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3篇

日期:2022-02-04 19:59:04

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寻找*的生*资料,阅读有关*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资料袋内容)请大家读一读,你对*有了哪些了解?除此,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的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她小时侯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第一次读课文,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3、第二次读课文,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4、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

  预设学生交流的内容如下:

  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角色读课文

  1、四人分角色读课文。先组内练*,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老师巡视。

  3、组与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4、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2、(练读几个重点语句)

  3、你有什么启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4、小节: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想*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五、自选一个作业完成

  1、收集诚信的格言名句

  2、读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

  3、写几句读后感

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2

  一、设计理念

  “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是本册教材编写思想,因此,作为一线教学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把“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作为备课、设计课文的一种重要策略。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孩子们已学*单元前3篇精读课文,对单元主题已有较深了解。本设计旨在孩子们粗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多形式自主阅读,让他们能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

  二、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结合单元主题,初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复*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从第二单元课文的学*中,你认识了哪几位名人?

  2、今天我们学*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一个响亮的名字又将被我们牢牢记住。她是谁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就题目质疑:“失信”是什么意思?*为了什么事不能失信?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讲了哪几个人?

  b提供句式练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 ),宋耀如一家准备( ),二女儿( )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 ),爸爸妈妈都劝她( ),但她( )。

  三、角色朗读,感受美德

  1、交代任务: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的话,要加上表情和动作哦!先组内练*,然后小组再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铭记美德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吗?为什么?

  2、小结:“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有人说,“诚信是道德中最美的一朵花”,“使一个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就是如此。(齐读书31页)

  3、向*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出示有关诚信的谚语、格言,全班读

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3

  一、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的生*资料,阅读有关*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的话。先组内练*,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3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3篇(扩展1)

——三年级语文上《我不能失信》教案3篇

三年级语文上《我不能失信》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的生*资料,阅读有关*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资料袋内容)请大家读一读,你对*有了哪些了解?除此,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的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她小时侯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第一次读课文,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3、第二次读课文,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4、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

  预设学生交流的内容如下:

  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角色读课文

  1、四人分角色读课文。先组内练*,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老师巡视。

  3、组与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4、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质疑写泡泡

  1、(*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2、(练读几个重点语句)

  3、你有什么启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4、小节: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想*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五、自选一个作业完成

  1、收集诚信的格言名句

  2、读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

  3、写几句读后感

三年级语文上《我不能失信》教案2

  一、设计理念

  “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是本册教材编写思想,因此,作为一线教学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把“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作为备课、设计课文的一种重要策略。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孩子们已学*单元前3篇精读课文,对单元主题已有较深了解。本设计旨在孩子们粗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多形式自主阅读,让他们能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

  二、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结合单元主题,初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四、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复*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从第二单元课文的学*中,你认识了哪几位名人?

  2、今天我们学*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一个响亮的名字又将被我们牢牢记住。她是谁呢?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 就题目质疑:“失信”是什么意思?*为了什么事不能失信?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讲了哪几个人?

  b提供句式练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 ),宋耀如一家准备( ),二女儿( )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 ),爸爸妈妈都劝她( ),但她( )。

  三、角色朗读,感受美德

  1、交代任务: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的话,要加上表情和动作哦!先组内练*,然后小组再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铭记美德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吗?为什么?

  2、小结:“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有人说,“诚信是道德中最美的一朵花”,“使一个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就是如此。(齐读书31页)

  3、向*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出示有关诚信的谚语、格言,全班读,

  五、单元总结,升华拓展

  本单元,我们通过学*,认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这4为享誉中外的名人,这是4个闪光的名字,更是值得我们深深记住的名字!大家课后可多找他们的故事来读读。

  板书:

  8 我

  不能失信

  (*)一诺千金

  做人美德

三年级语文上《我不能失信》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划分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主旨。

  2.安排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动作的语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人物心理,从而感受人物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本课,感受*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懂得守信的重要意义,学会诚信待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旨。

  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诚信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优秀美德。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小时候为了履行自己对朋友的诺言,甘愿放弃了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机会。让我们一起品读这个故事,去学**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前鼻音“盼、歉”和后鼻音“庆”。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多音字。

  奇qí:奇妙奇形怪状jī:奇数奇偶

  漂piào:漂亮piāo:漂流漂洋过海piǎo:漂白漂洗

  (2)重点词语释义。

  准备:打算。

  特别:格外。

  解释: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忘记:应该做的或原来准备做的事情因为疏忽而没有做;没有记住。

  歉意:抱歉的意思。

  道歉:表示歉意,特指认错。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明确: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非常想去伯伯家看那些可爱的鸽子。

  第二部分(2~10):写*为了不失信于朋友小珍,说服了爸爸妈妈,坚持留在家里。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明确: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而*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接待朋友,可是*还是坚决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故事赞扬了*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从“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从“早”“盼着”可以体会到*想去伯伯家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

  (2)*为什么盼着去那位伯伯家?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因为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写出了鸽子的可爱,从中可以看出*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去,表明了她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阅读第2~10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通过爸爸的神态和语言,表现了他的慈爱和疑惑。

  (2)第4自然段的语言描写交代了什么?

  明确:交代了*不能去伯伯家的原因。

  (3)第5自然段中“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是什么句式?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它强调了*一直想去伯伯家。

  教师点拨:

  反问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经确定的意思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的语气更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鲜明。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词“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语气词去掉,把问号改为句号。

  (4)爸爸建议*“改天再教小珍吧”,妈妈劝说*回来再“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花篮”。你认为这两种做法好吗?为什么?

  明确:这两种做法看似可行,但都不好。因为这些都是不守信用的表现。

  (5)第6自然段写道:“‘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你从*的语言和动作中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改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小珍来了却发现自己不在,会热别失望、难过;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因为庆龄仅仅说明她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并未表明她因此就不去了),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的动作,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6)从第8自然段“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可以向她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的回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明明白白地表达了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失约,就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说明了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更加不对,进一步表现了*的优秀品质。

  (7)第9自然段中对妈妈进行了哪些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对妈妈进行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明她对*这种守信用的行为是赞同的,点明了文章中心。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谈话小结:一次等待,看似微不足道,却深刻地反映了*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言必信,行必果”,“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让我们向*学*,做一个守信的人。

  六、练*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3篇(扩展2)

——三年级上册《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3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那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

  让学生利用自己寻找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有关*小时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⑴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⑵ 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 妈妈

  *

  到 教

  伯伯家 小珍

  ⑶ *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⑷ 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⑸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的话。先组内练*,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2、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3、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讨论深化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2、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设计背景:

  1,三年级作为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应注重发掘教材的例子作用,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在教学点滴中渗透写人,状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增强学生*作的自信心。本篇课文所在单元围绕"名人故事"这一主题,通过列宁,李四光,*等名人的*凡小事,表现了他们不*凡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力图抓住课文通过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每一课中都潜移默化地体现写作方法的指导。

  2,在倡导和实践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方式的今天,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指导下,已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学与交流互评。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正好为学生自学,合作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

  3, 在诚实守信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积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在教学生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尤其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更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本课通过描写*幼年时遵守诺言,不失信的事,表现了她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是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的好教材。

  学*目标:

  1,运用读书方法自学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受到诚实守信精神的陶冶。

  课前准备:

  1,学生按照自学方法自学课文。

  2,收集*的生*资料,阅读有关*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课题

  1,这一单元我们学*了那些名人故事 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课文——《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运用前面写人文章的方法,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人 事 品质 )

  二,重温自学方法,确定成员分工

  自学一篇课文除了完成预*要求,还要掌握自学方法,谁还记得

  读正确;二,读明白;三,读进去 )

  四人小组明确分工:


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3篇(扩展3)

——三年级名师语文上册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称、禁、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寓言,完成预*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1)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理解“精美别致”。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赞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2、小鹿怎么样评价自己的腿?

  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2)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让他们有目的地展开阅读,从而使阅读更加有效。】

  二、研读心情,体味变化

  1。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3、运用语气词进行想像说话。(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1)当鹿灵巧地把狮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时,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了:“______,______!”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正在这时候,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了!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了:“______,______!”

  (3)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______,______。”

  4、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5、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______。”

  鹿对腿说:“你虽然______,但是______。”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师生交流:从寓言里悟出来的道理。

  2、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学*了本篇课文,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4、拓展寓言故事《朋友与熊》。

  两个*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5、教师总结:点明寓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识生字7个;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会使用“吩咐”和“嘱咐”。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

  4、了解蔺相如完譬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的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三、结合以上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

  (1)引导学生学*第1—3节,并思考。

  (2)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教师适当诠释蔺相如此行的重任。从国力来看,赵国只能答应交换;要是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赵国就会被人小视。)

  2、蔺相如是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要回宝玉、争取时间、派人潜送;参插《词句活动室2》)。

  (2)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

  ②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③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第1、3句话的理解,可以从秦王的反应表现入手,譬如:“信以为真”和“只好同意”。第2句话作为重点来理解,可从蔺相如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入手。)

  四、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它句子。

  1、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并提出问题。

  2、在小组内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解决。

  3、教师适当组织全班讨论。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用一二个词语评价蔺相如,并简单说说理由。

  七、指导完成《词句活动室1》。

  (1)补充完整。

  (2)提示学生注意每个词语中所填入的字词的意思。

  (3)再写几个类似的词语。

  八、作业:

  课外阅读《渑池会》、《将相和》。

  教学要求: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给课文分段。

  3、学*本课生字新词,练*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具准备:自制软件、鹏博士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第二课时

  一、练*朗读全文。


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3篇(扩展4)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不能失信》教案3篇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的生*资料,阅读有关*的故事。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⑵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⑶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的话。先组内练*,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

  感受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难点:

  透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

  发动学生搜集*的生*资料,阅读有关*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人物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照片上的这位慈爱的奶奶吗?她就是曾经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名誉*的*奶奶。那*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来说一说。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奶奶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

  4.解题、指导读题。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情况,指名认读词语。

  2.(播放课文动画)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2)都提到了哪些人?

  3.集体交流。

  4.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补充讲述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了一个( ),*全家准备到( )家去。可是*想起要在当天( ),虽然父母都劝她( ),可是*还是坚决( )的事。表现了小庆龄是一个( )的孩子。

  三、再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的语句,并圈出其中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2.集体交流:重点抓住以下三组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1)二女儿*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a、朗读句子。

  b、抓住啊“特别”、“ 早就盼着”、“ 尖尖的”、“ 红红的”、“ 漂亮极啦”这些词来体会* 想去伯伯家的迫切心情以及鸽子的可爱。进而体会庆龄为守信而做出的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c、补充说话:*多么想( ),多么想( )。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a、朗读句子谈感受。

  b、其他学生补充。

  c、想象说话:此时小庆龄的心里在想什么?

  d、有感情地朗读。

  e、追问:这段话是通过描写小庆龄的( )和( )来展现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的。

  (3)“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a、朗读句子谈感受。 b、有感情地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小组长分配角色。

  2.各小组练*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选派四名代表上台进行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评议。

  四、课本剧表演

  1.代表表演。

  2.小评委点评

  五、讨论深化

  1.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

  2.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六、拓展延伸

  1.*讲诚信的故事。

  2.古人诚信小故事 (曾子杀猪)。

  3.关于诚信的成语。

  七、作业布置。

  1.读有关名人的故事。

  2.讲有关名人的故事。

  3.写一写发生在你身边的人身上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的话,体会并学**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的含义。

  2、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而有信的好品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问题交流: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交往时,有过说话不算数的时候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总结交流,重点强调“守信用”)

  2、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3、质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标注自然段。

  (2)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将句子勾画下来,与同桌交流你的理由。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和小珍约好星期天在家叠花篮,可是这天爸爸妈妈都要去伯伯家,*拒绝了父母的邀请,留在家里,做到了守信。)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全文,你从哪句话看出*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呢?

  (1)课件出示*与父母的对话。

  (2)*一开始就这样坚定地要留在家中吗?她真的不想去伯伯家吗?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①课件出示: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板书:盼着)

  ②哪个词可以看出*很想去那位伯伯家呢?(早就盼着)

  ③你能读出这种期盼的语气吗?(指名读)

  师过渡:*正准备和父母一起出门时,突然想起了什么?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吧。

  (3)你从*与父母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想起了约定,很为难地在做去伯伯家还是留下来等小珍的决定)

  (4)与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与父母的对话,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呢?(连忙、坚决、拒绝)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们从中体会到*是个守信的人。(板书:坚决留下诚实守信)

  (5)*等来了小珍吗?

  (6)课件出示: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①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诚实守信的品质)

  ②联系生活说说,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

  2、分角色再次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3篇(扩展5)

——三年级上册《我不能失信》教案范本5份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不能失信》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的生*资料,阅读有关***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资料袋内容)请大家读一读,你对***有了哪些了解?除此,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的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她小时侯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第一次读课文,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3、第二次读课文,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4、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

  预设学生交流的内容如下:

  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角色读课文

  1、四人分角色读课文。先组内练*,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老师巡视。

  3、组与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4、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2、(练读几个重点语句)

  3、你有什么启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4、小节: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想***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五、自选一个作业完成

  1、收集诚信的格言名句

  2、读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

  3、写几句读后感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的生*资料,阅读有关***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资料袋内容)请大家读一读,你对***有了哪些了解?除此,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的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她小时侯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第一次读课文,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3、第二次读课文,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4、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

  预设学生交流的内容如下:

  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角色读课文

  1、四人分角色读课文。先组内练*,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老师巡视。

  3、组与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4、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质疑写泡泡

  1、(***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2、(练读几个重点语句)

  3、你有什么启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4、小节: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想***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五、自选一个作业完成

  1、收集诚信的格言名句

  2、读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

  3、写几句读后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收集***的生*资料,阅读有关***的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诚信是人基本素质以及诚信的重要性。

  (2)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的重点内容。

  (2)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流程

  一、练*导入

  1、口头找反义词练*:

  前进──简单──谦虚──寒冷

  谁能说出这个词的反义词:

  板书:守信──

  谁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它们说说话?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简介***

  1、说说你收集到的有关***的资料,请生自由说。

  2、齐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三、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小黑板出示问题,同桌或小班合作在书上找答案并勾画出来。)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d、***想不想去伯伯家?从哪里知道的,用——划出句子。

  e、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用~~~划出句子。

  3、汇报交流。

  四、分角色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六、课后作业:课后收集一个名人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守信

  我不能失信

  爸爸

  伯伯家

  ***

  妈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的话,体会并学****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