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

拆字

造句

  1.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2.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3. 第四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4. 故意剽窃者要被带去民事法庭接受审判,并且被要求向原作者支付损失赔偿金。
  5. 准确认定商业秘密是审理商业秘密涉讼案件,对其进行民事司法保护的一个必经程序。
  6. 这样,基于同一法律事实而存在的行政诉讼案件和民事诉讼案件就大量存在。
  7. 杰弗里夏皮罗:一个个人伤害律师,夏皮罗是代表工人的酒店,虽然她并没有提出任何民事诉讼案。
  8. 2002年年初,最高法院终于同意受理证券民事侵权诉讼案,但只受理虚假陈述案件并设立了前置程序。
  9. 据法院一审认定,两人参与或安排庭室成员办理115宗虚假诉讼案件,制发相应民事调解书、协助执行通知书等文书,通过房产中心办理司法强制执行程序实现。
  10. 台南高分院为免困扰,只能让胡承办本票裁定、拍卖抵押物等非讼案件;2008年,胡调往台中高分院民事庭任职,每月审理十余件。
  11. 对于专有部分的限制只能是出于业主共同利益的考虑,因此对于共同利益判断标准的确定关乎民事主体所有权的保护,兹事体大。
  12. 循环经济法律责任的种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13. 他是民法的专才,任何有关民事问题,他都能应对如流。
  14. 新华社称,他由于担心在民事赔偿中“农民难缠”而杀人灭口。
  15. 民法哲学从属于法哲学,它是民法学和民事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的灵魂。
  16. 名誉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从社会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使之不受贬损的权利。
  17. 人格标识是民事主体标表其个性特征的人身识别因素,对其进行商业化的开发利用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18. 法律所保护的是民事主体的名誉权,而不是名誉本身。
  19. 纯经济损失是介于侵权法和合同法之间的一个前沿课题,它是对传统民事赔偿制度的重大修正,对于充分保障民事主体的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20. 因为附带民事诉讼有其特殊性,被告人羁押在案,其家庭往往也一贫如洗,其本身又要接受刑事处罚,赔偿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是造成两种判决方式都无法最终执行的根结所在。
  21. 抚恤金一经政府签署,债权债务的法律关系就以民事的法律关系确立。
  22. 杨鸿目睹“话不投机”,当即起草民事诉状将山西路百货商店告到了南京鼓楼区法院。
  23. 盖其人地与民相近,情与民相亲,必能视民事为己事,而于职自无废弛,民自日征其悦服矣。
  24. 目前有关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学说主要有客观真实说、或然性权衡说、多层次说和否定说,但这些学说都值得商榷。
  25.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缺席判决制度规定的过于粗疏,弊端较多.
  26. 吴控告李婉钰公然侮辱,另提民事求偿100万元精神慰抚金;李婉钰反驳称是一时不满才措词不当,仅抒发个人对于吴的主观评价,没有故意贬损对方人格之意。
  27. 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权是导源于民事实体法中的私法自治原则,而又经过诉讼法公法性改造的程序性权利。
  28. 其次,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介绍了我国民事诉讼处分权的历史和现状。
  29. 意思自治体现在民事诉讼法领域便是程序上的处分权即诉权。
  30. 官声誉起为民事,业绩成于跬步行。
  31. 任介休知县五年,勤于民事,严抑强宗,兴利除弊,教养兼至.
  32. 这就涉及到归责原则,归责原则是确定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准则。
  33. 恶意诉讼侵权责任是侵权行为责任的一种类型,是指当事人因为故意引起恶意诉讼,给相对方造成损害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34. 那是一桩新鲜的案件,不是普通买卖合同,不是财产纠纷,民事侵权行为,或刑事诉讼法,或法律方法。
  35. 为官38年,他“不忍一日不尽心民事”,“刚正廉介,卓然自立”,民间称之为“龙图”。
  36. 我们应该关心和注意人民事业的利益,我们是人民勤务员,一个螺丝钉。
  37. 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38.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较为粗糙,使一些当事人及法院得以借机采取各种手段规避级别管辖,实现其不正当利益。
  39. 由于观念形态和指导思想的差异,使得古中国与古罗马在民事问题上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正所谓殊途同归,最终这两个具有辉煌文明的国家都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40. 目前学术界通行的律师权利定义存在不周延之处,律师民事诉讼权利的定义也很模糊,因此有必要对律师民事诉讼权利重新定义。
  41. 本文就民事公益诉讼作了初步探讨,望起抛砖引玉之效果。
  42. 增设“民事行政伪证罪”是法制建设、健全和配套的需要。
  43. 接着,将民事送达的地位归位于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
  44. 民事诉讼程序的相比,民事非讼程序在特征和基本原则二个方面表现出同一性特征。
  45. 第六章“民初民事诉讼审判制度的泥守与权变”。
  46. 行政裁决以其解决民事纠纷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优势,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47. 叙利亚当局说,这些被捕的人在紧急状态解除后将在民事法庭受审。
  48. 本文重点在于对其进行内在的透析,以期对我国民事诉讼答辩状的改革有所启示。
  49. 为维护社会公义,不让有冤情的人“沉冤莫白”,更不让该受惩处的人逃避法网,深圳市检察院去年对法院判决的案件刑事和民事共232宗案件向法院提出抗诉。
  50. 再次,对民事再审立案审查程序的模式和具体形式进行规范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