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1. 清末,物理、化学等学科被统名为“格致”,这是格物致知的简称。
  2. ——通过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知而行之,努力做到为善去恶。
  3. 他以“格物致知”阐述其认识论和方法论。
  4. 中国传统空间美学追求格物致知,探索“物”在各种平衡下的潜力,驱使设计表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
  5. 格物致知”是传统文化与知识论的重要概念,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6. 程朱“格物致知”论的失败正是其整个悲剧命运的一个缩影,它对理解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之发展滞后亦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7. 学习模式开启,进入格物致知状态。
  8. 乃居德于弘,则正心诚意之不讲,而天下之大本以遗;自谓无疑于道,则格物致知之不用,而天地之化育,其日迁于吾前者,具忘之矣。
  9. 朱子以为,只有在事事物物上求得一定理,才能止于至善,故需要下格物致知的工夫。
  10. 总之道理原性广大精微,古圣先贤原为格物致知穷理尽性大学问,今人只作笼利想,故不得不以术行耳。
  11. 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是儒家的大学之道,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次第展开。
  12. 实际上,“格物致知”包含更多的还是“即物穷理”的意思。
  13. 朱熹就通过解释发展二程思想,把“格物致知”解释为“即物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