读一读。

  2、认识“台、在、飞”

  出示“台”字:你在哪里看过这个字?与“古”比较识字。

  3、再读最后一句,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用“飞”字)教师板画云:你觉得怎么画才合适吗?

  (学生讨论,自己画月亮和云)

  4、看着你的画,再读最后一句,能试着背一背吗?

  5、你觉得李白这首诗写的好吗?表扬表扬他吧

  教师扮演李白与学生对话,并鼓励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诗中描写精妙的诗句

  三、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让我们一起轻松轻松,做课间操;

  四、游戏巩固,背诵古诗,记生字。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出示:无拼音的诗:比比谁读得准。

  出示:无生字的诗:找出生字帖一帖,看谁帖得准。

  2、比一比,看谁背得美,背得对。

  五、示范指导,写生字

  1、下面我们来练*写两个字:飞、在。

  请同学们观察字的形态与占格,并描一描。

  2、教师板演

  3、学生仿写

  4、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六、学生看图齐背古诗

  古朗月行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

  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板书设计

  古朗月行教案 3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古朗月行教案 4

  教学目标:

  1.指导同学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内容分析: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和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同学分析:

  同学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局部同学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

  设计理念:

  充沛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同学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遵循学*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同学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旧课导入新课,这不只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同学学*新知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

  过渡:老师读的怎样?想和老师竞赛吗?要想逾越老师不难,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胜利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识、玉、盘)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同学带来第一次对课文韵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同学与教师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同学明确学*生字的目的。)

  2.学*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自同学字。

  (2)检查、巩固生字。(采取小组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认读生字。)

  (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身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

  3.初读古诗。(要求:准确、通顺。)

  (1)初读古诗,随文识记字。(把生字新朋友送回家,试读古诗,边读边动笔划出生字。)

  (2)再读古诗,互评自查,力求准确、通顺。

  (设计意图:创设学*的机会,让同学自主识字,合作识字,随文识字,达到巩固知识,体验知识过程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同学说图。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请同学们动笔划一划古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3)图文对照读第一句诗。

  2.学*第二句诗。

  (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好像不像盘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

  (1)同学观察图画。

  (2)同学划出古诗中的第二句。

  (3)同学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

  (4)学了这句古诗,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同学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把CAI课件当作同学学*的辅助工具,既引起同学对古诗理解的兴趣,又能把图文结合起来,只要同学能通过看图,划出与之对应的诗句就能说明同学已经掌握了古诗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来增加同学的学*负担。)

  3.整体感悟,指导朗读。

  师: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读好。(结合图画)

  (1)同学根据课件读古诗。

  (2)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听老师读,划出停顿和重音。)

  (3)同学练读。

  (4)赛读。(依照划出的停顿和重音让同学自评、互评。)

  (5)学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将不再是“小和尚念经”。而是根据语言和意像的联系,培养良好的读书*惯。)

  四、走进课文,感悟成诵。

  1.同学想象读古诗。

  师: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读得越投入,眼前的景物就会更清楚。

  2.同学指画读古诗。

  师: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3.配乐诵读。

  4.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同学读书的*惯和方法。通过想象读、图文结合读、配乐读让同学在流利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境,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写字

  1.认读“会写”生字。

  2.出示田字格生字。

  3.指导观察占格位置。

  4.范写、讲解、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把字写好必需要从每一节课、每一个字做起。坚持训练让同学观察、分析、联系的写字*惯。)

  板书设计: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入/青云端。

  教学反思:

  一、本公开课教案的实施中,我通过多媒体再现古诗情境,引起同学对古诗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引起同学的情感共鸣。在出示第二句诗的动画画面时,许多同学不由都叫起来:“白玉盘里有房子,它在云朵飞呢。”“不,那是月亮把地上的房子照在上面了。”……同学对多媒体的演示的反映就是对古诗情境美的感悟。我顺其思维,引导学院生划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样的,使同学与古诗发生了共鸣。因此解脱了逐字解释,死记硬背古诗的教法。

  二、古诗教学应以美的韵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使同学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发明性的语文学*活动中去。让同学“乐学、善学、博学、美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在处置阅读与感悟上,从易到难:先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古诗,再理解性朗读,最后以图文结合,加予想象读。让同学参与读书,自主读书,从读书中感悟古诗。在想象读的这个环节,同学的读后,我问:“你看到了什么?”同学的反映是多元的,而且非常的活跃,也许就是同学的阅读的个性化的反映吧。

  三、在处置同学朗读上,在本节课里我有两次的范读,都给同学一个正确的示范。但是在让同学理解后读古诗的环节中,我发现同学无论是语调、语速都模仿我的。在怎样才干读出同学的个性?怎样才干让同学把对古诗的感悟,通过声音和表情出现出来?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同学逐步树立一个我为什么这样读的思想。这样同学的读书才干真正地体现个性。

  古朗月行教案 5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 。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 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时:日字旁加个“寸”。“时”与太阳有关。如:时间、时候、时光。

  识:言字旁加个“只”。组词:认识、知识、识字。

  作:作业、工作、作用的“作”都与“人”有关,所以这个字是单人旁。右边是“竹”的左半边再加两短横。

  台:上半部分要写得比“口”宽些。组词:讲台、台球、上台。

  七、抄写生字(课后练*2)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

  1.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反复两遍。)

  2.比一比,读一读。(完成课后练*3)

  指名读,说出每组字形上的联系,读音的差别,通过词语区别字义。

  3.读拼音写汉字。(略)

  二、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1.读古诗,画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读一读,记住它们的读音。

  3.认读:朗 呼 疑 镜 碧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三、背诵课文

  四、巩固练*

  1.完成课后练*4。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然后要求学生如实画下来。

  2.每评一幅画得好的,贴到黑板上展览。

  3.用“月亮”练*说话。

  联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补充完整。内容不加限制,可从形状、颜色、位置、运动等多角度说,学生想说什么说就说什么,鼓励学生要和别人说的不同。注意说话时语句完整、通顺。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逃家小兔》 (菁华3篇)

  设计意图:

  《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指出了: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因此,我根据指南目标结合《逃家小兔》关于母爱的故事。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使幼儿知道书中的文字表达的是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爱,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同时,《指南》在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中也指出: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要求根据幼儿的理解水*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因此,根据《指南》的要求结合《逃家小兔》的句式特点“如果......就...... ”。将本次活动难点点位于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句式“如果.....就...... ”,大胆猜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2.尝试运用句式“如果......就...... ”大胆猜测,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初步理解事物的.简单配对关系。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谱,绘本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起兴趣。

  耳朵长,尾巴小,三瓣嘴,胡子翘,一蹦一跳总在笑。(小兔)

  二、出示阅读封面,幼儿猜测。

  1.师:(1)书的封面上有什么?(兔子、草、花)(2)这两只兔子会是什么关系?它们在干什么?

  2.师:这两只兔子是母子关系,大只的是兔妈妈,小只的是小兔子。它们呀在谈话呢。谈什么呢?老师也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逃家小兔》。

  三、出示PPT一~五,引导幼儿阅读故事《逃家小兔》。

  1.出示画面一:

  师:小兔子在做什么?兔妈妈呢?为什么小兔子要逃跑呢?

  师小结:原来啊,小兔子长大了,他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他对妈妈说:“我要逃跑啦!”妈妈说:“如果你跑走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2.出示画面二:

  师:哎,瞧!小兔子变成什么?

  师小结:小兔子变成了小鳟鱼。她说:“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小兔子变成了小鳟鱼,兔妈妈会追到小兔子吗?兔妈妈会变成了什么追到小兔子呢?

  3.出示画面三:

  师:瞧,兔妈妈变成了什么?

  师小结:兔妈妈变成了捕鱼的人,她说: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

  师:它是用什么方法捕小兔这条小鲤鱼的?兔妈妈为什么用红萝卜钓小兔呢?兔妈妈有调到小兔子吗?

  师小结:妈妈在用红萝卜钓小兔的,兔妈妈用红萝卜钓小兔是因为兔妈妈知道小兔喜欢吃萝卜。

  4.出示画面四:

  师:小兔子跑到哪里来了,他变成了什么?

  师小结:小兔子跑到高山上,变成了大石头。她说:“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兔妈妈会追到小兔子吗?他会变成了什么追到小兔子呢?

  5.出示画面五:

  师:小兔子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兔妈妈变成什么来追他?

  师小结:兔妈妈变成了爬山的人,她说: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石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

  师:看一看兔妈妈身上都有什么?为什么要拿这么多东西?

  师小结:妈妈身上行李、绳子、拐杖,之所以拿这么多东西是因为妈妈要走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小兔,不论多么苦多么累妈妈也要追到小兔,把它找回家。

  四、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提出要求:

  ①看书从第10页开始一页一页轻轻的翻看书本。

  ②仔细观看画面,看看小兔子变成什么?兔妈妈又变成什么追到小兔子?③尝试用“如果......就.....”的句式轻声的与小朋友讲述故事。

  五、出示PPT六~十一,引导幼儿用句式:用句式:如果......就.....讲述1.出示画面六~十:

  师:小兔子在哪里?他变成什么?兔妈妈又变成什么?谁能用:如果......就.....把小兔子跟兔妈妈的话说出来。

  教师将对应图片贴到图谱上(花儿,花匠、小鸟,大树、帆船,风、空中飞人,走钢索的人),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句式:如果......就.....讲述。 2.出示画面十一:

  师:小兔子跟兔妈妈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

  师小结:兔妈妈在喂小兔子吃萝卜。小兔子说:天哪!我不如就待在这里,当你的小宝贝吧。兔妈妈说:来根胡萝卜吧!

  六、完整阅读。(结合音乐?)

  师:现在我们再一起来完整的阅读这本书本。

  师小结:小兔子变变变,没想到还能变出这么多样子。小兔子上天入地,可是不管他扮成小河里的一条鱼,花园里的一朵花,一块高山上的石头,还是一只小鸟,身后紧追不舍的妈妈总是能够抓住他。最后,小兔子逃累了,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说我不再逃了,于是妈妈便喂了他一根象征爱的胡萝卜。

  七、活动延伸:引导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续编故事。

  1.师:“如果你是一只逃家小兔,你会变成什么?你妈妈会变成什么来找到你?”我们把编的故事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2.在语言区内让幼儿介绍自己创编的故事。

  设计意图

  《逃家小兔》一本非常温馨感人的书,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亲情,应该说是人世间最真、最深、也最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感情,有关的名篇佳作何其之多。但是在这本书里,却用一种简单、纯真的母子间的对话的方式展现出来,不得不让人佩服作者的巧妙构思。而且其中的彩色画页是一个特色。有的人说是因为当时彩色印刷的费用高,所以这样印能节省费用。尽管可能是这样的,但带给孩子们却是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我第一次给孩子们看这本书,看到彩页时,孩子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哇!小兔子真的变成了小鱼耶!""哈哈,小兔子的小帆船真好玩"我想,这正是突然而至的彩色画面在一瞬间给孩子的强烈刺激造成的。而且,我认为,这种洋溢其间的被书感动的激情才是早期阅读的真正价值,也是纲要中提出的培养兴趣的关键所在。根据这本书独有的特色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个大班的多元式的早期阅读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翻阅图书、图片排序、师生互动表演等,多通道地阅读、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中浓浓的亲情。

  2、喜爱优美的文学作品,对阅读活动有兴趣,能与同伴合作捕捉画面信息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逃家小兔》;两人一份排序表格及小图片(见图1)。

  2、兔妈妈的头饰一个、小兔手偶一个;小萝卜若干(见图2);教学用的排序表格(同幼儿的排序表格);小图片(见图3—)。

  3、音乐磁带《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活动过程

  1、教师木偶表演,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并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师:"今天我要扮演一个动物,你们看是谁?(戴上兔妈妈头饰)我是兔妈妈。(操作手偶)我还带来了我的孩子小兔子。今天我们要表演一段我们之间的对话,小朋友听听我们说了些什么?

  (本次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基本上都是参与其中,以兔妈妈的身份进行的。所以,为了跟故事情节更匹配这里,可以穿件白背心或白衣服。表演时教师要"拿"出所有的语言功底,声情并茂地讲述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的对话。)

  2、幼儿自主合作阅读,给图片排序,理解故事发展的线索。

  (1)师幼共同排第一幅图,明确排序规则。

  师:刚才表演中小兔子第一次变成了什么?哪幅图上小兔子变成了小鱼?你怎么看出来的?那就把这幅图放到小兔子标记下面第一个格子里。

  小兔子变成了鱼,兔妈妈变成了什么?是哪幅图呢?你怎么知道的?那就把这幅图放到兔妈妈标记下面的第一个格子里。

  (2)幼儿两两合作排序,培养观察图片的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师:小兔子第二、第三、第四又变成了什么呢?妈妈变成了什么呢?小朋友椅子下也有和老师一样的卡片,反面是小图,可以撕下来,贴到正面的格子里。有的小朋友要着急了,后面的'记不得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刚才的表演就在这本书里呢,一会儿请小朋友两人一组看一本书用一套卡片,一起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3)师幼共同排序,并学说书中的对话。

  师:老师这儿还没排完,谁来帮帮我?其他小朋友一起来说说。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优选【五】份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大体把握诗歌含义,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古诗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为主,点播为辅.

  课时:一

  课前游戏:赛诗会,看谁背诵的古诗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

  简介作者: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诗*180首。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说诗的意思.个别字意指导.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

  学*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朗读,进上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情.

  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一、活动目标

  1. 理解诗意,学*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 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二、活动准备

  1. 诗歌范例。

  2. 人手一份纸、笔。

  3. 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及配乐诗磁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活动难点: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图片,听听说说,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诗中描绘的秋夜美景和诗人的思乡情怀。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2.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2.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3.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弯弯的月亮落下了。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3. 学做小诗人。

  (1)感受古诗的韵味。

  教师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吟诗。

  (2)学做小诗人。

  集体吟诵古诗,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请个别幼儿念。

  (3)作画。

  过渡语:刚才我们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我们来当个小画家,让我们听着配乐诗画出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

  五、评价要素

  1. 是否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诵诗歌。

  2. 能否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活动建议在其他时间段反复播放这首诗,并把诗歌范例和幼儿的绘画作品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认读、吟唱。

  附:古诗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活动目标】

  1、学*古诗《蜂》,理解诗的意思。

  2、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送别人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蜂》的.课件、两只蜜蜂教具、汉字蜂、四幅图。

  【活动过程】

  一、复*巩固古诗。

  古诗接龙游戏。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过渡语:小朋友讲得太棒了!嗡嗡嗡,谁也被我们吸引来了?(出示两只蜜蜂)

  2、玩两只小蜜蜂的游戏。

  三、看图讲述,理解图意。

  1、欣赏一组图:

  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观看课件:蜜蜂采蜜的图片,观察蜜蜂是靠什么来采蜜的?

  分角色表演蜜蜂采蜜。

  2、蜜蜂这么辛苦是为了谁呢?

  教育幼儿要保护小蜜蜂,不能伤害它。

  3、看图连贯讲述图意。

  四、学*古诗《蜂》

  1、过渡语:其实这四幅画里还藏了一首古诗,有个诗人名字叫罗隐也非常喜欢小蜜蜂,看了小蜜蜂辛辛苦苦采花酿蜜,就写下了一首诗来赞扬小蜜蜂,题目就叫《蜂》。

  2、看课件欣赏古诗两遍。

  3、看图分析古诗,了解古诗内容。

  4、注意语气,完整学说古诗。

  5、配上身体动作学说古诗。

  4、结束:今天我们学了一首罗隐的古诗《蜂》,也了解了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那我们小朋友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

  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小蜜蜂,仔细观察一下它是怎样采蜜的,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的古诗教学不能生搬硬套,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学*古诗,理解诗意,充分激发幼儿的学*兴趣,让活动充满生机。活动古诗《风》,通过课件中的生动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精美的图片让幼儿体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让幼儿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在游戏环节中,幼儿通过游戏充分感知、理解古诗的含义,做到在游戏中发展、学*。

  古诗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学诗的过程中了解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是古诗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思考和实践的方向。

  设计意图

  古诗《村居》选材于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课程《幸福的种子》系列活动。古诗语言精练,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幼儿学*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幼儿对语言文学的兴趣和敏感力。

  活动目标

  1.通过配乐欣赏、赏画吟诗来感受诗中山村热闹的春景。

  2.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古诗《村居》,根据图片理解古诗的内容。

  3.学*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古诗《村居》,根据图片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学*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

  2.PPT

  3.笔、纸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照片,引入古诗《村居》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幼儿春天时在幼儿园活动的照片)

  ——你们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幼儿园的大树和小草都有了什么变化?

  ——这些照片让老师想起了一首古诗《村居》。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古诗《村居》。

  ——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古诗。(教师朗诵古诗)

  ——你在古诗中听到了什么?(第一遍)(草、杨柳、儿童……)

  ——听得真仔细,这首古诗到底说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这一次,你听到了什么呢?(二月天,教师可以追问:你觉得二月天是什么意思呢?)

  3.播放PPT,幼儿边看古诗画面边听教师朗诵古诗,再次完整感受古诗,并理解古诗大意。

  ——小朋友们都听到了古诗中的很多内容,那你猜猜看这首古诗是写什么季节?

  ——对,写的是春天的山村美景,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播放PPT古诗画面)(柳树、小草、小鸟、儿童、风筝)

  ——请你来说一说第一句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是什么意思?(幼儿尝试逐句理解古诗,教师加以补充更正)

  ——古诗《村居》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春景,早春二月,村子里的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早早的回家,赶忙趁着东风使劲吹的时候,把风筝放上蓝天。

  4.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古诗《村居》。

  ——这样一首美好的古诗,我们可以用什么美好的画面去展示这首古诗呢?(逐句请幼儿用笔画出来)

  ——好了,我们一起看着你们画的古诗把这首古诗朗诵出来吧!

  5.幼儿尝试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这首古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那古人是怎样朗诵古诗的呢?

  ——(教师起立模仿古人摇头晃脑朗诵古诗)古人朗诵古诗和我们*时念儿歌有什么不同?(幼儿谈论交流)

  ——对的,念儿歌比较欢快,有节奏,而朗诵古诗我们要慢一些,要有感情、有韵律,还要摇头晃脑。

  ——现在我们也学着古人有感情、有韵律的朗诵这首古诗吧。

  6.延伸活动。

  ——我们也趁着在这美丽的春天出去放风筝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兴趣比较浓,活动目标基本实现。古诗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让幼儿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因此,我让幼儿模仿醉酒的人摇头晃脑两手左右摆动,感受“醉春烟”。整首古诗

  中最能引起幼儿共鸣要数后两句,由于他描写的就是幼儿的生活与游戏,就能使幼儿产生共鸣感。幼儿对于绘画展现古诗《村居》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从幼儿根据每一句诗画的一幅画,不看诗就知道画面描写的是哪首诗。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达要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对于古诗的解释注意通俗易懂,语言儿童画,朗诵示范要注意语言的节奏韵律。自己对古诗教学也缺乏经验,在教学方法策略上应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需要适时调整,做进一步改进。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通过讨论、创编等方法,理解并学会运用“××是××的梳子”这一比喻方法。

  3、能用审美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二、活动准备

  图文结合的儿歌图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儿歌图,出现母亲梳头发、风吹树、船在海上航行的画面。

  幼儿讨论:风吹树、船航行像什么?

  2、学*诗歌《梳子》

  师: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梳子》。

  师:儿歌里说些什么?

  3、教师根据诗歌内容提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师助幼儿了解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幼儿学*诗歌的兴趣,同时也为幼儿的仿编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

  师:风和船真的是树和海的梳子吗?为什么说风和船是梳子?它们是怎么梳着树和海的头发的?

  4、仿编诗歌

  出示图片“小鸟在蓝天上飞翔”、“小鱼在水里游”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助幼儿理解画面与诗歌的内在联系。

  师:风吹拂着小树,使树叶不停的摆动,我们可以形象的说风是树的梳子;船在海上航行,我们可以把船比作海的'梳子;那么,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把什么比作梳子?它们又梳着什么的头发?

  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来讲述画面。

  幼儿根据画面和教师所作的示范进行初步的仿编活动。

  5、幼儿分组活动。出示教学背景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准备了几幅画和许多卡片,我们做一个匹配卡片的游戏。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使用匹配的卡片进行诗歌仿编活动。

  6、幼儿欣赏自己仿编的诗歌,教师对幼儿的仿编活动进行评价。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大班语言古诗出塞教案通用5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这样学*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

  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1、师:网上有一位朋友读了现代诗人*慕蓉的《出塞曲》,感受很深,用歌声唱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番。

  2、演示课件,结束授课。

  【板书】 出塞

  明 月

  边 关 家

  对英雄的渴望

  征人 父母 妻子

  孩子 对和*的向往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

  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3、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板书:边关)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意

  2、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

  3、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4、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5、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小组讨论)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战死沙场

  6、自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7、指导读这两句诗

  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指导读

  8、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对征人:

  对战争:

  9、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出自豪与勇敢

  没有战争(渴望战争*息,征人回家)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的渴望。

  指导读出渴望和*的憧憬

  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三、结课升华

  四、课内外结合,学*古诗

  教师印发诗歌《和*颂》,课后自学,朗诵。

  【板书】 出塞

  明 月

  边关 家 对英雄的渴望

  征人 父母 妻子 孩子 对和*的向往

  《出塞》教学反思

  《出塞》一课的教学,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2、创设意象、营造意境。诗歌是一门艺术,对于诗歌的意象的创设和意境的营造,本节课做了一些尝试。如本课的导入,借《静夜思》导入,抓住睹月思乡中的明月,联系《出塞》中的明月,在本节课创设出明月意象,古人是望明月而思亲人啊,那么征人望着那从秦到汉一直高悬的明月,心中当作何感想?再如,本诗意境雄浑苍凉,发千古感慨,如何让学生感悟并走进诗歌的呢?我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感悟诗歌的前两句,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对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有了初步的领略。

  3、读悟结合,体味诗情。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在学生悟到征人们一个朴素愿望回家后,教师再引读这两句诗,这样,学生对这两句诗的体会就更深入了一个层次。

  4、以诗解诗,促进感悟。《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胆尝试,补充诗助读,通过对补充诗歌的理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抓住情感的共鸣点。古诗所表现的生活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较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了帮助理解诗歌,《出塞》教学中,我抓住人人思家这一情感的共通之处,从李白思乡到自己思乡的感觉,进而理解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归永远永远不能回家的感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但本课的教学,教学环节不够简洁,有拖沓感。例如第一句诗的教学,教学环节过于繁杂,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不足。此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单调、贫乏,这些都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检讨改正的。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字典及资料,了解诗意,并能有感情朗读;

  2、感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搜集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自古以来,边疆的战争不断,不少诗人都曾经写过描述边塞军队生活的边塞诗,而边塞诗中最有代表性的压卷之作,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王昌龄的《出塞》。出示幻灯片1(板书课题)

  齐读题目,解题:"塞"指什么(边关,关塞)。"出塞"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到边关去守卫边疆。这是唐代代诗人写边塞生活诗常用的题目)

  简介诗人王昌龄(出示幻灯片2)

  学*诗歌,理解诗意:

  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千古传诵的佳作,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有板有眼;(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齐读)(出示幻灯片3,4)

  小组讨论学*:再次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探讨不懂的字词,如:秦,汉,但使,不教等。

  汇报,弄懂每句诗的意思: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意思是: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从遥远的家乡来守边关的战士们还不能回到家乡。)(出示幻灯片5)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思是:只要有李广这样的大将守卫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和战马越过阴山南下入侵我们了。)((出示幻灯片6)

  过渡语:要理解诗局的意思并不难,但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一种何等的思想感情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第1,2句诗:(出示幻灯片7)齐读诗句,思考:这句诗提到了哪些景物你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出示幻灯片8的图片)

  探讨:

  1、师:古代诗人在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时,几乎都会写到明月和边关。

  大家想一想:诗人为何要提到"明月","边关"呢(小结:大概是守卫边关的将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夜深人静时,面对这苍凉的边关,举头望见那明月,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和亲人来。)

  这句诗有没有言外之意呢将士们为何一直不能回到家乡(小结:这明亮的月光仍然像秦汉时期那样照着边关,边关的战争从秦汉时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歇过,千百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将士被迫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边关守卫边疆,一直不能回到家乡。有的老死边关,有的战死沙场,还有的葬身与沙漠戈壁上,没死的还要继续镇守边关……)

  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啊!这句诗包含着诗人怎样一种感情呢(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们的同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1,2句。(悲壮,沉重的语调)

  学*第3,4句诗:站在这冷清的月色下,望着茫茫的黄沙,耳听着呼呼的风声,边关的诗人和将士们心中会涌起什么怎样的心情呢?(引导学生答:恨敌人入侵,很想早日打败敌人,与家人团圆,怨朝廷腐败……)

  2、师:是啊,此时此刻,诗人和将士们最渴望的是——(出示幻灯片9)(齐读3,4句);

  探讨:为何诗人和将士们会有这样的渴望

  小结:因为只有像李广这样的大将在,才能使(让学生答)

  ——边关的敌人就不敢入侵

  ——就能早日*息战争,早日与家人团圆

  ——边关就会安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

  3、师:只所以会特别希望有李广这样的大将,是因为什么

  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小结:当时的将帅不爱护士兵,贪图享乐,贪生怕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