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比
相关
  1. 清军入关后,他南奔避祸,期望南明政权恢复旧土,但无望而北返,也无意隐居埋名,最终投效清廷,荣宠备至。
  2. 他并不是不爱国家,可看到政权掌握在慈禧手中,他就认为这是牝鸡司晨,国之不幸。
  3. 当夺取政权条件业已成熟时,如果无产阶级政党却表现优柔寡断,便将导致坐失良机,乃至毁灭自己的党。
  4. 展出的珍稀文献是上海图书公司花费数十年收集的成果,其中不乏善本、孤本,来源既有中共方面、国民党方面,也有敌伪政权下的刊物。
  5. 从1967年1月起,全国范围内的工厂,银行和政权机关被夺权。红卫兵和军方开始追查,迫害并消灭那些政治异己分子。
  6. 4、1994年3月,李登辉与日本极右作家司马辽太郎对话,称“自己22岁以前是日本人”,并把从祖国大陆退踞*弯的国民党当局称作“外来政权”。
  7. 在一个威权政权中,这种报告会置提交报告者于死地.
  8. 作者也指陈,面对极度混乱的经济与社会转型时,当前的中国政权之所以拥有足可维持秩序的能力,正是“革命威权主义”的遗产所致。
  9. 纵览中外一些历史王朝的兴亡和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的成败,可以看到,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
  10. 何况覆巢之下无完卵,如果民进党拿到政权,在地方吃乾抹净,蓝营基层连汤都分不到。
  11. 他的市场眼光和精明计算,使他能逃过政权、政客、群氓的横暴和冷眼,反而坐拥书城、躲进小楼成一统,以一枝健笔对撼世界。
  12. 对钓鱼岛,美国以给日本行政权又不给主权的策略来分化中日两国,可说是“一石两鸟”,达到“渔翁得利”的目的。
  13. 啥是宪法?宪法是国家的底子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维文明条件归纳效果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践比照联系,承认革命胜利成果和实际的民主政治,规则国家的底子任务和底子准则,即社会准则、国家准则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安排以及公民的根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14. 政权派出挑夫30多人,轮流换肩,把崇祯帝和周皇后的尸身挑到昌平州的田贵妃墓地埋葬。
  15. 由于孙氏入据荆州较晚,政权合法性相对较弱,在争夺江夏过程中军事行为酷烈,因此不为荆州士人所乐从。
  16. 可如今,卡扎菲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况并且拒绝交出政权,利比亚的政局动乱不安。
  17.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这是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获得解放的必由之路。
  18. 东晋政权初建之时,兵荒马乱,生民涂炭,国力空虚疲弊,权臣王敦等作威作福,东晋政权随时面临着覆灭的危险。
  19. 两宋时期,在西北地区活动的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20. 宋徽宗因为听信秦桧的谗言,向金求和,结果引狼入室,金兵大举南下,夺得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