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成语故事 >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 (菁华3篇)

日期:2022-12-02 00:00:00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1

  【释义】

  缪,用绳子捆,引申为修补。

  时刻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出处】

  春耿·佚名《诗经·豳风》。

  “未雨绸缪”这句成语,出自《诗经·豳风》的《鸱鸮》篇。

  作者假借一只雌鸟的口吻来写的这首诗,共有四节。

  第二节的原文是:迨天之未阴雨。

  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这几句诗的大意是:“趁着天晴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取些桑根皮来修补旧窗户;看他巢下人,谁敢欺侮我!”历代研究《诗经》的某些专家考证,认为这首诗是3000多年前的周公写给他的侄儿周成王的,劝周成王要时时勤谨警惕,努力治好国家,不要麻痹大意,自招祸害。

  孔子很称赞这首诗,他说:“这首诗说得对啊,把国家大事都办好了,谁还敢欺侮他!”孟子在一次谈话中也曾引用过这首诗,他说,那班诸侯卿相,在国家太*无事的时候,不知趁着晴天,做些修理门窗的准备工作,而只知追求享受,吃喝玩乐,其实这就等于自招祸害。

  孟子还说:“祸害和幸福,都是来自于自身,不要怨天尤人,命运要靠自己把握。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2

  成语释义:

  绸缪:修补。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鸱在还未下雨时,就将窝巢修补好。出自《诗·风·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门窗)。”比喻事先准备好,防患于未然。不过随着语言的演化,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未雨绸缪的意思最初指的是猫头鹰在修补巢穴了。

  成语典故:

  周武王攻灭商朝后,还留下了纣王的儿子武庚没有杀掉。武王不放心,就派自己的三个叔叔管叔、蔡叔和霍叔对其进行监视,称为“三监”。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而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则总揽了*。周公旦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满。他们便造谣说周公旦企图篡位。成王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后,也产生了怀疑。周公旦为了避嫌,就离开镐京,前往东都洛邑。武庚不甘心商朝灭亡,想卷土重来。他见到周氏兄弟之间有矛盾,便派人勾结“三监”起兵反叛。周公旦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首诗《鸱》送给了成王,讲述了未雨绸缪的意思。诗的.大意是:“猫头鹰啊猫头鹰!

  你已夺走了我的儿子,不要再破坏我的家。趁着天还未下雨,我就忙着剥下桑根,抓紧修补好门窗。”诗中猫头鹰是指武庚,哀鸣的母鸟则是周公旦自己,反映了周公旦对国事的关切和忧虑。后来,成王明白了周公旦的意思、便派人杀了武庚、管叔和霍叔,后蔡叔也死于流放途中。周王朝也从此得以巩固。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3

  成语释义:

  绸缪:修补。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鸱在还未下雨时,就将窝巢修补好。出自《诗·风·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门窗)。”比喻事先准备好,防患于未然。不过随着语言的演化,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未雨绸缪的意思最初指的是猫头鹰在修补巢穴了。

  成语典故:

  周武王攻灭商朝后,还留下了纣王的儿子武庚没有杀掉。武王不放心,就派自己的三个叔叔管叔、蔡叔和霍叔对其进行监视,称为“三监”。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而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则总揽了*。周公旦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满。他们便造谣说周公旦企图篡位。成王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后,也产生了怀疑。周公旦为了避嫌,就离开镐京,前往东都洛邑。武庚不甘心商朝灭亡,想卷土重来。他见到周氏兄弟之间有矛盾,便派人勾结“三监”起兵反叛。周公旦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首诗《鸱》送给了成王,讲述了未雨绸缪的意思。诗的大意是:“猫头鹰啊猫头鹰!你已夺走了我的儿子,不要再破坏我的家。趁着天还未下雨,我就忙着剥下桑根,抓紧修补好门窗。”诗中猫头鹰是指武庚,哀鸣的母鸟则是周公旦自己,反映了周公旦对国事的关切和忧虑。后来,成王明白了周公旦的意思、便派人杀了武庚、管叔和霍叔,后蔡叔也死于流放途中。周王朝也从此得以巩固。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 (菁华3篇)(扩展1)

——未雨绸缪成语

未雨绸缪成语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用到成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还苦于找不到优秀的成语?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未雨绸缪成语,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未雨绸缪成语1

  [成语拼音] wèi yǔ chóu móu

  [成语解释]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典故出处] 《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成语故事

  1. 武王灭纣后,封管叔、蔡叔及霍叔於商都*郊,以监视殷遗民,号三监。武王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父周公辅政,致三监不满。管叔等散布流言,谓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为避嫌疑,远离京城,迁居洛邑。不久,管叔等人与殷纣王之子武庚勾结行叛。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周公*乱后,遂写一首《鸱鸮》诗与成王。其诗曰: “趁天未下雨,急剥桑皮,拌以泥灰,以缚门窗。汝居下者,敢欺我哉?”周公诗有讽谏之意,望成王及时制定措施,以止叛乱阴谋。成王虽心中不满,然未敢责之。

  2. “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鸮”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仍然在辛勤的筑巢,其中有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

  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伸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未雨绸缪成语2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为了安抚商朝遗民,他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朝歌做诸侯,同时又把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封在武庚的东面、西面和北面,以便监视他。

  武王的弟弟周公以及太公、召公等帮助武王灭商立了大功,武王就把他们留在京城辅政,其中周公最受信任。

  两年后,武王得了重病,大臣们焦虑万分。周公特地祭告周朝祖先,表示愿意代哥哥去死,请先王保佑武王恢复健康,祭毕,周公把祝辞封存在石室里,严令史官不得泄密。

  事有凑巧,周公祝祷后的第二天,武王的病开始出现转机,周公和其他大臣都十分高兴。但不久,过度的操劳使武王旧病复发,终不治身亡。年幼的太子姬诵被拥立为王,史称周成王,周公受武王遗命摄政。

  周公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满。他们散布谣言,说周公摄政是为了篡夺王位,从而引起了成王的怀疑,周公百口莫辩,离开了京都。

  不甘心商朝灭亡的武庚见周氏兄弟之间出现了矛盾,就派人去联络管叔等,挑拨他们与周公的关系,同时积极准备起兵叛乱。

  周公经过两年的调查,终于查清了谣言的来源,知道了武庚准备叛乱的情况。他十分焦急,便写了一首名为《鸱鸮》的诗给成王。诗的大意是:鸱鸮啊鸱鸮,你夺走了我的孩子,不要再毁掉我的窝!趁着天未下雨,我要剥下桑根的皮修补好门窗,我的手已发麻,嘴已磨损,羽毛也将落尽,可是我的窝还在风雨中飘摇!

  这首诗以母鸟的口吻,反映了周公对国事的深切忧虑,但年轻的成王并未能了解周公的苦心,对此无动于衷。后来,成王无意中在石室里发现了周公的'祝辞,深深为之感动,就立即派人把周公请回镐京。

  周公回京后,成王派他出兵征讨三叔和武庚。周公足智多谋,很快*息了叛乱,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后来,人们便用“未雨绸缪”这个成语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未雨绸缪成语3

  成语释义:

  绸缪:修补。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鸱在还未下雨时,就将窝巢修补好。出自《诗·风·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门窗)。”比喻事先准备好,防患于未然。不过随着语言的演化,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未雨绸缪的意思最初指的是猫头鹰在修补巢穴了。

  成语典故:

  周武王攻灭商朝后,还留下了纣王的儿子武庚没有杀掉。武王不放心,就派自己的三个叔叔管叔、蔡叔和霍叔对其进行监视,称为“三监”。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而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则总揽了**。周公旦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满。他们便造谣说周公旦企图篡位。成王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后,也产生了怀疑。周公旦为了避嫌,就离开镐京,前往东都洛邑。武庚不甘心商朝灭亡,想卷土重来。他见到周氏兄弟之间有矛盾,便派人勾结“三监”起兵反叛。周公旦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首诗《鸱》送给了成王,讲述了未雨绸缪的意思。诗的大意是:“猫头鹰啊猫头鹰!你已夺走了我的儿子,不要再破坏我的家。趁着天还未下雨,我就忙着剥下桑根,抓紧修补好门窗。”诗中猫头鹰是指武庚,哀鸣的母鸟则是周公旦自己,反映了周公旦对国事的关切和忧虑。后来,成王明白了周公旦的意思、便派人杀了武庚、管叔和霍叔,后蔡叔也死于流放途中。周王朝也从此得以巩固。

未雨绸缪成语4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未雨绸缪,拼音是wèi yǔ chóu móu,汉语成语,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

  出处:《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释义:我趁着天未阴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将窗扇门户缚紧。

  例句:为了下次的班级足球赛取得胜利,同学们未雨绸缪,加紧训练。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周武王攻灭商朝后,不仅没杀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还封为殷君。仍不放心,便让自己三个弟弟在商旧都的东、西和北三面以便监视武庚和商朝的遗民。

  两年后,武王突患重病,大臣们都很忧愁。忠于武王的周公旦特地祭告周朝祖先,还命人保守此事。奇怪的是,武王的病情却有好转,但不久又发病去世。

  年幼的太子姬诵被拥立为国王,周公旦受武王遗命摄政。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以及霍叔不满,便在宫中传言周公旦谋反,而引起了成王的疑虑。

  周公旦在洛邑清楚了原来是武庚暗中与管叔等勾结,便写了一首诗送给成王。

  “猫头鹰啊猫头鹰!你已抢走了我的儿,不要再毁我的家。我多么辛苦殷勤,为哺育儿女已经全累垮!趁着天还没有下雨,我就忙着把桑根剥下,加紧修补好门窗。因为下面的人,有时还会把我欺吓!”

未雨绸缪成语5

  【汉字书写】:未雨绸缪

  【汉语注音】:wèi yǔ chóu móu

  【成语出处】:春秋.佚名《诗经.豳(bīn)风.鸱(chī)鸮(xiāo)》:“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成语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手法,强调事先准备。常活用作“未雨而绸缪”或“未雨先绸缪”等。

  【未雨绸缪的意思】:未雨:没有下雨之前先将房屋修缮;绸缪:用绳子紧紧的缠捆住,引申为修补;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指时刻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未雨绸缪的近义词】: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曲突徙薪、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的反义词】:亡羊补牢、临渴掘井、江心补漏;

  【未雨绸缪的故事】

  《诗经.豳风》中《鸱鸮》篇中有这么几句:“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其意思是说:趁着天气好没下雨的时侯,取一些桑根皮,修补破旧的窗户;看他巢下的人,谁敢来欺负我!一些专心致志研究《诗经》的专家们认为这是三千多年前周公写给周成王的句子,这是要劝导周成王废要寝忘食治理好国家,不要麻痹大意,应该时时保持警惕。孔子对这首诗百般称赞,他评价道:“这首诗写得太有道理了,如果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样谁还敢来欺负你呢?”孟子也说过:“幸福跟灾害都是自已找来的。”孟子也引用过这首诗,他曾经推心置腹地说过:那些诸侯们在天下太*的时侯不知道防微杜渐,做一些绸缪牖户的事情,却只知道贪图享乐,花天酒地,这样相当于是给自已招来祸害。

  【未雨绸缪例句】

  明.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天下多事之时,二者实为未雨绸繆之计,不可忽也。”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致***先生信》:“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繆。”

  老舍《四世同堂》第一部三:“他不便隔着街门告诉李四爷:‘我已经都预备好!’可是心中却十分满意自己的未雨绸缪,料事如神。”

  【未雨绸缪造句】

  预报说这几天会下冰雹便不是空穴来风,未雨绸缪,把准备工作先做好到时就不会惊慌失措了。

  股市千变万化,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一旦下跌一泻千里就会措手不及把辛苦赚到的钱全赔了。

未雨绸缪成语6

  【释义】

  缪,用绳子捆,引申为修补。

  时刻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出处】

  春耿·佚名《诗经·豳风》。

  “未雨绸缪”这句成语,出自《诗经·豳风》的《鸱鸮》篇。

  作者假借一只雌鸟的口吻来写的这首诗,共有四节。

  第二节的原文是:迨天之未阴雨。

  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这几句诗的大意是:“趁着天晴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取些桑根皮来修补旧窗户;看他巢下人,谁敢欺侮我!”历代研究《诗经》的某些专家考证,认为这首诗是3000多年前的周公写给他的侄儿周成王的,劝周成王要时时勤谨警惕,努力治好国家,不要麻痹大意,自招祸害。

  孔子很称赞这首诗,他说:“这首诗说得对啊,把国家大事都办好了,谁还敢欺侮他!”孟子在一次谈话中也曾引用过这首诗,他说,那班诸侯卿相,在国家太*无事的时候,不知趁着晴天,做些修理门窗的准备工作,而只知追求享受,吃喝玩乐,其实这就等于自招祸害。

  孟子还说:“祸害和幸福,都是来自于自身,不要怨天尤人,命运要靠自己把握。

未雨绸缪成语7

  【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

  【出处】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诗经·豳风·鸱号》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先准备

  【结构】复杂式

  【相*词】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相反词】临渴掘井

  【押韵词】背山起楼、闳宇崇楼、气冲斗牛、任其自流、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以儆效尤、泾渭同流、黼黻皇猷、诗酒风流、疾恶如雠、......

  【年代】古代

  【谜语】最牢靠的办法

  【成语故事】周武王率军灭了商朝后,把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留下周公在朝辅政。武王死,年幼的成王在周公的扶持下管理朝政。有人散布谣言说周公要废成王,周公表示要像鸟儿那样未雨绸缪,整顿朝政,肃清叛乱,然后自己退隐

  【示例】那是不关我教*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其它使用】

  ◎ 鉴于欧盟第五次扩大的方针已定,欧盟翻译部未雨绸缪,已开始在全欧范围内物色翻译人材。

  ◎ 这就需要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注意掌握节日消费的时机,未雨绸缪,及时组织有关的节日消费品生产,以保证节日期间的供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 这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杂交的病毒可能什么"药"(杀毒软件)都不能奏效,大系统的崩溃往往是具有毁灭性的,因而这个世界就更脆弱了,若不能未雨绸缪,人类的前途就可能断送在措手不及的灾难之中,一个人,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国家、民族也是如此,整个人类也是如此。

  ◎ 这一事实反映发达国家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未雨绸缪,率先进行完善本国石油资源的多元化供应保障、强化国家能源安全的调整。

  ◎ 人无远虑,必有*忧,应该未雨绸缪。"

  ◎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花大力气培养第三梯队,才更需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成语8

  出处:《诗经·豳(bīn)风·鸱号鸟》。

  意思:在没有下雨前就修整门窗。比喻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绸缪:修补。

  《诗经》里有一首《鸱号鸟》诗,作者假托一只母鸟的口吻来写的这篇诗,共有四节。第二节原文是:

  迨天之未阴雨, 内容来自

  彻彼桑土(dù),绸缪牖户;

  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桑土”或作“桑杜”,即桑根。“绸缪”是缠结、修补的意思。诗的大意是:趁着天晴不下雨,取些桑根皮,修补窗户;看他巢下人,谁敢欺侮我!

  经专家考证,认为这首诗是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写给他的侄儿周成王的,劝周成王要时时勤谨警惕,努力国事,不要麻痹大意,自招祸害。孔子说:“这首诗说得对,把国家大事办好了,谁还敢欺侮他!”

  孟子在一次谈话中也曾引用过这首诗,据《孟子·公孙丑》载:孟子说,诸侯卿相,在国家太*时,不知趁着天未阴雨,做些绸缪牖户的准备工作,而只知追求享受,贪图安乐,这等于是自招祸害。“祸害和幸福,都是自己找的。《尚书·太甲》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正是这个意思!”

  后来,人们就组成了“未雨绸缪”的成语。

未雨绸缪成语9

  1、你们要懂得未雨绸缪,认真上课,这样在考试时才不会后悔。

  2、要预防土石流,就得未雨绸缪,先做好山坡地保护措施。

  3、面对生活,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考虑下一步的事情。

  4、别笑我过虑,我这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6、景气持续不佳,我劝他未雨绸缪,先行储蓄,万一失业了也可撑下去。

  7、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8、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访市场纺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9、造林是防止土壤流失最好的未雨绸缪之计。

  10、为了迎战本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未雨绸缪;加紧训练。

  11、我们要未雨绸缪,把房子盖牢些,把桥建稳些,尽量减少地震的损失。

  12、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农业会受影响,如不未雨绸缪,农民将会使受损严重。

  13、要防震灾,在*时就宜未雨绸缪,做好防灾准备。

  14、有的人觉得,未雨绸缪、计划长远的生活与及时行乐同样重要。

  15、每年夏天都会缺水,**当及早未雨绸缪,改善水利设施。

  16、台风还有几天才到,未雨绸缪,现在把准备工作做好了,到时候就不用慌忙了。

  17、对于一个需要未雨绸缪的事情,拖延毫无意义。

  18、为了孩子日后读书所需,他未雨绸缪,帮孩子们存了基金。

  19、人们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认识到节流和开源同样重要。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 (菁华3篇)(扩展2)

——未雨绸缪成语(5)份

  未雨绸缪成语 1

  1、你们要懂得未雨绸缪,认真上课,这样在考试时才不会后悔。

  2、要预防土石流,就得未雨绸缪,先做好山坡地保护措施。

  3、面对生活,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考虑下一步的事情。

  4、别笑我过虑,我这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6、景气持续不佳,我劝他未雨绸缪,先行储蓄,万一失业了也可撑下去。

  7、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8、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访市场纺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9、造林是防止土壤流失最好的未雨绸缪之计。

  10、为了迎战本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未雨绸缪;加紧训练。

  11、我们要未雨绸缪,把房子盖牢些,把桥建稳些,尽量减少地震的损失。

  12、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农业会受影响,如不未雨绸缪,农民将会使受损严重。

  13、要防震灾,在*时就宜未雨绸缪,做好防灾准备。

  14、有的人觉得,未雨绸缪、计划长远的生活与及时行乐同样重要。

  15、每年夏天都会缺水,**当及早未雨绸缪,改善水利设施。

  16、台风还有几天才到,未雨绸缪,现在把准备工作做好了,到时候就不用慌忙了。

  17、对于一个需要未雨绸缪的事情,拖延毫无意义。

  18、为了孩子日后读书所需,他未雨绸缪,帮孩子们存了基金。

  19、人们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认识到节流和开源同样重要。

  未雨绸缪成语 2

  成语释义:

  绸缪:修补。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鸱在还未下雨时,就将窝巢修补好。出自《诗·风·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门窗)。”比喻事先准备好,防患于未然。不过随着语言的演化,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未雨绸缪的意思最初指的是猫头鹰在修补巢穴了。

  成语典故:

  周武王攻灭商朝后,还留下了纣王的儿子武庚没有杀掉。武王不放心,就派自己的三个叔叔管叔、蔡叔和霍叔对其进行监视,称为“三监”。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而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则总揽了**。周公旦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满。他们便造谣说周公旦企图篡位。成王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后,也产生了怀疑。周公旦为了避嫌,就离开镐京,前往东都洛邑。武庚不甘心商朝灭亡,想卷土重来。他见到周氏兄弟之间有矛盾,便派人勾结“三监”起兵反叛。周公旦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首诗《鸱》送给了成王,讲述了未雨绸缪的意思。诗的大意是:“猫头鹰啊猫头鹰!你已夺走了我的儿子,不要再破坏我的家。趁着天还未下雨,我就忙着剥下桑根,抓紧修补好门窗。”诗中猫头鹰是指武庚,哀鸣的母鸟则是周公旦自己,反映了周公旦对国事的关切和忧虑。后来,成王明白了周公旦的意思、便派人杀了武庚、管叔和霍叔,后蔡叔也死于流放途中。周王朝也从此得以巩固。

  未雨绸缪成语 3

  出处:《诗经·豳(bīn)风·鸱号鸟》。

  意思:在没有下雨前就修整门窗。比喻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绸缪:修补。

  《诗经》里有一首《鸱号鸟》诗,作者假托一只母鸟的口吻来写的这篇诗,共有四节。第二节原文是:

  迨天之未阴雨, 内容来自

  彻彼桑土(dù),绸缪牖户;

  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桑土”或作“桑杜”,即桑根。“绸缪”是缠结、修补的意思。诗的大意是:趁着天晴不下雨,取些桑根皮,修补窗户;看他巢下人,谁敢欺侮我!

  经专家考证,认为这首诗是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写给他的侄儿周成王的,劝周成王要时时勤谨警惕,努力国事,不要麻痹大意,自招祸害。孔子说:“这首诗说得对,把国家大事办好了,谁还敢欺侮他!”

  孟子在一次谈话中也曾引用过这首诗,据《孟子·公孙丑》载:孟子说,诸侯卿相,在国家太*时,不知趁着天未阴雨,做些绸缪牖户的准备工作,而只知追求享受,贪图安乐,这等于是自招祸害。“祸害和幸福,都是自己找的。《尚书·太甲》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正是这个意思!”

  后来,人们就组成了“未雨绸缪”的成语。

  未雨绸缪成语 4

  【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

  【出处】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诗经・豳风・鸱号》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先准备

  【结构】复杂式

  【相*词】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相反词】临渴掘井

  【押韵词】背山起楼、闳宇崇楼、气冲斗牛、任其自流、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以儆效尤、泾渭同流、黼黻皇猷、诗酒风流、疾恶如雠、......

  【年代】古代

  【谜语】最牢靠的办法

  【成语故事】周武王率军灭了商朝后,把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留下周公在朝辅政。武王死,年幼的成王在周公的扶持下管理朝政。有人散布谣言说周公要废成王,周公表示要像鸟儿那样未雨绸缪,整顿朝政,肃清叛乱,然后自己退隐

  【示例】那是不关我教*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其它使用】

  ◎ 鉴于欧盟第五次扩大的方针已定,欧盟翻译部未雨绸缪,已开始在全欧范围内物色翻译人材。

  ◎ 这就需要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注意掌握节日消费的时机,未雨绸缪,及时组织有关的节日消费品生产,以保证节日期间的供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 这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杂交的病毒可能什么"药"(杀毒软件)都不能奏效,大系统的崩溃往往是具有毁灭性的,因而这个世界就更脆弱了,若不能未雨绸缪,人类的前途就可能断送在措手不及的灾难之中,一个人,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国家、民族也是如此,整个人类也是如此。

  ◎ 这一事实反映发达国家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未雨绸缪,率先进行完善本国石油资源的多元化供应保障、强化国家能源安全的调整。

  ◎ 人无远虑,必有*忧,应该未雨绸缪。"

  ◎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花大力气培养第三梯队,才更需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成语 5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为了安抚商朝遗民,他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朝歌做诸侯,同时又把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封在武庚的东面、西面和北面,以便监视他。

  武王的弟弟周公以及太公、召公等帮助武王灭商立了大功,武王就把他们留在京城辅政,其中周公最受信任。

  两年后,武王得了重病,大臣们焦虑万分。周公特地祭告周朝祖先,表示愿意代哥哥去死,请先王保佑武王恢复健康,祭毕,周公把祝辞封存在石室里,严令史官不得泄密。

  事有凑巧,周公祝祷后的第二天,武王的病开始出现转机,周公和其他大臣都十分高兴。但不久,过度的操劳使武王旧病复发,终不治身亡。年幼的太子姬诵被拥立为王,史称周成王,周公受武王遗命摄政。

  周公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满。他们散布谣言,说周公摄政是为了篡夺王位,从而引起了成王的怀疑,周公百口莫辩,离开了京都。

  不甘心商朝灭亡的武庚见周氏兄弟之间出现了矛盾,就派人去联络管叔等,挑拨他们与周公的关系,同时积极准备起兵叛乱。

  周公经过两年的调查,终于查清了谣言的来源,知道了武庚准备叛乱的情况。他十分焦急,便写了一首名为《鸱鸮》的诗给成王。诗的大意是:鸱鸮啊鸱鸮,你夺走了我的孩子,不要再毁掉我的窝!趁着天未下雨,我要剥下桑根的皮修补好门窗,我的手已发麻,嘴已磨损,羽毛也将落尽,可是我的窝还在风雨中飘摇!

  这首诗以母鸟的口吻,反映了周公对国事的深切忧虑,但年轻的成王并未能了解周公的苦心,对此无动于衷。后来,成王无意中在石室里发现了周公的'祝辞,深深为之感动,就立即派人把周公请回镐京。

  周公回京后,成王派他出兵征讨三叔和武庚。周公足智多谋,很快*息了叛乱,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后来,人们便用“未雨绸缪”这个成语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 (菁华3篇)(扩展3)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合集5篇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 1

  出处:《诗经・豳(bīn)风・鸱号鸟》。

  意思:在没有下雨前就修整门窗。比喻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绸缪:修补。

  《诗经》里有一首《鸱号鸟》诗,作者假托一只母鸟的口吻来写的这篇诗,共有四节。第二节原文是:

  迨天之未阴雨, 内容来自

  彻彼桑土(dù),绸缪牖户;

  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桑土”或作“桑杜”,即桑根。“绸缪”是缠结、修补的意思。诗的大意是:趁着天晴不下雨,取些桑根皮,修补窗户;看他巢下人,谁敢欺侮我!

  经专家考证,认为这首诗是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写给他的侄儿周成王的,劝周成王要时时勤谨警惕,努力国事,不要麻痹大意,自招祸害。孔子说:“这首诗说得对,把国家大事办好了,谁还敢欺侮他!”

  孟子在一次谈话中也曾引用过这首诗,据《孟子・公孙丑》载:孟子说,诸侯卿相,在国家太*时,不知趁着天未阴雨,做些绸缪牖户的准备工作,而只知追求享受,贪图安乐,这等于是自招祸害。“祸害和幸福,都是自己找的。《尚书・太甲》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正是这个意思!”

  后来,人们就组成了“未雨绸缪”的成语。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 2

  【释义】缪,用绳子捆,引申为修补。

  时刻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出处】春耿・佚名《诗经・豳风》。

  “未雨绸缪”这句成语,出自《诗经・豳风》的《鸱�^》篇。

  作者假借一只雌鸟的口吻来写的这首诗,共有四节。

  第二节的原文是:迨天之未阴雨。

  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这几句诗的大意是:“趁着天晴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取些桑根皮来修补旧窗户;看他巢下人,谁敢欺侮我!”历代研究《诗经》的某些专家考证,认为这首诗是3000多年前的周公写给他的侄儿周成王的,劝周成王要时时勤谨警惕,努力治好国家,不要麻痹大意,自招祸害。

  孔子很称赞这首诗,他说:“这首诗说得对啊,把国家大事都办好了,谁还敢欺侮他!”孟子在一次谈话中也曾引用过这首诗,他说,那班诸侯卿相,在国家太*无事的时候,不知趁着晴天,做些修理门窗的准备工作,而只知追求享受,吃喝玩乐,其实这就等于自招祸害。

  孟子还说:“祸害和幸福,都是来自于自身,不要怨天尤人,命运要靠自己把握。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 3

  成语释义:

  绸缪:修补。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鸱在还未下雨时,就将窝巢修补好。出自《诗・风・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门窗)。”比喻事先准备好,防患于未然。不过随着语言的演化,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未雨绸缪的意思最初指的是猫头鹰在修补巢穴了。

  成语典故:

  周武王攻灭商朝后,还留下了纣王的儿子武庚没有杀掉。武王不放心,就派自己的三个叔叔管叔、蔡叔和霍叔对其进行监视,称为“三监”。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而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则总揽了**。周公旦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满。他们便造谣说周公旦企图篡位。成王听到这些流言蜚语后,也产生了怀疑。周公旦为了避嫌,就离开镐京,前往东都洛邑。武庚不甘心商朝灭亡,想卷土重来。他见到周氏兄弟之间有矛盾,便派人勾结“三监”起兵反叛。周公旦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首诗《鸱》送给了成王,讲述了未雨绸缪的意思。诗的大意是:“猫头鹰啊猫头鹰!你已夺走了我的儿子,不要再破坏我的家。趁着天还未下雨,我就忙着剥下桑根,抓紧修补好门窗。”诗中猫头鹰是指武庚,哀鸣的母鸟则是周公旦自己,反映了周公旦对国事的关切和忧虑。后来,成王明白了周公旦的意思、便派人杀了武庚、管叔和霍叔,后蔡叔也死于流放途中。周王朝也从此得以巩固。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 4

  未雨绸缪

  【拼音】:

  wèi yǔ chóu móu

  【解释】: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举例造句】:

  为了迎战本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加紧训练。

  【成语故事】:

  1. 武王灭纣后,封管叔、蔡叔及霍叔於商都*郊,以监视殷遗民,号三监。武王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父周公辅政,致三监不满。管叔等散布流言,谓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为避嫌疑,远离京城,迁居洛邑。不久,管叔等人与殷纣王之子武庚勾结行叛。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周公*乱后,遂写一首《鸱鸮》诗与成王。其诗曰: “趁天未下雨,急剥桑皮,拌以泥灰,以缚门窗。汝居下者,敢欺我哉?”周公诗有讽谏之意,望成王及时制定措施,以止叛乱阴谋。成王虽心中不满,然未敢责之。

  2. “诗经”中有一篇标题为“鸱鸮”的诗,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仍然在辛勤的筑巢,其中有几句诗:“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把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

  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伸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 5

  出处:《诗经·豳(bīn)风·鸱号鸟》。

  意思:在没有下雨前就修整门窗。比喻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绸缪:修补。

  故事

  《诗经》里有一首《鸱号鸟》诗,作者假托一只母鸟的口吻来写的这篇诗,共有四节。第二节原文是:

  迨天之未阴雨。

  彻彼桑土(dù),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桑土”或作“桑杜”,即桑根。“绸缪”是缠结、修补的意思。诗的大意是:趁着天晴不下雨,取些桑根皮,修补窗户;看他巢下人,谁敢欺侮我!

  经专家考证,认为这首诗是三千多年前的周公写给他的.侄儿周成王的,劝周成王要时时勤谨警惕,努力国事,不要麻痹大意,自招祸害。孔子说:“这首诗说得对,把国家大事办好了,谁还敢欺侮他!”

  孟子在一次谈话中也曾引用过这首诗,据《孟子·公孙丑》载:孟子说,诸侯卿相,在国家太*时,不知趁着天未阴雨,做些绸缪牖户的准备工作,而只知追求享受,贪图安乐,这等于是自招祸害。“祸害和幸福,都是自己找的。《尚书·太甲》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正是这个意思!”

  后来,人们就组成了“未雨绸缪”的成语。

  拓展

  【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

  【出处】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诗经·豳风·鸱号》

  【解释】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先准备

  【结构】复杂式

  【相*词】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相反词】临渴掘井

  【押韵词】背山起楼、闳宇崇楼、气冲斗牛、任其自流、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以儆效尤、泾渭同流、黼黻皇猷、诗酒风流、疾恶如雠……

  【年代】古代

  【谜语】最牢靠的办法

  【成语故事】周武王率军灭了商朝后,把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留下周公在朝辅政。武王死,年幼的成王在周公的扶持下管理朝政。有人散布谣言说周公要废成王,周公表示要像鸟儿那样未雨绸缪,整顿朝政,肃清叛乱,然后自己退隐。

  【示例】那是不关我教*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其它使用】

  ◎ 鉴于欧盟第五次扩大的方针已定,欧盟翻译部未雨绸缪,已开始在全欧范围内物色翻译人材。

  ◎ 这就需要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注意掌握节日消费的时机,未雨绸缪,及时组织有关的节日消费品生产,以保证节日期间的供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 这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杂交的病毒可能什么"药"(杀毒软件)都不能奏效,大系统的崩溃往往是具有毁灭性的,因而这个世界就更脆弱了,若不能未雨绸缪,人类的前途就可能断送在措手不及的灾难之中,一个人,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国家、民族也是如此,整个人类也是如此。

  ◎ 这一事实反映发达国家利用其资金和技术优势,未雨绸缪,率先进行完善本国石油资源的多元化供应保障、强化国家能源安全的调整。

  ◎ 人无远虑,必有*忧,应该未雨绸缪。"

  ◎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花大力气培养第三梯队,才更需未雨绸缪。

  未雨绸缪成文用法

  该成语在句中作谓语、定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未雨绸缪运用示例

  明·朱柏庐《朱子家训》:“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二回:“况我家虽有预备,积储几仓,亦当未雨绸缪,要防自己饥馑。”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清·壮者《扫迷帚》第三回:“苟或生死之权,果由若辈操之,则与其临渴掘井,不若未雨绸缪,人何不于未病之先,豫倩其专诚祈祷,以免夭折。”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古语说得好:‘君子防患未然。’我现在就打的是这个主意。”

  当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可是事前李友没把我的军律向大众讲清楚。知道有人做坏事又不随时向我禀报,防患未然,临时激出变故,他身上也有不是。”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 (菁华3篇)(扩展4)

——如鱼得水成语故事 (菁华3篇)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水)人。父亲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郡守的助手)。由于父母早丧,诸葛亮由叔父诸葛玄抚养。大约在他十四岁(公元195年)那年,他的'叔父丢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的职务,带着他兄弟等投靠荆州牧刘表。几年后,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以西二十多里的隆中定居,一面吟诗作歌,一面又“躬耕陇亩(田亩)”。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那时候,他就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相国管仲;又比作率军击破齐国七十余城的燕国名将乐毅。可见他立志要兼有将相的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诸葛亮在隆中呆了十年。在这期间,他根据自己观察了解到的天下大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正在这时候,处于危难之中的刘备,被迫也来到荆州依附刘表,他于公元207年曾三次到隆中,向诸葛亮求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刘备的诚恳态度,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他愿意帮助刘备成就事业。两人就在隆中草堂里促膝长谈。诸葛亮对于形势的分析十分精辟,并提出了夺取荆州(今湖南、湖北)、益州(今四川);和好西南少数民族,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听了,打心眼里钦佩诸葛亮,非常赞成诸葛亮的主张。刘备便把诸葛亮尊为军师,吃饭同桌,睡觉同屋,两人越来越亲密。这时和刘备结为兄弟的关羽、张飞看了,心里很不高兴,便在刘备面前嘀嘀咕咕。刘备就向他们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意思是说:我有了孔明,就好似鱼儿得了水一样。希望你们深明大义,不要再说什么了。

  关羽、张飞听了,也自觉惭愧,就不再说什么了。

  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只用了十三、四年的时间,就占据荆州、益州,于公元221年终于在成都建立了蜀汉*。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如鱼得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得到了最理想的人才或环境;也常用来形容双方关系十分融洽。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字玄德,涿县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水)人。父亲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郡守的助手)。由于父母早丧,诸葛亮由叔父诸葛玄抚养。大约在他十四岁(公元195年)那年,他的叔父丢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的职务,带着他兄弟等投靠荆州牧刘表。几年后,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以西二十多里的隆中定居,一面吟诗作歌,一面又“躬耕陇亩(田亩)”。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那时候,他就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相国管仲;又比作率军击破齐国七十余城的燕国名将乐毅。可见他立志要兼有将相的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诸葛亮在隆中呆了十年。在这期间,他根据自己观察了解到的天下大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正在这时候,处于危难之中的刘备,被迫也来到荆州依附刘表,他于公元207年曾三次到隆中,向诸葛亮求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刘备的诚恳态度,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他愿意帮助刘备成就事业。两人就在隆中草堂里促膝长谈。诸葛亮对于形势的分析十分精辟,并提出了夺取荆州(今湖南、湖北)、益州(今四川);和好西南少数民族,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听了,打心眼里钦佩诸葛亮,非常赞成诸葛亮的主张。刘备便把诸葛亮尊为军师,吃饭同桌,睡觉同屋,两人越来越亲密。这时和刘备结为兄弟的关羽、张飞看了,心里很不高兴,便在刘备面前嘀嘀咕咕。刘备就向他们解释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意思是说:我有了孔明,就好似鱼儿得了水一样。希望你们深明大义,不要再说什么了。

  关羽、张飞听了,也自觉惭愧,就不再说什么了。

  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只用了十三、四年的时间,就占据荆州、益州,于公元221年终于在成都建立了蜀汉*。

  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如鱼得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得到了最理想的人才或环境;也常用来形容双方关系十分融洽。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 (菁华3篇)(扩展5)

——害群之马成语故事 (菁华3篇)

  【注音】hài qún zhī mǎ

  【出处】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庄子·徐无鬼》

  【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危害集体的人

  【结构】偏正式

  【相*词】城狐社鼠、残渣余孽

  【相反词】仁人志士、谦谦君子

  【押韵词】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舞文枉法、形孤影寡、添砖加瓦、雍容尔雅、熟羊胛、富商大贾、强不犯弱,众不暴寡、片鳞碎甲、虚舟飘瓦、......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传说黄帝轩辕氏去且茨山找神仙大隗讨教治理天下的良方,在半途中遇到一个牧马的孩子,黄帝向他问路,孩子告诉大隗的住处。黄帝问孩子如何治理天下,孩子说:“治理天下就和放马一样,只要那去其害马就可以了。”黄帝顿悟其中道理

  【示例】赶走害群之马的走狗!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成语造举】

  ◎ ,限期上班,拒不上班者,将予严肃处理;对斗殴闹事的“害群之马”

  ◎ 将这样的害群之马及时地从政法队伍中清除出去,并依法予以惩处,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改善执法状况的当务之急。

  ◎ 但是,应聘的编辑和记者中也有害群之马,他们沦为记者中的另类,成为假新闻的主要制造者。

  ◎ 与艺术家相处千万不能过于认真,以我们惯常的行为准则、生活方式、处世之道苛求他们,十有八九会认为他们是害群之马,傻瓜,不检点,神经病。

  ◎ 我们这样的法,除*阶级和少数害群之马外,对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只有感到方便而不会感到是束手束脚的,因为它反映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

  ◎ ,反过来去勾引男性犯罪,甚至成为玩弄男性,危害社会的“害群之马”

  ◎ 这两段话里用了"魑魅魍魉"、"牛鬼蛇神"、"分庭抗礼"、"取而代之"、"招兵买马"等成语,就不只是讲得极其形象,而且是极其深刻的揭露了右派分子的蓄谋已久企图使资本主义复辟,让社会主义*的**,并表现了我们对于这一小撮害群之马极端蔑视的阶级感情,这比用一般的语词就更具有表现力、说服力和战斗力。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成语拼音] hài qún zhī mǎ

  [成语解释] 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典故出处]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成语故事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次,黄帝要去具茨山,却在襄城迷了路。这时,他遇到了一位放马的`男孩,便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在什么地方吗?”男孩回答说:“知道。”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院的住处吗?”男孩也回答说知道。黄帝听后心里很高兴,说:“小孩,你真了不起,既知道具茨山,又知道大院住的地方。那我再问你,你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吗?”男孩回答说:“治理天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前几年,我在外游历,当时还生着病,有位长辈对我说:‘你在外游历的时候,要注意日出而游,日入而息!’我现在身体好多了,打算去更多的地方。所谓治理天下,也不过如此罢了。”黄帝觉得男孩很聪明,便再次要男孩回答究竟如何治理天下。男孩只得说:“治理天下的人,其实与放马的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要将危害马群的坏马驱逐出去而已!”黄帝很满意男孩的回答,称他为“天师”,并恭恭敬敬地对他拜了几拜,然后才离开。

  害群之马出自《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一次,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方明赶车,昌寓做陪乘,张若、謵朋在马前导引,昆阍、滑稽在车后跟随;来到襄城的旷野,七位圣人都迷失了方向,而且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问路。

  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是的。”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特别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

  少年说:“治理天下,也就像牧马一样罢了,又何须多事呢!我幼小时独自在宇宙范围内游玩,碰巧生了头眼眩晕的病,有位长者教导我说:“你还是乘坐太阳车去襄城的旷野里游玩。”如今我的病已经有了好转,我又将到宇宙之外去游玩。至于治理天下恐怕也就像牧马一样罢了,我又何须去多事啊!”黄帝说:“治理天下,固然不是你操心的事。虽然如此,我还是要向你请教怎样治理天下。”少年听了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少年说:“治理天下,跟牧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也就是去除其中危害马群的劣马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方才退去。

  害群之马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未雨绸缪成语故事 (菁华3篇)(扩展6)

——睡前成语故事 (菁华3篇)

  西晋的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就给他娶了一个后母。虽然是后母,但是王祥对她依然很孝顺。

  他们家院子里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又大又甜好吃极了。快要到李子成熟的季节了,由于后母非常爱吃李子,王祥就常常在院子里赶鸟雀,生怕它们来啄食。可是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很多李子都掉了下来,王祥就抱着李树大哭起来,后母看到了非常感动。

  有一年冬天,后母忽然很想吃鲜鱼,但是寒冷的冬天,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王祥跑了好几个地方都买不到鲜鱼。于是,他就拿着渔网和木棒跑到河边,准备把冰敲破,然后下网捕鱼。可是冰太厚了,怎么敲也敲不破。

  王祥就想用自己的体温把冰融化。他脱了衣服躺在冰上,过一会再继续敲打……就这样,他终于在冰上打了一个窟窿。王祥也终于捕到了两条金色的大鲤鱼,他的后母也如愿得吃到了新鲜的鱼。王祥卧冰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后来,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王祥卧冰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孝顺父母,用心去对待他们,就像他们对待我们一样。

  在西汉昭帝的时候,担任左冯翊太守的是燕人韩延寿。

  有一次,韩延寿到高陵县去巡视,正好碰到两个兄弟去向他告状。

  哥哥说:“大人,我的弟弟占了我的耕地。”弟弟说:“大人,这耕地本来就是爹娘在去世的时候分给我的,哥哥他不讲理,非得说是分给他的,大人你来评评理!”

  这件事让韩延寿非常震惊,他自己觉得惭愧极了。他说:“我作为这里的太守,竟然不能教化这里的百姓。兄弟之间为了财产竟然去争斗,这个责任是我应该承担的。我应该辞去职务,让有贤能的人来代替我。”

  所以这一天,韩延寿不再处理公务,也不见客,待在一个房间里面,关上门思考自己的过错。

  两兄弟听说了韩延寿的事情非常感动,同时也非常内疚。他们俩决定和好,并且一起光着脊背去找韩延寿请罪。

  韩延寿看到他们两个都明白了道理,并且决定好好相处,再也不为了利益而破坏亲情了,他这才高兴了起来。

  闭门思过的故事告诉我们,当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要像韩延寿学*,应该先反思自己,才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哦!

  叶公好龙

  【典故】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释读】

  比喻自称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甚至害怕。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