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比
相关
  1. 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
  2. 司马光《资治通鉴》书影“吐哺握发”:《史记·鲁周公世家》载,“然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3. 瞻望那些从前的贤人,都有美好的文才和品德。有的声名昭著于南方楚地,有的文采震动了北方梁国。如果只有外表而无才德,怎能从根本上给人树立榜样?
  4.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5. 然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土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6. 史载周公为招揽英才,“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生怕因为一次沐浴或一餐饭而慢待错失了某位贤士。
  7. 寂静随即就笼罩在这熟睡的孩子周围,国家的贤人们也就不再施展他们的深谋远虑了。
  8. 丁仕美今年52岁,自幼随族中贤人习书,承季羡林、汪曾祺、刘艺、叶朗等多位著名大家之謦。
  9. 我并不刚愎自用,以至于对贤人高见一概排斥。
  10.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11. 《史记·鲁周公世家》载,“然吾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12. 贤人伯夷叔齐不满周武王挑起战争,逃至此处,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留下千古佳话,是抱节守志的典范。
  13. 善卷是四千多年前唐尧时代的一位贤人(也是诗人),为了避虞舜禅让给他而隐居此洞,因而得名。
  14. 是啊,奸人再奸,势力再大,他也只是人,奸人和贤人的最后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化为一抔黄土,如此而已。
  15. 古犹太人眼里的贤人七德:一是不班门弄斧;二是不打断别人的话;三是不急于求成;四是提问要有针对性;五是解答要符合情况;六是谈话要有始有终;七是要立足实际。
  16. 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王永彬
  17.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黄石公
  18. 主公有三大优势,一为汉室宗亲,此大义也,二能知人善任,礼贤下士,此立身之本也,三能唯才是举,不计出身,此贤人所以乐于效死也。
  19. 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
  20. 一个身形瘦小的弟子挤过来,幽烛记得他自称漆雕开,迫不及待道:数万年来,老师记名弟子虽多,但七十二贤人却着实不好凑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