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1. 然而,性格决定命运,袁世凯的锋芒早在二十三岁时便已锐不可当,他发迹的地点不在中国,而在朝鲜。
  2. 袁世凯挥笔题写“旷代逸才”四字,并命人制成匾额颁予杨度。
  3. 在同年的五月三十一日,袁世凯读完《君宪救国论》,大加赞赏,亲笔题字,赐杨度“旷代逸才”。
  4. 吾国向以名教为大防,经四千年之胚胎变化,自有不可磨灭者存。乃或偏于理想,毁弃一切,不做实事,专说大话,未得外国之一长,先抛本国之所有,天性浇薄,传染成风,本之不存,叶将焉附?袁世凯
  5. 文忠进谒谈及新疆铜钱缺少,找零不便,拟代请袁世凯饬属兑换一部周转。
  6. 1895年12月16日,光绪皇帝下旨,命袁世凯督办新建陆军,以胡燏棻编练的定武军十营为班底。
  7. 古今立国之道,惟在整饬纪纲,修明法度,使内外相系,强弱相安,乃可巩固国基,争存宇内。袁世凯
  8. 袁世凯知人善用,礼贤下士,不拘一格地提拔和笼络了一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的人才,使之成为自己的部属,辅佐其统治。
  9. 1916年4月,广东独立,于是日本开始考虑如何扶持袁世凯的接替人黎元洪问题,并于中旬断然拒绝了袁世凯的乞援。
  10. 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成立,孙中山为争取袁世凯逼清帝退位,放弃了他中意的“青天白日旗”,定袁世凯喜欢的五色旗为国旗。
  11. 民国初年,一二桀黠之徒,利用国民弱点,遂倡为无秩序之平等,无界说之自由,谬种流传,人禽莫辨,举吾国数千年之教泽扫地无余。求如前史所载忠孝节义诸大端,几几乎如凤毛麟角之不可多得也。袁世凯
  12. 夫输入外国文明与其资本,是国家主义,而实世界主义,世界文明之极,无非以己之有余,济人之不足,使社会各得其所,几无国界可言。孔子喜言大同,吾国现行共和,则闭关时代之旧思想必当扫除净绝。袁世凯
  13. 段祺瑞竭力反对袁世凯,加之各方要求取消洪宪帝制,恢复共和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撤销帝制,只做了83天皇帝,便被赶下金銮殿。
  14. 正是因为霍元甲的搀和,袁世凯不得不撤离了,临走,虚情假意,和李磐霍元甲等话别:“兄弟们,为兄先回了,山高水长,后会有期。
  15. 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举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希望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袁世凯
  16. 袁世凯已将可用精兵,全部部置于泸纳战场,所以,我们一旦决战取胜,东进武汉,直捣北京的胜局就可奠定。
  17. 但1914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重新制定了一套祭天礼仪及祭祀服饰,于当年冬至举行祭天大典。
  18. 还是韬光养晦,如袁世凯般做一个窃国大盗、抑或是抓住历史的机遇当一个艰难的改革者?百炼成钢,知耻后勇,只有以血淬剑,才能再造中华。
  19. 是时天津一带,统被拳匪蟠据,山东拳匪,为巡抚袁世凯驱逐,亦相率到津,勒民供给,兼索官饷,稍有不从,肆行掳掠。
  20. 袁世凯驻朝鲜期间,对中国在朝鲜商务的开展采取了政治保护和商权扩张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