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太祖朱元璋给琉球的中山王察度下达诏谕後,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王遂开始向明政府朝贡。
- 少林寺在洛阳福王的辖区,当初太祖皇帝朱元璋下旨削减所有道观、寺庙的庄田、义田,少林寺原本数千亩的良田被收回。
- 洪武六年,朱元璋敕令工部专门铸造了申戒公侯的铁榜,规定公侯人家倚势凌人、夺侵田产财物,和私托门下、隐蔽差徭的,都处斩罪。
- 朱元璋大怒,无论是真是假,一古脑儿当作实事,遂将他们一并正法,不仅族诛蓝玉,而且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近两万人。
- 朱元璋手下的几员大将如徐达,曾偏爱收藏“浙派”创始人戴进的画作,戴进构图用墨多涂点,气质生猛,倒和这些马上打天下的勇猛将军不谋而合。
- 明初国力强盛,自明太祖朱元璋之后,无论是一代雄主朱棣,还是朱棣之后的仁宣二帝还都能严格执行祖宗成法。
- 明朝建国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在遵奉“武治祸乱,文致太平”原则的基础上,设国子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卖国求荣助纣为虐的蒲氏深恶痛绝,下令将蒲氏族人充军流放,为娼为奴,不得登仕籍。
- 刘伯温“择君而事,耦俱无猜”,深得朱元璋信任,况且后者才略过人,能够建都南京,成就大业。
- 但后来由于胡惟庸权势太大,滥杀无辜、密谋造反被朱元璋抄家问斩、诛连九族。
- 这位差点成为朱元璋祖先的圣人到底是什么货色呢,他一贯主张天理为本,要牺牲人欲,那句著名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他思想的体现。
- 然而,尽管朱元璋为了治国安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所盼望的理想社会却总是未能出现,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
-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
- 陈友谅此时又气又恼,下令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杀掉以泄愤,而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俘虏全部送还,并悼死医伤,瓦解陈军的士气,从而大得人心。
- 为人放旷而任侠,年青时对朱元璋有一饭之恩。
- 严格说来,该碑上的两次谈话记录并非都是白话文,只有朱元璋和孔克坚的谈话记录是白话体的,而他与孔希学的谈话,用的则是十分庄重的古文体。
- 这次谒陵后,朱明复心上似乎慢慢在滋长活下来的信心,他自己也觉得奇怪,难道是朱元璋在暗中保佑自己,还是自己写的歪诗确实拍到了点子上。
- 朱元璋认为陈友谅“性躁,好生事”,必须先对付;张士诚“器小易盈”,满足于割据现状,则不妨缓图。
- 刘伯温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后急流勇退,一去不返。
- 刘秀宽容待人,不念旧恶,终得天下;朱元璋气量狭小,滥杀功臣,被人唾骂;林肯宽容政敌,两度当选为总统;斯大林排除异己,终致死后遭人贬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