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比
相关
  1. 封建社会的官场上斗争尖锐复杂,因而许多正直的官吏多方寻找借口急流勇退,以避免灾祸,保全自己。
  2. 封建时代说是女人地位低,看来也是因人而异,因势而异,女人有了权一样八面威风。
  3. 通过诗人的揭露,使读者得知封建社会全盛之日的伞盖下面,遮掩着几多下层劳动人民的血泪,真是不忍卒读。
  4. 在当时的环境下,先生引入人体写生,遭到军阀的通缉和封建势力的围攻,但他始终坚持真理,表示刀锯鼎镬,所不敢辞。
  5. 像海瑞那样的直言骨鲠之士,在中国封建社会也是不乏其人的。
  6. 清朝末年,人民对诛求无厌的封建统治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7.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灭亡。
  8. 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大多向往在科举中名列前茅,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9. 封建暴君迫害百姓的手段非常残忍。
  10.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封建时期女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11. 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划时代的飞跃。
  12. 前两句写画意诗情,笔酣墨饱,挥毫落笔,兴会淋漓;后两句,写自己羽毛自惜,不妄不滥,高自期许,不随流俗,寄托他对封建浊世的清高超逸思想。
  13. 封建势力下的地主日夜处心积虑地盘算贫困百姓。
  14. 由于他不遗余力地宣传封建礼教,学生们十分反感。
  15.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此起彼落,大大地动摇了封建统治。
  16. 中国封建朝代,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地掌握在其手中。
  17. 资本主义萌芽,明清更迭,封建经济、政治、文化百病丛生,以及欧洲殖民主义东来和西学东渐,都为这种批判提供了社会历史前提。第二节说明,明末清初是中国学术大变动时期。
  18. 鲁迅先生的文章对封建礼教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
  19. 封建社会时期,每逢灾年,百姓饥寒交迫,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20. 徽派建筑的群体布局虽然是封建族权制约下的产物,带着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让人大开眼界的。