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读后感 >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实用10篇

日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1

  这是我从中国教师报上学到的一篇文章,是崔其升校长所说的话。很朴实,说的也很在理,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更没有多高得人格魅力,因为我相貌**。倒是我坚信工作就是人品,表现就是道德。自从教十余年来,我自认为是勤勤恳恳,善始善终,正像崔校长所说的,不能把工作视为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工作其实就是人格的写照,是品行的一种反衬。把工作上升到一种做人、修养、品格,这算抓住了根本。教师只有在做人上加强修炼,反复地区推敲、思考、提炼,形成高尚的道德功底,那么做事时就能将低俗的趣味摈弃殆尽,无私无悔。没有功利的干扰,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想的是集体、是他人、是学生。人只有达到忘我、无我时,才是真功力,才能尽身心,才能为公益。

  我是一名普通的思想品德教师,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总认为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尤其是刚刚升入初一的小初中生们,在初一时就应该开始培养孩子学会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只有如此,学生才会会做人、会做事、会学*,走向社会才能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然只有这些还不够,做所有这些事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自主是成功的前提,如何做到自主,只有借住我们今天的高效课堂,要靠课堂上的放手、民主、激发、期待来培养、训练。目标让学生自己去定,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想,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找,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寻。允许学生走弯路、出差错,只要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比较、去实验、去推敲、去创意、去实践,就是课堂的成功。如今我们的课堂已经慢慢地改变了一些人,尤其是那些*时连话也不敢说的人,他们在高效课堂上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也能像其他那些好学生一样,真正地找到自己的尊严。

  健全人格首先就要给学生尊严,只有孩子自己敢说了、敢做了,他们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尊严,这个时候他们自己的人格也就给以了肯定。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2

  本学期,我校订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带给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善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带给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带给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职责,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潜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3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

  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

  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讶,心中不禁暗自惊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

  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犹如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4

  一个有幸的机会,让我知道了《中国教师报》。那是一次学校召开每周布检会后,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文章。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

  说来羞愧,生活中学*理论知识很少,以前理解外界新知的唯一的方式便是《中国教育报》、《xx教育》等少量教育刊物,以及网络上超多的相关教育文章。这些都是应对广大社会群体,并没有专门针对教师的刊物。带着教研组长给我的任务,我去学校阅览室找《中国教师报》。

  当我静下心来,在阅览室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怎会不喜欢?

  首先,它亲切自然,*易*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

  其次,它感情真挚,贴*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

  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

  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潜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构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专栏,特别让我激动的是:里面有我最喜欢的教师教学感悟,散文随笔;那里的文章选的十分好,贴*我们一线教师的真实生活。让我了解了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让我去品味,去深思,真的是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是啊,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中国教师报》的人文情怀打动了我,吸引了象我这样的一线教师。“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因为报刊工作者们用心灵和才智奉献着真诚的爱,才会有《中国教师报》的一片蓝天,使得战斗在一线的我们也有“露脸”的机会,从而网络了众多经验丰富的教师。

  很感谢《中国教师报》,给我们带给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善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的提高,

  很感谢《中国教师报》,它给我们带给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很感谢它,它加强、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生活带给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很感谢《中国教师报》,它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教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我毫不犹豫地订阅了《中国教师报》,做好了长期学*的打算,期望《中国教师报》能拂去我的烦恼,吹起我飘逸的思绪,让我徜徉在求知的海洋。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5

  教师的压力无处不在,职称的压力,教学成绩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子女教育的压力……哎!当教师难,当一个好教师更难。我突然觉得毫无幸福感。每天课代表的记录本上总有几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名字,而且总是那么几个学生,真让人头疼。为此,我也采取了好多方法,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能起一时的作用,不久又会“一如既往”。我感到很失望、很郁闷,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有一天,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留着一份空间,等待着来时用爱去填满。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些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我给与他们的只有“训斥、惩罚”,从没有给予他们“表扬、关爱”,他们心里一定认为“老师不喜欢我,不爱我”,甚至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我忽然很自责,感觉自己很对不起他们。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并一改往日作风,微笑着亲切地说:“你们几个说实话,讨厌我吗?”他们低着头一声不吭,我继续笑着说:“说吧,我不生气,保证不批评你们。”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老师向你们保证以后再也不对你们大吼大叫了,更不会惩罚你们了。但是你们几个每天会有一份特殊的作业,也就是你们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并肯定的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保证一定按时完成作业。”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内心总是那么单纯、善良,作为老师是不是也要像他们那样“单纯、善良”,多走入孩子的内心,多关注那些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少些冷漠,多些热情;少些教训,多些*等真诚的谈心。困惑的时候帮助他们,成功的时候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不断前进。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6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根本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差异。“班级在线”、“教师论坛”(《中国教师报》中的栏目)中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这种规矩应当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把统一的规范减少到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则性的限度,就像陶行知所告诫的“六**”。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新课程”、“创新课堂”、“综合实践”(同上)中每一篇文章都渗透这新课程的理念,帮助我把握好学科教育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学生的学*激情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

  阅读《中国教师报》的日子里,我有了更多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正是因为有了她,“热爱、宽容、**学生”的理念融入了我的灵魂,激发我更好地提高、成长。

  有《中国教师报》相伴的日子里,教育、生活真美妙!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7

  生活的沉重,工作的负担每每压迫着我,让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不易。但是每当心静的时候,一切都沉静下来,我就会捧起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凭着她那贴*一线教师生活那一篇篇教学心得、随笔感悟,我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曾记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读报,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学情景,让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庆幸拥有这样的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板块,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健康人生》这两个栏目,板块的文章选得十分贴*一线教师的心里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漏着风趣。

  先说说《新观察》吧,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我们这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我校的教师都很喜欢它。

  我们有时看到一篇文章,几个人会针对一件事争论不休,就说《老王》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学认真的好教师,可就是没有一些教学中的荣誉证书,进而高级职称与他很遥远,老王为了把教学成绩拼命争成第一,抬手打了学生一耳光,接下来是家长不愿意了,再下来老王回家了。”。

  学校的老师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见、互补相让,争得不可开交。可我对老王老师说,你本来就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你本来就是个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张纸吗?慢慢争取呀!人不常说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学几十年了,虽然没评上高级,可评上高级的人还是少数的,如果您能再看开点,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了,关于那两个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们的状况然后对症下药,您说呢?哦,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其实,评高级职称的要求也应改一改,侧重老教师一些也不为过,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嘛。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必须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再说《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自己*时也很喜欢休闲运动,每一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国教师报》这个精神食粮我想我的业余生活会感到更充实的。

  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中国教师报》是在催我成长,是在“逼”我读书呀!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一天必做的“工作”,谢谢了《中国教师报》!

  不知不觉中,《中国教师报》陪伴我又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有你在身边我总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过得充实。你那如阳光般的温暖仍在温暖着我一颗年轻灼热的心,你那甘露般的雨露仍在滋润着我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拿什么来形容你呢?我的《中国教师报》,你像一座大海的航灯,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照亮我前进的方向;你像是我的慈父,教诲我的同时又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你更像是我的一位老师,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总是给我最新的知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因为你和我是如此的亲*;你是我的`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因为在那里述说的都是自己的故事。每一次你都不会让我的期盼失望,闻着你散发的清香总是能够让我激情满怀。有你,总是能够让我信心十足,让我在这最*凡而又最光辉的路上走下去,相信有你的陪伴,我必须会更出色!必须能够走得更远更稳健!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8

  在《中国教师报》上有这样一句话:“如何活出生命的质色?唯读书而已。”这是王芳老师在《在文字深处看到自己》一文中写到的,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让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在王芳老师的成长路上一直与书为伴,在书中她看到了汉字的美、感受到了书中的乐趣与惊诧……是读书让她一步步的走向了成功。既然书对一个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是如此的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岂不是迫在眉睫?

  我认为,让孩子们爱上读书,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喜欢阅读的*惯。老师的种种*惯都会给孩子以感染,读书也不例外。其次是选择合适的书陪孩子们一起读,那么,什么样的书才能称得上是合适的书呢?我想那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书了。要想找到孩子们喜欢的书,必须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和孩子不断地交流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观点感悟,让师生的思维有所碰撞,孩子们必然会有“我要有比老师更独特的观点。”等一系列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便会激励着孩子们用心的、努力的去读书,渐渐地孩子们就会爱上读书。

  我的这些想法也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这都是在自己班级尝试后得到的结论,我刚开始要求孩子们读书时,孩子们对我布置的读书任务经常置之不理,在我陪孩子们一起阅读后,孩子们喜欢和我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观点,渐渐地有更多的的孩子加入到了我们读书队伍中。孩子们课间读,课后读,原本课间吵闹的`班级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有更多的孩子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手捧一本自己钟爱的书用心的读着,只见他们时而拿起笔写写画画,时而脸上露出一丝惬意的微笑,我想他们这是在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呢!

  假期孩子们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了一篇作文,读着读着,我被孩子们对读书的热爱之情所打动,文中和我分享了他们的读书故事,语言纯真质朴,字句间均隐藏着他们在书中寻找到的乐趣。

  “如何活出生命的质色?唯读书而已。”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会读书、爱读书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必定会结出不一样的果实。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孩子,捧起身边的书,大家一起来阅读吧!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9

  本学期,我校订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

  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

  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他们的教学经验,

  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

  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10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讶,心中不禁暗自惊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

  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幸福的教学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

  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犹如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实用10篇扩展阅读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实用10篇(扩展1)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0)份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1

  本学期,我校订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

  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

  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他们的教学经验,

  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

  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2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

  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我们的实际。因此,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这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个性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齐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期望,这与我校一向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

  学校一向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此刻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潜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等等。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十分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不能盲目地去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而全面照搬新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思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每个教学步骤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一种潜力。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气氛,进而影响学*活动的效果。

  在上次执教的《月光曲》一课中,我问孩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出相关句子,进而学*的重点就在体会句子上,而句子的落脚点是在“感动”二字。因此,评课时,熊校长推荐提问可否改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就会说出感动一词来,然后让孩子到文中去找令你感动的句子。我当时一听,就恍然大悟,一下子把我课堂中感觉到吃力的分散点给联系到一齐了,这样我的课堂就有着一条很清晰的思路。深切地感受到熊校长课堂提问的艺术,而我,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去学*、去探究。

  三、以课内阅读为引,拓宽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务必配合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资料有关的书籍能帮忙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回想起以前指教***的《卜算子咏梅》时,就没有进行拓展阅读,就应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等。好在学*《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我有做到这一点,我让孩子课后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读一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这件事做实来,要是能在班上举行一次抗日英雄故事演讲会,学生的参与用心性就应会十分高,这样还能促进孩子阅读的用心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来读,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学*《蟋蟀的住宅》后,就就应推荐孩子去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等等。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只有把课堂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到达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份报纸带给我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示,一份动力,让我重新认清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3

  教师的压力无处不在,职称的压力,教学成绩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子女教育的压力……哎!当教师难,当一个好教师更难。我突然觉得毫无幸福感。每天课代表的记录本上总有几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名字,而且总是那么几个学生,真让人头疼。为此,我也采取了好多方法,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能起一时的作用,不久又会“一如既往”。我感到很失望、很郁闷,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有一天,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留着一份空间,等待着来时用爱去填满。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些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我给与他们的只有“训斥、惩罚”,从没有给予他们“表扬、关爱”,他们心里一定认为“老师不喜欢我,不爱我”,甚至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我忽然很自责,感觉自己很对不起他们。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并一改往日作风,微笑着亲切地说:“你们几个说实话,讨厌我吗?”他们低着头一声不吭,我继续笑着说:“说吧,我不生气,保证不批评你们。”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老师向你们保证以后再也不对你们大吼大叫了,更不会惩罚你们了。但是你们几个每天会有一份特殊的作业,也就是你们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并肯定的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保证一定按时完成作业。”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内心总是那么单纯、善良,作为老师是不是也要像他们那样“单纯、善良”,多走入孩子的内心,多关注那些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少些冷漠,多些热情;少些教训,多些*等真诚的谈心。困惑的时候帮助他们,成功的时候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不断前进。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4

  第一次走*《中国教师报》,你那丰富的板块,精美的设计,贴*教育一线的教学案例,高屋建瓴的专业文章……深深地吸引着我,在字里行间中得到了你赋予我心灵的浇灌。在你这里,我细细品味同行们那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刹那间也让我涌出真切地感悟。原来当一门普通的教师也可以这么快乐,这么精彩,就在这不经意间仿佛也唤醒了我那掩藏在心底里的那份萌动和激-情。让我明白教师不光是“教书育人”,更要有一颗赋予责任、承载宽容的心……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带着一颗童心更加爱护我们的孩子。负有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重任的幼儿教师,应该像天使一样把母爱和园丁的心融为一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一颗颗爱的种子。如果把幼儿比喻成花朵,幼儿班就好似一个小花园,在这小花园中会有娇贵的玫瑰、淡雅的兰花、华贵的牡丹、无畏的腊梅……而作为园丁的我们除了要精心呵护它们,还要适时地给花儿们施肥、剪枝、除草,不断地因“花”施教,才能享受“百花齐放”的收获。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孩子的眼中,老师就是神,她无所不能。因此,一个的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都将成为孩子们眼中爱的传递方式。是你,让我更加懂得教育的艺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犯错的机会”,用关注和欣赏来处理好每个细节。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带着一份责任去宽容我们的孩子。他们就像一张张白纸,纯洁美好,想着这最初的一笔将由我用心来描绘,我顿时就会感到肩负着的使命是多么神圣。宽容是什么?是你告诉我,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就象法国19世纪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的那样“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我们的孩子年幼,难免会做些有别于常规的事,而我们的宽容既要保护他的自尊,又要指出他的不足,尤其在常规要求与孩子愿望发生冲突时,更要对孩子要有更多的宽容之心与宽容之举。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找到了一位知心朋友。你,倾力地报道与教师、教育有关的人和事,邀请广大一线教师来评说、讨论自己关心的话题,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你“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宗旨和“零距离贴*教师”的理念。是你,让我在每次阅读后,总是意犹味荆相信有了你的陪伴,能拂去我的烦恼,吹起飘逸的思绪,让我徜徉在求识的海洋中。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5

  本学期,我校订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带给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善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带给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带给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职责,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潜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6

  第一次走*《中国教师报》,你那丰富的板块,精美的设计,贴*教育一线的教学案例,高屋建瓴的专业文章……深深地吸引着我,在字里行间中得到了你赋予我心灵的浇灌。在你这里,我细细品味同行们那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刹那间也让我涌出真切地感悟。原来当一门普通的教师也可以这么快乐,这么精彩,就在这不经意间仿佛也唤醒了我那掩藏在心底里的那份萌动和激情。让我明白教师不光是“教书育人”,更要有一颗赋予责任、承载宽容的心……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带着一颗童心更加爱护我们的孩子。负有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重任的幼儿教师,应该像天使一样把母爱和园丁的心融为一体,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一颗颗爱的种子。如果把幼儿比喻成花朵,幼儿班就好似一个小花园,在这小花园中会有娇贵的玫瑰、淡雅的兰花、华贵的牡丹、无畏的腊梅……而作为园丁的'我们除了要精心呵护它们,还要适时地给花儿们施肥、剪枝、除草,不断地因“花”施教,才能享受“百花齐放”的收获。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孩子的眼中,老师就是神,她无所不能。因此,一个的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都将成为孩子们眼中爱的传递方式。是你,让我更加懂得教育的艺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犯错的机会”,用关注和欣赏来处理好每个细节。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带着一份责任去宽容我们的孩子。他们就像一张张白纸,纯洁美好,想着这最初的一笔将由我用心来描绘,我顿时就会感到肩负着的使命是多么神圣。宽容是什么?是你告诉我,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就象法国19世纪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的那样“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我们的孩子年幼,难免会做些有别于常规的事,而我们的宽容既要保护他的自尊,又要指出他的不足,尤其在常规要求与孩子愿望发生冲突时,更要对孩子要有更多的宽容之心与宽容之举。

  是你――《中国教师报》让我找到了一位知心朋友。你,倾力地报道与教师、教育有关的人和事,邀请广大一线教师来评说、讨论自己关心的话题,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你“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宗旨和“零距离贴*教师”的理念。是你,让我在每次阅读后,总是意犹味荆相信有了你的陪伴,能拂去我的烦恼,吹起飘逸的思绪,让我徜徉在求识的海洋中。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7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讶,心中不禁暗自惊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

  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幸福的教学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

  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犹如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8

  本学期,我校订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

  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

  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他们的教学经验,

  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

  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9

  本学期,我校订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

  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

  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他们的教学经验,

  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

  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10

  本学期,我校订阅了《中国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中国教师报》。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中国教师报》给我们带给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善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的提高;《中国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带给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带给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职责,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中国教师报》,她不仅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潜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实用10篇(扩展2)

——中国教师报征文范本十份

  中国教师报征文 1

  前些日子,当我了解到正在举行《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征文比赛时,内心一阵狂喜 ,心想终于能借此机会表达内心对《中国教师报》的钟爱与感激,它可是我的精神上的好食粮,生活中的好伙伴,或者说它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

  我与《中国教师报》刚刚结识在去年的秋季。去年的9月,我满怀憧憬,满怀壮志来到了现如今任教的一所比较简陋的小学。这里的教室不是如我所憧憬的那般宽敞明亮,道路不是如我所预想的那般宽阔*坦,同事不是如我所期待的那般年轻有活力……实不相瞒,当时我的内心萌生了些许的失落,些许的彷徨,些许的迷惘,甚至些许的动摇,正当我心生“悔意”之时,我结识了《中国教师报》这位工作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是它拨开了沉寂在我内心许久的那片乌云,拯救了我*乎绝望的灵魂,照亮了我并不宽阔的人生之路。

  的确,读一份好报,就如同与一群高尚的人对话,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初来乍到的新任教师而言。每到一期,我都认真细致的研读,渐渐懂得了报纸所阐述的办刊理念“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慢慢的熟悉了她的栏目和风格,我觉得这里是了解教育世界的一扇窗口,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思维跳跃展示的*台,在这里我可以驰骋思想,飞扬激情。

  《中国教师报》“阅读” 、“健康人生”、“对话”、“新课程”、“校长峰会”等栏目上的一篇篇教师心得体会与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案例,让我豁然开朗,一则则充满人问关怀的新闻报道,观点,让我不禁凝眸沉思。教育工作者的真切经历,班级管理心得体会、学生管理智慧精选等短小精悍文章深深的吸引着我,一次次与坛友对话,与编辑交流,似乎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某次在《课改研究周刊》中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校长,他就是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的王红军校长,他开设了“校长聊天课”在轻松的环境中体察学生的心灵,借助非正式教育手段游戏和以谈话形式为主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的表达*台。在王校长的文章中,我放佛看到了一位充满童趣的长者,作为校长,他没有高高在上,作为长辈,他没有让孩子们感受到任何压力,所有的孩子可以在“校长聊天课”中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倾诉自己想说的话。王校长说在聊天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着教育的本真:相比于外显的身体健康,心灵的健康更为重要。这种新型的课程开发给我带来了很多反思,因为现在我们所处的还是更多的以分数讲质量的环境下,分数无疑成了衡量孩子的关键一项。因为有分数考评机制的存在,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也是避免不了的更关注孩子对于知识的把握,没有倾听孩子的声音,我做得很不好,看到了王校长的聊天课程以后,我忽然觉得很惭愧——孩子不是机器,很多孩子或许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才表现出一幅爱学*的样子,他真正喜欢的或许从不敢说出来。或许,我该经常换换角度了。有时候,孩子只是想要一个苹果,而我却倾囊卖来了一车香蕉,孩子怎么会快乐的吃掉呢?

  是《中国教师报》给我反思的契机,给我成长的*台,我还年轻,需要的就是像《中国教师报》这样可以帮助我的好伙伴,感谢机遇能让我结识这样一位好伙伴,未来的路很长,《中国教师报》,让我们共成长!

  中国教师报征文 2

  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聪明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布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假如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漂亮,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矗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热情。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中国教师报征文 3

  中国教师报是我的新朋友。和她相识不到3年,但我们已交情莫逆。

  20**年10月,我去石家庄参加中国教师报河北省推介会。当时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广告性质的见面会,局长吩咐我去应付一下。会议议程非常简练,没有夸夸其谈和长篇大论,更没有一个领导讲话超时。看着会上发给我们的样报,听着各级领导的讲话,不知不觉间会议按时结束。我开始感觉这份报纸的不一般,并渐渐收敛了自己的“吹毛求疵”。

  返程路上,我认真研读会议资料里的《中国教师报》,觉得这份报纸就像我的朋友。随后的几次投稿,叶飞站长都会亲自打电话给我,告诉我稿件的优缺点和修改方向。看惯了颐指气使、拿腔作调小报记者的作风,我觉得中国教师报这个朋友我是交对了。我对她开始刮目相看了。

  随着几篇文学稿件和教育论文的发表,我和叶飞渐渐熟悉了,于是,有了为献县教育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的想法。

  在201*年全省通讯工作会上,我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在会上,中国教师报发出了“以阅读促进教师成长”的倡议,并向农村教师赠送了一批教育书籍,鼓励教师进行阅读、反思、交流。回来后,我立刻着手进行组织工作。考虑活动的总体设计,遴选学校和教师,对稿件真伪进行甄别,忙得不可开交。两个月后,稿件见报了,承办学校的校长和发稿教师欢呼雀跃,我县作为当时承办这一活动的全国唯一县级行政部门,还被解成君编辑以编者按的形式进行了肯定。先前的所有劳累和烦躁一扫而光,我终于为献县教育做了一件事,为中国教师报尽了一份力!

  随着我县对中国教师报的了解,全县各校开始踊跃订阅,并开展各种形式的读报用报活动。每逢投递员来到学校,最先被“抢”光的就是中国教师报。校长们都说这份报纸订得太及时了,太有价值了!

  两年来,我又接触了《中国教师报》的几个编辑老师,他们让我享足了“孟尝君客我”的待遇。因为中国教师报,我戒除了以前的妄自尊大和趾高气扬,几*泯灭的教育理想复活了。

  201*年7月初,我有幸参加了香山会馆的开馆仪式,并引导全县教师加入“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收看李炳亭主任的课改视频报告。7月底,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有幸邀请到雷振海总编和“课改中国行公益宣讲”专家团来我县进行课改宣讲,全县六百余名骨干教师聆听了教诲,开阔了眼界,明确了课改的方向。会后,雷总编握着我的手亲切地说:“陈枫,干得不错!”

  在我心里,中国教师报像个侠士,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如同诤友,挚语诤言、心心相通;是我兄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更如一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我能时时感受职业的荣耀,快乐幸福地成长。

  中国教师报,我们的图腾,有你,我们很幸福!

  中国教师报征文 4

  原来曾经在《中国教师报》上读过有关《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介绍,但是并没在意。

  这次在学校“慢教育”读书俱乐部的推荐下,我读了这本书,被奇迹的创造者雷夫教师的事迹深深感动。

  一开始读的时候,很是诧异,诧异美国的教育跟中国的教育*似,也有应试教育,也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困惑。

  诧异美国竟然有雷夫这样的教师。

  读完之后,觉得好教师是教室奇迹的创造者,学生有幸遇到这样的教师,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

  教师这个职业,有它的特殊性。

  学生走进教室,接受教师的教育,这个课堂完全就是教师的,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对受教育的学生至关重要。

  有时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择校行为,说到底是选择教师。

  一些孩子,他们有幸在教室里遇到像雷夫那样的教师,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方向,改变了高度。

  雷夫老师将56号教室打造成一个充满欢乐、脱离恐惧的地方。

  他以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们变成热爱学*的天使。

  他以热忱的教育态度,将小小的教室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家。

  除了自然、数学、历史科目之外,他们尽情享受莎士比亚,经济学与摇滚乐。

  通过走*莎士比亚、班级特有的经济制度,他让孩子们了解到团队合作和语言的力量,以及正确处理金钱的态度。

  雷夫老师与孩子们早上六点多钟就开始上课、下午五六点钟才离开教室,寒暑假学生们也自愿到学校学*,这一切听起来一定让老师和家长们觉得不可思议。

  雷夫老师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学生们如此着魔他是如何办到的?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对我们做老师的很有启迪,我们也可以尝试成为一位好老师,成为教室奇迹的创造者。

  想要成为教室奇迹的创造者,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教育是一项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坚定的职业观,热爱这个职业。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为他着魔,为他付出。

  教育是一项艰苦的的工作,任何一个好教师都是热爱自己的事业的,并且矢志不渝,终身追求。

  雷夫老师在自序中写道“在过去的*1/4世纪里,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一间教室里,这间教室又小又破。

  ”没有对教师事业的最求,他是不可能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56号教室。

  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般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能创造奇迹。

  其次,要做一名既智慧又成功的教师。

  雷夫老师有个忠告:并不因为辛勤劳动就意味着你们是非常优秀的教师,这只代表者你们在努力工作而已。

  虽然雷夫老师是一个比任何一个教师都更加努力的工作,他是这样度过他的教师生涯的:

  从早晨八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三点钟,一直在教四十个四年级的孩子,一周工作五天;

  每天早上六点半到学校为那些希望用一个半小时来学*数学的孩子们做准备;

  放弃休息和午餐时间,教二十个孩子弹吉他;

  放学后直到下午五点,和五十个孩子一起排练莎士比亚的.戏剧;

  每周有三个晚上努力工作,从下午五点半开始一直到深夜;

  每周有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从深夜十一点一直到凌晨五点钟;

  每个周末从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两点一直在工作;

  假日中的每一天都无偿的教学生,从早上六点到下午五点钟;

  筹集足够经费为孩子们购置额外用品;

  每年带领孩子们到华盛顿旅游一周;

  还要带孩子们去俄勒冈和圣地亚哥参加莎士比亚戏剧节。

  罗列雷夫老师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出他工作的努力勤奋,也会产生疑问,他的时间从哪来?他的钱从哪来?他的莎士比亚教材从哪来?孩子们怎么出去的?这些问题,雷夫老师在书中给出了答案,也让大家分享了一位好老师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充满智慧,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想要成为一位好老师还要以身作则。

  雷夫老师写道:我了解,要想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必须得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我要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

  我永远不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易沮丧、易泄气的人,不想让他们被已经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打倒。

  现在我了解如果希望孩子们努力学*,我必须得先成为一个他们眼中从未见过的勤奋之人。

  如果我希望他们仁慈和蔼,就一定要让自己友善待人。

  教育就是要以身作则,而非言辞说教。

  我们做教师的从雷夫的话中可以知道东西方教育都是注重言传身教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我做起,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四,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还要点燃孩子们阅读激情。

  雷夫在书中写道:阅读是学校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课程。

  如果孩子们学着好好读书并且喜欢阅读,那么这个孩子在其他方面发现成功和幸福的机会就很高。

  雷夫老师注重阅读,精心选择阅读教材,精心策划究竟带孩子们怎么读,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书中还写道:如果您希望学生们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的阅读潜力,就必须要以身作则,请你先做一个表率,制定一个让人兴奋、有挑战性、同等重要且与自己相关的阅读计划。

  孩子们需要成年人的大量引导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读者。

  阅读如此的重要,指导是如此的重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么办?经常听到教师埋怨学生阅读面窄,书读的少。

  可是我们教师做了什么呢?你指导学生读书了吗?你推荐学生读什么了吗?你给学生做表率了吗?你自己读书吗?联想我们学校正在推行的“悦”读积点活动,希望我们的教师先行动起来,走进图书馆,成为爱读书之人。

  也希望我们的教师都能看看这本书,像雷夫老师一样教书育人。

  书看完了,感慨远不止以上四点,我思故我在。

  愿我们都能像雷夫老师一样成为一位好老师,成为教室奇迹的创造者。

  中国教师报征文 5

  读书看报是我多年的*惯。一卷在手,顿感精神百倍,神清气爽。在读师范时,常常看到熄灯铃响还舍不得放手,有时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看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我长得不够漂亮,但自认为多读了几本书,便也觉得多了几分韵味。参加工作后,因手上的事多了起来,那些大部头的书有点不敢看(怕一看就收不住手而影响工作、家庭),但那些诸如《读者》《教师博览》《小小说》《意林》《中国剪报》此类的书还是非看不可的。同事都笑我是小书迷。

  与《中国教师报》结缘是一个偶然。有一次我去同学学校玩,见她坐在办公室看报纸,便悄悄地走过去,轻轻地拍了下她的肩膀,而她却全然不知。我便猛地一把夺过报纸,假装生气地说:“什么报纸,这么好看?连我来了也不理?”同学一看是我,便笑着说:“对不起。我真的没看到你来了。不过这报纸确实是值得看的。不相信你拿去看看!”我打开报纸,随手一翻,翻到了《杏林春晓》这一版面,立刻被那活泼灵动的、富有诗意的文字吸引,狼吞虎咽地看了起来。一个版面看完后,直觉得不过瘾,又把其它版面都一一细读。看完后对其中的有些文章还想再看,便趁同学不注意把报纸偷偷地放进了我的包里。

  从此以后,我便与《中国教师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杏林春晓里一篇隽永的文字滋润了我的心灵;新观察以犀利的笔墨触动了现实教育的痛处;班级在线让我在班级管理中如鱼得水;我在《阅读》中找到了同感,在《政策直通车》里了解了教育时事…… 《中国教师报》对我的帮助是无法用几句话就能表达完的。凌宗伟老师的《关注课堂上的生命是教师的重要使命》让我懂得关注课堂上的生命存在,从唯智教育走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生命教育),告诉我教师要进入“忘掉教师之形,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遵循着生命陪伴的法则,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师生共创*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共享成长的快乐;忘掉教材之形,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以自己的课堂及时引领、发现、点燃动态生成的火花和引子,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忘掉课堂之形,将课堂视为一个小社会,当作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这样的境界。通过不断阅读这样的文章,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都有着明显的突破。 《中国教师报》——让教师爱上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没有时间,不去触碰书籍;都说买书费用大,很少走进书店挑选书籍;都说可以网上看看,忽视了纸质书籍,可“当教师认可教育这个工作是他的内在需求时,读书就自然成为他的内在需求;当他认可书籍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时,他自然会选择读书为消遣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于是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纸质书籍。

  《中国教师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中国教师报》每天的谆谆教诲使我不断进步,日渐成熟,让我的心灵得到升华。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学生,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爱的教育过程。

  《中国教师报》——教育是个良心活,是该*淡无奇的。

  教育是个良心活,*淡无奇的教育才会自然。该上学时就上学,不必披着星光进校门;该放学就放学,学生可以“忙趁东风放纸鸢”;该出操时就出操,不必突击搞什么万人舞蹈;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而不能让主课老师把音、美、体这些课给“抓走”了。真正的教育就应当在生活中,在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里。如果说生活的本质是一种安静与*淡,那么教育就该是*淡无奇的一种过程,滋润每个日子,滋润师生的心灵。老把目光盯着奖状、奖杯的,最终都将跟良心活南辕北辙。

  《中国教师报》——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中国教师报》帮助了我,改变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会一直与你相依相随。感谢有你!

  中国教师报征文 6

  “对孩子的关心永远不变,为教育献身的初衷至死不改”这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的铮铮誓言。为此,她十年如一日地关心着、爱护着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她就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中学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徐翠梅老师。

  20xx年9月24日,《中国教师报》刊载了徐老师的事迹,也是从那一天起,我认识了这位爱心无垠的老师。11年里她担任过学校的语文老师,负责过留守儿童的主要工作,兼任了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又充当过很多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20xx年被评为江苏“最美乡村教师”。

  她用老师的情、“妈妈”的爱滋养着在家庭教育中“营养不良”的留守儿童,陪伴他们度过了孤独、叛逆的青春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深厚内涵,她是真正的“留守少年守护人”。在她的关爱和教育下,原本桀骜不驯、染上各种不良*气的小亚考上了技校,成为一个拥有一技之长的阳光男孩;在她的引领下,很多留守儿童看到了农民工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深切体验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在她的组织下,留守儿童们参加过“集体生日庆祝会”、“‘保护环境,爱

  我母校’的义卖”等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美化了他们的心灵。

  因为她的默默付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深度报道了这位优秀的“代理家长”。为此,她曾在大街上遭到很多家长的“围堵”,希望能得到她的帮助。这些让徐老师油然而生一种快乐感、自豪感,让这位“代理家长”更加坚定了做留守儿童的守护人,为他们撑起一片晴空的决心,这是怎样的一种献身教育的精神啊!

  徐老师还不断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方法和途经——她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每学期还至少给学生做3场心理讲座,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她的带领下,紫庄中学的很多老师都义务做起了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

  徐老师“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精神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紫庄中学的老师们,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田上,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崇高境界。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必然以教育为快乐。一个人只有从自身所从事的事业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产生进步的原动力。教师要在*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不断成长,就得有一种“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精神。

  中国教师报征文 7

  《中国教师报》征文

  献身教育 终生不悔

  ——读“徐翠梅:留守少年的守护人”有感 “对孩子的关心永远不变,为教育献身的初衷至死不改”这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的铮铮誓言。为此,她十年如一日地关心着、爱护着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她就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中学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徐翠梅老师。

  2014年9月24日,《中国教师报》刊载了徐老师的事迹,也是从那一天起,我认识了这位爱心无垠的老师。11年里她担任过学校的语文老师,负责过留守儿童的主要工作,兼任了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又充当过很多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2014年被评为江苏“最美乡村教师”。

  她用老师的情、“妈妈”的爱滋养着在家庭教育中“营养不良”的留守儿童,陪伴他们度过了孤独、叛逆的青春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深厚内涵,她是真正的“留守少年守护人”。在她的关爱和教育下,原本桀骜不驯、染上各种不良*气的小亚考上了技校,成为一个拥有一技之长的阳光男孩;在她的引领下,很多留守儿童看到了农民工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深切体验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在她的组织下,留守儿童们参加过“集体生日庆祝会”、“‘保护环境,爱

  我母校’的义卖”等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美化了他们的心灵。

  因为她的默默付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深度报道了这位优秀的“代理家长”。为此,她曾在大街上遭到很多家长的“围堵”,希望能得到她的帮助。这些让徐老师油然而生一种快乐感、自豪感,让这位“代理家长”更加坚定了做留守儿童的守护人,为他们撑起一片晴空的决心,这是怎样的一种献身教育的精神啊!

  徐老师还不断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方法和途经——她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每学期还至少给学生做3场心理讲座,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她的带领下,紫庄中学的很多老师都义务做起了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

  徐老师“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精神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紫庄中学的老师们,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田上,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崇高境界。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必然以教育为快乐。一个人只有从自身所从事的事业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产生进步的原动力。教师要在*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不断成长,就得有一种“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精神。

  中国教师报征文 8

  献身教育 终生不悔

  ——读“徐翠梅:留守少年的守护人”有感 “对孩子的关心永远不变,为教育献身的初衷至死不改”这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的铮铮誓言。为此,她十年如一日地关心着、爱护着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她就是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中学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徐翠梅老师。

  2014年9月24日,《中国教师报》刊载了徐老师的事迹,也是从那一天起,我认识了这位爱心无垠的老师。11年里她担任过学校的语文老师,负责过留守儿童的主要工作,兼任了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又充当过很多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2014年被评为江苏“最美乡村教师”。

  她用老师的情、“妈妈”的爱滋养着在家庭教育中“营养不良”的留守儿童,陪伴他们度过了孤独、叛逆的青春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深厚内涵,她是真正的“留守少年守护人”。在她的关爱和教育下,原本桀骜不驯、染上各种不良*气的小亚考上了技校,成为一个拥有一技之长的阳光男孩;在她的引领下,很多留守儿童看到了农民工炎炎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动场景,深切体验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在她的组织下,留守儿童们参加过“集体生日庆祝会”、“‘保护环境,爱

  我母校’的义卖”等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美化了他们的心灵。

  因为她的默默付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深度报道了这位优秀的“代理家长”。为此,她曾在大街上遭到很多家长的“围堵”,希望能得到她的帮助。这些让徐老师油然而生一种快乐感、自豪感,让这位“代理家长”更加坚定了做留守儿童的守护人,为他们撑起一片晴空的决心,这是怎样的一种献身教育的精神啊!

  徐老师还不断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方法和途经——她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每学期还至少给学生做3场心理讲座,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她的带领下,紫庄中学的很多老师都义务做起了留守少年的“代理家长”。

  徐老师“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精神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紫庄中学的老师们,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田上,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崇高境界。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必然以教育为快乐。一个人只有从自身所从事的事业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产生进步的原动力。教师要在*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不断成长,就得有一种“千锤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定的立场和崇高精神。

  其次,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崇高思想。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的是一大群远离父母、孤独叛逆的留守儿童时,我们的爱心更显出其巨大的能量。徐翠梅老师也曾经说过“如果家庭亲情缺失,再得不到学校教育的弥补,那会耽误多少孩子的前途啊!” 做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们的学*,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因为只有充分关心孩子,才能让留守儿童融入到社会的大家庭中,学会生活,学会感恩,学会担当,真正**成才。

  另外,教育需要坚守。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徐老师在*凡的岗位上十年如一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实现为人师表、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目标。面对留守儿童,我们需要更多的坚守,坚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坚守“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品格,坚守“献身教育,至死不悔”的铮铮誓言!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推而广之,我们可以说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离不开像徐翠梅这样甘于奉献、孜孜不倦的优秀老师们。让我们也向这位*凡且伟大的徐翠梅老师学*吧,做一个“献身教育,终生不悔”的优秀教师,为伟大的“中国梦,教育梦”增光添彩。

  中国教师报征文 9

  中国教师报是我的新朋友。和她相识不到3年,但我们已交情莫逆。

  20xx年10月,我去石家庄参加中国教师报河北省推介会。当时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广告性质的见面会,局长吩咐我去应付一下。会议议程非常简练,没有夸夸其谈和长篇大论,更没有一个领导讲话超时。看着会上发给我们的样报,听着各级领导的讲话,不知不觉间会议按时结束。我开始感觉这份报纸的不一般,并渐渐收敛了自己的“吹毛求疵”。

  返程路上,我认真研读会议资料里的《中国教师报》,觉得这份报纸就像我的朋友。随后的几次投稿,叶飞站长都会亲自打电话给我,告诉我稿件的优缺点和修改方向。看惯了颐指气使、拿腔作调小报记者的作风,我觉得中国教师报这个朋友我是交对了。我对她开始刮目相看了。

  随着几篇文学稿件和教育论文的发表,我和叶飞渐渐熟悉了,于是,有了为献县教育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的想法。

  在20xx年全省通讯工作会上,我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在会上,中国教师报发出了“以阅读促进教师成长”的倡议,并向农村教师赠送了一批教育书籍,鼓励教师进行阅读、反思、交流。回来后,我立刻着手进行组织工作。考虑活动的总体设计,遴选学校和教师,对稿件真伪进行甄别,忙得不可开交。两个月后,稿件见报了,承办学校的校长和发稿教师欢呼雀跃,我县作为当时承办这一活动的全国唯一县级行政部门,还被解成君编辑以编者按的形式进行了肯定。先前的所有劳累和烦躁一扫而光,我终于为献县教育做了一件事,为中国教师报尽了一份力!

  随着我县对中国教师报的了解,全县各校开始踊跃订阅,并开展各种形式的读报用报活动。每逢投递员来到学校,最先被“抢”光的就是中国教师报。校长们都说这份报纸订得太及时了,太有价值了!

  两年来,我又接触了《中国教师报》的几个编辑老师,他们让我享足了“孟尝君客我”的待遇。因为中国教师报,我戒除了以前的妄自尊大和趾高气扬,几*泯灭的教育理想复活了。

  20xx年7月初,我有幸参加了香山会馆的开馆仪式,并引导全县教师加入“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收看李炳亭主任的课改视频报告。7月底,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有幸邀请到雷振海总编和“课改中国行公益宣讲”专家团来我县进行课改宣讲,全县六百余名骨干教师聆听了教诲,开阔了眼界,明确了课改的方向。会后,雷总编握着我的手亲切地说:“陈枫,干得不错!”

  在我心里,中国教师报像个侠士,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如同诤友,挚语诤言、心心相通;是我兄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更如一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我能时时感受职业的荣耀,快乐幸福地成长。

  中国教师报,我们的图腾,有你,我们很幸福!

  中国教师报征文 10

  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我们的实际。因此,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今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特别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起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希望,这与我校一直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

  学校一直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现在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等等。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非常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不能盲目地去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而全面照搬新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思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每个教学步骤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一种能力。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气氛,进而影响学*活动的效果。

  在上次执教的《月光曲》一课中,我问孩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出相关句子,进而学*的重点就在体会句子上,而句子的落脚点是在“感动”二字。因此,评课时,熊校长建议提问可否改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就会说出感动一词来,然后让孩子到文中去找令你感动的句子。我当时一听,就恍然大悟,一下子把我课堂中感觉到吃力的分散点给联系到一起了,这样我的课堂就有着一条很清晰的思路。深切地感受到熊校长课堂提问的艺术,而我,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去学*、去探究。

  三、以课内阅读为引,拓宽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能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回想起以前指教***的《卜算子·咏梅》时,就没有进行拓展阅读,应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等。好在学*《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我有做到这一点,我让孩子课后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读一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这件事做实来,要是能在班上举行一次抗日英雄故事演讲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应该会非常高,这样还能促进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来读,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学*《蟋蟀的住宅》后,就应该推荐孩子去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等等。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只有把课堂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份报纸带给我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示,一份动力,让我重新认清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实用10篇(扩展3)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合集五篇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1

  组里征订了《中国教师报》,这份报纸可是我梦寐以求早想拥有的呀,这下我可“解馋”了,每天不管哪位老师看完只要没把它用夹子加好挂在规定的位置上,我就会马上收起,连同我的那份整齐地挂好,一天也不知道要挂多少次,可我不觉得麻烦,反而觉得快乐和充实。一次,一老师在切西瓜,我没看见西瓜是大是小,可一眼就看见了西瓜下面紧紧地压着一张报纸,我急忙走过去看刊头幸好不是《中国教师报》。弄得同事们哈哈大笑,还以为我去抢西瓜吃呢。

  报纸有很多板块,可我最喜欢的板块是《新观察》、《健康人生》这两个栏目,板块的文章选得非常贴*一线教师的心里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现实还透漏着风趣。

  先说说《新观察》吧,这个板块引领我的思想走在了教育的最前沿,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当代我们这个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诸多利弊,也把一线教师心中的酸甜苦辣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尤其是遇事不走弯路子,组里的教师都很喜欢它。我们有时看到一篇文章,组里的人会针对一件事争论不休,就说《老王》这篇文章吧,道出了“一位教学认真的好教师,可就是没有一些教学中的荣誉证书,进而高级职称与他很遥远,老王为了把教学成绩拼命争成第一,抬手打了学生一耳光,接下来是家长不愿意了,再下来老王回家了……”组里的老师分成正反方,各持己见、互补相让,争得不可开交……可我对老王老师说,你本来就是一位敬业的好老师,你本来就是个能干的人,不就是少一张纸吗?慢慢争取呀!人不常说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学几十年了,虽然没评上高级,可评上高级的人还是少数的,如果您能再看开点,结果可能就不会这样了,关于那两个差生,咱先分析一下他们的情况然后对症下药,您说呢?哦,这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其实,评高级职称的要求也应改一改,侧重老教师一些也不为过,干了几十年的教育吗。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孩子的成绩而想训斥他们时,请您一定把握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再说《健康人生》,是我喜欢的版块之一,它包括“人生感悟”、“健康方程式”、“休闲有道”、“职场心态”等,每当我阅读完这些文章我工作起来精神劲十足。自己*时也很喜欢运动,每天都是走路上班,再加上有《中国教师报》这个精神食粮我想我的业余生活会感到更充实的。

  其实,“班级在线”、“杏坛春晓”、“阅读”等这些栏目,我也都是很喜欢看的。《中国教师报》是在催我成长,是在“逼”我读书呀!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读书看报是我们教师每天必做的“工作”,谢谢了《中国教师报》!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2

  20xx年,当我刚刚被“如果你热爱孩子,如果你热爱教育,如果你热爱写作,请拿起你的笔”的春风唤醒沉睡的心灵时,就幸运地与《中国教师报》相遇了。

  那时她还叫做《中国教育资讯报》,记得我当时是冲着“资讯”二字订阅的。我猜想她应当是前沿的、新闻的、独特的。当收到第一期报纸时,我的猜想应验了,她同时传递了亲民的、贴心的、温暖的气息。品读着报纸,我感受到自己是世界上幸运者中的一分子,我预感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多了一位知音。每当我拿起这份报纸,我的脑海中就会响起王刚充满磁性、深沉的声音:“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我的心底也会有一个声音暗暗浮起来,亲切地袅绕在耳:“讲述老师自己的故事”。我在这里认识到很多看似普通、但并不*常的老师,像贺杰、茅卫东、陈小华、焦照锋、袁卫星等等,看他们讲述的好像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会刹那间涌现很多真切的感悟。

  做一个*常的老师,也可以有自己的快乐。只要有梦,就会有追寻。《中国教师报》唤醒了我好些蛰伏着的激情。 因为爱,所以爱。我认真阅读《中国教育资讯报》每期的报纸,认真完成每一期的读者调查,并且把得到的赠报送给自己的好友、同事,希望的同行获得这份高品质的精神食粮。在认真的阅读中,我得到了很多收获,除了知识上的积累增加以外,还获得了情感上的愉悦、人格上的提升。特别是在和编辑老师们的交流中,受到他们人格魅力的熏陶。

  去年七月,我接受《辅导员》杂志下月刊的邀请,来到北京担任“特约编辑”。在一个阳光火热的上午,我来到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和《中国教师报》的编辑老师们坐在一起。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二,好些编辑老师都在,他们热情地招呼我,喜气洋洋地告诉我:韩军头一天来了,红霞当天下午也要来,放假老师们都来了。看到他们神采飞扬的样子,我感受得到他们真诚的喜悦。我们就像相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交谈,我记得高影老师当时问我:“你觉得把《中国教育资讯报》改名为《中国教师报》,怎么样?”我当时就摇头,一个劲的不同意。我已经太熟悉《中国教育资讯报》了,她融入我生命,读她成为了我每日生活的一部分。我害怕变化,害怕变化后的《中国教师报》会和我疏远。可是当《中国教师报》创刊后,我快乐地发现“和教师零距离”的办刊理念落实得更到位了,对教师的生存关注了,对维护教师权益关注了,对与教师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关注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了……《中国教师报》对教师弱势群体的关注表现出比我看到的任何报刊都强烈。我在与编辑老师的交往中,真切感受到《中国教师报》的编辑老师们和一线老师*等、和谐、融洽地相处。记得我有篇稿子寄给了杨伟广老师。杨伟广老师出差一回来后就及时地回复了,诚恳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

  事实上《中国教师报》的每一位编辑老师都是这样做的。试想《中国教师报》编辑老师邮箱中每日会有收到上百封邮件,像这样事必躬亲,认真回复,不能不叫人为之感动。他们用自己的责任,用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建筑灵魂的基石。《中国教师报》,在你快要满周岁的时候,我许下一个心愿,一定年年为你祝贺生日。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3

  科学文明的进步,物质技术的发达,信息产业革命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与网络的普及使得今天人们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方式学*方式发生了彻底变化。以往单纯的课程教学不再成为人们获取新知、接受教育的唯一。相应地,在教育领域,广泛地教育信息媒体正在悄悄地丰富我们的生活与大脑神经。

  从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我有幸认识了《中国教师报》,从这份报纸上我看到了大部分的作品都是跟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教师的真实写作,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教学,切实贴*我们的实际。从阅读这些报纸,给我的感触很多,收获很大。

  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为人师表、坚守道德”,其中的一些话很有道理: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这份职业不同于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产品不合格了可以重新生产;这份职业不同于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种植的禾苗不言语、不思想…..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会思想的活泼可爱的孩子。为人师表-----这一道德规范,非常朴素,教师虽不是名星,但教师的一言一行有许多天真的双眼在看着;虽不是名家,但一举一动影响着无数稚嫩的心灵,如果教师言行相悖、表里不一,学生怎能“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随波逐流,应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坚守自己,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在教师的眼中,后进生是最令人头疼的群体,从《中国教师报》上让我了解到了“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其实,只要我们充满爱心、细心和耐心,就会发现后进生都是未经清洗的玉石,是等待着春雨滋润的小草,只要找准方法就可转化他们,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维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有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二、用关爱去感化学生(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

  三、集体帮助,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开展各种活动:

  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3、组织参观访问活动。

  4、开展“改正一个缺点,为班级争光”活动。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逐渐消除自卑心理,振作精神)。

  四、在鼓励中激发上进心(鼓励学生能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表扬鼓励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对他的认可,使他们增强了勇气和力量,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

  《中国教师报》帮助我们开阔了视野,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这份刊物的魅力,它让我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在自身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反思中不断积累知识,也获得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愉悦之情与收获的快乐。这种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告诉我们作为基层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去表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总结,如何去学*,如何去获得更多地快乐!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4

  《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初次接触后再到走*并爱上她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光阴不长但却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深深地知道这份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和他们心灵互通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中国教师报》让我明白,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爱孩子是心灵撞击出的爱的火花;是初春时细雨对幼苗哺育的无私;是花苞吐蕊漫人间的芬芳……

  还记得初睹《中国教师报》芳颜是在一个舒服的秋天。那是我刚走上教师的岗位没多久,在一次例行的会议前,我随手拿起了放在报架上的一叠报纸悠闲地翻阅起来。在右手一上一下地摆动中,我的心渐渐地被她所深深吸引。眼前的她就像江南的女子般情感细腻,文风朴素悠长,没有过分的夸夸其谈,曼妙的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实在道理。每逢完成了工作的茶余饭后,我便会走进空荡的会议室里,和她进行心灵的交流。于是在安静的氛围里我慢慢熟悉了她的风格:《教师教育》、《新课程。课堂》、《班级在线》、《杏坛春晓》……从这里我走出了校园,走向了世界。

  我从《中国教师报》中不仅了解到基本的教育政策还读到了许多震撼心灵的文章。如在《老师,我可以唱歌了吗?》一文中,从简单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一位善良的教师的“机智巧妙”和孩子的“天真可爱”。一个智障的孩子,一颗无法约束自己的心,看着看着,我落泪了,在过多追求分数和课堂纪律的今天,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人性迸发出的光辉;而在《晓风轻拂,时光淡淡――读<张晓风的国学讲坛>》里,让我知道在被各种低级无聊毫无内涵的所谓流行充斥的现在,更应该拂去尘嚣静下心来去品读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是啊!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明,我们总是心安理得认为会永远属于我们,从不曾想过走进它、品读它、理解它、升华它。殊不知在自以为拥有中错过了欣赏许多人类的辉煌。身为教师的我们都已经离经典的国学越来越远了,还能指望那些熟悉周杰伦、李宇春的孩子们去记起孔子、孟子们的声音吗?当曾经优美的《高山流水》、《阳春三月》被如今的《双节棍》等流行歌曲所取代时,我们是该高兴时代的进步还是担心文化的流逝?《中国教师报》让身为语文教师的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今后的任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啊!

  《中国教师报》陪我度过了日落星升、花开叶落的岁月。是她让我在工作的迷茫中找到了航行的方向;是她引领着我在浩瀚的天宇中尽情地翱翔;是她陪伴我度过寒冷的雪季;是她教会我如何拥有一颗与学生灵犀的心……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温暖的家!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5

  在网上,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

  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讶,心中不禁暗自惊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充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犹如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实用10篇(扩展4)

——森林报读后感10篇

  《森林报》,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时,我以为就是一种报纸,直到这是一本很厚书的时候,拿在我手里的那一刻已经开心起来,我小心翼翼地拿着这本书细心去读。

  《森林报》不是一份报纸,而是一本书,它是著名的作家维。比安基写的,是用报刊形式分成12个月报道有趣的事情。

  《森林报》我最喜欢的一篇是《鹞鹰和秃鼻乌鸦》,”噼、噼!呱、呱、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我头上掠过,我一回头,看见五只秃鼻乌鸦正在追赶一只鹞鹰,鹞鹰左闪右躲,可秃鼻乌鸦还是追上了它,用嘴啄它的头,鹞鹰痛得尖声大叫。后来,它好不容易脱身飞掉了。

  我站在一座高山上,能够望很远,我看见鹞鹰落在了一棵树上休息,这时候,不知又从哪儿忽然飞来一大群秃鼻乌鸦,叫嚣着向它扑去,这下子鹞鹰可难过透了,它狂叫着向一只秃鼻乌鸦反扑过去,那只秃鼻乌鸦胆怯了,向旁一闪,鹞鹰趁机敏捷非凡地冲到高空里去,没有谁来阻挡它,秃鼻乌鸦们失掉了俘虏,也就失落的飞走了。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许多我从来不知道的东西,对大自然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我也知道了我们学生不能光靠课本上的知识去感知世界,时不时也应该去关注被高楼大厦覆盖的另一个世界,而且我从书中还感受到了人类对动物,植物的关爱和猎人的冰冷残酷,感受到了小松鼠的活泼和狐狸的狡猾,凶狠;也更让我明白了大自然是千姿百态的。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吧!

  我读了《森林报》这本书,这本书,不像我们原来看见的就是围绕人来写的一本书,可是《森林报》这一本书,作者很有想象力,他做了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作者他很大胆,他直接把人绊倒,没有说人的事,这本书让人深刻地融入到了这个书里面,这里面作者在他的小故事里面的,思维拓展,作者都想得很周到,它上面会有标语,然后呢,在后面这个月是什么月,是从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他会把所有的这个月的,特点,都一一的统计在这篇作文里,接下来,就该细致的写这些特点了,这里面四季分明,没有哪个季节是,重复的,这里四季轮回,每个季节里的每个月都是有变化的,每个月都有名字,但是这名字不是胡起的,都是根据这个月的特点来写的,比如说,春季的第二个月(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四月)他叫候鸟归乡月,他写的候鸟归乡可不是白起的,(这个月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候鸟归乡的'时候)这本书我最喜欢全部没有人的特点,这种书可以让人更好的喜欢上大自然。

  《森林报》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的形式,让对大越来越陌生的,好奇心,来到美丽的森林的世界,体验春的欢笑,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森林报》,让我受益匪浅,了飞禽走兽和昆虫的生活,森林里也有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也有英雄和强盗。在所动物中,我最喜欢鸟和麋鹿。它们对的孩子照顾得非常细心,保护自己的宝宝,牺牲。鸟最让人难以置信24个小时中差不多有20个小时在为的宝宝找食物。雨燕,每天至少要飞回窠35次,给雏鸟送食物,椋鸟要送200次左右,家燕要送300次,朗l要送450多次!对孩子的爱一点都不低于人类!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森林报》向展示了森林里的动植物们五彩缤纷的生活,让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重新认识、反省,去接*大、去观察大、去探寻大的无穷奥秘!

  带你走进神奇的“动物世界”。

  我这个“小书虫”正走进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森林报》。这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世界动物文学经典。在这本书里,我们会体验到春的快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

  徜徉在这个神奇的“动物世界”里,我结识了“雪地里的吃奶娃娃”——小兔子。这小兔子一生下来就会跑,可两三天后兔妈妈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小兔子饿了的时候,看见别的兔妈妈走过来,它就跑过去吃奶。而它的兔妈妈这时也不知道在喂谁的宝宝呢!这太有趣了!原来兔妈妈之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所有的小兔子都是大家的孩子,不管在什么地方,兔妈妈只要遇见小兔子,只要小兔子需要,都会喂奶给它们吃,至于是不是自己亲生的,那都不重要!真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啊!

  不过,在敬佩兔妈妈的博爱之余,我更多的`是羡慕这些独立的小兔子!我也想要像它们那样“自由行走”!

  有一次,我在“大兔子”不在的情况下,独自横穿马路去学校。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我有点胆战心惊,左看看,又看看。在过马路时,我更是小心翼翼,心都在怦怦直跳,全身的汗毛都“站”起来了!突然,一辆“宝马”与我擦肩而过,带走了一阵风,也着实吓了我一跳!还好,有惊无险!最后,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我终于变身“独行侠”来到了学校!

  我觉得是雪地里吃奶的小兔子给了我力量,让我变得强大!当然,在《森林报》里我还认识了捣蛋鬼——鼯鼠,可爱的梅花鹿,还有健壮的狗熊……总之,在这个神奇的“动物世界”里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我真心期待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去尽情地欣赏欣赏吧!

  《森林报》,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时,我以为就是一种报纸,直到这是一本很厚书的时候,拿在我手里的那一刻已经开心起来,我小心翼翼地拿着这本书细心去读。

  从一开始我才明白这是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森林报》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用轻快的笔调,用报刊的形式描写了森林里的动物、植物和人。在《森林报》中,可以看到经验丰富的老猎人想出用各种办法来对付猎物,可猎物很狡猾每次都可以逃跑,可以听到“林中大汉”麋鹿打架时发出的巨响,还可以看到家鸡徒步走过欧洲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作者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把森林中新闻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这些对大自然越来越陌生,永远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重新认识了大自然。森林中,有愉快的节目和可悲的事件,也有英雄和强盗,作者把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在《森林报》中,我知道了在野外森林里的动物,我们下次去野外的时候我们就不用怕了。

  读了这本书让我深深了解到了书的重要,以后我要加倍读书。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森林报》。作者是维比安基。文章讲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们知道了森林里的新闻并不比城市里的少,森林也进行着激烈的工作。也有可喜可悲的神秘事件。

  比如说有谁看见过小小的伶鼬竟然能打败跟猫头鹰差不多大的长耳?在严寒的冬季里北极犬竟然能在顶冷的河水里游泳?

  这些消息只有在森林报中才能看见,让你大饱眼福。我最喜欢故事中没睡醒的苍蝇,这些苍蝇真是可爱,它们身上闪着金光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它勉勉强强用它们细细的长足在屋子墙壁上爬来爬去。这些苍蝇白天尽晒太阳,到夜里又到屋里。栅栏的空隙和裂缝里去。

  那些没睡醒的苍蝇是不是很好玩?那就和我一起去森林探险吧!

  《森林报》是我最喜欢看的一部科普读物,是苏联作者,维。比安基写的,他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来描写大自然四季更替的新奇瑰丽。

  从这本书里,我懂得了一群还没有长出翅膀的小蚊子从土里爬出来,光着脚丫在冰天雪地里乱跑;身强力壮的麋鹿们突然大打出手;严守纪律的候鸟史诗般大迁徙;秧鸡徒步穿越欧洲。从这本书里,我仿佛亲身经历了森林里的春夏交替,秋尽冬来,鸟儿飞去又飞回,花儿凋谢又重开。

  我也是一名红领巾成长小记者,生活城市中,也曾报导过身边发生的事,但是从来没有想到走入动、植物的世界里,去看看它们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与*惯,并通过我的报导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动、植物的世界,让所有小朋友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倾听每一只小鸟的歌声,仔细观察第一只飞过的蝴蝶或苍蝇。

  今天我读了《森林报》的第9页——第14页。书中的故事可有趣了,有正体字和花体字,小狗和狐狸,大狗和狼,狼的花招,树木怎样过冬的故事。

  我知道树木是怎样过冬,如果冬天特别冷,而且雪下得少,就会冻死了,不少树木其中大多数是小树。幸亏树木都有防寒妙策,它们有办法使寒气不深入到自己身体内部去。不然所有的树木都得死光了。

  读书真有趣。

  带你走进神奇的“动物世界”。

  我这个“小书虫”正走进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森林报》。这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世界动物文学经典。在这本书里,我们会体验到春的快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

  徜徉在这个神奇的“动物世界”里,我结识了“雪地里的吃奶娃娃”——小兔子。这小兔子一生下来就会跑,可两三天后兔妈妈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小兔子饿了的时候,看见别的兔妈妈走过来,它就跑过去吃奶。而它的兔妈妈这时也不知道在喂谁的宝宝呢!这太有趣了!原来兔妈妈之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所有的小兔子都是大家的孩子,不管在什么地方,兔妈妈只要遇见小兔子,只要小兔子需要,都会喂奶给它们吃,至于是不是自己亲生的,那都不重要!真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啊!

  不过,在敬佩兔妈妈的博爱之余,我更多的是羡慕这些独立的小兔子!我也想要像它们那样“自由行走”!

  有一次,我在“大兔子”不在的情况下,独自横穿马路去学校。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我有点胆战心惊,左看看,又看看。在过马路时,我更是小心翼翼,心都在怦怦直跳,全身的汗毛都“站”起来了!突然,一辆“宝马”与我擦肩而过,带走了一阵风,也着实吓了我一跳!还好,有惊无险!最后,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我终于变身“独行侠”来到了学校!

  我觉得是雪地里吃奶的小兔子给了我力量,让我变得强大!当然,在《森林报》里我还认识了捣蛋鬼——鼯鼠,可爱的梅花鹿,还有健壮的狗熊……总之,在这个神奇的“动物世界”里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我真心期待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去尽情地欣赏欣赏吧!

  我读了《森林报》后,我知道了:这本书里写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讲了森林通讯员与动物亲密接触的故事,各个动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他们是如何亲密相处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狐狸和獾的故事,獾的家非常漂亮,他是一个爱干净,爱整齐的动物,獾的家是獾 亲自挖掘的,东边有门,西边也有门。复杂的地道有很多分差,横一条,竖一条,都是防备敌人出其不意的袭击时逃生用的。最重要的是,他的家很大。狐狸家的天花板塌了,还差点把小狐狸压死,于是,它就想借住獾家里,獾把狐狸一口回绝了,还把狐狸赶了出去,狐狸使出坏招,把獾家里破坏的乱七八糟,獾被迫离开了家,狐狸趁机霸占了獾家,这个故事讲的是:狐狸非常狡猾,而且非常聪明。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一定要保护动物,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变的更好。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实用10篇(扩展5)

——*教师报征文6篇

  自从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以来,我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自己,尤其是当我发现并阅读到《*教师报》这份属于教师自己的报刊时,更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前不久认识了《*教师报》。一次学校召开每周例会后,本校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教师报》的文章。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她让我去网上看看。

  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我静下心来,在网上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果然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我们的实际。许多文章,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让我感动既亲切又感动!

  它亲切自然,*易*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它感情真挚,贴*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另外,它还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教师报》帮助了我,也改变了我。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发火。可是我读了《*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通过学*,我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

  我想,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令人深思的小事,它们犹如散落在沙滩上的一枚枚可爱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教师报》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家园!

  前些日子,当我了解到正在举行《*教师报》读后感征文比赛时,内心一阵狂喜 ,心想终于能借此机会表达内心对《*教师报》的钟爱与感激,它可是我的精神上的好食粮,生活中的好伙伴,或者说它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

  我与《*教师报》刚刚结识在去年的秋季。去年的9月,我满怀憧憬,满怀壮志来到了现如今任教的一所比较简陋的小学。这里的教室不是如我所憧憬的那般宽敞明亮,道路不是如我所预想的那般宽阔*坦,同事不是如我所期待的那般年轻有活力……实不相瞒,当时我的内心萌生了些许的失落,些许的彷徨,些许的迷惘,甚至些许的动摇,正当我心生“悔意”之时,我结识了《*教师报》这位工作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是它拨开了沉寂在我内心许久的那片乌云,拯救了我*乎绝望的灵魂,照亮了我并不宽阔的人生之路。

  的确,读一份好报,就如同与一群高尚的人对话,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初来乍到的新任教师而言。每到一期,我都认真细致的研读,渐渐懂得了报纸所阐述的办刊理念“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慢慢的熟悉了她的栏目和风格,我觉得这里是了解教育世界的一扇窗口,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思维跳跃展示的*台,在这里我可以驰骋思想,飞扬激情。

  《*教师报》“阅读” 、“健康人生”、“对话”、“新课程”、“校长峰会”等栏目上的一篇篇教师心得体会与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案例,让我豁然开朗,一则则充满人问关怀的新闻报道,观点,让我不禁凝眸沉思。教育工作者的真切经历,班级管理心得体会、学生管理智慧精选等短小精悍文章深深的吸引着我,一次次与坛友对话,与编辑交流,似乎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某次在《课改研究周刊》中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校长,他就是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的王红军校长,他开设了“校长聊天课”在轻松的环境中体察学生的心灵,借助非正式教育手段游戏和以谈话形式为主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的表达*台。在王校长的文章中,我放佛看到了一位充满童趣的长者,作为校长,他没有高高在上,作为长辈,他没有让孩子们感受到任何压力,所有的孩子可以在“校长聊天课”中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倾诉自己想说的话。王校长说在聊天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着教育的本真:相比于外显的身体健康,心灵的健康更为重要。这种新型的课程开发给我带来了很多反思,因为现在我们所处的还是更多的以分数讲质量的环境下,分数无疑成了衡量孩子的关键一项。因为有分数考评机制的存在,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也是避免不了的更关注孩子对于知识的把握,没有倾听孩子的声音,我做得很不好,看到了王校长的聊天课程以后,我忽然觉得很惭愧——孩子不是机器,很多孩子或许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才表现出一幅爱学*的样子,他真正喜欢的或许从不敢说出来。或许,我该经常换换角度了。有时候,孩子只是想要一个苹果,而我却倾囊卖来了一车香蕉,孩子怎么会快乐的吃掉呢?

  是《*教师报》给我反思的契机,给我成长的*台,我还年轻,需要的就是像《*教师报》这样可以帮助我的好伙伴,感谢机遇能让我结识这样一位好伙伴,未来的路很长,《*教师报》,让我们共成长!

  你是渲染教师情感的纽带,你是拓展知识的智者,你更是我们的知心朋友。

  于是,从遇见你开始,就对你一见钟情。

  是你,在从教路上一直与我相伴相随;是你,教会了我如何做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你,让我懂得了教师生涯的真谛。

  感谢有你——《*教师报》!

  是你教会我——做个有童心的老师。

  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成为学生的玩伴。

  那就要有一颗童心,拥有孩子般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他们所喜欢的,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如去年流行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如果我们不去看看,不去了解了解,那么就不知道孩子们的所见所感。

  我们看了的话就会和孩子有共同的语言,自然也会让孩子们欢呼雀跃:“哇塞,老师你也知道啊,那你喜欢喜羊羊还是灰太狼哦。

  是你告诉我——做个大度的老师。

  要有容忍学生犯错的度量。

  世界上没有人不犯错。

  每个人都从失败和错误中不断成长。

  想想我们的年少轻狂,想想我们的豆蔻年华,再想想想作为老师的我们曾经流逝的学生时代,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有的错误可能是一模一样;有的可能只是形式上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有的可能比现在学生犯的错误还严重......如果是你犯了错误,你希望老师会怎样处理?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好的老师要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要大度,要宽宏大量,做到以德服人。

  是你提醒我——做个快乐的老师。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有谁愿意每天看到冷冰冰的面孔?跟人握手时,有哪个愿意每次握到的是只冰冷的“死鱼手”?谁愿意每天看到眼里充满了怨恨、失落的眼神?有谁愿意听到斥责的话语?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我也认为快乐是拥有一张灿烂的笑脸,能用笑脸迎接每一个黎明和暗夜;快乐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该干活时干得动,该吃饭时吃得下,该休息时睡得着;快乐是自己的心中有一颗太阳,不论遇到好事歹事我们都会用阳光的心理去面对。

  快乐的老师带出快乐的学生,快乐的学生影响着他的家庭,孩子们不就能快乐地成长吗?

  是你勉励我——做个无私的老师。

  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不求回报。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一个人发自肺腑地、心甘情愿地帮助学生,本身就很幸福了,还需要什么回报呢?

  是你指点我——做个赏识学生的老师。

  每个孩子都是宝贝,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你若能对学生充满爱心,就能成功地获得对方的爱与尊重。

  赏识学生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与潜能。

  有你在,希望和信念就会放开心扉。

  有你在,就有温暖的春天。

  感谢有你——《*教师报》!

  读一份好报,就如同与一位挚友互诉衷肠,它表述着你想说却未曾说出口的,它直接抚慰着你的内心,让你觉得那么亲切舒适。“让*教育因你而改变”,正如你所宣扬的那样,从我接触你的那天起,便对你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多少个日日夜夜,你成了我在这个学校最独特的陪伴。虽然你在我身边不声不响,可却填补了我内心里那份孤独。

  翻看你时,我已*惯在一杯茶时,*惯了读的同时进行标记和摘抄,可这一次,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内心,我想记录下来我的所思所想。在第586期的“总编七日谈”中,写到了怎么帮“下乡”的新教师,虽然通篇文字不多,可却深深地刺了我的心,文中所写的是那么的真切。

  读着读着,我的思绪回到了20xx年的那个秋天。怀揣着满腔的教育激情,带着还未褪去的学生稚气,来到了“彭塔”这个地方,这个我在23年前从来没听过的地方。一路上,我激动万分,在行驶了将*两个小时后,车停在了一个旧旧的大门前,这大门,分明就像我小学时的母校,一眼望去,整个校园没有我所期待的活力的气息,真的是满目凄凉。就在那一刻,我的心透心凉,我无法想象我将怎么在这开启我的教学之旅。看着父母的车消失在眼前,泪如雨下。正如文章中所提到的几“缺”,活生生

  的生活,样样都缺的生活。而就是在办公室等待安排时,我们有了此生的第一次相遇。五年了,如今的学校有了些许的改变,学生们住上了崭新的宿舍楼,有了干净宽敞的食堂,吃上了营养餐,作为老师的我,又有了什么改变呢?五年了,我已成家,因为距离的关系,我还如从前依旧过着单身的生活;已从“两扇门、四扇窗”的大屋搬进了“一扇门、两扇窗”的小屋;每月拿着1500多块的工资,坚守在我爱的地方。

  五年了,很多事情都变了,可不变的是你的陪伴,在最初的时光里,在思家情绪最浓时,在两次经历丧子之痛时,把你捧在手心里,一滴滴眼泪打在你的身上,湿了一大片,虽然你无声无息,可你说得都一次次敲打在我的心上,使我有勇气坚持下去。在别人眼里,网络的时代,一份报纸能带来什么?对于别人也许你只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手段,对于我,你是一种陪伴,更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我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一名*凡的特岗教师,我现在什么都缺,但唯一不缺的是想把我的学生带出去的决心,我们没有城市教师有利的条件,我们却丝毫不输对教育的那份爱,面对生活太多的曲折,我选择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我的学生身上,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快乐,能够学有所成。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什么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可我*惯了静下心来看看自己走过的和正在走的路,我喜欢拿着一份报纸一杯茶的时光。有太多的行业令人趋之若鹜,人们看到的

  更多的是其所包含的利益价值,可还有这样一个群体,它叫“特岗教师”,虽然只占教师队伍的一小部分,可却付出自己所有,待在一个什么都很缺的地方,努力创造着什么都不缺的生活,脸上显露的是不与年龄相符的成熟,过着单调的生活,却依旧笑容满面,因为我们的心是幸福的。

  谢谢你,*教师报,谢谢你一直的陪伴,谢谢你在迷茫时为我指点迷津,谢谢你让我吐露自己的心声,我承认现在的条件很艰苦,我承认我所经历的痛,已让我的心千疮百孔,可我知道我还能站起来,看着我的学生,他们身上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他们离不开我们,而我也离不开,选择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教师报,选择了你,我愿你能一生相伴,我愿你为我的教育生涯继续保驾护航!

  雪,轻盈落下,寒冷的冬天有*教师报温暖着我的教育情怀,很惬意。一句鼓励,能温暖冰封的心灵,一声肯定,能点燃奇迹的火把。

  20xx年,我被迫成了一个“差班”的班主任。在农村教学资源匮乏的环境下,经营这样一个“差班”,我处于绝望的边缘,每天在博客里发泄着内心的苦闷和抱怨。直到无意间,看到了任永生局长的一篇博文《向水学*》,这篇文章唤醒了我内心的教育情怀——我们应该向水学*,打造如水的教育。

  顺着任局长博客的足迹,接触到梁恕俭编辑的博客。梁编对教育的执著和投入,让我彻底发生了变化。从此,我也每天一博,让自己在反思中成长,在梁编的一次征文中,我的文章竟然入选了。当我收到样刊时,激动的泪水润湿了眼眸,这是我的文字第一次上报。自此,点燃的教育梦想一发不可收拾。我调整好困顿的心灵,投入到高效课堂的研究中,每天琢磨起我的“问题学生”,让每天的进步幸福着自己的成长。

  此后,我又通过梁编走进了李炳亭主任的博客,他对教育的执著,对课改的勇气和魄力,让我震撼。当我得知6月份他在沈阳有个高效课堂的培训会,我在博客里发了张纸条,讲了我对高效课堂的向往,没想到李主任真的给我回复了并真诚地说“你来吧”。当时兴奋得我好几天没有睡好。到了沈阳,我看到了“真的”任永生局长、李炳亭主任,触摸了立人学校的合作学*模式,这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原来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业。之前自己一直陷入泥沼之中,只是因为缺少那份自信、执著和勇气。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实用10篇(扩展6)

——*教师报读后感 (菁华5篇)

  在《*教师报》上有这样一句话:“如何活出生命的质色?唯读书而已。”这是王芳老师在《在文字深处看到自己》一文中写到的,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让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在王芳老师的成长路上一直与书为伴,在书中她看到了汉字的美、感受到了书中的乐趣与惊诧……是读书让她一步步的走向了成功。既然书对一个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是如此的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岂不是迫在眉睫?

  我认为,让孩子们爱上读书,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喜欢阅读的*惯。老师的种种*惯都会给孩子以感染,读书也不例外。其次是选择合适的书陪孩子们一起读,那么,什么样的书才能称得上是合适的书呢?我想那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书了。要想找到孩子们喜欢的书,必须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和孩子不断地交流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观点感悟,让师生的思维有所碰撞,孩子们必然会有“我要有比老师更独特的观点。”等一系列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便会激励着孩子们用心的、努力的去读书,渐渐地孩子们就会爱上读书。

  我的这些想法也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这都是在自己班级尝试后得到的`结论,我刚开始要求孩子们读书时,孩子们对我布置的读书任务经常置之不理,在我陪孩子们一起阅读后,孩子们喜欢和我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和自己的观点,渐渐地有更多的的孩子加入到了我们读书队伍中。孩子们课间读,课后读,原本课间吵闹的班级一下子变得安静了许多,有更多的孩子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手捧一本自己钟爱的书用心的读着,只见他们时而拿起笔写写画画,时而脸上露出一丝惬意的微笑,我想他们这是在与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呢!

  假期孩子们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了一篇作文,读着读着,我被孩子们对读书的热爱之情所打动,文中和我分享了他们的读书故事,语言纯真质朴,字句间均隐藏着他们在书中寻找到的乐趣。

  “如何活出生命的质色?唯读书而已。”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会读书、爱读书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必定会结出不一样的果实。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孩子,捧起身边的书,大家一起来阅读吧!

  本学期,我校订阅了《*教师报》,这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我们的实际。

  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我便抓紧时间阅读《*教师报》。

  慢慢地,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让我领略到国内、外教育不同的的无限风光;“深度访谈”

  使我感受到教育的伟大力量;“教师论坛”给了我与名师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每一次读,我都受益匪浅。

  我品味到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知识大餐”,她激励着我不断地学*,更让我享受到了一份温馨,一份淡然,一份美丽。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教学理念在逐步改变,教学生活也格外丰富多彩了。

  《*教师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他们的教学经验,

  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有效地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的提高;《*教师报》给我们这群最广大社会专门群体却是最容易被人淡漠的群体提供了表达思想、总结经验、倾吐对教育的思与学的情感园地,

  它促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最后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加强和促进了我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省视自己的教学,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与舞台。

  感谢《*教师报》,她让我拂去心灵的灰尘,端正了一个教师的心态,点亮心灯,不为名利所累,让我做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时刻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爱学生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感谢《*教师报》,她不仅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让我更加理智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随着阅读的深入,在不断陶冶中,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正确对待学生,学会了乐观对待生活。

  在《*教师报》里我看到了《老师最害怕的七件事》这篇文章,老师最怕什么呢?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孩子。

  她大胆地公开老师们的痛处。

  贵报刊设身处地为我们老师着想,为广大一线教师代言,让教师们深感慰藉!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句广告词:公益广告是公众的一盏灯,其实我们老师也是学生的一盏明灯。

  身为教师的我深知,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她也让我更热爱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她还让我学会了更宽容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毫不犹豫的喜欢上了她,通过看里面的内容,由最初认为教师卑微的我慢慢的爱上了教师这个行业。

  读报已有一年之久了,她不仅仅让我快速的在成长,还让我在这漫长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

  刚任教时,可以说很多东西都不懂,让我在工作中连连撞墙。

  不过通过《*教师报》的学*,让我在工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促成了我现在的得心应手。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使我不得不感谢她,是它伴随我成长,促使我进步,助我取得成功。

  《*教师报》,我们的良师益友,与我们心贴心,手牵手,影响着我们,帮助着我们,引导着我们。

  无论明天怎样,我坚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深情的爱着《*教师报》。

  谢谢你,《*教师报》!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校长如果没有宽容和善待的胸怀,麦克劳德能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而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教师报》让我更**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根本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差异。“班级在线”、“教师论坛”(《*教师报》中的栏目)中所蕴涵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这种规矩应当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把统一的规范减少到最基本、最必要、最原则性的限度,就像陶行知所告诫的“六**”。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高,直接决定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新课程”、“创新课堂”、“综合实践”(同上)中每一篇文章都渗透这新课程的理念,帮助我把握好学科教育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学生的学*激情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

  阅读《*教师报》的日子里,我有了更多的反思,在反思中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正是因为有了她,“热爱、宽容、**学生”的理念融入了我的灵魂,激发我更好地提高、成长。

  有《*教师报》相伴的日子里,教育、生活真美妙!

  一直听网友们称赞:《*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聪明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教师报》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于《*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布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假如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漂亮,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教师报》。从听说到走*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实用10篇(扩展7)

——*教师报征文 (菁华5篇)

  自从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以来,我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自己,尤其是当我发现并阅读到《*教师报》这份属于教师自己的报刊时,更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前不久认识了《*教师报》。一次学校召开每周例会后,本校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教师报》的文章。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她让我去网上看看。

  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我静下心来,在网上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果然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我们的实际。许多文章,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让我感动既亲切又感动!

  它亲切自然,*易*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它感情真挚,贴*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另外,它还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教师报》帮助了我,也改变了我。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发火。可是我读了《*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通过学*,我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

  我想,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令人深思的小事,它们犹如散落在沙滩上的一枚枚可爱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教师报》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家园!

  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我们的实际。因此,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今天随手翻开《*教师报》时,“课改*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特别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起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希望,这与我校一直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

  学校一直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现在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等等。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非常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不能盲目地去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而全面照搬新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思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每个教学步骤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一种能力。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气氛,进而影响学*活动的效果。

  在上次执教的《月光曲》一课中,我问孩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出相关句子,进而学*的重点就在体会句子上,而句子的落脚点是在“感动”二字。因此,评课时,熊校长建议提问可否改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就会说出感动一词来,然后让孩子到文中去找令你感动的句子。我当时一听,就恍然大悟,一下子把我课堂中感觉到吃力的分散点给联系到一起了,这样我的课堂就有着一条很清晰的思路。深切地感受到熊校长课堂提问的艺术,而我,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去学*、去探究。

  三、以课内阅读为引,拓宽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能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回想起以前指教*的《卜算子·咏梅》时,就没有进行拓展阅读,应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等。好在学*《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我有做到这一点,我让孩子课后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读一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这件事做实来,要是能在班上举行一次抗日英雄故事演讲会,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应该会非常高,这样还能促进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来读,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学*《蟋蟀的住宅》后,就应该推荐孩子去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等等。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只有把课堂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份报纸带给我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示,一份动力,让我重新认清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回首往昔,我的生活、工作、学*、写作历程,《*教师报》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特别是在我开始热衷于撰写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后,《*教师报》恰如指路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适时指点了我的迷津。

  学生时代起,就有写日记的*惯,自从我把教师这一行当定位为我的终身事业,我开始写教育日记,每天每时每刻,在校园,在我们身边,都在发生着各种各种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突发的,有的是预见的,有的是清晰的,有的是模糊的,有的是令人高兴的,有的是让人伤心的……但,无一例外,这些事情是活生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它们组成了教师和学生的整个学校生活。另外,我还布置学生每天记日记,通过阅读学生的日记,我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我的情感和学生水**融,我会不由自主地或感动、或感慨、或舒心、或伤感,有时高兴和鼓舞,有时矛盾和焦虑,我*惯性地将之记录下来,并加以剖解、分析、反思,以见证教育的生命轨迹和个人的心路历程。

  本世纪初,我有幸接触到《*教师报》,我如获至宝,仔细研读,对特别感兴趣的文章不仅做了剪贴,甚至熟读成诵。彼时,我并没有想到要给她投稿,我觉得她太遥远,像天上的太阳,照耀我,温暖我,足矣,我没有奢望过,我也可以成为太阳,去照耀、温暖别人。

  经常拜读《*教师报》上的文章,我更加勤勉更加积极地撰写教育日记,并且开始自觉地将日记体转向笔记体。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教育日记显得随意而闲散,而教育笔记,则带着有意识的探究和思考,应该是教育日记的提炼、归纳和总结。

  教育日记其实就是教师记录教育的一种最普遍最生动最有效的方式,是一种个人的随笔式的记录。它很随意,不讲究格式和字数,三言两语或万语千言,全在自己心情。也没有内容限制,写读书感悟、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师生对话、家访实录都行,甚至与家长与同事沟通,校长和同行的赞誉或是批评,乃至于刮风下雨天气变化,凡所见所思所闻所感,统统可以记录在案,留待日后细细品味。

  我认为,写教育日记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每天都写教育日记,他说“把一天的辛劳甘苦记在纸上。做着*凡的事情,尽着*凡的责任,享受着*凡的快乐和幸福”。特级教师李镇西也说:“对教育的爱大家都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着大家也是一样的,如果说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仅仅是对这份爱与执着多了一点思考并用笔将其记录下来了。仅此而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为我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

  教师的工作辛苦而繁琐,困难而复杂。一个称职的教师要真正把教育当作生活的部分或全部,当成事业,当作精神寄托,并从中体会教育的快乐,那么写教育日记便是一条最好的途径。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在教育不断呼唤回归的今天,在人们越来越期望人文关怀的今天,守住心灵的*静,享受*凡的幸福,对于教师,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写教育日记就能达到如此功效。

  一边写着教育日记或笔记,一边读着《*教师报》,有一种强烈的共鸣,使得我忍不住将我单独成篇的教育故事试着向我心仪的报纸或杂志上的栏目投稿,投着投着,还真的在省内外教育类报刊上开一朵朵小花。如,《从民师到名师》、《天使的倾诉》、《我写教育日记》、《孩子,天堂里热不热》、《有一种情感叫做相依为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乡村里的比喻句》、《我做老师第一天》、《我用我的眼泪赔你的眼泪》、《打造名师课堂》……

  我关注我身边的学生,饱蘸师者之爱深情写下《守望的小孩》、《借读的小孩》、《爱睡觉的小孩》、《孩子,那是天籁》、《老师,抱抱我》、《我捐一个梦想》、《爷爷,你为什么哭》《老师,你什么时候去开会》、《为什么要多生一个哥哥出来》、《送栀子花的男孩》、《想做神仙》、《抱着公鸡上学的男孩》……

  我钻研教科书,但并不迷信教科书,带着质疑和研讨写下《大禹为什么不回家》、《丑菊到底何时开》、《祁黄羊为什么不直接举荐祁午》、《一分钱是钱吗》、《公仪休拒礼》、《温暖而感人的细节》《夸父逐日相当于画蛇添足吗》、《机会如刘备》……

  很欣慰,我的坚持有丰硕的回报,数十年来,《*教师报》、《*教育报》、《新民晚报》、《联谊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教师博览》、《特别文摘》、《特别关注》、《第二课堂》、《课堂内外》……都有我的教育教学类文章发表。

  特别值得一提且令我无限自豪和骄傲的是,我在《*教师报》上发表过三篇文章,其中两篇还是该版头条。 20xx年2月10日发表《你是我的小程》;20xx年2月24日发表《老师,您的教鞭呢》;20xx年9月1日发表《满街皆“孟母”》。多年来,对于社会教育现状的积极思考终于化为有形的文字,得到当代教育权威报刊——《*教师报》的肯定,我非常激动。某种意义上说,能在《*教师报》上发表文章,让我收获到真正与《*教师报》共成长的欣喜与欣慰……

  现在的我,每周都会在第一时间拿到《*教师报》,教育教学之余,我一边贪婪地阅读,寻找着来自内心深处的碰撞与共鸣,一边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以及教育现状,思索着如何撰写教育日记、教育笔记、教育故事,坚持记录每天的生活和思考,镌刻教育与教学的足迹,把玩事业的珍宝,体验生活的韵律。

  《*教师报》,犹如指路明灯,照亮我工作、生活、学*、写作的前程。感谢《*教师报》,我感觉我每一天都不曾虚度,每一天都很精彩。

  20xx年,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经验不足,在教学上有很多疑惑。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教师报》,深深地被他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尤其是他那贴*一线教师生活的那一篇篇教学心得,让我茅塞顿开,在教学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教师报》——你让我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人的思想为之一振,如行走在沙漠的人遇见了绿洲一般的新奇。每次品读你时,我都要认真做笔记,有时还和同事共同分享你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收获,在你的帮助之下我茁壮成长起来了。

  以往,我总埋怨学生,说自己备课辛苦,上课累得嗓子哑,而学生还是不愿倾听,他们总不回答问题。自从有了你——《*教师报》,我不再怨天忧人,首先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是不是我讲课不够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听,是不是孩子过于胆怯,缺乏自信。学生需要我们去关心、呵护,去尊重、引导,我相信,真情一定能滋润孩子的干渴心灵,真情一定能让每个孩子盛开出智慧之花!

  学生的思维总是叫人难以捉摸,课堂上总会有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教师手足无措。对于叫我们“尴尬”的问题,怎么办?是当作没听见,还是斥责学生,或者直接坦白“老师也不知道”。 自从有了你——《*教师报》,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自己无知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老师不是什么都懂的“万能博士”,但总不能一问三不知。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对那些教师能力范围、学生理解范围之外的问题,可以简要引导或暂时搁置。

  现在都提倡“赏识教育”,但是长期下去,孩子在一味地表扬声中长大,可能会导致心理承受能力降低,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一些孩子被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要死要活。到底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正常的“赏识教育”呢?自从有了你——《*教师报》,我知道了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都在一味地套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模式,问题让学生自己说,知识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规律也自己去归纳,那么教师的指导作用究竟何在呢?自从有了你——《*教师报》,我明白了自主学*不等于自己学*,在学生自主学*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必须对其学*方式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积极的引导。试想,学生连最基本的学*方法都不知道,又如何谈得上自主学*呢?你开阔了我的思维,使我走出了对自主学*认识的误区,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

  伴随《*教师报》这块沃土我像一株待长的幼苗成长起来。我将以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继续读报、继续工作、继续感动、继续收获……我深深地相信: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在《*教师报》陪伴下,我会越来越优秀!

  前些日子,当我了解到正在举行《*教师报》读后感征文比赛时,内心一阵狂喜 ,心想终于能借此机会表达内心对《*教师报》的钟爱与感激,它可是我的精神上的好食粮,生活中的好伙伴,或者说它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

  我与《*教师报》刚刚结识在去年的秋季。去年的9月,我满怀憧憬,满怀壮志来到了现如今任教的一所比较简陋的小学。这里的教室不是如我所憧憬的那般宽敞明亮,道路不是如我所预想的那般宽阔*坦,同事不是如我所期待的那般年轻有活力……实不相瞒,当时我的内心萌生了些许的失落,些许的彷徨,些许的迷惘,甚至些许的动摇,正当我心生“悔意”之时,我结识了《*教师报》这位工作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是它拨开了沉寂在我内心许久的那片乌云,拯救了我*乎绝望的灵魂,照亮了我并不宽阔的人生之路。

  的确,读一份好报,就如同与一群高尚的人对话,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初来乍到的新任教师而言。每到一期,我都认真细致的研读,渐渐懂得了报纸所阐述的办刊理念“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慢慢的熟悉了她的栏目和风格,我觉得这里是了解教育世界的一扇窗口,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思维跳跃展示的*台,在这里我可以驰骋思想,飞扬激情。

  《*教师报》“阅读” 、“健康人生”、“对话”、“新课程”、“校长峰会”等栏目上的一篇篇教师心得体会与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案例,让我豁然开朗,一则则充满人问关怀的新闻报道,观点,让我不禁凝眸沉思。教育工作者的真切经历,班级管理心得体会、学生管理智慧精选等短小精悍文章深深的吸引着我,一次次与坛友对话,与编辑交流,似乎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某次在《课改研究周刊》中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校长,他就是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的王红军校长,他开设了“校长聊天课”在轻松的环境中体察学生的心灵,借助非正式教育手段游戏和以谈话形式为主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的表达*台。在王校长的文章中,我放佛看到了一位充满童趣的长者,作为校长,他没有高高在上,作为长辈,他没有让孩子们感受到任何压力,所有的孩子可以在“校长聊天课”中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倾诉自己想说的话。王校长说在聊天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着教育的本真:相比于外显的身体健康,心灵的健康更为重要。这种新型的课程开发给我带来了很多反思,因为现在我们所处的还是更多的以分数讲质量的环境下,分数无疑成了衡量孩子的关键一项。因为有分数考评机制的存在,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也是避免不了的更关注孩子对于知识的把握,没有倾听孩子的声音,我做得很不好,看到了王校长的聊天课程以后,我忽然觉得很惭愧——孩子不是机器,很多孩子或许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才表现出一幅爱学*的样子,他真正喜欢的或许从不敢说出来。或许,我该经常换换角度了。有时候,孩子只是想要一个苹果,而我却倾囊卖来了一车香蕉,孩子怎么会快乐的吃掉呢?

  是《*教师报》给我反思的契机,给我成长的*台,我还年轻,需要的就是像《*教师报》这样可以帮助我的好伙伴,感谢机遇能让我结识这样一位好伙伴,未来的路很长,《*教师报》,让我们共成长!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实用10篇(扩展8)

——初中森林报读后感实用10份

  今天,我读了《森林报》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森林报》是前苏联作家维.比安基的作品,也是译林世界名著。它就像我们手边的一份真正的报纸一样,详尽生动地报道了每天森林中发生的事情。这本书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为我们描画了森林里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面。

  这本书主要讲了森林里动物们生活的各种方式和大自然四季不同的变化情景。例如在森林里的头一批花,人们就把它们叫做“柔荑花序”。只要你把这种花的小尾巴轻轻地摇一下,就会有很多花粉从里面飘落下来,雌花的柱头会接受从别的榛子树上飘落下来的花粉。榛子花要凋谢时,柔荑花式的小尾巴要脱落时,那时,每一朵这样的小花都会变成一颗榛子。我觉得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仔细地观察大自然的奥秘。又例如在生活中鱼儿也是有声音的,在深海里各种鱼类的声音都不同。体现出我们一定要爱护小动物。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在城市里少有听闻的知识。我本以为对大自然已经很了解了,但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无穷的知识宝库,我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我一定要仔细观察、不断实践、善于思考,发现大自然的更多秘密。

  当我听妈妈说起《森林报》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关于森林的报纸。当妈妈拆开快递包装拿出《森林报》时,我才明白它是一套颜色鲜艳的书。这套书分为四本,分别是描述了春、夏、秋、冬森林四季所发生故事。

  在开学时,我读了第一本《森林报·春》,这本书资料十分丰富。大家可别以为森林里面就没有新闻,其实那里可热闹了!这本书讲述了春天的大森林里,多姿多彩的动、植物们之间的故事。

  在森林中,他们每一天忙忙碌碌的干自己的事情,每一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林中大战》这一篇。我本以为森林里的老战士——云杉它们始终都是坚持着忧郁和沉默。经过阅读后,我才明白:植物之间也有激烈的战争,它们需要不断的占领自己生存的空间。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发生在五月的故事——《谁在笑,谁在掉眼泪》。它讲述了大森林中,大家都开开心心,仅有白桦树正在哭泣。炎热的阳光下,白桦树的树浆顺着身体愈流愈快,这些都是树皮毛孔流出来的。因为人们认为白桦树浆是味道好又健康的饮料,所以人们就切开白桦树皮,用瓶子来收集白桦树浆。

  可是人们忘记了,因为白桦树的树浆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重要,这样不仅仅让白桦树悲痛甚至会上它们死亡,更破坏了大自然的美丽。我们应当爱护大自然,让大自然更漂亮,让世界更完美!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大自然的许多奥秘与神奇,使我更加了解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更想去探究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在这个寒假里,我有幸读到了《森林报》这本书。读了这本书让我深受感触之外还让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

  森林报被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讲解了四个季节中在森林里动物们生活*性的故事,森林里的灾难故事,和植物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等。

  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东西。书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猎人狩猎与动物们的故事,书中有一次一个猎人来到茂密的云杉林中发现了一窝小琴鸡,但还没来得及举枪瞄准,那群小琴鸡就飞到浓密的云杉树枝上了。这些小琴鸡看来除了妈妈表示安全的叫声响起后,才会飞下来了,那个聪明的猎人便用口袋中的笛子来吹出它们妈妈的叫声。结果好几只小琴鸡竟然真的飞出来了,它们都被骗了,猎人举起枪,几枪打去,它们纷纷死在了猎人的枪下。我感叹不已,不仅仅觉得猎人聪明,还为那些小琴鸡的愚昧无知而感到惋惜,它们就这么被猎人给骗了。

  还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头逞凶作恶的熊常常趁夜黑风高的傍晚来到附*村庄,吃村庄里的牲畜,后来有一个猎人决定去消灭这头逞凶作恶的熊,。他就把一头死牛放在一块空旷的地方,又在边上搭了帐篷,过了两天熊来了,但是熊并没有走过去,只是在附*走了两圈,又过了一个礼拜,一天晚上那头熊趁着夜黑风高的傍晚,神不知鬼不觉的来到牛前嗅了嗅,也许是因为他饿了,熊狼吞虎咽的大口吃起肉,猎人悄悄地探出头,举起枪,瞄准它的脑袋,只听“砰”的一声,熊就已经命丧黄泉了,这头逞凶作恶的熊终于恶有恶报,死了。

  这本书写出了狐狸的狡猾,写出了松鼠的活泼,写出了鸭子的憨厚,写出了狼的凶猛,更写出了猎人的残忍,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看,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还让我明白了我们人类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这本书是大自然写给我们人类的一封求和信,要我们人类保护动物、植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森林报》,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时,我以为就是一种报纸,直到这本书放在我手里时,我才明白这是前苏联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这本书呼吁大家要保护大自然。《森林报》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版块叙述,作家用报刊的方式描写了森林里的动物、植物和人。在《森林报》中,可以看到经验丰富的老猎人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对付猎物,可以听到“林中大汉”麋鹿打架时发出的巨响,还可以看到家鸡徒步走过欧洲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作者通过自己手中的笔,把森林中的故事以新闻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对大自然越来越陌生,永久居住在钢筋水泥中的人重新认识大自然。在《森林报》中,我知道了松鼠如何贮藏实物留给自己吃,学会了如何分辨鸟的脚印。以前我看这种科普读物,眼皮总是会不自觉地垂下来,而《森林报》给我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反而看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我在这种快乐阅读中深入地体验了春的快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所以说《森林报》既是一部好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森林中有愉快的节目和可悲的事件,也有英雄和强盗,作者把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我要保护大自然。

  维。比安基的《森林报》使我更加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以后。我也要去探索这神秘的大自然。如果我看到有人破坏大自然,我一定会阻止他们,并且会呼吁他们保护大自然。

  我最*读了《森林报》这本书,我从这本书上学到了很多动物是怎么生活的知识。

  让我感到最印象深刻的连篇故事是《可怕的花儿》和《“雪花”纷飞》

  《可怕的花儿》讲的是一只蚊子飞着飞着,给飞累了,他想休息休息,她看见了一朵花上有露珠,就想去和露珠,结果被整个花抱住了,而他和的不是露珠,而是花上粘液,蚊子的血都让这个花吸干了,这是一种可怕的吃虫子的花,这种话叫“毛毡苔”。这个故事告诉我每一个地方都是有危险的,我们要时时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雪花”纷飞》讲的是夏天居然有雪花,但是那并不是雪花,而是一种昆虫,名叫浮游,这种昆虫具有古老而特殊的性状,它们有翅膀,能飞,不幸的是,它们的寿命很短暂,仅一天而已,他们在汉地的深处难熬了三年,这三年,他们从没有见过太阳,所以他们出来的那一天,就要在天空中尽情的飞舞。这个故事告诉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时间。

  《森林报》这本书我觉得很有意思,这本书里讲了很多的动物新鲜的新闻,动物也会像人一样快乐,所以,我们养珍稀动物,保护动物,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更丰富了。

  在暑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森林是纷繁多彩、引人入胜的,森林里到处都有惊喜和感动。所有的动植物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他们担负着繁衍后代的神圣使命,他们处在自然之中,又是自然的一部分,无时无刻不在为生存而训练、逃避和猎杀。动物们要

  学* 生活必备的本领,还要学会合作“谁先发现了敌人,就得尖叫一声,警告大家,让大家赶紧四散飞逃。要是有一只鸟遇到祸事,大家就一起飞起来,大吵大叫,把敌人吓退。”

  所有的动植物在与自然的搏斗之中成长或者消亡,他们既能面对残酷的现实,又不忘享受生命的快乐。“两只小熊上了岸,看来倒是洗完澡挺痛快似的:火盆似的天气,他们穿着毛茸茸的厚皮大衣,正热得要命呢!在冷水里浸了那么一下,他们凉快多了。”尽情地享受这份开心和惬意吧,生活之中或许充满了磨难和竞争,但也充满了惊喜和快乐。

  读《森小报》,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于生命的尊重。“那只熊娃娃是个又可笑、又可爱的小家伙??后来熊娃娃十分亲热地依恋着这个小个子猎人。”***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正因为如此,森林里的人们在夏日里想方设法捕捉野禽,又在冬日里给苦于觅食的`禽鸟准备粮食;在秋日里捕捉肥美的鱼儿,又在冬日里结着厚厚冰层的河面上敲上几个冰窟窿,防止鱼儿会集体憋死。

  让我们一起徜徉于森林之中,感受一切生命生长和奋斗 的美,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暑假期间,我读完了比安基写的全套《森林报》。

  《森林报》分为春、夏、秋、冬四本,每一本书里都有很多精彩的小故事。在森林里的食物链,是非常残酷的,动物们为了自己能生活下去,就去捕捉、猎杀比自已弱小的动物,而那些食草动物也就只能开始躲避比自己强大的食肉动物。为了维持生态*衡,很多动物己经成为了天敌的口中之食,在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法则令我震惊。

  可是在森林里,令人敬佩的是,动物们并不会只为自己而丢下同伴,反而是跟同伴一起保护自己或者保护别人,他们可能会牺牲自己生命,帮助同伴脱离这场“战争”。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一天,“我”正沿湖边窄窄的水湾走,突然有几只踢鸭从草丛中飞了出来,其中就有那只白野鸭。“我”冲着它举起枪,可就在开枪的瞬间,一只灰野挡住了白野鸭。灰野鸭被“我”的弹打死了,掉在地上,白野鸭和其他的野鸭仓慌而逃。这则小故事,令人感动,我陷入沉思:动物都知道保护同类,而我们呢?在灾难面前,我们许多人只知道管自己,不管别人,因此,有时候,我们还不如那些动物。

  我们应该向动物学*,学会互相帮助,在困难面前,团结互助,共渡难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的观念要深入人心,让世界充满温暖感人的力量。

  《森林报》这本书整体叙述着森林里的小动物春、夏、秋、冬发生的事情,我通过了书上的知识知道了小动物每天的生活和故事。

  其中我读了动物们在哪里住,我知道了黄鹂鸟喜欢把窝建在白桦树上,和黄鹂鸟不一样,百灵和其他许许多多的鸟喜欢把窝建在草丛里,其中最温馨的是篱莺的房子上面有个顶棚,可以遮风挡雨,墙面有一个小门,他们都是自己的房屋设计师和建造师,不同的房子都有不同的特点,都适合自己居住。

  集体农庄生活,从水边到森林,从森林到农庄,作者给我描述了农庄庄员们在不同季节中,热闹非凡的生活景象,从春播到秋播,麦田、麦垛、蔬菜、瓜果的农家生活,让我领略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一年之际在于春。”的真正含义,知道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艰苦播种,终将得到收获的道理。

  森林通信员,它就是故事的作者,他们仔细观察动物、植物、森林里的新鲜事,让我看到了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美妙世界,一切温馨美好,让我难忘。

  读了《森林报》这本书之后,我感到森林中的小动物和植物都无比的奇妙!

  《森林报》因为这本书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和轻快的笔调描写的,所以我们看起来才会显得非常有趣而且生动!我们快来看看吧!

  三天过去了,兔妈妈在田野里到处乱逛,它太贪玩了,早就忘记自己的宝宝们了。好呀,兔妈妈终于回来了!不对,这不是它们的妈妈,是一位兔阿姨。兔宝宝们用渴望的眼神看着她,好像在说:“好阿姨,喂喂我们吧!”“好吧,来,宝宝们,吃吧!”看到这里,我不禁好奇:“咦,为什么这位兔阿姨会顺便喂其他的小兔子呢?”我带着疑惑,继续看了下去,原来如此啊!其实,兔妈妈们有一个约定:每个妈妈都有照顾其他小兔的义务,无论身在何方,只要碰到小兔,她们就会给宝宝喂奶喝,反正别的妈妈也会来照顾自己的宝宝的。小动物的约定还真奇怪!

  《森林报》里不光为我们展现了可爱的小动物,还带我们领略了森林植物的奇妙!我看到有一篇名为《森林大战》的文章,感到很好奇,森林里的树难不成还能打架?哦,它们是为了争夺地盘而“大打出手”真是有趣啊!

  森林报还真是一本奇妙书啊!从一次无线电通讯大串联活动中,它带我从北极跑到了草原,又从草原跑到了沙漠,我看的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

  我们难免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认为《森林报》上刊登的新闻都是陈旧的。其实不管多少年,你都不会看到两个相同的春天。

  《森林报》可真奇妙,他能带我们去北极,也能带我们去草原,还能带我们去沙漠。《森林报》就是这么一本奇妙的书,它能让我们在书中体验大自然之美,在书中感受冬天的凉爽,在书中感受夏天的炎热!

  《森林报》真是一本好看又奇妙的书啊!

  今天我读了《森林报》这本书里面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让我受益匪浅!

  里面主要讲了,森林里的新鲜事,森林里的各种小动物,在工作着,,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森林里有属于他的林中强盗,和绿林英雄,城市里的报纸往往很少报道这些事情,所以没有人发现森林里的新鲜事儿。

  比如,林中大事记主要讲了小鸟每天忙忙碌碌地叼树枝建造自己的房子,一只苍蝇飞过来,讥笑他说;你真是一个不会享受生活,不懂快乐的家伙!瞧我小猪的家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整天唱歌跳舞快快乐乐的享受生活,多舒服呀!小鸟轻蔑的看了苍蝇一眼,继续建造房子。

  不久小猪被小鸟打动了,也勤快起来了,他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还安上了漂亮的纱窗,苍蝇也被赶出了门,忽然天下起雨来,无家可归的.苍蝇被雨淋的东撞一下,西撞一下,仓皇逃窜,此时小鸟和小猪却在自己打扫的干净的房间里快乐的唱歌。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坚持的做下来,一定会有回报的!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